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理范文

时间:2023-04-03 10:0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阳光心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阳光心理

篇1

一、专家疏导,活动减压

我园成立了心理工作室,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国家心理咨询师担当工作室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心理咨询、矫治服务,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案疏导;开设了心理健康讲坛,每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讲座,为教师们的心理健康把脉,指导教师进行心理的自我维护;我们把舞蹈房、图书室、多功能室开辟成心理减压室,让教师在业余时间来跳舞、打球、下棋、读书,丰富各自的兴趣爱好,消除工作、生活中产生的烦恼;幼儿园还定期组织卡拉OK、交谊舞、打扑克、养生美容经验交流等休闲娱乐活动,缓解教师们的精神压力。通过一系列活动,教师们的心情舒畅了,情绪稳定了,心态阳光了,青春的容颜和童心母爱又回到了她们的身上。同时,教师们还懂得了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和情绪,提升了工作效率。

二、班子感召,影响带动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让教师拥有阳光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园长首先要积极地塑造自我、完善人格,成为热爱生活、情绪饱满、充满激情、笑对压力的人。园长心理健康了,人格健全了,对教师的心灵就会产生感召力。

我园一直注重领导班子自身的人格修炼和心理健康,倡导“修炼素养,塑造健全阳光的人格魅力”。在领导班子建设上,我们提出了“六个态度”的目标:一是人格有硬度,做到坦诚做人、严以律己、爱岗敬业、率先垂范;二是思想有高度,做到理想坚定、理念前瞻、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三是形象有亮度,做到仪表端庄、举止文雅、情绪饱满、精神振奋;四是心态有光度,做到人际和谐、心胸开阔、诚实守信、乐观豁达;五是待人有宽度,做到善于倾听、广开言路、民主决策、包容汇通;六是专业有厚度,做到学识广博、业务精湛、善于实践、勤于反思。领导班子努力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热情开朗的阳光心态、创先争优的工作热情和厚德载物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带动着每一位教职员工,全园因此呈现出和谐奋进的环境氛围。

三、宽容理解,引导激励

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交往、发展的基本保证。[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好学乐学,学习能力强――智能协调发展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智和能是两个概念。智是智力,能是能力。智力属于认识活动范畴,它主要解决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范畴,它要解决能不能、会不会的问题。两个都好才是健康。一般来说,一个正常人先天的智力水平差异不大,能力是后天培养的,而学习的本质就在于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可是考上了大学也并不意味着你仍然是个高智能的人,每年我们学校都有因学习成绩不合格,试读、留级、退学或缓发毕业证或肄业的学生,其中还不乏入学时高分段的学生,他们中许多都是因为不会学习,学习调试不当,自主学习能力差造成的。所以,高职高专学生应该有旺盛的求知欲,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智和能协调发展才是健康的。

(二)情绪稳定,情感健康,善于自我调节―协调和控制自己情绪和情感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内心体验的外在反映。也就是人喜怒哀乐的外部表现特征。人的情绪和情感一定要和外界环境协调一致,保持乐观开朗,阳光向上的积极心态。然而,高职高专学生在情感问题上经常表现出三种不良的心理反应。一是期望值过高引发的失落心理。二是由于恋爱不当而导致的情感困扰。三是由于缺乏竞争力而产生的就业焦虑。

(三)有理想和为实现理想不怕困难挫折―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意志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主动克服困难的能力。坚强的意志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品质,人们都想成为意志坚强的人,成为生活的强者,高职高专的学生也不例外。世界卫生组织把“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坡在《晃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大学生成就事业的保证,是他们战胜困难的动力,也是他们迎接未来挑战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进入大学后,因专业方向、就业导向的确立,大多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目的性明显提高,但也有一些学生脱离管束后,沉湎于上网、看小说、谈恋爱而虚度光阴。因心智成熟、独立生活,大多数学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坚持性逐渐增强,但也有一些学生遇到点挫折就心灰意冷,丧失信心,遇到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半途而废。大多数学生在离开父母的呵护后,生活能够自理,可以独立处理个人事务,合理安排生活开支,果断性和自制性得到充分发展,但也有一些学生还是离不开“拐棍儿”,抵抗不住外物的干扰和诱惑。所以我们在看到进步的同时,必须正视学生意质品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发展。

(四)心胸宽广,容己、容人、容事―人际关系和谐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须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野兽就是上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莱斯・吉布林则认为,一个人的成功15%归结为技能和技巧,而85%的成功都归结为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可见人际关系对于人发展的重要性。每一名大学生都是带着昨日的辉煌与对未来的憧憬走进大学校园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各人有各人的习惯,大家在这个集体中,如何适应这个环境,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一些自私、蛮横、孤傲、猜忌、心胸狭窄的人在集体环境中是不受欢迎的。在与他人相处时,如果与周围人关系融洽,心情就会舒畅;关系冷淡或紧张,就会心烦意乱。所以,集体生活中需要同学间的互相帮助,相互宽容和体谅,人际关系和谐了,心理就健康了。

(五)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信―人格完整无缺陷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曾说:“人格像每一种有生命的物体一样,随着成长而发生变化。”完整的人格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拥有完善的人格就是要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将自己的所思、所说、所为协调一致,[4]能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乃至外部世界,既要有远大理想又有近期能实现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在大学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优异,但就是思维另类、偏激,总是和大家格格不入,不合群,要么是脾气暴躁,要么闭门谢客,不理不睬,闷头胡思乱想,有的人因人格缺陷还做出极端事件。虽然存在人格障碍的学生属于少数,但对个人和集体的危害却不容小觑。我们可以通过必要的干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二、如何做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一)要学习心理健康的常识性知识,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做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首要的问题是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学习必要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自身的心理修养水平,可以自觉运用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心理不适进行自我调节,达到不断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必修或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参加讲座、报告,借助各种媒体宣传和读书等方式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人不可能永远都处在好情绪中,大学生活中难免会有挫折、有困惑、有烦恼、有负面情绪。这个时候,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会自觉及时的宣泄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

1.适度的宣泄。宣泄的方式有很多。如:流泪、倾诉、书信、日记、听歌、运动、书画、散步等,你总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宣泄方式。宣泄是自我保护和保养的有效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宣泄掌握一个度,不要报复、毁物伤人。

2.积极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增进社会交往,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除课堂以外的更广阔的平台。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社团活动、勤工助学、竞选干部、党课学习、课外学习、文体比赛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增进人际交往,维护身心健康。

3.求助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在必要时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社会机构的心理咨询门诊、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方式,求助于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指导,解决大学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当然,有些人错误的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老师帮助解决一切问题,这是片面的。心理咨询的终极目的是助人自助,学会自己帮助自己。心理咨询不是灵丹妙药,不可能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

(三)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从而达到悦纳自己,悦纳他人,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和谐。古希腊人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的最高智慧。阿波罗神殿的大门上写着一句箴言:“要认识自己”。 一个人要想减少心理内在矛盾冲突,关键在于认识自我。大学生要不断修正自我认识,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主动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坦然面对自身的不足,悦纳自己。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的了解,正确的认识,还要坦然的承认,欣然的接受。马克思很欣赏这样一句谚语:“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跪着。”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也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只要正确认识自己,不断付诸努力,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巨人。

参考文献:

[1]张志华,于书忠,宋中展,路维.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2]夏建军,石国强,毕树广.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12(14).

[3]黄静宜.论当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及应对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3).

篇3

一、学生阳光心理主要内涵及培育

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阳光心理的主阵地。“阳光”是一种比喻,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企盼和追求。培育学生阳光心理的内涵就是:关爱孩子、理解孩子、激励孩子,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1. 教育学生认识自我,追求更好

认识自我是发展自我的前提。只有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能为自己确立恰当的发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确立有差异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通过努力收获阳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在每次教学中,都要留有空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能展示自己的阳光。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多肯定,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好,引导学生不断捕捉新的阳光。

2. 教育学生心态平和,积极快乐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平常心,引导学生具有平和的心态,不要把目光仅仅盯在与别人的差距上,既与同学比,更与自己比;第二,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在课堂上给每个学生一个平台,让其展示、体验成功;第三,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引导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对自己负责任;第四,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力,要重视多元思维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上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且将多元的思维习惯迁移到日常生活之中去,在生活中也想得通,看得开,悟得透。

3. 教育学生求实诚信,讲究效率

“求实”就是要求学生实在、实事求是而不漂浮;“诚信”就是要求学生遵守学习道德,在课堂上,这条道德的底线就是:不偷懒、不舞弊;“讲究效率”就是要求学生珍惜时间,严格时间概念,学会时间管理,在课堂适度紧张起来,以使自己的学习更有实效。学习有了实效,脸上才会有笑容,心里才会显得阳光灿烂。

4.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在合作之前,必须付出个人劳动,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其次,在合作交流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虚心向别人学习,吸纳别人长处,学会把掌声献给别人;最后,对于达成一致的思想,我们要督促学生保存、推广,以形成集体智慧,供更多的人享用。阳光的人愿意合作,合作的人心理肯定阳光。更多的人合作必定是阳光普照、阳光灿烂。

5. 对待学生真诚善良,宽容大度

课堂教学是生命体之间的交流。这种生命体之间的交流,首先要真诚。心怀真诚的态度,虚心向学生学习。当学生有困难之时,我们要耐心帮助,给予学生细致的心理呵护。如我们要真诚地邀请学生站起来,也要让学生体面地坐下去;其次,要倾听。倾听是一种素质、一种境界,倾听能拉近师生距离,倾听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最后,要宽容。在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很自然和正常的,我们要宽容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改正,同时也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能经受失败,以增强其耐挫能力,使学生明白,阳光虽好,但阳光总在风雨后。

6. 师生协同增加维度,提高质量

教学是个立方体,这个立方体是具有“质量”的。我们要尽可能地增加教学的维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课堂中得以成长。即增加长度,尽可能增加课堂教学的实用时间,减少浪费的时间;增加宽度,在课堂上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学生进入你的视野,服务每一个学生;增加高度,提高教学的创造性,形成适合学生的个人教学风格;增加深度,以便能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使课堂教学尽量增值;增加梯度,引导学生注重知识体系的前后衔接,结成知识网络;增加密度,注重教学内容的容量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以便每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多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培育学生阳光心理的根本之策,质量高了,学生有成就感了,心理自然就阳光了。

二、阳光教师心理的主要内涵及培育

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教师的心理状态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必须以自己的健康心理去塑造千千万万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健康心理;同时,就教师个人而言,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有追求身心健康的权利。个人认为,教师阳光心理的内涵就是,在职业上,充满尊重、理解、赏识、激励;在生活中,情绪愉悦、自立自强、合群合作、和谐幸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朝以下五个方面去努力尝试:

1. 努力追求三个“一”

付出一种爱――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和自己教育的学生喜爱甚至热爱。现在教师的压力大,职业幸福感不太高,教师们可以发牢骚,可以发感叹,但发过以后还是要及时调整心态,回复平静,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最好,自己从教的学校最棒,自己班的学生最佳,自己的课堂最美丽;读懂一本书――读懂学生这本书。我们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同一年龄阶段不同学生以及同一学生不同状态下的心理需求,满足每个学生合理的要求,引导学生不合理的要求,以使他们得以健康的成长。更为重要的是要用心了解课堂上学生的心理起伏,激发学生的心理出现。只有将学生这本书读懂了,你才会收获教学生的快乐,你才会享受到学生课堂成长的快乐;带好一个头――做好榜样,起到示范的作用。榜样的教育是光明磊落的,教师的模范行为对学生而言既是生动的教材,同时又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的是要带头阅读,带头思考,带头探究,带头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让探究的快乐弥漫教室、弥散校园。

2. 认真对待三个“天”

如实地反思“昨天”,反思昨天教学中的得与失,记下昨天的成功经验,也记下昨天的失败教训,让昨天成为借鉴,为今天的自信做好铺垫; 自信地面对“今天”,不因昨天的不如意而懊恼,也不因今天的新困境而退却,和学生一起构筑今天的新课堂,为明天的美好打好基础;热情地拥抱“明天”,只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下去,充满激情地拥抱明天,明天一定会更好!明天的课堂一定会更精彩!

3. 高度重视三个“我”

即理想中的“我”、现实中的“我”、别人心中的“我”。我们既要勇敢地追求理想中的我,使自己的课堂最受学生的欢迎,使自己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也要平和地接纳现实中的我,接纳自己的平凡,脚踏实地地上好每一课堂;还要清醒地对待别人心目中的我,把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学生的评价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力量,努力形成适合学生、能培育学生阳光心理的课堂教学风格。

4. 用心体验三句“话”

第一句话:我是重要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课堂是最亮丽的风景;第二句话:我是能干的!我的集体少不了我。我的教学能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奉献力量;第三句话:我是快乐的!我工作、我快乐。我的课堂不仅能使我自己快乐,更能使我的学生快乐。

5. 坚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把每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趣事和同事分享;第二件事:每天主动分享同事在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第三件事:将每天发生的趣事、精彩拍下来、记下来供你永久享用,让你的快乐阳光日积月累,使你成为阳光天使,一年一年、一届一届陪伴你的学生。

篇4

“生活因为热爱而丰富多彩,生命因为信心而瑰丽明快”,这是吴维库教授其中讲到的一句话。无论我们在家庭、企业、社会中,很多人都会告诉我们要有自信,因为自信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有魅力。自信的人,敢于直面自己的人生,坦然面对挑战。那么如何做一个自信的人呢?

在历史上,在当代世界上,都不乏成功者。这些成功者的生活经历、教育程度等等都是不同的,但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成功,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靠什么?他们靠的就是信心。他们对自己能力、才智、事业充满了自信,而自信的人大多拥有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人的一生都可能遇到挫折和不幸,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前进路上困难、挫折、预想的目标一时未能达到,都能使人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自怨自艾,严重影响工作与学习,这个时候就要看你如何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了,因为心态是我们调控人生的控制塔。

篇5

 

在创建阳光校园的过程中,我们注入了积极心理学元素,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营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阳光氛围

 

我们始终坚持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主导,通过教师培训、家长学校、校园心理剧、心理拓展训练、团体辅导课、同伴互助、个体辅导、青春期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积极思想,增强学生的“力量”和“美感”,培养学生的自我建设能力。

 

(一)转变理念,优化管理

 

我们在理念上做到了三个“转变”:一是变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单一模式为强化生命教育的综合预防模式;二是变学校心理教育单一取向为积极整体心理教育取向,大力促进学生自我心理建设能力的提高;三是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创建环境,营造氛围

 

在德育内容中渗透积极心理学思想。我们把中小学生自我心理建设能力的培养纳入学校德育的内容,充实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升了学校德育教学的内涵,为学校德育注入新的活力。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罗伯·崔比说:“欣赏性探询是提升成功循环的过程,而非仅仅修正错误。它能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帮助人们获得自我实现感,而非陷入充满忧虑与阴暗的宿命的泥潭。”因此,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推行“欣赏式班级管理”理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三)搭建平台,促进成长

 

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

 

学校教育向学生传授自我开发、自我提升能力的方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我们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载体,为学生阳光心理建设提供大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使其获得这些能力,并逐渐掌握开发自己能力的能力,以便学生个体将来能够积极面对生活。

 

课堂教学为学生阳光心理建设提供主阵地。学生的喜、怒、哀、乐大部分发生在课堂上或者起源于课堂之中,所以日常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或上几节心理健康辅导课,而应是全方位、文体化、综合性的教育过程。为此,我们在学科教学上提出了并试行这样的五大理念,即语文课堂重在求善,数学课堂重在求细,科学课堂重在求真,英语课堂重在求实,体音美劳班会课重在好学。同时,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建设进行有效评估,提出后阶段的辅导方案。

 

家庭教育为学生阳光心理建设提供大展台。为防止出现“5+2=0”的现象,我们必须要用好家庭环境这块资源。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引下,最有效的利用方式就是让家庭和学生一起去体验积极情绪,感受积极心理学的无穷力量。

 

二、构造积极心理场统摄的阳光课堂

 

积极心理学倡导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场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始终都有较强的统摄力,能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一)全新倡导快乐教学

 

积极的心理场能产生巨大的激励效应。在快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双方都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投入,因而能在学习中形成愉悦的情感体验,拥有获得知识后的自豪和神圣感,这种心境通过内化、迁移,最后积淀为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经常引导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的状态。

 

(二)全心处理教学内容

 

学生所接受的视听信息的质和量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场”的质量,所以,教师要善于深入体验教学内容,用生动、活泼、形象、幽默并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把握学生的情绪,时时掌控课堂教学进度,做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三、打造阳光活动

 

(一)阳光的节日伴成长

 

紧紧围绕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六一、国庆、中秋等法定节日,开展“阳光节日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乐翻天,在快乐中展示才能。如“集邮活动”“口琴齐奏” “剪纸艺术”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实践,在实践中全面发展,让节日的阳光伴随他们度过幸福的学校生活。

 

(二)阳光社团添力量

 

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们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推出各式各样的“阳光社团”,由具备专业特长的教师担任辅导工作,以最好的力量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全面发展。如成长社团、航模社团、德清方言研究社团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接受美的陶冶,充实自我,展示自我,丰富才情,快乐放飞梦想。

 

(三)阳光假日助飞翔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阳光假日活动”,让学生们直接体验和感受,丰富亲身经历,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如礼品包装、模拟法庭、自护自救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可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在家人与老师指导和同伴的互助下,自主选择,创意实践,多元展示。

 

四、塑造阳光少年

 

(一)优化心理环境,提高自我意识水平

 

创设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调动学生自觉参与到积极心理建设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墙报、名人字画、阅报栏、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等方式开展积极心理科普宣传活动,校园里随处可见“积极心理的十大标准”“心理小故事”等美文,使学生处处感受到积极心理、阳光心态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追求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积极调适情绪,提高自我分析水平

 

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实践—自我评价”这四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归因,促进他们形成更为强烈的主观幸福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运用团体辅导课对学生进行积极有利的归因训练。

 

(三)倡导助人自助,提高自我疏导水平

 

我们以“三助”模式(即合作互助、咨询他助、调节自助)为主,通过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分析水平来提高学生的自我疏导能力,教会学生掌握“三大调控策略”——行为调控、认知调控和人格调控。

 

(四)注重家庭氛围,提高自我完善水平

 

我们还通过各种形式对家长进行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应用技巧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分为“巧妙引领,主观幸福”“智慧塑造,积极人格”“善用激励,事半功倍”“积极沟通,共享成长”“平常心态,精彩人生”五大块,广受家长欢迎,提高了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技巧,改善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的自我完善水平不断提高。

 

运用积极心理学,创建一个和谐、积极向上、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阳光校园,有利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积极、健康发展;有利于师生在积极参与“阳光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

篇6

主持人要求他们从同一棵树下面出发,然后登上一辆停在不足50米远的巴士。在车的每一个座位上有一个标签,他们登上去之后,需要将座位上的标签揭下来,然后再从巴士的后门下车,返回出发点。

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出发之后,唯恐一不小心会跌倒,都是小心翼翼地朝前摸索着行走。即便如此,仍有几名大学生被脚下的青草给绊倒了,惹得周围的观众哈哈大笑。

当他们行走了不到一半距离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迷失了方向。有的往东走,有的往西走,还有两个女生居然掉头朝出发点的方向走来。最为有趣的是,有一个男生因为迷失方向而停下了脚步。他呆呆地站在那儿,正在为下一步该如何迈步而犹豫不决,恰巧一个女生碰到了他。那个女生好像对自己的选择很有信心,热情地拽着他的手臂,两人径直朝观众的方向走去。直到他们从观众的笑声里听到一些人的小声提示,才知道走错了方向。结果,往返不足100米的路程,他们竟花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而且只有两名大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达终点,其他人完全迷失了方向。

最后,在主持人的要求之下,他们纷纷解开了蒙在眼睛上的黑布条。他们看到自己当时所处的位置时,都忍不住笑起来。节目结束了,主持人让他们每个人说一下刚才的感受。

一个女生说:“失去光明,就像跌入一个无底的陷阱,非常无奈和恐惧。”另一个男生说:“现在这一刻,我真正体会到盲人的生活是多么不容易。”

…… ……

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且他们的感受都证明了一个问题:光明极为珍贵。生活中的光明极为珍贵,那么,心灵的呢?我想,心灵的光明更是弥足珍贵。

篇7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阳光;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3)02-0095-05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1]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其发起人和主要推动者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 Martin Seligman)。塞里格曼等学者分别在2005年第5期[2]、2006年第8期[3]的《美国心理学家》上撰文指出,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正面、积极的解读,从而挖掘人本身具有的潜在能力,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品质来帮助人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这一理论的提出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并在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彰显功能,佛雷德里克森(B. L. Fredrickson)[4]、多勒(M. A. Torre)[5]、达克华斯(A. L. Duckworth)[6]、布鲁斯(M. Bruce)[7] 、威廉(G. E. Vaillant)[8] 、希尔顿(K. M. Sheldon)[9]等对积极心理学理论或临床实践问题都做过有益的探讨。积极心理学提倡以人为本的全新价值理念以及积极人性的价值取向,从新的视角转变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观念,丰富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内涵,升华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阳光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关注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重视人类幸福、快乐、满意和发展的科学[10]。阳光校园文化是一种基于积极心理学和阳光教育,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健康人格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教育体系。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以及研究内容与阳光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很多共同之处。

(一)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与阳光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

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以积极品质的培养目标替代疾病的预防目标,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11]。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而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正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12]。

阳光校园文化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内核,重视师生自身的价值和力量,阳光是一种精神,一种永不言败、奔竞不息的奋斗精神;阳光是一种心态,一种热情待人、平静处事的良好心态;阳光是一种境界,一种欣然面对、坦然前行的平和境界;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驱散阴霾、传递温暖和快乐的语言,因此,阳光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温暖的教育,阳光校园文化是一种健康美丽、温暖和谐的校园文化[13]。阳光校园文化的建设关注普通人群,重视正向力量的引导作用和积极氛围的熏陶作用,将建设性、发展性、预防性的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健康个性的塑造以及自身潜能的挖掘,这和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二)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与阳光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主观层面。主要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和满足、快乐等,重点是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第二,个体层面。主要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灵性、天赋和智慧,积极心理学希望寻找到一条能使个体具备这些积极人格特质的有效途径;第三,群体层面。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14]。积极心理学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其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与创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15]。

阳光校园文化的建设以“阳光物质文化”、“阳光活动文化”、“阳光学术文化”、“阳光精神文化”为主要内容,既包括主观层面上的积极情感体验,如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让师生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和满意感,也包括个体层面上积极人格的培养,如通过阳光学生的评比、阳光活动的开展塑造师生健康的人格。但其建设内容主要以群体层面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为主,如阳光班级、阳光宿舍的建设、阳光校园氛围的营造,旨在通过群体层面的建设,达到优化个体层面的目的[16]。具体地说,即通过建设阳光的校园氛围来影响师生的心理和塑造师生的行为。因此,阳光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7]。

二、独具特色的阳光校园文化实践与探索

校园文化特色是高校特色办学的一个重要体现。女子高校校园文化既有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18]。湖南女子学院坚持特色办学理念,弘扬男女平等的先进性别文化观念,倡导“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19],以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女性人才为己任,大力推进阳光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阳光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基本的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阳光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文化和校园网络文化两个方面。学校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积极增强物质文化的情感体验功能,学校的校园环境经过精心设计,建筑、色彩、布局等尽量体现人文关怀和阳光文化育人的理念,努力做到让校园的一面墙、一个橱窗都能给师生传递积极的正能量。如学校建筑的命名处处突出女校特有的文化气息,懿德楼、睿智楼、笃行楼、臻美楼等教学楼以校训命名,寓意着学校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希望学生成为“高尚道德、美好情操、渊博知识、健康体魄”的人;学校在教学楼每一层的楼道口摆放鲜花和绿色植物,让师生在某个片刻得到感悟和憩息;宿舍的宣传窗以舍友相亲相爱为主题,粘贴了平时大家集体活动的瞬间和点滴,提醒学生铭记幸福和友谊,因为学校相信积极的正能量可以化解误会和矛盾。校园网络是学生、家长、社会认识和了解学校的重要窗口,也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积极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创建“阳光教育”学生网站,网站上弘扬主旋律,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尚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鼓励学生多观察、发现和分享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源头上杜绝网络依赖。吴佳蕾[20]、曹宏伟[21]、周秀艳[22] 、卓筱芸[23] 、翟媛媛[24]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积极心理学能够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阳光活动文化

活动文化是由校园活动中发生和进行的人际交往而产生的文化。学校认为只有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活动才能给学生带来触动和改变,因此阳光活动文化的建设将活动的目标从解决心理问题转化到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注重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鼓励,通过可观、可感的活动,树立其自信心,增加其尝试的勇气,培养其合作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25]。具体的活动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以“阳光生活――打造精品社团”为目标,重点扶持“女性学协会”、“女红手工协会”、“女子管乐队”、“女子民乐队”、“阳光使者”等女性特色突出的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以“阳光行动――女性主题活动”为中心,围绕“三八节”、“母亲节”、“525心理健康节”、“国际家庭日”、“感恩节”等节庆日,开展主题活动,培育学生乐观豁达、包容大气的女性情怀;以“阳光成长――阳光伴我行”为主题开展“五个一”特色活动,即“一本女性励志阳光教材、一个女性传统阳光节日、一个女性阳光论坛节目、一个女性网络文化阳光网站”。这些阳光校园文化活动,突显女校特色,培育女性情怀,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并将更多的阳光和快乐传递给周围的人。

(三)阳光学术文化

积极心理学从群体层面上追求积极公民美德的形成,积极心理学对积极公民美德的界定是:个体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而“遵守学术道德、坚持学术操守、追求卓越的学术态度”正是积极公民美德的具体表现之一,是教师积极精神面貌的具体表现之一。因此,学校积极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并增强制度的积极情感导向,而不是空洞、生硬的教条和约束。如学校定期组织博士、教授开展座谈会,不仅关心教师的学术成果,而且关心教师的情感、生活,学校相信有一支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就一定会出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在目标导向上,学校在学术文化的建设上并不机械地求全、求大、求多,而是注重品牌和特色。如学校以女性教育和女性文化研究为龙头,在女性文学与文化、女性教育、女性伦理与礼仪等研究领域形成了比较突出的特色和优势,并依托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等研究平台,进一步丰富学术活动的形式,提高师生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四)阳光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学校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培养目标、道德情感和行为准则在师生身上的具体体现。学校以“懿德睿智、笃行臻美”为校训,用特色鲜明的精神文化引领学生成为言行文明、举止优雅、知识广博、品德高尚的阳光女性人才。学校倡导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相信女性的力量,鼓励女性追求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幸福。总之,湖南女子学院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渗透和应用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对于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阳光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校园文化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的成长,特别是自我教育与自我塑造,有着狭义的教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科学健康、与时俱进的优秀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成才追求、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阳光校园文化的建设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导向,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教师事业心的激发以及校园学术文化和教学文化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引领作用。

(一)引领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诸多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特有自我。积极健康人格的培养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必要条件,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必由之路。阳光校园文化的建设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及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学会接受自身、他人或环境的不完美,学会面对挫折,学会科学的自我规划,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美德来建立自信与自尊,并获得乐观、勇敢、创造性、成熟的防御机制和智慧等积极的品质和力量[26]。通过阳光校园文化的建设,学生减少了抱怨和不满,增加了感恩和宽容,学生更愿意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情感,更愿意参加学校的活动,更自觉地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更快乐地生活和学习[27]。热情的教学可以教化学生,温暖的教育可以感染学生,真诚的赏识可以激励学生,因此,阳光校园文化具有积极的导向功能、无形的凝聚功能以及强大的塑造功能,有利于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提升工作的内在魅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育事业是教育人、培养人、影响人的事业,在求学与做人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的精神面貌、道德品质、治学态度、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教师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其自身也有一个个体社会化的继续转化过程。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教师产生焦虑紧张、职业倦怠等不良心态的危险性因素也在增加,因此教师是否具有阳光的心态,直接影响其工作、生活的质量。阳光校园文化的建设注重教师工作热情的激发和工作潜能的挖掘,注重教师实际问题的解决,尊重教师个人的情感体验,并努力拓宽教师职业发展的平台和上升的通道。通过阳光校园文化的建设,教师的精神面貌更加阳光了,更懂得赏识和肯定自己的学生了,工作的热情更高了,对学校的归属感更强了,生活也更有滋味了。所以,阳光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开心、快乐地成长,而且能让教师体会到更多的事业成就感、生活满足感和幸福感[ 28]。

(三)建立积极的组织系统,营造阳光的文化氛围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是与环境、社会背景分不开的,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阳光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种基于群体层面的环境的塑造,建设的内容不仅包括师生闲暇生活的安排,也包括师生知识结构的调整、积极品质的培养、个人潜能的发挥、学术气氛的形成、批判思维的训练、创造能力的开发、社会使命感的激发等。阳光校园文化的建设构建了一种积极的组织系统,而不是单纯地关注个体身上的弱点和缺陷,这种基于群体层面的环境的塑造,影响面更广,影响力更大,也更有利于发挥个体正向和积极的潜能[29]。

综上所述,阳光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应用和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活动等各个方面,让师生从书本内容中感知积极心理,从实践课堂中探究积极心理,从情绪体验中感悟积极心理,从积极成果中品味积极心理,从而全方位构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教育体系[30]。阳光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发挥校园文化强大的凝聚功能,有利于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有利于构建温馨、和谐、阳光的校园氛围,从而对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Seligman, M. E. & 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1): 5-14.

[2]Seligman, M. E., et al. 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Interventions[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5(5): 410-421.

[3]Seligman, M. E, & Rashid, T. Positive Psychotherapy[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6(8): 772-788.

[4]Fredrickson, B. L.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3): 218-226.

[5]Torre, M. A. Positive Psychology: Is There Too Much of a Push? [J]. Perspectives in Psychiatric Care, 2007(3): 151-152.

[6]Duckworth, A. L.,et al. Positive Psychology in Clinical Practice[J].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5(1): 629-651.

[7]Bruce, M., et al. Reducing Suicidal Ideat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Depressed Older Primary Care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4(9): 1081-1091.

[8]Vaillant, G. E. Adaptive Mental Mechanisms: Their Role in a Positive Psychology[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1):89-98.

[9]Sheldon, K. M. &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3): 216-217.

[10]颜丽,等.积极心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1):78-80.

[11]张学俊. 积极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价值的重新回归[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4):56-58.

[12]陈娟,等. 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解析[J].心理科学,2009 (2):487-489.

[13]吴维库.阳光心态[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17.

[14]Julie, K. N. & Edward, C. C.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of Negative Thinking[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2 (9): 993-1001.

[15]Deci, E. L. & Vansteenkiste, M.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Basic Need Satisfaction: Understanding Human Development in Positive Psychology[J]. Ricerche di Psicologia, 2004 (1):23-40.

[16]William, R. J., et al.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Externalizing Students in a Sea of Negativity[J].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2004(1): 67-79.

[17]Asarnow, J.,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Quality Improvement Intervention for Adolescent Depression in Primary Care Clinic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5 (3): 311-319.

[18]罗婷.女子高校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20.

[19]罗婷,胡艺华.女子大学特色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7(2):101-105.

[20]吴佳蕾.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1]曹宏伟. 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群文天地,2011(9):176-177.

[22]周秀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107-108.

[23]卓筱芸.以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 2008(10):185-187.

[24]翟媛媛.积极心理学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70-73.

[25]费晓璐.公安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及培养――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J].商业文化,2011(10):235.

[26]曾秋燕.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0):200-201.

[27]王承清.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 2008(2):31-34.

[28]Antaramian, S. P., et al. Adolescent Life Satisfaction[J].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08(11): 112-126.

篇8

我心里的阳光是快乐。笑一笑,解万愁,胜似千杯酒,风雨过后彩虹依旧。风停雨息再回首,清风舞袖,乘风绿柳,白云悠悠,桃花正秀,一波江水一樽月,逐云千里百花流,笑傲万古千秋。

我心里的阳光是希望,在孤冷的夜里,在起风的夜里,在没有月亮的夜里,点一盏明灯。静听风路过窗外,看黄晕的灯光弥散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努力捕捉远逝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静待风止,静待花开,静待黎明,静待又一个雪融春暖……风再猛也会止,雨再大也会停。满怀着希望,在深冬的鹅毛大雪中等待霏霏细雨的梦呓,又何尝不是一种飘逸的美好……

我心里的阳光是勇敢。面对深不见底黑洞般的重重困难,不要逃避,不要退缩,任身躯被黑暗吞噬,照亮全宇宙的爆裂后是永恒的新生!置身于一片阴暗的森林中,不要因浓重的夜幕而胆怯,不要因荆棘和藤葛的羁绊而滞留,只需要朝一个方向努力行走,相信前方就是森林的尽头,前方就有浪漫的鲜花,前方就有华丽的黎明!

只要心中盛满阳光,无论刮风下雨,生活都处处是晴天。

篇9

孤儿学校是一所特殊学校,学生个性差异大,家庭背景复杂,这样就会导致部分学生会产生自卑、恐惧、逆反、自私等心理问题。作为孤儿学校一名心理教师,在工作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最重要的是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然后放大,以表扬为主,达到塑造学生良好行为的目的。

我们教育工作者现在都明白,在教育学生时,首先要培养他们成人,其次是成才。但在真正教育中,我们往往把后者放在首位,可以说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但在社会上的孩子,这个问题相对来说解决要容易些,因为他们所受到的教育不只是来自学校,开放的空间会为他们提供多方面的影响。而我们学校的孩子就不同了,学校就是他们的家,所以老师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010年暑期我有幸到北京参加了《国际心理学积极研讨会》,积极心理学倡导对人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它的精髓是要有正面的眼光,而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正在成长的幼苗,他的基本趋势是向上的积极的。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可能性,积极的发展都可能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生,这样我们就要为学生创造发展的平台,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眼光老是放在消极的上面。

做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要用阳光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人或事,遇事换个角度思考,积极应对。在教学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融合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放大学生的优点,聚焦学生的发展;多一些高峰体验,少一些批评挖苦;坚持正面关注,积极引导,相信,我们会给孩子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会给自己创造一个阳光灿烂的世界!

2 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自卑和自信是对好朋友,一个人不自信往往是由于自卑引起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中认为,所有人都有一点自卑,只是程度不同。心理学研究认为,适度自卑感可以成为推动人发展的动力,但是,当自卑感已造成了心理困惑甚至引起问题行为时,就会导致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适应不良。所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

2.1 实现人格平等

从尊重的角度来看待学生,营造出每一名学生在班级都备受尊重的氛围,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

七年级有一名女生是9月份来到我校的,她曾经来到过我的办公室,讲述一些她的事情。她说在社会学校她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并且总是遭到其他同学的歧视,比如班级里哪位同学的东西丢了,学生很自然的第一时间都会怀疑是她,班级里什么公共设施遭到破坏时,她也是重点怀疑对象,因为她的身份是一名孤儿。即使老师一再为她辩解,也得不到同学的尊重。所以她压力很大,学习成绩也不好。自从来到孤儿学校,她有了和同学们平等的身份,能够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在其中考试中,竟然考到了班级前五名。她在孤儿学校收获了尊重;收获了成功;收获了自信。但她对我说:“老师,我现在压力非常大”,我有些吃惊的问道,这个时候你应该高兴还来不及呢?为什么要有压力呢?她对我说:“老师,在家的时候我从未想过我会考上大学,因为我学习成绩不好,我亲戚家的哥哥姐姐都是大学生,我从未想和他们比过,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然后考大学,所以我的压力很大。”

这名同学是幸运的,因为她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仅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且心灵得到了慰藉,也许她的人生会因此而发生重大的转折。可见,一个人的自信源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源于自己对人生的美好追求。那是不是班级里每一名同学的人格都是平等的呢?

记得我在七年级问卷调查时,这个班级里有一名智障的学生,学生第一时间就告诉我:“老师他傻,不用给他发卷子”。我首先纠正了这名同学不正确的叫法,要学会尊重他人,也许一句好话他听不出来,但他或许知道“傻”字,不是一个好词,会对他造成伤害,然后同样发给他两套问卷,让她享受到和其他同学平等的待遇。这名同学笑了,从他的笑容里看到了他思维的简单。交卷的时候,从不发言的他突然问我,老师我不会写名字怎么办?“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我帮你写”,他高兴地跑到前面来,即使试卷是那样的干净,我也写上了他的名字。他回到座位,直到下课都规规矩矩的坐着,并且乐呵呵的看着我。一个这样的学生能够发生明显的变化,我们有希望看到其他的学生也会发生思想的转变,行动的质变。

2.2 帮助学生寻找归宿

虽然每名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班集体,但有的同学并没有归属感,认为班级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与自己无关,把自己的内心完全的隔离。这种现象每个班级都有,记得在上课时,我为他们进行分组。为了打破常规,我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自愿分组,结果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学生被孤立在外面,而有的小组人数根本就不够。当我问他们为什么不自己找组呢?他们却说:“不知道上哪个组,怕别人不喜欢他,再说平时都习惯了”,我转过身看看其他的组,问问哪组同学愿意接纳他们,同学们都抢着要他们,并且他们在一起合作的也非常愉快。所以我们要为为他们的改变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学习,使他们获得有归属感的喜悦,多组织集体活动,为他们安排适当的角色,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身的位置,感受到自身的价值,逐步树立起自信心。

同时,加强与孤儿亲属的联系,要让孤儿认识到,人活着不仅仅只是为自己活着,这世界正是因为有了每个人的奉献,才会这么丰富多彩,教导他们学会走出固步自封的天地,去接纳别人、爱别人,懂得感恩。并不断的加强班级良好人际关系环境建设,让他们从疑惑转化为信任,由对人对事敷衍转化为对集体负起责任。这样他的内心世界会逐渐丰富起来,孤独、厌倦情感会越来越少,从而成为心理健康的学生

2.3 多与学生进行经验交流

很多人都有过不够自信的经历,包括老师和学生,所以在平时要多和学生交流一下经验,可利用班会时间,让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经历,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和疑虑,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不自信的想法和做法。

记得在上课时,有的同学不敢正视失败,当老师说给这样的同学一个小奖励,每名同学要表演一个节目时,很多同学都吓得往后退,甚至逃避游戏。游戏结束后,让同学们分享感受时,令人惊喜的是这样的学生一般都会率先站起来,畅谈自己的想法,从他们的言语中感受到了自信,同学们也都喜欢上了这样的上课方式。

做为一名老师我曾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我在小学时,不是班级里学习最好的,在中学学习成绩超过我的很多,求学路上的艰辛超过了在做的任何同学,当时自己也很不自信,但是却坚持了下来。通过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老师也有不自信的时候,让他们不要太畏惧这种情况,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不要自欺欺人;同时也要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的不够自信的情形,然后让大家讨论,共同商议对策,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不自信的问题。

3 从心灵上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

我们在实践中证实“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爱孩子。”如果孤儿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与老师坦诚相见,那么谈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对于这些孤儿学生来说,师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老师既做良师益友,又要做家长。

记得我在初中一个班级上课时,只有一名同学不爱要求来做,不是睡觉就是看与课堂无关的书,我曾说过他几次,但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我对着全班同学说,如果哪名同学没有听清老师说的话,做些与别人不同的动作,那就证明你想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表现,老师就给你一个这样的机会,奖励你到讲台前来表演一个节目。这名学生立刻抬起了头,以后再也没有做与上课无关的动作,而且变得非常的积极主动。后来这名学生找到我,老师你这招太绝了,如果那次你让我站着,就冲我的脾气也许咱俩会打起来,老师你就是我亲姐姐。我们的孩子与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无一例外的存在着情感饥渴,所以老师要从温情角度出发,教育上要爱心与耐心相结合,从心灵上给孩子更多关怀。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沟通及实践活动

我们的学生虽然有着国家的养育,老师的教导,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感恩,有的学生甚至会因一点点的个人利益,抱怨环境,抱怨学校,抱怨老师,觉得全世界都亏欠他们。其实在学校的倡导下,我们时刻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并且在每学期都召开有关品德教育的主题班会,但效果依然不是很明显。我想其中的原因,就是学生生活的空间过于狭窄,与外面沟通的机会少,外面新鲜的东西进不来,内部不好的思想慢慢扩散,最后导致学生整体思想境界不高。

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考上高中、大学的孩子回来变得懂事了。他们的变化不排除孩子长大了,思想成熟了,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融入了社会,接受了新鲜事物,对学校和老师又有了新的定位。

篇10

创意是务虚的过程,在务实操作过程中还要经受考验,还要及时地加以调整和完善,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就广播记者而言,创新就是改革传统的,创造新的,是在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创新思维人人都有,有的人会用善用,有的人不会用不善用。于是,培养创新思维,学会运用创新思维并善于运用创新思维,会是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

1. 如何创新

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即把思维固定在一种模式上,从而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发展空间。所以,在思维定势已经形成的条件下,是不可能产生创新思维的。要打破思维定势,就必须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众,只唯实,如果不能打破“唯书、唯上、唯众”的束缚,甚至在这些方面钻牛角尖,那就不可能体现创新思维。所以,广播记者要具备创新思维,首先就要打破思维定势。

其次打破思维惯性。思维惯性,是根据经验和常规、惯例去想当然地顺着某一方向想问题、办事情,从而把自己的思维封闭起来,这无疑会影响自己的创新思维。只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靠着思维惯性来思考问题,就不会有创新思维。因此,广播记者在实际工作中要敢于冲破传统模式和思维惯性的束缚,坚持在工作中拓宽思路、务实创新。

2. 广播记者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内涵

学会思维。思维的主要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系统化与具体化。科学思维过程有三种途径可循:一是可以通过学习科学史,来研究科学家的思维实践过程,从中吸取营养,掌握思维规律;二是可以通过观察周围人们的工作来研究他们的思维过程,探索他们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转化为指导自己思维的原则;三是可以通过回忆以往的思维过程,寻找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作为今后思维的借鉴。

学会质疑。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培养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创新是从质疑问题产生开始的,思维也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才有助于人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走上创新之路。

丰富经验。丰富的经验、广博的知识可以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实际上,在思维的过程中,人们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都与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息息相关,在思维实践中,通过深入思考、积累经验,就可以为以后的思维打下基础。

3. 广播记者的创新能力途径

培养创造性思维,开拓思维创新,很重要的是要加强理论的武装、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锻炼。哲学理论是思想科学的结晶,其真理性原则既是理论创新和其他社会创新的直接目的之一。真理性原则要求创新的理论必须是对事物本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揭示,任何事物在现象的背后都存在一种成为其自身并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固有的规律性,这种固有的规律性即事物的本质。理论是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基础,只有弄清理论的精神实质,才能激发创造性思维,将普遍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为听众制作优质的广播节目。其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除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多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和管理知识,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社会知识等,花精力读些经典著作。文科背景的不妨读些世界名著,理科背景的读些科学家传记或经史经典,总之要力戒浮躁,勇于思考。创新与实践的关系,具体来讲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又指导和推动实践创新,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新闻实践需要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所有创新都需要有坚强的理论支撑,发展改革的理论指导新闻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