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范文
时间:2023-03-21 04:3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体解剖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分为大体解剖学和显微解剖学两部分。
2、大体解剖学是借助解剖器械切割尸体的方法,用肉眼观察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的科学。
3、显微解剖学可分为细胞学和组织学。显微解剖学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的放大作用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
4、学好这门学科的必须有以下两点要素:(1)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对其足够的学习兴趣是无法真正学好这门学科。(2)耐心:拿人卫最新的《系统解剖学》教材来说,近500页的教材,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看完的,更何况还需要加以理解记忆。因此没有耐心是无法学好这门学科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卫校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人体解剖学是卫校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卫校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然而,长期以来,卫校人体解剖学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对医学人才的素质要求。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合社会所需要的医学人才。针对人体解剖学的课程特点,同时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该文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总结。
1 教学观念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对医学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医学课程的开端。我们必须要抓住这样的一个有利时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开展素质教学。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学生人体解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往往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无法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不能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断深入,人体解剖学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协作学习,实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知识点非常多,名词繁杂,而且非常抽象、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记忆和理解。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选取和设计,把一些难点或与临床相关度不高的知识点舍弃掉,尽可能做到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切合实际,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当然,在教学内容取舍的时候,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果实在无法兼顾,人体解剖学教师可以鼓励高水平、求知欲较强的学生,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到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数字资源等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大都采用课堂讲授法,采取的是填鸭式或半填鸭式教学,注重的是人体解剖基础知识的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卫校人体解剖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着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关于卫校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非常多。病例讨论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所学的人体解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相互融合,理论联系实际,缩短了课堂和临床之间的距离,突出了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实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是人体解剖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由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围绕临床问题进行相应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比较全面的知识框架。
4 教学手段的改革
卫校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标本、挂图、模型和活体结合板书进行授课,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卫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师可以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利用三维动画技术清晰地显示人体解剖细微结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室,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把课堂上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注重学生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践能力是医学人才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人体解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体解剖实践能力,因而人体解剖学实验是人体解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卫校人体解剖学基本上很少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常常以教师示范教学、学生观察标本为主,而且实验课时比较少,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针对目前的人体解剖学实际情况,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大量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并且通过开放课堂的方式适当地延长学生的操作时间。开放课堂是指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学生随时可以去实验室进行观摩和操作。通过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6 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过去的卫校人体解剖学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考试的方式,难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因此,需要我们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这也是教学改革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主要采用理论、实验、平时三结合的考核方法:理论考试依然采取闭卷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实验考试主要是实验技能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人体解剖实验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能力;平时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出勤、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的考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这样,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得到更全面和真实的学习信息,保证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
质量。
综上所述,卫校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同时又很艰巨,需要人体解剖学教师长时间的努力和付出,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是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越来越丰硕的
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德刚.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2(24).
[2] 喻荔娟.关于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8).
篇3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实训教学 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是一门医学基础科学,实训教学是学生学习人体解剖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实训教学体现了人体解剖学理论联系实际与今后对临床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的支撑,是影响临床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卫生职业教育的改变,人体解剖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如何使人体解剖实训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是人体解剖实训教学面临的重大考验。人体解剖有着独特的实训特点,表现在以基本理论为基础,尤其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人体解剖实训项目和方法。据此我院在人体解剖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加强人体解剖实训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医学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为人体解剖实训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软件还可以直接展示人体的结构,人体发育过程及骨化过程。可以让学生反复观摩、学习,同时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分析讲解。我院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探索,丰富了人体解剖实训教学的方法,同时在实训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学科前教育,严格要求学生的实训
重视医德教育,重视人文精神与人体解剖学的融合。医学关注的是最需要关怀、最需要帮助、在病痛中挣扎的患者,所以医学实践是学科与人文关怀的结合点。医德就是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竭诚为患者解除痛苦的一种人文关怀,是协调医患关系的准则,反映了医务工作者精神面貌、思想观点及服务态度。由于医学模式的改变以及患者权益的增加,在学习学科前加强医德的教育,可以使学生的责任心加强,并做好今后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准备。在人体解剖实训教学中,仍需不断完善医德教育,为学生创造一个生物――心理――社会俱全的实训范围,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培养能力,为今后树立良好的医务形象打好基础。
在学生进行实训时,要严格要求学生操作,带教老师应对学生的实训活动负责。学生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训活动,带教老师应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实训的规范性。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标本模型之间的互动中,不断提高实训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丰富完善学生人体解剖实训能力
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如标本示范、同学之间相互触摸、自学补充等进行实训教学,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在人体解剖实训中,将以师生交流为主体的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为以标本、模型、互动为主的实训;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启发为辅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训较快的结合起来,加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转换,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人体解剖学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后,让学生边学边练,使其达到初步学会这些人体解剖学基本识别能力。人体解剖学实训只有需要通过反复刻苦地学习才能达到熟练,才能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娴熟和正确的运用。实训教学过程中针对个别学习不够自觉、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不要一味地批评、讽刺,要利用开展一些小的竞赛,组织大家相互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就会主动去学和练,这时老师应及时纠正其实训当中的缺点错误,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及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
五、利用课外开放实训室,强化已掌握的人体解剖学知识
现在人体解剖学的课时较以前少,而人体解剖学技能单靠有限的实训课训练要达到教学目的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开放人体解剖学实训室,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同时为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让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另外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教研组还要对学生进行人体解剖学系统的实习训练,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有计划、长期的训练,学生对所学的人体解剖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为以后临床专业知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多角度、多层次、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所以理论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是必不可少的。但实训考核也是很重要的,在实训考核中采用写出标本模型形态结构形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答来了解经过实训后,学生对实训知识的掌握程度。再根据考试成绩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总结问题,不断的更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带教及教学能力。同时,为今后改革实训教学取得客观资料。
篇4
【关键词】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1开展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的意义
护理应用解剖学与基础护理中如各种、卧位,在急危重症护理中如心肺复苏术,在外科护理中如胸腔穿刺术、气管切开术,以及在妇科护理中如尿失禁的解剖学应用等都息息相关[5]。通过开展该课程,使同学们了解其中的解剖结构,同学们更能掌握对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学过程中其知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以“临床上有用、够用”为原则,运用注重临床护理的“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与临床护理岗位职能要求结合,有利于护生立即适应岗位需要[6];遵循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护生的可持续发展,且根据我院护理专业“重实践、强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规范护理技能操作,能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
3开展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大部分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第1学期开课,其后将不再开课,新生对于解剖学知识的运用会随着时间渐渐忘记,这将不利于之后基础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的学习,故在新生入学的第4学期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既能将第3学期上的基础护理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又能为第5学期的内、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学做铺垫,在不减少人体解剖学课程授课时长的情况下增加护理应用解剖学授课内容,丰富同学们的解剖专业知识,其学习效果远比只学习人体解剖学课程更明显。
4实施方案
由于解剖学教学课时安排有限,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增设了《护理应用解剖学》这一专业必修学科,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安排便需要重新策划。
4.1重塑教师的知识结构
未增加护理应用解剖课程之前,对于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学模式跟临床医学相似,为突显护理专业特色,在保持人体解剖学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重点讲授涉及护理技术操作相关的应用解剖特点,为此教师必须加强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完善和重塑教师的知识结构。对于解剖学教师要进行护理专业知识终结性考核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技巧、解剖理论(包括与护理技术操作、治疗、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内容)、增加临床护理实践知识等。
4.2制订和规划教学过程
根据护理本科人体解剖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分析教学形式和学习资源的利用,归纳出护理操作技术所有的的重点和难点,还要根据护理应用解剖的教学思路对微课进行规划。微课是课程的一种形式,因而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教学设计,教师明确微课教学的目标,充实微课视频的内容,同时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策略方面注重对职业技能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设定教学情境,布置项目,按工作流程分解工作任务,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及指导。护理应用解剖课程的建设内容是按专题和系列围绕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并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课前、课后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老师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协助解决项目制作过程中重点问题,想办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进行制作分析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3研究教学内容
由于学时有限,对于护理应用解剖学用书的内容需要作出调整,在第4学期讲授护理应用解剖学26学时,与基础护理学同步教学,教学内容包括表面解剖、生活护理应用解剖、插管技术应用解剖、穿刺技术应用解剖、注射技术应用解剖和急救技术应用解剖以及周围神经损伤应用解剖等几个板块,结合板块将人体解剖学知识重组,着重护理操作技术的解剖学基础,强调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
4.4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案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各占总成绩的50%。形成性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平时考勤、平时作业、课堂案例分析讨论以及课堂互动得出形成性考核成绩;终结性考核在学期末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出题方式和出题内容参照护士资格考试,贴近临床,体现岗位需要,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篇5
由于我国计算机教学起步比较晚,所以多媒体教学软件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也相对较晚。但是,近年来,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进步及发展的背景下,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多媒体、网络化及信息化”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机遇之下,多媒体教学软件在解剖学教学中呈现广泛性的应用。例如: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研制出的多媒体课件,如“Authorware软件”,是通过计算机专业人才使用vissualc++编制完成,该多媒体制作工具已被解剖教师充分掌握。又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刘芷余教授为首所研制的《解剖学教学CAI》,其内容丰富,涵盖了文字、图片以及自我测试三大部分,并且还具备助学与助教两方面的功能,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帮助及依据。总之,多媒体教学软件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多数多媒体教学软件都具备了教学资源、大量解剖图片以及多媒体三维动画等多方面的功能模块,为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基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从上述论述中,可发现,如果将多媒体教学软件与互动教学模式充分融合,进而构建出基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互动教学模式,那么人体解剖学教学将更具有效性。笔者认为,在构建过程中,需充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构建过程需强调“交互性”在构建过程中“,交互性”的着重强调显得极为重要。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并以学生为主体,对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进行整合,进而构建出生动形象、富有时代感的全新学习环境,并以3DMAX技术建模为途径,模拟出形象具体的实验过程及生活过程,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模式。如图1,为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模式作用图。
2.2完善学习内容及情感互动基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互动教学模式需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并对学习内容及情感互动环节进行完善。例如:可以网络互动为途径,利用一些网络软件,如创建QQ群、电子邮箱以及BBS等,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实现双向交流,有效促进双方的情感交流。
2.3重视互动功能的开发假以时日,如果互动功能能够得到全面强化,那么人体解剖学互动教学将更具全面性。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便需要重视互动功能的开发。互动功能主要体现在仿真及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发展。在研发过程中,需结合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使研发功能能够符合解剖学教学的适用性,并且适用于教师群体及学生群体,以此使在人体解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难点及疑点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3结语
篇6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研究
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的支柱学科,它与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构成了基础医学的必修学科。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人体解剖学由于其传授知识的内容是正常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知识变化不大,而大量人体形态结构的内容、医学名词和术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就是解剖学教学中需要认真解决的“瓶颈”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搞好解剖学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突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解剖学教师的责任。因此,解剖学的教学改革将是一个及其重要的课题,需要深入进行研究和思考。
1解剖学教学改革应突出学科特色
1.1教材建设的改革。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其选取对学生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使用情况,对不适合的教材进行不定期的更换。结合我校高职高专的办学特色和解剖学的形态学特点,教材选取本着能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俗易懂,适当介绍有关对医学生培养有重要意义的解剖学新进展,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原则。
为让学生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我们结合教材编写《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和《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列出每次实验课所需要的标本和模型及相应的观察内容和方法等,并突出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经多年使用受到学生的欢迎。
1.2考核方式改革。我们通过探索新的考核手段,以达到通过考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解剖学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期末考试(70%)、标本模型考核(20%)和平时成绩(10%)。标本模型考核采用分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模式,主要是三次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每次考核要求学生辨认10个标本结构,以锻炼学生对标本、模型的识别能力,提高对解剖学的认识。
2解剖学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效果
2.1以学生为中心,尝试新型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名词较多、不易掌握的解剖学来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压抑和被动消极的状态,考试时则靠临时突击和死记硬背来应付过关。针对解剖学名词和概念较多,学生难以掌握等特点,可按解剖学名词的命名原则进行总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2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巧设悬念、牵住心弦,唤起学生求知欲。如突触,通过引导学生对神经元树突和轴突的认识,突触可以简单理解为是“神经元突起与突起的接触点”。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3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讲课必须有感染力,做到察言观色,适时调节。教师教学中不仅要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语言简练,而且应把趣味性、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起来,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可能地认真听讲,提高学习效率。可编一些口诀提高兴趣帮助记忆,结合临床和实际,制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3解剖学教学改革应注重理论与实验教学的融合
3.1教学时数改革。人体解剖学是形态学科,同学在实验室只有文、图、物密切相结合进行学习,才能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人体解剖学总学时为128学时,理论与实验比率为1:1.8,保证了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提高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为学生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我们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提高了教师对本课程的整体认识,提高了教学能力,学生通过精品课程网站的学习,弥补了学习中的不足。
4解剖学教学改革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在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培养的大环境下,我们教研室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攻读学位、以老带新等,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培养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使他们具有了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知识,从而逐渐成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丰富解剖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部分已经成为科研的主力和学科带头人。教研室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竞赛及教学研究,在教师间形成研究教学和教学反思的良好格局,为教学改革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145-02
人体解剖学是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主要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必要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基础,以便进一步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判断人体正常与病理状态,更好地预防和诊断治疗疾病。据统计,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源于解剖学,是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必修课[1]。要明确学习解剖学的目的和意义,学以致用,结合实际,联系临床。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改革教育方法,既强调加强基础,又注重临床应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高素质为目的,运用系解-局解相结合[2],临床运用解剖学教学模式,重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知识的教学观念。
1 理论教学
1.1 应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擦除,费时费力,粉尘也严重危害师生的健康。因为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针对人体解剖学以形态特征为主,知识内容多而教学时间缩短的情况,可在教学中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解剖学是形态学科,图片、动画、影像展示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制作课件时,选择相应的图片,以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把解剖知识形象、生动、直观、快速呈现出来。在课件中要体现出多媒体的特点,必须控制文字的使用量,多运用图片、动画、影像资料,特别是一些传统挂图难以表达的复杂图形,如脑血管、心血管血流示意图等,可通过不同的色彩、有层次的显示、闪烁、图形旋转、整体或局部缩放等手段,较为清楚地展示出来[3]。使原来很难讲清楚的结构一目了然,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通过调查研究在解剖学教学中设定一个实验室,选取4个不同本科专业117名同学作为互动教学法试点,选取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其他4个不同本科专业的114名同学做对比,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如下:在接受互动教学的117名学生中,对解剖学感兴趣的有100人,占总人数的85.5%,对解剖学一般感兴趣的有17人,占总人数的14.5%;在79道问卷题中分数最高的是72分,最低是29分,平均分数是53.7分。接受传统教学的114人名同学中,对解剖学感兴趣的有74人,占总人数64.9%,对解剖学一般感兴趣的有33人,占总人数的28.5%,不感兴趣的有7人,占总人数的6.6%;在79道问卷题中分数最高的是59分,最低的是8分,平均分数是40.6分。从调查结果看,两种教学方法间有显著差异,说明在解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具优势[4]。
1.2 采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医学生最先接触的医学课程。医学生对解剖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对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在解剖学习时间缩短了,是为了减少理论上实验上不必要的重复。传统教学模式是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改革教学模式,采用系解-局解-系解的循环教学方式[5],有机地结合和传承局解和系解的分离,减少不必要重复。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三段组织安排教学,使学生在解剖科学环境中学习解剖,掌握解剖学知识;教学内容上要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描述法、图解法、释喻法等教学手段,如讲述法是教师向学生叙述、描绘事物,学生听,记笔记,使学生容易接受。
1.3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学。其做法是:课堂上主要讲思路、讲重点,其余内容留给学生自己去消化。并通过课内外作业、临床病例讨论和指定参考书等,让学生自学和巩固知识。如:《医用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6]、《中国人体解剖学名词》等。在课前自学,可提高教学起点,更深入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在自学中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习质量。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解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紧密结合临床知识,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十二指肠球部出血的病人,如果在右侧大隐静脉注射止血药,药物经过哪些途径才至出血病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分析讨论,理论联系实际,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2 实验教学
2.1 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方法
解剖实验是学习解剖学的重要环节,是认识和研究解剖学的重要手段。实验课前的预习,明确实验内容、目的和操作步骤也很重要。实验标本多,结构多,名词多,难记忆,老师要多给予引导、改进,比喻也要确切。如听小骨的锤骨,形状好象锤子的骨头。要提高实验课的兴趣性和积极性,提高实验学习效果,爱护和保护标本,要动手观察标本,用以掌握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
在实验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思考,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结构和功能紧密联系起来。如运动系统对身体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为什么翼点骨折会引起颅内血肿?这样联系临床,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在实验课时除要求学生在标本上指出结构外,重要是学生利用自身的活体标本,找出有关结构的准确位置,把知识落实到应用上,为临床课打下基础。如胸骨角,是胸骨柄和胸骨体连结处形成向前微凸的角,与第2肋平对,常做计数肋序数的标志。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先整体后局部,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一些具体的观察活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各种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具体的指导,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在泌尿系统实验时,用猪肾进行实验,先外到内,由表及里,先对猪肾的外型观察,然后把猪肾切开,观察其构造,最终达到解剖猪肾的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有错误或观察判断不正确时要及时启发学生纠正。
实验课后,要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指导学生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可加深记忆。要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加以完善,提高综合素质,实现知识、能力全面发展。
2.2 完善实验建设
加强设备管理,增加设备购置投入。实验用物属于消耗性物品,应每年采购一批,对实验室建设进行补充。增强实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实验技术水平,为实践教学提供物质上的保证。
只有在正确认识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判断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打下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根据医学发展的趋势,坚持教学改革,只有把素质教育、知识创新教育放在培养学生的重要位置上,采用新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大批合格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严振国.正常人体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姚志彬,阮奕文.局解-系解相结合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解剖科学进展,2001, 7(1):90-91.
[3]李亚洁,华艳萍,方玉桂,等.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0,7( 5):53-54.
[4]彭东,王伟,牛松青.互动教学法在解剖学实习课中的应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 ,26(3):179-181.
[5]姚志彬.医用解剖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篇8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形态学科,如何使医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知识要点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就人体解剖学常用教学方法报告如下。
1预习教学法
在教师未系统讲解的前提下,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新知识,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带着问题听讲。通过这种预习法,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每次课后宣布下次课程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多看多记,在不理解的地方加以标注,到下次上课时,教师在讲解之前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试着回答,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对本次课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引导式教学法
该方法由教师提问、学生观察、教师小结三个部分组成[1]。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问题的设计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最后由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和鼓励学生提问,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解答,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学生发表各自见解,最后教师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较广。这要求我们在内容选择上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在手段运用上,将同类或类似事物进行比较,突出特性。例如:我们在讲述下肢关节时,将它与上肢相对应的关节进行比较,既要找出不同之处,又要找出相似点,这样不仅把内容讲深、讲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辨别能力。再例如:我们在讲述椎间孔时,将它与椎孔进行比较,虽然它们仅一字不同,但有很大差别。
4启发教学法
运用启发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主动思维[2]。为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讲课时,应将课程内容前后、上下加以有机联系,达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前呼后应的效果。另外特别要注意语言的组织表达,因为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活动。例如,我们在讲述大脑皮质语言中枢时,可以用“有口难言”、“下笔无字”、“视而不见”、“听而不懂”来描述和概括四个语言中枢损伤后的表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记忆和理解,达到了教学效果。
5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广,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极其重要。直观教具主要有尸体标本、挂图等,通过讲、演结合,可使教学效果倍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活体进行教学,例如:我们在讲述口腔时,提前要求学生上课时随带一面镜子,在讲课同时可观察相应的结构。借助这种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克服了教材的平铺直叙,使许多抽象的理论、复杂的概念、疑难的问题一目了然,增加了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3]。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从不同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扎实、过硬的解剖学知识,重点、难点更加明确,学习效果良好[4]。学生普遍反映解剖学教师的教学认真,责任心强,严肃课堂纪律,治学严谨,学生满意率达98%以上。今后我们会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穆敬雯,何建华.浅谈引导式教学法在局解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8,6(2):112-113.
[2] 盖一峰,曲英杰.解剖学启发式教学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4):37-38.
篇9
【关键词】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工作过程;课程设计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实际的工作过程[2]。将实际的工作过程引入教学过程,以工作任务引出学习任务,整合课程内容,改革课堂教学,形成课程内容设置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应和衔接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实现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为了使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更加适合护士执业发展的需要,课题组从临床护理需求出发,针对职业院校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课程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护理专业实际,在分析护理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对《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前期调查分析
我院护理专业面向全国部分省、市、县招生,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级护理人才。本着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解剖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宗旨,本教研组成员在多次集中讨论并与相关护理专业教师多渠道沟通的前提下,编制了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调查问卷。选择周口市中心医院、周口市中医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等大型医院,对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科室护理人员,采取随机对值班护士现场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目的是掌握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解剖学知识的需要和应用情况。经统计分析可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率最高,分别为17.39%和16.77%,脉管系统相关结构在护理工作中运用率亦较高,占15.53%,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又通过对压疮、心肺复苏术等30多个护理工作中用到的解剖学知识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许多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解剖学知识点,学生却掌握薄弱。问卷调查分析也为我们提供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成为我们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解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参考。
2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2.1护理专业对应岗位(群)分析
通过对社会护理人才需求、护理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护理职业岗位对护理人员的能力要求以及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发展的广泛调查与结果分析,提炼出护理职业岗位为: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及老年福利护理等三大职业岗位群和若干岗位链。结合本学科特点、本院现状及目前毕业生职业前景,在课程设计上以临床护理岗位作为重点依据。拟从临床护理岗位基本工作任务中寻找相衔接的学习领域及学习任务,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对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进行整合设计,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效衔接。临床护理岗位根据科室大致分为:骨外科护士、康复科护士、消化内科护士、消化外科护士、呼吸内科护士、妇科护士、产科护士、泌尿科护士、心血管内科护士、心胸外科护士、五官科护士、神经内科护士、神经外科护士、内分泌科护士等[3]。
2.2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
选取不同护理岗位所从事的典型护理工作任务,如产科分娩的护理、泌尿科男性导尿术、呼吸内科气管插管、神经内科脑卒中的护理、急诊科指压止血和心肺复苏、及各科室的肌内注射、静脉穿刺、长期卧床病人压疮护理和不能经口进食病人鼻饲等。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学生所需掌握解剖学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具体解剖学学习领域(表1)。每一解剖学学习领域即是教学内容的具体知识点,再分解为不同的学习任务,根据学习任务不同设计具体教学方案。
2.3遵循能力培养规律,设计学习情境,细化学习任务
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心肺复苏术为例,学习领域—心肺复苏术相关解剖学知识。细化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如表2。
2.4整合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设计
打破解剖学教学传统学科本位,以实际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课程内容,科学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情景,提炼和整理出适合护理专业的、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学内容,编写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解剖学校本教材。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解剖学校本教材,把每个系统设计成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分为若干个护理工作任务,把护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导入相关解剖学知识,并跟进实验操作和精选习题。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解剖学校本教材,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核心思路,以每个学习领域为切入点,共选取工作任务89个、实验操作18项、精选习题301道。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课堂教学。打破学科型课程教学的以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教学模式。形成任务驱动,“教、学、做、评”一体的教学方法[4]。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工作任务驱动,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PK的方式,把护理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解剖学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效衔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实验教学。举行解剖学知识与技能竞赛等活动,注重实验技能培训和考核,着重提高学生在活体、标本及模型上的辨认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对接。
3以“能力”为本位,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
课程考核改变过去只注重理论知识考核的形式,加强实验课考核和平时成绩[5]。课程考核分为3个部分:理论课考核占40%,实验课考核占40%,平时成绩占20%。理论课考核:期末举行理论考试,具体时间由教务处安排,考试内容按解剖学教学大纲所要求。理论课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熟练程度。实验课考核:临近期末实验课结束进行,考核形式是在标本、模型或活体上辨认结构。实验课考核,着重提高学生在活体、标本及模型上的辨认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学习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和目标检测(精选习题)两部分,目的是督促学生平时保质保量完成实验报告和精选习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总之,打破传统解剖学系统化教学模式,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学习任务,以此进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设计,通过工作任务驱动[6],把护理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解剖学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2):3-8.
2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26(4):66-70.
3史杰,雷有杰,王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解剖学课程改革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35(6):148-150.
4闫天杰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医学实践性课程改革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6(6):38-40.
5李幼琼等.基于参与式教学法对《前庭蜗器》章节的教学设计[J].解剖学研究,2016,38(3):228-230.
篇10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医学影像解剖学;教学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为理论依据而开展的医学教育改革随着教育观念及教育模式的转变而得以持续推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教育者和学者开始尝试将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联合应用于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并取得初步成效和宝贵经验。我院于近些年来紧跟教育改革思潮,在人体解剖学和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应用和探讨研究方面皆付诸了大量人力物力,教学成果肯定,现将研究资料予以整理分析,兹述如下。
1 简析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结合应用的理论依据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同医学影像解剖学联系紧密。其中,人体解剖学为医学基础课程,研究范围仅限于肉眼观察所得到的形态学图像。较之于前者,医学影像解剖学则是依托于现代成像技术,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而产生的一种研究技术,研究范围抑或言观察范围不仅涵盖人体各部不同方位的影像学图像,还可清晰显示器官结构的断面形态及其与周边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见,医学影像解剖学是传统人体解剖学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前者的学习是后者学习的理论基础,或者说,后者即医学影像解剖学是现代意义上的人体解剖学,较之于后者,更为适应医学发展需求[1]。
既往,传统人体解剖学和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采取各自分家的教学模式,但是经过长期实践,发现该种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而随着医学改革进程的推进及相关研究成果诞生,将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结合运用和研究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两者有效结合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对两者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利于提高教学效果[2]。
2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结合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结合多方研究资料及笔者本次研究经验,可知在本校教学中将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结合应用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既往以来,两门医学学科授课便是采用各自分家的教学模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学纲要、课本内容和考试范围为中心。如此学习氛围下,教师授课中心自然围绕书本展开,而学生学习目的也会主要针对考试,无疑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动手能力会受到限制,毕业后也会难以满足医学临床对人才的能力要求[3];②部分教师在学生时代学习人体解剖学时得到的是知识型、模式型人才培育教育,自身对后来兴起的应用于教学中的医学影像解剖学缺乏充足了解;③医学院实验室在初期建立之时的目的只在于为学生系统解剖学的学习提供便利,无法短期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更改其职能,极为缺乏医学影像解剖学方面的相关信息数据资源。
3 试论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结合应用的方案
如上文所言,于我国高校医学教学中,将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予以结合授课是一种临床医学发展需求。而基础此种发展形势,我国高校医学院也开始推行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结合授课,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部分院校立足于本校教学资源,结合师生特点,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综合分析成功案例及本次我校推广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将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结合授课,应当注重下述几点方有可能取得一定成效。
3.1分析两种学科异同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明确来说,两种学科均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一种科学,但是较之于传统人体解剖学依赖于肉眼观察,医学影像解剖学以MRI、CT、DR、CR等医疗设备的影像学资料为参考依据则更为优势,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活体的机体组织和结构进行动态观察,这是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因此,将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授课应当基于理论知识学习,并着重培养学生各项影像学技术的操作能力,如此方可兼顾两种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
3.2结合学生职业规划,建立与之相适宜的教学格局。从目前医学院学生构成来看,人体解剖学及医学影像解剖学课程开设范围包含本科院校医学院及医学高等专科院校的学生,其中,专科院校学生仅仅占据少部分。大专生因在校时间短,因而为了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会更为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本科生相对而言在校时间较长,因而会注重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因此,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结合应用时,应当结合学生职业规划,建立与之适宜的教学格局。如授课对象为大专生,可以精简教材内容,调整理论知识学习课时和实践操作课时比例,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如若授课对象为本科生,则不需缩减教学内容和课时,但是应当注意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和临床实践相互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案例用于学生自由谈论。
3.3考量教师授课能力,完善其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教学活动中,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为教师群体,因此教师的授课能力和知识结构体系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劣。诚如前文所述,现阶段医学院教师能力及经验不足均是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结合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当前考量教师授课能力,完善其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是必行举措。主要措施如:①要求专业教师具有医学影像解剖学之时及相关影像学技术操作能力;②为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提供前往医院临床实习深造的机会;等等。
3.4依托现代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传统人体解剖学及医学影像解剖学的学习均存在较大难度,两者不仅专有名词较多、枯燥,且后者课程学习所要掌握的内容也较为宽泛,包含X线解剖学、超声解剖学、CT解剖学及MRI解剖学。但是,从课时安排来说,上述四门科目全部开设并细致讲述存有一定难度。基于此,笔者认为,为了让学生在掌握人体解剖学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四门解剖学知识,可以在讲解人体解剖学和医学影像解剖学课程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X线、CT、MRI等影像学资料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医学影像解剖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同时,也可以利用影像科室,进行现场教学,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效果与思考
我院在3年前便开始在教学中开始将人体解剖学和医学影像解剖学予以有效结合,为切实了解该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主要以课堂提问情况、期中及期末测试结果、学生自我测评结果等资料为依据对教学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成绩上升,且自我感觉良好,学习压力下降。提示说明将上文四项措施应用于人体解剖及医学影像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能力。但是上述措施是否适用于所有院校,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饶利兵,胡祥上,曹述铁,等.数字化断层解剖学实验室的构建[J].解剖学研究,2012,34(3):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