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增值税范文

时间:2023-04-01 10:4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增值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增值税

篇1

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增值税来看,以法定扣除项目为标准来划分,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国际上通行的规定是: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不作任何扣除的是生产型增值税;按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价值逐年扣除的是收入型增值税;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当年一次性扣除的是消费型增值税。

显然这三种对固定资产价值扣除的不同处理方法,使三种不同类型增值税税基所包括的范围大不一样,生产型增值税税基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从不同类型增值税税基可以看出,生产型增值税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不作任何扣除,实质上是对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耗费支出部分进行了重复课征,虽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课税,导致抑制投资的现象。收入型增值税允许将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税额分次扣除,每次扣除额与其折旧额相配比。它能够避免重复课税,符合增值税的理论要求,但是收入型增值税不能与发票抵扣制度管理相结合。消费型增值税将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一次扣除,避免了重复课税,有利于鼓励厂商投资,因而倍受各国推崇,也是我国增值税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及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理论分析

2.1增值税转型对企业间接税税负影响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间接税税负的影响主要是指对增值税税负的影响。实施增值税转型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的实际税负,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条件下,由于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能抵扣,也就是当期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价值不能从计算增值税的税基中扣除,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在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情况下,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进项税额能够在发生的当期抵扣,相对于转型前来说企业的税负得到降低,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具体分析如下:

增值税应纳税额T=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其中:销项税额=销售额PQ×法定名义税率t

进项税额=购进额Cq×扣除率b

那么,增值税额T作为销售价格P,销售量Q、税率t、购进价C、采购量q和扣除率b的函数:T=PQt-Cqb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购进原材料和产出品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比例关系,即Q=λq而且销售的产品和购进原料的价格间存在一个固定的比价即C/P=β,增值税实际税率=纳税额T/销售收入PQ,由此可以推出:增值税实际税率r=t-(β/λ)×b

从理论上看,影响某个行业企业增值税实际税率的原因可能有三个:名义增值税税率、企业销售额和买价的比值β/λ、抵扣率。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越多,准予抵扣的进项税就越大,即进项扣除率b与新增固定资产S存在正向变动的关系,b=αS,则有r=t-(β/λ)αS

上式表明了在消费型增值税下,增值税的税率与新增固定资产比例成反向变动的关系。

2.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直接税税负影响

增值税转型对直接税税负的影响主要是指企业所得税税负。

在生产型增值税下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包括以下几部分:固定资产的购买价格P、购买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增值税费用T以及运费M和运费N的增值税等即:

S=P+T+M+N

在消费型增值税情况下,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增值税和其运费的增值税可以抵扣,那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S=P+M

两者相比可以知道,在不同的增值税税制下,在购买固定资产的当期,企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有所不同,在消费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较生产型增值税小,那么在固定资产折旧期间,消费型增值税的每期折旧比生产型增值税低,这使得企业在折旧期间的利润增加,从而缴纳的所得税增加。

2.3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如下例:

假定企业购进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设备的价格为c(不含增值税),增值税的税率17%,其所含的增值税为c×17%,固定资产使用期限为n年,税法规定按直线法提折旧,残值为0,贴现率i,所得税税率25%,该投资方案采用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计算的现金净流量分别为NPV1和NPV2。现金净流量是决定企业投资与否的一个综合指标。所谓现金净流量,在投资决策中是指一个项目引起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若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小于0,则该项目的预期收益率小于贴现率,因此该方案往往被拒绝,反之则接受。消费型增值税相对生产型增值税而言,对企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固定资产所含的税款可以从当期销项税额中予以抵扣,使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减少,相当于等量的现金流入;其次,由于固定资产原值不包含税款,每年计入生产成本提取的折旧相应减少,在销售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增加,缴纳的所得税相应增加,相当于等量的现金流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增值税对该投资方案的影响取决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数量关系。若前者大于后者,企业现金净流量增加,激励投资;若前者小于后者,企业现金净流量减少,抑制投资。两者计算的现金净流量如下表所示(假定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增值税,企业每年的销售数量、产品价格不变)。

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当期购买固定资产所含税金在当期销项税金中可以一次全部得到抵扣。因此,企业当期购买的固定资产越多,企业当期抵扣的税金就越多。在销项税金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所纳税金就越少。在税收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相当于把按流转全额征税下由投资品负担的税款转移给实行增值税下的消费品负担,这就大大降低了投资品的成本。在总收益一定时,成本的降低必然提高投资收益率,因此,有利于刺激投资、扩大投资需求。企业当期税负越低,为企业扩大投资增加了财力来源,将会起到刺激全社会投资总量增加的作用。同时由于固定资产一次性抵扣,投资当年,经营现金流由于增值税支付的大幅减少而有所上升,而经营现金流的增加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增值税转型在促进投资总量增加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鼓励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条件下,由于企业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能抵扣,在不同行业或企业外购固定资产价值占其外购生产资料价值的比重有所区别的情况下,这一增值税政策实际就是一种行业差别税收政策,即生产型增值税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重复征税程度要高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从各产业特点看,基础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往往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而基础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正是我国现阶段着力推动和发展的产业.故生产型增值税的这一效应与鼓励科技进步的世界发展趋势是相违背的,也不利于我国基础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值税的转型纠正了行业差别的增值税政策,有利于调动企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3增值税转型试点情况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在东北地区的部分行业率先进行了增值税转型改革的试点,允许企业从当年7月1号以后购入机器设备投资中所含的增值税款,在缴纳增值税的时候予以扣除。2004年,东北三省共认定增值税转型企业40306户,占东北三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登记总户数的32%。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19429户)、农产品加工业(9060户)和石油加工业(7945户)三大行业,占总户数的90%。2004年认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5.34亿元,进项税额15.76亿元,占投资额的5.2%,实际抵、退12.58亿元,占进项税额的79.8%。

增值税转型使得企业税负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2004年东北三省生产总值达到15133.9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规模工业企业共完成增加值4870亿元,比2003年增长19.7%,是连续多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28亿元,同比增长35.5%;在吸引外资方面成果十分显著,达到59.4亿元,同比增长8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个百分点。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实施激发了转型企业的活力,使其得到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良好机会,通过转型企业的市场规模的扩大,将带动投资需求的增加,及工资水平的上涨,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与消费,实现良性循环。

同时增值税转型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转型企业的认定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采用增量抵扣的制度,使得很多企业从理论上能够享受退税但由于没有增量而实际无法享受到税收政策带来的优惠,所以增值税转型并没有使大多数满足条件企业的税负得以降低。

篇2

一、销售额审查

根据现行增值税法的有关规定,销项税额的计算要素有二:销售额与适用税率。销售额的审查是增值税审查的首要环节,应重点审查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收取价外费用是否并入应税销售额?按规定只要是跟销售有关的收费如:卖方提供装卸所得收入等都应并入应税销售额。企业在销售货物或收取购货方的价外收入时存在不开发票,或将已收取的价外收入通过往来账款处理,或直接抵账,冲销各自的往来账,或长期挂在往来账上,到一定时间就以清理“呆滞账”的方式,将其列入往来账的货物销售收入或价外收入,直接转入当期损益。

(二)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对外投资、分配给投资者、无偿赠送他人,是否按规定视同销售将其金额并入应税销售额?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只有分配给股东时才可按成本转销售收入。

(三)销售残次品(废品)、半残品、副产品和下脚料等取得的收入是否并入销售额?审计时发现多数企业把此项收入计入小金库,或直接冲减成本或费用。

(四)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以及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的,是否视同销售将其金额并入应税销售额?一些企业没有并入应税销售额,直接计入福利费用或企业管理费。

(五)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是否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认应税销售额?如:企业促销零售价1 107元,收回旧物作价100元实收1 070元,企业按实收价计收入就会少计销项税。

(六)以物易物或应税货物低偿债物,是否并入应税销售额?实际上企业很少有并入应税销售额,多数直接转往来账或不入账。

(七)移送货物用于销售是否按规定视同销售将金额并入应税销售额?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视同销售货物,但相关机构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八)采取还本销售方式销售货物,是否从应税销售额中减除了还本支出,造成少计应税销售额?这种销售方式是纳税人为了加速资金周转而采取的一种促销手段。其还本支出可作为产品销售费用处理。

(九)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的非应税劳务,按规定应当征收增值税的,其应税销售额的确认是否正确。混合销售行为如征增值税,应以纳税申报表为依据,结合“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查明申报的销售额是否正确。

(十)纳税人发生销售退回或销售折让,是否依据退回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购货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企业进货退回及索取折让证明单”,按退货或折让金额冲减原销售额?

(十一)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属于应征消费税的机动车、摩托车、游艇,售价超过原值的,按照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售价未超过原值的免征增值税。

(十二)为销售货物而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押金,因逾期而不再退还的,是否已并入应税销售额并按所包装货物适用税率计算纳税?同时应注意审查有关特殊的纳税规定,如对销售酒类产品(除适用啤酒、黄酒外)收取的包装物押金的规定。

(十三)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将折扣额另开发票的,是否从应税销售额中减除了折扣额,造成少计应税销售额?

二、进项税额抵扣时限与进项税额结转、转出的审查

(一)进项税额抵扣时限的审查要点。

1.自2003年3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抵扣的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自该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90日内到税务机关认证,否则不予抵扣进项税额。

2.对纳入防伪税控管理的企业,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属于扣税范围的,应于纳税申报前到税务机关申报认证,在取得税务机关开具的《认证结果通知书》和加盖“认证相符”戳记的专用发票抵扣联后,申报抵扣税款,凡认证不符的,不得作为扣税凭证。

3.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证通过的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当在认证通过的当月按照增值税有关规定核算当期进项税额并申报抵扣,否则不予抵扣进项税额。

(二)进项税额结转的审查要点。

审查纳税人是否存在多计进项税额的问题,不仅要从计算进项税额的凭证上进行审查,而且还要审查有无扩大结转、计提进项税额范围的问题。

1.免征增值税项目的购进货物和应税劳务,是否结转进项税。

2.购进固定资产是否结转了进项税额。

3.非增值税劳务项目购进货物和劳务,是否结转了进项税额。

4.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劳务,是否结转了进项税额。

5.在建工程项目所用的购进货物和应税劳务是否结转了进项税额。

6.购进货物发生的非正常损失,是否结转了进项税额。

1~5购买时就知道与生产产品无关,不应抵扣进项税,应价税一并计入购买货物成本中。

(三)进项税额转出的审查要点。

当纳税人购进的原材料、商品改变用途时,应将其负担的进项税额由“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的贷方“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相应的账户中去。因此,对纳税人发生的下列业务,应审查在结转材料和商品销售成本的同时,是否作了转出进项税额的账目处理。

1.将生产用原材料用于职工福利已结转进项税额的材料物资。

2.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但是清产核资价值损耗不做进项税额转出。

3.在建工程项目领用购进的已结转进项税额的材料物资。

4.增值税免税项目使用购进的已结转进项税额的材料物资。

5.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使用购进的已结转进项税额的材料物资。

6.将购买的固定资产作为低值易耗品入账,生产时以低值易耗品领出已结转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

篇3

一、转变增值税税收筹划的价值观念

对于税收征纳双方而言,需要及时转变落后的价值观念,通过良好的税务筹划,可以实现征纳双方双赢的局面。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实行税收筹划,能够降低企业成本,经济效益也才更高,对于国家而言,能够实现长远利益的增长,企业自实行税收筹划后,能够优化生产经营的方法,有效提升内部生产力,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能够为国家财政长期收入提供可靠保障。并且通过实行税收筹划,可以在国家与企业间形成和谐征纳关系,避免发生企业漏税、偷税等违法行为,从根本上让国家财政收入规模最大限度得到拓展。

二、协调好企业与相关税务机关的关系

一是加强与中介机构间的联系。在税务中介机构中,税收筹划人员通常有着很高的综合素质,实践经验比较丰富,能够较快全面、准确掌握企业纳税状况、内部管理情况、生产经营现状等信息,对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更为有利。因此,企业要加强与税务中介机构间的联系,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借助税务中介机构的丰富经验;二是要协调好与主管税务机关间的关系,对于税务机关要充分信任,在缴纳税收时严格以税务机关设定好的标准为准。当然税务机关也应给予企业充分信任,与企业间构建起有效税收信息与沟通渠道,与企业的关系要协调好,这样才有利于更好进行税收筹划工作。

三、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的创新设计

一是设置增值税筹划,在这个过程中要确认好所选择的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通常来讲,一般纳税人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而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3%。二是企业购进阶段的增值税筹划。这一时期主要考虑购货对象与购货时间。在选择购货时间时要对买方与卖方市场加以考虑,而在选择购货对象时,因为抵扣制度并不在小规模纳税人中实行,并且有着极大的选择难度,在购货环节中,一般纳税人的购货途径是同一般纳税人的销售方。三是销售过程中的企业增值税筹划,必须选择合理的销售方式,妥善处理混合、兼营两种销售行为的关系,代销、折扣是两种最基本的销售方式。本文以折扣销售为例,某商城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选择了两种不同的促销方法:方案一:购满600元返100元现金。方案二:八折优惠,扣除折扣后销售额为500元。假设该商品成本为200元,问应该采取哪种销售方案?方案一:增值税=600÷(1+17%)×17%-200×17%=53.18(元)方案二:增值税=500÷(1+17%)×17%-200×17%=38.64(元)故而要选择方案二,同时在设计税收筹划时要对方案二加以考虑。

四、增值税税务筹划方案设计保持适度的灵活

由于企业处于不同的经济环境,再加上税收政策和税务筹划的主客观条件在不断变化中,这便要求税务筹划方案设计尽量保持适度的灵活性。国家税收制度、税法、有关政策的变化,企业税务筹划过程中需要重新审查和评估税务筹划方案,定期更新筹划内容,采用有效措施降低风险,确保达到税务筹划目标。税务筹划是一项重要的财务决策,如果无法实现税务筹划的目标,税务筹划便不会有利可图,这样的决策也是不科学的。适时调整税务筹划方案的灵活性,及时改变经营决策,防止增值税税务筹划经营风险的产生。

五、完善增值税税收筹划环境

1.经济环境

税收筹划在开展前,企业筹划者能够知道生产经营活动是在何处开展的,是在高新技术区、还是沿海经济开发区、或者是西部开发区。企业在某地区进行投资时,主要对当地基础设施、劳动力价值、金融环境、外汇管制、技术条件以及原材料供应情况等方面进行考虑,同时也要对各地区税制的不同进行考虑。对于不同行业领域而言,税收征收政策有着很大的不同,企业筹划者在进行税收筹划工作时,以不同的要求、行业以及政策等为筹划前提。所以,完善增值税税收筹划经济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法律环境

篇4

关键词:营业税转增值税 背景 影响 国家政策

一、 营业税转增值税实施的背景

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的税务制度中主要的的两个税种。国家税务政策规定,营业税应用于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之外缴纳增值税。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改革的深化,这种双轨制的税务制度显然已经不适应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其弊端主要体现在:

第一,对服务业征收营业税,实质上的重复征税,加重了其负担,造成了现实上的不公平,极大地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众所周知,对货物征收增值税,对到缴税标准的有偿劳务收营业税,而且营业税是按照营业额全额征收的。实际情况是,货物在生产过程中是要付出劳务和其原材料的,劳务的提供也是要耗费原材料和其他的劳务,所以,货物的买卖和劳务的提供都存在着重复征税的现象。现在,我国的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而且,社会的分工逐渐精细化,重复征税是相当不明智的行为,它妨碍了社会分工,也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抑制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第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服务和商品是一并销售的,在实际征收工作中很难区分两者所占的比重。造成了鉴别困难,使营业者和税收人员发生分歧。降低了税务征收的效率。

第三,营业税、增值税两种税征税方式共同存在,重复地征税,实际上是变相的货物和劳务的输出的不彻底的退税,降低了我国的产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削弱了我国企业的产品和劳务的竞争优势,使我国的企业很难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法国1954年实行增值税制度,是最早实行这项税制的国家。因为它较好地避免了以前税收制度中的弊端而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纷纷采用。现在,世界上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增值税制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值税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铺开,很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增值税可以真正地实现彻底的退税。对国外来说,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接轨,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公平竞争,由于“出口的产品退税、进口的产品征税”的政策可以保证来自别的国家的货物和劳务承担一样的税务负担,也就是都采用输入的国家的纳税标准缴纳税款。对国内来说,可以提升在世界市场上本国的企业的劳务和产品的竞争力;也就是说,增值税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可是,在我国增值税的征收对象主要局限于货品交易,而对达到缴税标准的有偿劳务输出征收营业税,这一方面是重复征税的原因,使得产品的出口没有实行彻底退税,以至于降低了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因为我国一直征收达到缴税标准的有偿劳务的提供营业税,而不是国际通行的增值税,所以,我国的劳务输出在国际市场不具有竞争优势,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劳务输出业务的发展,导致我国外贸的出口的结构以货物输出为主,结构过于单一。鉴于以上原因,为了减轻企业负担,真正地实现公平竞争,促进企业的发展,我国在税务改革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其主要形式是改变结构性减税政策,实现营业税转增值税。我国这一举措,既是适应市场经济,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又顺应时代要求与国际税务制度接轨。这一政策的实施,是大势所趋,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必将促进企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二、营业税转增值税实施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谈到营业税转增值税实施对外贸企业的影响首先要认清营业税与增值税的特点。营业税是对在我国范围内提供达到缴税标准的劳务、把无形的资产转让给他人或买卖不动产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征收其获得营业额一部分的赋税,不一样的行业所征收的税率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我国的现行税务政策中规定,国家对娱乐业征收的税率5%至20%,对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把无形的资产转让给他人或交易不动产征收的税率为5%,对于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和文化体育业营业征收的税率为3%。营业税的计算方式是营业额乘以相应税率,这当中没有扣除原料或服务成本,因此存在重复征税现象。而增值税是目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税种,是对在我国范围内交易货物或者提供各种有偿劳务或者进口货物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其取得的货物或达到缴税标准的有偿劳务的营业额或者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款,但扣除其所需要的成本的一种赋税。增值税是以商品(含达到缴税标准的有偿劳务)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增值的数额作为计税根据而征收的一种赋税。在征收的过程中,只是对增值部分进行征税,是扣除了成本的税务制度。增值税是以企业的销项税额减去企业购买原材料所产生的税额,只是对其增值的部分征税,不存在着重复征税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增值税的主要特点是以扣除成本的的差额做为纳税者的应缴纳税额;而营业税则一般是按照营业收入的总额和适用的税率去直接计算应该缴纳税额的,不能减去进项的税额。也就是说,营业税与增值税两者之间基本上是不产生联系的,而营业税与营业税之间也不产生联系,都是各自缴纳自己的税款,两者相互之间不能抵扣;而只有增值税之间才可以相互抵扣。实行营业税转增值税以后,,增加了外贸企业缴纳增值税的范围 。营业税转增值税前,外贸企业缴纳税款的主要种类是是营业税,,除出易的货物免征营业税外,,其他的销售:比,如内销、自营进口销售、进口销售、出口销省等, 项目都须缴纳营业税。实行营业税转增值税后,,增值税成为应缴纳税款中的主要种类,,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也相应扩大,很多,差不多涉及到生产、流通的每个环节。

对于企业来说,营业税转增值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减轻税务负担,提高其本身的市场竞争能力,。然而减轻税务负担是相对企业的总体来说的,对于不同的行业以甚至于具体的企业,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为企业所在的行业不一样,经营的模式、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企业规模也不一样,在同样的税率政策的情况下,营业税转增值税以后,不一样的企业所承担的税务负担或者减轻或者加重。可以说,营业税转增值税是“双刃剑”,对成本高利润低的企业来说较为有利,而成本低利润高的企业税务负担甚至有可能提高。因为增值税是以创收部分作为基准而征收税款的,其成本部分是可以抵扣的。所以,对于某些行业而言,可能是有利的,因为抵扣部分减轻了税负。还有一种情况,如果货物的增值率过高,对企业来说,增值税的税务负担负就比营业税还高。国家为了鼓励出口创汇,对外贸企业的出口货物实行“免、退”税务管理办法,也就是出口时的增值部分是免除增值税的,对于进口的增值税额退税。外贸企业出口的货物退还增值税的计算办法是除了退还其已经缴纳的增值税以外,还退还已经缴纳的消费税。消费税的退税办法分别依据该消费税的征税办法确定,也就是退还这种消费品在生产中已经缴纳的消费税。所以一般情况来说,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营业税转增值税是喜讯,因为它的实行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大大的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大大的调动外贸企业的积极性。

营业税转增值税对于企业的经营方向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的影响。营业税转增值后外贸企业的服务对象更喜欢与之合作,因为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得到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好处,然而这只是局限于服务对象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然的话,外贸企业收取的增值税金额也算作其成本。所以,营业税转增值税的实施对企业的经营方向可能产生一些影响。这是外贸企业的管理面临的新的问题。

还会产生的一个问题是,营业税转增值税后,外贸企业的损益项目上体现不出服务流转税,企业的账面收入可能有所下降,即使税负不变,也将减少一部分。所以,在同样的利润下的利润率显示的会更高。

营业税转增值税实施后,国家的税务管理力度将会更加大,由于借鉴了世界上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三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的增值税管理较为完善,营业税转增值税后实行的稽核比对信息。堵塞了以往一些税务管理方面的漏洞,而目前我国的营业税管理还不够成熟,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营业税转增值税的实施对于外贸企业的财会人员也是一次考验和锻炼。对他们来说,税务制度的变革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时代的需求成为他们当务之急。以前的营业税纳税人变成了现在的增值税纳税人,企业有必要在填报申报表、防伪税控系统等方面进行一定业务的培训,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外贸企业,用心学习和正确把握国家退税政策,吃透退税政策,外贸企业的财会人员应对退税流程和申报系统胸有成竹,以便提高填报申报的质量和速度,从而,加快资金周转,是企业不至于因此而捉襟见肘。

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营业税转增值税对于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营业税转增值税,有利于外贸企业调整出口结构,使市场的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营业税转增值税,完善了我国的税务制度,避免了国家对企业的重复征税,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解除了对企业的束缚,有力的增强我国的外贸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外贸企业作为我国与世界经济交流的窗口,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走在前列。让中国的产品更多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同时,引进国外的技术和产品,使它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外贸企业的税收成本降低,可以降低国外产品和服务价格,给消费者提供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同时,市场上的服务会更加的精细化专业化,可以大力的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使我们普通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改善我们的民生,提高我们的生存质量,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三、结束语

营业税转增值税是我国在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推出的政策,是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外贸企业要抓住好时机,利用现有政策加快发展。由于营业税转增值税后,企业是可以对固定资本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的,这样,企业就能省下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经营,增加利润。同时,全球范围内正发生着金融危机,而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发展的春天,市场就会有大量的商品需求。现在,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正是为将来进军广阔的世界市场做好准备的良好时机。

参考文献:

[1]杜莉,张苏予.论我国金融业营业税转增值税在上海金融核心区试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世界经济情况,2009

篇5

关键词:营业税 增值税 税制改革 企业

一、“营改增”的背景和意义

“营改增”的全称是营业税改增值税。营业税、增值税是我国的流转税制中最主要的两个税种。营业税和增值税所面对的对象不同,营业税主要是面对中大部分的服务行业,而增值税不仅包含了第三产业的一些产业还有第二产业。前期这两种税制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财务收入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两种税制逐渐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所以为了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在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正式确立了税制改革试点方案,决定在部分行业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2012年初在上海的一部分现代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率先启动的,发展到今年,我国“营改增”政策的实行和推广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

“营改增”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转型的一个极其有意义的改革,也是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推动其发展。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实施过程中部分试点企业税负出现了上升的现象。

二、“营改增”的内容

1.试点主要税制安排。(1)税率。增值税原本的税率是17%的准税率和13%的低税率,在实行“营改增”之后试点就在此基础上新增了11%和6%两档低税率。根据试点的不同行业分别用不同的税率,其中部分服务业适用6%税率,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适用11%税率,租赁有形动产等适用17%税率。而对于服务贸易进出口则是采用进出口分别税率,出口采用零税率或者免税制度,进口则是照收增值税。

(2)计税依据。纳税人计税依据从原则上讲应该是发生应税交易取得的全部收入,对于一些特殊的行业,比如一些行业可能需要大量的代收转付或者垫付资金,那么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予以合理扣除。

(3)计税方式。计税方式通常分为两种,增值税有一般计税法和简易计税法两种。对于金融保险业和生活业,通常采用后者;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销售不动产、建筑业、邮电通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文化体育业则是选择前者。

2.部分试点企业税负上升的原因。(1)中间投入偏少。因为能够获得抵扣的只有中间投入,而对于一些劳动和知识型密集服务行业而言,他们的投入大部分是以人力为主,在中间投入即外购产品和服务成本之上相对较少,而人力成本不算入增值税进项抵扣之内。其结果就是进项税规模小于销项税,最终导致税负增加。例如鉴证咨询业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因为中间投入比率低而导致“营改增”之后税负反而增加。

(2)增值税税率过高。上文提到过在试点根据不同的行业要求的增值税税率不同,而税率最高的非交通运输行业和有形动产租赁行业莫属,而在试点中“营改增”之后税负上升的主要行业正好也是这两个行业。在“营改增”之前交通运输行业的营业税是3%,实行“营改增”之后增值税变为11%;有形动产租赁行业“营改增”之前的营业税是5%,实行之后增值税变为17%。由此可见两个行业的税率上升幅度都是很大,税率过高也是导致税负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

(3)固定资产更新周期较长。因为“营改增”允许企业抵扣购进资产成本,按理说企业税负是应该大大减轻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企业短期内并没有购进固定资产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抵扣的很少,这也是影响税负上升的一个因素。受到固定资产更新周期长这个因素影响的企业,最突出的是交通运输业以及有形动产租赁业。像有形动产租赁业和交通运输业主要的生产资料都是一些使用周期比较长的物品,比如汽车、轮船等。这些生产资料几乎很少在短时间内大量的购进,而日常成本消耗最大的不过是维修费和燃料费,但是这两种费用在索要增值税发票上又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对于这样的企业而言固定资产更新周期较长,抵扣购进资产成本对他们而言和其他企业相比的减负作用就要弱化很多。

三、“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1.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率产生的影响。由于不同企业所属行业不同,其生产结构和经营模式也有所不同,在赋税上所承担的压力也就存在着一些差异。总的来说,“营改增”有利于减少或避免征税的重复现象,减轻企业缴税的负担,但是具体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讲,有的企业是减少了税负,有的企业反而会增加税负,通过对试点企业的税负情况研究可以看出,在交通运输企业中,缴税的负担确实减轻了,然而该政策的施行对于部分物流企业以及为人们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服务行业的税收负担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现象,这是由于咨询服务行业本身进项的税款额度就比较少,就算是采用了最低的6%税率,税负也会有增加的可能。另外,“营改增”政策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同类型企业,所产生的税负影响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处于建设初期的企业来说,如果企业根据增值率的测算结果,企业以一般的纳税人的身份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那么企业的税收负担率就会相对较低;而如果该企业是增值率在55.45%以上的,企业以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则更加有利于减轻自身税负的压力。

2.对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产生的影响。由于长久以来大部分行业在税款的重复征收方面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尤其是我国的服务行业,在营业税纳税方面一直都存在一些弊端,对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我国,服务业受到营业税的限制和约束比较多,这就导致了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和速度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比较落后。而“营改增”政策将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之后,对于我国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促进服务业快速完成社会功能转型以及进行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营改增”政策的推广和实施,总体来说能够减轻企业在税款负担率方面的压力,对于服务行业的效果尤其显著。在该项政策出台以及实施之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存在把税款负担率压力比较大的营业税以及税负压力较小的增值税范围搞混的现象,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而施行“营改增”以后,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改变,更符合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需求。

3.对企业的会计以及财务核算产生的影响 。首先,在进行营业税征收的时候基本上是根据企业的毛收入来征收税款的,不会对进项扣除进行核算,因此企业会计部门在进行核算的时候比较容易。而施行“营改增”政策之后,企业既要对进项以及销项税款进行核算,还要对增值税的专用发票的使用力度进行加强,无疑加大了企业会计核算部门的工作难度。同时,增值税的收入以及支出不被计入企业的成本费之中,会计在制作报表的时候,报表上的数额就有所降低,在业绩上会感觉有所下降。

4.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定价产生的影响。由于价格在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企业在对自身产品以及服务进行定价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产品及服务的成本、人们的消费能力、市场的供需变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税收政策等。施行“营增改”政策以后,企业在商品及服务的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要根据市场的反应来进行合理的定价。如果价格不变,企业的增值税增加,会加重企业在缴税上的负担,并且降低企业的利润;如果价格升高,企业就把增值税的税款负担率转嫁给了下一级的客户,当下一级客户是一般纳税人时,对企业和客户都有好处,如果不是,就会造成客户转向同类企业或者寻找替代品,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使得企业在定价时面临着较为复杂的情况。

四、企业对“营改增”政策的应对措施

1.积极面对税负变化,采取合法、合理的措施减轻税款负担率。企业在税制改革的形势下,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有些税负加重的情况,结合企业自身在生产和经营上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自身生产经营环节中造成税负增加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合法的措施去解决问题。另外,针对有些企业税负增加的情况,国家会增加财政支持的力度,企业应该积极申请争取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尽可能多地合法享受税制改革带来的一些优惠政策。

2.改变旧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对企业成本费用加强控制。首先,企业对成本的预算工作应分配到具体的各相关部门去执行,并且指定预算工作的考核标准;另外,面对税制改革,企业亟需改变原有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以适应政策的变化发展;在管理上,建立奖励和惩处制度,提高企业在管理上的效率,这也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利润。

3.全面分析市场变化,制定合理的价格。企业不仅要在市场调查中掌握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能力等的变化,还要全面分析自身在市场竞争中所占的优劣势,并且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以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对适用税率进行合理调整,增大抵扣税率范围。租凭业以及运输业是“营改增”中较为特殊的行业。这两种行业中存在着大量无形成本以及不可抵扣成本,这样就会导致改革之后的税负增加,对于运输业而言,其中存在人力成本、路桥费等,必须要对路桥费改征为增值税,从根本上增加有效抵扣。应该继续不断完善增值税,将原本可以量化但还并未纳入抵扣范围的成本归入到抵扣范围中,从根本上慢慢纳入增值税的抵扣范畴。

5.尽量减小行业或地域性税收政策带来的影响,由于“营改增”的试点范围还相对较小,所以很多中小企业出现因无形成本不能抵扣的情况。对于税负的转嫁而言只能局部实现,对整个企业造成了额外负担,要想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取得联动效应。同时扩大“营改增”的试点范围。

6.在企业内部加强控制,转变自身的经营模式对于企业自身而言,要做好企业税务的筹划工作,建立一个数字模拟财务分析,其中要对供应商、客户进行全面分析,适应“营改增“之后的政策。在对财务不断分析的前提下,做好企业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重整。企业可以将人力资源转变成若干个较为独立的组织,把企业分立成若干个独立公司、子公司的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纳税人身份或者成为小规模纳税人,从根本上降低整个企业的税负。要对未来可以选择供应商的纳税人身份和客户纳税人身份进行判断。对采购环节以及销售环节等各项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制订出一套完善的管理流程,要从上游取得专职发票,从根本上完善企业间的抵扣链条。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定价体系做出调整,要对商品进行重新定价。

五、结语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填补我国之前在营业税制度方面的不足,使我国税制改革工作更加趋向合理化。作为我国税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对于减少企业在税收方面承担的压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然,我们也要正视在政策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促进该项政策的推广,使其在企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中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试点纳税人的影响与企业应对[J].商业会计,2013,(7)

[2]李建人.“营改增”的进行时与未来时[J].财经问题研究,2013,(5):78-84.

[3]潘文轩.企业“营改增”税负不减反增现象分析[J].商业研究,2013,(1):145-150.

篇6

【关键词】 生产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 税负; 财务; 影响

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这对扩大国内需求、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重大现实意义。此次转型必然会对企业的税负及财务产生影响。

一、增值税的基本理论

(一)增值税的运行机理

增值税与传统的流转税不同,具有独特的运行机理,有着鲜明的特性与对经济产生不同影响的类型。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提供劳务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作为课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二)增值税三种类型及比较

通过对增值税类型的介绍及其比较,可以明晰地了解各种类型的优缺点。

1.增值税的类型

增值税按对外购固定资产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和收入型增值税。

(1)生产型增值税

生产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增值税时,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都不允许扣除,作为课税基础的法定增值额不但包括纳税人新创造的价值,还包括了已经计入成本的外购固定资产价款部分。生产型增值税存在对固定资产进行重复征税,因此,此种类型的增值税政策不利于鼓励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不利于投资,但可以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政府财政支付的能力。

(2)收入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增值税时,对于外购固定资产价款而言,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费部分才允许扣除。作为课税基数包括了当期的工资、利息、租金及利润之和,和生产型增值税比较,没有把折旧额计入。从理论上讲,收入型增值税是一种标准的增值税,但由于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是分期计入产品的成本的,在转成本的时候没有逐一的凭证记录,要想准确地计算转入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额,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实践中,收入型增值税政策的应用并不广泛。

(3)消费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增值税时,对于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的价款允许一次全部扣除。因此,消费型增值税在购进固定资产的当期,增值税可以扣除的金额大大的增加,这样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这种课税政策最宜规范凭发票进行抵扣的制度,便于国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所以是三种增值税类型中最简便、最能体现增值税优惠政策的一种类型。

2.增值税类型的比较

就税基方面进行比较,根据上面对三种类型增值税的介绍,很明显的是;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基最小,生产型增值税的税基居中,收入型增值税最大。不同类型的增值税对经济的发展效应和政府的财政收入效应不同,所以它们对政府的财政收入、产业结构、投资规模以及技术创新等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下面从五个方面对三种增值税进行比较:

(1)从课税的税基方面进行比较

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基最小,收入型增值税的税基居中,生产型增值税最大。从课税基础来看,生产型增值税最能保证政府的财政税收收入,提高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而在这一方面,消费型增值税会带来政府财政税收的减少。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消费型增值税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提高国家的财政税收收入。

(2)从企业承担的实际税收负担方面进行比较

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政策计算应纳增值税额时,对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由于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一般数额较大,故重复征税的现象严重,而且,流转环节越多,重复征税的额度就会越大。对三种类型增值税进行比较分析,生产型增值税重复征税的额度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所以,只有消费型增值税更好地体现了不重复征税的特点。在这种政策下,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最小。

(3)从促进企业投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生产型增值税规定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允许进行抵扣,因而,在生产型增值税政策下,投资的越多成本就会越大,这种政策明显地抑制了投资者的热情。而消费型增值税恰恰与生产型增值税相反,它允许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进行抵扣,避免了重复征税,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型,能够起到刺激投资的积极作用。收入型增值税虽然允许对固定资产折旧部分进行抵扣,但缺点是分期进行抵扣的,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样就增加了投资回收期,再加之货币的时间价值,在刺激投资方面的作用不如消费型增值税。

(4)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由于生产型增值税的特点,在生产型增值税下,越是有机成本高的行业,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就越重,不利于推行税收公平政策,更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与之相比,消费型增值税则克服了重复征税的弊端,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有利于公平税负,促进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促进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从而带动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促进创新水平和技术含量的提高。

(5)从有利于国家税收征管方面进行比较

生产型增值税规定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允许进行抵扣,从而中断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使偷税、漏税和骗税等不法行为有机可乘,而且,不利于国家税收机关征税工作的进行,直接带来税收征管成本的增加。收入型增值税对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是分期计入产品的成本的。因此,这种政策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税收征管的进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并且不受时间的限制,在计算及征收方面等要简单易行,最适合凭票扣税制度的实行,有利于提高税收征收效率。通过上述的比较,从税收征管的成本上看,收入型增值税的税收征管成本最高,生产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

综上所述,生产型增值税导致重复征税,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而且不利于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对于消费型增值税而言,企业投资的越多,税负越少,这与生产型增值税不同,所以消费型增值税可以鼓励企业投资,引进新的设备扩大再生产,鼓励技术改造。对收入型增值税而言,它强调固定资产折旧分期转入产品价值中,理论上具有合理性,但是在计算方法上存在困难,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推广。

二、增值税转型前后企业的税负比较

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即实现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必然会给企业的税负产生影响,下面就转型前后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所得税的变化来说明。

(一)增值税转型前后的增值税税负比较

实施增值税转型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税负,促进企业的发展。在生产型增值税的条件下,由于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能抵扣,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在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条件下,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进项税额能够在发生当期抵扣,企业的税负相对得到降低,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现举例说明:

例1,假定该企业是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17%。该企业当期购进用于生产的资料价值是500万元,购进发票上价税合计585万元;当期又购进固定资产,价格是1 000万元,购进发票上价税合计1 170万元。该企业本期实现销售收入2 500万元,销项税金是425万元。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情况下,即按照税法规定,外购流动资产所含税金允许抵扣,但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不允许抵扣。本企业应纳税额就是从销项税金中扣除外购流动资产所含税金后的余额,即340万元(425万元-85万元)。在消费型增值税条件下,本企业应纳税额就是170万元(425万元-255万元),比生产型增值税条件下的应纳税额减少了170万元。可见增值税转型可以对企业的增值税税负起到降低的作用。

(二)增值税转型前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负担比较

由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是以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为税基计算的,因此,实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优惠政策后,增值税税负的降低也会带来两者的降低。

(三)增值税转型前后的企业所得税税负比较

生产型增值税模式下的固定资产原值包含购进资产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而在消费型增值税模式下则不包含该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原值不同会导致企业每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也不同,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当期费用,还造成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出现差异。

例2,企业本期购入固定资产,价格是1 000万元,购进发票上价税合计1 170万元。假设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为10年,企业采取直线法折旧。在生产型增值税下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进项税不能抵扣,因此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1 170万元,企业每期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为117万元;在消费型增值税情况下,当期发生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1 000万元,企业每期的折旧额是100万元;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每期的折旧额减少17万元,企业的利润增加17万元,企业的所得税则增加5.61万元。因此增值税转型后企业的所得税税收负担将会有所增加。

三、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基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的影响,其必然会对企业的财务产生影响,下面就从转型对固定资产核算以及对企业财务报告和指标的影响来分析。

(一)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

增值税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以前不允许扣除的外购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额现在则可以一次性全部扣除。因此,增值税的转型必然对固定资产核算产生影响,下面就纳入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准予抵扣的项目及账务处理加以论述。

1.纳入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

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下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增值税转型将新增固定资产纳入可抵扣范围,允许抵扣的范围与转型前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固定资产规定相同。

2.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等有关规定,准予企业(指一般纳税人)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应包括:(1)国内采购(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固定资产,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2)进口固定资产,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3)购进用于自制(含改扩建、安装,下同)固定资产的货物或接受用于自制固定资产的应税劳务,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4)购进或者销售固定资产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固定资产支付运输费用的,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等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从小规模纳税人处取得固定资产和其他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下发生的增值税都不能抵扣。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

对某一个具体的企业而言,增值税税收政策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使得企业可以将购建生产用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税金确认为当期的进项税额,抵扣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当期销项税额,而不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正是这一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产生影响。

1.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应交税费是企业流动负债的一部分。这两者价值的变动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内部结构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引起资产负债表内相关项目的变动。

为了方便说明和分析这一过程,本文假设了以下资料:某一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制造型企业购进一台生产用设备,设备不含税价格是100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款项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见表1、表2)

可以看出,转型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价值降低,流动负债减少,净资产不变。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当期的销售业绩越好,产生的销项税额越多,实际上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也越多,起到了节省货币资金的作用。

2.对利润表的影响

利润表项目中与固定资产价值直接相关的是折旧费用,即管理费用。由于增值税转型,固定资产的原值降低,折旧费用相应减少,营业利润增加。企业利润总额的增加,虽然会使得所得税同时增长,但并不影响净利润绝对数的上升。

假设某一固定资产的不含税价格为I,增值税税率为17%,年折旧率为r,所得税税率为25%,则转型后:

固定资产原值的变动为:-I×17%

折旧额(管理费用)的变动为:-I×r×17%

营业利润以及利润总额的变动为:-(-I×r×17%)=I×r×17%

所得税的变动为:I×r×17%x25%=0.0425I×r

净利润的变动为:I×r×17%×(1-25%)=0.1275I×r

由以上分析可知,增值税的转型使得企业净利润增加,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价格I越高、年折旧率r越大,对企业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的影响越显著。利润表中与固定资产折旧费间接相关的项目还有“主营业务成本”。消费型增值税中,由于固定资产原值中不再包含进项税金,用于生产产品计提折旧费(产品的制造费用)也相应减少,使得产成品成本中也不再包含进项税金。正是由于消费型增值税的这一特点,使得产成品销售时,杜绝了重复征税的现象;同时在其他生产成本不变情况下,也间接影响了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项目,与生产型增值税相比有所下降。

3.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按照企业经济活动的性质,现金流量表项目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类。在生产型增值税下,购买固定资产的所有支出全部计入投资活动下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而在消费型增值税下,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规定,则需要分项列示。通过表3可以看出,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117 000元现金流出中,100 000元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列入了企业的投资活动;而其余确认为进项税额的17 000元尽管是伴随固定资产的购置而支出的,但却作为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出项目。

可以看出,增值税转型的直接影响是可能使企业当年的现金流量增加,但同时导致以后年度固定资产折旧的减少,利润和所得税的增加,更使企业的现金流量减少。

四、增值税转型下企业的应对措施

增值税转型是国家实施减税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企业应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充分享受增值税转型带来的税收优惠。笔者认为,在这次增值税转型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采购固定资产必须选择从一般纳税人处购买

一般纳税人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购进固定资产时应避免小规模纳税人,除非小规模纳税人比一般纳税人提供更为优惠的条件,即使供应固定资产的小规模纳税人能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进固定资产还是能获得更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假设某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不含税价格为100万元,当供应商是一般纳税人时,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00×17%=17万元,而当供货商是小规模纳税人时(能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 100×3%=3万元,经比较,17万元远大于3万元,所以企业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进固定资产可获得更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二)企业应合理规划投资固定资产的速度和规模

当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时,必须考虑固定资产的购进时机。由于增值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一般来说,购进企业在出现大量增值税销项税额时期购入,这样在固定资产购进过程中就可以实现进项税额的全额抵扣。否则,若在一定时期,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大于该时期的销项税额,则购进固定资产就会出现一部分进项税额不能实现抵扣的现象,从而降低固定资产抵扣的幅度。因此企业应合理规划购进固定资产时间,避免出现销项税额有的时期不够减,有的时期剩得多的情况,要保持投资固定资产的平稳性,分批分期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与企业财税目标的相互配合。

综合上述分析,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增值税转型将从整体上降低增值税纳税人的税负,提高企业利润水平,降低企业现金流出,提高固定资产的盈利能力和周转能力,增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竞争力。由于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往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此时若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现金流短缺,发生财务风险,因此,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考验。企业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应注意投资效率,尽快实现投资回报。

【参考文献】

[1] 郭瑛.浅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2).

篇7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

一、房地产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的重要意义

长时间以来,房地产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力量,特别是进入新常态环境下,逐渐朝着分化改革方向转变,房地产企业不但面临较大去库存压力,同时也会出现房地产泡沫现象。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改革,希望可以引导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各级部门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内涵建设,并从增值税税收筹划方向入手,促进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发展。房地产企业通过加强税收筹划,可以提高整体效益,并以此为依据,增强企业发展潜力,促进自身长远发展。增值税税收筹划针对房地产而言,并非偷税漏税,而是结合法律标准合理避税,以此促进自身效益提升。

二、“营改增”后对房地产企业税收带来的影响

(一)税负影响

在“营改增”背景下,预示着营业税正式在税收舞台中消失。房地产作为原营业税主要的征收企业,在税务改革后,正式步入到增值税阶段。在税额缴纳上,房地产企业由之前税率17%更改成9%,针对房地产企业而言,税率改变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与此同时,在税务改革后,土地成本将会纳入到可抵扣范畴中,便于房地产企业税负的减少,减少各种税务风险出现。所以,在增值税税收筹划时,房地产企业应该对现有税收政策有全面了解,以此实现节税。当前,房地产企业采用各种拿地方式,如拆迁、投资等,不同拿地方式,征收税额也会存在不同。所以,这样采取合理方式拿地,减少房地产企业税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二)土地增值税影响

在“营改增”背景下,针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土地增值税将会受到一定影响,这是由于房地产企业增值税作为价外税,所以,在核算中,不可将其当作抵扣项目进行核算,使得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中增值率不断提高。从该角度来说,“营改增”政策的颁布,将会加剧企业税负。所以,要求房地产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应该给予该内容高度重视,采取合理方式,降低增值税税率增加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所得税影响

鉴于上述内容得知,房地产企业增值税作为价外税,所以,需要将其融合到所得税中,不能实现抵扣处理,使得企业所得税税额不断提高,加剧企业税负。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原有缴纳营业税过程中,房地产销售收入需要全面纳入到企业销售额中,而在税务改革下,在销售收入明确之前,已经把增值税从中扣除,所以,在明确所得税额过程中,无须再进行税额扣除,所以,站在本质角度来说,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所以,在对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分析时,应该具体分析,将影响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各项因素抽离处理,全面处理。

三、房地产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对策

(一)加强企业税收筹划

随着“营改增”政策颁布后,作为房地产企业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税率由之前17%更改为9%,基于该现象,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可以从房地产企业日常活动中进行,减少运营活动成本投放,结合实际情况,在经营活动中获取增值税发票,缓解房地产企业税负压力。并且,房地产企业还要给予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高度重视,加大管理力度,通过采取各种宣传方式,提高财务人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意识,充分利用“营改增”政策,给房地产企业创造更多优惠,减少企业税负。除此之外,房地产企业还要和合作企业合同约定,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秉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在确保供应材料质量的情况下,选择最低的材料价格。假设在一般纳税人身份的供应商中采购材料,应该要求其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让企业在纳税上,可以获取更大的优惠。房地产企业在增值税税收筹划时,需要利用存在的税率差异。一般来说,供应商税率一般为17%,但是房地产企业税率为9%,所以,房地产企业需要迎合国家法律标准,通过应用税率差异实现节税。同时,房地产企业在增值税税收筹划中,通过采用纳税时间延迟、优惠政策应用等方式,减少房地产企业税负。

(二)及时和税务部门交流

针对房地产企业来说,要想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在纳税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一系列合理避税方式,减少企业税负压力,但是这种避税方式将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如果操作不合理,将会触及法律底线,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在具体房地产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中,需要科学设定避税方案,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保证避税方案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从而起到合理避税的效果。在此过程中,税收筹划工作人员还要对国家税法变化情况有所了解,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保证房地产企业可以科学规划各种税务活动,从而实现缓解企业税负的效果。在确保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合法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加强和税负部门的交流,把来自执法部门的法律风险降至最小,通过制定一系列规范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对税务风险把控,引导房地产企业稳定发展。

(三)改变传统营销策略

随着“营改增”政策的顺利实施,给房地产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一定的考验,房地产企业应该紧抓发展机会,迎接各种挑战,尽可能降低税务改革给房地产企业税收造成的影响,确保房地产企业可以稳定运行。因此,财务工作人员应该结合房地产企业运营状况,自足当下,放眼未来,站在税收筹划角度入手,对企业现有的营销模式进行优化改革。例如,在原有营销定价模式下,房地产企业通过设定目标成本方式,对企业营销环节中形成的各项成本进行科学控制,降低对应成本支出,提升房地产企业整体效益。特别是在房地产项目材料成本只升不降的情况下,更好结合房地产企业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营销战略,从而提升企业整体效益。房地产企业应该对当前市场发展趋势有深入的认识,根据形势发展,调整战略目标,让税务改革政策在房地产企业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减少房地产企业税负压力,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从而让房地产企业实现更好发展。除此之外,房地产企业还要充分应用各种优惠政策,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让企业税收可以享有更多的抵扣优惠,缓解企业税收压力。在增值税发票管理过程中,要求财务人员对房地产销售收入确认时间、开具发票时间高度重视,在获取发票以后,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抵扣,防止发生抵扣时限超期现象。

篇8

(一)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

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30%

(二)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

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40%-扣除项目金额×5%

(三)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

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50%-扣除项目金额×15%

(四)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

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60%-扣除项目金额×35%

(注:公式中的5%、15%、35%为速算扣除系数)

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企业涉及到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的土地增值税方面的经济行为较多,如何根据土地增值税的税收政策进行纳税筹划,降低土地增值税税负,日益为各企业所关注。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方法主要是根据土地增值税的征收政策努力降低土地增值额,从而降低土地增值率,享受土地增值税免征或从低税率征收。

现举例说明企业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方法。(以下纳税筹划时考虑的营业税税率为5%,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税率为3%,所得税税率为25%,契税税率为4%,其他税种暂不考虑)

一、重新测算并制定普通标准住宅的销售价格,争取利用普通标准住宅土地增值税免征政策

【例1】万均房地产企业建造普通标准住宅两幢,售价定为2600万元,开发成本等扣除项目金额合计为2000万元,该企业应纳的各项税金计算如下:

应缴纳营业税=2600×5%=130(万元)

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130×7%=9.10(万元)

应缴纳教育费附加=130×3%=3.90(万元)

扣除项目金额合计=2000+130+9.10+3.90=2143(万元)

土地增值额=2600-2143=457(万元)

土地增值率=457÷2143=21%

应缴纳土地增值税 =457×30%=137.10(万元)

企业税前利润=2600-2143-137.10=319.90(万元)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319.90×25%=79.975(万元)

企业税后利润=319.90-79.975=239.925(万元)

纳税筹划思路:企业土地增值率为21%,根据土地增值税征收细则对于纳税人建造出售普通标准住宅的规定,“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土地增值税细则第七条(一)、(二)、(三)、(五)、(六)项扣除项目金额之和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企业土地增值率临近免征点20%,可考虑重新测算并制定销售价格,适当降低销售价格,争取让土地增值率达到免征点,具体方法如下:

设免征点销售价格为P,P=(1+20%)×(2000+5.50%P),解得P=2569.5931(万元),按此免征点销售价格,考虑将现行销售价格定为略低为免征点销售价格,如定为2569万元,按此价格,该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金计算如下:

应缴纳营业税=2569×5%=128.45(万元)

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128.45×7%=8.9915(万元)

应缴纳教育费附加=128.45×3%=3.8535(万元)

扣除项目金额合计=2000+128.45+8.9915+3.8535=2141.295(万元)

土地增值额=2569-2141.295=427.705(万元)

土地增值率 = 427.705÷2141.295=19.97%,低于免征点20%,可享受免征土地增值税,应缴纳土地增值税为零,

企业税前利润=2569-2141.295=427.705(万元)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427.705×25%=106.92625(万元)

企业税后利润=427.705-106.92625=320.77875(万元)

从上述计算过程可看出,经过重新测算制定销售价格的筹划,企业销售收入减少了2600-2569=31(万元),但税后利润增加了320.77875-239.925=80.85375(万元)。

此外,在进行此项筹划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 此项筹划仅对于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适用,对于建造普通标准住宅的标准认定需符合“《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第021号)第一条关于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和居民个人转让普通住宅的征免税问题规定: 《条例》第八条中“普通标准住宅”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字[1999]210号)第三条中“普通住宅”的认定,一律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2005]26号)制定并对社会公布的“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住房”的标准执行。纳税人既建造普通住宅,又建造其他商品房的,应分别核算土地增值额。

2.对于重新测算并制定普通标准住宅的销售价格要考虑免征土地增值税税额应大于销售收入的降低幅度,确保企业筹划后的税后利润大于筹划前的税后利润。

二、分立销售合同,分散销售收入,降低土地增值额

【例2】华兴房地产企业建造的精装修住宅10幢,总售价定为8000万元(其中毛坯房售价收入4800万元,精装修售价收入3200万元,建安成本合计3800万元(其中商品房开发成本3000万元,精装修成本800万元),该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金计算如下:

应缴纳营业税=8000×5%=400(万元)

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400×7%=28(万元)

应缴纳教育费附加=400×3%=12(万元)

扣除项目金额合计=3800+400+28+12=4240(万元)

土地增值额=8000-4240=3760(万元)

土地增值率=3760÷4240=89%

应缴纳土地增值税=3760×40%-4240×5%=1292万元

企业税前利润=8000-4240-1292=2468(万元)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468×25%=617(万元)

企业税后利润=2468-617=1851(万元)

纳税筹划思路:企业土地增值率为89%,适用土地增值税率达到40%,可考虑改变销售合同签订方式,将毛坯房销售和精装修装饰分别签订合同,毛坯房销售合同定为售价收入4800万元, 精装修装饰合同定为装饰收入3200万元,总合同收入不变,但单个合同销售收入降低,从而达到降低土地增值额,适用较低的土地增值税率的目的。经分立合同后,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金计算如下:

1.毛坯房销售合同应缴纳的各项税金计算如下:

应缴纳营业税=4800×5%=240(万元)

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240×7%=16.80(万元)

应缴纳教育费附加=240×3%=7.20(万元)

扣除项目金额合计=3000+240+16.80+7.20=3264(万元)

土地增值额=4800-3264=1536(万元)

土地增值率=1536÷3264=47%

应缴纳土地增值税=1536×30%=460.80(万元)

2.精装修装饰合同应缴纳的各项税金计算如下:

应缴纳营业税=3200×3%=96(万元)(注:装修营业税税率为3%)

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96×7%=6.72(万元)

应缴纳教育费附加=96×3%=2.88(万元)

企业税前利润(1+2)合计=4800-3000-264-460.80+3200-800-96-6.72-2.88=3369.60(万元)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3369.60×25%=842.40(万元)

企业税后利润=3369.60-842.40=2527.20(万元)

经过上述筹划,企业税后利润增加了2527.20-1851=676.20(万元)。

三、增加销售环节,降低土地增值率

【例3】实华集团公司有一块土地准备出售给跃进公司,原土地购入成本为1000万元,现准备6000万元出售,该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金计算如下:

应缴纳营业税=(6000-1000)×5%=250(万元)

(注:根据财税[2003]16号文件规定:单位和个人销售或转让其购置的不动产或受让的土地使用权,以全部收入减去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的购置或受让原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缴营业税。按此文件规定,自建不动产和外购不动产在销售纳税时是有区别的,外购不动产在销售时实行余额纳税,自建不动产在销售时没有减除的规定,应以购买者支付给纳税人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作为营业额计缴营业税。)

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250×7%=17.50(万元)

应缴纳教育费附加=250×3%=7.50(万元)

扣除项目金额合计=1000+250+17.50+7.50=1275(万元)

土地增值额=6000-1275=4725(万元)

土地增值率=4725÷1275=371%

应缴纳土地增值税=4725×60%-1275×35%=2388.75(万元)

企业税前利润=6000-1275-2388.75=2336.25(万元)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336.25×25%=584.0625(万元)

企业税后利润=2336.25-584.0625=1752.1875(万元)

纳税筹划思路:企业土地增值率为371%,适用土地增值税率达到60%,可考虑增加销售环节,利用二次销售的方法降低土地增值额,适用较低的土地增值税率。具体方法为实华集团公司将土地作价3000万元出售给下属全资子公司实林公司,再由实林公司将土地作价6000万元出售给跃进公司,通过二次销售的方法降低土地增值额。经筹划后实华集团公司应缴纳的各项税金计算如下:

应缴纳营业税=(3000-1000)×5%=100(万元)

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100×7%=7(万元)

应缴纳教育费附加=100×3%=3(万元)

扣除项目金额合计=1000+100+7+3=1110(万元)

土地增值额=3000-1110=1890(万元)

土地增值率=1890÷1110=170%

应缴纳土地增值税=1890×50%-1110×15%=778.50(万元)

企业税前利润=3000-1110-778.50=1111.50(万元)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111.50×25%=277.875(万元)

实华集团公司税后利润=1111.50-277.875=833.625(万元)

实林公司应缴纳的各项税金计算如下:

应缴纳营业税=(6000-3000)×5%=150(万元)

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150×7%=10.5(万元)

应缴纳教育费附加=150×3%=4.50(万元)

应缴纳契税=3000×4%=120(万元)

扣除项目金额合计=3000+150+10.50+4.50+120=3285(万元)

土地增值额=6000-3285=2715(万元)

土地增值率=2715÷3285=83%

应缴纳土地增值税=2715×40%-3285×5%=921.75(万元)

企业税前利润=6000-3285-921.75=1793.25(万元)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793.25×25%=448.3125(万元)

实林公司税后利润=1793.25-448.3125=1344.9375(万元)

经过上述筹划,实华集团公司合并实林公司税后利润合计为833.625+1344.9375=2178.5625(万元),比筹划前实华集团公司税后利润增加2178.5625-1752.1875=426.375(万元)。

四、改变不动产出售方式,利用土地增值税免征政策

【例4】南京机械厂有一自建办公楼,造价600万元,现准备出售给宏图书城作为办公楼,拟作价2000万元出售, 南京机械厂应缴纳的各项税金计算如下:

应缴纳营业税=2000×5%=100(万元)

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100×7%=7(万元)

应缴纳教育费附加=100×3%=3(万元)

扣除项目金额合计=600+100+7+3=710(万元)

土地增值额=2000-710=1290(万元)

土地增值率=1290÷710=182%

应缴纳土地增值税=1290×50%-710×15%=538.50(万元)

企业税前利润=2000-710-538.50=751.50(万元)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751.50×25%=187.875(万元)

企业税后利润=751.50-187.875=563.625(万元)

纳税筹划思路:根据财税字[1995]48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规定:对于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的,投资、联营的一方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作为联营条件,将房地产转让到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中时,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根据上述文件,可考虑改变销售方式,将办公楼作为投资投入宏图书城,作为宏图书城办公楼,投资额为2000万元, 待办公楼办理完产权过户手续后, 南京机械厂再将2000万元股份全额转让给宏图书城原法人股东,经过筹划, 南京机械厂可享受免征收土地增值税,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金计算如下: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000-600)×25%=350(万元)

南京机械厂税后利润=(2000-600-350)=1050(万元)

经过筹划后南京机械厂税后利润增加1050-563.625=486.375(万元),进行上述筹划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篇9

关键词:营改增;非居民企业;劳务;境内;境外

一、引言

在营改增前,对于非居民企业(本文特指在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企业)在境内提供的劳务,需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08年12月1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2号)第四条的规定,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是指:(一)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由此可知,不管非居民企业的劳务发生地在境内还是境外,不管其在境内是否设有机构、场所,只要劳务的提供方或接受方在境内,非居民企业都需要缴纳营业税。营改增后,原应缴纳的营业税直接转为缴纳增值税,但是,当前适用的增值税法规仍然支持对上述该类应税劳务的界定吗?对是否因法规表述的不同导致营改增后该类应税劳务的界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纳税分歧,这是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二、问题探讨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以下简称“36号文”)文件附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中第十二条规定,“在境内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是指:(一)服务(租赁不动产除外)或者无形资产(自然资源使用权除外)的销售方或者购买方在境内;”第十三条规定,“下列情形不属于在境内销售服务或者无形资产:(一)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销售完全在境外发生的服务”。可见,营改增后基本上沿用了原营业税对境内的界定规则,但第十三条也提出了例外情形,对于完全在境外发生的服务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即使劳务接受方在境内)。从上述分析来看,营改增后因存在例外情形,对于完全发生在境外的原该类应税劳务,即使劳务接受方在境内,也无需再缴纳增值税,但实务中对“服务完全发生在境外”的判断却有不同的理解,从而产生一定的税收问题和税务风险,下面以具体案例展开探讨。国内一家船厂——A企业承接了一艘船舶的修理任务,修理过程中需要将船上某一舾装件进行重新设计和安装,按照要求,必须将图纸的电子版发送到国外一家B企业进行审图,产生审图费1万欧元。请问,A企业对外支付审图费时,需要为B企业代扣代缴增值税吗(假设B企业在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

(一)观点一:图纸电子版由国内发送到国外,审图服务完全是在国外完成的,根据“36号文”附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即“下列情形不属于在境内销售服务或者无形资产:(一)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销售完全在境外发生的服务”,可以判定该服务不属于在境内销售,A企业无需为B企业代扣代缴增值税。

(二)观点二:审图服务虽然是在国外完成,但审好的图纸发送到国内使用,受益在国内,所以,不能将该服务视为完全发生在国外,应遵循“36号文”附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即“在境内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是指:(一)服务(租赁不动产除外)或者无形资产(自然资源使用权除外)的销售方或者购买方在境内”,判定该服务的购买方在境内,A企业需要为B企业代扣代缴增值税。

三、结论及利弊分析

在营改增之前,该类劳务因接受方——企业A在境内,故根据原营业税的相关法规,非居民企业B必须缴纳营业税。但营改增之后,根据当前的增值税相关法规,以上两种观点各有其道理,实务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操作方式。对此,笔者总结如下。

(一)选择观点一,A企业无需代扣代缴增值税。利弊分析:虽然A企业没有增加额外的税负,B企业也获得了合同价格中的全额收入(无需缴纳税款),但因税务机关不同的征税人员对法规的理解不同,这种操作可能存在一定的税收风险,为今后的税务检查埋下隐患。

篇10

本文将按照国家相关税收政策规定,探讨军工企业对军品和民品业务增值税的管理,为增值税纳税筹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军工企业;增值税;筹划

一、军品业务增值税纳税筹划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军队、军工系统所属单位征收流转税、资源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011号)中规定,对列入军工主管部门军品生产计划并按照军品作价原则销售给军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军事工厂的军品,免征增值税。

对于军品销售业务,国家税务部门对免征增值税作了进一步规定,军工企业军品销售合同必须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确认后,方可免缴增值税。因此,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组织合同管理部门按年度及时完成军品合同确认工作,并报税务部门备案。否则,税务部门将依法征收增值税,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现金流出,加重企业负担。

因军品免征增值税,对于军品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就不能再行抵扣,企业只能将该部分进项税额计入成本中。一般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提供的货物价格相对便宜,税负较轻,军工企业在购进货物时,应在充分保证货物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应商,以减少企业现金流出,有效降低成本。

二、民品业务增值税纳税筹划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和会计核算制度健全与否,企业一般被划分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同时,我国增值税法规定:非军品业务,从一般纳税人那里购进货物可以抵扣17%的进项税额,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进货物只取得普通发票的不抵扣进项税额,但小规模纳税人能够申请由国家税务机关代开可以抵扣6%或4%进项税额的发票。即使这样,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进货物仍要少抵扣11%或13%的进项税额。

基于这一点,不少人都认为,一般纳税人企业在购进非军品使用货物时应当从一般纳税人那里购买,尽量避免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买。在价格相等的情况下,这种看法无疑是正确的,但在企业实际经营中,小规模纳税人往往能够提供比一般纳税人更低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购货时是不是还应该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呢?以下从实例进行分析。

A企业需购买一批货物,从一般纳税人那里购买,价格为100000元,进项税额为17000元,如果选择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买,价格为85000元,同时可以取得由国家税务机关代开的可以抵扣6%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额为4811元[85000/(1+6%)*6%]。显然从一般纳税人那里购买可以多抵扣17000-4811=12189(元)的进项税额,但同时增加了进货时的现金流出量100000+17000-85000=32000(元),两项合计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出量32000-12189=19811(元)。

从A企业的采购可以看出,从一般纳税人那里购进货物并不一定都是最优选择。在选择购货对象时,企业要进行必要的税收筹划,下面再从现金流量方面进行分析。

假设某军工企业需购进一批民用产品,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要支付现金C1(从销货单位可以得到由国家税务机关代开的可以抵扣6%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专用发票),从一般纳税人处购买需支付货款C2和增值税进项税额C2*17%,该批货物的销售价格为R,销项税额为R*17%,从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那里购进货物的现金流出量分别为F1和F2。则:

F1=C1+R*17%-C1/(1+6%)*6%;

F2=C2+C2*17%+(R-C2)*17%=C2+R*17%;

令F1= F2,及C1+ R *17% - C1/(1+6%)*6%=C2+R*17%,可得到从不同身份的纳税人处购货的平衡点为C2/C1*100%=94.34%,也就是说,从一般纳税人那里购货的价格(不含税)为小规模纳税人含税价格的94.34%时,二者的现金流出量是相等的。

当C2/C1>94.34%时,F2>F1,从一般纳税人那里购货的现金流出量大,应当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货。

当C2/C1

上述实例中A企业C2/C1*100%=100000/85000*100%=1 17.65%,远远大于94.34%,显然应当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货,这样就减少了现金流出量19811元。

上述只考虑了增值税对现金流出量的影响,在实务中我们还要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税费考虑进去,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此不做过多探讨。

参考文献:

[1]陈晓和 王 建:我国军工企业资本运营的模式选择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