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22:0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募基金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募基金论文

篇1

关键词:公募基金经理;薪酬

进入2007年以来,伴随着中国股市的迅猛发展,中国基金行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慢慢的浮出水面,基金行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而在这许多问题中基金经理的跳槽成为目前的焦点问题。

一、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背景

2009年以来,基金经理“改换门庭”的消息不绝于耳。银河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1季度,中国341只基金中,发生基金经理变动72人次;4月份,193只开放式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动22人次。这份研究报告还显示,虽然基金经理跳槽走向不好统计,但其中转投私募基金的不在少数。根据晨星中国的研究报告,2006年共有130只基金基金经理变动公告。其中104个公告属于基金经理离职,占295只基金总数的33.88%。这表明,2008有3成基金的基金经理由于各种原因调离职务,共涉及97人次;而在2005年,共有87位基金经理被公告调整岗位。由《关于基金管理公司专业人员流动情况的调查报告》的数据表明,基金经理离职后,54.7%的基金经理选择到其他基金公司任职,19.8%则流向了私募基金。

由此可见基金经理的流动性呈现加速性。而在这背后的是,基金经理的流动对于原来所属基金必然有冲击性,保持基金收益稳定,留住明星基金经理成为目前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基金经理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一)公募基金经理相对私募来说,压力与收入不成比例

基金经理的压力的来源主要是市场针对基金的各种业绩排名。公募基金考核过于急功近利是目前业内普遍的事实。在海外,公募基金常常是一个季度公布一次业绩排名,而国内天天排名,导致压力很大。例如,有些基金公司要求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在同类所有基金排名中位列前1/3.如果连续几周排在后1/3,那么基金经理就要走人。其他压力则包括基金份额变动,工作的紧张和投资产品波动的不确定性,目前虽然中国的公募基金发展较晚,但是一些内部体制已经相对健全,由于中国体制的特殊性,目前的私募基金仍然处于法律和政策真空中。其发展的自由度大,承受的压力与公募相差无几,但是拿到的收入却远远大于公募基金。

(二)行业发展过快,人才出现短缺导致流动加剧

近两年来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从而带动了证券投资基金的迅速发展,而基金经理的数量确实在有限。由此导致了对于基金经理的巨大需求,这从一些数据可以反应出来。在华尔街做研究员,3年内是不具备出具署名报告资格的,而在当前的中国基金行业,从业3年可能已经可以担当基金经理了。

(三)管理层对于公募基金经理个人投资的限制过于严格

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要受来自基金契约、监管部门等的严格限制。比如公募基金在作投资决策时,往往要面临复杂的审批制度,这种层层审批的制度使其效率不如私募,投资相对保守,看似减少风险,其实不然。而更多的制度性措施使基金经理们感到束缚,也成为其转投私募的助推器。

三、公募基金经理薪酬现状及激励措施

目前中国公募基金经理的薪酬较为单一,不同的基金公司在收入规则上有很大差别,总的来说都是“工资+奖金”模式,奖金一般是季奖,差别就是在奖金系数上,不同基金公司系数也不一样,根据基金净值增长率排名情况定相关系数。近两年基金经理的收入都随着市场的大幅上扬而获得了大幅提高,但是这种提高同基金经理所受到的压力相比,仍然算不上很大。并且在薪酬形式上较为单一,除了这种物质奖励外,基本没有其他形式的非物质奖励,如培训计划等。基金经理,作为知识型员工的典型代表,对其激励制度既有普通的知识型员工的一般性,但是也有其特殊性。对于中国公募基金经理流动性较大的现状,本文从薪酬角度提出下列激励措施来改变这种境况。

(一)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工资+奖金”模式

提高基本工资,可以固定的以基金份额的一定百分比作为基本工资,这方面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向私募基金看齐。

(二)短期激励薪酬

短期激励薪酬中短期激励主要有奖金、绩效加薪、年终分红和利润分享计划等形式,它们都属于绩效薪酬,是根据绩效对个人的薪酬提供补偿的一种激励制度,是将代表组织绩效的某种指标利润与个人薪酬挂钩的方式。这种报酬激励效果明显,并且这种报酬的支付不会成为基本工资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有两方面的潜在优势。一方面,它能够鼓励员工更多地从所有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会从更开阔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企业效率的问题,同时员工的合作精神和身份感、责任感会得到加强。另一方面,由于所支付的报酬大多不进入基本工资,在经营困难时期,就可以不只是依靠解雇来渡过难关。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某种形式的绩效激励。奖金或劳动分红是基于知识型员工业绩的短期激励,是为了促使知识型员工达到企业年度目标而设立的。只有通过业绩考核,企业的效益达到了令人满。在短期激励薪酬方面,充分发挥公募基金本身的优势,奖金方面,公募私募基本无什么大的区别,而能够变动的恐怕就属于绩效加薪和年终分红了,对于基金行业以人才为中心的性质,在年末,把基金经理的本年收益与过去年份进行比较,然后对差额部分进行奖惩。同时根据本年度基金业绩排名,对基金经理的绩效进行评定然后加薪可以分档,排名越靠前,得到的绩效工资占的收入比例就越大,而且这个还要呈现出梯次性

(三)长期激励薪酬

基金经理属于知识型员工的一类,因此其也具有与其他知识型员工相同的特点,即其工作成果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了解决这种工作与成果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激励知识型员工不断创新、进取,就要舍得给他们各种待遇,尤其是为他们提供带来希望和幻想的待遇,如期权和期股。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取得更好的业绩。

长期激励的主要方式是员工持股计划和股票期权计划。通过使员工拥有企业所有权,大大提高员工个人的努力程度和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关注。员工持股计划是企业向员工让渡部分股权的一种形式。股票期权计划为员工提供一种按固定价格购买股票的机会。股票或股权的存量使得员工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分享企业的经营收益,属于变动收入,虽然在企业规模较大时,这种变动收益与员工个人的努力关联较弱,但可聚合员工的努力方向与企业一致。股票或股权隐含可以预期的收入,而股权的分配与员工的业绩挂钩,所以股权可看作与员工业绩关联的变动收入,体现企业与员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激励思想。

目前由于基金经理的流动性问题,一些基金已经开始这但是鉴于政策法律上允许基金从业人员购买基金只是在本年中旬才开始实施,因此这方面的进程可能稍显慢。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日前在国内基金业内率先推出基金经理“持基”激励计划,该计划也是基金公司推出的首份内部人持有基金份额的激励计划。该激励计划以基金经理为激励对象,具体安排是鼓励基金经理购买一定金额自己管理的基金份额并长期持有。根据基金经理购买的基金份额,公司同时也以1∶1的比例以自有资本金投资和持有相应的基金份额,其投资收益最终归该基金经理所有。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激励方式已经多样化,可以想象的是未来关于基金经理的长期激励薪酬的方式也会越来越多。

(四)内在薪酬方式的选择

内在薪酬的构成可以按照所含因素的内在联系来划分,如工作激励、组织激励、文化激励以及情感激励。改变过去的根据按周排名从而衡量基金经理业绩的方法,适当的房款期限,如1个月。同时扩大基金经理的投资权限,使其能够在一定的投资范围内有更大的自主决策权。但是真正能够起作用的是职业发展激励。知识型员工更注重个体的成长而非组织目标的需要。基于此,首先应该注重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使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本价值不断增值,从而具备一种终身就业的能力。其次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富有挑战性的个人发展机会,创造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让知识型员工随着企业成长而获得职位的升迁或新的事业契机。

通过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激励一方面可以带动知识型员工职业技能的提高从而提升组织整体人力资源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使同组织目标方向一致的员工个人脱颖而出,为培养组织高层经营、管理或技术人员提供人才储备。只有当员工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有机统一,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前途时,才有动力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与组织结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而且当一项工作与员工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吻合,甚至对生涯目标的实现有明显推动作用时,内心也会有一种内在满足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下,人们不再把工作当成任务或负担,而是直接当作一种可以使自己快速走向成功,实现事业梦想的机会。个体持有的这种机会期望,构成了强有力的“机会激励”。知识型员工受教育水平较高,他们对自身职业生涯的目标有更高的定位,对生涯道路有自己的设计与规

划。与一般员工相比,他们更加重视目前工作与自己生涯目标的关系,也更加渴望拥有一份有助于生涯目标实现的工作。这就决定了他们具有更强烈的个人发展的“机会动机”。因此企业应充分了解知识型员工个体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意愿,应使他们目前的工作与其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吻合,这也是他们的一种心理契约要求期望有一个“富于变化的职业生涯设计”。

所以组织要关心、帮助员工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设计,使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前途,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最终达到组织的激励目的。由于公募有更多的比较优势,在这方面可以做出一些更大的改变来吸引基金经理。公募基金与世界很多大型基金有合作关系,而这时私募最为欠缺的,基金经理虽然可以在私募基金那里得到很高的报酬,但是在未来的成长性上明显逊于公募基金。

四、结束语

在目前状况下,不仅在外部薪酬上下功夫,更要在内部薪酬上求得突破,才能更大程度地相对私募基金而言吸引基金经理,从而减少公募基金经理的流动性,从而保证公募基金在整个基金行业上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整个基金行业中更多地吸引人才。虽然目前政策因素对于公募基金的发展限制较多,同时公募基金经理的激励措施尤其是薪酬方面的激励已经成为基金经理流动的主要原因,但是只要公募基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参考文献:

1、龚红。证券投资基金经理激励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5.

2、(美)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经济理论中的最优化方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大专院校图书馆,问题,工作走向

 

[摘 要]本文提示了目前大专院校图书馆在如何为教学工作服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就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设想。

我国的大专院校图书馆的工作在当今全民的科学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技论文。它同我国的大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一起构成了我国教育的基本体系。而大专院校图书馆的工作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图书馆是大专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既能配合课堂教育,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配合素质教育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又可配合国家的思想道德建设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思想觉悟等等。应该说,它的这些职能在既往的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应用的发挥并取得了实际的成效。但是,无可否认,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际要求,以及教学内涵的不断丰富和扩大,图书馆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或者说它既往的工作职责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大专院校教学发展的需要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本文就大专院校图书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走向作一初步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1、辅助教学者的角色

在既往的工作中,我们时刻都在强调图书馆是大专院校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配合教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配合国民的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它却始终没有改变一个辅助者的地位和角色,无论在参与教学中的比重有多大,却始终无法让它从后台走向前台,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遗憾。

2、有限的施教空间

目前,无论我们怎样强调图书馆在大专院校的教学中起何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它自身工作性质的决定,使其无法走出自己工作的狭小空间。也就是说,大专院校的图书馆目前还没有与社会各类图书馆进行互联。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的大图馆的格局并没有真正形成。尽管目前图书馆配备电脑、也配备了宽带,但是网际间并没有做到互联,基本是处于相互隔绝,互不沟通的状态。当然,这一问题的存在,不是一两家图书馆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全面的问题,需要各级各类学校甚至全社会共同来参与。所以,图书馆目前施教的手段只能在本校本馆的狭小空间内来进行。

3、被动的施教手段

大专院校的教育,在目前的情况下,体现的仍然是以课堂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教科书所规定的内容为主要修业对象,教学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其实这只是一种形式。而另一种形式应当是图书馆教育了。而目前图书馆教育也是在老师的指导学生的自愿的原则下,利用课下的时间去阅读一些有关的图书资料。上述两种教育形式都是一种被动的教育手段。换言之,学生对图书馆知识能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于教学内容的要求的,学生不能也不允许把图书馆当作第一课堂去阅读大量的图书资料文献来解决一些专业上的问题。科技论文。另一方面,图书馆的被动教学的特性还体现在目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以“守门待课”的形式来接待学生的。他们只是按学生的要求被动的来为学生提供一些图书资料,而不是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第一线中去,与主讲教师一起安排教学课程,把一些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图书资料提供出来,编排到专业授课当中去,成为专业授课的内容之一,尽管目前要求图书馆参与教学的呼声越来越大,情况也多少有些改变,但传统的图书馆参与教学的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人改变,所以,它参与教学的能力当然也被大大地弱化了。

二、今后工作的基本走向

历史进入到21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正在兴起,并在发展中逐步走向成熟。一个融开放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于一体的教育体制已经成为了这一教育模式的主体。在这一大好的形势下,大专院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也发生重大的变化,它将由传统的图书馆走向数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图书馆,从而扩大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职化它的教育的主动性。使图书馆参与教学的能力大大加强,使它的工作从台后真正走到台前,这也就是图书馆工作走向的基本思路。

1、图书馆的教学功能要从被动的单一的模式走向主动和主体化

正如前所述,传统的大专院校图书馆教育是局限在一校一馆内的,而且处于被动地位,手段也是单一的,它的工作内涵是由图书馆资料的收集、咨询、借阅等工作流程来完成的,在简单的重复的劳动中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职能。但在今天,由于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图书馆的内涵再丰富,技术手段再加强,今后的图书馆因有效借助这些优势,不再被动的向学生提供上图书馆文献信息,而是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来获取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知识资源。这时学生将坐在图书馆里足不出户便可对自己所需求的图书资料信息瞬间获得。在一定意义上说,这种高科技含量的全球化的图书资料信息共享,就是我们传统图书馆工作体系或者把被动在教育职能变成了主致力,把单一的工作变成了丰富而立体化。科技论文。当然,不能否认,在今天,某些图书馆的传统的工作流程在一定的时间内仍将被保留下来,但它只是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和主体。今后,总的趋势是大专院校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走向,就是学生可以自由利用图馆的电脑,通过互联网来检索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所藏的文献资源,而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图书馆资源被利用的多元化、立体化的格局的形成,既使得大专院校的教育职能从被动的单一的模式走向了丰富的立体化,它是在更广阔的空间更高意义上突现了图书馆教育的教学职能。

2、图书馆教育要走向开放式的教育

大专院校传统的图书馆教育对学生是有严格的时空限制的,如只有本校学生才能借阅,何时开馆借阅、借阅时间的长短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自由度,限制学生利用图书馆效率,使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也就限制了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随着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转变,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和普及,图书馆不仅要把所藏的所有图书文献资料向本校学生开放,而且要向其它各类院校甚至全社会所有成员开放。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有权在任何时间来访问图书馆,从而使图书馆彻底打破了时空界限,走向立体化的全方位开放的局面。

3、从辅助教育走向主导教育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随着大专院校教学内涵的不断丰富和扩大,大专院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也将发生巨大和深刻的变化,最突出的就是它的教育职能从辅而转变为主导性。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图书馆教育的一次革命。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转变具体体现在,首先,传统的课堂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被打破,课堂灌输式的教育受到极大的挑战,随之而来的素质教育的内涵却逐渐登上大雅之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图书馆将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地积极参与,从台后走向台前,从配角走向主角,从辅助走向主导。课堂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奉行了几十年的教学宗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目前这种局面实际上仍然没有被全部打破,这当然有教育政策的问题,也有体制的问题,更有认识的实践的问题。这种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内容,听从老师的指挥,这极大地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空间,其结果往往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教育政策的调整,从教学内容形式正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今后发展的方向是,课堂教育与图书馆教育处于一种并驾齐驱的地位,由此课堂教育的内容要移到图书馆去解决。图书馆不但是一个讲坛,而且还是一个论坛,是一个自由发表学术观点和看法的场所。其次,图书馆教育的主导性还表现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工作的弱化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人内涵的增加。这就是要求图书管理人员的角色发生变化,即由被动的管理者变为主动的施教者。课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大的降低而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影响却逐步扩大。当然,正如上述,这里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人员必须是一位既具有广博的知识又精通图书管理业务的人员。他不但要及时准确地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图书资料,同时还要准确科学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学术上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光是图书管理员、服务员,同时又是一名教师。

三、目前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大专院校图书馆工作职能的转变,实际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在新世纪培养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速建设大专院校图书馆的图书文献保证体系,丰富和扩大馆藏内涵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通过馆藏的图书文献资料来实现的。要把图书馆办成主导性的教育职能机构,首先必须建立图书文献的保证体系,不断的扩大和丰富馆藏内涵。这是实现图书馆主导教育职能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级各类图书馆进行联网,做到优势互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在更大更广的时空范围内来扩大馆藏内涵。如此,图书馆的功能才被充分利用。

2、加强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的教育、专业修养

学校课堂教育的多元化和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加强,必然要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知识提高的能力。这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更是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的教育与修养问题。因为图书馆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要成为教学实践的主导者,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动眼能力大多数都要移到图书馆内来实现,所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已经兼有了图书管理员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课堂教师的一些工作任务就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学生在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图书馆理员来帮助解决。所以,图书馆理人员要必须有很高的专业修养和教学能力。这也是实现图书馆教育主导职能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施强 论新世纪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高标图书馆工作 2002.1

[2]喻文,何琳. 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的对策与思路 [J]. 图书馆,2007,(1).

[3]丁传奉·图书馆与校园文化[J].图书馆论坛.2001,(5).

篇3

【Abstract】For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affairs, under the double influence of market failure and government failure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sector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and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settlement of social public affairs. Found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ird sector orga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foundation, the foundation should be fully integrated with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push it to a strategic height. The paper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Ningxia foundation in western China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akes one of the foundations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 paper studies the strategic planning and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Ningxia foundation.

【关键词】战略管理;宁夏地区基金会;战略发展规划

【Keywords】strategic management; Ningxia regional foundation; strategic development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E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15-03

1 战略管理的内涵及基金会的发展现状

战略管理是指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组织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组织的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1]。战略管理分为四个阶段: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和调整。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的基金会数量与非营利组织发展健全发达的一些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不少的缺陷:基金会数量少,我国13亿的人口数量拥有的基金会数量至今达到4117个,而美国不到3亿的人口数量却拥有3万多个,相比之下我拥有的基金会数量寥寥可数;基金会职能分工不明确,基金会本身是只参与募捐的活动,自身是不参加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但我国基金会职能分工不明确,即参与了募捐活动,同时又是活动的参与和组织者,这使得基金会的职能比较混乱,不能很好地将其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2 宁夏地区基金会的战略分析及其选择

2.1 宁夏地区基金会发展态势

SWOT分析法是战略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这四方面入手,本文对宁夏地区基金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结果全面地对基金会有一个更加清晰长远的认知。

SWOT分析有4种不同类型的组合:S-O组合(优势-机会)、W-O组合(劣势-机会)、S-T组合(优势-威胁)和W-T组合(劣势-威胁)。根据4种组合

逐一进行分析如下:

①S-O战略

S-O战略是增长型战略,即要求充分发挥宁夏地区基金会的内部优势,利用外部环境的机遇,增加基金会在宁夏地区的竞争优势,将内部发展优势与外部环境机会相结合,这是最佳的一种战略发展状态,有利于为基金会的发展提升自信力,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源。

②W-O战略

W-O战略是转变型战略,即通过捕捉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来克服组织的内部劣势, 甚至可能将组织内部的劣势转化为优势。该种模式下,是说明在基金会发展过程中虽然外部环境提供了很大的优势,但由于基金会内部的发展存在着人才短缺、组织能力弱、缺乏活动场所等内部缺陷,使得发展机遇存在缺陷。我们应该在积极利用外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大力引进外资、人才,争取做到弥补内部发展缺陷。

③S-T战略

S-T战略是多元化战略,是指组织通过最大发挥自身内部优势来弥补外部威胁带来的威胁。在这种战略条件下,组织外部的不良条件对其发展有很大影响,这时就应当大力发展组织内部优势,开发内部环境向多元化发展,努力弥补外在条件带来的威胁,争取通过内部优势来解决。

④W-T战略

W-T战略是防御型战略,在这种战略模型下,基金会应当尽量减少内部劣势的发展,回避外部威胁。此时,组织内部就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如果基金会陷入这种发展形势下,就可以考虑放弃发展,重新开始新形势,或者与其他基金会合并发展。

根据四种战略分析得出,S-O增长型战略方式是四种战略模式中的最佳策略。宁夏地区基金会现在还是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各方面发展还在不断地进步,就应当大力发展自己的内外部优势来增强自身的发展潜力。

2.2 宁夏地区基金会面临的战略性问题

2.2.1 人民意识不强,资金筹集困难

宁夏地区基金会兴起时间较短,人民对于基金会的作用意识不强,同时全民的慈善意识也不强,个体主动参与捐赠比较少,而大型企业也还未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基金会的资金尚短缺,资金来源不能保证基金会的长期运行。对于公募基金会来说,近年来非公募基金会的大力兴起致使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募集额大幅下降,公众也逐渐对于此类慈善组织等基金会产生不信任。“郭美美”等事件也影响了基金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这使得历史较短的宁夏地区基金会发展进入一个举步维艰的阶段。

2.2.2 政府扶持力度仍需加强

宁夏地区的非营利组织的政府扶持力度目前来看都还有欠缺,相关的政策和机制还未及时补充,这一定程度上对于基金会的发展会有所牵制。如若政府购买组织服务,以服务来换取资金,加大对于基金会事业的支持,采取项目资助、合同委托、社会招标等方式来支持基金会的发展。基金会缺少政府的扶持,难以得到民众的信任,政府参与到基金会的组织和建设里去,很大程度上得到民众一定的信任,会有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加到基金会的组建当中去。

2.2.3 基金会自身的增值问题

对于确保基金会资金来源的稳固,一方面是要吸引投资,但另一方面,基金会自身更要加强其增值业务,要学会自身“造血”功能,不能仅依靠外界的资助,自身要大力发展内部的功能,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加强增值业务。宁夏地区基金会起步时间晚,更是要积极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才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与其他地区基金会同时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公募基金会增强自身的增值能力,减少对于社会的依赖。

3 宁夏地区基金会的发展策略以及建议

根据战略分析手段阐述了宁夏地区基金会发展的方向和态势,通过SWOT分析方法细述的四种战略发展策略,以下对宁夏地区基金会的发展提出几点战略性的发展建议。

3.1 大力发展多项目组合业务,吸引投资

宁夏地区基金会目前大多数属于刚兴起的基金会,发展时间短,但是发展类型多样。基于战略分析结果来看,大多数处于增长型战略,内部优势明显,外部发展机会多样。对于目前宁夏地区基金会发展的目标来看,根据波士顿矩阵图,应大力开发“明星产品”,即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非公募基金会,近年来不断增加。基于此种情况下,基金会内部不能拘泥于一种单一的业务发展,应发展多项目组合业务,同时开发多种业务来稳定资金来源。尤其是非公募基金会的资金来源相对固定,因此实现资金来源的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这类型的基金会就该多组织活动,创新形式,基金会本身也要不断地进行宣传,积极开展公益性活动,让大众了解其业务内容,为实现资金的稳定注入不断努力。

3.2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合作机制

随着近年来非公募基金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为维护募捐秩序,控制募捐市场上的竞争,减轻公众负担,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好处的同时,也为公募基金会提供了新思路,新的发展方向。对于非公募基金会,由于它资金来源充裕、固定,基金会的运营状况又关系到捐赠人的声誉,因此非公募基金会往往运转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公募基金会会受到一定的冷落。在这种情况下,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可以和一些企业开展合作,扩宽公募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如果一些基金会已经进入到W-T防御型发展阶段,也就是BCG中的“落水狗产品”阶段,就可以考虑放弃目前发展,及时转型成为非公募基金会。

3.3 加强基金会内部建设,克服外部威胁

面对宁夏大多数基金为新起步,发展不稳定,活动项目缺乏,自身组织能力不高等情况,对外来说应积极主动与政府进行沟通与联系,主动寻求政府的支持,将自身的一些公益项目与相关的政府部门联系起来,加强与其的合作[2]。对内面对新发展起来的基金会,资金来源少,活动项目缺乏的情况,基金会就应大力提升自身的组织能力,创新形式,多向基金会发展好的城市和地区学习,与他们沟通与交流,通过学习经验,不断地改进宁夏地区基金会的发展现状。

4 总结

通过战略分析宁夏地区基金会的发展现状,基于SWOT分析法研究下,发现S-O战略发展模式更加适应现阶段的基金会的发展。同样,我国基金会总体处于一个起步和发展阶段,要大力发展自身优势,利用外部环境,加强与政府之间联系,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为社会公共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关键词:利益输送,委托,激励约束

 

近年以来,关于基金利益输送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所谓的基金利益输送问题指的是基金公司利用旗下的封闭式基金为社保基金“抬轿”的行为,其手法不外利用不同帐户间的操作使社保基金能在低位入市,高位出仓。由于这是个新兴问题,故相关文献并不很多,从已有的文章看,基金之所以有动力为此,其原因包括交易制度安排的偏差、沟通制度效率的不同及法律法规的模糊规定。这些论述都有其合理性所在,但作者认为基金运作中所存在的委托关系才是问题症结所在。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对此问题予以新的阐述。

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论述基金运作中存在的委托关系;第二部分通过建立模型予以理论的说明;第三部分提出了改进的相关措施。

一、基金运作中的委托——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在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激励约束,也引发了关于公司治理的问题。由于公司规模扩大,股东日益远离企业,而聘请专门的经理人经营管理,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成为常态。两权分离现象的出现使现代企业产生了所谓的委托——问题:股东作为委托人委托经理层经营企业。但由于双方目标的不同,以及信息不对称及契约不完善等原因,经理层很容易偏离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要求,转而追求在职消费、公司规模扩大等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故而股东有动力也必须设计一套完善的激励约束制度来纠正这种偏差,而设计执行这种制度是有成本的,成本的问题由此出现。

基金公司作为现代公司的一员自然也存在委托——问题。但具体考察便会发现共性之中的个性。作为基金公司的发气方,即股东,对基金经理固然存在委托——关系,但投资者与基金经理之间也存在典型的委托——关系;作为资金的所有者,投资者放弃经营使用的权利而交于基金经理具体运营。那么这两种委托关系孰轻孰重,或者说究竟应以哪种关系为先呢?我们认为是投资者与基金经理间的委托关系更为重要。首先是因为基金行业的特点:“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若丧失信誉,害投资者利益以自肥,则失去了其立足之本;第二激励约束,股东考察经理层的业绩也是以其运营投资者资金的绩效来考察的。所以说基金经理首要的是应该为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而工作奋斗。

此处的投资者又可具体分为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及社保基金持有人。由于各种基金的制度安排不同(如封闭式基金规定在契约年限内投资者不得追加或赎回份额),各类投资者的成本亦有不同,从而对基金经理的激励约束也有强弱之分,这便为所谓的基金利益输送问题埋下了伏笔。下面我们用一模型予以具体说明。

二、一个模型解释

第一阶段:假设(1)存在两个不同的委托人A及B;(2)存在一个共同的受托人E,其目标回报为R;(3)受托人A及B在t时期的委托金额分别为及;(4)当期委托费用率(即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分别为及;(5)扣除管理费用后的当期委托理财的收益率分别为及;上一期的收益率影响当期委托人的再投资额度;(6)委托人对受托人的监督约束程度分别为及;监督约束越强,委托人越倾向授予委托人更大的资金额度。

在此假定下受托人的目标函数为:

令,即受托人对委托人收取统一的管理费率。此时受托人的目标函数变作:

 

即受托人的目标是管理资产的最大化,这与实际中基金的行为是一致的。

由假设(5)、(6),我们知道人的委托资金额度是与上一期的收益率及监督程度相关的。而根据投资人的不同状况,我们将其分作两类:(1)委托人的委托额度与上一期的收益率及监督程度无关,封闭式基金满足这种情况;(2)委托人的委托额度与上一期的收益率及监督程度正相关,社保基金及开放式基金符合这种情况。

进一步的假设A为封闭式基金持有人,B为社保基金持有人,则受托人的目标函数变为:

 

由于目标函数中,给定,则受托人的收益R只与,相关。根据假设,这说明由于制度安排的不同激励约束,受托人有足够动力利用封闭基金为社保基金输送利益,以获得更大的委托资金。同时这也与监督强弱有关,这在下面的分析中还会看到。

第二阶段:下面我们假设委托费用,不再是常数,而是也与上一期的收益率正相关。也就是说基金的收费模式由固定比例型转为激励费用型。(实际上一些基金公司已采取这种收费模式,故我们的分析与现实也是吻合的)

这样,受托人的目标函数变作:

 

如此,社保基金、封闭基金的收益率都与受托人的利益相关,且:

 

但由于监管程度的不同,使得:

 

即社保基金对基金公司的影响仍远远大于封闭基金。这说明激励费用模式的实行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基金利益输送行为,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杜绝。

第三阶段:进一步放松为常数的假设。的获得亦与上一期的收益率及监管程度相关。也就是说模型中的封闭式基金此时变作了开放式基金。

此时受托人的目标函数变作:

 

则此时受托人的利益取决于及的大小比较。由于开放式基金可以随时赎回,故给予基金经理的约束也是比较大的。在现实中,上述二式的大小是随机的。这说明若只有开放式基金及社保基金存在,则基金利益输送问题可从根本上予以消除。这与现实的观察也是一致的。

三、投资者对基金的约束激励不足及改进

从模型的分析来看,正是投资者对基金的不同的激励约束导致了基金行为的异化,从现实来看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监督程度的不足。由于制度安排的不同,封闭式基金的持有者对基金的监督几乎为零,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压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基金经理以约束激励约束,但这主要体现在事后的“用脚投票”上,对于既定的损失亦是无可奈何。而社保基金则通过与基金投资委员会建立有效的沟通制度,可以全程监督,使其对基金的约束更大更有效。同时由于公墓基金的持有人较多,而社保基金是单一投资人,在影响效率上后者也更占优势。

2、激励的不足。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费用方面。在基金费用收取上,现在基本存在三种模式:固定费用模式、固定比例模式、激励费用模式。由于前两种基本不与业绩挂钩,故对基金经理的约束不大。从模型的分析来看,也是激励费用型的更好。而现在虽然有部分基金已从固定比例模式转为激励费用模式,但大部分还停留在前者上。二是委托额度的不同。现在基金销售情况不景气,基金公司通过公募基金获得的资金额度都不大,而社保基金的额度一次便达数十亿,自然产生了更大的极力作用。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认为下列的改进是必要的:

1、加强基金内部制度建设。上述的问题可看作是基金公司治理出现的问题,故解决之道首先应从内部入手。具体来说,鉴于社保基金与公墓基金的特点不同,基金公司有必要在二者之间设立有效的防火墙,让相关决策者在不考虑其他业务利益的情况下单独作出决策。现实之中大多数基金公司还是都建立了相关制度激励约束,但仍然挡不住利益输送现象,说明制度的执行及人员诚信出了问题,尤其是诚信为基金之本,基金公司应加强自律建设。

2、普遍推行激励费用模式,让基金经理的收入与业绩挂钩。如前分析,这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堵住利益输送的黑洞,但直到可以弱化这一行动。

3、公募基金持有人应建立与基金间更有效的沟通监督制度,做到不仅能用脚投票,更能用手投票,将风险消灭于投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王华兵,《基金公司对专户理财的利益输送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09,(8)

2、陆蓉,李良松.《家族共同持股对基金公司业绩与风险的影响研究》【J】,《金融研究》,2008,(2)

3、程林,《基金收费模式市场化任重道远》,《证券时报》,2005.9.26

4、李曜,于进杰.《开放式基金赎回机制的外部效应》,《财经研究》【J】,2004,(12)

5、李云,《封闭式基金为社保基金抬轿?是迷雾还是黑幕》,《中国证券报》,2005.10.28

6、刘俊宇,《试论社保基金投资的负成本》【J】,《江汉论坛》,2004,(11)

7、邱加蔚,《委托资产管理与公募基金利益输送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5)

8、Trend inCorporate Governance, Benjamin.Hermalin,《The Journal OF Finance》【J】,VOL.5,2005

篇5

关键词:对冲基金;审慎监管;异质性;市场效率;系统性风险

2002年5月,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下简称SFC)颁布了《对冲基金指引》,香港成为全球最先允许公开发售对冲基金的市场之一。此后的《对冲基金汇报规定指引》对零售对冲基金的信息披露做了详细的规定。2005年5月,SFC就《指引》进行了咨询,咨询总结于同年9月公布,称为“检讨《单位信托及互惠基金守则》第7、8条的咨询文件的咨询总结”。截至2008年底,有14只获得SFC认可的零售对冲基金,其资产净值达7.7亿美元。研究香港当局的审慎监管,使对冲基金趋利避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鉴于香港与内地紧密的联系,研究香港市场的金融监管和创新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冲基金的产生与发展

(一)共同基金经营策略导致系统性风险累积

所谓系统性风险,是指由国家政策、经济周期、利率等宏观因素对所有的投资收益产生影响的风险,是随时间不断累积的顺周期的风险。那么,共同基金与系统性风险有何关系?共同基金作为大众投资工具,受到监管当局的严格监管(如持仓方面,和对基金不能高比例借贷持有股票的规定等)。而共同基金的收益率和证券市场相关性极高,多数共同基金的投资策略相关性也极高,这便导致市场趋同,最终多数共同基金并不能跑赢大市。在中长期,只要有投资者购入基金,基金经理就有增持压力,随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直到严重脱离合理价格,最后带来泡沫破灭。在共同基金占主导的市场,这种牛熊交替的过程使社会资源产生极严重的损耗。

(二)对冲基金的产生、发展及其自身风险

在低利率、高波动性和证券收益率低的市场反常(market anomalies)时,对冲基金便应运而生,利用这些反常现象来盈利。而另一方面,对冲基金在放大盈利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放大了自身风险。第一,近年来结构日趋复杂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逐渐成为对冲基金的主要操作工具,其低成本、高回报的特性,成为许多现代对冲基金进行投机行为的得力工具,但高杠杆效应通常都有高风险性,此次金融危机后,多个国家都开始了“去杠杆化”(deleveraging)的进程。第二,卖空等操作是对冲基金常用的规避风险的方法,目的是在交易中赚取利差,如果基金经理的预期与市场有较大出入,导致投资组合净资产值大幅下降时,投资人可能出现大量赎回,对冲基金将不得不在市场上紧急抛售组合,可能遭遇流动性风险。第三,对冲基金的信用风险包括所投资的低等级或危机债券的信用风险,也包括对手方的信用风险。

(三)对冲基金的定义和性质

对冲基金尚未形成统一权威的定义,因为按对冲基金的业务类型和投资策略范围的分类非常庞杂。就对冲的含义而言,从获利的角度来看,是套利(arbitrage),它意味着无风险获利,即从价格联系的差异中套期保值;从规避风险的层面来讲,是抵消(offset),即“避险”、“对冲”之意。SFC定义对冲基金为采用多种不同另类投资策略的基金。对冲基金提高了市场的异质性和市场效率。

二、香港的对冲基金的监管研究

(一)香港核准对冲基金零售的初衷

零售对冲基金与传统对冲基金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募集方式和透明度上,香港对于愿意履行《指引》和《汇报指引》中各项义务的对冲基金,予以公开发售的便利。《指引》将可以被SFC认可的零售对冲基金分为单一战略的对冲基金,对冲基金的基金(下简称FoHF)和保本对冲基金三类。SFC容许机构向公众发售对冲基金,更多的考虑还是在于对冲基金对于金融市场的功能而言的(异质性,提高市场效率等)。同时SFC也将对冲基金由富裕及专业投资者的层面,扩展至个人投资者的层面,有助提高对冲基金的透明度建设,增加公众对对冲基金的认识。

(二)审慎监管――《对冲基金指引》主要内容

根据《指引》,被认可的对冲基金才可以公募,而被认可又集中在两个焦点: SFC将如何对对冲基金管理公司的进行评价?SFC同时将如何对对冲基金本身进行评价?

1、SFC对对冲基金管理公司的全盘考虑

为了保护投资者,SFC主要将从两方面来考量对冲基金管理公司:

一方面,SFC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在可接受检查的司法管辖区内运营,而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则不在列内。同时,管理公司应必须设有与公司业务及风险情况相称的适当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包括清晰的风险管理政策及书面监控程序。在管理FoHF方面,管理公司应就拣选及持续监督其所投资的基金的活动设立审慎的查证程序;管理公司应显示出其有能力评估及监察其所投资的基金经理的表现,并在有需要时更换所投资的基金,以保障持有人的权益;管理公司应提交计划书,阐释其审慎查证及持续监察程序。

另一方面,管理公司的关键人员需具有相关经验:一般要求按照对冲基金策略进行投资管理的资产总额最少须为一亿美元。虽然管理资产可包括管理公司本身的资金,但一般来说,SFC希望有关的管理公司具备管理第三者资金的经验。管理公司内必须设有至少两名具备最少五年相关经验的关键人员(包括最少两年的专门经验)。实际上SFC更加看重基金经理是否具有“公共资金的经验”,而一个纯粹的对冲基金经历者将不能胜任此职。

2、SFC对对冲基金申请和披露信息的构成的规定

《指引》对主要经纪(primebroker)和分销(distributionagents)的责任做了要求。主要经纪应是一家具规模的财务机构,并受到审慎的监管制度的监察;基金如为取得融资而将该计划的资产抵押予该主要经纪,则该等资产在任何时候都不得超过该计划欠该名主要经纪的债项,即抵押水平不变。分销在公募销售和投资者教育中角色重要,所以在分销的选择上要慎重,并且在销售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提供必要的信息。销售文件应清楚解释该计划将会投资的金融工具的类别、分散或集中投资的程度或策略、杠杆借贷的程度及基准(包括最高杠杆借贷比率)以及有关投资及借贷规定的相关风险影响。同时,禁止该计划投资于房地产。借贷比例虽不受限制,但是事先必须获得受托人、代管人的书面同意。放贷、承担债务、进行担保、票据背书,或直接为任何人的责任或债务承担责任或因与任何人的责任或债务有关联而承担责任,也都必须获得受托人、代管人的书面许可。

FoHF禁止直接或透过使用管理帐户(managed account)进行自营交易。原因在于:其一,投资者期望FoHF在拣选相关对冲基金后,继续负有监察其表现的责任;其二,一旦FoHF的经理开始进行自营交易,两类基金之间的分界线便会变得模糊,若自营交易导致负债外溢至FoHF所投资的相关基金,投资者所蒙受的风险便可能增加。同时,一只FoHF不得投资于另一只FoHF,一旦投资便会出现多层架构,这不仅令透明度降低,同时也削弱《指引》对FoHF的结构性保障措施的监管。

3、SFC对对冲基金的其他规定

《指引》规定,由于基金的资产净值是赎回和认购的基准,因此估值应以独立而公正的方式进行。而对于首次认购金额,单一战略的对冲基金和FoHF分别不得少于5万和1万美元。如果征收业绩表现费用,则该计划必须遵守《单位信托及互惠基金守则》,销售文件应全面、清楚地披露有关计算方法。SFC出于审慎,暂不允许通过投资相连寿险计划产品扩大对冲基金的范围。最后,《指引》关于赎回做了具体规定。

(三)增加管理公司的运作的透明度――《对冲基金汇报规定指引》的相关规定

信息披露的目的在于将风险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传递给投资者,以便于投资者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严格的信息披露可以减轻监管机构的监管压力,同时减少对对冲基金业务的干涉。《汇报指引》主要对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提出了要求,而其中的年报必须由该计划的审计师审计;对冲基金报告必须在指定期限内呈交SFC并向基金持有人。无论是披露的时限、披露的频率还是披露内容的范围,香港对获得认可的对冲基金规定的信息披露义务都是十分严格的,而且,其披露对象具有双重性――基金持有人和SFC,SFC有权要求随时提供与其相关的资料。研究表明,香港的机构投资人在组合中加入对冲基金以降低组合的风险。

三、零售对冲基金对香港市场影响和意义

2003年非典后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稳定和发展是香港经济的主旋律,代表香港经济的恒指基本以每年平均大约上升20%左右。据SFC披露,对冲基金占港股成交量三成以上,“几乎每波大的行情都有对冲基金参与”。2008年9月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后,“迷你债”和其他结构性产品为香港的投资者带来了损失,市场也呈现出波动态势,但反观香港的卖空活动(对冲基金对卖空活动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仍与危机前的水平相当。在欧美国家纷纷禁止卖空活动的同时,香港则不然,原因有二:一方面香港只准就符合若干有资格规定的证券进行“有担保”卖空,比欧美其他国家的规定更加严格。另一方面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香港市场,无论从市场深度、广度,还是从异质性和市场效率上,都有了明显提高。SFC对2005-2008年数据进行的回归分析显示,成交量会随着卖空活动增加而上升,并有助缩窄买卖差价。

总之,一个完善的基金行业对于整个经济体都是有益的,它提供着高附加值的产业链,而在这个行业中,对冲基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SFC的审慎监管,一方面增强了对冲基金管理公司的透明度,另一方面鼓励了对冲基金进行局部套利,纠正错误定价,加强金融市场效率。伦敦G20峰会后,世界各国纷纷就加强对冲基金监管达成了共识,而香港的实践无疑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肇强.香港对冲基金监管制度的评析[J].财贸研究,2003(4).

2、李勋.香港对冲基金监管制度研究[J].财会月刊,2007(5).

3、傅思明.香港金融制度和香港基本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5).

4、检讨《单位信托及互惠基金守则》第7第8条咨询文件的咨询总结[Z].香港证监会,2005(5).

5、对冲基金指引[Z].香港证监会,2002(5).

6、对冲基金汇报规定指引[Z].香港证监会,2002(12).

7、香港股市的卖空活动[D].SFC研究论文,2008(10).

篇6

[关键词] 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 房地产融资渠道 必要性 可行性

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主要以银行信贷为主,大约70%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自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方式如上市融资、信托融资、债券融资,以及基金融资等所占比例较小。在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房地产新增贷款在我国商业银行新增贷款规模中的比重将快速上升,会对银行产生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当房地产市场滑落时,房地产的资产质量便会恶化,导致银行的业务风险上升。因此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为房地产业提供银行外的一个融资方式,有助于降低因过分依赖银行而带来的系统风险。

一、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界定

所谓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凭证募集资金,交由专业的房地产投资管理机构运作,基金资本主要投资于房地产产业链中的企业或项目,以获取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的一种基金投资组织或基金形态。

我们认为: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是对房地产产业链中未上市的企业直接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实质上是由不确定多数投资者出资设立房地产基金组织,委托房地产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委托房地产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投资收益按投资者的出资股份共享,投资风险由投资者共担。

二、当前对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几点误区

在清楚地理解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内涵时,必须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对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认识上的误区有所了解和辨别:

一种误区认为,发展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是变相的集资行为。在发展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时,一些行业部门和地区片面强调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社会筹资功能,而忽视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功能的规范化运作,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其投资运作规范化和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如何正确把握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要按照市场化原则,正确处理好投资收益性、安全性与流动性关系,借鉴国外房地产投资基金运作的先进经验和一整套比较成熟科学的运作机制,按照市场规律规范化发展,使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成为社会投资者的有效投资工具。

另一种误区认为,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新的行政审批式的投资工具。发展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性投资主体,必须对基金的投资者负责,遵循市场规律原则进行运作。即使是政府作为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者,也必须遵循基金运作的规则,只能通过基金管理人,通过法定的治理结构影响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行为。政府可通过以间接方式进行宏观调控,通过财政、货币、产业政策和宏观规划引导各类社会资金的投向,以经济利益和行业规划引导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因此发展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金融创新,而不是依附于行政审批的投资工具。

三、我国发展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必要性

1.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有助于拓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股权投资和其他融资服务有利于减轻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负担,降低房地产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

2.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有助于促进房地产企业的规范化操作。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具有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基金特性,不会对一个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以至取得控股地位,它作为小股东必然更加关注企业的规范化运作,从而对房地产企业的运行起到外部监督的作用。

3.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有助于优化房地产行业内部结构。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在利润的驱动下将把资金投向具有一定潜力的房地产企业及项目,从而促进房地产企业的优胜劣汰和房地产项目的优化。同时,在基金支持下还可以通过兼并、收购等手段加快同行业企业间的联合,有利于房地产产业大型企业集团的出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我国发展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可行性

1.我国房地产市场潜在需求很大,现实发展很快。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这个阶段,城镇化、城市化水平提高,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潜在的住房需求和居民支付能力提高,将使房地产市场呈现长期向好的局面。根据有关方面预测:2010 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城镇人口达到6.3亿左右,比2000年净增1.7 亿。扣除城市区域范围扩大的因素,按 1.2亿新增人口需求住房计算,人均建筑面积25平方米,要新建住宅30亿平方米,考虑每年有1亿平方米的折旧更新,还要增加10亿平方米的住宅,10年共需新建住宅约61亿平方米。

就住宅市场来说,消费结构升级也将带来巨大的潜在需求。国际经验表明,恩格尔系数与住宅消费支出比重成反向变动,一般情况下,恩格尔系数下降至0.4~0.5之间,住宅消费比重增加 18%左右。目前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从1998 年的 44.1% 已经下降到2005年的33.5%,这说明居民消费重点已经转向教育、住宅等方面。消费结构的升级将大幅度提高居民住宅消费的比例,增加住宅消费总量。

2.房地产金融体系基本建立。我国房地产金融目前仍主要以银行信贷为主,其他金融方式如上市融资、信托融资、债券融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的融资格局已经形成,为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1)银行信贷是房地产金融的主渠道。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过程及其资金链来看,房地产金融主要是由银行房地产信贷构成的,银行信贷贯穿于土地储备、交易、房地产开发和房产销售的整个过程。在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上,商业银行的信贷几乎介入了房地产业运行的全过程,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各种相关主体的主要资金提供者。

(2)股权融资在我国房地产金融中占一定的比重。目前中国拥有3万家房地产企业,其中,2005年证券统计上公布的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有42家,2005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总发行量4000万股,筹资总额33200万元,如果考虑到其他上市企业通过证券融资后将资金投向房地产业,则上市融资在房地产业总资金来源中的占比会有所扩大。

五、发展我国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规划与构想

综上所述,在我国发展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目前推出的条件已初步具备。结合国外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发展中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发展我国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建议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其规划构想如下:

1.国家主管部门应积极制定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规划和年度发行计划,集中审批权,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膨胀,通过制定颁布《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明确投资政策、投资方向、投资目标和投资规定,加强监管,防止各地各部门干预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正常运作。

2.先选择在房地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市场环境较好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进行试点运作,发起数个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同时组建相应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3.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规模要相对比证券投资基金大,单个产业投资基金的规模不得低于十亿人民币,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个投资项目的规模相对较大,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参与单个项目的投资比例尽管较小,按一般规定最高不得超过项目投资的15%,同时也不得超过基金总额的15%,其投资额一般也需要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如果规模过小,不符合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要求,同时如果上市后,也容易引起市场的过度投机炒作。

4.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发行方式应采取公募与私募相结合,以公募为主的方式。尽管美国等国家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采取私募方式,且规定人数不超过100人,这是由该国的经济水平所决定的。由于我国国情不同,财政、企业财务预算软约束,现代企业制度还未普遍建立起来,采取向机构投资者私募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不利于试点,达不到建立一种完整的投资基金管理体制的目标。

5.在国内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初步试点成功后,选择适当时机,引入国外房地产投资基金或组建中外合作(合资)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这样既可以引进资金,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又可以将产业投资基金的金融风险向国际分散。同时也可以学习国外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先进管理经验与实际操作技术,为培养我国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专业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洪卫:中国房地产证券化运行机制研究[J].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篇7

论文关键词:碳基金,CDM,低碳经济

 

一、碳基金的概念及其产生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臭氧层耗竭,各种极端气候现象的反复出现以及灾害性频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更多地关注全球变暖问题。科学研究发现,全球大气层中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为此,限制温室气体排放CDM,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被提上各国政策的议程。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为附件Ⅰ国家(即发达国家)确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规定可以通过联合履约(JI)、排放贸易(ET)和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三种灵活机制实施项目,以完成各自温室气体排放任务。前两种机制适用于发达国家之间,清洁能源发展机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清洁能源发展机制的基本思想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并转让先进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或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碳汇)项目,所获得的碳信用指标,可以用于抵减发达国家的减排任务,这是一个双赢机制。碳基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碳基金是一种通过前期支付、股权投资或者提前购买协议CDM,专门为减排项目融资的投资工具核心期刊。碳基金是碳汇基金的简称。国际上通常指“清洁发展机制”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专门资金。碳基金通过对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项目的投资与合作,取得项目所产生的交易品----“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或者成为碳信用指标,并在国际碳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并取得投资收益。

二、国内外碳基金发展现状

(一)国外碳基金发展现状

碳基金在国外已经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碳市场中的先锋,世界银行于2000年发行了首只投资于减排项目的碳原型基金(Prototype Fund),发行规模为1.8亿美元。该基金的资金来自17个公司和6个政府,管理方为世界银行。目前,世界银行管理着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10个碳基金。16个国家的政府和覆盖部门的65家公司已经为这些基金做出了贡献。欧盟及日本等国也相继设立专门机构和气候变化专项基金。来自Financial Solutions的2009年度的报告中显示,全球碳基金总数为89只,资金规模107.55亿欧元,并且还有6只基金在酝酿中CDM,新生资金规模为32.3亿美元。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快速成长的碳基金已经成为碳指标的购买主力军,往返于碳指标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赚取高额的利润。据统计,碳基金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为24%的CDM提供了融资,通过签署《减排量购买协议》(Emission Reduction Purchase Agreement)获得CER的所有权。

(二)国内碳基金发展现状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碳基金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引进探索阶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制定的《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促进节能减排公关政策的落实,帮助企业通过捐资造林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的方式开展资源减排活动,2007年7月20日,在国家林业局的提倡和组织下CDM,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相关部门在中国绿化基金会下设立中国绿色碳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专业造林减排基金。

三、我国碳基金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碳基金筹资规模小

国外一般由政府出资设立的碳基金规模都在千万美元以上,根据各国减排任务的不同有所不同。最多的为世行创立的PCF总金额达到1.8亿美元。其余奥地利政府为7200万欧元,加拿大政府设立的生物碳基金为3000-5000万美元,丹麦碳基金为1.2亿欧元,日本碳基金为5480万欧元。英国则每年拨付约6600万英镑的气候变化税拨付给碳基金管理使用核心期刊。

我国碳基金由于处于刚起步阶段,各方面的宣传、推广力度以及参与程度还不够,筹资规模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规模比较小。中国绿色碳基金前期投入资金只有3亿元人民币,和国外碳基金规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碳基金设立形式和管理模式单一

国外碳基金管理模式有以下方式:

1.全部由政府设立和政府管理。如芬兰政府外交部于2000年设立联合履约(JI)/CDM试验计划,在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泰国和越南确定了潜在项目。2003年1月开始向上述各国发出邀请CDM,购买小型CDM项目产生的CERs。

2.由国际组织和政府合作创立,由国际组织管理。这部分CDM项目主要由世界银行与各国政府之间的合作促成。世界银行的原型碳基金(PCF)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碳基金,政府方面有加拿大,芬兰,挪威,瑞典,荷兰和日本国际合作银行参与,另外还有17家私营公司也参与了碳基金的组成。PCF的日常工作主要由世界银行管理。

3.由政府设立采用企业模式运作。这种类型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碳基金。英国碳基金是一个由政府投资、按企业模式运作的独立公司,成立于2001年,碳基金的经费开支、投资、碳基金人员的工资奖金等由董事会决定,政府并不干预碳基金公司的经营管理业务。

4.由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采用商业化管理。这种类型的代表为德国和日本的碳基金。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碳基金由德国政府、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共同设立CDM,由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负责日常管理。

5.由企业出资并采取企业方式管理。这些碳基金规模不大,主要从事CERs的中间交易。

而中国绿色碳基金属于全国性公募基金。该基金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及有关出资企业和单位共同组成执行理事会,按照《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和《中国绿化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规则》以及共同制定的《中国绿色碳基金管理办法》对基金进行管理,同时接受相关监督和审计核心期刊。和国外相比,无论从设立形式和管理模式上还都比较单一。

(三)设立目标单一

国外碳基金设立目标广泛。除了用于积累碳汇为目的的基本项目以外,还用于许多其他主动性项目。如德国碳基金主要为德国和欧洲有意购买交易证书的企业提供服务。日本碳基金主要用于购买《京都议定书》规则下的减排量,以完成本国的减排目标量。丹麦碳基金主要用于支持风能以及热力和电力、水电、生物质能源以及垃圾掩埋等项目。

反观我国的碳基金设立目标则较为狭窄,主要用于以积累碳汇为主要目的的植树造林、森林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它相关性项目;林业碳汇的计量与监测、碳汇技术标准的制定、碳汇管理政策的研究及碳汇相关信息等;开展森林与气候变化、林业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科学知识普及、宣传、论坛和培训等社会公益活动。

四、发展我国碳基金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比国内外碳基金发展的现状,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在碳基金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汇国,我国有必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借鉴国外在碳基金发展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来发展自身的碳基金。具体措施如下:

(一)扩大筹资渠道,争取财政支持。

为了扩大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影响力并加快碳汇造林,在中国绿色碳基金建立初期,应争取国家财政的配套支持。 既可新增碳汇造林专项经费注入中国绿色碳基金,也可以结合国家造林专项, 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开展中国绿色碳基金的造林活动,有利于造林的管护和后期效益的发挥。如果造林所产生的碳汇有收入,应使其回到基金会中用于再次造林。

(二)完善相关法律与制度CDM,加大政府支持力量。

捐资造林吸储二氧化碳, 推动企业志愿减排行动, 可看成是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立法前的“演练”。真正的减少排放, 还要在国家的法律规定之下,调整某些宏观政策和环境政策, 限制企业的排放行为。即确定一个全国的总排碳量和各个部门的排碳总量, 使排碳权成为“稀缺”品。再允许利用植树造林吸收的碳汇抵减一部分排放量。将自愿行为和强制行为有机结合,体现道德约束和法制约束双重力量核心期刊。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部门规章建设、区域约束以及国家立法,不仅能促进我国林业碳汇事业走上法制化轨道,而且有利于从根本上推进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三)提高国内企业与银行对CDM项目和谈金融的认识

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对CDM项目和“碳金融”的认识尚不到位是成立碳基金的一个主要障碍。由于其融资方面的认识不够深入,企业和银行不能看到它的营利性和重要性,不愿出资参与碳交易,使得碳基金较难形成规模效益。为此,应不断加强对谈金融的宣传,提高国内企业与机构的认识,为碳基金的简历奠定基础。

(四)加强与国际机构的合作,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

目前许多国家都与世界银行合作成立碳基金。世界银行作为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具有良好的资信声誉与较高的管理水平,因此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发展与管理碳基金的平台。世界银行扮演的是一个中介服务的角色利用其自身影响力,吸引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项目CDM,并作为委托方,成功地连接了买方和卖方。这是一种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减排目标的途径。于是,通过国际碳基金的运作,世界银行既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也达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赢。

根据CDM交易规则估算,在2012年之前,中国的碳交易潜力将达数10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是全球最大的CDM项目提供方。因此,建立中国碳基金和碳交易市场并与国际接轨,借鉴国际上的碳基金发展经验CDM,积极引进国际碳基金,参与到我国CDM项目的开发,形成和国际谈市场联动的碳交易机制,将大力促进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加速节能减排技术的商业化,缓解节能减排项目的前期资金压力,且可分散其风险,同时又能促进节能产业化、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环境交易所,2010中国碳信用市场投资报告,cbeex.com.cn/article/xmdj/zlxz/

2、世界银行网站,carbonfinance.org/

3、吴俊.林冬冬.2010.国外碳金融业务发展新趋向及其启示[J].商业研究 (8)

4、韩野炬.2007.国际碳基金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J].2007中国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会刊

5、黄孝华.2010.国际碳基金运行机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4)

6、钟国华.2007.清洁发展机制碳基金造林综述[J].广西林业(6)

7、艾亚.2008.私募碳基金老大的中国动向[J].国际融资(5)

8、章升东,宋维明,何宇.2007.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J].林业经济 (7)

9、李怒云,宋维明,何宇.2007.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创建与运营[J].林业经济(7)

篇8

(一)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截至2009末,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718家,已是1990年的118.7倍。据中国证监会统计,目前沪深两市仅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有1050家,仅发行B股的24家,同时发行A、B股的86家。境外上市公司(H股)共66家,仅发行H股的39家,同时发行A、H股的27家。境内上市公司市价总值达到45794.37亿元,流通市值为15063.82亿元。全年期货市场交易总量超过13.64亿元,约占全球商品期货成交量的1/3.

(二)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逐步得到发挥

2008年市场融资3396亿元,全年新增上市公司75家,其中中小企业69家,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同时,资本市场有力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年171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3273亿元,每股收益增加75%.

(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实现历史性突破

2004年以前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间接融资比例远高于直接融资。然而在2006年宏观经济续写“中国奇迹”、GDP首次突破20万亿元的情况下,股票融资占全部融资规模的比重达到5.6%,较上年提高2.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由2005年的1:99提高到20:80,实现了跨跃式进步。

(四)主流公司回归A股市场势头强劲

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掀起了大蓝筹股的回归浪潮,2008年,交通银行、中国神华等在H股市场上市的优质超级蓝筹股陆续回归A股市场,为A股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

(五)资本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逐渐显现

2007年、2008年股票市值分别占当年GDP的43%和130%,基本反映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资本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正在逐步增强。

(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对外交流不断加强

截至2008年底,已有52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15家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和5家证券公司获得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金行业的竞争格局,提高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二、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市场的整体规模偏小、有待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较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比例失衡,结构有待完善

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市场也有待发展,体现在市场规模较小,品种结构简单,品种创新相对不足,投资者结构需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实力有待提高,金融衍生品市场狭小。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现在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来说较少,两者比重相差较大。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以投机为主,其投资行为取决于个人对证券产品的投资偏好,这种投资偏好的市场随机性很强,增加了不稳定性;而机构投资者则更注重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选择策略投资对象进行理性的价值投资,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市场上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还比较弱小,难以适应投资的机构化的需要,阻碍了这种稳定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职称论文。

(二)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有效的资本约束机制还未形成,股票发行市场化改革有待深化,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仍然采用高度依赖行政审批的核准制和额度制,债券市场发行机制存在诸多缺陷,交易机制有待完善且交易成本较高,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内部相互分割,缺乏必要的套利机制,降低了市场的有效性。登记结算的法规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三)上市公司整体实力有待提高,内部治理和外部约束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存在控股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和内部人控制现象;二是决策机制不协调,存在控股股东操纵董事会、干预经理层,直接控制上市公司事务甚至操纵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三是激励机制不到位,职业经理人市场缺失。四是市场筛选机制有待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全流通的格局基本形成,但是市场化的收购兼并机制尚未完善,市场主体的守法和诚信意识淡薄,上市公司收购活动中的违规违法现象屡出不尽。

(四)证券公司综合竞争力较弱

与国际大型金融服务机构相比,中国现有证券公司的规模仍然普遍较小,核心竞争力较低,大部分证券公司经营模式单一,对客户和产品服务缺乏分层和多样化服务。赢利模式同质,行业集中度不够,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大部分证券公司尚未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整体创新能力不足。

(五)投资者结构不合理

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比例偏高,投资者持股时间短,交易较为频繁。机构投资者规模偏小,短期投资特征明显,发展不平衡。证券投资基金产品不够丰富,业务创新不足,基金公司股权结构不够合理,长期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制约基金业进一步发展,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参与不足,各种类型的集合型投资计划监管规则不统一,非公募型投资基金发展不规范,二级市场非公募基金的发展长期处于灰色地带。

(六)法律诚信环境有待完善,监管有效性和执法效率有待提高

从监管体制看,目前过于依赖行政监管的局面已经明显不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由于缺乏应有的灵活性,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监管工作的效率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监管协调机制,执法有效性应进一步完善,当前自律组织功能尚不健全,自律监管过弱,股权文化和诚信环境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建立健全完整的资本市场的对策

(一)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大力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

一是大力发展主板市场。继续吸纳符合条件的优质公司上市,鼓励H股公司和境外公司到A股市场发行上市。2009年,深圳证券市场股票、基金、债券、衍生品累计成交198734亿元,上市公司股票融资1713亿元,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与自主创新的功能作用初步显现。

二是坚持不懈地发展中小企业板。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快捷融资机制和交易制度,增强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加快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实行更加市场化的发行上市制度,为创新型和高成长性企业提供融资渠道。2009年10月,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境内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初步形成,截至年末,共有36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累计筹资204亿元,占全年股票市场筹资总的3.4%.四是稳妥推进场外市场建设。拓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功能,形成统一监管下的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报价转让平台。五是建立适应不同层次市场的交易制度和转板机制。根据企业和投资者的不同特点实施差异化的交易制度,建立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

(二)政府的政策与决策支持对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进程的缓慢与政府对推进决策的滞后关系极大。客观分析造成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制度环境的特殊性,要求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国家对资本市场风险的防控能力相适应;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路径选择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导致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增加了决策过程的复杂程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快政府对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决策进程的关键,是政府必须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和长远利益的角度上,有效协调相关方面的利益关系,排除地方竞争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三)不断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运用行政机制配置资源的格局,建立按市场竞争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积极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真正建立起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与约束机制提高现有上市公司的质量;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对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控股股东进行责任追究;强化董事和高管人员的诚信责任,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强化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制度、股票上市与定价的机制,切实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四)要建立和健全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要向发达国家学习一些有效的激励机制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等等,把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使经营者更注重对企业的长远利益的考虑,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五)积极培育资本市场主体,夯实资本市场发展基础

一是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信息披露电子化平台,建立对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退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投资者及债权人的赔偿制度。

二是提高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核心竞争力。鼓励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完善兼并收购和退出机制,促进行业整合。

三是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引导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境外资金有序进入资本市场,稳妥发展具有私募性质的投资基金,发展以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期货业。进一步放松管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完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拓宽业务范围,推动证券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培养资本市场专业人才。

(六)完善证券市场的规则和资本市场法制建设

1.改革现行的有关企业上市的规定,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防止证券欺诈行为的发生。

2.健全资本市场法规体系,加强诚信建设

按照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总体部署,健全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法规体系。要清理阻碍市场发展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政策性文件,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要按照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制定资本市场诚信准则,维护诚信秩序,对严重违法违规、严重失信的机构和个人坚决实施市场禁入措施。

篇9

关键词:靠谝灰 十三夜 叙事策略 未登场人物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结项论文,课题名称:靠谝灰蹲髌分心信对立家族观研究,项目编号为:SQ161155

《十三夜》为读者勾画出一位绝望的和三个形色各异的明治家庭。女主人公阿关出身寒微却姿容秀丽,十七岁时被青年官吏原田勇看中并求娶为妻。但这段看似光鲜的婚姻带给她的,却是七年地狱般的绝望生活。当她终于不堪欺辱鼓足勇气回到娘家,恳求父亲为自己讨一纸休书时,却遭到父亲看似冠冕堂皇的拒绝。然而心灰意冷的阿关不知道,在返回夫家的路上,还有更加残酷的事实在等着她……

如果说《大年夜》一改靠谝灰对缙谕醭物语式悲恋的文风,开“奇迹期”之先河;《青梅竹马》是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的完美结合,不愧为靠谝灰段难У淖罡呓茏鳎荒敲次抟桑《十三夜》是“奇迹期”代表作中写作技巧和叙事策略运用的最多也最成熟的名篇。小说通篇以对话形式展开,辅以全视角向人物视角转换,兼用对比叙事、复线叙事和嵌入式叙事结构,场景中各个功能性人物又分为有话语权的“登场人物”和无话语权的“未登场人物”,如下图一所示。中外先行研究中对女主人公阿关、其父母齐藤夫妇、初恋高坂h之助等已登场人物的研究已珠玉在前,笔者认为 ,该小说中各“未登场人物”同样是靠谝灰队幸馍柚茫并按各自性别,分别承载叙事及其他功能。由于“太郎”和“h之助之女”为无自主行为能力的幼儿,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列。本文拟通过对“齐藤亥之助”、“原田勇”、“h之助之妻”这三个重要的未登场人物进行解读,探究作者用意及各人物承载的功能。

表一

一、(齐藤)亥之助

作为女主人公阿关的弟弟,齐藤家的独子,亥之助虽未直接登场,但与之相关的内容在《十三夜》上部中多次出现。先是女主人公阿关在不堪忍受丈夫折磨,回到娘家想求父母代自己讨一纸休书时,站在院中踌躇着想到了离婚的恶果,其一便是“弟弟为了我不得不失去他发迹的门路” [1]。而当齐藤主簿夫妇发现了女儿,将其让进屋,双方先聊的也是亥之助的话题,阿关没有直接向父母说起自己经年的委屈,父母也没第一时间发现女儿神情愁苦、漏夜来访的异常。齐藤主簿不住地夸儿子勤勉好学,托女婿的福,刚刚升职加薪。并一再嘱咐女儿要讨丈夫欢心,替弟弟多说好话,拜托他继续关照亥之助云云。不难看出儿女在父亲心中地位的差异。而当女儿终于无法强颜欢笑,开始哭诉自己这些年在夫家遭受的折磨苦楚后,不同于护女心切激愤不已的阿关母亲,其父齐藤主簿仍然冷静的站在男性特权的立场上为女婿辩护,并最终以“一来为父母,二来为兄弟”为由,要求女儿继续隐忍。

结局当然是阿关听从父亲的劝说,含泪决定回到鬼一样的丈夫身边。作为未登场功能性人物,亥之助无疑是女主人公背负的亲情重压之一。作为姐姐的她不愿也不能置弟弟的前途于不顾。而笔者想要强调的是,将这个人物设定为“未登场”更能体现社会、父权对女子的不公。为女的阿关在父亲面前声泪俱下,苦苦哀求父亲救救走投无路的自己,其言其行,令读者都不能不为之动容,而其父却不为所动,反而一再“晓以大义”。为子的亥之助不必亲自现身向父亲吐露一字一句,就能让父亲事事为他着想以他为先,不惜牺牲亲生女儿的幸福也要维护儿子仕途坦荡,对子女态度的差异,可见一斑。阿关与亥之助一明一暗的对比叙事,更将明治时期女性的悲剧推向了。与其说作者没有赋予他话语权,不如说身为独子的亥之助凭借其男性的性别优势,根本不需要话语权。在小说上部将要结束时,亥之助的名字也最后一次出现了:“明净的月亮孤寂的挂在天空上,在屋里,只有兄弟亥之助从后边堤坝上摘来插在瓶子里的野生茅草,像招手似地摇晃着穗子” [1]。如野生茅草的象征义一般,在这个场景中能拥有自由的,恐怕也就只有未登场的亥之助了。

二、原田勇

按照一般思路,阿关的丈夫原田勇,应该是小说的男主角,二人的家庭生活也的确在小说中占很大篇幅,但作者仍将这个人物设定为“未登场人物”,思路新奇大胆。原田勇主要出现在人物对话中,先是齐藤主簿夸耀儿子,嘱咐女儿讨好作为高级官吏的女婿原田勇;而后阿关哭诉婚后七年丈夫如何性情大变,在外拈花惹草不说,还时常嫌弃她没受过教育,处处不如同僚的妻子,进而变本加厉责骂羞辱她,让她在下人面前抬不起头来,阿关看似光鲜的婚后生活其实如坠地狱。在阿关的叙述中,原田勇是个喜新厌旧暴虐无良的“鬼一样”的丈夫。听了女儿叙述的阿关母亲激愤不已,小说进而通过阿关母亲的话以嵌入式叙事结构交代了原田勇求娶阿关的因由。仕途得意的青年官吏偶遇十七岁的平民少女阿关,对清纯美貌的阿关钟情不已,并再生登门求娶。起初齐藤家顾虑双方家境门第有别、女儿礼法女红都没有学过等,并未同意。但原田勇一再表示“家里并没有爱体面的公婆,是我看中了她,愿意娶她,还提什么门第不同,礼法等等,在嫁过来以后,可以让她跟老师学习(中略)我会爱护她,照顾她” [1],为表诚意,他甚至替阿关置办了嫁妆,这才将这个标致少女迎娶进门。而婚后不过半年,原田勇便厌弃了阿关,在她生下儿子太郎后愈发变本加厉,凶相毕露。

笔者认为,将原田勇这一重要功能性人物设定为“未登场”人物,除了另辟蹊径、行文新颖、叙事便利等原因之外,更是女作家靠谝灰杜性主体意识的重要体现。在夫家的阿关面对丈夫无端的羞辱责骂,“只好忍气吞声,唯唯诺诺的听他训斥,(中略)拼命道歉,和颜奉承” [1],毫无话语权。而在构文时靠谝灰栋夺了原田勇的话语权,将控诉的机会全部给了苦难的妻子阿关。尽管无力改变现状,但作为社会底层的女性,起码要发声,起码要抗争,这不仅是阿关的控诉,也是那个时代女性群体绝望的声音。正如一叶本人所说:我是为了抚慰世间女性的疾苦和失望而降生到这个世上的。身为旧时代女性的一员,靠谝灰段蘖ξ笔下的女性找一条通向自由平等的路,但起码在《十三夜》中,她完整地赋予了阿关一次话语权。除了女性主体意识之外,此处“未登场的夫权”与上文“已登场的父权”也构成鲜明对比,这是靠谝灰渡朴玫募记桑更能凸显女性身无立足之地的可悲境遇。

三、h之助之妻

《十三夜》的下部中,绝望回归夫家的阿关偶遇年少时的恋人高坂h之助。此时的h之助因阿关嫁与他人而心灰意冷自暴自弃,败光了家产,已沦为居无定所的人力车夫。在二人对话中,h之助的妻子出现了。这个众人眼中“皮肤白净,身材好看,是那一带出名的美人”的女子,是在h之助已然落魄之后,作为使之收心的“道具”而嫁给她的。她为丈夫生了个女儿,恪尽为妻为母的本分,却仍然拉不回丈夫那颗冷酷的浪子之心。后来丈夫将她赶回了娘家便断了音信,再后来女儿也患了伤寒死了。

基于“未登场人物”h之助之妻的出现,小说中“齐藤家”、“原田家”、“高坂家”这三个家庭当中的女性,无一幸免地成为了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这也将女主人公阿关个人的悲剧扩展成了同时代所有社会底层女性的悲剧。可见,h之助之妻在小说中具有双重道具作用。在情节铺陈中,她是挽救h之助的道具,在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上,她是将女性悲剧推而广之的道具。但这个道具性的未登场人物,在小说中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出嫁前她是“杉田商店的闺女”,嫁人后她是“高坂家的媳妇”。被赶回娘家之后呢?她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恐怕更不配拥有名字。连名字都没有的女人,自然也不可能拥有话语权,她也只能是“未登场人物”。

四、结语

正如日本著名学者关良一所说;“小说《十三夜》犹如一幕二场的戏剧,结构工整有序”(笔者译,原文为:あたかも一幕二訾锴のように、整然と成されている)。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三个阶级出身、文化程度、成员构成等迥然不同的明治家庭,但三个家庭中女性悲惨的命运却是一般无二。除了对有话语权“登场人物”的直接精准描写,作者也侧面刻画了三位无话语权的“未登场功能性”人物,其精彩程度不亚于主角,而此种设定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拓展了情节的宽度,又清晰体现了作者靠谝灰兜呐性主体意识,于作品悲剧性的渲染也大有助益。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 立法 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1)06-0039-05

[作者简介]谭建生(1959―),广东连县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兼职教授,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理事长,研究方向:金融投资、法理学、新能源。

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简称PE)在我国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引入资金,投资方式一般遵循《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信托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操作。虽然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经过多年涅,已经拥有法律制度雏形,但缺乏专门的私募股权基金立法。立法的滞后,使得私募股权基金在后续发展上存在很大风险,加快私募股权基金立法,加强对私募股权的监管,协调私募股权基金与有关法律法规的关系更是当务之急。

一、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

立法现状及立法缺陷

(一)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立法现状

我国PE立法相对滞后,虽然地方政府纷纷积极出台扶持性鼓励政策,但中央却缺乏统一法规和监管部门。

2005年,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颁布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对创业投资企业实行备案管理,对获得备案资格的创业投资企业给予税收等政策支持;2006年,中国保监会颁布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允许保险资金通过专业机构受托管理的“投资计划”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商务部公布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不仅降低了外资在华设立创投企业的门槛,还放宽了其经营范围,允许外资创投对中国的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并通过债权融资方式提高融资能力,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促进境内外创业投资的发展;2007年,中国银监会批准实施《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正式引入合格投资者制度,鼓励信托公司发展信托型股权投资基金;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券商直接投资业务试点,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获得首批直投业务试点资格。至此,除了商业银行外,经国务院或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各类金融机构都已经可以投资产业基金。

尽管现阶段的PE较本世纪初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监管股权投资的法规体系,对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也是“政出多门”,同类性质的PE由不同监管机构分别监管。券商直投型股权投资基金由证监会负责监管;信托型股权投资基金由银监会负责监管;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由发改委监管;保险基金进入股权投资领域由保监会负责监管。

相对于中央政策,各地方政府对于扶持本地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更有热情,纷纷出台更有力度的支持政策,激励的主要手段包括:降低合伙人投资收益的个人所得税率,普遍按照“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或者“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对于购置、承租办公物业,给与补贴;对引进的高级人才给与补贴;税收的部分返还等。

(二)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立法缺陷

1. 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亟需梳理和完善。《证券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信托法》、《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给PE资金提供了一定的法律环境,一方面,诸多法规都只是零星的单方面的对PE进行了规定,很多地方存在法律冲突,缺乏系统性。

2. 基金进入和退出缺乏制度供给,严重阻碍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制度供给不足是我国PE发展所面临的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与国际上其他PE相比,我国无论是在资金规模、投资者结构还是在退出的灵活程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制约了我国PE的发展。在发达国家,PE投资的主力是养老基金、商业保险机构等投资实力强大的机构投资者,我国却是以富有个人和普通企业为主,这是因为我国缺乏上述机构投资者进入PE投资的制度保障。

3. 监管责任不明确,政策及监管缺乏协调。2002年,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等中小企业司、财政部综合司、证监会机构部、科技部等组成的十部委联席会议,负责研究和制定创业投资行业的有关问题。但由于PE涉及部门太多,形成“政出多门”,缺乏部际甚至超部际协调和统一。

二、主要国家私募股权基金立法特点及启示

(一)美国私募股权基金监管模式

1. 美国股权投资基金监管机构。根据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证券交易委员会属于准司法机构,具有广泛的执法权和制定规则的权力,全面监督管理证券的发行和交易,以及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所有证券经营活动。在美国的监管体制下,对PE的监管属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州监管当局的监管范畴。但是在证券交易委员会内部,并没有像英国金融服务局那样单独设立一个负责PE监管的部门。

2. 美国股权投资基金相关法案。其所约束规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根据美国《证券法》中的D条例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如符合投资人数规定等,PE可以免于注册登记。二是对投资者人数和资格有所限定。三是对信息披露要求不高,但是禁止公开宣传发行。

(二)日本私募股权基金监管模式

日本的金融管制较为严格,大藏省集中行使监管权,以《投资信托及投资法人法》为主要的PE规范法规。日本金融厅(FSA)和其他一些监管部门,兼顾了对专业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对普通投资者的保护。日本吸收了美国PE发行法律制度方面的经验,规定免于注册登记的私募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职业私募和少数人私募。日本关于PE发行构成要件的规定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行对象的人数要件;二是不能向合格的机构投资者以外的人或其他社会公众转让其购买的有价证券。此外,日本证券法还对PE发行的方式、相关信息披露以及转售限制等做了进一步的规范。

(三)英国私募股权基金监管模式

英国是欧洲PE的中心,市场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其资本市场对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也较为成熟。

1. 英国股权投资基金监管机构。2006年起,金融服务局下设了“其它资产投资小组”,负责监管对冲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在该小组中又设有两个分组,分别为对冲基金分组和股权投资基金分组。这样的设置保证了监管者可以在对所有其它资产投资领域全局了解的基础上,关注某一特定商业模式的基金风险及监管。

2. 英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英国《金融服务和市场法》对集体投资(Collective Investment)行为及其豁免做了规定,《受监管活动法令》(RAO)规定了监管范围,股权投资企业通常需要得到英国金融服务局的授权才能在英国境内或离岸开展受监管活动。(四)主要国家私募股权基金立法启示

综上所述,美国PE的监管模式是法律约束下的自律模式,主要特征是注册豁免。英国PE的监管模式以行业自律为主,法律监管为辅。日本PE的监管模式以政府监管为主,政府设立证券局集中行使监管权,仅允许构建信托方式的组织形式,对投资资金的投资范围有严格规范。从监管法规来看,美国、日本和英国都没有专门的一部法律来规范股权投资基金,对于PE的相关法规零散分布在各法案中。法规的重点集中在豁免条件的制定和转售的要求上。

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如美国,基金业成熟度不如英国,资金来源的单一程度不如日本。因此,在我国PE监管模式的探索中,应立足自身国情,参考英美日等国的先进制度,建立起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模式,健全PE的法律体系,明确PE的监管主体,廓清PE的监管客体,设立PE的行业协会,强化PE的内部自律,力求做到发展与防范并重。

三、完善私募股权基金立法对策

(一)明确监管机构职能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PE的设立形式主要包括公司制、有限合伙制、信托制以及契约制,设立基础法律依据分别为《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而涉及到的具体监管部门包括:发改委、商务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众多部门。为提升监管的效率,笔者建议应明确由发改委为联席会议总召集人,成立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资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等相关部委组成的部际协调机制,代表国务院构建统筹PE国家监管平台。其职能主要是负责部门之间对PE监管的沟通、协调和冲突的解决,负责组织及推动专门立法建议草案的起草、修改、审议,以及对相关政策法规立法批准发挥提议和审议的作用。

(二)制定专门的股权投资基金法律法规

在我国,对PE的规范处于刚起步阶段,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约束,我国的契约型PE在运作中往往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隐患,甚至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牟取非法利益的工具。制定一部专门的股权投资基金法,或者在正修订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中专门设立关于PE相关法规显得尤为重要。

这部法律应对PE的合法化地位予以确认。PE的合法化,既包括对其合理性的认定,也包括利用法律法规对其行为进行规范。PE的运行特性造成了其对于公众和政府监管相对不透明。由于法律法规缺失及PE内在特性要求,客观上容易出现因追求短期盈利而采取短视的行为。PE合法化之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其投资行为的理性化及长期投资的正当化。

当然,PE的合法化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专门立法,还是在《证券投资基金法》中专章立法,笔者以为应以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为基础,针对契约型、合伙型、公司型三种PE的组织形式,对相关规定进行系统梳理,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法律框架完善之后,应当允许PE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其法律形式和运作方式,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提高市场效率。

(三)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管

对基金管理人,一般不需要政府过多的监管,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制定相应的行业行为规范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基金管理人也会在市场上优胜劣汰。然而在我国PE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适当的监管审查也是尤为必要的,应主要采用资格认定和行业自律两种手段进行监管。

1. 明确基金管理人资格和监督。PE监管应明确基金管理人的组织形式、经营范围以及申请时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最低资本证明、高管人员资质证明等。随着PE的发展,未来的基金管理人不应局限于基金管理公司,符合一定条件的投资顾问机构和保险公司等也能够担当这一角色,这对提高我国基金业的合理竞争大有好处。随着证券市场发展,个人及其它非公有企业投资者同样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拥有强烈的参与资本市场的意识,具备较独特的创新意识,是基金发起和管理的不可或缺的活跃力量。

2. 强化行业自律。对PE的规范,应当在不增加行业系统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股权投资基金自治与监管的有效协调,即以保障自治、放松管制为基础的监管手段,最大程度地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提高市场效率。在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的基础之上,建立全国性的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广泛吸收包括PE基金管理人、基金投资者、基金托管人、社会中介机构、学术机构等主体加入。在政府不宜监督或监管成本过高的方面,由行业协会作为规制的主导力量。同时,在我国现有的信用体系下,通过全国性的行业自律协会,尽快构建行业信用体系和声誉机制,对PE基金管理人形成多层化监管,促进基金管理人履行其职责,一方面提升优秀基金管理人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有助于市场有序,淘汰不合格的基金管理人。

(四)加强对“基金托管人”和“投资者”的准入立法和监管

1. 降低托管人准入门槛。PE与一般公募基金相类似的是,其资产的所有权与管理权是分开的,因而需要专门的基金托管人,主要承担资产保管、会计核算和投资监督职能,有利于加强基金运营的相关信息披露,有利于防止基金财产被挪作他用,是基金风险管理的一道“防火墙”和信用基石。笔者建议参照现有《证券投资基金法》第26条规定,股权投资基金托管人也需要经过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双重核准,同时股权投资基金托管人需要对基金管理人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披露,以最大程度地防范风险。

目前,我国对托管人的设立标准较高,最低要求为20亿人民币,香港要求1000万港币。我国法律规定,只有商业银行才有担任基金托管人的资格。从立法初衷来看,该规定是为了保证基金托管人具有承担赔偿责任的经济能力。但是,基金托管人并不负责投资运作,只负责保管和监督等事务性和程序性的工作,如托管人坚守专业操守和诚信这两条原则,其负民事责任的概率是较小的。目前基金托管人的高标准准入门槛,导致托管市场寡头垄断的格局,造成较高的托管费,基金托管人的监督动力和压力不足。为了激发基金托管人的监督动力,应当降低托管人的准入条件,扩大PE对托管人的选择范围。同时放宽基金托管人的主体资格,改变目前只能由商业银行担任托管人的局面,逐步形成有效率的、以诚信导向为主的竞争性市场。

2.对合格投资者进行定义。美国的法规规定,在PE的发行中,发行公司可以向不限数量的合格投资者以及不超过35名非合格投资者销售证券。我国也可以借鉴这种做法,通过限定非合格投资者的数量,可以有效地防范民间机构假借PE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在中国PE发展不足,民间PE鱼龙混杂的情况下,限制非合格投资者进入PE市场,能够引导其良性发展。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合格投资者管理制度。许多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者主要是自然人,随着这个行业的不断发展,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大。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以法律形式建立起适合公司型、有限合伙企业型机构的合格投资者管理制度。

合格投资者在金融和商业方面具有足够的知识、经验,并且能够评估投资的潜在风险和收益。因此,只要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者是合格投资者,对其的监管就应该大量放松。合格的投资者应该具备如下条件:合格投资者的“合格”源自法定,不同法域之下规定的不同的资格或准入门槛条件的投资者,才可以拥有参与股权投资基金的前提;合格投资者中的投资者必须有别于普通的大众投资者群体,需具备有一定的净资产并拥有金融事务的投资经验与知识储备。我国应参考美国对于合格投资者的定义,根据实际国情提出适合中国自己的定义。笔者建议定义如下:社保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资产超过2000万人民币的慈善机构、公司或者合伙企业;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行政官或者合伙人;全部由合格投资者持有股权的企业;净值在500万人民币以上的自然人;最近两年中每年的收入都超过100万人民币的自然人,或者与配偶的收入加起来超过150万人民币的自然人,并且在本年度依然有合理的预期能够达到此收入水平;资产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的信托计划(不是为专门加入股权投资基金而设立的),并且由成熟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

3. 放宽机构投资者准入限制。为了扩大PE的规模,优化PE的投资结构,提升PE的市场活力,降低机构投资者进入PE的准入门槛是很有必要的。考虑到我国目前投资环境,以下几类机构可供选择:

养老金资金一般不存在流动性压力,是发达国家股权投资基金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2008年4月,经过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意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经发展改革委批准的产业基金和在发展改革委备案的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总体投资比例不超过社保基金总资产(按成本计)的10%。地方性社保基金还没有获批投资股权投资基金,这源于地方性社保基金在管理能力和规范上面存在漏洞,因此不宜马上放开地方性社保基金投资于股权投资基金,建议选择部分地区加以试点,依据试点效果,逐步审批推广。

国有企业除其获利性的内在诉求外,从战略布局动机上,也有必要通过PE的形式寻求和探索其新主业的布局,所以笔者建议大型国有企业可以设立或投资于其主营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基金。这样,国有企业有望成为我国PE的重要投资力量。

对于商业银行投资PE应持严格控制态度,这是由商业银行的特性所决定的。为了保障经营的安全性,必须保障充足的流动性,这制约了其投资非流动资产的能力。笔者以为,对于那些经营业绩良好资产安全、稳健的商业银行,在严格限制其规模及严格隔离风险的前提下,可以开辟投资PE的试点。

对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尤其是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投资PE,可在前期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放松限制。

(五)加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的监管

1. 加强信息披露管理。充分的信息披露是防范PE经营风险的关键环节之一。PE的投资人必须享有必要的信息知情权,应在相关制度中明确要求基金管理人披露信息的内容、方式和频率,行使查阅权和其它获取信息的权利。对于拒不披露信息的基金管理人,投资人可以向监管机构申诉或向法院。总体来说,PE基金管理人需要披露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股权投资基金的募集情况、投资详情、资产质量和经营绩效;可能会影响到资产管理业务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发生的重大变化,如关键人员的离职、更替,管理人机构的合并、减资、分立、解散和申请破产,以及重大人动和重大诉讼等。基金管理人需要在一定期限之前通知基金投资人和相应的监管机构。

PE发行过程不能使用公开广告方式,这与私募的本意是一致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通讯技术、国际互联网络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证券发行中。从最近的PE违法案例中,也可以看出,互联网已成为现今常用的作案工具。网络的应用相当程度上偏离了PE的发行方式的私募性质要求。这就要求,在网络身份核实、信息加密等方面也应有针对性做出规定。

2. 进一步规范经营范围。在设定经营范围时,应注意PE的非可替代性,即不能投资于非并购类个案的上市公司的股权。这样的规定可以避免以股权投资基金的名义,获得注册豁免,但实际上投资于公开交易的证券。此外,还应注意防范过高的投资风险,具体应包括限制经营过程中闲置资金的投向,只能用于存放银行、购买国债等固定收益类证券;限制直接或间接从事高风险投资,例如金融衍生品交易。

3. 严禁保底收益。PE主要是从事高风险的投资,无法保证一个确切的保底收益率,因而PE的保底收益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容易误导投资者产生经济纠纷,甚至在局部地区产生恶性社会影响,威胁地区经济安全。而且,保底收益条款容易引发市场不正当竞争,使得那些运作规范的PE难以筹集到资金,阻碍PE的健康发展。因此,依据上位法《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应当在PE立法中明确严禁PE在有关投资协议中设置或变相设置保底收益条款,如有保底收益的PE应以非法集资名义坚决取缔并对相关人员绳之以法。

[参考文献]

[1]郑德,孙路,欧阳铭.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研究――以金融创新推进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新思路[J]. 金融发展评论,2008.

[2]刘斌.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地位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8.

[3]高正平等著.全视角观PE―探索PE中国化之路[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4]张杰.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监管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

[5]王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模式及其法律服务.2010.

[6]张晓晴.创业投资制度新论[M].济科学出版社,2004.

[7]王文.论我国契约型基金托管人法律制度的完善[J].西南政法大学报,2009.

[8] 沈晨小园.私募股权合格投资者的法律界定[J].公司法律评论,2010.

[9]王忠民.2011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论坛”上的演讲.2011.

On Loopholes in Legislation of PE in China and the way to Mend Them

Tan Jiansheng

(China Guangdong Nuclear Power Group, Guangdong Shenzhen 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