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19:0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文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观文化论文

篇1

曲江寒窑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

改建以遗址保护为核心,结合历史文脉和特殊的沟谷地形,以真爱体验为主题,紧扣人文特色和情感脉搏,以幸福产业为主要方向,为婚恋男女提供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体验活动及配套服务,从而弘扬社会正气,传颂爱情的忠贞不渝。将其打造成为集遗址保护、旅游开发、文化产业建设为一体的中国第一个体验式爱情主题公园。

窑遗址公园景点分析

新改建的寒窑遗址公园将成为定情婚礼纪念的圣地,园区以各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中国传统爱情文化,经典爱情故事。园区可分为:遗址区、婚庆区和休闲娱乐区。

1寒窑遗址区

满足旅游观光、体验历史民俗文化等需求。位于曲江池东南鸿固塬鸿沟坡岸,此处是秦汉时代宜春苑,山林悄静,悠美自然,主要景点有:寒窑遗址、鹊桥、海枯石烂、寒窑故事馆、寒窑遗存窑洞、廊桥、思夫亭、三姐泉、贞烈殿、柳林寺和妖马洞、土遗址保护现场等。其中寒窑遗址、思夫亭、三姐泉、贞烈殿、柳林寺、妖马洞、寒窑遗存窑洞等在原有景点的基础上进行了修复和维护,既保留了原有景点的持续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如寒窑遗址,保留要洞外宝钏菜园及织布、耕种、研磨等生活、生产用具。保留王宝钏当年生活起居的“茹苦洞”,洞内重要的设施就是一个土炕,室内光线幽暗,采光就靠炕对面一尺见方的小窗,炕下有2㎡大小的空间。窑洞底层增加了根据《五典坡》的剧情演绎来的“别窑”“探窑”,内塑王宝钏斟酒别夫和王母探女的塑像。还增设了采用幻影成像技术和传统绘画艺术制作的王宝钏生活场景室,画面中可以感受到王宝钏的刚毅、忠贞和勤劳。再如,柳林寺的文昌阁外每天都有情景剧抛绣球表演,外挑的廊檐常作为表演时的彩楼来使用。三姐泉边游客可以体验古时辘轳取水的生活场景,如有兴致还可感受用三姐泉井水冲泡的别具风味唐茶,观摩唐茶制作的过程,感受古风古韵,梦回大唐。海枯石烂以我国传统叠山造景手法而造就园林艺术景观。成语“海枯石烂”出自我国宋朝王奕《法曲献仙音•和朱静翁青溪词》“:老我重来,海干石烂,那复断碑残础。”景区内叠石堆山,层恋起伏,上镌刻着中国文化中歌颂爱情的经典名句,通过古人诗词渲染我国劳动人民人们坚贞不渝、情比金坚的爱情的观念,诠释中国的爱情文化。“寒窑•故事”展示馆占地面积972m2,采用现代影像艺术的手法,幻影成像展示王宝钏与薛平贵爱情故事,通过艺术的展现手法,融现代影像技术、网络技术和声光电等高端技术于一体,向游客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薛王二人相遇、相知、彩楼抛绣球、战场立功、婚后别离、幸福相聚等场景。游客可以通过不同的场景模拟和现代技术体验王宝钏的爱情故事。新建的廊桥连接着园区南北,其造型结合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回廊和三孔桥的形态,象彩虹,象门洞,象回廊,确保了物质上的衔接和视觉上的通透。真可谓是“美景壮新区,喜虹桥绘彩,奇洞通幽,颇显恢宏气象;熏风辉胜地,看玉柱凝光,长廊映日,堪夸时世繁华。”高大的廊桥不仅是对爱情主题的诠释,更彰显了曲江新区在文化产业建设、城市内涵丰富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园区对沟谷地貌、黄土崖壁进行了保护、加固和展示,游人可以现场参观,感受寒窑遗址原始黄土沟壑的地貌,这种保护和展示既具有文物价值,又具有自然价值。

2婚庆产业区

位于曲江寒窑遗址公园南侧,沟谷以北,可满足更多青年的婚庆需求,在此不仅能感受到中国传统爱情含蓄表达的魅力,同时也能体会到西式浪漫爱情里的张扬与直率。主要景点有:惊世奇缘、玉洁楼、饮马池、欧洲风情教堂、金缘阁酒店、在水一方、许愿池等。玉洁楼取冰清玉洁之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美德的较高评价,体现了中国妇女对爱情忠贞不渝,从一而忠的传统道德观念。是为纪念王宝钏而建的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典型的四柱三间格局的牌楼,牌楼西侧有著名书法家石题写的“曲江寒窑”的牌匾,东侧有清嘉庆十一年御赐的“玉洁楼”牌匾。饮马池据传是薛平贵西征凯旋后,驾红鬃烈马赶回寒窑与王宝钏团聚,途经此处饮马,故曰饮马池。对玉洁楼和饮马池的保护和维修可以延续人们心目中寒窑形象。惊世情缘位于公园主入口右侧崖壁上,采用陕西民间艺术剪纸与现代浮雕艺术以醒目的红色塑造的气势雄伟壮观的景观墙。整体长270m,高11m,结合园区爱情文化,景观墙融合古今艺术手法,表现了世界文明史上“伏羲与女娲”、“亚当与夏娃”“、白蛇传”“、海的女儿”、“罗密欧与朱丽叶”、“牛郎织女”、“灰姑娘”、“牡丹亭”、“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10大爱情故事。金缘阁酒店前有一座名为“在水一方”的小岛,其上有一株旱柳,犹如一位佳人,伫立水中央历经岁月,生机盎然,好像在暗示岛的主人对自己的爱情期待。许愿池传说会使人愿望实现,带给人们幸福,很多游人都会在此池边掷硬币以求爱情美满,婚姻幸福,家庭和谐。欧洲风情教堂四周绿草茵茵,风景如画,为相爱的男女提供纯欧式的婚礼服务。金缘阁酒店是婚庆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欧洲风情教堂旁。用“金玉良缘,一生相伴”来表达对在此举办婚礼情侣的美好祝愿。可举办各类西式婚礼,户外冷餐,沙龙等。店内红色水晶灯组璀璨夺目,唐朝宫廷画和气势恢宏的实木雕刻壁画,使您的古典唐风婚礼更具奢华。

3娱乐区

亦叫寒窑新街,建筑面积2533m2,建筑风格是关中民俗院落式,区域内有古牌楼、照壁等民风淳朴的建筑形式。整个区域分为商业南区和商业北区和戏楼。戏楼是该区域的中心建筑,凸显了以文化为灵魂的核心主题。游客每天可以在此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戏曲节目,有时还能观赏到名家大腕表演的经典秦腔剧,凸显秦风、秦韵。其中商业南区以婚庆及相关产业为主,商业北区以餐饮文化为主。

4主入口

穿过玉洁楼的牌楼,游客一眼就看见一池流水映入眼帘,据说这是薛平贵骑红鬃烈马经此,下马饮水。由于有工作人员不断打捞清理,池水清澈,池中喂养的有黑天鹅和鸳鸯及快乐自由的小红鱼。看到这些自在的水禽,公园的爱情逐渐清晰起来。继续向前就是通透的入口设置。3.5次入口紧靠新开门南路,与壹影婚庆影视基地相连。在新开门南路上,游客即可领会到以王宝钏和薛平贵爱情故事为题材的皮影雕塑。

植物景观分析

植物景观不仅能创造优美环境,还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各种乔、灌花、草等植物,发挥植物在景观中的功能性和观赏性。寒窑主要植物配置有:旱柳、五角枫、白玉兰、七叶树、柿树、钢竹、榆树、国槐、银杏、油松等乔木,红叶李、小叶女贞、连翘、发青等花灌木。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上,着重做好以下几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首先就是要了解当地地理、气候、土壤、光照、湿度等情况,再根据植物的常绿、落叶、观叶、观花,以及植物的开花期、绿叶期、颜色、高度等特性,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寒窑遗址公园原有不少有特色的植物,他们不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历经沧桑而烙上了历史的印记,见证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对于这些植物的保留,可以强化景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在寒窑遗址公园中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如:月老金桂、被誉为连理枝的古槐、在水一方小岛上的旱柳等。植物与天然地形、沟壑、水、窑洞等结合起来,可达到环境与植物的和谐共融。植物景观与灯光、日光、月光、湖面、水面等相结合会形成如诗如画美妙的景色。西安曲江寒窑遗址公园是我国首个以爱情为主题的全景体验式公园,园区种植有三叶草、薰衣草、荷花、百合、玫瑰、相思树、连理树、枣树、松柏等表达爱情的草、花、树。

寒窑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特色

爱情是一个永远鲜活的主题,值得每个人一生铭记。“姻缘际会苦难全,相守寒窑佳话传。金桂枝繁红线挂,楼台演绎劝贪钱”,结合寒窑的文化、周边环境及所取得的成绩,基于对西安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的分析,我认为其景观文化的特色在于:

1挖掘历史内涵,传承中国文化

寒窑遗址公园景观文化本着修复、展示、体验的原则和修旧如旧的手法,使遗存的三姐泉、思夫亭、贞烈殿、寒窑旧址、妖马洞等景点焕发出新的历史韵味。围绕不同遗址表达的文化内涵,在“民德归厚”戏楼、露天剧场和临时舞台有形式多样的文化表演。另外,园区内的灯光音乐、水体绿化、艺术雕塑、楹联艺术创作等都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解读了寒窑文化。

2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陈

寒窑遗址公园的展陈内容包括民间传说和遗址窑洞,王宝钏爱情及其故事的传颂是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展陈方式有文字、图像、雕塑、影像、多媒体等手段。如对王宝钏生活的展陈,采取舞台布景加实物模型的形式进行展陈。将一口窑洞分为两个空间,前部空间通过一些生活、生产模型来表现王宝钏的生活场景。后部空间,通过舞台布景的形式,展现王宝钏倚门而立,望着满天飞舞着大雪的荒野,翘首期盼夫婿薛平贵的回归。这充分表达了王宝钏对爱情的执着,对亲人回归的期盼。

3强化爱情主题

寒窑遗址公园是国内首个爱情主题的全景体验式公园,景观规划中在爱情主题上下了很大功夫,其中最为显著的手法就是对爱情故事的罗列。如主入口的景观墙“惊世奇缘”就采用中国传统艺术剪纸的手法,罗列了中外经典爱情故事10个。成语路收录了中国描述爱情的成语“花好月圆、永结同心、一往情深”等百余条,别具特色。海枯石烂,利用中国传统园林叠石的手法,镌刻出经典爱情诗词,以渲染园区氛围。园区内中国婚俗吉祥图案,媒妁文化,象征爱情的信物、图案等元素数不胜数。以象征爱情的元素作为创作题材,可从感官上影响观者的浪漫情怀和情爱细胞,营造出浪漫氛围,使公园的主题文化更饱满,主题功能更突出。寒窑遗址公园内不仅有周到、全面地的技术供应与后勤服务设施,而且各设施都突出体现了爱情这个主题,并注重与其他景观之间的协调关系。

篇2

1.1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

创作素材由于园林景观设计兼具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特点,设计的对象和方法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具有独特性的地域文化成为了设计师的创作素材,并将其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以此作为对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的展现,从而使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品味得到提高。对设计师而言,要想在当地的地质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及人文历史、风土民俗等人文环境中寻找灵感,必须对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理解,才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地展现出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

1.2园林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地域文化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能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强大表现力反映出来,集中表现为当地人民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同时也通过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获得了更广阔的创新及发展的空间。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在理解及吸收当地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文化理念,让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既有历史性,又有时代性,以此加强园林景观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使游人在游览园林景观时能对当地的地域文化产生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园林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2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原则

2.1独特性原则

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地域文化的表达时,应注意对当地的历史建筑、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及建筑风格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其独特性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使园林景观具有更加深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游人展现出本地独有的文化氛围,实现设计的与众不同和匠心独运。

2.2整体性原则

地域文化的形成依托于地域环境,而地域环境则是一个生态系统,拥有整体性的特点,且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考察地域环境的因素,根据地域环境的客观规律,把园林景观中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生态特点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使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

2.3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加强对保护及利用人文、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的关注,从全局出发,综合分析地域内的全部资源,使园林景观符合科学发展观,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园林景观设计应注重对历史遗迹的合理开发和建造,使历史文化能够可持续发展;二是园林景观应对生态系统内的各个物质和能源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利用,保障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

3.1适度保留地域传统

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适度保留当地的地域传统,以删减琐细和留取精髓的方式突出地域文化特点。由于保留的设计手法较为简单,其协调性较高,效果较为明显,且对景观环境的破坏较小,在历史价值高、保留较为完整并有典型性的传统园林景观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能有效减少对历史建筑的破坏,保留园林景观的传统地域文化。

3.2抽取地域文化元素

对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表达地域文化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典型元素符号的抽取来展现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地方传统。这种表达方式在设计空间结构时虽然不需遵循传统,但更注重元素符号的典型性和象征性,这些元素符号既可以是建筑也可以是民俗文化,在园林景观中通过雕塑和小品等形式展现出来。

4结语

篇3

1.1不同地域文化下的园林艺术

我国的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都有着丰富的景观资源,对比两处园林,都不乏耗资巨大,心思巧妙的传世佳作,然而,两个园林在地域文化内涵上却不尽相同,由此也影响到了艺术风格的呈现。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深受帝王文化影响。其布局严谨,多为前朝后寝,即宫殿的布局是园林处于宫殿的后部或侧位,如故宫的御花园;居家住宅是住宅在前、花园在后,如恭王府花园。景物的配搭强调轴线对称,规模雄伟宏大、建筑主体突出。色彩辉煌华丽,红黄墙、琉璃瓦配上雕梁画栋,很好的体现富贵雍容的特色。南方园林,多为私家园林。与北方园林相比,南方园林因为“天高皇帝远”,所以更“接地气”,它比北方园林文化更充分展示自我人格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园林的布局潇洒活泼,厅堂自由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台水榭,宛转其间,规模虽不及北方的气势宏大,但善于以小见大,景物安排曲折幽深,色彩淡雅明媚,建筑朴素,富书卷气。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总体来说,北方园林沉稳大气,南方园林明秀典雅。

1.2儒释道文化影响下的园林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影响力的便是儒、释、道这三家,在中国园林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儒、释、道的思想互为交织,共同影响了园林的发展。首先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首重“伦理”,北方园林中前朝后寝,轴线对称就是儒家思想的反映,前朝后寝与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观点对应,轴线对称则是儒家提倡“礼制”,“居中不偏”的思想渗透。“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古典园林也将“崇尚自然,师从造化”视为最高准绳,把建筑、山水、植物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尽量充分的利用自然条件,为了在有限的空间中抒发无限的情怀,以物喻德,以花木寄情,如兰花寓意幽谷自芳,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等等,创造出心理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生相协的园林艺术。二是佛家思想的影响,佛教对园林影响较大的是禅宗思想,它关照人的“心性”,将园林空间升华到“意境”的层次,“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为园林这种有限的景物形式提供了超越时空直达最高灵境的可能性。三是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道教是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上成长的宗教,主张“道法自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与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道教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还体现在崇尚神仙境界方面,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池三山”布局方式与道教有极深的渊源,道家传说东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并有与日月同生的仙人居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宫殿中营造园林,为追求仙境,建造一池湖水,曰太液,而湖中有三岛隐喻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至汉代,此格局尤为兴盛,汉高祖、汉武曾在宫中开凿沧池,池中建岛,以效仿仙境。此后这种模式成为历代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经典布局方式。我们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古典园林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中证实了文化与园林艺术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让建筑“建”起来的是理工科的知识,测量、计算、绘图等等,让建筑“立”起来的却是人文艺术学科的知识,二者交相辉映。由此可见,建筑价值不仅体现于建筑本身的工艺技术,也体现在建筑所蕴藏的人文精神、民族特点与时代精神上,我们研究园林艺术与文化的关系,重视历史文脉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有助于提升现代园林建筑的高度。

2传统美学观念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美学思想早已深深融入了园林发展过程。无论是如诗画般优美的景致,如书法般巧思的布局,还是如音乐般空灵的境界,都让我们体悟到中国人特有的美学观念。传统的美学思想是快速形成中国现代园林自身特色的捷径。园林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它既拥有可触碰的物质形态,又有耐人寻味的精神形态,只是它的精神形态容易掩盖在纷繁复杂的物质形态之下,尤其是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的今天。因此,从中国诗、书、画、乐的表现手法中提炼园林艺术的民族语言显得尤为重要,而以诗、书、画、乐的创作手法进行园林的空间处理和营造意境更具有代表性。

2.1传统美学的空间意识对园林造景的影响

西方的园林多是由建筑师设计规划,以建筑的眼光来观察运用自然环境,讲究科学的透视方法,用建筑设计的手法打造环境空间。中国古典园林的规划师多是文人与画家,他们是用诗人的心理,画家的眼光来观察自然,将建筑引入自然环境,他们重视的是,房子和人以及整个环境的和谐关系。众所周知,中国人的空间意识异于西方,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表述的: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我们的诗和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是像那代表希腊空间感觉的有轮廓的立体雕像,不是像那表现埃及空间感的墓中的直线甬道,也不是那代表近代欧洲精神的伦勃朗的油画中渺茫无际追寻无着的深空,而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①中国传统画家作画,不是从一个视点观察物体,他是从有限中看到无限,再从无限回顾有限,具有高度的心灵自由,是《易经》上说的:“无往不复,天地际也。”,正是这样的空间意识形成了中国园林艺术独特的风格。我们看扬州个园,个园是典型的文人山水园,相传清代大画家石涛曾参与造园。个园最令人称道的是设计者将四时美景设置在一园之中,人们可以随时感受四时美景。春景沿花墙点缀石笋,似春竹破土,加上竹林呼应,春的气息迎面而来;夏景以湖面假山为主,青灰色的太湖石,碧绿的池水,秀木紫荫将整座山体衬映得分外灵秀,清幽无比;秋景以棕黄色的黄山石堆叠假山为主,山势较高,面积也大,可登上山顶,欣赏园景;冬景所处的位置几乎终年不见阳光,地面用白石铺成,山体用宣石堆叠,宣石雪白的颜色一眼望去似积雪未消,令人惊叹。个园占地面积并不大,却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郭熙)的境界。中国人的空间处理还重视“虚实结合”,在中国人看来留白的空间是物与心之间交流的通道,是可以借助观众的再创造联想将它补足的,就好像“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人生经验不同,所生成的意境自然各异,而这正是艺术的情趣所在。传统园林设计者通常都会预先埋设虚实相生的空间,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营造虚空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灵魂所在。水既可成景以供观赏,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溪涧潺潺,渊潭深邃。也可激发变形、虚幻的意境之美。比如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上天天光”,利用水面形成的虚幻倒影空间与天连成一片,大面积的虚空为欣赏者留下了联想的空间,欣赏者凭借自身的美感经验在这虚空中领会到各自的意境。乾隆帝就曾御笔题诗曰“垂虹驾湖,蜿蜒百尺。修栏来翼,中为广亭。榖纹倒影,滉瀁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不啻胸吞云梦。”可见,擅用虚实互补正是园林灵性所在。

2.2传统美学的意境对园林造景的影响

中国园林独特的意境美是我们区别于其它园林风格的重要标志,意境也是中国艺术最富民族意味的语言。我们要凸显现代园林的民族语言,就必须彰显园林的中国意境。诗词书画的艺术境界与园林最为契合,王国维将诗词境界分为“优美之境”、“宏状之境”、“古雅之境”和“眩惑之境”。园林主要追求的是“优美之境”。“优美之境”,优雅,从容,淡定。如江南园林,精雕细琢中飘溢着清雅气息,清新、淡雅、宁静的色调,高洁的气质令人遥想闲逸淡泊的诗人情怀。园林与诗画的不同之处在于:园林是在一个固定空间环境中营造意境,只有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情意相通时,才产生意境。同时,它的意境随着日升月落,四季更替而变化,有些景致只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气候出现,如“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园林艺术的意境是综合自然环境、建筑、诗、画等多种艺术的成果,不是所有园林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时候都产生意境,因为难得,所以可贵。意境无疑是一代代中国园林设计师追求的核心,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对仗、赋、比、兴,绘画的“气韵生动”、“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书法的向背、曲直、疏密、聚散等创作手法中汲取灵感,用最富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创造中国意境。

2.3传统美学的音律对园林造景的影响

只有合乎规律的声音才能组织起来成为乐音,构成乐曲,其中包括了节奏、和声、旋律构成的音乐形象,表达各种情感的起伏,是一种微妙的创造性形式,启示着最深刻的内容。中国古代很早就把律、度、量、衡结合起来,从音律时间性、规律性来规定空间性的度量,正如《史记》所述:“阴阳之施化,万物之始终,既类旅于律吕,又经历于日辰,而变化之情可见矣”。中国园林造景参照了音乐的严整形式,依照节奏旋律的张驰疾缓,运用门、亭、台、廊、桥、水面、假山、植物、观赏石等等,造成园内的各种曲折变化,空间上的层层深入与高低起伏,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置身园中的人产生不同的情调感受,使园林建筑成为凝固的音乐。

3在全球化语境下反观中国园林民族性的价值

篇4

1文化景观

1.1文化景观—一种新型的文化遗产类型

文化景观就是人与土地之间无法割舍的、在生存和精神上的联系,土地上文化和自然的要素都只是这种联系的证据,它表达了一种人、地关系的遗产。

1.2文化景观再生设计的方法

①保护或修复。对一些文化价值极高的建筑场景给以保护,对已经有损毁的场景,在保持原状的基础上进行修复。保护一定要是原址保护,修复要注重于景观风貌与景观风格的修复,力求还原历史的本源。②情境再生。即在可能和必要的条件下,通过建筑场景,人文活动的有效组织,建构起地方文化的再现和再生,在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找到其再现的地标、仪式、场景、人物和工具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创造一个适合的“文化空间”载体。③景观重塑。通过对历史环境的重新整治和塑造,再现其自然和人文景观。景观重塑一定要依据一定的历史背景,不能伪造。

2德钦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的藏族元素分析

2.1藏族传统图案的运用

藏族的传统图案有几何图案,其中以圆形、方形、三角形、“卍”、长城纹、寿字等为基本形。藏族植物纹主要是以藏族化的卷叶纹和花头纹为代表。动物纹在藏族纹饰题材中非常重要,大多是以具象形态出现。这些典型的藏族传统图案通过抽象、简化之后用于特色广场的地面铺装及景墙之上,作为藏文化空间的升华。

2.2藏传佛教文化元素的运用

①八宝吉祥。在藏族人生活中,藏传佛教文化元素图案以八宝吉祥最为常见,是由八种吉祥的图案组成。它们分别为:金鱼、胜利幢、宝伞、莲花、白海螺、宝瓶、吉祥网及金轮。八宝吉祥与佛法息息相关,它们代表着佛陀身体的不同部位。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将这些传统图案化繁为简,取舍之间进行创新。这些图案多用于地面铺装与景墙之上。通过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渲染了整个古城空间,让其藏文化更为浓郁。②白塔。白塔可谓是藏区的标志性符号之一。自从印度佛教开始在我国藏区传播,佛塔也就开始出现在雪域高原的大地上。据说白塔是根据尼泊尔带来的佛塔样式所建造,它的蓝本是古代印度比较原始的覆钵式佛塔形式。这种覆钵式塔被藏传佛教所惯用,被人们称为“喇嘛塔”。由于表面一般都涂抹着白灰,颜色洁白,又称“白塔”。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以情景再生的手法将白塔以雕塑式的景观小品形式置于卡瓦格博广场中,以一种静谧的形式向世人展示着藏传佛教的文化底蕴。

2.3历史人文景观的运用

①卡瓦格博神像。卡瓦格博神在藏民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塑像供奉在山下的寺庙中,他的形象是一个身骑白马、手持长剑的英武战将。每逢农历三月十五日,德钦县城及附近的藏民会在贡卡湖边燃烧柏枝及杜松子枝,让袅袅香烟招来巡游的卡瓦格博神。据说他会在燃烧尽的香灰里留下马蹄印,藏民就能依此预测一年的吉凶。在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以情景再生的手法将卡瓦格博神像还原于广场中,让游客了解这段历史,感受藏区浓郁的历史人文景观。同时让当地人民可以拜祭这位他们心目中的神。②藏民喜爱的体育活动。作为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射箭的历史几乎与藏文化的历史一样悠久。射箭的雏形是原始社会的狩猎。据史料记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时,就有与射箭的相关岩画。箭既是当时的生产工具,又是战争武器,到后来射箭逐渐发展成为强身健体,兼具娱乐性的体育活动。为了保留及弘扬藏区的这一特色体育活动于阿墩子古城中设计射箭广场,为喜爱这项运动的人们提供一处适合的场地。

3德钦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的藏族文化表达

3.1植物景观中的藏族文化

①景观植物寓意上的运用。藏族人民是热情好客的典范,而柳树的特性正好与其吻合。古人赠柳寓意情意绵绵,其次柳与留谐音,具有挽留之意。在阿墩子古城中水边遍植柳树,正是当地人热情好客的体现。②景观植物色彩上的运用。藏族人民最喜欢的五种颜色分别是白色、绿色、蓝色、红色和黄色。白色是纯洁神圣的象征,而白、绿、红、黄在佛教文化中还象征着“四方“和“四业”,蓝色则代表“空性”。德钦属于高寒地区,可选植物偏少,植物景观的营造也就尤为重要。其中绿色系植物以冷杉属植物及云杉属植物为主,如中甸冷杉、长苞冷杉及丽江云杉等,其它还有德钦杨及柳树。白、红、黄色系植物以高山杜鹃及菊科植物为主。而蓝色系植物则选用龙胆,少量种植。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植物种类虽不多,但却能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色彩。

3.2特色广场中的藏族文化

①卡瓦格博广场。卡瓦格博广场是阿墩子古城中最核心的广场,以情景再生的手法进行设计。整个广场呈梯形,核心处放置铜质卡瓦格博神像,两边为转经筒及白塔,是藏族核心文化元素的体现。在这里游人及当地人可以祭拜和瞻仰卡瓦格博这位当地人民心目中的神,还可以转动转经筒为自己及家人祈福。在这里能够感受到藏区浓郁的历史人文景观。②康珠卓拉广场。“德钦”意为“太平盛世,歌舞升平”,所以在这片土地上载歌载舞是生活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康珠卓拉广场是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广场。广场以硬质铺装为主,辅以遮荫乔木的种植,铺装纹样采用藏族传统纹样的抽象化表达。在这里,市民们聚集起来跳民族舞,男女老少手舞足蹈,其乐融融。③射箭广场。射箭广场是专门为市民每年的射箭比赛而设计,作为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射箭的历史几乎与藏文化的历史一样久远。设计为两层空间,下层为射箭比赛空间,以现代材质为分隔。上层为观看空间,是架空走廊的形式,这样市民及游客既得到了不一样的观赏乐趣,又保证了安全。

4小结

篇5

[关键词]文化遗产;人文历史景观;交通体系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073-02

2011年3~4月,在西安市发改委的精心组织下,西安市“城市交通综合改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在美国进行了为期25天的培训学习。在美国期间,我们学习了美国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不同交通模式管理、交通预测需求分析等,对美国的城市交通体系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一、 主要参观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及人文历史景观

美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具有国家历史性的标志建筑,有历史意义的遗址、建筑物、房屋、军事设施、军营以及战场遗址,还有美国历史上伟人的住所与工作场所、杰出的设计和建筑物、体现民族生活特征的地方、考古遗址和不同民族崇拜的圣像和雕塑等。

笔者主要参观的文化遗产保护及人文历史景观项目有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越战韩战纪念碑、华盛顿纪念碑、国会艺术馆、航空航天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林肯纪念馆、罗斯福公园,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时代广场、世贸大厦遗址,旧金山的金门公园、金门大桥、九曲花街,夏威夷的珍珠港遗址及其博物馆等。

二、 相关单位所在城市的交通规划

美国的历史虽然较短,但它重视保护历史文物及其运用,并使其历史焕发新的生机。根据2007年的统计成果,全美国登记在册的历史文化遗址达8万多处,其中500个历史文化遗产是整个小区或城镇。

为了既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又能充分利用这些文化遗产开发旅游项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激发国民爱国热情,美国政府部门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了非常翔实、周密的交通旅游规划。如在拜访华盛顿交通局时,笔者了解到,华盛顿特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共分为七个小区进行,这七个小区在进行前期的规划时就紧紧把握了以下几点:第一,是完全保留保护好全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对象,不能有丝毫损坏,这是编制一个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第二,是要充分考虑到城市交通中多种交通模式并存的可能性;第三,是要以人为本,考虑到城市行人行走的便利性;第四,是做好相关单位周边的绿化规划,保证城市绿地面积;第五,是城市的总体规划以促进该地区社会和经济的繁荣为最终目的。以此类推,全美国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基本与此相类似。

三、 相关单位附近的交通模式

交通模式是判别城市交通整体状态的关键性概念,更是综合交通规划与政策研究的首要战略性问题。

陆锡明在其编著的《亚洲城市交通模式》中指出,交通模式是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同交通方式所承担的交通量的比例关系。而交通模式的比例关系,则反映了不同交通方式在交通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更重要的是标志了城市交通系统中一定交通需求在一定供给平衡下的本质特征。常常用它来表征城市交通发展整体水平和特点,也经常用它来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对城市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个城市中有多少种交通工具就应该有多少种交通方式。在研究中,为了方便、清晰地进行交通模式统计和计算,需要将各种交通方式进行适当归类。

从全世界大城市的交通系统来看,一般将通勤铁路、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归为轨道交通,轨道交通与无轨电车、公共汽车、缆车、轮渡一起归为公共交通大类;私人小汽车、单位小汽车和摩托车归为个体机动大类;助力车、自行车和步行归为慢行交通大类。

四、 相关单位周边的交通特点

(一)大都市市区的公路系统非常发达

美国公路分四个等级:第一个等级为高速公路,包括州际高速公路和其他快速车道;第二个等级为主要干道;第三个等级为集散路;第四个等级为地方公路。2000年,高速公路占公路里程总长的1.4%,主要干道占9.6%,集散路占20.1%,地方公路占68.8%。在这种等级制公路系统中,通向居民区的地方公路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因此,这种放射状的、越来越分散的、在固定的空间里日益稠密的公路系统占用了较多的土地资源。

(二)停车场占地面积大,地面停车场比较多

美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装在车轮上的国家”,约3亿人口,却有各类车辆2.4亿多辆,人均汽车拥有量居世界第一。美国人出行都是以车代步,而且大多数人都自己开车。所以美国停车场密布,可谓无所不在,是几乎所有建筑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旅馆商店,无论是出租公寓还是娱乐场所,都附建有停车场。有的停车场面积巨大,全国各地仅停放汽车的停车场就占据了相当大的土地资源。

(三)多数道路边设有专用的自行车道

近年来,为了缓解汽车增长带来的油价上升、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美国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鼓励使用自行车这种交通模式。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在城市设立自行车免费租赁店、临时停放点、修建自行车专用道等。

(四)在一些大城市的主题公园内,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参观需求,多种交通模式同时并存

在纽约的时代广场,并列出现的交通模式有汽车、自行车、马车、徒步几种,即在一条单行线上,依次划分出汽车、马车、自行车、徒步四条道路。

(五)以人为本的道路交通管理理念

首先,美国政府十分注重培养行人和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在美国城市的大街上,人们抢行、闯越红绿灯的现象非常少见,驾驶员在十字路口都要减速,礼让行人,即使深夜遇到红灯,照样停车等待。其次,体现在交通法规上,强调行人优先权和方便残疾人士。在加州所有的公共场所,最方便的停车位都是留给残疾人士的。第三,为了照顾老弱者和贫困阶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交巴士一般由当地政府投资,委托私营运营公司经营,由于客流不足,几乎所有巴士公司都处于亏损经营状态。为此,地方政府每年都要拿出大笔资金补贴各巴士公司,以维持其正常运作。

五、可吸取的经验

第一,美国国土面积大,山地、沙漠化土地较少,人口不多,土地资源储备丰厚,这是美国人能够发展高速公路的资源条件。我们国家高寒冻土、山地、戈壁沙漠化土地所占面积较大,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稀少,发展多车道、放射状高速公路的土地储备不足。具体到西安,为了保证基本的可耕地数量,我们不可能发展如此模式的高速公路系统。

第二,单行线的交通体系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中的拥堵行为,宽阔的临时停车点不会影响正常车道的车辆通行。目前,国内已经对一些大城市的部分路段实行单行线交通管理,具体到西安市,大部分的临时停车点已经吸取了美国的先进经验。

第三,居高不下的城市容积率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拥有像美国那样规模庞大的停车场。我国现正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日益增多,人口密集,可耕地面积有限,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因此,私家车不宜成为解决群众出行的首选,汽车停车场更不应该与城市人口抢占已经不太富裕的土地。建议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人口、资源、土地、环境因素,对私家车的拥有量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第四,大力普及自行车交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前的自行车、摩托车逐渐被汽车代替。就西安市来说,以前的自行车、摩托车停车点数量锐减,这应该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定要保存并预留出足够的自行车停车点,否则,骑自行车的人会因为无处停放而改变交通工具,造成城市交通工具的无序发展,引发交通拥堵现象。

为了普及自行车交通,要做到以下几点:保留自行车停车位;引进自行车免费租赁业务,现在在西安部分人文景观附近已经有自行车免费租赁,但仍需要扩大此项业务;扩大宣传力度,鼓励市民骑车出行;采取措施限制小汽车的快速增长。

第五,在参观面积较大、土地资源充裕的旅游景点,应该鼓励多种交通模式并存的交通体系。目前西安市正在进行的世界银行工作组的西安城市综合交通改善项目子项目未央宫汉代道路一期保护工程中就应该设计成多种交通模式并存的旅游线路,此条参观通道上亦可设计成四股道,分别可用汽车、仿汉马车、电瓶车、徒步。

第六,以人为本,加强道路交通体系的管理。必须把发展公共交通放在首要的位置,政府要下大力气完善旅游景区的公共运输配套设施,提供公共运输停车场、公共客运优先车道等,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努力实现人便于行;应着重鼓励发展小汽车租赁业务和城乡出租车,满足群众出行参观的需求;在培养驾驶员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提高其安全意识;依法严查酒后驾车行为,对违法分子绝不姑息;大力加强交通动态监控,监控内容包括交通流量、交通信息、交通事故等等,保障参观道路安全畅通。

篇6

针对主井区项目现场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对基层施工生产线采用线性管理,对上层采用线性与职能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见图1)。首先,在井口、井下实行统一管理,各井任命一名施工队长负责本井的全面施工管理和组织协调,由其统一支配管理所管辖主井的人员、材料、设备的使用与安排,以及对各班组的技术交底工作与安全管理。各井建立三班倒制,各班由一名班组长负责,直接接受施工队长的指挥,负责本班施工计划内的全部工作,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给施工队长。施工队长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班组长对施工井筒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另外,队长和班组长定期研讨本井施工网络计划,合理对项目部下达的月度计划进行详细分解,分解到每一个工作日和台班,并在项目部制定施工进度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可靠安全的施工措施。其次,在项目部任命1名项目经理及生产、安全、财务、机电副经理各1名,对各条主井实行职能管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各项目副经理还实行分管主抓责任承包制,及每1位副经理主管承包1条主井的施工建设,负责其质量、进度、成本控制,同时也要全面落实职能管理,保证各井顺利正常施工。

2管理过程动态化

矿山建设管理是动态的过程,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开展,施工位置、工作环境、地质条件都有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另外,合同变更、组织管理不力、技术难题等问题也常常出现。在矿建施工过程中,针对性和应变性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各部门要对竖井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计划与实际对比[4-7],分析偏差产生的实际原因,并针对实际情况积极组织调整。施工进度开展动态控制的措施有:分析关键线路,对偏差及时控制;加强生产要素配置管理,对不同施工阶段所需的材料、设备、人员要提前组织到位;严格控制工序,对竖井掘砌中的爆破、通风、出渣、浇筑等环节要积极组织,努力把工序转换时间降到最低,同时各工序本身要加强动态优化控制,比如出渣尽量采取双桶提升、浇筑井壁采取商用混凝土浇筑等。质量动态管理则主要是PDCA循环管理过程,建立健全PDCA循环系统对工程质量动态管理意义重大。在竖井施工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定期与不定期质量抽查和全面检查,对材料、设备实行三检制度,对进场人员实行培训教育。成本动态控制过程中,应抓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即预算管理、定额管理、计量工作和原始记录。采取分析表法、挣值法、价值工程法等对施工成本进行动态控制管理[6]。

3管理过程细节化

在主井区建设过程中,为挖潜增效,提高竖井建设速度和质量,针对施工过程的不同环节、不同专业领域问题,成立了方案优化与质量控制小组、爆破参数优化与安全小组、排水系统优化小组等5个小组。例如,方案优化与质量控制小组对井建中的措施、方案和施工图进行细致研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问题,做到方案最优、质量得以保证;爆破参数优化小组,针对竖井凿岩爆破效果差、井筒掘进成型恶劣现象,统计分析以往爆破参数中的不良因素,对工作面炮孔布置、炸药消耗、段次划分、连线方式等进行全面优化(见图2、图3),最终提高了炮孔利用率、降低了炸药单耗、改善了井筒掘进成型。通过对主井区施工的全方位精细化管理,施工现场生产秩序正常,施工工序转换顺畅,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工程建设再无遗留问题。

4结论

篇7

[论文摘要]丹霞地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它的开发与利用应以保护旅游区自然资源为前提。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指导旅游区进行生态建设是实现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景观结构的构成要素,并从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调控两方面探讨了如何对旅游区进行生态化设计与管理,以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丹霞地貌生态设计生态调控

丹霞地貌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据统计,全国共有600多处丹霞地貌,以长江以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发育最为典型。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丹霞地貌呈现出瑰丽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丹霞地貌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先后建立了一批风景旅游区。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却常常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景观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导致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为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景观的特色和质量,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针对丹霞地貌风景区进行生态化设计与调控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

一、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结构

景观生态学是现代地理和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连接自然科学和人类学的交叉性学科,属于宏观尺度空间研究范畴[1]。它注重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强调生态整体性和空间异质性,通过对旅游区的景观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的研究,从而实现对景观的优化利用与管理。

描述景观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有斑块、廊道、基质和缘[2-3]。斑块是景观中与周围在外貌和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匀性的空间单元,在旅游区内是指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地域和服务网点;廊道是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旅游区内的廊道主要表现为河流、林带、交通线及其两侧的带状树木、草地;基质是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景观背景结构,对应于旅游区内的自然地理环境;缘则是指旅游区的保护带或旅游斑的环境,作为缓冲区,可避免自然环境与周围社会环境直接接触,有利于旅游区的生态保护。

二、丹霞地貌景观生态设计

丹霞地貌风景区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体,不仅具有观赏的功能,还具有维持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一旦遭到破坏,将难以恢复乃至无法恢复,无论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还是旅游业来说,这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因此,对风景区进行设计与开发,应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以保护、优化风景区内自然生态环境,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

(一)景观的结构设计

1.斑块的设计。景观要素及其功能格局是控制旅游区生态环境状况的关键。在自然风景区内,按照景观生态学理论,在斑块设计方面应以大型植被斑块作为主要考虑对象,同时需要一定数量分散的小型斑块作为补充。就丹霞地貌风景区而言,它最具特色的景观要素是赤壁丹崖,丹山、碧水、秀峰、奇石构成了旅游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因此,为保护旅游景点的整体性,应以巨型的旅游斑为主要考虑对象。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点与周围环境组成旅游斑,斑块的构成大体上是有一个近圆的核心区,弯曲边界和有利于物种传播的边缘指状突出。对于斑内脆弱的核心区,为避免破坏地质结构,应禁止游客进入,可以考虑建立远距离观景平台,配置观景设施,为游客提供远距离观景服务。红色岩系胶结和固结程度较差,岩石硬度小,易受风化侵蚀,因此在旅游斑内严禁砍伐树木,禁止在崖壁上人工斧凿和雕刻。旅游区内自然植被斑块对于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型的植被斑块可以起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的作用;小型自然植被斑块既可作为动物临时栖息地和避难场所,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又可增加景观异质性,扩散干扰风险,因此要注意保留、保护,加强实时监测,及时养护管理。作为游客休憩、消费为主的小型人为斑块,则要注意远离巨型旅游斑块,沿廊道分散安排,合理布局。

2.廊道的设计。在旅游区内,廊道的构成主要是引导游客活动的旅游线路。丹霞地貌风景区内的廊道除了具有旅游线路引导功能外,还是联系斑与斑、斑与种源之间的纽带,因此,廊道的设计必须从多方面考虑,总的思路是保护、保持原有地形,其宽度、长度和位置的设计应根据山体实际情况而定,综合估计其利弊。根据丹霞地貌风景区独特的地质条件,廊道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了保护地形,同时也为了控制游客数量,景区内应以步行道为主,不宜建造盘山公路,也不宜修建高空索道;(2)旅游区内不同斑块之间要有廊道相通,注意保持廊道和斑块植被结构的相似性,以保证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满足内部种在斑块间运动的需要,保护景观整体的生态功能;(3)在线路选择时,最好利用现有自然通道,同时避开生态脆弱区;(4)在道路施工时,尽量利用自然的无污染的材料,如木材,石板等;另外,对于某些自然廊道,如林带、河流等,既是景观中能流、物流的通道,同时本身也具有娱乐价值,因而要注意加以保护与管理,避免人为破坏。

3.基质和缘的设计。基质是景观中的背景地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主导作用。从生态学角度看,保持旅游区内基质的稳定性对于实现景区内生态系统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生态规划角度看,对基质的全面调查与研究也是对旅游区进行功能分区、优化景观格局的基础。由于丹霞地貌多发育在气候湿润地区,流水对其影响极大,因此在开发时要注重流域的完整性;从景观上来讲要注意山水结合,突出“山体为主,水体映衬”,体现丹山碧水的特色。另外,在旅游区要规划一定宽度的缓冲区。一方面,作为交通工具的停放地和旅游者住宿、购物区,满足游客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将游览以外的活动集中在缓冲区,可减轻旅游区内部环境压力,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二)优化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是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景观生态学强调空间格局对过程的影响,通过优化景观格局来改善景观的功能、调整能流物流的输入输出,从时空尺度上来耦合生态与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管理景观资源的利用[2]。目前,“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被认为是生态学意义上最优化的景观格局(Forman,1995)。依此为规划目标,注重风景区内质地粗细结合,大小斑块互为补充,斑、廊和缘的合理布局,最终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分类。如在廊道之间或没有廊道的地方加设一行小的斑块以增加调景观连接度;在细质地的景观局部设置小型植被斑块和廊道;设置边界过度带,作为服务区,为游客提供休憩机会等。目的是使景观要素之间达到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在优化景观格局的同时还丰富了视觉空间,最终形成以地貌景观为依托,并融合当地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景区整体风格。

三、丹霞地貌景观生态调控

(一)景观生态管理

在生态系统进行动态监控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旅游区进行管理,力求使系统结构合理,功能协调,促进系统内的互利共生与良性循环。这包括对景观、基础设施和人员的管理等几个方面。

为了保护丹霞地貌风景旅游区内的天然风貌,保证视觉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除了历史遗留的文物古迹、楼台庙宇外,在景区内应避免建造新的人工建筑物,必要的基础设施要严格限制其规模和数量,设施的造型,色彩、质地等也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能破坏景观视觉美感。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而遭到破坏的景点和基础设施,需要及时修缮或替换,确保基础设施的正常发挥。

加强游客管理,正确引导游客的旅游行为,一是通过计算景区环境容量来确定游客数量,防止因游客数量过多加重环境压力;二是通过广泛的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提高游客保护自然地貌的自觉性;三是通过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游客的某些不良行为(如攀爬、刻画等)。

对于旅游区工作人员,要进行集中培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与服务水平,加强与旅游者的沟通。实践证明,只有游客与管理人员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促使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二)景观生态监测

景观生态监测的任务是不断监视景区内生态系统的状况,确定其改变的方向和速度,并查明人类活动对这些变化所起的作用,以便能快速、准确的制定出相应对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景观生态监测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4]。

1.3S系统的应用

3S系统是对GIS、GPS和RS的总称。三者各具特色又相互关联,在解决问题的功能上各自存在优点和不足。只有把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实现各种技术的综合,才能完全实现监测地表变化的功能,在资源、环境调查和区域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随着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尺度的扩展,3S技术逐渐成为景观规划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应用于旅游区位置的确定,生物资源调查,地貌监测等方面。由于丹霞地貌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区域,气候湿热,风化强烈,加之其特殊的岩性特征,对于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因此,利用3S技术对丹霞风景区内的地形地貌实施监控是十分必要的。

2.LEDESS空间明晰化模型

LEDESS模型[4](LandscapeEcologicalDesignandEvaluationSupportSystem)原意为景观生态决策与评价支持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决策者对景观中自然环境部分进行管理和规划,尽量减少未来出现的非确定因子,分析不同的决策方案对植物和动物种群造成的生态后果。将LEDESS模型引入丹霞地貌风景区,用来模拟植被演替过程,按植被演替和生境的需要,评估物种生境适宜性,计算潜在生物斑块间的景观连接度,将对景区的规划、建设和保护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我国对3S系统或LEDESS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还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善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对这方面的研究,尽快应用于实践,为实施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恢复行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慧、王家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2]李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研究以目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2(5)62-65

篇8

关键词:室内装修住宅设计

庭园绿化布景

一、庭园的类型与组合。

庭园与建筑关系密切,可以说庭园中建筑物的性质,决定了庭园的性质,建筑的风格决定了庭园的风格,如纪念性的建筑,其庭园庄严肃穆;行政办公性质的建筑,其庭园简捷大方,宗教性质的庭园则严整、神秘;而宾馆、商场、餐厅等庭园,则比较活跃。至于私人庭园,则可根据主人对建筑和庭园的爱好而决定其形式和内容。因此,庭园绿化千姿百态,各具风貌。

(一)庭园的类型

庭园的分类可以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功能来划分,可以根据庭园在建筑物中的位置来划分,以及庭园的景观主题来划分。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功能来划分,分为住宅庭园和公共建筑庭园。其中住宅庭园又分私人庭园和集体住宅庭园(如居民住宅楼、宾馆、旅馆等);公共住宅庭园如体育馆、图书馆、陈列馆、电影院、车站、码头、机场、餐厅、商店、办公楼、学校、医院等。

2、根据庭园在建筑中所处的位置来划分,分为前庭、中庭、、侧庭、小院。

3、根据庭园的景观主题来划分,分为山庭、水庭、水石庭、平庭。

(二)庭园与建筑的关系

在建筑设计之初,建筑师们对庭园就有所考虑,并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法给予安排,其手法主要有:

1、融合在地形变化较多、功能复杂的地方,建筑师常将建筑化整为零,分割出许多庭园,使建筑、庭园和环境相互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2、核心把庭园特别是中庭作为建筑的核心来处理,建筑组合围绕中心庭园而展开,这种庭园具有内向聚集的空间效果,在许多中低层公共建筑中常采用。

3、抽空在高层建筑中,为活跃建筑内的环境气氛,常将建筑内部的局部空间抽去作为内庭,从而形成耐人寻味,景观变化较为丰富的“共享空间”。

4、围合用建筑、墙、廊等围合成封闭向心或通透自由的庭园,它既可以是规则整齐的,也可以是与自然山水有机结合的多种围合形式,这种处理手法在我国古典私家园林中采用最多,如苏州园林。

(三)庭园空间的组合

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立体境域,通过人的视觉反映出来。庭园空间是由庭园景物构成的,由于它位于建筑的外部,并由建筑物所围成,所以,它不同于建筑的室内空间,也有别于不受建筑“围闭”的园林空间,而是一种类似“天井”的空间。

单一的庭园空间,是以静观为主的景观。但如果采用适当的组景技法,去组织空间的过渡,扩大和引伸,就可使庭园空间“围而不闭”,产生具有先后、高低、大小、虚实、明暗、形状、色泽等动态的景观序列,使庭园景观生动而有秩序。所以,除了个别单一的庭园空间外,最理想的办法是以我庭园空间的组合,形成有变化的空间层次和景观序列,使庭园空间的景观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此外,庭园空间的组合,空间层次的安排和景物序列的塑造还应考虑建筑物的性质和使用功能,通常纪念性建筑、宗教、行政的庭园空间组合较为严整、堂皇;而一般民用及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则多以灵活自如取胜。

二、庭园造景设计

庭园造景不同于公园和花园,它大多是处于建筑限定的空间之中,视野范围小,背景条件差,大部分是一些小型人工景象,因此,应注意空间的比例尺度,以及各处的观赏角度和距离。同时,要满足不同庭园的功能要求,如聚散、休息、户外活动等,一般来讲,小庭园宜聚,大庭园宜分,以加强景深和层次,达到个性突出,小中见大的效果。庭园造景设计应从环境设计和功能设计两方面着手:环境设计应考虑建筑形式、环境特点、庭园气氛、空间开敞或闭锁、绿化志建筑如何结合及处理等。

明确目的和功能之后,在进行方案设计时,还需有意识地造成各种景观,即造景设计。

(一)主景的创造在主题和内容决定之后,首先要考虑主景的表现形式和主景放置的位置,一般要求放在庭园空间的视线焦点处,即构图的重心。

(二)配景的处理为了渲染和衬托主景,可以利用一些小的景物如灯柱花草植物、小品设置等造成一些前景和背景,以啬景深层次和焦点效果。

(三)庭园组景庭园组景应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根据空间的大小、层次、尺度、景物、地面状况和建筑造型等进行组景,使庭小不觉局促,园大不感空旷,览之有物,游无倦意,各种庭景意境深远,景观丰富,耐人寻味,流连忘返。庭园组景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处理手法:

1、围闭与隔断

(1)用建筑物围闭:采用四面或三面建筑,一面墙廓的围闭方式,造成封闭性的空间。

(2)用墙垣和建筑物围闭:多采用一面(或两面)是建筑物,其余由墙垣围成。此类庭园的组景常常运用下述三种手法:①以屋檐、梁柱、栏杆或较开敞的大片玻璃窗作为景框,把庭景收在视域范围里的一定幅面上,形成庭景的主要观赏面;②在庭园内的地面上设置相应的景物,如景石、水池、花坛、雕塑、园灯等,作为庭景的中心主题;③通过景窗、景门、敞廓等将墙外的自然景色(如树梢、远山、天空等)引入墙内,借以丰富庭园空间的层次,增添庭景的自然气氛。

(3)以山石环境和建筑物围闭。

(4)沿墙构廓、高低起伏、曲折空灵,是传统的“化实为虚”的手法。一些倚山的侧庭或,往往利用山石或土堆作为庭园景物,并起到围闭空间的作用。如山庄、别墅等具有自然野趣的庭园。

2、渗透与延伸

为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庭园组景往往冲破相对固定的空间局限性,在不增加体量的前提下,向相邻空间联络、渗透、扩散和展延,从而获得小巧玲珑见大,扩大视野,增加层次和丰富庭园组景的效果。其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空廓分隔和延伸;(2)利用景窗互为渗透;(3)利用门洞互为引伸;(4)利用树丛、花木互为联系。

3、利用影射

影,主要指水面的倒影,它可借地面上景物之美来增添水景之情趣,同时,也为庭园景色提供了垂直空间的特有层次感。

射,指的是镜面反射。用巨幅壁镜把镜前的庭景反映在镜面上,以达到间接借景,虚拟扩大空间和丰富庭园水平空间的层次感的目的。

4、巧用对比

对景物尺度和质感的估量,除与人的观赏条件(如视点、视距等)有关外,景物本身的对比,也可影响景物的实际效果。因此,庭园组景常常采用这种方法,把两种(或多种)具有显著差异因素的景物安排在一起,使其相互烘托,达到组景变化多趣的效果。

5、设置珍品

珍品的设置,可使庭园身价百倍,因为各类珍品,不论其为古木、奇花、名泉、怪石还是文物古迹,均具有潜在的观赏魅力。

总之,庭园组景不在于景物数量的多少,而贵在精于取材,善于运用,巧于因借。

三、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主要指平屋顶的绿化,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向高密度化、高层化发展,城市绿地越来越少,城市居民对绿地的向往和对舒适优美环境中户外生活的渴望,促使屋顶绿化迅速发展,利用平屋顶造园或进行环境绿化。

(一)屋顶绿化的科学价值

屋顶绿化它具有多方面的科学价值。它不仅增加了单位面积区域内的绿化面积,改善了人们视觉卫生条件(避免眩光和辐射热)和建筑屋顶的物理性能(隔热、减渗、减噪等),而且对美化城市环境,保持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起着独特的作用。此外,屋顶绿化因地势高,能起到低处植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尤其是在城市用地日益紧张,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的今天,其作用与价值更不可低估,因此,在城市环境中多层次地设置屋顶绿化,不仅是环保的需要,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人们心理上的一种需求。

(二)屋顶绿化的特点与形式

屋顶绿化比地面绿化要困难得多,要考虑庭园的总重量及分布,建筑物是否能够承受,屋顶面积一般较小,宜采用植物配景为重点。常见屋顶绿化的形式有:

1、整片绿化屋顶种满植物,绿化栽植图案化,注重色彩层次与搭配,可造成大花坛的远观效果,适合于方形、圆形、矩形等较小面积的平屋顶或平台。

2、周边式绿化沿屋顶四周女儿墙修筑花台或摆设花盆,称为“平台上的花坛”,居中的大部分场地供室外活动、休息用。

3、庭园式绿化庭园式绿化可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时代、民族风格。如利用峰石安放通风排气管道,利用建筑的柱梁做成树干,把栏杆做成树枝形,别风味,且经久耐用。

(三)建筑与屋顶庭园的关系

建筑与其屋顶庭园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建筑处于主导地位,庭园依附、从属于建筑。庭园设计在下面三方面应尽可能地与主体建筑相协调。

1、植物配置建筑体量与屋顶面积的大小、形状决定了屋顶庭园的尺度,造园时应根据屋顶平面形状因势进行绿化布置,选择体型相宜的树种、花草。

2、造园形式屋顶造园应视建筑的外部和艺术风格综合考虑其绿化形式,园中的各种建筑及小品与所在建筑主体有机结合,协调一致。

3、艺术效果不论采用何种绿化形式,都应注意整体及细部的艺术效果。因地制宜,把握不同的环境特点,运用造景的各种设计技巧,创造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屋顶景观,使屋顶生机勃勃,充满艺术魅力。

(四)屋顶花园的构造和要求

屋顶花园一般种植层的构造、剖面分层是:植物层、种植土层、过滤层、排水层、防水层、保温隔热层和结构承重层等。

1、种植土为减轻屋顶的附加荷重,种植土常选用经过人工配置的,既含有植物生长必需的各类元素,又要比普通耕土密度小的种植土。

2、过滤层过滤层的材料种类很多,如稻草、玻璃纤维布、粗砂、玻璃化纤布,总之,选用材料必须既能漏水分又能隔绝种植土中的细小颗粒,而且耐腐蚀,易施工。

3、排水层屋顶花园的排水层设在防水层上,过滤层下,屋顶花园种植土积水和渗水可通过排水层再经暗沟或管网排出。选择材料应尽量采用轻质材料,以减轻屋顶自重,并能起到一定的屋顶保温作用。

4、防水层屋顶花园防水处理效果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屋顶防水处理一旦失败,必须将防水层以上的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土、各类植物和园林小品等全部去除,才能彻底发现漏水的原因和部位。因此,建造屋顶花园时应确保防水层的防水质量。

5、屋顶花园的载荷屋顶造园,必须按照各层构造做法和设施,计算出单位面积上的载荷,然后进行结构梁板、柱、基础等的结构计算,以保证安全。对于高大沉重的乔木、假山、雕塑等,应位于受力的承重墙或相应的柱头上,并注意合理分散布置,以减轻花园的重量。

6、绿化种植设计种植设计时要考虑各类植物生长有最低土壤深度,及种植类型(如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草皮、观花及观叶草本植物等)。

室内绿化布景

将绿化植物引进室内,不仅可以装饰室内,更可以提高环境质量,植物在光的作用下使空气新鲜,并调节湿度,植物的绿色可以给大脑皮层以良好的刺激,使疲劳的神经系统在紧张的工作和思考之后,得以放松,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室内绿化越来越成为装饰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利用绿化组织室内空间的形式

1、内外空间的过渡与延伸将植物引进室内,使室内空间兼有自然界外部空间的因素,达到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其手法常常在入口处布置花池或盆栽,在门廊的顶棚上或墙上悬吊植物,在进厅等处布置花卉树木,都能使人从室外进入建筑内部时有一种自然的过渡和连续感。借助绿化使室内外景色通过通透的围护体互渗互借,可以增加空间的开阔感和变化,使室内有限的空间得以延伸和扩大。

2、空间的提示与指向由于室内绿化具有观赏的特点,能强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因而常能巧妙而含蓄地起到提示与指示的作用。

3、空间的限定与分隔利用室内绿化可形式或调整空间,而且能使各部分既能保持各自的功能作用,又不失整体空间的开敞性和完整性。

4、柔化空间现代建筑空间大多是由直线形和板块形构件所组合的几何体,感觉生硬冷寞。利用室内绿化中植物特有的曲线、多姿的形态、柔软的质感、悦目的色彩和生动的影子,可以改变人们对空间的印象并产生柔和的情调,从而改善大空间的空旷、生硬的感觉,使人感到尺度宜人和亲切。

二、室内绿化的装饰作用

室内植物作为装饰性的陈设,比其它任何陈设更具有生机和魅力。

1、丰富室内剩余空间。用绿化装点剩余空间,如在家具或沙发的转角和端头、窗台或窗框周围,以及一些难以利用的空间死角,如楼梯上空或下部布置绿化,可使空间景象一新,充满生气,增添情趣。

2、植物与灯具家具结合,可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陈设,增加其艺术效果。

3、植物以其丰富的形态和色彩可作良好的背景,在展览厅或商店,用植物作为展品或商品的陪衬和背景,更能引人注目和突出主题。

4、组合盆栽或有特色的植物可作为室内的重点装饰。

三、室内绿化植物的配置方式

由于室内空间特点及花木的种类、姿态、香色不同,植物有着不同的配置方式。

(一)依照植物数量的多少,有以下几种配置方法。

1、孤植采用较多最为灵活的一种形式。适宜于室内近距离观赏,其姿态、色彩要求优美、鲜明,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多用于视觉中心或空间转变处,应注意其与背景的色彩与质感的关系,并有充足的光线来体现和烘托。

2、对植是指对称呼应的布置,可以是单株对植或组合对植,常用于入口,楼梯及主要活动区两侧。

3、群植一种是同种花木组合群植,它可充分突出某种花木的自然特性,突出园景的特点;另一种是多种花木混合群植,它可配合山石水景,模仿大自然形态,配置要求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丰富景色层次,增加园林式的自然美,一般是姿美、颜色鲜艳的小株在前,型大浓绿的在后。

(二)依照植物是否可更换、移动,可分为固定、不固定两种配置形式。

1、固定形式是指将植物直接栽植在建筑完成后预留出的固定位置,如花池、花坛、栏杆、棚架及景园等处,一经栽植,不再更换。

篇9

办公室的业务管理与行政管理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以单一办公室成员为一个团队,如果缺乏相应的团队纪律,则可能造成办公室责任意识下降,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将行政管理工作精细化,能够有效减少日常工作中的不合理现象,避免一些管理隐患,使办公室管理更加有序同时也更为灵活。办公室工作达到了更高标准,则提升了单位形象,确保了单位整体效能。

二、现阶段办公室行政精细化管理尚存的问题

1.管理制度问题

制度是办公室行政管理的依据和纲要,他提现了单位对办公室的基本要求,同时强调了办公室的基本任务和职责所在,制度越合理则越能够引导办公室工作有序化开展。但是目前办公室制度普遍出现一系列问题,致使自身职能行使上受到很大的限制:①制度过于笼统,多数存在普遍性条款,而对于不同办公室特殊性应当拥有的相关特别规定较为欠缺,导致不同办公室工作相似,管理相似,但办事效果不理想;②过于追求“同心同德”,办公室人员整体办事,却分工不明,造成责任落实难,办事积极性不高;③奖惩制度难以落实,虽然部分推行绩效制度,但是由于模糊管理的原因,造成办公室行政管理出现混乱。因此,必须细化行政管理工作,促使条理清晰、责任明确、分工有序。

2.管理项目问题

一方面,办公室行政管理更多的是偏向于形式上的“纪律、作风”问题的管理,虽然有所效果,一旦推究细化项目上显得较为苍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办公室行政管理应当向科学化发展,思考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两两促进,管理项目的划分将会是精细化发展的先行步骤,例如:纪律问题、作风问题、考勤、监督等均需要重新划分,并明确相应的项目管理标准。另一方面,在以往的办公室行政管理方面,常出现一些“力有未逮”的情况,即使付出相当的管理力度,但是仍旧收效甚微,这实际上是由于既有的管理项目难以涵盖所有的办公室工作,出现管理盲点,精细化管理正是要找出这些盲点,同时建立新的管理项,实现长远的量化管理。3.管理意识问题精细化意识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先决条件,例如作为单位和办公室领导,在参考设置办公室规章制度的同时,会根据自身的意识形态进行局部更改,包括管理项目和标准等,如果具备精细化意识,在考虑问题时便会更加客观细致,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指标。但在现实工作中,往往会出现领导者精细化和经济化意识不足,造成形而上学的管理弊病,空有精细化的口号,却不知如何着手。

三、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

1.重视意识的养成与运用

领导方面:需要多调研基层办公室的实际情况,根据其工作职能的特点,结合单位的整体属性设计出隶属于办公室的专门管理办法。同时,始终做到以“细化”为标准,精确分解各种管理工作,并思考不同工作之间的联系,设计出一套能够有益于管理同时又能保障和提高业务水平的科学化制度。工作人员方面:必须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同时具有先觉意识,主动采用精细化的办法,对自身所需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从思想根源上接受和推崇精细化管理。要做到这两个方面,就必须注重单位的日常教育和宣传工作,最大程度上对所有人员的内在精神思想进行良性刺激。

2.重视制度精细化的构建

易制度为准绳能够将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减少中间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办公室虽然小,但是仍旧应当“五脏俱全”,制度的制定必须包含:考勤、档案管理、出勤、值班、监督、宣传、信息、财务、调研、评估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同时除了要硬性规定相关纪律之外,还应当匹配相应的工作流程、工作责任、工作方向和工作标准,实现有据可依、有责可循。各办公室之间应当相互配合,互为监督,建立除上下属之间的管理之外,还应当开通同级之间的相互监督与批评渠道,构建互动的行政监督管理机制。

3.重视管理项目的综合性

①着重细化日常工作记录。包括人员出勤、请假、工作量、工作时限等具体事宜,事无巨细做好每个细节的登记,便于日后检查。除了建立以办公室团队为单位的专属记录,还应当有以单个工作人员为主体的记录,着重登记个人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②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以绩效考核带动办公室管理。将绩效考核的项目与办公室工作细节进行挂钩,主张对办公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能力、工作效果等进行考评,绩效考核与硬性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相结合,实现张弛有度的管理过程。

四、总结

篇10

关键词: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措施;方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希望加强城市绿化,来建设更加美丽的城市环境。因此,很多中小型城市中都注重了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不仅给沉重增加了更多的绿色景观,也使得城市中各项污染问题得到了治理。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应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1.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缺乏长远规划。当前,中小城市意识到了园林绿化工程对于提升城市整体规划水平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学习对象,无法得到确实的借鉴案例,使得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在初级阶段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针对城市特点进行深入的规划和探索,从而影响了园林绿化工程经济效益的发挥。1.2缺乏经济管理的意识。在城市步伐加快的进程中,土地资源严重紧张,有些城市政府为了增强土地利用,则减少城市绿化,对城市环境保护认识不足,造成了城市绿化远远低于城市发展规划要求。为了节约绿化成本,高质量、高标准的景观很少,这样机忽视了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有不利于经济效益的获得,进而给经济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3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在对园林绿化建设工作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健全的体制机制的支撑,才能够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地方园林规划、建设、管理,各自为政,未能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化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一些部门的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自成体系,在管理上缺乏全局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使得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宏观层面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即使制定了规划也将成为表面文章,与实际实施脱节。除此之外,监督机制作为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环节,在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过程中仍显薄弱。

2.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工作

2.1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规划。为了能够使中小城市中的园林绿化工程得到顺利开展,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园林绿化工程进行决策和设计的过程中,就应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规划。在前期,应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的勘查工作,对城市的发展规划、气象环境、生态环境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城市中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地点,并对建设地点附近的管线、文物遗址、居民活动区、商业活动区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查阅相关的资料,从而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并注重对可行性的论证,从而使园林绿化工程能够发挥出其实际效果。2.2提高管理者的经营水平。前有很多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者,对于如何进行经济管理、如何发挥经济效益并没有清晰的认识,简单地将园林绿化工程当作一个工程项目来进行管理,没有将园林绿化工程带来的社会效益考虑到其中,影响了园林绿化工程效果的发挥。因此,经营管理者的意识决定着园林绿化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取得。因此,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对经营管理者的意识进行强化,使其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目标,并重视园林绿化工程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学习优秀的经济管理理论,并与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从而采用最佳的经营管理方法。与此同时,应使管理者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各种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等进行了解,从而清晰地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中每个环节的经济支出和经济收益,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2.3将园林绿化工程与城市生产实际相结合。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所有的工程建设、生产都是与市场相联系的。中小城市中的园林绿化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涉及到城区的园林绿化,也涉及到近郊和远郊的园林绿化。因此,城市绿化与农业生产是紧密相连的,做好园林绿化工作,也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因此,园林绿化工程应与城市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将园林绿化工程作为新兴的投资项目来进行经济管理,推行市场化的经济管理措施,从而更好地发挥经济管理的效果。同时,经营管理者可以将经营项目向着市外、省外、国外进行开拓,使得园林绿化工程的市场能够得到扩展,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2.4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当前对于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各项法律法规,并没有非常完善的制度,使得很多人对于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所有权都没有非常清晰的概念,也涉及不到任何法律法规,因此影响了园林绿化工作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的落实。因此,应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使人们都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长拳问题,认识到植物、植被都是归经营管理者所有的,不能够随意进行破坏和侵蚀,从而保障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促使中小城市绿化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从而保障经济效益。

3.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园林绿化工程得以建设,给城市带来了更加清新的空气、更加具有美感的景观以及更加人性化的休闲娱乐场所,其经济效益的取得也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因此,我们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索创新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作者:常晓静 单位:丽水市园林管理局

参考文献

[1]王昊.探析绿化工程造价在园林工程经济管理中的意义[J].现代园艺,2017,(0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