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种植技术范文

时间:2023-04-02 09:5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产种植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产种植技术

篇1

【关键词】高粱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高粱具有抗涝、抗旱、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广等特点。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不过为了获得高产我们应尽量选择中等及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高粱忌连作,因为高粱植株生长高大,根系发达入土深,一生中会从土壤里吸收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因此合理的轮作方式是高粱增产的关键。

播种前必须深翻耙压,做到土壤细碎,以保持土壤疏松、干爽,利于根系生长。同时在整地时应结合深施肥进行,以利于扎根,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二、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品种选择是高粱增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在选种时要因地制宜从我县实际出发,选用抗逆性强、产量高、效益好的品种。

播前要先将病粒、瘪粒、小粒用筛选或风选的方法淘汰掉,选出籽粒饱满,个大的种子。然后将精选的种子用托布精500倍液或强氯精500倍液消毒浸种2~4小时,然后清水冲洗,催芽,以提高种子质量,确保全苗。播种量要根据发芽率来适当调整。

三、适时播种

掌握好适宜的播种期是确保齐苗、全苗、壮苗的关键,高粱要适时早播,浅播。温度和水分是影响高粱保苗的主要因素,高粱种子的最低发芽温度为7~8℃,如播种过早,易造成霉烂或粉种,还会引起黑穗病的发生,影响产量。播后覆土要均匀一致 ,适时镇压,使土壤坚实,以便于种子吸水萌发。

四、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

高粱要在小苗长出3片叶时进行间苗和除草,确保适宜的密度、减少弱株率、提高整齐度。在进行间苗时,原则上是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待小苗长到 4~5 片叶时,进行定苗,每穴留l株。间苗、定苗时,如果发现有缺株断垄现象应及时移苗补栽或催芽补种,减少缺窝缺株。此外,间苗、定苗最好在晴天下午进行,因为虫咬苗、发育不良的幼苗及病苗在晴天的下午易萎蔫。

2.中耕除草和培土

中耕除草作为高粱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疏松土壤,促使高粱根系发育,同时也可以消灭杂草,减少地力的消耗。一般在高粱封垄孕穗前要结合间苗、定苗进行2~3 次中耕,并结合第二次深中耕进行培土。

3.施肥

高粱施肥技术要根据地力、生长特性和需肥特点进行合理施用,主要包括基肥、种肥和追肥。

基肥是高产的基础,应以磷肥和有机肥料为主,适当配合施用氮肥。种肥对于促进高粱根系发育和培育壮苗,都有重要作用。如果基肥充足,也可以不施种肥。高粱追肥应以速效氮肥为主,在土壤肥力好或基肥种肥充足时,苗期可不用追肥。但对于补栽苗、晚发苗、弱苗需要追施速效性氮肥,以使其赶上壮苗,保证整齐度。由于高粱在拔节至孕穗期对氮、磷、钾的吸收依次为苗期的4.6、7.2、3.7倍,所以,在这个时期要适当追肥。其中拔节期追肥,有利于促进幼穗分化,提高产量,抽穗前追肥可以防止早衰,提高产量。

4.去蘖打叶

对于分蘖发育时期较晚的粒用高粱,由于其分蘖枝条没有多大的生产价值,所以应通过深培土来抑制分蘖或予以摘除。但是对于分蘖速度快、分蘖力强、且能够与主茎同时抽穗的品种,可以不用去除分蘖枝条。

在高粱生长后期可进行打叶,以利于通风透光,促进高粱早熟,同时打下的叶片也可作为饲草。打叶要适时、适量进行,否则会影响高粱的产量和品质。

五、病虫害防治

1.高粱黑穗病

高粱黑穗病是我县高粱上发生普遍的病害,它包括散黑穗病、坚黑穗病、丝黑穗病。其中散黑穗,坚黑穗病主要是表面附着厚垣孢子的带病种子播种后,病菌与种子同时发芽。病菌侵入组织后,菌丝蔓延到幼苗生长锥,并伴随着植株生长点向上生长而伸长直到穗部,最后在穗部形成冬孢子[1]。丝黑穗病通过土壤和种子传病,主要是土壤传染,土壤内的厚垣孢子在高粱种子露白尖到芽长1—1.5cm时,侵染高粱幼芽。

防治高粱黑穗病,首先,要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良种,同时尽量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菌量。其次,适期早播,争取早出苗、出全苗。发现病株要及时砍到,并在灰包破裂之前拉出地外集中销毁。另外,可对高粱种子进行药剂处理,这种方法简单而有效。拌种试剂可用2%的立克秀、50%禾穗胺、20%粉锈宁乳油或20%萎锈灵乳油(或可湿性粉剂)[2]。

2.蚜虫

高粱蚜虫发生世代短、繁殖快,寄生在寄主作物叶背吸食营养。初期多为害下部分叶片,之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散。同时蚜虫分泌的大量蜜露滴在下部茎和叶面上,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造成高粱的产量和品质下降

对于高粱蚜虫为害,我们可在早期轻剪有蚜底叶,带出田外销毁。也可将40%乐果乳油对等量水均匀拌入细砂土内,配制成乐果毒土,扬撒在抽穗前的高粱株上。或用5%甲拌磷颗粒剂熏杀。

六、采收

高粱可分两次采收,一般80%的高粱籽粒颜色由白色转为红褐色时抢晴天采收一次,余下20%进一步成熟后采收。收割后要及时脱粒晒干,妥善保管,否则会影响品质。另外,应尽量避免鲜穗子放在室内,以减少穗部害虫的越冬基数。

参考文献:

[1]徐晓艺,姜立东,高 杰等.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农业科技通讯,2009:137-138.

篇2

关键词: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03-1

1 播前准备

1.1选地整地

对于玉米这种既需水又怕渍的喜光植物,在选地时要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耕层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高,保肥、保水力好的缓坡地或旱地进行。播前应选晴天精细整地,使土地松软疏松并保持干爽,以防土壤结块成坯,影响根系生长。同时要做好杂草的清除工作。

1.2选种

良种在玉米增产中的作用占到30-50%,但是不同的品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们在选种时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选种,并与良法配套,将良种的增产潜力发挥到最大。播种前可根据需要用相关的杀菌剂、杀虫剂、微肥等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或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用适宜的种衣剂包衣种子,以防止病虫害发生。

2 播种

2.1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玉米适宜播种期的确定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玉米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2)播种时的土壤墒情。为保证玉米播种时有个好的墒情,在开沟时要做到深浅一致,并施足基肥和种肥。但施肥时一定要肥、种隔离,防止“烧种”。另外,为确保苗全、苗齐,播后应根据土壤墒情浇蒙头水。(3)保证能在生长季节正常成熟。这一点对于本地区无霜期相对较短的情况下十分关键。因此,在墒情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早播。

2.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条件,在播种时应根据品种和栽培条件的改变确定播种密度,进行合理密植。玉米的穗数、粒数、粒重既紧密相关又相互制约,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内个体间的矛盾会逐渐加大,因此,播种时应根据品种株型、土壤质地、管理水平、水肥投入来定。

3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根据玉米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和要求,做好查苗、补苗,问苗、定苗,蹲苗促壮等一系列田问管理工作,对保证玉米健壮生长有重要的作用,是玉米稳产、高产、高效的综合措施。

3.1查苗、补苗

在玉米出苗后3叶期以前,若发现连续3株以上缺苗,应及时进行补苗。补苗时可用带土移苗补栽法,以减少与临株间的苗势差异。移栽要在晴天下午或阴雨天进行,同时为了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移栽后要及时浇水。如果3株以下缺苗,则在缺苗处一侧或两侧留双株即可,不需补栽。

3.2间苗、定苗

为了确保适宜的密度、减少弱株率、提高群体整齐度,应适时间苗、定苗。鉴于本地区气候干旱、生产水平较低的情况,应早间苗、定苗。间苗原则上是去病苗留健苗,去弱苗留壮苗。此外,由于发育不良的幼苗、虫咬苗及病苗在晴天的下午易萎蔫,所以间苗、定苗应在晴天下午进行。

3.3蹲苗促壮

蹲苗是根据玉米苗期的生育特点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人为的解决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矛盾,以促进穗的分化,促使根向纵深发展,使茎秆下部节间变短,穗位降低,增强抗倒性。另外,蹲苗技术要灵活应用,对于干旱、地薄、黄瘦的弱苗不蹲,只蹲地肥、墒情足、叶片深绿的旺苗。蹲苗时间一般从苗期开始,拔节前结束,时间如果过长会影响幼穗分化,过短则蹲苗无效。蹲苗结束后应立即浇水、施肥,以促进生长。

3.4追施提苗肥

提苗肥一般在定苗后至拔节前进行,具有壮苗、壮秆、促根、促叶的作用,具体时间和追施办法可根据土壤肥力、苗情等情况来定。一般苗壮、基肥种肥充足、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少追或不追。苗弱、低洼潮湿、未施基肥或种肥的地块,要早追、重追。追肥时应采用穴施或沟施,以防烧苗。

4 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害主要有丝黑穗病、青枯病、穗粒腐病、大斑病、小斑病等。

4.1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俗称“灰包”,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病株果穗较短,基部大而端部尖,且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天花发病的植株一般无花穗,有时天花抽出后畸形变为叶状物。

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深耕:由于该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左右,因此倒茬3年可有效消灭土壤中病菌的危害。另外,深耕可将病菌孢子压到播种层以下,以减少发病。(2)选用抗病品种。(3)早期拔除病株,在果穗白膜破裂之前就拔除病株,并将病株烧毁或拿到地外深埋,以免病菌落入土中。(4)药剂防治,可用羟锈宁或粉锈宁拌种。

4.2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是一种爆发性、毁灭性病害,主要发生在灌浆期,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主要表现为:灌浆期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褪色。防治时除选用抗病品种外,还应在栽培中注意排水,因为土壤的含水量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4.3穗粒腐病

玉米穗粒腐病一般从果穗基部或顶端开始发病,果穗大片或整个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有些症状只在个别或局部籽粒上表现,病粒上实密生有红色粉状物,且易破裂。防治时除选用抗病品种外,还应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抗病力。另外,要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并实行3年以上轮作。

篇3

1、选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质肥沃、水源条件好,前茬没种过辣椒、白菜、茄子、西红柿、土豆的地块作苗床。苗床面积是大田面积的1%。在播种前灌足底水,黄茬时施腐熟优质粗肥45t/hm2(或腐熟的鸡粪7 500kg/hm2)、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草木灰2 250kg/hm2。肥料撒匀后浅翻15 cm,耙细耙平,做宽幅高畦,有利于提早播种、定植和根系的发育。畦长7~10m,畦宽1.2m,畦面宽85cm,间距40cm(沟上口宽),沟深10cm。从沟中起部分细土暂堆地头作覆土。

2、选用品种:

品种要求:耐低温弱光,果大,产量高,耐贮运,商品性好,抗病力强的品种。

3、种子处理

3.1 浸种催芽。先用常温水预浸1h,并用手搓去种子表皮黏液,再用55℃的温水浸种30min。然后在清水中浸4h,捞去不实种子,再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或0.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min左右,然后置入30℃温水中浸种9~12h,搓洗,淘净后捞出晾干催芽。

3.2 播种。先用50%多菌灵300倍液喷淋苗床,并撒入3%的米乐尔30kg/公顷杀灭苗床土壤的病菌和害虫。播前1d充分浇足底水,然后将种子匀播于畦面,用种量为1.5~2.5kg/公顷,50g种子需10平方米左右苗床。

4、 播后管理

出苗前的管理。出苗前淋水保持湿度,一般每天浇水1~2次。当种芽刚露出时,立即去掉稻草和农膜,营养土过薄时应加覆营养土。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8~30℃,地温20℃左右,8~9d当大部分幼苗出土、齐苗,2子叶展平后,白天尽量揭膜见光,同时降低温度,白天25℃左右,夜间17℃左右。

5、定植:促进早发根、早发苗是确定定植期及定植后管理的主要原则。定植过早,土温低,影响根系发育及植株生长。定植前开沟晒土,定植时少伤根,设立风障、短期覆盖等都是保证缓苗、促进早发的有效措施。辣椒以沟栽或平栽为宜,定植时可浅覆土,以后逐渐培土成垄。一般采用双株或3株1穴定植,对防止风害、提高早期产量有利。辣椒株型比较紧凑,适于密植。栽培密度依品种及生长期而定,一般生产密度为4.5~6.0万株/hm2(双株),行距50~60cm,株距25~33cm。密植方式与栽植效果有很大关系,大垄单行密植、大小垄相间密植及大垄双行密植等方式都能获取较好的效果。

6、出苗后的管理:

6.1适量补充水份,防止干旱,但要避免高温。

6.2适量追施速效肥,一般0.5%浓度的进口复合肥液泼浇。

6.3用百菌清、多菌灵、杀菌剂600倍液喷雾,防病害。用乐斯本等杀虫剂治虫。

壮苗标准:株高15厘米左右,茎粗0.4厘米以上,7—8片真叶,刚现蕾分杈,叶片肥厚,叶色深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7、田间管理

7.1定植五天左右活棵后,即浇活棵肥。0.6%浓度的尿素水或0.6%浓度的进口复合肥水。

7.2活棵肥施后,叶色呈现不缺肥时,一般不需立即追肥,以防徒长。高温干旱时,早晚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切忌大水漫灌。

7.3浇水:辣椒前期怕湿,排水不良会使辣椒落叶、落花。结果期需水量较大,要使土壤见干见湿,天旱时5-7天要浇1次足水,或在清晨、傍晚进行沟灌,但水只能灌半沟,不能溢过畦面。沟内的水,要在中午以前排掉,否则会造成植株死亡。

7.4大田管理中,防止干旱与雨后涝害,以及高湿诱发病毒病的发生与蔓延。

7.5一般以果实充分膨大、果皮坚实、颜色加深有光泽时采收,品质较好。早期果应提早采收。采收期要不断追肥水。

8、病虫害防治:辣椒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青枯病、疫病、病毒病等。炭疽病、软腐病、青枯病可用1:1:160一20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疫病可用40%的乙磷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病毒病主要是通过防蚜避蚜来减少病害发生。辣椒的害虫主要有蚜虫、棉铃虫、烟青虫、蜡等。蚜虫用40%乐果乳剂(加酯)1000倍液喷雾,15天左右防治1次。棉铃虫和烟青虫用2.5%敌杀死乳油或50%锌硫磷乳油2000—4000倍液喷治。螨类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或40%水胺硫磷乳油各1000倍液喷治。

篇4

    关键词:玉米; 高产; 种植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尤其是东北地区多以玉米为主要的种植作物,但是在玉米的种植中,因为劳作的繁重,病虫害以及杂草的危害逐渐加重,生产管理的松散,使玉米的产量逐年下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改良玉米的种植技术,增加玉米产量,是值得农业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1 我国玉米种植的现状

    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平原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很适合玉米的生长、种植。随着机械化种植的宣传,一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普及机械化生产。但是一些较偏远的地区还在使用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玉米的产量小,质量差,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

    2 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

    2.1 改革种植方式 

    多数地区都以清种为主,即以玉米种植为主,少量插以黄豆等低矮作物。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采用放大行距、缩小株距的二比空种植形式,增加玉米的通透性。另外,还可以采用玉米与大豆等低矮作物的交换带间作种植方式,增加玉米之间的间距,提供玉米充足的光照、水分、肥料等生长必需能源,保证玉米的良好生长,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2.2 大垄双行地膜技术 

    在不改变原垄宽度的基础上,采用大垄双行的方法,实行小轮耕。发挥边行的优势,将玉米垄的通风、采光等做到最好,促进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对玉米实行覆膜技术,有增湿、保肥、早熟、增产等功效,是玉米增产的新技术。

    3 其它种植技术

    3.1 合理选种、处理种子 

    种子是玉米种植的基础,所以种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高产种植的成败。在玉米种子的选取中,应选晚熟或者中晚期成熟的高产的种子,同时,优良的杂交品种亦是首选。在气温较低的地区,可以提前进行育苗,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另外,气候适宜的地区可以先晒种,进行种子包衣,还可在温水中浸泡种子,提高发芽率。

    3.2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玉米的种植应该在适宜的土壤以及温度下进行,采用点播方式来进行播种,合理密植,株距35-40cm为宜,尽量做到给每一株玉米以充分的生长空间,玉米植株之间都具有充足的土壤、肥料和水分的供给,保证大部分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

    3.3 巧施肥、广除草 

    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选择高效的复合肥料,将种植过程中多次施肥简化为只施一次基肥,一次给足玉米生长所需的矿物营养,增加农肥的使用,补充养分。肥料营养丰富,不仅仅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同时还会使田间杂草得以快速生长,杂草将田间裸露的土壤覆盖,影响了玉米根系的呼吸。使用化学除草剂拌以细沙,用喷雾法施药,除草效果较好。值得注意的是,尽量小雨后喷药,因为这种方法对干燥土壤的除草效果不理想。合理施肥、除草,给玉米生长以良好的环境,促进玉米高产。

    3.4 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多以玉米的白斑、根腐病、玉米螟、玉米粘虫为主。对于玉米的白斑和根腐病,正确分析余米的冰的原因,多数采用施以相应的肥料来解决,另外,轮作也是一项很好的解决办法;对于虫害,可采用生物除虫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法,人工饲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喷洒除虫精粉来除虫。

    3.5 节水灌溉 

    在一些较为干旱的地区种植玉米,除了必要的工作之外,灌溉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保证了玉米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充足水分。通常汲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在整块地的整理工作完成之后,以水泵喷洒的方法对玉米田进行灌溉。注意节约用水,根据玉米生长需要的水分来调节灌溉的水量,以水来调节发挥肥料的作用,使玉米在水肥的共同作用下,良好生长。

    4 结束语

    在追求玉米高产量的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不是所有先进的技术都适宜所有地区的玉米种植。由于土壤、气候等等原因,农业工作者应该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适应本地区玉米生长、高产的技术,适当播种,及时收获。

    参考文献

    [1] 矫贺霞.高产优质玉米种植实用技术.作物栽培,2011,(03):35-40.

    [2] 李严.简化玉米栽培兼顾高产高效.作物栽培,2011,(05):67-70.

篇5

关键词:大豆种植 高产 品种

前言: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我国大豆面积逐渐增多,但我国一直都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影响大豆的产量,对此,必须要引起国家与种植人员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大豆高产,下文就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促使大豆高产。

1.采用优质的高产品种

品种是保证高产的前提,要想种植高产大豆,就必须要选择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优质品种,要结合当地的生产水平和品种类型选择生育期合适,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大豆品种。

2.土壤的选择

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要选择土壤较为肥沃,且保水性佳,通气性好的土壤,减少迎茬,这是保证高产的主要条件之一。

3.精细整地

3.1 整地

选择好合适的地块后要进行整地,一般都选在秋季,将上茬植物留下的茬打碎,然后进行秋翻,最好可以深翻,接着进行耙地、镇压等一系列工作,完成这些工作后的土地平整,土壤细碎,土壤上松下实,为种植大豆打好基础。

3.2 起垄

在进行打垄的时候要保证起垄直,将误差控制在5厘米之内,垄距要均匀,减少误差,保证收割顺利。

3.3 施基肥

整地后可以将发酵好的有机肥均匀撒于地表,然后通过深耕将其耕入土地中,为第二年的种植打好基础。

4.精细化播种

要想实现大豆高产的目标,需要做很多前提工作,精细化播种就是其中之一。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播种,掌握好播种期,在进行播种前要将病斑粒剔除,减少杂质。其次在播种前的半个月之内要将豆种摊在阳关下晾晒3-5天。再次就是进行包衣处理,保证苗齐苗壮。最后就是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播种,一般我省都在5月上旬左右。

5.合理密植

要想增加大豆的产量,就必须要进行清种,合理的进行密植处理,可以根据大豆品种的情况,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进行等距穴播每穴留两苗,可遵守“肥地宜密,薄地宜稀”的原则,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将品种的潜在力发挥出来,促进产量的提高。

6.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第一,做好锄地与中耕

锄地与中耕都必须要掌握好时间,首先,在第一片复叶出现前必须要锄头遍地,苗眼草必须被消灭干净,而且不能伤苗,同时要让表层的土松软。其次在苗高达到10厘米左右的时候,进行第二次中耕,要保证不伤苗,不压苗,而且要将草除净。最后是中耕10天后进行第三次,增强土壤松软性。

第二,采取化学措施除草

在大豆生育前期,相对而言,田间的杂草较多,如果单纯的依赖人工或者机械进行除草是无法完成的,对此,必须要进行化学除草,也就是利用除草剂进行除草,这一工作必须要抓紧,尽早完成。

首先,苗前除草

目前市场上的除草剂种类很多,在进行除草剂的选择上不要贪图便宜,尽量选择有一定知名度,且有正规的生产厂家的药品,在保证除草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其对土地的危害,使其可以充分作用于土壤中,而且要减少对后茬植物的影响。

其次,苗后除草,在苗出来后,前期的除草剂就已经无法发生作用,此时要选择可以杀死幼草的除草剂,在杂草刚出现的时候进行喷洒,一般不能超过大豆2片复叶的时候。这一阶段的除草工作尽量选择降雨前后,其对湿度的要求较高,这样可以使其效果更好,避免高温、干旱及大风等天气,否则会降低药效。

最后,施药时期,这一阶段大豆多数都达到2-3片复叶,如果遇到相对水分比较充足的年头,可以早些施药,此时用药必须要考虑到对植物的影响,因此,尽量减少用量,按照标准则采取下限,但遇到干旱年头则不同,不仅要适当的增加药量,而且尽量晚些施药才能达到药效,种植人员必须要根据情况合理选择除草剂及控制好药量。

7.病虫害的管理

大豆病虫害的种类很多,我们最为常见的病害有花叶病、灰斑病、霜霉病等等,而最为常见的虫害就是蚜虫与食心虫,病虫害是减产最大的威胁,因此,必须要引起足够充实,加强防治。

7.1 病害的防治

针对不同病害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花叶病多发生在第三复叶出现阶段,种植者必须要仔细观察田间幼苗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苗要立即拔出,避免后期蚜虫传播。如果做好拌种工作,一般是可避免霜霉病的。在7月下旬阴雨季节当大豆小叶片有30%以上出现病斑时,就是患上了灰斑病,此时可以用50%多茵灵、甲基托布津等进行防治;大豆花荚期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公斤对水450--600公斤进行喷雾。

7.2 虫害的防治

虫害主要以食心虫和蚜虫为主,食心虫主要是靠钻入豆荚,蛀蚀豆粒为主,严重的话会吃掉办个豆粒,降低大豆的产量,要防治这一虫害,必须要在成虫前进行防治,一次性完成杀虫工作。蚜虫就是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喷洒一定比例的乐果。

篇6

选择适宜土壤是胡萝卜丰产的基础,胡萝卜是深根性蔬菜,要选择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通气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pH值6.5左右,播种时避开粘性土壤对幼苗生长与肉质根膨大有着重要意义。胡萝卜全生育期内需氮肥、钾肥较多,磷肥次之。每生产1000kg胡萝卜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3.2kg、磷1.3kg、钾5kg,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2.5∶1∶4。施肥量应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蔬菜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而定,实行测土平衡施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kg,并掺施过磷酸钙25~30kg,普撒后耙翻地,耙平后做畦或垄。

二、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丰产的关键之一,应选择早熟、丰产、抽薹迟、耐寒和耐旱的品种。

三、播期与播种

1、播种期:胡萝卜属半耐寒性、长日照蔬菜,4℃以上种子即可萌动。根据我地的气候条件播种。播种过早,幼苗感受低温时间较长,易通过春化阶段而引起抽苔开花,影响产量和品质。

2、浸种催芽:用50℃温水烫种10分钟,再在30℃温水中继续浸种3~4小时,沥干后装入棉布袋中,在25℃下保湿催芽,约36小时种子即可露白(有10%~2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在催芽期间每隔12小时用30℃温水浸漂一次,以增加袋中氧气、防止有机酸、微生物等有害物的形成。

3、播种方法与播种量:播种方法有条播和散播二种。胡萝卜种子千粒重在1.2~1.5克左右,理论播种量约100克,但由于胡萝卜成苗率较低,据初步试验,采用条播方式的每亩播种量为200~220克,采用散播的为250克。播种时将已有10~20%露白的种子均匀地伴入适量细土中,再进行播种,以利于均苗。

四、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播种后20d,即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苗距5cm。留大苗、壮苗,去小苗、弱苗及杂株。同时进行第1次中耕松土。在幼苗长出5~6片真叶时进行定苗,苗距10cm。同时进行第2次中耕。杂草出苗后立即人工拔除。

2、浇水。出苗前保持地面湿润,一般不宜多浇水,适当蹲苗;叶片旺盛生长期,适当控制浇水;在肉质根膨大期是其需水高峰期,应保持充分的水分供应。灌水应做到轻、匀、适量,切忌大水漫灌和出现忽干忽湿,否则容易产生裂根。全生育期灌3~4次。

3、防止胡萝卜绿肩与抽薹。胡萝卜在肉质根膨大前期,约播后40天进行培土,使根没入土中,但不埋株心,可以防止胡萝卜肉质根肩部露出土表,受阳光照射变为绿色。在胡萝卜进入叶生长旺盛时期,应适当控制水肥用量,进行中耕蹲苗,以防叶部徒长,造成抽薹现象。若发生抽薹,应及时将薹摘除,防止肉质根木质化影响品质。

4、除草。胡萝卜喜光,故除草、间苗宜早进行。及时喷洒除草剂防止大面积栽培形成草荒。每667 m2用750-1000克25%除草醚,先用少量水溶解,再用100-200倍水稀释,选择晴天在播后出苗前喷地面,对一年生杂草除草率达90%;或者苗后2片真叶时,每667 m2用扑草净100g加拿扑净100ml兑水50kg喷洒;也可以只施用扑草净,在胡萝卜播后苗前或l-2片真叶时,每667 m2用50%的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60kg,喷雾处理,其对单子叶杂草防效达100%,对双子叶杂草防效为98%,对胡萝卜幼苗生长的抑制率仅1%。施用时一定要掌握好浓度,不可过量。

5、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黑腐病、黑根病、病毒病、糠心病等。黑腐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洒41%好力克悬浮剂5 0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7~10 d喷1次,连喷3~4次。黑根病发病初期喷洒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防治。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8%菌克毒克水剂1 200倍液,或1.5%植病灵水剂800倍液喷雾,每7~10 d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叶绿精肥800倍液,每7~10 d喷1次,与植病灵或菌克毒克同施效果更好。防治糠心病于萝卜3~5叶用15%多效唑粉剂225 g/hm2左右对水750 kg喷雾。虫害主要有蚜虫、猿叶虫、黄条跳甲、小菜蛾、甜菜夜蛾、蛴螬、地老虎。蚜虫可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0 000~20 000倍液,或云大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或15%金好年(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的复配剂)乳油1 500倍液防治;猿叶虫、黄条跳甲等可用10%高效灭百可乳油3 000倍液,或4.5%云大安治乳油800倍液防治;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等可用10%除尽乳油或2%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防治;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用4.5%云大安治800倍液灌根防治。

五、适时收获

1、适期收获 胡萝卜最佳采收期一般在10月上旬,要及时采收、适时上市。采收过晚,会降低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做到单收获,单运输,单削缨,单储藏。

篇7

关键词 :超高产 玉米 种植技术

引言

我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同时还拥有着十分广阔的土地,这不仅意味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了我国广大人民的温饱问题。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玉米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当中的主要研究对象。现在我国的农民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玉米的种植来为自己创造经济收益。所以说,如何很好的提高玉米的产量就成了现在农业发展当中的首要任务,玉米种植技术的更新,玉米产量的提高对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在玉米的产量提高之后,才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此外,玉米产量的提高还能够保证我国众多人民对于粮食的需求。

一、 超高产玉米种植的重要意义

玉米这种农作物,具有高产、易活以及抗病虫害能力强和适应能力强的特点,由于玉米种植时间最久远,所以品种也最多,而且玉米作为一种农作物还有着十分不错的口感。玉米众多优点的集合使得现在很多的农民都选择种植玉米,因为玉米的种植给了农民十分广阔的选择空间,给了农民种植的欲望。我国的南北纬度跨度是比较大的,但是玉米作为适应能力很强的一种农作物,能够在我国广阔的地区进行种植,能够满足众多地区人口对于粮食的需求。就山西这个省份而言,玉米的种植也是较为广泛的。再者,玉米在进行收获之后留下的秸秆还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比如说这些秸秆可以直接用于饲养家畜,或者说可以经过粉碎之后作为肥料进行使用。收获了的粮食,一部分可以用来满足当地农民的生活需求,多余出来的粮食还可以向外卖出,作为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此外,对于工业来说,玉米是很多工业产品的原材料,比如说食品以及酿酒,这两种工业产品中的主要原材料都是玉米。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能够看出大力的发展玉米的种植技术,提高玉米的种植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超高产玉米在种植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每一种植物在自然的生长过程当中都具有着一定的规律,人类在进行农作物种植之前都需要对这个规律进行了解和掌握。人类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时候都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当地的环境因素以及土壤状况因素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考虑,然后根据农作物自然生长过程当中的规律,对农作物的种植技术进行一定的改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于玉米这种农作物来说,笔者总结了一下几点特点:

第一,从生长的温度上来看的话,玉米这种农作物比较适合生长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地区。玉米的种子只有在环境温度处于二十五摄氏度到三十摄氏度的范围内的时候才能够正常的发芽。并且玉米在进入正常的生长阶段之后,环境当中的温度尽可能的不要低于十八摄氏度,否则的话会影响到玉米的正常生长。在玉米的开花结果阶段,气温需要达到二十六摄氏度左右的时候才能够满足玉米授粉对于温度的要求。当玉米进入到灌浆期以及果实成熟期的时候,需要将环境当中的温度控制在二十摄氏度到二十四摄氏度之间。如果在灌浆期以及果实成熟期的时候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话,就会影响到玉米之中淀粉酶的正常运行,这样就会造成玉米的果实不饱满,出现很多的颗粒干瘪。

第二,玉米对于土壤的要求不是很高,即使是江苏、湖北地区的粘土以及黄土高原之中的沙土都能够很好的满足玉米的生长要求。但是,通过一定的实验数据表明,玉米比较适宜的在PH值六点五到七范围之内的土壤当中生长,山西地区的土壤条件正好能够很好的满足其生长需求。

第三,玉米在生长过程当中需要的矿物质元素,任何一种土壤当中含有的矿物质元素都不是圆满的,这也就意味着,当一种土壤当中缺乏一种矿物元素的时候就只能够通过施加肥料的方式来满足农作物对于这种矿物元素的需求。通过相关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如果想要将玉米的产量控制在每平方米土地的产量控制在一千千克左右的话,那么土壤就需要为玉米提供大约十三千克的硫酸钾、三十一千克左右的硫酸钙、五十千克左右的硝铵以及三十三千克左右的尿素。再就是还需要一些其他种类的矿物元素,比如氮元素,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 特高产玉米在种植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

玉米的整个种植过程从一开始的选种到最后的收获结束,这个过程浸满了劳动人民的汗水。下面笔者总结了超高产玉米在种植过程当中的几项关键性的技术要求。

(一) 玉米的选种

由于玉米的种植历史已经很长了,在这个漫长的种植过程当中,玉米的种类已经出现了很多,完全可以说玉米的种类是十分复杂的。最常见的几种玉米品种主要有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以及蛋白质玉米和紫玉米等等,为了更好的提高玉米的产量,我们在进行玉米品种的选择时需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选择一个适合当地实际条件的高产、高收益、易成活的品种。同时还需要考虑的就是当地农民的种植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对于技术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可以尽量的选取一些种植技术要求不高,产量又比较高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

(二) 种子的处理

选好玉米的种子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对玉米的种子进行正确的处理,首先就是将玉米种子通过适当的阳光晒晾,促进玉米种子内活性酶的活动,能够很好的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然后就是对玉米种子进行浸泡,浸泡的时候分为清水浸泡以及药水浸泡。清水浸泡单纯的就是为了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药水浸泡则是能够在很大的几率上降低种子自身所携带的病菌。

(三) 土壤的平整

在进行播种之前需要对土壤的厚度以及松软程度进行一定的控制,尽量的满足玉米生长的需求。再就是进行播种,播种时间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一定的调整,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进行玉米的播种。播种时需要控制好种植的密度,保证每一株玉米都能够得到充足的养分以及阳光,又能够做到不浪费空间。整个玉米的成长过程当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病虫害的防治,只有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才能够很好的实现玉米的超高产。

结语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一种农作物,本文讲述了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几种基本特点,根据生长特点提出了几种实现玉米超高产的重视技术,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唐晓清,王光强,于百复. 特超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研究[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03:12.

[2]杨恒山,高聚林,张玉芹,毕文波,张瑞富,范秀艳,高强. 超高产春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利用的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02:15-20+39.

篇8

[关键词] 水稻 高产种植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171-01

前言

现今世界的人口数量正在逐步增长中,全球耕地的面积正在逐步减少,粮食问题日益突显。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的增加是帮助有效缓解粮食问题的主要方式。水稻高产种植技术的科学改进及进一步推广能够帮助全面确保我国水稻的产量,在实际种植中应用科学有效的高产种植技术,则能够帮助良好达成增产增收的目的。

1 广东农业气候及水稻生产

水稻产量及其质量与水稻品种自身的遗传特点、气候、水土及营养状态等均有所关联[1]。广东省受到了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作用影响,其夏季高温炎热,而冬季又较为寒冷,对粮食产物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总体而言,广东气候资源较为丰富化,对于水稻的种植较为有利。但是与此同时,广东资源的充足化也造成了较多的灾害,如病虫害、台风等。

首先,广东省春季的气候通常是湿冷,对于早稻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增加早稻产量。与此同时,春季湿冷的气候对晚稻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强度越高,产量也越高。

另外,夏季的台风会对晚稻的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出现减产的状况。台风的出现会对水稻造成机械性损伤。水稻一旦被台风打压则会引起枯病病情的广泛蔓延,水稻植株遭受淹没、浸泡,产量严重下降。

2 水稻的高产种植技术

2.1 水稻育秧床土处理技术

在广东水稻种植中,育秧床土处理内容主要为:取土、粉碎、筛土、调酸、消毒等。具体的育秧床土做法为:积极选用土壤优良的山土,将表层土铲除,其厚度约为50mm。对水稻种植土壤的PH值进行测定,如果其测定值在4.5~5.5范围内,那么作为育秧床土而言则较为适宜。将采集土壤晒干,确保其含水量处于27~30%之间。之后再对土壤做筛土处理,网筛孔尺寸为6mm×6mm之间。对育秧床土实行混合工序,并依照其PH值进行有机配方的配置。在早稻秧的培育中,出于对气温因素的考量,需对其做调酸处理。而在晚稻秧的培育中,其气温逐渐升高,PH值存在差距较小,无需实行调酸处理。在将土壤调制完成后,需对其应用肥料,丰富床土肥力,以此避免水稻病害的出现。最后对床土做发酵处理。

2.2 水稻种子的选取与处理技术

水稻种子的选取技术:在广东省的水稻播种中,为了收获到真正优质的水稻,需依照广东省的实际气候及地形进行种子选取。确保水稻种植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广东省的地形平坦,雨热同期,处于热带及亚热带湿润区域,无论是水还是热资源均较为丰富化,主要的水稻种类为籼稻。

对于水稻种子的科学处理,应注意这么几点。

第一,水稻种子应较为饱满且无病虫粒。第二,加强对晒种工作的重视,尽量选取在轻暖天气进行,以此帮助增强种子的表面透性及其吸水能力。第三,对于已晒好的种子,需对其实行消毒处理[2]。消毒操作方式为:在1%生石灰水的澄清液中,浸泡所晒好的种子,其浸泡时间应为2d左右。另外,还需运用专属的浸种剂对水稻种进行浸泡,以此确保在达到有效杀菌目的的同时,积极培养出更为强健的秧苗。第四,如果在种子浸泡中所应用到的是冷水,那么其浸泡的时间则至少应达到3d,并确保每日做换水处理。

2.3 水稻施肥及灌溉技术

施肥技术:在水稻种植中,需在充分了解掌握水稻田间的土壤质量的前提下,对农药进行科学应用,以此实现对水稻种植土壤营养的健康管理。通常需运用氮钾肥及混合有机肥的结合使用。与此同时,对农家肥进行科学应用。在施肥前,需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土壤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作为依据。积极制定出一套能够充分满足水稻高产种植需求的土壤环境构成方案。

补水灌溉技术:在水稻的种植中,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对于水量的需求也是有所不同的。通常状况下:初期水稻出苗扎根时,其根系处于发育中,对于水分的需求量也极大。而当根系养成之后,水稻对于水分的需求趋于稳固化。最后,水稻生长处于后期直至成熟,其对于肥料的需求量要多于水分。因此在此阶段的水稻种植中,需注意采用以水带肥的方式。

2.4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水稻的种植中,病虫害的出现会对植株造成较大的伤害。程度较轻时,会对水稻的产量造成不利影响。而程度较重时,则会导致出现水稻绝收的状况。在广东水稻种植中,较为常见的一些病害有稻瘟病。当出现水稻病害时,需积极选取有效且适宜的农药对水稻喷洒,及时控制病害的大面积扩散。与此同时,对临近尚未发病的水稻也需进行农药喷洒处理,做好防护工作。

在广东省的水稻种植中,较为常见的虫害是水稻螟虫[3]。水稻螟虫危害程度如果较重,那么则会出现白穗状况。水稻螟虫主要分为: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首先,对于二化螟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指在低龄幼虫的高峰阶段对虫害进行施药防治处理。

而对于三化螟虫害的处理,则是指:在水稻的大肚期进行首次用药防治处理。在一个星期之后,再进行用药防治处理。

稻纵卷叶螟属于一种迁飞性的害虫,如果是处于一个适宜的环境之下,那么其虫害的危害程度就极为严重化。在新小虫苞出现后,及时对其做施药防治处理,注意施药喷雾的均匀及水量充足。

3 结语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在其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现今社会科技及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农业种植技术及水准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我国广东省的农业发展中,水稻是主要的农作物,其种植技术水准的提升对于增加产量而言具有极大的意义。水稻产量的增加,能够帮助有效促进广东省经济稳定及良好的发展,需加强关注。

参考文献

[1]钟警.水稻高产种植技术研究[J].大科技,2014,(10):298-299.

篇9

关键词:南方地区;花生种植;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4-0162-02

作为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主要油料作物花生,含油量50%,含蛋白质30%,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等,营养丰富,可以加工成花生酱等高档副食品,因此,花生的种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花生在南方地区的分布较广,主要有福建、广西、广东等,近年来,在广东地区的种植最为广泛。但由于花生栽培不科学、不规范等,导致花生空壳率高,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如何通过采用优良品种,加之科学的种植技术管理,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花生,提高花生的经济效益,受到了广大种植户的广泛关注。

1 种植环境选择

1.1 产地选择

花生作为一种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必须保证其品质,因此,在种植环境方面要求较高,必须远离污染地区,周围无污染气体、粉尘等排污源;灌溉用水或上游水没有对产地构成污染威胁的污染源;土壤中无超标农药残留。同时,在花生生长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肥、气、药、农膜及废弃物对农田的污染,确保农田土壤、大气、水质、肥料、农药等指标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1.2 地块选择

在南方地区种植花生必须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水方便、肥力中等以上的沙壤土或轻壤土,最好选择不内涝、不高燥的生茬地,或2~3年没种过花生的地块,绝对不能选择黏土或黏壤土,减少花生病虫害的发生几率、用药量及用药次数,从而提高花生的品质。同时还要注意前茬作物的耕作管理也必须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去做。

2 播前准备

2.1 品种选择及处理

针对南方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可选用中花、花育和丰花等系列新品种,这类品种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广、商品性好。青枯病发病重的地块要选用专用抗病品种,要求种子纯度≥96%,净度≥98%,含水量≤10%;剥壳前3~5 d,选择晴天,将花生果摊成约6 cm的厚度,晒果2~3 d,以减少病源菌数量,提高种子活力;剥壳后分级粒选,选用一、二级饱满籽仁作种,播种前做好发芽试验,发芽率≥95%;播种前,对病虫害重发地块可选择高效低毒的药剂拌种或包衣,禁止使用甲拌磷(3911)、对硫磷(1605)、克百威(呋喃丹)拌种或含有上述成分的种衣剂包衣。

2.2 轮作换茬

花生连作(重茬)可导致病虫害扩大蔓延,土壤微生物群落失去平衡,土壤养分失调,造成减产。轮作可以有效减轻病虫和杂草危害,维持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平衡,减少用药量,提高花生品质。必须重茬时,采取深翻、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以减轻病虫危害。

2.3 深耕整地

花生前茬和当茬都要注意适当耕翻,逐年加深熟化的耕作层。原土层深厚,但历年浅耕形成了犁底层的花生田,当年深耕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深耕深翻打破犁底层后,耕作层水、肥、气、热可得以协调,有利于花生生长发育。春花生地要进行秋、冬耕或春耕,深耕翻的时间宜早不宜迟。秋耕要在早秋作物收获后,冬耕要在晚秋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秋、冬耕深度25~30 cm,春耕宜浅,深度20~25 cm,耕匀耙细保墒,达到深、厚、细、平,无明暗坷垃,清除残余根茬、石块等杂物。

2.4 平衡施肥

坚持以有机肥、底肥为主,坚持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科学施肥,施用无公害肥料,提高肥效的施肥原则。提倡使用堆肥、沤肥、厩肥、绿肥、秸秆肥、饼肥、微生物肥等,禁止施用硝态氮肥,限量使用化肥,做到农家肥与化肥、微生物肥配合施用。具体施肥量的多少,根据地力和对产量水平的要求而定。在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的基础上,根据花生的产量指标,按100 kg荚果约需纯氮5.5 kg,五氧化二磷1 kg,氧化钾3 kg,计算各种肥料施用量。

2.5 精细播种

花生的播期要与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栽培制度和品种特性结合起来,根据地温、墒情、品种、土壤及栽培方法等综合考虑,灵活掌握。春播花生适宜播期应掌握5 cm地温稳定在15 ℃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为宜,要足墒播种,播种时播种层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如墒情不足,要浇水造墒,并机耕灭茬。夏花生播种越早越好,抢时早播是夏花生获得高产的关键,抢时早播能延长花生的生育期,特别是延长营养生长时间,使植株高度、节数、分枝数增加,花多果多,也可避免花生生育后期的低温危害,保证荚果的正常发育和灌浆,还可以早收获、早腾茬,为下茬作物适时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全年增产。

3 田间管理

3.1 防除杂草

在播后3 d内,用72%都尔乳油1 800~2 250 g/hm2,或25%恶草灵乳油1 500~2 250 g/hm2,或48%拉索乳油2 250~300 g/hm2,或60%丁草胺3 000 g/hm2,兑水9 000~1 125 kg/hm2,喷湿畦面表土封闭防除杂草。花生中后期,由于雨水多,前期封闭除草剂药效已消失,杂草开始滋生,可用5%精禾草克750 mL/hm2兑水450 kg/hm2进行茎叶处理,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

3.2 开孔放苗

先播种后覆膜的花生幼苗顶土(膜)时,要及时开孔放苗,以免灼伤幼苗。放苗坚持先出先放、放青不放黄的原则,宜在9:00以前或17:00以后放苗,晴天中午及大风天气不能放苗。放苗后随时在膜孔上覆土,以防止跑墒散温。放苗时,若发现有缺苗现象,应立即补种或补栽,补种和补栽时要浇水,尽可能地使补种苗与原苗生长一致。放苗后要经常进行田间检查,及时将压在膜底侧枝抠出膜外。

3.3 合理运筹水肥

花生花针期和结荚期是整个生长期需水最关键的时期,这两个时期需水较多,要合理运筹浇水,保持地面湿润,以满足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所需水分。若遇干旱,应及时补水,补水以沟灌为主,根据旱情和土壤墒情合理控制补水量,以确保果针及时入土结实和荚果充实膨大。花生怕涝,播种前要搞好“三沟”配套,多雨季节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涝,避免田间积水,降低涝害发生程度。特别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如雨水较多,要及时排放,以免烂果,确保产品质量。后期施肥要以叶面喷肥保顶叶为中心,当花生进入结荚期有早衰趋势时,可喷施2%尿素与0.2%~0.3%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675~900 kg/hm2,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进入下针期,每隔10 d叶面喷1次硝酸钙1 000倍液675 kg/hm2,连喷2~3次。

3.4 适当进行调控

花生生长中期,特别是下针期到结荚期这段时间,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旺盛生长阶段,高肥水地块易出现徒长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控。一般在株高超过40 cm时进行人工去顶,即用手摘除花生主茎和主要侧枝的生长点;也可每公顷用5%烯效唑或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50~750 g,兑水600~750 kg,叶面喷施1~3次,每次间隔7~10 d,促进植株养分合理分配,抑制徒长,促进籽粒饱满,提高产量和品质。

4 病虫害防治及消除塑膜污染

花生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突出生态控制为主,以安全、优质、营养为原则,优先采用农业、生物、物理等措施,配合使用化学防治方法,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积性、高三致农药及其复配农药。农业防治包括合理轮作换茬、加强健身栽培、冬前犁地冻虫、播前犁地拾虫等。生物防治:防治蚜虫用BE-82灭蚜菌或1.1%苦参碱溶液900~1 800 mL/hm2,兑水750 kg均匀喷雾;防治红蜘蛛用1.8%阿维菌素450 mL/hm2,兑水750 kg均匀喷雾。物理防治方面,用糖、醋、酒加硫酸烟碱发酵液诱杀蛴螬、小地老虎成虫。化学防治,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2.25 kg/hm2兑水750 kg喷雾,或2%菌克毒克300~500倍液喷雾防治根腐病、叶斑病等。用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喷根防治青枯病。每种药在全生育期中仅限用1次。花生收获前15 d人工顺垄揭除地膜,带出田外,花生收获时拣出留在地里和残留在花生秧上的残膜,以免污染土壤和牲畜误食。

5 适期收获确保质量

花生的适宜收获期可从长相、荚果发育状况和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收获过早过晚均会影响产量和质量。基本做法是“三看一防”,即看地上长相:植株顶端不再生长,中部叶片大部分已经脱落,上部叶片变黄,傍晚时叶片不再闭合,表明植株已经衰老;看荚果发育状况:拔起花生植株,多数荚果果壳硬化,网纹清晰,果皮外表呈现铁青色、果壳内壁发生青褐色斑片,果内籽粒饱满,种皮发红,表明已成熟;看自然气候变化:当昼夜平均温度下降到15 ℃以下时,花生荚果不再继续生长;防冻:花生荚果水分未降到10%时注意防冻,受冻后发芽率降低、品质变次。采收后应及时晾晒,不要堆捂,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包装、贮藏的要求妥善保管,入库时荚果含水量应控制在8%以下,库温在保持20 ℃相对湿度保持在52%左右,可有效减慢酸败,减轻黄曲霉毒素污染,保证花生品质。

6 结束语

总之,花生不仅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同时经济价值较高,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花生种植面积也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社会对花生的需求也是常常供不应求。因此,加强科技研究,进一步探讨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提高花生产量,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艳霞.优质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1(08).

[2]易克阳.南方丘陵地区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百事通,2009(18).

The Good Quality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Peanut in Southern Region

Zheng Shaoshuang

篇10

【关键词】 大豆;转基因;非转基因;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大豆原产于我国,是高营养作物,含蛋白质40%左右,其中含有生物必需的8种氨基酸,大豆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大豆异黄酮能够抑制癌症,防止骨质疏松,降低胆固醇;大豆皂甙具有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的功效;大豆低聚糖能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的增殖,改善肠道菌群等功效。豆浆,豆奶,黄豆芽,豆腐等食品都是大家比较喜爱食用的常见食品。

目前,我国大豆播种面积9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大豆播种面积的12%。大豆单产每公顷2000公斤左右,总产量1500多万吨,约占世界产量的10%。我国每年进口大豆70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中,几乎都是转基因大豆,目前,对于转基因大豆对人体的危害,国际上一直争论不休,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的安全,我们有必要多研究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不断增加大豆的经济效益,结合当前最新农业科研成果,以及我在昌图职专多年的农学专业理论,实践课中的实践探索,我认为辽北大豆生产中应着力推广应以下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因地制宜,选择良种

辽北地区近年来无霜期约140多天,适宜种植的大豆优良品种有:铁丰29号、开交8157、铁丰30号、铁丰31号、铁丰33号、铁丰34号等

二、精细整地,科学施肥

(一)秋灭茬、秋起垄前作收获后,进行灭茬起垄。垄作有利于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大豆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

(二)顶浆打垄:在4月上旬,当土壤化冻10~15厘米时,在已清除根茬的地块,采用将底肥施入垄底三犁成垄,同时视墒情及时进行镇压。

(三)“三垄栽培”耕作法:这一技术是以“垄底、垄体、垄沟”深松为基础,分层施肥,垄上双条精量点播为主体的系列化高产栽培体系。调查表明:深松地块比对照田多贮水41.3毫米,氮肥利用率提高21.9%,磷肥利用率提高8%~11%,5~6月份平均提高地温0.5℃~1.2℃,总孔隙度提高。这种耕作法打破了犁底层,使地块全面深松,提高了根系对全耕层的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同普通耕作方法相比大豆可增产20%~30%。

(四)科学施肥:大豆是对营养需求较多的作物。试验证明,每收获1000公斤大豆籽实,将从土壤中吸收N53公斤、P2O510公斤、K2O13公斤。而且大豆开花始期对氮、磷、钾吸收量只占总吸收量的1/3~1/4;大豆茎叶中的氮、磷转移率低;大豆荚中所含氮、磷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成熟过程中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生产中,在增施农家肥的基础上,每公顷大豆施用磷酸二铵100~150公斤、硫酸钾50~65公斤,或大豆专用复合肥作底肥和部分作补肥施用,最好垄侧深施,防止烧种、烧苗。

三、适时清种,合理轮作

(一)种子处理:为确保苗全、苗齐、苗壮,播种前要认真搞好种子处理。晒种:播前将种子晒2~3天,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种衣剂拌种:选用大豆专用种衣剂。种子包衣播种后,可防御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

(二)适时播种:当5厘米深耕层,日平均温度达到10℃~12℃时为适宜播种期。辽北适宜播种期为4月20到5月1日。不要在有降雨、持续低温的条件下进行播种,因为地湿的时候播种,盖上土后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质量。低温过后,气温会迅速回升,农民应该选择这个时候在湿度适宜的情况下,集中抢播。并尽量在4月25日前全部播完,播在丰产期里。

(三)实行清种:玉米与大豆间种,玉米透光性好,植株发育快,根系侵入大豆根际,大豆出现边行劣势,造成大豆棵高、秆细、花少、荚稀甚至徒长倒伏。调查玉米大豆间作:大豆行数愈少,减产愈多,2行大豆减产40%~50%;4行减产20%~30%;6行减产20%左右。因此要实行大豆清种。

(四)合理密植:合理密植的原则:同一品种因耕地肥力不同,适宜的密度不同。必须遵循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繁茂性强、分枝多、秆弱的品种适当稀植;繁茂性差、分枝少、秆强的品种适当密植;晚熟品种一般具有植株高大、生长繁茂、分枝较多的特点,因此宜稀植;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植株繁茂性差,故应密植。东丰县大豆合理株数为一般肥力条件下每公顷保苗18~22万株。适宜等距点播,单株管理。播种深度(镇压后)一般以3厘米左右为宜。

(五)合理轮作:大豆高产田多出现在连年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地块。前作施入的有机肥有相当一部分残留在土壤中,对后作大豆有着很好的增产效果。消耗土壤养分单一,大豆所需营养失调;土壤中的毒性和酸度增加,大豆根系发育不良,根瘤菌活动能力减弱。一般重茬大豆减产20%~40%,迎茬大豆减产5%~7%。

四、加强管理、提高产量

(一)化学除草:豆田化学除草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播种后出苗前施用,具体方法是用25%豆黄隆每公顷60~70克,加50%乙草胺2.5~3.0升,对水600~750公斤进行喷雾。另一种是在出苗后施用的除草剂,即在大豆长出两片复叶之后,阔叶杂草2~4叶期,每公顷用48%苯达松2.5~3升对水600公斤,进行第一次茎叶喷雾;当禾本科杂草4~6叶期时,每公顷用12.5%拿扑净1.5升,对水600公斤进行第二次喷雾。苯达松和拿扑净不可混合使用。

(二)间苗:大豆间苗要根据品种、地力等因素所确定的密度进行,间去弱苗、病苗、杂苗,留大苗、壮苗和纯苗,做到合理留苗、等距均匀。大豆两个对生单叶平展时为间苗的适宜时期。

(三)铲趟:在大豆幼苗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进行头遍铲趟,趟地做到深松不培土,以提高地温,防旱保墒,促进大豆根系和幼苗健壮生长。在大豆封垄前进行第二遍铲趟,深趟多培土,趟成四方头垄,不要趟成尖垄,以便接纳雨水和避免埋住底荚。

(四)根外追肥与防倒促熟大豆结荚后期发现脱肥,每公顷用尿素1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公斤,对水7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7月中旬,发现大豆有徒长倒伏趋势时,每公顷用60~80克2,3,5一三碘苯甲酸用酒精充分溶解后,对水600~70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可以壮秆并使植株矮化,防止徒长倒伏,一般可提早成熟3~5天。

(五)治虫防病:防治大豆蚜虫:6月中旬~7月上旬,发现蚜虫点片为害,卷叶率达3%或百株蚜量在1500头以上时,每公顷用40%氧化乐果乳油1升对800倍液喷雾防治,此外防治蚜虫的药剂还有来福灵、敌杀死、抗蚜威等;防治大豆食心虫:8月上旬~中旬在大豆食心虫发生初盛期,每公顷用20%杀灭菊脂400毫升对水250公斤喷雾防治,或每公顷用敌敌畏乳油1.5公斤浸600~750根玉米秆,插于田间防治;防治大豆霜霉病:发病初期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五、及时收获,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