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问卷调查网站范文

时间:2023-03-20 07:3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在线问卷调查网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在线问卷调查网站

篇1

1、百度搜索“问卷星”,进入官网;

2、登录自己的账号,找到之前制作好的问卷调查

3、点击“设计问卷”下的“设计向导”;

4、点击下面的“导出问卷到word”;

5、点击“保存为word文档”。

篇2

    对于可用性的研究,依赖系统、设计目标以及用户满意度等因素而有不同的重点,尤其是移动电子商务网站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特殊形式。ISO可用性概念强调了有效性、效率和用户满意度。有效性是指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网站顺利完成交易商品的任务或是浏览和搜集信息的任务。效率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网站能快速完成自己的任务。满意度是指用户使用网站进行交易时应该觉得舒适而满意,用户方便、快捷地在网站中完成了目标任务[3]。Jakob-Nielsen从用户满意度出发,认为可用性维度包括效率、易学性、可记忆性、满意度、容错性等五个要素[4]。这其中,有效性、效率、满意度等都需要进一步分解成可以直接度量的指示变量。微软公司开发的微软可用性指南(MUG)包括:内容、定制服务、易使用性、促销和情感因素,形成了对移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启发式评价的基础。而且,这5个指标还可以进一步分解成几个小指标,当然,每个指标的权重是不一样的。结合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网站的特点和消费方面的因素影响,对这几个指标进行了细化的归纳和总结。上表列出了MUG指标、Nielsen可用性维度、ISO可用性之间的联系。从表1可以看出,MUG指标基本包含了Jakob-Nielsen可用性维度和ISO可用性的涵义。

    二、移动电子商务可用性的特点

    (一)移动电子商务的时刻在线众所周知,市场推广一般是通过单独的渠道进行,如邮件或离线文件,现今的移动应用程序需一直在线。移动用户的长期在线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程序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更多的是根据用户间接活动,如登入或访问一个网站,并非依赖于用户的直接行动来提供优惠和价值服务。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可随时随地地获取所需的服务、信息和娱乐。(二)移动电子商务的整合现代移动电商应用的关键是整合各种资源为客户提供价值服务,网页和移动解决方案的无缝链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想社会网络那样整合前端,或者在后端提供优惠、进行促销等,都不尽人意,但这对移动电商应用程序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也就是说我们的商业社会的生活把过去的营销、购买、服务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变化将这些流程紧密的整合到一起,同时移动电子商务能为客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合作伙伴,不必像过去那样交流。(三)移动电子商务的大众化现代电子商务应用程序被写入移动设备应整合具有营销和促销活动特性的社会化媒体。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领域,通过创造性的方式使消费者和他们的网络系统参与进来,允许用户成立小组进行分享与协作。(四)移动电子商务的游戏化手机游戏收入在增加,它能发挥电子商务产品的巨大潜力,但竞争也在加剧。手机游戏收入翻番的同时,游戏商也增长5倍。如果不算专为海外制作产品的开发商,国内至少5000家游戏公司在争夺手游市场。2013年的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形成产品上线密集期。(五)移动电子商务的语境意识也许手机比起个人电脑和桌面浏览器最持久的优势是它具有在用户操作过程中提供语境的能力。不管是通过用户登录跟踪他们的位置,还是根据用户的喜好传递动态的自定义菜单,或是简单的将用户行为与相对流行的产品相混合,在用户使用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程序时,对消费者语境的理解和采取的行动,是其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六)移动电子商务的多样化终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突破以及政策环境的优化,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入口将更加多元化,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终端设备都有可能成为用户下单的入口,各种终端购物模式也逐渐趋向融合。实行多样化终端是移动设备繁衍发展的开始,即各式各样的设备,在不同平台运行,在传统电子商务之外开阔更广阔的的空间,使很多电子商务不敢想象的事实变成现实。近年来,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呈现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全球移动支付收入自2004年起实现成倍增长,从2002年的5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近20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0%。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移动支付业务,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近些年来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具体数据由如下图所示:注: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亿元)

    三、移动电子商务可用性研究案例

    (一)研究背景根据《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5]和《2013年移动互联网蓝皮书》[6]的分析得知:移动电子商务的魅力正在日益呈现;年轻用户的很大一部分购买力,或将通过移动电子商务来完成;移动设备上,更多的是冲动消费。目前,智能手机虽然发展很快,但手机性能、屏幕尺寸和联网速度都制约着用户购物体验,局限的小屏幕和多变的消费场景不适合做复杂的购买决策。我们针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结合启发式评价方法研究移动电子商务体验活动的行为。(二)测试用户的选取我们通过专业调查网站设立问卷的方式选取了60人进行问卷调查,受试者需要有移动网络购物的经验。同时要求被调查者登录指定的网站,填写调查表,并在指定的时间之前收回调查表。(三)问卷设计在启发式评价中,利用“清单”(checklist)进行移动电子商务的可用性评估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它通过清单设定的基准,来检查评估其可用性问题。此问卷设计采用清单式的形式,一般采用李斯特5等级度量法,即将各基本要素对网站可用性影响的重要程度从1到5分为无影响、影响较小、影响一般、比较重要、非常重要。调查的内容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使用移动网络的影响因素。(四)调查结果在对问卷进行筛选后,得到53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86.7%。其中包括下列标准的问卷判定为无效:被调查者无通过移动网络购物;问卷填写不完整;整份问卷的选项相同。初步分析问卷,有效问卷回答者平均年龄24岁,选取样本全部有过移动网络购物,因此可以认为他们能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可用性作出正确的判断。(五)结果分析和建议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的问题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几个结论:目前移动电子商务的可用性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大多数的用户完成任务的准确率、完整性和满意度不是很高;网站应注重网站建设的可达性设计,方便消费者快捷的到达网站的任意界面;移动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其目的是方便消费者进行购物,所以网站的设计应考虑易读性;网站应尽可能的让用户迅速掌握使用方法。

篇3

关键词:管理类本科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

1引言

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是与传统教学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1]。对于网络自主学习,网络教育平台是影响其效果发挥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社交教育平台有腾讯课堂、网易开放课、blog、论坛和百度搜索引擎等。社交式教育平台最大的特点是社会化,信息交流自由和广泛,是集体智慧的分享和共生。另外,网络教育已不再局限于计算机和多媒体的运用,更多实现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2014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了第3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手机用户达83.4%,首次超过PC使用率。平板电脑2014年底使用率已达34.8%,高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使用率51.0%[2]。现今我国高校校园网普遍建立,大学课程和教学改革成为重点研究的课题。当前不仅是要运用信息技术改变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快速的生存环境[3]。有数据显示,中国在线教育市场投资额已经突破4.7亿元。显然,自主学习与网络环境的结合俨然成为不可抵挡的现代学习重要方式,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环境非常熟悉,因此探究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现状,可以为高校改进、完善教学质量提供一种新视角。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和访谈法探讨了桂林高校管理类本科生的学习现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考虑到时间地域以及问卷的回收问题,问卷调查法分为实地发放和网络发放两种形式。网络问卷通过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网络调查网站“问卷星”发放,设有填写条件设置,保证问卷回收的有效性;实地问卷的填写则采取随机的方式,填完立刻回收。本次主要针对桂林市高校的管理类专业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主要内容是:①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的一般行为和态度。②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情况及教师的指导情况。③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优点与弊端。④影响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效果的因素。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71份。

2问卷调查的主要结果

2.1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的一般行为和态度

首先调查的是学生平时每天用于上网的时间、上网时间中用于自主学习的比重和所进行的网络自主学习活动(见表1)。调查数据显示,49.82%的学生有涉及网络自主学习,36.53%的学生是很少且几乎不涉及网络自主学习。表1数据显示,73.43%的学生查找或下载学习资料,60.89%的学生浏览课件,58.67%的学生使用应用学习软件等。

2.2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情况及教师的指导情况

从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的了解以及利用情况、教师是否对学生有自主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进行调查(见表2)。表2的数据显示,有80.44%的学生使用手机学习软件,66.05%的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搜索资料等。调查数据统计得出,个别老师建议网络自主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的比例占64.58%,很多老师建议的比例只占22.51%。

2.3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优势与弊端

虽然互联网的带动给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带来许多优势,但同样有其弊端之处,我们从这两方面分别进行了调查(见表3)。调查数据显示,77.49%的学生认为能够独立的学习和能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以及能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67.53%的学生认为可以自己选择学习材料等。表3的数据显示,64.58%的学生认为受到自己以及周围的人QQ、手机接听干扰,63.84%的学生认为网络环境繁杂、网站良莠不齐、易受干扰等。

2.4影响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效果的因素

该因素的研究主要从学生在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选择解决困难的途径和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专注度去调查(见表4)。从表4的数据显示,67.16%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料太多不知道如何进行选择,57.56%的学生认为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自律性不强等。调查数据显示,有28.04%的学生选择继续深入查找网上的资料,22.14%的学生选择自己思考等。

3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的一般行为和态度来看,四个年级的学生情况各有不同。大学四个学年的课程量和学习量不一样,大一大二的学生更侧重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方式巩固课程知识,大三学生是全面学习专业课程阶段,大四的学生是找工作和实习的阶段,对网络自主学习的需求较少。在涉及网络自主学习的活动方面,除了与教师和同学利用QQ等进行学习是交流学习之外,其余均是单独学习,反映出学生缺乏与他人交流学习的意识。从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情况及教师的指导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虽有所了解,但对其利用方面则有所欠缺。一是学生不够了解各种网络学习资源;二是大多数学生使用最多的是手机,首选的多是手机学习软件和搜索引擎。从教师的指导情况上看,只有22.51%的老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是老师还未意识到网络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多是建议学生去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二是其对于网络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的认识有限。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的弊端方面,学生认为最干扰的两项是自己和周围的人QQ和手机接听干扰以及网络学习资源繁杂、学习网站良莠不齐。一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有许多诱惑,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自制力;二是学生不懂选择合适的网络学习资源。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不懂选择网络学习资料、有较多网络学习外的诱惑和缺少老师的辅导和答疑等。一是学生没有结合所学的知识去选择网络学习资源;二是网络环境下学习存在许多诱惑,并缺少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有很大的挑战;三是教师对于网络学习答疑缺乏意识,仍停留在传统学习那种答疑模式。

4对策

根据上述调查分析结果,对学生、老师、网络平台建设以及教育体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4.1优化网络环境建设,加强网络教育体系建设

建立一个便捷、安全、方便学习的网络教育平台体系是提高网络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是需要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选择网络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有推广和支持力度不够的原因。教育部应该加大教育投资建设精品课程和升级图书馆硬软件,高校则向老师和学生积极推广图书馆以及这些软件和平台。二是网站的设计要突出重点,在内容呈现上从难到易的过程,并且重视知识的迁移,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知识拓展和相关学习网站的链接。

4.2引导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和主动性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中用于学习的比例很少,且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及容易受到学习外的网络诱惑。首先,学校制度方面可以晚上提早关灯、在上课时段上课地点安装手机信号屏蔽器等。其次,在提高大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学校可以不定时地组织自主学习考试,以便检验学生前一阶段的网络自主学习的情况;在评奖学金时把网络自主学习作为一个加分项;学校应该注重心理教育,旨在增强大学生学习动机。

4.3培养分享意识

针对分析结果中提到学生喜欢单独学习的问题,笔者认为网络自主学习虽然强调的是自主学习,但是同样离不开和别人分享、交流学习信息,这需要教师鼓励学生交互式学习。分享意识的培养须靠激励措施,如可建立专门讨论的网上交流平台,按专业分并将老师纳入平台,问答体系相呼应,而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账号记录,分享时间和知识必须达到最低时数。

4.4强化教师在网络指导方面的作用

从教师的指导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少对学生进行关于网络自主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了强化教师在网络指导方面的作用,可以把网络指导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中,并且在教师评职称时把对学生的网络指导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因素。同时,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无法及时获得教师的解答,因为教师仍停留在传统学习下固定教室固定时间段的答疑模式,这方面可以通过规定教师的网络辅导时间、统计教师在校辅导时间与回答辅导的记录量等来考核与引导。

4.5加快教育教学改革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效果与教育体制息息相关,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一是以全面实施素质以教育为导向,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体系和评价导向机制;二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普通大学的办学条件;三是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对教师进行培训;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现代化[4]。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 在线评论 签到 技术接受模型

[分类号]G354

1 引言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融合为人们随时随地开展在线商务活动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据调查显示,2011年第1季度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43亿,在整体上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在线评论是基于互联网传播信息的一种共享模式,指购物网民发表有关购物体验的正面或负面的信息,借助网络效应让各种人群和机构看到,为其他消费者选择产品提供参考,也成为企业改进产品、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信息来源。根据CNNIC的报告,大部分用户搜索到目标商品后,除了关注商品本身的属性外,还会浏览用户评论等商品相关信息,但是购物网民中只有29.5%的人购物后有分享购物信息的行为。由此可见,对大量潜在的网络购物者来说,与购物经验有关的评论信息是稀缺的。受到新技术以及评论需求的驱动,2010年7月,著名团购网站大众点评网推出了“Yelp+Foursquare”的新型模式,开设了“签到(check-in)”专栏,智能手机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将所在商铺的位置、感知产品或服务质量等信息通知给好友,同时大众点评网也将接收到的评论信息展示在网站上,为广大网友提供消费参考。网站联合商家为参与点评签到的消费者提供积分和购物优惠,也包括给予社区地位、头衔,增加社区人气等内在激励。对消费者来说,在消费的第一时间就能对商家的产品或服务进行打分和评论,免去了事后回忆、记录的过程,这种评论更具信服力和实效性。同时,借助于手机的多媒体功能,评论的数据粒度更为细化,实现了评论的全面性、详细性和实时性,从而为其他在线消费者提供更有质量的参考信息。可以说,通过签到发表评论体现出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的显著特点,包括移动性、便捷性、与位置相关性、私人化等,这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无法比拟的。本文研究的正是在这一新技术背景下,影响消费者使用签到进行评论的驱动因素。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评论”均产生于消费者签到的过程中,不同于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的评论。本文通过向用户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借助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方法从社会一心理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角度研究对网络消费者发表评论的影响,为增强消费者评论的意愿,完善电子商务网站运行的内在信用机制,促进电子商务市场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2 理论背景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环境下,消费者使用手机发表在线评论信息的动因受到社会一心理影响和技术影响。对社会一心理影响的分析广泛建立于社会交换理论之上,包括消费者行为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成本因素。对技术影响的分析建立在技术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理论基础上,通过变量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和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来衡量消费者评论的影响因素。

2.1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广泛用于理解资源交换过程中的个人行为,是从社会一心理视角出发理解人类互利互惠行为的主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个人和他人交换和共享知识是希望能从这一交换过程中获得回报,并试图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研究表明在互联网上传播评论可以被视为是社会交换行为,消费者通过提供他们的消费经历以换取有价值的回报,这种回报可能是再次购物的优惠券或是在虚拟社区中地位的提升。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当消费者所获得的回报高于其成本付出时,消费者就会被激励进行评论。社会交换理论中将成本界定为由交换行为产生的消极结果,由此会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消费者进行评论付出的成本主要是执行成本,包括耗费的时间、手机上网费等,其中时间是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重要约束。为了提供详细的评论信息,用户需要花费时间编辑评语,再上传到网上。此外,评论行为也需要支付一定的手机上网费用,以获得移动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支持。结合动机理论更有助于对消费者的评论行为进行分析。Decit等指出人们某项行为的动机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外在动机指向的行为是对一种与自身无关的回应,包括经济回报、形象、互利互惠等因素。内在动机指的是受自身驱动去实施某项行为,这一行为本身是有趣的或在某方面确实值得去做。消费者评论的动机同样具有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消费者能够通过评论获取由商家提供的优惠券和折扣,这是促使行为发生的外在动机;而评论能够为他人提供消费参考,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为其他网络购物者提供有价值的、合理的建议,这是激发行为发生的内在动机。现有的研究成果也都证实了驱动消费者发表评论的主要内在动机是助人为乐,主要外在动机是寻求经济回报。评论意愿的社会一心理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2.2 技术可接受模型

Davis从理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的基本假设出发,吸收了期望理论模型、自我效能理论等相关理论中的合理内核,提出了技术可接受模型,用于分析影响用户接受新的信息系统意愿的关键因素。TAM包括两个核心变量: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前者是指“使用者认为使用这项技术的容易程度”,后者是指“使用者认为使用这项技术能够提高其工作绩效的程度”,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了用户“对技术的意愿”,其中感知有用性对感知易用性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近年来,TAM广泛应用于移动商务的研究中,不仅用于测量技术的工具,也用于衡量用户使用技术过程中的娱乐价值感(hedonicvalue)和沉浸感(immersive value)。本文中,消费者应用签到进行评论的行为受到移动互联网技术条件的影响,技术条件是否具备对消费者的意愿具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本文选取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两个变量来解释技术条件。评论意愿的技术影响因素模型如图2所示:

3 概念模型与假设

本文在社会交换理论和TAM理论基础上提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评论意愿影响的一个整合概念模型,如图3所示:

3.1 经济回报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经济回报是增加人们参与和

实施某项行为的外在动力,大众点评网为消费者参与签到评论信息共享提供优惠券和折扣等,带给参与者实在的经济回报。因此可以认为网站给消费者提供的经济回报越大,消费者参与评论的动力越大,经济回报与消费者评论的意愿之间存在正向相关的关系。因此,假设:

H1:经济回报对评论的意愿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

3.2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我国文化的传统和社会道德准则,承袭到互联网虚拟环境中指网民不计回报地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其他在线者,在实现他人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因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而获得满足感,特别是在人们感觉到自身行为能对他人产生帮助时这种满足感更为强烈。评论能够帮助其他消费者形成有关产品和服务的全面认识,而这种认知是通过广告等其他途径无法获得的,因此,消费者可能会选择与在线的其他网民共享有关产品或服务的正面或负面的消费经历,以此帮助其他消费者了解该商家的情况,在帮助他人成功购物的同时获得内心的快乐。因此,假设:

H2:助人为乐对评论的意愿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

3.3 执行成本

消费者发表在线评论需要将他们的购物体验、对购物的隐性态度转化为显性的明确表达,这一过程需要耗费时间成本,而且评论得越详细所需要的时间越长。此外,评论功能的实现需要手机用户支付上网费用才能使用,这也会产生成本,而用户如果将上述时间用于其他事情上也许能够获得更显著的回报和收益,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已有文献也表明时间耗费是阻碍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本文将这一系列成本概括为执行成本,消费者耗费的执行成本越高,评论的意愿越小,因此假设:

H3:执行成本对评论的意愿具有负向显著性影响。

3.4 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

根据TAM理论,人们在自愿接受的情况下对新技术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共同决定了采纳该项新技术的意愿,其中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相关的影响。对使用手机进行评论的技术的感知有用性是指手机用户感觉通过手机操作是否能够准确、有效地表达评论以帮助其他在线消费者优化购买决策。使用手机进行评论的技术的感知易用性是指手机用户感觉与手机界面的交互实现评论是否简单方便。消费者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越强烈,评论的意愿越强。由此,提出假设:

H4:感知易用性对评论的意愿具有正向相关的显著影响。

H5:感知有用性对评论的意愿具有正向相关的显著影响。

H6: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相关的显著影响。

4 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实地走访和发放问卷的方法,使用SPSS和SmartPLS2.0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利用PLS建立结构化模型来验证上述概念模型(见图3)。PLS是基于因子分析的结构方程建模技术,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多元统计数据分析方法。

4.1 变量设计与测度

研究模型包括5个潜在变量,每个潜在变量都由2-4个观测变量组成,所有的观测变量的设计都来自于已有的文献,以保证变量测量内容效度。根据对各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做了相应改动后形成本研究环境下的量表,其中与社会一心理影响有关的三个变量“助人为乐”、“经济回报”和“执行成本”分别改编自Bock和You Tong;与技术影响有关的两个变量“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量表参考了Davis的文献;独立变量“评论的意愿”改编自Klopping的文献。变量及题项确定后,制作问卷首先进行预调查,根据反馈,慎重修改了部分表述并增加了对一些术语的解释,使问卷更容易理解。问卷中的每个题项都由7点里克特量表组成,答题的范围选择是“强烈不同意”(1)到“强烈同意”(7)。

4.2 数据收集

笔者在问卷星平台上公布问卷,通过网民自愿填写的方式收集数据。在线调查网站提供自动筛选功能,能够提高问卷的回复率和有效性。问卷收集工作持续了约10周的时间,收到有效问卷387份,实际有效问卷大于理论需要的有效样本量。

4.3 样本特征分析

由表1可知,男女比例分别占41%和59%,女性略多于男性。从年龄分布上看,集中于18―30岁的年轻人,占到全部被调查人数的72%。此外,超过90%的被调查者使用手机上网,62%的被调查者具有2年以上的网络购物经历。有29%的被调查者了解大众点评网并体验过其签到评论服务,54%的被调查者了解或听说过大众点评网的签到评论服务。在发表评论的便捷性方面,74%的被调查者认为手机优于计算机。在发表评论的安全性方面,47%的被调查者认为使用手机比计算机更安全。在效果实现方面,50%的被调查者认为手机优于计算机。

4.4 测量模型有效性分析

测量模型有效性分析主要涉及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信度是指问卷的可靠性或稳定性,本文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得到组合效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与Cronbach Alpha系数。一般来说,CR值与Cron―bach Alpha系数达到0.7即表明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表2反映了平均变异量提取值(AVE)、Cron―bach Alpha系数和CR值:

由表2可知,所有的CR值和Cronbach Alpha系数都大于0.8,同时各变量的AVE值也达到最低门槛0.5。

效度考察测量的准确性,包括内容效度和建构效度。由于该量表中所有的变量和题项均来自前人研究的成果,因此可以认为是具有内容效度的。构建效度又分为区分效度和收敛效度。一般认为,每一个变量AVE值的平方根值大于该变量与其它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值(见表3)以及相对于其它变量的低因子载荷系数而言,每一变量的组成因子有较高的载荷系数(见表4),说明测量模型具有较高的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

4.5 PLS结构模型结果

笔者在验证结构模型时进行了1 000个样本下的自抽样,由此获得各假设因果关系的T值。由图4可知,除了感知易用性与评论的意愿之间的假设关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以外,其它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都具有显著性。为了消除样本特征对本项研究的影响,笔者也测量了控制变量(年龄、在大众点评网签到评论的经历、网络购物的经历、手机上网的经历)与模型中意愿之间的路径关系,结果表明被调查者的年龄对评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因为调查对象是以年轻人为主,因此这种由样本产生的作用关系是存在的。除此之外,被调查者在大众点评网上签到评论的经历、网络购物的经历、手机上网的经历对意愿都不具有显著性影响。图4中标识出控制变量及具有显著影响的路径关系,模型中各变量对评论的意愿具有较强的解释力(R2=0.55)。

5 结论与建议

Smart PLS分析的结果表明,乐于助人、经济回报、感知有用性对评论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执行成本对评论意愿具有负向显著影响,感知易用性对评论意

愿影响不显著。

从社会一心理角度分析,希望帮助他人是评论意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购物网站评论栏目的设计应该更能够反映消费者这种助人为乐的心理需求。如可以在签到栏目内设一个子专栏,允许人们自由关于某一产品的评论需求,这样有购买此产品经验的消费者就容易感觉自己发表评论的价值,在回答问题时就更容易产生帮助他人的愉悦感,也就更愿意发表有关产品的评论。网站可以将提出评论需求最多的产品在专栏中突显出来或提到网站首页,以激发消费者帮助他人的内在满足感。

其次,研究表明评论带来的经济回报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行为意愿产生影响。因此,网站应充分发挥网络效应和签到产生的消费者与商家的“黏度”效果,联合商家对积极参与评论的消费者提供优惠券或打折卡等活动,既增强了消费者评论的意愿,也增强了顾客忠诚度,为商家发展了客户资源。此外,网站还可以定期邀请网民评选出优质评论并展示在网站的显著位置以鼓励评论者,也可以组织专门的评论奖励活动,一方面扩大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促进消费者产生评论的意愿。

再次,研究发现执行成本越高,消费者签到和发表评论的意愿越小,消费者会因为花费的时间成本、精力耗费过高而不愿参与评论。网站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模板,包括消费环境、服务态度、价格、产品质量感知等项,评论者只需要操作手机按键从下拉列表中选择该系统默认模板,选择要评论的产品并依次填写相应特征就可以完成评论,这种结构化评论不仅提高了评论的有效性和质量,也便于日后进行文本提取、数据分析、产品评级等,并大大减少了消费者因为构思表述而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增加参与评论的意愿。

从技术角度分析,感知有用性对评论的意愿具有积极的显著性影响,就是消费者如果能感受到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优化他人购买决策的目标,就会产生评论的意愿。实际上信息技术与信息内容是一个统一体,人们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越能够实现既定评论效果,就越会增加使用这种技术进行评论的意愿。对被调查者认知度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与计算机相比,使用手机评论更便捷、更有效、更安全。这表明大部分人对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商品评论及其体现出的价值是认可的,由此可见,在用户评论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良好的用户信任基础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感知易用性对评论意愿的正向影响没有通过假设检验,这与之前一些实证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本文认为这一结果可能受到实际使用大众点评网评论功能的用户数量影响。样本显示,真正使用过这些功能的被调查者仅占29.5%,可能因此会对感知易用性与意愿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也有研究表明感知易用性在系统使用的不同阶段对意愿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但是结合本文对被调查对象的认知度调查可以看出,手机技术“方便性”的重要性还是受到广泛认可的。此外,研究也证明了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具有积极的显著影响,表明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评论的使用中越方便,人们就会觉得它越有用。

篇5

学业情绪是影响学业进程展开和学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理论推演,界定了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基元结构,编制了成人在线学业情绪量表,并运用该量表在远程教育院校进行了抽样施测。结果显示,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基元结构与实际观测数据适配良好;量表具有良好的项目鉴别度、信度与效度;成人在线学业情绪中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及学业情绪总体均处于中等水平,部分层面差异显著。本研究贡献了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本土量表,丰富了学业情绪研究对象和学业情境的多样性,也为提升学业情绪的积极水平提供了理论借鉴和调节干预的切入点。

【关键词】 学业情绪;情绪倾向性基元;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成人在线学习者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6—0043—05

一、引言

学业情绪(academic emotions)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1],具有多成分组成和多维量结构 [2]。学业情绪伴随学习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是具有动机与知觉作用、唤醒与信号功能的积极力量[3]。积极、消极的学业情绪对学业分别具有促进、阻碍的作用,能够深刻影响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过程、学业成绩及其心理和生理健 康[4]。

作为一种与教学和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学业情绪”自2002年为Pekrun[5]首次提出之后,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逐渐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据WOK、ERIC、CNKI(检索时间:2013-3-20)等知名文献数据库的联合检索,国内外学业情绪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理论内涵、发展特点、影响因素、领域特异性、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量表编制、调节干预等方面,聚焦的具体情境集中在传统课堂教学,与学业情绪共现的高频词包括成就动机、归因方式、学业成就、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学业拖延、情绪智力、人格类型、学业求助、学业自我概念等,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青少年、大学生、小学生、学习困难生、高职学生、留守儿童等。对于处在职业发展阶段的成人在线学习者的学业情绪,仅见少量质性研究[6]、情感计算研究[7]。通过开发量表实证测评成人在线学习者的学业情绪,在本研究之前尚未见专题文献报道。

出于职业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需求,成人在线学习者同时面对学业、工作、家庭三重压力情境和在线学业情境。这些区别于传统的压力情境和学业情境,会给成人在线学习者带来哪些学业情绪体验?如何测量这种情绪体验?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整体水平和基本特征如何?对这些主题的关切和探讨,将有助于相关方对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深化研究和调节干预。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探究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倾向性基元结构,开发测评量表,实证揭示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基本特征。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

成人在线学业情绪与学业韧性[8]、学业自我概 念[9]、学习行为同属课题“成人在线学习心理与行为的监控与评价研究”的实证研究内容。为了便于施测的组织开展和数据的整理分析,课题组对这四个主题的实证测评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整体统一设计。

(一)操作定义、基元结构与量表编制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10-18],结合成人在线学业的一般情境,界定“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操作定义,明晰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倾向性基元与具体情绪类型。根据操作定义、基元结构,结合先前的“成人在线学习心理与行为”开放式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编制成人在线学业情绪测评量表。

(二)抽样与施测

以全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试点高校中在校生规模最大[19]的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员群体为抽样框,具体选择安徽、江苏、山西、北京、上海、大连、郑州等省市电大的20个办学单位,经济、理工、文法3个专业大类中在校生数最多的专业,同时尽量平衡学业层次、年级和性别比例[20][21]。参照有关经验 值[22][23],确定样本容量为1000人。课题组将自编的成人在线学业情绪量表(题项按积极/消极间隔随机编排)与学习者基本情况组成调查问卷,依托专业问卷调查网站,通过合作伙伴,组织学习者在线参加测量。

(三)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879份,其中有效样本量638(有效率72.58%)。根据研究需要,将有效样本按50%的比例,采用SPSS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n=322)和验证性因素分析(n=316)。采用SPSS 19.0、AMOS 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操作定义、基元结构与测评量表

特定情境下的学业情绪具有和一般学业情绪相似的理论结构[24]。成人在线学业情绪是指在线学业一般情境下,与成人学习者学业活动相关的具体情绪体验。与其他特定情境下的学业情绪一样,成人在线学业情绪具有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倾向性基元,其中,积极情绪包括自豪、放松、感激、满足、高兴、希望,消极情绪包括焦虑、无助、厌倦、沮丧、生气、羞愧。

根据情绪倾向性基元和具体情绪类型,我们编制了12个分量表,共同构成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总量表。总量表包含49个题项。采用Likert 5点自评式,从“完全不符”至“完全符合”,分别记为1~5分,各分量表得分越高,代表量表所指向的情绪水平越高。

(二)成人在线学业情绪基元结构的验证与量表的项目鉴别度、信度和效度

1. 探索性因素分析(n=322)

首先对施测量表进行项目鉴别度分析,12个分量表49个题项均具有较好的项目区分度。接下来以各分量表的得分均值为观测值,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变量数与被试量之比达到探索性因素分析中被试量应为变量数5至10倍的经验值要求[25-27]。采用主成份分析、直接斜交旋转的方法,获得初始特征值大于1、累计解释总方差65.36%、因子载荷0.692-0.871(>0.40)、共同度0.495-0.760(>0.20)的分量表总分均值项目11个,即自豪、放松、感激、满足、高兴、希望、焦虑、无助、厌倦、沮丧、生气(删除同时在“积极”、“消极”上均存在高载荷的“羞愧”)。这11个分量表均与预设基元分类一致,组成基于积极学业情绪6个分量表、消极学业情绪5个分量表、共45个测量题项的成人在线学业情绪正式量表(Adult Online Academic Emotion Scale,AOAES)。

2. 结构模型的验证

(1)因素间相关分析(N=638)。积极情绪的6种具体情绪类型之间,呈中等程度以上显著正相关(0.397***-0.721***,P

(2)结构模型拟合度分析(n=316)。采用AMOS验证理论结构,以χ2/df、GFI、AGFI、RMSEA、NFI、RFI、IFI、TLI、CFI等拟合度指数,检验量表的因素结构与理论结构的拟合程度。结果显示(表1),11种具体学业情绪的基元结构与实际观测数据适配良好,测量模型的收敛效度佳,结构模型整体拟合良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基元结构与观察数据相契合,说明实证数据未拒绝“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由积极学业情绪、消极学业情绪二维基元结构、11种具体情绪类型构成”的理论构念。

表1 学业情绪二维结构的拟合检验结果(n=316)

[指标\&χ2/df\&GFI\&AGFI\&RMSEA\&NFI\&RFI\&IFI\&TLI\&CFI\&全部项目\&3.021\&0.941\&0.897\&0.08\&0.945\&0.92\&0.962\&0.945\&0.962\&适配标准\&0.9\&>0.9\&0.9\&>0.9\&>0.9\&>0.9\&>0.9\&]

3. 量表的项目鉴别度、信度和效度(N=638)

(1)正式量表的题项鉴别指数D值0.204-0.515(>0.20),题项与总分相关系数0.622***-0.832***(>0.40,P0.20),说明该量表具有很好的项目鉴别度,能够鉴别出不同被试的反应程度。

(2)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信度,考察量表的信度。结果显示(表2)各分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信度。

(3)课题组遵从规范严谨的编制过程,使量表题项能够反映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基本特征,保障“测验目标界定内容范围内取样的代表性”[28]。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模型拟合度指数(表2)显示,本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表 2 成人在线学业情绪11个分量表的信度(N=638)

[分量表\&放松\&感激\&满足\&高兴\&希望\&自豪\&焦虑\&沮丧\&生气\&无助\&厌倦\&Cronbach's α\&.629\&.695\&.637\&.747\&.631\&.679\&.595\&.654\&.676\&.676\&.823\&分半信度\&.605\&.676\&.632\&.756\&.607\&.701\&.552\&.657\&.708\&.607\&.791\&]

注:分量表的信度判断标准,参见文献[29]。

(三)成人在线学业情绪基本特征的初步分析

成人在线学习者的学业情绪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特征?不同群组的成人在线学习者,其在线学业情绪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次实证数据(N=638)对此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差异检验。

1. 成人在线学业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及其学业情绪总体水平

表3显示,成人在线学业情绪中的积极情绪水平(3.967 ± 0.474)、消极情绪水平(3.292 ± 0.561)及其学业情绪总体水平(3.492 ± 0.428)均处于中等水平,即成人学习者对自己在线学业情绪的自我评价一般。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11.91%的学习者自我评价学业情绪比较消极,其在线学业情绪评价总平均分M低于中等临界值(M

进一步的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取样本量N≥30)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业层次、年龄段、专业大类的成人在线学习者,其在线学业情绪的积极水平、消极水平及其总体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在线学业时程的成人在线学习者,在学业情绪的积极水平和总体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

2. 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基本特征

表4显示,积极学业情绪的6种具体情绪水平,均高于消极学业情绪的5种具体情绪水平。经Friedman双向方差秩次检验,成人在线学习者在11种学业情绪类型上的自我评价差异非常显著(P

表4 11种学业情绪类型的基本特征

[\&积极学业情绪\&消极学业情绪\&情绪类型\&放松\&感激\&满足\&高兴\&希望\&自豪\&焦虑\&沮丧\&生气\&无助\&厌倦\&均值\&3.94 \&4.14 \&3.92 \&4.07 \&4.19 \&3.55 \&3.49 \&3.10 \&3.06 \&2.97 \&2.40 \&标准差\&0.56 \&0.57 \&0.57 \&0.57 \&0.52 \&0.72 \&0.82 \&0.71 \&0.81 \&0.78 \&0.83 \&]

注:评分值域1~5分(3为中等临界值),得分越高代表所指向的特质水平越高。

进一步的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取样本量N≥30)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成人在线学习者,其11种在线学业情绪的均值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学业层次、专业大类、学业时程的成人在线学习者,在自豪、感激、希望、满足、无助、厌倦等情绪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本科生的“自豪”水平显著高于专科生(P

四、结论与讨论

(一)明晰了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基元结构。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倾向性基元为积极学业情绪和消极学业情绪,其中积极学业情绪包括自豪、放松、感激、满足、高兴、希望,消极学业情绪包括焦虑、无助、厌倦、沮丧、生气。实证数据显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内部各具体情绪之间均呈中等程度以上的显著正相关。基元结构与实际观测数据适配良好,因素结构收敛效果佳,整体拟合良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二)成人在线学业情绪量表(AOAES)具有良好的项目鉴别度、信度与效度。题项鉴别指数、题项与总分相关系数、共同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半信度、结构拟合指数等,验证了本量表具有较为理想的项目鉴别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可以用作我国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测评工具。

(三)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唤醒水平中等,部分层面差异显著。实证数据分析显示,成人在线学业情绪中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及学业情绪总体均处于中等水平,这与成人在线学习活动文本记录语料中所蕴藏的学业情绪倾向的实验测度结果一致[30]。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唤醒水平中等;不同在线学业时程的成人在线学习者,在学业情绪的积极水平和总体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业层次、学业时程、专业大类的成人在线学习者,在自豪、感激、希望、满足、无助、厌倦等情绪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四)本研究的贡献及后续研究。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聚焦于迄今尚无专题深入的成人在线学业情绪,解析了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基元结构,贡献了本土测评量表,实证揭示了成人在线学业情绪的基本特征。丰富了学业情绪研究对象和学业情境的多样性,也为提升学业情绪的积极水平提供了调节干预的切入点。学业情绪体验的发生与变化与具体情境、事件紧密相关,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利用自陈量表让学习者回顾在线学业情绪体验有助于我们事后了解学业情绪的唤醒水平,但与直接观察相比具有滞后性。这需要我们结合直接观察、实时在线文本语料的情绪倾向测度等多方位观测手段,提升对在线学业情绪的测度水平与干预效果。

(本研究的调查实施得到了相关省市电大30多位老师的无私帮助,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董妍. 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J]. 教育研究,2005,(10):39-43.

[2] 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5.

[3]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 心理学大辞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 董妍,俞国良. 青少年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10,(4):934-937.

[5][11] Pekrun R, Gortz T, Titz W, Raymond PP. Academic emotions in students’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02, 37(2): 91-105.

[6] Zembylas M. Adult learners' emotions in online learning[J]. Distance Education. 2008, 29(1): 71-87.

[7][17][30] 朱祖林,黄彩虹,李锐,洪婧倞. 成人在线学业情绪倾向的测度方法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1,(6):55-60.

[8][20][26] 朱祖林,安哲锋,汤诗华,毕磊. 成人在线学业韧性的测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2,(6):37-41.

[9][21][27] 朱祖林,安哲锋,毕磊,汤诗华. 成人在线学业自我概念的测评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3):3-8.

[10] Russell JA. A circumplex model of affe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0, 39(6): 1161-1178.

[12] Kleine M, Goetz T, Pekrun R, Hall N. The structure of students’emotions experienced during a mathematical achievement test. ZDM, 2003, 37(3): 221-225.

[13] Goetz T, Frenzel CA,Pekrun R,Hall NC,Lüdtke O. Between and withindomain relations of students’academic emotion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7, 99(4): 715-733.

[14] 董妍,俞国良. 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及应用[J]. 心理学报,2007,(5):852-860.

[15] 马惠霞,张泽民. 大学生学业情绪成套问卷编制的理论构想[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34-36.

[16] 赵淑媛,蔡太生. 大学生学业情绪量表(AEQ)中文版的修订[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4):448-450.

[18] 朱祖林,安哲锋,毕磊,汤诗华,郭允建. 成人在线学习心理与行为的四因素关联模型[J]. 远程教育杂志,2013,(1):29-37.

[19] 阮智勇.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统计年鉴(2010)[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22] 风笑天.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23] [25] 杜智敏. 抽样调查与SPSS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4] 马惠霞,聂胜昀,苏世将. 大学生考试情境下的学业情绪[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3):201-207.

[28] 朱智贤. 心理学大词典[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9] 吴明隆. 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收稿日期:2013-04-30

篇6

因此,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在2014年3月~5月开展了全市范围内的中小学网管教师现状调查活动。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中小学网管教师的基本现状,探讨中小学网管教师职业发展需求,为今后的培训课程内容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建成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网管队伍,对首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发展性的支撑作用。

问卷调查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网管教师的基本现状,对于培训的需求。问卷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工作基本现状情况调查:职务构成、性别构成、学段类型、职称评定情况、学历情况、基本能力、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条件、岗位的满意度等。

培训需求调查:培训意愿、培训目的、对先前培训的认可、希望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时间等。

(一)问卷数量

本次调研在12个区县进行,包括(按拼音字母排序):昌平、朝阳、大兴、东城、怀柔、门头沟、密云、平谷、石景山、顺义、通州、西城。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1019份。

(二)基本情况

1. 性别比例

在填写问卷的1019名网管教师中,有722名男性教师,290名女性教师,7名教师未标注。男、女网管教师的比例约为71%:28%。我市中小学网管教师的大部分为男性,与我市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女性占大多数的情况相反。可见,男性教师对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网络管理与技术服务等工作更有兴趣。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有近30%的女性教师也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出了努力。在以往的网管教师交流与展示活动中,也有不少优秀的女网管教师涌现出来。

2.学段类型

从学段类型数据中,有359名网管教师来自中学(未区分初高中),409名网管教师来自小学,81名教师来自幼儿园,还有170名教师未标明或来自其他单位。可见,网管教师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符合本次研究的前提。

3.职务构成

在填写问卷的所有人员中,职务情况如下:主管校长1人(0.10%),学校信息中心主任45人(4.42%),学科教师兼网管教师160人(15.70%),信息技术教师兼网管教师510人(50.05%),专职网管教师183人(17.96%),其他职务120人(11.78%)。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半的教师是信息技术教师兼网管教师,说明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管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很大的相关性。同时,还有15.7%的网管教师兼着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只有18%的专职网管教师。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网管教师在学校中工作内容的复杂多样,身兼多职,自身压力也较大。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只有1人的职务达到主管校长级别,说明学校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4.职称情况

在填写问卷的教师中,有职称的比例为1/3。在所有拥有职称的人员中,有37%的教师拥有小学高级或中学高级职称,而这些职称的评定多来源于课堂教学。在专职网管中,有57%的人拥有职称,这一比例低于网管教师整体的职称情况,也表明网管教师的职称获得比其他教师困难,各个区县甚至于学校的情况都各不相同。

5.专业构成

在高等教育阶段所学习专业的数据中,计算机专业占33%;网络技术专业占11%;教育技术专业占4%。有52%的网管教师并非计算机类或教育技术类专业,这可能是多种客观因素造成的,也不排除自学成才的教师。但我们可以看出,网管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不够,有待加强。

6.从事网管工作的时间

拥有10年以上网管经验的教师占到1/4,他们伴随北京教育信息化共同成长,是网管队伍中的佼佼者。拥有6年以上网管经验的总人数占到45%,这些教师构成了网管队伍的中高端力量,是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宝贵财富。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从事网络管理工作在3年以下的网管教师占到40%。因此可以得出:

(1)很大一部分网管教师的工作经验有待加强,还需要继续参加系统的培训。

(2)网管教师流失和转职的情况不容乐观,需要改变这一现状。

(三)网管教师工作现状

通过对于网管教师工作内容的研究,找出网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从而展开培训加强其核心能力。现阶段本市网管教师工作状态如下。

1. 网管日常工作内容

在网管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排名前三位的是教学工作、电脑维护以及网络管理。

由于大部分网管教师是兼职,所以教学工作和课件制作也是网管教师的最主要工作之一;除此之外,大部分工作更加具有网管技术特征,包括电脑维护、网络管理、摄录像及编辑、CMIS系统维护等。

从网管教师的工作内容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教学工作是网管教师的最主要工作之一,他们和学科教师一样,也需要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如Office课件制作与应用技巧;电脑维护和网络管理一样,占据了网管教师大量的工作时间,他们需要这方面的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网络设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摄录像和后期制作的工作,需要网管教师在摄影器材使用、拍摄技巧和音视频编辑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以CMIS系统为代表的教育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需要网管教师对服务器硬件及服务器操作系统具备基础的操作能力。

2.网管工作职责

在调查中,网管教师根据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自己所从事的网管相关的工作职责认知如图1所示。

图1 网管教师工作职责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超过70%的网管认为,为学科教师提供技术支持是首要职责;超过50%的网管认为,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也是主要职责。这两点职责与教育部目前提倡的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理念相一致,说明网管教师对于自身价值的认知和定位非常清晰。除此之外,软硬件维护、教学工作、校园网规划管理、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也是不同层面的网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关注和希望努力的方向。

(四)网管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现状

本次调查中,网管教师对自我能力进行了评估,情况如下。

1.专业技术知识储备

在专业技术知识储备的自我评估中,只有11%的网管教师认为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储备充足,54%的网管教师认为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一般,4%的网管教师认为自身储备严重不足,如图2所示。可见,网管对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情况并不满意,开展网管培训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情况。

图2 网管教师技术知识储备

2.动手操作能力

在动手操作能力的自我评估中,网管教师对Office基础使用最为熟悉,会声会影、Flash排在第二和第三位,说明网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以上内容。此外,有47%的网管教师认为自己对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也较为熟悉,如图3所示。

图3 网管教师动手操作能力分布

我们还注意到,对于网络安全、服务器配置应用、高级音视频处理、软件开发等选项,很少有网管教师选择,而这部分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相应的能力有待加强。

3.参与课题研究

大约50%的网管教师能够参与到一些课题研究中,并借此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另外一些网管教师由于经费、工作以及自身的一些原因,几乎没有参与过相关的课题研究。

(五)培训现状

网管教师培训需求作为本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针对有关内容做了调研,相关的数据如下。

1.参加培训的意愿

在所有网管教师中,有86%的人愿意参加培训,总体上反映了大多数的网管教师希望通过培训实现自我成长。此外,14%的网管教师对于培训的意愿不强。通过问卷的关联分析,我们发现这部分网管教师恰好多为学校的设备条件不充足或领导不重视的那部分教师。

2.参加培训的目的

有90%的网管教师认为,参加培训主要是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为学校工作服务。有35%的教师为了建立技术交流圈子,方便学习,共同提高。当然其中也不乏有一部分网管教师,参加培训是由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硬性规定,获得学分和证书,态度被动,学习积极性不足,如图4所示。

图4 网管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

3.希望在未来培训的内容

在网管教师希望在未来参加的培训中,排名靠前的是课件制作软件、网络技术、数字图像采集与编辑、数字校园建设规划、电脑软硬件维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图5所示。可见,这些内容与学校信息化进程密切相关,值得我们对这些需求进一步分析。此外,云平台、前沿技术、智能教学终端也是网管教师关注的内容,尤其是所在学校重视程度高、个人能力强的教师尤为重视。虽然整体需求排名靠后,但对于拓展网管教师的教育视野和知识面很有帮助,也值得我们思考。

4.培训时间和方式

在对培训时间的安排上,93%的网管教师希望主要是工作日的全天或半天。其中多数教师希望是全天,这样能够更专注地投入培训过程,获得更好的效果。在培训形式上,53%的网管教师认为应该网络与面授相结合,29%的网管教师支持仅面授的形式,18%的教师支持仅网络授课。

网管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根据以上调研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我市中小学网管教师的培训需求如下。

(一)培训内容

在培训的侧重点方面,大多数网管教师希望增加应用层面的培训,以便更好地与实际工作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培训应适当减少理论部分的课时,增加操作和案例实验等环节的课时。

同时,从问卷和区县培训联系人处收集到的网管队伍的构成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网管教师的工龄、能力水平均有所不同。结合多位培训联系人和网管教师提出的“分层”培训的建议,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网管队伍的梯队建设。除基础性的必修课程外,针对不同水平的网管教师,给予不同内容的培训,使得高级、中级和新任网管教师能够各取所需。在与之能力发展相适应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整个网管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为学校的学科教师和信息化教学服务,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为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贡献力量。

(二)培训方式

在调查中,多数网管教师希望能够提供现场授课和网络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发现,针对现场授课,应增多演示、练习和互动的时间,贴近应用,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针对网络授课,我们可以采纳微课程和MOOC的优点,利用微课程的形式,将知识点、实验操作流程、故障处理过程分开录制,更加易于突出重点,同时方便教师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利用MOOC的思路,将优秀的技术公开课,加入到网络授课的内容中,拓展网管教师的知识面。

(三)培训时间

从调研数据的结果看,多数网管教师希望在工作日进行全天的培训。相比半天的培训安排,全天的课程能够更加全面、高效、深入地对某一专题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消化。

(四)培训课程设置

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培训需求进一步细化,结合调研数据和网管教师的访谈过程,我们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梳理出以应用为主的不同课程,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面向新任(初级)网管的课程内容

新任(初级)网管教师应能够掌握一般的校园网络知识,包括:简单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维护操作,简单网络应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能够满足管理一般学校校园网络的要求。

开设的课程以基础课程为主,如计算机硬件基础、网络基础等,同时加入一部分操作性强的实用技巧课程。

2.面向中级网管的课程内容

中级网管具有较高网络管理和应用的技能,开设的课程以实践为主,在案例中巩固知识和丰富经验。课程应该涵盖:操作系统的启动故障与问题处理、网络安全基础、Linux系统的安装与配置初步、动态网站搭建、网络攻击主要方法与防范措施等内容。

3.面向高级网管的课程内容

高级网管能够高水平地开展网络维护和网络应用,能够站在一定高度对校园网基础设施、数字校园应用、信息安全等领域进行规划和建设,同时对IT信息化项目管理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由于网管教师大多数都是由信息技术教师兼任,因此我们也得到了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培训需求。除了和网管教师培训的内容有重叠外,由于中学信息技术课是模块化教学,尤其对于高中阶段,有些模块内容教师自己本身也不是很熟悉,以至于知识讲解不透,有些学生的提问无法回答,甚至是无法开展一些模块的教学。因此,许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提出对教材模块涉及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

为了更好地使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入网管教师和学科教师的生活和学习的各个层面,提高教师尤其是学科教师对网络技术的认识。网管教师培训可以利用在线服务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增加教师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网管教师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