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范文

时间:2023-03-23 20:4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理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理课堂

篇1

【关键词】课堂提问层递式分割式扩展式曲线式InphysicsclassroominstructioninquiryZhuChungui

【Abstract】Inphysicsclassroominstructioninquiryisonekindofimportantteachingart.Asthephysicalteacher,mustpracticeunceasingly,explores

unceasingly,consummatesthisteachingmethodunceasingly,displayitsteachingfunctionfully.

【Keywords】ClassroominquiryThelevelhandsoverthetypeDivisiontypeExpanderCurvilinearstyle

物理课堂上学生集中精神参与学习是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艺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问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常用的有效手段。对于这一手段的应用,下面从几个方面来作初步的探讨。1提问是促成反馈的快捷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具有即时性、具体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避免贻误,完整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能顺利地延续学习活动。

2提问可以促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学习效率就比较高。学生在答问时注意力集中,而在单纯听讲时容易松懈散漫。教师光靠增强讲解语言的生动性或靠强化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以教学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耐人寻味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抓住,使学生热情主动的学习,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即使是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也会有一些学生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学会了。教师要在课堂上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在学生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同时,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激发其强烈持久的求知欲。

篇2

多媒体教学利用丰富逼真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虚拟的实验场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构建多彩的物理课堂,不同程度地渗透“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等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教学需要综合型教师。物理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时时关注科学前沿,了解相关学科边缘知识。当今物理学已发展成相当庞大的中心科学,形成了许多独立的分支,如原子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现代光学、低温物理学、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物理学等。而物理学与其他基础学科的结合,又形成许多边缘学科:如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天体物理、地球物理、大气与海洋物理学等。在推进人类对自然的观察认识中,物理不断扩大人类的视野,大到上天人地――天体、宇宙物理学、海洋声学等;小到探微览幽――粒子物理学等,构成了向微观、宏观、宇观等领域的复杂的探索前沿。科学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师不应成为只是传授知识文化而忽视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传授者角色。教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围绕着学生的发展目标而设计和确定的。无论如何,新课程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还要给学生一个自主的学习空间,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示个性力量的时间和平台。实施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程教学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作为新课改的教师应该适应新课程,教师的地位不应是站在讲台上“高高居上”,而是要走到学生中间去,不断指导、帮助,与每一个小组“对话”,不断听取学生“回音”及信息。把这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带进物理课堂、指导物理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时展的新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外,还必须从观念、能力、方法、系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角色更新。教师要把施教的光芒辐射到全体学生,并努力培养他们独特的才能和志趣,从而塑造学生的创造个性。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使我们的教学行为、语言,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学得轻松了,老师教得快乐了,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 河南省武陟县兴华中学)

篇3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教学情境 综合素质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通过抽象概括、分析推理得来的,物理学科的这一特点在高中阶段及之后变得更突出,使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一时很难适应。如果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些相对来说更直观有趣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的抽象思维难度,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感染下更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掌握巧设情境的教学技巧,努力用丰富多彩的情境模式和手段为学生创设内容丰富有趣,形式灵活多变的物理课堂,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知识和能力。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又是开展教学活动,实施科学研究的手段。在物理课堂上,以实验手段呈现的物理知识相较于文字形式会更直观明了,不仅能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丰富性,而且对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非常有效。因此,在物理课堂上,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例如,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做了这样一组演示实验:首先准备一枚一元硬币和两枚与硬币大小一样的纸片,把纸片和硬币从同一高度向下释放,结果硬币先落地;然后,将其中一个纸片揉成一小团,然后把它同另一张圆形纸片放在一起从同一高度同一时间放下,结果这两个质量完全相同的纸片却没有同时落地;最后,把纸团与硬币从同一高度同时放下,结果却是几乎同时落地。经过这样一组实验演示活动,学生逐渐认识到物体下落的速度并不是由物体的质量这一个因素决定的,除了质量,空气的阻力也是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关键因素。就这样,在直观的演示实验情境下,学生利用自己的观察行为获得直观的认知体验,并经过思维抽象与概括,从而轻松地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比起教师的直接给予,这种以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总结发现的学习方式更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更理想。

二、利用思维冲突创设情境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活动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对自己意料之外的事物投入更多的精力,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这一心理特点,从学生的思维冲突入手创设问题情境,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意义重大。例如,笔者讲到《力的分解》时,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用很细的绳子拴住一个重物进行提拉,是用一根绳子比较容易断,还是两根绳子比较容易断?”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常规思维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一根绳子更容易断。”然而,对于学生的这一回答,笔者却给予了否定。这时学生开始好奇起来,并有学生产生疑问。这时候,笔者拿出了绳子和铁块,先用一根绳子拴住铁块,并留出两个线段,然后提起其中一根线段向上提拉,虽然绳子上的重物颤颤巍巍,但最终绳子没有断。接下来,笔者再提起两根线段,相较于第一次,这次铁块被两根绳子稳稳地提了起来,正当学生依据实验结果要反驳笔者刚才所提的观点时,笔者开始逐渐增大两根线段之间的夹角,在夹角不断增大的过程中,突然绳子毫无预警地断开,铁块重重地砸在桌子上。面对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状况,所有学生都感到惊奇不已,开始提出疑问。就这样,在思维的冲突下创设的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带入思维状态,而为了解决心中的疑问,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

三、利用多媒体电教工具创设情境

在物理课堂上,很多抽象的物理现象采用常规的实验手段是无法直观展示出来的,这时教师只能依靠语言进行讲解和描述,不仅会让课堂单调枯燥,而且会增加学生融入学习情境的难度。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电教工具,利用多媒体工具声音、图像、视频一体化的优势给学生展示一些逼真的物理现象,模拟一些常规实验下无法呈现的物理规律等,则可以瞬间给学生创设出接近于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多重感官刺激下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不仅如此,在直观化的情境下,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也会变得更直观生动,给学生有效突破难点知识奠定基础。如“静电屏蔽”,电子在外电场中的运动状态和静电平衡状态下电荷的分布,这些物理现象都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现象,并且在传统实验手段下,这些现象也难以呈现,给学生理解增加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上课时运用了多媒体动画,把电子的运动与电荷的分布用动画形式模拟出来,这样电子运动状态和电子的分布状况就这样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接下来要讲的静电感应、静电平衡状态学生就容易理解得多。

在物理课堂上创设恰当的情境,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如何丰富多样,而是在有趣的情境下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可以一改学生过去被动的“要我学”的学习方式,而以“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方式加以替代。与被动学习相比,学生在主动学习状态下更容易调动主观能动性,借着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学生一系列能力和素质得到更好地培养,这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物理课堂上情境的创设,通过巧设情境活跃课堂,进而更好地实现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何金锋.浅析情境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1).

篇4

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枯燥课堂再也不了物理课堂教学满足的要求,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界倍受青睐并且日益广泛地运用于物理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物理课堂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课堂在孩子们眼中绽放出炫目的光彩。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可激发学习的求知欲,让物理课堂绽放出“奇妙”的光彩

在物理教学中,设疑创设学习情景,自古有之,但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学习内容。而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氛围,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物理课堂教学绽放出神奇的光彩。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讨论,适时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轻松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从而水到渠成。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有更多的感受和启发,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让课堂绽放出“灵动”的光彩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来源于生活实践,学习物理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丰富多彩有趣生动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分析、归纳物理概念及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由于受到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如可视性不强的实验,抽象物理现象,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可模拟完成现实环境下难以操作的物理实验,可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如:电流的形成,电磁感应,失重状态等,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模拟,是教师用叙述、挂图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现代教学论研究证明,教学过程中仅靠单一方式刺激学生大脑,就容易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学生易疲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过程难以达标。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主动地探新求异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上的。多媒体技术集声、画、文为一体呈现目标,灵活引入,化静为动,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索过程,激活创新意识,让课堂绽放出“如临其境”的光彩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亲历实践、探索的过程,感受探索中的乐趣,激活创新意识。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物理学家科学探究的经历,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方法和思想,加深理解,发现规律,并从中体会到物理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过程时,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现牛顿非凡想象力的几个情景:牛顿坐在树下,发现苹果落地,思考“为什么熟透的苹果会向地面落下,而不向上运动(引导学生不要轻易“放弃”一些熟视的日常现象)?”肯定存在有某种力促使苹果落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如果苹果树长得足够高,长到月球那样高,熟透的苹果仍然要落向地面。“为什么月球不会落地(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地面上任何平抛运动的物体终要落地(速度越大,射程越远),月球不管以多大的速度运动最终都要“落地”(如果地球表面是个大平面,课件动态展示落地情形);若地球变成圆球状呢(提出假设问题)?展现月球要落地的动态情景(速度越大,射程越远,以致于落不了地)。牛顿非凡想象力给学生思维上的冲突,在兴趣和好奇心的前提下,深刻体会牛顿卫星原理图,同时坚信地球是个球状体。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德育的无缝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课堂绽放出“潜移默化”的光彩

篇5

关键字: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 自主讨论 悬念

【中图分类号】G633.7

大多数年轻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比较关注新课如何引入,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板书如何设计,很少有人关注课堂小结如何设计,很多教师干脆把板书和小结结为一体。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感觉物理课堂小结非常重要,但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的边缘,有的教师干脆就不小结,天马行空,讲到哪是哪,有的教师天天在小结,但就是照着板书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许课堂中应该重视的内容太多,轮到课堂小结的时候,往往已是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或已经敲响了,教师们只好草草收兵,不了了之。造成目前课堂小结低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学时间上不能保证。课堂小结一般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也使它必然成为了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弱势群体”。教学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课堂进度不合理或是课堂发生一些小问题教师需要处理,教师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总是以保证完成教学内容为主,对于课堂小结就无从顾及,总之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稍不注意就会导致没有时间进行课堂小结,这让课堂小结成为最容易被放弃或一带而过的环节。

2.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目前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关注度往往侧重于新课引入、新课教学、实验探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度、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等,很少有人关注课堂小结。这就造成部分教师对课堂小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教学设计中,往往注重导入新课、优化教学过程、探究实验、强化练习等环节的创新求变,却对结尾部分的小结很少讲究。

3.效果上不能马上显现。课堂小结对培养学生梳理、提炼和概括物理知识的能力不是在一两节课内就能显现的,它是一种潜在的长期的效应,但很多教师意识不到或是等不及。

4.小结形式上不够丰富。目前课堂小结的形式多样化不足,针对性不强,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教师小结型和学生自主归纳型。学生参与率低下,学生缺乏兴趣。一成不变的念板书,或是让学生随意说说,教师都不重视,学生更不会重视。

那么怎样的小结才是有效,甚至高效的呢?这就要认清课堂小结的作用,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的知识点的提炼归纳,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比较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进行学法指导,深化、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小结是对学习过程的归纳反思,是从总体上对知识的把握,不是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

首先,课堂小结要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课堂小结能让学生下课后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这节课讲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有些难,哪些内容还有些糊涂,需要下去看看书,翻翻资料。

其次,课堂小结要让学生有种课虽终,趣犹存的感觉。通过课堂小结能让学生下课后仍然对上课的问题津津乐道,相互讨论,甚至争执,引起认知冲突,这样既解决了课堂上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然后,课堂小结要让学生对下一节物理课充满期待。通过课堂小结能让学生不断地探索未知的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充满好奇,极力想知道原因是什么,期待下一次物理课,聆听老师的讲解,期待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

最后,课堂小结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教育是个长远的事情,是对人潜在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做题、考试,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包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教师要有耐心,把该做的工作做踏实了,对学生才是负责任的。

那么,怎样进行课堂小结呢?我认为这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因课而异。

一、知识点归纳总结式小结:此方法适用于知识点多且知识难度低的课题。属于常规法,大多数教师都在使用。教师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找学生来做课堂小结,一人说一句,学生压力小,学习困难的学生还有些许的期待,想得到老师的赞许。对于内容简单,但杂、多的章节,不妨采用此方法。比如大气压强的课堂小结:

二、表格式小结:此方法适用于该堂课所学内容之间或与以前学习的内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比如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 不同点

受力物体 因果关系 对运动状态的影响

平衡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

(1个受力物体) 一个力消失了,另一个力还在 运动状态不变

相互作用力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个受力物体)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无关

表格清晰、易懂,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容易。

三、典型题型练习式小结:此方法适用于所学内容比较难,通过习题的强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讲摩擦力一节时,内容多,难度大,如何进行课堂小结,才能化解这一节的难点呢,课上完,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题。水平桌面上放一物体,现用1N水平向右的力去推它,但是没有推动,

请问:1.这个物体受摩擦力了吗?2.如果受摩擦力,方向如何?大小多少?3.如果受摩擦力,是哪一种摩擦力?

改用5N的水平向右的力去推它,依然没有推动呢?

改用10N的水平向右的力去推它,物体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呢?

改用15N的水平向右的力去推它呢?

改用30N的水平向右的力去推它呢?

后两种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

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结论:静摩擦力大小跟物体受力情况有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受力情况无关。(只针对水平放置的物体只受水平力的情况)这种题型难度较大,刚上完新课,学生尤其糊涂,经过这样课堂小结强化,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认识有了一个升华。

四、学生自主式小结:此方法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有课题都适用。一般有一下几种方式:

1.在课堂教学快结束时,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看看书,看看黑板,想一想这节课学到哪些知识点,然后,老师点到哪个学生,哪个学生回答。

2.谁愿意总结,自己举手发言,总结不全的内容其他学生举手补充。要关注课堂中的弱势群体,哪怕能说一句也要及时鼓励。

3.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每次发言不能由某个人代替,要轮流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这种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挑战,由于给了时间准备,学生回答正确的机会大了很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五、悬念式小结:我们在看电视连续剧时,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候一集结束了,大家为了满足好奇心,还要看看下集预告,这样依然不满足,第二天准时准点坐在电视机前等待下一集。在物理课堂教学快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个有悬念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这样,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浮力时,可以留给学生一个问题:铁块扔到水里会沉下去,可是大的轮船都是由钢铁制造的,却可以漂在水面上,为什么?感兴趣的学生下课后他会翻书、查资料、相互讨论,为下节课的进行打下一定的基础。

现在的教师缺乏一种静心钻研的精神,其实对教学的研究,特别是对教学过程的研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作支持,只需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在有疑惑时,多翻翻资料,注意积累,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学生不感兴趣的地方,多想想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多于学生交流,多于同行交流,教师们都会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小结形式,学生也就兴趣高涨。

事实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是怎样的课堂小结,无论是怎样的课堂,只要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一节课上完学生都有收获,就是一堂成功的物理课。

做任何事情贵在坚持,课堂小结也不例外,通过长期的坚持,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归纳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既锻炼了学生,也锻炼了教师。老师们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物理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课虽终 趣犹存--让课堂结尾更精彩 丁浩清;殷琴华;吴丕群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0年第Z1期

篇6

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怎样才能启开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呢?我认为这不仅需要妥善的处理教材,安排内容,更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而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就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要形象、生动。

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富有力度,能使学生感到惊讶、感到不同凡响,使学生情绪兴奋,对认识产生兴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并非基于活跃课堂气氛,逗逗风趣。教师运用形象化语言施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本身,而不是诱使他们的知识撇在一边。

二、语言要有科学性。

科学性,就是要用准确无误、合乎逻辑的语言来讲。例如在讲欧姆定律R=U/I时,要注意它的适用条件,不能说当电流无限小时,电阻无穷大,从数学语言上说得通,但在物理学上,电阻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导体的长度、电阻率、横截面积决定。

三、语言要有严谨性、针对性 。

物理教材中用来表达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的语言都是十分确切和精练的,常常是少一个字不行,多一个不好,前后颠倒也不行。例如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就不能将“所”漏掉,也无须在“平面”之前加什么修饰,不能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置互换,更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是物理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的要求。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精辟、简练的,但也必须考虑针对性,物理教学语言的针对性首先应受教学内容的限制,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其次还要受到学生年龄的制约,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必须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否则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再次是受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的制约,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有灵敏性、随机性,也就是因材施教。

四、语言要幽默、有趣味性。

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规。如在讲“照相机”时,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某君照相时头顶地、脚朝天,问他为何如此照相,答曰,照相只能成倒立的像。学生听后发出笑声,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牢牢地记住了成像的特点。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搬到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恰当,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五、语言要有直观性。

篇7

一、导课中的幽默――设疑生兴趣

一堂新课,若是陈旧的满堂灌,没有情感导入,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而巧妙地幽默导入新课可以先声夺人,紧紧捉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很快形成课堂中心磁场,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例如:情景导课――安全用电的导入:

曾经有一个医生问骨折的人怎么受伤的,他说:我觉得鞋里有石子,便扶着电线杆抖鞋,有个傻瓜经过,便抄起一个木棍用力打下我的手,所以我来医院了.

请问:为什么要打他的手?

学生听了这个笑话哄堂大笑,上课的兴趣也来了,给学生设下的疑问也就来了.

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师生问候、教师直接板书、讲故事 、讲新闻、讲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言,等等,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总之,任何一种的导入方式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努力去创造一个愉悦、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做到愿学、善学、乐学.

二、教学过程中的幽默――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也是生成知识的主要过程,怎么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获取和理解知识呢?要善于运用“讲解中的幽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能察言观色、掌握火候、诱而不发、导而不牵,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去探索、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讲授“牛顿第一定律”的惯性时,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她后面的年轻人撞倒了.漂亮女士气呼呼的说:“什么德行?”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行,是惯性.”

例如,光的反射定律中强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时,以人作比,问学生为什么不能说爸爸像儿子,只能说儿子像爸爸的道理,等等.由此可见运用幽默的物理教学艺术比直接枯燥讲解出来要有效的多.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幽默中感悟和学习.运用幽默语言时应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配以恰当的肢体语言,可起到增辉添彩的作用.当然,教师的幽默必须精心设计,掌握好分寸,运用于恰当的教学时空.同时必须避免低俗的幽默,低俗的幽默对教学有害无益.

事实证明:风趣幽默化的语言能使枯燥的物理知识趣味化,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消除疲劳,能巩固知识记忆,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设计幽默的课堂练习――巩固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课堂教学中,最高级的幽默应是来自教学内容本身.但物理习题教学很难从教学内容的本身找到幽默的素材,从而获得学生的笑声.但不排除从其它途径幽他一默,让学生在枯燥的解题中,舒心一笑,这一笑应与教学相关.

例如,一辆自行车撞到电线杆上,电线杆没有坏,为什么自行车坏了?这个问题也许大家都知道.但我上课的时候却说:有一个同学回答是因为自行车的质量不好.如果自行车的质量好的话,自行车就不会撞坏了.接着就说你家的自行车质量好,没事就撞一下试试.结果同学们乐了大半天.

幽默是教师教学艺术才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幽默作为一种教学艺术,不是想幽默就幽默起来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形成.所以,除了要保持愉快、豁达的心境,还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和驾驭课堂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幽默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将物理教学变成快乐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愉悦中学到知识.才能使“幽默教学优化物理课堂”!

习内容的需要,研究材料的特点,选择与揭示科学概念有关的、有吸引力的、使用时有安全感并适合学生自行探索的材料.教师作为有结构材料的提供者,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点,根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寻找材料,适时适量提供材料.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和各种感官去认识和了解材料的属性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凡是学生可以自备的材料,教师应让学生自备.因为学生身边的材料能使他们觉得亲切而不陌生,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所以实验操作材料的种类也不限,从日常的各种小物件到专门的实验材料,几乎无所不包.

篇8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教育思想观念要发生转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提高物理课堂的语言艺术,使自己逐渐跟上新课改的步伐。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语言要严密准确、逻辑性强;二、语言要抑扬顿挫,感染力强;三、语言要富有激情、情感性强;四、语言要生动形象、直观性强;五、语言要幽默可亲、趣味性强;六、语言要精巧点拨、启发性强。

关键词:积极性;科学;严谨;感染力;情感性;形象;直观;幽默;趣味性;启发性

【中图分类号】G424.21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在这块阵地上,教师是一个指挥员。一个优秀的指挥员,要能用语言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抽象、乏味的物理知识用语言点拨出生命力,使物理课堂张弛有序,使学生身心得到调节,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一、语言要严密准确、逻辑性强

科学是严谨的,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符合逻辑。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物理语言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风气。如在讲“光的反射定射”时,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应说:反射角等入射角。因为反射角的大小是由入射角的大小决定的,两个角之间具有前因后果关系。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课堂语言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二、语言要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教学语言应该是音量有高有低,语速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保持在最佳状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之处,适当提高声音,促其注意;关键之处,稍作停顿;需熟记的内容,要加以声韵,以利记忆。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语言魅力是无穷的,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它,使其能充分发挥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三、语言要富有激情、情感性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因而我们一定要丰富对物理教学的真情实感,象艺术家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们站上讲台,就要情满于讲台,意溢于讲台,这样才有物理教学艺术可言。

如我在讲授“电磁感应”一节内容时,介绍了著名科学家法拉第贫寒的家境,艰苦的工作环境,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培养了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树立他们远大的理想,不畏困难和对科学坚定的信念。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心情激荡,使他们感到物理学知识神圣,有魅力和诗意,才能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迸发激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愿。

四、语言要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所谓语言直观性,就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既活泼、有趣、逼直,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语言直观最好的形式就是“打比喻”。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趣味,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如在讲“右手定则”时,可以采用割麦子来比喻:将刀尖指向、刀刃切割方向、麦子直立方向分别喻作感应电流方向、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面,不但讲明了电磁感应中三方向之间的两两垂直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象理解。

五、语言要幽默可亲、趣味性强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幽默是教师智慧的集中体现,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用幽默的方式呈现知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易让人接受,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

如在讲“照相机”时,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某君照相时头顶地、脚朝天,问他为何如此照相,答曰,照相只能成倒立的像。学生听后发出笑声,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牢牢地记住了成像的特点。可见,幽默可以使语言增添光彩,幽默使课堂充满活力。

六、语言要精巧点拨、启发性强

学贵有思,教重在拨。教学中点拨一是要“精”,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拐弯处予以指导、疏通;二是要“巧”,在有困难的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桃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能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予以指导,使其有“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感觉。

篇9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做好入门引导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趣味物理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 W”的灯比“60 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

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 转贴于

五、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 = ρ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六、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七、激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

八、注重学用结合

篇10

一、 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他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讲授、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反映的是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四、 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可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

五、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对策

有些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1)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2)什么都要问,提一些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3)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4)只提问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5)提问没有层次性,问题难易无阶梯。(6)提问表达不精炼,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7)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或对不理不睬。(8)提问随意,东拉西扯,越扯越远。(9)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2)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3)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4)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

六、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比喻式”能帮助学生发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伏笔式”能铺路架桥,暗示出事物的途径或方向,为研究新理论留下伏笔。“自成靶子式”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警戒”的敏锐状态,从而从反面锻炼了其思维的判断能力,培养了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