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纳税范文
时间:2023-04-06 08:3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规模纳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是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时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这部分纳税人由于未能达到一般纳税人认定条件,而被排斥在一般纳税人管理之外。纳税人主观上欲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
二是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会计核算健全,能按时报送有关税务资料,但企业产品(商品)的附加值较高,可抵扣税款部分在企业的产品(商品)成本构成中所占比重较低,按一般纳税人征税,实际税负远远高于按小规模纳税人征税的税负,故企业会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征税,不主动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有的即使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亦会采取多头开户、化整为零,以达到按小规模纳税人征税的目的。
三是由于违规经营或其他原因被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而转化的小规模纳税人。
四是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个体工商户。
二、当前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㈠、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方面。由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方式的特殊性,税务部门内部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税收管理方面都没能对小规模纳税人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了解或了解的不准确。在账簿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税务稽查往往只侧重于对一般纳税人的打击,对小规模纳税人检查缺乏检查计划,多局限于举报案件的对象的检查,且对举报的纳税人实施检查往往也由于账证不全,取证困难而半途而废,不进行深入的检查,容易给一些不按章纳税的纳税人造成只要不给税务机关取得证据,就可以免受偷税处罚的意识。
㈡、账簿管理方面。小规模纳税人虽然按税务部门要求建立了账簿,但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普遍残缺不全,不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难以查帐。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一般单位为节约经营成本,很少聘请专职财务人员,而是聘请其他人员代账,有的代账会计兼管少则一两家、多则四五家的财务工作,平时根本不到企业工作,往往只是月底做帐和月初纳税申报时才到企业,直接影响了账簿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部分单位负责人亦不能及时地将有关结算手续传递,代账人员为平衡会计科目,多采用现金等账户进行平衡,造成财务账目混乱。
㈢、纳税申报方面。由于小规模纳税人经营手段的灵活性及现金的大额使用,使税务部门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税收入缺乏有力的监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中存在销售收入申报不实,多数单位仅就其开具发票部分进行了纳税申报,对不开票部分根本不申报或通过开具大头小尾发票等手段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㈣、普通发票管理。目前随着税务部门网络化管理进度的加快,增值税专用发票、“四小票”已基本纳入网络监控,并得到有效控制,但作为增值税链条中重要的普通发票却一直游离于监控之外。小规模纳税人在发票使用方面极不规范,不开、拒开、大头小尾、违规开具现象相当严重。
三、完善小规模纳税人税收政策及加强普通发票管理的设想
根据小规模纳税人经营特点及税收管理的现状,对小规模纳税人的政策和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完善。
㈠、规范增值税运行机制,逐步缩小小规模纳税人范围。为保持增值税“链条”的完整性,应逐步扩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比重,对小规模纳税人中除个体双定户外的其他纳税人一律按适用税率征税,并可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同时进行税款抵扣权的审批。对于会计核算健全,能够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并按时报送税务资料的纳税人实行税款抵扣制,按适用税率征税,取得的进项税额可以申报抵扣。对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够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的纳税人按适用税率征税,取消税款抵扣权。这样划分有三点积极意义:一是统一税法规定。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规定小规模纳税转一经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后不得再按小规模纳税人征税,而对直接认定的一般纳税人或年审时发现由于偷税等原因被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却可按小规模纳税人征税,粮食企业、成品油加油站一般纳税人的强制规定,加上最近出台的新办商贸企业辅导期管理方面的“先比对、后扣税”的规定,在规范性文件的制订上,单项规定太多,,而统一按适用税率征税,只在税款抵扣权方面加以规定,可统一有关认定标准。二是体现税负。一方面满足小规模纳税人的经营需求,适度减少由于税收政策的单项规定而制约企业的经营行为,另一方面真正体现增值税税种的设计理念,避免重复征税和税负不公。三是将建立健全账簿并准确核算变为纳税人内在要求,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为取得税款抵扣权,企业必将按财务制度及税法规定建立健全账簿,在购货时及时索取发票以抵扣税款,发生销售行为时亦会按章开具发票交由下道环节纳税人抵扣,税务部门亦可根据纳税人要求加强业务辅导,一改进去在账簿管理上,税务部门一头热而纳税人漠视的现象,以保证增值税“链条”的不断,促进纳税人诚信纳税。
㈡、规范结算行为,加快信用制度建设。各级开户银行应认真落实《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加强现金管理,减少现金流量,对各单位的货款结算应严格按照文件的规定执行。同时进一步加快我国的信用制度建设,开设公民的终身信用账户,改变现有现金交易习惯,通过银行监控单位和个人的交易行为,便于税务部门掌握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活动。
㈢、规范发票开具行为,建立“电子采集、网上核销”制度,实现普通发票管理网络化。
1、取消手写版普通发票,采取税控发票与定额发票相结合的办法,将普通发票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有奖定额发票,仅限于较小规模的个体工商户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开具普通发票一律通过税控开票机进行开具。积极研究消费者心理,采取形式活泼、趣味性强的方法,开展有奖发票的活动,增强公众参与意识。通过有奖发票,使消费者逐步养成购物索票的习惯,促使纳税人销售货物都要开具发票。同时对不按照规定使用发票的纳税人要加大处罚力度,增加纳税人不开发票或违规使用发票的成本与风险。
2、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管理,建立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统一代码标识制度,各单位以此作为税务登记号(纳税人)或单位的代码号(非纳税人),标准计量部门应按月将有关信息传送同级税务机关。
篇2
1、向消费者个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
2、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适用免税规定的;
3、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
《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第十条规定,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零售的烟、酒、食品、服装、鞋帽(不包括劳保专用部分)、化妆品等消费品不得开具专用发票;销售免税货物不得开具专用发票,法律、法规及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篇3
一是会计账簿不真实,设立真假账簿两套,或者通过现金交易搞账外经营,隐瞒收入。大部分商业企业以及陶瓷、煤炭等,尤其是机电、服装、超市、维修等企业,大部分是通过现金交易,经营收入不入账、资金账外循环。
二是不按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薄,记帐不规范的问题较为突出。企业会计配备不符合规定,兼职会计或税务会计的比例较高。有部分企业财务人员未取得资格证书,根本不具备会计的条件,业务不熟悉,会计核算业务水平较低,甚至是记流水账,会计科目设置不齐全,鱼目混珠,财务账目混乱。
三是不按规定使用发票,不开、缓开、拒开或违规开具发票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小规模纳税人通过收款收据代替发票、不开发票、开具大头小尾发票等手段偷逃税款,如果有大宗业务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则小规模纳税人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相互串通,以一般纳税人的名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一般纳税人非法抵扣进项税额。
笔者针对以上问题,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征管:
一是要加强税法宣传。要利用电视、广播、墙报、杂志、宣传单、演讲比赛或取得正式发票设奖等形式宣传税法有关知识,不断提高全民纳税意识。
二是税务部门要加强对小规模纳税人的日常管理。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纳税单位的财务进行检查,从银行账户入手,检查其银行账及往来账情况,通过纳税单位资金流量的变化,看其是否有隐瞒销售收入的行为。及时掌握不同行业的各类经营指标和行业参数,便于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其纳税人纳税申报资料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纳税评估。
三是税务稽查部门要加大对小规模纳税人的查处力度。对税务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中发现的疑点案件应及时转送稽查部门,进一步实施检查,一经查出有偷漏税行为,应严格按《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篇4
“营改增”税收负担实证分析
一、前言
对于“营改增”后税收的减少额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般纳税人的纳税减少额,另一部分是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减少额。第一部分未来的减少额我们可以利用2009、2010、2011三年的海南省地税调查问卷数据进行预测,而对于第二部分我们则要先对未来按营业税征收的各行业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额进行预测,然后根据各行业营业税税率逆推出小规模纳税人的营业额,最后根据“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减少额为0.087%*营业额,其他现代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减少额为2.087%*营业额算出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减少额,从而预测出将来的纳税减少额=一般纳税人的纳税减少额+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减少额。
根据2009-2011年间我省地税局、国税局和财政厅联合对成为改革企业的一般纳税人抽样调查,得到数据见表1:
二、一般纳税人“营改增”后的税收减少额
下面用spss20软件对表1中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进而对“营改增”后的税收减少额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如下: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知,相关系数 R Square=0.977,一般纳税人“营改增”后的税收减少额与时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F=41.591,表明方程稳定性很好;T=6.449,说明自变量系数稳定性较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回归方程如下:S=-1755.897+0.875T,其中S为税收减少额,T为预测期的年份。回归方程表明,海南省一般纳税企业“营改增”后,未来每过一年,其税收减少额将增加0.875亿元;到2015年时,将T=2015代入方程可得S=7.228亿元。即海南省进行“营改增”后,2015年一般纳税人企业的纳税额将减少7.228亿元。
三、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后的税收减少额
下面用spss20软件对表4中的交通运输业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可得出回归方程为:A=-1073.303+0.535T。其中A为交通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所纳营业税,T为预测期的年份。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每过一年,营业税将增加0.535亿元;到2015年时,将T=2015代入方程可得A=4.722亿元,即2015年交通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的营业税将为4.722亿元。
同样的道理,我们用spss20软件对表4中的其他现代服务业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得出,其回归方程为:B=-1093.597+0.545T。其中B为其他现代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所纳营业税,T为时间。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其他现代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每过一年,营业税将增加0.545亿元;到2015年,将T=2015代入方程可得B=4.578亿元,即在2015年其他现代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的营业税将为4.578亿元。
要计算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减少额,我们可以先根据预测的应纳营业税额逆推出各行业的实际营业额,然后再计算其“营改增”后的税收减少数额。通过以上对小规模纳税人应纳营业税的分析【2】,我们可以预测其“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2015年的营业额将为4.722/3%=157.400亿元(营业额=营业税/营业税税率),其他现代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2015年的营业额将为4.578/5%=91.56亿元(营业额=营业税/营业税税率)。根据第一部分理论分析的结果和预测年份实际的营业额,我们可以算出2015年各试点行业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后纳税减少额。交通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2015年的纳税减少额将为157.400*0.087%=0.14亿元(交通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减少额=营业额*0.087%),其他现代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2015年的纳税减少额将为91.56*2.087%=1.91亿元(其他现代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减少额=营业额*2.087%)。
四、结论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营改增”后对我省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都有减轻作用,
但一般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下降的更大些,整体来看“营改增”后海南省2015年纳税减少额为7.228+0.14+1.91=9.278亿元(税收减少额=一般纳税人纳税减少额+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减少额)。因此在如此的税收负担下降的情况下,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及转型,更利于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税收筹划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各个流通环节的增值额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一、增值税纳税人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凡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增值税的纳税人。
按照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增值税实行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的制度,要求增值税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并且能够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但是,目前我国众多纳税人的会计核算水平参差不齐,加上某些经营规模小的纳税人因其销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对象多是最终消费者而无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了严格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增值税暂行条例》将纳税人按其经营规模大小及会计核算健全与否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是指会计核算健全,且高于条例规定标准的纳税人。一般纳税人严格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制度,基本税率为17%,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货物实行13%的优惠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一般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会计核算不健全,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3%,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征收率为3%)
条例还规定: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资格认定,不作为小规模纳税人,依照《增值税暂行条例》有关规定计算应纳税额。但是,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小规模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再转为小规模纳税人。
二、增值税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现有筹划思路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在征收管理、适用税率以及应纳税额计算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税额计算中,销售额的确定却是一致的,即都是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那么对于同一涉税事项,就会因为纳税人身份的不同,导致其税负不一致。这就为利用纳税人身份变化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企业到底选择哪种纳税人对自己更为有利呢?可用税负平衡点判别法来进行筹划。税负平衡点判别法是指假设存在着一点,使得不同身份的纳税人在平衡点上应负担的税负是相等的。利用这一平衡点,纳税人可以将其实际税负与该平衡点进行比较,从而制定有效的筹划方案。目前,学者们的主要判别方法之一是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判别法。抵扣率,即是增值税可抵扣金额占销售额的比重,它也是影响纳税人税负高低的一个因素。可以通过纳税人实际抵扣率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进行比较,来选择纳税人身份。
(一)不含税价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判别法
假设可抵扣的购进项目占不含税销售额比重,即抵扣率为R,实际抵扣率为R*,则:R=购进项目金额÷销售额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售额×T1×(1-R)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T2
R=1-T2÷T1 (1)
结论:当R*=R时,则两种纳税人的税负相同;当R*>R时,则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应选择一般纳税人;当R*
把一般纳税人的税率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代入(1),则当T1=17%,T2=3%,R=82.35%;T1=13%,T2=3%,R=76.92%。
(二)含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判别法
当纳税人提供的资料是含税的销售额和含税的购进金额时,也可以根据平衡点原理求得含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
假设Y为含增值税的销售额,X为含增值税的购进金额,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为R,实际抵扣率为R*,则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Y/(1+T1)-X/(1+T1)〕×T1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Y/(1+T2)×T2
〔Y/(1+T1)-X/(1+T1)〕×T1=Y/(1+T2)×T2
X=Y×(T1-T2)/T1×(1+T2)
含税抵扣率R=(T1-T2)/T1×(1+T2) (2)
把一般纳税人的税率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代入(2),则当T1=17%,T2=3%,R=79.95%;T1=13%,T2=3%,R=74.68%。
三、问题的提出
根据以上方法,来看一个案例。
例1:某商店为小规模纳税人,2009年销售额为70万元(不含税),进货价为40万元(不含税)。当年应纳增值税额为:70万×3%=2.1(万元)。
根据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判别法可知:
R*=40÷70×100%=57.14%,小于平衡点值82.35%,作为小规模纳税人最好。若作为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为:(70-40)
×17%=5.1(万元),因此作为小规模纳税人节税5.1-2.1=3(万元)。
但是,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真的是最佳选择吗?再分析一下不同身份纳税人的营业利润:(假设无其它费用支出)
作为小规模纳税人:营业利润=70-40×(1+17%)-2.1
×(7%+3%)=22.99(万元)
作为一般纳税人:营业利润=70-40-5.1×(7%+3%)
=29.49(万元)
本案例中,该商店作为一般纳税人比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负高,但所赚取的营业利润却更多,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小规模纳税人不能进行进项抵扣,而使得抵扣链条中断,进项转出使得进货成本增加,而降低了商店的营业利润。
四、以盈利为目标的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纳税筹划
从纳税筹划目标来看,减轻税负是其基本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它更高级的目标。因此,当低级目标与高级目标相矛盾的时候,应该以高级目标为重。那么如果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如何来运用税负平衡点法找到无差别平衡点的抵扣率呢?
(一)不含税价的无差别平衡点的抵扣率
假设Y为不含税的销售额,X为不含税的购进金额,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为R,实际抵扣率为R*,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T1,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T2,城建税税率为T3,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T4,(T3+T4=10%)(假设都从一般纳税人处进货,无其它成本费用)
则: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Y-X)×T1
作为一般纳税人的营业利润=Y-X-(Y-X)×T1×10%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Y×T2
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营业利润=Y-X×(1+T1)-Y×T2×10%
Y-X-(Y-X)×T1×10%=Y-X×(1+T1)-Y×T2×10%
结论:当R*=R时,则两种纳税人的营业利润相同;当R*>R时,则一般纳税人的营业利润高于小规模纳税人,应选择一般纳税人;当R*
把一般纳税人的税率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代入(3),则当T1=17%,T2=3%,R=7.49%;T1=13%,T2=3%,R=7%。
基于盈利相等的抵扣率R值7.49%与7%远远低于基于应纳税额相等的抵扣率82.35%与76.92%。即,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当抵扣率高于7.49%时,或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3%,当抵扣率高于7%时,不论其增值税税负是否更重,都应该选择一般纳税人,而获得更多的营业利润。相应地,只有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且抵扣率低于7.49%时,或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3%,抵扣率低于7%时,才应该考虑作为小规模纳税人,才能获得因节税超过进项转出的成本收益。
(二)含税销售价与进货价时的无差别平衡点的抵扣率
当纳税人提供的资料是含税的销售额和含税的购进金额时。
假设Y为含税的销售额,X为含税的购进金额,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为R,实际抵扣率为R*,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T1,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T2,城建税税率为T3,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T4,(T3+T4=10%)(假设无其它成本费用)。
则:一般纳税应纳增值税=(Y-X)/(1+T1)×T1
作为一般纳税人的营业利润=(Y-X)/(1+T1)-(Y-X)/(1+T1)×T1×10%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Y/(1+T2)×T2
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营业利润=Y/(1+T2)-X-Y/(1+T2)×T2
×10%
(Y-X)/(1+T1)-(Y-X)/(1+T1)×T1×10%=Y/(1+T2)-X
-Y/(1+T2)×T2×10%
结论:当R*=R时,则两种纳税人的营业利润相同;当R*>R时,则一般纳税人的营业利润高于小规模纳税人,应选择一般纳税人;当R*
把一般纳税人的税率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代入(4),则当T1=17%,T2=3%,R=79.95%;T1=13%,T2=3%,R=74.68%。
从上述可以看出:(1)含税价的无差别平衡点的抵扣率要比不含税价的无差别平衡点的抵扣率要高得多,是因为给定条件是含税销售额都为Y,小规模纳税人由于征收率较低而其销售收入要高于一般纳税人,这种由于销售收入增加给利润带来的增加效应比进项转出带来利润减少效应更大。(2)基于盈利最大化的含税价无差异平衡点抵扣率与基于税负最低化的含税价无差异平衡点抵扣率是一致的。这说明在给定含税价的时候,增值税税负与营业利润成负相关。
根据这一结论,再来看一个案例。
例2:某商店为一般纳税人,2009年销售额为150万元(含税),进货价为80万元(含税)。
当年应纳增值税额=(150-80)÷(1+17%)×17%=10.17(万元)
营业利润=(150-80)÷(1+17%)-(150-80)÷(1+17%)
×17%×10%=58.81(万元)
R*=80÷150×100%=53.33%小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79.95%。因此该商店作为小规模纳税人所获得的营业利润更多。
若为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150÷(1+3%)×3%=4.37(万元)
营业利润=150÷(1+3%)-80-150÷(1+3%)×3%×10%
=65.19(万元)
作为小规模纳税人比作为一般纳税人可多获利6.38万元。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税法规定,纳税人身份是不可以自由选择的,一旦成为一般纳税人身份,则不可以申请成为小规模纳税人身份。因此,对此案例的纳税筹划应该在商店开业之前对其销售额与进货价进行合理的估计,以便在成立时就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并且,小规模纳税人是有规模上的限制的,年含税销售额150万元显然已经超过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因此,该商店可以考虑分设为两个企业,新成立的商店以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缴纳增值税,将减少增值税税负,同时提高商店的盈利能力。但在操作时还应考虑成立新商店的费用开支,若费用开支太大,此筹划方案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五、结论
增值税纳税筹划时对纳税人身份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增值税税负,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企业的利润。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盈利能力的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判别法来判断纳税人身份的选择。虽然提出了纳税筹划的理论方案,但是由于纳税人身份的不可逆性和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限制,在实际运用中,仍需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选择最佳的纳税筹划方案。
【参考文献】
[1] 计金标.税收筹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朱国平.纳税筹划[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篇6
一、需求方视角下供给方价格选择
(一)假设具体如下:一是假设某企业加工某项业务其不含增值税销售额为S,加工及管理成本为Z,该项业务产销平衡,期末既没有原材料存货也没有产成品存货;二是假设该企业为加工该项业务,既可以从一般纳税人处采购应税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也可以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应税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但是,无论是从一般纳税人处还是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应税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除价格以外其他均无差异;三是假设该企业从一般纳税人的供货方购进的含税购进额为P,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T1。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的含税购进额R,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征收率为T2,小规模纳税人根据需求方的要求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也可以不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四是假设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T3,教育费附加费费率为T4,所得税税率为T5;五是假设需求方要求小规模纳税人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六是除上述假设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二)需求方对供给方选择具体如下:
(1)税后利润计算。根据以上假设以及“税后利润=收入-进货成本-加工及管理成本-流转税-所得税”公式,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供给方的税后利润Π11、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给方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的利润Π12计算如下:
根据以上比较,供给方为一般纳税人情况下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给方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增值税购进额小于一般纳税人作为供给方提供的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增值税购进额的88.03%(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率)或者91.15%(一般纳税人13%的增值税率)时,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给方;二是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给方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增值税购进额大于一般纳税人作为供给方提供的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增值税购进额的88.03%(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率)或者91.15%(一般纳税人13%的增值税率)时,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供给方;三是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给方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增值税购进额等于一般纳税人作为供给方提供的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增值税购进额的88.03%(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率)或者91.15%(一般纳税人13%的增值税率)时,为无差异选择点。
二、供给方视角下供给方纳税人类型抉择
(一)假设具体如下:一是假设某企业购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含税金额为A,加工及管理成本为H,该项业务产销平衡,期末既没有原材料存货也没有产成品存货;二是假设该企业为加工该项业务从一般纳税人处采购应税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三是假设某企业作为一般纳税人时出售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税金额为P,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T1。作为小规模纳税人时出售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税金额R,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征收率为T2;四是假设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T3,教育费附加费费率为T4,所得税税率为T5;五是假设该企业可以进行增值税纳税人类型的选择;六是除上述假设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二)纳税人类型选择具体如下:
(1)该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的税后利润计算。根据以上假设以及“税后利润=收入-进货成本-加工及管理成本-流转税-所得税”公式,供给方为小规模纳税人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需求方的税后利润Π21计算如下:
根据以上比较,可进行以下分析:
当该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情况下:如果购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含税金额占出售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税金额的比例小于8.51%(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率)或者7.67%(一般纳税人13%的增值税率)时,保持小规模纳税人较为有利;如果购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含税金额占出售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税金额的比例大于8.51%(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率)或者7.67%(一般纳税人13%的增值税率)时,申请转换为一般纳税人较为有利;如果购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含税金额占出售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税金额的比例等于8.51%(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率)或者7.67%(一般纳税人13%的增值税率)时,为无差异选择点。
当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情况下:如果购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含税金额占出售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税金额的比例大于7.49%(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率)或者6.93%(一般纳税人13%的增值税率)时,保持一般纳税人较为有利;如果购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含税金额占出售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税金额的比例大于7.49%(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率)或者6.93%(一般纳税人13%的增值税率)时,通过企业分立等方式转换为小规模纳税人较为有利;如果购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含税金额占出售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税金额的比例等于6.93%(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率)或者7.67%(一般纳税人13%的增值税率)时,为无差异选择点。
三、基于供需均衡视角的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需求和供给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需求方为一般纳税人时,对供给方纳税人类型的选择,除国家对增值税纳税人类型的法律规定外,主要取决于供给方的销售应税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定价与购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价格两个因素:
第一,当供给方为小规模纳税人情况下,其提供的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增值税购进额小于或等于一般纳税人作为供给方提供的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增值税购进额的88.03%(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率)或者91.15%(一般纳税人13%的增值税率)时:一是如果购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含税金额占出售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税金额的比例小于或等于8.51%(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率)或者7.67%(一般纳税人13%的增值税率)时,保持小规模纳税人较为有利;二是如果购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含税金额占出售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税金额的比例大于8.51%(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率)或者7.67%(一般纳税人13%的增值税率)时,申请转换为一般纳税人较为有利。
第二,当供给方为一般纳税人情况下:一是如果购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含税金额占出售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税金额的比例大于或等于7.49%(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率)或者6.93%(一般纳税人13%的增值税率)时,保持一般纳税人较为有利;二是如果购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含税金额占出售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税金额的比例大于7.49%(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率)或者6.93%(一般纳税人13%的增值税率)时,且其提供的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增值税购进额能够降到小于或等于一般纳税人作为供给方提供的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增值税购进额的88.03%(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率)或者91.15%(一般纳税人13%的增值税率)时,通过企业分立等方式转换为小规模纳税人较为有利。
参考文献:
篇7
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将纳税人按其经营规模大小及会计核算健全与否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对于一般纳税人,实行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制度,需要准确计算其每期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则只需按其销售额(包括视同销售情况)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即使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亦不得抵扣。
如前所述,增值税是对增值额征税,不同的企业商品及劳务的价值增值情况不尽相同,如有的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的增值率很大,很小一部分的投入就能带来很大的产出;而有的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有限,其产品的增值率不高。(本文中,增值率被定义为产品或劳务的售价与成本之差与成本的比率,介于0到1之间)企业在一般纳税人或是小规模纳税人身份下的应纳增值税税额就可能出现差异。增值税纳税身份的选择,就成了新办企业在增值税税收筹划中的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增值率对增值税纳税身份选择的影响
通常在增值税的税收筹划中,只考虑产品(或劳务)的增值率这一因素对增值税纳税身份选择的影响。为说明问题的方便,假定一新办企业有两种选择:一是认定为一般纳税人(适用17%税率);二是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那么,企业产品不同的增值率水平,对增值税纳税身份选择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设该企业一般商品(劳务)成本为C,增值率为q,售价为C*(1+q)。
如为一般纳税人,应交的增值税为Cq*17%;
如为非商业小规模纳税人(适用6%税率),应交的增值税为C*(1+q)*6%;
令Cq*17%=C*(1+q)*6%,解得q=54.55%。
故企业产品的增值率为54.55%时,两种身份下的增值税税负是无差异的;如果增值率小于54.55%,选择一般纳税人身份税负较轻;反之,则选择非商业小规模纳税人身份有利。
(二)如果小规模纳税人适用4%税率(即为商业企业),其他条件不变,计算过程同上,则计算出来的增值率零界点为30.77%。如果增值率小于30.77%,选择一般纳税人身份税负较轻;反之,则选择商业小规模纳税人身份有利。
二、增值率和进项税可扣除比重对增值税纳税身份选择的影响
事实上,上面的计算过程隐含了一个假设条件,即企业作为一般纳税人其所有的进项税均可抵扣销项税。那么,如果放宽这个假设条件,即企业可抵进项税比重在0到1之间变化,结论是否一样呢?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考虑,是因为企业在现实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其增值税进项税并不是总能全部予以抵扣的,如企业没有妥善保管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取得的发票未通过国税局认证、或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等。
企业在设立时仍然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认定为一般纳税人(适用17%税率);二是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
设一般商品(劳务)成本为C,增值率为q,售价为C*(1+q),可抵进项税的比重为m(m∈〔0,1〕)。
(一)如为一般纳税人,应交增值税为〔C*(1+q)-C*m〕*17%;
如为非商业小规模纳税人(适用6%税率),应交的增值税为C*(1+q)*6%;
令〔C*(1+q)-C*m〕*17%=C*(1+q)*6%;
简化为〔(1+q)-m〕*17%=(1+q)*6%;
最终得到m=11(1+q)/17,m和q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其函数图像见图一所示。对这一图像进行讨论分析(注意m不可能大于1):
a、当m=1即全部进项均可抵扣时,q=54.55%,此种情况在上面已说明。
b、当m=0即全部进项均不可抵扣时,显然小规模纳税人占有优势,税负轻。
c、当m∈(0,1),此时q的取值范围为(0,6/11),可以把上图红色长方形区域分为三块:线段ab、三角形H、梯形G。继续分析:
c1、线段ab(不包括两个顶点)上的点都符合m=11(1+q)/17,此时,不论选择一般纳税人身份还是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税赋是一样,两种身份无差异。
c2、处于三角形G区域的点,满足m>11(1+q)/17,此时有:
〔(1+q)-m〕*17%<〔(1+q)-11(1+q)/17〕*17%=(1+q)*6%;
两边同时乘以C,得〔C*(1+q)-C*m〕*17%<C*(1+q)*6%;
这就意味着作为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将低于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占有税负优势。
c3、处于梯形H区域内的点,满足m<11(1+q)/17,此时有:
〔(1+q)-m〕*17%>〔(1+q)-11(1+q)/17〕*17%=(1+q)*6%;
两边同时乘以C,得〔C*(1+q)-C*m〕*17%>C*(1+q)*6%;
这就意味着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低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占有税负优势。
(二)其他条件不变,小规模纳税人为商业企业时,适用税率为4%,分析过程与上文类似,分析的结果简要如下:
a、当m=1即全部进项均可抵扣时,q=30.77%,此种情况在上面亦已说明。
b、当m=0即全部进项均不可抵扣时,显然小规模纳税人占有优势,税负轻。
c、当m∈(0,1),此时q的取值范围为(0,4/13),同样可以把图二中的红色长方形区域分为三块:线段wr、三角形E、梯形F。继续分析:
c1、线段wr(不包括两个顶点)上的点都符合m=13(1+q)/17,此时,不论选择一般纳税人身份还是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税赋是一样,两种身份无差异。
c2、处于三角形E区域内的点,满足m>13(1+q)/17,此时有:
〔C*(1+q)-C*m〕*17%<C*(1+q)*4%;
这就意味着作为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将低于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占有税负优势。
c3、处于梯形F区域内的点,满足m<13(1+q)/17,此时有:
〔C*(1+q)-C*m〕*17%>C*(1+q)*4%;
这就意味着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低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占有税负优势。
三、总结及评论
篇8
纳入“营改增”试点方案的“文化创意服务”,包括设计服务、商标和著作权转让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广告服务和会议展览服务。
一、“营改增”前后文化创意服务业税收政策变化
“营改增”前后,文化创意服务业在税目、计税依据、税率及计税方式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变,如表1所示:
二、“营改增”试点方案的实施效果
“营改增”试点方案实施后,对试点企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降低税负,这一点在中小企业中尤为明显。上海市最早试行“营改增”改革,根据上海市的统计,自2012年1月1日起,试点半年之后,与原营业税税制相比,试点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明显下降,降幅为40%左右,试点一般纳税人的税负整体下降,受益纳税人整体减轻税负约44.5亿元。
广东省自2012年11月1日试点以来看,半年共有15.48万户(不含深圳)纳入试点。试点运行5个月总体减税近30亿元,其中:一般纳税人减税10.32亿元,降幅为32.6%;小规模纳税人减税3.49亿元,降幅为40.5%;非试点一般纳税人比“营改增”前增加抵扣15.65亿元。
三、“营改增”后对文化服务业的税负影响分析
“营改增”后文化创意服务业所涉及的税种及税率变化归纳如表2所示:
1.小规模纳税人。如表1所示,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而言,“营改增”前文化创意业总流转税率为5.6%[5%×(1+12%)];“营改增”后不再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征收率3%,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因此,实际增值税税率为2.91%[1÷(1+3%) ×3%],总流转税率为3.26%[2.91%×(1+12%)],较“营改增”之前总流转税率降低了2.34%(5.6%-3.26%),下降幅度达41.79%。
2.一般纳税人。文化创意服务是以智力劳动、信息服务为特征的产业。相对于制造业而言,文化创意服务没有原材料,很少固定资产,更鲜有货物运输,其主要支出是工资、劳务、房租、差旅、软件、文件资料、调研等等,而以上种种均被排除在增值税范围之外。换言之,这些支出因为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无法抵扣进项税额。因此,对于一般纳税人,“营改增”前总流转税率为5.6%[5%×(1+12%)],“营改增”后,由于文化创意服务业一般没有进项税可以抵扣,因此实际增值税税率约为5.66%[1÷(1+6%) ×6%],总流转税率为6.34%[5.66%×(1+12%)],较“营改增”之前的总流转税率5.6%上升了0.74%(6.34%-5.6%),升幅达13.21%。
上述分析表明,“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不同企业会产生不同的税负影响。对年销售额不超过500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而言,由于税率的降低会产生明显的减税效果;而对于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一般纳税人而言,如果没有进项税抵扣或者抵扣较少,则税负不降反升。
四、文化创意服务企业的应对策略
1.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方案实施之后,对小规模纳税人而言,有利的方面在于因为税率的降低而使纳税负担有所降低;不利的方面在于当小规模纳税人面对的客户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时,由于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客户无法抵扣进项税,从而降低竞争力。因此,小规模纳税人可以从重新定位客户群体和制定差异性的价格策略两方面来应对:
(1)将目标客户群体定位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不需要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进项抵扣,因此在面对这两类客户时,文化创意服务业的小规模纳税人由于税收负担更低而较一般纳税人更具有竞争优势。
(2)面对一般纳税人客户时可适当降价竞争。文化创意服务业的小规模纳税人,在针对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一般纳税人客户,可以通过适当降低服务定价的策略,提供比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客户更低的服务价格,将降低税负的优惠让利给一般纳税人客户,以达到与同行业的一般纳税人竞争对手抗衡的目的。
2.一般纳税人。如前所述,“营改增”实施之后,对文化创意服务业的一般纳税人而言,由于税率的升高,导致纳税负担有所上升,在不考虑进项税额抵扣的情况下,流转税总税率为6.34%,比小规模纳税人的3.26%高出近一倍。但是因为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客户用于进项抵扣,所以当面对的客户也是一般纳税人时就会更具有竞争优势。具体来说,一般纳税人也可以从目标客户定位与差异化价格策略两方面入手,消化政策的不利影响,发挥政策带来的优势:
(1)将目标客户定位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由于一般纳税人客户需要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进项税,而文化创意服务业的小规模纳税人是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这时文化创意服务业的一般纳税人就具有竞争优势了。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纳入增值税范围,最终会全面取代营业税。文化创意服务业一般纳税人所面对的客户群体范围将会越来越广。
(2)当面对的客户是一般纳税人时,可以适当提高服务价格,以转嫁加重的纳税负担。由于客户可以抵扣进项税,加价的不利影响客户可以通过进项抵扣予以消化。例如,某文化创意服务业的一般纳税人企业某项服务收入为10000元,“营改增”之前需缴纳营业税500(10000×5%)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共60 (500×12%)元,税后收入为9440(10000-500-60)元。“营改增”之后,如果将价格提高到10600元,客户付出的购买成本仍然是10000元,并没有变化,因为提高的600元是可以作为进项税抵扣的。而销售方在没有进项税的情况下,需缴纳增值税600 [10600÷(1+6%)×6%]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共72 (600×12%)元,税后收入提高到9928(10600-600-72)元。由此可见,适当提高服务价格,既不会增加客户的购买成本,又可以消除税率提高的不利影响,增加税后收入。当然,以上计算的是企业理论上的最高提价金额。实际提价多少,要根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来把握。如果市场竞争激烈,则可以小幅提价甚至不提价,将税改的好处让给客户。
篇9
[关键词]增值税改革 消费型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企业小规模纳税人企业
一、增值税改革的背景分析
增值税按对外购固定资产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
增值税改革之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企业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此种类型的增值税在计算增值税时,不允许扣除任何固定资产的价款,对固定资产存在重复征税,而且越是资本构成高的行业,重复征税就越严重。不利于鼓励投资,也不利于出口产品退税,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由于这些原因,生产型增值税税制必须改革。
2009年1月1日起,我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将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此种类型的增值税在计算增值税时,允许凭外购固定资产的发票将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已纳税款一次全部扣除。消费型增值税既可以消除生产型增值税的重复征税的因素,又可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有利于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克服当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增值税改革的主要内容
从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有的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在全国范围内所有地区、所有行业的一般纳税人企业都可以抵扣其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可以转到下一期继续抵扣。但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不含在改革的可以抵扣的范围之内。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增值税改革后,一般纳税人所负担的增值税将低了,那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也统一调低至3%,以前工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是6%、商业的是4%。另外,降低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划分标准,即将现行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标准分别从100万元和180万元降为50万元和80万元。
三、增值税改革对一般纳税人企业税负的影响
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税销售额达到50万元(工业企业)或80万元(商业企业),有资格开具和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纳税人,也就是说一般纳税人可以凭增值税专用发票将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抵扣掉,从而降低税收负担。转型对企业到底会有多大影响?下面我们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增值税转型对一个纳税企业到底会有什么影响。
[案例]2009年1月一般纳税人甲企业从一般纳税人供应商处购入机器一台,价值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假设该机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平均年限法对其计提折旧,所得税税率为25%。
[分析]在生产型增值税形式下,甲企业在购入机器设备时不允许抵扣增值税,会计处理是增加固定资产117万元。在该机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里,每年的折旧额为11.7万元。因折旧额计入成本冲减利润,所以折旧使得甲企业2009年可以少缴所得税11.7×25% =2.925万元。
在消费型增值税形式下,甲企业在购入机器设备时缴纳的增值税17万元允许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会计处理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100万元。在该机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里,每年的折旧额为10万元。2009年因折旧可以使甲企业少缴所得税10×25%=2.5万元。由于在购入时增值税已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因此相对于生产型增值税来说,甲企业将少缴城市建设维护税1.19万元,少缴教育费附加0.51万元,因少缴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而使得甲企业多交企业所得税0.425万元。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表 增值税改革前后购入固定资产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单位:万元
缴纳的税种 生产型增值税(改革前) 消费型增值税(改革后)
增值税 -17
城建税 -1.19
教育费附加 -0.51
所得税 -2.925 -2.075
企业总的税负 -2.925 -20.775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对企业纳税的影响不仅涉及到增值税,还涉及到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所得税。这种转变可以使甲企业抵扣17万元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从而少缴城建税教育费附加1.7万元,但从折旧抵减收入得到少缴所得税的好处却减少了0.85万元。因此,甲企业一共可以获得税收上的好处是17.85万元(20.775-2.925),减少企业税收支出,直接增加盈利水平。如果企业机器设备投资额较大,增益就更明显了。
四、增值税改革对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税负的影响
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且不抵扣进项税额,其增值税负担不会因转型改革而降低。为了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就业,需要相应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
虽然征收率下降了,但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还是应早日转为一般纳税人企业,因为小规模纳税人开具的价税合一普通发票,一般纳税人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从而造成存货成本的增加,所以一般纳税人不愿与小规模纳税人发生购销业务关系。在商品流转链上形成两者之间业务发展的鸿沟,导致小规模纳税人只能与小规模纳税人开展业务。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这种计税、征收方式不同限制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发展。因此,小规模纳税人应抓住目前难得的机遇,做好增值税转型工作,早日转为一般纳税人,将自己融洽到大企业商品流转链中,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 郑建新: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中国政府网,2008年(12)
篇10
关键词:新税制;增值税;税务筹划;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099-02
一、新增值税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进项税额抵扣方面
第一,自2009年1月1日起,允许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的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所含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第二,取消了销售废旧物资免税和购进废旧物资抵扣10%进项税额的规定。第三,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期限从90天延长至180天。第四,将纳税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
(二)固定资产进口和销售方面
第一,取消了进口设备增值税的免税政策,消除了购买和使用国内外设备在增值税纳税方面的差异。第二,取消了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第三,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时,要按照适用税率或简易办法征税。
(三)纳税人资格认定方面
第一,将一般规模纳税人认定标准调整为:工业企业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商业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上。第二,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四)调整了适用税率
第一,将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从6%与4%统一下调至3%。第二,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从13%恢复至17%。第三,调高了个人销售货物的增值税起征点。
(五)调整和规范了相关配套政策
主要包括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政策,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和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
二、新增值税制下的企业税务筹划
(一)纳税人身份方面的税务筹划
由于不同类别纳税人所适用的税率和征收方法不同,纳税人可依据税法在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纳税人或营业税纳税人之间进行税务筹划。
1.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在进行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身份选择时,通常可采用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判别法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判别法两种方法来判别究竟哪种纳税人身份更能实现“节税”目的。
(1)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判别法。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是指企业产品的增值率达到某一数值时,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相等。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的计算公式为:销售额×增值税税率×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销售额×征收率;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征收率/增值税税率。
(2)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判别法。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是指当一般纳税人的抵扣额占销售额的比重(抵扣率)达到某一数值时,两种纳税人的税负相等。因此,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的计算公式为:增值率=1-抵扣率,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1-征收率/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改制后,由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发生了变化,因此各类型企业的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的数值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当企业销售普通产品时,若增值率为17.65%,或抵扣率为82.35%,则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相同;若其增值率大于17.65%,或本期的抵扣率低于82.35%,则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低于一般纳税人,反之,则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较低。当企业销售低税率产品时,若其增值率为23.08%,则无论是作为一般纳税人还是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是相同;若其增值率大于23.08%,则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低于一般纳税人;反之,则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较低。所以,在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选择上,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经营的特点,针对销售产品的增值率、购进资产的可抵扣税额数量等情况,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对经营业务进行适当的合并或分立,选择相应的纳税人身份。
2.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当纳税人有兼营和混合销售等行为时,则应考虑在增值税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之间进行选择。鉴于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比营业税税率低,所以从事兼营或混合销售等业务的小规模纳税人可选择不分开核算,可将税率控制在3%的最低水平。
(二)进项税额方面的税务筹划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采购物资其增值税不能进行抵扣(或只能抵扣3%),为了弥补因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产生的损失,必然要求小规模纳税人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而优惠的幅度则由价格折让临界点来决定。假设以一般纳税人为供应商时,其含税进价为A;而以小规模纳税人为供应商时,其含税进价为B,则:{销售额-A/(1+增值税税率)-[销售额×增值税税率-A/(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征收率)}×(1-所得税税率)={销售额-B/(1+征收率)-[销售额×增值税税率-B/(1+征收率)×征收率]×(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征收率)}×(1-所得税税率)。当城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率为3%,所得税税率为25%时,价格折让临界点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若购进的货物普通产品,当小规模纳税人供应商的价格价格折让幅度为86.80%时,无论从哪一方进货,企业所取得的收益相等。同理,若购进的货物为低税率产品,则当小规模纳税人供应商的价格为一般纳税人供应商的价格折让幅度为90.33%时,无论从哪一方进货,企业所取得的收益相等。
对销售方而言,由于税率的调整,此价格折让临界点比增值税改制前的数值均有所下调。因此,小规模纳税人在自身征收率下调的同时应注意价格折让临界点的相应变化,增强成本控制,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对购货方而言,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详细比较各类型供应商的产品价格与质量,结合价格折让临界点,合理选择供应商以降低税负,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三)税率方面的税务筹划
新增值税法规定,一般纳税人企业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不仅有一般税率17%,还有低税率13%,而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税率为3%,还有按照简易办法确定的征收率4%或6%。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按照适用相应税率,降低企业税负。而从事矿产品经营的企业应注重税率调高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影响,及时对经营策略进行调整,减轻因税率变动而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税收优惠方面的税务筹划
新增值税法规定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优惠、税率的优惠、销项税额计算上的优惠、进项税额方面的优惠、减免税优惠、增值税出口退税的优惠、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优惠。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给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很多机会,企业应熟练运用这些政策,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负。
(五)会计核算方面的税务筹划
新增值税法规定,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不得免税、减税。纳税人兼营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这些规定要求纳税人加强会计核算,针对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征税和免税、减税项目,分别进行明细核算,达到享受低税率和减免税政策的税收利益。
三、新增值税制下的企业税务筹划风险防范
税务筹划风险是指税务筹划活动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失败的可能性。税务筹划风险主要有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其中:外部风险包括税收政策选择风险、税收政策变化风险、税收扭曲投资风险和税务行政执法偏差风险;内部风险包括预期经营活动变化风险、筹划控制风险、筹划心理风险、会计核算和税务管理风险。企业在税务筹划方案确定之前应重视筹划风险,采取各项措施,进行筹划风险防范。第一,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和税务筹划风险意识,在合法的前提下开展税务筹划。第二,建立健全企业税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程序,恰当选择会计政策,提高税收筹划涉税风险的可控性。第三,加强对筹划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筹划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第四,企业管理层应充分重视税务管理,建立税务风险控制机制,定期进行税务筹划风险评估。第五,坚持成本效益原则,重视企业整体和局部利益,短期和长期利益的协调。第六,重视利用税务中介。企业应借助注册税务师等税务中介的专业、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自身实施税务筹划,这样不仅可以事半功倍,也可将企业筹划风险转嫁给中介机构。第七,搞好税企关系,加强税企联系,以确保企业所进行的税收筹划行为合理合法,降低税务行政执法风险。第八,要正视税务筹划的作用,适当降低对筹划期望,以减轻筹划人员的心理负担和压力,降低筹划心理风险。
参考文献:
[1] 尹芳.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防范策略探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4):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