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档案范文

时间:2023-04-10 01:4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档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档案

篇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 :加强学术规范,抑制学术不端行为。从政府科技部门到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也为抑制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学术规范,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然而近二十年来,学术不端行为依旧是影响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毒瘤”。

学术上弄虚作假在国外叫“科研不端行为”,其分为剽窃、假造科研成果和篡改真实数据三类,而在中国作假形式似乎更为多样。“学术批评网”主持人杨玉圣先生总结说,它包括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泡沫学术、假冒伪劣、抄袭剽窃五大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则总结出七类:1.伪造学历、工作经历、论文等;2.抹煞别人成果,自我吹嘘;3.伪造成果,纂改数据;4.剽窃;5.“搭车”署名;6.为商业广告做不符实际的宣传;7.一稿两投。杨玉圣先生总结的现象主要出现在社会科学界,而邹承鲁先生指出的学术腐败类别则集中出现于近年的自然科学界。

科研诚信已成为整个科技界日益关注的话题。其实,学术不端行为已不完全是一个学术界的问题,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大脑、眼睛和喉舌,一个人如果中枢神经出了问题,拥有再强健的四肢也是一个废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已纷纷出台各种办法措施,从《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科技期刊道德公约》到《××大学教师学术纪律规范》、《××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大学教师科研道德守则》。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也就此开出了“五味药方”,包括:1.积极倡导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2.加强科学道德制度建设,规范学术研究;3.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普及性教育;4.增强科技工作者法律观念;5.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大力开展学术批评。

仔细研究这些条例规则,无不是一一针对各类“科研不端行为”,应该“大有疗效”。但几年下来,伴随着这些条例的运行既没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减少,也没出现大批学术造假者现形的局面,反而是各部门各单位不断推出新制度、新规范,迎接学术不端行为的新挑战。如:2007年2月中国科学院公布该院最新制定施行的《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并宣布组建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委员会 ;2007年3月23日中国科协出台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以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遵守科学道德规范,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风气。

面对这样的形势,笔者以为,科研诚信缺失主要还与以上所列“药方”未完全“入药”有关,就如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样,“执法必严”也是一个关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反之,维护大堤也要从最基础的查、封、补做起。笔者思考,是否可以从现行管理体制中寻找抑制“科研不端行为”的良方?

面对社会性的诚信缺失问题,企业要建立诚信档案,毕业生也要建立信用档案,中国科协也指出将建立学术诚信档案,对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个人进行记录……这说明档案的追踪作用、信誉作用是保持诚信这一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堵不如疏,建立诚信档案是记录不诚信的行为,是事后的警示,需要重新建立一个科研信用记录系统,需要大批的“学术警察”,完全形成全国性的学术诚信档案还需要时日。笔者以为可以利用现行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从科研的基础工作着手,逐渐形成诚信科研的机制。

科技档案建立的方式方法落后于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档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凭证作用,二是参考作用。档案可以作为管理的凭据、科研的资料、教育的素材,也是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的法律依据,又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科研归档范围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审批文件、任务书、委托书、课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书等文件 ;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 ;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和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阶段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资料及申报审批材料、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推广应用阶段中的推广应用方案、总结等。归档的案卷,要求做到保持科技文件材料系统联系、内容真实,书写材料优良、字迹工整、图样清晰,有利于长期保存。

然而目前我国科技档案建立的方式方法落后于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

一方面,目前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还很不完善。收集到的科研项目(尤其是理工科科研项目)档案中,往往最有价值的实验结果、技术材料、数据、表格、分析报告等核心材料没有完全归档,薄薄一卷只有一份鉴定材料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些人认为,只有升职称、评奖等经常要用到的原件材料应该放在档案馆,至于原始技术数据材料则应作为技术秘密自我保存。一旦碰到教师调动、学生毕业等情况,原始资料更会随人而走,因此而闹出的知识产权纠纷也不少见。

另一方面,科技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工作还没形成气候。尽管普通的科技档案没有封闭期,但毕竟不像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那样可以完全对外开放,加之现行建档工作只是卷宗目录的计算机管理,真正科技档案一般只有纸质形式,而且独此一份,给查阅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多数人做研究前一般只会查阅公开发表的文献,科研档案不在查新之列,这也是我国科技界存在大量低水平重复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科技档案归档工作的不规范,科技档案利用工作的不顺畅,也为滋生“科研不端行为”提供了方便。因此,笔者主张抑制“科研不端行为”要从做好科研归档工作做起。

完善科技档案建设工作,抑制科研不端行为

完善科研归档工作至少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使“科研不端行为”受到抑制:

科技档案应该是全程记录。如果从科研准备阶段到研究实验阶段、总结鉴定验收阶段、成果和奖励申报阶段、推广应用阶段的所有材料一应俱全,并且每份都标明时间和责任人,并要求在升职称、报奖等需要提供旁证材料时,要求有归档证明,那“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利用职权在并无贡献的论文或成果上署名、把他人成果据为己有、颠倒成果完成人的排名、美化自身简历、不顾知识产权、人走将成果也带走”等“科研不端行为”就会大为收敛。

科技档案要长期保存。如果每份实验结果、技术材料、数据、表格等都标明时间、作者,不允许涂改,并且规定保存50年以上,那某些人在有“伪造篡改实验数据,在实验数据、图表分析中随意编造数据或有选择性地采用他人数据证明自己的论点”等想法时就会三思而行。

加强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提高科技档案的利用率。如果科技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易地查到某项研究工作前人的工作进展,就会避免重复申请相同课题的情况。如果在学位论文答辩之时告诉答辩委员,“您的评语将被收入档案长期保存并随时供同行之人查考”,那么作为评审者,他在为别人打分的同时,也等于在给自己的科研水平和信誉打分,一不严肃,很可能留下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让人评说。

篇2

关键词:高校 ;科研档案管理;对策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高等院校的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两院院士的37%以上集中在高校, 全国重大科技成果的1 /3出自高校[2]。科研档案作为高校科研工作的衍生品,真实记录了高校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不过,目前的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管理模式陈旧、档案意识薄弱、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制约了高校科研工作。如何破解科研档案管理中的难题,提高科研档案的效益,这是很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特点

据国家档案局的规定:“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字材料。”[3]高校科研档案作为高校科研工作的衍生物,是凝结广大高校科研工作者智力劳动的结晶,具备着一定的学术价值,具备以下特点4: 

1、历史阶段性与成套性的矛盾统一

高校科研档案作为高校广大师生从事科研活动的原始证据,它记录和表达了当时的科研工作状况。与其他类型的教学档案一样,科研档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它真实、准确、完整地再现了高校科研工作的片段或整个过程、发展轨迹。科研档案管理,可以体现出一个学校的学术研究水平。与此同时,科研档案是围绕着某个科研项目的开展的,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科研文件,它们之间既以不同的工作阶段相区别,又依靠总体的科研程序和科研内容紧密衔接,构成了一个反映该项科研活动的文件整体。

     2、现行性与保密性的矛盾统一

有学者指出所有档案都与原单位有密切联系阶段,具有现行性的特点,所以说,科研档案在进入档案部门保存后,其承载的科技信息在较长时间内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效用。而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有的科研档案直接影响到科研部门的专利权和相关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科研档案还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总之科研档案,是现行性和保密性的统一,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科研档案专业性与管理人员知识单一性的矛盾统一

科研档案管理就具体的高校和科研部门而言,都有特定的范围、业务内容和职责,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我国高等学校科研门类多、学科多、覆盖广,同时各专业载体和媒介具有一定独特性。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不同的科研工作对相应的科技档案工作内容,在搜集、保管环节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我国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第一种是文科出身,具有较扎实的档案管理技能,却缺乏行业专业知识;第二种是理工科出身,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他们不了解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5

根据笔者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结合杭州市多所本科院校调研的基础上,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归档范围界定不到位,归档难。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的界定的原则不明确,没有保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档案材料不能保证其成果性、记录性、完整性、凭证性,这样直接影响高校科学技术研究的效果。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结果轻过程,重得奖轻积累,他们认为科研档案管理是档案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个别科研工作者私心较重,寻找各种理由拒绝归档,将核心技术档案据为己有,造成档案归档难。

第二,重视程度不够,归档意识淡漠。6多数高校的科研档案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归档意识较差,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材料归档,在科研实际工作中没有明确归档内容、范围,各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落到实处。

第三,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人员不稳定。我国大多数高校都设立档案馆等管理结构,却主要是针对文书档案而言。科研档案管理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各管理部门多头管理,分工不清晰,档案管理出现问题互相推诿责任。档案管理人员有的出生文科,却缺乏行业专业知识;大部分出生理工科,多数是兼职,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档案保管条件差,管理设备陈旧。我国高校的科研档案单独设立科研档案室的较少,在实际档案管理中,纸质档案多电子档案少,传统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并没有进行严格规范化管理,普遍存在管理混乱、随意堆放现象,既不利于后期查询,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第四,科研档案利用率不高,开发效益低。目前不少高校科技档案管理存在重建设轻利用、重管理轻开发的问题。大部分高校的科研档案不向广大师生开放,很多珍贵科研文献资料堆放在档案室中渐渐陈旧。科研档案本身具备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目前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处于真空状态。

   三、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

上述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需要高校管理者统筹兼顾,合理地处理其中存在的矛盾,采取有效的措施。借鉴国外科研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加强科研档案管理,提高科研档案的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档案意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应该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重视,增强科研档案意识,把科研档案工作纳入学院工作的议事日程,加强《档案法》的学习与宣传,使科研工作者增强档案意识,形成良好的科研档案管理氛围。

其次,应当建立健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高校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科研档案归档、保存、借阅、开发制度等。制定规范化的科研档案管理流程,使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有法可依,消除目前档案管理无序现状,予以有力制度保证。   

再次要明确科研档案管理内容,采取最优管理模式。应采取多元化视角和文件连续体模式,保证科研档案的多样化来源模式,以保持科研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长久可用性为主要目标,实现科研档案的社会价值。7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

在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者将要扮演多重角色,承担多重任务,既是科研证据的收集者保管者、社会记忆的形成者,又 是科研档案信息和知识的构建者。科研档案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有必要掌握一些相关法律知识,如专利法、合同法等等。同时,还要学会利用网络化手段,实现档案资料查询和检索的数字信息化,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转变工作思路,提高科研档案的社会效益

在信息共享时代,高校科研档案工作应该扩大社会服务职能,体现科研档案的社会价值,发挥科研档案的作用和价值。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站在情报信息管理的高度,来重现认识和构建高校科研档案工作。应该借鉴国外档案管理的方法,吸纳客户关系管理理念,采用基于客户服务的科研文件管理思想,积极开发和利用科研档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积极主动上门,加强科研档案的动态管理

科研档案管理应该建立在动态的全员参与基础上,而非纯粹的静态控制。档案管理部门要注重科研档案成果开发,加强校内外科研技术合作,边保存边开发,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在良性循环的模式下运行。

参考文献:

[1] 仁传宇.科技档案管理学(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 张静. 论科研档案管理规范构建的宗旨——基于三个现有规范的分析[J]. 档案学通讯,2010,(04).

[3] 张金平.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7,(17)

[4] 王晓东.浅析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档案天地,2012,(02)

[5] 王淑改.企业科研档案管理初探[J].北京档案,2012,(01)

1 本文是杭州师范大学中青年培育项目“脱髓鞘小鼠研究模型的建立”(2011XJPY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 高杰等.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23.

3 国际档案局.科技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Z]. 国档发[1987]6号.

4 林光斌.从辩证思维角度分析高校科技档案工作「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5 张玉霞.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刍议[J]. 大家.2011.15

篇3

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高校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原始记录,也是科研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纪录。科研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条例、办法,正确地组织科研材料的归档,科学地做好保护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科研档案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的作用。

目前,高校科研档案建立的主要内容根据它为学校的发展研究和为科研工作者所提供的信息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从事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的人员信息资料;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的信息资料;各级各类有关科研的指令性文件和通知等信息资料。

1.提供科研人员信息资料,主要是归整学校从事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课题研究的整个研究梯队的组成人员的个人资料,包括从事研究的学科以及在其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的介绍材料;

2.各类科研成果材料主要包括:一是学校和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归档,这是科研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从项目的申请,研究方案的设计论证,立项计划下达的通知和文件,经费的控制与使用进度,项目最终完成的科研咨询报告和研究成果,结题报告和专家鉴定意见的原件和复印件,应用类研究还要包括应用技术成果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存档材料包括验收证书,专利证书以及有关检测证明和鉴定、验收技术资料原件和复印件一套。二是科研人员和广大教职工在正式发行的学术期刊发表的在学科领域有建树、有影响的科研论文,正式出版的专著、编著、译著、教材、工具书、参考书和作品等以及获得各级各类奖励的成果,全部按所在部门登记,按统一要求填写相关表格并提供原始材料及复印件进行归档。三是整理、归档上级和学校下达的有关科研方面各类文件以及上报的各级各类科研统计报表,以便查阅上级部门的指示、指令、决定等意见和学校有关科学研究的政策和规定,了解学校发展状况,把握方向,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师资力量和水平的限制,原有的科研技术薄弱,在组建初期,科研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对全校科研的宏观管理和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但对科研档案的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没有建立科研档案的收集、立卷、保管等规章制度,科研档案的管理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即使在做的科研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仅局限于对学校科研项目立项、获奖科研成果、科研文件的收集保存,缺乏保存科学研究整个过程的原始记录和材料,大多数都是在课题完成和成果获奖后粗粗收集,便移交到学校综合档案馆。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

1.科研档案缺乏完整性、系统性,普遍存在各种立项资助项目材料较多而教师自发科研项目材料较少的现象,有些立项资助项目档案材料也残缺不全。有的科研课题有开题报告,缺论证意见。有的科研课题材料的只有研究总结或成果论文,缺乏科研计划、设计方案、技术报告、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成果鉴定推广等方面的资料,尤其缺少核心部分技术内容和大量研制阶段的材料。

2.科研档案材料原件少,复印件多。课题在鉴定、报奖时上级部门需要提供原件,而原件的份数有限,所以出现科研人员只向档案部门移交复印件的现象。科研档案作为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它是日后查考、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的凭证,如果归档文字性材料中复印件增多,必然使文件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3.科研档案材料分散在各处。由于高校科研人员肩负着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对高校教师的考核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普遍存在一个科研课题的材料分散于各部门的现象,一部分材料在系里,一部分在业务档案里,一部分在行政档案里,一部分在科研档案材料里。这些情况导致科研档案材料的零散状态,不利于科研档案的综合管理和利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一)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当前许多研究人员没有认识到科研工作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视为个人私有财产,许多珍贵材料不愿意上交,一方面怕归档后得不到有效保存,另一方面则担心以后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时查阅不方便,或者会泄密、失控,这样很难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即便一定要归档,也只会将有关材料的复印件归档。(二)科研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由于新合并组建的院校,科研机构重组,二级院系重新整合,不少科研人员的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科研档案管理没有得到理顺,科研档案的立卷、归档、编研、利用和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等方面的业务工作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各二级学院没有设置档案室或专职档案员,管理松散,加上有些学校校区分散,更增加了科研档案的管理难度。

三、加强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的途径

1.强化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档案法》、《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档案知识,提高科研人员档案法制观念,认识科研档案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让科研人员明确“负责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归档”是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从而在思想上重视科研档案工作,自觉承担起积累科研档案资料的义务,主动履行科研档案归档的职责,增强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的档案意识。

2.建立、健全科研档案建设与管理制度。按照《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建立符合高校实际的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实行“三纳入”,即将科研档案工作纳入科研管理制度,纳入科研工作计划,纳入科研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同时做到四同步,即下达科研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同步;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同步;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科研成果与检查科研档案归档情况同步。具体做法是:第一步,要在科研项目下达后,课题负责人主动到档案室备案,领取“归档须知”、“科研记录本”等;第二步,科研课题完成,或经过鉴定、验收后课题负责人将科研课题三个阶段的材料全部收齐,移交档案室,才算科研课题结束;第三步,课题结束经费结算时,要有档案部门归档合格签字或盖章后,科研管理部门才能同意财务部门结算;第四步,申报各类奖项时,必须由档案部门验收,加盖验收合格章后,科研管理部门才能办理申报手续。

3.配备机构和人员,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科研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员。校区分散的高校还可建立二级院系科研档案室,并配备兼职档案员,二级院系科研档案室主要是对纳入学校科研处管理的科研项目,负责指导、督促或参与其科研档案的立卷和归档。对非纳入科研处管理的科研项目,负责立卷和归档的全过程工作。建立本院系的此类档案,并根据规定提供利用服务;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学科科研档案的编研工作。要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通过进修和培训,不断提高科研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还要建立奖励惩罚机制,充分调动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除公开表彰奖励外,在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上,予以充分体现,从而激励并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4.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管理和利用科研档案信息资源。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和使用为科研档案的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档案数量在不断增加,原来的手工操作管理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高校科研发展的要求,因此,把计算机、光盘、复印机、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和设备运用到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中,利用网络传输,将有关科研文献、数据、图纸等科研档案信息联机上网,既便于查阅也便于管理。网络化的管理提高了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科研档案的管理效率。

篇4

(一)建档意识淡薄

很大一部分科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档案归档意识较差,对档案重视度不高,这就导致在档案收集和归档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对于相关的科研资料,由于不放心,所以不交给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理,不主动配合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档案形成周期长,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的科研档案,由于受制于行业的特点,通常情况下科研工作周期相对都较长,这就导致工作中形成不同的载体的资料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再加之科研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这就导致科研档案资料往往较为分散,连续性和完整性较差。

(三)档案管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档案管理工作都不受重视,这也导致当前档案管理人员待遇不高,而且地位低,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也不主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工作缺乏热情,服务意识较差,不仅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不利于档案的开发利用。

(四)档案管理方式落后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档案的数量越来越大,但相对于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则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档案检索水平较低,部分档案检索工作还采用手工方式来完成,不仅检查速度较慢,而且准确程度不高。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力度,由于投入不足,从而导致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术设备缺乏。

(五)编研工作开展不够

档案编研属于创造性的劳动,是档案服务的更高层次形式,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开发和利用。目前我国多数单位在档案编研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需要进一步对编研工作进行深度开发,以便于促进档案更好的利用。

二、科研档案规范化管理思路

(一)完善相关规章和制度

在档案法基础上,同时还要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从而对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使科技人员能够对档案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明确档案形成的各种要求,这样就能够在科研过程中有意识对归档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对与要求相符的档案材料及时进行上缴,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也使案卷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对科研材料的归档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对没有及时归档的材料进行提醒和督促,这样通过科研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有效的确保了科研档案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二)规范农业科研档案工作程序

(1)规范原始档案收集内容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材料的收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科研档案的特点,归纳、总结原始档案收集内容,向科技人员发放“科研档案归档范围表”,要求课题研究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随时将他们在科研活动中的原始记录、进展情况、总结等材料按计划分阶段积累收集,并按规定及时整理移交档案室,以保证所收集到的原始档案材料统一、规范、标准、科学。

(2)规范档案整理方法

档案整理的基础工作包括的范围很广,从档案材料的鉴定、整理、分类、立卷到编目、检索、库房存放、保护等。这些基础工作是否扎实、规范,直接影响到科研档案的利用。档案管理工作者可根据各分支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本单位研究机构的设置情况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立卷、登记、归档。这样便于查询者方便地找到所需的材料,也便于档案管理人员编辑加工,进行二次开发利用。

(3)规范档案开发利用方式

第一,编制各级各类目录,丰富检索手段

对于归档的材料要及时编制目录和全宗介绍,向本单位和外界报道介绍库藏情况,开展科技信息交流,或为实行科技成果的有偿转让编制成果简介、文摘等,引导人们索取科研档案的信息资源。

第二,通过口头或直观方式宣传报导科技成果

宣传方式多种多样,如利用课题申报、成果鉴定等活动作口头宣传;利用科技信息会宣传科技成果;举办科研档案展览,直接地展示科研档案信息或以复印件形式进行交流;出版一些科技成果方面的内部刊物;借助报刊、图书等出版刊物将档案转化成文章或其他形式加以发表,使农业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传至全国各地。

第三,加强安全保密工作

科研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尤其重要,它不仅指实体的保存,更重要的是信息的安全。必须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涉及一项科研成果的有关人员必须遵守、签定有关协议;档案应指定专人保管,控制使用权限,追踪档案利用情况等;秘密的科研档案要建立备考档案。

(三)加快推动管理方式现代化的实现

当前我国处于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单位都加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关科研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已经建立了功能齐全的科研档案数据库,利用有效的方式来对科研档案进行永久记录和保存。同时也加快了科研档案有偿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实现,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够熟悉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利用计算机进行快捷和高效的操作。

篇5

档案信息记录了科研设计单位的相关客观记录,具有准确性、时效性和共享性,并且可以在积累的信息记录中寻求新的发展,拥有较强的可开发性。科研设计单位的档案信息包含了多年来技术工作的积累成果,逐渐形成了一种智慧的结晶,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发展信息,是日后企业生产的重要参考。相比较于外部的信息而言,企业内部的档案信息更加可靠,也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路线。设计手段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不断普及,工程设计档案信息成为必然,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人工,更好的帮助科研设计单位良好的运用积累的知识成果。目前我国科研设计单位但对于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开发还是比较重视的。科研设计单位通过目标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计算机存储技术,高清扫描技术,微缩存储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管理水平。科研设计单位以档案目录建立计算机管理存储,再到电子文件形式的保存整理利用,档案管理越来越规范化现代化。在资质较强的科研设计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尤为迅速,已经意识到计算机存储和计算机查阅的优势,利用电子文件或扫面文件替代纸质文件,增加了档案信息的可读性和利用行。但是,由于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支持,所以目前不同行业和不同管理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二、科研设计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途径探讨

1.电子文件收集整理工作

信息载体多种多样,比如微缩胶片、磁带、压缩光盘等等,使档案信息的保存可以拥有更加多样化的存储形式,相比较于传统的纸质信息载体而言,具有节约、存取方便、形式多样、安全稳定等优点。当然,信息化存储方式运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使用优点明显,但是在维护和更新技术方面还有一定的短板。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档案管理向着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所以电子文件的潜在优势逐渐浮现出来。使用何种电子文件对档案信息进行整理,需要根据科研设计单位的具体需求决定。根部不同的使用要求,电子文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扫描电子文件,通过高清扫面设备将存储在纸质文件上的信息以图像或其他压缩形式保存到计算机中,形成一份与原始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由于采用高清扫描而并不是具体的识别,所以对于电子文件内容的修改是比较苦难的,而且为了电子文件的质量可能采用分辨率较高的存储形式,势必造成存储空间的增减,对于计算机网络和共享来说压力是巨大的;另一类是软件处理电子文件,比如DOC或DWG,对电子文件的内容进行处理,是对信息的内容进行具体的保存,相比扫面电子文件来说可以修改文件信息,存储空间占用也比较小。可见后一种存储形式适用性更强,复用和修改更加便利,更加适合办公的自动化。但是由于科研设计单位工作的特殊性,一些工程图纸和专业技术资料,可能很难用软件以一种便于取用的形式进行处理,所以高清扫描更加适合绘图类电子文件。随着电子文件的普及,对于电子文件的管理也有一定的规定,对电子文件的归档也有一定的需求,格式和读写权限在局域网中的查询和共享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科研设计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时,要对自身档案类型的利用状况有一定的了解,选择成熟的数字化技术,设计有效的电子文件,为信息化平台建设打下基础。

2.自动化管理平台

科研设计单位处理拥有良好的档案信息之外,信息化建设的另一要求是信息化管理硬件和软件。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是比较巨大的,但是相较于信息化档案建设的潜在价值是值得的。科研设计单位处于长远的发展目标而言,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当是一项长远的计划,要构建一套适用于企业发展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企业生产提供长久的服务。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自动化管理平台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还需要管理软件的开发,根据企业档案的数量和具体开发要求,购置相关的管理软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进行二次的开发和完善,有层次的建立电子文件数据库,合理设计信息索引,为信息的查询和取用做好良好的准备。另外,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需要严格的电子文件管理制度,有序的开展信息管理工作才能发挥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这项工作要从档案文件开始,全面而规范的划分档案,并以此结合使用的逻辑关系进行存储,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便捷,并以此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

3.加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

档案信息化平台构建完成后,档案管理部门一定要对数据化和管理平台进行全面的维护。对于归档的电子文件要及时的设置查询索引并上传到网络平台。按照电子文件的管理要求,归档后的档案要采取合理的备份措施,做好恢复管理工作,避免因为网络原因影响档案内容。采用固态的存储管理是一项严密的工作,但是对于电子文件备份非常重要,合理的备份能够降低宝贵的信息资源浪费。首先电子文件要确保其准确性和全面性,以取用权限限制对电子文件的修改;电子文件的归档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网络使用权限要有明确的告知,及时监管非法的取用操作;定期对档案数据库进行备份和维护;档案管理人员要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完成工作。

三、结束语

篇6

论文摘要:高校科研档案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实力。科学有序管理好科研档案,充分挖掘其成果价值,有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理清科研档案管理的思路,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月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10.30(10)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 诚信 档案 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071-01

一、国家层面对科研诚信的规范和完善

近年来,科研诚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科研诚信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出现了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整个科研学术环境,它主要表现在社会各界对科研道德,学术诚信问题的讨论,更是在新闻报道、报刊杂志等方面引起热议,这些反应说明科研诚信问题的严重。因为当精神价值和道德标准出现危急,社会舆论造成严重后果时,社会各界才会认识到它的严重性,才会反思,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制度等。针对科研诚信,从多方面加强科研制度建设,治理学术浮躁、学术不端等不正之风,构建良好的学术风气,优化科研资源,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对高校的科研诚信提出了制度化的指导意见。

二、高职院校科研诚信的现状

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和发展创造的基础。目前,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热议科研失信现象的流传,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诚信和学术风气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科研人员在选题和课题研究过程中没有认真对待,有意识回避与理论假设和试验预期不一致的结果,缺乏应有的科学道德和行为规范,科研诚信和自律意识薄弱,拼凑论文成果屡见不鲜,甚至利用不正当手段谋取个人利益、套取科研经费。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普遍起步较晚,加强科研诚信,是当前高职院校加强自身科研能力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治理科研诚信建设过程中,要健全制度,形成科研诚信的长效机制,要从健全法制、加强管理创新、促进科学共同体内部的规范管理,以及科技人员自身的道德自律和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综合推动。加强科学研究的同时要完善科研诚信规范,强化科研监督管理,努力推动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科研诚信档案的重要作用

1.科研人员科研诚信意识的提高是营造高职院校良好学术氛围的基石

诚信是基本行为规范的价值核心,更是个人诚信档案的重要内容[1]。个人诚信意识提高了,不仅是营造高职院校良好学术氛围的基石,更是做好科技创新先锋、学术道德和社会诚信的表率。

2.建立个人诚信档案是科研诚信长效机制的基本保证

随着现代高科技信息业的快速发展,科研诚信的内涵建设也在不断丰富[1],建立个人科研诚信档案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建立个人科研诚信档案是科研诚信长效机制的基本保证,科研诚信能够促进管理的透明度,对各项环节做到公平、公正。成立学术委员会,完善学术委员会章程,逐步建立健全科研诚信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对参评的项目、课题负责人、科研人员、承担单位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成果产出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3.建立个人科研诚信档案是治理学术不端的有力抓手

科研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体制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⑴科研绩效评价机制不尽合理;⑵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⑶科研分配体系不合理;⑷监督机制薄弱。

二是个人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⑴科研诚信意识薄弱;⑵科研诚信观念落后;⑶缺乏科研诚信自律原则;⑷经济利益的诱惑。

四、科研诚信档案建设的基本要求

1.科研诚信档案归档内容

个人基本信息,专业技术职务,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论文、论著、教材,科研荣誉,学术不端审查及处理情况。

2.科研诚信档案的管理与考核

多部门合作,科研管理主管,负责档案管理、材料归档及科研成果方面的审核,于每年年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汇总、统计,建立个人科研业绩诚信档案;人事管理部门、教务部门等协助,负责相关档案材料的审查与考核,并将相关材料移交管理部门进行归档;学术委员会负责归档材料的处理认定,对考核结果真实性、一致性情况进行审核,并在全院范围内公示。最终考核结记入个人诚信档案,与专业技术人员年终考核、评先推优、职称评聘挂钩。

3.科研诚信档案的应用

科研诚信不仅是对个人道德水准的评价与考验,更是个人成果的真实记录与写照,它应用于职称晋升评价、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荣誉表彰相关条件的认定等。科研诚信管理与应用是实现创新与规范齐头并进,创新是要顺应科技创新,利于科学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实现资源共享、一档多用。

五、科研诚信档案的管理与监督

科研诚信档案的建设在科技工作中的位置至关重要。正确引导和宣传,使科研人员,完善落实好各项措施,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取信于公众,使优良传统和声誉发扬光大。

1.建立个人诚信档案

个人诚信档案不一定完全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2],但可以消除大部分,是杜绝和减少科研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个重要措施。单位在每年年底的绩效考核中设立个人科研诚信档案不良记录考核指标,如果有人超出指标,根据规定按照等级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

2.明确责任,加强监督

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明确个人职责与管理部门的监督,完善科研诚信记录的有效利用,达到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3.规范科研诚信建设

按照科研诚信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建立健全科研道德规范,完善学术评价和科研诚信的相关制度。同时,鼓励科研人员针对国家的需要和要求,潜心研究,为国家做出更多创新性研究成果。建立完善科研诚信绩效档案,并将其作为科研人员年终考核、职称晋升考评的重要依据。

总之,科研诚信建设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高职院校应更加重视,必须认识到科研诚信对科教、研人员的科研核心竞争力和高校品牌创建的重要作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落实各项法规、制度,提高科研活动的透明度。聘请专家对法规、制度进行宣讲,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诚信的认识与提高,使诚实守信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李立群,史呈伟;王菲;于丹丹;刘心平;孙瑞岐;科研诚信缺失的表现、成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人才,2011(8):70-71

[2]刘延东,将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科协论坛 2010,5(274)

篇8

一、完善选题机制、倡导协作攻关

选择研究题目是开展档案科研活动的首要前提。档案科研活动所选择的题目是否具有实践意义、是否具有应用价值,将直接影响到研究成果的作用实效的发挥。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虽然也强调在档案管理实践中发现问题、选择档案科研题目、解决实际问题,但在档案科研活动中的实际做法却往往差强人意:档案科研的实际承担者大多根据个人的兴趣、甚至根据个人好恶而确定档案科研题目的取舍,缺少统筹协调机制的规范制约,以至形成三、五人甚或是“单枪匹马”的档案科研人员结构模式。造成档案科研成果层次偏低、研究周期漫长、涉及领域狭窄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档案科研长期处于重复研究、低水平徘徊境地的主要原因,严重地桎梏了档案科研工作的发展。鉴于此,建议国家、省及有条件的地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担负起协调、规划档案科研工作的责任。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普遍开展群众性档案科研活动的同时,注意引导档案科研的实际承担者从档案科研选题的现实性、战略性、预见性、计划性和新颖性等方面入手开展档案科研工作活动;并注意对关系到档案工作全局的一些热点、重点、难点等战略性问题,引进并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协作攻关。形成“人自为战”与“协同作战”两种模式并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局面,使档案科研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档案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树立科学理念、增强科研意识

“事业发展靠科研”。档案科研工作是在科技不断进步环境下促进档案工作全面、快速发展的“增速器”。要达到加强档案科研工作的目的,就必须首先解决好对档案科研的认识问题、增强档案人员的科研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档案科研的欲望。从目前的总体情况分析,档案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档案管理实践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档案科研创新的辅佐与支持。因此,要正确教育引导档案科研人员树立牢固的科学理念,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内容实质,发挥档案科研人员从事档案科研工作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档案科研的创新意识。并创造条件,鼓励档案科研人员依托档案工作实践,从实际需要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形成既关注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档案管理的应用与实证研究的档案科研机制,使档案科研人员能够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心态、充足的干劲,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档案科研工作活动。

三、加大推广力度、注重实际应用

档案科研成果推广是由档案科研向档案工作实际迈进的必经之路,也是档案科研工作的目标。从整体上说,我国档案业务工作领域的基本管理手段仍处于新旧更替时期,传统的手工操作尚未完全退出主导位置,现代化管理手段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因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与培训工作,以提高档案工作者、特别是档案工作领导者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增强他们乐于接受、勇于应用档案科研创新成果的能力和自觉性,便于使档案科研成果得到实际工作的验证。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档案科研成果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档案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力度,使档案科研成果的推广能够有章可循,得到及时的实际应用,尽可能地缩短档案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周期,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科研成果的转化,发挥档案科研成果对档案工作实践所应有的推动作用,进而推动整个档案事业的全面、健康、快速与可持续发展。

四、广辟经费渠道,增加科研投入

档案科研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档案科研工作的发展。国家每年可以划拨的档案科研经费与档案科研工作实际所需经费之间的比例失衡;而地方各省、市可用于档案科研的经费几乎无从谈起。采取坐等这种状况得到改变的办法不利于档案科研工作的发展。因此,除建议国家档案局向国家科学管理部门申请增加用于档案科研工作的“科技三项费用”额度或另设国家档案科研专项基金,以资助重大或有影响的档案科研项目之外,还要广辟渠道,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方筹措档案科研经费。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专业主管机关也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划拨一定数额的经费或组织力量申请当地的有关科研基金项目,尽量满足档案科研工作的需要;各级档案学会则应当发挥学会组织的优势与特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进行经济创收,筹集档案科研经费,“反哺”档案科研的实际需要;档案科研的实际承担者应当与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进行必要横向协作,利用自己丰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科研能力等优势,通过合作的方式,承担其所需的档案科研项目,获得档案科研经费的资助;在必要时,还可以采取面向社会进行征集、获得社会赞助等形式,调动社会积极因素,多方筹措档案科研经费,并将有限的经费用在急需的档案科研项目上,缓解档案科研经费紧张的矛盾,力争取得档案科研作用绩效的最大化。

篇9

一、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

1. 有效提高科研成果的价值

医学科研档案可以有效的提高科研成果的价值,可以指导医药卫生单位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工作,减少因低水平造成的重复工作,为医学科研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避免管理者出现决策失误;同时,还可以将科研研究领域中获奖科研成果的档案加以整合和调配,使其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与含金量的新成果,使科研档案在提高我国医疗水平方面发挥重要的意义。同时,医学科研档案的收集与管理会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申报,一份完整的申报资料可以直接影响评审对整个研究成果的态度。根据往年的申报情况来看,有的科研成果很有价值,但由于申报人的资料不完整而遭到淘汰,导致科研成果的严重浪费。一套完整的科研档案可以准确的表达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使评审员对成果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大大的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

2. 有效推动科研成果管理,助力社会发展

医学科研档案信息的开发可以很好推动科研成果管理,科研成果的形成与发展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业务环节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对医药卫生单位的要求,加快科研档案工作的发展与改革已经成为医学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医疗卫生与科研机构对医学研究的投入力度,科研成果不仅对医疗卫生研究工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对档案的管理与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目前我国医学科研档案的特点

医学科研涉及方面较广,它涵盖了多种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体系。医学科研档案除了具备一般档案所有的特性外,还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档案形成的连续性与周期性较长。科研档案的形成与其研究周期有着密切的联系,科研研究项目与课题从开始到结题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中间每一个环节都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研究课题将陷入瘫痪状态。

2.档案的专业性较强。与其他科研档案不同,医学课题的研究一般都是按照专业来进行研究的。比如,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基础医学研究的:病理、药理、生化等多种专业。在医学科研活动中不同的专业有其不同的特点,往往不能相互影响,它们会在专业范围内进行较为严谨的课堂研究。因此,医学科研档案在管理中经常体现出不同的专业特征。

3.完整性强。医学研究通常是以专题来进行研究的,每一项专题都需要一整套完整的研究过程,从开始到结题相互影响、相互关联才可以形成具有较强专业性与完整性的科技文件材料,促使研究过程的每一步都紧密相连。

4.学科的综合性较强。医学科学的研究涉及到多个方面,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科学设备与新兴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当中,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以及多种学科联合研究下,帮助研究者更好的完成医学科学科研成果。目前,由于专题档案学科的综合性增强,医学科学研究各单位间协助项目数量也有了较快的增加。

5.档案的数量大、形式多。医学研究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一般研究结果数量大,记录形式多样,研究者通常会根据各种病历、标本、化验单、检测结果以及音频与视频等资料进行数据说明,造成了医学档案的数量庞大,形式较多的特点。

6.保密性较强。科研文件及资料会涉及一系列知识产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相关部门的保护,尤其是医学科研档案。医学科研成果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一些特殊的临床资料与疫情统计报告,国家会根据保密法对其进行相关等级的保密措施,从而减少资源外泄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危害。医学科研档案的管理是对与本单位相关的资料、成果进行系统的收集、分类与编研,保障医学科研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只有管理好医学科研档案,才可以提高其整体管理水平,为医院的科学研究与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三、新时期下我国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档案管理人员归档意识较弱

目前,在我国医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中,大多数的工作人员的归档意识较较弱,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拿到档案的第一时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归档,造成诸多科研档案存放混乱,经常出现遗失现象发生。另一方面是科研档案缺乏严格把关,当计划任务与文件资料下达时,管理人员在接收后未能第一时间进行检查,造成文件材料的遗失与错误;新的药品报批、科研成果鉴定和验收未能与科研档案同步进行,造成药品登记出现遗漏、科研成果遭到淘汰。此外,医学科研档案的收集与管理会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申报,科研成果有关的的档案包括:成果的鉴定资料、申报资料、推广资料以及诸多附加材料,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具备一整套的档案依据,但往往在研究中很多科研工作者容易忽视对原始资料的收集,认为只要完成研究就可以了,这就造成研究的原始资料混乱不全,甚至出现严重的信息遗漏,导致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很难有效的开展。

2.技术分布不均,管理手段落后

在我国目前归档的医学科研资料中,部分材料缺乏系统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这就导致档案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真实有效的依据,可用于参考的意义降低;在传统的归档中,档案多为纸质材料,对于音频、视频和图像等电子资料,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和设备未能进行有效的归档与存放,严重的影响了医学科研档案保存的质量。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通讯与管理开始逐渐取代了传统管理模式,自动化办公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医疗救治与科研档案管理中去。在我国发达地区,管理人员文化水平较高、技术设备较为先进,但也有少数医院和医疗机构仍使用手工管理模式,尤其是在部分基层医院,由于技术相对落后和档案管理人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较差,仍然采用落后的传统的手工记录模式,导致工作效率、技术含量、信息的使用率较低,严重制约了当地医疗事业与档案管理的发展。

3.缺乏完善的医学科研档案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部分医院对于科研档案的管理认识不够,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现阶段医院内部管理体制不协调,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少数单位还存在人员编制不足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就很难找到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医学科研档案进行管理。有的医院和医疗单位是由办公室或图书管理员对档案进行监管,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体制,造成所有的工作都趋于形式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医学科研档案的开发和利用较少

医学科研成果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只有一少部分可以用来开发和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源的使用,导致一些重大医学研究成果很难受益于人民。医疗单位与机构由于规模不同,在科研成果上的取得结果也大不相同,很多的医学科研成果可以为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相关负责人就会要求对核心技术与资料进行严格的保密,使得其可开发的资源严重减少。

四、加强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加强对科研档案的重视

医学科研档案真实的反映着科研工作的进度,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加强对医学科研档案的重视,是医学档案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充分的认识科研档案不仅是医学活动所需的重要资料,也是体现医学科研成果价值的标志。在研究工作中要让专人对其进行记录与保管,从开题之日起要随着研究工作深入不断的记录各种原始数据,直至研究结束所有的数据报告、成果鉴定材料都要收集齐全、规范整理。这样一来即使是档案中有所遗漏也可以通过原始资料进行查询和补救。从而保证医学档案系统与完整,特别是在一些新药品的研发与管理上,更应该加强档案的管理。此外,还要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服务形式较为被动,严重的影响了档案资源的利用率。通常档案管理工作是将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来完成档案归档工作,目的是为医疗事业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有效的资源。但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管理人员通常只是坐等借卷,缺乏主动服务与管理意识,因此,要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将被动变为主动,强化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将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发展上,主动整理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信息资料。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全面的掌握和了解本单位的所有相关的科研项目,主动向科研工作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准确性高的医学科研资料,减少科研劳动成果的浪费,最大限度的发挥档案的作用与价值,为医学研究提供更好的服务。

2.加强医学科研档案制度的实施

建立和完善各类档案管理机构和网络系统,制定严格的档案工作制度。第一,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与手段进行统一管理,推行档案工作标准化。在医院和医疗机构中建立综合档案室,设专人进行全面负责。同时,加强档案管理网络机构的建立,由医院或机构设专职管理人员进行归档与保管工作,医院或机构各部门领导及时进行监督与指导,让档案室成为职能部门,做到统一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对医学科研档案进行有效的规范与管理,充分发挥科研档案的作用。第二,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一个好的管理模式与奖励制度可以更好的促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中添加激励制度,将管理人员的奖惩与单位、机构的综合管理目标、年度考核、人员晋升、职位晋升进行直接挂钩,从而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医院或科研机构要定期召开档案管理评选活动,对档案管理中归档率与合格率高、服务意识与责任感较强的人员给予大会表彰,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质量。第三,对医学科研成果归档进行严格的监控管理。为了更好的保障医学科研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超前的控制意识,加强对科研成果资料的检查以及归档过程的监控管理,建立动态的管理模式,对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做到严格把控,对入库的成果档案进行及时的补充,加强将科研成果转化成阶段性材料收集与整理,细化每一步归档流程,从而确保医学科研档案的齐全完整与规范。

3.加强医学科研档案数字化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行业与单位都开始进行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加强档案网络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利用网络对资源进行汇集建立庞大的资源库,为医疗科研档案的开发创造有利的条件。网络更新速度快,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开阔视野,了解和掌握市场发展的新动向,避免传统管理模式中数量大、更新慢、归档难、储存占地空间大的弊端。未来的时代中网络将会成为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网络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资源,还会发现更多的机遇,为医学科研开发创造出良好的发展条件。

4.加强医学科研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当今的社会竞争实则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中高素质人才越多发展越快。而医疗机构关乎人的生命安全更需要具有高学历、专业性强的人才。因此,医疗科研机构和档案界更应该将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重视人才的培养与挖掘,建造一批高素质档案管理队伍。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与档案管理人才,是整个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主要力量。高素质管理人员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与保密素质,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在管理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能力,提高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质量。此外,加强基层档案管理建设。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规范化分配与管理。对技术和管理相对落后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与人员的支持,定期的开展学术交流与人才下基层的管理模式,增加和培养基层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通过借鉴与学习逐步建立一套适应自身发展的档案管理方法,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篇10

完善选题机制倡导协作攻关

选择研究题目是开展档案科研活动的首要前提。档案科研活动所选择的题目是否具有实践意义、是否具有应用价值,将直接影响到研究成果的作用实效的发挥。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虽然也强调在档案管理实践中发现问题、选择档案科研题目、解决实际问题,但在档案科研活动中的实际做法却往往差强人意:档案科研的实际承担者大多根据个人的兴趣、甚至根据个人好恶而确定档案科研题目的取舍,缺少统筹协调机制的规范制约,以至形成三五人甚至是“单枪匹马”的档案科研人员结构模式。造成档案科研成果层次偏低、研究周期漫长、涉及领域狭窄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档案科研长期处于重复研究、低水平徘徊境地的主要原因,严重地桎梏了档案科研工作的发展。鉴于此,建议国家、各省及有条件的地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担负起协调、规划档案科研工作的责任。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普遍开展群众性档案科研活动的同时,注意引导档案科研的实际承担者从档案科研选题的现实性、战略性、预见性、计划性和新颖性等方面人手开展档案科研工作活动;并注意对关系到档案工作全局的一些热点、重点、难点等战略性问题,引进并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协作攻关。形成“人自为战”与“协同作战”两种模式并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局面,使档案科研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档案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注意积蓄人才提高队伍素质

档案学作为具有明显“边缘性”特点的应用学科,包含内容复杂、涉及领域广泛。尤其是在当今各学科间知识互相融合渗透、学科界限日趋淡化的现实下,档案学的边缘性特点愈加突出。这就要求档案科研的实际承担者破除学科与知识分割的传统思维方式,从档案学的学科特点出发,大胆引进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牢固树立“大科学”的科研观念:既要拥有丰富扎实的知识素养,又要具备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的创新能力。目前档案科研人才队伍的整体状况却令人堪忧,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经验丰富的档案科研专业人才已面临离岗年龄,后续力量尚显薄弱,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尤其是随着“大科学”档案科研观念的形成,对档案科研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更高――既要掌握档案工作的管理规律、又要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机能。而档案科研的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匮乏状况更是令人堪忧。要改变上述不利状况,必须在加速档案科研人才培养、注意档案科研人才积蓄方面加倍努力,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培养、提高人才;通过合理流动渠道发现、选拔人才;通过政策舆论导向吸收、存蓄人才。使大批充满活力、热心钻研、勇于创新、德才兼备的档案科研“精英”能够脱颖而出,形成档案科研人才数量不断增加、队伍逐步壮大、素质日渐优化的良性发展态势。

广辟经费渠道增加科研投入

档案科研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档案科研工作的发展。国家每年可以划拨的档案科研经费与档案科研工作实际所需经费之间的比例失衡;而地方各省、市可用于档案科研的经费几乎无从谈起。采取坐等这种状况得到改变的办法不利于档案科研工作的发展。因此,除建议国家档案局向国家科学管理部门申请增加用于档案科研工作的“科技三项费用”额度或另设国家档案科研专项基金,以资助重大或有影响的档案科研项目之外,还要广辟渠道,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方筹措档案科研经费。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专业主管机关也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划拨一定数额的经费或组织力量申请当地的有关科研基金项目,尽量满足档案科研工作的需要;各级档案学会则应当发挥学会组织的优势与特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进行经济创收,筹集档案科研经费,“反哺”档案科研的实际需要;档案科研的实际承担者应当与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进行必要的横向协作,利用自己丰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科研能力等优势,通过合作的方式,承担其所需的档案科研项目,获得档案科研经费的资助;在必要时,还可以采取面向社会进行征集、获得社会赞助等形式,调动社会积极因素,多方筹措档案科研经费,并将有限的经费用在急需的档案科研项目上,缓解档案科研经费紧张的现状,力争取得档案科研作用绩效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