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范文

时间:2023-03-25 08:4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政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政治

篇1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

面对新教材和新课标的新要求,面对新教材中的新的布局(图文排混、各种字体的材料排混等),面对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和课外的鲜活典型实例,面对知识与情感目标落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不知所措,顾此失彼。下面笔者就中学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以期推动中学政治教学改革与发展。

一、中学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习得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但目前中学政治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教材中的插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既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乏味,也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忽视了教材中插图的这些功能,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带领学生浏览。

2、正文与辅助材料在教学中没能得到高效整合。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或让正文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了重点,主次不分;或抛弃辅助材料,只让正文孤立存在,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利于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3、教材内外资源缺乏有机结合。教材中资源的包括正文、插图、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思考练习等;教材之外的资源是指教师自己收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时政热点及相关练习题。教材中的资源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而教材之外资源更能结合实际、联系时政,也值得重视。尤其是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学校,信息相对溃泛,学生手中的课外资料不多,及时获取时事政治热点的途径也不多,教师更应该多加收集,在教学中多将其联系到相关知识点当中来。然而在教学中,政治老师们或只顾教材中的事例和练习,不贴近学生实际,不联系实际生活;或偏离教材,只谈教材之外的事例,安排教材之外的练习,本末倒置;有些甚至连教材中的资源都没有充分运用,更不谈自己收集的教学资源,本末皆未顾及。

4、政治教学的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中学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大目标同等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却往往得不到高度重视,不能高效实现。政治学科本身就是育人思想、培养感情、陶冶情操、授人知识的学科,可以说是德育功能最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力度直接关系学生的思想成长、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然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为教而教,为表面上的完成教学计划而教,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满堂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的知识点,而这恰恰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教学目标。

二、中学政治教学改革策略

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提升教学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而思想品德是中学学习的重要学科,鉴于当前中学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中学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学科呢?对此,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粗浅之见。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并重”。

1、图文并重育人思相。在诸多说明方法中,图像图片说明生动、形象且直观地说明问题、突出观点。新版本的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图片加以说明文中的观点、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运用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总结出它们所反映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插图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它们共同筑成易于学生掌握的新知。

2、正文与辅助文并重

新教材中,一节内容主要由正文部分、插图、案例部分和“相关链接”的说明材料部分等构成。因此,我们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择其最佳方式,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知识面不广,生活阅历贫乏,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难以用所学知识去处理。纵观历年的中学政治考试考查情况,学生失分率最高的就是材料分析说明题。甚至,有些学生对材料分析说明题产生了恐惧心理,这可是学习之“大忌”。因此,为提高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品德教学更不可忽视辅助材料部分的教学。

3、教材内外事例并重

教材中的事例典型且说明指向明确,教材之外的生活实例、实政事例既能说明问题又不乏鲜活。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重书本事例而轻课外事例,有的教师重课外事例而轻书本事例,二者各具其短。首先,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不能离开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也不能离开教材而学。因此,教材中所列举的事例教师都应引导学生掌握它。其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中学政治学科就是授予学生用头脑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政治的眼光看时事。只重教材例离开生活实际有碍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碍于学生对新近时事的了解,以致学生不能将生活实际、社会时事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农村边远地区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对时政热点知之甚少。在教学时,教师将时政热点融入其中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必须在以教材为中心的前提下进行。因此,课内事例与课外时政二者,教师应两者兼顾,不偏不倚,且要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

4、课内外练习并重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新知识和答题思维的训练;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二者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都不可忽视。因此,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总结课堂的得失,以便及时查缺补漏。

5、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并重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探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外界因素的不断变化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观,现代中学生体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敏感性和与之年龄不相符的早熟性等新的特点。这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求我们要全方面多角度多技巧的考虑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观,要及时掌握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

政治是一门很宏大的课程,与社会各方面都有关联。中学思想政治是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现。思想政治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中学思想政治还肩负着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艰巨任务。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要求我们必须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观,要从实际出发,从周边生活开展有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如何教,二是学生用什么方法学。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大方面谈:

一、教师如何教

教师是学生学好中学思想政治的关键因素之一,甚至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引导者与指导者,尤其中学思想政治的敏感性和特殊性就更加体现了教师这个角色的关键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中学思想政治是一门很有思想意识的学科,要学习这门学科就要求学生必须主动积极的去掌握去思考。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应试教育”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很大,“应试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应试教育”下的各种弊端和危害。要学好中学政治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学习活动、学习交流会、互帮互助学习组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沟通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全方位、多角度拓展。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各方面都有紧密联系,教师要想教好中学思想政治,引导学生学好中学思想政治就不能把中学思想政治与社会分离开来,必须将中学思想政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联系起来思考。就现实而言,现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这个小环境,更多的受到校外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大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对社会这个大环境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及时的掌握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才能因材施教,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做完善。

3、要增强中学思想政治的实效性。

前面我已经提到中学的思想政治不仅是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现,而且还肩负着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艰巨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多角度多层次的拓展中学思想政治的教育渠道。当今社会,伴随着物质经济的飞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体现到现代中学生身上就是爱国意识相对淡薄,民族自豪感相对薄弱。这使我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威胁,针对此种问题:一是增强中学生的爱国意识,组织班集体参观历史遗址,了解爱国人士的光荣事迹,鼓励同学多参加红色活动并进行红色宣传,增强他们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与自豪感,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要努力将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做完善,努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要因地制宜的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将教学活动和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稳打稳扎,实实在在的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不只是存在在课本里的理论知识,还时时刻刻的存在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

二、学生采用什么方法学

教师的引导固然重要,但只是外因,主要还是要看学生自己如何学。

1、端正学习态度。

中学生处在这个阶段具有明显的敏感性和不稳定性,尤其面对新生事物的好奇感更是加重了这种敏感性与不平衡性,社会中好多新生事物的存在并不是起积极作用的,这就需要学生去辨别、去取舍。在教师作出正确引导以后,学生自己更是要端正态度,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才能树立正确的方向,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要选取恰当的学习方法。

思想政治是一门包含有大智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单纯的靠死记硬背,也不能自己胡乱猜疑,要将课本吃透,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要通过详细的分析以后进行分门别类,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这样便于总结与归纳,最终将知识形成一个体系,这样学习起来就容易的多了。一是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要采用巧妙的记忆方法,例如关键词的提取、知识的对比、联想记忆等方法,努力将课本知识弄懂弄透。二是就是要做到及时复习,总结与归纳,把新旧知识很好的衔接起来,这样将知识作为一个系统,才能将做到长久记忆。三是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集中起来区分,通过详细的分析与对比,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总结出各自的特点,以便以后辨别与学习。

3、要做到学以致用。

思想政治相对来说理论的东西比较多,比较抽象与乏味,一时间中学生很难将理论的东西吸收与理解,这样记忆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更别说是有机的运用了。所以,我们要明确方向,学习思想政治并不是为了背这些纯理论的东西,而是要将理论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也只有将理论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才能做到活学活用,也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充分运用生活中自己身边的事与物,将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让中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树立正确的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篇3

一、政治教学要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潜移默化地把爱国情怀播洒到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健康地发展,这样我们的教育将更富有乐趣和意义。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具有示范社会的功能,所以必须教学有方。目标是太阳的人能轻易登上山顶——我这样给学生点亮了一盏照耀青春的心灯。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学习政治,志须如宇宙恢弘,心要似莲花高洁,要目光远大,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虽然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但由于一直落后,被别人瞧不起,比如说我们常用的计算机的发展就一直是步人后尘,计算机市场满眼盗版,让人叹息。作为新一代的学生,要有移风易俗的志向;要有旋乾转坤的理想;要有雷厉风行的行动,金银珠玉非为贵,满头银丝黑最难。千万不要让光阴空过,要刻苦攻读,要发奋图强,要立志振兴我们中国,要努力学习,以期将来报效国家。

二、用真诚的情感对待学生,建立浓厚的师生关系

我们应用真诚的情感对待学生,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子女,避免他们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当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讽刺后可能灰心丧气,学习情绪低落。教师就应该主动关心学生,进行上进心的教育。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排除一切阻力,树立起强国献身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使其产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去完成他的必修课程。在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地引导和纠正,时间长了他们会自暴自弃下去,一落千丈不可收拾。对家庭负担过重的学生,利用星期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帮助他们分担家务,对生活困难的贫困生,可以动员学生自愿资助向校方汇报免除部分学费。对卧病在床不能上课的学生,教师可以入户补课。

我们应该帮助后进生向先进生转化,他们起点是很低的。看他们的学习成绩不能与先进生一样的标准,主要看他们的点滴进步。要知道他们取得的一点成绩是很不容易的,这时如果及时给予肯定,他们会得到很大的安慰,会为自己的成绩而庆贺,感到老师亲切,会主动贴近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只有通过各种交往活动,师生建立深厚的情感,学生才会有兴趣听课和接受教育,情感教育才能及时实现。

三、使用思维导图,政治知识网络的构建快捷有效

资源整合是思维导图的显征,在绘制和整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在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拓展的时候,学生能够迅速地找到核心内容,再通过关键的词语和表达这个关键词语的符号与图,然后用颜色鲜艳的线条或者数字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整理,进行完整地再现,形成独特的、有系统的丰富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把丰富的知识浓缩为一张图示,宏观储备,微观示现,两个层面,一个整体。知识经过这样的形象化、系统化、直观化地加工,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全面的优化。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比如,在构建整个中学思想政治的必修模块中,首先绘制思维导图,同时对于某一具体的知识范畴进行微观定位,这样学习的内容就在头脑中一目了然。

篇4

中学政治课 幽默艺术 教学艺术

一、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的特点和功能

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的特点:

1.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的实践性

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符合政治课教学的本质和规律,离不开中学政治课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设定。因为教学的科学法则只有当教师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特点和个性特长以及教学内容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灵活运用,创造性地操作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表明科学的价值,我们应以政治科学为基础和依据,不能以艺术性取代科学性,应在与政治科学的统一上把握和发展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的研究。

2.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的创造性

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与其它艺术相比较是一种最复杂的艺术创造。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展开及教学活动的评价,无不凝聚着政治课教师独创的劳动心血。创造性是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是政治课教学艺术最本质的特点,没有创造便谈不上教学艺术。教学虽然有共同的规律、原则、方法可寻,但教学的共性又寓于具体教学的个性与创造性之中。无论是教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原则的应用、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等,都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3.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应具有审美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这是教学艺术本身的要求。思想政治课作为社会文化再生、延续和创造的一种实践活动,也应该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价值目标。只有真、善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体现真、达成善,实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4.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应具有综合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从初中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设置情况来看,包括了公民常识、社会发展简史、法律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常识、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等。其内容覆盖着多门学科,不仅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宗教等有关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而且还涉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自然科学常识以及现代高科技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同时,思想政治课还要重点介绍党和政府所制定的现行路线及重大政策,因而它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特点的学科。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决定了需要综合性的教学艺术。

二、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幽默性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1.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幽默性

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是性情豁达,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健康而完备的精神状态,也是构成优秀教师品质的一个要素。生动形象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位教师在讲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情况”时,引用群众中流行的过去是“干活一窝蜂,实际是磨洋工”,“上工人喊人,收工人撵人”,大包干后是“又种田、又挣钱、住新房、穿新装、看电视、用冰箱”。这些语言生动形象,为学生喜闻乐见。

2.幽默性在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兴趣,增强动机。英国学者鲍门指出:“理想的教师应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运用幽默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幽默在本质上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紧密相连。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目的。

(2)调节情绪,愉悦精神。幽默是课堂教学活力的催化剂。由于学习的压力,理论思维的艰苦,学生不时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许多学校往往将政治课排在上午最后一节或下午第一节,这段时间学生的大脑一般处于疲劳状态。教师此刻的幽默将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带来富有朝气的乐观情绪,使学生精神焕发,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3)健全人格,陶冶情操。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运用幽默教学艺术实施课堂教学,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具有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形成高尚的品质,养成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审美修养和艺术修养,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使学生个性品质得到优化。幽默对人生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处于学习困难和生活烦恼时,有针对性地使用幽默艺术,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人生、改变看法、战胜困难、摆脱烦恼。

(4)改善关系,增强魅力。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对于能否活跃课堂气氛,能否使双方都有良好的情绪,最终归结到能否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至关重要。一个缺乏幽默的教师往往习惯于板起面孔说教,学生一定会敬而远之,师生关系难以和谐融洽。学生不能“亲其师”,更不能“信其道”!而一个富有幽默感的教师,通常会以宽厚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后进生,体现他扬美抑丑的自信和魅力。

总之,教学幽默是教师教学艺术才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个性和智慧的结晶。海特曾说:“幽默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幽默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幽默教学艺术,成为教学语言的幽默大师。充分发挥幽默艺术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努力提炼课堂语言,做到简洁、生动、形象、幽默,使思想政治课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魅力,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政治课智育与德育的双重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岗锋.美育与美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128.

[2]李之戌.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教程[M].武汉:武汉出版社,1988.35.

[3]张健,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4.21.

[4]程智.网络教育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1.24.

篇5

[关键词]:中学政治 教学 改革 创新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我国目前中学政治教学现状

首先,目前状况下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大力推行之中,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学政治教学当中的一些落后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评价方式逐渐显现出来。对于中学政治来说,它属于文化学科的范畴,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掌握仍然停留于背诵与记忆的层次上,而大部分老师也是根据这一特点开展教学任务的。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具有固定的模式,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或是帮助学生画出重点然后简单讲述并让学生背诵,或是盲目依据教学改革要求实施开放教学,这些都不利于发挥教学的引导作用,学生难以有效的吸收。初次之外,在中学政治的教学体系当中,仍然是运用传统的试题测试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这不仅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做出科学反应,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与教学的有机融合,中学政治教学手段的单一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网络教学环境对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为教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网络文化资源以及高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然而,在目前状况下,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着仅仅使用黑板、粉笔以及课本的教学手段。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的网络环境教学需求,同时使得学生的政治信息面也十分狭窄,不能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国际信息。学生不能通过社会现象的反映来更为直观地了解政治教学的内涵,从而影响到了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2 改革与创新与提高中学政治教学质量的相关性

1.2.1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从本质上来看,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研究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这一点对于具有一定教龄的教师来说尤其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注意中心由原先的教材内容思考逐渐向学生思维能力关心转变。教师关心学生的思维状况,必然就会根据其具体的、复杂的情况来实施教学计划,并根据实践的需要,去建构体现教学方法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如可通过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社会调查等活动中,让学生普遍参与,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体味书本知识的科学分量和智慧的甘露,改变智力的惰性状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1.2.2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当中,一般都是“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化,且存在着较大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有效吸收。因此,探索一套针对性较强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十分重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进行一定程度的激发。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过小品表演、主题演讲以及辩论赛等形式开展教学,这不仅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抒发自己的意见与思想。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不仅能够有效的掌握基本课堂知识,更能增强自身分析问题、表达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运用,以此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现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时代所赋予的力量来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学习创造动力。

1.2.3 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在之前的中学政治教学当中,主要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在这种教学内容之下,学生虽然能够对知识点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但由于不能及时而有效的运用,往往记忆不深刻,且理解层次较浅。因此,为了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应当注意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对于政治理论知识来说,它都是社会实践的升华,是对社会实践的规范化、系统化反应。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任务时,应当对实际生活中的政治现象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并对学生的学习领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拓宽。

1.2.4 教师自我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应当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进行准确定位,如果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则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往往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自我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会直接变现在其一言一行当中,而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尚不成熟,往往会全盘接受老师的思想。因此,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学生的信服,从而心甘情愿地跟随着教师的引导努力学习,反之亦然。②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作用于教学实践,影响教学结果。③除此之外,还体现在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组织“因材施教”上。因此,只有教师进行自我优化,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多依靠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次,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在未来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奠定基础。所以,在中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政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现状,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完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2.方法及建议

树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让创新成为课堂的灵魂”的教学思想,完成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知识经济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以活动为中心”的三大转变。

3.结论

为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施创新教育,促进中学政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初中政治课的创新[J].青年文学家,2009,(4).

[2]石国庆.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

篇6

一、与时俱进地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科学性与党性相结合的学科,它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思想觉悟。所以,教师应该随着时代的推进,及时地学习和消化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地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加强自我意识形态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向学生正确传递教学信息,做出正确的教学示范。此外,在自身的思想领域中,还需要把工作态度与责任意识放在突出位置。中学生是人生中形成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做好思想政治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而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实际工作中,教师应该把政治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与中学生心理成长相结合。对此,只有教师本身首先端正工作态度,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才能在和学生的课堂教学互动中,结合学生的心理成长,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

二、通过学习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高中政治教材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时政性,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如果没有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话,很快就无法满足课堂教学和学生素质不断提高的需要。对此,教师应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学习研究,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一是加强对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中学政治教材每年都会有调整变化,要注意结合时政热点关注教材理论的微调,只有把教材研究透,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盲点,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加强对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当代教师一辈子需要学习的课程,只有不断地加强这两个课程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中学生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让自己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能够针对其心理组织相应的课堂教学;三是要加强对时政热点的分析研究。中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上政治课,原因主要有中学政治教学内容比较枯燥,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内容比较多,而且有部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相脱节,学生带着厌烦的情绪上课就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贯穿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时政热点,并且和教材内容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堂充满趣味。

三、熟练掌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程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很快,补充了很多反映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进展的新内容。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传授者,教师除了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习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之外,还应该熟练掌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服务于教学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教育的目的。所以,这对中学政治教师来说就提出了更高的教学手段上的要求。

在现代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让教学的开放性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可以把影像、图片、声音等形象生动的材料表达传递给学生,尽量将学生带入多媒体所展示的某种情境中,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更容易让他们对教材中抽象的知识有充分的吸收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必修一《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这一课,尤其是在解释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和基尼系数时,就可以首先让学生做充分的讨论发言,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想象,进而在讨论过后通过课件显示我国贫富差距对比的图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我国贫富差距存在的事实,更能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公平意识和社会使命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在教改过程中,新课程标准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即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那就是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而有一些教材上没有涉及的却需要授课教师及时地拓展和补充,或者就是针对部分教学内容开展专题研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则为这个教学要求的实现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和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和教参中的教学要求制作出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删减和补充,或者进一步展示由教材中延伸出来的讨论观点及意见,既讲授课程内容,又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通过时政解析紧扣时代脉搏,体现出政治课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篇7

关键词:中学政治 创新 课堂教学

随着应试教育的逐步淘汰,素质教育的逐渐兴盛,创新性素质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就中学政治教学而言,只有发现并解决陈旧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中禁锢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素质发展的问题,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使之和谐、统一,探索课堂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开拓创新意识和精神,培养其创新能力,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一、更新教学理念,做好教师的角色转变

陶行知先生曾对旧教育进行猛烈批评而提出“六大解放”,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身体性参与。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 解放学生的双手一一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操作、去实验、去做事情;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将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余时间还给他们[1]。要真正做到这“六大解放”,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走下三尺讲台,把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带到学生中、课堂上,实现教学观念的几个方面的转变:即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由“教师”向“学友”的转变,由“园丁”向“引路人”的转变,由“教书匠”向“探究者”的转变。唯有如此,才能在现代中学政治教学中从内容、模式、手段等方面的转变中从容面对, 体味成功与快乐。

二、引好探究方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过:“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在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2]学生们想去发现、想去探究,所以我们要做好引路人,把握好探究方向,让学生们顺着正确的方向去收获知识。

这条路该如何引呢?新课改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改把灌的过程转变成探究的过程。我们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从两方面来引,首先,要引对探究的对象,探究的对象一定是本课的重点或难点;其次,要引导学生们从哪里开始探究?举一个教学中的例子,这节课要探究的主题是:“怎样看待各种各样的消费现象?”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消费,是跟风随大流、追求标新立异、盲目攀比,还是量入为出、追求实惠。而探究这一问题的逻辑起点应该是“社会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消费现象”,只有学生理解了这一点,才能遇到“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消费现象”。这样设计符合人们的普遍思维习惯,即按照“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的思路进行探究。明确了探究对象,理清了探究思路,探究才是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三、构建多元互动、自主学习的课堂体验式学习活动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应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情境体验式教学就其本质特征是师生间、生生间多元互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可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课堂讨论活动

讨论是中学政治课常用的体验式自主学习活动,是一种最有利于师生间情感沟通、信息交 流的活动形式。通过讨论的方式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更多学生动脑、动口,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还有利于学生间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澄清一些糊涂的认识。要使讨论式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选择讨论的内容,并灵活设计讨论的方式,如同桌共议、小组讨论、全班发言等。讨论中,教师要适时介入,给予必要的引导、辅导。

2.案例辩论活动

课前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辩题,在课堂上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对于案例的评判,教师不能一人独揽,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在“辩论”中明白是非曲直。通过辩论,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新性。课堂上的案例辩论活动比讨论活动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地发表不同观点,在“头脑风暴”等活动中,在针锋相对的辩论中明辨是非曲直,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教师注意结合案例教学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时生自行分工合作,通过多种途径自行寻找相关资料,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知识开展课堂案例辩论。

3.角色体验活动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编排小节目,让学生或检验现实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扮演案例中不同角色,使其通过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

4.社会调查活动

实践出真知。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资料的分析,深入分析研究社会现实问题,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思考、去顿悟、去感受。

四、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政治教学应以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主线,积极开拓改革思路,切实结合理论与实践,将政治教学改造成为新时代人才的关键培育基地。而课堂是我们奋斗的主战场,打赢这场战斗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创新性、高效性,教师导,学生演,教师引,学生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篇8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中学政治课教学首先要注意新课的导入,导入得当,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愉快主动地获取知识。政治课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教学伊始的导入;

一、模仿电视节目引入法。许多电视节目,受学生的欢迎,用同学们熟悉的电视节目导课,能烘托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活动导入法。组织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符的活动。 让学生乐于学,爱学,如讲“消费者权益”时就可以结合教材上的一些小活动。如某位学生买东西时遭到店主的怀疑,强行搜身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故事。

三、多媒体导入法。例如在讲“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就可用多媒体放一段环境污染录像。做到先声夺人,把学生注意力牢牢把握,使学生感到政治课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发生在身身边的事情。

四、热点导入法。结合当今形势,特别是重大的事件,使其巧妙地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学生讨论,启迪学生的灵魂。此外,还可以用漫画、音乐、图片、寓言故事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开好了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一些教学方法,移植到政治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语文学科,因为自古文理相通,而语文素养、理解能力对政治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只要方法得当,我相信,一定能把枯燥的政治课活起来。

一、朗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的政治教学增添了许多人文性、情感性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民族精神等。如果只讲授会显得枯燥,只有学生感受才能更好地了解它,新课本为我们提供了感受这些情感的平台朗诵。如学习精神,可以让学生朗读,这样学生不仅对精神有一定了解,而且还提升了人文素养。

二、概括段落大意、分层次。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成绩不好,理解能力差的学生难学好政治,特别是综合试卷,材料长,有些学生无法下手。我们在平时教学中采取概括段意、分层次。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

此外,注意理论观点与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理论观点为统帅,知识为载体,在理论知识的教与学这一探索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资料,启发学生思考:a为什么他这一行为会遭到中国、韩国等国反对?他的行为对日本、韩国、中国等周边国家有何影响?他的行为是“个人行为”吗?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从而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同时,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到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清人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掠,不敢弃去。”若导语设计得巧妙,则能起到先声夺人,扣住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兴趣作用。事实上,收尾是一堂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共设计得精彩,则能产生“余音绕梁”我们也要重视收尾,精心设计,讲究艺术,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可采用如下方法:

一、归纳式结尾法。结尾归纳,提纲要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最好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效果,这样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以督促学生上课认真听,真正让学生充实基础,让学生进行总结,可让学生扩写“本课小结”“列出本课小结中”各要点所含知识的细目,并勾勒出全课的知识体系。

二、练习式结尾法。在课堂的结尾中,用学生一定时间精心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练习。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甚至还可采用抢答式,更能激起学生兴奋点。

篇9

关键词: 中学政治教学 青少年社会化 教学方法

韩愈将老师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在现代中学教育学中,学校和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给中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知识吸收能力和创造基础,而且需以独特的组织方式培养其组织纪律性和社会化规则,实现中学生初步的社会化,为其以后的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奠定基础。中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在中学的政治课程教学中,具有不同于其它文化课程的教育方法和模式。本文就中学生政治课程教育教学中为实现中学生的初步社会化进行探讨。

一、中学生社会化的初步过程

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人的自然性是自母体分离之后,能够自由呼吸,成为一个生命体时,就具有自然性。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人的社会性是在人进入人类群体的活动中形成的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的交涉和融合的程度与能力。人的社会化是指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通过社会互动而形成个体的社会属性,促使个体与社会保持一致性,实现个体的社会生活的过程。[1]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自然人必须通过各种方式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熟悉群体人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确立生活目标、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取得社会化资格的教化过程。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从文化角度看,人的社会化是文化延续和传递的过程,个人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人的社会化问题的核心是探讨人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及其机制。

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在推定人的自然属性属于普遍特征而不具有生物人所存在的精神智力缺陷或障碍的条件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三岁到十三四岁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成就动机的推动下努力学习,以实现符合社会期望的社会自我的过程。这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阶段,因而称为客观化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人的幼年和少年期。青春初期(十四五岁―十七八岁)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随着社会接触的扩大,生活阅历的积累及文化知识的增长,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理论思维的形成,青年初期会引起对“自我”在社会中的认识,会不断加深对人生观的思考,会经常把社会中所接触到的现象提高到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上来衡量,并为此不断地开展争论,表现为对理论问题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高中生的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2]他们逐渐学会将个人的生活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相联系。从青春期到成年大约十年时间是心理自我阶段,故称为主观化时期。也有学者认为,从角色学习的角度来看,人的社会化过程具有终身性的重要特点。[3]这种终身性一方面体现在人的社会化过程始终与人们对各种不同角色的学习相伴随,这种角色学习的任务和过程是终身的,另一方面,一个社会的规范、道德、风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更加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文化,也都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角色内涵和角色规范体现出来,并通过人们对这些角色的学习而传达给我们每个人的。人的社会化过程实质上是伴随人的一生的。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过程可以称为早期社会化的过程。

人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影响中学生社会化历程的重要因素。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和技能的社会组织体,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个体进入学龄期后,学校教育就成为个体社会化的主要活动场域。学校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其成就动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化的机会。学校还具有独特的亚文化、价值标准、礼仪与传统。在早期的社会化中,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4]在中学课程设置中,中学生政治课程是中学生社会化的必修课程,也是中学生社会化所必须的知识学习和知识积累的课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中学生政治课程的性质是:“……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并强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中学生正处于需要更多地与同龄伙伴交往的年龄,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都需要更多地与同学、朋友来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中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中学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引领中学生初步社会化的作用。通过学校的理想教育及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增强学生感悟社会的自我意识,完善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并自觉按照社会化的目标来评定和塑造自己的良好个性。

二、中学生政治课程的社会化教育内容

人的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与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社会规范,树立生活目标和理想及其培养社会角色。从文化继承的因素探讨,个体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人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从社会结构角度看,学习、扮演社会角色是社会化的本质任务,角色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即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待。

中学生是进入学校学习已经有七―十年的学生。随着年龄渐长,学习知识的增长和幼稚社会化过程的总结,中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集体环境的熏陶,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使得他们的社会性、群体性及其社会交往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关键的是,中学生学习阶段是价值观初步认知和学习阶段,因而中学政治课程在实现中学生社会化的课程教学中,学校和老师应该有正确的社会化教育内容和方向。中学政治课程的社会化内容教学应注重体现两方面内容:

(一)促进中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向善观念的自我意识。

个性是自我意识的产物。人格是指人的个性特征及其所持的价值标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合。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受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以及他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化对于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人的社会基础、自然基础和实践活动。个性的核心内容及形成、发展的标志是自我。自我也称自我意识、自我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和认识。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重、形态等;对自己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在社会和群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一系列涉及认识自己的内心活动。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和塑造个人的自我观念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培养完善的自我观念,就是要人们把对自己的认识与社会规范协调一致,就是要使人们在经历了社会化过程之后,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尽可能地合乎社会的需要。

社会要正常运行,人与人交往要顺利进行,都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个人通过社会化过程将社会价值观念内化,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中学生社会化向善观念的形成起始于家庭。家庭作为较小范围内的单个人的联合体,是直接的或自然的伦理精神。社会的向善观念存在于先验性的自然正义和现实性的伦理正义之中。自然正义根生于自然法则。自然法则强调个人自觉和人人平等观念。自然正义体认着个体人格自由和尊严。伦理正义是现实正义,是以普适性的社会伦理观解读正义。伦理正义体现着制度规约下的人际行为事实的时代性进化规律。在自然正义和伦理正义构筑的正义美德的社会中,正义的法则和制度及道德情操共同建立起人的社会共同体,建立起一个善治的社会秩序。中学生政治课程教学中社会化知识的讲授,应体现出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向善观念。[5]为此才可教育中学生社会化规则,促进其积极融入社会,实现社会化角色,担当社会责任。

(二)中学生人文精神的训练和培养。

真正的教育,永远是自由的寻求。[6]政治学科属于人文学科,中学政治教育理所当然要关注中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人文素质的训练和培养,以使其更好地完成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历程。中学生政治教育要求教育中学生具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本素养。这是中学生政治课程中促进中学生社会化必要的知识条件之一。一个人只有对自身及生存环境有基本的认识,有道德感、公民责任感,才是一个人格健全的社会学意义上的人。从这个意义说,中学政治教育本身应体现出高度的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是对人的存在、人的价值及人生意义的关注,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人文素养是体现一个人对待自我、他人及社会的心理、精神和态度的修养,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学养及折射人性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心理、精神风貌及人格等诸方面的特质。社会从野蛮进化到文明,是人的人文素养和人本身的文明程度提高的结果。缺失人文素质,一个人就处于野蛮状态,就很难成为对社会有意义的人。中学政治课程对中学生社会化的教育首先是老师需具备社会化的人文素养。钱理群教授说:教师不是教书匠,区别就在于教师是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信念,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追求的。[7]教师工作在本质上就是为民族和人类生命的健全发展尽义务、作贡献,是自有一种崇高性的。《大学》之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阐明的就是教育的人文价值,也就是说,“教育从根本上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信息或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中学生社会化历程的推进。

三、中学生政治课程的社会化教学方法

中学生政治课程促进中学生社会化内容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呆板的说教,而是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贯彻课程教学内容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程教学中,除了进行讲解和实例分析方法外,还需新的教学法,以防止中学生过度的社会化和低度的社会化。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斯通过研究,最早提出了人的过度社会化这一命题。在他看来,所谓过度社会化,是指社会由于规范力和整合力运用的失当,造成对社会成员自由与个性发展空间的强力压缩,从而使个体与社会完全同质化。显然,过度社会化的实质,是一种只张扬社会群性而抹杀个体个性的社会化运行中的教育偏差现象。低度社会化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M.Granovetter)针对经济人的假设而提出的“嵌入理论”的概念。格兰诺维特认为,“经济人假设”是一种“社会化不足”(undersocialized)的观念,这种“经济人”被称为“低度社会化人”。由于“低度社会化人”把人的行为看做只是原子式的个人的孤立活动,而不是既定社会关系和结构的产物,无视行为者当下所处的社会环境,无视人与人之间行为互动的事实,因而最终无法把握个人的行为选择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真实关系,无法解释行为选择背后的真实原因。这两种社会化过程都是违背中学生政治课程中学生社会化教育宗旨的。

为了鼓动中学生积极地自我促进社会化过程,可以选择课堂谈论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一)课堂自由辩论法。

中学生是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的,社会的各种因素会影响其社会化思维,如单位、家庭甚至于互联网的影响。可以就社会中发生的事件,精选后,由同学们自由谈论。老师加以正确地引导,使之转化为适用于整个班级的学习活动,通过讨论、质疑、资料搜集与小论文撰写等训练,达成让学生提升思辨与表达能力,产生对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建构有效的学习策略等教学目的。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

如果说社会是一个大舞台,那么人就是其中必备的演员。中学生将来会进入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会“扮演”各种角色,老师不妨利用课堂或课外活动机会,要求学生选择社会角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认识到应该如何行为。角色扮演法学生参与性高,可以使他们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情绪,缩小心理距离,在角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另外,由于是年龄相近的同学参与表演,所展示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有利于情境中蕴含的情感与人生哲理契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最佳点,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例如,有的教师在讲了有关法律知识后,设计一个模拟法庭,让学生充当律师,为假定当事人辩护,等等,这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加深了学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32.

[2]童矫胜.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期[J].湖北社会科学,2002,(2).

[3]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16.

[4]风笑夭.论人的社会化过程之特点[J].湖北社会科学,1987,(3).

[5]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83-384.

[6]邓和平.人的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6).

篇10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众所周知,在现有的教材、教参中,尽管有很多事例,但毕竟教材、教参是前几年编的,上面有些资料已过时,不够鲜活,且有些资料也无法编进去(因为书本篇幅是有限的)。而网上除了有许多最新的鲜活资料外,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资料。网上每天都有大量的社会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也是他们迫切想了解的。政治课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时政性,它跟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紧密相联。学生都比较喜欢老师能够用他们身边发生的事,他们所了解的实例来证明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必须能把握好学生这一求取知识的脉搏,紧贴生活和时政来讲解,并积极和学生展开讨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受学生欢迎。

对上述问题,如果仅按教材的内容,显然不能很好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而网上却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信息,解决了教材中资料不足的问题,实现了知识的扩展。

我们知道,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得的,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到的。网络环境有助于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因为在网络环境下,突破了以往教学中教室和课本的限制,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网络环境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而如何解决问题,学生可选择不同的方式,阅读、查找不同的资料,这样就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二、有利于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运用网络技术能较好地实施个性化教学,可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大一统”的缺陷。政治课

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平时与学生的多次交往中,我发现学生对当今社会上的投资渠道很感兴趣,有些学生似乎对投资很在行,现在的学生花钱还大手大脚。针对这一情况,本人对授课内容作了重新的调整,将它设置成了一个便于学生自学的网页课件,题目就取名为“投资好帮手”,包括四大块内容:基础知识区、讨论交流区、中心问题区、相关网站区,要求学生上网完成下列内容:(1)在基础知识区,先要求罗列出本课的基本观点,如公民投资有几种方式和每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优点(强调知识点落实)。(2)讨论交流区要求学生对“假如给你50万元人民币你如何投资”做出回答。(3)在中心问题区要求学生结合家里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份家庭投资计划书,对不同的投资方式进行比较,从中得出结论,帮助家长选择一种最佳的投资方式。在学生完成上述内容的同时,由教师在相关网站区提供一些相应的网址,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学生纷纷上网查找相关知识,对比不同投资方式的优缺点,各抒己见,拟定了不同的家庭投资计划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设计的计划书来看,我发现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他们都完成得相当出色。这种教学可

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安排学习进程,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

三、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教师以讲授为主,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配角或观众,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的角色互动相对较少,以致难以实现教学相长。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教学的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的特点,使得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沟通更加便利。现代教育再也不是封闭式教育,当代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对新知识和新事物尤感好奇。老师们如能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一些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结合课本知识点展开讨论,通过“短兵相接”的思想碰撞,能使认识得到提高。

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进行宏观把关,一切内容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指挥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从而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