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造林技术范文
时间:2023-04-11 06:4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抗旱造林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1.054
1培育良种壮苗
造林生产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要根据造林地的实际土壤情况及当地的气候情况选择适合的苗木品种,一是品种选择问题。要选择耐旱品种,特别对于一些春季降水明显较少的干旱地区,选择合适的树木品种非常重要,同时也要加大对于抗旱品种的培育,比如山杏、油松等耐旱品种,对于干旱的耐受力要强于其他品种;二是结合苗木的性能来进行选择,如一些根系非常发达的品种应当做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造林首选,因为这些地区不仅水分少,而且土壤也多数是相对贫瘠,只有根系发达的苗木才能正常成活。
2抗旱造林栽植技术
抗旱造林技术对于苗木的成活非常关键,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造林栽植过程中,抗旱栽植技术应用的是否得当,对于造林效果有直接影响。
2.1 起苗处理技术
起苗时要确保苗木的根系完整,应尽量避免伤根情况,如果出现伤根则必须要进行修根处理,不能随便处理或不处理。对于一些针叶类苗木,起苗前要打泥浆,而对于一些阔叶类苗木,在栽植前要进行根部浸泡,这些措施在起苗时对于苗木的处理都是为了确保苗木体内及根部的水分充足,以便于运输过程中不至于出现严重缺水情况。对于不同的苗木种类有的需要带土起苗,有的需要进行苗木修枝,有的需要截干栽植,总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过分散失,利于移栽成活。
2.2栽植过程中的抗旱技术
打浆技术:对于针叶类苗木,在栽植时一般要进行两次打浆,打浆过程中是在造林地进行,方法是把苗木放入水桶,然后加水,这样苗木根部会吸收足够的水分,便于放苗和栽植。栽植时把苗木放置在有垂直壁且事先挖好的坑中,适当往上提苗,确保根系展开,然后再向坑中填土,边填边踩实,这样能确保根部水分充足。
覆膜措施:是在栽植穴上用一块地膜进行覆盖,由于地膜比栽植穴大一些,只是植株从地膜中间的孔中露出,整个根部的坑穴都要在膜的覆盖之下,能较长时间确保苗根部的水分不挥发,从而保证苗木根系生长需要的水分充足,有效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提高成活率。
栽植抗旱树种:抗旱树种无疑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首选,比如山杏和油松树种,常在一些荒山野地进行栽植,而对于有部分石质的山地,在栽植后,可以就地取材利用石片把苗根部进行覆盖,也能起到保水利墒的作用,提高苗木抗旱能力。
枯草覆盖:这种办法是利用荒山上的一些枯草,当苗木栽植完以后,把枯草直接覆盖在苗木周围,这样可起到遮阳挡风的作用,夏季高温时能有效保持土壤的温度在一个合适的程度,减少水分散失,达到抗旱保苗的效果。另外冬季要注意做好防火工作。
2.3覆土抗旱
这种技术是在栽后的苗根部加盖一层松土来防止水分的散失,一般在晚秋来到时进行,可以有效防止春季干旱时苗木根部的水分挥发。我国的许多干旱地区都具有冬季时间长而且春季风又特别大的特点,如果根部缺水容易导致苗木出现生理性干旱,从而影响其生长甚至死亡,进行根部覆土,能确保苗木根部水分充足。
3抚育技术
3.1夏季浇水
如果具备灌溉条件,在夏季最好进行浇水灌溉,虽然夏季多雨,但北方干旱地区夏季的气候也是十分炎热,苗木的水分会大量蒸发,可以采取一些蓄水措施,收集平时雨季的雨水,然后在缺水时再将蓄水浇到苗木根部,确保苗木的水分供应有持续性。
3.2松土和除草技术
松土可以破坏土壤干旱时形成的水分蒸发通道,能降低苗木周围土壤水分蒸发强度,起到防止干旱的作用。另外要把苗根部的杂草清除干净,这样能避免杂草生长过旺同苗木进行水分和养分的抢夺,提高种植穴当中土壤的实际持水能力,最终达到有效抗旱和保墒的目的。
3.3管护技术
苗木栽后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特别刚栽植后的一个阶段,苗木根系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土壤进行生长发育。苗木越冬时,这时期的管护一定要及时到位,要在秋季和冬初,对种植穴进行埋土防寒,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春天土壤开始解冻为止。主要是为了防止苗木失水,从而产生生理性干旱,影响苗木的缓苗甚至导致苗木枯死。另外还要注意在进行管护措施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不同品种苗木应当采取不同的管护措施,有效增强整个林地水分的稳定性。在很多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由于整个区域内全年的降水量都非常少,同时蒸发量相对来说又比较大,所以更好地利用苗木所具有的特定生理条件,将其与造林地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结合,采取更加有效、方便的管护措施,例如人为地改善林地条件,也可以大大提高栽植成活率和保存率。
4结语
篇2
1.合理整地、选择耐旱树苗
对于我国的干旱阳坡地区,其由于先天自然环境的因素,导致其存在着缺水、光照强、风沙大,从而也就致使这一地区林木幼苗的成活率较低,如果不能够对上述问题给予积极的解决与克服,就会很容易导致林木幼苗出现死亡率上升的危险。为此,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开展合理的整地。地面土壤的翻动与挖坑等工作需要结合干旱阳坡地区的自然条件,应选择雨季来临时,或者空气及地表湿度较大的环境进行上述作业活动,不仅能够提升林木幼苗成活率,而且能够有益于节约上述作业所需劳动力;第二,选择抗旱能力强的幼苗品种。选择合理、成活率高、具有抗旱能力较强的品种,例如:可以选择花椒,或者是山杏等等此类具有较强耐旱能力的灌木,或者是乔木的林木幼苗。
2.掌握好造林时间
旱地阳坡所处的地理位置一般是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这一类地区除了有上述自然客观环境之外,还会在春季刮起大风,使空气中的风沙较大,从而导致这一区域环境的干旱情况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为此,在进行造林时,还应当充分把握好种植苗木的时间,通常需要选择在旱季开始之前,或者是雨季时根植幼苗,从而有效的避免由于旱季到来而使土地的水分蒸发严重,给幼苗的生长带来不利。另外,还可以在初春时期,干旱阳坡地区的土壤冰冻刚刚解除时,开始对林木幼苗进行栽种。通常是经由阳坡地区,向阴坡地区进行整体栽种。
3.科学造林技术研究
3.1截干深栽
对于旱地阳坡地区,可以采用截干的方式进行林苗的种植。通常在此地区种植的苗木都是属于阔叶树种,通过将这些苗木在其根部以上截掉大约十厘米,然后对其进行栽种,将能够有效提升成活率。另外,也可以采用深栽的方式。通过将苗木根植在距离土壤水平线大约十五厘米左右的地方,能够使苗木的根系更加容易接触地表水层,从而能够增强其成活的几率。
3.2底座水栽植
由于旱地阳坡地区的自然环境因素,可以在将要栽种于地面下植物的根系周围设置专门的底座。然后在底座当中注入大约一至两千克的水。通过这种方式的栽种,将使苗木幼年时期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从而使其能够健康的生长。另外,对于水量的安排,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植物品种给予适当的调节,使其能够在有供水期间长出接受水分的根系,以便后期生长需要。
3.3营养袋容器苗造林
在旱地阳坡地区,还可以在苗木的根系周围设置具有营养袋,或者是营养液的容器。根据相关研究所获取的成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的幼苗具有更高的成活率,其相较于没有安置营养袋或者是容器的幼苗成功率高出百分之六十,并且生长的速度也更加快速。与没有安置上述营养液容器的幼苗相比,使用上述方法的幼苗在长出新枝条五厘米时,无营养液的幼苗才开始生长。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季节与天气的条件。
3.4蘸泥浆深埋
这种技术的使用同样是为了提升幼苗的成活率。通过在现有苗木蘸泥浆的厚度基础上,再将其进行超过现有厚度两厘米左右的距离进行苗木栽种,将能够极大的提升苗木根系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并且能够吸收更加多的水分用于自身生长。
4.结论
篇3
【关键词】抗旱 造林 技术 育苗 应用
一、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1.选择适宜树种
造林应以耐干旱、耐瘠薄的油松等针叶树种为主,还可栽植侧柏、刺槐。群众通常所将的“阳坡刺槐、阴坡松、杨柳栽于沟川中,”就是对不同树种成活生长所需水分的不同,而采用抗旱造林技术的总结。
2.整地技术
一般水平阶整地比鱼鳞坑和整地好。不同整地方式队地表径流的临界作用是:水平沟为75%以上,鱼鳞坑为30%,15%以上。在整地时间上一般以雨季最为理想,春季次之,秋季最差。
3.集水技术
干旱地区影响树木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水”,通过修筑水窖、大口井,把自然降雨的水集中起来,为主旱期苗木的生长提供水源。
4.栽植技术
选用苗木必须选用没有病虫害的符合规格的一级壮苗,标准是指根茎粗、须根多、发育健全、顶芽饱满、色泽正常的苗木。
春季栽植。一般在土壤解冻20~25公分时,就要抓紧栽植。可采取先植阳坡,后植阴坡,先栽小苗,后栽大苗,这样在土壤中水分蒸发之前,苗木已长出新根;秋季栽在落叶之后,土冻之前最为适宜,这时气温下降,蒸发量减少,有利于苗木或种子吸水扎根,翌年早春还能直接吸收解冻水,生根快、萌芽早、待春旱到来,已恢复正常生长,增强了抗性,使栽植成活和生长有了保障。
苗木管理方面,抓好起苗关,做到不伤根,不失水。抓好苗木分级关,分级期间苗不离水,严格按照等级标准进行分级。抓好运输关,随起随运随栽,不能及时栽的要搞好苗木假植,运输的时间最好是早上或晚上。
二、抗旱配套技术措施
1.覆膜造林技术
覆膜造林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湿度,形成的小气候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发育。近两年来,通过对比试验,覆膜造林比不覆膜造林成活率可提高15~20%,新梢和地茎的高、粗生长,比不覆膜增长1.6和0.8倍。
2.截杆造林技术
截杆造林技术的好处:在我区,由于春季多风干旱,气温偏低,大多数造林苗木梢部木质化程度低,所以栽后地上部分失水较多,加之苗木根系受到一定损失,以及风吹摆苗使土壤透风,根系一时难以恢复,水分供应不足,地上部分蒸腾量大,导致水分代谢不平衡,致使苗木枯萎致死亡。因此,生产中应大力提倡截杆造林,减少地上部分蒸腾,促进地下侧根生曲,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3.保水剂、生根粉剂蒸腾抑制剂的应用技术
3.1SA型高效保水剂适用技术:①蘸根处理:在造林24小时前把保水剂配制成2%的水溶液,在苗木栽植前浸泡五分钟后及时栽植(根据造林试验,利用此法可提高造林成活率5-20%)。②树穴喷洒:适用于经济林造林。先用20%左右的保水剂喷洒在树穴或回填的土中,而后进行指数浇水。
3.2高效抗旱保水剂应用技术:植树时,以苗木大小每棵需L型(粒径0.5~3mm)保水剂10~30g,果树幼苗40~1208,针叶类幼苗10~25g,阔叶类幼苗40~60g,成年果树每棵需150~180 g。
3.3ABT3号生根粉应用技术:①浸根:取1 gABT3号生根粉,加75%酒精0.5kg,并不断搅拌,约经30分钟,药品全部溶解后,加水39.5 kg ,配成25ag/gABT3号生根粉溶液。于造林前取该液浸泡苗木根部60分钟,然后用于造林。油松、侧柏、落叶松、刺槐、沙棘、枣核桃等苗木均可用该液浸泡。②叶面喷施:取1gABT3号生根粉,甲75%酒精0.5kg,并不断搅拌,约经30分钟,药品全部溶解后,加水99.5 kg ,配成10ag/gABT3号生根粉溶液。 于造林前2~3天,取该液对油松、樟子松、落叶松、侧柏等容器秒进行叶面喷施,以药液滴下为度,喷后可适用于造林。
抗旱造林技术必须突出以水为中心,只要做到高标准预整地,蓄住提上水,土壤含水量达到造林树种正常生长的要求,就能克服土壤干旱的问题,同时要认真抓好抗旱配套技术环节,使各环节协调起来,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就可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甘肃 荒山 抗旱 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89-02
一、前言
甘肃省地处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大风扬沙天气多,水分蒸发量大。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导致甘肃连年出现干旱问题,其中永靖县也不容乐观。而干旱还会导致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覆盖率降低、水资源缺乏等一系列问题。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是林业发展,只有搞好林业生产才能建设起良好的生态环境,解决干旱问题。荒山造林是解决干旱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针对永靖县的土质及当前土壤水分等问题,提高荒山造林的成活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紧急问题。本文结合永靖县荒山造林的实地经验,总结出树种选择、整地方式、苗木保护等的主要环节,这些都是荒山造林树苗能否成活的关键。
二、解决问题关键
1.树种选择
每一个地区所能适应的树种与该地区土壤、气候等具体特征息息相关,所以树种的选择是否合适,是影响造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基础因素,如果树种选择不当,树苗则无法正常生长甚至无法成活。因此抗旱树种的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1.1当地树种优先原则
即选择造林当地的树种,当地的乡土树种经过多年自然的选择,最为适宜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元素,让其作为荒山造林树种,适应性强、易成活,且未来生长稳定。并且还要选择当地根系发达、拦截水流能力强、萌芽力强、耐贫瘠、生长力强、病虫害小的乡土树种为主。
1.2选择抗旱能力强的树种
相同的土地环境下,能够生长的树种可能会有很多,而不同树种适应能力有强弱之分,同一个树种可能适应多个地区。不同的树种抗旱能力有所不同,结合甘肃省的具体气候及土壤条件,抗旱能力较强的树种有:侧柏、油松、柠条、刺槐、狼牙刺、白刺、荆条、山桃等。具体树种需结合甘肃省不同地区环境条件,择优选择那些最适宜生存且抗旱能力最强的树种作为荒山造林树种。
2.整地方式
2.1鱼鳞坑整地方式
一般情况下,侧柏造林整地方式多以鱼鳞坑、坑为主,树穴25厘米见方。在黄土高原荒山造林中,鱼鳞坑整地是坡地植树造林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梁(峁)坡及沟坡地段,由于其坡度较大,一般情况均超过30°,并且地形又比较破碎,采用鱼鳞坑整地。鱼鳞坑整地的优点是对地表原生植被破坏较小,是目前坡面治理中的重要的整地方法之一。
2.2水平台整地方式
水平台整地又称为“带子田”,一通常适用于用于坡度小于30°的坡面。顺等高线方向将坡面修建呈长条状的狭窄面,呈带状平台,平台水平或稍微向内倾斜,水平台面的宽窄因坡度大小而异,一般不超过1米,平台长度根据实地情况而定,外沿可适宜培埂,采用逐台下翻法,从从坡下开始,先修建第二台,然后把表面的土翻到第一台,然后以此类推即可。
2.3水平沟整地方式
水平沟整地原理与水平台整地方式类似,只是将水平的台面换成沟,顺等高线方向挖沟,一般情况下,水平沟的断面最好为梯形为,沟深约50厘米;沟底宽30厘米,沟口宽80厘米,根据实地情况,水平可按沟品字形排列。在同一条水平沟可以挖掘较长时,为了增加水土保持效果,在沟内可以添加几道横埂,目的是要让同一通畅的水平沟内达到沟相对深度统一,在挖沟时,应先将表面的土堆积在上方,用沟底的土壤栽植,然后再将表层的土覆盖在斜坡上。
2.4漏斗式集水坑整地
此种整地方式一般适用于种植大型树种或者栽种成年树木,根据具体的造林设计方式,以树苗栽植点为中心挖坑刨土,然后逐渐向外扩大,挖出的植树穴面积一般为2米×3米或3米×3米,特殊情况下可以扩大,将挖出的表层土集中堆放,然后用内层的土壤堆积成中心低。周围高的漏斗状集水弧面,然后在坑穴的中心再挖出植树坑,一般50厘米×50厘米×50厘米,最后加固集水面,夯实拍光,方便降水向中部汇集,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再集水面覆盖一层抗老化的塑料薄膜,提高聚水的效果。
3.苗木保护
目前采用荒山造林中所采用的苗木保护技术多为地膜覆盖技术。根据直播树种或栽植树苗的不同,技术有一点差异。
3.1直播树种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直播树种造林的技术要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整地,一般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要点是在回填土壤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复合肥、稀土微肥并且留蓄水沟;(2)覆膜,鱼鳞坑挖好以后便可以铺覆膜纸,地膜大小一般为811厘米……60厘米,塑料膜在铺覆过程中要做好压实、防风、紧贴坑底,然后适量降水后。即可播种;(3)树种培育,主要是指对树种进行必要的消毒及催芽处理,前者一般用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硫酸铜溶液浸泡、再用清水洗净,树种催芽一般采用清水浸(4)播种,将处理后的种子,及时播种,一般每穴播种子十粒左右,然后覆盖杂草,为幼苗遮阴。
3.2栽植树苗地膜覆盖技术
栽植树苗地膜覆盖中前期与直播树种相似,同样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然后进行地膜覆盖。栽植树种多为耐旱灌木,如:3年生侧柏苗,毛条、柠条、白刺等,在起苗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树苗根系的完整,运输时根系尽量保持湿润,在栽植树苗之前要有适量的降水,一般大于10毫米,栽植时要踏实并浇定根水,增加树苗成活率,树苗栽植完成后,后期要做好防鼠、兔工作,荒山造林中常常遇见幼苗被野兔或老鼠吃掉的情况,前功尽弃。
三、结束语
在荒山造林中,还有其他一些技术方法对造林的成活率也起到很大作用,例如树苗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集水节水技术、科学育苗技术等造林新技术、新材料。通过综合考虑在造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把握好荒山造林中德各个技术要点,才能做好以后的荒山抗旱造林工作,进而逐渐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J]巨换梅浅谈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V.20;No.25405:148-149.
[2]景维杰.黄土高原几种主要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3]吴会平,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11,v.3803:42-44.
篇5
造林地的选择在造林工程中是很重要的,地质环境的好坏与杨树种植的成活率还有成材率有着直接的影响。造林用地的选择需要考虑很多方面,首先要考虑造林用地的地势,最好选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区域。然后需要考虑的是区域的的地质和土壤情况。如果土壤含盐度比较高会非常不利于杨树的种植。尽量不要选择杨树采伐迹地,经多年实践证明,杨树重茬造林极易形成“小老树”。小老树现象就是树木的树龄较小,但是树木的生长已经有了一定的局限性,虽然是小树却是有着和老老树一样的衰老生长趋势。该现象对于我国杨树造林是十分不利的,应该极力的避免,这也是在进行造林地选择时可以避免杨树采伐地的主要原因。
2造林地整地
整地是造林的前提,敖汉旗主要采取深沟整地的方法,即在平川、平缓沙地、漫岗和丘陵缓坡,用拖拉机牵引自制的JKL-50型开沟犁,按预定行距开沟,规格为上口宽110~120cm、沟深45~50cm。在无风沙危害的地段,提前一年整地:在风沙大的地段,随开沟随造林,防止春季风沙埋沟。实践证明,深沟整地具有以下作用:由于整地后在沟下挖栽植穴,可以深栽保墒,使根层土壤含水量增加6.5%~77.2%;可以蓄水保墒,提高土壤含水量36.4%~93.3%;阻碍杂草生长,使新栽的苗木可以吸取较多的水分和养分;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造林后能促进杨树产生不定根。经对比,开沟造林成活率比一般穴植提高15%~25%。
3杨树品种选择
杨树抗旱造林品种选择非常重要,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造林地立地条件,选择当地乡土树种和经过驯化的抗旱、抗逆性强的品种。经过对比试验和筛选,在引进的23个杨树品种中,选定了赤峰杨、黑林1号、二白杨、白林2号、哲林4号、通林5号为杨树抗旱造林主栽品种。这些杨树品种的抗旱能力与当地原生树种小叶杨相当,但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比小叶杨更易成材。
4造林苗木处理
选择壮苗。通过试验表明,壮苗具有较强的抵御干旱和速生能力。敖汉旗杨树造林坚持选用二等以上壮苗(地径1.0~1.2cm),同时,所选用的造林苗木必须具备“两证一签”,确保无病虫害。苗木保水。从起苗到栽植的过程中,要做好起苗、运输、造林等环节间的衔接,最大限度地缩短起苗到造林的时间,以减少苗木水分散失,特别要防止苗根的水分散失。要在苗木越冬和掘苗前,灌足水;随起苗随假植,用湿土埋好苗根;在苗圃集中假植时,要深埋、灌水,有条件的苗圃要用清水浸泡苗木;苗木出圃时,要将苗根蘸泥浆后打包,不宜打包的大苗用草帘封车;造林时,用植苗桶或其他保湿容器盛苗,防止苗根长时间。
5栽前处理
浸苗补水。苗木运到造林地后,选择有水源的地方,全株横卧在水中浸泡,上面压重物,防止浮出水面,浸泡时间为48~72小时,以使苗木吸足水分,切忌把苗木浸在含盐量高的死水中。无明水的地方,在村户附近分散挖大坑,直立放入苗木,深埋2/3以上,灌足水,两天后随栽随取。截干处理。苗木浸泡补水后,在苗木饱满芽处,将苗干截掉,保留主干130~150cm,截干茬口要平齐,避免发生劈裂现象。
6苗木栽植
篇6
关键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问题;解决办法
随着国家和社会各界对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林业资源规模越来越大,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林业工程建设取得的这些成果都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健康发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抗旱造林工程是林业工程的重要组成,为林业工程建设解决了许多问题,然而,抗旱造林技术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深入探索其中的原因,因地制宜的改进抗旱造林技术,进而实现我国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
1加强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研究的意义
抗旱造林技术是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其主要目的是以林间抗旱为目标,利用各项造林活动和造林技术优化生态环境,提高林业资源转化率。我国虽然幅员辽阔,森林面积在不断增长,但是我国北方多地由于气候等原因,土地荒漠化严重,森林资源增速缓慢,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山区,受到地形影响严重,林木种植成活率较低,森林覆盖率始终不高。因此,加强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免受干旱影响,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造林技术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成效,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我国林业工程存在干旱土地造林成活率低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因地制宜的开发抗旱造林技术,改善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稀缺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和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其中,大多数的肥沃土地都用作农业用地和建筑工程,林业工程的用地大部分都是一些土地贫瘠,严重缺水的。要想在这样的土地环境下大力发展林业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稀缺。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灌溉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再高级的灌溉技术都无处可施,必须采用先进的抗旱造林技术改善林地土地干旱的情况。通过抗旱造林技术,改善土地水分缺失的问题,保证土壤养分能够满足树木生长的基本需求。
2.2抗旱树种选择
树种的选择是抗旱造林技术的关键所在。一旦树种选择不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后期的工程建设会产生诸多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整项工程失败。但是,当前抗旱造林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容易犯经验主义方面的错误,或者一些地区的技术人员会直接照搬其他地区的选择的树种,并未对当地气候土壤等进行详细的调研。这样的做法不仅浪费大量的林木树种、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往往还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效,树木的成活率不高,抗旱效果不佳。另外,很多时候选择树种会忽略树种本身是否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桉树在一些地区移植时,作为外来入侵的植物会与当地原生植物产生竞争关系,争夺养分水分等,导致周围的原生植物死亡。所以,抗旱树种是否能够与周围的植物和谐共处也是树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3抗旱造林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不佳
尽管我国林业工程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视,注重林业相关人才的培养,不断对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探索和实践。然而,理论技术研究取得的成效并没有在实际应用中体现良好效果。一方面是因为应用技术本身存在可行性操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操作不符合要求,专业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对接出现问题,导致实践使用效果不佳,出现抗旱造林技术的实施不完整或者出现错误,操作影响工程整体效果。
2.4干旱地区造林标准化要求较高
抗旱造林技术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需要多部门配合以及多种资源。但是,在干旱条件下,造林本身极具挑战性,对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本领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加强对项目参与人员的管理和行为规范,按照其主观理念进行建设,实际的造林技术往往不甚理想,出现树木的栽种不符合要求,成活率低的不利情况。2.5管理模式与造林技术不匹配林业工程的抗旱造林技术具有长久的历史,因此,一些地区的林区在实施抗旱造林技术时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出现过时的管理模式与先进的造林技术产生错位,导致先进的抗旱造林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管理混乱和重复施工等情况,不利于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
3解决对策
3.1改善土壤情况,增强水资源的储存率
改善土地贫瘠情况是提高抗旱造林技术成效的首要任务。根据已有造林经验来看,进行单一的土地改良技术或者完善灌溉技术是无法大规模的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树木成活率的。大范围、长时间的实现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环境优化是抗旱造林土壤改善的目标,因此进行水土整治必须放弃传统抗旱方式,可以利用保水剂和覆膜两种方式为树种提供充足的水分。树木生长期间必须保障水分的充足供给,必要时修建储水设施预防树木缺水情况的出现。
3.2科学合理的选择抗旱树种
各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不同,在选择抗旱树种时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进行移植。首先,在种植树种前,要对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以及备选树种本身特点等进行详细的考察和分析,确保移植的树苗成活率高。其次,要考虑成本问题,作为一项长期性工程,需要投入的成本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选择树种时,尽量降低成本的损失,选择成活率高且价格相对较低的树种进行移植。最后,还要考虑树木的美观性,特别是用于商业林的树木造林时,要综合考虑其造林美观需求。
3.3加强管理,规范造林操作
抗旱造林技术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其操作规范性不容忽视。在施工阶段如果缺乏统一的制度和流程标准,会使得实际操作与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在施工开始前,相关技术和管理负责人必须明确说明抗旱造林技术的操作规范,确保每一位施工工人都能够完全掌握技术要求,使技术的实施有规可依,促进管理部门在工作上也能够有效地进行监督和管理,减少工人施工错误带来的经济损失。
3.4完善并创新抗旱造林管理体系和技术模式
抗旱造林管理的不规范和技术操作的完成度不高制约着林业工程的发展。因此,相关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健全抗旱造林的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对造林实施过程的流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和要求,确保抗旱造林的每项技术都能够完整实施,避免出现偷工减料、消极怠工的情况出现。鼓励各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人才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本领,实现造林技术的与时俱进,能够及时发现现有技术的不足,积极做出改进。必要时,可以将抗旱造林技术与林业其他技术相结合,例如信息技术、数学建模等,运用多学科交互运用的方式提高抗旱造林技术的科学性,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最大程度的发挥。
4总结
篇7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104-02
毛乌素沙地作为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本地区的抗旱造林与陕西和内蒙古人民的生活环境及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家和地方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对毛乌素沙地的生态林栽植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在经济、物力、财力、人力上给予了较大的支持。经过工作人员的长期实践,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认为营造毛乌素沙地生态林适合栽植樟子松等树种。为了进一步提高营造林栽植的成活率和质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笔者对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抗旱造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1 毛乌素沙地自然概况
毛乌素沙地大部分的面积在内蒙古地区,有一部分与黄土高原接壤,属于榆林市管辖。此地区四季鲜明、昼夜温差大,冬季封冻期较长,春季气温不稳定,有时会出现降雪现象,降水量相对较多,较为适宜种植植物,但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所以亟待需要通过植树造林来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黄土高原与内蒙古的过渡地带,毛乌素沙地植被和土壤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点,此地区的植树造林对2个地区生态的改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2 樟子松特征特性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属常绿乔木,为喜光性强、深根性树种,侧根分布较深且向四周伸展,能够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抗风耐寒性强,树干挺直高大、树形美观、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枝干茁壮、水分蒸发少,角质层比较发达、密度小且气孔深陷,能够有效地束缚水分;叶绿素的含量较高,积累干物质较多,树皮粗厚呈黑褐色。作为抗旱性较好的树种之一,其适生能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可以在土壤贫瘠、土质沙化、土层较薄的地方生存,不适宜在过渡潮湿或积水的地方生长。樟子松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也可在微碱性的土壤中生存,生长速度较快、材质好,抗逆性较强,同时存活寿命较长,一般可以达到150~200a。植株在5a以前的生长速度缓慢,6~10a进入快速生长的旺盛期。在沙化较为严重的地区种植,可以避免由于频繁更换植株和养护管理树木带来的大量劳动,同时还能持久保持防风固沙效果,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樟子松的木质较好、木质硬、纹理直、木纹清晰,可用于建筑、船舶、家具家居等用材,是主要的速生用材、防腐木材,多用于防护绿化、园林观赏、水土保持、固沙造林等。树干可提取树脂,树皮可提取栲胶,同时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用作牲畜饲料。
3 樟子松造林关键技术
3.1 栽植环境的选择与土地准备 在樟子松抗旱林营造之前,应首先对毛乌素沙地的种植区域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具体的分布,根据地势走向、地质地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营造林修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樟子松适宜生长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在选择地块种植时,应尽量挑选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性能良好的地方,在土壤含可溶性盐类达0.12%以上的土壤和林冠不能造林。对于土地较为贫瘠、有机质含量低的栽植区,在栽植之前可进行优质有机肥的施加,对其进行土壤改良,改善土壤结构,以保证养分供给,同时增强蓄水保墒性能。在准备造林的之前,应提前1a对土壤进行整理。由于沙地的面积较大,不宜全面修整,可采用带状进行逐条翻整。固定沙地是毛乌素沙地种植抗旱林的重要技术措施,可以将沙地以带状局部整好,做好保护带,并适量保留杂草,以保持土壤、涵养水源。
3.2 樟子松苗木的选择 樟子松在苗木选择时应尽量选择营养钵大苗,因为此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风沙大且水资源较少,而营养钵大苗抗旱能力较强,可以避免流动性沙丘或半固定沙丘导致的幼苗沙埋、沙割、沙打及风蚀等危害。当幼苗受到各种危害的时候,应及时采用搭设障蔽的方法进行保护,对于沙埋现象应及时扒除浮沙,避免由于沙埋时间过长导致的死亡。因此,大苗种植可以降低抗旱林的死苗率,同时选择大苗可减少幼林的铲趟抚育和间伐抚育,不仅可以减少人力劳动、降低成本,还能避免在抚育过程中对幼树造成的损伤,从而提高保存率和成林率。同时要注意苗木运输过程中对苗木的保护,确保营养钵的完整性,确保营养钵始终湿润,避免暴晒。
3.3 幼林栽植 栽植前,要根据营养钵樟子松幼苗的生长年龄和苗木生长状况,确定适宜的株间距,根据立地条件、栽植目的、树种大小、培育技术等多种因素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以实现抗旱造林的最大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采取相应的栽植方法,可选择穴植法、隙植树法等。由于毛乌素沙地造林面积较大、地势较为平坦,单纯人工造林工作量较大,因此可以选择林区开设防火道路进行半机械化造林,此种种植方式效率高,面积大,节省人力、幼苗成活率较高,此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工程造林。为了确保造林成活率,避免苗木失水现象发生,一是在栽植之前应提前2d进行苗床灌足底水;二是随起随运,确保营养钵的完整性,确保营养钵始终湿润,避免暴晒;三是对运到造林地的苗木应及时栽植;四是对运到造林地未及时栽植的苗木视情况进行补灌;五是栽植后应浇透定根水。同时造林时应适当深栽,并在坑内撤掉营养钵。栽植深度一般大于40cm,以增强抗旱能力。植苗回土时,要沿坑臂四周依次踏实,避免散坨伤根,影响成活率。栽植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此时栽植的苗木生长速度较快,温度也较为适宜。只要把握好各个技术环节,统筹兼备,就能解决土壤干旱问题,从而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
3.4 林后管护 栽植后林区的管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适当进行抚育以促进林木生长。要定期进行检查,对死苗、小老苗、病弱苗及时进行补植;在选择苗木时尽量选择比原来树苗较大的苗木,并注意株行距。在定植2a后,要每年进行除草,并做好看护工作,避免动物、牲畜等对树木造成的危害。
3.5 病虫害防治
3.5.1 冬季防治幼虫 冬季害虫多以卵、幼虫、茧、介壳虫的方式存在,容易在土壤、枯枝、杂草、树皮、树干、落叶以及裂缝处藏匿,到了春季变成大量的成虫危害树林,因此要在冬季时对林区进行杀菌消毒,并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同时进行人工摘除虫茧、卵块、虫苞、刮除越冬蚧虫、涂白等,以杀死树干上越冬的病虫;对土壤进行翻耕晾晒,及时做好全面的虫害越冬防治工作。
3.5.2 其他病虫害防治 樟子松常见的病害有松针锈病、烂皮病、落针病、红斑病、瘤锈病、疱锈病、红疣枯枝病、窒息病、枯梢病等。主要虫害有赤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松梢螟、油松球果螟、松沫蝉、松大蚜、松树红蜘蛛、褐幽天牛、小灰长角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大树蜂、松球蚜、松毒蛾等。林区工作人员应根据这些常见病虫害出现的症状及时进行综合防治,根据发病情况判断用药量的大小,确保林分健康,发挥森林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怀彪,潘鹏,高保山.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抗旱造林关键技术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11):70-73.
[2]刘海鹰.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关键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4):18-20.
[3]赵晓彬.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4]刘生权.榆林沙地樟子松栽培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5]赵晓彬,刘光哲.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及造林技术研究综述[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9):15-17.
篇8
关键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相关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S6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86
引言
黑龙江木兰林区部分区域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为了避免这些区域的水土进一步流失,需要采用抗旱造林技术,以起到维持水土的作用。多年来,黑龙江木兰林区所采用的抗旱造林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林区的规模化发展,加之林地环境的变化,需要对抗旱造林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予以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造林效率。
1 抗旱造林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树种
黑龙江木兰林区的干旱区域造林中,要注重树种的选择,以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如果没有根据种植环境选择树种,就会导致树苗在不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成活率不会很高,即便是成活了,在生长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问题,难以茁壮成长,甚至会造成树木大面积死亡,导致人财物的大量浪费。
在选择树种时,要考虑到黑龙江木兰林区的气候环境以及干旱区域的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树种。以选择抗旱树种好,以当地树种为主,树种要具有较高的生长率以及在生长的过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黑龙江木兰林区的干旱区域在树种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根系发达的树种,这种树种不仅萌芽力强,而且拦截径流的能力也非常强,即便是短时期的干旱,也能够维持成活;还要选择抗逆性强且生长相对稳定的树种;要考虑到抗病虫害能力强以避免遭到病害虫而影响生长质量。在植树造林之前,工作人员要对抗旱造林地进行勘察,以做好必要的植树准备工作,提高造林质量。
2 对不同类型的植被的抗旱能力要充分认识
2.1 阔叶类树种的选择
阔叶类树种的抗旱能力缺乏规律性,对树种抗旱能力强弱的判断,主要取决于种植经验。抗旱能力比较强的树种主要有国槐树、枣树、火炬树等。在选择阔叶类树种进行抗旱造林时,要根据种植环境的具体条件进行选择。
2.2 灌木类树种的选择
木兰林区要选择灌木类树种进行抗旱造林时,可以考虑种植黄刺梅、山杏等,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2.3 针叶类树种的选择
抗旱造林中选择针叶类树种是比较适宜的,成活率高,树木质量好。针叶类树种普遍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木兰林区较为适宜种植的树种包括油松、红松、白皮松等,成活率和成材率都是非常高的。
3 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
3.1 整地技术
抗旱造林之前要进行整地,为幼林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幼林成长质量高,获得良好的造林效果。整地的主要目的是对造林的土壤保墒,避免大量水土流失而不利于树苗生长。整地还起到土壤催熟的作用,使土壤的养分更为的充足[1]。随着土壤质量的提高,幼苗会更为健康地成长。整地还可以让土壤松弛,照射在阳光下,有消灭病虫害的功效。通常整地是在植树前的3个月进行,如果土壤质量不好,就要提前一年进行整地,以提高土壤质量。
3.2 容器苗技术
要提高黑龙江木兰林区的干旱区域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可以采用容器苗技术。特别是山区地带,土壤缺乏养分,就可以通过容器苗技术,促进苗木的快速生长。栽植树种之前,使用容器苗种植,可以保护根部,提高树苗的成活率。需要注意的是,在树苗的种植中,树苗在坑穴中的深度距离容器口为2cm左右为好。覆上薄土起到保墒的作用。这种造林方法树苗成活率高,生长的速度快。
3.3 覆膜种植技术
覆膜技术有助于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当干旱的土地覆膜之后,土壤中的水分不容易流失,可以保持土壤的湿度。黑龙江木兰林区的平均气温比较低,这种方法还可以使土壤的温度提高,避免由于温度低而造成的树苗死亡,提高涿绲某苫盥省
采用覆膜种植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膜剪出缝隙用于种植树苗。树苗的根茎与膜覆盖土的厚度为5~6cm即可,不可以留有缝隙。树苗移植完毕后要浇水。覆膜种植技术可以保证树苗的成活率。
4 结束语
黑龙江木兰林区中有部分区域的土壤干旱严重,在植树造林中就需要采取抗旱造林技术。在造林之前,要做好环境勘察工作,对原有的抗旱造林技术要根据勘察结果进行改进,以提高树苗的成活率,高质量地完成造林任务。
篇9
耐旱适生树种和良种壮苗的选用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内因
在当前气候及立地条件下,荒山造林必须选择耐旱和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否则将会造成造林失败和资金的重复投资及浪费。根据多年实践,平遥县抗旱造林树种主要有侧柏、刺槐、山杏、油松、国槐、紫穗槐、火炬等乡土树种。根据造林地坡向、坡位、土层厚度等立地因子的不同,阳坡应选用侧柏、刺槐等乔木树种和火炬、山杏、紫穗槐、连翘等小乔木和灌木树种;阴坡应以油松、刺槐为主。在苗木类型上,针叶树应以2a~3a生容器苗木为宜,容器规格以8.0cm×12cm和16cm~18cm较为合适。容器苗木造林已成为荒山抗旱造林的首选。刺槐、山杏等采用1a~2a生、地径大于0.60cm的壮苗,在秋季进行截杆造林。
抗旱造林集成技术的全方位、全过程应用是造林成活成林的关键
抗旱造林集成技术要贯穿于荒山造林的整地、苗木栽植、抚育管护等各个环节。
1整地
干旱荒山整地必须进行细致的预整地和充分应用径流林业整地的方法。径流林业整地,就是要通过造林预整地扩大栽植穴上方集水面,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表径流水。它是抗旱造林的决定性环节。同时对熟化土壤、杂草清除、杂物石块剔除、土薄栽植地区栽植穴熟土回填工作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在整地方式上,一般在坡度较大的地段可以采用“大鱼鳞坑”整地技术;地势较平缓时,可以采用先开水平沟再挖穴栽植的技术,这样,既可保证造林初植密度又可保证集水面积,从而更好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整地深度上,要达到30cm以上,以便能积蓄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在整地时间上,雨季最好,春季次之,秋季较差。
2苗木起运和处理
要做到起苗不伤根,起苗后不暴晒,起运不失水、不受冻,容器苗木和带土球苗木不散土。最好是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栽多少起多少。无法及时栽植的要进行假植。有育苗条件时,应靠近造林地就地育苗就地栽,山沟育苗山上栽。
3栽植
苗木栽植时要靠壁靠阴面栽植,适当深栽,栽后踏实,不窝根。制约平遥县荒山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是水分不足,适当深植有利于防风保墒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还应该充分应用抗旱造林集成技术及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1)苗木处理。应用ABT生根粉、根宝、抗旱造林粉和泥浆搅拌均匀,造林前对苗木进行浸根。通过浸根处理,可以使苗木汲收足够的水分和提高苗木的保水抗旱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这些措施,适合于各种裸根苗木造林。一些造林树种如刺槐、山杏、紫穗槐等要栽植前要进行截杆,以减少苗木蒸腾过程中的水分散失。2)应用保水剂。保水剂就像是苗木的“微型水库”,在降水时储藏水分,干旱时为苗木提供水分,同时不会出现倒吸植物根部水分的现象。它可吸收自身重量的数百倍至上千倍的水份。苗木栽植时将保水剂施入苗木根部土中搅伴均匀即可。3)穴面覆盖.苗木栽植后在栽植穴内覆盖薄膜、石片、秸秆、杂草、灌木丛枝等覆盖物。这样能够起到保墒、增温的作用,同时减少树盘内杂草生长,避免杂草与苗木抢夺水分,还可以减少穴面水分蒸发和穴面径流水流冲击。4)应用TCP植物蒸腾抑制剂喷冠。在苗木栽植成活生根以前,植物蒸腾抑制剂可以有效减少植物体内水分散失、促进叶绿素含量和根系生长,提高植物体内的抗旱能力,适合侧柏、油松等针叶树种(即不能截杆造林的苗木)造林时使用。可在圃地起苗前2d~3d用50倍稀释溶液在日最低气温不低于0℃的无风的早晨或黄昏,将溶液均匀喷施于苗木的叶面、枝干。
篇10
关键词:植树造林;培土防寒;抗旱;移苗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8-0190-01
龙江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干旱地区。中东部平原,北部、中南部为丘陵区,西部为半山区。春季多大风天气,干旱少雨,水分不足,极大成度地影响和制约了本县林业的发展。自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来,历经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通过比较筛选,优化出适合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的系统综合技术,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
1 伏秋整地蓄水保墒,春季顶浆造林技术
造林地的水分条件是林木成活的基础。造林整地除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外,还具有蓄水保墒的作用(可提高土壤含水率1.6%),为林木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是抗旱造林的措施之一。对不同的地利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在平坦、缓坡地带造林前一年进行全面整地,深度达25-30厘米,做到整平耙细。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低山区,造林前三年沿等高线进行环状开沟整地,上口宽1米,下口宽0.60米,深0.60米,使水不下川。对不能进行全面和环状开沟整地的地块进行品字型穴状整地,根据树种的不同,穴的规格分别为50×50厘米,40×40厘米,35×35厘米。达到造林状态,第二年顶浆造林。
2 把住环节,苗木保鲜造林技术
含水量正常,生活力强的优质苗木是抗旱造林保成活的关键之一。因此,在造林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使苗木的水分不散失。一是在起苗时保持完整的根系,边起、边运、边造,运不走的就地假植,防止根系水分散失;二是在运苗过程中要遮阴浇水,防止由于风吹日晒,苗木水分大量蒸腾;三是提倡就地育苗,就近造林,防止长途运输苗木失水。
3 “三大一深”抗旱造林技术
“三大一深”抗旱造林技术是根据半干旱地区春季干旱缺水的自然特点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而采用的造林技术措施。一是大工程量整地。达到减轻土壤的容重,改善透气性,提高蓄水保墒能力,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保证造林成活率的提高。整地的方式,以机械开沟60厘米为宜,深松土壤,穴状整地50×50厘米,全面整地深度为25-30厘米;二是大苗状苗造林,大苗本身蓄存干物质多,对外界不良环境抗性强,杨树苗苗龄以3-4年生为宜(即3根2干、3根3干或4根3干、4根4干),起苗时根幅不小于40-50厘米;三是大株行距合理密度。就是栽植时采用2米×2.5米或3米×3米的株行距;四是适当深植。适当深植还有利于大苗固定,不至于造成风倒和摇晃。采用“三大一深”造林技术,收到了造林“三率”普遍提高的明显效果,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因密度不合理造成“小老树”的问题。
4 “三水保成活”抗旱造林技术
“三水保成活”是补水抗旱保成活的造林措施。栽植前苗根浸水1-2天,使苗木提高含水量,增强生活力,栽植时对树坑灌引墒水,使土壤的含水率达30%左右,栽植后遇旱浇救命水,使幼树渡过春旱,保证苗木正常生长。
5 樟子松培土防寒技术
在秋季土壤冻结之前,把3-4年生樟子松幼树,用比较湿润的土壤覆盖8-10厘米。在春季土壤解冻时,撤去防寒土。这种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樟子松树液流动早,蒸腾量大,而根系处于低温状态而不能正常吸水,苗木水分入不低出,造成生理干旱而死亡。采用此项造林技术,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在90%以上。
6 “两松”容器育苗,雨季造林技术
在春季4-5月份,把2年生合格苗木(樟子松2年留床苗,落叶换床一级苗)装入塑料袋(底部打筛洞8-10个),装满土,苗木不窝根,墩实,摆入已做好的低床中,袋间缝隙用土填满,然后灌足水,其它管理同常规育苗一样。培育3年后,在7-8月份,雨季出圃造林。它的好处是;变春季造林为多季造林,缓解农林用工的矛盾,延长了造林期,变裸根小苗上山造林为带土坨大苗造林,有利于保护苗木根系,土坨又起到客土培肥作用,缩短了缓苗期,增强抗旱能力。这项技术在荒山,荒地、荒坡造林上,大力推广应用,效果较好。据统计,成活率由春季裸根造林的60%提高到98%,保存率比裸根造林提高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