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3-14 20:25: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单位文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单位文化建设

篇1

[关键词]建筑企业;文化;建设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体制已经成为建筑业从各种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针对建筑业的特点,将建筑企业内部企业文化建设方法总结如下。

一、管理层建设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因涉及工种多,技术含量高和各个环节的协调等许多问题,使得实施项目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工程部作为项目的直接管理部门,在公司计划成本的控制下,负责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每一工程完工后,对项目管理人员按岗位工作标准评定,从而对项目管理人员起到了检查督促的作用。

管理层不应该将自己的权利凌驾于公司制度之上,应该提升自制力,把自身规范于所制定的各种制度之内,坚决抵制特权主义。

建立一个项目管理的指导组,其目标是专门研究项目标准化管理。管理层应做到抓典型,总结经验,交流推广。组织项目经验交流会,坚持到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的培训机构、兄弟单位开展交流,接受一些新理念,广开思路。

二、员工素质建设

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筑企业中人的因素在生产力构成中的比例较大。从材料购买到施工建设,直至最后的完工检验,都是由企业员工所操作。在这些过程中,员工的集体意识与企业利益责任感是不可或缺的,他们的意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利益。借助计算机和网络,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员工更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岗位工作与企业发展的需要。

1.身体素质建设。在录用员工的初期就应该选择身体条件较好,免疫能力较强的员工。建筑工作大都是强体力劳动,从业者必须是年轻力壮、没有疾病的人。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较恶劣,一年四季都要进行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基础。企业应该定期组织身体健康大检查活动,保证员工身体状况处于良好水平。施工地点以及办公地点都应常备对抗各季节多发病症的日常药品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急救工具。

2.文化素质建设。利用网络资源,选择具有口碑的建筑工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免费为员工开展“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工作”的活动,鼓励员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必要技术知识,培养和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也可对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在企业内部选择一些有资历、有经验、有文化的高层人员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

3.思想素质建设。建筑施工处处存在着安全隐患,是一个高危的工作,员工稍不谨慎就会危及生命安全。企业应对基本安全知识进行宣传教育,编制并张贴施工地安全手册以及安全实施施工守则与宣传海报,时刻提醒员工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危害他人安全。一个施工项目的实施需要一个施工团队互相配合,相互协作来完成。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建筑企业要建立“人企合一”的企业文化氛围,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力”协调和引导人的行为,统一共同的价值观,才能形成强大的内聚力。

三、调整内部矛盾,创造和谐氛围

每个员工都是一个意识的独立体,难免会有员工意见不一或发生分歧的情况发生,如何才能避免员工们因意见不一而耽误工作,使企业遭受损失。这就需要员工把自己当成企业中的一分子,为了企业的利益,相互谦让,创造和谐气氛。

在企业内开展各种聚会活动,比如晨会、夕会、总结会、庆祝会等加强员工之间的相互接触与感情基础的活动。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进行一次员工间的互评活动,增进员工间的相互了解,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的体系,帮助员工相互吸取意见,做到取长补短。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员工互动平台,为每个员工申请一个账号,员工可以通过账号,看见企业的各种文化建设,亦可加强员工间的相互沟通。员工可通过此平台进入意见箱,提出自己对企业、对组织、对其他员工的建议,最后由意见箱管理员分类审核后进行反馈,并针对意见进行改进。

四、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

由于现代商品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由文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越来越高,企业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优势来树立企业形象。

1.环境形象塑造。环境形象是企业形象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是何种企业都需要在客户面前有一个好的形象。采取强化措施,做到绿化、净化、美化并举,划分区域,责任明确,做到治理整顿并长期保持卫生环境。

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组织文化 组织成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263-01

近年来,事业单位正在逐步推进以提高效率和效能为目标,切实解决目前事业单位所普遍存在的定位模糊、权责不明、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弊端的改革。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事业单位组织文化建设对改革的影响力也逐渐体现。在完善组织管理、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探索走市场化道路等诸多环节,组织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无时无处不在地发挥着作用。

一、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

事业单位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组织,它是政府设立并承担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组织机构。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约有130多万户,3000多万名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文教科研、医疗卫生、宣传媒体和交通运输等公共服务部门。事业单位强调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有较强的公益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强制性。

二、组织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思、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组织文化本质上是“组织内部的一种共享价值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员的行为,是组织的“个性”。一般来讲,任何组织包括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以及其他一些组织,都有其自身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生命”,具体来说,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文化是组织活力的源泉、生命力的根基,是组织巨大的无形资产,为组织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组织文化通过日常的管理和渗透,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引导、约束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使员工自觉自愿地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一致,使组织内部产生凝聚力、向心力,继而转换成强大的力量,促进组织发展。

3.组织文化所形成的组织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使组织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激情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将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调动和激发出来,把潜在智慧挖掘出来,使其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成员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组织绩效。

三、事业单位组织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事业单位因为其特殊历史渊源和组织特点导致其组织文化普遍缺乏活力,人浮于事,行为缺乏规范。目前,事业单位员工(也包括管理者)对组织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比较肤浅,重视其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而对精神层面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研究不够。许多事业单位尽管已经认识到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把组织文化的理念和规范真正融入到管理体系中,来为实现组织战略和提高运营管理效能服务,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总之,多数事业单位的组织文化建设尚处于基本形成和酝酿探索阶段,在建设中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缺乏良好的组织文化环境。许多事业单位缺乏民主,管理混乱,政出多头,经常出现越级指挥或管理以及工作指令重复下达等现象,领导层和组织成员之间也缺少必要和有效的沟通。

2.缺乏内涵,流于形式。换句话说,就是缺乏核心价值观和组织精神的提炼。组织文化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团体组织特征的高度概括,应该代表团体的宗旨、目标及团队特点等各方面信息。但是,现在的事业单位组织文化一般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并未在实际的工作和团队的发展规划中得以体现。

3.缺乏组织“个性”。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只停留在“诚信、高效、服务”等大众化的、社会化的价值观念上,没有自身特色,缺乏个性。许多事业单位的组织文化大同小异,无显著特点。

4.缺乏规范的行为准则和完善的规章制度。虽然有些单位也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但有缺乏脚踏实地的落实。组织文化不仅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行为,贵在落实,贵在践行。

四、对事业单位新型组织文化建设的建议

构建先进的组织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结合当前事业单位改革,建设新型的事业单位组织文化,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创造良好的组织文化环境。事业单位应该致力于在其内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形成团结友爱、相互协作、互通有无的良好局面,建立能够顺畅地进行文化与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发挥员工的特长优势,激发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力,为建设积极进取的组织文化创造条件。另外,事业单位领导者对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视也是非常重要的。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不仅仅受到组织文化的塑造和熏陶,接受组织文化的影响,还是组织文化的缔造者,其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对于普通职工来说,是一把衡量的尺子,是一个效仿的标杆。

2.精心提炼组织精神,建立优秀组织文化。组织精神是指组织所拥有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和信念,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文化特征,是一种群体意识。事业单位要挖掘自身已有的特点和组织精神,把它以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形式表现出来,作为组织的追求和特征,并加以宣传、固化,使其成为组织的共同价值观,进而发展成为优秀的组织文化。优秀的组织文化,应该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摒弃“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观念,赋予员工更多的职责,给予员工更多的尊重,平衡相关者的利益,提倡团队精神,并鼓励创新,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3.努力做好创新工作,建立有特色的组织文化。事业单位具有社会公益性,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己任,所以事业单位组织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并结合自身特点,做好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创新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开拓创新是一个组织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事业单位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开展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组织文化。

4.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抓好落实,把组织文化“做”出来。为了保持规范、高效的运转,事业单位应该按照组织文化的要求,制定出具体的员工行为准则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以规范职工的行为,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在实践过程中,要把“做”字执行好,切实把组织文化落实在团体成员的思想行为中。一般来讲,组织领导或开创者的态度观念、做事方式和价值取向会无形中影响着组织的员工,慢慢地被大家认可和延续,进而形成组织文化。所以,建立组织文化不是一句口号和几个文件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做到实处。

总之,事业单位组织文化的建设要考虑其赖以存在的社会、政治和伦理这个宏大的背景,要分析传统组织文化的特点,分析组织成员的社会文化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优秀的组织文化,才能使其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增强组织的核心能力,提高组织绩效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选择与分类引导[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

2.范恒山.事业单位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华锐.企业文化教程[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篇3

1.1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企业文化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表面层、中间层和核心层,其中,核心层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表面层的物质文化,称为企业的“硬文化”。主要包括厂容、厂貌、产品造型、外观、质量、企业中的管理技术部门、基础设备和运输设备等,这些都是道路运输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基础。道路运输单位作为一个服务大众性质的行业,物质文化方面除了运输设备在造型、外观、质量方面的要求外,内部的管理技术,设备运转能力也有为重要,这些都是物质基础,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第二,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道路运输企业中各部门的岗位职责、领导体制、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以及组织机制等,是道路运输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约束和调控因素。在制度文化方面,道路运输单位应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由此来约束少数职工或者旅客,通过建立这样的组织机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保证在顾客接受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哪一个环节容易出错。第三,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称为企业的“企业软文化”。主要包括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被称为企业精神。精神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层次,应当特别对待。精神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是企业的群体意识,是一个企业的优良传统。道路运输单位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以上均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点。

1.2企业文化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的关键因素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经营创新,一种是经营价格,还有一种则是服务质量。而道路运输单位,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其工作性质本质上就是一种服务。服务必须强调它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式劳动,缺乏情感的服务,顾客是不会满意的。所以,运输服务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货畅其流,人便于行”这种功能性任务的完成。服务必须真诚,必须富有情感,才能起到相互沟通、交融情感、令人愉悦、树立风尚和传播文明的效果。因此,运输服务在强化技术性、功能性的同时,必须重视道路运输业的文化建设,努力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才能建立企业的服务品牌,适应道路运输发展的新形势,促进其行业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所以,道路运输的核心理念是服务至上。海南国有道路运输单位一直以来秉持着提升服务质量的信念,建立起顾客满意模式的企业文化。细化来说,包括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优质服务,诚信和谐,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确定了企业文化的层次和关键因素,下文将谈谈道路运输单位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

2道路运输单位如何构建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向前发展的基石,它提高了员工的积极能动性,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股凝聚力和约束力,营造出优秀的企业环境,使得企业资源得以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道德纽带。以下从四个方面来谈谈企业文化的建设:

(1)明确企业的核心,即企业理念———“服务至上”。道路运输企业是面向社会服务的,必须坚持“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在具体操作中,要坚持五个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精神文化。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以顾客为本,也是以企业职工为本,只有满足了职工的需要,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职工才能更好的去关爱群众,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和谐向前发展。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建设安全文化。群众、职工的安全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它是企业文明的标志。职工没有安全保证,谈何服务;顾客没有安全保证,谈何满意。这样的企业也就毫无价值。坚持优质服务的原则,建设服务文化。服务是永恒的主题。道路运输企业要适应市场变化,对群众需求变化敏感,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同时,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除专业培训外,礼仪培训也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坚持诚信和谐的原则,建设和谐文化。道路运输是以群众为基础的,走的是群众路线,群众就是一切。诚信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稳定了,企业才能长久发展下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的原则,建设创新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路运输企业面对竞争在所难免,但不能被竞争吓退,应当正视市场变化,及时做出新的市场战略,以免企业在竞争中惨遭出局。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不断创新,观念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只有具有创新性的企业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存能力,使得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2)设计本企业的视觉形象系统。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它包括两个层次,表层形象和深层形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例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一种直观的感觉,可以称为“第一印象”;仅有第一印象还不够,还需要深层形象。深层形象是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表层形象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形象就像是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所以,企业在注重表层形象的同时,还应该花更大的精力去关注深层形象。视觉形象系统是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重要载体,企业形象要依赖视觉形象才能广泛传播。视觉形象系统包括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在此基础上,设计企业的广告形象系统、服装系统、办公用品、礼品系统等,通过鲜明的个性化的形象系统,以精妙的视觉语言诠释企业理念,给公众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赋予企业形象极大的感染力。

(3)领导的心态,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道路运输企业的领导,应该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把企业文化当作头等大事来办。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领导具有带头作用、倡导作用和推动作用。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好,领导必须身先士卒,不断地向企业员工灌输企业的核心理念,以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推动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4)企业职工的自我意识。企业职工要以企业为家,以主人的姿态去为群众提供服务,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谋献策;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职工要对国家,对企业,对群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树立企业在社会上的优秀形象,赢得群众的高度认可。同时,还应当发挥企业职工的团队精神,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职工团结协作、和谐共处、勇敢前进,一起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困境。这样,企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3结语

篇4

大家好!

您是否感觉到自己的工作环境宽敞了?您是否感觉到我们的兄弟姐妹越来越多了?您是否感觉到身上的腰包越来越鼓了?您是否感觉到员工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了?朋友,您是否真的感觉到,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

是的,诚如大家所看到的,20*年4月洪纸并入*以来,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厂区亮丽了,环境优美了,生产车间看不到懒懒散散的聚堆闲聊,迟到、早退不准时上班的现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的工作场景,摧人奋进的企业文化。先进而科学的管理模式改变了洪纸的一切,洪纸人做出了以前不敢想象的产量和效益,洪纸人在集团文化的普照下,更做出了自信和希望。

大家都应该知道咱们*林纸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卓越”是一个“在路上”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已经收获了很多,比方说,咱们的纸产量就由20*年的1.8万吨增加到20*年的4.8万吨,碱产量由20*年的3000吨增加到20*年的1.5万吨,公司也从亏损到实现利润1800万元,职工年均收入由20*年不到8000元增加到20*年人均16000元,可是尽管有了这些成绩,但我们永远无法说我们的企业已经“卓越”了,更不能因为有了点成绩而停滞不前,因为要成为卓越的企业,那就要永远创新,永远进取,“亮剑争赢”是企业永远致胜的法宝。

最近,在“找差距、挖潜力、谋发展”管理创效的活动中,由生产处牵头对节水项目进行攻关,通过优化精制牛皮纸筛洗工艺,调整钙硬参数,每吨精牛纸可节约用水100吨,节约用电80度,化学车间通过挖潜和攻关,碱产量由日产47吨提高到日产53吨,不但提高了碱的自给率,同时还减少了环境污染,通过大家的努力,公司员工在9月挖潜创效活动中,大家知道为企业创造的效益是多少吗?三十五万元!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文化的引领下,洪纸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昨天,明天会更好!

大家是否记得:集团每年组织的优秀员工外出旅游;今年全体员工都能享受年休假的愉悦;部分退休员工还能享受集团的退休工资外补贴;公司每年开展为贫困家庭送温暖活动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我们的企业是一个充满温情,充满人性的大家庭。我们的团队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队,我们的员工是一群团结协作、激情蓬勃的精英。假如说,一艘航船的顺利航行是一个舵手的成功,那么一个企业的成功则是一个激情团队的成功。我们汇集在*这个大家庭里。*,正是因为有了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兄弟姐妹们的加盟而不断发展、壮大;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儿女们无私的奉献和不悔的付出而更加绚丽、辉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先进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才能驰骋市场、笑傲山林。企业的成长,*的发展,离不开员工们辛勤的汗水,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更离不开其内涵本质——*文化!

朋友们,让我们心中怀着“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始终坚持“敏锐反应、快速行动”的作风,秉着“亮剑争赢”的企业精神,朝着同一个目标、方向,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去迎接洪纸的明天,*的辉煌!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文明创建;路径探讨

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都属于精神和思想工作的领域,也是事业单位全面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提高事业单位文化建设以及文明创建的力度,事业单位的负责人需要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在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的路径与载体上下功夫,提高事业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实践能力,落实五大工程建设的理念,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推动力。

一、推进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工作的策略

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最主要的就是将职工的利益放在单位经营活动中的主要位置,就目前的事业单位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文化建设可以为整个工作团队的素质和能力提供有效的保障,为了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能力,必须用外塑形象内塑素质的形式对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用精神文明奖励以及物质奖励的形式提高员工的进取积极性。例如可以举办月度或者是年度的事业单位文化为主题的建设实践活动,授予表现良好的职工先进个人和示范岗的称号,同时积极地实施文化下乡活动,为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提供一定的关爱,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为乡民布置一些较为新颖的文化活动,例如电影或者是讲座等形式,还可以用一部分的资金来为公益事业做出贡献。事业单位的领导还可以利用单位工作的特色服务社会,如我单位为专门的教育科研单位,就可以开展一些送教送研下乡等活动,帮助贫困边远地区学校提高教学水平。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宣传事业单位的目的,还能为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的进程提供有效的推进。

除了对于事业单位自身文化的建设之外,职工的素质提升也需要理论和实际综合的学习才能完善,事业单位可以创建出以学习为主的晋升制度,鼓励职工参与到学习文化和专业课程的活动中来,形成完善的深造激励制度,培养职工终身学习的专业理念。例如可以规定凡是在职期间取得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学历或者是专业技能证书的职工,都可以报销全部的学费,若是在教育科研上取得较为瞩目的成就,还可以获得一些物质奖励。邀请社会各界优秀人士到单位开展讲座或演讲活动,与职工进行交流与探讨,为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事业单位的领导还可以根据业务范围设立热线和讲堂,发挥自身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优势,为需要专业服务的市民提供协助和指导。开展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同时也加强了队伍成员之间的文化交流意识,而且在活动举办的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加强单位的社会认可度,为事业单位形象的提升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和途径。

二、推进事业单位文明创建工作的策略

事业单位文明建创建的基础,首要的任务就是将群众作为事业单位工作的主体,将依靠群众以及尊重群众的理念作为发展事业单位规模的立足点,而且还不能实行专制化的单位管理行为,要始终坚持走集体领导的路线。近几年,我国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经过了数次的调整,在维持透明议事和公正决策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现代化单位管理制度,不论是大事小情的处理,都需要遵照民主办事的原则,也就是说将决策权的一部分分给基层职工,使其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参与到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中。

在开展事业单位文明创建路径的过程中,领导班子应当起到以身作则和严于律己的榜样,在大局面前讲原则,树立起敢于担当的正面形象,将群众的利益看做是工作中核心部分,在日常工作中与职工形成平等交流的关系,尊重每一位职工的意愿和劳动成果,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意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起党员结对以及领导和组员联系的对应制度,将事业单位党员工作者的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环境之下。管理部门还需要建立起一岗双职制度,从根本上贯彻三严三实的作风建设原则,坚决主动的履行关于作风问题的政策,让事业单位各领导班与与干部的文明创建更加科学有效,在我国经济转型社会的新形势下取得卓越的进展。因此事业单位的每一位领导班子的成员以及党员职工都应当用严格的作风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严于修身坚定信仰,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成为追求高尚情操以及道德境界的优秀人才。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因此需要将形式主义和奢侈主义坚决杜绝,形成干实事讲原则的行为模式,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保持文明创建的力度和韧性,只有事业单位文明创建的工作做好,才能让其在发展中取得良好的竞争力和口碑。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关系;作用

事业单位的文化是在单位长期的经营与实践中所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精神力量以及思想道德观念。加强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能够提高单位员工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出单位员工的使命感与责任,使单位各员工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不断增强事业单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事业单位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经营效益的提升主要就在于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以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以不断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为主要内容,强调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致力于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加强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对做好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加强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为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通过对单位员工的文化宣传、教育,提高了单位每位员工的文化知识,提升了单位员工的高尚的追求,提高员工的精神价值,为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保障。

(二)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为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赋予了时代感。

事业单位的文化建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都具有的较强的时代特征。正是由于它的时代性,而不是传统的枯燥无味的理论,所以更有助于提高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对单位员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文化建设为单位注入了新的理念,一旦这些新的理念与思想成为事业单位全体员工自主的群体意识,在单位内部员工中就会形成自觉的意识和创造思维,就会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和动力。

(三)做好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

事业单位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可以使单位的内部制度管理与人力资源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单位员工的质量,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使单位的员工做到言行统一、员工的奋斗目标和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相统一。

三、加强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工作都出现了许多的新特点。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要重视文化建设,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一)在事业单位内部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功效。

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针对于单位内部职工开展的,工作主要性质都是相同的,做单位内部职工的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职职员的思想、文化教育,使单位员工能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服务。事业单位要想长期稳定的经营发展,需要依靠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扶持。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要定期对单位的员工进行思想培训、教育,要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对员工的教育作用,使单位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单位发展为最终的奋斗目标以及正确的科学文化的理想和信念,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出单位所有员工积极参与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的自愿性。

(二)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文化的凝聚力。

事业单位的文化是单位所有员工的共识,体现着事业单位的整体意识,所以,加强单位的文化建设必须将单位员工的个人追求与单位的追求紧密的连接起来,将所有员工的个人力量凝聚成事业单位统一意志下的整体力量。首先,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要以提高单位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为核心,不断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为单位服务的意识,将个人的发展与单位发展结合在一起,这也正是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的工作目的。事业单位要在理想、道德、业务技能、单位纪律等各方面不断加强对单位员工的培训、教育,在事业单位内部不断构建团结互助的员工关系环境、充满激情活力的精神环境以及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加强单位员工对单位的信任,将单位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其次,要想促进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必须要充分调动单位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单位员工能够树立主人翁的精神,能够一心一意的地投入到单位的发展建设中。要让单位员工主动参与到单位的文化建设,采用员工乐意接受的方式,不断增强单位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对员工开展文化、理论教育活动,解放员工的思想,及时更新员工的观念。还有在单位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团队精神教育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引导单位所有员工都能建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能够自觉的抵制传统、腐朽的思想侵蚀,不断塑造事业单位的文化环境,聚集单位全体的力量,从而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

(三)发挥出事业单位文化的激励作用。

事业单位加强文化建设是为了提高单位全体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意识,不断激励单位员工在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在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中逐渐形成以事业单位的价值观、单位精神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对端正员工的工作动机,激发员工的自身潜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员工具有一定的激励功能。所以事业单位在文化建设中,要重视对单位员工的激励,一般对员工的激励行为包括两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事业单位的文化激励就属于精神激励。例如,事业单位可以经常举办一些精神文化的讲座,或者观看一些比较激进的宣传片,邀请一些先进的模范人物讲话等方式,对单位员工进行精神上的激励,以满足单位员工的精神需求,增加员工的精神力量,让他们对单位产生一种归属感,保证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对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单位的生存、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必须要加强单位的文化建设,保证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完成,促进事业单位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Abstract: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design unit in the survey and design experience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reform in recent years, after the generally promot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enterprise,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However, because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enterprise culture understanding of unit of depth and systematic,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architecture design enterprise of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effect is not ide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 architectural design enterprise, and puts forward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method.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enterprise; Enterprise culture; Cultur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系统认识企业文化理论,深刻理解企业文化本质,然后正确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工具方法。建筑设计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先从系统认识建筑设计企业的特点着手。

一、建筑设计企业的特点

1、建设工程质量现状

建筑设计责任重大, 科技含量高, 专业性强, 因此要求设计人员的文化水平、专业水平、责任心较强。按照建筑企业资质的不同, 设计企业的骨干要求也分别有质和量的规定。如《建筑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中规定甲级“单位专职技术骨干中建筑、结构和其他专业人员各不少于8人、8人和10人;其中一级注册建筑师和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均不少于3人”,乙级“单位专职技术骨干中建筑、结构和其他专业人员各不少于6人、6人和8人;其中一级注册建筑师和一级注册结构师均不少于1人”。丙级“单位专职技术骨干人数不少于10人;其中二级注册建筑师不少于3人( 或一级注册建筑师不少于1人)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不少于3(或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不少于1人)”。基于上述原因, 设计企业的人员要求高, 较难挑选, 特别是骨干注册师欠缺,人才很容易流动,给人才的引进、保留和管理带来了不少困难。

建筑设计科技含量高,专业性、时间性强,设计收费是按建筑工程的类型和面积计算,因此建筑工程不同的类型和面积收费就不同,因而设计人员的分配按工作量计算,也不同于其他产业。现代加速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筑设计的时间要求急,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加班加点,再说建筑工地随时有可能要求设计人员现场服务,因此设计企业的工作纪律也有些新的要求。随着新材料、新科技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设计规范的经常变化,设计人员的学习提高继续教育等,也有一些新的特点。

二、企业文化对建筑设计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沉积下来,用来指导企业经营决策为,为企业员工所认同并纳入社会评价范畴的理想观和价值观。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和大量实践表明,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持续发展。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参加《财富》论坛前夕对媒体记者分析海尔经验时认为:“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建设中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企业文化目前已成为许多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法宝,在建筑设计企业中尤为如此。企业品牌是企业进入市场生存发展的标志,承载着企业信誉、经营实力、经营价值观等诸多内容,是企业与市场对接的桥梁。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如何打造建筑设计企业的品牌,应当是我们思考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客观上说,建筑设计企业的品牌建设在认识和推进力度上,与其它行业很难相提并论,主要原因在于建筑设计企业的品牌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企业品牌的名称、品牌价值、品牌形成过程、品牌内涵等方面,与其它行业的品牌有着很大的区别。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到来,企业品牌对

建筑设计企业已变得十分重要,加强建筑设计企业品牌建设的任务也变得十分突出。企业品牌与企业文化结合是否紧密,将是建筑设计企业品牌建设持续化、优质化的关键。近年来,建筑设计企业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基础工作,但大多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是应时应势而做。如何让企业文化深入企业、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打造企业品牌服务?应采取什么途径和方法,去提升、挖掘、发挥企业品牌价值?这是建筑设计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大课题。从企业文化层次上去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是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的最有效手段。在建筑设计领域,有一些错误的观点,一是把建筑设计企业品牌简单化,片面地认为只要设计出有影响、投入大的工程,企业品牌价值自然而然就提升了,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企业品牌如果离开了企业文化的支撑,这种品牌是苍白的,或者说是难以持久的。二是把建筑设计企业品牌抽象化,认为企业品牌是少数领导考虑的问题,和广大员工关系不大,和企业文化更是毫无关系,这便导致了企业品牌的目的定位不明确、不清晰,当然也就无法有效地实施企业品牌战略。因此,如何把企业品牌融入企业文化中,让企业文化在企业品牌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是打造企业品牌的关键。

三、建筑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与措施

1、优化管理,规范制度,建立良好的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组织、协调、领导、控制与决策的行为能力,建筑设计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管理能力的提高。建筑设计企业相比较制造业等其他产业来说现代化制度建设速度较慢,企业间的管理能力差距较大,管理结构不甚合理。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制度与文化的建设,最终目标是实现简洁高效的管理模式并建立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

建筑设计企业管理具备其他企业管理的共性,目前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是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设置合理的部门分类以及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国内相当一部分建筑设计企业没有或盲目制定了发展战略,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风险系数较大的管理决策。无论是专攻某一领域还是投融资带动整体发展等一些战略的制定,首先是要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及国内外形势分析的,在此基础上仍需进行专家论证并获得修正。简洁高效的部门设置是保证企业运营的重要因素。大中小型建筑企业的部门设置是不同的,要合理设置部门分类一要考虑划定的职责范围;二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要求,比如建立国际事务部、合约部、信息化管理部等等; 三要根据企业实力和专业决定依据建筑设计分工进行部门分类设置的细化程度,比如是否建立设计部、市场部、公关部等等;四要根据发展战略确定部门存在形式,是以总公司部门存在还是以子公司形式存在等等。企业文化不是一些口号,也不是单纯的文化建设,而是在企业战略规划指导下和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企业目标、企业标准、管理理念和行为规范。建筑设计企业文化的建设背景有其行业特殊性,表现在企业生产以项目为中心,工程分类和标准多, 人员来源复杂且流动性强等方面。根据这种背景和特点, 建筑设计企业要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 领导层要从意识上重视并学习理解企业文化; 研究层要紧紧抓住自身企业的优势和特点, 吸取其他企业相关建设的精华, 提炼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企业文化; 实施层要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实施企业文化所覆盖的内容, 一定要避免口号化、表面形式化和盲目跟从。

2、重视技术, 提高质量,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企业文化获得员工认可的保证。市场认可建筑设计企业品牌后,对建筑设计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用户对企业产生信任并对其品牌进行追随的首要条件是建筑设计企业能提供质量上佳的建筑设计作品。质量是建筑设计企业品牌成败的重要支撑, 技术是提高质量的一个手段,还是企业品牌竞争的重要指标。没有质量和技术就没有市场, 就失去了竞争力。建筑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包括单项优势、短期优势、机会优势、做大优势和借外优势,更是作为一种知识、技能与资源互动的体系而存在的, 技术和质量就是这种体系的外在体现。建筑设计企业要依靠技术和质量使企业内部员工产生归属感和使命感。

3、重视信用, 提高企业信用度。信用即是建筑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提升的重要标志。信用既包括人和人之间的信用关系,也反映企业与企业间在进行商品交换时必须遵守的伦理和行为准则。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度是企业产品或者服务获得顾客持续认可和追随的重要指标。对建筑设计企业来说,信用体现文化,文化保证信用,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协同体。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中统一的信用体系已经被打破,但新的信用制度与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这种形势下政府、企业、顾客和监管部门任何一方的失信都会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针对当前建筑设计企业市场上的信用问题,我国正加大其信用体系建设,并试图建立全国性的建筑设计企业信用档案。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一方面要做好自身信用建设,这包括树立信用意识、严格执行合同、避免不良行为、另一方面要做好对合作方的信用评估,建筑设计企业应该建立自己对合作方的信用评价体系,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 丁洪斌,王从远.建筑企业品牌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建筑经济,2010,(04) .

篇8

所谓“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的模式由原来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作为重点,转向以档案实体通过信息化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作为重点。实现档案实体的信息化,可以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提取和加工,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益。与传统的档案资料相比较,电子档案更便于保存、修改和查询,并且,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快速传递,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降低档案管理成本。

但是,当前的事业单位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时,仍习惯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有的单位即使已经安装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或“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也会因为系统功能的限制,只把一些个人档案和信息输入计算机。在调阅档案和资料检索时,仍然只习惯于手工操作,所谓的“无纸化阅档”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实施,档案管理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新形势下,要求事业单位须改变这一传统模式,进行信息化建设。

2制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制定之时,应服从服务于事业单位发展的战略。在分析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与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信息化长远规划及近期计划,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网络管理模式,推动档案信息化协调发展。另外,还应注重系统实际应用的效果,重视系统对事业单位信息服务的目标支持,强调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给未来发展留下扩展空间。

3建立起一个实用的档案信息网站

档案网站是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在网上建设的信息站点,一般以网页形式给人们提供相关的档案信息和服务,进行档案信息的网上咨询、查找、电子文件的实时归档及直接提供使用。这是档案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标志和重要手段。

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之中,应该把档案的管理系统纳入事业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一个一体化系统,把本单位各个部门的信息统筹考虑进去,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获得档案管理的综合效益和系统效益。

还应选用那些使用有升级能力和开发能力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这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一种重要条件。软件适应了网络管理的需求,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才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建设信息档案的网站时,要选用标准化的设备。选用的产品应符合当前国内外的相关标准,最好是当前或未来的一些主流产品,能够得到国内外一些实力雄厚的软、硬件公司或厂家的支持,以保证其升级换代,减少重新开发的成本。设备的设置应尽量合理化,要考虑到网络吞吐能力、响应时间和传递速度,等等。

4逐渐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对档案原件进行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式。档案数字化应该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把档案部门的各种物质载体形式加工转化成数字化的信息,建立起档案全文数据库和档案目录数据库,并在网上,以提供服务。馆藏档案的全文数字化并不是对所有馆藏进行全文数字化,而是对馆藏的档案资源数字化进行整体分析,以突出重点,进而逐步解决。建成数字档案馆也不意味着传统的档案馆要消亡,两者应,相互补充。

5档案信息化应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规范化、标准化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衡量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时,应该按照国家推荐信息化管理的标准,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内部的管理标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应既符合国家的标准,又有利于实际的操作。应对各立档单位文件及档案的内容、著录项目、数据库结构和格式等作出统一的规定,还要对档案数据库管理的软件、硬件的文档格式、数据指标等进行统一规范。使得将来电子目录入档案馆之后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解决因软件的不同而带来的数据无法转换或者不能读取的问题。

6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要有对档案人员的素质要求

篇9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 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应召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