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社会化范文

时间:2023-04-11 16:1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社会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社会化

篇1

中国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腾飞,但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农业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大多是农户没有成熟的农业生产能力,不会预防自然灾害,也不会提防市场风险,当这些情况出现以后,他们能做的就是“接受”。为此,国家生产政府部门对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视,然而政府组织机构现在处于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摸索阶段,职能体制不够灵活,服务形式亦不够多样化、针对性弱,虽然国家及基层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力度都在加强,但是不够全面,导致本来就有限的农业资源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现通过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政府行为和相应的农户需求方式,为政府部门在农户的农业生产中如何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江西省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在三类产业中是最低的。崇义县、黎川县的第一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仅是第二产业的25.13%和35.23%,是第三产业的59.51%和67.91%。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发展不上去,会拉低整个地区的生产总值,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有助于增加农业收入,进而推动第一产业快速发展。

2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作用

罗必良(2009)指出农业经济组织具有多样性、可过渡性和社区性的特点,其中多样性包括产权制度的多样性、运销组织的多样性和组织规模的多样性。在讲到有关社区方面时,他巧妙地运用了先生的“差序格局”,农户为中心,3层波轮分别是亲缘、地缘、业缘,这是一个沿中心3层波轮向外推的差序格局。由亲缘集团和地缘集团所内含的伦理交往规则,可以有效发挥非正式制度的制度,满足了农户的社会参与需要与归属感。程同顺(2003)介绍了一些国外农业服务组织的先进经验—“基布资”。虽然以色列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基布兹”组织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社会主义组织,以色列政府在资金和技术上都对“基布兹”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他们在生产、消费等方面完全平等。其所在地阿芳非常“贫瘠”,但却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农业生产奇迹。日本政府给予农业协同组织财政支持和教育技术的帮助从而促使其发展迅速,而农协通过发挥社会化服务的作用,很好地指导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类似这些国外案例对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和运行都具有借鉴意义。黄祖辉(2008)借鉴荷兰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一些突破性的新思路。江西省虽不是东南沿海地区,但是在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的情况下,某些方面还是可以被江西省所用的。JohnFarrington(2002)发现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重要一步便是在农民之中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然而,很多国家的政策并不是以解决农民贫困问题为重点,而是以发展农业生产为重中之重,政府应努力培养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发展长期合作关系,从市场经济角度以市场为支点切实解决农民贫困问题。通过罗必良、程同顺、黄祖辉、JohnFarrington对国内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发现国内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和研究大多停留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提供者身上,他们对国内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分析和政策支持研究都是比较早和相对完善的。通过他们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将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起重要作用的部门分为了2类:一是政府作用,其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的提供者和制定宏观制度的主导;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有多种形式,包括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中介、农业社会化服务大户等。同时,也可以发现,针对农户需求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切实将农民的需求同农业社会化服务紧密联系起来的研究。

3小结

篇2

关键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205

1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商河县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1.1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

构筑了一个服务网络。商河县聘请10名农业技术专家,筛选100名农技人员,遴选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搭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实行农技人员包村制度,全面把脉全县农业生产;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企业达43家;培育了一批专业化合作组织。目前,经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成立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共有1306家,其中粮食种植651家;建立了一批“兴农之家”农资供应店。2014年以来统筹建设社会化服务农机经营门店“兴农之家”40个,扶持打造集农资诚信经营捆绑农技服务、吸纳各方力量、高效系统的“前店后网”式农资农技服务网络;扶持培育农机、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县现有专业化防治队伍35家,其中3家被省农业厅表彰为优秀服务组织,专兼职从业人员达2500多人,持证上岗从业人员685人,农机专业化服务合作社12家,小麦生产已实现机耕、机播、机收、机防,全程机械化率100%,玉米机播、机收也实现100%机械化,全县农机农艺结合率达80%以上。

1.2 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个性化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强化龙头企业深度开发、开拓市场、品牌加工等功能,引导同类农民合作社向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靠拢,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共进共荣联结机制;“合作社+合作社”模式。按照合作社自愿参加的原则,从纵、横2个方向,将相同产业,有着相同需求的基层合作社聚集起来,进行“产业+资本”、“产业+科技”、“产业+服务”等有效联结,优化市场信息、资金支持、技术服务、物资配备等现代农业要素配置;“种植大户+村委会+农户”模式。充分发挥村委会纽带联系作用,协助种植大户解决一些与农民合作之间难以解决的土地集约、标准化生产、农业生产环境整治等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1.3 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多样化

通过在网上惠农政策、粮食蔬菜种植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技术等,实现与农民的信息互通;随着广播电视网络设施不断完善,有线电视网络在农村不断延伸,通过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实现农技服务;通过培训班、观摩会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工作;依托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保护力度。明确职能,细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优化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配置,专业技术人员均按规定达到80%以上,根据学历结构、职称、所学专业、个人特长等合理搭配和组装。

2 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够健全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专业结构不够合理,这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新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受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落实不到位,知识更新难,存在与工作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现象。

2.2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虽然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但从目前来看,龙头企业整体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力不强,辐射面不广,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也较弱。

2.3 合作社培育质量不高

近年来,商河县农民合作社数量发展较快,但质量还有待加强,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合作社管理松散、运作不规范。

2.4 社会化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配套

目前,商河县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服务的内容侧重于农资供应、技术推广和指导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找不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服务的有效抓手,农民往往只能根据以往经验和滞后的市场需求信息来安排生产,从而导致农产品产销关系不顺畅。

3 加快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3.1 强化扶持,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出台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明确扶持重点,提高扶持效率。进一步搭建平台,帮助服务组织引进、培养人才,以“土专家”、“田秀才”、返乡大学生等接受能力强、善于沟通的人员为班底,为每个行政村筛选培养1~2名农业技术人员,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为骨干,遴选农业科技示范户15~20户,与县、乡农技推广队伍做好有机结合,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为农民群众全方面、多层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通过税收优惠、放宽审贷条件、项目融资、配套用地等方式,帮助服务组织做强做实。通过整合资源要素,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集聚发展。

3.2 稳定队伍,强化公共机构服务

完善考核制度。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实绩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把服务对象的评价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将主管部门考核与服务对象考核相结合,将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与职务职称评聘、工资奖金发放相结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加强专业培训。加大对基层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投入,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继续教育、外出考察等多种途径,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服务能力,更好地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引导支持大学生村官开展农技业务学习、从事农技服务,改善农技人员的文化、年龄结构,逐步实现农技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

3.3 新体制,培养经营服务主体

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充分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选准主导产业,培育发展1批具有一定实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企业与农民签订生产销售合同,建立“产-加-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对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在起步阶段的龙头企业,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实行扶持,促其发展壮大,增强实力,进而更好地发挥其为农业服务方面的作用;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大力开展以规范财务和民主控制为核心的辅导培训,加快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篇3

关键词: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模式;科研单位

中图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2-03-0082-02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patterns,this paper explores and summarizes several new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patterns in Fujian,in which research institutions participated .

Key words: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Service pattern;Research institutions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现行的服务模式仍存在以下问题:不同服务主体间缺乏协调,部门间力量分散,缺乏整合;市场机制欠缺;科技服务以部门的单项服务为主,综合服务缺乏。这些因素造成有限的社会化服务资源的浪费与低效率运行。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必然要求建立一个覆盖全程、形式多样、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支撑。以福建省为例,以农业科教单位拥有的技术力量为主要依托,通过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教单位、农民合作组织紧密合作,整合农业社会化服务资源,推动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环节服务工作开展以及推动农村生活层面改善与思维方式转变,打造科技-生产-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构建起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科研单位在参与构建新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主要模式有如下几种:

1 科研推广依托型

农业科研推广依托型是指依托农业科教单位拥有的技术力量,通过农科教结合,承担区域内农业科研攻关、成果示范推广、科技咨询服务、推广人员培训等工作,并对区域内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指Ш吞峁际踔С帧Mü这种模式使农业科教单位更好实现课题来源于生产,成果服务于生产,使科学研究更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需求,实现科技研发与生产应用的无缝对接。

该模式重点依托农业科教单位的科技人才队伍、科技特派员队伍,通过院县共建专家大院等形式,以满足农村发展的科技需求、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在运作方式上采用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主导、经济合作组织参与的方式。其核心是通过激励政策,鼓励科技人员(科特派)深入农村第一线,以技术参股等形式,通过利益共享机制,使科技人员、科技成果长久服务于农村。采用“农业科教单位专家(科特派)+其他服务组织+农户/企业”的服务模式,通过科技成果和技术入股、带资人股、利润提成等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调动政府、农业部门、推广单位、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农民共同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搭建了一个加速农业科技向科技农业转化的综合平台,实现了农科教一体、产学研结合。

2 物流商贸带动型

物流商贸带动型是指在农产品物流基础较好的地区,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实现农用物资的供应、农副产品的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和物流增值等的有机联系和配套服务,从而带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的建设。

该模式以企业、科教单位等组成具有利益共同体性质的科技型企业为主体,用参股等方式吸纳储运、加工、销售等农村社会化服务力量,共同投资建设,按市场机制运营和分享利润。这类科技型企业,一头连接农产品生产者,提供农资、田间作业等生产管理和生产咨询,并按与生产者的协议进行采购并组织产品再加工;一头连接大型超市,按照与零售商的协议向连锁门店及时配送,通过农超对接,拓展了原有的物流链条,前端连农户,中端连储运,末端连销售市场,将企业的储运、加工、销售与农民通过利益机制紧密结合,农户则通过农民合作组织参与物流全链条的运营,接受指导,按要求组织生产,从而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农业生产和营销的组织链,提高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效益和效率,并将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用于农村再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3 规模基地推动型

规模基地推动型是指根据县域当地主导或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建设一批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将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组织成为企业的生产基地,分散生产,集约经营。通过规模化基地的建设,推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实现专业化和现代化。

该模式以规模化、标准化基地为主体,以企业为载体,由涉农企业、农业科教单位、农民合作组织等按股份制合作成立,按市场机制构建“基地+企业+科教单位+合作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其中各参与方通过契约形式明确责权利,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市场机制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经营决策。通过企业、农户、科教单位等建立紧密合作,实行优势互补,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4 园区带动型

园区带动型指选择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的地区,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市场机制整合企业、科教单位、农民合作组织等各种资源,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该模式以“公司+科教单位+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合资合作方式,其中企业为投资主体和经营者,科技为技术支撑,政府在用地、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农户是园区建设的参与者和生产者。园区在政府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科技为依托,采取企业运作、中介服务、产业化经营的机制,围绕区域农业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速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和转化速度,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园区的建设实现农业高新技术的辐射与扩散,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科技示范、产业引领的作用。根据不同的功能主体,园区的发展运行方式可分为:科技支撑型园区、产业带动型园区、休闲文化型园区、循环生态型园区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5 信息传播服务型

信息传播服务型主要是指整合农村信息化资源,以星火科技12396科技服务平台为中心和服务对接节点,推进星火科技12396与科教单位、科技特派员、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等有机融合,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农村科技传播和服务搭建良好运作平台,促进农业科技传播与推广的结合。

该模式通过整合12396服务热线、农村实用技术远程教育系统等现代农村信息服务方式,充分发挥星火科技12396平台的科技资源和信息服务优势,科教单位的人才技术优势、远程培训的基层站点覆盖优势,通过“三农”服务呼叫中心、公共信息服务及电子商务平台、远程培训、公共信息服务及电子商务平台等,为广大农民、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农业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及咨询服务,实现多种信息服务的共建、共管、共用。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专家库服务于农民,让农民与<伊憔嗬虢哟ィ使农民通过短信、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能够轻松获得自己切身需要的信息资源;通过大力开展远程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种养及经营管理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同时,充分利用12396热线、农村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渠道,逐步建立完善农产品网络电子商务直销平台及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户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做好农村物流信息采集和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等,为农村电子商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波,丁中文,唐建阳,等.以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为突破口,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5):555-558.

[2]王鹤.基于农户视角完善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0.

[3]陈俊红,尹光红.产业融合趋势下北京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14,08:70-74.

[4]刘会想,孙国兴.天津市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4,01:26-30.

篇4

    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等都居于世界前列。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技术的进步,而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又有赖于一个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虽然各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尽相同,在供给主体、服务性质和服务内容上有差异,但它们都在确保农业技术从实验室到达田间地头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发达国家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其农业成功的重要保障。而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农协为农民生产提供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大大促进了其农业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组织化、集群化趋势明显,农业科技贡献率稳步提升。然而,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公共服务能力还不够强,农业公益能力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服务能力和规范程度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完善,带动能力不强;市场体系中经营组织商业化过于严重,服务也不够规范;同时,各服务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可见,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迫在眉睫。本文就建立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模式选择等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建立和完善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参考。

    一、为什么要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早在199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就指出,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一项伟大事业,对于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健全双层经营体制,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小康目标,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在该通知中,农业社会化服务指的是包括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所提供的服务。那么,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因为我国家庭经营规模较小,农业劳动力呈现低质化、老龄化、妇女化的特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对公共产品性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有较大需求。改革开放后,我国家庭经营规模小,户均8.4亩,而且被分成若干块,种植2—3种作物,新技术对农户的吸引力很小,要靠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把农户引导为专业农户。同时,农业劳动力呈现低质化、老龄化、妇女化的特点。虽然在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占接近70%,但真正留在农村又从事农业生产的文化水平低,有典型调查表明小学文化水平以下的占50%以上。2002年以来,我国农村中40岁以上的劳动力年龄人口占劳动力年龄人口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2008年该比例首次突破50%,反映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特点。张红宇指出,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其中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农农民年龄已接近60岁。[2]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工业转移,使农业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农忙季节短缺、区域性短缺问题突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此外,近几年来,农业规模化水平持续提高,截至2011年上半年,土地流转面积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6.2%,比2007年提高11个百分点①,2010年全国生猪、奶牛规模化养殖水平比2009年提升了3%-4%②,与之伴随的是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二是因为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农业服务供给既存在市场失灵问题,又存在政府失灵问题,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迫在眉睫。一方面,农业(信息、技术、金融等)服务具有公益性质,存在市场失灵。正向的例子是近年来我国选育出一批优质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如在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高产优质抗病虫棉花新品种选育”项目及“863”计划“转基因棉花品种选育”项目支持下,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所陆地棉育种课题组成功选育出了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国抗62(2000-2)”,农户在实际种植中效果良好。反向的例子是良种供应,我国现在持证种子经营企业有8 700多家,但99%的企业没有研发能力,国内前10名企业的市场份额仅有13%,面对国际种业公司的垄断基本上无能为力③;如山东寿光的蔬菜种子,由于政府缺位,当前超高价位的洋种子正在蚕食菜农的利润空间。农业金融服务方面,供求失衡问题凸显,农民贷款困难,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政策性农业金融值得我们借鉴。可见,农业服务的市场失灵要求建立政府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农业服务也存在政府失灵。政府系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包办一切,在市场上可以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部分农业服务,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由农民合作组织提供农业服务的经验也可以学习。此外,行业管理部分(如农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联合社等)要交给农民自己管理。

    三是因为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我们切 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而农业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传播,农业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农业现代经营形式创建,农业现展理念形成,新型农民培养等,都需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如此,则家庭经营可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可以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提高集约化水平;而统一经营可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可以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可以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可以进一步优化,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

    二、建立什么样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在开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各地的实践结合起来,很好地回答了“建立什么样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问题。根据供给主体、服务性质和服务内容的差异,本文将对不同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进行概述。

    (一)根据供给主体分类

    一是依托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国家层面,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以农产品为单元、产业为主线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到2010年,全国共建设50个农产品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1.218亿元。在全国各地,许多地方由当地的农口部门牵头,联合相关机构建立了现代农技服务咨询平台,为农民生产提供服务,如浙江的农民信箱工程与农技110、云南蒙自的农技短信平台、山东临沂的庄稼医院、陕西岐山的《农民之友》电视节目、吉林省农委与网通公司共同组建的“12316”农业服务网、海南海口的电子农务博客等。同时,一些地方开始实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如浙江省上虞市积极推进农技推广机制和服务创新,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在粮食、蔬菜、水产、茶果、畜禽、花卉苗木等六大主导产业中全面推行农技推广工作责任制度;根据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性质,上虞将全市现有的农技推广人员分为首席农技师、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和社会化农技推广人员,并按产业确定技术人员,按业绩对每个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和奖励。

    二是农口以外部门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除了农口部门,许多相关部门也在为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贡献,效果显著。如科技部的科技特派员与科技入户工程,中国科协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商务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供销合作总社的新网工程(农资连锁配送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等。

    三是村集体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村集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是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提供的,包括技术服务、销售服务、土地流转服务等,如浙江省桐庐县中门村依托茭白专业合作社对1 300亩基地500个农户开展种苗、植保、耕作、品牌、销售等五统一服务,并利用村的资源开展内外协调和联络,村组织为合作社提供办公和技术服务场所,共同推进统一服务;浙江省安吉县皈山乡尚书圩村的农户在村委会指导下将手中的林地、林木产权经资产评估折成现值后入股,成立尚林毛竹股份合作社,由合作社来负责一切林业生产与相关的经营活动,最后根据合作社的收益进行按股分红,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也委托给了村委会;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木兰村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483户农户以1 600亩抛荒地和低洼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包流转给32个大户从事粮油和特种水产养殖等规模经营。

    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通过加入合作社,实现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经营活动的合理分工,农户可以专心于农业生产,而将其他农业经营活动,例如农业生产投入品的采购,新技术的选择,信息的获取,产品的分级、包装、加工、贮藏、运输、营销以及品牌化等分离出去,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统一经营与服务。[3]具体地说,有产前团购与技术服务,如山东省武城县农民科技信息服务协会为农民朋友提供良种、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团购直购”服务,通过集体向厂家直购,比市场价可节省10%;产中技术指导服务,如陕西省富平县周家坡苹果产业化协会成立于2002年,目前有会员1 600多人,拥有2 000多亩的果园基地;产后服务,如山西太谷县同怡农产品经济合作社主要从事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业务,合作社优先收购会员的葡萄,收购员记录每户的价格、数量等信息,结算时拿出净盈利的20%,按照农户的交易量分别返还给农户。

    五是龙头企业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比较好地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其主要通过如下模式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1)“公司+农户”模式,即龙头企业为基地上的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和资金技术,农户按公司的生产计划和技术规范进行生产,产品由公司按照合同价格收购销售;(2)“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模式,此种模式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由农民自己成立的合作社(或专业协会)通过与企业达成一致来提供,由于提供方是农民自己的组织,农民采纳新技术、对信息的信任度等等都比原来的“公司+农户”模式下的要好得多,事实证明,此种模式下,农户的违约率也大大降低,企业直接与合作社打交道,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3)“公司+政府机构+农户”模式,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政府机构对接,利用政府部门的组织资源连接农户,这样也可以减少企业与农民的交易成本;(4)“公司+村委会+农户”模式,即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村委会作为中介和农户进行对接,可以节约企业的交易费用,农民对村委会也比较信任,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和信息的沟通,另外,对于农民的生产过程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六是不同民间服务主体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除了公共服务机构、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外,其他社会力量,如不同民间服务主体,也因地制宜地提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1)村级科技服务站(员)的以服务换市场模式。服务站是依托农资供应商、农民技术员或专业大户,在行政村建立的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农资供应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一方面,具备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信息咨询和政策宣传功能,另一方面,具备农资连锁经营(配送)服务和农产品销售信息服务功能,可以确保农资优质廉价和农产品优质优价,有利于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物资配送,统一销售价格。这类服务站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农民购买其化肥、种子、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是典型的“服务换市场”模式。(2)农村经纪人协会服务模式。在县或乡镇层面上成立农村经纪人协会,把分散的经纪人联合起来,有利于为农民解决产后销售问题,促进农民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顺利对接。(3)农产品批发市场服务模式。许多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在多年发展中探索出物资集散、价格生成、信息、标准化建设、商品促销、服务引导、产业带动等七大功能,并构建了“公司+销地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在对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七是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如山东菏泽的“农村信用社+专业合作社+农户”,通过信用社向合作社派驻独立董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信息不对称,提高信用社对合作社的金融服务水平;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农信社创建了“信用社+养猪协会+农户”的服务模式,为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湖北省嘉鱼县农信社大力支持蔬菜基地建设,近年来累计投放贷款1.5亿元,使该县成为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

    (二)根据服务性质分类

    从上述各供给主体所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具体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公益与经营相结合的。这也符合农业服务供给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并存的特点:政府失灵的地方,用经营来补充;市场失灵的地方,用公益来补充。此外,由于一些经营也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公益性支持,所以具有半经营半公益的性质。具体地讲,依托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农口以外部门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村集体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是公益;龙头企业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民间服务主体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是经营;半经营半公益服务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特征决定其所提供的农业服务是半经营半公益服务,与农业公共服务部门、私人部门相比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4]作为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农民合作组织需要获得更多的政府扶持。

    (三)根据服务内容分类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不同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所提供的农业服务有所不同,在种植业和养殖业单项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就种植业而言:民间服务主体在所有服务的提供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水利设施及灌溉服务的提供外,其他各项服务的提供比重均超过60%。水利设施及灌溉服务的提供占最主要地位的是村集体,政府作为服务主体在所有社会化服务中起着较大作用的服务项目有:提供水利设施服务、施肥指导服务、购买良种服务、打药技术指导服务和灌溉服务。村集体在所有社会化服务中起着相对较大作用的服务项目是:提供水利设施服务、灌溉服务、机耕服务和提供租用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在所有社会化服务中起着较大作用的服务项目是:农产品储存、打药技术指导、施肥指导服务。龙头企业在所有社会化服务中起着较大作用的服务项目是收购与销售、加工、包装和运输服务。科研单位在所有社会化服务中起着较大作用的服务项目是购买农药、良种和化肥的服务。就畜牧业而言:政府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在养殖业各环节单项服务的提供中,占比重较大的是畜禽防疫、饲养技术和优良种畜禽的提供。村集体在养殖业各环节中提供的服务所占比重较大的是畜禽产品的运输和加工服务、畜禽的治病服务、畜禽的防疫服务。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养殖业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提供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饲养技术的提供、畜禽的销售、畜禽的治病及优良种畜禽的提供等。

    从农户需求角度来看,我们调研发现农户对综合性社会化服务需求率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技术信息、价格信息、政策法律信息、信用等级证明、贷款担保、介绍贷款渠道、组织集体贷款和组织外出打工。农户对种植业单项社会化服务需求的顺序分别为:购买化肥、购买良种、购买农药、灌溉服务、收购与销售服务、水利设施提供服务、购买农机、机耕服务、播种服务、打药的技术指导服务、施肥服务、租用农机、大宗农作物收割服务、农作物采摘服务、大宗农作物脱粒服务、农机修理、运输、农产品包装服务、农产品储存服务、农产品加工服务。农户对养殖业单项社会化服务需求顺序分别为:畜禽防疫、畜禽治病、畜禽销售、饲养技术、优良种畜禽提供、饲料供应服务、屠宰服务、畜禽产品运输和加工服务。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就服务内容来看,无论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都有着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之分,所以在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时要注意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的协调发展。

    三、怎样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新时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指明了方向,就是要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多样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将有利于强化双层经营中“统”的功能,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经营变为相互联结、共同行动的合作生产、联合经营,实现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要围绕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的“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展开,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村商品流通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等方面进行制度优化,形成长效机制。具体地说,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由各级农业行政部门主管,上联农业科研、交易单位,下联村级服务站点、科技示范户、农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专职从事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方面,要发挥专业服务公司的作用,让农民可以随时找到与之相应的耕地、灌溉、植保、收割、运输等服务;农村商品流通服务方面,要充分发挥供销社的流通功能和合作社的组织功能;农村金融服务方面,推进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要逐步建立由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民间金融组成的,相互配套、功能齐全、分工合理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信息服务方面,要实现农村信息服务内容多样化、渠道多样化、手段现代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方面,农产品安全的监管、检测、法规、科技支撑、标准体系建设等都需要逐步建立与完善。

    (二)主体建设

    就政府主体而言,要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其中,县级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是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点之一。无论是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管理体制创新,还是乡镇农业服务机构健全、村级服务点建立、高素质农技推广人才队伍的培养,都需要在县级技术推广机构的指导下进行。目前,县级技术推广机构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同专业分属不同的部门领导,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县级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县级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定位是确定公益性农技推广的职能,构建公益型推广模式,主要推广以下几类技术:政府重大发展战略的相关技术,以及对整个国家、地区产生总体性影响的技术;难以保密的公益性技术;一些经济效益不太明显但公益性明显的技术。2009年,农业部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指出,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因地制宜、鼓励探索;坚持公益性定位,在人员编制、财政经费、服务条件等方面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在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上不断创新,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切实增强为农服务实效;强化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职责,切实解决乡镇或区域性农技人员服务缺位和不到位等问题;与各地乡镇机构改革相衔接,统筹规划,综合建设,全面推进改革与建设工作。在政府主体建设过程中,还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理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摒弃利益部门化;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尊重农民的经营自主权。[5]

    同时,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要切实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支持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加强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活跃农村流通、完善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拉动农村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满足合作社实体建设的金融需求与农户资金借贷需求。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优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继续发挥专业技术协会在信息传播、技术培训、生产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推进农民经纪人立法工作,规范农民经纪人队伍。鼓励农业专业服务公司的发展,扶持农民创业。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

    此外,还要认识到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的发展会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配套,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配套反过来又会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水平,同时促进农业组织化、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

    (三)市场建设

    一要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加快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网络建设;建设以绿色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流通网络,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食品安全和农民增收。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农村流通现代化中的作用,如商务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近期达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该协议旨在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流通网络为载体,通过实施信息化改造,促进农村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加快农村流通现代化步伐。要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支持社有企业参与“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以及“农超对接”、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工作,鼓励社有企业积极利用农村物 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开拓农村市场。

    二要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要以加强产销衔接为重点,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深入推进“农超对接”工程;着力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完善储备调运制度;加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落实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制度;制定实施全国和地方农产品市场发展指导文件,促进合理布局,有效解决批发市场重复建设与零售网点不足并存等问题;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尽可能减少购销活动的中间环节和费用,实现流通体系高效运转。

篇5

【关键词】粮食生产东湖模式

一、取得的成效

1.扩大了早稻面积

整合各级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促进了农户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据统计,东湖村221户农户从2008年种植早稻面积不足100亩到2009年的779亩,扩大了6倍多,连作晚稻780亩。以“东湖”模式为样板,全区建立一个万亩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示范区,各粮食主产乡镇以村为单位,建立一批集种植、肥水管理、植保服务、农机服务为一体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以早稻生产为重点,组织开展“十统一”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工作。通过以点带面,开展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早稻生产。

2.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东湖村为例,通过组建粮油专业合作社,实施社会化服务,221户农户参与,种植早稻779亩。以每亩增收230元计,2009年整个示范区779亩221户农户总共可增收179170元,户均增收810元。全区扩种早稻3.5万亩,以每亩增收400元计算,可增收1400万元,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3.促进了结构调整

农户种粮积极性的高涨,扩大了粮食种植规模,有效地推动农业机械化作业,促进了柑桔产业的转型提升,目前,东湖村有100多亩退桔还田,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粮田面积,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

4.推动了土地流转

东湖村有86户常年外出务工和无劳力户,往年都是以满足口粮为目的,种植一季单季稻,容易出现耕地的季节性抛荒,土地利用率降低的情况。通过加入合作社,将田地以每年每亩250斤粮食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种植过程均由合作社负责,农户可安心在外务工,做到务工种田两不误,有力地推动了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粮食生产能力。

二、主要做法

1.整体推进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

1.1流转托管

即常年全托管田地模式。将常年外出务工或无劳力户的田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每年给予每亩250斤粮食的补偿,种植过程均由合作社负责。有86户农户选择该种模式,面积300亩。

1.2全程

即对入社农户早稻种植实行全程管理服务模式。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五、十统一”服务。“五”是代耕、代育、代管、代收、代订单。“十统一”是统一机耕、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统一保险、统一订单、统一测土配方和统一农资采购,社员向合作社交纳一定的有偿服务费用。共有133户农户选择该种模式,面积473亩。

1.3部分托管

按季托管模式。农户将田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早稻,晚稻交还给农户种植,但合作社要提供秧苗和大田平整细化服务,其它流程由社员自行负责。有2户农户选择该种模式,面积6亩。

2.合作社全程提供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

衢州市衢江区东丰粮油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5月,由种粮大户杨红卫牵头组建,由社长、执行监事、理事共七人组成理事会。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该社现已将东湖村221户农户全部吸纳入社。在为东湖村农民提供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过程中,该社的服务宗旨是:政策引导、农民自愿、村社联动、全程服务、保本承诺、社务公开。

2.1政策引导

宣传发放种粮政策明白卡和服务解答卡,推动农户入社,促进早稻扩面。

2.2农民自愿

合作社由农民自发组织、自愿加入、自由进退、自由选择服务内容。

2.3村社联动

合作社和村两委相互联动,在组织发动、运行管理、服务创新、成本核算等方面互利互动,相互保障。

2.4全程服务

以合作社为经济主体,全程开展“五、十统一”社会化服务。

2.5保本承诺

合作社向社员实行生产成本最高限额承诺,节余返还,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2.6社务公开

合作社每个生产环节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盈余分配、资产处置等按季按期张榜公布,并向社员大会公开。

一方面,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五”“十统一”服务,“五”即由合作社负责代耕、代育、代管、代收、代订单。“十统一”即由合作社负责统一机耕、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统一保险、统一订单、统一测土配方和统一农资采购,社员向合作社交纳一定的有偿服务费用。解决一家一户生产所解决不了的机耕、机收、统防统治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整合政策资金、地方政府扶持和规模化经营,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户种植早稻的积极性,实现了节本增收。

3.制发政策、成本、收费明白卡

东湖村农户之所以会全部自觉加入东丰粮油专业合作社,并自愿接受全程社会化服务。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该社将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早稻生产成本和全程社会化服务收费制成一张明白卡,发放到农户手上,做到了公开透明服务。

3.1政策公开

根据省市政府抓好粮食生产通知等文件精神,认真解读各级政府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为社员提供早稻生产政策明白卡。

3.2成本公开

按照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程序,从播种到收割归仓,细算早稻生产成本,并向全村农民公布。

篇6

2.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基于重庆市6个镇204个调查样本数据的分析郑少锋,郭群成,ZHENGShao-feng,GUOQun-cheng

3.欠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影响因素何京蓉,李炯光,HEJing-rong,LIJiong-guang

4.整村推进项目与农民合作组织的互动关系——耐海塔村奶牛养殖协会调查韩国明,张帆,HANGuo-ming,ZHANGFan

5.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流失问题张学浪,戎向东,ZHANGXue-lang,RONGXiang-dong

6.面向农户与农村中小企业的微型信贷机制研究——兼论广东小额贷款的存续机制肖奎喜,邹亚宝,徐世长,XIAOKui-xi,ZOUYa-bao,XUShi-chang

7.中国节能效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孙欣,SUNXing

8.基于Malmquist指数的主产区粮食直补效率研究高玉强,贺伊琦,GAOYu-qiang,HEYi-qi

9.新巴塞尔协议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实证模拟——标准法、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的比较沈庆劼,SHENQing-jie

10.药品专利保护与药品费用负担——基于27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分析姚颉靖,彭辉,YAOJie-jing,PENGHui

11.机会不等与收入不均:城乡家庭收入的代际流动韩军辉,HANJun-hui

12.浙江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互动均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黄大乾,高建军,梁艳萍,HUANGDa-qian,GAOJian-jun,LIANGYan-ping

13.我国生猪生产效率及补贴政策评价谭莹,TANYing

14.基层政府运行中的"过度关系化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组织制度与关系网络的竞争逻辑张云昊,ZHANGYun-hao

15.保险产品创新的博弈:理论综述及政策建议林伟光,LINWei-guang

16.论古典实用主义和新实用主义的范式转变陈四海,CHENSi-hai

17."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屈原"他人"思想对儒学的继承与超越王振钰,WANGZhen-yu

18.禳灾母题聚焦模式与叙事效应探异——以《西门豹治邺》与《乔势天师禳旱魃,秉承县令召甘霖》为例刘卫英,马彦芳,LIUWei-Ying,MAYan-fang

19.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可靠的叙述者:《呼啸山庄》的交流模式王瑛,WANGYing

20.本土性:中亚陕西村移民的经济发展模式张洁,樊志民,ZHANGJie,FANZhi-min

21.赣南客家传统服饰原材料之历史考察周建新,钟庆禄,ZHOUJian-xin,ZHONGQing-lu

22.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的行政化之检讨梁宏辉,何文燕,LIANGHong-hui,HEWen-yan

23.环境税的理论优势与现实障碍王慧,WANGHui

24.民间宗教的语言与城镇化农村治理——以妈祖信仰为例朱武雄,ZHUWu-xiong

1.广东渔业保险发展:问题与对策孙良媛,徐小怡,SUNLiang-yuan,XUXiao-yi

2.农民工融入社区的身份认同研究——以长春市D社区为例黄达安,HUANGDa-an

3.进城农民工的卫生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朱考金,狄金华,ZHUKao-jin,DIJin-hua

4.农业贸易自由化、贫困和粮食安全:印度的经验董运来,余建斌,刘志雄,DONGYun-lai,YUJian-bin,LIUZhi-xiong

5.增城模式: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罗必良,LUOBi-liang

6.基于DEA方法的广东林业投入产出超效率分析赖作卿,张忠海,LAIZuo-qing,ZHANGZhong-hai

7.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财政农业投资模式创新熊启泉,邓家琼,XIONGQi-quan,DENGJia-qiong

8.需求导向的多元竞争性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张乐柱,于卉兰,ZHANGLe-zhu,YUHui-lan

9.广东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协整研究谢树曼,张岳恒,XIEShu-man,ZHANGYue-heng

10.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闫俊强,李大胜,YANJun-qiang,LIDa-sheng

11.我国柑橘鲜果滞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章胜勇,祁春节,ZHANGSheng-yong,QIChun-jie

12.梅州市沙田柚滞销的原因与对策研究姚方,丘洪松,YAOFang,QIUHong-song

13.从自然哲学到政治神学的嬗变——试论阴阳五行在先秦的发展张晓虎,ZHANGXiao-hu

14.论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冯兵,FENGBing

15.权力话语与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张国俊,ZHANGGuo-jun

16.泰戈尔泛神论思想与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张娟,ZHANGJuan

17.从西周金文材料看先秦时期的战争原因商艳涛,SHANGYan-tao

18.宋代以来江西康王考论杨品优,YANGPin-you

19."影戏"语意流变考李跃忠,LIYue-zhong

20.试论佛山剪纸的起源颜明霞,YANMing-xia

21.主流范式的危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模式的反思与重整王虎,李长健,WANGHu,LIChang-jian

22.论新形势下村官选用机制的构建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丽萍,黄宏,贺梅英,WANGLi-ping,HUANGHong,HEMei-ying

23.农户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邱亚洪,李尚蒲,QIUYa-hong,LIShang-puHttP://

24."过程写作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王富琦,WANGFu-qi

1.农民工定居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吴磊,朱冠楠,WULei,ZHUGuan-nan

2.农户从事非农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湖南省新化县农户的实证研究扶玉枝,朱磊,FUYu-zhi,ZHULei

3.农业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动因研究——一个Logistic回归模型郭昱,顾海英,GUOYu,GUHai-ying

4.国家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陆文聪,吴连翠,LUWen-cong,WULian-cui

5.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研究黎国林,江华,LIGuo-lin,JIAHua

6.花卉生产状况及花农行为决策分析——来自云南、广东两省的调查程杰,武拉平,CHENGJie,WULa-ping

7.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及其管理体制改革刘海英,LIUHai-ying

8.企业核心竞争力争识别分析刘秀琴,欧晓明,卢永祥,LiuXiu-qin,OuXiao-ming,LuYong-xiang

9.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和策略分析傅劲锋,张运鹏,FUJin-feng,ZHANGYun-peng

篇7

农业机械化把农业从人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农业机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大量先进适用的机械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实现播种、中耕、灌溉、施肥、植保、收获等方面的精确作业,使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率、低耗能、低污染,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2.1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地少、农民收入低、积累少,我国与其他已实现机械化的国家不同,我国的农机不仅要成为代替人畜力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手段,而且要作为农民节约成本、勤劳致富的工具;农民购买大型农机不仅为自家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机大规模作业,促进农机的共同利用,合理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效益,走“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路子,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想方设法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发展农机市场,协调和引导服务,提高农具利用率,让农户节本增效,这是农机化发展不竭的动力。

2.2要坚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普及应用

农机化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机制创新,要采取技术攻关、实验、示范等措施,促进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科研和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要加大保护性耕地、秸秆综合利用、高效植保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旱作节水等节能、环保、增效的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努力创新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机制、工作方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又快又好的发展。

2.3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

农业机械是一种劳动工具,其效益更多地反映于社会效益、长效效益和人类生存环境效益方面,属于“潜绩”工程。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增长。在这种片面的发展观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片面的政绩观,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热衷于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而对直接反映在我国GDP经济考核指标的农业机械化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或者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上。

2.4制定政策法规,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其产业的弱势特征和需要扶持保护的本质特征日显突出与重要。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和市场主体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更需要政策法规的促进和保障。对农业机械化采取必要的扶持,是农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符合WTO的相关规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5因地制宜,开创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局面

篇8

一、新农村建设中农机管理部门所承担的责任及农机化发展的方向、措施

农机管理部门担负农机推广、农机质量监督、农机技术培训指导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职责。

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只有突出抓好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农机管理部门应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握为“三农”服务这一主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积极努力工作,推进农机化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1.千方百计落实好农机补贴政策

推进各项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健全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认真研究和提出增加补贴品种,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宣传《促进法》,采用电视、标语、咨询、宣传车等形式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开好各类有规模、有影响的现代化农机具演示会,让农民在演示会中尝到甜头。加强建设农村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鼓励发展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机,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2.实现农机行业服务网络化,管理规范化

发展农机服务网络,规范农机行业管理。一是加强维修网点的技术培训,特别是联合收割机维修技术的培训,修理工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逐步推进行业准入制,提高服务网络队伍素质;二是要联合工商等部门进行宣传,增强农民自己维护消费权益的意识;三是成立农机执法队伍,对无证经营、假冒伪劣产品坚决打击,全面清理整顿和净化农机市场,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称心;四是设立农机投诉专线电话,及时调处农机质量投诉,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要帮助农民向生产者和经销商依法要求赔偿,追回损失,要求农机经营者严格实行“三包”服务;五是加强服务网点的布局和培植,让农机手在优质服务中得到实惠。

3.加强农机技术培训,提高农村技术人才素质

农机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农机的生产、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一系列技术知识的培训普及,任务重,难度大,应把技术培训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一是培育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二是完善培训设施和实践场地,学习资料的到位,理论学习做到电教化,实践操作全程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培训学习环境。三是开发新专业,加强技术培训。农机培训要面向农村,针对农机的生产、使用、维修三个环节开展培训,培训专业包括农业机械作工、拖拉机驾驶员、农用车驾驶员、电焊工、铸造工、农机修理工、车工、维修电工等专业。四是加强培训考核标准,参加培训人员严格按标准考核,经鉴定合格人员颁发农机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4.农机作业组织化,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加大农机作业规模,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有效地发挥农机作业效率,较好地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土地的流转,最大限度地解放农村劳动力,使农机作业规模化,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一是各乡镇农机站积极行动起来,争取有关政策,加强自身建设,调查好各乡镇的农机拥有情况和农田分布情况。二是加强农机手的组织和农机大户的培植,鼓励各类农机手组织联合起来,实行连片承包作业,承包作业与零点作业服务价格要区别开,让农民和机手都得到好处,同时加强农机跨区作业组织,充分发挥农机作业效率。三是成立农机作业合作社,让农机作业有组织、有规模、效率高。四是变分散为集中,科学配置机械资源,同时加强机耕道的设计、规划和建设,提高农机作业效率。

5.努力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把农机安全生产放在重要位置

如何消除或减少农机使用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或减少损失,提高农业作业的效率和效益,我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农机安全监理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法制宣传计划,经常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和机手和安全法律等知识,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组织专题项目,扩大宣传的层次和覆盖面,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成立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政府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积极向上级汇报农机安全生产情况,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树立农机监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地位。三是农机监理队伍要 到政治严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文明,经营开展路检路查,及时掌握农机安全动态。四是要健全农机监管机制,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融入农机经常性管理中,强化区域管理职能,通过上下联动的规范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五是农机安全监理对无牌证的机械、无证驾驶、违章载客、擅自改装改型、不按时参加年审等行为,依法适度给予行政处罚,以提高机手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通过对农机生产的安全监管,使农机高效、安全、有序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要作好工作安排计划,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积极开展各项服务,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农机作用。

二、农机化发展建议和措施

农机化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把握机遇,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农机化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1.进一步加大农机法规宣传力度,深入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依法治机,强化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事故零指标。

2.实施“阳光培训”工程,挖掘农机校已有资源优势,开拓农机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新路子,为农村培训更多适用技术人员。

3.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上级重视支持,尽早解决乡镇农机技术人员短缺问题。

4.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创新农机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农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农机服务产值明显提高。

篇9

加快推进我区农业产业化、规范化、市场化进程,为学习借鉴先进区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一行人,赴市考察学习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考察团先后实地观赏了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区域化管理农药兽药配送中心、外贸食品有限公司、尧洼社区入口农产品区域化建设农资专营店以及兴安街道区域化基地现场,听取了农产品质量检测、配送中心、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介绍,总体感觉市现代农业发展快、基地规模大、龙头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效益好,对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有较好的借鉴作用。下午,考察团召开了座谈会,每位参与考察学习的同志都结合各自实际,谈感受、找差距、提建议,认真谋划今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此次考察,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现将考察情况演讲如下:

一、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已经成为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名牌产品。主要特点是蜜桃、大姜、大蒜、大葱、芦笋、牛蒡、樱桃、草莓、肉食鸡、布列塔尼亚兔等优新品种。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农产品基地规模大。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规范化、国际化进程。市在已建成蜜桃、姜蒜、芦笋、草莓、樱桃、淡水养殖等个“中国特色之乡”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万亩的大葱、芦笋、大蒜、辣椒、西瓜、草莓等优势产业带,区域特色经济明显。

巩固企业自属基地,

二)农产品基地规范高。依照“基地规模化、形式多样化、生产规范化”要求。发展合同基地,扩大监控推广基地。目前,已建成蔬菜规范化示范基地.万亩,规范化推广基地万亩,并对所有基地,建立管理档案,实行统一农业化学投入品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确保农产品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全部达到规范化。

扶优扶强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三)工作运行机制活。政府因势利导。做到有主导产业就有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围着市场转,农民跟着龙头干”新格局。大力推广“公司+农户+规范化”公司+基地+农户+规范化”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基地+规范化”等新型经济模式。通过龙头企业,收购农副产品,提供信息服务,提升产业发展,对农民实施全方位带动,不只打通了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直接通道,实现了一家一户条件下的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生产,而且加速推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协助当地农民参与了二次分配增收(即土地租金+工资)并对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村小城镇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该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家,

四)企业经营效益好。目前。年加工能力多万吨,带动发展基地万亩,辐射带动农户.万户。

二、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市紧密结合实际,近几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行规范化生产,不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机制,实施国际化战略,形成了以入口创汇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有力的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促进农业产业化优化升级。近年来,

一)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市坚持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优化升级、提高农产品入口创汇能力的牛鼻子”突出外向型、强带动,着力发展大项目、深加工项目,加快培植拉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一方面,重点扶持,培强做大已有龙头企业。该市对发展潜力大的家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审批、基地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以及资金、税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促其膨胀规模,做大做强。市外贸食品公司通过连续增加投入,开发新产品,扩大精深加工能力,形成了年加工农产品万吨的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入口创汇万美元,全国家最大食品制造企业之一。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该市农产品资源丰富、产品品质优良的优势,大打农业招商引资牌,加快引进外资龙头企业。目前,已有美国、日本、韩国、以色列、德国、法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到该市兴办了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加工水平,开辟了新的入口渠道。由德国福克斯集团独资兴建的福克斯(中国)食品公司,经过连续追加投资,总投资已达万美元,以大姜、大蒜、圆葱、胡萝卜为原料生产的调味品,全部入口欧美市场,年入口创汇万美元,带动发展生产基地万多亩,成为该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提高入口农产品质量。一是狠抓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立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抓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二)积极推行规范化生产。规划建设了万亩成方连片的蔬菜、瓜果入口创汇优势产业带,万亩设施农业基地,个特色专业镇,个肉鸡、肉鸭、猪、牛、羊和特种畜禽养殖小区,促进了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在调优、调良、调精上狠下功夫,建立自己的规范化基地,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建成国家级大姜生产示范区的基础上,先后衔接了万亩省级“无农药残留放心菜”基地和“全国园艺产品入口示范区”建设,组织实施了省入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被确定为全省个放心菜基地区之一。二是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参照国际通行规范,制订了大姜、芦笋、牛蒡、大葱等种入口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出台了蔬菜、果品、畜牧个规范化生产规程。投资多万元建立了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畜牧化验检测中心,重点镇、专业批发市场和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了检测机构,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检测网络。外贸食品公司蔬菜检测中心在全省首家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委的认可。三是积极搞好质量、品牌认证。该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已有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家获得IS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家获得国家认监委HACCP体系认证,家获得IS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家获得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质量认证,家获得OFDC质量认证。

建立高效有序、多元化的农产品销售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多元经营、多路出击”战略,

三)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巩固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的同时,重点开辟北美、欧盟等新兴市场,规避单一市场风险。市里专门成立了信息中心和配送销售中心,加强对农产品销售的领导和服务,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向流通领域延伸,共同推进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去年,通过积极争取,外贸食品公司设立了潍坊海关通关预录处,为农产品入口提供了方便。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实现产品由生到熟、由冷冻到保鲜、由初加工到精深加工转变,既提高了入口农产品的附加值,又有利于打破国际技术壁垒。目前,该市农产品入口已拓展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入口产品发展到蔬菜、果品、畜产品、粮油制品、水产品等大类多个品种。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健康发展。一是抓好政府引导和服务。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龙头带动、部门联动、全民行动“一导三动”区域化建设推进机制,四)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成立农产品质量平安办公室,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具体负责区域化建设的规划、综合协调和组织领导以及各项措施的督促落实,确保区域化建设扎实开展和有序推进。二是搞好企业自律。该市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产品雷同性较大的实际,先后建立了蔬菜协会、大桃协会等行业协会,引导企业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防止了企业间无序竞争,增强了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三是发展合作组织。通过依法规范“订单农业”扶持引导农民自发组建合作组织,有效地加强了产业化经营各环节的联系,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目前,该市已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服务组织家,连结农户万多户。这些合作经济组织,上联加工企业和市场,下联农户,统一与加工企业签订销售合同,统一为农民提供物料、种苗和技术,全方位为农民提供服务,解决了企业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四是加强合同化生产。通过协议、合同、股份合作等形式,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规范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巩固了企业与农民之间的联系,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三、对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及建议

认识到市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定位上、市场化运作上都体现了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机制。与市相比,通过这次之行考察学习。区农产品基地规模、龙头企业、服务及检测体系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从表面上看,主要是特色农产品总量、运行质量和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但从根本上看,还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经营机制和发展理念上的差异。因此,学习借鉴经验,最根本、最关键的首先必需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置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首位,以思想和观念的创新,实现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需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思想解放的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要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的关键来抓,

一)牢牢抓住解放思想不放松。实践已证明。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坚持全省、全国争位次,国内、国际抢市场,勇做产业发展“领头羊”要根据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各乡镇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宣传方式,积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并学会用算帐对比和典型示范带动的方法,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不时增强基层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整合全区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培育产业型、务工型、工商型等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和增收致富身手。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

二)牢牢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放松。各乡镇应结合各自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选择-个产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发展,重点突破,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使我区农产品有数量、有质量、有规模。要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尤其是农作物的区域布局,依照资源的比较优势配置生产项目,打破“小而全”生产模式,积极发展特色农业,逐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下步,建议在各乡镇实施“十、百、千”工程,即:每个乡镇选择个村,每个村确定个带头户,带动发展亩以上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并依托科技入户工程等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肥、统一组织生产管理模式,狠抓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推行规范化生产,由点及面,加快拓展,着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格局。要逐步建立新型农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服务热线的作用,整合农业、水利、畜牧、林业等部门的科技资源,空虚蔬菜、果茶、经济作物技术力量,探索建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及时解答农民疑难问题,搞好现场服务和指导,加快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一是支持培育好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最有效的方式是农工贸一体化建设,

三)牢牢抓住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放松。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发展的肯定要求。起重要作用的不全在于产前,而是产后加工和销售上,这就需要农业龙头企业来领引,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加工增值比例。通过企业把市场信息,科技效果带给农民,农民按企业要求生产农产品,然后经过加工、转化、增值进入市场,企业同农民共享增值利益,通过一个龙头企业带起一个或几个产业的发展。为此,要大力支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产业规划、基础设施、政策优惠、资金支持、科技投入、人才引进与培养、组织引导农民等方面认真加以研究,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群体,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积极争创农产品品牌。引导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着力加强产品基地和产业品牌建设,立足规范化生产基地优势,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搞好农产品商标注册,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规范化示范区、名牌产品。三是开拓搞活市场流通。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实现农产品价值的重要场所。为此,要不断开拓新市场,完善功能与配套建设,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方式,通过设置产地批发市场和城市“批发中心”专卖店”展销专柜”或配送直销、网上交易等,最大限度地激活流通,扩大品牌影响,从而促进由“产业”产业化”发展。

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突破的关键所在因此,

篇10

在全党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县政府安排召开了冬季农业生产暨农业品牌建设工作会议,充分表明了县政府对农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县农业局讲两方面内容。

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xxx”农业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宣传,重视扶持培育,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来抓,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我县农业品牌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政府重视,主体参与,农业品牌氛围逐渐形成。近年来,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国内外的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市场竞争就是品牌竞争。在这个背景下,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专门建立了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农业品牌化战略及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对获得各级农产品名牌和著名商标、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基地认定、qs认证、标准化建设的进行奖励,县政府在落实农发资金和扶贫资金的基础上,每年再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农业品牌化建设。全县已形成农业品牌建设良好的管理班子和创建机制,全县农业品牌建设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竞争力开始成为部分生产经营主体的共识,一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和质量认证,创建自己的品牌。消费者越来越讲求产品质量,把品牌作为识别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标志,优质名牌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经济形势和品牌知识宣传活动,全社会品牌意识有所增强,品牌氛围逐渐形成。

2.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夯实品牌质量基础。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建设,夯实品牌质量基础。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有标可依”。20**年我县制订的《xxx香柚地方标准》通过省级验收,到目前为止,我县已制订国家级标准《xx早无公害生产国家级标准》1项,省地方标准《xxxx早茶地方标准》、《xx省柚地方标准》等10项,县级地方标准《无公害田鱼?田鱼质量》等32项,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广无公害示范基地建设。同时实施《xx早茶标准化生产推广实施示范》、《无公害獭兔标准化生产推广示范》、《无公害香芋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项目通过农业部和省质量技术部门验收。

3.加快发展农产品安全认证,提高品牌农产品质量。农产品安全认证是农业品牌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qs、无公害农产品、森林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农产品认证,20**年我县新增qs认证3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12个。截止目前,我县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通过qs认证21个,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9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21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29个。

4.积极开展名牌农产品推荐认定,树立品牌信誉和形象。名牌农产品认定工作是现阶段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支持做大做强名牌农产品和保护知名品牌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荐农业企业参加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的认定评选活动,“xx早”商标于2001年获得了省著名商标称号,“xx”商标20**年获得了省著名商标称号,“xx早”商标20**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同年获得xx省名牌农产品称号,“xx”等商标获得了市知名商标称号。我县1999年获得了“xxxx之乡”称号,20**年获得了xx早原产地域保护标志产品;20**年获得“xx之乡”称号。

5.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品牌支撑体系逐步形成。近年来,我县积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品牌支撑体系逐步形成。20**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全县龙头企业总数62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2家,省级1家。20**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28家,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91家,其中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6家,市级8家;县级17家。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由于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起步较迟、基础较差、认识上有差距,农产品品牌还处于低、小、散的局面,竞争无序、规范不够,短期行为较为普遍,总体竞争力还不强。具体体现在:

1、品牌认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品牌宣传推介的深度广度仍不够,全社会的品牌认识仍有待提高。部分生产经营业主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谋划,注重眼前利益,抱有投机心理,品牌创建、保护意识还不强,对提高品牌形象和打造知名品牌,缺乏主动性,没有成为自觉行动。一些规模基地没有自己的品牌,一些经营企业没有自己的基地,存在品牌与基地脱节现象。大多数农户认为创品牌与己无关。部分消费者质量品牌观念淡薄。

2、生产经营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规模化经营水平较低。多数农产品生产规模较小,产量低,没有相对稳定的产量和供应能力,适应不了本地及周边市场的需求,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二是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标准还不够完善,亟需提升,许多农产品还没有统一标准,有的虽有标准,但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三是市场化建设落后。目前我县还没有综合性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四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还处于发展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3、要素保障不够有力。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创建、培育、扶持农业品牌的政策还不够稳定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信贷支农力度不够,贷款担保等制约因素较多,农业企业融资艰难。农业作为弱质产业的传统格局仍未改变,抗风险能力弱。二是农技保障不够有力。由于体制原因,乡镇农技组织网络不健全,存在农技人员不务农现象;务农队伍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低、信息不灵,导致盲目引种、滥用化肥农药、管理落后等问题较为普遍;农业企业科技开发投入不足,农产品精深加工少,高科技产品更少,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不高。三是土地制约明显。一方面,农村土地分散到千家万户,难以有效整合,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还不健全,不利于农产品基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存在传统经营无效益、集约经营无资源的两难境地。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地市场建设、基地设施建设等急需用地得不到有效解决,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提升。

(三)扎实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

推进农业品牌化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下阶段,我们要按照“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原则,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培育、壮大和保护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支持做大做强品牌农业。

一要突出产业培育品牌。重点围绕茶叶、水果、田鱼、畜禽、蔬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和xx薰鸡、xx粉干、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加快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要提高质量争创品牌。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打牢农业品牌发展基础。要制订简明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农业标准,广泛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图,推行生产记录制度,强制使用相关标准。要继续组织“绿剑”集中执法行动,严肃查处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xx、xx等3个检测分站的作用,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自行抽检,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还利用多种途径,推广应用植物病害和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治、各种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强农产品生产的源头管理,通过监管来提高农民的质量品牌意识。

三要培育主体创建品牌。深入实施“强龙工程”,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加快培育一批有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龙头企业;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生产型、加工型、营销型、服务型的规范化合作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壮大农产品生产者规模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