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产销范文
时间:2023-03-29 04:3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产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强化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运行指导。组织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研究,会同发改、商务等部门把好市场建设规划准入关。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加快物流能力建设,规范交易秩序,缩短流通时间。指导、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完善市场功能;组织交流市场建设与管理经验,督促搞好行业自律;调研反映行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建立符合品种特点鲜活农产品储藏保鲜体系。研究蔬菜、水果生产布局和品质特性,支持主产区依托规模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田头预冷保鲜设施,提高采后商品化处理和预冷保鲜能力。针对鲜肉、鲜蛋、鲜奶的运销特点和保鲜要求,支持在优势主产区建设一批大型冷冻冷藏中心,提高吞吐调节供求的能力。针对活鱼和冰鲜水产品的保鲜特点要求,支持在沿海、沿江、沿湖依托渔港码头和批发市场建立水产品冷冻保鲜中心,提高水产品稳定供应能力。
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董事长)、农产品经销商、经纪人队伍的培训,着力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定期表彰农产品市场流通领域的优秀人物,总结宣传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营造尊重、关心和支持各类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培育保护发展农产品品牌。建立健全地方名牌农产品推选认定机制,加强对农业品牌的市场推介,利用网站、博览会、交易会及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宣传促销,帮助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强规范管理,严禁借品牌培育之名的各种乱评奖和乱收费行为,配合工商部门严厉查处仿冒名牌农产品的行为,保护品牌资源。
强化市场信息采集分析与制度建设。县(市)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健全农产品收获上市预供货信息收集制度,提前半月以上组织采集预供货信息,提早做好产销衔接。省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健全重点批发市场信息收集制度,加强产销情况调度分析,对市场异常波动及时发出预警,积极发挥市场信息对农产品物流的引导作用。
调研反映“绿色通道”政策落实情况与问题。与交通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及时通报“绿色通道”政策执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开展情况调研,推动落实好“绿色通道”政策,研究提出政策措施建议,有条件的地方要协调争取扩大享受“绿色通道”政策的品种范围,为农产品物流运输创造更宽松的环境。
探索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总结宣传农产品电子商务典型事例,支持现有农业网站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功能,帮助制定上网交易农产品的标准规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市场销路,加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信息服务。宣传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成效显著的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篇2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就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问题进行了部署。农业部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研究出台九项举措,推动农产品物流创新,促进产销衔接,助推农民增收。
一是强化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运行指导。组织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研究,会同发改、商务等部门把好市场建设规划准入关。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加快物流能力建设,规范交易秩序,缩短流通时间。指导、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完善市场功能;组织交流市场建设与管理经验,督促搞好行业自律;调研反映行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二是建立符合品种特点鲜活农产品储藏保鲜体系。研究蔬菜、水果生产布局和品质特性,支持主产区依托规模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田头预冷保鲜设施,提高采后商品化处理和预冷保鲜能力。针对鲜肉、鲜蛋、鲜奶的运销特点和保鲜要求,支持在优势主产区建设一批大型冷冻冷藏中心,提高吞吐调节供求的能力。针对活鱼和冰鲜水产品的保鲜特点要求,支持在沿海、沿江、沿湖依托渔港码头和批发市场建立水产品冷冻保鲜中心,提高水产品稳定供应能力。三是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董事长)、农产品经销商、经纪人队伍的培训,着力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定期表彰农产品市场流通领域的优秀人物,总结宣传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营造尊重、关心和支持各类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培育保护发展农产品品牌。建立健全地方名牌农产品推选认定机制,加强对农业品牌的市场推介,利用网站、博览会、交易会及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宣传促销,帮助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强规范管理,严禁借品牌培育之名的各种乱评奖和乱收费行为,配合工商部门严厉查处仿冒名牌农产品的行为,保护品牌资源。五是强化市场信息采集分析与制度建设。县(市)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健全农产品收获上市预供货信息收集制度,提前半月以上组织采集预供货信息,提早做好产销衔接。省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健全重点批发市场信息收集制度,加强产销情况调度分析,对市场异常波动及时发出预警,积极发挥市场信息对农产品物流的引导作用。六是调研反映“绿色通道”政策落实情况与问题。与交通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及时通报“绿色通道”政策执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开展情况调研,推动落实好“绿色通道”政策,研究提出政策措施建议,有条件的地方要协调争取扩大享受“绿色通道”政策的品种范围,为农产品物流运输创造更宽松的环境。七是探索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总结宣传农产品电子商务典型事例,支持现有农业网站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功能,帮助制订上网交易农产品的标准规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市场销路,加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信息服务。宣传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成效显著的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八是推动农产品流通按产业分类管理。收集各类农产品市场流通的情况,重点分析粮油、棉麻、蔬菜、水果、茶叶、甘蔗、花卉、活畜禽、鲜肉、禽蛋、牛奶、活鱼、冰鲜水产品等的市场流通典型案例,研究不同产业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及适应条件,掌握市场流通规律,为指导不同产业创新物流方式、优化物流结构、提高物流效率提供科学依据。九是协调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针对菜篮子产品种类多、跨区流通量大、错季销售情况多的情况,在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中,把菜篮子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突出位置,重点加强优势产区集散中心、大中城市物流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及配套储藏保鲜设施建设,为政府调控市场、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提供有力的支撑。
篇3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营销;创新
农产品市场营销就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活动过程。农产品营销是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个人与群体在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产品创造和产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农产品市场营销的主体是从事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个人和群体。农产品营销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交易的全过程。农产品市场营销概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其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和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和欲望。
1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现状
1.1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迅速
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类别繁多,包括粮油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市场、肉食禽蛋市场、干鲜果品市场等。农产品市场数目基本稳定,交易额稳步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在经历了几十年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张后,现正逐步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流通规模上台阶,市场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商品档次日益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日趋看好。
1.2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农产品市场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挥着积极作用。
1.3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
超市作为一种新型现代营销业态在近几年也逐步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并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传统农贸市场的市场地位正在受挑战。另一方面,南京、广州、武汉、上海等地政府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旨在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使之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
1.4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
现阶段,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了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他们的出现带动了上游生产基地的发育壮大,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帮助农民致富,为地区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创新
2.1农产品市场经营观念的创新
随着农产品相对过剩时代的到来,客观迫切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抛弃农产品运销观念,确立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农产品市场营销是一个比农产品运销更为广泛的概念,农产品市场营销要求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仅要研究人们的现实需求,更要研究人们对农产品的潜在需求,并创造需求。农产品运销观念强调的是以自己的生产为前提,如何把生产出的农产品运输出去并完成销售,考虑的是如何把产品变成现金。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考虑的是如何通过生产、传送农产品以及与最终消费农产品有关的所有事物,来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的需求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出发点、中心点和归宿点。
2.2农产品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创新
农产品市场营销围绕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综合地运用各种营销战略与策略,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来实现企业增长和利润的实现。这就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充分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的“10PS组合(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优先、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权利和公共关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源于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深入调查和细致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发掘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会。根据一些细分变量来分割市场,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针对它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宜的产品,制定合适的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实现产品的既定目标。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利益低下,资金紧张,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一般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促销,往往还要依靠“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权利”和“公共关系”这两个策略。一方面,积极利用政府力量,获得宣传支持,引导百姓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公共关系达到宣传促销的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还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为农产品营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3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的创新
品牌管理是通过创立一个好的品牌,培育品牌、扩张品牌和保护品牌,奠定品牌优势,塑造驰名品牌,积累品牌资产。品牌管理过程实质是一个就品牌资产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步骤的规划和创新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塑造高资产的品牌。
创知名品牌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开展,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开始有意识地应用品牌策略。事实上,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依靠品牌优势,逐步建立农业产业规模优势,最终使农业产业得到进步和完善的过程。没有农产品品牌的创立和扩张,没有农产品品牌的优势,就不可能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也就不能彻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以及农业增产与农民不增收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王凯.品牌营销模型研究[J].市场周刊,2004(10):22224.
篇4
为宣传我省高效生态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成果,推广名特优新农产品,开拓农产品市场,省政府决定举办*年*农业博览会和*(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暨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展示推介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年*农业博览会
*年*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于*年12月1日至5日在杭州举办。农博会展示区设在*世贸国际展览中心,展销区设在*农业展览馆(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
(一)主题和内容。本届农博会以“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为主题,大力宣传我省最近五年来农业农村发展成就,突出推介企业和农产品品牌,展销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并开展贸易洽谈、“市民最喜爱的十大品牌农产品”评选以及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等,同时继续举办网上农博会,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二)参展单位及规模。成果展示区分为中心展区、各市展区、农业“吉尼斯”展区和“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展区,各展区面积由省农博会组委会核定。中心展区主要展示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成就,由省级有关单位负责设计布展;各市展区由各市设计布展;农业“吉尼斯”展区由省农业“吉尼斯”委员会办公室设计布展;“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展区由有关科研院(所)校设计布展。展销区原则上由各市按平均每县(市、区)8个展位的规模组织参加展销,并邀请境内外客商参加洽谈。
(三)展示、展销费用。要本着节俭办会的原则,合理使用展会经费,重点用于公共服务、促进产销对接等环节,并在确保展示展销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展会成本。参展单位的布展、运输、食宿等费用由各展团自行解决;展馆服务费用由参展单位适当承担一部分。
本届农博会期间,参展农产品及运输可享受浙政办发〔2001〕36号文件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四)组织领导。本届农博会由省农业厅承办,省级各农产品行业协会协办。为了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成立*年*农业博览会组织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附后),负责组织实施农博会工作。各市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二、关于*年*(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暨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展示推介会
*年*(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暨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展示推介会(以下简称展销会)于*年12月29日至2008年1月3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
(一)主题和内容。本届展销会以“展示新成果、服务大上海”为主题,以产品展销为主要内容,同时开展产品推介、贸易洽谈、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展示推介、特色农产品美食品尝展销等活动。
(二)参展单位及规模。展出规模约800个展位。由各市按照组委会核定的展示面积和展位数,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农家乐)等单位参展。
(三)展示、展销费用。参展单位的布展、运输、食宿等费用自行解决;展位费由参展单位承担一部分。参展农产品及运输在省内可享受浙政办发〔2001〕36号文件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篇5
农产品本身存在着生产规模小、受气候影响重、区域限制、难集中的一些致命性的缺点,所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优势难以形成。而农产品本身又存在鲜活的要求,产出及销售要求时间短,相当一部分农产品极易变质,这就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能力有限,对于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要求难以满足。农产品本身的局限性成为农产品开展网络营销的一个瓶颈。
二、农产品无规矩难成方圆
进行网络营销的产品都必须具有品牌编码化、标准规格化、品质等级化等要求。我国的农产品具有范围广、种类多、散而乱的特性,所以很难进行规模化管理和经营,标准化也就无从谈起。在现今农村小到自然户、大到村与村之间无论是耕种的种类、技术、方法、甚至连收获的时间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加上组织化程度和销售管理程度不高,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成为一个难题。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化很难形成品牌化。农产品无法形成品牌化,就使得农产品发展网络营销严重受阻。
三、目前我国网络的法律规范不健全,存在网络安全问题
由于农产品通过网络市场进行交易,交易双方互不相识互不见面,因此同样存在着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纠纷问题,如网络安全性无法保障、账号被盗用、交易信息泄露等。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来裁决,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
四、促进农业网络营销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网络建设,降低农村联网成本目前政府虽然已将网络的基础建设进行到县级、乡级等地区,但对农村基础网络配套设备还应加大建设力度,完善相关的配套设备。首先,应该加快建设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就现有的情况来看,农村上网的条件要远远落后城市。无论是学校的公用机房还是街面网吧,无一不是环境简陋、安全存在隐患、设备落后、上网速度极慢。其次,降低农村电脑的购买成本。随着“电脑下乡”这一政策的出台,虽然改善了农村上网的终端设备严重不足的现状,但目前农村地区个人电脑持有率仍然较低,电脑应用普及率和城镇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应将“电脑下乡”这一惠民政策落实到户,提高农民电脑持有率,降低上网费用,提高上网比例。
(二)普及电脑知识与网络技能、深度开发专业型人才由于农民普遍思想保守、文化水平低、素质差,所以对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认知能力差。目前最重要的是应该先解放农民封闭保守的思想,充分加深农民对网络营销方式的认知,利用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来进行宣传教育,形成一个“口口相传、一帮一带、共同学习”的帮扶局面。这样才能加快普及教育的脚步。政府应以群众为基础,开设电脑培训班、职业技术学校、网络技能夜校的等相关的培训机构。改变农民的营销理念,提高农民的认知水平,普及农民的基本电脑知识和网络技能,深度开发专业型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为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奠定基础。
(三)引入第三方物流,增加原助力物流是整个营销的中心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整个营销的成败。我国农村大多交通不发达,有的甚至是闭塞状态。所以有很多地区缺少物流配送,这也是农产品进行网络营销遇到的一个困境。如何能将这个困境突破呢?还需要交易双方协商一致,引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专业的物流公司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经济实力,具有成熟的信息设备、管理经验和配送技术。在成熟的信息设备和管理经验调配下可以更快更准地将货物配送成功,降低运送成本。而专业的配送技术又可以克服农产品的不易保存、易损耗的特点,将农产品保质保量、保鲜保速配送成功。这样完全破除了农产品物流难、配送难的困境。为农产品发展网络营销增加了原助力。
(四)树立标准,打造品牌首先,政府应与国际农产品网络营销标准接轨制定出相应的农产品产销的标准体系。其次,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对农产品标准化基础建设的步伐。再者,对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分级、管理、包装、营销,形成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形成农产品标准化。最后,农产品清晰定位,打造品牌形象,使品牌深入人心。
篇6
关键词:农产品;新型营销;分销系统;物流系统;品牌战略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6日
一、引言
农业作为国家的第一产业,关乎着民生,是国家运作的基础和支柱。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产品不仅产量高而且需求量更高。2012年秋,党在十中明确提出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未来农产品行业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前景。但是我国的农产品同时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地区分散、生产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加工程度低等特点,导致了农产品营销的成本高、领域窄、利润率低、管理效率不高等特点,从而为农产品的营销带来了难度,制约了农产品行业的发展。所以,以前的初级营销方式已经完全无法满足现在的市场环境,此时就迫切需要注入能适合现在农产品市场特点并能很好地解决当前问题的新型市场营销思维。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营销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所以那些幻想着只要自己的产品足够好就会有顾客主动找上门而不主动去向顾客介绍推销产品的企业只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成为炮灰。现代市场营销思维更强调的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创造需求,所以作为现代企业和营销者就必须直面市场,快速发现、积极满足、敢于创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头筹,而在复杂多变的农产品市场中更应如此。本文将探索适合现代农产品市场的新型营销思维。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的研究。19世纪,美国国内农产品供大于求,导致农产品严重过剩,于是现代农产品营销理论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1901年约翰・富兰克林・克洛威尔在《产业委员会农产品分销报告》中首次提到农产品营销。该报告阐述了农产品由生产商到消费者的分销体系以及生产商和分销上之间的利益分配;1903年西巴德首次将有关“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内容搬上了威斯康星大学的课堂,且一直从事市场营销调查研究并在多年之后年出版了《农产品市场营销》一书;1916年W・C・韦尔德为了掌握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整个市场营销流程而去实地调查当地商会的农产品流通细节,他总结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效益和效率依赖跟专业化的渠道商。
二战后,美国农产品营销学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时农业生产力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得到空前的提升,农产品得到空前发展,众多农民和商人开始从事农产品营销活动,农产品营销理论逐渐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众多领域。
21世纪,需求差异化越来越明显,导致农产品细分程度越来越高,农产品又开始有了新型营销理念,农产品的绿色、品牌、服务、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理念开始慢慢替代传统的营销理念。
(二)国内的研究。安玉发、张娣杰在《市场营销学理论在我国农业经营中的应用》一书中提出,农产品只有模仿其他工业产品的市场营销活动,转变农产品营销的观念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行业的大发展。物流一直是阻碍农产品流通的关键问题之一,刘威认为配送中心是农产品物流的重要环节,要加强物流配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合理管理各区域的物流配送网络,采用合理化、专业化的运输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赵丽霞提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品牌意识逐渐提高,名牌产品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品牌竞争逐渐成为企业和产品的无形的资产和竞争的热点,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越来越迫切。元新娣提出农产品通过网络能够快速地对接消费市场,实现农产品的信息共享,减少了交易环节,并且让农产品实现跨地区甚至跨国家销售更为便捷,有利于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三、新型分销系统
(一)传统的分销系统。与国外的规模化生产不同,我国的农产品依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个体农户的供应从而发展出了独具我国特色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主要分为:生产商到渠道商再到零售终端和农户到零售终端的两种方式。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分销方式已经越来越展现出弊端,前者渠道长度太过臃肿,流通环节多使得农产品价格高居不下导致交易效率低;而后者虽然降低了流通环节但是流通范围不大,只能满足生产地及其周边的需求很难进行更广泛的流通,而且经营规模小,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上存在严重不足。
(二)新型分销系统的出现。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得到井喷式的发展,以阿里巴巴集团为首的电商巨头正在改变着中国人的购物方式,人们开始慢慢接受网络购物并逐渐依赖电子商务。依据阿里巴巴的消息2013年天猫仅在“双十一”当天就达成1.7亿笔交易,支付宝成交金额突破350亿元,创造了一个电子商务的神话。2014年将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元年,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数量达到3,000个之多,而跟农产品有关电商平台数量更是超过3万,农产品将是继电子和服装之后的又一个电子商务畅销的明星品类。根据图1可以预测,现在只是农产品电商的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众多农户和农产品企业看准了这一时机纷纷开始了电子商务的转型,逐渐发展出了新的分销模式,这里统称为线上和线下的两种分销模式。(图1)
(三)新型分销系统的优势。线上模式即是通过网络达成交易,与传统的非电子商务模式即线下模式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1)时空优势: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易方式,突破了交易时空障碍,交易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2)成本优势:降低了店面费用、流通费用、库存费用和管理成本;(3)渠道优势:避免了复杂的渠道关系,实现了农户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易;(4)服务优势:借助电子商务品台卖方能够即时即地为买方服务;(5)信息优势:有效地降低了买方和卖方交易时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既让买方知道更多的产品信息又让卖方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有利于实现公平交易和供需平衡。
四、新型物流系统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1、农产品物流数量大、种类繁多、覆盖面广。2013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如表1所示。(表1)品种较多,分部地区较广,涉及到的物流覆盖全国各大农产品产区和消费区,包含海陆空三个方面。
2、农产品物流受季节影响周期变化。农产品物流量会随着农产品成熟时加重,成熟季节一过,物流量就随之减少,并且一直反复周期变化。例如,季节性水果等每到成熟季节时才集中产生较大的物流量,而其他季节物流量相对少很多。
3、农产品物流具有易损性和技术性。农产品的脆弱性导致其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容易腐败变质,比如鲜活类在正常条件下只有极短的保鲜时间,这就对物流系统要求较高,需要采取先进的运输工具,比如冷藏运输。
4、农产品物流具有可预见性。生产者可以根据当前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情况对后期的农产品产量进行预计,根据产量和需求量的预计就能大概预见其物流量。
5、农产品物流具有安全性。农产品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关系到民生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农产品的安全是每一个人所关心的话题,所以保证安全是农产品物流的重中之重。
(二)构建新型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议
1、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特别是在较偏远的地区,依然存在农产品无法运出产地的现象。同时,还要加强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改善当前农产品物流广泛、分散的特点,实现物流中心统一配送。
2、缩减农产品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效率。农产品对时间比较敏感,为了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和质量就要最大限度地缩减物流环节,实行生产者到配送中心再到零售商的简易物流系统,提高物流效率。
3、加强农产品统物流监管。产品监测和管理是现代物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先进的物流监测和管理技术不仅能节省农产品物流费用还能提高物流效率,同时还为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4、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通过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保证交易双方对运输过程的监控,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和处理物流交易过程中的突发状况等关键信息,使交易更具透明化。
五、新型品牌战略
(一)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意义。在非农业领域中如在工业品营销中,品牌战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企业通过品牌战略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并且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所创造的品牌价值已经成为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微软、苹果、可口可乐、耐克、保洁、海尔等大公司和企业创造了极高的品牌价值。可口可乐公司曾言,如果哪天可口可乐公司毁于意外,凭借可口可乐这个品牌依然能站起来,可见品牌战略在现代营销中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企业对农产品的品牌战略和品牌化经营缺乏认识,随着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和市场的变化,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和品牌化经营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周发明提出品牌战略有以下五点重要意义:(1)是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手段;(2)是适应消费需求和购买行为变化的要求;(3)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4)是提升和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5)是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民收入的需要。
(二)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建议
1、普及农产品品牌意识和名牌农产品消费。现在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牌意识的缺乏仍然是制约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因素,而这恰恰与现代企业的品牌战略和消费者日益增强的追求名牌的心理背道而驰。企业需要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意识,利用消费者的名牌心理让他们追求消费名牌农产品。
2、加强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文化建设。大部分农产品通常保有地方特色已经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而企业只需将这一特色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利用地方具有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以及政策优势等用现代营销思维对之进行定位、塑造、包装、宣传,打造具有融合地域特色文化的品牌,提升品牌的档次和品位,从而避免品牌蓝海,使其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3、扩大农产品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广泛的宣传有利于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对提升品牌影响力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政府要积极配合并设立相关宣传机构,在各大交通要到设立广告牌,各大旅游景区设立相关销售点,积极参与区域及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产销会,利用农业节目,各大卫视、网站等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推广。例如,最近在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一个极好的适合农产品宣传途径。
4、建立品牌的认证标准,健全品牌信任机制。建立品牌农产品的质量认证标准体系,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操作环境和安全标准等各个方面出发进行标准化的监督和管理体系,逐步形成行业、地区、国家和国际标准体系。品牌标准化的建立能帮助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以及安全性,有利于树立品牌的信任度和美誉度,让消费者安全消费、放心消费。
5、各级政府机关的政策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品牌的打造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也并非某一个组织或企业能够独自完成,尤其是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各级政府需要从政策环境、地域资源、生产技术、人员培训和公众服务等各个方面提供支持,引导各个区域的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此同时,政府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导品牌快速健康地发展,提高品牌公信力。
六、总结
农产品的营销一直是困扰农业从业者和营销人员的难点,本文主要结合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从农产品营销工作的三个要点也是难点描述了农产品从渠道、物流和品牌建设的重要问题,以及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建议。然而,要顺利地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也非一朝一夕,仍需要更多人员投身于农产品行业,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农产品营销系统,农产品营销任重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克洛威尔,约翰・富兰克林.关于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的报告[R].华盛顿:美国印刷局,1901.
[2]Hibbard,B.H.,Marketing Agriculture Products.New York:D.Appleton-Century Co.,Inc.
[3]安玉发,张娣杰.市场营销理论在我国农业经营中的应用[M].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
[4]刘威.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
篇7
1.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优势。广东省的土地面积相对其他省份较少,但由于其是山地、丘陵、平原及海洋构成多样的土地类型,又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助力,为因地制宜和土地综合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加上土地的适宜性好,复种条件好,农作物的生长量和生产能力强,弥补了土地资源不足的缺点。同时,广东省处于低纬度地带,气温较高,雨水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进一步促进了农作物的营养积累。因此,广东省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可达到一年三熟。丰富的生物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给城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带来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独特优势,而优质的农产品正是发展“农超对接”模式必不可少的前提。
2.有较为明显的地缘优势。广东省作为南亚区域的交通枢纽,毗邻香港澳门,隔南海和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自古以来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和主要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曾被誉为海上的“丝绸之路”。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广东省更方便开展国际经济合作。良好的地缘优势也给农产品营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也为国际市场的竞争带了机会和挑战。同时,交通便利也缩短了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时间,是推动“农校对接”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3.有庞大的人口优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山东、河南、四川和江苏。也就是说,广东省已成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同时,广东的综合经济实力已经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前列,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储蓄存款、财政收入等重要经济指标也都居于国内前列,人均消费能力强。同时,广东省共有高校131所,其中普通高校38所,独立学院17所,高职院校76所。巨大的高校市场为“农校对接”提供了最优良的土壤,庞大的学生群体所带来的消费力为农产品市场开辟了巨大的盈利空间。
4.具有优秀的品牌优势。截止2010年,广东省涉农商标的申请量达到年均近500件。其中全部29个广东驰名商标中,农产品商标有7个。品牌所蕴藏的力量是巨大的,销量的提高使广东省农产品生产组织对品牌的关注度得到提高,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在与广大高校对接过程中,众多的合作社努力发展自有特色农产品,积极抢占学生市场,这为农校对接的进一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利益对接机制不完善。我国“农校对接”的工作仍处于发展阶段,对接关系并不完善。大多数高校与农户之间还仅仅是买卖关系,只涉及产品购销,但缺乏技术服务和价格协商保护政策。农户如果不能充分享受到高校销售环节的增值利润,将会影响到“农校对接”的稳定性。同时有的高校还存在招标引商时收取高额的通道费用,这将极大损害农民合作的积极性。
2.营销人才不足。发展农产品新兴营销模式需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网络交流工具,能够掌握信息的搜集、处理、等基本知识,这对于我国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很难达到适应农产品新兴营销的要求。他们文化水平比较低,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所以更谈不上农产品网络营销。所以我国依靠目前农民的观念和技能水平来大规模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还面临很大困难。
3.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规格的农产品,须具有易配送和形成品牌认知的特点。但我国合作社起步晚,发展不成熟,导致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标准化方面的水平都不高。在目前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我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部分都局限于生产环节,缺乏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分级标准和包装标准等标准体系支撑,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生产。很多专业村镇都没有农产品的质量监测站,大部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合作组织及农产品的生产企业都还没有建立检测室,缺少质量管理制度,因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面临很大挑战。
4.物流运作模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由于农业生产的分散化,普通老百姓的生产订单很少,无法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不利于农产品物流业的长期发展。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单一性也导致了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过高。另外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也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大多数运输工具仍为普通的运输车,有冷藏设备的专用车辆还很少,无论是公路运输还是铁路运输也都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情况。另外,合作社基本都在郊区,其资金实力不是很雄厚,因此在储存及运输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
(三)发展“农校对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广东作为地处南方的经济大省,在发展“农校对接”模式下的农产品营销问题上,既有先天的优势,也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因此,要想有效地实现“农校对接”模式下的农产品营销,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局面。
1.政策支持为“农校对接”提供了机遇。2009年11月,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这个通知精神,广东省农业厅充分关注、引导和鼓励广东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从2009年开始,广州市每年评选出若干组织形式规范、合作内容明确、利益分配合理、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发展势头良好的合作社作为广州市合作社的品牌。这样,既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了资金投入,建设了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也提高了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鼓励其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
2.相关主体的蓬勃发展为“农校对接”提供了机遇。农校对接的两大主体是农户(合作社)和高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高校的规模迅速扩大,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食品安全质量意识随着国内外品牌的不断涌入和竞争而得以提高,这些都使高校向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为“农校对接”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充足的消费力和有保障的平台。另一方面,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也空前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快速发展,组织化程度高的农民组织相比农户来说更容易与高校达成合作协议,因为大组织能够提供更多的农产品,更好的价格和服务,这些都将使高校的合作意愿大幅提升。
3.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对“农校对接”提出了挑战。我国居民的食物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升级,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也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内居民的食品消费观念的转变为绿色农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作物是把握机遇的方式之一。而高校中的食品在大学生的心目中优于其他途径购买的产品,因此进行“农校对接”合作,在高校销售农产品是更好的选择。
4.仍然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对“农校对接”提出了挑战。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农产品就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高科技、高品质、低成本的同类产品竞争,农产品的价格也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过后,各国经济仍然处在艰难的恢复期。我国2012年的经济运行整体平稳,但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速都维持在低位甚至出现下滑。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经济发展缓慢也是由于以往不合理的增长结构面临困境。低迷的经济将不利于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影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5.其他农业大省的竞争对广东省“农校对接”提出了挑战。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国内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商品的流通也逐渐不受地域限制,低价优质的产品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竞争力。我国其他的农业大省如产粮大省河南、山东等地的粮食销售在广东省内同本地的产品销售形成竞争。南部其他经济发达省份拥有更好的技术手段和营销人才,也将对合作社农产品营销造成冲击。另外国际贸易也使得农产品面临着更多的竞争者,只有不断增加农产品的自身优势,才能更好应对众多的竞争者。
6.立法滞后、缺乏法律援助对“农校对接”提出了挑战。首先对于合作社来说,为了在农校对接合作中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实力,它们需要充足的运营资金。这便导致合作社在筹资上会实施资金互助的行为,但这一行为在我国缺少立法依据,因此不能够有效地开展。另外为了在与高校的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合作社之间也会联合起来,成立联合社来使自身在谈判中取得更大的利益。但联合社也是法律上的一个难题,目前无法取得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因此其行为有效性和合法性就不能得到保障。最后在“农校对接”中合作社和高校一旦发生纠纷,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和相关的政策来解决问题也将是一个难题。
二、“农校对接”模式下农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著名的市场营销学者麦卡锡提出应当把消费者看作一个特定的群体,称之为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分析目标市场有利于企业占领和开拓市场份额。
(一)目标市场的基本选择与定位在“农校对接”的模式下,农产品营销的目标市场是广大高校内的学生。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可以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大量消费能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使农业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生产。因此,为“农校对接”寻找更合理、有效的营销模式,就必须重视高校学生的农产品消费需求,了解目标市场。2013年,笔者根据对广州市高校中“农校对接”模式的客观情况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的调查对象为广州市高校的在校学生。问题涉及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包括学历、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个人月食品消费支出等;对“农校对接”的了解;以及对品牌农产品的消费意向等等。在163份有效问卷中,男女人数大致相当,全部受访者皆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受访者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集中在3000-5000元,人均食品消费支出80%集中在100-1000元,家庭收入高的相对在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也大,对于食品品质以及饭堂卫生环境的要求高。由此可见,客观分析和研究目标市场,有助于了解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针对目标市场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产品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根据杰罗姆•麦卡锡(E.JeromeMcCarthy)在《基础营销》一书中所总结的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四个基本营销策略,通过分析所发放的问卷调查数据,笔者认为,要发展“农校对接”模式,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产品策略主要是指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产品独特竞争优势,以期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广州市各大农业专业合作社所生产的农产品差异性并不凸显,因此农产品走品牌化品质化、专业化的道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营养价值、食物品牌、卫生环境以及口味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有着几乎相近的比重,也同样不可或缺。对农户而言,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以及品牌知名度,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对学校饭堂而言,良好的卫生环境以及不错的饭菜口味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此可见,合作社可以通过高校饭堂宣传其生产的农产品的丰富营养价值,提升在消费者之中的知名度,甚至可借此打造品牌效应,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有14.8%的消费者一定会选择品牌产品,同时没有人选择一定不买品牌产品。虽然有大部分人在选择品牌产品时不置可否,但是可以看出人们更倾向于品牌产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与扩大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有机会争取到大部分不置可否的潜在客户,提高经济效益。
2.价格策略。价格策略就是指商家制定不同的价格方案,以应对不同的市场需求。价格毫无疑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最为关心的要素之一,它承载了吸引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主要任务。因此,对消费者目标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采用不同的价格方案。并且发挥“农校对接”模式的优势,降低农产品价格,这样可以使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与同类农产品供应商的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费在5-10元之间,体现了多数学生的消费水平。他们的价格需求主导了合作社对农产品的价格定位。值得注意的是有20.8%的同学每餐支出在5元以下,同时也有12.3%的同学支出在20元以上,他们的需求或高或低,合作社都应考虑设定合理的农产品搭配方案。比如:散卖的廉价菜式或是营养丰富、品种齐全的套餐等。这样才能在保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在价格策略上,不能忽视品牌对于产品效益的影响。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有22.1%的受访者不接受品牌产品的较高价格。72.4%的受访者对品牌产品10%以下的价格提高采取接受的态度,毕竟,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同时过硬的品牌象征着较好的质量,一定的价格提高,消费者还是会考虑购买。只有5.5%的受访者表示,过大的价格浮动变化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家庭收入高的受访者相对而言在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也大,这一部分受访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注重农产品的品牌以及质量,愿意为更高质量的生活付出更高的代价。这为“农校对接”模式留下了一块很有发展潜力的市场。结合广州市高校的基本情况,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价格水平是大众普遍可以接受的,这使得开展“农校对接”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同类竞争对手中具有竞争优势。
3.渠道策略。渠道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培养长期稳定的经销商以及建立完备的销售网络,使企业不用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由产品的分销商来联系在营销活动中的企业与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掌控营销渠道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营销主体效益的大小。通过上表可以看出54.6%的受访者偶尔会接受高校饭堂的推荐,这说明大部分的受访者对于购买何种食物的目的性并不强,同时29.4%的受访者则经常接受高校饭堂对食物的推荐,也说明了合作社可以合理通过高校饭堂的推荐,让消费者从多渠道了解与认知合作社的农产品,增强购买欲望,提高其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品牌影响力。
4.促销策略。促销策略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很多的商家都开始利用一些活动(比如,大减价、买一送一等)来适当改变销售模式,以起到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做法。这种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提高产品的销售量,而且合理地使用还可以打响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起到一定的品牌效应。即使在高校的饭堂中,促销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生性活泼,喜欢搞活动,高校饭堂可以开展一些限时折扣及打折促销活动,在学生们每天必去的饭堂开展一些对“农校对接”以及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的宣传。甚至可以在周末进行大学美食节等活动,提供一些试吃的产品让顾客品尝。通过总结分析,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对“农校对接”模式是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的。但54%同学对此模式还是一无所知,说明“农校对接”还存在不小的空间去发展。通过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营养价值的宣传,把食品健康的生活理念传播到大学生活中去,可以使“农校对接”这种发展模式的市场潜力被进一步激发。因此采取广告投入、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产品细分、保证产品的品质、改变营销策略等有效营销手段,对于农业专业合作社与高校的效益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农校对接”模式下农产品营销效益分析
“农校对接”模式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模式而言,有力地将农产品的各个供应链联系了起来,将自古以来我国的小农生产与飞速发展的大市场衔接起来,充分满足了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需求,逐步实现了合作社、高校及消费者三方共赢,这是一种可能引起农村经济模式变革的营销方式。
(一)合作社及农户效益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不外乎“种什么”、“怎么卖”。想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农村的经济,归根到底就是要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难题。“农校对接”这种模式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契机,也为农产品销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
1.按需生产,稳定市场。在当前市场开放的大环境下,农户们广泛选择种植需求量较大、市场价格较高的农产品以求提高收入。但是,由于农户限于本身的文化层次不高、市场信息获取渠道较少等缺陷,农户对农产品市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市场进行的预测准确性不足,同时因为农户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在市场中盲目跟风,产量过剩的情况并不鲜见。农民合作社与高校对接之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对高校师生食品需求进行定期的调查,以实现对高校农产品市场的最新需求进行充分了解与分析,并严格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农产品生产。这样不仅减少了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减低市场风险对农户的冲击,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2.广开销路,增加收入。生产者和消费者应适应宽容价格波动。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合理性,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形式,也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福利的保障。“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永远是“难兄难弟”,构成了一个循环陷阱。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应保持适度宽容的心态,理性面对。诚然,政策扶持、价格调节仍是必备手段,但是要在市场规律的条件下灵活运用。探索推进农业产业支持政策,农业产业从田头到餐桌,从农户到市民,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建立综合的扶持政策。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建立我国农产品调控目录制度,探索创立农产品价格稳定基金以保证目录制度的运行,在总结目前个别地方蔬菜价格政策性保险制度,蔬菜最高限价的基础上,进行试点、总结、提高,然后予以实施与推广。
3.建立品牌,提高竞争力。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主要是以农户单一耕作为主,这种规模极小的生产方式既不能保证农产品的产量也无法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我国的农业生产难以建立起一个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因此,大力发展“农校对接”模式,一方面可以保证农业合作社的农产品销售,使农业专业合作社更快发展壮大。另一方面,高校的农产品采购量使得生产力有限的农业合作社向产品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扩大的合作社规模和专业化的生产,可以搭建出品牌建设的平台。合作社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展龙头企业,并且以龙头企业拉动合作社,将龙头企业的品牌打入市场,带动其他小合作社的建设,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4.促进合作社与农户的合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途径。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千家万户的农民实现了与市场的对接。因此,要继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壮大龙头企业。政府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加快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采用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要加大对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的改组改造,把有市场、有效益的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改造成为龙头企业。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广泛吸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社会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龙头企业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到主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带动农民调整结构。合作社走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不仅促进了农产品市场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而且能够使农户的生产行为产生一定的市场导向作用,让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革新。在“农校对接”的经营模式下,农业专业合作社可以积极联合各大高校及各大科研单位的种植技术专业员为农户及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培训,将程序化的种植管理流程合理引入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建设中来,使合作社的产业结构做出合乎市场需求的调整。
(二)高校效益分析
1.降低成本,减少高校开支,减轻学生负担。在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下,把农产品从生产地运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需要经历许多繁复的中间环节。首先,在收获季节时农产品采购商会直接到田间地头进行收购,然后这批农产品就将被转手给各大市场的农产品批发商,这些批发商把收购到的农产品再进一步销售到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最后高校到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农产品的采购工作。上述的每一个经销环节都会从中谋得经济利益,也就是说农产品的价格在一次次的转销中节节攀升,到最后农产品被高校所收购时的价格与当时被农户售出时的价格相比就会产生极大的差价。而“农校对接”这种经销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简单直接的生产者——高校的运输供应链,把高校的农产品采购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在客观上也使农产品在流通中的营养损耗降低,缓解了运输中对鲜活农产品储存保鲜的压力,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高校减少了开支,学生的生活成本也降低了。
2.提升食品监管水平,保障食品安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始终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农校对接”模式中,高校中的广大学生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是巨大的,“农校对接”模式对保障农产品的安全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要求对口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按照高校的需求生产无公害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因为“农校对接”模式下农产品物流运输环节得到很大的简化,这种改变有助于对农产品进行更加细致的跟踪调查,从生产源头上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方便对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监管,保证安全可靠的农产品上市。流通环节的大幅减少更有助于建立农产品可追溯机制,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可以快速发现问题所处的位置、环节,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使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农产品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3.减少物流中间环节,有利农产品保鲜。相对于其他大部分商品而言,人们对于农产品新鲜程度的要求更高。然而,大部分农产品却仅有很短的保鲜期,市场对农业专业合作社提出了较高的农产品存储条件要求。在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下,农产品的物流运输经过了一层又一层的中间商环节,直接导致农产品最终被消费者买到时的新鲜度已经大大降低,农产品的品质已经不能完全达到消费者的要求。但是,在“农校对接”的营销模式下,农产品的供应链得到了极大的缩短,当物流运输的环节减少时,直接的影响就是运输上花费的时间也会相应缩短,在收获农产品之后将其直接运输到高校,无论对合作社或是高校都有着极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合作社可集中资金购置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保鲜,合作社的冷藏设备可集中为农产品冷藏保鲜,最大程度保证农产品本色上市。
四、结论
篇8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5008)
摘 要:作为有着鱼米之乡称号的苏州,有优质稻米、家禽以及蔬菜和水产等特色的农产品,而当前这些农产品营销已经成为了苏州的一项支柱性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加大,要不断完善我国农产品的营销渠道,优化当前农产品营销现状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就我国当前的农产品销售现状展开分析,提出一些策略,探索农产品营销渠道。
关键词 :农产品;营销渠道;营销手段;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151-02
伴随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逐渐重视起来,人们的选择逐渐倾向天然、健康、无污染的农产品上,因此农产品营销逐渐成为了市场的一大支柱产业。就苏州来说,苏州地区有很多特色的农产品种植与饲养,包括水产、林业、生猪以及稻米等等农产品都是目前市面上比较受欢迎的。随着农产品市场的迅速发展、营销沟通的规模逐渐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农产品营销渠道以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苏州农产品的特点与营销现状,提出一些适宜苏州农产品拓展营销渠道的建议。
一、结合苏州为例,分析农产品的主要特点与营销现状
1、当前苏州农产品的主要特点。
苏州农产品的规模虽然算不上全国最大的,但就农产品销售产业对苏州社会经济与市场起到促进、稳步发展的作用来看,农产品的销售仍然是不可忽视的。虽然农产品规模大,但就农产品的营销来讲,还是存在缺陷的。
1.1 苏州农产品品牌化成本太高。
苏州的农产品相对全国来说也是比较受欢迎的,因此,苏州的农产品大多都有自己的品牌,但就这些品牌的知名度来说,还是有待提高的。一方面,当前的苏州农产品缺少现代物流与经营,没有很好的利用现代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一些农产品的外包装比较简陋、粗糙,甚至有的包装完全不符合绿色标准和美观要求,这也是品牌效应无法生效的一大关键。
1.2 缺少发达的产品加工企业。
其实,农产品的发展与营销规模与农产品的加工有着直接的联系,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不仅是要满足市场的需求,更要能实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功能。就当前的农产品市场情况来看,发展农产品加工已经成为了世界农产品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但苏州的农产品企业缺乏一定的技术,缺乏对农产品加工的意识,这也是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较少,无法打开市场的重要因素。
1.3 农产品的营销缺乏整合策略。
苏州主打的农产品是绿色农产品,由于绿色农产品的生产需要较高的生态环境条件,在加工与运输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与标准,所以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定价非常高。在这一方面,就当前苏州的绿色农产品影响情况来看,因为对绿色农产品的宣传不够,替代品较多,难以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与够买欲望。导致因为价格过高而销量低下的情况。除此之外,对于农产品的营销来讲,虽然可以通过各种类型与层次的展销会或者博览会达到一定的销售要求,但就长时间来看,农产品的传播效应还不稳定,在营销整合策略上还有待提高。
2、当前苏州农产品营销模式现状。
2.1 订单农业发展迅速。
伴随当前的农产品市场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订单农业。订单农业又被称为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农户根据本身或者乡村组织与农产品购买者之间签订的订单属于组织安排农产品产销模式,是最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避免盲目生产的重要措施。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户的产销问题,也是保障产销安排合理,避免盲目生产,保障农产品的质量的重要措施。
2.2 农产品与超市对接流通方式发展迅速。
在当前的农产品市场环境下,以农产品直接配送至超市、大卖场的现代流通方式在苏州的农产品营销中逐渐发展起来,突破了传统的农产品交流环节多、程序复杂的缺点,避免增加额外的成本导致农产品的零售价被抬高。当前,政府大力的发展农产品从产地直接到销售地,通过这种流通营销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销组织化,使得一些大型超市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面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省去了中间复杂的程序与环节,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更是促进农产品价格稳定的重要措施。
2.3 网络营销理念逐渐形成。
利用当前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先进技术进行农产品网络营销,通过网络平台农产品的基本信息,有助于拓宽销售渠道,网络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营销理念与形式,同时实现了跨空间、跨地域的全新营销模式。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化,运用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平台,从预订到配送,直至到达用户家中,不需要其他过多的成本,只需要简单地操作,就可以实现产销对接,更加方便快捷。
二、对于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探索
我国的农产品营销渠道拓宽应首先从自身出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工业技术为农产品销售提供生产资料与科学管理办法,使得农产品经营销售倾向科学化、市场化与生态化。因此,就必须要抛弃以往的老规定,依据市场的变化情况,采取有效、科学、合理的营销手段与渠道,促进农产品事业进一步发展。
1、开发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农产品的多样化也是决定营销效果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农产品的高效要求,就必须提高农产品的优质优价和高产高效,当前的农产品市场要求农产品的品质与价格都要进行优化,可以通过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质农产品,生产更多多样化的农产品以抢占市场。还应逐渐淘汰劣质的品种与滞后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全新的技术与生产策略,能做到根据市场与用户的需求生产适应标准的农产品。
2、培育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前面提到要想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就需要发展起一支设备与技术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就当前国际上的形式来看,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至少占总生产的90%,加工后的农产品具有较大的潜力,增值至少2-3倍,而我国的农产品加工只占到总量的约25%左右,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准。因此必须采用协调联动的方式,进一步增加产品的关联性、增值与延伸性,同时要达到降低竞争成本,并形成集约优势,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各项产业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充分发挥集约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充分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拓宽营销渠道。
要打造农产品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整合农产品,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产品在高端市场上的比重,一方面拓宽其他营销渠道。应积极的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与物流配送,抓住冷链配送的发展时机,可以通过在城市开设产品连锁专卖店或者、扩大超市、餐饮业与学校等机构的农产品配送业务,积极开展订单销售的方式,使得农产品能直接与用户对接。另外,还可以加大宣传,寻找目标市场与客户,加大网络农产品交易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的营销渠道。
4、培养开拓国际市场的营销团队。
培养人才,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是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的重要目标。当前,缺少能够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营销、销售实施等环节一体化的专业人才,所以必须要通过高效、培养等渠道对农业进行大量的宣传和聘用,转变农业就业不好的观念,吸引更多的营销人才与农业专业人才加入到开拓国际市场的行列中来。此外,还要打造一体化的专业产销团队,一方面,培育出专业的农民经济人,信誉良好的商与批发商,在有良好的销售队伍的基础上逐渐扩大农产品营销规模,提高交易率。另一方面,聘用拥有先进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又有较强的营销理念的网络策划营销人员,推动农产品的网络化营销,帮助农产品营销更上一层楼。
结语
由此可见,就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营销形状来看,要真正实现农产品的高效益,带动各项经济发展,就需要打造一个既能实现农产品发展目标,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农产品营销模式。
参考文献:
[1] 赵仕红,常向阳.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优化研究[J].农村经济,2011,09:105-108.
篇9
农产品的大宗物流一般都会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
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
在整个物流链条上,由于农产品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绝大部分,而这样多环节的流通链条,无论是时间和流通效率上,还是现有的保鲜手段都无法适应农产品的鲜销形式,因此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由于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原因而损失巨大,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更为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目前农产品流通渠道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多渠道的营销体系。
2、物流成本问题
农产品供应链中产销结合是目前我们生鲜采购和经营的瓶颈之一,也是未来市场投资的热点,现在我们的流通成本仍然偏高,而且很不稳定,运销成本的波动性较大;另外加上路况不良的时间成本,设卡收费等问题等都在无形中增加了流通成本,加大了农产品大宗物流环节的经营风险。
3、物流技术问题
运销保鲜技术是目前影响超市生鲜经营的突出问题之一,“新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要求。
现在,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也就是说1/4强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蔬菜水果物流则更为典型,产品可以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对比之下触目惊心。 4、投资结构问题
一直以来,在农业增产上的投入是全力以赴,但保鲜技术和物流等后续农产品处理加工方面却明显相对投入不足。从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来看,如果能够更多地关注生产、流通、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经营,开发采用保鲜技术使果蔬损耗率减少一半,就意味着增产水果500多万吨,蔬菜3000多万吨。
篇10
1SWOT法分析农产品市场中的“柠檬市场”
1.1劣势“柠檬市场”使得消费者对农产品市场的质量产生不信任。农产品的新鲜度是衡量农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很多农产品厂商并没有向消费者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并且市场上也没有统一的制度来规范厂商。近期市场上出现了标出出产时间的鸡蛋,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弥补。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政府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考量,也并没有一个特定的部门进行监管。“柠檬市场”的存在,使得市场上农产品的质量较低,不仅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且消费者对此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消费者心理都有一个期望价值,大多数的期望价值都比较高。当面对普遍较低的产品时,顾客就会对这种产品产生不满情绪,久而久之,商家也就失去了信誉。1.2 机会面对农产品的柠檬效应,在看到优势与不足的同时,也要看到背后带来的机遇。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广大的农村,小农经济仍是主导,广大的农民是农产品的主要供应者。面对特殊国情,市场上的高端质优价高的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并不能解决广大农民供应商的产品销路问题。反而,由于农产品市场的柠檬效应,中低端农产品盛行于市场,使得农民手中的农产品销路得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产品产销供应链的形成;同时,避免了因农产品滞销而烂在农户家里的情况。我国进入WTO组织以后,面对的是国际化的大环境,我国的农产品将会销售到世界各地,这就给农产品厂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品牌化、规范化、国际化。这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新一批农产品品牌的出现,如食用油行业的福临门、金六福,粗粮里的燕之坊成为带动农产品市场化的领军者,农产品市场将会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1.3威胁一个行业里优质产品滞销,而价低质劣的产品盛行,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在农产品行业市场中也不例外地存在这种现象,这给整个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利润引导着商家,高端农产品滞销,导致高端农产品市场份额缩小,市场发展也脱离了正常轨道,这对于面对国际竞争的中国农产品市场是极为不利的。
2从4P角度分析农产品“柠檬市场”的应对策略
2.1产品市场上不乏优质的农产品,如何避免优质农产品滞销,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才是规避柠檬效应的关键。因此,生产商应该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建立品牌,获得顾客信任。近年来,绿色农产品理念的提出和盛行,也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及建立品牌市场的表现之一。绿色农产品质量是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石,而品牌则是消费者识别绿色农产品、对绿色农产品形成品牌信心和品牌偏好的重要途径[2]。因此,加强品牌建设、保证质量、增加消费者信任度,成为生产商努力的方向。生产商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提高产品质量。目前,很多农产品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利用高校智力、技术资源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已取得明显的成效[3]。随着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营销理念的创新,以销代产、产销一体化成了企业营销模式并逐步显现其优势,如国内奶业龙头企业———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采取对内成立科研机构,对外与奶农进行合作,注重品牌打造,最终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此外,品牌是解决不信任的有力手段。建立了品牌,就相当于对消费者作出了承诺,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顾客也会愿意购买商品。但建设品牌过程是艰辛的,在经营过程中,要注重诚信,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最终会取得消费者的信任。2.2 价格价格本身就是调节市场的有力手段。对于农产品的柠檬效应,从价格角度看,无非就是农产品厂商认为自己有优秀的品牌、成熟的生产加工、不可比拟的技术、精美的包装,这就应该撇脂定价,从而获取高额利润。但是,农产品本身是大众消费品,每天都要消费,撇脂定价之后还能剩下多少消费者?合理定价才是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最佳途径。2.3 渠道不管在哪一个行业,创新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生命力。在面对农产品柠檬效应的同时,企业营销渠道的创新有时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雨润集团在农副产品市场开设“雨润冷鲜肉”专营店,正规的品牌、武装整齐的销售人员、干净整洁的店面环境、明码标价的产品种类,不管是谁都会更加倾向于这种直营店。雨润集团的这一创新,为它的肉类产品销售开拓了新的渠道。一些农产品企业可以在小区聚集地开设这样的专营店,配以独到的设计和包装以及权威的质量检测认证,作为消费者,怎么可能不动心呢。随着网络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网络营销,农产品企业当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目前,已有许多农产品企业建立了农产品特色网站,企业通过网站定期农产品信息,开展网上展示、网上支付、网上防伪信息查询等活动,提高了企业知名度。长此以往,农产品市场的柠檬效应肯定会得到缓解[4]。另外,农产品生产企业可以与知名度高、公众信任度高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辟新型营销渠道,如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为我国航天员提供饮用牛奶,取得了巨大的广告效应;还可以与一些交易物流中心合作,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现代化绿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采用现代化的交易方式,为客商提供整洁、便利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并通过封闭式供应链实现由中心到终端的直接配送,省去中间流通环节,将农产品直接运往大型商场、超市、酒店和校园等终端市场销售,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5]。2.4 促销策略营销策略中,促销策略是最灵活多样的。面对农产品市场的柠檬效应,企业应利用灵活的促销策略进行规避。笔者从促销策略的广告、人员推销、促销和公关四个角度出发,逐一寻找相应的促销策略。广告是立竿见影的一种促销手段,可以很快地树立品牌形象。“蒙牛”的“酸酸乳”广告,其“酸酸甜甜就是我”的广告词深入人心,使得“酸酸乳”很快走入千家万户。当然,广告的投入无疑是高额的,国内并不是所有的农产品企业都像蒙牛这样财大气粗,更多的是小农户。广大中小农产品企业应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选择适合广告渠道,比如露天广告、报刊广告等。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以后,再对症下药,一举成功[6]。人员推销是广大中小农产品零售商最钟爱的销售策略。在商场配备一名销售员或者是临时促销员,向消费者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能取得非常好的营销效果。人员推销可以很好地跟顾客互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使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产品,从而推广企业文化。促销方式多种多样,如人们所熟悉的有奖销售、赠送样品、发放优惠券等。由于农产品市场的特殊性,中小企业没有更多的投入进行广告推广,因此,相应的消费者对于其销售的农产品了解也有限。采用销售促进的方式,可以直接向消费者宣传农产品的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试用等体验营销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这样,克服了信息不对称性,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促进优质产品的销售。公共关系营销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开展各种联谊、捐赠等活动,可以增强与外界的沟通,同时宣传企业的文化与经营理念,加强品牌建设。
作者:郝媛媛 姜含春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