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抵扣范文

时间:2023-04-05 06:0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增值税抵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增值税抵扣

篇1

二、本办法适用于*地震中受灾严重地区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但从事国家限制发展的特定行业纳税人除外。

受灾严重地区和从事特定行业纳税人具体范围见附件。

三、纳税人发生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准予抵扣

(一)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和实物投资,下同)固定资产;

(二)用于自制(含改扩建、安装,下同)固定资产的购进货物或增值税应税劳务;

(三)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凡出租方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514号)的规定缴纳增值税的:

(四)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

本条所称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自*年7月1日起(含7月1日)实际发生,并取得*年7月1日以后(含7月1日)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交通运输发票以及海关进口增值税缴款书合法扣税凭证的进项税额。

四、本办法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九条所规定的固定资产。纳税人外购和自制的不动产不属于本办法的扣除范围。

五、设有统一核算的总分支机构,实行由分支机构预缴税款总机构汇算清缴的纳税人,总机构在受灾严重地区,由总机构购进固定资产,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总机构核算的,可由总机构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总机构不在受灾严重地区,由总机构购进并用于受灾严重地区分支机构的固定资产,可由总机构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六、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发生下列情形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一)将固定资产专用于非应税项目(不含本办法所称固定资产的在建工程,下同);

(二)将固足资产专用于免税项目;

(三)将固定资产专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四)固定资产为应征消费税的汽车、摩托车;

(五)将固定资产供受灾严重地区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使用。

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上述情形的,纳税人应在当月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

本办法所称“固定资产净值”是指纳税人按照财务会计制度折旧办法计提折旧后,计算的固定资产净值。

七、纳税人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一)将自制或委托加工的固定资产专用于非应税项目;

(二)将自制或委托加工的固定资产专用于免税项目;

(三)将自制、委托加工或购进的固定资产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

(四)将自制、委托加工或购进的固定资产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五)将自制、委托加工的固定资产专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六)将自制、委托加工或购进的固定资产无偿赠送他人。

纳税人有上述视同销售货物行为而未作销售的,以视同销售的固定资产净值为销售额。

八、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一)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年7月1日前购进的固定资产,符合免税规定的仍免征增值税,销售的应税固定资产按照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二)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年7月1日后购进的固定资产,其取得的销售收入依适用税率征税。

九、纳税人可放弃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抵扣权,选择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权放弃的纳税人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声明,并自提出声明的所属月份起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不得再计入进项税额抵扣。

对纳税人已放弃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权又改变放弃做法,提出享受抵扣权请求的,须自放弃抵扣权执行月份起满12个月后,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方可恢复其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权。

十、纳入本办法实施范围的外商投资企业不再适用在投资总额内购买国产设备的增值税退税政策。

十一、纳税人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应记入“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篇2

(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

(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

(五)本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

篇3

【关键词】视同销售;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税务处理;会计处理

增值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其课税依据理论上是增值额,而在征税实务中,为便于操作将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简易办法征收,一般纳税人采用凭扣税凭证抵扣税额的办法,即从本销售环节应纳的增值税中抵扣上一环节已纳的增值税税额。这就要求一般纳税人能独立准确地核算出销售环节的销项税额和购货环节的进项税额。

对于正常的购销业务,其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很容易确定,但对于一些非正常购销业务,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识别有难点,增值税暂行条例中专门规范了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项目,本文就从两类业务的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的不同入手,进行详细辨析,以期更准确的识别两类业务,恰当地进行税务处理和会计核算。

一、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项目的税务处理不同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一)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二)销售代销货物;(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四)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五)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七)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实践中,单位发生的有些经济交易较为复杂,是否需要征收增值税以及如何征税往往不容易判断,也是纳税人经常出错的地方。视同销售是税法上的一个专业名词,其意义在于明确了货物发生非常规销售流转时仍然将其看做是一般销售业务,确定销售额并计算缴纳销售环节的税金。

上述八条视同销售行为,除前三条外其余五条的共同特点都是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销售以外的其他方面,从形式上看都异于一般销售业务,但税法却将其认同为销售业务,需计算缴纳销售环节的各项流转税金如增值税,这样规定的理由应当是自产、委托加工环节创造了增值额,按照增值税的计税原理,有增值额就应缴纳增值税,因此,凡是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无论其用途是用于销售还是用于其他方面,都应当计算缴纳增值税。

而外购的货物只有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才作为视同销售行为。排除了购进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而这几项恰恰是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项目最易混淆的。仔细分析后发现外购货物用于投资、捐赠、发放股利都是购进的货物在单位外部流转,而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是购进货物在单位内部流转。外购货物在单位外部流转肯定要加附加值,视为有增值额,理应视同销售,外购货物在单位内部流转,相当于仅以成本转账,当然不能确定为销售行为。

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并非像一般销售业务一样,发出货物回笼货币,只是税法为了征税规定其等同于销售,因此存在确定销售额的问题,税务机关确定视同销售行为销售额的一般顺序如下:(一)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二)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三)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

销售额确定后就可与适用的增值税率相乘计算得出销项税额,而不论会计处理是否确认销售收入。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还取决于当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必须取得合法的扣税凭证,并经税务机关的认证。可以说能够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必须与销项税额存在因果关系的配比,唯有此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需要通过税额抵扣方式加以解决。对此,《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五)本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只针对的是购进的货物改变用途或发生非正常损失、自用等。与视同销售行为中出现的购进货物用途相比,这里的购进货物仅在单位内部流转没有产生增值,所以不再缴纳增值税。或者没有生产出对应的应税货物,如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从而没有产生与进项税额相对应的销项税额,因而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否则就抵扣了其他应税货物的应纳税额,而给国家造成税款的流失。因此,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总的来说是支付了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不能产生与之对应的销项税额,相当于货物的流转环节已经终止,其进项税额只能由企业自已承担,而不能抵扣。

二、视同销售行为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项目的会计处理差异

视同销售本质上是为了计算缴纳销售环节的增值税,因此其会计处理的重点要是对应地确认“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而无论会计上是否确认收入。其常用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长期股权投资(投资)/营业外支出(捐赠)/应付股利(发放股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有两种会计处理,一种是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而是直接计入购进货物的成本,其会计处理为:

借:存货

贷:银行存款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所购进的货物在购买时就已知其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进项税额由于不能抵扣而由企业承担的情况。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其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处支出(非正常损失)

贷:存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这种方法适用于购进货物时已单独记录了其购进环节支付的进项税额,即

借:存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日后,购进货物改变用途或发生非正常损失,而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时,需将原记录的进项税额转出。也就是说,进项税转出的前提是有进项税额,因产生不得抵扣的情形而转出。

三、视同销售行为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项目对应纳税额的影响

根据下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

篇4

【关键词】煤炭生产矿井;巷道材料;增值税抵扣;政策

自2009年1月1日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以来,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抵扣问题就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关注的焦点,准予抵扣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而对于一般纳税人的不动产以及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的购进货物,又是不准予抵扣进项税额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上附着物难以准确划分。为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了《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规定“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为载体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无论在会计处理上是否单独记账与核算,均应作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组成部分,其进项税额不得在销项税额中抵扣”。

根据以上政策,多数税务部门在煤炭企业增值税实务操作上认定:煤矿矿井巷道所用材料均属于形成矿井构筑物支出,其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可抵扣,对这一点煤炭企业均存在异议,认为税务机关片面的理解税收法规,也没有真正了解煤炭企业的生产特性,现从以下几方面对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的增值税政策及煤炭企业生产巷道耗用材料的增值税税务处理作简单分析。

一、国家相关税收政策解读

994)目录仔细研读后,认为依据财税[2009]113号文,煤炭企业的矿井与巷道不完全属于构筑物。矿井井巷工程按固定资产核算可以列为构筑物,但正常生产矿井采区巷道不附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不属于构筑物。

1.在《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14885-1994)目录中,“0353”指的是构筑物中的道路,在道路这个项下第26小项的“巷道”显然不是指煤炭企业的生产用巷道,而是道路中所属的巷道。这从分类目录上就可以明确认定。

2.在财税[2009]113号文中对构筑物的定义是指人们不在其内生产、生活的人工建筑物,具体为《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14885-1994)目录中代码为“03”的构筑物。而煤炭企业的矿井就是职工生产工作的主要场所,并不符合以上定义,不能将煤炭企业的矿井全部划入《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14885-1994)中所指的构筑物。具体分类中的“0341”所指的矿井应指煤炭企业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井巷工程,理应不包含煤炭生产企业费用化的采区工作面巷道。

3.目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14885-1994)已经被《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14885-2010)所替代,新标准已于2011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对固定资产分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删改。在新标准中,对于工业用槽、池、罐、塔、井等的部分分类已由旧标准1994中的“土地房屋建筑物”大类改为“专用设备”大类。如果从增值税原理上来讲,划入新标准的槽、池、罐、塔、井等是可以按专用设备抵扣的。但是必须提请您关注的是,财税【2009】113号出台时执行的是旧标准,新标准已出台,而抵扣政策并未同时更新,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并未更新文件就此做出新的规范。

4.从增值税的转型方面理解。增值税从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最大的特点就是扩大了进项税的抵扣范围,允许固定资产的进项税可以抵扣。这也是煤炭企业增值税由13%修改为17%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对煤炭生产企业如果以“0341”和“0353”来定义和执行,则违背了《增值税暂行条例》修改的初衷,不是扩大了抵扣范围,而是缩小了抵扣范围,对煤炭企业而言甚至是剥夺了抵扣的权利。

二、煤炭企业生产工艺及耗费

1.采煤描述

煤炭资源储藏在地下,有的深达几百米,有的深达上千米,只有少量浅煤层可以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对于埋藏地下的煤炭资源一般采用平峒、斜井、立井等井工开采方式。

在井田开采前期,由地质勘探部门勘探煤炭的埋藏范围、地质结构、煤层分布、煤层倾角、煤质情况、地下水文情况等。根据地质资料进行设计,确定矿井井口位置、开拓方式、井下巷道的布置、井田的划分、矿井的通风、排水、运输等系统。建井立项后按设计要求开工建设,竣工后通过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安全、技术等方面验收,报审批后才可生产。

煤炭开采过程中,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使用各类保障安全的设备和材料,时刻检测瓦斯、水量、风量、顶板等,最大限度的确保安全生产。生产矿井原煤生产流程:根据设计进行采区测量布置采区巷道掘进安装采煤及运输机械进行采煤作业经过多级输送机运输井下煤仓多次转运到达地面煤仓通过筛选原煤产品。

2.井下巷道的划分

矿井巷道按其服务范围和在矿井开采中的作用,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

为整个矿井或一个开采水平进行阶段服务的巷道叫做开拓巷道,包括主井筒、运输大巷、总回风巷、主石门、井底车场、井下煤仓等;为采区服务的运输、通风的巷道叫做准备巷道,包括采区上下山、区段集中平巷、区段石门等;在采区范围内,为回采工作面直接服务的巷道叫做回采巷道,包括回采工作面开切巷、回风巷、运输顺槽和轨道顺槽等。

3.井下巷道的投入情况

开拓巷道投入的成本较大,服务年限长,一般和矿井生产年限一致。巷道支护一般采用锚网、砌碹、浇筑等支护的方式,巷道形成后较为稳定。

准备巷道服务于采区。服务年限同采区资源量的开采时间一致。支护方式主要为锚喷支护,随采区资源采完,巷道坍塌封闭,巷道内所有支护材料无法回收。

回采巷道是投入生产的矿井在采区工作面布置的通道,根据采区资源的分布,可布置多个工作面,每年需掘进千米以上,巷道支护以锚网支护为主,特殊地段需使用砼块、红砖等,回采巷道支护材料属矿井直接材料消耗,主要有锚杆、锚索、锚固剂、铁丝网、工字钢、圆钢等,工作面在回采期间为保证生产安全而加强支护,还会在上下端头等地段加设锚网索,回采巷道随着煤炭资源开采的推进而相继坍塌,空区垮落,两顺槽及工作面使用的所有支护材料无法回收,材料消耗极大。所有投入属于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一次性消耗。

三、煤炭企业对矿井的增值税账务处理

在2009年增值税转型前后,煤炭企业对矿井巷道的核算是一致的,没有受固定资产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影响,严格区分不同巷道的材料耗费,用以下方式进行账务处理:

1.开拓巷道和服务年限长的准备巷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基本建设形成的主要巷道和开拓延深形成的辅助巷道,由于该类巷道的服务时间与煤层储量、开采量和采煤技术手段等直接相关,使用时间一般在一年以上,财务上确认为固定资产-井巷工程,相关的支护材料等材料进项税没有抵扣或在竣工决算时作进项税转出。

2.回采巷道随着采煤工作面的回采而消失,巷道支护材料等是生产耗用,直接计入原煤生产成本,属增值税应税项目,进项税额正常抵扣。

3.随着煤炭企业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矿井采区巷道的开拓延伸多采取外委施工的方式进行,不涉及增值税进项抵扣的问题,实际发生的工程支出根据工程款发票记入在建工程科目,采区完工转入待摊费用,根据实际回采时间分期记入生产成本。而生产矿井专注于安全生产,生产使用材料均是生产性耗费,属增值税应税项目,进项税额应正常抵扣。

四、煤炭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现状

1.增值税抵扣范围窄。煤矿生产是以地下资源为对象而进行的采掘活动,对于占生产成本比例较大的塌陷治理和采矿权等费用,由于无法取得抵扣凭证,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尤其是采矿权费用,为购置资源而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应该像加工制造业购置的原材料一样,抵扣其进项税额,而增值税政策并没有将其考虑在内。

2.煤炭产品税负率高。2009年,我国实行增值税转型后,煤炭产品的增值税税率由13%恢复到17%。煤炭行业议价能力不强,处于产业链的上游,税费负担向下游传导不力,新增的税收负担,有相当一部分实行了自我消化,尤其是受电煤定价机制不顺影响,部分电煤价格甚至低于煤炭成本。

2009年增值税转型前,据调查统计全国煤炭企业增值税税负为10%左右。增值税转型后,允许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的进项税额,在其他行业增值税税负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从一些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的交流情况来看,煤炭企业增值税税负反而增加三个百分点,上升到13%左右,是加工制造业的3倍以上。而新疆部分煤炭企业2009年增值税税负就达15%。

3.承担的社会职能多。煤炭企业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职能,主要表现为,负担了应当由政府承担的煤矿生活区日常的维护和管理,辅业改制,除了支付大量的改制成本外,过渡期内还要支付大量的补贴费用,这些支出是用于非应税项目,增值税进项税额是不予抵扣的。

五、国内其他省市对煤炭企业增值税处理的相关规定

自财税[2009]113号文下发以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煤炭企业都对煤矿井下生产矿井耗用材料的进项税不能抵扣提出异议,部分省市已对此特殊事项作了相关规定:

1.安徽省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针对煤炭企业反映的问题,组织人员对煤矿井下生产过程进行了实地调研,根据煤炭企业井下生产的实际情况,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13号)规定,下发皖国税函[2010]110号,就煤矿井下生产耗用材料的进项税抵扣问题明确如下:“煤炭企业用于井下回采工作面建设、维护所耗用的材料不构成固定资产,在财务上作为费用直接在成本中列支,因此,对纳税人购进上述材料取得的进项税额,可暂准予其按规定申报抵扣进项税额”。

2.四川省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川国税发(2010)069号,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煤炭采掘行业的税收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制定了《四川省煤炭采掘行业税收管理办法》,其中第六条规定“严格巷道建设进项税额抵扣审核。对准备巷道建设及维修耗用材料所含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对回采巷道建设及维修耗用材料可以抵扣进项税;对企业准备巷道与回采巷道耗用材料无法区分的,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六、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对煤炭生产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的认识

2012 年2 月17 日,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扩大煤炭生产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的政策研究》座谈会。会议就我国增值税转型以来煤炭企业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从对企业影响轻重、迫切程度和解决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逐步解决增值税抵扣问题的具体建议。

会议着重研讨了煤矿巷道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问题。由于政策规定“矿井”、“巷道”属于构筑物资产,在执行中税务部门与煤炭企业产生分歧,需要尽快明确商业化生产煤矿巷道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问题。一是从增值税抵扣原理看, 用于生产矿井的巷道的购进货物增值税抵扣链条是完整的,应该允许抵扣;二是从政策的规定性来看,生产矿井巷道不符合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构筑物的定义,应该可以抵扣;三是从经济价值和参与生产的方式来看,煤矿巷道相对与一般不动产具有特殊性,不是独立意义上的资产,只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一个辅助中间产品;四是从引导企业行为,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来看,将生产矿井的巷道购进货物纳入抵扣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我认为国家税收法规总是在试行、操作、改进中不断发展,尤其是对增值税法规也进行了多次修订补充和完善,相信在国家支持西部发展而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煤炭企业面临的上述实际问题并对规范煤炭企业矿井的增值税实务操作作出政策性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篇5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土地增值税;所得税;税前扣除;比较

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增值收益部分涉及的税种主要有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鉴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都按照相关收入扣除相应支出的增值余额作为税基计征税款,本文结合国税函[2010] 220号、国税发[2009]91号、国税发(2009)31号等几个文件,分析土地增值税与所得税异同。

1 相似之处:

1.1 缴税方式相似:

1.1.1 土地增值税缴税方式:按月度或季度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预征缴纳,项目达到清算条件后进行清算。当房地产项目符合(国税发[2009]91号)规定清算条件时进行清算,将清算项目的各年度收入汇总,减除该清算项目全部扣除项目金额后,按规定计算土地增值税。计算各项目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后,再减除原来各年度预缴的土地增值税,多退少补。

1.1.2 企业所得税缴税方式:按月度或季度预缴的方式缴纳,年度进行汇算清缴。国税发[2009]31号第九条规定:“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应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毛利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开发产品完工后,企业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年度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在年度纳税申报时,企业须出具对该项开发产品实际毛利额与预计毛利额之间差异调整情况的报告以及税务机关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1.1 成本项目扣除相似

1.2.1 土地增值税的成本扣除项目: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纳税人计算土地增值额时税法允许扣除的项目成本分别为:(1)土地取得成本,即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地价款和按国家统一规定缴纳的有关费用。(2)房产开发成本,即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包括纳税人房地产开发项目实际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和开发间接费用。

1.2.2 企业所得税的成本扣除项目:根据国税发(2009)31号文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开发产品计税成本支出的内容:土地征用费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

2 不同之处

2.1 预提成本

2.1.1 土地增值税的预提成本规定:国税发[2006]187号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预提费用,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扣除。有关未付款可扣除的规定,国税函[2010]220号第二条规定:“地产开发企业在工程竣工验收后,根据合同约定,扣留建筑安装施工企业一定比例的工程款,作为开发项目的质量保证金,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就质量保证金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具发票的,按发票所载金额予以扣除;未开具发票的,扣留的质保金不得计算扣除。”

2.1.2 企业所得税预提成本扣除规定:国税发[2009]31号第三十二条规定:除以下几项预提(应付)费用外,计税成本均应为实际发生的成本。

(1)出包工程未最终办理结算而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在证明资料充分的前提下,其发票不足金额可以预提,但最高不得超过合同总金额的10%。

(2)公共配套设施尚未建造或尚未完工的,可按预算造价合理预提建造费用。此类公共配套设施必须符合已在售房合同、协议或广告、模型中明确承诺建造且不可撤销,或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必须配套建造的条件。

(3)应向政府上交但尚未上交的报批报建费用、物业完善费用可以按规定预提。物业完善费用是指按规定应由企业承担的物业管理基金、公建维修基金或其他专项基金。

2.2 加计扣除项目,作为一种税收优惠措施,加计扣除在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中都存在,但对于房地产企业适用各有不同。

2.2.1 土增值税所涉及的加计扣除项目

我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允许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所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加计20%的扣除。

2.2.2 企业所得税所涉及的加计扣除项目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2.3 房地产开发费用不一样

2.3.1 土增值税房地产开发费用的规定: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费用即房地产开发费用,是指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有关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根据国税函[2010]220号第三条房地产开发费用的扣除规定:

(1)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凡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允许据实扣除,但最高不能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在按照“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金额之和的5%以内计算扣除。

(2)凡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在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金额之和的10%以内计算扣除。

全部使用自有资金,没有利息支出的,按照以上方法扣除。 上述具体适用的比例按省级人民政府此前规定的比例执行。

此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利息支出扣除作了两点专门规定:一是利息的上浮幅度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超过上浮幅度的部分不允许扣除;二是对于超过贷款期限的利息部分和加罚的利息不允许扣除。

2.3.2 企业所得税房地产开发费用的规定:

国税发[2009]31号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在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扣除时,必须按规定区分期间费用和开发产品计税成本、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与未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这里指的期间费用就是房地产开发费用,指的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期间费用并不是全额可以抵扣,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下列支出按规定扣除:

(1)对企业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税前扣除标准分别为14%、2%、2.5%。

(2)对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3)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除另有规定外,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4)对公益性捐赠支出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企业发生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5)企业支付境外机构的销售费用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规定:不超过委托销售收入10%的部分准予据实扣除。

2.4 可扣除的已缴税金不一样

2.4.1 土增值税扣除税金的规定: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可扣除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可扣除。其中印花税则规定房地产企业不允许抵扣,非房地产企业可以抵扣。

2.4.2 企业所得税扣除税金的规定:国税发[2009]31号规定: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准予当期按规定扣除。

参考文献

[1]刘玉章著《房地产企业财税操作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

[2]蔡昌主编《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实战报告与涉税指南》中国市场出版社

[3]段九利等著《房地产企业全程纳税筹划(第二版)》.中国市场出版社

[4]国税函[2010] 22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

篇6

关键词:房地产 土地增值税

1、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审核

1.1、审核土地使用权证、出让合同、土地收据、契税税票和政府相关协议等之间在土地面积、支付金额上是否一致,判定是否存在政府返还、“以地补路”等情况。

1.2、审核支付的金额是否获取合法有效的凭证。

1.3、审核发票金额与银行支付记录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要求提供国土部门的证明。

1.4、比较、分析相同地段、相同期间、相同档次项目,判断其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金额是否存在明显异常。

1.5、审核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金额是否含有关联方的费用。

1.6、土地闲置费等不得扣除项目是否已经剔除。

2、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的审核

2.1、审核征地费用,拆迁费用等实际支出与概预算是否存在明显异常,在清算审核中,应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比对,检查资金支付的真实性及有无资金回流情况。

2.2、审核支付给个人的拆迁补偿款所需的拆迁(回迁)合同和签收花名册,并与相关账目核对。

2.3、注意是否存在将房地产开发费用记入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的情形。

3、前期工程费的审核

3.1、审核前期工程费的各项实际支出与概预算是否存在明显异常,计算前期工程费占全部开发成本的比值,并将该比值与同类工程的比值相比较,若发现有严重偏差的,则应进一步核实。

3.2、审核纳税人取得的土地是“生地”还是“熟地”。如果是“熟地”,防止重复扣除的现象。注意:纳税人取得的是已经进行开发过的“熟地”,即已经做好了“三通一平”或“七能一平”,则这部分前期工程费已包含在纳税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地价款中。

4、建筑安装工程费的审核

当前,该成本项目存在的问题最多,突出表现在人为扩大建安成本。

4.1、出包方式。重点审核完工决算成本与工程概预算成本是否存在明显异常,相关工程合同或协议是否在建设部门备案,是否存在“阴阳”合同、“错位”合同,是否与工程招投标中标书一致等情况。

4.2、自营方式。重点审核施工所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管理费支出是否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

4.3、利用税务征管软件审核是否是当地建安发票,是否用虚开真发票或假发票,虚增建筑安装成本造价。

4.4、审核单位工程造价,与当地公布的平均单位工程造价进行比对,是否有明显异常,对明显高于当地建筑安装工程费预警值的,应要求纳税人提供书面说明及相关材料佐证,并邀请专业人士评估。

4.5、对其工程设计变更资料、施工现场签证资料、工程监理单位监理报告及竣工验收备案文档,应重点核查,看它们之间是否相符。

4.6、纳税人如有自购建筑材料,应重点审核自购材料款有无在施工方开具建安发票的价款中重复列支;审核时应要求纳税人提供自购建筑材料的详细清单,结合施工合同和工程决算书,进行厘清和剔除。

4.7、必要时,在工程造价的核实方面可引入中介机构审核机制,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建筑施工成本进行全面审核,并出具工程造价的审计报告书作为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的参考依据。

4.8、审核有关装修费用,看企业销售精装修商品房中是否包含电视机、电脑、床、沙发等家用电器和家具。

5、对基础设施费和公共配套设施费的审核

5.1、审核各项基础设施费和公共配套设施费用是否含有以明显不合理的金额开具的各类凭证。

5.2、如果有多个开发项目,是否分项目核算,是否将应记入其他项目的费用记入了清算项目。

5.3、审核是否将期间费用记入基础设施费和公共配套设施费用。

5.4、审核有无预提的基础设施费和公共配套设施费用。

5.5、获取项目概预算资料,比较、分析概预算费用与实际费用是否存在明显异常。

5.6、审核基础设施费和配套设施应负担各项开发成本是否已经按规定分摊。

5.7、审核配套设施是否有出租经营的情况,是否予以扣除。

5.8、审核配套设施是否存在有偿转让的情形。

6、对开发间接费用的审核

6.1、如果有多个开发项目,是否分项目核算,是否将应记入其他项目的费用记入了清算项目。

6.2、审核各项开发间接费用是否含有以明显不合理的金额开具的各类凭证。

6.3、审核是否将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记入了开发间接费用。

6.4、审核有无预提的开发间接费用。

6.5、在计算加计扣除项目基数时,审核是否剔除了已计入开发成本的借款利息。

7、对房地产开发费用的审核

7.1、利息支出的审核。审核对不能够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利息支出,是否按税收规定的比例计算扣除;对能够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利息支出,审核各项利息费用是否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如果有多个开发项目,利息费用是否分项目核算,审核各项借款合同,判断其相应条款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审核利息费用是否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

7.2、除具实列支的利息支出外的房地产开发费用,审核是否按规定比例计算扣除。

8、对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审核

对于不属于清算范围或者不属于转让房地产时发生的税金及附加,或者按照预售收入(不包括已经结转销售收入部分)计算并缴纳的税金及附加,不应作为清算的扣除项目,审查税金是否足额缴纳。

9、对加计扣除项目的审核

9.1、审核加计扣除的基数是否准确,是否存在将期间费用计入开发成本或虚开建安发票,从而虚增基数的现象。

9.2、对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后,未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即转让的,审核有无违反税收规定加计扣除的情形。

篇7

一、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的现行规定

(一)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规定新增值税条例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除房屋、建筑物、小轿车、摩托车和游艇(以下合并简称“白用消费品”)以外的固定资产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包括相应运输费用的7%),但下列两种情形不能抵扣:一是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固定资产及相应的运输费用(以下合并简称“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二是非正常损失的购进固定资产及相应的运输费用。

(二)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处理的条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除自用消费品以外的固定资产时,确定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了进项税额,而后固定资产中途暂时改变用途或永久改变用途,用于(或发生了)增值税不能抵扣的情形,相应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对相应已抵扣的进项税额应转出。因此,进行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固定资产时,确定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固定资产入账成本未含增值税进项税额;二是固定资产中途暂时改变用途或永久改变用途,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或者发生固定资产非正常损失。

(三)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金额的确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第五条规定: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增值税条例第十条(一)至(三)项所列情形的,应在当月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或应转出进项税额,下同)=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

笔者认为,上述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计算公式不全面,过于简单、笼统。只适用于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永久改变用途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以及固定资产非正常损失的情形。对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改变用途,暂时直接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等情形则不适用。

根据固定资产净值通过折旧方式逐渐转移到成本费用的原理,以及前述“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公式的精神,可得出以下结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改变用途,暂时直接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或者与其他生产要素共同发挥作用,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其相应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应以非应税项目承担的折旧费为基础,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承担的折旧费×适用税率。

二、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的计算及会计处理

(一)固定资产暂时直接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固定资产暂时直接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是指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单独发挥作用,暂时性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会恢复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的情形。如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中途单独用于出租(出租业务交营业税,不交增值税),则应以出租期间计提的折旧额为基础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例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1月1日购入某机器,用于生产应税产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标明买价2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3.4万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购入时,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0

贷:银行存款 234000

假设使用寿命为10年,净残值率为2%。2010年12月出租该机器1个月,则该月折旧额为1633.33(200000×98%÷10÷12)元,出租该月计提折旧的分录为:

借:其他业务成本 1633.33

贷:累计折旧 1633.33

该月折旧额1633.33元中,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为277.67元(1633.33×17%)。进项税额转出分录如下:

借:其他业务成本 277.67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77.67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出租的机器设备,事前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折旧费的计提基数扣除了减值准备,因而折旧费会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就应以计提的折旧费与相应的减值准备之和为基数,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依上例,假设设备出租年度的上年末对该设备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800元,则出租月份折旧费为1533,33元(200000×98%÷10÷12-10800÷9÷12),固定资产减值少计提折旧100元(10800÷9÷12)。用于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折旧费仍然应该是1633.33元(1533.33+100),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仍然应该是277.67元(1633.33×17%),进项税额转出金额、分录均不受固定资产减值影响。

(二)固定资产间接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固定资产间接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是指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一同发挥作用,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情形。如工业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与材料、人力资源等要素结合,向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基本生产车间或其他受益对象提供劳务或产品,含有折旧费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非增值税应税项目。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折旧费)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应依上述公式按比例计算。

[例2]乙公司某月修配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为24000元(假设没有发生外购燃料、动力、机物料消耗、周转材料摊销等费用),其中折旧费(计提折旧费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均已抵扣,未发生减值)3000元。假设按一定标准计算,应分配给在建工程(仓库建造工程)的辅助生产费用8000元,按比例,8000元费用中的折旧费为1000元(3003÷24000×8000)。由于仓库建造工程属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应转出进项税额为170元(1000×17%)。

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借:在建工程―仓库建造工程 80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配车间)8000

进项税额转出:

借:在建工程――仓库建造工程 17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70

本例中,如果计提折旧费的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则应对折旧费按前述原理计算进项税额转出金额,进行账务处理。类似产成品、在产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其进项税额转出的计算基数也应考虑其成本中的折旧费。

综上所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固定资产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或进项税额转出金额)的计算应分两种情况:一是,进项税额已抵扣的固定资产永久性改变用途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以及固定资产非正常损失的情形,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即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得规定计算。二是,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改变用途,暂时直接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或者与其他生产要素共同发挥作用,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承担的折旧费×适用税率。同时,不能忽视固定资产减值对折旧费,进而对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不动产 进项税额 抵扣 实操

动产是指依自然性质或法律规定不可移动的土地、土地定着物、与土地尚未脱离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于土地并且不能分离的其他物。在财务上主要指的就是房屋、建筑物和构筑物等,以及依附建筑物上的不可分割单独使用的设备。企业不动产的来源有直接购买、接受捐赠、接受投资入股以及抵债等各种形式。一般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

“营改增”前,作为一般纳税企业新增加的不动产,按取得的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不动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这个成本中的“相关税费”包含了支付的营业税。而企业新增加的不动产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进项税额也不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而是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营改增”后,企业增加、减少不动产或者不动产使用权的让渡均属于增值税应税行为,适用税率为11%。2016年3月23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将不动产纳入了“营改增”范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3月31日的《不动产进项税额分期抵扣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5号)第二条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并在会计制度上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以及2016年5月1日后发生的不动产在建工程,其进项税额应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第一年抵扣比例为60%,第二年抵扣比例为40%。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融资租入的不动产,以及在施工现场修建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其进项税额不适用上述分2年抵扣的规定。

“营改增”这一项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帮助企业降低税负,降低改善生产经营及办公环境的成本。然而目前在会计实务操作及报税操作上仍未出台可操作性的指导文件,这使许多会计人员在报税操作时存在着疑虑。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会计工作经验,就“营改增”后新增不动产进项税额抵扣报税操作提出了一些意见与方法,供会计人员参考。

一、“营改增”后,新增不动产的账务处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5号文件第十一条规定,设置“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核算待抵扣的进项税额,核算企业当年新增加不动产的第二年可抵扣的金额。

例如,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年8月购入一栋厂房,计入固定资产,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 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10万元,价税合计1 110f元,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同时该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相符,则:

第一年可抵扣60%:

2016年8月可抵扣进项税额=110×60%=66(万元)

第二年(指取得扣税凭证的当月起第13个月)可抵扣40%:

2017年8月可抵扣进项税额=110×40%=44(万元)

该企业2016年8月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 10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60 000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 440 000

贷:银行存款 11 100 000

二、“营改增”后,新增不动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税务操作上,在取得该不动产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当月(2016年8月),企业财务人员将该发票扫描上传或直接登录“增值税发票选择确认平台”对该发票进行勾选及确认,并核实认证相符。

(一)取得不动产当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甲企业在2016年8月申报期,登录“企业电子申报管理系统”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写。填写如下:

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本期进项税额明细表’”中:

第1栏“认证相符的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反映纳税人取得的认证相符本期申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况。该栏应等于第2栏“本期认证相符且本期申报抵扣”与第3栏“前期认证相符且本期申报抵扣”数据之和。本例中应填入发票上的进项税额110万元。

第2栏“其中:本期认证相符且本期申报抵扣”:反映本期认证相符且本期申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本栏是第1栏的其中数,本栏只填写本期认证相符且本期申报抵扣的部分。本例中应填入发票上的进项税额110万元。

第9栏“本期用于购建不动产的扣税凭证”:填写按规定本期用于购建不动产并适用分2年抵扣规定的扣税凭证上注明的金额和税额。本例中通过进项税额的导入,填入进项税额110万元。

第10栏“本期不动产允许抵扣进项税额”:填写按规定本期实际申报抵扣的不动产进项税额。本例中填入第一年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66万元。

第12栏“当期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合计”:该栏应自动合计为66万元。

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五)――不动产分期抵扣计算表’”,本表由分期抵扣不动产进项税额的纳税人填写:

第2栏“本期不动产进项税额增加额”:填写本期取得的符合税法规定的不动产进项税额。本例中应填入110万元。

第3栏“本期可抵扣不动产进项税额”:填写符合税法规定可以在本期抵扣的进项税额。本例中应填入本期可抵扣的66万元。

第6栏“期末待抵扣不动产进项税额”:填写本期末尚未抵扣的不动产进项税额。本例中应填入转入待抵扣的44万元。

(二)取得不动产次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甲企业在第二年,即2017年8月将待抵扣进项税额进行抵扣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40 000

贷: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 440 000

2017年8月申报期,登录“企业电子申报管理系统”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本期进项税额明细表’”中:

第10栏“本期不动产允许抵扣进项税额”填写按规定本期实际申报抵扣的不动产进项税额。本例中填入第二年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44万元。

第12栏“当期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合计”,反映本期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合计数,按表中所列公式计算填写。该栏应自动合计为44万元。

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五)――不动产分期抵扣计算表’”中:

第1栏“期初待抵扣不动产进项税额”,填写纳税人上期期末待抵扣不动产进项税额。本例中应填入44万元。

第3栏“本期可抵扣不动产进项税额”,填写符合税法规定可以在本期抵扣的不动产进项税额。本例中应填入44万元。

三、不动产持有期间改变用途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不动产进项税额分期抵扣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5号)第七条规定,已抵扣进项税额的不动产,发生非正常损失,或者改变用途,专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按照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已抵扣进项税额+待抵扣进项税额)×不动产净值率

不动产净值率=(不动产净值÷不动产原值)×100%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小于或者等于该不动产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应于该不动产改变用途的当期,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从进项税额中扣减。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大于该不动产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应于该不动产改变用途当期,将已抵扣进项税额从进项税额中扣减,并从该不动产待抵扣进项税额中扣减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与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差额。

(一)上例中,2017年11月份,企业将该项不动产转为职工集体福利项目,此时不动产的进项税额110万元已经全部抵扣完成

不动产的净值=原值-折旧=1 000-(1 000÷20÷12×15)=937.5(万元)

不动产净值率=(937.5÷1 000)×100%=93.75%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66+44)×93.75%=103.125(万元)

将不得抵扣的103.125万元从已经抵扣的110万元中扣减。

1.会计账务处理。2017年11月:

借:固定资产 1 031 25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 031 250

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本期进项税额明细表’”中:

第13栏“本期进项税额转出额”:反映已经抵扣但按规定应在本期转出的进项税额合计数。本例中应填入103.125万元。

第15栏“集体福利、个人消费”:反映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按规定应在本期转出的进项税额。本例中应填入103.125万元。

(二)上例中,2017年6月份,企业将该项不动产转为职工集体福利项目,此时第一年的进项税额66万元已经抵扣,但第二年的进项税额44f元还未抵扣

不动产的净值=原值-折旧=1 000-(1 000÷20÷12×10)=958.33(万元)

不动产净值率=(958.33÷1 000)×100%=95.8%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66+44)×95.8%=105.38(万元)>已经抵扣66万元

不得抵扣进项税与已经抵扣进项税的差额=105.38-66=39.38(万元)

从不动产待抵扣进项税额中扣减39.38万元。

1.账务处理。2017年6月:

借:固定资产 1 053 8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60 000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 393 800

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本期进项税额明细表’”中:

第13栏“本期进项税额转出额”:反映已经抵扣但按规定应在本期转出的进项税额合计数。本例中应填入66万元。

第15栏“集体福利、个人消费”:反映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按规定应在本期转出的进项税额。本例中应填入66万元。

3.“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五)――不动产分期抵扣计算表’”中:

第1栏“期初待抵扣不动产进项税额”:填写纳税人上期期末待抵扣不动产进项税额。本例中应填入44万元。

第5栏“本期转出的待抵扣不动产进项税额”:填写按照税法规定本期应转出的待抵扣不动产进项税额。本例中应填入39.38万元。

第6栏“期末待抵扣不动产进项税额”:填写本期期末尚未抵扣的不动产进项税额。本例中应填入4.62万元。

4. 2017年8月,继续抵扣待抵扣进项税额中剩余部分。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6 200

贷: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 46 200

5.2017年8月申报期,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本期进项税额明细表’”中:

第10栏“本期不动产允许抵扣进项税额” 填写按规定本期实际申报抵扣的不动产进项税额。本例中填入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4.62万元。

第12栏“当期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合计”,反映本期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合计数,按表中所列公式计算填写。该栏应自动合计为4.62万元。

(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五)――不动产分期抵扣计算表’”中:

第1栏“期初待抵扣不动产进项税额”,填写纳税人上期期末待抵扣不动产进项税额。本例中应填入4.62万元。

第3栏“本期可抵扣不动产进项税额”,填写符合税法规定可以在本期抵扣的不动产进项税额。本例中应填入4.62万元。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军工企业;固定资产增值税;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6-0076-02

1 购进固定资产环节增值税进项税的处理

企业专用于军品(免税产品)或专用于民品(应税产品)购进的固定资产,其进项税很容易处理。专用于军品的固定资产进项税不允许进行抵扣,专用于民品(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进项税可直接进行抵扣。那么既生产军品(免税产品)又生产民品(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进项税该如何进行处理呢?对该种情况目前存在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是先认证抵扣,然后按当月军品收入额占当月全部销售额的比例做进项税转出。第二种是直接进行全额抵扣,不做进项税转出。到底哪种处理方式是正确的呢?

1.1 相关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条例第十条第(一)项所称购进货物,不包括既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不含免征增值税项目)也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

(3)《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一般纳税人兼营免税项目或者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而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 额× 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

1.2 政策解析

《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了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的购进货物,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但《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明确了既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又用于非增值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的固定资产进项税不包括在不允许抵扣增值税范围之内。即:既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又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的固定资产,其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此情况不适用于《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在2013年2月7日纳税咨询栏目回复中也明确指出:购进的固定资产(机器、设备)既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又用于免税项目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

1.3 正确处理方式

如果军工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既生产军品(免税产品)又生产民品(应税产品),那么该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以直接抵减当月销项税额,不需要做进项税转出。

2 使用固定资产环节增值税的处理

如果军工企业在购进固定资产时,其符合抵扣政策并进行了认证抵扣,但由于生产线调整,固定资产用途发生了改变,变为专用于生产军品(免税产品),增值税该如何进行处理呢?

2.1 相关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第五条规定,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暂行条例》第十条第一项至第三项所列情形的(第一项: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第二项: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第三项: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在当月按照“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的公式,计算设备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其中“固定资产净值”是指纳税人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计提折旧后计算的固定资产净值。

2.2 政策解析

根据上述规定,如果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时,该资产进项税额已进行了抵扣,那么该资产后来又被用于不允许抵扣进项税的情形,那么该固定资产进项税需要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并在当月做进项税转出。

2.3 正确处理方式

如果军工企业将已抵扣增值税的固定资产专用于生产军品(免税产品),则需在改变用途当月按照“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的公式,计算出该资产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同时按此金额做进项税转出。

3 销售环节固定资产增值税的处理

军工企业由于生产结构调整或提前报废等原因,将不需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出售,增值税该如何进行处理呢?

3.1 相关政策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第四条规定: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2)《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号)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属于条例第十条规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减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3)《关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增值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号)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属于以下两种情形的,可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同时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纳税人购进或者自制固定资产时为小规模纳税人,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销售该固定资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按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应税行为,销售其按照规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

3.2 政策解析

(1)财税〔2009〕9号文件解析

在实务中,很多企业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了不允许抵扣进项税的固定资产,但按照财税〔2008〕170号文件规定,却仍然要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例如,2009年1月,某军工企业购进了用于生产军用航空产品的设备,一年后由于工艺变更,该设备将不再使用,为了盘活资产,企业计划将其出售。根据《暂行条例》第十条的规定,该用于军品免征增值税项目的设备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但按照财税〔2008〕170号文件规定,由于该设备是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的,销售时应该按照适用税率17%征收增值税。该设备取得时未享受到增值税抵扣政策,但销售时却必须按照17%税率增收增值税,显然是重复纳税,不符合税法原理。

基于财税〔2008〕170号文件存在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财税〔2009〕9号文件,予以纠正。该文件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属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2)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1号公告解析

财税〔2009〕9号文件给出了以“《暂行条例》第十条是否允许抵扣”作为标准,来判断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到底按照17%税率征收,还是4%减半征收。但在执行过程中,纳税人和税务基层机关均反映,财税〔2009〕9号文件所列明的“税收法规不允许抵扣的范围”不完整。企业仍然存在“购进环节未享受到进项税额抵扣,但销售环节按高税率征税”的情况:

第一,购买固定资产时为小规模纳税人,而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时已转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自然不能抵扣进项税额,但是《暂行条例》第十条并没有包括该项条款,因此如果严格按照财税〔2009〕9号文件规定,企业在小规模纳税人期间购买的固定资产,未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就要按照17%征税。

第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按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应税行为,销售其按照规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可以简易征收的企业购进货物,购进环节也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但该规定出自财税〔2009〕9号文件,未涵盖在《暂行条例》第十条内。因此,如果按照2012年之前的规定,简易征收的企业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也要按照17%征税。

以上两种情形显然不符合税法原理,造成重复纳税。因此,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1号公告明确了这两种情形可按照4%减半征收。

3.3 正确处理方式

(1)企业由于国家税收政策性原因(包括企业购进固定资产设备时未实行增值税转型、购进时是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的设备是用于军品免税或非应税项目等),未享受进项税抵扣的固定资产,其在销售时应区分如下情况进行增值税处理:①企业为一般纳税人,销售固定资产时可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②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固定资产减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2)按照国家税收政策规定,允许进项税抵扣的固定资产,企业却由于没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原因,未实际抵扣的,则认为企业是自动放弃抵扣权,销售该项固定资产时,按照适用税率(17%)征收。

篇10

一、固定资产范围的界定

(一)固定资产的限定条件新《增值税暂行条例》(下称“新条例”)规定只有“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才是同定资产。

(二)允许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范围新条例明确除专门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等的机器设备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外,包括混用的机器设备在内的其他机器设备进项税额均可抵扣。

(三)不允许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范围新条例明确规定,不动产在建工程不允许抵扣进项税,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

二、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处理

(一)外购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新条例规定,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其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或者依据增值税扣税凭证计算的增值税税额应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抵扣。

[例1]甲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5月12日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生产用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 00000元,增值税额17000元;支付运输费用2000元,并取得了合法抵扣凭证,以上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生产型增值税下的会计处理: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同时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也不能抵扣进项税。因此:

设备的成本=10005)+17000+2000=119000(元)

借:固定资产 119000

贷:银行存款 119000

消费型增值税下的会计处理:消费型增值税扩大了抵扣范围,可以抵扣新购入的机器设备的进项税额,同时购进设备的运费也可以按照7%的抵扣率计算抵扣。

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17000+2000×7%=17140(元)

设备的成本=100000+2000×(1-7%)=101860(元)

借:固定资产 1018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140

贷:银行存款 119000

(二)自建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由于消费型增值税对于可以抵扣进项税的固定资产有明确的限定条件和范围,据此固定资产分为可以抵扣固定资产和不可抵扣固定资产,企业白建固定资产就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例2](自建可以抵扣固定资产)甲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6月12日自建一条生产线,购入各种工程物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200000元,增值税额34000元,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6月15日工程领用工程物资200000元,外购的原材料一批。成本20000元,本企业生产商品成本18000元,计税价格20000元,支付工人工资40000元。8月2日工程完工交付使用。

生产型增值税下的会计处理: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也不可抵扣;非应税项目是指提供非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等。根据此规定,纳税人无论进行哪种形式的固定资产自建行为,均属于非应税项目,自建领用的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应进行进项税额转出;纳税人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视同销售货物计算销项增值税。

(1)购入为自建准备的物资

借:工程物资 234000

贷:银行存款 234000

(2)工程领用物资

借:在建工程 234000

贷:工程物资 234000

(3)工程领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23400

贷:原材料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400

(4)工程领用产品

借:在建工程 21400

贷:库存商品 1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

(5)应支付的职工薪酬

借:在建工程 4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40000

(6)工程完工

借:固定资产 318800

贷:在建工程 318800

消费型增值税下的会计处理:消费型增值税剔除了固定资产(动产)不得抵扣的规定,扩大了抵扣范围。因此企业新购人的机器设备所含进项税额允许在销项税额中抵扣;列明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明确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同时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明确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是指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生产用的设备的在建工程不再为非增值税的应税项目,其进项税额不需转出,将自产产品用于此类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也不属于视同销售行为,不需计算销项税。

(1)购人为自建准备的物资

借:工程物资 200000

应交税费――应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0

贷:银行存款 234000

(2)工程领用物资

借:在建工程 200000

贷:工程物资 200000

(3)工程领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20000

贷:原材料 20000

(4)工程领用产品

借:在建工程 18000

贷:库存商品 18000

(5)应支付的职工薪酬

借:在建工程4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40000

(6)工程完工

借:固定资产 278000

贷:在建工程 278000

[例3](自建不可以抵扣固定资产――不动产)甲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7月12H自建一座厂房,购入各种T程物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400000元,增值税额68000元,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6月15日工程领用工程物资400000元,外购的原材料一批,成本40000元,本企业生产商品成本18000元,计税价格20000元,支付工人工资40000元。10月2日工程完工交付使用。

会计处理:企业自建厂房,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在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下均不允许抵扣进项税,属于增值税非应税项目,自建领用的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应进行进项税额转出;纳税人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视同销售货物计算销项增值税。

(1)购人为自建准备的物资

借:工程物资 468000

贷:银行存款 468000

(2)工程领用物资

借:在建工程 468000

贷:工程物资 468000

(3)工程领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46800

贷:原材料 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800

(4)工程领用产品

借:在建工程 21400

贷:库存商品 1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130

(5)应支付的职工薪酬

借:在建工程 4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40000

(6)工程完工

借:固定资产 576200

贷:在建工程 576200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一)出售固定资产对于企业出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视不同情况进行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第一种情况,企业出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应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

[例4]甲企业转让2009年前购入的一台设备,该设备账面含税价300000元,已提折IH5000元,转让价305000元,未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295000

累计折旧 5000

贷:固定资产 300000

(2)收取价款

借:银行存款 305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05000

(3)计算税金

借:固定资产清理 5865.38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05000÷(1+4%)×2%] 5865.38

(4)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4134.62

贷:营业外收入 4134.62

第二种情况,企业出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如取得时的进项税额已抵扣,则应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例5]甲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于2009年8月12日出售一2009年1月购入的生产用的同定资产,该固定资产原值为30000元,已提折旧3000元,该同定资产售价为29000元,增值税额为4930元,已收到全部款项存入银行。该固定资产购入时进项税额5100元已全部抵扣。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27000

累计折旧 3000

贷:固定资产 30000

(2)收取价款和增值税额

借:银行存款 3393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9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930

(3)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0

贷:营业外收入 2000

(二)改变用途及非正常损失的固定资产如果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改变用途用于增值税不得抵扣项目或发生非正常损失时,应在当月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账户。

[例6]甲企业2009年9月清查中,发现一台设备发生毁损,该设备于2009年1月购入,价款20000元,已提折旧5000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已抵扣进项税;盘亏一台设备,该设备购于2009年1月,原值5000元,已提折旧1000元,进项税额已抵扣。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等

借:固定资产清理 15000

累计折旧 5000

贷:固定资产 20000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4000

累计折旧 1000

贷:固定资产 5000

(2)进项税额转出

借:固定资产清理 2550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68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230

(3)结转固定资产净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 2223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7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