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15 17:4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师音乐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声乐理论教材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面对声乐教学的集体课教学改革,学院未经过重新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与修改相适应的声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也未重新整理和改编相应的声乐教材,只是在上课形式上进行了调整,教材也是各取所需。
二、声乐考试形式、评价方式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由于音乐教育的普及化,招生数扩大,原有的“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音乐教育,因此声乐教学在原来单一的“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集体课的教学模式,虽然改变了授课方式,但学生声乐考试形式、评价方式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应试教育导致了教师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没有看到集体课中学生接受知识的多方位性,课堂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明显下降。从期中、期末检查中可以看出,集体课学生的独唱能力明显不足,集体课学生歌唱的曲目重复率较大。原因很简单,集体课声乐演唱技巧的个别指导时间不够,大课形式小课上,曲目量相对减少,这种情况是教师无法改变的,因此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缺乏固定的声乐集体课师资队伍
学院担任声乐集体课的教师不固定,每一学期根据课时临时调整,课时量少的教师担任集体课。许多教师对于集体课只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在课堂上很少讲解理论,有的甚至大课形式小课上,逐个辅导,声乐集体课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经验,具有较高的声乐歌唱示范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发声理论、训练声音,还要传授声乐教学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声乐教学理论实践。因此必须建立固定的声乐集体课教师队伍,成立教研室。固定的声乐集体课教师队伍,可以不断地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不断地改进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使声乐集体课教学逐渐步入正轨。
为了更好地进行声乐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集体课声乐教师经过教研室讨论,提出问题:声乐集体课应该以什么理论为指导?以什么理论为依据?如何进行声乐集体课教学的课程安排以及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试形式、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工作?这是声乐教学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充分吸取教师的合理意见,最后确定对声乐教学课程模式改革进行试点,在学校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创造教学条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改革模式的完善和顺利进行。结合声乐集体课的特点,在声乐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相应的教材。
将个别教学形式变成集体教学形式,在教材上进行了相应的选择,采用自编教材,其内容重点分为三大部分:声乐基本理论指导、声乐基础训练法、声乐教学法。在一、二年级的声乐集体课教学中,采取以声乐基础理论为重点,结合声乐演唱实践与声乐教育教学实践。声乐教学过程中遵循科学化、理论化、概念化,扎实地打好声乐理论基础,保障声乐集体课的教学质量,对三、四年级的声乐个别课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第二,成立声乐集体课教研室。
由于集体课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经验不足,学院的声乐集体课由指定的几位声乐教师担任,没有固定的集体课教师队伍,集体课的教学、教研活动受到很大的影响。固定的声乐集体课教师队伍的成立即声乐集体课教研室,对一、二年级声乐辅修学生开设集体声乐基础理论与知识课试点,重新确定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教学大纲非常必要。教师集体选编教材,并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第三,改变集体课考试、评价方式。
教师授课有学期教学计划和授课教案,同时建立声乐集体课教学习题库、试题库。随着声乐集体课教学特点的形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考试形式、评价方法也应从简单的声乐演唱改变为理论笔试和声乐演唱相结合的形式,学生期中考试以声乐演唱的形式由任课教师随堂进行,期末以笔试的形式参加声乐基础理论考试,学年成绩的分数比例由教研室讨论确定。
经过两年的课程教学模式试点的实行,声乐集体课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着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声乐理论研究水平,用科学的声乐理论指导学生的声乐实践,使歌曲歌唱技巧的内容逐步由理论上升到具体实践,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易秀华.从《音乐课程标准》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J].黄河之声,2008(15).
篇2
关键词:钢琴 音乐教育 高师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科目中,钢琴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高师音乐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音乐教师的需求加大,钢琴课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师生,如何从事钢琴课的教学,,如何采取科学理性的方式,将这门复杂的功课做好,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因材施教,学会分级教学
随着国脚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率大幅提高,学生们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入学前已经学过多年钢琴,基本功扎实,音乐表现力丰富,他们大多数会选择钢琴主修专业。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们教学难度不是太大,除了采用《高师钢琴基础教程.》第三,四册之外,常常辅以肖邦部分练习曲,夜曲,圆舞曲,贝多芬早期奏鸣曲,以及巴赫平均律等技术与音乐艰深的曲目,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技术面,提高其音乐表现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与耐力。
还有的学生入学之前只学过一年左右的钢琴,他们只是学习一到两首曲目来应付高考,其本身钢琴演奏的技能很薄弱,基本功不扎实,弹奏动作僵硬,识谱很慢,用数字来标示五线谱的学生不在少数。对于这类学生,钢琴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细心,耐心与爱心。对于他们,老师在教学上进行严密的安排与部署,需要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其潜能,加强他们的基本功训练,在有限的两年中,使他们除了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以外,还能够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以适应其毕业以后得工作实际需要。
二. 教学中应贯彻融合性原则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目的是突出“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培养目标,走的是一条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音乐人才的道路。它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同时对其他相关的学科的理论知识也应熟悉和了解,并且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除了会演奏钢琴以外,还有会教钢琴,用钢琴为个唱,合唱伴奏,在音乐欣赏课堂会用钢琴教学等等。
因此,要求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倡综合式,融合式的教学,讲究课程的整合,按照音乐教育规律实现教学的协同效果,最终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作为音乐科目的基础课,钢琴课与其他终点科目,比如视唱练耳,和声及作品分析,西方音乐史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科目中与钢琴没有任何联系的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钢琴课与其他姊妹学科的联系,能够渗透其他学科的部分内容,拓宽教学视野。当然,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应保持钢琴本学科的侧重点以及自身个性,绝对不能将钢琴课上成音乐欣赏课,这就要求老师们有一种驾驭全局的教学功底,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
三 .教学目标要明确,要细致分析教材
钢琴教学的内容制定与教学目标,对象密切相关。老师在教授演奏技术的同时,应重视理论的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具有独立思考习惯的“90后”学生,演奏与教学理论的研究可以使他们对钢琴技术的了解更加深入。学生通过老师的理论指导,会拓宽演奏与联系的思路,学会逻辑的分析自己的技术训练,最终突破技术的瓶颈。教师应明确的向学生阐述自己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加清晰,从而能够活学活用,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为自己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一名负责任的钢琴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并修整自己的教学纲要,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加系统化。
篇3
关键词:成人高师 声乐课 考核
Thinking about vocality courses reformation of musics education speciality
ofhigher normal colleges
YAN Bing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basic musics education, a series of problemes, like training mode,speciality course setting,teacher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for musics education speciality ofhigher normal colleges,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mode and method of vocality courses reformation ,aiming at seeking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edu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purely the author's own opinons, improper points for corretion.
Key words:higher normal colleges Vocality courses Check
成人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为中小学校培训在职教师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大部分成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基本采取的是“小音乐学院”式的教学方法。即:重视学生专业技巧、演唱能力以及舞台表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乏有针对性、适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采用“一对一”的专业授课方式进行课堂训练。缺乏集体或小组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作为专业音乐院校培养专门的音乐表演人才,使用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无可非议,但同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培训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否适合,就非常值得认真商榷了。
成人高师是否应该全盘照搬音乐院校的授课方式?应否建设适应我国中小学教育需求的专业教学方法?高师课程中专业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比例应当怎样安排配置?等等。只有将这些长期困扰高师教育教学矛盾彻底解决,才能办出具有成人教育特色,适应迅速变化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需要的成人教育。
一、培训目标
首先应当明确,成人高师不是培养专业歌唱家,而是培训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这就要求学员除了必须掌握一定的演唱技能外,还应当具备比较全面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原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1991年颁布的《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大纲(修订版)》(以下简称《教学大纲》)中强调:“要通过声乐课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对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较清楚的理解和认识,初步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如果参训学员在经过系统的声乐学习后,还不能够科学地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来指导学生实践,那么他也就无法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就不是合格的成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
其次,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注重演唱技巧、表现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学生对所演唱作品的驾驭能力。国内外传统的声乐教学通常以直观的和“感觉式”的方法进行。前提是:音乐院校的学生都是经过几年的系统练习并具备了基本的理论技能和发展潜力后才进入大学的。而成年教师则因为学习经历、教学对象、培养方向诸方面的区别,与专业院校就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仅凭“直观感觉式”教学显然不够也是不科学的。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其培养对象是青少年,如果不了解青少年青春发育期的生理特点,没有对生理结构比较透彻的了解,没有对身体各部分机能参与歌唱工作的正确把握,是无法培养孩子们成才的。作为培训音乐教师的成人高师,完全依从专业院校的教学方式同样也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注重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有关学与教的问题的能力”(着重号为作者所加)。这就从根本上区别出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与成人高师学员之间的教学目标。试想:一个连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歌唱生理常识都不具备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又如何能在其所担负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和学校课外活动的声乐教学中做好辅导工作?
二、课改措施
鉴于上述原因以及成人高师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迫切性,有必要在成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尽快开设“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并设立相应的考察、考核办法,以彻底改善和提高成人高师音乐教育学员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具体办法是:
1.规范教材 我国成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远不及其它学科统一规范。这就无法实现《教学大纲》所要求“开设声乐基础理论及声乐教学法专题讲座”的要求,给声乐基础理论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在教学中也形成“有多少个声乐教师就有多少种教学方法”的局面,造成教学体系的无序。因此,成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当制定基础理论知识的科学、合乎逻辑、规范的统一标准和要求,编写和制定统一的声乐教材,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化。
目前,已部分试行了针对成人教育教学需要的教材。包括为音乐教育专业选用的内容,如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的《声乐教程》以及其他各类为数不少的声乐教材,等等。这些教材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成人高师的声乐教学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曲目。但由于大部分教材选编内容是针对有一定演唱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而相对于演唱水平各异,年龄参差不齐的成人音乐学员来说,这些曲目内容就显得有些难易不均。
笔者个人认为,在全国尚无统一规范教材之前,由教育部或权威人士暂时指定部分适合成人教育教学特点、基础理论深入浅出、有适合成人学员演唱曲目的参考教材,作为声乐基础理论学习的试用教材也未尝不可。各地也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
2.考试、考核 考试作为检验学员掌握知识的必要措施,应当在每学期进行。具体办法的确定,应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结合成人教学的特点和目的。内容大致应包括:①呼吸器官。包括鼻、口、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及以上器官在歌唱中的作用;②发声器官。了解和掌握几组最重要的软骨、韧带和肌肉的工作机理;③共鸣器官。共包括哪些部分及在歌唱中的作用;④吐字器管;⑤青春期的嗓音保护,等等。
细分起来,还可将歌唱基本状态、歌唱的声部分类及特征、吐字咬字等重要理论知识以问答、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等,以不同的方式设置考题,使学员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能够在今后的音乐课教学中得以正确发挥运用。
篇4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视唱练耳 节奏训练
视唱练耳课程是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通常可分为三个环节:视唱、听写、节奏。(1)视唱是通过视觉看谱,然后将乐谱中的各种音乐形象通过人声加以再现。通俗的理解就是用人声清晰、准确、生动地把乐谱上的音乐唱出来。视唱是一门综合的技能,要求把握流畅的视谱演唱技能、准确的音高、稳定的节奏的,同时还要求富有感情以及良好的发声方法。(2)听写在视唱练耳课中直接担任着训练音乐听觉能力的重要任务。听写训练着重对于音准、节拍、节奏、调性调式、旋律等进行训练。在视唱练耳课中,凡需要用听觉辨别以正确地理解、科学地训练及书写等都属于听写范畴。(3)节奏训练是视唱练耳中的重要环节。音乐中交替出现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叫做节奏,又被称为音乐的骨架。所以节奏训练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尤为重要。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速度、节拍、节奏。这三种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组成各种节奏模式而使创作、表演和欣赏等环节产生出动听的音乐。
在以往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视唱和练耳(听写)的训练,认为节奏训练已经包含在视唱中了。事实上,节奏训练不仅有其独立意义,更是有单独训练的必要。那么,怎样进行节奏训练呢?对此,本文将就这一方面进行探讨。
一、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节奏感,顾名思义,即为人体对节奏的掌握精准度。是人捕捉到、感受到、表现出对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情趣等节奏美的一种直觉。节奏感,具体来说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能在奏(唱)中体现出明确而又自然的节拍强弱感;(2)能在奏(唱)中依据风格、表情的需要,保持稳定、持续的均分律感,即速度、拍感的稳定、统一;(3)能够令人信服、合乎逻辑地奏(唱)各种非均分律节奏,如渐快、渐慢、突快、突慢、散漫、延长音等等;(4)能够准确奏(唱)出非正常节拍的特殊强弱关系。
要获得良好而牢固的节奏感,必须采用一个最为正确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视唱练习。而在视唱练习时,一定要打拍子计算音的时值及组合,打好基本节奏训练的基础。通过这种方法来掌握节奏,对于整理和汇集有关乐曲内容以及弹唱的各种视唱练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初期节奏训练中,我们不强迫学生学习太繁杂的节奏型,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细心练习基本的节奏型。因为只有掌握了基本节奏型,才可以扩展更大的学习范围。
要注意尽量避免用脚打拍子,经常用脚打拍子的习惯是非常有害的。有些学生常犯速度分歧的毛病,例如,用脚打的是一种拍子,而身体摇摆的速度与脚的动作不一致。至于内在的节奏和发声数出的拍子,更是另一回事,用脚打出的拍子既不符合于实际发声数出的拍子,也不符合在弹唱出这段视唱时的身体动作。因此,用脚打拍子只是在练习不同技巧的同时进行配合和平衡加以采用的一种辅助方法。
二、节奏训练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1.由于学生缺乏对视唱练耳的认识,因而不会特意地去练习、理解它,只是单纯地凭印象去唱,而不是很认真仔细的去练唱。所以在这种练习的过程中,很多地方出现错误,如时值的长短、音准、重音等。长时间把错误的练习加以巩固,很不利于视唱练耳的发展,想要改变需要一段时间认真重新的学习。
2.速度感差。很多学生在心中对节奏的速度没有一个快慢的标准。通常情况下,每当遇到一个很容易的视唱或节奏练习时,会不由自主地越唱越快;反之,遇到节奏很难的练习时,又会越唱越慢。针对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对容易出错且并不熟悉的节奏类型的练习,单纯的速度不稳可以借助节拍器进行训练。
3.节奏感差。一些学生在联系的过程中,有时会把节奏的时值唱长了,这种事情大多数是发生在休止符前面的音。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原因是学生对节奏训练练习不熟悉,或天生节奏感不佳,需要后天加强和巩固节奏练习。
三、节奏训练的方法
针对以上常出现的问题,下面提出几点解决的方法:在节奏训练过程中,通过眼看、口唱、耳听、肢体动作等调动身体的各种积极因素参与,可以使学生了解节奏的特点和属性,把握它们的关系。通过大量的节奏训练与积累,以达到能准确把握各种基本节奏,进一步发展学生内心的节奏感。
1.节奏中强弱拍力度对比的训练。
2.节奏中强弱拍力度用动作表示出来,可用踏脚、拍掌、拍膝盖等动作,也可选择两个动作,在强拍时进行变换。
3.在齐唱、合唱中用踏步的声音作为伴唱,每小节的强拍放在左脚上,并唱得重些。强弱拍子明显,可以激起演唱者兴奋的情绪,唤起群体性的节奏感,发挥群体歌唱的特有功效。
4.三拍子的乐曲是很好的练习材料,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力度变化非常分明,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把握好力度对比。
5.对基本节奏进行模仿训练,有以下几种方法:
(1)左手拍打单位拍,右手敲打节奏型。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拍位感,让学生能掌握好每个节奏型在小节里所处的位置,增强他们对节奏整体的记忆力。
(2)右手敲上声部,左手轻拍下声部。训练学生熟悉各种节奏型,要求学生从头到尾、丝毫不差地熟练整组的节奏组合训练。
(3)心手配合,双手交替,敲击练习。通俗说就是右手打上声部,左手打下声部,心里默打单位拍。熟练之后,可以与同学分工敲打节奏,通过这些练习方法,学生可以自如地掌握各类基本节奏型,然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复杂节奏练习。
(4)节奏的听写训练是在认读节奏的基础上,通过听觉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过程,是进行旋律听写的基础。进行节奏听写首先必须熟悉各种节奏型,并能准确辨明拍子。训练时要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通常的方法是由简易节奏型到复杂节奏型进行练习。
节奏听写是单声部节奏训练的主要内容,也是艺术类学生入学考试必考的一项。节奏听写的记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受欢迎、见效最迅速的方法当属简易节奏型记节奏法,也就是根据节奏型的特点最直观、简便地把它表示出来。
结语
视唱练耳音乐的节奏,是通过声音有规律的振动及其各种变化组合而形成的,是音乐时间移动的时值表现。节奏在音乐中是音乐进行的时间组织者,是音乐的骨架。节奏训练是音乐入门的先导,也是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在其教育实践中提出:“节奏性是音乐的重要原本特征之一,节奏是原本的力量,能够把语言、动作、音乐融在一起,音乐中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由此可见,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节奏训练的练习要以感官反应入手,发展学生的节拍感、节奏感,正确掌握节奏音值的长短,强化听觉、视觉、动作和记忆的联系。高师院校已实施节奏训练为目标,努力挖掘感官教育方法和训练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能力。伟大的音乐家达尔柯罗兹说:“我们在节奏中生活”。节奏训练的全部意义在于尽力使学生达到节奏化的生活,艺术化的人生。
总之,节奏训练在视唱练耳课中,必须以正确科学的方式来对待,在完成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同时,还要了解数字化音乐的最新动态。视唱练耳学科的完善,需要文化艺术界特别是音乐教育者携手努力,集思广益、努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优秀的音乐文化代代相传,使整个民族的音乐水平得到提高,从而让具有中国特色的视唱练耳节奏训练呈现在人们面前。
参考文献:
[1]赵易山.视唱练耳[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2]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单声部视唱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陈玉香.高考音乐强化训练[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4]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5]许敬行,孙虹.视唱练耳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5
本文仅针对义务课程标准中的多个教学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六个教学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对高师专业课程改革提出我们的一孔之见,与同行探讨。
一、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
笔者认为,义务课程标准内容中新创设的教学领域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新设置的六个教学模块,其主要的、共同的特点是:突出学生学习领域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关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需要性、人文性。也反映了标准把对人的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当今基础教育改革逐步深入之时,高师以“单科讲授”为主的课程体系,就必然存在着诸多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的问题,更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传统的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两点,第一,在学习内容与技能上,重单项专项、重技能技巧、重专业音乐创作理论、重专业音乐流派的音乐作品,而轻多元文化、轻音乐文化、轻综合人文素质。第二,在知识结构与教育功能上,忽视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并不符合今天的高师音乐专业实际,不利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为了解决现有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将高师音乐专业单科课程,设置为以综合模块为主的教学体系。其具体构想是,将原有的20门以上课程综合为9+2的课程模块。
所谓9是:
1. 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基础乐理、基础和声、视唱练耳;
2. 音乐史论与欣赏课程,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作品欣赏;
3. 技术理论课程,包括:和声、曲式、复调、小乐队配器;
4. 声乐与合唱课程,包括:声乐语言知识、合唱指挥以及指挥合唱的能力;
5. 音乐创编与钢琴演奏课程,包括:旋律即兴写作、给歌词配旋律、钢琴即兴演奏、钢琴作品演奏;
6. 舞蹈编排与表演课程,包括:舞蹈基础、民族民间舞蹈、国际标准舞、中国舞、舞蹈编排;
7. 音乐教育课程,包括:中外音乐教学理论体系、音乐教材教法、音乐课件制作、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8. 相关艺术课程,包括:戏剧表演与编导、中外美术简史与作品欣赏、中外戏剧简史与作品欣赏:
9. 艺术实践课程,包括:德育实践、教育实践、艺术实践。
所谓2是:
1. 声器乐个别课,包括:声乐、钢琴、各种器乐个别课;
2. 考研辅导,包括各专业的考研辅导。
以上综合课程(模块)的设置,涵括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内容相适应的、能培养师范学生教学能力的所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符合传统的“双基”与现代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另外,模块的设立是由两种以上的相关课程综合起来的,在分科的前提下,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统整与沟通,学生选修课程如果得当,学习得法,是能够为后面硕士阶段的教育打下宽厚基础的。
二、课程价值取向
1. 优化教学内容的合理构建
学科课程知识范围内各相关课程之间的内容整合,使得各模块课程在知识点上相互联系,又保持各课程原来的相对独立,是此次课程构建的一大特色。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表现在两点,一是综合全面,二是有序。
综合全面在于课程内容具备广泛的覆盖面,即继承了传统教学模式上的合理内核,又克服了其缺点。模块课程内容的相互关照,一改过去课程杂乱而无体系,知识零散僵化有较大重复面,浪费课时与教育资源等弊端。而精练与优化了教学内容,减少了教学环节,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同时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把握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使音乐学科的知识与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
有序,就是课程内容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9个教学模块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分为五个类别:“(1)音乐审美类课程,(2)音乐表现类课程,(3)音乐创作类课程,(4)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5)音乐教育类课程。”从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可以分别属于上述五类课程,每一类课程的学科知识点分别安排在各模块不同水平的螺旋点上,是以学习者的水平、学习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与终点,同时又以音乐学科的审美体系为内在逻辑而设置的,其合理之处在于音乐认知结构的完整性和学习过程的有序性。
2. 建立以多元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相关课程
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在标准的推动下,音乐内容的文化多样性成为当前课改的热点。因此,使姐妹艺术学科交叉融合,建立以多元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相关课程,是我们此次课程构建的又一特色。
多科艺术观点的价值在于,它们能够:“(1)通过与其他艺术的比较,显示出每一种艺术的独特性,从而使每种艺术更加鲜明;(2)澄清使所有的人文艺术学科同属一个家族的基础原则;(3)既将每一种艺术看成是一个家族的一分子,又将这种艺术家族看成是许多家族中的一个,从而开阔视野。”(雷默语)例如我们在课程改革方案模块8中的戏剧表演与编导,中外美术简史与作品赏析、中外戏剧简史与作品赏析等课程,就是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综合,使各学科的学习组合成一种互补共生的生态关系。其新意不仅表现在我们扩展教育多元文化视角的课程思路上,而且是我们学习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经验,将音乐作为文化来定位,将主要目标放在文化及人的发展上的深刻体会。
篇6
【关键词】五年制高师;音乐班;专业引领;班级管理
一、五年制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
(一)学生身心处于青少年至青年的成长过渡期
五年制高师是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特殊产物,其生源为初中毕业生,入学年龄一般为16周岁左右,还是未成年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思想单纯,思维活跃,个性开放鲜明,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容易受外界不良事物的干扰和影响,易走极端。
(二)学生专业、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受扩招、艺考热的影响,近年来,五年制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中考成绩偏低,有的学校录取分数线甚至低于普通高中的分数线,部分学生因文化成绩不好,临时抱佛脚学了点音乐或舞蹈,幸运的考了进来,因此专业底子也很薄弱。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学生对音乐颇有兴趣,刚开始大多数学生对专业学习有较高的积极性,但对音乐众多专业课程学习的认识不够全面,以为学习音乐就是唱唱跳跳,很轻松,面对枯燥乏味的专业技能训练需要长时间的静心磨练时,很多学生表现出了怕苦怕累的畏难情绪。对于文化课学习,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甚至敷衍了事,并且摆脱不了初中时老师、家长看管的被动学习模式。
(四)学生对未来迷茫,目标不明确
在15级之前,虽然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就能取得小学教师资格证,但许多地方教育部门已规定大专毕业生不能参加小学教师入职考试。因此部分学生考入高师的初衷只是想先拿个大专文凭,而对未来自己到底做什么并没有考虑太多,这些学生学习盲目,无明确目标,无追求,对未来一片迷茫,学习松懈,放任自流。以上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状况,无疑给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而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是校纪校规的执行者,是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桥梁纽带。肩负着引领、指导、帮助学生成人和成才教育的双重职责,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必须起到导师的作用。在五年制高师院校中,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注重专业班级的特色管理,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专业引领”式班级管理探索
(一)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是“专业引领”式班级管理的前提
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任课教师,对本专业知识了解全面系统,由音乐教师担任音乐专业班班主任能够更好地在学习上对学生进行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督促;在学生专业发展规划方面能提供合理化建议与引导;在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面能进行针对性引领与指导。同时,音乐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在日常教学及各类演出、比赛活动中得以展示,能在学生中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专业教师的个人魅力,在青年学生中会产生崇拜心理,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专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能在思想、行为上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其次,音乐教师担任班主任,因与其他音乐专业任课老师熟悉,能随时了解、掌握每位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便于配合任课老师督促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更有效地管理班级。此外,音乐教师担任班主任还可以为班级学生提供更多专业实践、锻炼机会。音乐教师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各类专业观摩与演出,推荐、指导学生经常参加校内外音乐竞赛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展示音乐才能,锻炼、提高实践能力,拓宽专业视野,引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确立理想和目标。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师担任音乐专业班班主任是最合适的选择。
(二)“专业引领”式班级管理的具体实施
1.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引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建设优良班风。很多学生入学前只是喜爱音乐而选择音乐教育专业,并不清楚自己所选专业的特点、发展方向,对今后自身的发展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班主任可通过新生入学的第一次班会课进行专业教育,组织召开新生家长会,观摩往届毕业生的毕业音乐会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介绍学校音乐专业办学历史、成果,专业课程的设置,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与优势,专业培养方向以及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师资,实地参观学校教学设施等等。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从而培养、促进学生对学校的热爱,激发学生对音乐专业学习的兴趣,培养、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班主任通过新生入学专业摸底观摩会,了解每位学生的专业情况,指导每位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引导学生清楚的了解所学音乐专业的特点,明确自身今后的发展方向,尽快完成初中生到师范生的角色转变,投入到师范职业教育的学习中去。待每位学生都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班风就正了,班级管理工作做起来就顺利了。2.引导学生学习全面、扎实的专业及文化知识,建设优良学风。专业引领在班级建设,尤其是良好学风形成方面至关重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经常与其他专业任课教师和文化基础课教师联系,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鼓励学生坚定信心,坚持理想和目标,并具体指导学习方法。在一至三年级学习阶段,班主任可定期邀请音乐专业的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优秀学长作专业讲座,他们用切身体会、亲身经验专业引导学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所学专业内容,指导具体学习方法;进一步明确音乐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文化基础课等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和层次关系;更深入地了解每门课程及技能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以此不断促进学生对音乐专业学习保持兴趣,并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专业技能,为进入四五年级大专阶段的专业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大部分学生将兴趣变为爱好,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自然形成,班级管理工作也就不会困难了。3.以专业特色的活动为载体,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能力、展示个性特长的重要舞台。班主任应积极组织、动员、鼓励、支持学生发挥音乐舞蹈特长,参加各种校园文艺活动。如:由班主任组织的每学年班级定期专业汇报演出,每年由学生自行组织的学校迎新晚会、每年的校红五月歌咏比赛、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娱演出,以及由专业教师组织或推荐参加的校外专业演出和比赛等等。无论是班级集体,还是小组个人,学生通过活动,他们的实践能力、竞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以及事业心、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都得到了锻炼、提升,并且每次活动都在强化音乐专业特色,让学生时常保持着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还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4.指导、帮助学生规划未来之路,增强升学、就业竞争力。从学生刚入学开始,班主任就可以定期召开主题性班会,通过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学生进入四年级(大专阶段)第二学期时,班主任就应着手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每个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未来之路和职业规划。指导学生掌握就业相关技巧,提高升学、就业竞争力。班主任可利用自己对音乐专业及相关职业未来的发展的把握,客观地为学生讲解、分析本专业的就业形势,根据学生的特长规划未来。五年制高师学生在进入五年级(大二)时,班主任就可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为学生就毕业后是选择就业还是参加5+2专转本升学,给学生提供建议和参考意见。部分专业突出、文化课成绩良好、自己有转本意愿的学生,鼓励其认真准备转本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专业成绩一般,没有较突出的专业特长,则引导他们尽早考虑今后合适的工作岗位,班主任鼓励这些学生,尤其是女生可以考虑到幼儿园或社会早教培训机构就业,指导这些学生早作准备,帮助联系到相应的单位实习锻炼。对于专业突出、但文化课基础差的学生,班主任通过学校和自己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进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做兼职或专职教师,或进小学先做音乐代课教师等等,努力帮助、指导每位学生规划好未来之路。总之,在五年制高师院校中,音乐专业教师担任音乐专业班班主任,可较好地利用自身优势,结合音乐专业特色,探索出较为合理、科学并适合学生的管理方法,引领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降低班级管理难度,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促进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董丽丽.浅谈高职院校“专业引导”式的班级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2]徐丹丹.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J].企业导报,2011年第21期.
[3]赵志华.浅谈学校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的优势——以长江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6月.
篇7
关键词: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J722.212 文献标识码:A
高师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教师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素养,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在中学、小学、幼儿园进行音乐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及在文艺团体进行辅导和表演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厚、专业精、技能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音乐学专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开展第二课堂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的传统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舞蹈教学的需要,具体表现在:1.教学中师范性质突出不够,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培养中小学舞蹈教师脱节;2.课堂上照搬专业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与高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称,针对性不强,带有盲目性;3.对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培养不够等等。[1]因此,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淮南师范学院目前的专业办学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推动区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音乐系在为地方培养社会需求的艺术人才、进行艺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等方面,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学科优势和智力资源优势,寻找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这是一项急迫、艰巨而又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目前淮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已经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地方音乐舞蹈实用人才的办学思想和服务地方文化的专业定位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中,正在重新调整学科知识结构,将少儿舞蹈创编、当地民间舞蹈花鼓灯等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但具体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教学模式的改革等问题还需深入研究,才能与教学计划相适应,从而体现我校的专业特色,缓解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困境,服务地方文化产业。
一、根据地方对人才的需求,改革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
1.服务地方基础艺术教育
淮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少儿舞蹈艺术之乡”,少儿舞蹈这朵美丽的奇葩,已经成为淮南继“能源城市”之称的另外一张“文化名片”,是安徽省继“黄梅戏”“花鼓灯”之后的第三大“特色文艺”,被众多业内专家称为“淮南现象”。淮南市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特色鲜明、精彩纷呈,充满童真、童趣、童乐的优秀作品,在全国“蒲公英奖”“小荷风采奖”“新苗奖”及全国舞蹈节、中国少儿舞蹈艺术节、亚洲少儿艺术节等全国和国际性比赛中摘金夺银,屡获大奖。在这些优秀舞蹈作品的背后,需要大量优秀的少儿舞蹈教师的努力创作和教学才能完成,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淮南师范学校就开设了专门的艺术班,培养了一批艺术师资力量,这些毕业生后来分配到全市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成为学校的艺术骨干,为创作少儿舞蹈提供了专业支撑。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编创队伍阵容还显得有些弱小,高素质的艺术人才还较缺乏,因此地方师范类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改革教学和培养模式,将《少儿舞蹈创编》《舞蹈教学法》等课程引入专业教学中,并将分量增大,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少儿舞蹈教师来继承和发展淮南的少儿艺术,为其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才能让这一“淮南现象”成为“永久的现象”,而不是“短暂的现象”,这样不仅服务了地方基础艺术教育,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2.扎根地域文化,弘扬民族民间舞蹈
教材的选择要突出地域特色的民间舞,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它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源远流长的精髓,如把本省本地区最优秀的传统舞蹈编进教材,安徽花鼓灯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中凤台“陈派”花鼓灯是其重要流派,因此淮南被评为花鼓灯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地方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人才和科研优势,将其引入专业教学中,使教学和传承融为一体,寻找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当地民间文艺,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学生最熟悉“自家”的风土人情、音乐特征及家乡的变化,更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自家”的优秀舞蹈传统艺术,也可让外地区的学生能了解别地区的乡土舞蹈,丰富学生的舞蹈视野,提高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有比较地学好其他民族舞蹈。[2]
二、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师范性
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实用性,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将指导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连续体。[3]指导式指教师在课堂面授时向学生概括介绍课程的思路、重点和难点,并运用适当的讲解和示范,对具体的舞蹈动作、舞种风格进行剖析,从文化层面导入教学;自主式指学生自己分析动作难点以及道具的运用,从而化解疑点,掌握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舞蹈创编》课程教授学生创编舞蹈的方法,尤其是少儿舞蹈的创编,让基础技能的学习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力、想象力和创编的初步能力。《舞蹈教学法》向学生传授教学经验和现代的教学方法,将学习过程与中小学舞蹈教育需要的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舞蹈课程目的、意义、教育功能以及价值的认识,使学生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牢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要求学生在表演舞蹈之前对创编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表演之后以讨论等形式进行自评、他评或互评,这与培养中小学舞蹈教师的师范能力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师范性特点。
三、结合音乐学专业特点,更新教学手段
音乐学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在学习舞蹈新动作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听音乐、看课件等,强化学生敏锐的感受力、细致的体验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学完动作后还可以把现代化的影像设备应用于教学评价,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改进。
音乐学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音乐鉴赏力、音乐分析和感应力,可以很好的从音乐的情感、想象和审美意识中创作舞蹈艺术形象,让音乐与舞蹈很好地结合和统一。在舞蹈创编课上,加入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利用电脑音乐制作课学到的技能自主编辑音乐,灵活地运用到舞蹈创作上,给学生提供更加独立自主的创作空间,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音乐与舞蹈完美的结合,创作优秀的舞蹈作品。
四、突出实践环节,提高教学能力
对于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走进课堂,在传播舞蹈文化艺术、提高国民舞蹈艺术素质的同时,找出自己各方面存在的差距,加以弥补。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大量的社会实践和舞台实践机会,让学生融入社会、走上舞台来检测自己在专业上的不足,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教学经验和现代的教学方法,从备课到授课再到课外辅导,多给学生提出指导性意见,让学生在千锤百炼中养成扎实的工作作风,形成舞蹈教学和指导舞蹈实践的能力,为今后的舞蹈教学和实践打下基础,[4]向社会输送合格的艺术人才。
总之,深化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改革,努力寻找和开创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新模式,这是高师音乐学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师舞蹈教育更快、更好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2][4]刘斌.高师舞蹈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科学教育家,
2007(10),91、92.
[3]曹景.增强高校舞蹈教育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和田师范
专科学校学报[J]2010(3),215.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视唱练耳;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视唱练耳是一门多元化的学科,它涉及到音乐学科中的方方面面,在开发音乐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其作用不可低估。视唱练耳作为高师音乐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节拍感、音准感、和声调式调性感等音乐感知能力,最终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甚至是音乐创作等方面能到达一定高度。笔者就多年来在视唱练耳这门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来谈谈自己的某些见解。如有错误之处,还请各位前辈、同仁批评指正。
一、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分析:陈旧的教学体系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提高
首先“教学”这个名词可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密不可分、同等重要。而教师的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显然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中之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思路、理念等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有一个可以学好的开始。教学模式、方法的陈旧使教学内容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从教学手段来说,尽管多媒体教学已经日新月异,但除了少数院校的视唱练耳课运用外,大多数院校还是采用钢琴、板书这些常规教具来进行教学。笔者翻阅过东北师范大学张海燕同志写的题为《论高师音乐教育视唱练耳传统教学法的扩展与延伸》硕士学位论文,对其中第二章第三节内容中提到的观点很是赞同。做为一名视唱练耳教师,单纯的常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而要运用好多媒体手段教学的前提是更多更好地掌握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以及硬件设备等辅助教学设备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
从教学方法来说,大部分教师还是延续旧的教学套路进行教学,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不断探索与更新,在教学思路上也不能太好的进行清晰梳理。举例练耳中音程教学来浅析,有些教师教学生的听辨方法是先听出性质再听音高,或者先听高音再听低音分开来听,这两种方法必然没错。但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百分之百听对性质再找准音高呢?学生有时总会抱怨状态不好而影响听辨等给自己找理由,但教师们有没有思考过,这其实并不是学生状态问题,而是学生对音程和声感知把握的问题。学生听辨音程时是否用到了方法而不是单靠所谓的状态。音程性质的听辨是练耳教学的基础,也是重点更是难点。可以说,解决学生对音程性质的听辨问题是为练耳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好更稳定的掌握练耳,值得我们一起去不断探索与创新。
其次,授课对象针对性不强。绝大多数高师视唱练耳教学都是采用的班级授课制,而每班人数都超过30人,甚至高的达到50人以上。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教师基本不能按学生能力水平高低进行区分教学。长期下去,便使得水平较好的学生无法继续提高并失去学习积极性,水平较差的学生则跟不上教学进度而越来越差,甚至严重失去自信心,对课程产生厌倦与排斥心理。为了避免程度参差不齐的局面出现,因材施教、分门别类的规划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二、就上述现状谈谈对视唱练耳教学的几点看法
1、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必须有固定、统一的教材,使教师有一个基本的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其次,应尽快普及多媒体视唱教学,完善并提高教学环境,使教与学能够充分融合起来。时展所带来的科技进步最明显地体现在计算机应用的飞跃上,音乐教育被称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更应该与时俱进,共同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也相当重要。营造一个轻松、活泼并有序的课堂学习氛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积极性。开展交流式的教育方法、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减轻学生压力、加强学生自信心,以及采用国外的一些音乐教学法等一些教学手段都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创造了优越的环境。有了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性得以提高,教学效果才可能事半功倍。
3、在练耳训练中,教师应把音程的性质听辨放在重要位置。笔者认为音程的和声是练耳训练的灵魂,没有灵魂谈何躯体。在单纯的音程性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每个不同性质的音程区分开来,并用不同的、且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旋律片段联系起来进行构唱与各个调上的模唱练习,通过歌曲构唱法来听辨各个不同性质的音程。当学生熟练掌握此方法后,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练耳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且答题正确率非常之高。解决了音程性质这一教学难点,便为之后的视唱练耳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试唱环节在视唱练耳的授课分量上占有较大的比重。在教学上教师千万不要把视唱与练耳单独区分开来。实际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多唱侧善听,多听侧善唱。在视唱教学中,往往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音程感的训练。因为任何旋律都是旋律音程的横向进行,每两个音之间都形成一定的音程关系。在练耳的音程性质训练中,必须掌握好的同样也是旋律音程的构唱与模唱。而在调式调性的训练中,旋律中的音程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由一个体系将它们联系、统一在一起,这就是调式调性。在视唱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构唱音阶,牢固地掌握调式的基本结构,然后再进行调式音级的练习,还可以在不同的调内进行音组构唱与和声进行的构唱练习,加以建立和巩固调式调性感。
篇9
关键词:高师 音乐学专业 少儿舞蹈创编
少儿舞蹈编导课程是高师音乐学和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能较好地创编少儿舞蹈是每个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是舞蹈教学能力中的高级行为方式。
作为舞蹈编导不仅要会编舞,还要会导演。少儿舞蹈编导就是根据舞蹈编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少年儿童的角度出发,来探究适合具体人群的编排方式。少儿舞蹈创编虽然是面向儿童,但它也有自己的创作规律、理论体系、表现对象、社会作用和美学价值,从而构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学科。从整个社会主义的舞蹈事业发展来看,少儿舞蹈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它在多姿多彩的舞蹈世界中起着其他任何舞种都无法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要求在掌握舞蹈基础专业知识(包括基训、幼儿舞蹈、风格性民族民间舞的训练)的基础上,1、通过舞蹈理论的讲授与舞蹈实践的编排,学习少儿舞蹈不同形式的创编技巧,运用不同创编方法与各种技术技能,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的少儿舞蹈形式、结构,区分并研究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在编排上的不同。还要让基础技能的学习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鼓励他们大胆的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掌握各种儿童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把握童心、童趣等特征。2、学习少儿舞蹈教学法,向学生传授教学经验和现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相应的教学能力,将学习过程与少儿舞蹈教育需要的实际联系起来【1】,毕业后能自如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胜任中小学各类节日和活动的舞蹈编排,将来可以满怀信心地走上工作岗位。
一、现行教学大纲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导向缺失,创编意识培养、创编实践和课外延续学习不足。课堂上很少安排创编,只是一味的灌输舞蹈动作、组合,造成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实践力都得不到开发,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
2、师范性质突出不够,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培养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脱节。没有通过实际调研,不了解当地基础音乐教育的需求,而盲目制定教学内容,教学计划,造成培养出的学生不能胜任基础音乐教育。
3、照搬舞蹈专业院校的舞蹈创编教材,与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称,没有明显区分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在编排上的不同,针对性不强,带有盲目性。
4、对学生的实际创编能力培养不够,学时分配不科学。有些地方高校很少甚至没有安排少儿舞蹈编导课程,有的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合理科学的安排好教学内容。
因此,教学大纲的修订势在必行。
二、修订计划
1、通过调研,明确教学目标,建构符合中小学教育实际的教材体系。仔细研究《中小学教育纲要》、《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的要求;在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中小学对舞蹈教学的需求;考察借鉴各兄弟院校对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
2、利用课堂实验教学对本课程进行实践探索,不断改进、不断更新。
3、根据调研结果和实践教学研究,再进行分析、讨论,修订教学大纲和教案。
结合我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创编有针对性的、具有自主特色的少儿舞蹈编导教材,同时,密切关注少儿舞蹈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
三、教学改革设想及实施途径
1、合理分配学时,着重实践部分
对与本课程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实践部分。本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体现在各种舞台实践中,因此多举办各种演出,或进行创作比赛等教学实践,通过这些实训和舞台实践活动,让基础创编技能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
还可以大胆地把学生拉到大自然中,通过实地环境的认识,动作与情景相结合,引导学生找出动作的元素,通过与自然环境的情景交融来发展动作,编排动作组合。
还应组织学生到幼儿园、中小学观摩舞蹈教学过程,参与幼儿园、中小学的舞蹈创作与教学实践,教师也要多给学生提出指导性的建议,从备课到授课再到课外辅导,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各方面存在的差距,并加以弥补,不断提高他们少儿舞蹈创编和指导舞蹈实践的能力,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成为合格的中小学艺术人才。
2、加强即兴创编练习
通过即兴舞蹈创编训练灌输学生舞蹈动作的求异与创新理念,将成人舞蹈创编的某些表现手法灵活运用于少儿舞蹈作品创作之中,强化学生对少儿舞蹈作品结构、空间、时间、力等概念的把握,使学生在即兴创编中不断掌握和理解少儿舞蹈创编的方法和技巧。
3、遵循少儿舞蹈创编原则,体现少儿舞蹈特点
从儿童的心理出发,从形象性动作出发,体现童心、童趣、童真,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年龄特征实施有效的创编,区分少儿舞蹈不同年龄段在编排上的区别,以及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在编排上的不同。
4、扎根地域文化,弘扬民族民间舞蹈
教材的选择要突出地域特色,应该将本省本地区最优秀的传统舞蹈编进教材,地方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人才和科研优势,将传统舞蹈引入少儿舞蹈创编中,让地域文化为少儿舞蹈定位文化坐标,预设文化传统特性,提供文化生态资源,指明文化传承方向。地域文化对少儿舞蹈创作的影响表现出了文化层面的理论意义和与技术层面的实践意义,【2】如将淮河流域的传统舞蹈花鼓灯的动作元素融入创编中,使少儿舞蹈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为一体,创作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推动当地民间文艺的繁荣发展,服务地方文化产业。
5、改良考核方式
考核与评定的结构分五项,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分,评分标准:平时30%,期末70%。
舞蹈能力的考核:创编少儿舞蹈的能力占60%;幼儿舞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基本动作结构特点的分析与运用、讲解示范、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占25%;表演占15%。
考试形式:以舞蹈表演的形式,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以集体考试、公开课考试、即兴创编的方式等进行考试。
总之,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怎样开设好少儿舞蹈编导课程,需要根据地方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努力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新模式,这是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高师舞蹈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畅.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大舞台
[2]张海丽、杨传中.地域文化对少儿舞蹈创作的影响[J]北方音乐
[3]刘斌.高师舞蹈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科学教育家
[4]赵丽.论少儿舞蹈创编及其艺术风格——以安徽省淮南市少儿舞蹈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5]李婷.对高师少儿舞蹈师资生创编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篇10
音乐欣赏课程是目前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欣赏课的教学对象自然是音乐系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这给他们的欣赏课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欣赏课逐渐形成了一种标准教学程序:介绍作者生平——介绍作品时代背景——介绍主题——介绍作品结构——完整欣赏全曲。按照这套程序,一切都在老师的安排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重复体验别人的体验,久而久之,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当然也就无法谈得上欣赏。
那么,是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可以完全抛弃了呢?当然是不可以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对于今天这样先进的教学环境来讲的确有些落后,但它毕竟是我们上课的必要过程。我们不能抛弃这个必要过程,而是要在它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寻找出一些更好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感受音乐的美?我想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谈谈我上音乐欣赏课的一些方法和想法,以供探讨。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很普及了,但是仍然有很多年龄偏长的教师不能熟练运用,只能进行一些音频播放、文字展示等简单的操作,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甚至有个别教师根本不会使用,仍然完全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不免会使课堂显得枯燥乏味。音乐欣赏课的多媒体教学,给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辅助和推动作用。有时学生很难直接感知老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图像、影像、音乐、动画、谱例等集于一体。这样既增加了人文知识的含量,又有鲜明生动的视觉效果,克服了传统教学在时空、地域上的限制,大大拉进了欣赏者和被欣赏者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耳闻目睹,犹如身临其境,使其获得更全面、丰富、深刻的审美体验。
比如,我给学生欣赏莫扎特的作品时,会先展示莫扎特的头像,再简述他的生平,然后从同名电影《莫扎特》中截取一些相关的影像片段,最后引出这个作品。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先从头像知道莫扎特的样子,在听完我对莫扎特的简介后,又从电影片段中真实的看到他的经历,更加深刻了在心中的印象。不仅如此,还能亲眼看到他的作品产生的背景,这样就比老师在讲台上干巴巴的讲要生动的多。
多媒体教学形式为音乐教学的表述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它所提供的全方位的表述方式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多以前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无法涉及的领域,在多媒体音乐教学面前都迎刃而解。它以其丰富性、可视性、即时性的教学效果,验证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巨大魅力。因此,在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作为教师不但要讲好课,还要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
二、丰富教学内容,适应时代需要
传统的音乐专业欣赏课程内容一般都是经典的世界名作,大多以中外古典作品为主,掌握这些作品是音乐系学生必须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等多元化的音乐正在大量的充斥、丰富着我们今天的音乐生活。而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的是要能够完成中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音乐教师,他们将来要面对的是一批可能相对于古典音乐更喜欢多元化音乐的学生。因此,如果继续完全使用传统的音乐教材来培养当代音乐教师,我们培养出的音乐教师可能会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所以,建议在传统的音乐欣赏内容基础上,增添关于当代流行音乐、爵士音乐、舞剧、音乐剧、影视音乐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欣赏内容,让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师资,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老师全面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时代背景以及作品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特征,使学生们对欣赏的对象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所以,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师音乐欣赏课,还要重视对学生全面文化修养的培养,要将更多的学科文化知识融入到音乐欣赏课当中来。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比如,我们给学生欣赏琴曲《高山》、《流水》时,不能只分析作品本身,还要把伯牙、子期的故事生动的讲出来。再如,给学生欣赏德彪西的作品时,也不能只讲德彪西本人和他的作品,应该首先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印象主义,什么是印象主义画派和印象主义音乐,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能使他们对德彪西的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多比较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对要欣赏的作品进行讲解和分析,很少把它和其他的作品进行
转贴于
比较,带给学生的知识只是一个点。这样,学生掌握的也只是很多个点,而不能把这些点联系起来组成知识面。我认为,我们应该把作品多进行比较,因为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这种方法用在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
比如在欣赏进行曲体裁的作品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中国的《运动员进行曲》、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和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这些典型的进行曲,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总结出这类作品的相同点。接着,我再让学生欣赏几首圆舞曲、小夜曲等其他体裁的作品,让学生再次与进行曲比较,总结出它们的不同点。这样,学生的判断能力加强,总结能力加强。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去辨别、比较各种乐器的音色,不同的指挥家或乐团对同一作品的阐释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把已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还能由此及彼的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是非常必要的,它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