土地开发范文
时间:2023-03-27 13:1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开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齐齐哈尔市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于今年年初正式启动,主要做法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无底价的方式,通过市国土资源局一楼的电子显示屏、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人士公开招标了三块地:两块在梅里斯区、一块在铁锋区,均为集体所有的废弃地,面积共计340亩。对在规定时间内投标的单位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有关专家通过严格的分析论证最后决定由市土地开发公司中标,此工程现正在施工过程中。本文针对目前我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后,国家加大了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力度,人们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方兴未艾,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认识上存在片面性。认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目标单一,主要是为增加耕地面积,因此,只在增加耕地数量的开发整理复垦上下功夫,而忽视了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整治及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内容比较单一、范围窄;二是缺少一个系统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各地都缺少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致使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缺乏统筹考虑,只能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筛选,随机性较大,影响一定时期内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整体效果;三是重视数量忽视质量。一些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为满足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审批的需要,其开发整理复垦的目的仅仅是为使项目占用耕地得到及时的补充,导致开发整理复垦速度快,投入不足,耕地质量差,很难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实际上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占补平衡”;四是投资主体过于单一。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主体大都局限于国家和省级示范项目标准,高效运作外,市县自身投入的项目较小,表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五是有的县不同程度存在着在上项目、要投资上下功夫大,热情高,但在具体项目的实施管理上不得要领,缺乏统筹考虑,经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有效实施;六是有关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政策规定不健全,有效合理的激励、约束、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全民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氛围尚未形成。
篇2
创新西部产业园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土地开发模式,可以有助于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助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笔者试图在分析以布依族、苗族世居地区为主的贵州省贵阳金石产业园土地开发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产业园区土地开发的企业化经营模式。
一、科学合理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手段
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产业园区逐渐成为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主体。它们对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有着重要影响,对城市化、工业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产业园区存在的资源基础及空间载体是土地,园区的开发本质上是园区土地的开发,土地的开发模式又直接影响着园区的招商引资、投融资运作模式及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所以,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是园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前提。目前产业园区建设已逐渐成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未来将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西部地区往往民族多样化、耕地质量差数量少、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低、农民收入渠道少、农民素质低等现状,使西部产业园区土地开发不能照搬东部经验。
二、国内产业园区土地开发模式
随着国内各种园区土地开发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了诸多适合于特定园区特征的土地开发模式。学者们也从类别、操作过程、优劣势、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原因等方面对这些模式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根据政府行政手段与市场化水平的程度,可将产业园区土地开发模式分为政府垄断模式、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模式。(一)政府垄断模式政府垄断模式是指政府是整个土地开发过程的主体,并且承担最终的损益。政府首先通过土地市场调查,明确土地需求状况、制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然后完成资金筹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以及开发后土地的出让和转让等工作,即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开发。在这种模式下,具体执行部门有园区管委会或者政府组建的项目公司等,产业园区的内部机构与同级政府行政管理机构有相同的编制、职能以及权力,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企业则是受政府或者国有控股集团的委托,对土地进行开发,扮演着类似于房产开发中施工单位的角色。当土地由“生地”开发为“熟地”之后,交由土地储备储备中心,中心验收合格后,土地储备中心面向市场以招拍挂的方式出让土地二级开发权。(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生地”由政府按照测算的“熟地”价格通过市场竞争方式一次性出让给一级开发企业,一级开发企业按照出让协议的约定进行统一拆迁、补偿、安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使园区的土地达到“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或需求者要求的建设条件,再面向市场转让土地使用权,一级开发企业通过与二级开发商的转让协议保证自身的开发利益,土地使用权在该模式中发生了两次转移。政府控制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并组织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招标工作,具体讲,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制定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条件和标准,并通过出让协议保证其土地所有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一般来说,政府委托(授权)的一级开发企业主要有中方独资、中外合资两种形式。政府垄断模式与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土地一级开发过程中的市场化程度,前者市场化程度较低,后者则较高。两种模式各有特点和优劣势,不存在最优只有更适合,开发模式的选择需从多方面考虑,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融资的难易度、政府和企业的开发管理能力等。产业园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规划思路,适时调整开发模式使其更有成效。我国早期园区土地开发采用的主要是政府垄断模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变园区土地开发的政府行为为产业行为或企业行为,并全面引入市场机制,政府由市场的直接参与者向规划制定者和服务提供者转变,将愈来愈成为未来园区土地开发模式的发展趋势,对于经济落后、工业化水平低、土地开发成本高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园区来说更是如此。未来产业园区土地开发,企业主导是发展趋势,政府向服务者角色转换是必然,失地农民和村委会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有效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发挥产业园区地区经济增长极作用的前提。据此,以少数民族的占多数、大部分为农业人口的贵阳金石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金石产业园)为例,在对园区特点分析基础上,依据模式设计原则,提出企业主导、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土地开发模式,以弥补现有开发模式的不足,有利于弱化由土地引发的各种矛盾,实现园区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贵阳市金石产业园区土地开发模式设计
(一)基本情况金石产业园地处贵阳市近郊金竹镇和石板镇,这里是贵州贵阳市布依族传统聚居地之一,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例接近70%。金竹镇、石板镇土地总面积51.6平方公里,当地农民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2008年以前,村民年均收入3500元。当地石材资源蕴藏丰富,历史上村民有就地取材作为修建装饰建筑的传统,但主要以加工建城墙寨门、装饰墙面、屋顶石板代瓦、铺设场坝村内地面或是做成水缸、料槽、墓碑石等。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畅,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石材产业主要以销售原料和少量的毛坯粗板为主,处于石材加工的产业链低端,产量低产值少产品的附加值更少,市场化程度很低。金石产业园区是贵阳第10个工业园区,从2010年11月开始建设,园区发展主导产业主要包括石材、建材、钢材、工程机械、二手车、农产品物流等产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及土地特点使金石产业园区的土地开发面临比东部产业园区更严峻的挑战:首先,虽然园区内石材资源丰富,但品种较单一,而贵州省内却有丰富的石材资源,相对集中到园区内开发,有着生产集约化的优势。困难是园区建设的土地整治显然要比东部平原地区的土地整治需要更大的资金支持,对土地征用后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及安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与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筹资能力弱是相矛盾的,也就是说如果园区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性资金投入,政府必然承担巨大的财政压力;其次,对于土地基本上是唯一经济来源的园区内农民来说,土地更是弥足珍贵,农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更是加大了土地征用的难度,征地问题处理不好会加剧失地农民与征地方的矛盾,对于家族聚居的布依族、苗族个案问题更容易引起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民族不和谐事件;最后,实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是我国征地补偿安置的基本目标,而园区内失地农民的“两低”(文化素质偏低、非农业劳动技能低)使得实现难度加大。与此同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民营企业区域布局调整和投资意愿的增强也为金石产业园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和机遇并存的背景下,既不影响全体农民利益,又能保障民族地区社会长期和谐稳定,企业化经营成为金石产业园的理想选择,园区的土地开发由政府主导转向企业主导成为必然。(二)模式设计原则国外土地开发模式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其开发成功的共同点都在于:土地开发的社会公共利益导向、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多方参与的开放式开发决策机构的建立。另外,农村土地征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质上都是与土地征收相关的各方主体的利益之争。因此,本文认为土地开发模式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由前文叙述可知,我国土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公共利益的泛化,所以避免及减少问题的产生首先要保证土地的征用及开发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2.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持、监督作用。该模式中,政府由市场的直接参与者转变为规划政策的制定者及监督者。企业化经营并不意味着土地开发与管理的整个过程都完全由企业掌控,政府还要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引导,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及行为上的监督。在失地农民问题上,政府参与也是农民当前损伤得以补偿和未来生计得以保障的必要条件。3.有效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各利益相关者都可看作独立的经济实体,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要求,这就存在着利益关系的调整,利益的平衡是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前提。4.土地征用的短期经济补偿与长期妥善安置相结合。失地农民补偿和安置既要补偿当前的损失,更要着眼于未来的生存保障,即把农民的“可持续生计”作为补偿安置的基本目标。(三)园区土地开发模式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充分注意到了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贵阳市金石产业园土地开发模式指导原则是企业主导、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并在我国现行土地所有制保障下实施。一方面,企业通过农民出让土地使用权获得土地,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和经营,失地农民则根据参股份额参与企业经营收益分红,那么失地农民获得补偿的同时也消除了对未来生计的担忧;另一方面,土地集体所有意味着集体土地不能被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所以,农民不能买卖或转让其在园区企业中的股份,这是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经营的重要条件,也是避免引发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矛盾的前提。根据金石产业园自身情况,遵循模式原则我们提出了在依托石板镇石材资源的基础上,以石材加工、销售为核心,带动其他产业进入园区,形成“一核多中心”的发展模式。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针对村民血缘关系接近、家族特征明显的实际情况,要特别重视政策普惠性和高度一致,不论布依族或是苗族、汉族农民都要依法依规,一视同仁。要在保障全体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推行由企业主导、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金石产业园土地开发模式。模式除包含企业、政府、失地农民及村委会(村办企业)这四大利益相关者外,还包括扮演督察角色的上级政府、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及民间组织。国有、民营和村办企业共同构成了金石产业园土地开发的股东,他们是园区企业化经营的主体。该模式通过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协调实现共赢。1.企业在各类股东中,民营企业比重最大。这些民营企业包括本地知名企业、省外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民营企业、本地中小型与省外民营组建的企业。股东多元化、民营企业为主、村办企业土地入股可以说是本园区最大的特点,这样,民营企业闲置资本得到充分的利用,农民集体利益通过村办企业得以保障,同时也解决了政府融资难、财政压力大的问题。另外,省外石材企业多是来自石材资源富集地区且发展较早,因此他们不但为园区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企业从农民利益代表村委会那里获得土地,将集聚的社会资本一部分用于失地农民的补偿,另一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及其它非营利性项目的建设中,然后通过公建设施的运营获得收益。企业对政府的直接责任是纳税,还要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村办企业则作为开发企业的股东之一参与分红。2.政府如前文所述,政府在金石产业园不直接参与园区的土地开发,但其在开发过程中的监管、利益分配等方面仍起着其他社会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只是角色由管理转向引导、服务和监督。政府利用经济杠杆来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包括提供政策支持、资金补贴等。例如:对于投资额较大的项目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对前来投资的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在一定年限内给予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另外,逐利本性难免会使某些企业做出类似拖欠征地拆迁补偿资金等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因此政府还负有引导和监督的责任。对于失地农民,政府也承担部分补偿、安置和引导工作,其中引导主要是指帮助失地农民正确合理地经营补偿收入,并为其再就业或自主创业提供尽可能多的培训机会和指导。政府与村委会(村办企业)之间是委托关系,它实际上是在企业与村委会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村委会(村办企业)与开发企业建立关系后,政府的主要精力就集中于园区建设的服务性工作中。3.农民农民(包括布依族、苗族、汉族全体农民)作为土地的承包经营者和使用者,关注的是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在土地征收和保护方面具有矛盾性。因此,金石产业园内的失地农民大致分为两类:自愿失地农民与被动失地农民。贵州特殊的山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特征,决定了园区内农业用地利用效率低下,种地的风险大而收益低,所以对于可以通过外出打工获得经济收入的农民来说,他们宁愿选择将农地转租甚至抛荒,而那些由于年龄、性别等条件限制而无法走出去的农民生活则十分艰难。这些农民其实更希望土地被征用,也就形成了自愿失地农民群体。还有一部分是祖祖辈辈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农地得到保护并且长期拥有,在农业生产能保证基本生活,自己又不具备非农业生产技能的情况下,未来一切的不确定性使他们极不愿放弃自己的土地,即成为被动失地农民。对于被动失地农民,政府及村委会首先要做的是努力转变其认识:失去土地并不意味着失去了生活保障,土地仅仅是转变为集体参与园区建设的股本,使其转换为自愿失地农民,征地过程中农民委托村委会与企业就征地补偿事宜进行磋商,征地结束后,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为村办企业的股东。目前,我国失地农民就业呈现出政府安置就业、自谋职业中的“自雇型”和“受雇型”就业的独特类型。金石产业园内失地农民作为园区股东的构成,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外出务工、园区内就业或者自主创业,其中,园区内就业是农民直接向企业提供劳动力支持。在确定征地后,农民唯一考虑的就是经济利益,而土地租金、门面租金、股金分红、园区打工工资等多渠道收入方式可以满足农民的这一要求。民族融合既是不同文化的融合,也是各种利益的平等分配,各民族受到平等对待,享受同样收益和预期分配,同时可以自由选择个人职业,金石产业园区农民利益得到了全面保障,意味着因土地问题潜在的民族矛盾、群体上访、利益冲突等因素的减少,这是政府政治利益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4.村委会(村办企业)村委会和村办企业都是农民利益的代表,所以本文将两者放在一起讨论,他们在土地开发的不同阶段各自发挥着作用。土地征用过程中,村委会受政府委托,代表农民与征地方就土地补偿及失地安置进行谈判;土地征用后,村办企业则代表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园区的建设当中,而村委会的工作重心则转为对村办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进行指导、帮助和监督。
篇3
【关键词】土地开发管理;土地测绘作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土地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征,也正是由于这个特征,土地成为备受重视和保护的重要资源。我国土地资源总体比较丰富,但具体看我国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并且呈现出日益缩减的趋势。另外,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也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面对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怎样充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做好土地开发管理工作成为当务之急。测绘工程技术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技术,就目前而言,在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土地测绘技术是较为常用的作业手段,科学的土地测绘能够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持与相关数据与资料,对土地开发管理作业效率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确保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土地开发管理与土地测绘作业
1.1 土地开发管理
所谓土地开发管理,是指以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或城市规划为依据,对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进行管理,明确其开发用途与总体目标,结合经济、法律、工程技术与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对土地运用进行综合的调查与治理,用以提高对土地的利用效率,是改善人类生态环境、居住环境与生产生活条件的过程性作业。总体来看,土地开发管理作业具有复杂性、系统性与长期性特点,管理内容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是随着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对土地开发的效益进行综合且全面的分析。
1.2 土地测绘作业
土地测绘作业是指借助测量仪器或设备的作用,实现对土地及其附属物体各方面情况的调查与测定。开展土地测绘首先需要尊重土地的原有特点,对于不规则的土地界限采取裁弯取直的措施,对地籍进行详细、准确的测量,为土地管理相关部门提供精确的土地信息。另外,3S、RS与遥感技术等新型测绘手段为土地基础地理信息的完善提供了技术支持,土地的测量数据逐渐趋向精准化,大大提高了土地开发管理作业的可靠性,土地测绘在土地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非常重要的作用。
1.3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开展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运用土地测绘技术测定的相关数据与资料。对土地的开发管理工作主要从选址作业开始,对目标选址土地进行的研究分析除了实地考察之外,土地测绘人员利用测绘技术收集到的土地信息资料也是其进行分析的重要依据。另外,需要对土地的长期发展目标进行规划整合,对土地周边的农业、工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才能开展下一步的土地开发管理工作。
其次,土地测绘为土地开发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性支持。在实际的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土地测绘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发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作业中,需要对土地开发项目进行批报管理、对编制项目所需的数据进行勘测。土地项目获得审批后,需要对违法占地进行测量以及对土地竣工监管进行复测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土地测绘的技术性支持。
2.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作业中的运用
上文中笔者阐述了土地测绘工作及土地开发管理的内涵,并就土地测绘与土地开发管理的关系进行探讨,现就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作业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包括3S土地测绘技术的运用以及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与监管中的运用,具体阐述如下:
2.1 3S土地测绘技术的运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最早用于土地开发管理中是以土地信息系统(LIS)为依托的。LIS主要有土地管理、土地数据库规划等方面内容,所以,地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最佳平台。土地信息系统建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对土地的实地调查、登记与管理,对土地进行系统化统计和客观性评价,有针对性的提供地籍管理所需的定量信息,尤其是对城乡地区的土地管理而言,目前已建立了乡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等。
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实现对控制点坐标快速、准确的测定,对相对定位测量控制点不需要进行点间通视,大大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可达cm厘米级)。通过对界址点、地籍测量控制点等进行的测量,加强了土地管理数据的采集与管理,保证了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遥感技术(RS)主要用于在土地开发管理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监测。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改进,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对土地的动态监测和现状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等级的遥感数据分辨率分别对不同性质的土地调查产生影响,不断改进的遥感技术促进了土地开发管理作用的整体水平,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2 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与监管中的运用
在土地开发管理作业中,农村集体土地开发占有一定的比重,而且集体土地的测绘范围非常大,实际可操作性难度高。如果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不当,非常容易导致众多土地纠纷。因此,需要利用土地测绘技术为农村集体土地提供可靠的土地数据信息。通常采用正射影像技术,它能准确的测定集体土地位置与权属界,减少不必要的土地纠纷。
土地开发监管部门主要负责对违法占地行为的监管,达到合法利用土地的目标,降低土地纠纷出现的概率。对违法占用土地行为的监管通常用到正射影像与卫星影像技术,这些技术能对违法占地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与范围进行实时监测,为监管工作提供资料。
3.结语
当前形势下,对土地资源开发进行有效地管理十分重要。土地测绘技术的提高为土地开发管理工作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地理信息和数据信息,这些资料为土地开发问题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极大的促进了土地管理工作整体效率。因此,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合理应用能有效提高开发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土地的合理应用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洪宝. 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解析[J].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4(07)
[2] 杨英武,谢红彬,孙作玉. 美国褐色土地开发管理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3] 魏朋争,王虹. 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之我见[J]. 建材与装饰. 2013(37)
篇4
第一条为加强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确保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规范项目立项、实施及竣工验收工作,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从事土地开发整理及相关活动,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指在本县范围内,运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县级留成部分、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国有土地出让纯收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等专项资金,对农村田、水、路、林等实施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行为。
第三条建立县级“占补平衡”耕地储备制度。县国土资源部门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将宜农未利用地开发为耕地,并纳入县级耕地储备库,用于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补充。县级每年安排的项目新增耕地面积原则上不少于3000亩。
第四条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编制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选址立项、评审确定规划设计方案,指导监督项目实施,组织项目验收、建立档案等工作;参与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资金使用安排。
第五条县财政部门负责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项目预算安排,项目资金预算评审及确认,按进度拨付资金,项目资金的审计,监管资金使用;参与项目论证审定、计划报批、检查验收等。
第二章项目申报和立项
第六条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行年度申报与审定制。项目申报原则上以整理项目为主,开发项目为辅。
第七条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按照有关技术规程组织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向县国土资源部门申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第八条项目申报条件
(一)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项目区须集中连片,具备农业生产配套条件。
(二)项目申报规模不低于500亩,新增耕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三)项目规划建设期原则上不超过1年,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
第九条项目申报材料:
(一)项目建设申请;
(二)项目摘要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区规划图、项目区不小于1:5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四)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五)项目所在乡镇、街道负责实施附着物迁占的承诺书。
第十条县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会同县财政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现场踏勘,检查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核实项目区新增耕地率是否满足要求;会同县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组织评估论证,依据论证意见由县国土资源局和县财政局联合行文对项目进行立项批复,纳入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对项目进行土地调查,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测量和规划设计。
第十一条项目规划设计应与路、水、林、田设计方案相结合,项目规划设计完成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将规划设计方案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告,充分听取村(含居,下同)民委员会及群众意见。
公告结束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向县国土资源部门提供以下资料:
(一)项目规划设计方案、预算书;
(二)项目区不小于1:2000比例尺的勘测定界图、项目区建筑物单体图,项目区规划图、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三)项目实施方案;
(四)其他有关资料(如有关影像资料等)。
第十二条县国土资源部门、财政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对申报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和预算进行评审。
第三章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三条项目实施严格实行项目公告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合同制、廉政建设承诺制、经费审计制等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县土地综合整治服务中心作为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招投标,与项目中标企业签订施工合同,并按照合同规定严格管理。(其中县级“占补平衡”项目由县土地综合整治服务中心委托项目所在乡镇、街道组织实施,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作为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招投标,招投标结束后,由项目所在乡镇、街道与中标企业签订施工合同。)
县土地综合整治服务中心建立监理企业备选机制,将符合条件的监理企业纳入备选库进行管理,并从中随机抽取监理企业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理。监理单位要按照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和监理合同要求,对工程建设的资金、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实施控制,并承担监理责任。
县土地综合整治服务中心建立施工和监理企业诚信评估机制。对因弄虚作假、不按规范工序和标准施工造成工程质量不达标,或拖欠工人工资的企业,解除与施工企业施工合同,取消监理企业入库备选资格。
第十五条县土地综合整治服务中心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开发整理项目耕地的耕作层、平整度、水工建筑物、道路及生态林网等,应当符合有关标准。项目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可以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发现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有权要求施工单位返工或者返修。
第四章土地权属
第十六条项目实施前应明确土地权属关系,涉及土地权属调整的,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征求有关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民意见后,报县政府批准。
经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当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告。
第十七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调整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土地权属调整后,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或者村民,应当依法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十九条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主要是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县级留成部分、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国有土地出让纯收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等专项资金。其中“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资金为收缴的耕地开垦费;县级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资金为收缴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县级留成部分、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及国有土地出让纯收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
第二十条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按土地整理规模投资,原则上每亩投资不超过2000元。
第二十一条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属于财政专项资金,应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
第二十二条项目资金实行预决算制度。每年初,县土地综合整治服务中心根据土地专项资金收入情况和财政预算编制要求,编报本年度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计划和项目用款申请,报县财政部门审批,并由县财政部门会同县国土资源部门对项目进行预算评审后,下达项目预算。
项目预算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整,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按原项目预算申报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第二十三条项目资金实行申请拨款制度。按照“实事求是、严格管理、先审后批、追踪问效”的原则,资金拨付必须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内。不办理无计划、无预算、无申请的拨款。
第二十四条项目资金申请拨款程序。项目实施单位依据项目规划设计方案、预算及工程施工进度,按照用款计划编报用款申请,持工程进展情况和监理报告,经县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后,报县财政部门审批。县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将项目资金直拨施工单位。
第二十五条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预算和项目进度分期分批拨付项目资金。项目启动时,县财政按不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30%拨付启动资金,项目验收前拨付到位项目资金总额的70%,其余资金待项目验收合格后一次性拨付到位。
第二十六条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主要用于组织、实施、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前期工作费、拆迁补偿费、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等。具体使用范围和列支标准按照《省省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综〔〕90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项目资金应进行全成本核算。项目资金不得用于购建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无关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不得用于对外投资,支付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赞助和捐赠支出,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用项目资金购置专用设备的应符合政府采购相关规定。项目竣工后,购置的设备应与项目所在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签订设备移交管护协议。
第六章项目验收管理
第二十八条项目竣工后,项目实施单位编制竣工决算报告,提交县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县财政部门委托中介机构对工程决算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审计。审计结果作为资金结算的依据。
第二十九条县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县财政部门根据项目施工单位提出的项目竣工申请,组织开展项目竣工初验。
第三十条项目竣工初验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组织实施情况、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执行情况、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资金配套与使用情况、土地使用管理与工程管护措施、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等。
第三十一条竣工初验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听取项目建设情况汇报。由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分别汇报,并接受对项目建设情况的质询;
(二)实地查验工程建设、新增耕地和土地权属调整等情况,听取项目区群众意见,并按照规划设计,随机抽查各类建设内容,抽查比率不低于60%;
(三)查阅项目有关资料;
(四)核实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
(五)反馈项目竣工初验情况。
第三十二条经县国土资源部门、县财政部门初验合格的项目,由县国土资源部门向市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终验申请。
第三十三条申请竣工验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二)项目实施方案;
(三)竣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工程管护措施、投资预期效益分析、项目组织管理的主要措施与经验、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以及文档管理情况等;
(四)工程决算与审计报告、工程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五)竣工验收图、土地开发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籍图、土地开发整理后不小于1:2000比例尺的地形图;
(六)项目竣工后期管护措施等资料;
(七)土地统计台账变更情况说明;
(八)项目资金拨付及使用等资料;
(九)竣工验收需要的其他资料。
第三十四条在项目竣工验收中如发现资金使用管理和工程质量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中止验收,并责成有关单位立即整改。对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五条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通过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七章后期管理
第三十六条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暂行办法》(广政办发〔〕57号)的规定,及时将土地、有关设施、林木移交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
第三十七条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应当建立后期管理和维护制度,成立专门的管护队伍,对开发整理的土地和工程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保证土地的有效使用、工程设施正常运转和林木成活。
第三十八条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的新增耕地要严格加以保护,并不断提高质量,符合条件的,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新增耕地与其它农用地应及时加以利用,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确定土地使用权。
第八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县财政部门、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和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及时了解掌握资金使用效果和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存在工程质量不达标、挪用工程款、长期滞留资金和预决算及合同管理混乱等问题的项目,督促相关单位立即整改。
第四十条项目竣工半年内,施工单位未组织决算编报和提出验收申请的,今后不再安排承担我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第四十一条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主动接受县财政部门、县国土资源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所需资料。
第四十二条项目施工单位应做好相关资料的归集、存档、和保管工作,完整、准确、真实的反映和记录项目情况。
第四十三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做好项目成果有关档案管理工作,收集整理从项目申报到验收通过的有关文件和资料,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九章附则
篇5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测绘;原则;质量控制
国土资源管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地开发整理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进而提高利用效率的重要工作。为了确保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进行土地测绘工作,在土地测绘工作中,需要确保测绘数据的精确性,才能够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土地测绘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在测绘方法以及数据的精准度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有效的保证了测绘质量。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受到人为操作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土地测绘质量,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1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原则
1.1预先准备原则。为了保证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需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定测绘方案和工序,对测绘工作中需要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查,保证仪器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并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校验工作,保证测绘的精确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1.2质量最优化原则。测绘质量是土地测绘工作的基本要求,测绘获取的数据信息是进行土地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依据,所以在测绘工作中,需要确保测绘的质量。制定完善的测绘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熟练操作各种先进的测绘仪器设备。并且具有质量意识,工作态度认真,才能够保证测绘质量。1.3数据真实性原则。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先进的测绘仪器和技术已经在测绘工作中开始应用。土地测绘工作是一项比较精细化的工作,对于测绘数据的精确度和真实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测绘工作中,一定要确保测绘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精确性。
2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因素
2.1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升。测绘人员是测绘工作的执行者,所以测绘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测绘工作的质量。在土地测绘工作中,部分测绘人员由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工作态度不认真,在测绘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测绘规范的标准操作,定位不精确,测绘报告编写不规范,测绘方案不完善等,直接影响到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为土地开发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2.2测绘方案不规范。土地测绘工作是一项对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工作,所以为了保证测绘质量,需要提前制定好测绘方案,明确规定测绘方法。但是有些测绘人员在制定测绘方案时,没有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只是套用其他方案,所以在实际测量时,会与方案出现冲突,由此影响到测绘质量。2.3测绘仪器落后。测绘仪器是测绘工作中的重要设备,一切测绘工作的进行都需要依靠测绘仪器。有些测绘单位由于受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测绘仪器的更新较慢,或者缺乏日常维护,导致测绘仪器本身的精确度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到测绘工作质量。
3土地测绘质量控制措施
3.1提高对土地测绘质量的认识。土地测绘质量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影响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测绘质量,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基础保证,更是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再完善的质量标准与操作规程、再先进的仪器,若测绘者不重视质量,有法不依,其工作质量也得不到保证。3.2测绘方法的提升和控制。在进行土地测绘作业前,应当认真分析测绘项目的特点,科学、合理的确定测绘方案,使整个工作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从而降低工程的成本。同时,根据测绘项目的不同,要制定不同的测绘方案,在方法和方案上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争取在改进测绘工作质量方面做出贡献。3.3测绘仪器的优化和控制。测绘设备是测绘工作的基本工具,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测绘结果的精准度。首先根据测绘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本次测绘的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的质量,从有质量保证的固定厂家引进设备,测绘作业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要定期对其进行护理。此外,应当关注测量仪器的更新,尽可能的选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并优化当前自身的测绘方式。3.4测绘环境的优化和改善。在测绘过程中必须要对被测场地的环境给予重视,依据周围环境变化进行数值对比和分析,适当调整测量方法,规避周围环境对测量工作的影响。3.5检查过程的质量控制。首先,要做到自查。自查是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测绘人员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该经常检查自己的作业方法,对完成的任务要及时地进行自我检查,一旦发现遗漏或错误,必须立即改正。其次,要对测绘结果进行一级检查和二级检查。一级检查是在测绘人员自查、互查的基础上,由作业组的专职检查人员,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定,对测绘成果的全部内容进行细致、全面地检查。二级检查是在一级检查合格后,由测绘单位的质量检查机构的专职检查人员所进行的最终检查。3.6测绘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与改善。测绘工作人员是测绘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其个人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如何直接影响测绘工作的质量。为了更好的保证测绘成果的质量,加强对测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和测绘技能,在测绘单位的用人原则上要因材适用,根据人才专业能力和技术强项,发挥人员的最大效能,提高团队整体质量,使其能在岗位中发挥最大的工作效能。
结束语
土地测绘是进行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在获取测绘数据信息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加合理的规划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测绘质量是土地测绘工作中的重点,只有保证测绘数据的精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才能够为土地开发管理提供有利的依据。为了控制土地测绘工作质量,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完善测绘方案的设计,引进先进的测绘仪器设备,测绘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操作,最大限度的确保测绘质量,为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婷.土地测绘信息化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5,18.
[2]蔡建忠,李功益,姜水明;张向琪.浅析如何在土地测绘工作中进行质量控制[J].地球,2012,4,8.
篇6
一、20*年全区国土资源工作情况
(一)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集聚了用地空间。
针对**区建设预留地数量少、空间散的情况,为充分发挥有限用地规划指标的作用,我们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根据全区经济建设的需求,积极向上级领导机关沟通争取,依据法律规定,对涉及到的新渡等15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共调整规划面积4627.82亩,使得全区用地布局更适合实际需要,规划更具操作性,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保证了全区经济建设的用地需求,维护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的严肃性。
同时,在20*年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20*年我们又组织对全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对涉及规划修编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量等关键数据进一步核实、过细,规划修编前期调查成果进一步完善,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的编制做好准备工作。
(二)加大国土资源保护力度,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资源支撑作用。
一是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区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强化保护责任。健全和完善基本农田管护制度,不断巩固基本农田保护“争先达标”活动成果,全区基本农田保持了动态稳定。
二是大力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积极组织实施吴集镇、西宋集镇和五里镇东北片共53700余亩土地整理项目。申报成功南陈集和五里镇土地整理项目,积极组织申报刘老庄、古寨和三树镇土地整理项目。组织实施20*年占补平衡项目库18个3157.2亩土地开发复垦项目,新增耕地2928.3亩,一次性通过上级验收,保证了全区耕地“占补平衡”有余。
三是巩固矿产资源治理整顿成果。进一步做好砖瓦窑业整治工作,区政府组织法院、公安、国土资源等部门和有关乡镇政府,对非法无证开采的砖瓦窑厂实行强拆和关闭;全区砖瓦生产企业采矿权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赵集盐矿和省盐业公司进行重组合并,促进了矿产资源有序开采、合理利用。
四是扎实开展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认真贯彻落实市国土资源局下发的《**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责任制》,将全区21个乡(镇)和经济开发区划分成七个责任区域,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全年组织全区性巡查23次,对巡查中发现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对发现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并建立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积极组织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专项行动、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清理和农村突出问题集中清理活动,按照行动方案,按时完成了上述专项行动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三)多措并举,保证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
一是积极争取用地计划。在积极报批20*年上级分配**区300亩农用地转用计划的同时,充分利用省、市在用地指标上的政策导向,积极争取用地计划。20*年共经批准征收土地1401亩,其中农用地1030亩。
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试点工作。对**区的农村建设用地现状进行排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结合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精心选择具备条件的9个乡镇作为试点单位,积极组织实施,争取了用地周转指标,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是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0*年,对**开发区的进区工业企业投资、生产、利税、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逐宗清查和清理整治,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限期追加投资、清退置换等措施进行盘活利用。20*年虽然只征收了1401亩土地,但依法办理供地3600亩,保证了项目用地的合理用地需求。
四是依照有关政策规定办理撤组转户手续。将位于城市规划区内人均耕地不足0.1亩的村民小组办理撤组转户手续,涉及39个村民小组6000余亩集体土地转为国有,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建设用地空间。
五是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根据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依法开展土地储备工作,全年先后实施储备土地16宗1053亩。严格执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挂牌、拍卖规定,挂牌出让10宗533.27亩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取土地出让金5.97亿元。20*年7月1日以后工业用地全部实行招拍挂,9月份在全市率先公开挂牌出让了9宗工业用地,12月份公开挂牌出让11宗工业用地,共计出让工业用地627.39亩,收取土地出让金5111万元,提高了土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
六是努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认真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的各项指标,支持和鼓励兴建多层厂房。改变城市建设、开发区项目建设拆迁安置方式,全部采取公寓楼安置。对竣工的用地项目及时组织验收。与20*年相比,20*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提高了25%,**区被市政府表彰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先进单位”。
(四)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和谐环境。
一是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征收土地“两公告一登记”制度和《**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细则》规定,建立和落实预存征地补偿款制度,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二是积极做好国土资源稳定工作。及时处理国土资源来信来访,针对**区国土资源一度上升趋势,在全区开展了国土资源稳定“百日会战”活动,有效地遏制了国土资源量上升的趋势,国土资源量显著下降。
三是提高土地登记发证效率。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全部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全年共办理各类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6793宗。
全面加强测绘地籍管理。按时完成了20*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任务,实现“图、数、表”与实地一致,保证了土地利用现状成果的现势性;对全区的54个测量水准点和36个测量三角点测绘标志进行了维护;全面启动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
(五)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了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党委的有关要求,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公开,狠抓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增强反腐倡廉意识;狠抓督查考核,完善行风暨软环境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国土资源所”和争当“优秀国土资源工作者”活动,积极实施国土资源所办公用房建设,提升文明创建水平;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增强了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篇7
现将我局重点工作及工作措施报告如下:根据市委办《关于报送“开放推进年”工作措施的通知》要求。
一、今年重点工作:
一)抓好基本农田的保护
保护基本农田”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首要工作来抓,坚持把“坚守耕地红线。继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确保全市耕地总量继续保持在10.17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9万公顷不减少。
二)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土地供应工作
积极参与 等铁路及高速公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 高速公路、 铁路及 电站等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组件上报工作。保障西博会22个重点签约项目的建设用地。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土地供应力度,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需要。保障物流中心建设用地、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用地的基本需求。
四)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
抓好 县 乡 河铅锌矿、铁锰矿普查及有偿出让工作,继续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为矿业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逐步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机制,加大对宝兴县锑矿开采总量的控制,对石棉碲矿实行保护性开采。
五)加大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力度和地震专项规划项目的实施工作
完成雨城区 沟泥石流、雨城区二坪上滑坡、雨城区雅安一中滑坡及不稳定斜坡3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积极争取 乡老 等6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立项和资金支持,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的排查巡查工作。完成550户群众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努力减少人民群众生产财产损失。
六)加大信息化力度
进一步完善“金土工程”方案,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完善软硬件基础平台建设,加快省、市、县(区)联网审批报件,完成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好目标任务的下达和督查工作
分解下达到各县区,迅速将省厅下达的工作目标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即将召开的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上,与各县区政府签定目标责任书。市国土资源局也将给各县局、雨城分局下达单项目标考核责任书。加强平时的督查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督查检查工作。
二)做好重点项目的土地报征服务工作
专门负责雅乐高速公路的征地拆迁的用地组件上报工作。积极做好成雅铁路及 电站等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组件上报工作,抽调一名副局长到市政府组织的道路建设督查组工作。做好扩园建设工作,按照项目用地需求及时做好用地规划、用地预审等服务工作。加快老城区、姚桥、青鼻嘴城市房屋拆迁和集体土地征收工作,努力抑制雅安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三)抓好土地资产营销供地工作
鼓励外地企业参与 土地市场的开发建设。全面完成土地出让收入目标任务。用新观念、新思维、新模式来加强土地资产的营销和宣传。
篇8
根据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按照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各类用地、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强化土地宏观调控的原则,在做好贺村、清湖、淤头、上余、虎山等镇(街道)规划修编试点的基础上,加强与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按照我市产业结构布局和未来发展趋势,全面铺开市、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力争尽早完成全市规划修编任务。进一步加强对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组织实施,加快进度,严把质量,理清土地利用现状,并把土地调查与规划修编统筹考虑,注重土地调查各类数据与新一轮土地规划指标的衔接,按计划完成土地调查任务,。
二、着重抓好土地要素保障,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按照“保重点、快报批、强服务”的要求,重点做好莲华山区块、山海协作示范区等工业平台和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新农村建设等民生工程土地征收、农转用报批工作,化解工业平台建设中的土地要素制约,保障重点工程、项目的用地需求,推进我市各项事业发展。做好现有转而未供土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积极对外推介引资,力争供地率达到上级要求,下力气盘活一批转而未用土地指标,尽快使已批土地发挥效益。大力推进“365”节约集约用地计划,建立批后管理长效机制,在全市规模企业中开展单位用地产值、财政贡献度评比,强化亩产效益管理。提倡“零土地技改”,鼓励“企业招商”,引导企业之间调剂使用空闲土地、厂房,整合低效用地,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
三、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目标实现
积极探索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新机制,完善项目补助奖励措施,努力挖掘潜力,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立项、实施项目。年内完成第九期土地整理项目,争取国家投资石门镇等土地整理项目通过验收、大桥镇等土地整理项目列入国家投资项目并实施建设;完成在建的凤林“三岗”等4个低丘缓坡开发造田项目,新立项实施一批开发造田项目,争取有4000亩新增耕地通过验收;完成在建的建设用地复垦项目,新立项实施复垦项目1500亩,争取有2000亩新增耕地通过验收。由此保障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的实现,争取更多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同时,要积极争创全省“十大开发、十大整理、十大复垦”质量示范工程项目,抓好农村宅基地整治和流转试点工作。
四、积极维护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认真实施矿产资源规划,开展矿业权实地核查,抓好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矿产勘查开采秩序。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认真做好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和保护工作,确保全市废弃矿山治理率达80%。启动废弃矿井调查和治理规划编制,完成废弃矿山封井封硐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先,治让结合、应急为先的原则,主动防治地质灾害。以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重点,着力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群测群防和临灾应急处置等能力。加强地质灾害点的勘查、治理与搬迁避让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认真做好基础业务建设,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加强地籍管理基础工作,对接《土地登记办法》,做好日常土地登记发证工作,重点抓好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大力做好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依法保护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合法权益。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创新,重点探索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和宅基地整理推进模式,建立工业用地节地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订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拆迁安置办法,推进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流转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宣传国土资源政策法律和重要工作。继续做好土地测绘、地产交易等工作,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土地储备、招商引资、外联业绩等任务。
六、切实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管,遏制涉土上升势头
巩固和扩大全国县乡村干部国土资源法律宣传教育培训成果,结合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创建活动,开展土地执法模范乡镇、示范村创建试点工作,增强全民国策意识。进一步健全以共同责任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推动部门联合执法,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继续加强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发挥对村级协管员队伍作用,全面提高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现率和制止率,从源头遏制违法案件多发态势。积极应对卫星遥感土地执法检查的情况,及时预防和整改各类土地违法问题,切实防止因行政不作为而被问责。进一步加强工作,完善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好初信初访工作,认真做好涉土预防调处,争取就地解决问题。注重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努力减少问题发生源头,切实避免重信重访和越级上访,杜绝恶性事件,保障社会稳定。
篇9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demand for land is increasing fast, and as a result the land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is becoming more serious.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basic business of land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management. Therefor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of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land development management.
关键词: 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土地开发管理
Key words: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infomationization;land developmen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P208;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188-02
0 引言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开发管理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现如今的国情下,要做好土地开发管理工作,就要做到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课题提高土地质量,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优化土地结构,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用的土地;并且合理控制城市化的外延与扩张,减少由此造成的对耕地的占用。土地测绘技术就是为土地管理基础提供测绘技术的支持,为合理利用土地起到推动作用。
1 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发展的背景
1.1 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 土地测绘主要是指用高科技技术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为技术核心,将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信息,主要用于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中。而土地测绘技术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进行测量控制点、界址点等操作技术进行观察测量。
而测绘技术信息化主要表现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管理和分发服务等信息化上。以此来实现地面影像信息能够快速实现高精度、高动态的获取,实现空间信息的自动提取、空间数据的智能化处理、三维景观的可视化与虚拟再现、3S技术的紧密结合和一体化的空间数据快速或实时采集处理。
1.2 土地测绘技术的地位作用
1.2.1 土地测绘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基础性产业
土地测绘技术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规划、设计的图件、基础数据等,特别是对政府的决策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基础的地理信息资料,为政府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参考。
1.2.2 土地测绘技术的发展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部分
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与部门。与此同时,土地测绘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打破了模拟产品的局限,使得测绘技术逐步从数字化走向信息化。
2 土地开发管理和土地测绘的关系
土地开发管理和土地测绘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互相依托的关系。土地测绘为土地开发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而土地的开发管理则是对发展起着激励和推进的作用,这也是土地测绘的前提条件。土地开发管理过程中要依靠土地测绘所得到的地籍、地形、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信息资料。
土地测绘是实施土地开发管理的技术保障。土地开发管理过程中土地测绘紧随之,进行征地、划地、复查等勘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1 土地测绘技术是实现土地开发管理的基础 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需要依据地籍、地形等资料对土地资源进行总体规划,从而实现对城市、农村、城镇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而地籍、地形资料需要依靠土地测绘技术而获得,因而说土地测绘技术是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基础。
2.2 土地测绘技术是土地开发管理的技术支持 土地测绘技术的应用贯穿与土地开发管理的始终,从项目报批、地质勘探、更低占补平衡划地勘测,到竣工复测,甚至到违法占用地的测量,各项土地开发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土地测绘技术。应该说土地测绘技术服务于土地开发管理,是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持。
3 土地开发管理对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的要求
3.1 为了保证土地开发管理的精确和精细,就要确定测图的比例尺是否精确。合理的测图比例尺是有效保证测绘质量的基础,也是完成测绘工作的首要条件。所以对于不同的地势有着不同的测绘要求。
3.2 关键点的测量尤须注意。主要是高程趋势变化点、坎顶。测绘图上要除了反映居民田地,林地,沟、渠、电等信息外,还要给出旧城改造区的园地、林地林木种类、面积、年龄等,还有居民的住宅面积,容积率等。在完成测绘后,有了足够的标石标注高程和坐标,以供后续工程项目施工使用。
4 土地测绘信息化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
土地测绘信息化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前期的的决策,到实施过程的应用及土地开发管理监管过程中的应用,再到土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中的应用,没有一个阶段可以缺失。
4.1 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的是以最快
的速度来精确各种测量点的物力坐标为特点,使得测量度更加准确,这也是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所需要的新技术。全球定位系统除了打破传统的通视条件的测量技术以外,采用的是用静态的工作模式完成测量工作,省时省力省财。如果gps-rtk技术运用到定位系统,这样我们能够及时掌握精确的定位结果和测绘精度。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广泛应用到土地测绘技术中,就使得土地测绘技术达到新一轮的发展期,这样能够不断丰富测量资源信息,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以上叙述,土地测绘为开发管理提供了很重要基础性数据资料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也为土地开发管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效提高土地开发管理的准确度和开发管理的科学性,从而使土地测绘技术得到应用和发展。因此,农村集体土地的开发管理中,只有运用土地测绘技术中的正影响技术对土地权属界线和位置进行准确划定,才能确保土地测绘的精度,从而达到农村集体土地开发管理的要求,有效提升农村集体土地开发管理的科学性。
4.2 遥感技术(rs) 什么叫做遥感技术呢?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提取和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与测量技术等。主要优势是具有信息丰富化、全天候、信息获取速度快、多光谱等特征。随着遥感技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就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遥感技术,这样能够广泛应用到土地资源调查和利用动态监测管理中,也能用在居民住房产权调查等工作中。
4.3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将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顺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图形编辑、数据库管理、输出和数据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这种技术主要运用在建立与土地管理、土地开发规划有关的土地信息系统。因此形成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土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模式。在这个系统平台上,能够实现土地调查,登记,统计,评价,地籍管理等多项工作。Gis技术可以实现图形与数据的一体化和数据的分析、管理与输出操作等。
4.4 最新的3s技术 何为3s技术呢?3s技术是以gps为数据源,由野外调绘得到的遥感影像为参照,利用gis平台在计算机中直接绘出图形,然后对各地况进行标注,从而完成土地资源调查的人物。准确的说来,3s技术就是对以上三种技术的一个综合的运用,从而达到快速准确获得土地变化信息和高质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最终构成完整的、实时的、系统的、动态的土地测绘信息集成系统,最终构成完整的、实时的、系统的、动态的土地测绘信息集成系统,保证土地开发管理所使用的数据的准确性。
3s技术的结合使用的最大优势便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达到国土资源开发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统一化。从而使得我们的土地开发与管理更加的精准。
5 结束语
对于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与土地的开发管理来说,二者不可分割。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土地矛盾突出,土地开发管理工作日益艰难的情况下,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便显的越发重要。做好土地开发管理工作是促使人口、土地、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的发展则是做好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张译丰.信息化测绘及其在土地开发管理中应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
篇10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对策
土地开发整理主要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土地整理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复垦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的标准;土地开发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土地开发整理作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解决的重要措施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的欢迎,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起步晚、认识浅,当前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土地开发整理的成效
1.土地开发整理制度建设显著。在提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以来,国家制定了许多土地整理的规范、标准、条例和意见等。2000年以来,为了指导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若干意见》;而对于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项目管理,国家也专门制定了《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来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对于土地开发整理中的资金管理方面,国家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些法律法规,初步构建了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制度体系。2.土地开发整理成效显著。自1997年国家提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以来,中央政府及省、市、县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深入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成效显著。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的耕地面积占新增耕地面积的60以上,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多位于耕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区域。此外,土地开发整理中大量资金投入,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的收入,降低了耕作运输等生产成本,增加了粮食产量。
二、土地开发整理存在的问题
1.土地开发整理重数量轻质量。虽然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是追求耕地数量动态平衡,耕地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实际上,在具体的操作中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是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指标,而对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土地生态效应等都没有定量指标要求,容易导致土地开发中重耕地面积而轻土地质量等问题的出现。2.土地开发整理中群众参与少。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但由于农民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利益诉求不完全一致,少数农民抱有抵触情绪,工作难做。此外,土地开发整理从制定规划到实施,群众的参与都比较少。3.土地开发整理中环保意识不足。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一项周期长且投资金额大的工程,但是一些地方,为了缩短工期,急于当年开荒、当年收益,但是却没有将当地的气候环境、水土环境加以考虑,从而导致毁林地而变耕地、破坏果园重新开发等行为的发生。4.土地开发整理没有完整的考核激励机制。当前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重前期评价和建设管理,而轻运行管理、后期评价。而这个问题存在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导致土地整治过程中经常出现“偷工减料”、“重过程,轻结果”、“重形象,轻实效”等问题。
三、土地开发整理的发展对策
1.将土地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土地开发整理应把提高耕地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只有重视质量,才能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土地开发整理中应通过加强土壤改良和农田基础实施建设来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率。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及时制定相应的可操作的土地开发整理质量标准,使土地开发整理质量的提高有章可循。此外,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应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评价,研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鼓励群众参与。群众参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关系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因此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编制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应加强群众的参与。各级政府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编制过程中,健全项目编制的专家咨询制度和部门协调机制,加强项目的协调、咨询和论证等工作,同时要注意将群众的利益考虑进去,听取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而在土地开发整理实施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规划公示制度,提高项目实施的透明度,实行土地整治“阳光操作”,引导大众参与到规划的实施中来,同时自觉接受公众对规划实施、管理的监督。3.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土地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配套制定相应的奖惩和激励约束机制。基层政府与群众在土地开发整理中首先考虑的是当地及自身的相关利益,对于全国土地整治大局考虑较少,因而上级政府在制定土地整治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基层政府与基层民众的利益与上级政府的考虑集合起来。比如,在对基层政府的激励机制方面,通过实行耕地质量提高与财政补贴相挂钩,充分调动基层政府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的积极性。而在其他方面,应当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补贴力度,构建区域资源补偿机制。通过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重点地区的支持,积极探索建立对履行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建设义务较多的地方政府的奖励机制;而在对基层群众的激励机制上,有关部门应研究农民的直接建设补贴,让补贴费用真正的到农民口袋里,充分调动农民耕地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4.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专业队伍。一支高素质的土地整理专业队伍是保证高质量、高效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必要条件。没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就不可能编制出高质量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最终也就不可能收到土地整理的预期效果。因此在今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应当加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土地整理规划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此外,为了保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施工质量,还需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工程质量监理和管理队伍,来提高土地开发整理中各项工程的质量。
四、结语
自土地开发整理实施以来,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的法律体系,目前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是由于开展时间短、认识不够深刻,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存在了许多问题,今后应当将土地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鼓励群众参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专业队伍,逐步解决我国土地开发整理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保证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大业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缓玲等.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土地经济与管理,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