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5 21:1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化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Project of Animation Teaching
TANG Liyang
(Changzhou Art Vocational College of Jiangsu Province, Changzhou, Jiangsu 213000)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the most close to the market model of education,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the project normal school teaching, which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market. Teaching animation projects necessary to me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als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but also to meet the current trend of domestic animation vocational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while the project is also a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animation evolving needs and develop their own post the inevitable result. In the process of animation teaching project,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business model is modeled throughout the teaching being; promote business education, marketing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t the same time, we need to focus on,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occurred during the decline of the power of the problems and the problems of weak teachers.
Key words project; enterprise mode; animation teaching
1 项目化教学的背景
目前国内的动漫行业正处于一个茁壮成长的阶段,和着国家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的春风,许多学校纷纷开办了热门的动漫专业。但是,任何新兴专业从开办到发展成熟总是会经历一个探索阶段。动画教学自然不例外。在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摸索之后发现,动画教学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展,而把教学项目化就成为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展教学的必要途径。
何谓项目化,这个词语是动画工厂中的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中常用的名词。它是指用一种宏观的方式来管理动画片的生产,宏观上包括前期策划,基本流程制作与后期合成,成片销售与衍生产品销售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这种宏观的制作及策划过程。但是,更注重学生在基本流程制作与后期合成这一方面的教育。因此,我们在这里讨论的“项目化”有别于宏观意义上的项目化,它是一个更加具体的内容,并且对于学校教学来说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2 项目化教学实行的原因和必要性
2.1 实行项目化教学的原因分析
2.1.1 市场决定了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的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这要求毕业的学生必须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的理论基础,在这两者之间,技术能力排在第一位。在教学中引入项目化,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市场。
举个例子来说,公司制作三维动画片有一个最基本的制作流程:前期策划―故事脚本―人物设定―STORYBOARD―场景设计―建模―材质灯光―动画―渲染―序列帧输出―配音―后期处理―成片输出―发行。
在整个市场中,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只研究从故事脚本一直到成片输出,做到成片输出这个步骤,基本上一部动画片也就完成了。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基本掌握中间的每个环节。这样,学生在进入公司以后,就不会很迷茫,而是可以很快上手进行制作。这正是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2.1.2 实行项目化的教学方式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是适应学生需求的体现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实用性的技能型人才,企业在考察一线员工时,最看中其动手能力以及对于新工作任务新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那些懂技术、动手能力强、把握流行信息、了解市场动态的专业人才最受青睐。在动画公司中,不管是二维动画或者是三维动画,专业分工都是非常精细的。二维动画公司对于员工的要求就是手绘功夫要好,而对于以三维动画为主的公司,则不但要求有一定的手上功夫,还要求对电脑非常精通。项目化教学虽然不能与企业生产做到完全一致,但是它对于学生掌握动画片生产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真正使教学做到了有的放矢。
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学生在教育中占主体地位。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掌握更多更系统、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学生的这种需求,项目化教学能够迎合他们的需求。
2.2 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2.2.1 实行项目化教学符合目前国内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
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发展陷入一个怪圈之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新的市场需求之间有矛盾。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社会上已经过时了。目前职业教育提倡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教育模式,项目化教学紧贴这一教育理念,无论是在理论学习上,还是在动手能力上,学生都能学到实用的技能。在动画的项目化教学中,学生必须先了解基本的动画理论和表现方式,然后是手绘能力和电脑动画能力,这样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中,就很熟悉动画方面的理论并逐步锻炼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在经过几年的专业积累之后,随着自己的业务越来越熟练,加上有了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思考的方式,就很容易提高自己。
2.2.2 项目化教学也是职业学校不断发展自己的需求和发展后的必然趋势
目前市场对于动画人才的需求很大,职业院校迎合市场开办动画专业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怎样进行教学,就又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动画的教学在国内并没有多少可借鉴的经验,一切都处于摸索阶段。项目化教学将动画教学按照企业模式在校园内进行了改进,使得怎样教变得不再是问题。
职业院校在不断发展自己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改革,以贴合市场需求,只有项目化教学才能够使市场与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上形成目标上的一致。
3 如何实行动画教学的项目化
(1)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企业模式为蓝本,贯穿于教学之中。在这个原则下,要提倡一切以学生就业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切为专业学习服务。强化动画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练;加强学生的基本功练习,强化电脑图形图象制作能力;鼓励学生制作动画短片,熟悉制作流程;对于优秀学生,可参与制作学校的外接业务,提高自身水平;提倡企业教育,市场教育。
(2)加强与动画公司的合作与交流,积极鼓励学生在专业公司进行学习和调研。强调理论于实践的结合。在实习过程中,不但只练习某种流程,而且要了解各种流程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从这些关系中使自己有所提高与突破。
(3)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学生的个人意愿,到相关的企业进行课题研究,并可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4)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专业实践板块可安排制定项目产品设计、毕业设计等课,注重设计与企业产品结合,树立学生的市场观念,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集体合作能力。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当务之急。引进一定数量的企业技术骨干、业内专家参与到教学中来,把专业教学内容始终与企业发展状况及产品市场形势紧密相连,使之组成一批既掌握专业教学规律,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针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将专业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按板块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在大的方面,主要有基础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几个方面。具体细分下去,又可以把这几个方面和教学大纲结合起来制订更为详细的小的版块模式。例如,专业技能教育中可以细分为动画原理、图形处理、动画软件这三块,而其中每一块又都又若干更细小的版块。在这样的版块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把知识与技能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4 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矛盾和解决方法
在实行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可能就在于生源的素质下降。这也是目前的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
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由于动画产业的特殊性,在企业工作的技术人才不太愿意到学校进行讲学,而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又没有足够的技术经验。因此,鼓励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学习与实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5 结语
篇2
关键词:EDA MAX+plusII 项目化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c)技术是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常用的为VHDL语言:V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表达方式,以计算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软件为设计开发工具。利用EDA技术,电子设计人员可以方便地实现IC设计、电子电路设计等。《EDA技术应用》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内容先进、实践性强的电子类专业核心课程。因此,这就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掌握EDA工具的使用方法和VHDL语言的编程方法,在MAX+plusII软件中对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进行设计和仿真,并能在我系与湖师共同开发的HSPT EDA-I实验箱上进行硬件实现。由于EDA技术课程侧重于实用电子系统的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像数字电路一样主要是针对电子电路中的逻辑行为的验证,所以,针对我系电子专业的学生文理综合的实际情况,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
一、EDA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由于EDA技术是针对实际的电子线路的设计,所以,它更注重的是实践环节。所以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进行模块化教学。在安排中,除了要完成一些基础性项目外,还要引导学生完成一些传统电子设计不能实现的项目,从而突出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有趣的学习情境来形成一个个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简易电子琴的设计、乒乓球游戏机的设计、数字钟的设计等等。这些学习情境都包含有若干个子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子项目,然后将这些小项目串到一起,就形成了整个情境。
二、EDA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方向
在项目提取过程中,一般教学载体的选择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重组教学内容,融入新的EDA技术。(1)注重实践与实用。即每一个项目都安排针对性较强的设计内容,使得学生对每一章课堂教学效果能及时通过项目实施得到强化。每一个项目都分成若干层次:第一个层次,项目的内容与基础内容相关的验证性实验,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并能被论证的设计程序和实现方法,如半加器的设计;第二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如全加器的设计;第三个层次,自主设计或创新性的项目,如八位全加器的设计。(2)注重速成。EDA技术这门课程的常规教学是,采用计算机语言的教学模式,并且是先讲原理图,再讲VHDL语法,然后再进行电子线路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系统地学习VHDL语言的语法。而我们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的例子出发,引出VHDL语句的语法内容。在实例中,不光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设计,而且在最后给出综合后的顶层原理图。通过以上的方法,借助一些简单、直观、典型的实例,将VHDL中最核心的内容教给学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有效的把握VHDL的精髓。
三、EDA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性
下面就其中的一个学习情境-数字钟的设计进行举例,来说明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性。
首先,必须弄清楚该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一般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加分频器来实现,在此采用555定时器来实现。将标准秒信号送入“秒计数器”,“秒计数器”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出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分计数器”也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分钟,发出一个“时脉冲”信号,该信号将被送到“时计数器”。“时计数器”采用24进制计时器,可实现对一天24小时的累计。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连接到硬件后计数器的输出状态送到七段显示译码器译码,通过六位七段LED显示器显示出来。对于一个普通的数字钟,将其分以下几个子领域:
(1)秒计数模块:秒计数,在频率为1Hz的时钟下以60次为循环计数,并产生进位信号影响分的计数;
(2)分计数模块:分计数,在秒进位信号为高电平时,计数一次,同样以60次为一个循环计数,同时产生分进位信号影响时计数;
(3)时计数模块:时计数,在分进位信号为高电平时,计数一次,以24次为一个循环计数;
(4)频率产生模块:主要有2个部分,一个是产生1Hz的计数频率,一个是产生1kHz和500Hz的蜂鸣器鸣叫频率;
(5)扫描显示模块:
通过选中不同的数码管,同时进行一定频率的扫描显示时,分,秒。四位拨码开关提供8421BCD码,经译码电路后成为8段数码管的字形显示驱动信号a,b,c,d,e,f,g。扫描电路通过可调时钟输出片选地址SEL[7..0]。由SEL[7..0]和a,b,c,d,e,f,g决定了8位中的哪一位显示和显示什么字形。SEL[7..0]变化的快慢决定了扫描频率的快慢。
接着,对每一个模块根据所需要的功能采用VHDL语言进行设计,并生成元器件。最后将所有元器件按总的原理设计成为数字钟(如图1)。然后进行软件仿真(如图2),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从理论上判断设计是否正确。
最后,再在EDA实验箱上进行硬件实现,如图3所示。如果是CPLD,请单击Program按钮,进行下载编程。如果是FPGA,请单击Configure按钮,进行下载编程。就完成了可编程器件的从设计到下载实现的整个过程。完成的结果如图 3(a)、(b)所示。通过硬件的测试,可以得到以下的数字钟。
四、EDA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成效
为了了解我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对EDA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看法和意见,对该班的EDA课程进行了一个项目化教学问卷调查。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调研(见表1)。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90%的学生比较倾向于项目化教学。80%的学生认为《EDA技术应用》这门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EDA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整体反映良好,还有极少数人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节奏太快,主要是由于数字电路知识不牢固引起的。所以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兼顾这些因素加以改进。
五、结论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电子信息产品的广泛使用,而且是产品的性能越来越强,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更新步伐越来越快。支撑电子信息产品高速发展的基础就是微电子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和电子产品设计开发技术的发展。前者以微细加工技术为代表,而后者的代表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这就说明了EDA技术的重要性。然而《EDA技术应用》这门课程涵盖的内容广,基于实际生产生活的需求,本文主要是从项目化教学的特点、项目化教学的改革方向、以及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性出发阐述了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的可行性与实践性,并且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本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潘松,黄继业. EDA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
[2]胥勋涛.EDA技术项目化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
篇3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 “教”的评价 “学”的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项目化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展开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其特色在于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分解整合为一个个具体的工作项目后以工作任务的形式派给学生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工作任务来获得知识与技能。由于其实施的基本步骤不同于传统教学,其考核评价方式也必然要与其重在过程的教学思想相对应,通过符合项目化教学特点的“教”与“学”的双向评价对项目化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1项目化教学活动的评价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双边、共时的特点,各教学要素在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教育意义,同时教学又具有过程性和动态性,使教学活动表现出不确定性的一面。单纯用数量化标准来评价复杂的教学活动,就显得不够客观科学。
基于项目化的教学评价,应侧重于从教学活动整体动态运行的角度,制定符合项目化教学特点的指标体系,据此收集动态教学信息,对搜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做出评价并进行决策,同时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动态调整,最大程度地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性。
可见,实现项目教学法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构建真正能体现项目教学法评价指标。实践中,我们的构建原则:一是方向性原则,指标体系应体现培养学生的职业导向和能力本位的培养方向;二是完备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完整系统地反映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目标,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在逐级分解评价指标时,不遗漏任何重要的指标,既把那些外显的重要因素分解出来列为指标,又把那些内隐的重要因素分解出来,抓住能反映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本质特征的指标,对某些非本质性的指标加以舍弃;三是独立性原则。每项指标都有明确的独特的含义,每项指标的含义尽可能不重复,避免重复的指标被重复地计分,影响整个评价的科学性;四是一致性原则。指标要力求简易可行,不仅反映项目目标的局部,同时要具有不断深化的可塑性;五是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有科学层面的教育理论予以支撑,不只是经验层面的具体操作,遵循教学评价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现代教学评价的要求;六是动态性原则,不仅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评价,把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评价贯穿于整个项目教学的全过程中。
2项目化教学对于“教”的评价
“教”的评价是对教师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这种过程的检测。在实践中,我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对教师“教”的教学评价不是为了简单的结论,而是旨在促进教与学最终的发展。因而在评价内容上,既有对教师课前教学准备、教学设计的前期评价,也有通过听课、学生访谈的方式对其课中的实施监控,还有通过学生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对其教学效果的考核,对在课中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以便加以改进和提高。此种针对“教”的教学评价,一是实现了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实施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段结合式考核充分体现了多元目标考核的思想。但实施中对教师的文化知识的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积累经验,加以改进。二是体现了评价对象的主体性。评价中充分考虑被评价者的主体意识,对评价中需要改进的意见、建议,我们会及时的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与评价对象进行沟通,相互理解,使评价对象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有效防止评价对象出现防卫心理、焦虑心理、应付心理等影响评价的不良心理状态。三是强调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实践中安排不同的人员对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教师进行全程听课评价,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跟踪检查,不是简单地把它与既定标准相对照,更重要的是发现外在行为背后的原因,要求评价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整个评价对象,进而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效能,实现专业发展。
3项目化教学对于“学”的评价
传统教学法侧重于终结性和绝对性的评价,这是一种重结果轻过程,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无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势必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不利于学生适应就业岗位需要。
实践中,我们努力构建一种客观多元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不仅包含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还要包含对学生能力:如自我学习能力、反思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等高级思维能力,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协调、责任心等行为素质的评价。评价目标不仅有基础性目标(即基础知识、技能、学科能力和思想方法达到的水平层次)、教育性目标(即评价对象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发展程度),还增加了发展性目标(即学生的智力品质、个性品质、创新意识,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评价主体也从单向转为多向,所有成员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
为此,分别制定了在任务过程中使用的教师评价表、学生自评表、组内互评表、组间互评表,对阶段性任务或综合任务成果请教师专家组进行成果展示评价,整个评价通过三级评定来完成:教师的分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学生自评。通过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以往学科教育中,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大多从理论出发,课时少,没有可参照的实物,也缺乏实践性的场所,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少,即便是生产实习中,也仅是一些感性认识,难以深入,而毕业设计阶段的毕业实习更是形同虚设,毕业设计受条件限制,局限在教室、机房中,通常是教师出题,学生选题,很少有机会在实验室,企业进行实地设计,现场设计等,这些都加剧了学生工程背景的匮乏,实践能力差。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越来越喜欢接纳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让学生具备实际工作经验是不现实,但重视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却是可行的,有助于学生增加就业的砝码。毕业设计是工科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的用人单位都会关注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及成效,这也是进行毕业设计改革的重要原因,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毕业设计,更好的衔接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如何将毕业设计与真实的实践项目结合,完成高质量的设计是毕业设计实践改革的重要目标。
2以就业为导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结合天水师范学院(以下简称该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应用型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定位,通过对企业及同类兄弟院校的大量调研,总结规律;通过了解往届毕业生和即将毕业生的切身感受,行业状况及影响就业因素,制定出一套可操作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改革方案,见图1,由校企联合培养指导,考虑到教师和企业研究方向和学生的特长爱好,把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或个人独立)完成真实项目(具有生产意义)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项目化毕业设计方案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2.1选题
探讨如何从模具制造类企业的实际项目出发,制定既符合现实需要又能体现教育认知发展的设计项目选题。从企业的实际项目入手,将高校研究理论在真实项目实践中完成,体现产学研一体化应用转型,为模具企业的实际项目保证科学的理论支持。
2.2毕业设计形式
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科学科的特点,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职业岗位技术能力,毕业设计应在形式上实现多元化,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特长完成产品结构的设计、制造工艺的研究,产品模拟分析或是生产管理的革新等等,不仅体现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更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2.3毕业设计时间安排
以往的毕业设计开展的时间与毕业实习和找工作交织,匆匆而过,质量难以保证。项目化毕业设计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必须科学安排时间,合理处理毕业实习和设计的交融。
2.4毕业设计指导方式
按照前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建立与选题相适应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案。改变以往专职教师单一指导的模式,为保证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实现企业和专职教师的联合指导模式。(5)毕业设计答辩形式:在前期选题、综合指导方式模式基础上,改变从前学生讲、老师听,提问的单纯形式,结合学生设计的不同特点,采用企业技改提案、研讨会等答辩形式,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6)毕业设计最终成绩评定办法:综合前面的研究,保证学生学有所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尤其关注企业对于学生毕业设计中展现综合能力的评定。
3项目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创新点
3.1思路创新
毕业设计改革的思路创新在于以就业为导向,关注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更好的实现校企人才“零对接”,以项目为载体,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贯穿于大学培养的全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增加就业砝码。
3.2方案创新
从模具专业的市场人才需求出发,以“理论够用,重应用能力”的能力本位培养方式为指导,改变以往理论过重,走过场,脱离实际生产的毕业设计方案,建立操作性强、针对就业性强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方案。这也是应用型本科工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3实践理论相结合
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0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中采用项目化毕业设计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学生普遍反映明白自己要学什么,干什么,为什么,主动积极性高涨,在实践中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技改创新,服务社会。
4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
篇5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中职生物化学教学;意义;应用
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十九世纪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内得到推广应用,并且在二十世纪的中后期得到了全面的推广与应用。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方法,其将课程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交给学生来自主完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开展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以及最终评价等一系列过程。在生物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课程的内容要求,自主的设计控制课程的内容以及整个项目开展中的每一个细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项目教学法在开展的过程中以学生作为主体,项目作为学习的主线而教师起到的仅仅是一个引导的作用。
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对项目进行明确,然后学生根据相应的要求来设计项目,制定项目流程,并且根据自己设计的流程开展项目。在项目教学法下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更多的重视的是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去探索去学习,主动的接受知识,将理论教育融入到了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融合在了一起,有效的确保了教育过程的优质高效。
3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开展中职生物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的应用项目教学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项目设计立项
项目教学法本质上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因此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作为主体,在开展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项目设计立项,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当根据项目的内容要求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好相关的课程预习,为项目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虽然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作为主体,但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项目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的内容更广,项目内容也会更加的复杂,教师在开展项目之前必须要做好充足全面的准备,避免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因为准备不足导致项目的开展受到影响。在开展项目化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并且准备好相关的设备仪器,并且做好相应的调试工作。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立项教师要给与一定的建议,并且要合理的引导项目的开展,确保教学大纲的落实。
3.2项目分组
在完成项目的立项以后,应当进行项目的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应当根据项目的难易度进行区分,学生在分组时可以自行的分组,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协调。在进行项目的分组时,教师应当参照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分配,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征求学生的意见,确保项目的分组科学合理。
3.3项目实施
项目的实施由学生自主进行完成,学生在这个过程有绝对的主动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和辅助作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教师在这个时候要发挥优秀的教学能力水平,尽可能帮助学生进行解答,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钻研的良好品质。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对实验项目的错误和失误进行总结归纳,并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下次实验中犯同类错误。
3.4项目验收
在完成项目以后应当及时的进行项目验收,项目验收是检验项目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对于项目的验收应当还是由学生进行,学生通过项目验收能够有效的发现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项目的过程,分析项目问题产生的原因,避免在下一个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出现同样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起一个引导评判的作用,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项目的验收,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公平的评判,提醒学生存在的不足并且表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
4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化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永春,刘卫群,郭宏祥,等.项目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试运用及效果[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9,25(8):108-109.
[2]陈青.探究式教学法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9):120.
[3]李雪霏.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7):25-27.
[4]肖石明.项目化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广东白云学院学刊,2006(1).
篇6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 英语的综合能力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教学模式,是“行为导向法”的一种,也是当前我国职教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其理论基础是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观。运用项目教学法,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项目化教学,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讲解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对教学目标项目的分解、实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基于教学过程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以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出发点,以团队合作为基础展开教学内容,通过构建一个个完整工作任务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调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学习过程始终围绕着任务的探究和解决展开。不仅强化了高职学生的职业英语核心能力,培养了职业角色意识,而且培养了高职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探索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围绕能力的提高与素质的培养这一目标,实施项目。
1.项目小组组建
将全班分成若干项目小组。分组时,要以互补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别、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性格气质、男女比例等因素确定小组成员。小组人数以4―5人为宜。
2.明确项目任务
教师提出项目,并对项目的意义和价值等进行分析,引导同学讨论项目所需的技能等相关任务。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项目情境下得到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等方面的锻炼,最终明确项目任务。
3.制定项目计划
在课堂上,可以采取教师提示、归纳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教师事先拟定的项目进行探讨,制定项目计划。学生应在讨论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形成自己或小组对具体教学项目的理解。然后依据项目任务,将目标、内容、需要采取方法、活动设计、时间分配、评价等以表格形式加以整理。在此基础上,将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项目组长应集合小组全体人员的智慧,制订出科学、合理、可行的项目方案。教师适时审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4.项目方案实施
在实施阶段,教师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就给予具体的帮助。学生确定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各成员的合作形式,然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完成工作。
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围绕职业英语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具体工作或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要选取具体工作(服务)组织教学活动,使工作任务典型化、具体化,以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并通过所获得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具体工作(服务)的选择还要体现地方经济特点,具有先进性、典型性、可行性,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符合教学规律。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需要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参与是关键,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持人,教师的职责更多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其责任是通过项目、案例或课题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控制教学的进度和方向,根据学生的表现因人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指导学生在语言学习和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综合能力。上课时不只是要学生听课,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动手,正如“听过的很快就会忘记,看过的还能记得一些,做过就会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师还要有耐心让学生犯错误,失败的经验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机会。
2.以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
教师要注意对工作任务本身作详细阐述,为语言学习提供坚实载体。要让学生理解工作任务,并提醒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务上,而不仅仅是语言知识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完成工作任务,并且最好是未来学生职业岗位上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学生的职业岗位,知道其问题、项目、任务。
3.把握讲授输入语言的时机
虽然讲授输入法已经不是项目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但它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恰到好处地讲授输入,将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扩充学生的相关语言知识,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讲授输入法的运用时机需要教师仔细斟酌,控制好讲授的时间,避免长篇大论。
4.注意“衔接语言”的运用
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衔接性语言,能够把不同工作任务衔接起来,把理论与实践衔接起来,把前后不同工作任务中出现的语言知识衔接起来,这样学生才不会有“零乱”的感觉。这不仅需要教师对整个课程内容体系的项目关系有深刻把握,而且要求教师打破线性的教学思维,学会网状的教学思维。
三、高职公共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进行后的信息反馈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闭环控制,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收集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不断调整英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反馈的形式可以采用学生座谈会、学生调查问卷、教师间相互听课、教研室教学研讨等方式进行。在《学生公共英语调查问卷》中注意体现的问题主要有: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知识渴望度是否有所提高、学生是否清楚英语项目化教学的特点、教师在英语项目化教学过程起的作用、项目内容的选定的注意事项、学生对英语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设计是否满意、教师在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等。
四、结语
项目化课程教学已在一些院校内开展得如火如荼,它完全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要求,着重体现了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公共英语理应参与教学改革,更好地体现出为专业服务的教学思想。在英语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合理的项目设计,“衔接语言”的运用,肯定会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从而实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吴言.项目教学法.中国职业教育[M].2007.6.
[4]王民权,梅晓妍.高等职业教育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篇7
关键词:依托项目外语教学;本土化;教学观
一、依托项目外语教学模式及其本土化
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二语/外语教学界认同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重视学习者自主、协作学习、通过实施任务而学习,英语教育者开始探索依托项目的语言教学(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使得它成为多种教学环境下英语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尽管这样的实践带给学习者超出语言能力之外的诸多益处(如Stoller 2006年列举了10多项),但其普及程度低,且主要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或是主流模式的补充,甚至“在有些情况下,项目作业仅仅成为一种教学娱乐,是从常规课堂活动中的一种脱逃”(Allen & Stoller 2005:11)。最近10年来依托项目语言教学呼声渐高,其实践和研究有一定的发展。例如Fried-Booth(2002)编写的项目教材包含了来自数十个国家一线语言教师的智慧。以外语教学和国际研究为特色的美国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在其课程教学及外语师资培训中大量运用了“项目”,效果十分明显。Beckett & Miller(2006)编辑的第一本依托项目语言教育的专题文集出版。“项目”作为一些国际外语教学研讨会的主题被广泛讨论,多篇以依托项目语言教学为研究主题的博士论文(如Tims 2009;McClurg 2009;Chen 2008;Smith 2005)完成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仅在英语国家,在巴西、土耳其、巴基斯坦、希腊、日本及中国等非英语国家也有英语教师发表相关的实践报告。笔者最近综述了依托项目二语/外语教学30年的实践及研究后,认为“总体上处于试验阶段,缺乏系统性和广泛性……理论研究处于理念探讨和模式构建阶段,理论基础较薄弱……实证研究则处于基于个案分析的探索性和描述性研究阶段,以自然观察和定性数据为主,还缺乏理论驱动的实证研究……”(张文忠 2010a: 73)。
对于有着重知识轻实践的传统且评价体制单一的我国外语界而言,依托项目教学的理念还比较陌生。我们对依托项目外语教学的系统研究刚刚起步,将其本土化的任务较重,需要在理论思辨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本文强调,在本土化的依托项目外语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角色迥异于传统教学,担负了新的责任,均须重新学习和适应,师生在新的模式中应享有同等地位。本文姑且将该模式称为依托项目的学习与指导(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下文简称PBLI,中文仍使用“依托项目教学”),以区别于仅从学习者角度命名的依托项目的学习。
南开大学英语系近年来在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开展了一些依托项目教学的本土化实验(张文忠 2010b、2011;夏赛辉 2011),虽然只是一门课程的实践,但已初步显示出其对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巨大价值和潜力。要确立PBLI在英语专业教育中的模式地位,以发挥其价值和功用,需要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加强理论研究,厘清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的关系,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例如PBLI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它跟当代教育理论及外语教学理论的关系如何?PBLI与传统教学区别何在?笔者认为,这些可以部分地从对“教学”内涵的理解中体现出来。本文基于PBLI课程实践,试从对“教学”的释读出发,检视PBLI有关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
二、PBLI的“教学”观
1. 教学是“教和学”
这里的“教和学”指的是教学主体及关系:蕴含互为主客体的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以及教和学两种活动。无论是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还是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二者互为存在前提,相互规定且共同构成教学统一体,同时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教育界关于教学主客体的观点很多,50年来一直争鸣不休、见解迭出(见张涛2006年的综述)。本文借鉴叶澜(1993)的复合主客体观点,基于教学主客体关系的复杂性及教学过程所涉及因素的复杂性,强调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复合性和可转化性,将教师和学生视作互为主客体且二者均与教学内容构成复合客体。
在PBLI教学统一体中,互为主客体的教师与学生互动,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互动,不仅如此,学生的“学”寓于“做”的活动,其“做”是“学”的重要途径。PBLI模式下的教学主体及关系与教育界的“主导主体说”和外语教学界所倡导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不矛盾;相反,界定主客体的复合性和可转化性以后,PBLI过程才被真正地看成一个多维度、动态的复杂系统,而不至于被简单理解和分析,其异于传统课堂教学又超越传统之处才更容易被接受、肯定和欣赏。
2. 教学即“教人学”
“教人学”指的是“教”者的角色体系。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与学生的角色相比较而言的,此外其作为“教”的主体和“学”的客体还承担相应的角色。教师为“满桶”、学生为“空桶”的传统比喻早已被摒弃,传统狭隘的“教”的内涵早已被超越。实际上在我国的教育传统中,教师曾被赋予多种角色,如师傅的角色,即传道(闻道有先后)、授业(术业有专攻)和解惑(知识的提供者)的角色,以及劝学和督学的角色等。随着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变化和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又被赋予了诸如向导、启发者和顾问的角色等。欧洲应用语言学界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对语言教师的最终角色定位是“帮助者”。欧洲应用语言学界的重要人物Holec(1985)提出,教师的“教”主要体现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社会心理支持。其专业技术支持指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出何种决定,帮助他们分析学习进程等;其社会心理支持指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努力获得学习自主性,支持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障碍。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需要外语教师扮演什么角色呢?王艳(2007)调查了自主学习者的需求,发现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期待教师既是一个专家,可以提供咨询建议,又是一位朋友,能鼓励和支持自己坚持不懈地向目标迈进,还期望他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学习环境的维持者。
Legutke & Thomas(1991:287-304)曾明确提出并讨论了项目课堂(即PBLI)中的教师应承担的四类角色:(1)作为学习过程的协调者和促进者。(2)作为管理者和组织者,创建项目框架,创造并维护学习氛围,建立师生互信,恰当赋权给学生。(3)作为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获得自主学习能力,提供语言资源并监察语言运用,提供技术专长及陈述技能。(4)作为调查研究者,开展反思性行动研究,加深对PBLI的理解。与传统课堂中教师充当知识权威不同,PBLI教师更多起到引导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作用,其终身学习的角色也得到凸显,形成教和学的良性循环。
3. 教学乃“教学生学”
“教学生学”的中心词是“学生”。它首先指向抽象的学生群体,其次便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学生个体。作为群体的学生有共同之处,如所学专业、所属班级、所处时代、文化和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等。作为个体的学生更多的则是差异。关于学习者个体差异及其与学习水平的关系,二语习得研究成果颇丰(如Wen & Johnson 1997)。这些差异表现在许多个维度上,如性别、年龄和认知水平、家庭背景、学生性格、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学习能力、语言水平、学习动机、学习信念、学习兴趣、学习情感等等。每个维度各有特点,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外语/二语学习过程和结果。
我国的英语专业学生上大学前一般已经过6~8年的英语学习,为他们在PBLI模式下的交际运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在PBLI模式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学习兴趣和情感得到尊重,其个体差异成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PBLI的兴趣驱动特点,学生的学习动力得以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得到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有了初步的引导。
4. 教学是“教所需学”
“教所需学”说的是教学活动所聚焦的内容。广义上应该指个人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亦即学生立足社会的本领。狭义上指本科毕业生所需要达到的专业知识系统和技能水平,亦即各专业本科《大纲》所要求和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外化为《大纲》各课程的教材。理论上这些都需要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目前的需求分析,无论涉及国家层面的学科专业设置还是专业层面的《大纲》制定,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行政主导、由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的。就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对学习者的需求进行自下而上的分析并据此设置课程体系者极为鲜见,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实现之前这种实践可行性极小。现行体制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内的各门课程教材是专家根据《大纲》要求而编写的,体现部分应学内容,但也仅仅是部分内容。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即是如此。《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总括为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和创新能力、复合能力、运用能力计40余项。《大纲》尤其强调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坦陈这些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可以说,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也是他们最重大的需求。孙有中(2011:57)最近指出,在现阶段,思辨能力培养在国内高校还是一个尚未展开的研究和实践领域,认为当务之急,必须在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层面明确思辨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使之成为该专业全部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之一。
PBLI以项目研究带动专业学习,除了能够在语言知识和能力以及相关内容学习运用等方面发挥作用,理论上它最有可为的还是在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当前国内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同为交际教学法框架下的内容依托式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见常俊跃等2010)在知识习得和语言技能训练方面跟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较大优势,但“遗憾的是,现有关于内容依托式教学的探索并未把思辨能力的训练纳入其中。进一步的改革有必要尝试一箭三雕,把知识习得、语言技能训练和思辨能力训练融为一体”(孙有中,2011:57)。PBLI正是这样一种一箭多雕的教学途径。笔者曾分析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提出“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看,有理由认为,研究性学习所服务的……目标将使它成为英语专业教学摆脱困境、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选途径”(2007:82)。Kagnarith等人(2007)在土耳其开展的PBLI实践已经证明语言技能能够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本文认为,要培养思辨能力,必须能帮助学生找到思辨的问题和思辨的内容,让他们浸于思辨的活动,并最终引向创新。PBLI整个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思辨,更确切地说,PBLI每一步骤都是思辨。同时,PBLI是对研究能力的训练,而研究能力是真正创新不可或缺的基石。创新可以有多种表现,如提出新概念、新理论;研究出独创性的方法或途径以解决具体问题;应用新理论、新方法,扩展新思想的应用领域;发现新型式、新的事实依据等。很难想象,一个人可以不经过研究实践而实现创新。PBLI是为数不多的提供研究训练的教学模式之一,笔者尚未发现其他适合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5. 教学乃“教人会学”
“教人会学”指的是即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会学是人的一种可迁移能力,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认识使得教育先贤早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见解。自主学习体现了学习者对学习自负其责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的根本需要,也被一些学者(如Little 1995;Wenden 2002)视为学习者作为社会人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关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引自Kumaravadivelu 1994)表明,对学习过程起着长期作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两个方面尤为重要,这就是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此外,从过程管理的角度看,学习责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为它决定了学习者是否真正实现自主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是善学者(good learners)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力倾向(Parrot 1993;Kumaravadivelu 1994)。对善学者和不善学者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分析有两个发现:(1)一般而言,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学习成功者比不成功者使用了更多的学习策略。(2)就具体语言任务而言,策略与任务的相关性比所使用策略的数量更为重要。换言之,高效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多种策略,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合理运用(包括合并运用)学习策略(Kumaravadivelu 1994)。这两个发现对外语教学,尤其是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高效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PBLI模式下,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探究事物本源、认识世界的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或以小组的形式合理规划自己的项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进度、成果形式以及评估方式,并且随着项目进程而不断展示、总结、反思和调整。学生和教师不停互换角色,这让学生能够体会“教”,从而更加高效率地学。van Lier(2004)认为PBLI体现了生态学习的理念,它不仅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语言学习方式,而且让学习者通过多感官,多模态的方式来理解和使用语言符号资源。不仅如此,国外一些实证研究(Smith 2005;McCarthy 2010)表明PBLI对于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很有帮助。训练学习策略就是“授人以渔”的做法,一旦学习者系统掌握并能合理运用学习策略,其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能够培养起来,也就能终身受用。
6. 教学未必“教致使学”
长期以来,教学界存在一个纠而不正、摒而不弃的错误观念,即“教致使学”(teaching causes learning)。许多教师至今仍笃信教学活动和结果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或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伴随这一错误认识可导致形成不符合实际甚至有害于教学的信念,如“教过的必定学会了”、“不教的肯定不会学”等。教学过程不是产品装配线,不是将多个元件组配起来完成产品。实际上所教未必所学、不教未必不学。英语教学专家Willis(1996)曾言:学生所学大于教师所教;就外语/二语学习而言,“教”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但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并非所有东西都可以教。比如个人经历和体验所伴随的直接“感悟”和“知识”,这是教不了的,必须从“行”和“做”中得来。教师指导下的PBLI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经历和体验知识生产过程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学为本,学用结合,寓学于研,以研促学,以秀促用。项目驱动的“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付出巨大学习努力。其基于“研”的学习成果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下反复“秀”出,不断改进,也让学生不断运用和提高语言技能,并且感觉到其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和功用,产生成就感。PBLI的教学以“导”和“促”为主,帮助学生养成求真精神并感受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生从PBLI获得的成就感是传统以语言技能为导向的外语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
7. 教学乃“教之学”
教学乃是“教”之学问,是“教”的方法之学。从不同层面看教学,它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作为人的活动,有其自身规律,对这些规律的探究便是科学,而对规律的实际运用则是课堂艺术。21世纪的教师应该既是探索教学规律的学者,也是合理娴熟运用规律的教者。当代教师发展的理论重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上述Legutke & Thomas(1991)亦将研究者列为PBLI教师的四类角色之一。每一门课程有其特定目标,每一个课堂都有其特殊性,每一个项目都有其教育意义,都有研究价值,而最适合研究课堂的便是教师。研究者的角色要求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对普通教师挑战很大。
PBLI主张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使教师加深对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认识,其直接目标是“有效教学”。研究“教”的同时不能完全忽视研究“教”的主体教师的需求。事实上,教师需要享受教学过程。而通过研究“教”、掌握和运用教学的一般及特殊规律,教师能够在实现有效教学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教学,增强胜任感和成就感。除了探索适于一般课堂的规律外,PBLI教师还需要全方位开展行动研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讲解语言知识之方,训练各项技能之法;
传授学习策略之诀,设计互动任务之窍;
激发学习动机之途,组织课堂活动之径;
改良过程管理之门,创新研学合一之道。
8. 教学亦即“教者,学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教育报告1998——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指出:“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巧和能力”。随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更成为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上述“研究者”角色要求实质上体现了亦教亦学、终身学习的理念。在PBLI模式下,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包括需要涉及的语言知识如专门词汇)常常超出教师的知识范围,学生对这些内容开展研究,将教师置于“学”的位置。这是PBLI同传统课堂外语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教师于“教”中“学”,在PBLI模式下不时与学生互换角色,在指导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逐步扩大知识面,增进知识深度,改善知识结构。通过PBLI实践,教师对研究的领悟更深,其问题意识、规范意识更强,其研究能力能得到持续的提高。在这个意义上,PBLI能够很好地诠释“教学相长”的深义。
以上从PBLI角度给出的8种解读只是部分揭示了“教学”的内涵和要求,但已经可以看出,在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等方面,PBLI与传统以语言技能为取向的外语教学实践之间存在重大区别。传统只重视语言能力训练的教学很难给学生提供能学习和实践运用综合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环境和任务,即使主观希望学生能提高综合素质、具备高级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客观上仍然难以培养出这样的能力来。PBLI提供了基于意义的学习。学生通过项目研究和展演,能够达到甚至超越专业《大纲》的要求,体现“项目研究”的综合训练功能和优势,同时教师也能从中获得利于其专业发展的益处。
PBLI倡导的理念可以概括如下:以兴趣为驱动力,以研究训练为取向,以真实项目为语言学习和运用的依托,以大量的可理解语言输入促发大量的语言输出。既注重过程又注重最后的产出,鼓励学习者自主,强调学习者的语言体验和学用结合。要求学习者反思学习过程与产出,通过较长时间跨度的项目研究和成果陈述活动,将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学科内容学习、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真正融合起来。这些理念完全符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应该在英语专业教育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Allen, B. & F. L. Stoller. Maximizing the benefits of project work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 [J]. English Teaching Forum. 2005, 43(4):10-21.
[2] Beckett, G. H. & P. C. Miller (eds.). 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C]. Greenwich, C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Inc., 2006.
[3] Chen, C. H. The shift to 21st century literacies: A cross-case study of EFL learning through online publishing projects [D].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2008.
[4] Fried-Booth, D. L. Project work (2nd edition)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5] Holec, H. On autonomy: some elementary concepts [A].In R. Riley (ed.) Discourse and Learning [C].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173-190.
[6] Kagnarith, C. Theara, C. & A. Klein. A questionnaire project: integrating the four macro skills with critical thinking. English Teaching Forum, 2007, (1):2-9.
[7] Kumaravadivelu, B. The postmethod condition: (E)merging strategies for foreign/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J]. TESOL Quarterly, 1994, (1):27-48.
[8] Legutke, M. & H. Thomas. Process and experience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1.
[9] Little, D. Learning as dialogue: The dependence of learner autonomy on teacher autonomy [J]. System, 1995, 23( 2): 175-181.
[10] McCarthy, T. Integr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to a traditional skills-based curriculum to foster learner autonomy: An action research [J]. The Journal of Kanda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10, 22:221-244.
[11] McClurg, S. Increas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 achievement in reading and language arts with project-based learning methods of instruction [D].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Walden University, 2009.
[12] Parrot, M. Tasks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13] Smith, M. A. Autonomy and 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 Factors mediating autonomy in project-based CALL [D].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2005.
[14] Stoller, F. L. Establishing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contexts [A]. In G. H. Beckett & P. C. Miller (eds). 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 Greenwich, C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Inc., 2006: 19-40.
[15] Tims, N. R.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in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 programs: Students’ perspectives [D].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New Mexico State University, 2009.
[16] van Lier, L. The Ecology and Semiotics of Language Learning: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M]. New York: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4.
[17] van Lier, L. Foreword [A]. In G. H. Beckett & P. C. Miller (eds). 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 Greenwich, C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Inc., 2006: xi-xvi.
[18] Wen, Q. & R. K. Johnson. L2 learners variables and English achievement: a study of tertiary-level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Applied Linguistics, 1997(1):27-48.
[19] Wenden, A. L. Learner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learning [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2 (1):32-55.
[20] 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1996.
[21]常俊跃,赵永青等. 学生视角下的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语言”融合的课程体系[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13-17,73.
[2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98. 世界教育报告1998——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罗进德等译)[R].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4]孙有中. 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 中国外语,2011 (3):49-58.
[25]王艳. 自主学习者对教师角色的期待[J]. 外语界,2007 (4):37-43.
[26]夏赛辉. 依托项目的语言学习研究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 英语教师,2011 (2):7-11.
[27]叶澜. 教育概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8]张涛. 教学主体研究的缘起、现状及未来走向[J].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 (4):156-159.
[29]张文忠. 国外依托项目的二语/外语教学研究三十年[J]. 中国外语,2010a (2):68-74.
篇8
关键词:教学质量;实训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83-02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专业极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是以在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根据操作原理的特点,分成若干单元操作过程,以研究各单元操作的原理、基本计算和典型设备为核心。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担负着培养化工技术人才,由理及工、由基础到专业的过渡,在培养学生运用工程观点分析解决化工实际问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的《化工原理》课程项目化教学,必须转变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打破陈旧的教育模式,针对学生底子薄的特点,降低理论要求,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内容改革
经过近百年的《化工原理》课程发展,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一套理论体系,虽然在教学方面得到了很大方便,但这种理论体系不适合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秉着“以应用为目标,学为所用,加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方针,必须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化工原理》就其内容来讲,具体分为两部分:基本理论知识和设备基础知识。其理论知识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定义、原理介绍、基本计算讲解。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底子薄,所以对原来的理论内容进行合理的精简,能够做到精、深、突出基本概念与共性规律。在设备知识模块上,必须要求学生要牢牢的利用认识实习机会,使学生对设备结构及其原理有初步的了解,使学生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能力,参加工作后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所学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二、精心设计实践教学
1.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是根据每个单元操作过程特点而开设的,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定理、公式得到完全的应用。根据全国高校化工原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和规定,从实训目的、实训原理、装置流程、数据处理等方面,组织各单元操作的实训内容。通过实训可进一步学习、掌握和运用学过的基础理论,加深对化工单元操作的理解、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训技能和科研能力。由于化工原理实训设备往往规模较大,接近工程实际,是多因子影响的综合实训,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实训打下一定的基础,对以后的实际工作有很好的帮助。同时,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通过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使学生严肃对待参数测量、取样等各个环节,注意观察实训中的各种现象,运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实训装置结构、操作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集中精力进行观察、记录和思考。
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综合训练。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以及常用设备的结构和性能等知识去解决工程上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树立工程观念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掌握查阅文献资料、搜集有关数据、运用计算公式等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得到提高,这也是学生完成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如何兼顾技术上先进性、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综合分析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正确选定工艺流程、工艺设备型号,能够正确掌握过程计算以及工艺设备的设计计算方法等能力,同时也要学会用精炼的语言、简洁的文字、图表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和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必须从理论教学入手,通过课程设计加强理论教学,从而提高化工原理教学的质量。
3.化工单元仿真实训。采用的是北京东方仿真软件公司的DSC仿真系统,可以真实地把生产中的基本单元过程,通过仿真培训了解本专业所涉及到的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知识,熟悉本专业中常见设备、仪表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掌握专业知识在客观实际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技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求学生掌握各基本单元的基础知识,了解设备的原理和结构,使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具有解决出现简单工艺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观点和经济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地处内蒙古乌海,这里周围有许多大型化工企业以及新建的乌达化工园,他们是我们办学不可获缺的资源。通过建校至今的长期合作,我们与周边大型化工企业建立了“互惠双赢”的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使学生在了解生产主要设备的类型、结构特点、尺寸、材料及保温防腐措施的基础上学习工厂和车间化工产品的生产工程原理、方法、工艺流程及成本核算概况。了解生产中原料消耗及产物量的简易估算方法,收集生产现场的数据,作必要的物料、能量衡算,对生产状况作一定探讨,对所发现的生产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在工厂车间的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工厂的必备生产环境,对化工生产概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获得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的实际感性知识,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化工企业的理解,树立为化工而奋斗的精神。学生还能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学习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们的团队精神及创业精神,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工作的竞争能力得以提高。
四、改进教学方法
《化工原理》课程以研究化工生产中物理加工为背景作为主要任务,掌握具有共同规律的各种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与操作原理;研究“单元操作”及其典型设备的有关计算,通过对各种“单元操作”的分析,寻找适宜的操作条件,探索强化过程的方向及改进设备的途径。我们要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重点放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单元操作”的基础理论,初步掌握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与操作的有关方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会从工程实际出发,运用工程观点从多种角度,尤其是经济角度考虑技术问题。
实践证明,《化工原理》项目化教学充分结合高职高专教育对象的特点,基于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底子薄的缺点,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上,使学生把所学的化工原理理论基础知识能够用于实际。于此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且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进而推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们仍将继续努力对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作进一步的探索,为以期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化工人才。
参考文献:
[1]邱运仁.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4).
篇9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的特点、设计;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评价
一、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
其实施的流程如下:
1.明确项目任务 教师提出任务 同学讨论
2.制定计划 学生制定 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
3.实施计划 学生分组及明确分工 合作完成
4.检查评估 学生自我评估 教师评价
5.归档或应用 记录归档 应用实践
二、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1.实践性:项目的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自主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3.发展性: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构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
4.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的运用的特点。
5.开放性:体现在学生围绕主题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评价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6.评价特点:项目型教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
三、教学实施的条件
1.师资条件
根据IT行业的特点和我校几年来的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我们在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师资配备上注意以下几点:
①良好的师德。
②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专业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
③有较强的实践经验(一般要求至少要有在企业中从事两年以上的专业工作的经历)。
2.设备条件
项目化教学要求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授课的方式不再是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而是以学生以主体的讨论式、应用式的教学。
四、项目化教学的设计
1.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原则——一个中心的转变
(1)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2)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3)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开发操作为中心
2.教师的作用
(1)项目的选取
(2)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
(3)要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更要关注过程
3.教师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项目的选定
选定的活动项目满足以下要求:
①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以内;
②学生对所确定的项目及其结果有着较强的兴趣;
③项目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所比较熟悉的:
④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所涉及的内容符合行业的最新理论,且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索和学习是有能力完成的;
⑤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最好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项目实施的设计
项目实施的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①项目活动是否能够调用学生的已有知识。
②此项目能否让学生感兴趣,能否激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激发学习自觉性。
③是否能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
④是否能让学生们把他们所学的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
⑤项目内容是否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五、项目化教学的评价
在项目内容讨论评价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切记不要在学生面前评论谁对谁错,项目实施成功与否应看整个过程的进行情况。当然在学生交流项目实施的结果的时候,老师也应该耐心地听取,不能因为哪个学生讲得不好而有任何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否则,学生就会失去信心,项目实施就会失败。
实行项目化教学,是我们刚开始进行的一项教学改革的探索,其经验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但从目前进行了项目化教学的学生的就业质量来看,项目化教学取得了成功。因此项目化教学在技能型、应用型高校的教学中是有推广价值的,我们也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积累经验,为提高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质量,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白宏洁;杨蕊.高职项目化课程设计和考核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J];职业时空;010年04期.
[2]刘颖;王丽菊.;基于项目教学在《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中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24期.
篇10
1教学条件还不能满足项目化教学的要求
由于平面设计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一定的“任务”为主线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校的实验实训设施和教师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专业教师配备不足
平面设计教学是基于一定的项目进行的,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操作,需要教师随时对学生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评价,但由于目前班级学生数量都在40人左右并且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层次不一,教学组织安排难度较大.虽然可以把学生分组,并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老师”的角色,以稍解师资短缺之困,但确定学生分组时也有问题:组分得大,教师能指导得过来,但只是少数人做而大多数人看,不是每个组员都能得到相应的能力锻炼;组分得小,教师指导又成问题,而且“小老师”们也只是帮助组员完成任务,而不能真正让组员掌握其中的知识点,这就又使小组协作学习的效果打了折扣.问题的关键还是专业教师配备不足.
1.2实训场室难以满足项目化教学需求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还不能满足分组教学需要.实训室没有按照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来建设,平面设计课程专用的实训场所不能完成综合设计训练,不具备生产性实训功能,无法按照企业中做项目的流程来完成课堂中的项目,因而难以保证项目化教学的质量,也难以与企业和社会需求紧密衔接.应增加实训室对外开放的时间,允许学生在实训室上晚自习.在教学开展上尽量实行小班教学,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应按照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建设专业实训实验场室,利用长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利因素,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争取在企业内实地开展项目化教学,真正做到校、企合一.虽然这样会大大提高办学成本.但只有解决了实验实训场地和专业教师的完全配备问题,项目教学才能够全面展开.
2教师对项目化教学的理解还存在偏差
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驱动,行动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法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可是在具体实施中,大部分教师依旧使用“案例法”教学,给人以“新瓶装陈酒”的感觉】.大部分教师对项目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针对以上情况,首先要让教师理解什么是项目化教学.其实项目化教学就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或事件,设计出每个项目教学方案,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教学思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就是说,在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学生是整个项目实施的主体,教师仅仅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放心”,更要“放手”[3】.项目教学法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由教师描述清楚“做什么”、“为何做”、“由何来”,使学生既明确行为目标,又激发学习动机.其次让学生尝试完成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如果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时,则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在做的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直接给出解答,应当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其他资料或通过互联网获得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或技能.对于通过努力仍然不能成功,或理解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或其他做成功的学生应予帮助,使这些学生能够领会要点.最后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固化操作技能,提升技术水平.总结的重点是过程性知识和心智技能的原型内化细节,能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能更好”是内化的标志【4】.
3学生对项目化教学还需要适应
尽管平面设计项目化教学很受学生欢迎,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主动去“做”的意识很不够,部分学生对项目化教学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和角色认同,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转换角色,不能按企业工作角色来要求自己,还有部分学生对小组或个人完成工作任务一时难以适应,感叹任务负担过重;课后查找资料、完成项目时间紧,因而课后拓展任务完成质量有高有低.要提高学生对项目化课程的适应能力,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宣传,从学生一入校开始就做好心理准各,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让其转变思想,逐步适应项目化课程改革,适应项目化教学和教学方式,同时要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学生的工作意识,调动学生参与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尽量多组织些校级、系级的竞赛,通过竞赛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