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2 14:2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针灸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授课之前,教师应根据针灸治疗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拟授课班级学生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课时安排,理顺讲授顺序,依据先总论再各论,边理论边实践的顺序展开教学,理论结合临床,理论结合实践开展教学,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反思理论学习,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学内容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要讲清、讲透,要注重总论知识和各论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延伸性。
总论的讲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针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简单的配穴处方,过程中要注重两点:①针灸辨证论治内容“理法经穴术”的讲授。通过讲“理”培养学生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的辨病、辨证思维;通过讲“法”体现针灸治疗特色,比如脏腑病“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陷下则灸之”、经筋病“治筋者首选阿是”、络病“宛陈则除之”等等;通过讲“经”、讲“穴”、讲“术”,让学生掌握“术法关系”、“穴法关系”,能根据确立好的治则、治法选择合适的经络、腧穴、操作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②把握要点和难点进行讲授。讲“理”要注重病因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同时兼顾气血津液等辨证;讲“法”要注重讲明“证法关系”;讲“经”捋顺选经的原因;讲“穴”要说清楚选穴的原则、配穴的方法和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各论的讲授,要讲清楚“理法经穴术”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在每个病证的讲授中反复重复这一辨证论治规律,培养学生临证思维,使学生看见患者表现,就能沿着“辨病辨证治则治法处方治疗及观察”这一思路进行思考。讲授中,既要讲清、捋顺书本上的知识,又要介绍临床中行之有效的经验,比如在讲授急性腰扭伤和肩周炎等经筋疾病的内容时,可以介绍针刺运动疗法,包括针刺运动疗法的历史沿革、具体操作方法、不同病症的腧穴选择、临床疗效等内容。要注重将理论教学与课间见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模拟病案诊疗相结合,加深学生针灸治疗的具体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以多案例平行教学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同用,强化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灸治疗涉及众多疾病的教学和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仅靠语言的表达很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如醒脑开窍法、针刺运动疗法等。在授课中,以多案例平行教学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同用,把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启发学生的针灸辨证论治思维能力。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点,针灸治疗讲授中,既要讲清楚病的诊断和治疗,也要讲清楚这一个病中不同证型的诊断和随证配穴。教学中,我们模拟案例教学法进行“多案例平行教学法”的尝试,同时呈现多个病名相同、证侯各异的病案,设置问题让学生解决,通过在知识比较中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来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病名诊断中存在的共性和证名诊断中存在的个性,最终能对病、证进行准确地判断并制定出相对应的针灸治疗方案。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在某一疾病的讲授中,精心选择符合疾病诊断标准的病案1~3个,每1个病案都要符合该病主要证型之一的证名诊断标准。(2)设置问题,让学生阅读病案资料,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主要问题和讨论内容涉及三个方面:a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针灸处方;b证名的诊断和治疗配穴;c根据特殊症状选择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有效腧穴治疗,例如感冒时鼻塞流涕当配合迎香、经筋病变局部疼痛明显者当配合阿是穴治疗等等。(3)师生共同讨论并对各讨论组作出的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评价。通过多案例平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病、对证的辨识能力,加深学生对主方组成和随证配穴、随症选穴的规律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理法经穴术”的规律,掌握针灸临床思维方式,能在临床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法,通过详细准备资料,认真备课,把握知识的基本点,突出知识的重点难点,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进行讲授,利用一些口诀、诗歌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记忆疾病症状的特点和要点。比如周围性面瘫病人症状就可以总结为七个字“歪漏浅少全面肌”进行来概括,方便学生了解、学习和记忆周围性面瘫的主要症状和病变的范围。
使用多媒体教学法把语言无法表达的临床症状和一些治疗方法,通过图表、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看得见、易理解、印象深、好记忆。比如周围性面瘫病人患侧面容的静态观和动态观、针灸治疗中风的醒脑开窍针法等等。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制作模拟病案诊断和治疗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学习和模拟进行临床诊疗从问诊、体检的四诊开始,到诊断、处方、治疗的全过程。
以多案例平行教学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同用,有利于渐次加深学生对疾病诊治的理解,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3 早临床、多临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针灸治疗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教学,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疾病诊断能力和运用毫针刺法、灸法等操作技术治疗疾病的能力,既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针灸基本功的培养,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和培训的过程,在教学中和业余时间都要注意指导和鼓励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勤练基本功。
在理论讲授中注重案例分析和模拟诊疗过程的训练和练习,帮助学生自主形成学习讨论小组,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间分次分批参加临床见习,观摩学习教师从接诊病人开始到治疗结束的诊疗全过程,让学生早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让学生通过参与临床诊疗工作,积极和病患沟通交流,通过治愈疾病产生做医生的成就感、自豪感,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勤练针灸基本功,尤其腧穴定位、毫针刺进针手法和基本行针手法的操作,最终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扩展学生临床思维,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
4 提出参考书目的建议,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篇2
1 毫针刺法技能训练
长期以来,毫针刺法技能训练内容包括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出针法等完整的针刺方法。其中,持针法、进针法和提插、捻转基本行针手法技能又是毫针刺法操作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它们的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有严格的操作特点和明确的目的要求[1]。这些都必须在充分理解其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反复操练方能掌握,故在手法训练时应该更侧重于这些手法。毫针刺法技能训练教学一般分三步进行,分别是纸垫棉球练针法、自身练针法和相互练针法,在训练过程中教师根据操作要求给学生示教、纠正或规范针刺手法动作。①老师要一一检查练习包,以此判断是否经过练针过程;②在进出针顺利,捻转提插自如时,再进行自身试针。同学之间互相练针,要求在曲池,足三里等安全穴位练针;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每种疗法的操作要领,适应证,这样才能达到不仅会操作,又会临症选穴的目的。针对如何拔火罐,艾灸,操作皮肤针,三棱针,电针,水针,耳针,头针等疗法的教学采取:①首先老师在学生身上示范操作,让学生体会;②学生分组练习,明确实验目的内容,老师指导;③强调实验测试成绩记入总分,结合理论答卷,按比例综合客观评定学生的成绩;④在学生中开展手法技能操作竞赛,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手法。
2 毫针刺法技能考核
模拟临床实际,采用人体操作。评分环节包括消毒、定位、进针、得气、行针、出针等6个部分,满分为100分,进针与行针操作各占30%,其余操作环节各占10%。在具体考核内容中,进针法包括单手进针法的指压式和双手进针法的爪切法、夹持法、舒张法及提捏法;行针手法包括提插、捻转、弹法、刮法、摇法、飞法等以及提插、捻转常用补泻手法。并且将考核内容编制成多种组合,由学生抽签确定。教师根据毫针刺法的操作要求,对学生手法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给予评分[2]。
3 毫针刺法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毫针刺法技能训练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明确手法操作要领,并给予示教和指导,比较侧重于手法的外观形态。而在毫针刺法技能考核中亦以教师主观判断来评定学生的成绩,但是并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手法的操作特点和要求。
4 毫针刺法技能教学的改革方法及措施
4.1 课堂教学中实践与理论并重 针灸学是一门特殊强调操作技能的临床医疗学科和传统的中医带徒不同,针灸教学长期以来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为主,加上多媒体课件或挂图之类的教具,这种教学方法势必造成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听乏味呆板,同时更无法体现技能训练的内涵,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较早地就明确了技能训练的课时比例,针灸基础各科中技能训练和理论讲授的比例达到了1∶3,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技能训练时间的充分性,其次,即使在理论授课中也都积极深入到学生中去,而不是单纯地站在讲台上讲解,譬如经络循行部位的描记、腧穴的实置、针刺的操作方法等等内容,我们都是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并在老师或者学生身上进行实体示范,而且学生可以自由的练习模仿,而不是呆呆地观看,实践表明,这种讲解方式可以让学生迅速形成鲜明直观的感性认识。
4.2 提高认识强调技能训练的意义 目前的针灸临床由于患者选择医生的问题,使得学生临床实习中动手机会大幅度削减,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成为一个难题,如此也势必影响未来针灸临床高水平医师的培养,因此,在临床实习的窘况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课堂教学中学生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就成为针灸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针灸基础各相关学科均充分强调上好开学第一课的重要性,要以纲带目,通过实例说明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却看不到明显的效果,甚至百无一效,以至产生不用手法一样有效的想法呢?两个问题,层层递增,用问题来讲解手法的重要性,用问题来比如对于《刺灸法》课程,学生都已知道是学习扎针、学习手法的课程了,而学生在此之前,就已经在试着扎针、试着应用手法了,你再照本宣科地讲练习的重要性,学生自然就难以感兴趣了,把握住这一点后,我们便先通过典型病例介绍针灸的神奇疗效,再询问学生的应用体验,二者自然会有天壤之别,可为什么同病同穴竟然不同效?为什么专家用了手法,百用百效,而我们用了手法,说明手法训练的重要性,从而将学生技能训练的热情调动起来了,其次,将“三步练针法”的介绍提到第一课上来,让学生及早明确训练的方法和目的,以增加训练的自觉性。
经过以上改革尝试,我们发现,学生的针灸临床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如何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能真正熟练掌握临床操作及临床应用,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更深的探讨,以让《针灸学》的教学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把学生培养成更适合新时期形势的合格的医疗人才。
参 考 文 献
篇3
【摘要】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就教材教学内容在整合、编排、取舍上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针灸学》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优化,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 针灸学;教学内容;教育
Optimizing issue about teaching cont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cience》be discussed
【Abstract】 Objective Author sum up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cience for many years and put forward some existing problems of tidying up and converging,arranging,accepting or rejecting about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teaching content which are discussed.To wish the teaching content will be optimized and adapted the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demand.
【Key word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cience;teaching content;education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针灸学》的教材内容也不断的更新,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但笔者在多年的针灸教学中,发现《针灸学》教学内容在整合、编排、取舍上还存在着有待商榷的问题,现讨论如下。
1 将上、中篇针灸学发展
历史内容整合,归于绪论中一门课程教材的绪论部分,包括介绍学科内涵、性质、地位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同时更多的介绍学科的发展、变革的历史。
以往的针灸学教材基本是将针灸学的发展史归至绪论中,但缺乏较详细的腧穴、刺灸方法等发展。而近几版的针灸学教材搜集了较详细的针灸学、经络、腧穴、刺灸方法等发展史,将针灸学的发展史归至绪论中,其他却分散在各个章节前面论述。看起来条理分明,内容清晰,但在教学中,一个学科的发展历史,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讲述,因为针灸学科伴随某一特殊历史时代,所出现的变化和改革,既可能有经络腧穴方面的发展,又可能有刺灸方法的改进。如明代针灸的发展就是如此。
故笔者认为,《针灸学》教材中关于针灸学发展史的编排上有一定的弊端,能否将上、中篇针灸学发展历史内容整合,归于绪论中,让学生对针灸学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并对某一特殊历史时代所出现的变革有一个纵向的比较了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可以避免教学中的重复和枯燥。
2 上、中篇编排顺序应作适宜的调整
针灸学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临床学科,所以它的实际操作非常重要。中篇刺灸法中的毫针刺法是针灸学操作最主要、最基本的技能,其中关于如何持针、进针手法、运针手法、针刺补泻等手法的实践操作对临床疗效的取得至关重要。加上刚一学习腧穴各论,步入划经点穴实践课时,许多学生即跃跃欲试,急于针刺操作,但苦于对针灸刺灸法的技能毫无了解,学生对针灸学的浓厚兴趣大打折扣。故在学习过程中应给初学者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既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又结合所学腧穴的不同,掌握不同的针刺方向、角度、深浅度及不同的补泻方法等技能。
目前,《针灸学》教材排序上是将“毫针刺法”的内容放置在经络腧穴各论后的中篇中,即先介绍经络、腧穴,后介绍刺灸法的技能。如果,先讲授刺灸法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技能“毫针刺法”,让初学者先认识掌握针具以及各种操作手法,再学习经络、腧穴,这样既弥补了腧穴内容集中学习难以记忆的缺陷,又及时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了起来,把所学的操作很快的应用于实践,巩固所学腧穴的定位、取穴、主治、操作等知识,同时也可使学生尽早开始进入刺灸法操作实践,对针灸、腧穴的临床疗效有直接的亲身验证,更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对针灸学的学习热情。而我们现行的这种编排顺序是在学习完中篇后,才能反过来去应用,致使在教学中存在“三多一少”的现象,即抽象理论多,书本上死的东西多,老师讲的多,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少,这样失去了许多实践动手操作机会,且教学及学习效果总不尽理想。
所以笔者认为,把中篇的内容做一下前后顺序的调整,将“毫针刺法”的内容提至经络腧穴各论前,或者将“毫针刺法”的内容提前穿插在经络腧穴各论讲授,其他刺灸方法仍在中篇时介绍,这样,对《针灸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3 提倡国际标准取穴,舍弃不规范取穴法
古人云:“宁失其穴,勿失其经”,认为只要取穴不离开经络循行部位,就对疗效影响不大,但目前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为数不少的穴位与沿经络循行的邻近部位在解剖结构上差异很大,而许多同经相邻的穴位临床功效不同,针灸治疗效果也有差别,所以上述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目前规范化、标准化已是现代社会对任何一门学科的基本要求,准确取穴除了可以提高疗效以外,对于针灸学学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991年1月1日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经穴部位》标准,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在全国和全世界实施。经穴部位既然已经标准化,临床标定经穴部位的实际取穴方法也应统一标准。然而,到目前为止,取穴仍缺乏规范的、误差较小的操作统一方法。
1997年,王少鑫[1]等测量了80例针灸门诊成年病人3种手指同身寸和6种骨度分寸法的实际长度,并折算成分寸长度,将两种取穴法之每寸长度分别进行配对比较,发现同一个体手指同身寸取穴与骨度分寸取穴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由于骨度分寸法是目前公认的标准取穴法,所以手指同身寸取穴存在非常显著误差。1998年,杨永清[2]以实际测量为基础,从统计学角度探讨同身寸取穴法的准确性。在15篇成人活体同身寸实测数据记载文献中,选取临床常用且数据较为集中的部位21处为样本,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检验统计分析。结果:(1)手指同身寸与骨度同身寸每寸长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2)不同部位骨度同身寸每寸长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3)不同手指同身寸长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用手指同身寸或用某一部位骨度同身寸定取其他部位穴位将导致定位误差,建议推行以标准取穴单位为标准定取穴位的方法。
在我们的划经点穴实践教学中,也常常发现此类问题,尤其是躯干部,如胸腹、背腰及头部,如果采用手指同身寸定穴,与骨度同身寸取穴相比,误差很大。另外,我们还发现,一些传统的简便的经验取穴法,随着人类的进化,人身各部位的比例发生了改变,导致取穴不准,如百会、风市等。
所以笔者认为,手指同身寸取穴法与骨度分寸取穴法相比既然有明显差异,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在临床上不宜多用;常用的、不准确的经验取穴法应逐步取消。因此,建议推广骨度分寸取穴法,逐步淘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建议掌握现代解剖知识,依靠体表特殊的解剖标志选取穴位,逐渐取消经验取穴法。
4 以临床常规针灸治疗方法为主体,兼顾地方特色的诊疗方法
教材内容与设置是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十五规划《针灸学》材料,临床治疗各论编排内容中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有一鲜明的特点,即大胆地把有代表的、地方特色的诊疗方法总结归纳到治疗各论中,如:中风病的醒脑开窍法治疗。说明人们开始关注一些行之有效,但并非是常规、公认的地方特色的诊疗方法。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和开端。
例如:我国著名针灸医家石学敏教授发明的醒脑开窍法治疗脑中风,著名针灸医家彭静山教授发明的眼针疗法,实践证明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民间流行的足底按摩法、刮痧疗法、小针刀疗法等。此类具有地方特色的诊疗方法,无论是在诊断疾病,还是在临床治疗方面均具有独到之处。但这些内容没有尽心收集纳入统编教材之内,因为没有纳入全国统编教材而被拒之课堂之外,使具有地方特色、疗效独特的治疗方法,不为学生了解掌握。
故笔者认为能否在全国统编教材中以临床常规针灸治疗方法为主体,兼顾地方特色的诊疗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针灸治疗疾病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地方特色,掌握特色优势,扩展并强化学生临床医疗诊治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与辨证施治的临证能力。努力实现由“应试型”转向“能力型”教学模式上来,这样,将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中医针灸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针灸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少鑫,陈兴华.手指同身寸取穴法误差配对研究.中国针灸,1997,(4):236-244.
篇4
关键词:协同教学法;针灸学;教学;设想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166-02
《针灸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一门非针灸专业重要必修课程,同时也在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技能考试中占有比较大比例的一门学科,针灸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课程的目标是在大量掌握经络腧穴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针灸的各种操作方法,对适应针灸治疗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辩证施治。但是非针灸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只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习针灸学,且在实习阶段也只有一个月的临床实践时间,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师们在《针灸学》教学研究中重点关注的课题。
以往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多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如何改进教材、如何加强临床实践和如何改进教师的授课模式上,进而提出了诸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分小班实训教学、案例式、讨论式、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教学方法。当前研究多重点强调了“教”的一面,沿用的是传统的“输灌式”教育,却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的一面,也就是学生的参与、学生共同智慧的收集或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这或许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协同是一个过程,通过它,几个独立的方面可以一起工作所产生的结果就会比各方面单独工作取得的成果更大。人们作为一个集体一起工作,协作就成了他们的特点。协同教学是在“协同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因而将协同教学应用于《针灸学》课程的教学中,是否可以寓“教”与“学”一体。
故拟将单纯传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讨论、讲解、实践、案例分析等结合的协同教学法应用到《针灸学》教学,比较两类教学方法学生对针灸学的兴趣、经络腧穴的掌握度(定位、点示、归经)、刺灸法的熟练度及临床治疗选穴的熟练度和灵活应用度,从而为《针灸学》的教学提供新的视野、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中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合适的途径。
一、设想目标
通过观察协同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应用,为《针灸学》的教学提供新的视野、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中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合适的途径。
二、设想观察内容
1.观察传统教学方法与协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习《针灸学》兴趣的影响。
2.观察传统教学方法与协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习《针灸学》经络腧穴掌握度(定位、点示、归经)的影响。
3.观察传统教学方法与协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习《针灸学》刺灸法的熟练度的影响。
4.观察传统教学方法与协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习《针灸学》临床治疗选穴的熟练度和灵活应用度的影响。
三、设想方案
1.分组。选取同批次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五年制本科班级6个班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个班级,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2.考查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法,主要以授课老师讲授为主,刺灸法部分辅以实践操作;观察组进行协同教学法,根据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教学形式,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为主。①经络腧穴总论部分,授课老师只讲授原则性的东西,其他由学生分组讨论、查阅文献,扩展相关知识;②经络腧穴各论部分,授课老师示范经络腧穴各论讲授的通用方法,并以肺经为例重点讲授并加以点穴演示与指导,剩下的经络腧穴由学生分成小组轮流讲授,其他小组质疑与补充,授课老师给以指正和精确;③刺灸法部分,授课老师讲授临床常用刺灸法基本操作要领及重点注意事项,学生分成小组内部练习,组间纠错和竞赛;④临床治疗部分,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典型病例分析,老师只讲授总论部分一些基本的治则、治法和处方的配穴原则等原则性的东西,其他各论部分由学生分成小组轮流讲授,其他小组质疑与补充,授课老师最终以病案分析于以论证学习效果。
授课时间为一学期,每个章节结束以后,均要进行不同形式的考核:①经络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问答及扩张性问答;②经络的循行及腧穴的定位、点示、归经随机抽查行问答;③针灸学基本操作的操作演示及竞赛;④病案分析中的辩证论治的精确度、选穴的熟练度和灵活应用度的考核;⑤总理论考试;并对两组的学生的成绩与兴趣(分为有兴趣、无兴趣、其他三等)进行比较,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石学敏.针灸学[M].I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徐恒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3]常小荣,赵钊,潘思安,等.论《针灸甲乙经》特定穴的学术价值[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7):1-4.
[4]李鑫辉,喻嵘,何宜荣,等.基于MOOC的《温病学》教学改革实践及其启示――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10):70-72.
[5]刘密,潘思安,张国山,等.《针灸学》四特性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4,(9):84-86.
[6]马睿杰,林咸明,方剑乔,等.PBL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6):816-818.
[7]郑胜英.协同教学在国际货运课程中的实践[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1(5):132-134.
Application of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of "Acupuncture"
TIAN Hao-mei,TAN Jie,WANG Chao,LIU Jin-zhi,SHEN Jing,LIU Mi,SHI Jia,CHEN Chu-tao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篇5
关键词:针灸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41-02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针灸临床治疗等内容[1]。它也是一门集医学基础、过渡、临床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护理学专业授课学生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实践操作、熟练临床技能为主[2]。护理学教学强调护理技能的获得与形成,护理技能的教学重点和特点在于强调技能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与患者的言语沟通和提供患者所需要教育的技能[3]。此外,对于护理技能的创新服务,笔者认为基于中医针灸推拿作为绿色安全无毒的传统疗法,其对于病症的治疗疗效确定,且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护理实践[4],因而可以将针灸推拿引入临床护理中来,可以给予患者针灸推拿等的非药物疗法护理。基于此,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将传授针灸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在护理学专业学生的《针灸学》教学中,个人认为思路如下。
一、基础知识理论的掌握
经络、腧穴部分是《针灸学》的基础知识[5],也是《针灸学》课程性质之一医学基础课程的体现。经络腧穴部分是针灸刺法灸法和针灸治疗的基础,也是《针灸学》的核心之一。因而对于基础知识理论的教学极其重要[6]。在经络腧穴部分的教学上,先多以基于授课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7],教师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学生主要以记忆为主获得夯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同时期间也可穿插一些趣味记忆方法如谐音、串联等来促进学生记忆。另外,对于护理专业而言,虽然《针灸学》教学大纲对经络原文的不要求,但是也要求掌握经脉的基本循行,因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以后的临床护理针灸操做铺垫。因而基于《灵枢·经脉》中的经典原文,选择行文简洁,诵之朗朗上口,或三五字一句,条理性比较强的文字进行重点讲解,如心经循行原文“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其支者:从心系,……。其直者……,出其端”,以原文讲授,让学生自己在体表描绘经脉循行路线,在理解并能够自行在体表描绘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尽量背诵原文,以便更好地记忆循行路线,为临床实践奠定稳固基础。
二、临床过渡课的提早进行
由于护理学的教学重点在于临床护理技能的获得与提升[2],因而《针灸学》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围绕这一中心开展课程。刺法灸法学作为《针灸学》教学中的临床基础课程,其主要担负着联系基础知识理论和临床实践治疗的桥梁作用,主要是对于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起过渡和衔接临床的作用。因为针灸治疗和传统常规中医有所差异,在理、法、方、穴的基础上,强调术,即针刺手法操作。熟练的针刺手法操作多是来自于长久不懈的练习,所以可以在整个学习的一开始,就提前练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练习针刺手法,能够更好地让护理专业学生掌握针刺技能[8]。本着提早获得、提早练习的提高临床技能的目的,提早进行针灸基本临床技能培训是有必要的。提早进行针灸临床基础课程的讲授,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针灸操作技能的感性认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9],最终有助于学生护理技能的获得。
三、临床课程引入PBL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或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是通过小组讨论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围绕提出的问题来学习问题背后的知识的过程[10]。而《针灸学》中的针灸治疗部分,针对具体的疾病讲解针灸的穴法方术,是针灸对于实际临床问题的解决。因而,在针灸临床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能够补充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疾病的认识,使教师授课更有针对性,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养成[11,12],尤其是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PBL模式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满足护理学的教学目标,利于护理学生临床技能的养成。
四、结合护理学专业特色,引入杵针疗法
杵针疗法是李仲愚老先生家传十六世的针灸技能,其特点为不用药物,针具不深入皮肤肌肉,工具制作简单,取穴精简,手法简易,操作简便易学,无疼痛损伤之苦,无交叉感染之虑,兼针灸与按摩之长[13]。正因如此,将杵针疗法引入护理专业针灸学教学课程中,能够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拓宽了学生临床技能范围,创新学生技能素质,更能够提高学生临床护理技能,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综上,护理学专业因其自身专业特色,其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要求决定了《针灸学》教学中针灸临床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因而,在教学中提倡以医学基础课程为基础,夯实针灸经络腧穴基本知识;通过早临床的方式,加深针灸临床过渡课程的学习;再结合PBL教学提高学生面对具体临床实践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补充创新型安全疗法——杵针治疗,能够综合提升学生临床能力。
参考文献:
[1]梁繁荣.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林婷,姜小鹰,郑翠红.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0):447-449.
[3]Bjork IT,Kirkevold M.From simplicity to complexity:developing a model of Practical skill Performance in nursing[J].Clinical Nursing,2000,9(4):620-631.
[4]王军英.浅议针灸疗法的施术安全[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7):424.
[5]胡蓉.《针灸学》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针灸,2012,32(1):75-77.
[6]孙志.《针灸学》腧穴教学方法探讨[J].中医杂志,2011,52(5):448-449.
[7]申翔.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结合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77-78.
[8]许予民,魏建文.《针灸学》“双前法”教改初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5):57-58.
[9]刘红华.“早实验、早临床”护理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10]庞春江,王威,吴兆利,等.以问题为引导的PBL教学模式在针灸临床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13-14.
[11]陈力.论针灸临床教学创新[J].中国针灸,2011,31(9):834-836.
[12]夏勇,李艺,刘世敏等.PBL模式——针灸临床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4):4-6.
[13]钟枢才.杵针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No.JGYB201109);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NO.11YB034);四川高等教育学会2011-2015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NO.11sc007)
篇6
论文摘要:教学改革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如何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本文结合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学习的实施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针灸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加强针灸学基础教学环节、注重教学技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切教学工作的生命线,为了巩固、提高、扩大教学评估整改成果,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工程顺利而富有成效的进行,新疆医科大学从3月26日到5月9日分三个阶段全面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大讨论活动。通过认真学习,强化了教育教学质量意识,全面推进大学的质量建设工程。为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提高针灸教学的质量,推动针灸基础和临床的教学改革,促进针灸基础、临床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探索。
1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对学校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既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新疆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学校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需要,更是促进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全面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工程是学校教学工作一贯的重点,他将会进一步巩固、提升学校教学评估整改成果和医院质量管理年的成效,促使每个教师明确自身在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中的责任,真正落实教学质量建设四项责任制。促进各项工作的积极开展,全方位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完善教学机制,使教学工作和教学水平在一定时期内得到极大地提升。
2注重基础教学环节,是教学质量建设工程的重要方面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应注重基础教育工作,在教育教学环节中,教师是教授的主体,要达到教好、学好并掌握,必须下大气力抓好基础教育工作。
首先,教师要熟知所要讲授的内容,并提前写好教案、讲稿;对青年教师要求手写讲稿,在手写的过程中,一可加深对所受内容的熟悉程度,二可边书写、边查阅有关资料,使本学科的最新前沿知识融人所授内容中。另外,加强集体备课也是一种好方法,在集体备课中,可灵活采用各种办法,提高本学科教师对教材的统一认识,办法有:以老带新、试讲、小讲座、统一读原著等各种办法,以提高全教研室的教学水平。
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不可贪大求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心尽职,非常渴望将自己的知识倾其所有都教授给学生,但事与愿违,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有限,可能重点知识或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好,其他知识更没有记忆。所以,每位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千万不要贪大求全,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注重重点知识的掌握,有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以后的学习和提高都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注重教学技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 针灸 推拿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38-02
针灸推拿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繁衍与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传统的针灸推拿教学模式,往往以板书和幻灯讲解为主,配合经络挂图、针灸铜人等辅助教学。由于中医名词如阴阳、经络、腧穴等基本概念较为抽象,较难理解和记忆;经络分布、循行、走向、腧穴定位等,只能依靠平面挂图或针灸铜人讲解,不够直观形象,因而教学效果欠佳。
随着医学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成熟,信息技术在医学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针灸推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医药教学的有效融合是针灸推拿教学中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1]。
1现代信息技术在针灸推拿教学中的优势
1.1信息多源,形象生动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可显、可动、可视、可听的功能,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方式、网络特性、超文本特性等特点,我们可以把针灸推拿教学中大量枯燥、难懂的文字和抽象的基础理论及操作技能等由静态变成动态,由抽象变成具体,使学生的思维清晰,学习时一目了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本身而言,其在教学中具有下列特点:
(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形成的一种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与以往的传统教学相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十分重要。
(3)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技术,而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将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2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短时间内直接获得大量信息的主要渠道。在针灸推拿教学中,教师应是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首先应通过其人格魅力及富有情趣的讲解,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达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效果。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针灸推拿教学中,实行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视听结合、信息新颖、情节有趣、生动丰富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刺激脑的思维和记忆,将理论联系实际,改变传统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
以多媒体技术取代教学,只是对着做好的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课件照本宣科,不注重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就会使学生由好奇转而产生疲倦或厌学,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还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由此可见,教与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在讲台上应适当使用肢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如在讲解经络循行时,教师应在多媒体上演示经络循行动画的同时,从形体及语言上同步讲解经络循行原文,并对一些中医术语加以解释。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1.3翻转课堂,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性改变,改变了从前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呆滞的模式[2]。在此模式下,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3]。针灸推拿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理论较为抽象,如经脉的循行、腧穴的定位、针刺和推拿的手法等,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实践性对学习针灸推拿至关重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优质的教学资源,构建针灸推拿教学的"翻转课堂",对学生而言具有诸多优势,具体如下:
(1)转变学生角色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研究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针灸推拿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在以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为核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角色充分的转变了,学生在网络资源里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在课堂中又能充分的与老师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扩展和深化了知识,还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由被动变主动,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4]。
(2)训练思维方式
利用多媒体非线性结构的信息表示方式,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启发学生思维导向及发散性思维,促使其走向高级思维,并与针灸推拿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结合。通过大量临床病案分析的任务驱动,可引导学生对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取穴、配穴的理论基础及当前最新研究动态的综合、分析、提炼和概括,从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培养自主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是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库、多媒体课件、专业教学网站或相关网站的查找,自己动手归纳并写出研究成果的自主研究性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针灸推拿理论相关的问题开展研究。教师不是直接告诉问题的答案,而在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协助制定研究课题,指导研究方式,并逐渐将问题引向深入。
(4)提倡协作式学习
学生可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专题学习论坛,聊天室(Chat Room),电子布告栏(Bulletin Board System, BBS)等工具平台,通过留言提出问题,发表个人观点,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交流合作。这样便于多种观点的碰撞与交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同一小组(或同一班级)的同学对某一复杂问题获得多方面的(正、反两方面及其他方面)的认识,最终形成一个全面、深入、正确的讨论结果。这对于了解事物的复杂性和培养发散思维益处良多。除此以外,协作学习还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为以后临床工作的有效协作和临床病案讨论打好基础。
2现代信息技术在针灸推拿教学上的应用展望
社会的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各行各业多在用信息技术来改变自身,针灸推拿教学也不例外,应该与时俱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在针灸推拿教学中的优势。当前已有学者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针灸推拿的教学探索,如宋氏[5]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虚拟针灸铜人,辅助经络腧穴教学;余氏[6]将学位的文本资料、图片、动画和视频整合,利用Authorware软件设计学位手术解剖的多媒体课件,以辅助教学;张氏[7]将穴位解剖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设计穴位层次测评系统,辅助考评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当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针灸推拿教学的创新必将越发坦荡,其创新之路如下:
(1)通过超文本链接,互相渗透,举一反三。如讲述足三里腧穴定位、解剖、主治和操作时,可以链接到归属足阳明胃经及循行、古代主治、刺灸方法、现代研究。反之,讲足阳明胃经循行时,可以链接到足三里的相关信息。
(2)建立应用数据库,方便信息检索。收集古今针灸名家常用针灸配穴,推拿手法及现代研究,并且可以随时充实数据库内容。通过数据库,可以方便查询到相应的资料,使学习效率提高。
(3)利用软硬件技术,建立针灸推拿实训平台。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针灸铜人,辅助学生完成针灸操作技能训练;利用传感器、微电子技术及仿生技术,建立推拿实训平台,学生可在平台上锻炼各类手法,系统将自动记录推拿的力道、速率等。
3结语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8]。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针灸推拿教学实践中,必将打破传统中医药课堂教学封闭的时空格局,使课堂以一种更开放、更民主、更个性化的姿态步入人们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张忠志,马野,马峰峻. 浅谈针灸教学改革[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05(1):31
[2]张渝江. 翻转课堂变革[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1
[3]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模式,2012,4(11):46-47
[4]董辉. 翻转课堂研究及思考[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5(1):124-125
[5]宋小芳,赵满旭. 针灸教学中虚拟现实的应用[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44-1945
[6]余安胜,张建华. 穴位手术解剖学多媒体研究[J].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1,03:299-300
篇8
本文在研讨学校练功课的同时,提出建立将体育课、保健康复、练功课相关内容有效融合, 形成“三位一体”练功课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和身心康复与就业。
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90%以上有视力障碍,他们选择的专业是一种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运动,专业特点决定他们在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如基本的指力、臂力、腰腿力等整体力量和肌肉伸缩能力,与体育教学中的身体素质练习有异曲同工之效。
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是接触社会非常有效的途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使他们与社会广泛接触,参加集体活动,树立时间观念,使残疾人感受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使之获得满足感和自尊感,有利于消除忧郁感和自卑感,治愈精神身体创伤。
体育运动是康复保健的基础,也是康复保健医疗的一种指导思想。在针灸推拿专业体育课教学中,将练功课、康复治疗、体育教学有效融合是完全可行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改革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这些视力障碍学生的康复治疗和就业,这种体育康复治疗的理念其实就是国际上“第三医学”概念的具体体现。
另外,视力障碍学生在身体机能等各个方面,各系统的功能都呈下降趋势,并且由于功能上的缺陷容易产生忧郁感、自卑感。这不仅表现在速度、灵敏、耐力等素质上,而且反映在内脏机能上。
因为身体机能和运动功能的下降,进一步限制了视力障碍学生进行体力活动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可能性,所以对他们进行合理的体育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避免他们残疾部位的肌肉萎缩和神经坏死,而且使他们的身体机体获得改善与发展。
人体是一个整体,各部位各系统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即使难以恢复的肢体运动功能,由于其他部位功能增强了,也能得到部分功能的代偿。
将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的体育课、保健康复、练功课(活动操、基本步势、俯卧撑、少林内功、易筋经、八段锦、器械练功)进行有效融合,形成一整套适合视力障碍学生使用的锻炼方法,通过特定的姿势动作,并配合呼吸运动及借助其他器械强身健体、锻炼功力,主要目的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专业技能,包括基本的指力、臂力和腰腿部力量,以及对力的体验、把握和运用。
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具备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身体锻炼方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身体素质、专业技能,既有利于当前社会对医疗、保健按摩的要求,又能突出盲人按摩专业以技能为主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盲人就业的愿望,使他们拥有更多的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实现视力障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
这种将体育课、保健康复、练功课(活动操、基本步势、俯卧撑、少林内功、易筋经、八段锦、器械练功)相关内容有效融合, 形成的“三位一体”练功课教学模式,加强了体育教学贴近针灸推拿专业所需求的优秀人格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技能素质、社会适应素质、体适能素质的培养,落实了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最终使视力障碍学生身心和谐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位一体”的练功课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提升身体素质,重注重专业技能”,在保证体育教学内容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重点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与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强调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相符,即满足国家,企业、百姓三方面的需求,具体做法是推动“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和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不谋而合的。
同时,构建与专业相适应的专业素质、体适能、职业病预防、社会适应、心理因素等教育体制,从学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角度,增强学生的就业优势,突出针灸推拿专业的体育保健和体育康复的机能,拓宽专业口径与方向,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和竞争能力,使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这样既有利于达到当前社会对医疗、保健按摩的要求,又能突出盲人按摩专业以技能为主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盲人就业的愿望,使他们拥有更多的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实现视力障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
篇9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件;针灸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R2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7-086-04
《针灸学》是中医高等院校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西医院校本科层次康复、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基础课程,其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多年来所沿习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理论形式与时代脱节,而且在学术内涵上也限制了相关理论的演绎功能,影响了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与应用拓展。针对现存问题和难点,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技术,改变传统的、单调的、陈旧的教学方式,探讨如何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和交流讨论等问题,并建立本学科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探索符合《针灸学》教学特点的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
1 针灸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
1.1 网络教学系统概述
在谈到网络教学的时候,人们常会有这样一种错觉,认为网络教学就是把以前的CAI课件进行网络。事实上,网络教学系统不仅如此,也是将教学模式网络化。在网络教学系统中,师生间通过网络进行讨论、答疑;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学生讲解授课内容;学生共享CAI课件进行自学[1]。
所有这些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一个网络教学系统平台之上的,良好的网络教学系统平台将关乎到教学的质量和网络课程的开展。因此,搞好教学平台设计对整个网络教学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系统设计方案
1.2.1 设计思路
将多媒体课件置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体系,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点。网络环境下的《针灸学》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控制着学生对信息的访问;而在网络教学中,学生承担着自我学习的责任,通过协同作业、自我探索等方式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教师不再维持自己作为“知识权威”的角色,而是通过指导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网络资源来促进学习,促使旧知识转移,新知识形成。为此,我们结合《针灸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先进性,以整合的教学资源为基础设计网络课件,来满足导学助学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2.2 设计方案
按功能可分为以下三大模块:网上教室(助教系统、自主学习);网上考场(助学系统、自我测试);网上论坛(师生互动、教师答疑)。
(1)网上教室模块:(助教系统、自主学习)
网上教室模块应该说是本软件的关键部分。网上教学模型结构图如下:顶端一行是主菜单行,每个主菜单项又可以带出其子级菜单,而在子菜单项中选择其中一项,即可跳转到该项页面,带出相应的图、解说和文字。本课件采用的图片来自《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文字解说部分主要来自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针灸学》。为使课件可用于辅助教师课堂教学,故设计的重点是教学部分。
(2)网上考场(助学系统、自我测试)
本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分别为:练习系统和测试系统。现将其分别说明如下:
练习子系统:在这个子系统里,你可以有三种练习方式:
按题型进行练习。先选择一种题型,再输入你需要的题量,即从第几题到第几题,点击开始练习,进行按题型的练习。
按针灸知识类别进行练习。先选择一种针灸知识的类别,再选择你想要做的题型,点击开始练习,进行按针灸知识类别的练习。
随机抽取进行练习。在你选择了你想要做的题量后,系统将自动从各类题型中为你抽取试题组成一张试卷,点击开始练习,进行随机抽取的练习。了解了本子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后,请点击开始练习。
测试子系统:
本测试子系统采取自助考试方式,不记名,但规定有考试时间,测试开始倒计时启动,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题目,系统马上给以判分。
考试题型分为四种,分别为A型题、B型题、X型题和判断题,各型题均有4道大题,总共16道大题。
考试时间为45min,如果到时没有完成,系统将自动提交。在考试中,请不要按后退键,刷新键等,否则此次考试无效。了解了本子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后,请点击自我测试。
本助学系统为免费开放式系统,利用它同学们可以在这里进行针灸相关知识的复习、 练习及自我测试等,练习及测试后系统将自动进行评分。
(3)网上论坛(师生互动、教师答疑)
我们主要是想通过论坛模块的设置,建立起学生和老师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这部分里学生首先要登陆注册(免费使用),然后进入学习讨论区。教师答疑部分可通过E-mail师生交流,也可以在论坛中直接辅导和答疑。
2 针灸学网络课件设计分析
一个网络课件的核心在于多媒体课件的组织。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决定着整个网络课件是否优秀,是否真正体现一个教师对教学任务的理解和安排。所以在设计《针灸学》网络课件时应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便于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的安排;二是便于学生自学。课件内容结合教材以及相关资料编写脚本,包括文字、声音、多媒体动画等,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图文声像并茂。其内容既符合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及教师的思维习惯,又符合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
2.1 课件软件的功能要求
网络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如下三个方面起重要作用:
2.1.1 辅助教师教学
重点在于向学生演示和表达知识,辅助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具体的形态有:传统的视音频课件、传授型和演示型的网络课件、基于视频流的录像课件、制作成HTML网页的教科书、基于JAVA的演示型课件等。此类软件要求对知识进行精心的分析和组织。
2.1.2 辅助学生学习
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发现、探索知识,此类软件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注意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2.1.3 学生的兴趣扩展
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增长见识、形成个性等,此类软件要求设计精良、生动有趣,要具备良好的吸引力[2]。
2.2 课件设计原则
网络课件的设计,必须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2.2.1 交互性原则
教育软件要有良好的交互性,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反馈。所表现的知识应该是可操纵的,而不是教材的电子搬家。
2.2.2 界面直观友好原则
软件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操作要简单,不需要大量的预备技能,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
2.2.3 创新能力培养原则
知识创新和信息获取能力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软件应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以便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思考,而不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信息文化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3]。
根据这些原则和设计规范,在本系统中设置了一套《针灸学》课件系统。
2.3 《针灸学》网络课件的研制――“针灸十四经络”
(1)经脉循行――动画显示,声像同步(配以古典音乐),链接有古经文及相应的翻译,要求学生掌握的“络脉循行”规范化板书式内容等。
(2)“主要病候”――包括相应的经脉病变和经脉所隶属脏腑病变两个部分,链接有相应的古经文及翻译。
(3)“主治概要”――主要阐述该经脉及所属腧穴在临床上治疗的各种主要疾病,可以链接到能治疗这些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
(4)“腧穴”――包括每个穴位声像同步的动画显示,每个穴位的正侧、背面的浅、深层解剖(重点显示大的神经、血管等针刺必须避开的部分),每个穴位的应刺深度,每个穴位操作的注意事项等,链接有每个腧穴的主治作用特点,适应的主要病种及现代临床应用举隅等。本课件共采集图片2000多张。
在课件的各个单元中,我们通过形象生动的电视画面再现《针灸学》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变枯燥单调的被动式记忆为丰富多彩的启发式学习。由于本课件采用了画面和文字注释、链接的方式,加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更生动、形象、逼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增强,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针灸学网络课程设计分析
网络课程建设要基于网络教学的特点,能提高学习者的兴趣与自觉性。网络课程都必须满足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还应具备安全、稳定、可靠等特点。网络课程应有完整的文字(电子稿)与制作脚本。对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适当采用图片、配音或动画来强化学习效果。
网络课程设计包括教学设计和网络媒体设计两方面的内容,要求这两方面必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3.1 教学设计
(1)教学大纲、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确定:网络课程的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这是编写网络课程的蓝图。
(2)对学习重点和难点的指导:网络课程应指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对关键、基本、重要的学习内容给予说明和讲解,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尤其重要。
(3)提供各种练习、作业、考试:网络课程应针对相应知识点提供必要的、不同等级程度的练习,进行不同层次的考察测试,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逐步理解、巩固和迁移[26]。
3.2 网络媒体设计
网络媒体设计要紧密结合教学设计,目的是要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1)学习内容系统设计:网络课程在内容结构安排上应注意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保证学习向良性方向发展。
(2)学习支持系统设计:网络课程给学习者提供相关信息资源链接及各种支持学习的服务,保证学习的质量。
(3)导航系统设计:网络课程应提供必要的导航以避免学习者偏离教学目标。导航系统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界面和页面设计:针对网络课程的内容和使用对象,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要求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可控性、交互性强。网页设计要清楚、简洁[4-5]。
网络课程开发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其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6],如图6所示
3.3 网络题库设计分析
网上测试是老师检查教学质量,学生检查自学情况的有效途径。因此,网络题库的设计至关重要。网络题库中的题型一般有是非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形式。题库应包括试题所属的模块、题型、试题正文、标准答案等项,系统应能让用户浏览从练习题库动态生成的网页。
题库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内容上:题库中试题所涉及的内容,应囊括学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项目。
(2)层次上:对于每一个项目的知识点,题库中应存放着考察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
(3)量的方面:对每一项目均应备有从不同角度进行考查的不同类型的、足够数量的试题,以求从各个侧面考查。
(4)管理上:必须实现科学化、动态化。依照分类学的方法,对库中试题分类存放,同时做到对试题的时时更新。
本系统的题库中设置了四种题型,分别是:A型题、B型题、X型题和判断题。本系统特别开发了题库的自动组卷和自动判分功能,不但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时也方便了学习者进行自我评判。
4 系统特点总结
4.1 创新性
该系统实现了多媒体远程实时交互教学系统,基于在互联网上对视频、音频等信息进行实时传播技术的教育形式,构建《针灸学》网上教学平台。
4.2 该系统的特色
(1)极强的信息综合功能:以CAI课件的演示代替传统意义上的板书,既准确,又节省时间,同时使课堂节奏更为紧凑,大大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2)极好的时空再现、动态表现功能:传统教学对这两种需求只能靠老师的口头描述来实现,而多媒体软件在这方面却有人工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3)人机交互,开发学生智能的功能:多媒体课件设置科学、合理,成功地实现人机交互,将使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主动体验。
(4)帮助复习、记忆功能:CAI课件能以其独特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所需掌握知识的关注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激活学生的思维记忆细胞,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缪凯,赵蔚,王以宁. 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36~39.
[2] 郑群.网络教育中教学课件设计的目标和要求[J].信息化建设,2003(9):42~43.
[3] 王左辉,于红光. 网络课件中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1213~1217.
[4] 雷晓明. 网络课程的设计[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1):78~79.
篇10
关键词:针灸学;多媒体;课件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简称“CAI课件”)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并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但如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应用不当,不仅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对教学其消极作用。2000年下学期至今。本校在98级-2002级中医各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中西结合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中西结合短线自考专、针灸推拿专科、针推美容专业、高护专业、成教医疗各专业等数十个班级广泛使用常小荣教授主持开发研制的多媒体课件,并结合传统授课方式,在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就针灸学多媒体课件如何与传统授课方式相结合谈谈个人体会。
1 多媒体课件在针灸学教学中的优势
1.1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最主要的推动力。常小荣教授主持开发研制的《针灸学>多媒体课件是一个制作质量高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像同步、动画共存,模拟实景操作演示。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增强记忆,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避免呆板讲解和空洞说教所造成的学习厌倦感,始终使学生都处在轻松愉快、新颖美感的氛围中接受信息、学习知识。例如。在讲授“经络腧穴各论”篇中的“腧穴”时,每个穴位均声像同步、动画显示穴位的正侧、背面的浅、深层解剖(重点显示大的神经、血管等针刺必须避开的部分),每个穴位的应刺深度,每个穴位操作的注意事项等,链接有每个腧穴的主治作用特点,适应的主要病种及现代临床应用举隅等。使枯燥的腧穴理论讲解课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2动态逼真突破针灸学教学难点 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中医学课程,经脉循行、针刺意外、针刺手法等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授课方式中,老师虽细致讲解,但很难达到印象深刻的效果。在针灸学多媒体课件中利用Flash技术,声像同步(配以古典音乐),动画显示14条经脉的循行走向;在操作要点中。模拟演示针刺意外中气胸的产生过程及针刺中血管后的后果。通过这些丰富生动的三维动画让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印象深刻,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逐步把握知识规律的实质。
1.3信患扩充提高教学效率随着中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深入,中医学生的课程越来越多,而每门课程的学时数在逐步减少,对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浓缩的要求相应地在逐步提高。传统的教案要求教师每年在备课过程中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手工重新书写。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大量的文字、图片、影像和动画等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根据授课效果、学科内容的进展随时随地进行修改。这种易于修改的电子教案使教学内容能够常用常新。多媒体教学的可重复性还打破了针灸教学空间的界限,学生在课后可重放教师的授课内容。学生可根据自身接受能力反复播放授课内容,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这些都充分保证和提高了针灸教学效果和效率。
1.4制作严谨科学利于统一规范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画面随时讲解穴位定位、针刺、艾灸技能操作要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性教学原则。使学生看清每项技能操作方法、步骤;明确操作目的,注意事项,体验要领;了解或初步掌握操作要点,确立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科学化、规范化,更加合乎针灸理念,以培养出面向新世纪的高质量人才。
2 多媒体课件在针灸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屏幕来回跳转的画面破坏了教学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系统性 由于计算机屏幕内容切换频繁,每一次切换一般都涉及一个方面或一个知识点,与传统板书相比,教学的整体性、知识的系统性不够,不利于课后学生的自我总结。且有的画面一闪而过,不利于学生做笔记,画面之间来回跳转使一个本该连贯的操作失去了其完整性,同时也破坏了学生的连续思维。
2.2 多媒体课件使用不当能使教学质量下降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其作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为追求时尚,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某些教师在没有充分考虑自己所授课程的实际情况,对多媒体技术盲目崇拜,认为只要使用多媒体技术,把课程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就一定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多媒体技术适宜于表现抽象的形象化的内容,而不适合表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内容,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将课件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教师上课迁就课件,依赖课件,受其约束的现豫时有发生。一是在高校内因多媒体教室内多媒体设备损坏,任课教师停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模拟实验取代教学实验。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准备、观察和研究来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基本科研能力。三是有些教师因有了课件就不备课甚至很少备课了,结果造成课件与教学内容配合不当,切换不紧密。效果比用传统手段教学还要差。
3 多媒体与传统授课方式在针灸教学中的有机结合
3.1 明确传统教学方式的主导地位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娴熟的教学语言、手势、表情等对专业知识的阐述,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以及对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正是传统授课方式的优势。目前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辅教学手段,同挂图、图片等其它教具一样,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教学围绕多媒体转。课堂教学的成功仍然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实施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手术室专业知识、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
3.2 因材施教多种教学方式综合合理运用 针灸学实践性很强,要想使学生喜爱和掌握这门科学,必须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但是针灸课学时少,没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实验。为此,我校理论部分教学采用CAI件大班上课,教学实验部分采用CA]课件、针灸模型及。人这个“活媒体”综合运用小班上课。具体操作是:小班25人左右,2个人一个小组,每组一具针灸模型人。学生在老师简短的讲授后,便分组在模型人上循经辨穴、取穴;相互之间在活体上给穴位定位,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穴位相互针刺,以达到准确取穴、体验针刺手法并体会得气的感觉。此后,预约适当的病人到实验室。由病人叙叙述病史,学生做出诊断并根据经络理论进行辨证取穴,讨论行针手法,最后由带教老师综合大家的意见确定针刺穴位,现场治疗。这样,学生就能亲身体验针灸治病的整个过程,加强了记忆,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采集病史的能力。
3.3 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多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能很好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加强教学互动性。但由于多媒体教学授课的内容都是预先准备好的。教师,特别是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容易照本宣科,只顾照着多媒体课件往下讲,多媒体课件成为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忽视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忽略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启发式教学在多媒体课件中不易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课前准备时多留一些提问的空间,甚至可以将一些重要的问题、融会贯通知识点的问题做在多媒体教学课件里相应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