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测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7:5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测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英语测试论文

篇1

关键词:合作学习;英语教学;学习小组

新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放手让学生去学才能教好,只有学生想学才能学好。即必须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笔者借助于学生在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中形成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尝试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基本特征的“合作学习策略”,焕发了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一、建设富有战斗力的学习小组

落实主体参与式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学习小组的作用至关重要。小组划分、组长培训、活动指导及其作用发挥都是学习小组建设的关键因素。

1.优化机制:层级搭配,逐级负责

要把好、中、差的学生按1:2:1的比例搭配成4人学习小组,并且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性别差异、家庭背景等,力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组由英语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任组长,按照这个原则把其他同学划分为二组长、三组长、组员。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要相互支持、配合,组长负责策划、协调和指导,并按上下位梯级顺序顺向推延,逐级负责帮促提高。在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中,则采用逆向推延的方式,先由组员阐释或解答,如果不完善或遇到困难,再由其上位组长做出补充或帮助解答。这样,整个学习小组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战斗集体,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和主体探索精神得到了有效激发。

2.培训组长:提高认识,提升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的作用非常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组长的培训与指导。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落实这项工作:一是通过教育与引导,提高组长的思想认识水平,激发其工作热情,使其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二是给组长树立威信,为了表达教师对组长的重视,增强组长的责任感,让他们给自己做一顶红色的帽子,帽子上用英语写出组号,还有的用英语写一些激励性话语,如“We’rethefirst”,“We’regreat”“Listencarefully”和“Comeon”等等。三是采取个别谈话、模拟演练、观摩研讨等方式方法,全面加强对组长的学科学习能力培养和活动组织技能的指导,促进其学科指导水平和活动组织能力的提高,以便更加顺利、更加有效地展开各种相关的学习活动。

二、让教育管理促进小组主动、和谐的发展

为了使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一是始终坚持把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情感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二是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发自内心世界的一种内源性教育,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三是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为了更好地激励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价办法:一是每节课结束前一分钟,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本节课的表现;二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分别对小组进行多视角的综合量化,实行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和学期评价。三是每次大型考试后,学习委员算出各组的平均分,教师给比较好的小组发点小奖品。通过采用合作评价,激发了每个同学的价值感、荣誉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创设彰显主体的生态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目标激励中、主体参与中、合作探究中、交流展示中、思维碰撞中主动学习、相互促进、创生智慧,使课堂焕发应有的生命活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1.指导预习: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充分的预习,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展开的前提和基础。在预习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在学生主体性得到有效开发和调动的基础上,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和研讨,确立既符合教学要求又切合每个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这样,由学生主体认同的学习目标成为学生站在已有的学习起点上跳起来可以摘到的“桃子”,因此能够有效发挥其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成功欲望。

此外,预习阶段还要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主要解决一些概念型知识问题,扫除一般性的学习困难,以免影响学生的信息传输和思维推进。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和信息交流的展开提供方法、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例如:新授课的预习,以Goforit七年级下册为例,如果明天要学习Unit8I’dlikesomenoodlesSectionA1a-1c,要求学生利用今天的课余和明天晨读的时间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分别完成三项预习任务:①单词的预习,将这部分的单词noodle,beef,mutton,cabbage,potato,would,I’d=Iwould,special能够做到会读,明确其词性及汉语意思,然后利用晨读时间背诵单词,以突破单词难关。②小组合作,通读这部分,找出其功能句,如“Whatkindofnoodleswouldyoulike?”“I’dlikebeefandtomatonoodles,please”,明确其主要意思,并尝试使用。③小组合作,再次通读课本,同时查阅课后注释,并翻阅一些相关资料,将一些重要的短语在课本上标出,并将资料中的注释记录到笔记本中。

2.交流展示,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无论哪种课型,笔者都极力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本身渗透着集体意识和竞争机制。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便于得到激发。

新授课的操作策略是:①检查单词的预习情况,由各组学让本组成员进行自读、纠音,然后进行听写并交换批改。②将预习中各小组找出的功能句及短语首先进行展示,然后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学习委员总结,遗漏之处则由教师补充。此阶段为“质疑解惑”阶段,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展示,不但为下一步“语言知识的应用”打好了基础,而且也拓宽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③小组合作,对课本知识进行内化,然后“学以致用”。让各个小组大胆创新、充分展示,在相互合作、相互实践中形成能力,提高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以达成情感目标。

复习课的操作策略是:由学习委员根据所掌握的各小组预习情况,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各小组在限时时间内,先准备好两项任务:第一,讨论并解决预习中的问题,由组长组织组员一起讨论预习的情况,通过合作、讨论,解答他们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明确一些单词、短语的用法,巩固重要的知识点和语言点,同时注意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并将他们本组解决不了的疑难点做好记录。第二,组长将学习委员所分配的任务进行进一步分解,每个组员承担其中一

项,先自己进行思考和研究,随后各自将思考和研究的结果在小组内部进行描述或讲解,大家再分别针对这些结果展开讨论,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以备在全班进行交流和展示。

这一环节是在学习委员的主持下,各学习小组轮流到前台展示学习成果,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围绕一个问题,不但要回答是什么,还要解释为什么;台上台下相互质疑、相互论辩,学生群情激昂,往往能够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思路,迸发出新的思想和智慧火花,从而使整个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激情与活力,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和表情,及时启发学生思考、辨析、消除疑惑;二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提问和发言,以有效调控

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整个课堂教学的目标走向。

3.检测反馈:在自我调控中优化知识建构

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碰撞,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不断明朗、认识不断深化、视野进一步开阔、思维也更加敏锐和深刻。在此基础上,通过针对学习目标的系统检测和及时、有效的反馈,实现知识、能力的整体优化和全面整合,促进学生个性化的知识构建和学习目标的达成,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从而更加坚定学习的信心,不断向着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

四、合作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成长

以主体参与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策略为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提供了空间和舞台——从目标的制定、知识的获取到能力的训练和形成,没有强加的“外力作用”,全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个体的情感体验,因而,其知识和能力的构建也就具有了各自的个性特色。在此基础上,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力地促进了其情感态度的升华、主体潜能的开发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上进心、自信心也都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和激励。总之,激扬主体与个性的课堂,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也发展和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2

一、阅读观念的改变

目前许多学生受狭隘的应试教育观的影响,认为即便花大量时间进行课内外广泛阅读,考试的成绩也不一定就会马上提高。教师依然沿袭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是“自下而上”(Bottom-up)的理解方式,即认为只要逐词逐句弄懂文字,就能理解其意义。结果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甚缓,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得到任何体现。

对策:还原正确的阅读观,采用“Top-down”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篇章结构。这种“自上而下”(Top-down)的过程强调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了解文章的本质和作者的意图,在整体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基本成分,如段落、句子、词汇等。

二、阅读时间的保证

目前,部分教师为使学生“吃透”书本,总是抱着几本教科书“精耕细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书本知识的重复、枯燥操练之上,使学生无暇顾及阅读,从而忽视了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及语感语义的培养。部分教师注意到语言输入的意义,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加大了阅读材料的输入,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找几篇现成的材料,让学生课后阅读,然后核对答案,草草了事。这种教学与练习,学生从阅读材料除获取一些细节外,其他收获甚小,更无从谈起对篇章结构的了解。长久如此,教学就会很机械、乏味,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逐渐减小,以致受到抑制。

对策:不仅在课内,而且在课外都要保证学生每周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每周最好能有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阅读材料在阅读课上读,例如《英语辅导报》、《21世纪英语报》等报纸上的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时间可灵活安排,阅读的材料难度、长度适当,所带的问题主、客观方面都有。

三、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中,学生迫于各门功课的压力,不得不去做一些立竿见影之类的短浅学习,以求得短期效果。而阅读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学生由最初的减少阅读到最后的越来越远离阅读,由于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阅读感觉会开始麻木,知觉迟钝,人文精神趋向贫乏,并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对策:一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握好阅读材料的范围、难度、长度,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二是灵活地运用多种阅读手段、方法,如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限时与不限时相结合,客观问题与主观问题相结合,等等。三是对学生的阅读状况及时地进行反馈,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对其不足,也应以激发、鼓励、帮助为主。对学生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责备的语言。

四、阅读方法的传授

教师要授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技能、技巧,否则他们的阅读肯定耗时耗力且收效甚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敬畏阅读。

对策:(1)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既重要又有必要,它能使学生读得轻松、读得高效。具体做法如下:一是阅读时,眼睛与试卷的距离要适当,否则将不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和目光的快速移动;二是养成默读和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阅读时出声或将英语翻译成汉语都会影响阅读的速度;三是阅读时禁用手指、笔指着单词;四是采用意群阅读法,在同意群的各个词之间不可停顿而应一口气读完,使整个意群的意思不致中断。(2)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首先快速浏览题干要求,带着问题迅速阅读,然后细读并逐一解答。(3)培养学生解题技巧。一是掌握主旨大意;二是细节理解;三是推理判断;四是猜测词义。(4)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应该要学生形成某种程度上的条件反射,就是看到某种类型的题目脑子中会有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达到最终突破阅读瓶颈的问题。

除此之外,正确运用阅读策略也能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在考试中对于提高解题正确率大有裨益。阅读中常用的策略(Reading Strategy)有略读、跳读、细读、推读、概读等。

五、阅读角色的定位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固定场所来传授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仍限定于“传授―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过分注重教师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轻视实践、探索、发现、体验、感悟活动。

对策:阅读活动的核心是自主性,要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阅读转变为自主式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因此组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把求知、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增进阅读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活动之中。教师则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总结,以获取训练学生思维的效果。

六、阅读能力的评估

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结果,也会深刻影响学生的阅读信心和阅读态度。孤立的、片面的、不适当的评估结果会使学生错误地理解自己的阅读能力甚至怀疑自己的方式方法。长期如此,往往会使学生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甚至失去自己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对策: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估时,一定要注意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公平。正确的评估与合情合理、激励性的评述,会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阅读能力水平及不足之处,并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和要克服的问题。

综上所述,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既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长期的、有效的练习并及时进行总结和巩固,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等,开展各种易于接受、易于实施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知识,获得快乐并最终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观。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愿意付出的人,最终才能登上阅读的天堂,让阅读不仅成为一种学习英语的手段,增长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韩银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策略的调整.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5):28.

[2]魏洲平.心理语言学背景知识框架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VOL3,(3):239.

[3]龙秀苇,龙晓辉.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VOL20:107.

篇3

论文摘 要:英语学科,本就是所有高等院校和高职学校任何一个专业都必须修习的一门课程。但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很大程度上还是把英语作为任务来完成,却忽视了师生课堂幸福感的满足,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从增强师生的课堂幸福感为切入点,来探讨改进英语教学的策略。 

 

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是一门把语言内容转化为具体行为能力的课程,其实践性很强。然而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课堂幸福感”这一全新概念提出来之后,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当前的高职英语教育,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即在于师生课堂幸福感的缺失。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从“课堂幸福感”出发,浅谈一下高职英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差 

随着大学扩招,生源质量逐年滑坡。很多高职新生英语基础相当薄弱,在校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面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状况,任课教师往往很难提高要求,教学改革难以实施,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教学方法和观念落后 

很长时间以来,高职英语教学大多仍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蓝本、以教师讲课为主导,而且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又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重考试成绩、轻能力培养等现象。只注重词汇、语法、翻译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个性,也缺乏实践体验和运用巩固,缺乏师生互动,这就使得教学结果不尽如人意。 

3.教学目的重考证、轻应用 

长期以来,高职英语教学基本是以应付等级考试为核心,等级考试过级率也一直是衡量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大部分学校还把它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和学生也都把这种考试作为英语教育和学习的最终目标。不可否认,等级考试会让学生的英语能力有所提高,也受到社会的认可,但毕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这种“证书”教育下出来的学生,即使通过了三、四级考试,步入社会后在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所涉及的专业英语方面仍表现出严重的不足,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外语能力的需求。 

4.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幸福感” 

在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幸福感”是一个“只知其名,不践其行”的名词。师生都只知其义而不明其理,在高职的英语课堂上,其目的性是比较强的。就是应付考级,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课堂略显枯燥无味,不可否认,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也会很注重教师教授与学生的自主实践的结合,再加之教授一些解题思路与技巧,课堂也是很有探索性的,但之于整个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而言,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再者,我们还必须客观地认识到这样一个无奈的现实:现在大学英语课程,非英语专业的个别系希望缩减每学期授课次数,整体上缩短授课的时间,从而给教学带来了压力,英语教学基本就是在赶课时,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口语训练,也很难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 

二、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策略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应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应成为核心,老师只是起推动者、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做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课堂要采取多种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努力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和一种合作学习的环境。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最关键性的一个环节。 

2.改进教学策略,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从重“语言知识”向重“语言运用”转变 

语言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语言只有在交际中、在使用中才有生命力,也才能真正掌握。这是通过实践逐步培养和习惯的过程。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这一语言,这是语言学习能成功的保证。掌握语言知识是运用语言的基础,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掌握也并不意味着会用。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强调精讲多练,学练结合,说练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通过训练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培养和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 

3.建设“幸福课堂”,提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幸福感 

幸福课堂是高效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学习,掌握技能和方法,内化提升情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教学目标,而非运用机械的、摧残学生身心的方法去获得所谓的成功和高分数,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 

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课堂中,尤其要注意构建幸福课堂,要让师生在英语课堂上找到幸福感。具体做法是“四环模式”。 

“四环模式”即“自学、问题、精讲、精练”四环相扣,构成一个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获取知识、习得技能、享受成功的幸福课堂。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老师讲解点拨和纠错评价、适时反馈练习等环节,这四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之恰如其分地运用于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好成绩。 

总而言之,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师生幸福感的培养,构建幸福课堂,全面提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篇4

一、注册会计师在盈利预测审核中的工作目标

盈利预测是企业对未来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所做的预计和测算。就我国上市公司而言,一般是指公司对上市后的一个会计年度内的经营成果的预计和测算,一般在公司上市前的《招股说明书》中进行披露。盈利预测是企业对外披露的重要信息,就上市公司而言,其盈利预测是广大投资者据以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是社会公众评价公司的重要依据。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因此,为了增强其可靠性,各国普遍存在盈利预测须经注册会计师审核的规定。我国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也规定,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要上报经注册会计师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的公司下一年度盈利预测文件。可见,接受公司委托,对其所编制的盈利预测文件进行审核,对盈利预测的编制质量发表审核意见,已是注册会计师一项重要的法定业务。但是由于这一业务的审核对象—公司所编制的盈利预测具有本文前段所述的特殊性质,因此,盈利预测的审核目标也与一般财务审计的审计目标有着重大的区别,这主要体现在:一般财务审计的审计目标主要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的一贯性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而盈利预测的审核目标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判定被审核单位编制盈利预测所依据的基本假设是否合理。盈利预测的编制需要依靠许多假设。这些假设是指被审核单位在有关的经济、政治、市场、金融和其他条件下开展经营活动、以及其它被审核单位的假定状况,例如市场状况良好、税收政策不发生改变等。这些假设在未来能否成为现实,对企业盈利预测结果的实现具有根本的影响,因此,必须判明其合理性。

⒉判定编制盈利预测所选用的会计政策是否适当。盈利预测须依据适当的政策编制。注册会计师应注意审查盈利中所选用的会计政策是否与被审核单位前一会计期间的实际采用的会计政策相一致。如果在某些方面不相一致,审计人员应当审查其变化理由以及这种变化对盈利预测的影响,判定其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应关注这种变化及其变化理由和影响是否已在被审核单位以外公布的盈利预测信息中做出的明确反映。

⒊判定盈利预测是否根据其基本假设等编制基础适当编制。所谓编制基础是指被审核单位编制盈利预测时所建立的基本假设、被审核单位的历史资料和下一年度的投资计划、生产经营计划以及所选用的会计政策等。该项审核重点在于判定盈利预测是否依据这些基础资料适当地编制,判定盈预测编制程序中逻辑上的合理性和计算的正确性,即审核验证盈利预测中最终测定的经营成果等指标,是否是由被审核单位所做出的基本假设等编制基础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和计算得出。

⒋判定盈利预测资料是否已恰当表达和充分披露。被审核单位对外公布的盈利预测信息应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充分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因此被审核单位对外公布的盈利预测资料不应仅仅是预计的经营成果,还应包括盈利预测编制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假设、被审核单位的生产经营计划和投资计划、影响预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和重大不确定因素以及所选用的会计政策等。表达与披露是否恰当和充分,对盈利预测的使用者是十分重要的。

二、注册会计师在盈利预测审核中的责任

我国《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4号—盈利预测审核》中规定,按照该公告的要求出具盈利预测审核报告并保证其合法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责任;合并编制并充分披露盈利预测是被审核单位的责任。这一规定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必须对其所出具的盈利预测审核报告负责,对其在审核报告中所发表的审核意见负责。考虑盈利预测所具有的特殊性和注册会计师在其中的工作目标,在对注册会计师在盈利预测中审核责任的认识上应关注以下几点:

⒈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完成必要的审核程序,以实现审核目标。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责任与其审核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要正确地对企业所编制的盈利预测发表审核意见,必须完成其审核目标。而要完成审核目标,注册会计师必须履行适当的审核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盈利预测的审核证据与一般审计证据相比有很大差别,如一般审计证据基本可以得到,而盈利预测中有些基本假设根本无法得到正面证据来证实。尽管如此,注册会计师仍不应放弃对审核证据的收集和分析。如应关注被审核单位的经营环境、行业特征、产品所处生命周期,关注当时国家的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的变化等。必要时应聘请专家参与工作。对于确实无法从正面取得证据来证实其合理性的基本假设,也应考虑是否存在表明其不合理的反面证据,如果不存在,方可认为假设成立。注册会计师应在了解被审核单位的经营情况及影响未来经营成果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其审核目标,制定和实施必要的审核程序。

⒉注册会计师应对盈利预测审核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必要的审核程序后,应对盈利预测的信息的使用者等有关方面负责,发表公正客观的审核意见。注册会计师对在盈利预测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如编制盈利预测所依据的基本假设明显不切实际,盈利预测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和恰当等,应当提请被审核单位进行调整;被审核单位如果拒绝进行调整,注册会计师应视其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程度,分别发表保留意见或反对意见的审核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核工作中,其审核范围或必要的审核程序受到了限制,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拒绝表示意见的审核报告或撤消约定。此外,即使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盈利预测中已不存在重大问题,但其仍有责任在审核报告中向报告的使用者强调盈利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某些有重大影响的敏感因素。

⒊注册会计师应对盈利预测的审核并非在于确定其预测结果未来可以实现。

注册会计师对盈利预测的审核,并非是对盈利预测结果的可实现程度的保证,这是由盈利预测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决定的。盈利预测具有固定的不确定性,不能避免主观判断。可以说,盈利预测在未来出现偏差是必然的。盈利预测所依据的任何一项基本假设在未来都有可能与实际发生偏离甚至相背,因而必然会造成盈利预测偏离实际。对此,注册会计师并非必然需承担责任。只要注册会计师按照执业准则的要求完成了必要的审核程序,依据完成审核工作时的条件公正客观地表达了自己的审核意见,就应当认为注册会计师尽到了其应尽的职责。注册会计师不应该也不可能对未来事项的可实现程度做出保证。那些一旦盈利预测与未来实际情况出现偏差就对注册会计师大加指责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上,课堂提问是其中非常常用的方法之一。恰当且比较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积极思维得意激发,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师生彼此之间可以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提示与诱导,能够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提升。另外,课堂上,师生间进行的有效问答,还是教师对学生知识以及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检查,是直接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矫正,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达到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的目的。所以,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的运用,能够使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提升,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

一、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

从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上来看,初中英语课堂中提问的应用是英语教学手段中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非常的重要,其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 课堂提问有助于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第二,课堂提问有鲤鱼为学生创造口语练习的机会,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听说交际能力的提升;第三,课堂提问有助于使得英语课堂的气氛得以活跃,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第四,英语课堂提问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独立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英语课堂提问的应用,能够更好的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有利于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

二、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差异性策略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英语课堂提问,除了要确保提问表述清晰之外,还应该遵循差异性的原则,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提问。这时就要求英语老师在课前做好了比较缜密、细致的思考,为在课堂上提问奠定基础,同时还应该给学生的思考指出非常正确的方向,避免发生模糊不清的问题。例如在讲解我国代的“四大发明”时,应该要学生了解专门指的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而并非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这就使得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时,就会在对学生思考问题进行引导时,就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促进薛恒回答的准确性的他提升。同时,在英语课堂上,教在提问的 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的顾及到每名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有机会回答问题。在具天体的课堂提问当中,英语教师应该参照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先天智力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考察,对问题进行分层次设计。

(二)启发性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初中英语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得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得意提升,教师应该适当的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努力的激烈学生将自己英语学习的思维定式得意突破,让学生将当前的知识和经验重新进行构建,积极探索新的答案。在对英语问题进行设计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心智进行开发,将学生所学的多个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尽力设计出最好的解答方案,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水平锻炼的机会。此外,为了确保课堂提问能够更为有效,教师应将英语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对其进行认真研读,把教材中的知识重新进行排列组合,真正的设计出与初中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相符的问题来。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愉快、自由、轻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在敢于发言,愿意回答,更好的回答,同样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也是良好的课堂气氛创造的的重要前提条件,这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害怕回答问题的心理障碍得以消除,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情绪高涨、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在这样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在上课时,学生能够愉快轻松的发言,积极举手进行提问,勤于动手,善于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可以说,良好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平静、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愿说、爱说,会说。

(四)通过真实问题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讨论

在初中英语课堂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英语学科本身的特征,对教材进行巧妙的利用,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出一些具有沟通和交际作用的问题,而不单单就是回答 Yes/No的问题,只有设计的问题合理、科学,才可以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目的,使得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得意实现。如果教师提出的具有诱导性的问题,学生没有回答完整或不当时,教师应该接着进行提问,利用暗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如果学生给出了正确的回答时,教师同样应该在这个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提问,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进行讨论。

(五)及时恰当的回应学生的回答

学生的程度不同,回答的内容也有所差别,所以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一定要做出恰如其分的反馈。对于回答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正面的评价并进行强化,用"good"、 "excellent" "great”等等来进行表扬。在这种积极的评价中,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得到增强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更多地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胜过教师的口头表扬。如果学生的答复不得当,或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通过引导、暗示,帮助其分析原因。千万不能冷言相加,挫伤学生的自信和自尊。

(六)注意倾听,尊重学生

篇6

[关键词]市场定位营销策略思考

市场定位即是企业为自己的产品确定在目标市场的位置,确定自己产品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也叫“竞争性定位”。企业管理者必须先分析竞争者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和份额,充分了解目标市场上现有产品和品牌的质量、用性及价格水平等方面的特点,了解目标市场客户对产品的主要关注点。

一、企业市场定位的内容

1.目标市场定位: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优势锁定确定目标市场。这其中最大的忌讳是企业什么市场都想做,分散了企业资源,最后导致企业在各个目标市场都未能有所建树。

2.企业定位:即树立企业品牌。企业在确保产品高品质的同时,必须规范企业职工在与外界接触时的言表,树立企业形象塑造品牌。

3.产品定位:侧重于产品实体,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与竞争对手产品作比较,确定公司产品在成本、品质、稳定性及用性上区别,准确定位产品。

4.竞争定位:确定企业相对与竞争者的市场位置,企业要准确分析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在成本及品质上的优势,以优势对劣势打击竞品,占领市场。

二、市场定位的阶段

市场定位的关键是企业要设法在自己的产品上找出比竞争者更具有竞争优势的特性,如产品成本、品质及用性等优势。

竞争优势一般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价格竞争优势,即在产品同等质量的条件下比竞争者定出更低的价格。这就要求企业在原料采购、优化生产工艺及减少运营费用方面来降低单位成本。二是产品质量或用性竞争优势,即能提供竞争对手所不能提供的品质或用性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例如信阳核工业恒达实业公司硅微粉产品在产品白度上达到国内第一,客户在初次见到产品时即产生好感,继而使用在涂料产品中更有利于产品颜色的调配。这就要求企业努力在产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产品后处理等方面做大量工作以提高产品质量。因此,企业市场定位的全过程可以通过以下五大阶段来完成:

1.科学定位目标市场

任何企业都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满足整个市场或追求过大的目标市场,只有扬长避短,找到有利于发挥本企业现有的人、财、物优势的细分市场,才不至于在庞大的市场上瞎撞乱碰。企业必须根据其可生产的产品,由企业市场部调研选择产品的目标市场,这就必须深入分析目标市场的进入难度、目标市场对产品各技术指标的要求、目标市场竞争对手的获利情况、目标市场价格水平、目标市场的容量大小及回款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企业的目标市场。

2.调研目标市场,分析企业竞争优势

调研目标市场需要摸清:一是各竞争对手产品种类、价格体系及产品品质的优劣点;二是目标市场上客户对各产品种类的需求量。继而企业须根据调研的市场情况分析本企业产品以何种类,何卖点进入市场。这就需要企业市场人员作大量的工作,必须认真细致对目标市场进行调研,与大量客户面对面交流和咨询,总结并分析有关上述问题的资料(调研数据必须精确周到,这是后续工作的基础),作出科学预测。

3.选择竞争优势,对目标市场初步定位

竞争优势即企业能够胜过竞争对手的能力。选择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与竞争者各方面实力相比较的过程,更是前期销售策略制定的比较决策过程。企业应制定一个完整的比较指标体系,以保证准确地选择相对竞争优势,制定符合市场实际的销售政策。企业必须分析、比较企业与竞争者主要在技术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能力、质量控制(产品稳定性)、市场营销水平、财务制度等六个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从而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优势项目或其组合,以准确定位企业在目标市场的位置,为企业制定产品销售策略打下基础。

4.发挥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企业要通过一系列的人员上门推销,网络宣传等销售活动,将其产品独特的竞争优势准确传播给潜在客户,让客户认知产品,打击竞争对手,以占领市场。为此,企业定位首先应区别并优于竞争对手,将企业竞争优势发挥到极致。其次,应使目标客户了解并认同本企业的市场定位。

5.调整定位

在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和发挥竞争优势后,企业还应关注目标市场新产品或替代品的出现,即当竞争对手研发新的在价格、品质上对客户更有吸引力的产品,或替代品威胁,替代品在价格或对客户产品性能提高上的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能够率先推出性能价格比高的新产品,就可以在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否则应考虑调整定位企业目标市场或调整公司产品增加产品用性,以满足客户不断的新的需求。

三、营销策略选择

企业在确立目标市场和竞争优势后,企业的产品就将进入市场营销阶段。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定位确立的内容及思路进行有效的营销策略选择,营销策略的选择是对企业市场定位的延伸和实际市场操作执行。企业在选择营销策略时须考虑下列影响因素:

1.企业的资源能力。主要指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状况。企业实力雄厚,供应能力强,可采用无差异性或差异性市场策略;如果资源少,无力兼顾几个市场,宁可采用密集性策略,进行风险性营销。一些产品产量较少、市场占有率低的企业,动不动就宣称什么它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并行销国外”,这未必是良策。

2.产品特点。如果企业经营的是同性质产品,如信阳核工业恒达实业公司销售的硅微粉产品差异性较小,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上,这就比较适合采用无差异性营销策略;反之,企业经营的是差异性较大的产品,如家电、机械设备等高档耐用设备,其品质、性能差别较大,客户选择时十分注意其功能和价格,并常以它们所具有的特性为依据,对这类同质性低的产品,宜采用差异性或密集性策略。

3.市场同质性。如果客户的需求大致相同,对销售方式的要求也没多大差别,即市场类似程度大、同质性高,可采用无差异性市场策略;市场需求差别大,客户的要求各不相同,则宜采用差异性市场策略或密集性市场策略。

4.产品生命周期。它一般有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企业应随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而变更目标市场策略,尤其要注意投入期及衰退期两个极端时期。当新产品处于投入期时,重点在于发展客户对产品的基本需求,一般很难同时推出几个产品,宜采取无差异性市场策略,以探测市场需求与潜在客户。当然,企业也可发展只针对某一特定市场的产品,采取密集性市场策略,尽全力于该细分市场。当产品进入衰退期,企业若要维持或进一步增加销售量,宜采用差异性市场策略,开拓新市场。或采取密集性市场策略,强调品牌的差异性,建立产品的特殊地位,延长产品生命周期,避免或减少企业的损失。

5.竞争者市场策略。企业采用何种策略为妥,往往还要看竞争者采用何种策略。一般是采用同竞争对手针锋相对的策略,以便更有效地占领市场。要因地制宜研究竞争双方条件,不能机械运用,比如,假定竞争对手是个弱者,当他采用差异性营销策略时,企业也可实行无差异性策略。

后记:本文笔者赘述市场定位的目的是提醒企业不应到处与人竞争,而应采用“田忌赛马”的策略,用自身的优势和别人的劣势竞争,也就是确定本企业最有吸引力的、最有效服务的目标市场,在目标市场上选择合适的营销策略,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篇7

电话营销是随着现代技术发展而发展的一种运用电话配合,以高效率的双向沟通方法直接与目标客户接触、沟通并展开促销活动的直销方式。

1充分做好电话营销前的准备工作

电话销售前的准备就像大楼的地基,如果地基打得不扎实,大楼很快就会倒塌。在电话营销过程中与客户沟通的效果,与电话销售前的准备工作密切相关。即使你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如果准备工作做的不好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在电话营销之前,营销人员利用电话进行高效率的营销,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1.1明确给客户打电话的目的

一定要清楚自己打电话给客户的目的,你的目的是想成功的销售产品,还是想与客户建立一种长久的合作关系?一定要明确,这样才有利于实现打电话的目的。

1.2确定必须提问的问题

为了达到营销目标,需要得到哪些信息、提问哪些问题,这些在打电话之前必须要明确。电话销售开始时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和了解客户的需求,如果不提出问题,显然是无法得到客户的信息和需求的,电话营销人员应把需要提问的问题在打电话前就写在纸上。

1.3客户可能会提到的问题

在进行电话营销过程中,客户也会向你提问一些问题。如果客户向你提问的问题你不清楚,你要花时间找一些资料,客户很可能怕耽误他的时间而把电话给挂掉,这也不利于信任关系的建立。所以你要明确客户可能提问一些什么问题,提前准备好答案。

1.4提前准备好所需资料

如果给客户的某些回应需要查阅资料,你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你要注意,不能让客户在电话那边等的时间太长,所以资料一定要放在手边,以便需要查阅时立刻就能取出,把客户可能经常问到的问题做成一个工作帮助表,客户问到这些问题时,你可以随时都能快速地查阅回答手边所准备的各种资料自然是尽可能地越全面越好。

2电话营销开场白的关键影响因素

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打电话给你的客户。通过合适的开场白,为进一步的深入交谈奠定基础,开场白应该注意四个关键因素: 1进行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非常重要,一定要在开场白中很热情地表示友善的问候和自我介绍,这是开场白当中的第一个因素,自我介绍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进行。 2打电话的目的

介绍打电话的目的时可以突出对客户的好处,在开场白中要让客户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价值究竟在哪里,能够满足他们哪些利益的需求。

?3对方时间的可行性

你可能要花5~10分钟的时间来跟客户进行交流,这时你要很有礼貌地询问对方现在打电话是否方便。当然这句话未必对每个人都适用,也不必对每个人都讲。如果你觉得这个电话可能要占用客户较多的时间,同时对方可能是一个时间观念非常强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你应很有礼貌而又热情地征询对方的意见。

篇8

关键词: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

中学英语教学主要包括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两部分。众所周知,语言教育离不开文化教育,而且文化教育是英语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外语中的文化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广义上的文化,用大写字母C表示。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地理、自然、政治、哲学、文学、经济、教育和科技等。二是狭义上的文化,包括表层和深层文化,用小写字母c表示。表层文化指某一特定文化人群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道德风尚、语言风格、礼仪举止、传统和人文精神等,深层文化是指文化的精神本质层面,如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情感方式和思维方式。表层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多元文化共存和交流发生改变,而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内在的精神本质是相对稳定的。深层文化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表层文化表现出来。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必须要同时学习期文化,掌握其内在的深层次的精神本质。

一、中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学习英语而不懂英语国家的文化,人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和情感方式,难免会造成理解上的误差甚至是不必要的误解。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大学英语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中得到重视,然而在中学阶段很少有教师意识到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英语教育离不开英语国家的文化。包括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事实上,我国的英语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民英语水平普遍提高。却远不如亚洲其他国家如南亚的印度,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水平。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考试成绩仍然是中学英语教学的衡量标准,教学围绕中、高考笔试展开。另一方面,教学法改革裹足不前,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很少被重视。学生实际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薄弱。21世纪的中学生已经生活在多元文化空间,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联系不可避免。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培养文化敏感性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英语教育必须要从中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中学英语跨文化培养现状

中学英语跨文化教育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无法有效开展。如教师自身的跨文化知识储备,学校的测评机制,学生的整体水平等。鉴于中西文化差异巨大,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语系,英语跨文化教育实施起来尤其困难。这些问题在广大农村中学更加突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村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低于城市中学生,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其文化素养没有得到提高,文化敏感度低,建立在母语学习基础之上的英语学习无法从母语文化的外部观察自身文化。正如英国学者Byram(转自陈申,2001)指出:“文化意识的教育应该设计两种观点,使学生同时成为研究者和被研究者,让他们通过比较获得一种视野。在从两个角度进行的比较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跨文化能力。”有此可以看出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获得一种新的文化视野是心的文化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其结果是学习者文化观念的转变(转自林娟娟,2006)。整体来说,大部分中学生没有进入目的文化的框架来思考和理解目的文化,他们增加的只是一些语言信息和文化碎片信息,而依然以自己固有的文化观念为标准去衡量目的文化。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最终会导致跨文化交际无法有效进行。

三、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应当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策略应当是多元化的。一方面,应该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力、洞察力和扬弃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发现和理解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通过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树立起明确 跨文化意识,培养对不同文化模式的容忍性,避免产生文化偏见,增加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策略是让学生站在文化的内部和外部看文化,让学生同时成为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通过比较获得新的视野,从而让学生获得跨文化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进入目的文化的框架来思考和理解目的文化,摆脱站在自己的文化观念标准去衡量目的文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有目的、系统和有效地实施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同时让学生通过词汇、语法、句型和篇章的学习以及听说、阅读、写作等课程感受和领悟不同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细致地体会语言的表层和内涵之间的微妙关系,学习理性地把握英语的语法规则和文化规则,形成自觉的跨文化意识。例如,人教版的初次见面介绍示范是:“What’s your name, please?”。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介绍方式是主动报上自己的名字。西方英语国家通常是多元文化的集合,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普及印度文化和穆斯林文化禁忌。总之,中学教师应该通过实际的交流活动,让具体的语法规则和文化规则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活动机制,从自觉的跨文化意识发展到不自觉的、下意识的、自动化的文化敏感性。

四、总结

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直接影响其英语水平。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有必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外语学习需要建立在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之上。在英语学习中进一步开阔视野,了解西方文化,认知并掌握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理解文化差异的本质并加以总结,培养自身的文化敏感性。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文化的相似之处和本质的不同之处,以便在工作和生活中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篇9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安全问题

(1)严重脱节的管理模式。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际交往更加复杂,建筑施工行业效益越来越低。这使得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丧失了控制权和自,只能依附于项目承包人,被动的听从他们的指挥。而项目承包人往往又会把工程进行分包或层层转包,这使得目前部分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很好的贯彻落实我国颁布的《建筑法》、《安全生产法》、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的规范、(JGJ59-99)标准和省有关建筑施工安全文件,致使政令不通,建筑施工现场失控。另外,行业内也一直存在重工程质量、轻文明施工,重经济效益、轻安全保障,抱着侥幸心理对待建筑施工安全的现象。

(2)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对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导致在管理工作过程中,没有把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定的重视程度,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责任重大,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不能把我国颁布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标准很好地贯彻和落实,在安全隐患的检查、处罚方面不到位,抱有侥幸心理,从而导致安全施工的管理工作存在很大弊端。

(3)在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中,安全生产体系和责任制尚不健全,导致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安全体系和结构名存实亡。

(4)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想要进行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生产的质量,那么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大力投入十分必要。但是在部分企业中,仍然会存在安全经费投入少,安全设施差,设备、用品、用具等配备没有到位的问题。

(5)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及时、不落实,从业人员的素质远远达不到安全施工的要求。特别是大部分工人都是农民工,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进场后又没有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能差,自我保护意识差,“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严重,特种作业人员不能持证上岗。

2质量问题

从宏观上看,在质量的问题上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即政策方面的原因和市场方面的原因。然而在微观上看,质量问题则显得更加突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部分项目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度贯彻不力,内控组织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如例如,在资源配置方面不充分,管理职责没有落实到位。从而导致出现了部分质量管理不合格与实物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不能完成对分承包队伍的评价选择和管理的目标,忽视了对劳务分承包队伍实际质量保证能力的考察与评价。对其评价只是验证证件,使得预防、纠错的机制徒有虚名。

(2)政府在监管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对于项目的竣工验收把关不够严格。甚至有的企业在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将法律法规当成一纸空文,严重违反了我国法定建设程序;政府对于企业资质审查不到位,致使一些工程层层转包;一些企业盲目地追求施工进度,在没有审查施工图纸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设计,留下大量的质量隐患是必然的。随着政府职能的改变,自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后,验收作为工程质量审查的最后一关,不再是由政府监管部门把关,而是由业主来负责,这样使得开发企业在验收过程中掌握主动,再加上部分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不力,导致竣工验收这一关口名存实亡。

3成本控制问题

在整个工程项目上,成本控制存在于各个环节之中,而这里面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投标环节上的问题。投标环节是由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来制约的,具体存在以下两点问题:①为了提高中标率,部分投标企业在报价时大幅度压低报价,下降的幅度甚至使预算成本难以接受。这样使得投标报价的风险加剧,严重的制约项目的效益水平,从而导致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②在建筑市场的管理方面,找门路、拉关系的情况大量出现,这样使得投标费用所占企业管理费用中的比例增加,且逐年上升,导致企业在投标费用方面难以控制。

(2)在项目评估环节上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是根据评估编制中标项目的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测算项目效益指标,再通过评估结果签订项目目标责任合同,从而实现利润指标及其他经济指标。在评估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项目评估的思路与方法不统一,随意性较强;部分企业为了提高项目评估效益指标,不惜违反国家政策,有意压低应上交费用,变相降低项目应承担的劳务保险费用。导致国家和职工的长远利益遭到侵害。

(3)在考核奖惩环节上的问题。部分企业在项目竣工后由于诸多原因使决算工作不能及时完成,使得绩效考核面临困难。绩效考核的不及时,又导致时常发生费用支出的情况,这样忽视项目完工后费用控制的行为,对项目效益造成了的很大影响。此外,奖罚不对等的现象在项目绩效考核中时有发生,项目如果盈利了则皆大欢喜,一旦亏损后就找客观原因,尽量逃避处罚。这种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说是企业缺乏科学公正的激励与惩罚机制,不能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长此以往,严重损害企业的利益是必然的。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1提高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施工人员作为工人的直接领导者,需要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以及施工现场及周边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要做到专事由专人负责,随时随地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消除安全隐患。具体措施如下:建立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系,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监督人员应检查并督促施工企业,确保施工企业建立及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问题,要对施工企业停业整顿,根据不同程度要赔偿受害人,还要罚款,以及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甚至要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篇10

在我国,对森林培育的专项投资有限,而且很难做到稳定投资。由于资金的短缺,造成了很多项目的中途搁置,尤其是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另一方面,资金的短缺使森林的抚育工作难以及时开展,对森林的保护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尽管我国在人工林建设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最终却难以保证林木的质量。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幼林的生长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抚育措施,一些地区为了应付林木成活率的检查,加大林木栽种密度。这也导致幼林很难顺利生长到成林阶段,影响了森林经营工作的整体效果。

为了保证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步伐,需要从不同的角度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森林培育是保证森林规模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建立健全稳定的森林培育机制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部分。

不同的地区,应该科学分析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明确本地区的森林质量、经济状况以及自然的条件等,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3]。制定本地区森林发展计划,包括森林资金的投放、森林的培育方向等内容。根据体系的各部分要求扎实进行各项工作,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我国传统的森林评价机制中,对具体的调查地区划分的不够细致,没有做到对山头和地块的具体调查。因此,为了适应当前森林发展工作的需要,应该建立新型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规划时,将相关区域内的森林覆盖问题进行细致调查,明确每个山头的林木培育方向,并建立和完善数据库,方便整体的规划和查找。通过这种科学的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明确不同地区的适合的林业发展方向。

在森林的建设工作中,往往对森林的抚育工作缺少应有的重视。在林木的质量方面也难以达到要求。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针对森林抚育工作的监管机制。加大对森林的抚育重视程度,提高抚育工作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并将森林的抚育水平纳入考核体制[4]。建立对森林服务工作相关的奖惩制度,促进我国森林抚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森林的保护和经营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对森林资源的整体情况进行因此全面的调查统计。在具体的调查过程中,要注意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要保证调查得出的数据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避免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对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不断完善和修改工作中的问题,同时改进森林的经营方案,为今后的经营做好理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