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范文

时间:2023-04-08 09:5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护理

篇1

【关键词】:肝癌;中医辩证施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03-01

近些年来,在全球危害性最大的几种疾病中,肝癌高居榜单,且死亡率极高。肝癌是指肝脏部位产生恶性肿瘤,进一步恶化导致癌变。肝癌临床表现为腹部右上部位出现轻微疼痛、肝脏部位有持续性或间歇性的疼痛、全身发热、局部发生水肿、出现黄疸等,而且患者食欲明显消退,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发展到晚期则有腹部积水等。本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中医整体综合治疗理念和辨证治疗的理论,充分发挥中医护理“润物细无声”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减轻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痛苦。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理疗环境使患者的愉快治疗不再是梦,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在2006年-2011年期间在本院治疗的100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差异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经临床医师诊断,均确诊为肝癌患者。所以根据本院入住患者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中医护理治疗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患者在身高,体重,性别以及年龄等方面相对于统计学没有意义(p>0.05)。

1.2 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在病情发展变化,心理心情及生活信心、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1.3 护理措施

1.3.1 常规护理:癌患者一般体质孱弱,治疗过程中应创造舒适的环境尽量满足患者的康复需要,而且保持患者的舒适感对于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必不可缺。护理过程中应勤翻身拍背,更换坐、卧姿势等以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产生,做到“五防、“六洁”,再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而且肝癌患者的心理都很脆弱,容易出现烦闷、紧张、恐惧、绝望轻生等,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度的心理干预,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平静、淡定对生活充满希望,让患者的康复更加顺利。

1.3.2中医辨证施护:

1.3.2.1气滞血瘀型:肝脏府气郁结,亦或是受外邪入侵,导致气机阻滞不畅,日积月累后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进而形成血瘀塞,瘀血在肝脏内淤积,就表现为肝之积症。其症状表现为胁下积块呈针刺痛或是胀痛,不能按,还有就是胁下隐痛,特别是入夜之后更甚,感觉乏力疲倦,感觉腹胀,食欲不振,大便不调,舌苔紫黯或有瘀斑,薄白或薄黄。护理时应该以活血化瘀、固本培元、梳理肝气为原则。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多卧床休息,另外多给患者翻身、拍背。生活上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温馨体贴地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指导患者的家属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家庭氛围,多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的语言,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为主,忌辛辣、油腻干硬的食物。多食桃仁粥,即桃仁10g,去皮尖,取其汁与粳米一起煮,煮熟后加入适量白沙糖即可。

1.3.2.2 肝胆湿热型:症状表现为肋间刺痛,心烦易怒、眉目发黄、身体发热、口干口苦、食欲不振、不喜油腻,常伴有恶心呕吐,腹部鼓胀、大便干结等。护理时应以清热利湿,侧重解毒消退黄疸为原则。护理时应嘱咐患者在休息时,要保持病房通风、干燥无异味,及时更换衣服,疼痛时多拍背忌用热敷。饮食方面宜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软食,忌辛辣,口渴可喝梨汁、藕汁等。大便干结的患者可以用生大黄泡水代茶喝有利于排除浊湿、热毒使大便通畅。

1.3.2.3肝肾阴虚型:症状表现为右肋肋间有轻微痛感、腹部鼓胀、形体消C、头晕,四肢酸软。耳鸣目眩、夜间盗汗、恶心呕吐。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呕血、便血等。护理时应以滋阴养肝、凉血化坚为原则。本类型患者容易烦心、焦虑,应常与患者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做到对症下药。饮食则忌辛辣,多食温和的流质食物,可用生地黄捣成汁水煮成稀米粥,最好食枸杞百合粥:以枸杞子30 g、百合30 g、粳米200 g水煮成粥,再加入适量白沙糖一起熬煮。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合适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分析所得结果采用均数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

2 结果

在对肝癌患者进行中医护理一系列治疗后,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相对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有巨大的提升,观察组出现1例并发症,对照组出现5例,相关的并发症包括:腹部鼓胀、形体消C、头晕,四肢酸软。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比较见表1(P< 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比较

3 讨论

在中国,肝癌的发病率很高,肝癌同时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由于发病最初的临床表现不太明显,所以在临床上肝癌症状表现出来的时候多为中晚期,所以在治疗效果上收效甚微。肝癌病变的速率超乎想象,护理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中医护理对肝癌患者的康复有着较为积极的效果。特别是在临床护理中能调动肝癌病人身体的内在潜力,如抽丝化茧般的化解患者的病痛,在这护理的过程中既培固了患者的身体本元又抵消了病毒的攻势。此消彼长之下病人的康复就变得遥遥可期了,虽缓慢但无后患,不用担心病情的反复。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的独特性和系统性以及其众所周知的温润能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护理。经过多起临床试验证明,中医护理经得住考验,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篇2

1 一般护理

1.1 病室环境 患者病室应阳光通透,空气新鲜,室内禁止吸烟,消毒1次/d,以避免灰尘及异味刺激。病室内应注意防寒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相对温度保持在55-60%为宜。严格探视,避免外邪入侵。

1.2 及生命体征 喘证急性发作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并定时协助其翻身,扣背排痰。患者症状缓解,可以适当下床活动后,还可以在护理人员指导下,结合气功,太极拳进行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护理人员应深入病房,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经常查看患者的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神志是否清楚。寻找患者发病的规律、诱因及发病先兆,夜间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值护人员应加强巡视病房,检查吸氧管是否脱落,位置是否正确,管道是否通畅。喘证患者经常在夜间发作,如果能及时发现并控制其病情,可以避免喘证患者病情加剧。值护人员巡视病房时如发现患者出现头痛、烦躁不安、表情淡漠、神志恍惚、精神错乱、嗜睡和昏迷等症状时应提高警惕,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做好各种抢救措施。

1.3 情志护理 喘症患者一般需要住院治疗,患者普遍心理负担重,情绪起伏较大,并且因为患者的社会地位、经济情况、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不一,致使其情绪也不尽相同。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正确的引导患者了解病情,消除其精神顾虑,保持患者心情舒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工作,防止患者因七情内伤诱发而加重病情。

1.4 饮食护理 喘症患者应少食多餐,饮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忌食海鲜等发物,忌烟酒。注意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 辩证护理

2.1 风寒闭肺型 此类患者除一般护理外,应着重顾护阳气,中药汤剂要热服,忌食生冷食品、寒凉性水果。注意适时给患者增加衣被,防寒保暖,避免感冒,病重患者可适当增加暖水袋保暖。

2.2 痰热遏肺型 此类患者中药汤剂要凉服,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鲜竹沥水,注意化痰平喘,饮食要清淡,忌食辛辣、油炸等食品,忌烟酒。患者病室内湿度不宜过大。

2.3 水凌心肺型 此类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注意皮肤护理,以免出现皮肤损伤,可持续进行低流量吸氧,中药汤剂要热服,饮食要清淡、富含营养、低盐,忌食生冷。

2.4 肝气乘肺型 此类患者常为突发病,患者情绪非常紧张,恐惧,情绪变化可能使病情加剧。护理人员应多关心、安慰患者,耐心解释病情,稳定患者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2.5 喘脱喘逆 此类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取端坐位,给予高流量吸氧,可急服参附汤、参麦散或静滴参麦注射液,并静脉使用平喘药。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脉象,协助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3 病后护理

3.1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起居作息,注意四季气候变化,做到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室内勤通风,保持温度适宜,日常生活应避免烟尘、异味及过敏原等诱发因素刺激和外邪侵袭。

3.2 患者饮食应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过甜、过咸的食物,忌烟酒,少食多餐,不要过饱,避免邪从内生。

3.3 患者要具有良好的心态,能控制自我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防止七情内伤。

3.4 患者可使用砂锅、搪瓷锅煎药,忌用铁质器皿,以防发生化学反应,中西医药物不宜同时服用,应间隔半小时。

3.5 加强自身锻炼,天气好时可适当增加户外运动,提高御寒和抗病能力,如适当打太极拳,做气功、呼吸操等。

3.6 久病体虚者可针灸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等穴位,针灸后观察记录疗效及患者的反应。

中医护理喘证时要将一般护理和辩证护理相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适宜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恢复健康。

篇3

摘要:阐述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针对中医护理的现状提出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构想及思路。

关键词:中医护理模式;辨证施护;技能培训

随着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在逐渐走向科学、规范,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也愈来愈得到人们的推崇。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造福于广大患者,笔者从临床中医护理实际情况出发,和同仁们探讨目前辨证护理的实用模式和工作体系。

1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

1.1先进的卫生保健理念中医早在远古时代就提出“整体观念”“上工治未病”等先进理论,并逐渐形成动态、平衡的整体健康观,生物社会心理环境一体化的先进护理思想[1]。认为人是一个统一整体,构成整体的各部分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互为影响。

1.2灵活、简便的方法优势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临床上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护理方法以其更符合人性化的优势赢得国内外护理同行的赞叹。中医护理技术以其便捷、安全、有效、低价的优势,在社区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家庭护理等领域发挥着其他医疗护理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

1.3浓郁的文化背景中医学是中华民族认识生命,认识疾病和诊疗疾病的经验结晶,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有效地指导临床达数千年[2],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的价值早已被百姓广泛接受和认可,其独特的传承背景,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深入民心,所以传统的中医护理无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上都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

1.4明确的发展目标《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指出“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可见中医护理在当今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像其他专业一样既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作为我国护理界的骄傲——中医护理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2临床中医护理现状

2.1辨证施护流于形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护理学科得到了飞跃发展,从功能制、责任制、到现代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但便捷、有效的传统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并未得到迅速发展。罗坤华[3]调查显示中医院有60.2%的病区护理人员和护生未开展辨证施护,目前临床开展辨证施护率普遍偏低。即使在开展辨证施护时往往因证候复杂难辨、辨证结果与医生诊断证型不同时必须服从医生、护士辨不辨证结果都一样、护理措施中涉及中药使用等超出护士权力范围等问题而使辨证施护流于形式。中医护理病历的特色也大多停留在节气、舌苔、脉象、证型的记录上,很少有实质性的辨证施护内容和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措施的实施记录。

2.2护理人员中医操作技能缺乏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如推拿、按摩、中药雾化、中药足疗等在各种保健场所广为人们喜爱,但在临床的运用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诚然其中有体制和经济因素的牵制,但护理人员的理念和中医操作技能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虽然全国各大中医院校设立了中医护理专业,为各级中医医院输送了一定的中医护理人才,可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中医医院大部分护士大多从西医院校毕业,一般基层中医院从中医院校毕业的只占3%~10%[4]。还有一部分中医院校毕业的护士由于临床很少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而使操作技能生疏,不能正确运用。

3创建实用型护理模式

3.1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构建背景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但如何有效促进辨证护理的开展,提高临床中医技术参与率和辨证施护质量,一直是困扰各级中医护理人员的难题。近年来有专家对中医护理模式的框架进行了科学的构想,对在新形势下怎样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开创性的思考,尚未形成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模式来指导临床中医护理工作。我院根据新形势下护理服务的要求及我国临床实际现状,以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适应现行医疗法规要求为原则,成立专门的科研小组,研究探索符合护理工作现状及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具有实用性的中医护理模式,促进中医护理系统化、现代化、科学化发展。

3.2临床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是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基本条件我院是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虽然前期举办了多期中医培训班,临床护理人员全部取得了中医培训结业证书,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较全面开展辨证施护的人员只占调查人数的10%,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病人的开展率不足30%。为此我院结合当前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重理论轻技能的培训方式,从失眠、便秘等常见症状的简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入手,进行短期分期分批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强化集中培训,重点讲解拔罐、药浴、耳穴埋籽等的规范操作,反复练习,人人过关后鼓励各科室在临床开展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有效的培训与考核后,护理人员能正确熟练地运用中医传统护理方法,把简便易懂、疗效可靠的中医护理技术提供给患者,不仅突出了中医特色,也得到了病人的认可,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率达到70%以上。广泛的临床实践使护理人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定期进行经验总结、理论学习,加深其对中医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明显提高了临床辨证施护的开展率和临床护理人员中医操作技能,不失为当前经济、有效的在职人员中医护理培训方法之一。

3.3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核心是辨证施护的实施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辨证施护”作为方法论欠全面,因为当今医疗护理服务要面对的是“人”而非“证”,如果直接用来进行中医护理实践,有收集资料不全、不到位的可能,因此需要对“辨证施护”进行创新性继承。针对如何使辨证施护和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结合,更好地发挥中医优势,陈颖提出将国际通用的护理诊断与中医护理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护理程序“中医化”,实施“四诊-辨证-施护-评价”的中医特色的护理程序[5],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难以开展。我院研究的实用中医护理模式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提出护理人员根据医生的辨证证型结果,再去搜集与护理相关资料,运用中医八纲辨证、病性辨证、病位辨证等方法进行辨证后,制订以中医独特的护理技术为主导的护理措施,用护理路径的形式及时有效地落实于病人,最后对护理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的护理程序,给传统中医辨证施护的内容赋予现代内涵,并以临床实践为准绳不断修正、完善,建立一套完整的辨证施护工作体系,使新模式成为真正能指导临床实践的实用模式。

3.4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重点是辨证施护的管理思路纵观国内中医护理现状,尚未形成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护理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上缺乏科学客观的衡量标准,中医医院现行护理管理标准基本是借鉴、引用西医院的管理,由于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临床护理中常常出现医护之间思路不一致,步调不和谐,配合不默契的现象,不同程度制约了中医特色的发挥。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管理目标以实用、对专业有促进为基础,重点加大辨证施护覆盖率,通过路径这种质量效益型管理方式,加强每一个环节的控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质控标准,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管理模式。新模式的管理思路一方面立足于中医内涵建设与发展,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多途径的方法,开展中医的循证护理,制定出既符合中医护理学自身规律,又可让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且认同的科学评价方法,对常见证型建立统一规范的客观量化指标,形成临床护理效果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加强质控管理,护理部每月通过护士长手册对各护理单元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将中医护理技术参与率纳入护理部质量检查考核内容,对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的非护理因素进行协调,定期总结效果,向医院强化中医特色领导小组反馈信息。同时每3个月组织护理人员召开1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交流会,介绍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体会,探讨运用技巧,进一步提高辨证施护护理质量。

4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护理现状虽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中医护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当今人类医疗保健“回归自然”的潮流中有着无法估量的前景。当务之急是认清新模式的先进性,在人文主义前提下,立足于发扬传统中医护理中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被认为行之有效并广为人们接受的护理技术,创建集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中医护理模式。“变而不失其正,遣形而存神”。相信通过中医护理同仁们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独立学科的中医护理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展现出其独特的风采与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敏.对中医护理发展前景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7(5):19.

[2]张华,魏红.对如何发展中医理论的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2):105.

[3]罗坤华.医院开展辨证施护现状调查分析与管理思路[J].中医药导报,2006,12(8):68.

篇4

【摘要】:中医是祖国的医学精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更体现了中医护理的重要性。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在病人康复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医护理、特色

中医护理学伴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而源远流长。在卫生部护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护理,以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什么是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怎样来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对于在中医医院工作的护士来说,是一直关心和不断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整体观念、辩证施护方面对中医护理特色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以整体观念护理病人

祖国医学以整体观念作为诊断治疗的指导思想,认为人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脏腑、经络、肌肉、皮毛、气血、津液等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不可分割的。同时人的生理随天时、地势的不同而变化,人的疾病与气候、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有密切关系。自然界变化可直接或简接影响人体机能。所以,中医既强调人体内部的协调完整性,又重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这种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贯穿于对病人的全部护理过程中,称之为整体观念[1]。中医护理根据这一观念,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来分析病人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通过辩证,给予患者提供整体、全方位的照顾和护理。

二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另一特色。按照中医理论,通过四诊、八纲,对疾病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辨别疾病的病因、病位的深浅和病情的虚实,以确立施护原则。中医辨证方法有很多种,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在护理工作中从不同的角度对病证进行辨证护理,它可以把各种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证候都归纳为表、里、寒、热、实、虚、阴、阳证。同时,在护理工作中,辨证要有可靠的依据,依据来源于护士平常细致的观察。故在护理工作中,我们除了要掌握辩证的方法及护理原则外,还应严密观察病情,把病人错综复杂的各证都系统化了,从而更好地做好辨证施护工作,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中医特色的护理,促进病人的康复。

1、病情观察

人体脏腑之间有表里关系,脏与窍各有所属,脏与体表各有所主。任何一种疾病的局部症状都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脏腑,而脏腑的功能失调又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这就启示我们在病情观察时可以通过病人外在的变化了解其内在的情况,通过病人的表情、语言、气息、神态变化,以及舌苔、脉象的改变来了解病人脏腑的虚实和机体气血的盛衰。但是由于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病情往往会千变万化,所以我们要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结合现代知识进行观察,对病情才能全面细致分析它的动态变化,病人出现微小的外在变化才不会被我们忽略,然后才能够提出确合病情的护理措施,病人才能更快地康复,护理质量也才不会停留在一般的水平上。

2以三因制宜护理病人

治疗病人应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地理环境的差异及病人年龄体质的特点来确立治疗原则,中医的临床护理工作亦同样用三因制宜的原则做指导。如在夏季,因气候炎热、阳气外发、气血趋于肌表皮肤腠理疏松,故人体容易出汗,而在秋冬季节中的病人,因气候寒冷,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腠理致密,故人体汗液不易发泄,因此,同一个外感风寒的病人,在护理上可因 气候环境有同而不尽相同。在夏季,护理此病人时,药液应温服,以免出汗过多,损伤津液;而在秋冬季节,就要嘱其药液要热服,服药后为病人加衣盖被,以促汗,使病从汗解。另一方面,对同种疾病的病人 ,也要因年龄和体质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老年病人因气血两虚,脏腑功能低下,所以在护理上要注意其保暖,给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而对婴幼儿病儿,则由于其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虚实易变,病情变化较急,在护理上要注意观察病情,加强生活护理。故运用三因制宜护理病人,更加提高护理质量。

3情志护理

情志活动既是脏腑气血运动的产物,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同时七情还是治疗和护理疾病的重要手段。运用“以情胜情”“心病还得心药医”等基本观点,开展中医情志护理,是中医护理的一大特色[2]。七种情志活动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如情志活动过度,则成为内伤的一种致病因素,使肌体气血受损,脏腑功能失调,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说明了七情可伤脏,脏伤则病起,所以精神不振,志意不坚,故病不可愈。护理病人时就要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增强其治病的信心,发挥内因的作用。人患病后,身心都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变得焦急、烦燥、恐惧,住院后医院的一切会使他感到特殊而不习惯,如病房的特殊生活环境,医生、护士的特殊人际关系,各种特殊饮食、打针、吃药、医学术语、医院作息制度等都会使病人感到不习惯,都需要医护人员去解释、去安慰、去沟通。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不要只看见一个疾病的躯体,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要看见一个活生生的有了疾病的人,是一个有思维有心理活动的人。我们就需要用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语言,去安慰鼓励病人,从身心两方面进行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整体护理病人的目的。有个60岁女性患者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治疗后症状缓解,病情稳定。某晚其女远道而来,相见时自然心情激动,值班护士即嘱咐要多休息,不要过喜过悲,但不听劝告,直谈到深夜,又提及以往痛苦之事,结果患者诉后流泪,悲伤过度,突发心肌梗死,曾经几度抢救亦无法回天。这个教训是深痛的。可见情志护理是中医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4膳食指导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恢复都是极为重要的,有了疾病不能单靠药物的作用,饮食上要配合。根据病人体质病证,“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来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首先根据病情鼓励病人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但要以适宜为度,切勿过饥过饱,若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亦会招致疾病复发。同时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脏腑对食物是可以调节的、适应的。当脏腑功能失调时,食物对疾病或治疗就会产生一定影响。中医对饮食的宜忌是十分重视的,如阴虚病人不宜服食刺激、燥热、辛辣之品,以免伤阴伤络;又如肝病禁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水肺忌盐、疱疖忌发物等。在病初愈不宜骤补者,补又有清补、温补等。故在向病人指导饮食的宜忌时,又要注意向病人宣传合理膳食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中应进行认真的辨证及施教。曾收治一例小儿,湿热痢入院,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准备出院,其父母心切,取鸡汁食之,第二天患儿腹痛又作,痢下便脓血,导致病情复发,这说明我们护理工作没做好,造成热病食复的结果。

祖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诊疗和护理知识都十分丰富,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对我们的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和发挥中医护理优势,使病人更快的康复。

参考文献

篇5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对策进行护理治疗,具体步骤如下。

1.1中药护理选择中药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汤,药剂包括,24g瓜蒌实一枚,12g薤白,以及适量白酒,煎服,2剂/d,分早晚服用。

1.2生活护理勤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环境舒适、干净,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同时患者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及时帮助患者翻身、保持病床清洁、干燥,防止引起褥疮。适当陪伴患者进行户外活动,必要时可以参加部分体育活动,如:太极、慢跑等。

1.3心理护理寒凝心脉型便秘的患者通常伴有情绪不稳定、焦躁不安、抑郁等,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及时安抚患者的情绪,舒缓患者心理,帮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

1.4饮食护理患者要以清淡、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少食多餐,严禁使用刺激性强的辛辣食品。对于寒凝心脉型心绞痛的患者可以食用适量紫河车、核桃仁等具有温阳补肾效果的食物。另外还可以选择生姜、葱白等用热水煎服,有很好的驱寒活血的效果。

1.5穴位按摩取患者仰卧位,对患者中脘、天枢、大横穴位进行一指禅法按摩,按摩时间持续1~3min,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患者腹部,将热量渗透患者腹部。再按摩患者长强穴3min。每次按摩时间持续10~15min。

1.3统计学方法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0软件实现。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从表中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中显效有15例,有效有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有7例,有效有13例,无效有10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辨证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痛”、“胸痹”等范畴,其中寒凝心脉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患者会有突发性胸痛如绞,胸闷气短,感寒痛甚,四肢无力、寒冷,苔泛白,脉搏沉细。中医主张温经通络、理气止痛的原则治疗。

近年来,临床上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对寒凝心脉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中医综合护理方法包括,煎服中药瓜蒌薤白白酒汤加,饮食需要忌生冷、辛辣食品,可以给予生姜、葱白温水泡开服用。另外,患者心痛发作时,采用温针或灸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症。

篇6

关键词:肺癌;中医护理路径;效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3年首次颁布了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是其中之一,旨在提高中医护理质量,规范中医护理行为。肺癌患者在治疗中容易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疲乏、不良心理状态等症状,中医护理路径在临床多科室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健康及功能恢复。我科于2015年1月改良中医护理路径,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优势纳入其中并应用于肺癌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其中,男95例,女55例;年龄38~85岁;住院天数3~42d;鳞癌61例,小细胞癌68例,腺癌21例;入院时KPS评分为(76.17±6.63)分。纳入标准:(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诊为肺癌,西医诊断经病理学确诊;(2)非手术治疗患者;(4)未合并严重的实质性器官功能不全。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肺癌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中医护理路径小组

科室成立中医护理方案工作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对工作进行计划、指导、协调、质控;所有护士均为组员,其中1名专科护士负责科室中医护理的质量考核,为本小组质控员;其他人员负责实施,并接受护理质量的考核;请我院肺癌专病医疗小组与护理小组共同讨论,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优化中医护理路径方案。

1.2.2专项培训

对肿瘤科全体护士进行“肺癌中医护理路径”培训,内容包括:(1)理论方面:中医用药护理,饮食调护,肺癌患者心理情绪辨证分型、辨证施护的要点,肺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的书写,健康指导。(2)技能方面:艾灸、耳穴压贴、中药外敷、中药泡洗、穴位按摩等操作方式。考核每个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100%为达标。

1.2.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中医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入院期间完成患者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生活起居指导、中医护理健康宣教等内容。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后的中医护理路径,主要包括入院后建立患者观察表,由责任护士一对一进行护理路径方案的实施;记录每日患者的症状体征分值,数据不能当日采集到的,需在事后进行补充收集,交接班时做好详细的登记;对心理情绪异常者辨证施护,分别进行心理疏泄法、节制郁怒等情志调理。研究中未出现中途退出病例。

1.3评价指标

(1)以《中医护理核心能力读本》(2013版)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2007版)进行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评分。

(2)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疼痛程度评估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0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影响睡眠,不能入睡),10分为剧痛。

(3)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症状体征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讨论本研究将“肺癌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改良,制定临床中医护理路径,规范化指导护士运用中医整体观念,从生活、饮食、患者情志、用药等方面,配合娴熟的中医护理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服务。目前,研究小组每日进行的中医护理操作达60~70人次,包括中药外敷、中药泡洗、穴位按摩、穴位注射、中药灌肠、耳穴贴压等。因此,科学护理模式的运用,不仅能提升护士的中医护理思维能力,还能不断促进护士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明晰专病护理要点与难点,提高中医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护理路径的制定,为知识储备尚不够全面、工作经验尚不足的护理人员提供参考和学习的模板。其内容规范,有助于整体护理工作的更好实施。本次改良后护理路径的应用,对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取得良好的成效。

如,抗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减轻胃肠道毒副反应,尤其是因化疗药物导致的纳呆、呕吐恶心、便秘等毒性反应的发生:

(1)耳穴贴压:可以调节中焦气机,和胃健脾。选穴:脾脏-和中止呕,健脾益气;胃-以降为和,主通降;神门-镇静安神;交感-调节植物神经。

(2)穴位注射、穴位按摩:可通过局部刺激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脏腑。选穴:内关-疏肝开郁,和胃降逆;足三里-扶正祛邪,调理脾胃;

(3)中药外敷:吴茱萸加白醋方,中药外敷神阙穴,吴茱萸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能很好的预防并缓解患者的症状。配合辨证饮食指导,增加食欲,调理脾胃功能,有效缓解胃肠道毒性反应。

改良后的中医护理路径有专家论证作为理论基础,将各项客观指标进行量化,避免因主观因素影响评价结果,提高了数据收集的严谨性、规范性。本研究中还引用中医学辨证施护的理念,对比较难以进行系统性规范的中医护理流程设定清晰的标准,根据护理侧重点不同,突出疾病不同发展阶段,有效规范护理行为,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增加患者对中医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邹如政,李秀清,卢晓苇.以重点专科建设为途径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0):946-947

[2]钟小莉.中医护理方案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0):4781-4782

[3]杨光华,陈连生,余胜珠,等.温胆汤防治肺癌化疗胃肠道毒副反应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6):632-633

篇7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224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481-02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伴随循证医学而发展的一种新护理观念,其主要理念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发展和完善。循证护理主要为针对在护理实践中所发现的实践或理论问题(如在康复护理中,中医食养疗法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并收集及确认相关的实证资料(如前人护理经验的科学总结、当代最新护理科研信息、国家中医护理临床指南等),并与病人的实际健康需要相结合,确立最佳护理方案,而后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循证护理与中医护理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循证护理重视临床实证与量化,强调治疗方案的标准化与客观化;而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它以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特点,以阴阳五行等中医哲学为指导思想,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与病理为基础。通过近几十年的实践,中医临床护理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辨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偏重于医生的主观判断和整体观念,二者的指导思想不同而各有长处。把循证护理的思想观念注入中医护理的实施中,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中医护理的不足之处,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1.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护理所具有的自身特色与优势已经普遍得到国内外护理工作者的肯定和认同。将中医传统医学的护理理念及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应用,并付诸于临床实践,是中医护理事业得以向前发展的源泉。中医护理的核心观点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对患者实施辨证护理。所谓“辨证施护”就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所谓辨证,就是将功能状态作为研究人体的切入点,通过人体感官的“望、闻、问、切”获取患者体表宏观的物理表征及其自我感受,将这些信息通过“四诊合参”,经过归纳分析,形成对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功能状态等的认识,最好作为论治的目标和证据。

2.循证护理应用于中医护理中的作用

基于循证护理对中医临床护理的促进作用,将循证医学的方法应用到医护理中更显示出其可行性与必要性。循证医学把在全世界收集的某一特定疾病各种疗法的单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查询、严格评价和统计分析,并将尽可能真实的科学结论综合后形成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CPG)提供给临床和护理人员,以促进推广真正有效的临床干预手段,剔除尚无明确的证据证明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将循证护理的方法运用于中医护理,对中医护理工作的促进作用有如下几点。①循证护理可促进中医整体护理的发展,推动中医护理实践更加科学化、专业化。循证护理是以真实、可靠的临床证据为基础,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社会有着密切关系。中医护理人员必须以传统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四诊所收集到的资料全面进行分析评估、不仅要考虑病症进行对症处理,而且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脏腑及经络的病理变化,全面分析评估,做到有理有据施行护理工作。如口腔溃疡,主要为心火亢盛,心火亢盛移热于小肠而出现小肠实热症状,表现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心胸烦闷等。在口腔局部采用银花甘草液漱口或涂西瓜霜进行对症处理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及情志方面的全面调理。②循证护理有利于中医护理对自身理论体系进行不断完善。通过临床实践验证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人员实施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提供科学的理论证据,使中医护理工作更加具有规范化和现代化的特点。③循证护理可有效调动临床护理工作者学习新知识及技能的积极性。循证护理有助于护士主动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发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准确从科学的证据中寻找临床护理的依据,提高中医护理工作效率。④循证护理可促进中医护理研究工作更加符合临床需要。在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着重从护理理论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性入手,选择最适合于临床研究的课题,按照循证护理的研究方法,加快对祖国传统护理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中医护理工作在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3.循证护理在中医护理实践模式转变中的作用

当前,中医护理工作仍主要以经验型护理为主,表现为在应用护理程序时,尽管依照护理程序步骤展开工作,但仍无法跳出被动性接受工作的方法。实施临床护理工作时,习惯于以护理经验替代具有科学依据的决策,不能体现很好的评判性分析思维能力。制定护理措施时过于简单机械化,习惯于照搬现有的护理诊断与措施,逐条组成单一的护理方案,缺乏个性化及针对性。在中医护理工作的临床实践中,辨证施护的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在分析判断疾病的本质时存在辨证依据不足的现象或辨证施护准确但收效甚微等。而循证护理强调通过临床资料获得依据指导实践,以制定护理决策,对转变现行中医护理工作方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中医护理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广泛开展以循证护理为指导的护理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医护理思想的发展,并提高中医护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风兰.循证护理对中医护理发展的影响.护理研究,2009.

篇8

1.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应用现状

2.1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

2.1.1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2.1.2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

2.1.3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篇9

关键词:中医;护理;管理

“三分治、七分养”是中医治疗中强调的在疾病治疗与康复期间尤其要重视的关键问题,而对于患者的调养,护士的护理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1]。随着人们对医疗及护理工作的不断重视,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中医护理工作的质量急需改革,以建立良好的中医护理服务,为广大患者带来优质的中医护理服务。本次采用多种方法对我院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技能进行了培训,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90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重视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其中对照组45例,男性1例,女性44例,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8.75±5.72岁,本科1例,大专16例,中专28例;实验组4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31±5.75岁;本科1例,大专14例,中专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多种办法以提高中医护理技能。主要方法包括:①宣传动员: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规范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本科室病种以及患者的需求,开展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培训;②提供进修学习机会:医院定期为护理人员提供各种技能学习的机会。其中包括院内讲课、自学、外出参加培训等方法,并鼓励护士加强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③开展特色中医护理技能培训:中医护理技能以其技术操作较为简单、适用范同广、疗效显著以及对患者的损伤小被患者乐于接受。本院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护理操作中医适宜技术八项护理操作有:耳针法(耳穴埋豆)、艾灸法、拔火罐、穴位按摩、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熏洗法等;既提高护理人员服务质量、丰富护理工作内容,又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④加强中医辩证施护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中医护理时,注重向患者进行疾病的相关知识教育,引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患者由于悲观情绪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及恢复。并对患者家属采取具有保护性原则的教育工作,使患者家属能够在日常护理和精神层面帮助患者。⑤中医饮食调护:中医强调“药食同源”。因此,如同中药一般,很多食物具有“四气五味”的功效,可以同时发挥治疗的作用。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为患者制定适宜的饮食方案,从饮食方面协助患者治疗。

1.3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统计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两组结果。

2 结果 如表1所示,实验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下发了《2010年中医院例护理工作指南》(试行),“以患者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质量管理年活动在全国中医医院开展起来。我院积极响应,按照指南要求开展中医护理技能服务,抓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加强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切实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痛苦及家庭的负担得到有效的减轻,让患者得到了真正的实惠[2]。通过中医护理技能的提高,可以有效地促进护士提高护理技术,进而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护士由于技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明显得到提高,这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十分有利。

相比西医而言,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比如器械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疗效显著等,对急症患者和慢性病患者都有着奇特的效果[3]。有研究显示[4],通过中医护理技能的提高,中医护理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护士在为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可将有关疾病的康复和保健知识传授给患者,既增长了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也增加了护患的沟通,使护患关系更加紧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及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对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十分有利[5]。这样,护理工作在患者治疗及恢复中的作用明显得到提升,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树立了护士较好的专业形象[6]。本次结果也显示,实验组护士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中医护理技能,中医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实验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通过进行多种中医护理手段 ,通过提高中医护理技能有助于提高中医护理管理质量,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对于护理人员素质和患者疾病的治疗康复均有十分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艳花,孔祥芬,李敏杰,等.PDC A循环在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培训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ll,l7(18):79—80.

[2]成戴娟.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双翼[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11.

[3]梁传荣.实用中医护理常规与操作技能[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 :160- I78.

[4]唐小平.浅议人性化护理中医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l2,3l(12):147-l47.

篇10

胃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列我国恶性肿瘤前2位【1】。目前胃癌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辅助以术后的化疗、放疗及中医治疗。研究表明胃癌患者的术后调护更能影响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2】。我院外科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胃癌患者143例,其中131例行胃癌手术治疗,对于胃癌术后患者我们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调护思想,着重于扶正固本、调和脏腑气血,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基础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包括常规护理、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等,每日严格核实患者基本信息,密切监测患者血压、体温、脉搏等基础生理指标,正确执行医师医嘱内容,对于中药及特殊药物的服用,要明确掌握服药剂量、服药时间及方法,并向患者交代清楚。术后患者禁食时间长,故口腔易发生溃疡,应每日3次口腔护理,密切观察口腔黏膜变化。皮肤护理包括对患者切口护理及普通护理。胃癌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机体免疫力低下,故每日应2小时翻身一次及每日擦洗全身一次,预防褥疮发生。翻身及擦洗全身时动作轻缓柔和,避免粗暴。翻身时应提前告知患者,减少患者对翻身及擦洗全身造成的不适感。保留导尿患者需每日对尿道口清洗2次,保持尿道清洁,避免泌尿系感染。

2.中医辩证护理

经过多年护理经验,我们认为中医辩证护理是以中医思想为指导基础的护理,包括中医情志调护、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手法调护及中医术后康复保健锻炼。

2.1 中医情志调护

情志调护是针对病人病情及其心理状态、情感障碍等采取各种方式来调节病人的情志,以消除病人的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情感活动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灵枢・举痛论篇》指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素问・经脉别论篇》云“勇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为病也”。说明情志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病人的精神状态好坏,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故重视中医情志调护在护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胃癌病人多非医学专业人员,故胃癌术后病人对癌症认知程度不高,多出现忧虑、焦虑、悲观、恐惧等心理状态,而消极情绪更无益于胃癌术后的恢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情志调护工作。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关心病人及家属,做好胃癌及胃癌手术医学知识的宣传工作。向病人解释情志致病原理,如忧虑伤脾,脾运化失常,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故术后可出现胃胀、纳呆之症候;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恐则伤肾,过度恐惧可导致肾精不足,出现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肝主疏泄,肝气郁闭则神情默默、情绪低落,肝郁气滞,横逆犯脾,则脾胃运化失常,可出现胃胀、胃疼、嗳气等症状。通过向患者解释中医情志致病原理,能使患者消极情绪得到明显缓解,更有利于疾病康复。

2.2 中医饮食调护

胃癌术后患者胃内容量明显减小,每次进食量减少,故当以增加进餐次数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求,故少食多餐为胃癌术后患者基本原则。同时术后患者,胃消化功能明显降低,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胃痛等症状,在进食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过硬、辛辣刺激、难以消化的食物。胃癌术后患者初期以流食为主,流食包括米汤、粥糜、打碎后菜汤等,后期以半流质、及普通食物为主,半流质食物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食物为主【3】。我们对胃癌术后患者的术后不同情况,综合临床报道及我科临床护理给予不同药膳调护脾胃。对于脾胃虚弱出现胃胀、呕吐者给予山药薏米粥健脾和胃,做法是山药50克,薏苡仁20克,小米200克,水适量共同熬粥,以山药、薏米熬烂为止,形成粥糊状食物,山药入肺、脾、肾三经健脾补肾化湿和胃,薏苡仁能健脾补气,兼能散结抗瘤;对于气血亏虚者予桂圆大枣粥,做法是熬粥时加入大枣5枚,龙眼肉15克,可以补益气血,老年患者可加入核桃仁10克,健脑益智开窍。

2.3 中医手法调护

我们经多年护理认为合理的针灸及推拿按摩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表现。对于术后胃痛、反酸患者,以足三里、内关、中脘为主穴,平补平泻手法行针30分钟,兼辩证为脾胃虚寒者加气海、关元、脾俞、胃俞穴,气滞血瘀者加膈俞穴,便秘者加天枢、水道等穴。术后伴有咳嗽咳痰患者可行足三里、丰隆等穴位针刺。脾肾阳虚患者在针刺基础上可行关元、气海、足三里灸法,加神阙隔盐隔姜灸。对于出现倾倒综合征者可取穴脾俞、肾俞、足三里、内关、关元推拿,手法以点法、颤法为主;残胃无力症者取穴中脘、天枢、大横及全腹等穴,手法以一指禅推法及摩法为主,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4】。

2.4 中医术后康复保健锻炼

胃癌术后病人多气血耗伤,为气血亏虚之体,在饮食、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适当康复保健锻炼,更有利于机体恢复,气血得复而正气充盈,方可不病。在康复保健锻炼中,我们根据患者正气强弱,指导患者进行中医导引术、文武八段锦、太极拳等保健运动。杨上善于《黄帝内经太素》云“将学长生之始,须行导引,调于经脉也”,指出中医导引术能够调和经脉,” 张景岳也认为“有如按摩导引、针灸熨洗,可以调经络之气”。我国道家典籍《太清导引养生经》说“所以导引者,令人肢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有能精诚勤习履行,动作言语之间,昼夜行之,则骨节坚强,以愈百病”。对于青壮年术后患者,指导练习武八段锦,对于老年体弱患者指导练习文八段锦,文武八段锦均可调气凝神、顾护五脏,五脏调和则气血化生有源而不竭,体健而无病,更有利于胃癌手术后机体恢复。太极拳则是老少咸宜,但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多建议动作和缓为主,避免做剧烈运动。

3.体会

手术为胃癌治疗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则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而患者恢复情况则直接由护理情况优劣所决定。故积极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对我院131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经过分析认为在对胃癌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当积极的根据胃癌术后患者情况进行中医辨证护理,同时对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故能更好的帮住患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江龙龙,王子卫.胃癌综合治疗的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4):192-193

[2] 黄春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生存质量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