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范文

时间:2023-03-29 13:1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射频消融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射频消融介入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32-01

射频消融是指通过静脉或动脉血管进入心脏的电极导管输入一定的物理能量,以破坏心动过速病灶及折返途径,达到根治或控制心律失常发作的一种介入性治疗。目前已成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1],其适应症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手术的成功进行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的术前、术后配合。

1术前护理

1.1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还需做经食管超声波检查,主要是检查左、右心耳的病变(血栓)及瓣膜赘生物和肺静脉内血栓,防止手术时血栓及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塞。

1.2向患者介绍射频消融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如感到心悸、胸闷等不适感时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另嘱患者术前1-2日练习床上大小便。

1.3常规清洁备皮,备皮范围为右侧颈部、腋下、双侧腹股沟及会。同时检查患者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便于术中、术后做搏动情况的对照。

1.4术前一晚遵医嘱应用镇静剂,以保证睡眠质量,克服紧张情绪。

1.5一般的射频消融手术术前不需禁食,手术当天给予低脂、易消化、清淡饮食,饮食不宜过饱。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时,由于进行基础麻醉要在术前6小时禁食,服药时可少量饮水。

1.6术前3天应停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停用药物在体内代谢的5个半衰期以上,消除药物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减少手术中不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口服胺碘酮者,需要停药1个月后药物才能完全排出体外。

1.7术前在左下肢留置静脉留置针,以便术者右侧操作方便,而左上肢用于血压监测。进入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

2术后护理

2.1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遵医嘱进行心电监护和生命体征的观察。尤其加强体温的观察,每4小时测量一次,如体温超过37.5℃要检查有无穿刺部位感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电监护一般24-48小时。

2.2术后患者的。患者术后取平卧位,消融左侧房室旁路时因采用股动脉入路,在鞘管拔除后嘱患者穿刺下肢制动6-8h,防止出血。6-12h后可左右翻身,12-16h后可下床活动,卧床期间注意活动脚趾,做足背屈伸运动,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消融右侧房室旁路或改良房室结时采用股静脉入路,则嘱患者平卧4h后下床活动。

2.3穿刺部位护理。穿刺部位用弹力绷带固定,加压,不可太紧,以免引起皮肤破损,增加感染机会。注意观察术侧肢体血动情况、皮温、皮肤的颜色是否正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穿刺部位出现血肿可用热敷,促进血肿吸收。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时,要立即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4预防感染。导管经血管穿刺送入心脏,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尤其是感染性心内膜炎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管鞘管和各种器械的消毒一定要严密,同时术后使用抗生素。

2.5饮食护理。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加上术中体力消耗,术后应注意液体的补充,如不注意液体的补充,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2.6保持二便通畅。术后24h大小便应在床上,当发生尿潴留时应及时诱导排尿或导尿,以免膀胱过度充盈而发生意外。术后可常规给予缓泻剂,预防腹胀、便秘,必要时进行肛管排气、灌肠。

3并发症及处理

3.1心包压塞:射频消融术心包压塞发生率为0.2%-0.6%,为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产生原因为;冠状动脉窦破裂、心脏穿孔。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一旦患者出现胸闷、心搏减弱、血压下降、心影扩大,则应高度怀疑为心包压塞。有条件立即进行超声检查明确诊断。若无急诊超声条件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判断,必须时应该立即做心包穿刺引流。若已用肝素,应该给予鱼精蛋白对抗治疗。同时快速补充液体并准备输血。经上述处理病情仍未缓解者应行外科手术治疗[2]。

3.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术中如出现短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应即停止手术,并给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多数患者的房室阻滞可恢复正常。个别永久性损伤传导系统的患者则需要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我院开展射频消融术10余年来尚未有需要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例发生。

3.3心室颤动:立即行体外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3.4血管并发症:主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术后严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发现血栓形成或栓塞征兆应及时、及早处理。早期可采用拉网法取出血栓。对发现较晚者采取血管内溶栓治疗。动一静脉瘘发生主要是因穿刺股静脉时进入股动脉、术后压迫止血不当,经听诊血管杂音及床旁超声明确诊断后可持续压迫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加压包扎,如不能缓解或大的假性动脉瘤发生可行外科修补术。

4健康教育

术后72h不要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以后逐渐恢复正常活动。服用抗凝药阿司匹林,连续一个月,以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术后第1、3、6个月来医院复查。

射频消融介入治疗在临床广泛开展,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的术前、术后配合,认真做好术前、术后健康宣教,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可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术;外科手术;Meta分析

肝癌,这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的发病率在我国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以往在肝癌治疗中主要方法就是施行手术切除,现在微创治疗以其伤害性小、风险较低在临床上逐渐普及,尤其是以射频消融术为代表的局部微创治疗方式,已经是手术治疗肝癌之外的另一个主要治疗方式。关于肝癌手术治疗和射频消融术治疗两者孰优孰劣的问题,医学界的意见一直不是很统一,本文就这个问题将两者在疗效、长短期存活率和并发症等方面运用Meta分析法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得出结论以供医学研究和选择临床治疗方式时参考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维普、重要会议论文、pubmed等数据库,以及中文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等,进行文献追溯、查询,搜集了众多国内外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和手术切除治疗对比方面的病例,进行对比和研究[1]。检索时以肝癌、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术等为关键词,检索的文章最终时间为2013年6月15日。

1.2文献筛选 首先设定好选取文献的标准:在2013年6月15日前以论文形式发表,文章中详细列举了病例原始数据,并进行了对照或队列研究,报告了射频消融和手术治疗在一定时期内的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按照这些标准将文献进行筛选后,纳入参考选择文献[2]。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RevMan4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射频消融组和手术治疗组的危险度比值用OR表示,计算出95%的可信区间(CI),检验水准采用A=0105,以P0105,不包含1时为有统计学意义,等价于P0105、I256%),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效应量进行加权合并。最后得出Meta分析结果。

2 结果

2.1入选文献基本情况 经过筛选最后将5个研究资料作为最终参考文献[3],5个研究资料中都包含对肝癌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合计病例798例,其中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405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393例。文献中有5个研究对比了射频消融治疗与手术治疗肝癌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情况,均列举了1、3年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

2.2统计分析结果

2.2.1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与手术治疗总生存率分析 采用的5个研究中:射频消融组有393例、手术治疗组有405例,均比较了射频消融治疗与手术方法治疗肝癌的1、3年总生存率。异质性检验分析显示,1年总生存率:P=0193、I2=0%,3年总生存率:P=0160、I2=0%,都无异质性差异,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1、3年总生存率的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1年总生存率比较:OR为1127(95%CI:0187-1186,P=0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总生存率比较OR为0191(95%CI:0173-1114,P=0141),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在异质性检验分析中两者在1、3年的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接下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4],分析各研究1、3年无瘤生存率的合并效应量,研究显示: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OR为0167(95%CI:0150-0192,P=0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手术治疗,患者1年后的无瘤生存率优于射频消融治疗;而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中,OR为0160(95%CI:0146-0179,P

3 讨论

大多研究结果显示,射频消融对那些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小肝癌患者疗效较好。在本文中总结了5个研究资料,结果显示,虽然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生存率低于手术治疗,但在远期、总体的生存率上却和手术治疗差别不大,因此可以作为治疗小肝癌的首选方法。

综上所述,随着治疗仪器的不断改进,微创介入已经被选为对手术不可切除、中晚期及转移性肝癌的首要方法之一,而且随着以射频消融技术为代表的局部微创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将被越来越普遍的应用,还可以与其他的治疗方法或手术治疗相配合,共同完成肝癌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陈雨节.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品,2013(8):19-23.

[2]王振.钱叶本.小肝癌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术疗效的Meta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1(2):225-228.

篇3

【关键词】射频消融技术 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063-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死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发病率为25%左右,[1-2],射频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再发率高,子宫全切除术是防止复发最有效的方法。但当前子宫肌瘤患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为此患者往往要求采用保留子宫机能的射频手术治疗方式[3],故对于美观、微创及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也日渐明显。射频是一种高频振荡电流,使组织产生生物热效应,对组织没有电解作用,不会引起肌肉收缩。近年来,射频消融技术作为一种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子宫肌瘤的治疗方面已日渐被认可和推广,它使不宜和不愿手术的患者亦能获得治疗机会。本文收集2005年3月~2008年11月间笔者所在医院疏浚的应用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病例36例,对其病变特征和治疗情况进行总结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3月~2008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36例,单发肌瘤15例,多发肌瘤21例(不超过4枚),最大肌瘤直径<5cm,浆膜下肌瘤除外,年龄(40.6±11.9)岁,体重(59.1±10.4)kg,无严重心肺疾病,近3月内未采取其它治疗措施。

1.2 方法

1.2.1 仪器

西安半边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BT-RF-B型射频治疗仪,工作频率(550±50)kHz,发生器功率0~60W,治疗子宫肌瘤的功率参数预置为25W,治疗电极锐刀具,远端0.5~1.2cm,其余部分均被绝缘材料包裹。

1.2.2 操作方法

治疗前患者适度充盈膀胱,治疗前10min肌注安定10mg,或莨菪碱0.3mg,度冷丁100mg,取膀胱截石位,电极板放置于腰骶部与皮肤接触,射频治疗仪工作率设为25W。常规消毒外阴和阴道,查清子宫位置,扩宫器扩张宫颈至6号,B超横纵观察监视下将治疗电极也头插入肌瘤中心,确定位置正确后按压开关开始凝固肌瘤治疗直到自动报警,退出自凝刀刀头,若为多发肌瘤则继续在B起指引下凝固其它部位。

1.2.3 术后处理

常规口服米非司酮3月,口服抗生素5d,禁性生活2月,术后1、3、6个月分别随访。

1.3 疗效评价

治愈:B超观察肌瘤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有效:B超观察术中肌瘤由低回声变为强回声光团,复查肌瘤直径缩小20%,临床症状好转。好转:B超观察术中肌瘤由低回声变为强回声光团,复查肌瘤直径缩小未达20%,临床症状好转。无效:术中肌瘤回声无变化,肌瘤无缩小,临床症状无好转。

2 结果

射频消融技术治疗36例子宫肌瘤的总有效率93.1%,治愈率76.4%,好转率12.8%,无效率3.9%。36例子宫肌瘤患者均一次完成射频消融,平均治疗时间(8.23±4.2)min,术中仅感到轻度的灼热和下坠感,出血很少,无子宫穿孔,宫腔粘连,周围脏器损伤和感染等开发症发生。术后可能有少许阴道排液不影响日常生活。

3 讨论

3.1 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的适应症为宫体宫颈的壁间肌瘤及黏膜下肌瘤,直径≤5cm。禁忌症包括严重的心肺疾病、贫血和感染,患有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带蒂浆膜下肌瘤。

3.2 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穿刺要点

穿刺时,适当牵拉宫颈便于推插自凝刀头,肌瘤直径≤3cm时,穿刺点选择在肌瘤的中间,肌瘤直径≥3cm时,穿刺点应选在1/2或1/3的中心,先穿肌瘤一侧或一极,再穿另一极,碰到5cm大的肌瘤,应穿刺治疗2次,行穿中间,再穿两头,中间治疗3cm,两头各余1cm的肌瘤组织再各穿一次,避免反复穿刺3次以上。穿入到1/3浓度时要横切观察确定刀头位置是否合适。

3.3 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

有学者从病理学角度揭示:射频治疗后子宫肌瘤局部组织细胞核基膜不完整,胞质内肌丝、线粒体变性消失、核固缩、核膜消失、核碎裂,最终发生凝固性坏死[4],组织逐渐机化吸收,子宫肌瘤缩小或消失。由于细胞的基因和功能变异,血管存在一定的生理调节缺陷,肌瘤组织对热的耐受力明显较正常组织差,子宫肌瘤的包膜也限制了热的传导,所以治疗时周围正常肌组织细胞开头结构完整,不易损伤。本组口才中出血少,不良反应少,术后无明显不适和并发症,说明该技术治疗子宫肌瘤是比较安全的。

3.4 射频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可靠性

本资料中36例子宫肌瘤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总有效率93.1%,治愈率76.4%,好转率12.8%,无效率3.9%、充分说明该技术治疗子宫肌瘤有与手术一样的可靠性。

总之,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微创、安全、有效,对于具备适应症的患者,其临床疗效并不亚于传统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雷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评估[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38-39.

[2]郑玉凤,金黎,彭秀慈,4386例妇女科普查子宫肌瘤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5):542-544.

篇4

【关键词】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护理

房颤分类的定义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1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2 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有成功的转复史;3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4年龄小于75岁;5 对于发作频率很小的阵发性房颤,或同时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需要进行外科开胸手术的房颤患者,目前暂不推荐采用导管射频消融。血压心脏病和冠心病心绞痛得到控制后也是心房颤动肺静脉隔离的指征。

1 护理措施

1.1 术前护理

1.1.1 心理指导 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中风)、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在药物治疗无法转复房颤维持窦性心律时,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颤最好的办法,要有信心,由于对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房颤的不了解,术前均有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情绪的存在[2]。因此,根据评估情况和患者家属的文化层次,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焦虑和疼痛程度,因此给予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和心理指导,详细介绍射频消融手术的大致过程,房颤治疗的新进展,介绍手术治疗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1.1.2 术前用药 为避免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影响射频消融术中不能诱发房颤,影响手术判断,术前2周停用抗心律失常药;手术治疗前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者,于治疗前3天改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手术前的12小时停止应用。在抗凝治疗期间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鼻腔粘膜出血,皮肤瘀斑,血尿及血便等现象,根据INR的结果及临床表现及时调整华法林用量。

1.1.3 术前准备 协助病人做好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输血前五项等;做经食管心脏超声及心脏CT等检查以了解左心耳及左心房是否有血栓;皮肤准备,即穿刺部位备皮,左右颈胸部和双刺腹股沟;做青霉素皮试。左上肢静脉留置针。手术前禁食8h,按需给予静脉补液。

1.2 术后护理

1.2.1 一般护理 术后患者入CCU进行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神智,生命体征情况,每30分钟测量P,R,BP,直至平稳。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变化,观察有无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发生。重视患者的主诉,如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出冷汗,血压下降,心率快,心音低等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1.2.2 穿刺部位的护理 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双侧腹股沟穿刺处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砂袋压迫6小时,肢体制动12小时,观察穿刺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皮肤是否温暖,颜色有无青紫,感觉有无麻木。保持肢体制动,定时检测体温变化及伤口处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压迫处有无瘀斑,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2.3 饮食护理 术后第一天给予凉流质食物,术后2周给予凉软食防止出现心房-食管瘘的并发症,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告知患者少量多餐,增强营养,保证各类营养素的充分摄入。1个月以后进食无异常可恢复正常饮食。

1.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2.4.1 栓塞和血栓形成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呼吸,意识的变化,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术肢皮肤温度,颜色变化,以及早发现栓塞的发生。家属照顾时可以帮忙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患者也需与医生很好的配合,术后24h,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遵医嘱及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血栓形成。

1.2.4.2 心脏压塞 为最急和最凶险的并发症。术中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当患者出现胸闷,烦躁不安,胸口压迫感,大汗,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早处理。

1.2.5 出院指导及术后随访 严格遵守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停药。射频消融后阿司匹林坚持服用1-3个月,服用期间如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及皮下出血点以及黑便要及时复诊,检查相关指标如出凝血时间,以调整用药量。术后1个月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激烈活动,保持情绪的稳定,睡眠充足,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适随诊。

2 小结

预防血栓栓塞,就必须消除房颤。目前临床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公认最为有效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而药物治疗是基础。 Carto系统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口消融治疗是治疗房颤的主要的射频消融的方法之一。护理关键主要是手术前对患者心理,身体状况,对疾病的耐受程度的评估并做好宣教及术前准备,术后要加强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的观察和各种并发症的护理;强调饮食宣教,完善出院指导,为患者手术的成功做好保证。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在超声全程动态观察下对38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进行子宫内膜消融术。患者年龄40~55岁,术前均行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及宫腔诊刮,排除子宫颈以及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子宫小于70天妊娠大小。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8 min,无一例子宫穿孔、感染及宫腔粘连,治愈率84.21%,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血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微创,疗效满意,患者易于接受。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围绝经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常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围绝经期功血主要由卵巢功能衰退引起。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刮宫+药物治疗,无效时行子宫次全切或子宫全切除术。近年来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虽取得一定疗效,但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在基层医院难以推广应用。而我院自2005年6月以来采用B超监视下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确诊并自愿接受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38例,其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1]。患者年龄40~55岁,平均47.2岁。曾接受长期药物治疗(孕激素、雄激素、米非司酮及中药治疗等)者10例,诊刮+药物治疗1~3个疗程者21例,未治疗者7例。合并轻中度贫血24例,重度贫血2例。术前均排除妇科急性炎症及全身器质性病变,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及宫腔诊刮,排除子宫颈以及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子宫小于70天妊娠大小。

1.2 器械 采用武汉半边天医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BBT妇科多功能治疗仪(BBT-RF-B型),工作频率550 KHz,输出功率范围15~50 W,普通黑白超声。

1.3 方法 选择月经干净3~5天,如宫腔连续出血不止,可先行诊刮并抗生素防感染治疗3天,待病检回报为子宫良性病变后可实施手术治疗。无阴道出血者术前1 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 μg以软化宫颈,便于操作。8例术前10 min肌注安定10 mg和度冷丁50 mg后施术,30例选用丙泊酚静脉麻醉。适当充盈膀胱,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将电极板置于患者腰骶部,碘伏棉球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钳夹固定宫颈。将治疗功能参数预置在40~50 W,超声全程动态监视。探针探测宫腔深度及宽度和方向,5号或6号刮匙刮宫腔1周,清除较厚的功能层子宫内膜,并再次送病检。将BBTME2刮匙样(相当于6号刮匙)刮凝器送达宫底部,启动手柄开关,由前壁开始依次刮凝宫腔2~3周,刮凝速度为蜂鸣器鸣2次移动0.5 cm为宜。一般前后壁消融4次,两侧壁各消融1次,注意强化宫角及宫底部消融。超声纵观观察:腔内有一条7 mm宽强反光带,横切观察呈“一”字形,厚7 mm。子宫缩小,子宫壁变硬,宫颈口无鲜红色血液流出,有咖啡样液体呈泡沫样溢出,刮凝器粘有黑色或黑褐色痂状物,术者有子宫夹刮凝器感觉即为治疗满意,手术完成。

1.4 术后处理 术后预防感染治疗3~5天,术后当天给予缩宫素肌注以帮助子宫收缩排出坏死脱落的子宫内膜,禁性生活2个月。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必须随诊。随诊方式采用电话咨询和门诊就诊两种方式,并做记录。

1.5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1~6个月闭经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停止为治愈;有周期性少量阴道流血(少量月经)为明显有效;有间断性少量流血为有效;症状同前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明显有效率和有效率的总和[2]。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 术前探宫腔9~11 cm有14例,

2.2 术后情况 术后留观12~24 h,20例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及腰骶部坠胀痛,其中疼痛难忍2例,予肌注度冷丁50 mg后好转;5例疼痛可忍,予口服氨酚待因片后缓解;13例轻度腹痛未做任何处理。术后7~10天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均在术后20~40天左右完全干净,阴道血性排液均少于月经量。术后1个月内无一例感染。32例术后永久性闭经治愈,4例有少量周期性阴道流血明显有效,2例点滴样不规则流血有效,治愈率84.21%,总有效率100%。本组病例术后无宫腔感染,无宫颈管粘连。

3 讨论

BBT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属自凝刀微创系统,射频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对组织具有生物热效应。治疗时在超声动态观察引导下,将射频电流通过治疗刀经女性自然腔道介入到宫腔,仪器自动精确地控制治疗功率、时间和温度,在病变部位局部产生60 ℃~85 ℃高热效应,使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基底层及浅肌层均发生凝固、变性、坏死及脱落,最后逐渐被机体肉芽组织吸收或排出,破坏子宫内膜,导致子宫永久性闭经,或残留少许子宫内膜而出现少量的月经。由于破坏子宫内膜,该技术仅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的妇女。我院应用射频消融技术治疗38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84.21%(32/38)永久性闭经,15.79%(6/38)术后出现少量月经,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与尹格平[3]、李志英[4]报道的总有效率94.1%和96.84%相近。

本组射频消融治疗功血手术时间短,平均8 min。超声动态观察下对患者创伤小,未发生子宫穿孔、肠管及膀胱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安全性高,方法简单,熟练诊刮和人工流产术的医生便可操作。术后恢复快,不影响卵巢功能,并发症少,且治疗效果可与宫内膜电切术(有效率95.6%)相媲美[5]。该技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确切而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组患者出血时间长者术前均抗感染治疗3天,所有患者术前行阴道冲洗或抹洗(阴道出血者),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继续给予抗生素治疗3~5天,保持外阴清洁卫生,有效地预防了感染及宫腔粘连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0.

2 尹格平,陈铭,邵旭,等.射频热凝固微创技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初步研究.现代妇产科进展,2003,12(3):200-203.

3 尹格平.射频热凝固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进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8:642-643.

篇6

该院为提高肾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行腹腔镜下肾脏肿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42例腹腔镜下肾脏肿瘤射频消融术患者,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48.5岁。其中右侧33例,左侧9例;其中29例患者为透明细胞癌,13例患者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瘤直径最小为2 mm,最大为30 mm。其中23例患者有并高血压症史,7例患者为独肾,4例患者具有肝硬化史,3例患者具有糖尿病史,5例患者有脑梗死史。

1.2 方法

术前42例患者均行常规查血、出凝血功能、电解质、尿常规、肾功能、血肌酐、肝功能、MRI、B超、心电图及CT检查。全麻后,给予患者腹腔镜探查,明确肿瘤位置,并选择穿刺点,同时对肿瘤进行充分暴露。选取穿刺活检针,并在腹腔镜下利用电极对肿瘤组织进行穿刺,并在B超作用下明确穿刺深度,保证电极处于肿瘤中央位置。然后开启射频发生器(RITA-1500型),将其输出功率控制为150~200W范围内,治疗时间控制为8~12 min。治疗后温度可高达60~110 ℃,从而可有效的将肿瘤细胞杀死。射频后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同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尿管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

2 结果

该组42例患者通过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手术均获得成功,且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且42例患者中除4例老年患者外,其余患者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进食,并能下床活动,2d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并出院。术后6周对患者行肾脏增强CT扫描加三维重建,患者肿瘤区域表现为完全低密度影像,且无增强现象,患者病灶完全消失。

3 讨论

肾细胞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其占据了全部恶性肿瘤的2%~3%之间,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近些年来影像诊断技术逐渐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无症状小肾细胞癌的检出率,使得肾癌治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虽然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肾细胞癌的标准方式为外科根治术,然而对于老年患者、小肾癌患者及孤立或双臂肾性肾癌患者则要考虑采用保肾手术治疗。因此,临床上通常将腹腔镜辅助下射频消融方式做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和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腹腔镜辅助下射频消融方式虽具有定位更加准确、止血效果显著等优势[3]。然而,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的同时还必须要给予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该院为提高肾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对收治的42例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理干预的措施如下。

篇7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超声检 彩色多谱勒显像

0 引言

目前,临床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仍为手术切除,但只有少数患者可以实施手术,在肝癌的非手术治疗中,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疗效已得到充分的肯定。近几年来,射频消融术已成为临床上一项新技术[1]。我科从2002年4月~2003年3月,对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患者150例(治疗组80例,对照组70例),男130例(其中治疗组70例,对照组60例),女20例(其中治疗组、对照组各10例),年龄30~72岁(中位年龄52岁),全部行肝穿活检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肿瘤直径3~10cm之间,其中小肝癌30例(直径0.05)。

1.2 仪器和方法

射频治疗仪采用美国达隆公司RF 2000型,功率10~100W,频率50kHZ。引导及动态观察采用Acuson及HP 10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射频治疗前彩超常规检测并定位引导射频针准确插入肿瘤内,治疗全过程由电脑控制,B超动态观察治疗过程。根据肿瘤大小,采用多针、多点、多层面重叠治疗,直至将肿瘤完全毁损,术后护肝、对症处理,1周后,治疗组再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常规采用Seldnger技术,将导管超选至肝固有动脉,注入表柔比星40~50mg,羟基喜树碱30~50mg,顺铂50~60mg,进口碘化油乳剂10~20ml栓塞,以后每月行一次彩超复查,主要观察肿瘤大小,血供变化及临床疗效。同时,定期复查肝功能、AFP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对有关数据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后肿瘤血供变化 治疗组治疗后瘤周及瘤内血流信号完全消失60例,达75%(60/80);16例瘤周及瘤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4例肿瘤血供无变化。消失和减少率达95%(76/80),对照组治疗后肿瘤内血流完全消失30例,15例明显减少,10例3个月后出现新生肿瘤血管,病灶体段增大,但第二次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复查彩超,4例肿瘤内血流信号完全消失,肿瘤血供消失和减少率为70%(49/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2.2 治疗后肿瘤声像图变化 治疗3个月后复查彩超,治疗组中72例病灶体检缩小25%以上,其中10例直径

2.3 AFP水平和生存期 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56例AFP增高者,30例降至正常,有所下降18例,8例较治疗前有所增加,有效率85.7%(48/56),对照组48例AFP增高者,20例降至正常,有所下降15例,13例较治疗前有所增加,有效率72.9%(35/48),所有患者全部进行随访。治疗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为97.5%(78/80)、62.5%(50/80)、42.5%(34/80)。对照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为94.7%(66/70)、50.0%(35/70)、30.0%(21/70)。

2.4 不良反应 射频消融术不良反应主要为低热、肝区疼痛,转氨酶升高,一般较轻,经护肝及对症处理一周左右均可恢复正常。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经护肝、护胃、GCSF升血象及对症处理、10天左右均可恢复正常。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肝癌切除率仅10%~30%[2],TACE治疗近期缓解率高,其远期疗效仍不理想,3年生存期不足20%[3],RFA术治疗肝癌是近几年国内开展的新疗法。近6年来,国内部分医院开展先行TACE术后再行RFA术治疗肝癌的较多,而先行RFA后再行TACE术的较少,此种方法国内应用较少、报道少见。

RFA术治疗肝癌是目前公认的杀伤肿瘤较多而损害机体较轻的治疗方法,射频波一次可使组织凝固,坏死范围达5cm×5.5cm×6cm[4]但由于对射频的多电极下热场还缺乏具体研究,在三维上可能出现漏空现象造成凝固不完全[5],特别是直径>5cm的肝癌,体积大、生长不规则,治疗时各分区间不能完全排除留有残余癌组织,因此,仍有原位复发和转移的可能,而肝动脉化疗及栓塞治疗,既可以杀死残余癌细胞,又具有堵塞残余肿瘤血管的作用,使残余癌细胞因血供中断,营养供给中断而死亡,从而达到增强疗效的作用。

在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观察其血流变化对评价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首先,彩超显示肿瘤内的血供状态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本组80例中,治疗后肿瘤血供完全消失60例,其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对照组肿瘤血供完全消失的少、有些出现新生的肿瘤血管、其肿瘤体积逐渐增大,临床症状也加重。其次,观察肿瘤血供变化比观察肿瘤体积变化更准确,肿瘤坏死后、瘤体在短时间内B超检查仍表现为占位,部分肿瘤体积显示缩小不明显或较治疗前略有增大、但治疗组肿瘤血供明显减少,肿瘤形态学和声像图发生明显变化,AFP值下降至正常,故治疗组血供消失和减少率、1年、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总之,采用射频消融术加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提高射频消融术疗效的有效办法。是目前临床非手术治疗肝癌的理想选择,彩超为观察肿瘤血供状态及疗效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在指导治疗和预测疗效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Cascinu S,Catalano V,Baldelli AM, et al, Locoregional treatments of unresectable liver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J]. Cancer Treatment Reviews, 1998, 24(1):35.

[2] 李华,潘承因,刘青光,等. 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9(1):5558.

[3] 张天泽, 徐光炜. 肿瘤学[M]. 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602.

篇8

【关键词】 肝脏射频消融; 全面细致化护理;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108-03

doi:10.14033/ki.cfmr.2016.26.060

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了带动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患者及家属对于医护人员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肝脏射频消融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肝肿瘤的常用方式,也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将其应用于肝脏肿瘤的治疗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1],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还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全面细致化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敏锐的观察力,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消除不利因素,使护理工作事半功倍[2]。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行肝脏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实施全面细致化护理,取得了比较好的护理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108例行肝脏射频消融术的患者,男71例,女37例,年龄21~82岁,平均53.69岁,其中原发性肝癌52例,转移性肝癌32例,肝脏血管瘤24例,肿瘤直径≤5.0 cm,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住院后给予常规护理:术前准备、病情观察、遵医嘱用药等,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细致化护理,由专门培训过的护士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护理工作,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潜在的并发症给予针对性合理的护理措施,遵循个体化、全面性、细致化的原则,针对不同个体,制定护理方案,具体方法如下。

1.2.1 环境护理与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干预:(1)由于对医院环境较为陌生,多数患者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入院后责任护士应加强沟通,用亲切温暖的话语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医护人员,对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及鼓励,尽可能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消除患者陌生感;(2)护理人员要耐心的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的相关情况,包括治疗流程、方法、效果、注意事项、可能引起的不适感等,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另外,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消除患者疑惑及顾虑;(3)手术前1 d可带患者到射频消融室熟悉环境,以尽可能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且应做好病室环境干预,保持病房内干净卫生,提高患者舒适感。

1.2.2 术前护理 术前应做好饮食干预,鼓励患者饮食应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可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尿粪、X线片等常规检查,手术当日为了防止术中呕吐、出血、疼痛及术后感染等,术前瞩患者禁食4~6 h,术前30 min行静脉注射2 U巴曲亭及肌肉注射50 mg杜冷丁治疗,根据医嘱予抗生素应用,清洁手术区皮肤,床边备好氧气、心电监护仪等抢救物品。

1.2.3 术后护理 (1)护理: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取患者平卧位,卧床休息6~12 h后取半卧位,24 h后可下床活动。(2)病情观察:患者返病房后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严密监测患者心电情况及血氧饱和度,同时定时进行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等测量,一旦有异常现象发生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3)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情绪变化情况,并给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安慰。(4)饮食护理:术后6 h可给予患者流质饮食,随着病情好转,可将饮食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且嘱咐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且应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不可进食刺激性食物,比如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肝脏射频消融术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右上腹不适疼痛、血压升高、肝功能异常、肺栓塞、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针对性的给予患者温水擦浴、冰敷等处理,并按医嘱予抗生素治疗,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停止用药,同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且做好保暖工作,并及时对患者床单、衣服等进行更换,定时测生命体征,适当补液,确保穿刺部位敷料清洁卫生。术后患者极易产生穿刺部位或肝区疼痛,其主要是由于肿瘤组织凝固坏死,导致瘤周发生充血水肿现象,进而使得肝包膜紧张度显著增加所致,是常见的治疗反应,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疼痛原因,嘱咐患者不必过于紧张,可通过听音乐、看视频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必要时予止痛处理,若疼痛症状较为严重则应及时观察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发生,注意有无腹膜炎、气胸、血尿等症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血压升高系由于紧张、疼痛所致,予止痛处理。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指导自我放松法,鼓励患者深呼吸,慢节律呼吸,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遵医嘱予止吐、补液处理,及时清理呕吐物及脏的衣服、被单,以免因呕吐物刺激引起恶性循环,定时测肝功能、凝血项,对于穿刺点应给予腹带加压包扎处理,查看穿刺点是否有血肿、出血等现象发生,并给予患者止血处理,另外,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腹部体征,一旦有异常现象发生应及时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包括血压升高、胃肠道反应、右上腹胀痛、出血等。(2)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在50分以下的为正常,得分在50~60分为轻微焦虑,61~70分为中至重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3]。(3)满意度调查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调查表,包括护理质量、技能、态度、环境等进行评分,得分在80分以上的为非常满意,70~79分为满意,55~69分为一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血压升高、胃肠道反应、右下腹胀痛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无焦虑49例,轻微焦虑4例,中至重度焦虑1例,无重度焦虑,焦虑发生率9.26%,对照组患者无焦虑8例,轻微焦虑16例,中至重度焦虑25例,重度焦虑5例,焦虑发生率8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452,P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试验组患者非常满意36例,满意14例,一般4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100%,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4例,满意8例,一般37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90.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243,P

3 讨论

全面细致化护理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护理方式,该护理方式严格遵循全面、个体原则[5],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人性化和优质护理于一体,从入院到出院、从环境介绍到执行治疗护理、从心理护理到专科护理,可显著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肝脏射频消融术因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无后遗症等优点而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将该治疗方式与全面细致化护理相结合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及形体美观等各方面的期望值[6]。

另外,并发症也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行肝脏射频消融术患者实施全面细致化护理能明显减少或减轻患者血压升高、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右上腹胀痛、出血等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痛苦,从而增加对疾病康复的信心。焦虑情绪极易增加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及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加儿茶酚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进而可引发血压上升、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而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通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则可显著改善焦虑程度[7-8]。在给予患者肝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同时配合全面细致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对改善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方面有重要作用。

总之,在给予患者肝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同时配合全面细致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护患关系,临床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新娟,曹丽华.细致化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36):8150-8151.

[2]孙爱丽.肝癌介入治疗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9):200-202.

[3]王惠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J].天津护理,2009,17(4):205-206.

[4]彭冰冰.细致化护理在改善胃癌患者术前情绪状态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732-733.

[5]张宏.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辽宁医学杂志,2010,24(3):152-153.

[6]耿岚,穆素华,张真真.浅谈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31(14):161.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自我科2013年0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4例颈椎病患者,男65例,女59例,年龄32~65岁,病程有6个月至8年,其中颈型颈椎病5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27例。本组均经过多种保守治疗无效,颈椎x线、CT或MRI检查确诊,有一定程度的颈椎间盘突出且无严重的颈脊髓压迫征象。术后随访3~6个月,显效92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8%,平均住院5天。

1.2 手术方法介绍【2】 协助患者取颈仰伸位,皮肤消毒。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局部浸润麻醉,在c臂x光机下定位引导,左手钝性分离、右手持针,以直径1 mm等离子穿刺套管针经内脏鞘与动脉鞘之间刺入纤维环至髓核中央,透视确定位置理想后拔出针芯、置入等离子刀头。经感觉、运动测试无异常后开始消融,时间60s。边消融边缓慢匀速旋动刀头180度,同法反向旋动180度。消融完毕后热凝皱缩治疗,时间60s。结束后拔针,按压针眼5min,敷料覆盖穿刺点,询问患者症状有减轻,术毕。手术全程仅需15~20 min。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术前由于受到疼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的困扰,希望症状能通过手术及时得到缓解,同时又对手术产生恐惧的心理,担心手术的效果【3】。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做好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并进行心理疏导。术前向患者介绍:该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微创手术,不开刀;手术耗时短、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床活动,生活质量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还可请病区内患同种疾病已治愈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消除焦虑、恐惧,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2.1.2 术前训练 (1)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3】。为穿刺顺利及防止术中不适应术中推移气管、食管时引起的呛咳等。用食指和中指钝性分离,将胸锁乳突肌和颈动脉鞘向外牵拉、气管和食管向对侧推移过中线,保持30~60 s放松,休息30~60 s重复。术前3 d开始练习,初次2~5 min/次,以后逐渐延长到15 min/次,3次/d。(2) 头颈后伸位训练:为提高特殊手术的耐受性,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头颈后伸位训练。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肩胛间区垫薄的软枕,使头呈轻度后仰后伸,然后保持该20~30 min/次,3次/d,训练1~2 d。(3)轴线翻身训练。为防止术后由于不正确的翻身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术前1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轴线翻身训练,侧卧时注意保持头、颈、肩、躯干纵轴一致,为术后正确翻身做准备。

2.1.3 颈托选择 消融术后颈椎间盘的稳定性降低,患者需使用颈托固定2~4周。术前根据患者体形选择码数合适的颈托,为术后颈部制动做准备。

2.1.4 手术区域常规备皮。

2.1.5 戒烟酒及辛辣食物。

2.1.6 向病人讲解手术前30分钟需要注射术前针:地西泮5 mg,阿托品0.5 mg的重要性。如阿托品是抑制唾液分泌的,安定是镇静安神作用。

2.1.7 术前认真详细地了解并记录病人的症状,以便术后对比。

2.2 术后护理

2.2.1 护理 患者术后取平卧位,暂不戴颈托,保持头部中立位,防止颈部左右移动。若需翻身须按术前训练的轴线翻身法在床上翻身,术后4~6 h协助戴颈托,先在床上坐位活动,如无不适再酌情下床活动,下床时要有陪伴,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2.2.2 疼痛护理 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出现手术部位疼痛及酸、胀、麻木等感觉,详细告知患者一般3-4天即可缓解,主动与患者交流,理解患者的心情,选择如看电视、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可以较大程度缓解和消除患者的疼痛不适。如术后疼痛程度加剧或疼痛性质改变,可能提示存在其他疾患或者对药物的反应敏感。【4】

2.2.3 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可进少量温流质饮食,以避免局部出血及减少咀嚼、吞咽所引的咽部不适感。

2.2.4 穿刺针眼处用冰袋冰敷2小时,防止出血和血肿形成。

2.2.5 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密切注意呼吸情况。若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并伴有颈部增粗,多为颈深部血肿压迫气管致。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给予局部砂袋压迫、冷敷,使用止血药物。监测颈围、意识变化,同时备好急救物品、药品等,如气管切开包、氧气、吸痰装备等。尤其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的改变及发音有无嘶哑,及时发现窒息先兆情况,有无喉返神经的损伤等。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5】。(2)观察吞咽情况,若患者出现吞咽疼痛、烧灼感,则提示有食管损伤。可指导病人暂禁食或延缓进流食时间。(3)及时了解患者术后颈肩部疼痛、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头晕、头痛等症状是否较术前有所改善,以便了解手术的效果。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2.2.6 康复指导 术后遵医嘱常规应用抗生素1~2d。病人卧床休息6h后即可佩带颈托下床活动,颈托保护2~4周。指导病人下床活动必须佩戴颈托,说明其重要性,不然会使手术前功尽弃。由于颈部有颈托固定,使头部活动不灵活,低头向下看较困难,因此开始下床时一定嘱病人动作要慢,逐步适应,要有人陪同。地面湿滑时尽可能少下地,待慢慢适应后再逐步自己一人行走。术后第l天可能有轻微颈部不适感,少数病人可出现颈部疼痛,应避免活动。可给予适当卧床休息及口服消炎止痛药。

2.2.7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选择高度、硬度适宜的枕头(如荞麦枕)。术后2周~4周禁止伏案工作,术后1个月~2个月可以伏案工作10分钟~20分钟,休息10分钟~20分钟。术后3个月以后根据自己情况及来院复诊情况进行头部前屈、后伸活动。主要是通过后纵韧带、纤维环及神经根紧张性,进一步促进髓核的回纳。遵医嘱循序渐进增加伏案工作,伏案工作应定时改变头部,并注意休息。病情较重者可采取理疗或按摩等促进康复。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风寒湿邪侵袭。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随访1次。

篇1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56

资料与方法

2007年7月~2008年8月收治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57例,男37例,女20例。有上腹部疼痛不适,伴反酸、呃逆、嗳气等症状。病程8天~10年,平均0.65±5.0年。镜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分型标准:内镜下见圆形或类圆形隆起灶,顶端凹陷糜烂。隆起糜烂性胃炎Ⅰ级者33例,Ⅱ级者16例,Ⅲ级者8例;Hp检查阳性者41例,病理检查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12例。排除合并消化性溃疡、恶变倾向、重度异型增生、早期癌以及不按时诊断及复查者。

治疗方法:术前进行常规准备(检查凝血功能、肝功能及心电图等,无射频消融术禁忌证;禁食8小时以上)。术中,患者取左侧卧位,局部食管麻醉去泡,咬紧牙垫。回流电极板放置多紧贴固定于患者下肢(注意避免横穿心脏);操纵胃镜至病变部位,取材活检。轻度取1~4块,中重度取4~8块。经活检孔插入射频电极,伸出内镜头端至病灶上方1cm接触隆起糜烂处,射频功率多选择20~30W,点灼1~3秒,使病变部位组织发白、凝固、起泡,以内镜下整个病灶灼除为止。

术后处理:术后取出射频电极,观察病灶治疗是否彻底,有无遗漏病灶,病灶周围黏膜下是否出现气肿,有无出血等。若病灶治疗不彻底或有遗漏病灶,即按上述治疗方法重新治疗。退镜至贲门口时尽量抽吸气体,以免出现腹胀等不适。术后给予生理盐水100ml+泮托拉唑60mg静滴,2次/日,应用1周,以后按消化性溃疡治疗6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10mg,2次/日)。术后暂禁食6小时,进流质饮食3天。记录治疗结果,以供复查时判定疗效。

结 果

12周后进行胃镜复查,以原有隆起糜烂部位全部消失为治愈,减少≥50%为好转,

本组14例治疗后出现心窝烧灼感,7例出现心窝部阵发痛,于第3天消失。未见治疗后病灶周围黏膜下气肿、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讨 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胃病患者近4亿人,高发人群集中在20~45岁,患病人群几乎遍及每个家庭,并且正以每年20.4%的速度增长。

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是一种具有特征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的胃炎,多见于胃窦,其次为胃体。第十界世界胃肠病大会上已把该病列为具有高度癌变倾向的疾病之一。近年来主要以内镜下微波或高频电治疗,但有产生电火花、产热、损伤胃镜等缺点或危险。它常和消化性溃疡、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等伴发,亦可单独发生。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5~10mm,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多无红晕,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以胃窦部多见,可分为持续型及消失型。在慢性胃炎悉尼系统分类中它属于特殊类型胃炎,内镜分型为隆起糜烂型胃炎和扁平糜烂型胃炎。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内镜下常表现为多发性点状或阿弗他溃疡,慢性非糜烂性胃炎可为特发性,也可由克罗恩病或病毒感染所引起,幽门螺杆菌可能在此不发挥重要作用。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的,可包括恶心、呕吐和上腹部不适。内镜下显示在增厚的皱襞隆起边缘有点状糜烂,中央有白斑或凹陷。组织学变化多样,尚无某种方法具有广泛疗效或可治愈。

至1974年日本学者提出隆起糜烂性胃炎概念后,1990年世界消化病学会悉尼系统分类法正式将隆起糜烂性胃炎列为7种慢性胃炎之一,2002年日本胃炎研究会分类法将隆起糜烂性胃炎命名为疣状胃炎,目前我国应用的是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慢性胃炎内镜分型标准。其内镜下特征是黏膜形成痘疹状突起,中心凹陷,常沿皱襞嵴呈链状排列,直径多小于10mm,高约2mm,多分布于胃窦部,少数分布于全胃。单发为Ⅰ级,多发局部≤5处为Ⅱ级,多发广泛≥6处为Ⅲ级[1]。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大多学者认为本病由多种损害因素使胃黏膜受损或损伤腺体细胞,导致腺管及腺上皮增生,从而使黏膜隆起形成特有的隆起病变。因此隆起糜烂性胃炎符合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这一演化规律。已有文献报道疣状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者较浅表性胃炎者的胃液CEA浓度明显升高。迄今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

内镜下微波或高频电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使糜烂黏膜蛋白变性凝固,组织坏死脱落,能达到平伏隆起黏膜的目的。但尤易产生电火花、产热、辐射等危险因素,并有损伤胃镜,治疗电极与病变组织粘连使切面深浅不均等缺点。而近年来,射频消融治疗因具有安全性好,治疗界面大小、深浅可控制,止血等优势,越来越受到青睐[2]。射频实质是一种高频交流电流,射频治疗仪的治疗电极头、导线和回流电极板与人体构成了电流环路,随高频组织内离子产生振动摩擦,仅在电极周围产生90~100℃高温,通过热传导使电极附近组织脱水、气化和凝固性坏死[3]。目前已有报道内镜下射频治疗用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息肉、癌性食管狭窄等。我科将内镜下射频消融用于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因不粘电极头,可明显提高疗效和治疗速度;因不粘组织,电极头始终保持良好的输出效应,并且无电火花,明显优于高频电或微波治疗。加之射频本身具有止血作用,能防止凝固病灶出血及渗血。射频为双极导线传输,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无辐射,导线工作中不会发热损伤内镜设备[4]。疗效可靠,预后好,同时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澎田,等.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标准 及评价.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3:136-138.

2 谷中红,但汉雷,等.射频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临床消化杂志,2005,5:2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