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业范文
时间:2023-04-10 16:3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种植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实行农业推广是为了加快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教育、咨询服务和农村发展是现在农业推广的主要方面。如对优质作物的推广,农作物改良技术和种植的基本流程实施指导,明显是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土面积很大,每个地区由于环境、水力资源的不同,种植方式也有所差异,而农业推广可以将每个地域的隐性因素进行改善和抑制。农业推广依据实际情况趋利避害,改善了以往的艰难处境,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而且农业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农民的农业种植知识,提高了农民的农业认知水平。
2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体现
农业推广实行也有一段时间了,前期的推广主要是促进农业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农业推广也发生了一些变革。因此科学进行农业推广,让农民充分了解其重要性,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自从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农业的发展,提出全面构建新型农村,如何加快这一进程就变得很重要,所以农业推广应运而生,为加快农村发展奠定基础[2]。合理进行农业推广活动,有利于为农民提供均等发展的机会,让农民体验到农业推广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的好处,更加坚信农业推广活动的重要作用。
3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的应用策略
仅仅是认识到农业推广的重要性还是不够的,要想让农业种植业不断优化、不断进步,还是要有相应的措施进行辅助工作的协调,下面就应用策略进行浅谈。
3.1创新农业推广的技术理念
较之古代农业,现代农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农业是在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基础上不断蓬勃发展起来的,在利用现代科技的同时,将传统的靠天吃饭变成了改造自然,自给自足。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农业逐渐实现专业化和区域化,也从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不再以前传统落后的农业发展模式。种植业在农业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农业种植业中进行农业推广是明智之举,但是农业技术也不是一成不变,要结合当下各区域的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村的经营制度相融合,探索出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和技术方法。还要深入了解农民的需要,和农民建立联系,让农民积极参与农业推广活动,参与农业经济。
3.2优化农作物品种
想要将农业推广更好的运用到种植业中,就要将农作物品种进行优化,提高农作物质量。农作物的质量过关,品种优良等条件是让农业推广活动在农业种植业中起到有效作用的前提,所以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要采用高效的、配套的栽培育种技术,确保培育出的农作物符合所在地区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价值及时将不符合标准的农作物舍弃,从而满足农业市场的高标准,多层次的需求。另外,除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要开发一些符合国外环境的作物,加大出口量,加大对国外优质作物品种的引进,促进农业推广的进度和广度。
3.3加强农业推广宣传
农业推广活动无法将其进一步发展,而且农业推广技术也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为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就要加大相关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宣传中让这种思想深入人民群众的内部,改变其陈旧的思想,提高对新型农业技术的认可度和满意度[3],让农民们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技术推广中,由此也可以使农业推广的信息宣传渠道变得更加广泛。如可以通过乡镇广播和电视台进行相关知识的讲座和播报,让农民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其重要性和必然性;还可以进行免费的技术咨询等。
篇2
一、乡农业发展概况
乡地处洒渔坝子中部,滇字1号工程渔洞水库大坝前,距城区18公里,辖5个村民委员会,101个村民小组,人口28598人。全乡国土面积84.57平方公里,耕地17768亩,其中旱地10068亩,水田7700亩,人均耕地0.64亩。辖区内除新河村二半山区外,4个坝区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水利条件好,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一个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传统农业乡镇。长期以来种植业收入一直占农民收入的60%左右。因此,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使我乡的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使乡一直成为市、区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乡的传统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科技含量不高,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瓶颈。因此,乡党委政府认为,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增加农业扶持资金投入,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关键。
二、乡农业种植发展具体规划及扶持资金概算
〈一〉苹果生产
乡现有苹果面积8000亩,通过近二十余年的发展,果农管理水平和果园收入都得到了较快提高,但由于大部分果农的科技意识低,管理水平落后,低产果园面积较大,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致使亩产量不高,果品档次低,亩收入低或增产不增收。因此,要提高苹果单产,提高果品质量,增加果农收入,必须加大对4000亩低产果园的改造力度,改于以下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冬季整形修剪;加强灌水;(4)进行人工或壁蜂授粉;(5)加大疏花疏果力度;(6)普及果实套袋;(7)加强夏季修剪;(8)进行配方施肥;(9)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10)进行果园种草;(11)铺设反光膜等。主要技术实施扶持资金概算为:
1、技术培训:计划全乡培训25期,共培训果农4000人次,需要扶持资金5万元。
2、壁蜂授粉:计划推广壁蜂授粉技术500亩,每亩补助果农40元(实际成本70元),需金费2万元。
3、果实套袋:计划4000亩果实套袋2千万个,每个补助果农0.03元,需金费60万元。
4、配方施肥:计划4000亩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钾肥项目,每亩补助果农20元,需金费8万元。
5、推广银色反光膜:计划示范1000亩反光膜,每亩成本费350元,每亩补助果农100元,需金费10万元。
以上项目共需扶持资金85万元。
(二)水稻生产
乡现有水稻种植面积7700亩,制约水稻增产的因素主要是施用钾肥及微肥不足,水稻稻瘟病及8月低温,因此,排除自然因素不可抗拒外,必须进行配方施肥增施钾肥项目和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全年计划实施增施钾肥项目2000亩,每亩补助农户20元,需金费4万元。技术培训费1万元,合计5万元。
(三)玉米生产
乡常年种植玉米8000亩,主要以玉米套马铃薯2:2种植,制约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常规点种,叶向杂乱,光合作用差。因此,全年计划推广玉米单株定向种植2000亩,实行每亩补助农户20元种子费,需金费4万元,技术培训费1万元,合计5万元。
(四)马铃薯生产
乡常年种植马铃薯9000亩,以玉米套种为主,净种为辅,当前制约马铃薯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品种老化,高淀粉品种缺乏,钾肥施用不足,病害发生严重等。对此,近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满足威力淀粉加工厂对高淀粉马铃薯的需求,在市农科所的帮助下,积极从省农科院引进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云薯201、云薯101、ya0.3---7、ya63----6、99---12---2,在本乡新河村试种及推广,今年已扩繁云薯201、ya---0.3---7两品种30亩。因此,全乡马铃薯的发展规划为:扩繁云薯201、ya03----7300亩,每亩补助农户60元,需金费1.8万元,建高规格垄作马铃薯生产基地3000亩,每亩补助农户增施钾肥30元,需金费9万元,技术培训费2万元,三项合计共需扶持金费12.8万元。
(五)蔬菜生产
篇3
一、上半年农业生产情况
(一)小春粮食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况
今年我市小春粮油增产的主要原因:
(3)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农民种植粮油积极性高涨。近几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持续增加,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户种植粮油积极性高涨。种粮补贴、农资补贴、油菜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种补贴使农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加之,随着冬季农业开发的带动,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小麦、啤饲大麦的价格在高位运行,油菜籽价格也在持续上涨,使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大多数农户发展小春粮油生产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为我市作好小春粮油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了小春粮油生产持续增产。从去年秋播开始,全市农业部门大力推广小麦、油菜、马铃薯、啤饲大麦新品种,大力推广实用栽培技术,使秋播科技含量提高,加之前期气温适宜,土壤墒情好,光照充足,小麦、油菜出苗整齐,生长健壮。年初,虽然遭受干旱和低温冻害,但灾后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农户,科学指导,田间管理措施如追肥、清沟、防病治虫及时到位,加之三月份以来,气温回升快,光照条件好,苗情转化明显,油菜生长得到迅速恢复。据分析,今年全市小春粮油生产持续增产已成定局。
(二)当前大春生产进度和落实情况
(三)优势特色农作物种植情况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仍然是今年工作的重点,按照局党组的指导意见,今年种植业结构调整主要抓好三件事:一是优质粮油品种的示范推广;二是各类原料基地的建设;三是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今年种植业结构调整计划种植各类经济作物89万亩。从各县(区)实施情况看,完成计划任务没有问题。将按以下区域布局开展:金沙江河谷区以种植优质杂交稻优势粳稻为主,永胜南片和华坪以热果和冬春蔬菜为主,玉龙、古城发展优质小麦、优质油菜,玉龙、古城、宁蒗以苹果、夏秋冷凉蔬菜、马铃薯以及优质芸豆为主基本形成区域布局的格局。农业结构调整更趋合理,区域布局初见成效。冬季是我市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拿钱”季节,在稳定粮豆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增强农民发展经济作物的积极性,扩大经济作物生产。
(四)农业科技措施落实情况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根据省农业厅云农(种植)字〔2009〕6号文件精神,按照《*省2009年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布置和要求,我市分区县分作物完成了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按照选用优良品种,组装先进栽培技术,增加投入,加强培训,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通过核心片高产示范和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规范化和机械化种植,今年各承担单位高度重视,前期工作扎实有效,为整个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
粮食作物间套种:
为了我市粮食生产发展,确保2009年粮食生产目标43万吨,在全市推广以间套种为主要形式的生物多样性技术。该项技术具有增产、增收、抗病和减少生产成本等优点,是农业生产中一项创新性新技术,由*农业大学挂钩指导。根据云农(种植)字〔2009〕6号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间套种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按照“核心区、示范片、辐射带”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全市核心区面积3万亩,中心示范样板25万亩,带动推广面积100万亩,主要在水稻、玉米、马铃薯、白芸豆等主要农作物生产中进行间套种技术推广实施。
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进展情况:
(五)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
按照要求,全市及时把各类种粮补贴、种子补贴、油菜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发放到农户手中,发放主要采取“一卡通”方式发放,个别难予实施“一卡通”的地方,采取现金发放,并严格建档立帐,加强监督检查。截止目前,我市在贯彻执行支农惠农政策上无任何违法违纪现象。
(六)上半年农用物资就位供应和主要农产品价格情况
1、农用物资情况
根据历年春耕农用物资的调运销售情况,据市供销社数据统计,根据库存情况分析,化学肥料均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长,能够完全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化学农药和农用薄膜类库存也比往年增加,根据往年销售情况分析,完全能够满足春耕和各种自然灾害的需要,价格由于全球经济运行的影响,部份农资价格比上年略高。
2、主要农产品价格情况
二、上半年种植业工作的主要亮点
1、认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取得成效。上半年按照局党组的总体思路,认真实施农业部、省农业厅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完成退耕还林中低产田地改造前期规划和实施工作;完成一区四县全覆盖测土配方施肥各项工作;完成农作物高产创建前期组织布局工作;完成农作物生物多样性小春间套种技术推广工作;完成冬季农业开发年初计划目标任务;完成生态产业苹果、青梅、芒果的规划和育苗工作。同时种植业站所还与省市农业科研院所和相关部门合作完成其他试验示范推广项目。
2、开展各种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与项目挂钩。上半年在开展各项科技推广项目时,做到项目与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挂钩,截止5月底,全市各区县共开展各种科技培训和现场示范437场次,培训农民15775人次,印发各种资料18860份。
3、华坪县早春旱地西瓜生产收益好。华坪县种植西瓜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华坪县积极发展早春旱地西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西瓜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2009年全县共推广种植早春旱地西瓜2372亩,产值达620多万元。亩产值一般在3000元以上。早春旱地西瓜具有耐旱、早熟、品质好等特点,加之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属于短、平、快项目。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从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及生产表现情况看,各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但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干旱影响突出,全市区域内3—4月持续干旱,降雨与上年同期相比较,偏少75%。到5月29日才出现大降雨水,因此全市有10%左右的面积因干旱而推迟播种,有5%左右的已种作物遭受旱灾需补植补种。
二是今年农用物资种子、肥料、农膜等农资价格不稳定,特别是种子价格上涨过大,直接增加农民负担,农业生产性投入成本大幅增加。
三是农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受世界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市场购买力下降,农产品价格普遍下滑。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波及,农民工就业的岗位减少,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失业返乡,农民劳务收入锐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要实现预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仍然有很大的压力。
四是农业试验、示范、推广经费不足,农业科技项目得不到的更多的资金支持,许多重大的科技措施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
四、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主要措施和建议
(一)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抓好大春作物的中后期管理,特别是认真抓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抓好防洪防涝各项准备工作。
(二)发挥优势,加大各项科技措施的推广力度,特别是结合实施项目大力举办各种示范样板,加强科技培训,鼓励科技创新,加速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三)加强督促检查,认真组织和实施好在建的农业项目,特别是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农作物生物多样性间套种等农业项目的建设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篇4
【关键词】“互联网+”;种植业;“三农”
“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为实现农业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使得农业发展模式发生了结构性改变,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快农业种植业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是保障我国农业增长的重要基础,要不断的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业中,为种植业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互联网+”技术在种植业中应用的必要性
“互联网+”的应用加快了传统农业流通方式的改变。受地域空间的限制,传统农产品交易流通容易造成市场调节脱节。依托“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方式可改变传统农产品在交易流通过程中对时间和地域的依赖,减少供需双方的时间成本,拓宽了农业产品的营销范围,降低了交易成本。“互联网+”技术应用还可以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微信公众号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农民了解相应的农产品信息、识别病虫害、种植知识学习及技术支持提供了条件,同时提高农业种植业信息化水平。另外,把“互联网+”融入农业种植中可以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依托“互联网+”技术可为现代农业种植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资源瓶颈和相应的技术支持得到解决。同时,加快农业生产发展创新的周期。基于“互联网+”的农业新业态,更加丰富人们的生活,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农业生产行业。通过“互联网+”可使得农业种植人员和科研人员可实现线上互动,搭建起创新创业的大信息化平台,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蓬勃发展。
2“互联网+”种植种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但回报率较低,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下,要实现种植业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就要紧紧抓住“互联网+”这个发展机遇,虽然目前其在农业种植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网络的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信息化在农业中的应用。“互联网+”农业种植业与基础设施的投入分不开。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农业生产基地网络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网络覆盖不全面或是信号比较差,这种现实情况严重制约了互联网在农村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因此,想借用“互联网+”来提升农业生产技术难度较大。因此,我国的农业种植业信息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二是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目前,国内种植业信息化平台不多,且很多的平台不能利用互联网为种植业提供技术支持,缺少农产品信息的共享平台。目前“互联网+”农业种植业的发展还局限于信息和线上销售的阶段,一些农户在种植业的发展过程中得不到相应的技术支持,从而制约着种植业规模化发展。三是在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对“互联网+”了解。目前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对互联网应用的接受程度不高,在实际的种植业生产中的应用不多,这些都使得农民对“互联网+”融入农业生产缺少深层次认识。
3依托“互联网+”发展农业种植业路径
虽然互联网在我国农村地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互联网+”在种植业中的应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因此,推动“互联网+”与种植业的深度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农业农村的重要地位,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通过“互联网+”促进农业农村走向现代化。3.1借助互联网为种植业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农业种植业正向现代化迈进。通过建立“互联网+”信息平台,可以为农业种植业从事人员提供学习和技术支持,种植业从业者可以随时随地搜索到相应的种植技术信息。在遇到病虫害时,可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获得在线技术支持,使得农业种植人员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多个专家同时在线解决问题,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来提高农业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另外也促使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3.2构建完整的种植业产业链。通过“互联网+”来构建完整的种植业产业链,关键在于构建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除了在网上平台实现农产品营销外,最主要的是创新了农业种植业的产业链。目前,我国互联网与种植业产业链的融合得到了一定成就,线上或实体企业都在设法通过互联网平台对种植业的相应环节进行改造,促使互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整个种植业体系中,将生产、销售等环节打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种植业产业链。目前,国家也正在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加强保护互联网与种植业融合发展产业链新模式,以确保农业产业安全稳定发展。3.3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构建以消费为导向的现代农业种植业产业体系是“互联网+”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最直接体现。通过“互联网+”可以共享农产品供需信息,降低了各方成本,同时销售渠道也得到了拓宽优化,特别是对一些鲜活农产品来说是受益最大。目前,各级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农村电商的支持力度,通过各种新传媒加来力推本区域的农产品。人们通过电商来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将更多物美价廉的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使得一些地区农民有产品但难销售的难题得以解决,同时也解决了不少地区农业产品滞销的困扰。传统农业通过电商使得销售渠道得以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也出现了多样性。传统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环节比较长,从而导致农产品在各个流通环节中的成本较高。农村电商目前竞争阻力小,将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直接推向市场,使得产品交易方式多样化,同时也简化了供应链环节,从而降低各方面的成本。此外,也解决了小规模生产的种植业者的产品销路问题,避免了因产量小或是产区分布散没有收购商上门收购的问题,降低了种植风险。另外,人们还可以通过电商了解市场需求,以便对农业种植做出合理布局,避免因需求过剩而带来生产风险。3.4依托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升级。互联网技术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如微信小程序“耘眼”之类的应用就是互联网与种植业从业人员的直接对接,实现了技术学习、技术支持与产品营销等功能。目前,“互联网+”技术已逐步融入到种植业产销等各环节,实施生产精准智能化,销售网络化,配送物流化,建立产品销售网络化的新路径,把农产品生产服务与物流配送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种植业效益和竞争力,使得我国农业在走可持续、高效、绿色、生态的道路上取得更好成效。
4结语
“互联网+”技术已经融入到社会各行各业中,优化了种植业生产布局,推动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互联网信息化平台把农业生产技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种植业生产各环节与时俱进。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现代种植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价值,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魏晓蓓,王淼.“互联网+”背景下全产业链模式助推农业产业升级[J].山东社会科学,2018(10).
[2]张雅婷,侯禹弘.“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与发展前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4):42.
[3]曾诗淇.“互联网+”催生现代农业新业态[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5(45):24-26.
[4]刘上明.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种植技术推广[J].江西农业,2019(10):136.
篇5
对策: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单产,降低损耗
叶贞琴分析说,由于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下降等因素,今后蔬菜稳定供给的难度将不断加大,应对蔬菜需求刚性增长,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提高单产、降低损耗,而不是扩大面积上”。
据专家测算,如果全国蔬菜单产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损耗率年均降低1 个百分点,在2.85 亿亩蔬菜播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10 年可增加净菜11700 万吨,完全可满足需求的增加。
趋势:对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策: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推进标准化生产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蔬菜农残监测合格率连续5 年稳定在96%以上,但消费者仍然对剩下的4%耿耿于怀,“遇上就是100%”。
叶贞琴坦言:“由于我国蔬菜生产中生态栽培技术普及率、标准化生产水平和质量监管到位率仍然较低,今后稳定提高质量安全的难度将不断加大。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必须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从2009年开始,农业部在园艺作物优势产区开展标准园创建活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截至2012年底,中央财政安排9 亿元补助资金,创建1800 个标准园,其中蔬菜标准园1300 个。“今后,农业部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标准菜园由‘园’到‘区’、由产到销拓展,带动更大范围提质增效、增产增效。”叶贞琴说。
趋势:市场价格呈现波动性上涨
对策:在抓好生产发展的同时,加强生产信息引导
蔬菜价格,一头连着“菜篮子”,一头接着“菜园子”,贵了贱了都是民生问题。近年来,蔬菜年均价格不断上涨,品种间价差加大,个别品种年际间价格波动加大。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蔬菜价格已连续8 年上涨,2012年蔬菜市场平均价格比2004年上涨1.25倍。
“应该说,蔬菜生产已进入高成本、高风险时代,蔬菜价格的上涨和波动是正常的,吃便宜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叶贞琴认为,农业部门既要引导消费者接受这一趋势,更要加强蔬菜生产信息引导、加快北方设施蔬菜开发,建立和完善冬春蔬菜储备制度。2011年,农业部启动了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如今监测点已扩大到580 个,实现了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覆盖。
中国的蔬菜问题,重点在北方,难点在冬春季,关键在大中城市。“今年,农业部将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重点选择冬春蔬菜自给率低、人口较多、远距离运输风险较大的大中城市,率先开展冬季蔬菜开发试点,提升北方大中城市冬春淡季蔬菜自给能力,确保市场均衡供应和价格稳定。”叶贞琴表示。
趋势:由城市郊区转向优势区域
对策:在稳定城市蔬菜面积的同时,加强优势区域基地建设
近5年,北京、天津、上海3大城市蔬菜播种面积减少近100 万亩,减幅高达20%。与此同时,六大优势区域重点县蔬菜播种面积增加2000多万亩,增长15%。此消彼长之下,大城市可否把保障蔬菜供给寄望于大市场、大流通呢?
叶贞琴认为,我国应该按照“就近生产为主,优势区域调剂”的方针发展蔬菜生产,大中城市要切实落实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不断提高自给能力和应急供应能力;确因辖区内耕地资源制约等原因无法达到常年菜地最低保有量的,应在城市周边建立紧密型外埠生产基地补足;而优势区域要充分发挥气候资源与生产成本优势,进一步推进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不断提高调出能力和均衡供应能力。
趋势:生产比较效益呈下降趋势
对策: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科技进步
最近10年,蔬菜与粮食的比较效益大幅度下降。
“土地成本和用工成本大幅增加是导致蔬菜比较效益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叶贞琴分析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土地和人工成本刚性增加的情况下,要提高蔬菜生产效益,必须改革耕作制度,实现综合利用增效;推广良种及配套栽培新技术,实现高产增效;推广集约化育苗、膜下滴灌、科学施肥、科学用药,实现节本增效;推行机械化生产和轻简栽培技术,实现省工增效;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实现优质增效;综合防治病害,实现减灾增效;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实现持续高产增效;推行采后商品化处理,实现增值增效。
趋势: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对策:在保障供应的同时,重视可持续发展
据专家测算,下挖式土墙结构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只有40%左右,日光温室早春茬黄瓜水的利用率不到30%,设施蔬菜氮肥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蔬菜生产使用农药次数和剂量也较大。
叶贞琴认为,在资源约束趋紧、生产成本高涨的背景下,粗放经营难以为继,迫切要求转变资源利用方式,走集约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之路:要以优化设施结构、周年综合利用为重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以膜下滴灌为重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增有机施肥、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提高肥料利用率;以生态栽培为重点,减少农药用量、控制农残污染。
趋势: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对策:在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同时,培育新型主体
目前,我国蔬菜生产农户多,品种多,产业环节多,小生产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突出表现在:生产管理、技术推广、质量监管难度大,制约了蔬菜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极易出现滞销卖难;小农户抗御风险能力弱,难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蔬菜经营体系,对建设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实现提质增效至关重要。
构建新型蔬菜经营体系最有效的措施是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叶贞琴表示,培养新型经营主体,要加大扶持,加强生产基地、农残监测、采后商品化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要强化服务,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提高服务能力;还要规范管理,帮助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规章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建立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趋势:城乡两个市场蔬菜需求同步增长
对策:在保障城市供应的同时,统筹城乡两个市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消费群体与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城市居民更加注重健康保养,对蔬菜的需求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1.5亿农民工进城,由蔬菜生产者变成蔬菜消费者;此外,在家务农的农民,多数也由自给自足的蔬菜生产和消费者变成商品菜消费者,导致不少地方出现了“蔬菜倒流”和价格倒挂,即由城市批发市场流向农村。
篇6
关键词:山区农户;农业标准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4-3769-06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4.058
Abstract: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realiz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Based on questionnaire data of 1 009 planting farmers in Guizhou mountainous area, and using the binary Logistic model to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 willingness of participating in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ne factors such as farmers’ risk attitude, the degree of land share, order production, technical training, and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implement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tensify propaganda, improv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trengthen technical training, speed up land circulation and innovative marketing channels.
Key words: farmers in mountainous area;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influence factors
篇7
关键词:农户;种植业;风险认知
经济的再生产与自然的再生产相互结合形成了农业这一比较特殊的产业。由其形成的条件可以发现,农业与自然和经济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联,对自然和经济均具有一定的依赖性。目前,在我国农业市场不断变革、市场供求不断变坏的环境下,农户种植业生产不仅面临着更多的自然风险,而且面临着诸多社会风险。但是,农户对于种植业风险的感知能力仍旧比较有限。该方面主要由农户在种植业方面的微观决策和风险弱化意识而决定。希望通过对农户种植业风险及其认知的比较研究,提高农户对种植业风险的认知水平,最终逐步稳定并提高农户种植业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农户种植业风险来源
1.1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农户种植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来源。经过长期的实地观察与分析发现,自然风险当中排在第一位的应该为气候。由此可见,气候是影响或者导致农户种植业产量波动的最普遍风险。除气候影响外,部分地区的农户种植业会受到虫灾的影响,使农业发生了严重的减产等现象。事实上,农户种植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靠天吃饭”。但是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化趋势的逐渐加深,农户种植业亦面临着社会风险。
1.2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中最主要的应该是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大部分农户均认为现今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比较频繁,生产资料的价格亦出现了比较快的涨幅。在此情况下,农户的收益十分不稳定。加之部分农户的农产品没有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生产资料的质量不能够得到良好的保证、农产品的储存加工技术并不先进等风险的影响,使得农户种植业存在较大的多变性[1]。另外,即使某一地区的农户对某一风险来源的选择比例比较大,也并不意味着该种风险因素对农户种植业产生了巨大的风险,而是代表着该风险来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例如,农户在种植的过程中,由于在种植品种的信息来源方面出现了问题,最终影响了总体的种植业产量,对其收益产生了巨大的损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该种现象并不能够认定信息来源便是对种植业影响最大的风险因素。由于该种现象并非经常出现,只能够认为普遍会出现。
2农户种植业风险认知比较
2.1农户对种植业风险认知区域比较
我国地域比较广阔,由于农户所处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状况并不相同,各个地区农户对种植业风险认知情况必定存在差异。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在产量风险认知方面,我国安徽省、湖北省等地的农户认为产量风险对生产经营具有较大的影响。而浙江省和上海市等地的农户却在该方面缺少正确认知,即认为产量风险对生产经营无影响。在市场风险认知方面,我国安徽省、湖北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地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可能由于各区域农户对风险认知的因素比较复杂,如该地区的市场状况变化、市场意识等方面,均存在影响农户对市场风险认知的变动。
2.2农户对种植业风险认知品种比较
就农户对种植业产量风险品种认知而言,我国各个地区,如安徽、湖北、上海、浙江等省市的农户,对水稻、玉米、大豆和棉花等农作物产量风险的认知均比较接近,认为不同品种产量风险对种农户生产经营影响较大与影响较小的农户比较平均,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就农户对种植业市场风险品种认知而言,上述地区的大部分农户认为大豆的市场风险有可能对农户生产经营存在较大风险。其主要原因可能为大豆在上述地区为主要的商品化农产品[2]。此外,上述种植物当中既有粮食作物,又有经济作物。大部分农户均认为经济作物的市场风险和产量风险要远远高于粮食作物。产生该种思想的主要原因可能为该部分农户不具有较强风险意识,或种植业收入并非家庭收入主要来源。
2.3不同规模农户对种植业风险认知比较
按照农业耕地的面积情况可以将农户分为不同的规模。土地是每一个农户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针对不同的土地规模,农户可以选择不同的种植方式与种植品种。在不同规模农户对种植业风险认知比较方面,耕地面积在1.33~1.67hm2的农户认为产量风险对其生产经营没有影响的占据少数;耕地面积在1~1.33hm2的农户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加;耕地面积在0.67~1hm2的农户相对再次增加;耕地面积在0.33~0.67hm2的农户则认为产量风险对其生产经营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市场风险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方面则呈现基本相反的局面。总而言之,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认为产量风险对生产经营没有风险的农户逐渐增加。另外,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认为市场风险对生产经营具有较大风险的农户逐渐增多[3]。
3结论
在农户种植业依赖于自然与经济的条件下,农户种植业的最大风险来源应该为自然风险当中的气候,其次为虫害。而在社会风险方面,最主要的应该是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销售渠道、农业生产资料等方面。通过对农户种植业风险认知情况的对比发现,不同地区、种植不同品种、种植规模不同的农户在产量风险与市场风险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的认知。无论任何一种认知,均需要农户不断的强化自身的文化程度,多多了解农产品市场变化的信息。同时,在农产品的种植方面,必须采用多元化的生产方式,引进新品种,尽量较少对农业保险的依赖。在此情况下,根据政府予以的政策支持,提高自身对种植业风险的认知程度,最终提升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曾智强 单位:江西省丰城市农技推广中心
参考文献
[1]胡宜挺,.新疆种植业农户经营风险来源认知比较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1):27-32.
篇8
关键词种植业;发展目标;措施;大中农场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388-01
2011年大中农场种植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大中农场确保实现粮豆总产5.7万t,力争达6万t,大小麦单产确保6 750 kg/hm2,力争7 125 kg/hm2,水稻单产确保7 575 kg/hm2,力争8 250 kg/hm2。全年麦稻力争实现单产15 t/hm2、单位面积成本1.5万元/hm2以内、单位面积效益1.5万元/hm2以上。在此基础上力争种业增产增效。确保外销良种1万t,利润150万元;力争1.25万t,利润200万元。为确保目标实现,现将采取的主要措施介绍如下。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3个目标
大力发展现化大农业,全面建设农业现代化企业集团,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实现稻麦单产15 t/hm2、单位面积成本1.5万元/hm2以内和单位面积效益1.5万元/hm2以上的目标。
1.1围绕高效吨粮,优化作物布局
确立“农业一体两翼格局”,以种植业为主体,以种子产业和优质稻米加工业为两翼,优化作物品种布局。根据近几年作物品种的产量性状、市场行情及效益对比,结合大中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实际生产能力,不断优化作物布局,以实现两熟作物高产高效。
1.2提高全员素质,落实生产技术措施
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结合农场生产实际,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针对大田生产的关键环节,聘请专家教授考察、指导和授课,切实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1]。围绕一线生产工作,特别是两季大忙,搞好技术服务,满足生产需要;做好病虫测报,指导大面积防治;做好气象预报,为大田生产和场头管理服务;做好水源盐分监测,为水稻灌溉提供安全保障。
1.3强化行政管理,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
认真制订阶段性生产计划,明确生产技术要求,组织力量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督查,纠正生产措施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完善农业工作考核细则,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责任制方案兑现,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努力减少经济损失,促进平衡增产[2]。抓住重要农事季节,以作业质量和进度为重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在缩小单位间差距上求突破。
1.4深入开展调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在公司农业稳步发展的根本和基础上,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化农业的跨越发展。要根据大豆、西瓜种植和外包的实践,从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度,以种植业效益最大化和促进种子产业做大、做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土地和人力资源、市场和技术的调研,趋利避害,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可行性报告,指导秋熟布局[3]。
2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完成中心农科所项目建设,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服务平台,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服务和研发能力,启动“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继续深化稻麦高产增效项目创建活动,力争实现吨粮水平上的高产、高效。
2.1加快实施中心农科所建设
中心农科所是农业科技展示的窗口,相关部门一定要按照下达的标准和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配足经费,配齐设备,配强人员,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2.2启动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
以中心农科所为核心,启动该公司“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以农场现有水稻杂交制种、有机稻生产和外包西瓜为基础,在大棚建成后,在品种选育的同时,探索设施农业新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名特优高效经济作物栽培。以通过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不断扩大规模,实现种植业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2.3继续深化高产增效项目创建活动
认真总结近2年来高产增效项目创建的成功经验,针对创建中存在的制约单产突破的瓶颈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确保在小麦万亩示范片创建上保持高水平,力争在水稻万亩示范片创建上取得新突破,并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展示公司形象,推动大面积生产的高产增效[4]。
3创新企业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经济工作目标
全面推行企业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不断挖掘企业潜能。深化目标成本管理,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努力实现节本增效[5]。进一步完善机农一体化运行方案,充分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3.1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水稻、大小麦和大豆栽培技术要点是公司全体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指导栽培、规范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科技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要实现进一步增产增效,必须提高技术措施的标准化水平,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使精细化管理迈上新台阶,并通过技术的标准化、体系化、通俗化推动机农一体化[6]。
3.2深入动员进一步完善机农一体化
近2年,机农一体化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下转第391页)
(上接第388页)
践上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延伸。各分场、各机队必须端正思想,锐意进取,全面动员,结合职工增资在机农一体化上寻求新突破[7-8]。
4参考文献
[1] 张兆敏,李建国,田云峰.漯河高效型种植业的研究开发与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1994(4):14-16.
[2] 袁卉馥,张立峰.退耕后种植业生产系统的分析与调控――以国家防沙治沙张北示范区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05(3):5-10.
[3] 李志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6(1):9-12.
[4] 胡经伟,傅新红,鞠立瑜,等.四川省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0(11):5902-5904,5910.
[5] 王小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229-1230.
[6] 高韧,邢安刚.种植业产品结构调整中的农村政府行为模式研究――基于中国山东省苍山县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13):6188-6190.
篇9
一、新时期我国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供需结构呈现失衡状态
随着农业市场的活跃,农村种植业产品在消费结构上呈现显着变化,逐步向着小康型结构迈进。从这个角度看,人们不再满足于当前产品的质量与类别,所谓产品生产的“过剩”也仅是低层次、低水准的相对化概念,种植业产品的供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农业结构科学调整的一大障碍。
2.农村种植业科技创新水平较为低下
由于受到传统的小农经济影响,我国种植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同时,土地经营相对分散、种植户生产规模有限同样制约种植业技术的创新。近些年来,因农村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种植业的从业劳动力素质呈现每况愈下的态势。种植业相应合作机构的发展较为迟滞,农民收入增加幅度极为有限。
改革35年来,我国种植业在技术层面有了飞速的进步,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主核心技术的缺失、种植业所需的主要技术设备有赖于进口。
3.种植业产品质量和安全系数有待提高
近年来,在种植业发展过程中,化学剂、残留农药的使用愈发严重,大大降低了种植业产品的安全性能。在产品的生产、加工中,常会受到重金属污染以及农药添加剂的过度施用,特别是个别药物会经由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随着民众养生保健意识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种植业要加快结构调整,不得不妥善处理好产品的安全与品质问题。
4.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布局欠健全
就全国而言,农村种植业的灌溉技术、硬件配套设施依然较落后,生产易遭受来自极端气象灾害的影响,抵御恶劣、复杂天气的能力较低。
另外,我国种植业在结构调整中的布局欠科学,生产从业者与企业运营者存在经营的自主化,因市场主导的匮乏,市场发育不成熟,用于专业批发的市场较少。除此以外,种植业产品的市场信息和物流的不顺畅,使市场发挥产业结构调控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有效策略
1.强化信息体系建设,积极调整好农村种植业结构
发展种植业,需推动信息体系化建设,为农民供应多样化的技术、信息服务,保障农民的决策权,进一步鼓励和引领农民参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中来,而非代替农民制定决策,运用指令性方式强迫农民执行种植业调整的政策,这样所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降低,种植业结构调整无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这个角度看,种植业主管部门应将农业增产、农民创收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来抓,通过信息体系化建设,不失时机地在农村地区开展技术性培训,进而积极稳妥地推行结构调整战略。
2.引进优良农产品品种,推广前沿的种植模式
受传统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农民通常将所产粮食用于食用。农业种植业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会挑选优良作物品种加以系统培养,遵循颗粒大、抗倒伏、产量高的原则,完成培育、引进和推广工作。然而,大部分优良品种中的矿物质和蛋白质的含量显着低下。基于此,要进一步推行高效优质农业的策略,通过走提升作物质量、削减成本、提高单产的路子,积极宣传种植业优良栽培技术,培育特色优质品种,推动种植业生产能力的划时代飞跃。
同时,要积极促使农民转变种植业发展观念,革新发展模式,积极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政府主管部门要投入充足的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特色、先进农业,并以市场为依托,精心筹划、严密实施,有效地优化种植业布局,力求让农民得到实惠。
3.扶持农村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
在结构调整中,要积极扶持种植业产品加工业,进一步保障产品的保值增值。在搞好产品加工企业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在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积极构筑收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合作共同体。以龙头企业为平台,鼓励发展订单农业,使广大农民受惠。在这期间,龙头企业通过注册产品商标,积极壮大特色化品牌,凸显主导市场的品牌优势,将会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
4.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科学筹划,创新调整思路
现阶段,我国粮食供应已成功实现了从先前短缺到现今总量平衡的划时代转变,在这种形势下,有条不紊地推动种植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也成为大势所趋。要持续地优化种植业产品的结构布局,搞好特色农业,加快创建种植业产品基地的步伐,为提高种植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提供必备保障。
主管部门要不断予以政策支援,在平衡粮食产量的基础上,优化种植业结构,因地制宜,完成多种特色产品经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着力增强种植业产品的质量,大力发展效益型农业,通过技术和政策的双重导向,实现种植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以便于整体促进种植业综合生产水平的提高。
篇10
古宁宁
【摘要】随着农村中的农业发展农作物的种植规模以及生产水平都在逐步的提高,而由于种植的需求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而现实情况中,我国的水资源短缺在这时期,发展节水型的农业就非常具有意义,本文就是对于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的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字】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优化措施
【正文】因为农业生产的水平和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在增长,而我国水资源的缺乏就导致了,我们应该更好的去解决农业种作物去生长时的用水问题,去研究节水型的农业种植,将它的结构进行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实施结构优化的措施达到有效的节约水资源有助于稳定我国的农业种植。
一、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的意义和现状
1.1提高效益
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有利于多方面效益,节水不仅仅是农业方面面临的问题,更是许多社会生产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研究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可以提高多方面的效益,形成更全面的生产结构系统。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和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考虑,节水型的农业种植优化调整能够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也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可以让生态的水系统生产,生活用水体系,农业的水系统进行协调,并且也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节水型的农业,可以将土地和资源进行优化,有效提高农作物的质量采用了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1.2解决水资源和土地问题
农业的发展情况是人们生活中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已经产生了许多节水型的农业种植结构,以及其他的社会结构,这些新型的种植结构目的都是为了去实现农业种植业的发展。而我国的水资源匮乏,土地资源短缺问题都很严重,但是农业用水和土地利用都是种植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我们就需要大力的去发展农业的科学技术,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优化,寻找出更加高效的农业种植方式,改善农业用地。使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提高种植的效率和土地的利用率,对于节水型农业结构的发展不但要达到优化资源配置,而且也应该降低农业生产中的风险性,提高多方面的效益。
1.3缺乏农业种植的理论
对于我国当前的农业节水种植结构理论,我们借鉴并参考了相关的学科和理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理论体系,所涉及的理论比较困难和复杂,没有能够形成更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并且没有基于节水结构数据的统计数据。也没有对节水型的农业种植结构进行数据化的统计,这样的情况是不能够在实际的结构优化过程中进行细节性的指导,因此总体来说发挥出的作用并不大,对结构进行的优化策略不能考虑到种植业整体性的方面,并且也不能够同时兼顾社会的效益以及节水效益,所以不能达到社会公平以及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因为节水型农业种植的结构决定着种植功能的发挥,发展经济效益也就需要经济结构发生转变。因此对于地区的农业发展所处的关键是对农业的结构进行优化,因为农业种植是农业的重要基础部分,并且所占的比例很大,所以对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部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许多个地区对于种植业的结构进行了很多次优化调整,但是由于现在对种植结构化的优化理论研究,整体都还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甚至是落后于种植实践情况,这样就造成了区域再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中缺乏有必要的理论来作为参考依据,由于现在许多规划者和管理者都还是主要在总结实际的优化调整实际结果的基础上,因此在研究种植业的结构优化调整,并且要将它应用到现实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并且在程度上能够促进当地种植业的经济发展。
二、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的分析
2.1对水利条件的分析
水利条件是在进行农业种植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并且也是节水型农业种植建设的关键环节,所以在对农业种植进行优化的地区,一定要做好水利条件的分析。在对水利种植结构优化的地区进行水利条件的分析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河流湖泊到自然的水资源也要对当地的水库来进行分析,有必要去合理的对将要种植农作物的地区所具有的水利条件来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并且根据控制实际情况设置好了全面的农业灌溉计划。对于那些水资源匮乏的种植地区,对于当地的相关部门也应该处于对人民生活的考虑打造出深水井,或者是建设一定的水利工程为农业种植提供灌溉需求,来达到促进当地农业种植生产水平的目的。
2.2对气候进行分析
种植地区的气候特点。也是会影响农业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也会影响到节水型农业种植的效果。因此对节水型农业结构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就必须让相关工作人员提前的对地区的气候特点,比如说温度,日照降水等等气候的属性进行多方面综合性的分析,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再来选择对农作物品种的种植,这样才能对当地的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利用,通过节水型的农业种植来提高农业种植的产量。
三、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具体措施
3.1科学性的选择农业种植作物
要想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就应该在地区科学的挑选出合适种植的农作物,使种植的农作物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由于我国土地辽阔,物种丰富,所以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地址以及气候等条件来挑选出农业种植作业。因此在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势环境考虑到农作物种植区域的地域,结合土地,降水情况以及温度条件这些因素来进行分析,同时将土地种植区域来进行合理的划分,使农作物的种质更加的科学有效,并且也要农将农业种植的用水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在不同的季节中对水分的需求差异没基础来选择出合适的灌溉方式,尽量地减少水资源的损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农业种植的浇灌效率,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3.2分层次的种植农作物
为优化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有必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进行客观的综合的分析,可以采取分层次种植的方式,确保作物得到良好的生长能够收获,选择合适的生长环境。一些怕阳光的作物可以种植在阴凉的地方,用树木遮挡。这些树木本身也可以在节水和养分积累中发挥作用。因此,在优化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时,可以采用分层种植来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使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3.3对农业科技进行发展
为了使农业种植更加科学化,必须不断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增强农业种植技术手段,对作物的品种进行科学性研究,优化和更新农作物,科学地改良农作物品种,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节水效果得到提高,对我国的农作物种植水平和技术来说,选择适当的灌溉技术和覆盖地表的种植方法能够达到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效率,减少水资源损失的效果。在我国历史悠久的农业种植发展中,农业种植的技术有着必不可少的地位,可以使用农业技术来得到新型的农作物产量以及种植的存活率都能够得到大大的提高,农作物的节水特性也会有所增强,植物的伤害得病率也有所下降。儿童农业技术发展和他所起到的作用来考虑在发展节水型种植结构优化研究时,采用更加先进和有效的农业种植科技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保证更加优质的农作物以及多方面的效益。
3.4利用3S技术进行流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区分
考虑到水资源受到约束的条件和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时,由于流域的特性,可以通过水资源的流域为单位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区分,这样更有利于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的研究和发展,而对于目前的节水型种植结构优化的研究,还是主要以行政区域作为种植的分区,因为水资源条件的约束,通过流域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的结构进行优化的研究在现在阶段明显不足。对于流域而言,应该去参照水资源的流域区分、农业分区以及土地的利用情况分区,还有参考对气候情况的分区,根据流域来对农业种植的空间来进行分布,可以使用多变量的数学分析方法来对种植区域问题进行分区的综合性解决,选取更合理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指标,可利用信息熵理论等多样的分析方法来完成对流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分区,再对各个分区进行逐个的优化。比如,对于干旱缺水的内陆流域,由于流域的不同区域资源和对社会的经济条件有很大的差异,在流域的上游,多为山区,因此生态环境较好,畜牧业发达,主要种植的是饲料,而中游的流域大多为平原区域,经济发达,居住人口也众多,主要种植的就是粮食作物,下游区域是荒漠地区,环境条件也更加恶劣,在种植时就会采用棉花、蔬菜水果这些经济类作物。3S技术是数据采集,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这些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可以在研究的下一阶段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并且也随着农业区的规划理论和景观的生态空间格局进行优化理论这些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都会为种植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理论参考。
【结束语】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优化,可以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业种植水平的发展。通过对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采用流域进行种植区域的划分,科学性的选择农作物,并采取分层次的作物种植。等等方法,在保证农业种植产量的同时更加有效的降低农业种植中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从而能够产生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有保护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1]李娟.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J].新农业,2020(18):38.
[2]胡琼娟.节水灌溉技术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模型探讨[J].广东蚕业,2020,54(0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