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基础范文

时间:2023-04-04 04:0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电子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电子基础

篇1

关键词 教材改革 实验室 资金包干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器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关资料显示,未来汽车就是“谷歌”和“英特”的天下。因此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学好电工电子专业尤为重要。

电工电子是机电学校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几乎各专业都要学习,尤其是汽车维修专业,如果电工电子专业学不好,直接影响汽车电器方面的学习,而汽车电器是汽修专业必修掌握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相当重要。现在汽车故障多发部位是汽车电器,机械方面比较少,所以汽修专业必须花大力气将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搞好。那么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呢?

一、应该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

电工电子这门课抽象难懂,现在的教材理论内容比较深奥,如果没有扎实的物理电学方面的基础想学好这门课程真的好难。而我们学生的入学成绩告诉我们,如果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教学,最终的结果是:教师累,学生受罪。典型的例子就是,2012年8月30日笔者搞一次新学期开学公开课,该课程是建立在电工电子的基础上开设的《汽车电器原理与检修》,我在引入课题的时候,提问一个极简单的问题,电阻和二极管分别有什么作用,学生的回答让我很尴尬,全班没人答出,我拿出电阻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结果全班同学都乱猜,这个结果让我想到,学生学完电工电子等于白学,一点也没掌握,如果学过了不能用在实际生活中,那学有什么用?看到这个结果,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起来呢?

课改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是理论水平低,动手能力强。将书本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实验课,让学生在愉快的动手中体会每一个元件的作用, 体会每一个单元或者项目的主题。将被动学习变成我要学习,变成自主探究的形式。比如组装一个万用表,让学生体会到电阻的作用,在用到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压时,体会到二极管的整流作用。传统项目组装一个收音机让学生学习到三极管极性判断,三极管的放大、检波等作用,通过组装过程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了“顽题”,体会到了“成就”,从中学时的一个个挫折,到有所收获,学生逐渐找到了自信:原来电工电子并不难!通过一个个的实际训练比老师讲千遍万遍的理论要强上百倍。

课改最重要的是教材改革,教材不宜太难,针对性要强,能够为专业课服务,能为就业服务。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他们重点是应用,不是研究,所以各级出版教材的部门不要追求教材的文字数量,一个章节究竟有用的是多少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教材学生一看就 “头疼”,老师看了也不知道如何下手,要把教材内容全部交给学生,老师讲完了,学生也忘完了,其实当时也没有学会。因此教材必须要加以改革,教材要让企业人员参与编写,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专业课用到的,能在实际生产中用到,没用的东西不要,复杂的理论是大学生学的,中职学校的教材不要用高等学校的教材简化版,要有一本针对性很强的才可以,校本教材就是很好的例子,可惜现在的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没时间编写,只能在原有教材上删删减减。

二、装备一流的实验室

有了好的教材,条件好的实验室是必须的,要有针对性较强教学设备,设备要与时俱进,能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配备专门的实验桌椅,实验仪表、仪器,要有专门人员管理,将上课所需材料准备齐全,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先查阅资料,准备理论内容,然后动手实训加以验证。比如汽车电器里面最重要的是发电机,没有发电机现代汽车将无法工作,发电机的电路,发电机是怎样工作的,发出的电是什么电?当然是三相交流电,那么汽车用到的电是直流电,三相交流电怎么变成直流电的?如果实验室有相应的设备,那么这门课的自主探究就形成了,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再也不会是老师课堂上忙于管理,学生不愿听,听了也不懂。

三、素质好业务过硬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是教好这门课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定期到企业 “充电”,给教师搭设成长平台,尤其是年轻教师,每年至少派出去一到两个月,到企业学习新技术新理念,与有经验的技师交流、探讨,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知识,把握新动向,教师讲起来有底气,学生听起来才劲头十足。

四、首次提出课程经费包干制

大胆提出一个想法,老师是该课程的主体,只有教师 “导好”,学生才能 “演好”。学校应该相信教师把自交给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行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程能采用经费包干,把经费给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老师,由老师来决定购买哪些实训材料。利用假期,教师对该课程进行经费预算,需要哪些设备?哪些耗材?该课程要达到什么目标?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购买器材和设备,所购物品必须为本课程服务,期末对该课程学习效果进行测评。这样任课教师就会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想方设法,教师“投学生所好”,学生学习起来有兴趣,那么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有了好的教材,切实可用的针对性强实验设备,再加上资金的保证,坚信电工电子抽象难教、难学的现象会得到改观,人人都爱电工电子的局面将会到来。

参考文献:

[1]吕爱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

篇2

关键词:高职 电工电子基础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212-01

国家教委《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强调:“职业教育要培养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在吉林省,高职院校工科非电类的毕业生大部分选择去汽车制造业的大型企业工作,但在上岗之前还要进行为期几个月的培训。培训内容和今后从事的岗位技能有关,包括很多的基础课程在实践中应用的回炉补课。讲授的这些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既熟悉又陌生,理论知识有印象,工程实践应用少。学生往往发出“在校学的知识全过时,到岗位上重新学”的感慨!针对这一状况,对于《电工电子基础》这门提供机械设备中电气系统运行及故障检修的理论基础的课程怎么上,才能做到校企合作到位、工学结合得好,缩短毕业生岗前培训周期,毕业即上岗,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课程教学的改革亟待进行。

1 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学以致用”理念

《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工科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非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类学生接触电学知识的唯一基础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一直对该课程缺乏兴趣,因而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课程抽象、难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重视基础知识轻视现代技术的教学思想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所以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成了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改革。

模块式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明确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以及劳动力需求的种类和数量,然后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综合职业能力,确定对应的专业操作技能;根据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要,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再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教学。课程模块式教学是将课程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然后根据该专业培养目标对本门课程教学要求选择所必需的教学模块。模块式教学的特点是有利于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那么在汽车制造业的大型企业中机械设备的电气系统运行和出现故障检修时都需要学生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就需要进行充分的企业调研。把这些技能储备和电工电子理论知识点重新整合的课程模块就应该是任课教师深入企业之后思考并探索的问题。

2 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突出“开放实践”操练

《电工电子基础》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定要通过实践环节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有机融合,也可以紧扣高职教育的特色—— 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开放一:实验过程。改革实验教学,必须将原来封闭的实验室变为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整个学期内根据需要自由进入。实验室不仅在时间上开放,更重要的是包括器件、设备和实验过程的全程开放,学生自己配置器件,独立使用仪器设备,自己安排实验过程。

开放二:实验方法。以往的实验教学,学生总是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学生上实验课,都是由教师讲解后,按照给出的电路图接线,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画好的表格填写数据这样一种老是依样画葫芦的办法进行,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所以,在讲解一些实验的共性问题时,比如针对实验内容怎样画好电路图、怎样选择仪表、如何操作、如何处理数据、如何书写实验报告之类问题进行介绍,并且举例示范。在以后的实验课中,要求学生在课下根据实验题目自己拟定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以及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

开放三:实验类型。现有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学生就是再一味的证实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对能力的提高效用不大。所谓的开放实验类型是指应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从原来简单地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系统集成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

开放四:实验方式—— 专题操作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相结合。专题操作练习是把一个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进行实习,这样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创造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企业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进行电气线路故障排除训练时,要求学生首先要熟悉机床电气原理图,分析各控制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各元件的动作程序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可能发生的区域范围,最后找出故障点。通过专题训练,学生在排除故障时,基本上都能准确、快捷地完成任务。

高职院校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型”、也不是中等教育的“拔高型”,高等职业教育应定位于以就业为导向,要把服务于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就业作为最主要的办学目标和方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都将进行改革,使得学院在培养学生时目的性更强,学生们从“入学”到“就业”之路由此而更加通畅。通过实施产学结合,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顺利实现从学习到就业的过渡。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

[2] 习谏.围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办出高职特色[J].高等职业教育,2000(3):26-28.

篇3

关键词:培训基地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

0 引言

铁路的建设发展十分迅速,每年都招进一批退伍专业军人,到铁路就业。为此进行二年的岗前培训。虽说他们是高中毕业,但实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基础教学也有不少困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较强,内容广泛课时偏少的课程,在有限时间内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好掌握好《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打好基础,要求教师课程设计要合理。

1 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特点,对铁路当前发展知之甚少,讲诸论时教师要准备充分,让学生了铁路的现代化的发展,如电气化铁路、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办公自动化……等。这些现代化技术都离不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必要性。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将来投身铁路建设的热情,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创造未来美好生活。

2 理论联系实际用已知学未知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中,有的知识概念难以理解,例如:P型半导体中以空穴导电,这个原理同学们难以理解,老师举一例,教室前排有一个空位,同学逐一前移座位,空位就会移到后排,空穴同理。

3 确立每章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删繁就简

例如:《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章节,放大器是重点,“负反馈在放大电路中的作用”这一节是难点。老师要求学生掌握,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基本电路,基本公式。在难点上老师帮助学生总结,判断负反馈电路类型的方法,“串联、并联看输入,电压、电流看输出”。这样学生易懂好记,有助教学质量的提高。

4 注重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中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制作多媒体逼真的模拟课件,帮助学生摆脱认识障碍和困惑。例如: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的分析,在黑板上讲学生不易理解,使用模拟课件学生易懂易会。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中的电磁互感知识点,其中电磁感应的认识,互感线圈同名端的判断。是这一节的难点,教师要借助教具和仪表,做实验演示,加强直观教学。

另外为加强学生知识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自己动手,在实验室中,选器材、设计实验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

篇4

关键词:电工教学 电子教学 兴趣培养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由于其原理抽象,知识内容较深,加之技校学生底子薄,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这门课都感到非常困难,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也严重妨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重视绪论教学,注重实验教学,合理安排实验课让学生多动手,发挥想象能力,使其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充分利用多媒体模拟课件,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运用生动的举例和形象的比喻,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重视“绪论”教学,激发兴趣

绪论是学生接触到“电”的第一课,如果教师轻描淡写地来处理这节课,势必给学生产生不好的印象。因此在讲解绪论课时要让学生明白本课程学习些什么,让学生理解本课程的大概内容,知道将来能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我觉得此时多说不如多做,因为对于他们学习基本知识是枯燥乏味的,但是让他们自己动手的话兴趣就大多了。这样的话,就在刚开始多安排几个有趣的实验,如:欧姆定理的论证,测量电阻如何使其误差减小等等。这些理论在初中就已经知道,在此让他们眼见为实,这样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兴趣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

二、加强直观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引发兴趣

电工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要根据这一学科特点,多利用直观教具和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电容和电感时,在黑白电视机的主板上让学生寻找各种电容和电感,并让他们记下各种元件的型号。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元器件的外型、型号,了解元器件的应用情况,也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演示实验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比如:在讲授基尔霍夫定律时,首先强调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霍夫电压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其内容相对较难理解,虽然在讲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时已采用形象教学方法,但是总的来讲还是比较抽象,这时我们可以再通过实验数据来说明问题。通过对实验数据来理解该内容,可起到较好的效果。很多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实验数据,展开讨论和分析,大家各抒己见,教师不要轻易否决,而是采取师生共同商讨,分析对错,肯定他们的成果。这样的话他们就有很大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教学,培养兴趣

篇5

一、抓好新课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引入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新课刚开始时,学生受好奇心的驱使,学习劲头较足,教师应抓住这种好奇心,使其转化为真正的求知欲。新课引入的方法很多,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如板书引入、实验引入、悬念引入、自然现象引入、习题引入、生活实际引入等。这些种类繁多的引入可在上课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学生会急于想了解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电容器这一节内容时,以生活中常见的汽车转向灯为切入点,提出问题:“汽车转向灯的闪烁功能是由什么元件来完成的呢?”学生就会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思考,努力想找出答案,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内容。

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

(一)以“发现式”教学为课堂主要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一般的技校生来说,由于自身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主动学习和自学的能力并不很强。针对这种技校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上课时,我采用“发现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上尽可能掌握相关知识点,让他们在课堂上自己去“发现”。

在学习新的概念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将书中的定义读一遍,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有哪些?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举出实例,或用自己的语言再描述定义。如果有错,我再及时纠正。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自己“发现”新知识的真正含义。从而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更不会有开小差之类的事情发生了。比如:在讲解电流这一概念时,先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大部分学生会找到“定向移动”这个关键词,而忽略了“电荷”。其实电荷也要区分正、负电荷的移动。如果学生只粗略地知道电荷而未细化到正负电荷的话,那么对下一个概念“电流的正方向”的理解必然会出现问题。于是,我提出疑问:“金属为什么会导电,NaCl溶液又为什么会导电呢?”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很快便会得出结论,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正、负电荷定向移动都能导电。从而为“电流正方向”这一概念的讲解做好铺垫。这样环环相扣,不仅学生主动参与,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二)将比喻法引入教学,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中,电学概念比较抽象,初学者往往表面上理解了定义,甚至可以背出来。但在应用定义解题时却不会灵活运用了。其原因在于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内在含义。为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比喻的方法将一些难以记忆的概念比喻成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比如:在讲解电阻并联电路分流定理时,把支路比喻成马路,把各支路电阻比喻成马路中的车辆,把各支路电流比喻成车速。车辆越多,阻力越大,车流速度越慢;继而想到:电阻越大,各支路所分电流越小,电阻越小,各支路所分电流越大。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研究表明,眼、耳等多种器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计算机辅助教学(CIA)具有电工实验的不可替代性和模拟性。它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过程的观察、分析理解和思考。如在“交变电流”的教学中,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切割磁感应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就是一个典型的“变量模型”,可通过动画、色彩、灯光和音响等多种技巧的运用,制成“交变电流”的课件。通过课件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头脑中对“速度矢量与磁感应线之间夹角的变化和感应电动势变化的过程”形成一个很鲜明生动的印象。另外,计算机也可以链接大量的课外读物,增加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放大课堂教学的“空间”,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快速化、全面化、深刻化。

三、重视课堂结尾

篇6

关键词: 《电工基础》 学习障碍 解决策略

《电工基础》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但是近些年来,一些电子专业课教师感到《电工基础》这门课程教学难度越来越大,学生学无动力,教师教得吃力。造成这些因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分析并破除学生在《电工基础》课程中的学习障碍,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1.心理障碍。一些中职电子专业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专业课学习产生偏见,缺乏学习动力。此类心理成因有自卑心理、等待平庸心理和恐惧心理。

2.知识障碍。现在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中考中的失败者,他们在初中的学多马马虎虎,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弱,迁移能力不足。

3.认识障碍。本校曾在学生中做过“到中职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的问卷调查,电子专业有31%的学生回答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有47.3%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毕业后找份工作;有42.5%的学生是中考失败无可奈何进入职业学校;有20.1%的学生是奉父母之命来上学的,没有明确的目的。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进职业学校学习的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学习没有主动性,积极性较差,缺乏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动机。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可以较好地强化《电工基础》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设计,生动导入

要学好《电工基础》,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和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导入方法必须依据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基础进行设计,主要有:生活经验引入法、设问引疑法、悬念激趣法、开门见山法、类比引入法、复习引入法、演示现象导入法等。

二、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教师应把枯燥的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或生产生活等实际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基础理论是为专业理论和实习操作技能服务的,电工基础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联系专业实例进行教学。如讲授“互感”、“自感”时,可分别联系常见的变压器和日光灯的镇流器;讲授“功率因数”“串联谐振条件”时,可分别联系功率因数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意义、用电单位需安装功率因数表和收音机的选台;讲授“三相交流电”时,可联系生活中的“三相供电线路”、“三相照明电路”、“三相电动机”等。这些实例专业性、实用性都较强,学生感到不空洞,学有所用,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引入实物,激发兴趣

《电工基础》课程中,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具体的实际应用,其中很多内容都涉及电气元件及设备的结构。在讲解这方面内容时,学生一般都会感到抽象难懂,觉得枯燥无味,严重影响学习热情。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实物教学。例如在讲单相或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时,首先应找一台单相或三相发电机,拆开让同学观看其结构,条件许可时还可演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讲解原理时,学生一般都会主动思考,配合教学并且对学习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依据实情,灵活应对

由于学生基础差,教学课时不够,教师不可能仍按原有的教学大纲设定的课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某些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课时作出适当调整。首先,我们应当根据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实际需求,对电工基础课的内容进行改革,该删的则删,用什么就讲什么。比如对中级工学生的电工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上,像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非正弦交流电等可以不讲。应该让这部分学生重点掌握基本电路、电磁感应原理、(单相、三相)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及日常维修和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视情况将某些公式、结论等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适当简化。如“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串并联谐振的条件”等,适当简化其推导过程,教学效果反而更好,并可节省教学时间。

总之,只要我们敢于面对现实,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就可强化《电工基础》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白红.关于电工基础的教学体会.考试周刊,2013.

篇7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效果;方法;兴趣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要担负起培养思想道德合格、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集知识理论和实践技术于一体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综合性高,抽象性深、专业性强的特点。

一、当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教学体系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传统教学体系的基本教学理念是重视“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注重书本的文字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要素的培养。中职学生的学生一般初中是学习成绩就很差,汽车电工电子课程知识枯燥、深奥,这样学生会很容易出现厌学、畏难,甚至中途退学等现象。

(2)教学计划没有针对性。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学生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一般的学校的还是采用原有的电工电子的教学计划来培养学生。这样的教学计划没有针对性,在教学实践中不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由于汽车电工电子属于汽车类和电子类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同时具备擅长两个专业技术的教师严重缺乏,很多学校只是让电工电子的老师去担任汽车电工电子的教学,这样涉及到汽车专业的内容,一般电工教师就束手无策,严重制约了教学计划的实施。

(4)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教学方法单一,体现在多数教师主要还采取“一支粉笔+一本教案”的传统教学手段,过分强调老师的主导性,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简单的“机器”,不断灌输枯燥无味的理论,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吸收。

二、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正视学生基础、明确目标、因需施教

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厚,而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理论抽象,专业性、实践性强,许多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上课听不懂而学不好,由于学不好而不愿学,学习动力不足,容易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培养中,应以理论为基础,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本中的教学内容,突出为专业服务的特点。

2.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也一样,在上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前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把观看数控机床的控制电器电路作为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的第一节课。首先带领学生察看实训场地,让他们自己动手打开机床,一开始继电器的吸合声使学生“吓”一跳,再次开动时就有了准备也有了兴趣。在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电路与电器的学习兴趣。

3.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让教学充满动感

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高度抽象性学科,要让基础薄弱的中职生能从主观上充满兴趣地去学并完全理解及掌握,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起事半功倍之功。如多媒体、模块式一体化现场教学等,能清楚地展示电路各部分的结构、原理和内部运动关系,直观动感性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能,也就是说:对PN结加正向电压是会导通的,那么它的电阻就比较小;反之加反向电压时,不导通,反向电阻就比较大的。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理论联系实践、深化技能训练、增强动手能力

技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动作交替阶段、动作协调阶段和动作完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课题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慢速到快速地进行,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便于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本人认为整个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安全用电常识及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用电常识教育,使其了解电的性能,熟悉电工操作规程,学会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为安全、有序、正确、规范的汽车电工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用常用仪器、仪表检测汽车电器各总成件。要求学生了解汽车电器各总成件的结构与作用,熟悉它们的技术性能和主要参数,掌握各总成件质量的判断方法。第三阶段,综合性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第四阶段,熟悉协调和操作水平的提高。在学生掌握如何诊断与排除汽车电路故障以后,应着重强调工艺要求,并让学生运用中间断路法进行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上述四个阶段是一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教师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讲解,同时对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循序渐进和启发引导相结合。

5.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既需要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工电子线路,因此,必须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提倡先预习后听课,在课前通过自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出来。对学生的预习要检查和评估预习效果。凡是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不再重点讲解。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其接受和掌握新知识。记笔记主要记教师上课讲的提纲、重点、难点,概念记关键词,难点问题应画上着重号,以便课后集中力量去解决。再者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德国心理学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通过“尽早”与“及时”的复习,防止遗忘至关重要。课后让学生重温讲课内容,整理笔记,以便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掌握得更牢固。另外,还要要求学生课后认真完成好教师布置的包括实验操作的作业,收集与本专业有关的资料,以进一步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于建华.电工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刘钢跃.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18).

篇8

Abstract: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is a necessary way to cultivate vocational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ability of applying technology. It realizes the purpos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igh-skilled talent training.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training base,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实训基地;高职教育;探索

Key words: training bas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xplore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84-03

0 引言

安徽水院在近6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制度,目前开设的专业涵盖机电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等领域。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机电技术、电气技术和应用电子专业是我院主干专业,为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 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①统一性与层次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围绕机电类、电子类专业设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统一规划,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在建设实训基地时,还依据培养目标、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围绕课程合理配置实验实训设备,满足相关专业各层次的需要。

②生产性与创新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中心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与产业单位、科研院所在场地、设备、技术、师资及管理方面加强合作。实训基地再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训基地心积极主动,自主创新,引入专业导师制度、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学习创新制度,同时让学生参与相关科研课题,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载体和场所。

③技术性和先进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和核心,必须把握技术发展的前沿,运用现代技术,集成先进的器件和设备,做到适度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的空间。实训基地既要跟上企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又要体现出技术起点高、技术含量大、技术先进的特色,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提供先进实训设备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提供实践平台。

④共享性与开放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充分考虑资源整合、社会共享,面向学生、社会开放,提高投资效益。校内外实训场地不能成为某个系、部或专业的专用场所,也不能局限于我院,在仪器设备、软件、师资、管理人员和服务平台等方面力求做到资源共享。实训基地除了完成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外,不断扩大培训项目,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场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等资源优势,拓展实训基地的内涵,面向社会开放,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 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2.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

新建能满足200人同时使用的仿真实验室。利用Electronics Workbench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和调试。利用Keil软件的软件仿真功能开设单片机汇编程序的调试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单片机软件开发能力发利用Proteus软件仿真单片机CPU的工作情况以及仿真单片机电路,以提高学生的单片机硬件系统开发及运用能力。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自动控制理论的虚拟实验。为教师科研、全校学生创新活动提供支持。

②专业基本技能实训中心建设。

下设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维修电工技术3个实训室。结合原有的实训室,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及专项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

③电气自动化综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建设。

综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按引入式生产车间型进行建设,设有与企业车间对应的岗位。柔性自动化生产车间建设。结合《自动机与自动线》等相关课程,增加MES网络型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系统等设备。利用其上料检测、搬运、加工、机械手、传送带、搬运安装、分类、触摸屏主控、组态监控工程师、MES生产制造管理系统等11个工作单元提供每单元8人的实习岗位,承接企业机电设备的维修任务。

④扩建新建实验实训室。

扩建电子认知多媒体实训室;扩建电工电子实训室,包括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单片机应用实训室各1个。建设电子设计各实训室,包含:扩建EDA技术应用实训室,新建PROTEL设计实训室、MULTISIM仿真实训室各1个。完成对EDA设计调试、PROTEL制板设计、MULTISIM仿真实验等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任务。

⑤重点建设电子生产性教学工厂(新建2条生产线,1个生产车间)。

学生直接参与自动生产线的操作和电子产品装配,熟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满足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可承接电子生产工艺技师和表面贴装技术操作技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任务。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形成电子产品组装、调试和检验的生产性教学环境。

2.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优质、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职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天威保变(合肥)等企业共建,新增校外实训基地12个,重点建设校企合作机制、校外实习实训管理体系和考评体系,兼具教学、生产与社会实践功能,能反映电气、电子、机电专业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实践锻炼,提供专业教师现场技能实训场所,且专业教师可以到现场进行企业员工培训,还有利于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应用课题开发,实现校企双赢。

2.3 实训(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 经过5年的努力,建立了一支专业教师、行业高级工程师、行业能工巧匠相结合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实训指导师资队伍。培养4名专业带头人,12名专业骨干教师。按照“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思路,力争4年内使机电类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实训指导教师比例达40%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中青年教师比例达85%,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85%以上,主要专业课和实践课以企业生产一线教师为主。

2.4 实验实训条件内涵建设

①构建技能训练模块体系。

将电工电子生产工艺、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岗位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划分能力训练模块,优化实训模块,使各模块的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训课题、实训指导手册和实训考评办法形成技能训练模块体系。

②加强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开发。

开设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开设焊接技术、元器件识别与测试、模拟电路单元设计、数字电路单元设计、收音机装配及其调试、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开发专项技能训练项目。开发家电调试与维修、单片机运用与编程及计算机辅助电路原理图设计、线路板设计、检测技术等专项技能训练项目。开设综合技能训练项目。满足职业技能考证培训、毕业设计及电工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顶岗实习等要求,开设电工电子绘图员、无线电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产品批量生产的工艺指导、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电子产品设计、表面贴装工艺、表面贴装设备等综合技能训练项目。

2.5 制度规程等软件建设 通过调研、论证,对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加快实训教学指导书、仿真软件、网络资源等软件建设,加强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实习实训基地人员,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建立实训管理体系(制订实训现场安全操作规范、现场安全考核细则、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实训教师职责制度),完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更有效地利用基地设备,保障实习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3 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成果与特色

①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实训基地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跳出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框框,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把传统的文化课教室变成了教、学、做统一的课堂。

②生产性。

实训基地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实训基地建设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建设,其运行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③先进性。

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适应人才培养未来的需要,具有先进性,尽可能体现机电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等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具有抢占技术高地的意识,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原则得到体现。实训基地的技术水平适应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实训设备配置、实训内容、实训手段保持同期企业生产使用水平,并有一定的超前性。

④培训与技能鉴定功能。

利用先进的设备和优秀的师资为各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成为企业的培训基地;同时也为当地的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进行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⑤开放服务。

为合肥地区职业院校机电类、电子类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和职业资格的培训与鉴定服务;为安徽省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训服务(师资培训基地);面向社会承担技术工人培训、特殊职业(工种)培训、技师培训;面向社会承担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为教研科研服务;面向社会开展工程质量检测服务。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

4 实训基地建设示范推广

引进先进的教师职业资格标准、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研制和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包”与“培训包”,形成品牌,在我省高职院逐步推广。与多所院校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和对流协议;积极开展不同地区院校的合作交流,使学院的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的理念、特色和成果产生积极影响。

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平台,围绕我省实施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四大国家工程,实现教育培训资源的社会共享;与行业企业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采取多种形式共同创办、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以实现共同发展;实训基地利用先进的设备、场地以及学校的人才优势,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和转化,将实训基地建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

参考文献:

[1]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9

电力系统对于现代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电力系统的运作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很多高校都设置了电工电子技术的相关课程。要想学好电工电子技术就必须要学好物理、数学等相关的基础课程,应当对这些课程熟练的掌握,这就说明了电工电子教学的覆盖面是比较广的,但是较少的课时无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所有的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因此需要对高职院校的电工电子教学进行改革。

1.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

只有学生对学习具有足够的兴趣,才能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以上的目标,因此,应当改革现有的理论及实践教学模式,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的参加到教学中来。同时,优化课堂的结构,强化技能的训练教学。根据课堂上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教学,使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综上可以看出,为了满足新形势下对于人才的需求必须要对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进行改革。

2.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现状

在现有的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中,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造成了在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观念传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很多高职院校在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就造成了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和乏味,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讲解一些教学内容时教师都是采用一样的教学方法,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很多学生没有形成对电工电子学习的主动意识,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教学,缺少相应的实践教学,虽然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却找不到合理的方法。

2.2 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相比于其它的高校,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没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都是跟着教师来进行学习,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材主要是根据高等院校的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删减,这种经过删减的教材并不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差异性,这就说明了高职院校的电工电子教材的的内容不合理。

2.3 教师的教学素质太低,无法保证高质量的教学

不同于其它的高等院校,在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既需要教学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还需要教师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但是现有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达不到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太低,这就造成了教学质量太低。

2.4 缺少足够的实践教学环节

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足够的教学设备以及合理的考核方式,因此没有足够的条件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同时,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实践进行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3.如何进行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改革

3.1 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倡导进行素质教育,在利用素质教育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大部分院校开始将电工电子教学划分到实践教学中来,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减少了理论课的时间,而相应的增加了实践课的时间,教师首先进行一些简单的理论教学,剩下来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再由教师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2 使教学体系模块化

不同与其它的科目的教学,电工电子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不同的专业对于电工电子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求不同,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知识,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应当根据不同的专业来将电工电子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根据不同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相关的资料对于如何进行模块化的划分提出了一种划分的方法,主要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其中必修模块包括电路分析、安全用电和电工测量。选修模块包括电机及电气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EDA 技术。教学体系模块化以后可以使教学更加有效。

3.3 综合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在进行电工电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用MCAI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这种课件丰富了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和交互环境,以图片、声音和动画的形式将电子电工教学内容展现出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电工电子教学氛围,学生对于电工电子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有效的理解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另外,还要根据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

3.4 激励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竞赛和科研活动

如果仅仅是依靠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是不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的,因此应当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竞赛和科研活动,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比赛中设置合理的评审机制以保证竞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应当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相应的奖励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来。建立相应的选拔平台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另外,有些学生会因为参加相关竞赛和活动所花费的费用太高而无法参加,因此,高职院校应当设置相应的救助机构,对于学生参加竞赛和科研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学校可以承担,这样就能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竞赛和科研活动中。

篇10

    论文摘要: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增强适应职业变化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如何让学生接受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特别是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这要求我们在专业课教学中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电子技术基础是技工学校机电类和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包括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两部分,研究的是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其应用。通过学习和实践,可获得电子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但对于我们原本文化基础就比较差的技校学生来说,要学习这门课就更困难。 

针对技校学生理论知识接受能力差的情况,如果不在教法上下工夫,学生就有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的感觉,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我们应结合学生喜欢动手,感性认识敏锐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过程谈几点想法。 

一、明确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 

最近几年,为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国家每年都举办中等职业教育技能比赛。可以说,比赛的方式、内容及要求直接反映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专业教师可以以比赛为导向,按照比赛的形式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本身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确定其教学目标。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比赛是职业技能大赛中的一个大项,而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比赛接触的知识大部分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因此本课程对于这个项目的比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加以重视,在确定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时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一是熟悉掌握元件识别、检测、仪器、仪表的使用:元件除了包括半导体晶体管外,还有电阻、电容、电感以及各种传感器等元件。 

二是掌握电路安装调试的实际操作技能:有良好的电路焊接技术和安装工艺知识,能使用仪器、仪表调试电路。 

三是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熟悉各基本电路的形式、作用、应用及简单估算等。 

四是具有企业职工所需的职业素养和综合技能。 

五是具有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程的定位是: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能为技能比赛做训练课程,提高学生的比赛成绩,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荣誉感,做到知识学习与自身素质相结合。 

二、合理选择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近几年来,技工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学生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得不扎实。外加电子技术基础大量的实验需用到电,学生对电有一种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对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效果,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单调枯燥,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应减少数理论证,以掌握概念,突出应用技能的教学重点。在平时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结合起来。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堂灌输上,学生没有思考、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也渐渐地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时,只单纯介绍曲线的基本含义,而特性曲线有什么实际应用并不介绍,这种从概念到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抽象和无用。只有注意了知识与工程应用的密切联系,在介绍曲线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说明二极管特性曲线可由晶体管图示仪来测量获得,利用特性曲线可以观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和检测性能的优劣,从而体会特性曲线的作用和应用。再例如,在学习功率放大电路的时候可设计一个声音、图像显示的电路,用示波器显示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音乐的波形图像,同时用音箱来播放音乐,当只让一只功放管工作的时候,学生会清楚地看到此时的波形与两只三极管同时工作得到的完整波形的差异,清晰地听到音乐的失真,从而深刻地理解功率放大电路中两只三极管的工作情况。只有这样结合实际,合理删选内容,注重理论结合实际,从工作原理到具体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理解,课堂教学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上增强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实训课程对于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安排从身边入手,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日常稳压器、充电器和收音机等。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让他们发现把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变压器等元件通过某种连接组合就构成一个实用电路,从而引出学习的目的和知识,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在实验、实训中专业教师特别要注意的

是,学生作为初学者来说,对电路图中元件外形、符号、极性与印刷板电路图的元器件位置、连线、标识的识别尤为困难,经常出现对不上号,极性搞错,连线错(位置不对或不会看图搞错),即便是装配对了也不知为何装的,错了的也更难查找。假焊、虚焊更是比比皆是。如此,让他们自己检查,检查十遍恐怕也难找出故障点,往往一次实验课,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检查问题,排除故障上,而装配元器件花费时间并不多。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上应加以注重,以便学生获得更高的成功率,更好提高学生积极性,应事先有所准备。比如:所有元器件管脚(尤其是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类)都要先上好锡,如有氧化和不容易上锡的管脚,要用细砂纸或小刮刀轻轻打磨(刮),直至露出铜线,然后在松香液内(固体的也行)上锡,以减少虚焊的可能性。这部分工作表面上有多余,因为有的元件出厂时管脚已经浸锡,容易焊接,但对于后期装配的成功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制作屡次失败将打击他们的信心,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作品的成功将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作品的成功率。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在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获取信息的多渠道,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教师传统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列举两种辅助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1.采用多媒体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有一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容易描述,某些规律学生又难以捕抓,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与电子电工专业的整合能将事物形象、直观、动态、逼真地表现出来,而且对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抽象内容,能予以形象、具体化展示,化解思维上的障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利用生动、形象、具体的文字、声音等,向学生传递信息。例如,讲授二极管时,学生对pn结的内部结构及导电分析很难理解,利用多媒体讲解演示这一性质让学生了解二极管性质(单向导电性),便直观形象得多。再如,在讲解触发器一节关于触发器输出波形的教学中,制作相应的课件,将题干、电路图及分析过程中融入到课件里,省去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将时间留给学生分析、解答。这样既形象展示了教学内容,又高效生动省时,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 

2.利用软件教学 

为弥补实验的不足,提升实验效果,电子技术的教学利用ewb(电子虚拟工作台)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教学,以提高实验的准确率。例如:在电子实验中,教师可从经济角度和成功率的角度出发,在实际安装某个电路之前,利用计算机做一个仿真实验,检测电路的可靠性。如通过ewb(电子虚拟工作台)调出电路中各元件组成该装置,再通过仿真软件中的虚拟实验仪表(虚拟示波器、虚拟万用表等)对电路进行测量,让学生找到实验中的必要结果,再实际安装电路,就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他们对实验的信心。况且仿真实验本身可以让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同置身于真实幻觉中,会使之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在这种完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的技能,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仿真结果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理论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直观图像,让学生在大脑中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情绪也调动起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综上所述,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电子技术基础,其实是教与学的一个互动过程,我们专业教师可以广集信息,从多方面来加以教育,如采用目前推行的项目教学法等等,面对技校学生,教师应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辅助课件、创设环境、实训练习等多方面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乐学气氛,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本身永无止境,以上只是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在技工学校的教学中一些思考,我们每年面对的教学对象也有所差异,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张龙兴.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第2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