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档案范文
时间:2023-03-18 08:14: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档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土地档案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土地资源管理、开发、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字材料、图表、声像材料等,它记载土地从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进行监管的全部文字记录和影像摄录。土地档案包括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勘测、土地登记、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纠纷解决等内容,由地籍管理档案、土地利用规划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土地监督检查档案、土地科技管理档案等组成。土地档案对依法管地,合理开发用地,理顺土地权属关系,帮助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发挥了关键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项目向农村延伸,土地流转频繁发生,土地档案对民生利益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认识。
二、土地档案的现状与对农民维权的作用
如今,虽然许多农民进城务工,但土地对于他们来说仍是基本的生活保障。即使是荒坡地、废弃地、耕地撂荒闲置,或者农户早已将土地转包他人,但只要农民持有合法正规的土地登记、土地卡(册)等土地档案,那么一旦土地使用权被租赁、拍卖、折价转让,都会有集体经济组织或土地承包户站出来处置农村集体土地,维护农民自身的权益。
一般来说,土地通过挂牌拍卖形式产生的土地档案,如土地出让过程和土地受让价格、青苗赔偿金等最终认定,都会经过正规、合法的拍卖程序和司法公证,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和公证部门存有阶段性、认定性、法理性档案。土地拍卖即使失败,也会有较详细的流拍资料。土地拍卖过程衍生的档案已不再是土地档案中的“新生事物”。
不过,目前仍然有许多企业的建设用地是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在土地评估部门的配合下,采用与农民征询、协商、合约的方式,有偿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或农民自留地、自留山。通常,企业按惯例只与集体土地所涉的镇、村发生关系,商讨事宜订立协议,而村委会是否及时请土地出让户、房屋拆迁户在同意书或保证书上签字认可;村镇是否按合约一次性或者分阶段及时、全额将土地和房屋赔偿金交付给所有农户或当事人;是否将征地赔偿档案完整、安全移交给土地管理部门,这些问题往往无法有效落实。这样,因企业征地过程法律手续的实效性、规范性未全部达标,企业的建设用地可能留下顽固性“硬伤”,工程档案中征地档案部分可能有漏存或残缺不全的现象,如果处理不慎或未及时补办上述事项,可能使农民利益受损,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况且,随着时间流逝,有的地区行政机关已经多次合并或拆分,隶属关系发生改变,使原本收藏的建设用地档案“缩水”,为土地征用引发纠纷留下隐患。
更有甚者,有些企业的项目急于上马,因前期论证缺乏科学性、未通过环境综合评估、投资迟迟不到位、预算有误使资金链断节等,造成项目疲软、停滞甚至停止,不能及时、有效地兑现当初通过合约文件对农户的承诺,拖延发放土地赔偿金、安置补偿金,对人员安排敷衍了事。于是。因土地开发引起的纠纷由此产生。
三、土地档案正规化、合法化的建议
近些年,随着城市地价陡升和可利用地块的稀缺,城市开发由城区向郊区、农村发展。一些原来地理位置不太理想而并不被看好的地段,由于道路开通使出行方便,或因区域内规划大中型工厂和投资项目,变得具有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从而助推土地飞快升值。这样,早几年失地村民若当初在集体土地、自留地、自留山、私房或祖屋等有偿出让时,未按法律程序办齐所有手续,或者某个程序与法律法规不符;或者土地出让多年后出让方和受让方都无法找出完整、齐全的土地档案来梳理历史原貌,这就为日后的土地合同纠纷埋下“伏笔”,既损伤了民生利益,又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和谐的因素。
因此,笔者建议,对建设征地中发生的土地有偿征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全部或部分出转让,私有房屋出售或拆迁补偿,失地人口实职安排或货币隐性安置等,在双方或多方商谈的基础上达成意向书并订立协议、合同等要约外,最好对合约过程和重要的合约档案进行司法公证,依靠法律保证土地档案的公信力,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共同督促包括机关在内的用地单位践行赔偿补偿、人员安置、福利发放等诺言,保证建设用地档案在产生程序和载体形成中的合法性、有效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民生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犯。
四、建设用地单位如何做好土地档案工作
企事业单位土地档案中以地籍档案和建设用地档案为多见。地籍档案多由土地权证等组成,主要是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而建设用地档案是各行各业利用国家土地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在开发建设项目中形成的与土地规划、土地征用、土地买卖、土地赔偿等有关的全部档案信息。一个单位建设项目越多,土地档案积累就越多,与民生利益的关联就越大。因此,做好土地档案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对土地规划和土地划拨的批复、证明、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项目分解计划、土地征用、人员安置的商谈记录和解决方案、以及土地出转让协议、房产评估报告和劳动力货币安置等重要文件及合同,要全程追踪并认真甄别和收集,最好能索得两份以备用,保证此类文本合法、完整、齐全。
篇2
【关键词】土地整理;档案管理;建议
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中指出,土地档案管理包括:地籍管理档案、土地利用规划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土地监督检查档案、土地科技管理档案和土地管理教育档案等。土地整理档案是土地科技档案的一种,整理内容是对成片土地上的道路、水源、农居建设及耕地坡度改造等,工作内容主要有选址、测量、科研论证、规划设计、审查批复、资金预算、招标、施工、监管、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所涉领域涵盖工程建设、田间道路、农田水利、护林绿化、土地复垦等。在土地资源分配利用、流转、收益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服务机制,研究档案管理工作规律,是实现土地整理档案资料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保障。
一、提高土地整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土地整理档案详细记录了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等关于土地总体规划或专项规划的过程,通过土地整理措施的实施,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调整了土地资源利用结构,改善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在土地资源分配利用、流转、收益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和探讨如何规范、提高土地整理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整理档案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土地整理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土地整理档案管理的策略探究
(一)提高档案管理认识,是土地整理档案管理的基础。1.加强学习,增强意识。要认真学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主观上树立工作责任感和严肃认真做好工作的思想意识,按工作优先,服务至上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更积极主动的投身于档案管理工作中。2.增强宣传,提高认识。加强对档案管理和保护档案资料的宣传,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档案资源的价值,从主观上对档案管理有个全新的了解和认识,积极主动配合做好档案法制建设,使档案工作开展做到有法可依。3.争取领导支持是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向领导宣传土地整理档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让领导层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从机制上加强档案管理,重视人员、硬件、资金等投入,确保人力、物力和资源的合理配备。
(二)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土地整理档案管理的前提。档案管理是非常复杂、烦琐的工作,是业务性很强的专业性工作,因此要加强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档案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培养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培养严谨、细致、认真地做好档案收集、归档及保管工作的态度,树立扎实干,服务优,守纪律,创一流的坚定信念。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做好档案分类处理是土地整理档案管理的重点。土地整理档案所要保存的内容是具有价值的文字材料、图纸、图表以及声像等文件资料。在管理中要依照选址、测量、科研论证、规划设计、审查批复、资金预算、招标、施工、监管、竣工验收等不同阶段进行细致分类,认真归档。要认真负责的对归档项目进行审查,文件材料要收集齐全,单项工程要有项目负责人审定。分类是土地整理档案管理中的初级工作,分类要细致,归档要认真,才能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后期土地规划、利用环节的重要作用,是土地资源长期发展的历史依据。
(四)将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是土地整理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需求。1.开展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技术保障。随着网络技术的大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逐渐深入,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在引进先进的土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后,要邀请业内专家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熟练操作软件的技能,定期考察管理人员的技术基础和工作能力,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技术保障。2.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必然需求。当前正处于推进“四城同创、提升耕地质量、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涪陵”建设的重要时期,土地征用与土地流转、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等工作大量涌显,档案查询、调卷和出具证明等工作繁多,管理人员的纸质业务堆积如山,为满足群众对档案资料的查阅和利用需求,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实现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和便捷查阅,需要做好网上备份、分类,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因此,土地整理档案数字化管理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需求。
三、结语
总之,土地整理档案管理要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较大效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国土档案的使用价值,为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最真实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唐宝莲,吴建华.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J].科技档案,2006(03).
[2]夏燕玲.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云南档案,2010(03).
篇3
土地登记档案是土地管理档案的一种,它为党和国家宏观决策,增进国家税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法律凭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土地档案管理工作者,就土地登记档案的特性及管理措施谈一点认识。
一、土地登记档案的一般特性
土地登记档案是土地登记制度(亦是法律制度)的一种体现。它是土地管理部门代表政府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有关法定程序所建立的反映有关土地位置、面积、用途、使用条件等情况的图纸、簿册等文件材料。它具有区域性、政策性、公正性、可变性等不同于其它专业性档案的特性。
1、区域性。《土地登记规则》第四条"土地登记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组织进行。"显然,土地登记具有极其鲜明的区域性。土地登记的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土地权属的状况;二是相邻宗地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土地登记档案是在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实际工作中形成,按照区域特定编码而整理装订成卷的。
2、政策性。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做出确定的档案资料,都是经过土地管理人员,严格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依据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关土地政策、法规,在工作中运用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不同时期国家关于土地政策在实践中具体真实的记录。
3、公正性。土地登记档案必须有申请人、相关人和经办人表达正确意见的书面形式的载体。由土地权利人主动向土地管理机关申请,经土地管理工作者权属调查、实地测量,其结果以公示的方式并由审核机关核准终结。
4、可变性。与其他档案文件资料不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中的一部分需随着土地权属和主要用途的变更而经常变化。如土地登记卡,地籍二底图等这些文件、图册资料的内容,要在变更土地登记中不断变化,如不及时更改已经发生的土地登记文件资料,将使国家多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形成的地籍资料失去准确性和保存价值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特殊的管理方法。
5、产权的不可移动性。土地作为一种固定财产,其土地权利人不可能像对其他商品那样随意搬迁,移动。档案中将土地权利的主、客体内容记录在册,土地权利人所取得的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只能在依法确定的范围内行使自,不能随意向周围(四至)相邻宗地实施主观意向。
二、土地登记档案的管理措施
(一)应提倡规范化统一管理。
随着土地出让数量增多和房地产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为主要内容的变更土地登记数目逐年增加,如果不尽快对土地登记档案实行规范统一管理,十几年所建立起来的地籍调查成果将失去意义和价值,后果将是不堪设想。规范、统一管理是当务之急。
1、原国家土地管理明文规定,土地档案的业务管理,由市(县)级以上档案局、馆,进行直接的业务监督,指导。
2、土地登记文件资料管理,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部门完成。在进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时,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向档案室办理借阅手续,然后根据变更土地申请和调查,核实的结果在有关的登记文件资料上作相应的更新。待更新工作结束后,将整理的卷宗移交档案室存档。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档案更新制度,履行更新审批手续。
3、专业技术资料的更新,按照《地籍调查规程》技术要求,以行政辖区为单位,按街道、街坊、宗地进行编号,建立档案检索合帐,使辖区内每一宗地均有户头,每一次交易就办理一次登记。对其变更的宗地,按变更地籍调查要求编号。此方法对于初始土地登记档案及变更(包括权利人多次变更)均可在一个地号内便可检索到,对每变更一个土地权利人,在变更前案卷上,加盖注销印章,并在相应的卡、册及检索台帐中注名宗地的去向、编号。这样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一块土地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文字和图册记载。政府通过办理土地登记,审核房地产交易的合法性、规范性,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等,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并使之规范化。
(二)注重现代化管理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房地交易市场的良好发展趋势,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以更加全面、科学、快捷、准确的土地档案资料,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档案管理事业提供有利的支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以增强全民依法使用土地的自觉性,提高土地资料的合法性、权威性和知名度。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现代化制度,制定相应的专业化标准;二要改善档案管理设施,增加经济投入,改变过去管理人员简单机械提取、存放档案,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三要积极开发应用软件,使信息化、网络化在基层档案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土地档案管理真正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地籍档案的价值和管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做到取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篇4
土地档案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的文字、图表、音像等资料,记载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勘测、土地登记、土地规划、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纠纷解决等内容,其可分为地籍管理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土地监督管理档案、土地利用规划档案等。科学、高效的管理土地档案,有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工作也越来越多,土地档案数量及管理难度也急剧增加。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现代土地档案管理的需求,档案材料的检索困难,无法共享,难以更新等问题都要求土地档案的管理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完成。
一、 当前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对土地档案作用的认识不足,不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土地档案的管理不能直接的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费时、费力,导致领导者的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档案管理的价值常常被忽视,工作上敷衍了事。部分领导对档案作用的认识不足,没有把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放在其应用的高度来抓,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更无从谈起。2、 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部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实施土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但由于部分年龄偏大的工作人员信息技术水平较低,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应用计算机管理土地档案的效率甚至低于传统方式,数字化管理模式受到排斥,降低了土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3、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欠缺土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借助良好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目前,部分基层部门设备陈旧老化、配置较低,使得国土资料归档、储存处于尴尬的境地。另外,由于电子档案管理理论的不成熟,目前国内研制的档案管理软件呈现出一些问题:1)多是单机版的电子档案管理软件,支持网络环境的不多;2)软件的开发平台、工具比较陈旧;3)多是针对某一特定种类档案的管理,不具备通用性;4)多是对已经归档的档案进行管理,忽略了归档过程的自动化;5)多是对纸质档案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由于电子文件有不同于纸质文件的特性,所以电子文件的计算机管理应有不同于纸质文件计算机管理的方法,其系统管理的数据、工作流程、功能等都将有所改变。软件功能缺陷或不够人性化难以满足土地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的需求,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 信息化建设在土地档案管理中的实现对策1、强化档案意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土地档案管理是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依据。各级领导应重视、关心、支持档案工作,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要加强档案宣传,做好《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规的宣传,让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深入人心;二是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档案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领导工作的职责范围,及时分析研究解决档案工作遇到的问题,并把档案工作列入本部门年度考核范围,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土地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工作人员严谨对待。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应根据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按照《土地管理档案暂行规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明确档案人员岗位职责,量化档案管理工作,制定考查、考评办法,考核、监督档案管理人员,以期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档案管理。2、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是有一支优秀的队伍。造就一支既懂专业技术,又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是提高现代化设备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档案员不仅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档案管理工作,更要具有细心、踏实的工作态度,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熟练操作档案管理软件。鉴于目前档案管理人员年龄相对较大,计算机水平较低,使用软件进行档案管理时难免不便。所以,应抓好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电脑知识与技术的培训,运用多种培训方式,使档案人员尽快掌握档案立卷归档工作流程和档案目录输入进一步规范,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在业务上多多交流,逐步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尽快适应时展的需要。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或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些基本的软硬件设施,因此国土资源部门应该加大投入,为土地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创造一些基本条件,而不能因为土地档案管理部门目前不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就舍不得投资。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使得土地电子档案数量大幅增加,相应的管理方法也需要改变,之前的硬件设备和粗放的管理模式都已经不能满足土地档案资源现代化管理的需求。这就需要提高计算机硬件水平,添置高性能的服务器和终端设备。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土地档案管理实际工作开发或引进与之相适应的档案管理软件,如专业的土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推动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三、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促进土地档案信息共享,指导土地资源高效的开发和利用,这不仅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更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水平,熟练操作相关软件,这样才能保证土地档案资料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李慧玲.GIS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1,10(4):13-14.
篇5
1.1 土地档案思想认识不到位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把加强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开展档案升级达标活动,但有些同志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和误区,档案意识淡薄现象依然存在。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没有把土地档案工作放到夯实基础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对档案工作缺乏必要的了解,存在档案工作是一般事务性工作、没有业务工作重要的思想,对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和方法不清楚,不知道如何做好档案工作和怎样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二是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土地档案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实用价值,认为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往往是得不偿失;三是管理意识不强。不注重日常土地资料的收集与积累,不用时档案资料随意乱摆乱放,要用时到处翻箱倒柜查找,一些涉及土地重要信息的资料没有及时归档保存,造成档案资料丢失、遗漏,无据可查,给工作造成了隐患。
1.2 土地档案收集整理不规范
在土地档案文件收集整理环节上,常常曝露出一些问题,存在“四重四轻”的现象。一是重文件,轻报表。收集的大多数是单位和部门的红头文件,而本级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向上报送的各类材料和表格存档相当少。二是重文书,轻实物。注重收集文件、会议材料、内部刊物等经收发登记和流转的资料,忽视照片档案、电子声像、荣誉奖励、科技档案等实物档案的整理,实物档案库存量较少。三是重类别,轻单项。重视加强综合文秘类、地籍管理类、建设用地类等档案资料的归档,采取限时催交、全面核查、及时归档等措施,确保保存完整,但是对突击、临时的单独项目档案却很少收集,有的虽然收集了,也是随意堆放,或私自留存备查,没有进行系统整理。四是重数量,轻质量。土地规划、土地登记、土地出让、土地征(转)用等档案都能做到门类齐全、案卷完整,数量清楚,但质量不高,要求不严,图纸折叠、页码标注、档案装订等不符合规定,有的甚至对档案的全宗号、目录号、类别号、案卷号、保管期限混淆不清,出现编错号、盖错章的情况,制约了档案规范化管理进程。
1.3 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是职责不明确。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量大、任务重,由于受编制限制,档案管理人员一般由办公室人员或勤杂人员兼任,职责不明确,文件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知识缺乏,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任务。二是制度不健全。土地档案有的规章制度没有建立健全,管理流于形式,随意性大,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在归档、保管、利用方面缺乏制约机制,档案资源个别流失,存在断代现象。三是管理力量薄弱。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兼职过多,变动频繁,不能专心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专业档案知识系统培训就上岗,档案专业化程度不高,业务不熟悉,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较少,致使档案管理水平差,质量不高,档案使用利用率低。
2 加强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更新土地档案工作的新观念
一是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土地档案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要切实提高对土地档案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列入议事日程,贯穿工作始终,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二是深刻理解,增强责任感。增强做好土地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全面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学习,增加必要的投入,积极主动汇报档案管理工作情况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断提升土地档案管理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发挥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作用。
2.2 强化培训,健全制度,不断注入土地档案事业发展新动力
一是着眼长远发展,加强土地档案队伍建设。做好土地档案工作,需要一支精通业务、求真务实的高素质队伍,将热爱档案管理工作、细心勤快的人员选配到土地档案管理的岗位上来。二是着眼长期建设,强化土地档案业务学习培训。一方面积极选拔档案人员参加档案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业务指导能力,另一方面根据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适时举办土地档案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自学档案管理知识,并从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保障,培养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合格人才,促进档案工作健康、平衡发展。三是着眼长久建设,完善土地档案工作制度。按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的要求,将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纳入业务工作程序,纳入岗位目标管理机制考核内容进行考核,切实调动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 突出重点,规范管理,努力开创土地档案工作发展新局面
一是完善制度,规范材料收集工作。制定、完善、健全收集制度,严格按照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的规定收集,遵循土地档案的形成规律,创新收集手段,采取广泛收集和重点收集相结合,运用事前监控文件、主动寻求等形式,既收集纸质载体,又收集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磁介质载体以及各种具有保存价值的实物。二是严格要求,规范档案整理工作。严格按照土地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整理,做到组卷合理、案卷(件)?任募?排列有序、案卷标题简明、保管期限准确、案卷(件)封面、卷内文件目录、案卷(件)装订结实美观。三是改善条件,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改善土地档案保管环境和物质条件,落实档案库房、办公用房和阅档室三分开,全面配置防潮、防湿、防火、防虫等安全保管和保护设备,实行各种门类、载体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方便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坚决杜绝档案丢失、破损或发生失窃、泄密事件的发生。
篇6
[关键词]土地档案;信息;利用价值;服务创新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22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1
0 引 言
土地资源是我国建设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资源,无论是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还是土地资源的有限性,都要求人们尽可能挖掘和利用土地资源的价值。此外,随着土地价值日益明显,如今社会因土地问题而造成的纠纷屡见不鲜。做好土地档案信息管理,不仅能够促进土地开发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也能有效避免相关纠纷事件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在充分认知土地档案资源利用价值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服务模式,实现其利用价值的有效挖掘。
1 土地档案信息的管理现状分析
晋江市国土资源局档案管理工作为晋江市现代化建设发展贡献了突出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不足。
1.1 服务模式亟待创新
目前,在晋江市国土资源局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较大任务量,无论是档案的存储量,还是档案更新率都较高,但目前档案库基础建设与信息资料存储及更新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档案资料调取和查询难度。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在服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土地档案信息化资源的融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土地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1.2 服务人员较少,工作量大
目前,晋江土地档案管理中较大部分工作的开展还依赖于传统管理模式,无论是服务手段,还是服务内容都较为单一,同时较多工作量使档案人员不能及时得到知识补充和技能提升,无论是工作理念、思维还是专业技能等,都缺乏与信息时代的结合。这就限制了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影响了土地档案信息的全面利用。
1.3 档案信息服务意识不够全面,缺乏市场化融入
在市场化成熟发展的今天,优化任何事物的方法和途径都需借助市场。通过融入市场要素,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土地档案信息的服务品质。目前,晋江市土地档案服务工作基本上是免费的,但工作人员相对短缺,加上经费有限等一系列主客观原因,使土地档案信息服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缺乏市场化要素的融合,服务开展难度大、效率低,存在极大不便。
2 全面认识土地档案信息利用价值
2.1 土地档案信息是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
土地档案信息是房屋拆迁及土地整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依据。在晋江城市建设过程中,旧城改造、土地集中整理、城市面貌改善等工作内容都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而在这一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原现场进行有效勘查和登记,形成相应的档案资料,这些资料就成为确保该项活动有效开展的依据和前提。通过有效利用该土地档案信息,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2.2 土地档案信息是土地产权价值的核心依据
目前,土地市场不断热化,土地的价格日益攀升,而在土地产权交易活动开展过程中,土地权属证明、土地登记资料信息等土地档案信息都是重要的凭证,因此,只有科学、高效地利用土地档案信息才能为土地产权交易有效开展保驾护航。在晋江工作推进过程中,土地储备工作和土地招拍挂工作都是其主要内容,而要想实现对地价的准确评估和测算,需要对该土地档案信息资料的内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只有充分利用这一系列数据,才能全面、有效认知整个土地整理工作。
3 探索创新土地档案信息服务的具体模式
结合当前晋江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思路,现阶段对土地档案信息服务工作进行创新时,应该做到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必须树立高效利用档案资料意识。只有真正发挥土地档案的价值,才能切实发挥其作用。因此,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高度重视服务开展工作,确保土地档案信息资源长效利用,尽可能向社会做到土地档案资源信息公开、透明、全面开放。通过结合互联网技术,及时公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审批及办理情况表、农村村民宅基地批准登记等一系列信息内容。
另一方面,要结合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要求,构建土地档案信息服务新形式。①构建可供人们查询土地档案信息的相关窗口,人们可以在工作时间到现场进行资料查询。②结合互联网建设背景,在官方门户网站上及时公布相关信息,要做到及时更新。③开设互动板块和自主查询板块,人们可以自主查询相关内容,也可以留言,工作人员需及时予以回复。④结合移动智能终端广泛应用背景,开放官方互动平台,实现信息时代的“微服务”。
4 结 语
土地档案信息是土地资源利用过程最为全面的记录,其内容所反映的不单单是土地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整个经济活动。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看,土地档案信息必须有效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丰富其信息化含量,从根本上提升土地档案信息的质量。结合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再融入必要的市场理念,就能从根本上优化土地档案的服务创新模式和思路。而服务模式的创新,有利于土地档案信息的全面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秀梅,李淑琴.浅析土地档案信息的利用与服务创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9).
篇7
[关键词]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 相关档案; 送达工作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2. 062
[中图分类号] 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2- 0123- 02
0 引 言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环环相扣,一环紧接一环。如果其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征收工作的进程和质量。及时、准确、安全地将《房地产征收估价报告》、《房屋征收裁决受理通知及申请书副本》、《房屋征收补偿安置裁决书》送达到被征收人手中并得以证明,至关重要。送达看似简单,没什么了不起,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易事。许多次征收都因未能及时送达或送达到位但没得以证明而拖延下一环节工作或者根本无法往下操作,教训刻骨铭心,应给予高度重视,极大关注,彻底杜绝。
1 未能送达的几种表现
(1) 送到其家门无人接。由于被征收人对征收工作心存抵制,或由于被征收人自身的其他无法配合征收工作方面的原因,使原本轻松就可以送达的工作目前无法实现。
这一情况的实质是被征收人故意回避送达的工作人员,躲开征收工作人员,企图往后拖,进而给征收工作施加压力,以达到多要补偿的目的。
(2) 送达到位了,但由被征收人不在送达回证中签字,没有送达到位的凭证,被征收人就不肯承认,强词夺理,硬说是没收到,使征收工作人员很无奈。
(3) 有时由于征收工作人员粗心大意,轻信他言,将本应可以直接送达本人的档案交给了出门迎接的串门的客人或亲属,造成实际上的未送达情况的发生。
(4) 一些征收工作人员违规操作,仅凭被征收人的假意承诺,如给我用信寄到一个地方我就收到了为根据将其寄出,结果一到关键时候被征收人却矢口否认。
(5) 一些征收工作人员为求工作进度,将其寄给被征收人单位或其子女单位,以为这样可以让其转交收到,同样可达到送达的目的,结果事与愿违,被征收人们以种种借口和理由拒绝承认送达的事实。
(6) 有的个别征收工作人员工作极不负责任,到被征收人住处往院里一扔了事,严重地伤害了那些被征收人的感情。
2 未能送达的主要影响
2.1 直接影响政府在被征收群众心中的形象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是党和政府的民生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征收工作代表了政府面对被征收群众展开工作,而送达相关行政裁决等档案文件则是具体体现,它关系到被征收群众信任政府程度的增长与减少。在他们心中,连相关几页的行政裁决书等档案材料都不能送达,还有什么能力进行完成征收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更何谈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送达不到位也说明相关征收工作人员基本素质低、档案意识淡薄等等。因此说,送达表面上是件小事,但关乎人心、关乎大局,不可轻视而无为。
2.2 直接影响征收工作的进度
如果相关征收档案文件未在规定的时限送达,无疑会给征收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有可能使工作陷入僵局状态。行政裁决等相关文件不送达就不能开展下步工作。
2.3 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进度
征收中相关文件送达不到位,就会发生连续反映,最后导致影响建设项目预期开工,这是显而易见的。很多的案例都可以说明这一点。前期征收裁决等档案送达不到位,被征收人抵制情绪十分大,之后的问题也随之产生,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屡见不鲜。
2.4 直接影响征收人工作自信力
长时间的送达不到位,定然会影响征收工作人员的工作自信力,进而产生对此无所作为,此题无解,外部困难原因是自身力量所无法解决的等负能量的想法。它还可以造成影响其他环节工作的坏情绪的产生和突变,直至影响征收工作人员正常心态发生变化。
2.5 直接影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档案的完整
由于送达不到位,给档案完整的立卷、归档带来了不可解决的困难。不完整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档案,又怎能持续发挥其作用呢,所以它所带来的无可弥补的损失是应引起高度重视的。
2.6 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
送达不到,就会使行政程序上有缺失,使一些刁蛮的被征收人有可乘之机,借题发挥,可直接引发上访,社会稳定就会受到影响。而化解此类问题的上访又并非易事,可能一直无法解决,成为积案,影响社会的稳定。
3 几点对策
为了有效解决送达不给力的实际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应多方位思考,多角度思维,用科技声像等手段加上请社区组织参与和媒体适当介入,不断完善自身工作艺术等方法给以破解。
3.1 用声像拍摄制成档案的方法,发挥其一目了然的凭证作用
这一方法简单容易操作,而且效果明显。即在征收工作人员将征收裁决等档案相关文件送达被征收人手中时,就采取同步同声拍录的方法,使得彼此双方都看得见,摸得着,避免发生任何误会。要注意的是事先应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比如,对被征收人家庭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尽量多拍能起凭证作用的镜头,其中送达时间、地点、人物要清晰以及被征收房屋原貌、地点等均如此。在此基础上,多拍摄双方交接文件的场面,这就做到了严丝合缝,无可挑剔了。
3.2 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
可求助社区组织的一些公信力较强人员参与其中,组成既有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人员带队的,又有社区党员代表参加的送达小组,一一送达,之后三方签字确认,如被征收人不签字可在备注栏中备注送达情况。这样就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了,能较大地提高送达率。
3.3 要在报纸等媒体上公告送达
公布应送达被征收人的信息,如姓名、送达内容等等,同时在征收办公室开辟场所,设专人通知联系被征收人前来领取,实现送达目的。要规定时限,明确相关要求。对恶意明知不取的,应给一定的说法,力争以此破解难题。
3.4 征收工作人员
要勤快,勤跑腿、勤打听、勤联系,必要时可采取科技定位的方式,一定千方百计找到被征收人,实现送达目的。
篇8
1.底图管理措施不到位
因种种条件制约,底图档案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到位,从现状来看,档案管理力量薄弱,水平不高,手段落后。由于对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同,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部门和人员甚至对档案持漠视态度,听之任之,认为工作做了就成,档案管理可有可无。因底图档案处于动态管理状态,底图版本重复,一些管理人员对重描、修改的底图保管不善,制约了底图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对底图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由于部分企事业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因此对底图管理工作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投入不足,硬件设施不齐全,底图管理必备的条件没有充分得到落实。有些企事业单位底图多,但却没有专用底图室或者底图室狭窄,“八防”设备不配套,造成底图折叠、破裂、发黄、易脆等,直接影响底图的利用效果。
3.规章制度建设滞后
在底图接收、整理与入库,底图查阅利用,底图扫描与挂接,底图修改与作废,底图抽晒复制等方面,缺乏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没有把档案管理列入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缺乏贯彻落实的考核与保障措施。例如:对于科研、生产、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完成后如何确保底图档案的完整性,一直缺少有力的措施和依据,由于档案人员无法实时掌握项目开展过程的情况,因而无法确定底图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真正地齐全完整。
二、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底图档案管理的力度
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新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学习是关键之关键。档案管理人员要在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学习的基础上,努力学习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各单位在档案队伍建设上要选择政治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同志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档案工作更科学、更实用,为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
2.健全制度,规范底图档案管理程序
底图档案是技术人员在科技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必须加强底图管理,梳理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底图管理制度,做到每个环节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科学合理的制度有利于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建立底图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一是科学合理。制度应符合本单位特点和底图管理实际,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二是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三是注意约束的双向性。也就是既要约束领导又要约束职工。领导的行为和形象直接影响着制度能否顺利执行,而职工是单位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制度的主要约束对象和执行者。四是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档案部门既是制定档案规章制度的主管部门,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
3.必须把住底图档案归档入库关
由于底图的重要性和出图的频繁性,为确保质量,必须严把底图归档入口关。在底图归档前,就要向设计人员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按程序办事,确保底图质量;归档入库时,必须一丝不苟地逐张按目录和制图要求进行校核、清点,成套归档,不符合要求的不予签收入库。在底图归档验收时要特别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查底图质量,重点核查底图是否平整,字迹是否清楚,图面有无污迹。因底图是蓝图的母版,如底图质量差,就谈不上高质量的蓝图。二是查签署,签署不齐全的底图,不能充分发挥其档案凭证作用。三是查图号是否与项目名称一致,项目图号是每张图纸的“身份证“,具有唯一性,它在底图档案检索、利用、保管、统计中起到关键作用,若多份底图共用一个图号,会给底图日后查找利用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在底图归档验收时,要严把质量关。由于委托单位的需要发生变化,或因项目改造等原因,归档发图后的底图随时可能修改,底图修改一般采用版次递进的方式管理,在底图档案中就会出现同一项目文件图号有多个版次的底图,同一版次的目录包含不同版次的图号等情况,多版设计文件增加了底图的协调难度,因此在底图日常管理中,一定要看清楚每张底图的有效版次,保证各项任务的执行者采用的都是有效版本的底图,否则,由于底图管理的混乱也会给项目带来严重的影响。
4.从底图档案的特点出发,做好纸质底图档案的保管和防护工作
底图档案具有两重性,它除了记录各设计阶段的技术史实外,又是提供复制的工具。由于底图材料是经过化学处理的透明纸,易发黄、变脆、撕裂、破损,不能装订,不能折叠存放,如果保管不好,容易过早发黄变质、霉变,它拍折、怕光、怕高温、怕潮,稍有疏忽,就无法晒出清晰的蓝图,比较“娇气”。因此,档案人员在底图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做到思想上充分重视,行动上倍加爱护,工作上特别细心。对底图要扎边平放和卷放,在底图的抽图、清点、整理过程中,要珍惜和爱护底图,取放底图时,一定要维护好底图图号的排序,同时要轻拿轻放,严防图纸磨损和撕裂。要从实际出发,底图档案库房按“八防”要求管理,严格控制好库房的温度和湿度,并做好信息登记;底图柜要勤擦,库房要勤清扫,防止灰尘入库,保持库房清洁卫生;注意防光,预防霉变和生物危害,以确保底图档案的长期保管和利用,充分发挥底图档案的积极作用。
5.加快底图档案数字化建设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研、生产、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底图档案管理方法已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底图档案进行管理可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底图档案在科研、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底图的原件只有一份,而且利用比较频繁。底图档案作为纸质产品,有着纸质档案的弱点,就是容易磨损、发黄变脆、破裂、受潮,不易保管。传统的档案管理无法形成资源共享,蓝图和底图都保管,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建立数据库,对底图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纸版底图、PDF版电子文件同时送交档案室,对还没有实行电子签名的项目文件,做到即存即扫,在条件具备时,将早期手工绘制的底图“孤本”档案也扫描成图形文件,在抢救、修复底图档案的同时,将“死档案”变为“活资源”。扫描后的图形文件在单位档案管理系统网络中挂接,便于需求者查找、利用。电子档案作为纸质档案的备份进行保存,一是使纸质档案多一层保险;二是实现底图档案借阅、利用桌面化,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异地远程利用,也可以满足多人同时使用,为需求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同时也减少了对纸质档案的磨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纸质档案;三是为底图的存放提供了便利,对已制成电子档案且原底图破损严重、年份稍长、利用较少的底图可以卷放,也可以异地存放,供利用的蓝图如果不再存档,将大大缓解库房存放压力,使现有库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6.采用现代信息化管理工具,加快底图过程管理
篇9
给陈万海办理了住院手续,正当秦天来到陈万海的病房向和陈菲儿告别的时候,陈菲儿的母亲此时正在病房给陈万海削苹果。看见秦天走进病房,陈菲儿的母亲一边赶紧让秦天坐下一边说道:“小伙子昨天的事情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的帮助恐怕……。”陈菲儿的母亲说到这里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小伙子来吃个香蕉,”秦天从陈菲儿的母亲手里接过香蕉的时候,陈菲儿的母亲好象发现了什么两眼死死的盯着秦天。“小伙子你小胳膊上的疤痕是那儿来的。
“阿姨这疤痕是小时候留下的怎么留下的我也记不清楚了,听师父两口子说是当年和父母去大西北的时候一个小女孩给咬的。”
“小伙子,那你的父母是谁”陈菲儿的母亲又继续问道。
“我父亲是秦越川,母亲是苏雁。”
“天儿,我今天终于见到你了。”陈菲儿的母亲话一说完,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她仔细的端详着秦天好长时间才又说道:“这些年你过的好吗?自从你父母牺牲后我们就一直打听你的下落,想让你去大西北和我们一块生活。可是找了这么多年就一直没有你的消息,真是老天有眼呀,让我终于又看了故人的孩子没想到都长这么大了。
孩子你现在找到工作了吗?如果没工作就来你陈叔叔的公司上班。”
“老婆子说啥呢,这孩子现在出息了,高中毕业以后就到他爸爸的老部队当兵后来又考入军校,还参加了天狼特种部队立过功受过奖最后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就分到临海市公安局滨海路派出所工作,为了加强基层单位的工作能力被派到基层担任公安局刑警队副队长,也就是最近被调回到市局刑警队。
“陈叔叔,你怎么对我这么了解。”
“小兔崽子,就凭你师父两口子那点工资怎么供你上大学,你可是上过两次大学的,每次去你师父家,你师娘总是说起你。对了今天还有件事情的和你说一下,你从十三岁就在你师父家生活,现在他们两口子也老了也一直没有孩子所以你师娘想让你给他们当儿子。不知道你是咋想的,本来呢,你师父不让你师娘对你说这件事。可是你师娘……,”
“陈叔叔,其实我一直把师父师娘当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只是这层关系一直没有挑明。”
“好小子,这就对了大丈夫就该知恩图报,”陈万海因为一时的兴奋想从床上爬起来,这时候伤口带来的疼痛又让呲牙咧嘴的躺在了床上。
“受伤了还不老实的在床上躺着,还有你看看小时候撒野咬你秦天哥哥的胳膊这个疤痕到现在还在呢。”看着呲牙咧嘴的父亲那副又想笑又不敢笑的表情,陈菲儿忍不住自己笑了出来。不过经母亲这么一说,她不要意思的把头低下了。
篇10
关键词: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及问题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在农村再生产过程中各经济部门之间和部门内各专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数量比例。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对象,则指在农村地域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工业、商业等在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以1949――1978年为时间段的缓慢变动时期,在这一时段内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单一的种植业结构,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农业部门主要以农业为主,第二、三产业基础薄弱,主要以小手工I和农村的作坊构成,这一时期产业结构分布极度不合理;第二时期是以1979――1990年为时段的逐步完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改变了过去以农业为主导的农村产业体系,转而形成以工业为主体,农业并举的全新发展格局。在此期间,第二、三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第三个时期是1990年以来的产业结构全面调整是阶段,为适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也要随之个改变,第一产业产值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利好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不再过分依赖于农业。
无数的的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在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动态演进过程,由前工业化时期,向着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以及后工业化时期不断进化,而农村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也需要遵循这一规律,才能跟上现代经济发展的节奏,虽然我国农村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合理化,但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农村“三次产业”间的结构比例依旧不协调,第一产业、种植业比重较大的现象经过几年的调整没有从根本上改观。
(二) 第二产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存仍然在着困难且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三)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四) 农村生产力不够发达,农产品加转化增值率低。
二、产业结构的与优化调整升级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三次产业结结构由低级向着高级发展的各阶段具有依次替代的性质,只有在前一阶段产业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后一阶段产业才有继续发展的空间,当一种产业在某一时期快速发展的时候,确实会给经济注入强大的活力,但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特质,也会给其他发展带来一定的“后遗症”。因此为了经济的良好发展,就需要政府通过有关产业政策来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再配置,来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而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重要因素便变包括对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调整,主要内容包括:(1)在一定价格条件下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间可以供应的比例,以及以这种供应关系为连接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2)在一定收入水平条件下政府、企业、家庭或个人所能承受的各产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比例,以及以这种需求为连接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机理便是以下四步过程:(1)调整影响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2)产业结构得到优化(3)产业结构效应发挥作用(4)经济的快速增长。这几步的核心便是产业结构在经过调整之后,显示出一个合理,协调的架构,使资源的利用率的达到最优,激发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现代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状况与发展建议――以安徽当涂县为例
农村经济有史以来便是国家重点关心的对象,“三农问题”也一直是政府着力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发点便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在此我们对安徽省当涂县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以及政策调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用典型的个例揭示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 当涂县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以及政策措施
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部,是马鞍山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1002平方公里,总人口47.3万人,自2003年起,当涂县连续八年位居安徽省综合“十强县”前列,并且拥有着历史悠久的“大青山文化”和太白碑林及李白墓园等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而近年来,其产业模式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地被调整。当前该县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如下:
近六年当涂县三次产业占当年GDP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