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差异范文

时间:2023-04-06 02:3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南北方差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南北方差异

篇1

[关键词] 地区生产总值虚拟变量生产总值

一、研究概况

我国经济的地区发展一直不平衡,东南部以上海、深圳为中心是我国的发达地区,那里也吸引了我国不少优秀的人才,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国北部的首都北京是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西部的重庆、成都等地方发展也较好。每个地区都有其经济发展的中心,每个地区也都有其经济落后的地方,那么总体来说,南北方差异是否存在呢?本文利用2005年统计年鉴上的2004年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江南北方变量作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验证地理位置的差异是否对各地区的生产总值产生影响。

二、虚拟变量与回归模型

1.虚拟变量

在经济计量分析中,利用回归模型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变化进行描述、模拟和预测是经常使用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研究的特定现象不仅受到诸如产量、销售量、收入、价格、成本等数量变量的影响,而且也常常受到诸如政治、经济、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品质因素变化的影响。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这些因素的变化给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带来数量变量的变化 ,也要考虑品质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将品质因素的变化加以量化 ,引入回归模型中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建立回归模型时,既要考虑数量变量的变化,也要考虑品质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将品质因素的变化加以量化,引入回归模型中。这种将定性变量定量化后的变量就是虚拟变量。一般可根据定性因素的二分特性进行人工赋值,即0和1,其中“1”表示具备某种属性或受到某种因素影响,而“0”则表示不受某种因素影响或不具备某种属性。如果某一定性变量是多元的(不止二分),设有m类(m>2),则可以某一特征为基础设(m一1)个虚拟变量,比如季节变动分析,就可以选择三个虚拟变量。同样,如果要同时考察一个以上的定性变量的影响,这时可用多个虚拟变量,只不过其个数与定性变量相同。每个虚拟变量取值都是1和0,但其表达的含义不同而已。

2.包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

根据虚拟变量的特性,可以建立两类包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

(1)只有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

在这里,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只有虚拟变量。根据实际需要虚拟变量可以选一个,也可以选多个。比如要分析大学本科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在收入上是否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则可以设模型为:Y=B0+B1D+u(1)

式中Y 为收入,D为虚拟变量,当样本是本科毕业生时D为1,否则为0,选择工作年数相同的样本对上式进行模拟,在通过各种检验的条件下,Bo的估计值就是两种毕业生的收入平均差异。如果某一定性变量是多元的(不止二分),设有m类(m>2),则可以某一特征为基础设(m一1)个虚拟变量,比如季节变动分析,就可以选择三个虚拟变量。同样,如果要同时考察一个以上的定性变量的影响,如(1)式中加入性别变量,这时可用多个虚拟变量,只不过其个数与定性变量相同。每个虚拟变量取值.都是1和0,但其表达的含义则不同。模型为:

Y=B0+B1D1+B2D2+u(2)

(2)包含定量变量与定性变量的回归模型

假如我们知道变量X和变量Y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其中变量Y是由定量变量X来解释的,则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双变量模型,并采集样本数据进行拟合。但如果进一步观察到还有一个定性因素对Y的变动也起作用,这1时可以建立一个包含一个定量变量和一个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Y=B0+B1X+B2D+u(3)

模型可以直观地解释为:在不考虑定性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常数项或者说模型的截距为B。而在定性因素有显著影响的时候,则为(B0+B1)。但模型(3)仅考虑定性变量的固定影响,而实际中由于定性变量的存在可能影响到定量变量,从而使应变量产生边际或变动影响,因此模型可以扩展为:

Y=B0+B1X+B2D+B3(DX)u(4)

此模型可以推广到多个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由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定性影响的因素也较多,其程度也不同,因此判断一般线性模型是否应加入虚拟变量,首先必须运用正确的理论,对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对加入虚拟变量前后的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比较。

三、虚拟变量技术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

全国31个地区生产总值数据直接从《中国统计年鉴2005》中获得,为了比较南北地区经济是否存在差异,我将全国31个地区以秦岭-淮河分界线划分为南方和北方,并且将各省市所在地区位置定义为虚拟变量如下:

在模型中只引入虚拟变量,建立模型为:

y=B0+B1D+u

其中y是各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此模型可以解释为:在通过各种检验的条件下,B0的估计值就是两种毕业生的收入平均差异。如果南北方的经济存在明显差异,B1则是两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差异。

考虑到样本数据采用的是截面数据,可能会由于模型中有未考虑到的因素或选取线性模型进行回归出现的模型设定原因等而出现异方差。在进行异方差检验后,对样本数据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以消除异方差,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从以上结果看,所有变量都通过t检验,说明南北方经济的确存在差异,北方地区生产总值平均为4407.53,南方的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比北方高出1262.33,为5669.8664。

四、结论建议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避免的。影响差异的因素很多,有环境因素、体质因素、政策因素等多种因素。我国南方环境气候适宜居住,东南沿海受国家对外开放政策保护,成为重点投资对象,经济发展很快,而且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逐渐从第二产业向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转移,较好的自然、经济、投资环境形成良性循环,更加速了地区的发展。而北方人口众多,气候干燥,大部分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产业结构上还是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吸引投资能力不强,市场化程度相对也较低。在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南北差异有逐渐扩大化的趋势。

世界各国都把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作为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并采取各种措施,努力缩小地区差异。我国南北差异、东中西差异普遍存在,要达到地区经济发展的均衡,需要政府从采取一定措施宏观上加以调控。专家给出缩小地区差异的一些方法有:(1)确立地区平衡协调发展的长期战略。其基本思路是:从不平衡发展中求得相对平衡;发挥地方积极性和扩大地区权利,加速地区经济发展;正确处理沿海发达地区与内陆欠发达地区、资源密集地区与加工业集中区域的关系,是产业倾斜与地区倾斜相结合。(2)调整地区经济结构(3)加强地区合作,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4)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干预。

参考文献:

[1]张落成吴楚材:中国地区经济差异扩大的原因及其对策[J].科技导报.1995.6:47-50

[2]吴良国:虚拟变量在居民消费研究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4.4:116-117

篇2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

      《孔雀东南飞》 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叙事长诗,而《罗密欧与朱丽叶》 则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之一,这二部作品是中西方古典悲剧的典型代表。尽管二者所处的时代、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异,体裁也不一样,但是二者的主题一致——爱情与死亡。此外,二部作品的主人公都选择为了追求爱情而不懈的抗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通过对二部作品的对比,可以看出,二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抗争和反抗力度不同。

一、《孔雀东南飞》中顾虑重重的平民

      在《孔雀东南飞》中,女主人公刘兰芝表现出了封建社会妇女少有的坚强和果敢,而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注定了刘兰芝的悲剧。作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刘兰芝没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在父兄的威逼下,被迫改嫁,“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是她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即使这样,她还是始终钟情于自己的丈夫。当焦仲卿闻讯而至,她一句“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使焦仲卿打消了重归于好的念头,可以说《孔雀东南飞》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却深受封建伦理道德压迫的妇女形象。反观焦仲卿,在封建家长面前,他表现的畏畏缩缩,无力对抗焦母的决定,而是屈从于她的权威,显得顾虑重重。尽管他身上也有着一股叛逆精神,但是在封建礼教传统的打压下显得微不足道。在焦母驱逐刘兰芝的关键时刻,他的妥协直接导致了妻子的“遣归”和最终悲剧的酿成。在刘兰芝被父兄威逼出嫁太守为小妾时,他不但没体谅妻子,相反还嘲讽刘兰芝,“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这一番嘲讽的话直接导致了刘兰芝许下“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的承诺,相约与焦仲卿共同赴死。可以说,焦仲卿的软弱直接导致了最终悲剧的发生,刘兰芝虽然也坚持与封建礼教进行抗争,但是这种抗争是建立在一再退让妥协的基础上。因此在严酷的封建礼教传统下,二人无法追求到真爱,死亡便成了唯一的选择。从这一点来看,焦仲卿和刘兰芝之死是吃人的封建家长制酿成的,是在强大的封建外力的推动下走向了死亡。

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善于抗争的贵族

      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则勾勒出一对为了真爱敢于追求、勇于斗争的青年男女的形象。罗密欧和朱丽叶对爱情有着十分坚定的信仰,他们在凯普莱特家的舞会上相遇,彼此深深爱上了对方,尽管有家族世仇的芥蒂,但是朱丽叶全然不顾这些。与刘兰芝相比,她在追求爱情上显得更加坚决,在家族世仇和爱情面前,她坚定的追随罗密欧并把他看做自己一生的挚爱,“告诉我,你愿意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举行婚礼,我就会把我的整个命运交托给你,把你当作我 的主人,跟随你到世界的尽头” 。在父母逼迫她嫁给帕里斯伯爵时,她对父母的威胁没有丝毫畏惧,大胆争辩道“你们不能勉强我喜欢一个我对他没有好感的人”。即使后来迫于父母压力答应,也是权益之计,为她和罗密欧出逃创造机会。

      罗密欧是一个具有自由精神的男青年,他对爱情有着可贵的坚持和冒险精神,为了爱情,他情愿放弃所有,甚至包括他的名字。为了爱情,他不惧死亡,在得知心爱的人离世后,他不愿苟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毫不犹豫的喝下了毒药。这对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熏陶的青年将爱情看做高于一切,他们崇尚自由,义无反顾的与封建家长对抗,富于冒险精神和勇气,《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爱情悲剧恰恰反映了自由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斗争。作为早期资本主义思潮的典型代表,罗密欧和朱丽叶为了爱情敢于与封建压迫进行斗争,这一抗争是人性和神性的斗争,被压迫势力与压迫势力之间的交锋。

三、悲剧人物的对比

      通过这二部作品的人物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古典悲剧中的人物往往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而西方古典悲剧里的人物往往是门第显赫的贵族。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只是一个小市民,焦仲卿也仅是一个官吏;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出身显赫的贵族家庭。在与封建传统势力的反抗上,中国古典悲剧中的人物往往受封建礼教传统的约束,在表达爱意和反抗封建势力上显得更加理性,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缠绵哀婉,令人心生同情和怜惜。而罗密欧和朱丽叶在爱情面前则敢作敢当,他们的爱情像一股湍急的溪流,充满激情,流淌的更加纯真自然。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更加的理性、深沉,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则充满了激情和惊喜,这是由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在中国,恋爱的双方往往默默相爱,没有很直接明显的爱的表示,在遭遇不公时也没有强烈的反抗行动;而西方文化中,恋爱双方会积极争取,恋爱双方有着很强的牺牲精神,他们的爱情更加的纯真和自然。

四. 结语

      从《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对比可以看出,中西方古典悲剧由于处于不同的文化范畴,受不同历史文化、民族性格、审美心理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人物特征。中国古典悲剧的人物常带有平民化倾向,一般是社会底层的小市民,反抗力度较弱,悲剧的冲突局限于悲剧主人公与封建伦理道德之间的斗争,主人公虽具有斗争的品质,但最后不得不屈从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威严。悲剧的结局常常体现儒家传统提倡的“团圆之趣”。而西方古典悲剧的主人公基本都是门第显赫的贵族,他们追求自我解放和爱情自由,富于反抗精神,悲剧的冲常表现为人与命运的冲突,体现出斗争的残酷美,悲剧的结局则“一悲到底”,通过斗争和毁灭来增强悲剧给人的震撼。因此,中西方古典悲剧的人物特征是各自历史文化背景下发展的产物,既要加强交流,互相借鉴吸收,也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并发扬光大,为世界悲剧文学做出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亚里斯多德,诗学[M].北京: 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

      [2]马明杰,谢美生,简论中西古典悲剧 的美学特征[J].大舞台, 2004年.

      [3]高合顺,中西古典悲剧的美学特征比较[J]文艺论坛,2008年.

      [4] 李莹,李健,从中西方文化审视悲剧意识[J] 兰州学刊,2005年.

      [5] 范倩倩,中西古典悲剧同异性探微[J] 安徽大学,2010年.

篇3

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基础还是在工业、在制造业。尽管目前东北的工业制造业面临不少困难和压力,但出路就在坚持不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和发展。

工信部专家:东西部差异正在演变为南北方差异

由《中国经济周刊》和哈尔滨市政府主办的“太阳岛论坛暨东北振兴论坛”8月20日在哈尔滨举行,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在主旨发言中透露,中国经济的东西部差异正在演变为南北方差异。根据他们的监测数据,近年来,北方地区企业的利润率下滑,比南方企业要明显得多。

黄利斌表示:“过去我们讲东西差异,东部发展得比较好,西部相对比较困难一些,现在则表现为南北差异。像华北地区的山西省2010年的规上工业利润率是6.9%,2015年相比为净亏损,近一半的企业处在亏损的状态;陕西省利润率由2010年的12.3%,下降到了7.3%;青海省由11.9%下降到3.2%;宁夏由6.9%下降到2.3%;新疆由15.4%下降到了只有4.2%。企业的亏损面,除陕西占22%左右外,其他省份的企业亏损面都在35%到50%。而南方的省份,同样是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利润率也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都没有这么大。”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15年度各省份GDP的增量排名中,排在前10名的几乎全是南方省份。而在倒数前10名中,北方省份占据了9席。在名义增速排名方面,北方省份也集体排名靠后,并包揽倒数前10名。黄利斌透露,在整个北方地区,东北地区的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黄利斌表示:“从效益情况来看,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了2.3%,而辽宁、吉林、黑龙江则分别下降了38.1%、16.4%和58.5%。我列举这些数据,只想说明一个问题,无论从全国来看,还是从东三省的情况来看,下行的压力是共同的,就是说谁困难更大一些,问题更突出一些。”

在找得到公开数据的2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今年上半年,全国有21个城市出现了罕见的GDP负增长。而这21个城市,无一例外都来自北方地区,其中东北三省就占了8个。黄利斌分析认为,这种南北方之间呈现出来的经济差异,跟各地经济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密切相关。

黄利斌表示:“总体来看,那些结构调整早、转型升级快的省份,经济运行状况就好,那些资源型和产业结构偏重的省份,结构调整的任务就比较繁重,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对就比较困难一些。不光是东北地区困难,实际上西北地区也是非常困难,困难不光是局部性的地区。”

东北振兴的下一程该如何走?

论坛上,来自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各路人士齐聚一堂,共同为东北振兴建言献策。与会专家表示,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正经历减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和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还需加强合作,攥紧“东北拳头”。本次论坛上,专家学者和行业人士各自发表了观点。

东北大学校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赵继:东北转型急需打造产、学、研、投一体化的创新体系。

赵继表示:“研发投入相对较低。2014年年底,江苏省研发经费的投入是1652.8亿元,而东三省加在一起的投入总和是727.2亿元,还不到江苏的一半。那么单个不行的话,我们可不可以打团体比赛?世界发展表明,几乎都是通过产、学、研协同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具有强劲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国企改革中,减负应该着眼于物的成本,而非人的成本。

周放生表示:“降低成本来自于降低腐败、降低浪费、降低废品,降低物的成本来提高人的收入。改变的是成本的结构,降低的是总成本,这样做有错吗?我们现在眼睛就盯着降低人的成本,降人的工资不解决问题,物的成本降下不来,总的成本是下不来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原董事长傅成玉:国企改革要追求国企的活力,而活力从内部经营机制的市场化里来。

傅成玉表示:“企业的活力是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坚持改革的方向,没有国企的活力就没有国企的竞争力,搞好活力要靠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也就是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篇4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环境;雨水花园

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16203

1引言

中国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尤为突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某些城市存在城市供水不足,城市建设用水安全等问题,而有些城市的工业污水也造成城市生态系统恶化,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2]。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优化水资源利用、排放、净化模式就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对雨水的处理利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意见和建议[3]。

2海绵城市的内涵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道路、城市水系、建筑以及绿地等设施对雨水的吸收、渗透、储存、净化和缓解作用,控制雨水径流,如同“海绵”一样,对于环境的变化和突发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也就是“弹性”。“海绵城市”一词的提出是在新时期下,为了缓解和解决我国飞速发展的城市化与脆弱的城市水体矛盾而提出的,“渗、蓄、滞、用、排”五位一体,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

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在国外提出较早,主要思想是解决城市雨水问题,它包括:低影响开发(LID)、最佳管理措施(BMP)、绿色基础设施(GI),相关理论研究的目的是有效控制农村以及城市的面状污染源\[3、4\],随后逐渐发展成为控制降雨径流量和水质的生态可持续的综合性措施。而其中又以低影响开发理论为核心,即基于生态文明和景观建设为主的雨水管理方法,主要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软工程技术,通过植被自身的特点实现就地处理降水,直接减少地表雨水径流量[5]。也就是说从源头控制雨水径流,其具体的方法包括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城市下凹绿地等设施;发挥城市绿地、道路、建筑对雨水的吸收、蓄存和缓释作用,有效改善城市内涝,削减地表径流,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6]。

3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处于试点阶段[7]。但“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已成为新型城市价值转型的重要标志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经之路。正因为如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以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为前提

雨水降落到地表以后,经过截留、渗透、调蓄形成地表雨水径流,最后流入汇渠。其中,渗透过程和地表雨水径流管理是核心问题,其影响因素为地表植被土壤和地面坡度大小。在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之前,城市规划考虑更多的是用地功能,对于雨水主要考虑的是排泄,即地下管网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路面建设等,则是人为地割裂了雨水与地下的天然联系。在城市开发过程当中不透水的硬质路面会导致径流系数增加\[8、9\],通常情况下,林地的径流系数约为0.1~0.2,农田地的径流系数为0.5~0.6,城市的径流系数一般为0.9~1.0。因此,降水到达地表后难以下渗,形成了地表径流,造成了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就是克服了以往的不足,将雨水利用的几个基本功能综合起来进行考虑[10]。不过,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雨水的截留和调蓄设施是建设重点,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变化规律,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生态系统[11]。

3.2海绵城市建设应充分认识南北方自然环境差异

南北方城市建设差异较大,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需结合城市的地理环境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宏观建设角度出发,南北方城市开发的着重点有所不同。对于北方城市来说,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如何存蓄更多的降水、并能及时地加以再利用是关键问题[10]。而南方城市因降雨量较大,河流、湖泊众多,排洪量远小于降水积蓄量,造成了地表径流,容易诱发城市内涝。因此,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12]。

3.3做好基础性研究和合理规划论证工作

对当地生态环境、城建分区应该注重基础性的研究和合理规划,这样才能使海绵城市建设具有系统性、基础性的准备,也会让海绵城市建设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城市都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之内,但是,如果海绵城市的规划不合理,将会导致城市功能区混乱,绿色海绵设施之间无法协调,丧失了海绵的“弹性”功能。如果对当地自然地理概况缺乏全面研究的话,更会使绿色海绵设施无法充分解决城市水体问题,严重的会使海绵城市建设徒劳一场。

4建议和对策

4.1大力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

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大力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基本原则是城市生态建设和自然力的复原 \[8,11\]。而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强调城市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以“坚固耐用、经济美观”为原则,忽视了城市水体涵养功能和生态环境的作用,在建设中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模式。例如,硬质的街道不利于雨水的下渗,不合理的沟渠开发,城市河道缩减,对湖泊等水体围填侵占等。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就需要增加绿化面积,从环境保护入手,改善城市生态系统[15]。地表绿化是对降水的就地直接吸纳,这是发挥城市“海绵”功能的最重要的一步。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更是一个环境问题。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工程手段可以提高对降水的利用率,而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才能从开发战略、指导思想上彻底转变思路,把海绵城市的建设当作永久性的,战略性的事业去发展\[15、16\],总体来说就是要保证城市绿地的覆盖面积并使其得以有效保护,例如江苏省城区用地规划就充分考虑了这些特点。

4.2重视地理环境要素,将蓄水和雨水再利用作为重点针对南北方差异问题:在北方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将蓄水、降水再利用作为开发的重点。例如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就合理地解决了雨水的收集、调蓄、排泄,不仅合理利用了雨水资源,而且较好地解决了水污染问题。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缓解低洼地积水问题,实现高地与低地相结合,高地种植旱生植被、低地建设鱼塘并种植喜湿植被,建设新颖的农业景观\[17,18\],缓解雨洪压力。此外,公园四周建造大小不一的水坑,收集城市降水,经过自然汇集、过滤后在低洼地汇聚供给鱼类饲养,将多余降水转移到调蓄地区,尤其是城市污水,在向异地转移过程中实现过滤和汇集来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18,19\],建立发达的地下管渠,实现蓄水地区与城市之间水体的自由调动。

对于南方城市建设而言,由于降水较多,应采用降水就地吸纳的方式,如贵州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的建设理念就是典型代表,其核心是通过减缓城市排水速度来实现“海绵性”,传统的城市排水排洪工程主要以快速排水为主,而新型海绵城市的建设打破了这一束缚,明湖湿地公园位于市区内,通过恢复水城河两岸的植被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种植各种植物,促使富营养化的水体被生物吸收,缓解城市水体污染,同时,建立梯田式湿地\[20,21\],有效的减缓地表径流、削减洪峰、调节季节性降雨和城区空气质量\[22,23\]。

4.3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性研究,完善相关政策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之初,要对该城市自然地理概况做出分析,如城市地貌特征、降水量、地下水水情、地质概况等,这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具有海绵效应的城市绿色设施,如对绿色屋顶、冠层截流、绿色街道、生态沟、雨水花园、蓄水池等建设做到心中有数。

在保障措施上,首先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引导各地区建设符合本地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方案,并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来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落实和维护\[15,24\]。转变城市发展的观念,将城市发展和自然融为一体,划分合理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建筑、排水、水利工程等多方面的衔接\[25,26\]。

5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海绵城市的概况、提出背景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探讨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问题,这些问题是不同角度、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影响海绵城市发展的问题主要为自然环境因素,明确自然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促进海绵城市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陈献, 尤庆国, 张瑞美,等. 试论我国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J]. 水利发展研究,2016(3):3~7.

[2]鞠茂森.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J]. 水利发展研究,2015(3):7~10.

[3]吴丹洁.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6(1): 79~97.

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争吵;展示;进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7-02

个人从事初中的教学已经有二十余年了,在这二十余年里,个人对教学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孩子们也越来越“难教”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们越来越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师生间和生生间的相互尊重,往往能促进学生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一个普通的下午,八年级(2)班,我正在给学生上地理课,学习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中国地理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异同点。在我分析完了自然地理特征之后,就和同学们聊起了北方和南方的人文地理的差异,当我说到语言、风俗习惯、风光的差别时,同学们听得兴高采烈,因为这些事物就在我们身边,大家都能感受到,课堂的气氛很融洽。就在这时,这节课上的“”出现了。当谈到南北方差异特别是风俗习惯的差异时,我说:“由于南北方社会文明的发展时间有先后,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南蛮北侉,大概的意思是中原话‘侉’,同样,荆楚地区比中原话更‘蛮’。具有轻蔑和嘲笑的意味,是一种不礼貌的称呼。”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这时王同学突然指着一位同学(李同学)说:你们家住在北方,你就是侉子。同学们看着李同学都笑了起来,李同学满脸通红地回击道:那你是蛮子。两个学生你来我往低声争吵了起来,刚开始我没有太在意,突然李同学做出了一个意外的举动,竟然离开座位要打王同学,我一看情况不对,连忙把他们俩拉开,但无济于事,两个人就像是好斗的小公鸡一样互不相让,闹到最后连班主任都出面了,那一节课也被他们俩搅得上不下去了,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课后,我通过班主任对他们俩的情况做了了解,李同学是八年级刚刚从苏北转学过来的,性格比较内向,他和班上其他的孩子交往很少,而且在他的日记里有一段文字刺痛了我的心——“我真笨,我的成绩不好,说话他们听不懂,他们不和我玩,我感觉自己在这儿是多余的。”我把王同学找来,严厉批评了他对外地学生的不尊重态度,王同学承认了错误,并且说他不是故意的,根本就没有恶意,只是开玩笑才那样说的,想不到他会有那么大的反应。听了他的话,回头想想也对,初二的孩子还不可能有地域歧视的想法,课堂的那段话只不过是随口一说,没有恶意。但当我想找李同学谈话时,我犹豫了,那句话对于内向的他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我感觉仅仅安慰性的语言不能够改变这个孩子现在的心态。怎么才能让这个孩子融入我们这个集体中,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呢?我要好好地考虑考虑。

篇6

镇江重阳节吃什么

重阳糕

重阳节是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阳相重故名重阳;两九相重,重阳节又称重九节。

专属于重阳的节俗,在古城镇江可谓历史悠久,元代《至顺镇江志岁时》记载,有出游登高、佩戴茱萸、饮酒、吃重阳糕等习俗。今就应景美食重阳糕,闲话片言。

重阳糕小块正方形,糕面插尖角小彩旗,此糕名称初见于宋代吴自牧《梦粱录》:重阳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簇钉,插小彩旗,名曰重阳糕。

糕与高谐音,重阳节吃重阳糕,具有祝愿登高趋吉的用意,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重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小儿头上,祝祷云:百事俱高。老镇江有些人家重阳节的早点要吃六块重阳糕,寓意六六大顺,步步登高。

江苏重阳节会做什么

赏菊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正值秋高气爽、菊香蟹肥之际,四野黄花遍地开,景色分外撩人。如今的重阳节,人们更多地选择与家人出游,或者一同去赏菊。

鸡鸣山麓、台、秀山公园(后更名为南京第一公园)、玄武湖公园等,都曾是老南京民众的赏菊胜地。

想赏菊的市民,还可以驱车30多公里,到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社区,观赏到成片的彩色海。

重阳旗

老南京人家制作三角形的重阳旗,以五色纸缕为花纹,中嵌令字,或插于门上,或插于重阳糕上,或为小儿的玩具。

篇7

怎样的地理课堂学生才喜欢呢?怎样才能让地理课堂一改以往的枯燥乏味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呢?有个因素很重要――课堂上的心理效应。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能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心理效应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巧用心理效应,地理课堂更易妙趣横生。

1.亲其师,信其道――自己人效应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着它做什么,它也会对着你做什么。”其实现实中的师生关系也是如此。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他喜欢一位老师,老师也喜欢他,他就会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从而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和知识。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自己人效应”。

地理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地理学科要得到学生的关注,地理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师生平等、真诚相待是营造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前提。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充分感到心理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觉得老师是亲切的“自己人”,就会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不怕出错和失败,实现心理的自由和开放。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建成这样良好的氛围,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能发挥作用。”

有一次,我准备上“中国南北方差异”这一内容。上课之前我在教室中巡视时发现:由于上一节是体育课,学生活动多,个个累得满头大汗,还没有把心思从操场上收回来。果然,上课铃响后,学生都在讨论体育课的内容,课堂纪律很乱。看到这些,我心里有点生气,但随即又想:学校老师在打完一场篮球赛后也会谈论比赛情况,学生有这样的反应也是人之常情,他们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于是我慢慢走上讲台,将课本放在一边,说:“看来大家都很热啊!南方这个‘热’让老师很受伤!真后悔当初高中的时候啊!”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好奇地问:“为什么啊?”我趁热打铁说:“当初你们老师在高中地理课上,就因为没好好听我的老师讲中国南北方的差异,对南北方的差异不了解,结果来了南方工作,差点没把我这个北方来的热死!你们可不要重蹈覆辙!”学生哄堂大笑。随后全部学生都非常投入地听讲,课堂效果很好。

2.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首因效应

所谓“首因效应”,就是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对人们后来的认识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从而影响对整个人或事物的认识,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地理课堂也不例外。首因效应启发地理教师:应做好课堂导入工作。恰当的导入,在教材的章节之间、层次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使课堂一开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紧紧吸引。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色、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一是歌曲导入法,如播放《春天的故事》导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二是视频欣赏法,如可用催人泪下的“汶川大地震”视频片断导入“地震的形成及其危害”。三是谜语导入法,“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别看它的个子小,载着高山和大海”导入“地图和地球仪”。四是旅游经历导入法,可让学生描述在风景旅游区的所见来导入对该风景区所代表的地形地貌的讲解,如结合广东丹霞山旅游所见讲述“丹霞地貌”、结合桂林山水旅游见闻讲述“喀斯特地貌”、结合华山旅游经历讲述“地垒”等。

3.发挥课堂“鲶鱼”的作用――鲶鱼效应

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死去。对此,挪威渔民有自己的办法:每次捕鱼归来,为了不使鱼在途中死去,就在鱼舱里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还能保证它们一条条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紧张中学会适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任务”为“兴趣”,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鲶鱼”,课堂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能量很大,特别活跃,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纪律和学习。如果不好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则常常会起相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利用“鲶鱼”的作用,就会产生鲶鱼效应:课堂“鲶鱼”就像“一块石子投入池塘,击破一潭死水”般,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全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得课堂活动容易开展,教学目标也更容易达成。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学生:该生认为地理是一门很无聊的学科,学好学坏都无所谓,上课经常说话,扰乱课堂秩序,地理成绩一塌糊涂。由于他的缘故,周边的学生对地理学习也是兴趣不高,这就影响了整个班的地理课堂气氛,让我很棘手。正在我苦思对策时,发现该生在天文观测方面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还经常和同学谈论他所观测到的各种天文现象,看其语气炫耀意味十足。这让我想起了“鲶鱼效应”。于是心生一计:利用他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让他组织一部分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月相的变化(湘教版必修Ⅰ第9页活动),最后由他主笔完成观测手记,并在地理课上给全班学生作有关于月相变化的科普小讲座。该生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并且很用心地准备和策划。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他利用自身在这方面的优势,以身作则,带着组员认真观测,做好笔记,最后他的讲座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好评。此后,在地理课堂上,该生积极发言,踊跃参与课堂活动,带动了课堂气氛,而整个班学习地理课的气氛也浓厚起来,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改善,最后该生还被全班学生推选为地理课代表。

4.把握好设问难易的梯度――小步子原则

设问是课堂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设问不仅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把课堂气氛推向,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现实课堂中“一问三不知”――问题太难无人问津、“一呼百应”――问题太简单学生不必动脑筋就能回答等现象经常出现,其实这都是无效提问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课堂设问的难度,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小步子原则”可供参考:

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展现到课堂上是被分解成一步一步、环环相扣的,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进行。由于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适度,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很容易得到成功,并建立起自信,这就是“小步子原则”。课堂设问的难度也应遵循这一原则,设问以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水平,认知程度为检验标准,以原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找到学生可以达到的知识范围;缩小“步子”,缩短现有知识水平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使思维强度达到“窗户纸状态”,经过认真思考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又能从问题间加深对整体知识的理解。

5.给课堂“布白”――超限效应

人们在接受信息、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心理容量,超过这一容量,人就不愿意认真地对待这些信息或刺激了。这种现象就叫作“超限效应”。

中国传统的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指的就是“布白”,有了“布白”,才能产生美感。同理,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讲授知识点的过程时,不能填鸭式地满堂灌,也要“布白”,要给学生留点“空白”。如板书时故意省去关键字词,留下空白让学生补充完整;只绘出地图的大体轮廓和主要地理事物,让学生完成并标注名称;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等。

6.巧结尾――近因效应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这道出了课堂收尾工作的重要性。一堂课好的结尾必须圆满有力,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和谐、完美。但在现实中,有的教师看到离下课还有几分钟,便简单地念出本堂课的重点知识作为结尾,有的则匆匆给学生布置作业或练习,有的则抓紧时间继续讲新的知识点……其实,这些做法都不能实现结尾的重要作用,因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原理――近因效应。

与“首因效应”相对应,“近因效应”主要说明:新近获得的知识或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例如:“大气环流”一节是在假设地表性质均一的前提下来研究大气运动的特点,该课结尾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上的地球表面性质并不均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大气是怎样运动的呢?要知情况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进而引出下一节“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首尾呼应,课堂浑然一体……

篇8

每年11月7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之立冬,是冬季的第一节气。“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指这一节气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的时节,是以休眠状态,养精蓄锐的方式,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的时节。此时的气候南北方差异很大,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南方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深秋入冬之际容易产生霜雾,每年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本地,锋后的冷空气团开始向暖的方面变性,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特别是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形成烟雾或是浓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在我国西南、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出现。这种天气条件很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经验来预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

【习俗由来】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在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在北方,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立冬时,市场已很少见倭瓜,倭瓜大多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蘸醋加烂蒜吃,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为 “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吃了倭瓜饺子可保体健。

【精神起居养生】

入冬后,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代谢也相对缓慢。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此“志”,一为心志,心里的志向之类;二为情绪之意,统称为情志。“伏”、“匿”,皆为藏意。意思是,在冬三月的时候,情志应该内敛些,不要那么开放和沸腾,要比平时更趋于内向,不要太显山露水。“若有私意”,意思是,有什么话,有什么打算,也不要随便告诉别人,藏在心里就是。“若已有得”,有很多东西,似乎已经得到,不要再去追究,不要去外面寻求,悄然安住更利于身心健康。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入冬养生强调“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人在冬天,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早睡可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这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也逐渐升高,此时起床,则头脑清醒,机智灵敏。上班族“晚起”可能很困难,但可尽量早睡,不熬夜。

要多晒太阳。因为冬天光照时间短,也是容易让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黑夜来临时,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它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

立冬后,人的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极易感冒而耗阳气。而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也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所以,室温应保持恒定,坚持开窗换气。运动一定要选择活动量小的,不宜大汗淋漓,以免泄阳。锻炼的时间也最好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时段,一般早晨10点左右,或下午2点左右。

【饮食养生及认识误区】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得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为宜。

民谚讲:“冬季进补,上山打虎。”在食补方面,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应以调补五脏虚损、协调阴阳为主。在日常膳食中应遵循下列原则:应少食肥甘厚味的饮食,即少食过于油腻和甜腻的食物;忌偏食,即保持食物的多样化;忌暴饮暴食,注意节制饮食;忌食过冷过热的饮食,所用食物要新鲜且易于消化;应不饮或少饮酒。在调和阴阳方面,可根据体质而定,阴虚之人可适当多食一些补阴食品,如银耳、黑木耳、梨、桑葚、甘蔗、黑芝麻、豆腐、菠菜、番茄、胡萝卜、荸荠、百合、广柑、猪瘦肉、鸭子、海参、猪肺、蜂蜜之类。阳虚之人,则可适当多食一些益气助阳的食品,如莲子、大枣、糯米、牛肚、牛肉、羊肉、鹿肉、荔枝、油菜、芥菜、大豆、蚕豆、生姜、花生之类,以调理阴阳平衡。

【季节好发病】

寒冷的冬季,气温下降使周围血管收缩,很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空气质量的下降又是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高发的季节。孩子们也不适应这样的天气,很容易感冒。因此积极预防很重要。注意冷暖,饮食清淡,避免恶劣天气出行,适度练习吐纳可以很好地调节肺功能,稳定血压。

【本节气养生提要】

1.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2.冬主收藏,精神内收最重要。

3.辨证施补要适度。

【 预防本节气疾病饮食攻略】

虫草蒸老鸭(选自《本草纲目拾遗》):冬虫夏草5枚、老雄鸭1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老鸭去毛、内脏,冲洗干净,放入水锅中煮开至水中起沫捞出,将鸭头顺颈劈开,放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加黄酒、生姜、葱白、食盐、清水适量,再将大钵放入锅中,隔水蒸约2小时鸭熟即可(也可用气锅蒸)。

篇9

成本过高品种单一

5月是长春婚庆市场的旺季,但是,长春多家喜糖铺子的关门,让做喜糖营销的经营者们并未曾感觉到旺季的迹象,一些喜糖店老板表示当地喜糖行业市场的现状是“现在的市场做喜糖专营很难做起来,现有的店铺也仅能维持生存”。

目前婚庆市场南北方差异较大,喜糖专卖店在南方较受欢迎。在苏州,一间经营面积40—50平方米的喜糖专卖店年营业收入可达到100万元左右,但同样大小的店面换在东北地区经营,效果一般。长春一家单体店年净利润也就剩5万—6万元。

从2007年左右,喜糖专卖店这个经营项目开始进入长春。但喜糖店铺经营品类过于单一,经营手段也过于保守成了喜糖店经营的一大问题。经销商金女士根据多年的糖果批零经验认为,喜糖店受连锁加盟的限制,经营品种过于单一。另外,不具价格优势也是一大原因,比如在喜糖店巧克力28元一斤,水果糖17元一斤。但在当地批发市场上同类产品每斤会便宜2—4元钱。而尽管专卖店的店面租金、人工成本都已经很高,但如果将成本摊入喜糖产品中提高售价,消费者就更不买账。

海口保龄球馆:

惨淡经营,运营成本太高

曾几何时,打保龄球就跟眼下的高尔夫一样,在海口的高端消费群里风靡一时。但几年下来,绝大多数保龄球馆都选择了无奈退出,“每局5元”的低价都难以博得市民的青睐。

运营一家高档保龄球馆投资其实十分巨大,以一个中型的球馆为例,一条好的球道约30多万元,加上场地租金、装修、空调费用等,一次性的投资往往在千万元左右。而保龄球道是由合成地板制成,需要经常打蜡上油保证其不会变形,每月的保养花费少说也需数几千元,昂贵的投入及养护费用并非所有球馆都能持续承担下来。再加上保龄球馆为招揽客源采取“一局5元”的低价收费方式,使人流量一般的球馆更加难以盈利。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缺少客源是导致海口保龄球馆入不敷出的根本原因。目前,保龄球已经被其他体育、娱乐项目所取代;“一窝蜂”拥入行业和恶性竞争更让保龄球馆经营者举步维艰,打的人少、经济效益差使海口的保龄球馆成为了一项高风险项目。

济宁网吧:

客户群体缩小 已成“明日黄花”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济宁市网吧行业迅速扩张,最火时开一家火一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网吧关闭、转让或者缩小经营面积,似乎表明当地网吧行业发展已进入瓶颈期。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上网的终端有了更多的选择,去网吧上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上网方式所取代。而网吧的主要客户群体——待业青年和城市打工者的群体数量却在缩小。与此同时,网吧的房租却在不断上涨、人员的工资也在增加,网吧经营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多位网吧经营者表示,网吧的利润其实很低。一小时上网费两三块,除去成本和设备折旧,每月纯赚利润和普通上班工作者工资收入差不多,在经营惨淡的时候,每个月只能勉强保本。

除了客流量及营业额明显缩水外,网吧生意萧条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上网价格不断下调,一些网吧陷入狠拼价格的怪圈,打起价格战。济宁城区的网吧每小时上网费最高是3元,后来降到2元。电费、房租、人员工资……成本费用不断增加,上网费却不断下调,网吧根本挣不到钱,行业内部恶意竞争也让网吧赚钱越来越难。网吧之间的恶意价格竞争对于行业发展的消极影响,远远大于其自身招揽生意的意义。

宜昌快递:

面临“派送型”困局

2012年7月17日,一位网友在天涯社区上发帖,称不知道什么原因,自己的货物已发货多日,却迟迟没收到“汇通”送来的货物,该帖引来不少网友跟帖,一位网友称,“宜昌汇通”已经“关门”了。

自2010年以来,宜昌已有10余家快递公司退出市场。汇通快递所属杭州百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加盟商的问题,7月11日起,公司已关闭了宜昌地区的汇通站点,今后发往宜昌的货物也不再接收,站点何时恢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

篇10

关键词:区域科技创新;产业经济;安徽省

基于当前多元化的经济全球化背景,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区域转变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制胜关键。地域科技创新能力指的是,“创新”要素在有限的区域内发生多维的整合、集聚,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推陈出新的能力,对这种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估,是检测区域科技创新以及经济转型发展状况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是以,从差异化的角度探寻安徽省科技创新能力成长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安徽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的现实背景

安徽省位于中部内陆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南北,各城市由于地域环境,历史背景以及区域的人文、经济状况的差异性,导致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不平衡,再加上安徽省各个地级市自我封闭和彼此经济交流的不足,这些要素都严重掣肘了安徽省内整体资源利用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鉴于以上,本文将基于空间视角对安徽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实证研究,监测各市之间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和空间特征,创建和发展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来拉动安徽省全面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促成安徽省的经济创新型转型和产业结构化进级,并为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寻找到科学的途径。

二、安徽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差异化分析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①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年)提出的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遴选11个代表性的指标概括评价安徽省各地级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按照16个地级市的11项指标值,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②由表1可以看出,遴选的11项指标可归纳为3个主因子,再根据3个主因子在社会教育和区域经济中的内涵,将F1,F2,F3细化分析(见表2)。③运用巴特利法,产生安徽省各个地级市的单因子得分,并以主因子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反映出各市的综合因子得分,即F综=39.907F1+28.369F2+13.684F3。最后由此数据对各地级市的科技创新力进行排序(表3)。④为了以直观地反映所有地级城市在安徽省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之间的差异,对安徽省科学和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将16地级市的科学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城市划分为5个级别(表4)。

(二)安徽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性分析

安徽省市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上存在巨大差异,高端水平的科技创新城市很少,大多数都属于匮乏科技创新能力的阶层,整体的布局呈现典型“金字塔”型。具体表现为:(1)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经济中心和行政中心的优势明显,得到的国家和省级政府的扶持力度最强,科技创新能力远远超出其他城市,在安徽省科技创新范畴的核心地位突出。(2)沿江城市芜湖,水陆交通便利,为安徽省科技创新的第二城市中心;地处沿江城市带的资源密集型城市的马鞍山和铜陵两市以及位于安徽北部的蚌埠属于科技创新第三层次。(3)企业科技创新的社会支撑呈“橄榄型”的布局,中央大,两头小。资源型城市铜陵,马鞍山、淮南等地,由于政企不分家的巨大社会支持,科技创新环境优越,而宿州、滁州、阜阳等人口密度和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导致这些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会难以提升;从城市科技创新的发展潜力和提升区域创新环境,蚌埠市具有较高的潜力,黄山和宣城由于好的区域位置,科技创新的潜力较好,其次是资源为主导的淮南和淮北。

三、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布局分析

安徽省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具有“两核一轴”的空间分布,这是一个典型的结构,即“两心”是省会合肥和安徽省北部的蚌埠,“一轴”为位于安徽东南的沿长江轴线带,包括芜湖、铜陵、马鞍山。特定的空间特征具体变现为:(1)合肥是安徽省科学和技术革新体系的核心区,芜湖,铜陵和马鞍山市沿扬子江构成安徽南部的科技创新核心区,蚌埠安徽北部省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核心,五个城市共同构成的科学和技术创新的核心区域是贯通安徽省南北。(2)区域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程度呈现“中心——”结构特征。在安徽省中部东部,位于区域中心位置的城市由于高技术创新能力的辐射效应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而城市的外环,呈现出低水平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外环”的差别显著,但在各自区域内部差别微小。(3)科技创新的潜力和支撑创新的氛围体现了“Z”形空间结构。蚌埠市是在安徽省北部城市群的中心,芜湖是安徽省南部城市群的中心,而科技创新潜力的中部城市和安徽省下游普遍低于合肥,如六安,安庆。

四、安徽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成长模式

安徽省的各大城市大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亟待一个科学求真务实的创新机制,为省级和地方的区域政策提供确实可依的理论依据。因此,寻求可以打破行政区域的划分、构建省域空间科技创新体系、发挥创新型城市的辐射效应的创新型发展模式至关重要。基于以上,本文对未来安徽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出3种成长模式。

(一)“点轴”模式

在对安徽省“两点一轴”技术创新能力城市空间布局深入分析后,发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芜湖、马鞍山和铜陵三个城市,享受各种区位优势带来的技术创新的良好发展。然而,在安庆、池州等地轴”上游地区,其技术创新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城市,而核心科技创新区域的辐射强度向南越来越小。因此,在安徽省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过程中,长江轴线将继续成为安徽科技创新的基础。以合肥为“点”,辐射周边地区,横向延宽,位于中下游的芜湖、马鞍山和铜陵三市拉动中上游安庆和池州市;纵向延深,是指沿江城市带动轴线南北方向城市宣城和黄山等。

(二)“三驱”模式

安徽省三个核心科技创新区,一个面向合肥,第二个面向芜湖,第三个面向蚌埠,三者构成安徽省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联系省北部和南部,经济中心和行政中心优势明显;芜湖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在长江中下游阶段,水陆交通便利;位于蚌埠市淮河经济开发区的蚌埠,其技术创新的潜力巨大。在安徽省为来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将是合肥、芜湖、蚌埠区为中心,三个中心的联动发展,增强辐射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安徽省其他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群聚”模式

安徽南北不平衡的发展战略,导致其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没有在空间上形成城市群,而主要集中沿江的轴线。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合肥,芜湖,马鞍山市可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可以大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安徽以北地区淮南、淮北的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相关行业为主导,虽然技术创新潜力大,但有许多障碍;而西部和安徽西北部的六安和亳州由于其自身发展条件的制约,在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仍占有重要的比例,科技创新能力孕育艰难。基于上述情况,在技术创新系统的未来发展中,应打破行政区划,创新和加强同质的城市之间的合作,如安徽西北部城市发挥第一产业的优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淮南、淮北煤炭产业链更细化,创造更多的经济附加值;承接产业转移的皖江城市带加强建设科技创新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陆大道,樊杰.2050:中国的区域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2010.

[2]岳顺之.科技创新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新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3]毕亮亮,施祖麟.长三角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区域科技创新圈”的构建——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模型的初探[J].经济地理,2008.

[4]汪寅,黄翠瑶.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