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范文

时间:2023-04-02 22:3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舞蹈表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舞蹈表演

篇1

关键词:舞蹈动作;舞蹈表演;联系

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152-01

舞蹈中表演者的肢体动作能够将人类情感具象化,这种舞蹈表演被视为一种身体的艺术。舞蹈表演者不仅能够通过舞蹈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进行发泄,还能够将舞蹈的魅力展现出来。在娱乐和休闲上都将舞蹈的魅力体现的极具美好性,对于艺术而言,舞蹈的魅力有所不同,它的魅力更具有独特性,舞蹈是打开舞者内心世界的桥梁,更是抒发舞者与观众在内心深入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地进步,媒体传播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最近几年的网络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巨大提升。

一、舞蹈基本的姿态

表演者基本的姿态对舞蹈表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舞蹈者具有直立感。直立感是舞者后天进行练习所练成的,不是天生就有。直立感也与舞者后天的基本姿态和先天的骨骼体型有很大的关系。一些舞者由于经常性的含胸驼背,身躯发生的改变,是导致直立感不好的直接原因。一旦养成这种含胸驼背的习惯是很难在纠正过来的。而一些少数舞者的身躯中段解决不好的原因则是由于日常的一些不好的坐姿导致了只驼背不驼腰的问题。如不尽快进行解决的话就会导致舞者胃囊突出以及翘臀的现象发生,并且舞者在挺胸的时候会使肋骨暴露出来。将身躯中段进行收紧的训练话,可以使胃囊处收起来,身躯中段就自然而然的挺直。身躯中段得以解决,会使舞者能够更好的对腿部控制进行掌握,针对一些舞蹈动作难度系数较高的舞蹈表演,舞者也更够将自己的身体运用的灵活自如,从而将美好的审美体验带给观众。

二、舞蹈表演与动作

(一)对于动作细节的处理。多数情况下舞者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一些小的动作不容易掌握,例如处理小三节,反而将一些大舞姿的动作模仿的淋漓尽致。在舞蹈表演中结尾的动作处理非常容易被舞者忽略掉,导致舞者在跳舞过程中手腕脚腕伸到一半就结束了,出现舞感的延伸不够深入。犹如一幅画尚未作完就收笔一样,毫无美感和观赏性。

(二)舞蹈表演中沉肩和腮的运用。在芭蕾舞蹈中沉肩时将手臂的延伸感拉长最具明显性。能体现身躯的提拔感是做上拔动作时的沉肩。腮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也特别重要,腮的运用可以将舞者的情绪完美的表现出来,在秧歌类的舞蹈里表现的尤为明显。

(三)舞蹈动作中预留的腋下空间。舞蹈是以三维空间的形式进行表演的,对于舞蹈表演中舞者的存在感要求特别高。体现空间存在感最好的方式是腋下的预留以及舞姿延展和舞蹈来回的流动。蒙古舞是腋下预留表现最为明显的舞种,这种腋下预留不是针对某一个民族进行运用的,在很多舞种当中都会进行腋下预留的运用。

(四)处理舞蹈的气息。据相关心理学家认证,人类内心具有模仿心理特征,舞者在进行舞蹈表演时,气息如果不流畅,观众会将这种气息的不流畅进行模仿,导致呼吸不顺畅。如果舞者在应该需要吐气的时候不能进行吐气,观众则会有憋着的感觉存在。如观众精神提不起来则是舞者在表演时太过于放松的原因。

三、舞蹈表演的内心传达

舞者掌握的重点是怎样有效的将内心世界进行传达。舞者不仅要将舞蹈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还要将舞蹈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情感路线以及动作的结构进行了解。将作品的内涵更好的进行把握及传达的条件是,舞者要针对舞蹈要表现什么以及突出什么进行了解。例如《三岔口》中有一段黑漆漆的表演,这种黑漆漆的环境舞台无法给予,熄灯也不是一种好的举措,息完灯后,观众也无法观看表演。

四、结束语

人类的情感世界是舞蹈表演的来源,舞蹈表演是人们对情感的看法、生活的感悟、人生的思考等的承载者。观众在鉴赏每一段舞蹈表演时,舞者都会将人与世间万物的关系通过富有情感的舞蹈动作、多彩的舞蹈效果以及精湛的舞蹈技术进行表达,从而与观众取得内心深处的共鸣,将视觉感观以及情感精神的艺术享受带给观众。一个完美的舞者不仅要在充分理解舞蹈作品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情感世界融入到舞蹈中去,还要将自己彻底融入到整个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中去,使人与舞蹈达到人舞合一的超高境界。为了让观众在舞蹈表演中体验舞蹈带来的丰富的情感以及非一般的艺术享受,则需要舞者通过细腻优美的舞蹈动作来进行舞蹈表演,并且将舞蹈最动人、最富有激情、最美好的时刻展现给观众,将自身的情感与动作进行融合,让观众的内心能够进入到整个舞蹈表演中。

参考文献:

篇2

舞蹈教师考核细则一1、授课教师必须提前20分钟到达所在教室。并做好相应的一切准备工作,笑脸迎接

学员的到来。否则扣10分。

2、上课教师必须做好每位学员的考勤工作,对屡次迟到、旷课的学员进行耐心细致

的沟通教育。否则扣10分。

3、教师在上课途中或者下课短暂休息时,不得玩手机等,不得接打与教学无关的电

话、短信等。否则扣10分。

4、教师必须服从学校领导统一管理、安排。密切配合办公室指派的各项工作任务顺

利有序开展。手机应该24小时处于有效开机状态,以便保证随时与办公室取得联

系。否则扣20分。

5、教师应该加强师德建设,做到不体罚学生,讲究教学艺术,注重课堂教学人性化,

关爱并转化低差生。教师要做到爱心常在心中、关爱每一位学员的健康成长让

教师轻轻松松教学,让孩子开心学习,快乐成长。否则扣20分。

6、加强学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做到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7、按时为所在班级做好考级、参赛、演出等训练、组织管理工作。否则扣10分

8、利用课前或者下课休息时间,经常与家长和学员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员

及家长的思想学习动态。否则扣10分。

9、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学校和上级部门举办的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努力学习新的舞蹈

技术,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教学水平。否则扣10分。

特别说明:1分=人民币10元。经考核考评后,在当月工资中扣除。

舞蹈教师考核细则二一、考核时间、地点安排

1、时 间:20xx年 月 日---- 月 日

2、地 点:各招聘单位

3、各招聘单位的考核具体时间和地点(含相关招聘岗位的技能素质测试方式和内容)于 月 日(星期 )在长沙教育信息网公布

二、考核办法

1、考核顺序和考核的具体内容于考核当天抽签决定。

2、考核由面试和试教组成,其中通用技术、计算机、音乐、舞蹈、体育、美术等专业岗位的考核由面试、试教和技能素质测试组成,会计、校医、电器电路管理等专业岗位的考核由面试和技能测试组成。

3、面试、试教同时(或分别)进行,有(或无)学生参与。

4、考核的准备、面试、试教、技能素质测试时长(由各招聘单位根据岗位特点和测试内容确定)。

5、面试、试教、技能素质测试分别计分,满分均为100分(保留两位小数)。

6、面试、试教、技能素质测试得分均为所有评委评分后去掉一个最低分和一个最高分后的平均分。面试(试教、技能素质测试)结束后考生到候分室候分,考生在其后一个考生面试(试教、技能素质测试)结束后到面试(试教、技能素质测试)室领取本人的面试(试教、技能素质测试)成绩通知单。

7、考核成绩依面试、试教(或技能测试)成绩按2:8的比例,面试、试教和技能素质测试成绩按2∶5∶3的比例合成(保留两位小数)。

8、考核的每一项目完成后于当日在公示栏或网站公示所有考生成绩。

9、参加考核人员凭本人有效身份证参加考核,否则不能参加考核,考核时不得自带任何资料(招聘单位要求的除外);未能按时参加考核者视为自动弃权。

10、考核工作分两轮实施的学校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1)第一轮考核的每一项目完成后于当日在公示栏或网站公示所有考生成绩。

(2)将笔试和第一轮考核成绩按4∶6的比例合成考生总成绩,在达总成绩合格分数线以上的人员中,依总成绩从高到低,按招聘岗位数1∶1.5(四舍五入)的比例确定进入第二轮考核的人选(若总成绩相同,以第一轮考核成绩高低确定),并及时通知进入第二轮考核的人员。

(3)第一轮考核成绩不带入第二轮考核。

(4)第二轮考核内容为试教;试教时间为一堂课(根据各招聘单位日常上课时长确定),准备时间每人60分钟,试教顺序和具体内容以抽签的方式确定,试教满分为100分(保留一位小数)。

(5)将笔试和试教成绩按4∶6的比例合成为总成绩,在达总成绩合格分数线以上的人员中,依总成绩从高到低,按与岗位招聘计划数1∶1的比例确定体检人员(总成绩相同以以试教成绩高低确定)。

(6)第二轮考核结束后,考核成绩于当天在招聘单位公示栏、网站予以公示。

舞蹈教师考核细则三为加强全国各体舞院校、体育舞蹈协会、俱乐部、培训中心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体育舞蹈教师资格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制定体育舞蹈教师资格考试标准。体育舞蹈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是从事体育舞蹈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要求,是进行体育舞蹈教师考试的基本依据。

一、考试目标

体育舞蹈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

1.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具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2.掌握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舞蹈培训机构管理的基本原理知识,并能正确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 具备学科教学能力,掌握拟任教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

二、体育舞蹈教师等级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印发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的通知精神,结合目前体育舞蹈行业特点及国际体育舞蹈教师等级标准,经过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专家组充分调研论证,决定把体育舞蹈教师设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三级、二级、一级和高级。

三、体育舞蹈教师报考条件、考核内容及认定标准

1.教师报考条件

三级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年满18周岁,中专以上学历,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

二级教师:已取得三级教师资格证书一年以上。

一级教师:大专以上学历,且已取得二级教师资格证书二年以上。

高级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且已取得一级教师资格证书三年以上。

2.考试内容及达标要求

3.考试内容见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制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大纲》和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制定的《全国体育舞蹈等级考试培训教材》。

4.关于体育舞蹈教师科目免考的说明.

4.1体育舞蹈及相关专业出身,已持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师证》,可直接申请体育舞蹈二级教师证。

4.2非体育舞蹈及相关专业出身,但持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师证》,可免考《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4.3 持有它协会体育舞蹈教师证的,通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核后,根据其舞蹈技术水平,可申领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相应的教师等级证书。

四、教师证考试流程

1.考试单位: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教师委员会

2.组织方式:教师证二级和三级的考试由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授权的考点组织,考生可登陆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官网查询考点信息。报名教师资格考试时,先填写《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教师证申请表》,提交电子档身份证、六万以上像素数码照片、毕业证复印件.具体考试时间、地点和考官由各考点组织安排。

五、费用:

1.教材费(包含《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大纲》),共计100元

2.考试费:

教育学 :50元

教育心理学:50元

技术等级考试:200元

3.证书费:30元

六、附则

1.本办法细则是体育舞蹈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依据。

篇3

关键词:舞蹈表演舞蹈技巧反思

1、关于舞蹈表演

如果说舞蹈作品的编导是一度创作,那么舞蹈表演――演员的二度创作。就是舞蹈表演艺术的本质。列夫.托尔斯泰曾在其《艺术论》中对艺术作出解释[1]“人们用语言相互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相互用艺术传达自己的情感。”“艺术是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这种感情。”而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正是这样。

自舞蹈表演与舞蹈创编相分离后,舞蹈作品的表演就获得了它独立的品格,也由此被人们称为二度创作。它是在第一度编导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以一度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不局限与一度的传达与表现,通过演员对作品的解读、情感的体会、动作的处理等等,表现出表演者的创造,也就是亨利.欧文说的“血肉”和“活现”。[2]当演员对这一切都处理合适完成自己心目中的二度创作,赋予作品独一无二的性格特点时,舞蹈作品的形象就被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使观众更鲜明的感受着舞蹈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而整个舞蹈也因有了自己的“活现”而更具有灵性。

舞蹈表演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杨丽萍的《雀之灵》。自杨丽萍1986年首演至今,多年来她一直是观众心中唯一高贵而又美丽的金孔雀,是空灵的代表。她塑造的舞蹈形象不管时隔多少年,依然活跃在观众的心中。在舞蹈《雀之灵》中,舞美上并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只是在漆黑的背景下,慢慢浮现出一只仿佛在与月光共舞的孔雀公主。她柔嫩的腰肢,灵活的手指,轻盈的双脚,没有太多技巧,没有太多修饰,胜雪的白裙似是迎风飘扬,伴随着她的一举一动,宛若不食烟火的孔雀仙子。赵国政老师曾说:“不难发现布满在她(杨丽萍)身上的每一块肌肤好像都会吟诗,会讲故事似地善于传情达意;就连她五根手指乃至每根手指的关节,都能表现出极其细微的舞蹈诗情犹如五根琴弦一样可以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震颤和频闪......” “杨丽萍的舞蹈舞蹈世界之所以让观众着迷,是因为她所创造的舞蹈世界处处充满生机,有着特别旺盛的生命力。不管是她心中的人也好,山也好,花也好,鸟也好,都成了长胳膊长腿的生灵。”[3]就像赵国政老师所说的,在杨丽萍的舞蹈世界中,孔雀已经不单单是被她模仿的舞蹈形象,而是她将自己的灵与肉融入到了里面,她就是孔雀,孔雀就是她。她所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一个舞者DD“孔雀”的灵与肉的交融、呈现。

为什么那么多人跳孔雀,唯独杨丽萍的孔雀这么深入人心。因为在舞蹈《雀之灵》里,杨丽萍的表演已经不再单单是为了动作而动作。舞蹈中孔雀不仅仅是一个形象,它更是构成生命经验的一部分,构成舞蹈艺术创造性想像的一部分。杨丽萍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加入自己领悟出的情感表达、肢体表现和舞蹈表演等等。这才使得观众在最终观看舞蹈表演时,看到的不仅是身体的跳跃,技巧的展示。而是灵魂在舞动、在诉说、在飞扬。那随着人体的升腾跳跃而飞舞流动的精灵,就是舞蹈的精神,是人类艺术的精魂,这才是真正的舞蹈表演。

2、过度依赖舞蹈技巧而走入的误区

陈维亚导演曾在CCTV3电视舞蹈大赛的节目上说:“既然是作品,就必须要有鲜明的形象。要想有鲜明的形象必须要入木三分的去观察生活。只有形象鲜明,才能作品优秀。”正如陈维亚导演所说,舞蹈形象的鲜明就是一个舞蹈的灵魂一般。而舞蹈演员在通过准确精炼的舞蹈动作和灵肉合一的情感投入还不能足够深刻的刻画出人物形象时,舞蹈的技术技巧就是深化舞蹈作品形象的刻刀。

如陈维亚编导,黄豆豆表演的《秦俑魂》就是活用技术技巧加深人物形象的典型代表,这个作品通过一系列高难度的跳、转、翻以及复合性的高空高难度翻腾,重现了千年前秦俑的威武和刚毅,加上黄豆豆本身炉火纯青的技艺,干净利落的动作处理,把一个秦俑从慢慢的复苏到重回当年的英勇表现得淋漓尽致。就连著名作家高尔基也曾说过:“艺术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丰富的感情也会陷于瘫痪。”所以在舞蹈中,演员和编导同样深深的明白这一道理,既通过在舞蹈中加入技术技巧可以加深塑造人物形象。也造成了一种“偏激”的现象,既无论是在舞蹈的创编还是表演中,编导和演员都开始了不自觉的加入各种炫目的技巧,内容与形式也逐渐开始了不和谐。观看大多数剧目后,不再是令人回味的意境,而全是眼花缭乱的技术技巧,就好像一支舞蹈若是没了炫目的技巧就不再完整似的,舞蹈技术技巧的表演也重要得仿佛不可替代般了。

然而当舞蹈过分依赖技巧展示时,舞蹈就失去了它作为表演艺术的灵魂。这不由得让我回想起最初观看杨丽萍老师的舞蹈时被舞蹈的触动和对生命的感动,她只用了最简单的手部动作和最真挚原始的情感,不依赖任何炫技的辅助,就活灵活现的向观众展现出的孔雀公主是那么真实。而如今,舞蹈技巧这把锋利的刻刀不再是用于雕刻舞蹈形象立体的轮廓。大量的舞蹈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需要柔美抒情,舒感的内容,编导也加入了大量的技术技巧。舞蹈作品与表演逐渐的进入了“技巧至上”的误区。而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在舞蹈的技术技巧中反省自我。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在一个舞蹈作品中,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是否需要出发采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陷于失败,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为杂技性的技巧表演,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失去了灵魂。所以在对技术技巧一味盲目的追求而丧失了本质的迷雾中,找回舞蹈表演的本质,是一个迫不及待需解决的问题。

3、从舞蹈技巧中反思的舞蹈表演

舞蹈艺术,是以人体为本身的物质载体,是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其他艺术难以表现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以及舞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应生活的审美属性。[1]而舞者的身体,是舞蹈最直接也是唯一的媒介。这是舞蹈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对舞蹈演员更高的限制和要求。因为我们只有这唯一的媒介,我们在不断的流动和动作过程中完成表演。这也让我们必须正视动作的重要性。为了加深人物的个性,雕刻出人物的轮廓,随着舞蹈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难度技巧出现在舞蹈作品中。这是一种进步,演员的进步,编导素材多元化的进步。然而,在往前走的过程中,我们仍然要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看看先辈们留下的脚印。在前进的时候不要忘了最初感人至深的情感,是艺术家们用自己的灵与肉留下的财富与经验。

像《雀之灵》、《小溪、江河、大海》、《水》等被观众所喜爱的经典剧目,它们无一不是用了鲜明的形象走进了观众的世界。这些剧目,并没有过多依赖舞蹈演员技术技巧的表演。《雀之灵》的轻柔,手指的跳跃与灵动,舞蹈形象精细的捕捉与表演,没有依靠大幅度的跳跃,翻身;抑或是高难度的旋转,控制。但它就是用了最简单真挚的舞蹈语汇,给了观众最深的印象和最大的艺术享受。不得不反问,一个舞者在表演时,专注于每一个神经细胞末梢的感觉,每一次举手投足间最简单的情感,又何尝不是一种技巧呢?如何让舞者与作品形象更完美的融入于契合?如何将每一个动作都赋有情感?如何让舞者的表演更细腻?如何在舞蹈作品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些、又何尝不是一种技巧?或许高超的技艺需要十年如一日的磨练方能成型,而精湛的舞蹈表演却需要舞蹈演员更细致入微的观察生活,融入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二十年如一日的去感悟生活。

舞蹈的意境深远,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和体会着它为我们带来的美,而我们,也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和发现舞蹈所带来的更多可能。在我们身内活动着的,是舞蹈的美,是生命最高情调的体现,是艺术精神的充分自由状态。舞蹈正是这种精神最直接最充足的流露,才足以打动人心。无论动作多么花哨,无论技巧多么精湛,最终离不开的是走入人的内心,拨动人性里那根最隐秘柔软的弦。我也相信,在今后的舞蹈作品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再一次次的为观众带来真善美的打动与享受。

参考文献:

[1]《舞蹈艺术概论》第一章 第二页舞蹈的本质和审美特征上海音乐出版社隆荫培徐尔充著

[2]《舞蹈表演艺术的二度创作》 大众文艺 2011年第11期

篇4

关键词:舞蹈;神韵;表现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192-01

舞蹈是用动作来抒发人情感的表现手段,其运用舞蹈语言、舞蹈表情和舞蹈构图等一些要素来刻画舞蹈形象,除此之外神韵是舞蹈表达方式的基本要素,如何塑造出舞蹈神韵来表达人们的情感是舞蹈艺术的最高追求。

一、舞蹈的抒情性

来源于它们内在的本质属性和特殊的表现手段,舞蹈这一类表情艺术,难以摹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50年代著名的《红绸舞》和《花鼓舞》,就是通过男女演员手持飞舞的红绸或变化多端的击鼓舞姿,直接抒发出喜悦兴奋的时代情感。例如三人舞《金山战鼓》,取材于南宋女将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著名故事,作品不拘泥或局限于叙述故事,而是致力于表现梁红玉誓死抗金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激情,尤其是时梁红玉一连串的翻身击鼓动作,以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和震撼人心的鼓声,起到了刻画人物,供托气氛,抒发激情的艺术效果,大大增强了这个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二、表演性

舞蹈在塑造艺术形象的时候,都必须经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完成。正是这一审美特征,使得它们同作家直接创造的文学形象和画家直接创造的绘画形象之间,有了明显的区别。

没有表演,也就没有音乐和舞蹈,波兰当代著名音乐理论家丽莎认为:“属于音乐的特殊性的,还有作品与听众之间的中间环节,即表演,它具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规律,具有自己的美学价值,并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改变着作品本身的面貌。构成音乐特殊性的这个因素同戏剧艺术和舞蹈艺术是共同的。”由于舞蹈是以人体的姿态、表情、造型,尤其是动作来表现思想情感,表演在塑造舞蹈形象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德国现代舞蹈家玛丽,魏格曼指出:“舞蹈属于一种表演艺术。舞蹈的舞台现实,有赖于合格的解释者,即舞蹈表演家。”她认为舞蹈史就是由一批伟大的舞蹈设计家和舞蹈表演艺术家共同组成的。确实,同样是著名的民族舞蹈家,同样是演出以吉祥的孔雀为题材的傣族女子独舞,刀美兰演出的《金色的孔雀》和杨丽萍演出的《孔雀舞》各有自己不同的艺术风格。杨丽萍的表演既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风韵,尤其是从生活的土壤中吸取了大量的丰富营养,创作出新颖的舞蹈语言和别致的艺术手法,使她的作品在这个题材领域中脱颖而出,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从这种意义上讲,对于舞蹈这类表演艺术,表演性对于突出舞蹈神韵美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三、形象性

同其他艺术种类一样,形象性是舞蹈艺术的最直接体现,然舞蹈艺术形象又具有自己的固有特点。其形象艺术的塑造完全靠舞蹈演员的人体动作来完成,如何表演的更加形象富有神韵舞蹈演员的表演性是基础例如,荣获一等奖的女子独舞《水》,编导长期深入傣族地区生活,从傣族妇女洗发、担水、戏水的生活细节中得到启发,结合傣族舞蹈“三道弯”这一形式神韵美的特点,加工提炼成舞台上的舞蹈形象,再通过演员精湛的表演,描绘出澜沧江畔、夕阳余辉,傣族少女江边汲水的优美意境,犹如田园抒情诗一样耐人寻味。总之,不论是塑造人物,还是表现意境,舞蹈形象都需要依靠动作和姿态来表现人物性格,创造情绪氛围,使得舞蹈形象总更具神韵特征。

四、节奏性

舞蹈节奏常常体现为人体动作的神韵美。我国著名舞蹈理论家吴晓邦曾经说过,舞蹈的基本要素是由表情、节奏和构图组成的。“舞蹈的表情,就是由人的内在感情所表达出来的各种姿态和动作。例如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这出舞剧最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从灿烂的敦煌壁画中吸取了大量艺术营养,以壁画上的舞姿为基础创作出新颖的舞蹈语汇,并且运用中国古典舞蹈的节奏和韵律,将舞蹈动作与静态造型完美地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剧中女主人公英娘的一段独舞,从“反弹琵琶”的造型开始,动作节奏由缓到急,动作幅度由小到大,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人物情感的起伏变化;呈现了完美的舞蹈形象。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环境下,使观众享受了神韵兼备的舞蹈美。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舞蹈表演;动作;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50-01

舞蹈艺术是身体艺术的一种形式,它借助表演者的肢体动作把具体的情感形象化,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也诠释着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与舞蹈艺术散发的魅力,舞蹈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休闲,更是一种有着独特美感的艺术,舞蹈表演能够阐释舞者、编者的内心世界,也能够与观众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相互融合。本文简单介绍了在舞蹈表演中一些技巧动作与情感表达的作用,描绘两者之间和谐统一的有效关系,为舞者和相关指导人员提供借鉴。

一、把握舞蹈表演中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内涵

技巧动作。舞蹈演员的动作能够牢牢吸引观众的视线,在长期的调查实践中得出结论:平淡无力的动作往往会让观众觉得十分无聊,相反的一些高难度、大幅度、充满了张力的动作能够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样的,对于舞者而言,技巧动作也是最为精彩的关键点,最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力,因此过于强调动作的难度,走入了一个舞蹈误区。其实,在整个舞蹈过程中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高难度动作,还有不同动作之间的连续性衔接,一些高难度动作的出现往往是为了将整个表演推向渲染气氛,并非追求难度,因此舞者在设计舞蹈动作时应该更加注意整支舞蹈的编排。

内心情感。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要通过眼睛传达情感,观众们也需要用眼睛接收信息,因此演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丝情绪都逃不开观众的眼睛,观众们通过演员的表情能够领略到舞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引导观众与表演者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引起观众的内心情感反应,产生共鸣。因此,舞者在表演过程中,也要注重自己的视线和表情,展现出舞蹈特有的感情表达形式,让台下的观众切切实实地享受舞蹈,宣泄情感。

二、了解舞蹈表演中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关系

首先,要明确在舞蹈表演中,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是和谐统一的,舞蹈是一种艺术,并非只是简单地通过几个高难度动作就可以实现的,也并非是通过强有力的音乐背景能够实现情感渲染的。舞蹈表演中的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只有相互依偎才能够发挥作用,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要想把舞蹈艺术的魅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就必须要将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这样可以为观众们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让他们欣赏到舞蹈艺术独有的魅力;另一方面可以让自己更加轻松地表达、展示、宣泄自己的感情,调动内心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表演者用多种动作阐述,观众们才能透过这些动作了解到隐藏在艺术动作之下的情感。其次,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并不仅仅是为了舞蹈的展现而服务的,也是为了让观众们能够欣赏到更加自然的视觉享受,如果在表演过程中舞者只是简单地追求动作的难度而非情感的表达,对于台下的观众来说与杂技无异,无法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能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眼球,无法称作艺术。

三、统一舞蹈表演中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策略

做到将动作与表情统一。众所周知,面部表情最能够表达舞者的内心情感,因此加强舞者面部表情的锻炼是十分有效的一种策略,如果一个舞者无法控制好自己的面部表情,那他也不能做到情感的表达,注定不能取得很好的表演效果。僵硬的表情会让观众产生消极情绪,让他们丧失继续观看的兴趣,因此舞者一定要做好面部表情的基础训练。在面部表情的专项训练过程中,把面部训练与基本功的练习结合在一起,让舞者能够在整个舞蹈过程中始终保持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的美感,同时也要适应不同的音乐风格展现不同的面部表情。

做到将动作与眼神统一。在训练的过程中,舞者可以先练习定眼训练,在基本功训练压腿、劈叉的时候让舞者把视线聚焦在某个并不明显的物体上,当然要尽量确保舞者的视线与摆放的物体处于同一水平线,在训练的过程中慢慢睁大、直视这一点。

做到将动作与用气统一。舞者可以利用多样的用气方法,例如调整呼吸速度、呼吸的长短等等,展示不同舞蹈角色的特点,将舞蹈过程中的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科学合理的运用能够让观众们收获印象更深的艺术形象。

四、结语

总之,舞者应该加强将动作与情感统一的指导思想,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有机地将这两点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展现舞蹈艺术的魅力,使舞蹈艺术深入广大群众的世界,将观众带到舞者展现的艺术世界中去,让他们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更加丰富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魏丹.浅谈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下旬刊),2016,(3):170-171.

篇6

关键词:舞蹈教学;舞蹈表演;基本训练;策略探讨

舞蹈表演是一个分享美的过程,表演者要将舞蹈的含义进行传递就少不了对表演技巧的学习。表演注重内心的情感,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技巧对学生进行传递,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舞蹈的内涵,通过对技巧的学习,分析舞蹈人物的心理,更好的将舞蹈展现出来。

一、在舞蹈教学中对舞蹈表演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表现情感的方法,为了能够让观众从舞蹈中感受到舞者想要表达的含义,舞者需要通过多年的练习才能实现。舞蹈教育的起源很早,它是人类传承的一种精神,对社会文明起着推进的作用,舞蹈教学的进步体现在舞者的舞蹈表演上,将舞蹈表演的生动形象、让观众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是最重要的目的。想要将舞蹈表现的更加生动,进行表演教学是很好的途径,打下良好的基础才可能展现更高超的舞蹈内容,对舞蹈表演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舞蹈教学中对舞蹈表演进行基本训练的策略

(一)首先要让学生对舞蹈表演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解理论是一切实践的基础,所以,在进行表演教学前,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通过理论学习,舞者更容易对舞蹈表演有着更深的理解,对于日后的真实表演有着很大的好处。授课内容要具有系统性,将舞蹈表演和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以便可以更快的投入到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观察生活能力的培养,舞台上进行表演就是为了展现艺术化的生活内容,将自己的情感进行丰富是展现不同种类舞蹈的重要途径。

(二)对学生进行表演能力的培训舞蹈表演就是一种和观众的交流,是具有艺术性和技巧性的专业艺术,舞蹈演员不同于专业演员,它在整个表演过程中不可以说话,只能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容,这就对舞蹈演员有着更高的要求。舞蹈教学也应该将重点放在表演能力的培训上,通过长期的基本训练来达到完美的舞台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将其融入进自己的舞蹈表演中,将情感展现的更加真实。舞蹈的基础训练是包括很多种技巧的,演员的一个表情,甚至一个气息都会对舞蹈表演的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在进行舞蹈表演的基础训练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规范,之后对学生的气息进行教学,因为气息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来说是很重要的,是表现舞蹈动感的重要形式。之后,舞蹈演员的表情也是表演基础训练的内容之一,表情是传达情感的重要途径,可以让观众对舞蹈传递的内容有着最直接了解的表现。最后,也是最难的一项教学内容就是情感的表现,想要在舞蹈表演中将情感进行很好的展现就需要舞蹈演员对舞蹈有着自己的理解,在跳舞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更好的表达舞蹈的内容。

(三)对学生进行感知能力的训练舞蹈演员在进行表演时,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将自己融入到表演的情境中,更好的向观众传递舞蹈的内容,“感觉”是提高表演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在表演中找到舞蹈的感觉很重要。听觉对于舞蹈表演者的感知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声音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让舞者在舞台上更好的发挥。在舞台上,舞者想要将舞蹈内容更好的传递是需要舞者对生活有着很强的理解的,舞蹈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的体现,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人们对于美的感受是源自于心灵的,在舞台上用舞蹈触动观众的心灵是最终的表演目的。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具体的表现舞蹈,在表演中,将感情融入进去,表现出舞蹈本身的色彩,抓住感知生活的重要性。

(四)以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进行训练舞蹈是生活的表现,是不可以脱离实际的生活的,否则会造成不切实际的情况出现,在进行舞蹈表演教学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观察生活对于舞蹈表演的重要性。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观察生活的快乐,让学生养成主动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师需要对学生观察的生活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多关注正能量的生活内容。舞蹈演员可以观察的生活内容有很多,自然的风景、动物、路人等等,都是很好的观察对象,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立观察的主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观察。

(五)对学生的艺术思维进行培养舞蹈是一种艺术,学生只有具备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将艺术表现出来。进行小品训练是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重要方式,通过演舞蹈小品的方式让学生对舞蹈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初级阶段,学生可以进行生活小品的表演,由简单的入手,逐渐增加难度,对小品的细节更加注重。舞蹈是变化的,所以舞蹈表演者一定要有创造的能力,在舞蹈表演中加入自己的思维和想法,让舞蹈可以真正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舞蹈的艺术性极其重要,这对舞者的艺术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也是舞蹈表演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结语

舞蹈表演艺术是由舞蹈和表演两方面构成的,进行表演基础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舞蹈表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舞蹈表演的基础训练,舞者可以将舞蹈中的情感进行更好的传递,让舞蹈艺术可以让更多观众接受、理解并且热爱。

[参考文献]

[1]李玉琴.舞蹈技巧训练在舞蹈学习及舞蹈教学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5,01:100.

篇7

舞蹈演员的表演技术训练究竟采用哪些方法比较好呢?是采用中国戏曲的表演技术训练呢?还是采用话剧演员的表演技术训练呢?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中国戏曲艺术,长期来出现了许许多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塑造了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的表演艺术融合了浓郁的发族风格与精湛的表演技巧,这是我们必须继承的宝贵财富。但是,戏曲的表演技术部分是在教戏与排戏中同时传授的,遗憾的是至今尚缺乏一套比较系统的表演训练方法。另外,戏曲塑造人物表达感情是运用唱、念、做、打等手段综合进行的,这与舞蹈艺术靠形体动作来表现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是有区别的。

话剧的表演风格比较接近生活,在表演技术训练上有一套方法,从体验到体现,比较系统完整,对演员的表演训练是确有成效的。但也由于话剧与舞蹈的艺术形式上的区别,致使方法也不能完全照搬。

舞蹈艺术在塑造人物和表达感情方面,与戏剧艺术有着共同的规律:都是舞台表演艺术,都要创造人物形象,刻画性格,表达人物思想,抒发内心情感。但舞蹈艺术的特性却决定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殊,因而,在表演上就有着自己的规律与特点:一是舞蹈不用发声的语言。只用舞蹈化的流动幅度较大的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塑造人物与表达情感的,因而对形体的表现力和可塑性的要求特别高。二是情感的表达要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舞蹈表演的情感是音乐化的,与音乐一起流动,受着时间的限制,它和自然形态的情感表露是有区别的。三是舞蹈艺术是将生活中情态升华为舞蹈的动作,而且擅长于抒情,这种抒情不是生活的摹拟,而是一种特有的反映与描述生活的艺术结构,它是一门独立的表现艺术,有着自己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一套方式方法。例如许多感情的表达,超越人们生活的真实,而是采用线条多变、幅度扩大的风格动作与舞姿造型及高难特技来表达的:有的情绪舞蹈,没有什么情节,从头至尾都是一种变化不大而又比较单一的情绪延续;又如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缠绵不断,采用形体之间相互交织的线条与造型构成大段的双人舞蹈等等。这种结构具有的表现规律与方式,它是强调艺术的可视性,只凭借形体动作能表达清楚的,又强调内容的抒情性,以抒发人物的情感为主要篇幅,构成各种情深意浓的境界。再是形式上的虚拟性,舞台上一切都是虚的,可以随意变化,时而陆地,时而海洋,时而人,时而兽,以形达意,变化多样。

根据舞蹈艺术的特性来分析它的表演规律,似乎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用眼传神,以形表情。它可分为两个表情部位:一是面部表情,二是形体表情。而在面部表情中,眼是关键,许多情感与神态,思想与独白都要从眼中表露出来,舞蹈演员要善于并习惯于以眼传神的表达方式。在形体表情中,则是全身各部位的协调、控制和感觉所构成的性格造型和情感动态。在舞蹈动作幅度大而又变化急剧的状态中,形体表情是主要的方面,因为动作容易遮盖了面部表情,而在舞蹈动作呈现出缓慢而变动较小的状态时,眼又成了表达细腻情感的主要方面。所以说,舞蹈是形体表情重于面部表情的。(下转96页)

因此,我认为舞蹈应按照其本身的规律来吸收戏曲与话剧的表演技术训练方法,形成一套符合舞蹈表演的体系。

舞蹈的表演技术主要因素是动作、情感与音乐,即是将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面部表情与形体舞蹈动作,并和音乐紧密结合表现出来。因而分析起来,需要进行四个方面的训练。

第一、内心感情的激发。就是内部心理技术方面的训练,这部分与戏剧基本相同。话剧的训练方法比较完整,通过各种元素的小品练习,如规定情境、想象、真实感、交流、情绪记忆等等,达到对内部心理技术的掌握,从体验中学会创造角色的方法。戏曲把情感归纳为喜、怒、哀、乐、惊、恨、愁、痴、傻、呆等几个字,从各个人物出发,练习这几方面情绪的激发与表达,对于打开一个演员的戏路很有好外的。而舞蹈的表演训练要有一个吸收与创造的过程,对话剧的几种元素要有所侧重与选择,小品内容也需按舞蹈的特点来组织,采用的形式也需采用情绪舞蹈组合的小品来练习感情与舞蹈动作及音乐的结合。这样的训练与今后的舞台实践相近,也比较切实可行。

第二、面部表情的训练。戏曲的面部表情是集中并扩大了生活中的情感表现,具有民族特色,有助于感情的传达与性格的造型,这对动作幅度较大舞蹈表演来说,是很可继承与吸收的,尤其在塑造古代人物时,更为有益。话剧的面部表情比较接近生活,比较细腻,塑造当代人物时很有必要向其学习。而舞蹈表演中的面部表情更强调一双眼睛的功用,由于舞蹈不说话,对眼睛的表现力要求得格外准确而明快。

第三、形体表现力的训练。人的形体各部位正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工具,粗略地通观一下各部位的表现力,可看出人体的上半身擅长于细微深情的感情表露,而人体的下半部位,主要在于舞姿线条的结构和各种心情的舞步及技巧的功能。全身各部位都有自己的特长,又协调合作,构成完整的统一的表现力。因而,重点训练的是善于发挥各部位的内在感情的表达,使得内心的激情能够准确地通过全身的肌体,呈现在形体多姿的舞蹈之中。使动作充满内在的感情而双饱含着旋律性。

篇8

一、舞蹈演员表情与眼神的训练

“一身之戏在于脸”——这句话说明了面部表情对于舞蹈表演也很重要。确实如此,对于舞蹈演艺来说,除了形体动作之外,丰富的面部表情,不仅可以实现剧情的无声表达,也可以帮助观众理解角色内心情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剧情,加深对剧情的印象。而“一脸之戏在于眼”,眼睛又是表情表演中的重点。好的舞蹈表演,要求有优美的动作,还要有神似的表情与眼神。舞蹈虽不语,但是得通过眼神,告知观众舞蹈要表现的内容,因此对眼睛的表现,务必要格外准确而传神。

1.眼睛表演素质训练:笑眼、哭眼、羞眼、盲眼、耀眼、迷眼、恨眼、睡眼、怒视、傲视、探视、蔑视、夜视、遥视、环视、怯视、放光凝视、缩光凝视、陌生、打量、关切、询问、惊讶、畏惧、寻觅、回避、焦急、戒备、央求、怀疑、惊喜、猛悟、示意、会意等。

2.眼肌和眼球的能力训练:舒眉展眼;摆眼球(横摆、竖摆、慢摆、快摆):转眼球(正转、反转、慢转、快转);眼睑练习(训练眼睑的力量及眼睛快速找到视觉焦点的能力);放光与缩光(慢放慢缩、快放快缩、慢放快缩、快放慢缩)。

3.眼神捕捉能力训练:艺术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眼神,从内心深处体验眼神表达是眼睛训练的有力手段。“眼灵精用力,面状心中生”,心与眼应交融一体,避免面部表情脸谱化。

4.眼睛同音乐、动作相结合的训练:羞眼、怒视、盲眼、畏惧、焦急、陌生寻觅、迷眼等。

二、舞蹈演员观察生活和积累生活的能力训练

艺术源于生活,舞蹈表演更不可能脱离生活,“千人一面”的艺术创造是扼杀人们精神享受的杀手锏,舞蹈演员应坚决杜绝这一表现手法。只有长期在生活中细致入微的体验、观察、积累,再通过动作、表情等技巧高度统一地展现生活中各类人物形象、思维,这样的艺术创造才具有生活的活力,这样的作品主题才鲜明,才能真正体现艺术高于生活的思想价值。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内容极其广泛,方法也很多。我们从一切社会事物、自然现象中都可以得到我们舞蹈表演所需要的价值。

篇9

【关键词】舞蹈表现力;气息运用;眼神传达;

舞蹈作为表演性的综合时空艺术,早有不少理论家对其做过论述,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称“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英国哲学家罗宾称“舞蹈不仅是一切艺术之母,而且是一切语言之母”;中国文豪闻一多称“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本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美学大师宗白华也说:“舞――这最高度的旋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研究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舞蹈通过动态的视觉形象,在情感的抒发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人们常说舞蹈是流动的音乐,动态的雕塑,生动的绘画,这也是舞蹈与文字表现所不同之处,是通过人体律动来展现人们内心深层的精神世界,生动的反映社会生活,进而与观者产生共鸣。

一、舞蹈表现力的解读

1.舞蹈的外部特征的把握――舞蹈动作。表现力是从内到外的外在过程,首先作为演员或学员要从几个方面去理解表现力:由于种种的不同,动作的元素、风格不同,舞蹈语汇的外在形态千差万别,必须吃透动作的形式,如,动速:动作的速度;力律:动作的韵律;动作的空间走趋;动力:动作的力度,动作当中的力效作用,力的爆发,力的转变等;动态:动作的姿态,舞步等等。这些要素构成动作的基本成因,作为舞者如果能准确感知并操作动作元素构成的特殊意味,就能使个人在练习或表演中有舞蹈感。

2.舞蹈语汇以及表现。学舞者知道舞蹈并非单个动作,而是从一连串的单一动作构成各种舞蹈风格截然不同的组合形式。动作层面上的问题更偏向于舞蹈教室当中学生学习的各种组合形式对于个别动作在肢体运动当中的协调性。舞蹈语汇是动作元素的扩展与升级,动作元素是舞蹈语汇的基础。当动作形式与舞蹈语汇和环境氛围、心理感知综合地参与到舞者的大脑活动中时,个人进行的不光是简单的、机械的舞蹈,而是要融入内心的情感、心理的感受、面部的情绪等。身体与大脑、心理之间的相互交织与运用,使个人在练习舞蹈或跳舞时加入想象力和创造性。总之,对于动作的感知,以及动作之间组成的舞蹈语言的感知,是学舞者增强舞蹈表现力的第一步。在舞蹈动作与动作的构成、连接关系、外部特征以及内含意蕴的整体把握,使个人的物质载体――肢体有了相对完整的表现,就是人们常说的“舞蹈感觉”――即“舞蹈感”。

二、舞蹈表演应该把握的要点

那么,舞蹈表演究竟应该把握哪些要点呢?根据笔者多年来舞蹈表演的艺术实践与理性思辨,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

1.抒情性。抒情性是舞蹈艺术的首要审美特征,因此也自然成为舞蹈表演的首要之点。我国汉代的《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说明,人类在表达情感时,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即:语言感叹歌唱舞蹈,可见,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最高形式与最后手段。别看舞蹈是“无声的艺术”,但是它“此时无声胜有声”,具有其他任何艺术都无法取代的重要的表达情感的作用。舞蹈是人类产生的最早艺术形式之一,被誉为“艺术之母”。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们在打猎获胜之后,情不自禁地全身舞动起来,于是就产生了舞蹈艺术。我国古代典籍《吕氏春秋》(相传为战国时秦相吕不韦所编)的《古乐》篇说:“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意思是说,在葛天氏的氏族中,许多人(“三”为复数,即“多”的意思)手持牛尾巴,一边手舞足蹈,一边歌唱。之所以“操牛尾”,乃狩猎获胜的象征。综观古今中外所有的舞蹈,无论是古典舞还是现代舞,无论是民族舞还是芭蕾舞,无论是情节舞还是情绪舞,无一不以情感为其精髓和支撑。因此,舞蹈表演就必须“以情而舞,以舞传情,情舞一体,以情动情”。

2.动作性。作为人体艺术之一种,舞蹈是“人体动”的艺术。舞蹈的完整定义,应当是:“以情感为动力,以人体为工具,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在一定的空间之内合着一定的时间(节奏)连续不断的运动,以鲜明的表现性特点外化人的思想感情,表现社会生活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舞蹈的艺术语言,主要是动作语言,又称作“舞蹈语汇”,是由各种舞蹈动作所构成的。因此可说“,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动作是经过舞蹈家创造性思维,经过改造、发展、重组之后,使之成为传情达意、引起情感共鸣作用与意念外射作用的艺术语言形式。因而,舞蹈动作语言既不是哑剧手势的解释,也不是文字语言的图解,而是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形体动作。也就是说,舞蹈艺术是由内部动作(心理动作)驾驭的人体;舞蹈的心灵,是由人体外化的心灵。由此可见,动作是舞蹈艺术的核心,离开了艺术化、内心化的人体动作这一物质前提,舞蹈艺术便成为无所依托的“空中飞云”或“天外来客”,也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与可能。

3.韵律性。韵律性也是舞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因而也是舞蹈表演的要素之一。舞蹈艺术的韵律,又称作“动律”,即指动作的韵味与规律。这一舞蹈的韵律,又集中体现在舞蹈的节奏上。节奏是事物进行的一种规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节奏。例如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每天的早、午、晚,开车的快、慢、停……如此等等。舞蹈的节奏,指舞蹈动作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幅度的大小等等,即人体的律动。这样规律可以表现出舞蹈艺术的韵律美。著名舞蹈家吴晓邦说:“‘舞蹈的表情’就是由人的内在情感所表达出来的各种姿态和动作。而‘舞蹈的节奏’却是表情上‘人体动’的基本。……换句话说,‘舞蹈的表情’离形‘舞蹈的节奏’是不可能存在的;而节奏如果不通过表情也不可能表现出来。”的确如此,舞蹈的节奏不仅可以表达一定的内容和一定的情感,而且可以打造舞蹈的韵律美。正是通过节奏,使得舞蹈与音乐紧密结合起来,“舞蹈节奏运动的进行是表现音乐内在灵魂的形象,舞蹈动作的延续、重复、变化始终伴随着节奏。”也就是说,富有韵律美的舞蹈节奏,与音乐的节奏相同步,而音乐的节奏,又爱过舞蹈动作来展现。二者同构,形成视听一体、音画同步的韵律美。

三、结语

总的说来,舞蹈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我们在观其形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内在特点,这将引领舞蹈编导与舞蹈演员的视角,使其创作、演绎的舞蹈作品更加充实、饱满,并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同时起到艺术作品很好地寓教于乐的作用。因此,舞蹈表演只有做到传情达意、技艺结合、形神兼备、独具风采,才能在历史舞台的大浪中自由驰骋,使舞蹈家舞韵长存,成为那一时代的桅杆,并成为经典流传久远。

参考文献:

①卢其春.舞蹈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思考[J].大众文艺(理论).2009(6)

②杨福茹.重视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美感与表现力[J].内蒙古艺术.2008(2)

③徐燕.儿童舞蹈表现力提高浅谈

篇10

关键词:以舞传情;情真意切;情感表现力;重要性;引人入胜;舞韵长存

一、以情带舞,以舞传情,情真意切

舞蹈起源于人的生命,是人类生存、劳动的积淀,是人类文化经验的积淀,是情感的宣泄,人们全部生命的感觉经验都倾注在舞蹈里面。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人们击地而舞,铿锵而歌,在空地上,尘土飞扬,喊声冲天,是那么尽情、那么投入、那么感人。舞蹈表演艺术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深层的情感世界,包括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从而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说到底,舞蹈表演是人体反映心灵动态的艺术,而心灵动态又是社会动态的真实写照。从舞蹈家内心之情,外化为具体可见的形象,再通过其所表现出的情感,唤起观众的共鸣。这样一个艺术传达过程,必须以情带舞和以舞传情,进而达到情景交融,引人入胜。情与舞的统一创造了既有真实感又有形式美的舞蹈形象,进而引起观众的审美兴趣,产生了情感共鸣,无论舞蹈艺术家用何种形式进行表演,都是在以"情"动人,通过特殊生活内容的表述,体现舞蹈艺术家的"喜"、"努"、"哀"、"乐"之情,使群众在欣赏中情不自禁,产生共鸣,表现出与"情"共舞。一个演员上台表演前要有心理准备,要"带情感出场",通过一种无声的语言实现演员与观众的交流。内心的震撼是舞蹈最想传达的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展出了人物情感世界,注入最真挚感情的舞蹈艺术才是最具感染力的。情感是舞蹈生命的动力,通过舞蹈艺术抒发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形式,要求把生活作为基础原型,用高于生活的眼光呈现给观众真正的艺术,在普希金所说的“热情的真实”中享受到艺术的真实,正确理解在表演行为中如何释放情真意切的表现力。舞蹈表演艺术是美的艺术,是善于抒情的艺术,是人们内心情感世界最动荡不安的时刻出现的一种形体活动,是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的艺术样式,是情感世界到达极致的表现。在精美的舞蹈艺术构思中,把深厚的感情、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统一和融合起来,促使塑造的形象舞蹈化,以唤起观众的心灵美感。

二、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现力的重要性

舞蹈表演的最终目的都落在人类感情表现的极致二字上,有了情感世界的O致才有可能创造精美的舞蹈表演,产生生动、真实、鲜明的艺术形象,才能将情感的极致推向,达到宣泄情感、传达思想目的,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情感表现作为舞蹈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部成功舞蹈作品,在创作之初就已经被赋予了其独特的情感色彩,然后在表演过程中,由表演者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展现给观众,情感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观众欣赏心情,表演者要深度研究作品,寻找情感的共鸣,要通过对背景音乐和作品本身进行深度学习,了解舞蹈作品所要反应的人物、事件和历史文化背景,将自己放在创作者的背景下去学习和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与作品产生情感上共鸣的目的,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让表演者更加自然去完成作品中的情感体现。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情感表现力,审美情趣是一个人判断事物真假美丑的水平和标准,增强审美情趣,能让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这样在理解作品本身上就可以更加轻松,而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作为舞蹈情感表现的初始点,我们也要通过日常的练习使身体达到掌握自如的程度,做到刚柔并济,才能使舞蹈的情感表现方式更加熟练。舞蹈表演者要用精湛的舞蹈动作来构成鲜明的舞蹈艺术形象,从而反映生活中的人和事、思想和感情,展现舞蹈作品的魅力。由此可见,若肢体动作是骨,那么情感的表达是舞蹈艺术生命的灵魂。一段完美的舞蹈表演并不是大量的训练和彩排就能完成的,更重要的是舞蹈本身那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阐明舞蹈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在塑造舞蹈形象时,我们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让舞蹈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观众通过表演者的情感的变化来感受舞蹈艺术美感的变化,并且让观众融入其中,可以说,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是相辅相成的,当我们通过肢体的柔美和张力来表现舞蹈的艺术时面部表情则能很直接将舞蹈进行升华,我们在舞蹈表演中需要利用想象进入情感状态,然后运用气息和表情来传递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把技巧情感化和艺术化,赋予技巧生命力将情感巧妙地融合其中,只有这种发自内心体现真情实感的又有技巧融合的舞蹈作品才会深深地打动着观众的心灵深处,才能让观众感受到舞蹈的灵魂,给观众带来情感上震撼,让观众感受到舞蹈带来的艺术美感。

三、技艺结合,引人入胜,舞韵长存

舞蹈表演是用肢体诉说情感的,舞蹈不是讲故事,不是哑剧,不是运动的雕塑,不是高难度的杂技,也不是音乐的陪衬或解释,而只是舞蹈表演。舞蹈动作都是人体的自然生活动作,经过提炼、加工、美化而来的。舞蹈中的每个动作无不包含情感,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舞蹈起来就不可能美,就不可能打动观众,只有将情感融入到每个动作中,才能赋予舞蹈生命,才能打动观众并与观众产生共鸣。在舞蹈艺术作品中,技艺结合引人入胜是极为重要的角色。应当说,审美客体含情量的多少,常常决定着作品的艺术生命。高超的技艺对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表现手段。因此舞蹈家们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努力提高自己的舞蹈技巧和艺术表现能力,舞蹈技巧只是演员表现手段的基本能力,只有把它和艺术表现能力结合起来,才能成为表现社会生活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段。舞蹈表演最重要的特性是动作性,凡舞必动,不动不能成舞。但又非凡动皆能成舞,只有经过提炼美化、节律化的动作才可能成舞,这就需要讲究"动而合度"。舞蹈艺术的动,除了要求具有形式美外,在内容的表达上也有个合度的问题,这就是合乎舞蹈反映生活的规律,正确处理再现与表现、形似与神似的关系。一个舞蹈演员要有艺术创造力,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具有在熟练技巧能力基础上的舞蹈艺术独创性,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能发扬独特所长的舞蹈作品,才能在舞蹈百花园中独领,长流久远,风采独具,才能舞韵长存。

总的来说,情感表现作为舞蹈表演的灵魂,在舞蹈作品中占据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每一个舞蹈演员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研究作品并让舞蹈作品达到升华,感动自己,感动观众,通过千变万化的姿态和表情来表现艺术形象,用表情去诠释形象并产生震撼人心的舞蹈艺术作品,将情感融入其中,引起观众的共鸣,成为一部完美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孙景琛 ,《舞蹈艺术浅谈》,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11月 .

[2]平心,《舞蹈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