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风险范文
时间:2023-03-24 02:03: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汇率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外汇储备;美元资产;美元贬值
我国的外汇储备由多种外汇资产组成,包括美元资产,欧元资产,日元资产和英镑资产,只要与这些资产相关的币种汇率贬值,外汇储备就会损失,即外汇储备的账面价值相应减少.我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比重过大,在目前美元走软的情况下,面临着严重缩水的危险。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增大,对美元贬值引起的汇率风险的规避成为我们不得不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现状
我国现在定期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储备余额的相关数据,但对外汇储备的构成不予公布。我们只能通过国际机构和其他国家公布的相关数据来了解我国外汇储备的大致构成。
据李振勤等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推测[1],2003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的近似组合大体为:美元资产70%,欧元资产15%,日元资产10%,英镑资产5%。到2004年底,美元比例降至60%,根据上面的比重,估计欧元、日元、英镑资产的比例分别上升为20%、13%、7%。那么,依据我国外汇储备的总额和相应货币汇率折算出来的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近似组合可用下表来表示。
表1中国外汇储备的近似组合
外汇储备
(亿美元)美元资产
(亿美元)欧元资产
(亿欧元)
日元资产
(亿日元)
英镑资产
(亿英镑)
2003年余额40322822.4507.246515.92118.32
2004年余额60993659.4940.6282513.27230.865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构成中,美元资产占绝大部分。美元资产比重过大隐含着巨大的汇率风险。一旦美元汇率下跌,我国外汇储备将会严重缩水。
二、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着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
(一)美元贬值的必然性
当前美国经常项目严重失衡,美元面临中长期贬值趋势。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已经高达GDP的6%,美国的净对外负债已经接近GDP的30%[2]。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美国目前的经常项目赤字是不可持续的,相应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居民消费过度(储蓄-投资缺口)和美国政府消费过度(财政赤字)导致经常项目赤字,而依靠抑制居民消费和政府支出进行结构性调整将是困难的和长期的。通过美元大幅度贬值来平衡美国的经常项目收支,可以把调整的负担从美国转移给其他国家,也更容易被美国国内的利益集团所接受。
(二)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
美元一旦大幅贬值,将造成美元资产的相对价值下降,美元资产外汇储备的价值缩水。因此,对于外汇储备持有国而言,在美元大幅贬值之前,进行外汇储备资产的调整以避免未来出现的损失,是合乎理性的选择。但是,由于我国持有美元资产金额巨大,所以调整外汇储备资产的空间有限。近两年来,美元对各种主要货币贬值约20%左右,尽管以其他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升值部分抵消了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损失,但由于美元资产规模太大,我国的外汇储备仍然严重缩水。
对于中国而言,外汇储备资产的调整尤为重要。截至2006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高达9879亿美元,大大超过日本的外汇储备额881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专家预测,10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已成定局。美元资产在我国外汇储备中占有如此大的比重,如何通过外汇储备资产的调整来缓解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三、相应对策
当前要降低我国外汇储备风险,主要应减少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有两种办法可行:一是减少外汇储备总额;二是在既有的外汇储备下,减少美元资产的持有额。
(一)汇率制度改革
2005年7月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使得我国的汇率制度盯住美元转至盯住“一篮子货币”,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也要相应调整。盯住美元制度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比例过高的局面。如果要过渡到与“一篮子货币”相挂钩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今后需要减少持美元债券投资,相对增加欧元,日元及其他外币资产的比重。
(二)藏汇于民
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实行强制结汇制,即企业将持有的外汇卖给银行,再由银行按规定转卖给中国人民银行,从而形成国家的外汇储备。我国现行外汇管理体制是在国家外汇紧缺时期建立的,其主要目的是国家能有效地控制并掌握外汇资源。然而,时过境迁,我国现今的外汇储备额已居世界第一,因此,改革目前的银行结汇制,提高企业和个人自愿持有外汇的数量,符合历史的逻辑。一段时间后,外汇储备将会大幅度减少。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外汇资金流向民间,由政府集中持有改为商业银行持有一部分,企业持有一部分,个人持有一部分,即“藏汇于民”。藏汇于民,既可分解外汇过于集中于政府的汇率风险,又能便利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更是经济市场化的要求。
(三)增加黄金储备
尽管黄金非货币化,但由于其内在价值稳定且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在各国的国际储备中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近年来,在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黄金储备变动不大,一直保持在600吨左右的水平,约占我国外汇储备的1.4%左右,这种状况和发达国家美国的56.7%[3],意大利的47.8%,法国的47%,德国的37.%相差太大,也与我国的GDP居世界第四的大国身份不相称。针对我国黄金储备额过低的问题,有专家提出应提高我国黄金储备份额,使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例保持在6%左右,即在现有的基础上需要大约增加黄金储备2500~3000吨,而目前的超额外汇储备绝对可以满足这个要求。保持相当的黄金储备,无疑意义重大,如果美元或欧元走软,或通货膨胀加速,或大范围的战争爆发,黄金储备就会成为很好的避险工具。再者,加大黄金储备,还可以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四)用部分外汇进行能源储备
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对石油,铁矿石,铜,铝土矿等不可再生稀缺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国内的资源又相对有限,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动用部分外汇储备购买这些战略物资。或者,我们利用外汇资金在海外进行股权投资,以获取对战略物资的控制能力,建立与中国庞大制造业相称的战略物资储备,扩大对全球大宗初级产品交易的参与,并进一步在重要资源和能源市场上有一定的定价影响力。这将为我国相关企业提供稳定的资源和能源,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和能源供应。中国拥有的大量外汇储备完全有能力来购买石油、铁矿石、铜、铝土矿等大宗初级产品来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但必须同时加大战略物资储备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增加石油战略储备,需建立油库,其他重点物资亦需要相应的储存设施。由于近年来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涨势迅猛,所以还需要注意入市时机的选择,争取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我们所需要的战略物资。
(五)用部分外汇进行能力储备
所谓能力储备,是指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经济竞争力而进行的投入,通过这些投入能够获得支持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从而保证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储备包括物资生产能力的储备,所需人才的储备,技术进步的储备,市场控制力的储备。为此,我们应鼓励实施“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扶持和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培养中国的跨国公司,对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真正地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具有重大作用。同时,加大对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出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通过跨境输油气管道,铁路,公路的建设,可以方便进口我国周边国家的资源和能源,这对于保证我国资源和能源供给的安全性,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我们也要对引进海外人才进行投入,对我国科研人员出国交流或培训进行投入,对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行投入,对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进行投入,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有利于我国经济在“质”上的飞跃。我们还要增加对外援助,增加出口信贷。结合外交战略,增加对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规模,可以带动我国的商品和劳务的出口,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契机;增加出口信贷规模,有利于我国企业增强其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这些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谋取政治,经济方面的战略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成,杜志斌.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风险分析[J].新金融,2006,(5).
[2]张明,何帆.美元贬值背景下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J].外汇管理,2006,(20).
[3]孔立平.我国外汇储备的过剩及其应用[J].新金融,2006,(2).
[4]李晴.我国外汇储备过多归给经济带来的弊端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6,(2).
篇2
首先,把握汇率变动方向。要经常关注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币种的汇价变动情况,要定期分析汇率变动趋势,把握汇率变动方向,深入研究人民币升降对企业进出口的影响程度,努力增强应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向客户转嫁成本或压低制造成本。面对汇率风险,除了完善内部管理、提高效率之外,企业还需要采取多种策略来加以应对,以转嫁汇率风险。比如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要把浮动汇率可能带来的价格变动写在合同条款之内。
1、对外签约时采用多种计价货币。如果以赊销方式卖产品到国外,或以赊购方式向国外买产品,企业应尽量以强势货币或弱势货币做为赊销或赊购的计价货币。汇率改革后,由于人民币从此脱离了其与美元汇率挂钩的关系,开始走上相对独立的浮动机制。故企业在对外签约时,可多用非美元币种或美元与其他币种组合,如欧元、英镑、日元等。
2、协商使用固定汇率把成本锁定。企业在对外签订商务合同时,可与外商协商,在合同中的价格条款上规定使用固定汇率,即在签订合同时约定一个汇率,如果未来汇率发生超过一定范围的波动,则价格条款按波动的汇率进行调节。
3、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预付货款、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和赊销等,每种结算方式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需要灵活掌握。
对出口商而言,当人民币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即期信用证结算,以便尽早收汇;当有贬值预期时,应尽早多使用远期/延期付款信用证结算,推迟收汇。对进口商来说,则需持相反方法。
4、提前收付或延期收付。企业若有以外币计价的应付账款或借款,如果这货币是强势货币,则企业可采取提前付款策略减少或避免外汇损失;若该外币是弱势货币,情况则反之。进出口合同生效后,企业应当密切跟踪预期应收、应付货币对本币的汇率变化,一旦发现汇率出现较为剧烈的升降变化时,可以通过对应收、应付账款更改收付时间来加以规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方不同意,可以通过一定金额的折扣来作出让步,这样就可以减轻因汇率剧烈变化而将要受到的相应损失。
第三,利用金融工具规避外汇风险。我国避险业务还不发达,目前国内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的汇率避险工具有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权、掉期交易、平衡责任法等。企业应充分了解这些业务的功能,必须善于运用商业银行提供的外汇市场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1、签定远期外汇买卖合同。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企业与外汇银行签订购买或出售外汇的远期合同,以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以现已确定的汇率买卖两种货币。远期合同时间通常为半年并且没有变通选择。对出口企业来说,远期结售汇业务是最有效的一种避险工具,它能够有效地控制汇率变动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
2、掉期保值。买进或卖出一种货币的即期外汇同时,卖出或买进同种货币的远期外汇;或者买进或卖出一种货币的较近期间的远期外汇同时,卖出或买进同种货币较远期间的远期外汇。既有进口业务也有出口业务的企业则可以通过掉期交易来规避汇率风险。
3、平衡责任法。平衡责任法是在同一时期,创造一个与存在风险的货币相同币种、相同金额及相同期限的反方向资金流动。通过平衡交易,企业可以轧平其中资金缺口,达到规避风险之目的。
4、外汇期权业务。期权比远期更灵活。例如,出口企业将要收一笔欧元,可以向银行支付一笔期权费,并与银行约定将来有权以约定价格1.21欧元兑1美元卖出欧元。期权交易虽然增加了成本,但也给企业创造了选择的灵活性。
第四,利用海外企业,加强资金管理。有境外公司的企业,可以考虑合作。如购买国际市场上的NDF(不可交割人民币远期)产品,用未来更低的价格付现在的钱;出口企业应该主要融外币,而不要融本币,可以将外汇应收账款质押向银行贷外汇,以后还外汇以规避人民币兑换风险。在实际业务操作中,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就是通过其跨国公司的地理多元化分布,来避免布局单一所带来的单一货币汇率变动风险,这对于大型公司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汇率避险方式。
篇3
关键词:汇率风险 经济风险 风险管理
一、外汇汇率风险概率
当外汇汇率发生变化时,会引起潜在的公司获利性、净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改变,从而影响跨国公司的管理决策。汇率改变时,跨国公司可能遇到3种类型的外汇风险: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会计折算风险。经济风险是测定由于未预料到的汇率变化所引起的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改变,从而使得公司市场现值发生变化。价值上的变化取决于汇率改变对未来销售量、价格和成本的影响程度。交易风险是指汇率变化前未清偿的金融债务在汇率变化后进行结账时的价值变化。因此,交易风险涉及到将来自己商业债务的现金流动变化。会计折算风险又称账户风险,是为了合并母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把用外币记账的外国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转变为用单一母公司所在国货币重新做账时,导致账面上股东权益项目上的潜在变化。
二、经济风险
在对3种外汇风险做出初步阐述后,以下部分将对经济风险进行着重分析。经济风险也称经营风险,从跨国公司长期发展趋势来看,较交易风险和会计折算风险更为常见。以外币计价的进出口额、从对外投资收回的利润、以及借入外债的利息都涉及到不同币种问的兑换,因而产生了交易风险。未涉及货币交换的交易则不存在交易风险,但二者都存在经济风险,因为公司交易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可能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
由于经济风险取决于对未来现金流动的估计,因此难免会存在一些主观上的看法。经济风险并非出自会计过程,而是来自经济分析。即是说,经济风险涉及到金融、市场、购买和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对经济风险的管理与计划应提高到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高度。
由于管理者和投资者都已经将预期的外汇汇率变化考虑到预期的经营成果和估算的市场价值中去了,所以经济风险中并不包括汇率这一因素。就管理者而言,财务预算报表已经反映了有关预期汇率变动及所产生影响的有关信息。在均衡的条件下,管理者也许会使用远期汇率作为未来即期汇率的无偏指示器。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在准备经营预算时,已运用了远期汇率,而不是假定即期汇率保持不变。从投资者角度看,如果外汇市场是有效的,则人人都知道预期汇率变化的信息,还将在公司市场价值上有所反映。仅当未预料到汇率变化或者处于无效率的外汇市场时才会引起公司市值变化。
从时间长短来看,未预料到的汇率变化在4个不同层次上影响到公司预期的现金流动,即:短期影响(指对1年内经营预算的预期现金流动影响),均衡的中期影响(对中期即2―5年现金流动的影响),长期影响(对公司预期五年以上时期现金流动的影响)。其中均衡是指假定外汇汇率,国家通货膨胀和国家利率三者处于均衡条件下。在此我们将不对这4个层次赘述,仅着重探讨汇率变动下的经济风险。首先请看下表:
1 本币升值时的经济风险。由于本币升值,本地居民可用手中的强势货币购买比以前更多的外来替代品,从而加剧了外来竞争。正因为如此,公司在本国内销售额预计会下降,从而减少公司的现金流入。这一减少的程度取决于本国市场上外来竞争的激烈程度。另外因为本币升值,外国进口者需要为同样多的商品付出更多外币,公司以本币计价的出口收入会减少。就以外币计价的出口收入而言,虽然外国客户的需求不会减少,但公司最终必须将得到的外币收入兑换成本币,本币的走势必然导致其本币收入的减少。
另一方面在对该公司的现金流出考察中可以发现,以本币计价的进口原材料成本不受汇率变动的直接影响。但如果本币升值,以外币计价的进口原材料成本以及以本币支付的外币融资利息都会下降。总而言之,公司本币升值可能造成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同时减少,从而很难判断随着本币升值公司净现金量是增加或减少。这一增减的判断最终要看流入和流出哪部分受本币升值的影响更大。例如,某从事出口业务的公司主要是从本地取得原材料和资金来源,这样其现金流出量将比其流入量减少更多。反之,某家主要在本地销售且少有外来竞争对手的公司不会因本币升值而大量减少其现金流入量。如果这家公司从外国获得原材料和资金,其现金流出量将减少。这样这家公司的净现金流将因其本币升值而增加。
2 本币贬值时的经济风险。本币贬值时公司将受到与(1)中相反的影响。外币走强时,本地消费者会认为以外币标价的外来商品价格太高,因此外来竞争被减弱,公司的本地销量将增加。对进口方而言此公司以本币标价的出口商品较便宜,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需求。以外币计价的出口商品也会增加公司的现金流入,这是由于同样多的外币收入可以因为本币贬值换得更多本币。此外,从对外投资中取得的利息或股息收入也可换得更多的本币。
就现金流出量而言,以本币计价的出口原材料不会受汇率变动的直接影响。但因为需要更多的本币去获得强势外币,以外币计价的进口原材料成本,及以本币支付的外币融资利息都会上升。总之,公司本币贬值可能造成其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同时增加。处于与本币升值时同样的抵消效果,公司净现金流量是增或减取决于流入和流出哪部分本币贬值的影响更大。如果一家公司主要经营出口业务且于本地获取原材料和资金供应,则将于本币贬值中获利。而美国公司诸如克莱斯特、福特、通用等汽车制造商,在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币种大幅贬值时,现金流入量远大于其流出量,从而盈利。反之,若某家以内销为主的公司少有外来竞争者,且从境外取得以外币计价的原材料和资金,则会因为本币贬值而深受其害。
3 间接的经济风险:有时本币汇率改变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是间接的,因而与预期的不同。假设一家从加拿大进口以美元计价的木材的美国公司,当美元贬值时,不会直接受到影响。但由于加拿大出口商要把到手的美元换成加元,美元贬值意味着其加元收入的减少。因此加拿大公司将在未来提高对美出口价格以弥补加元收入的损失。这一举措会增加美国公司支付进口的美元现金流出,即对之产生间接影响。
三、经济风险的管理办法
经济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预测和改变预期的汇率变动对一家公司未来现金流动的影响。面临经济风险的公司可以通过预测风险大小以决定是否必须回避以及如何回避风险。由于跨国公司经营中涉及到各种货币,汇率波动各有不同,给经济风险的预测带来不少麻烦。方法之一是先将现金流划分为不同的收入项目,再根据预测的未来汇率估
计各项目数额,并根据不同汇率修正数额大小,这样公司就能正确预计收入和其他现金流。如公司的成本和收入受到汇率变动影响的程度相互抵消,实际上公司不会受汇率变动影响;在外币走强(弱)情况下如果外币支出大(小)于外币收入则对企业不利(有利)。为了达到风险管理目标,管理者不仅要认识到在不均衡条件下发生的情况,而且能使公司以适当的方式对此做出反应。其中最佳的方法是通过国际分散化的经营和融资。国际经营分散化意味着工厂设置、销售、原材料来源的分散化。国际融资分散化是指从多个资本市场获得多种货币资金来源。分散化策略使公司在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出现不均衡时对风险做出主动的或被动的反应。且运用这一策略时管理者并不需要预测不均衡条件,仅需当不均衡出现时认识到它即可。
如果公司从事国际分散化经营,当购买力平均处于不均衡条件时,管理者能意识到这种变化(也许是本公司设置在不同国家工厂的比较成本方面的变化,也许是需求价格弹性所引起的本公司工厂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利润率和销售的变化),从而改变公司的经营战略。比起纯粹的国内公司,跨国公司更容易受汇率变动影响而出现经济风险。例如美国的GC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该公司对墨西哥出售软件,岂料墨西哥比索兑美元贬值40%,使得客户的成本陡增,从而GC对墨西哥的销售额剧降。在1983年外币相对于美元贬值时杜邦公司由于需要将获得的弱势货币收入兑成美元,且外国客户对其出口需求减少,遭受了约达1亿美金的损失。反过来,1985~1988年及1990~1991年问美元疲软给杜邦及许多其他跨国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出口业务和利润。因汇率变动的幅度不同,变动对于跨国公司的影响程度会因币种而异。1993年上半年日元相对于美元升值时某些欧洲货币发生了贬值。这样,出口业务主要集中在欧洲的美国跨国公司出现了经济风险,而那些主要向日本出口的公司却大大受益。无数案例说明:(1)汇率变动会影响跨国公司的业务操作:(2)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3)影响的程度与业务涉及的币种有关。如果公司采取分散化经营,当汇率出现不均衡变化时,公司在各地区的优劣状态会相互抵消,公司的现金流动变化减少,这样经济风险被中性化了。相反,不从事国际经营分散化的纯粹的国内公司,即使不存在以外币表示的现金流动和随之产生的交易风险,也会因汇率变动而遭遇经济风险。试考虑一家完全在本地购买原料、售卖商品的本国钢铁制造商,一旦有外来竞争参与到本地市场,经济风险就会出现。具体表现为当外商计价货币贬值时,潜在的客户群会转向外商购买钢铁,而对本国公司钢铁产品的需求减少,本国公司的现金流入也将减少。
如果公司分散自己的资金来源,当利率不等于预期的汇率变化时就有可能降低资金成本。这只是对于那些与银行关系密切、在国际投资界知名,有多渠道多币种的融资来源的公司而言。纯粹的国内公司只能限于在一个资本市场获得所需资金。除了分散化资本市场资金来源带来的预期利率差的好处外,一家跨国公司还可以根据未来经营活动中可能需要的货币种类和数量从多个资本市场上去借相应货币种类和数量,这样可以减少违约风险。大多数跨国公司采用此法不仅使经济风险中性化,且使交易风险和会计折算风险中性化。实践中公司还要根据未预期的汇率变化而改变混合货币种类和数量比例。当一家跨国公司发行以外币计价的债务时,其实际债务成本等于以母公司国货币偿还本金和利息的税后成本,即是说产生了经济风险。到第三国资本市场筹款虽然是跨国公司获得国际资金的一个途径。但由于公司发行债券一般以第三国货币标价,且跨国公司本身的经营活动又是以本国或东道国货币进行,故加大了跨国公司偿债时的外汇风险,再加上大多数国家限制外国人进入本国市场,这样从国际范围看,国际信贷和资本市场比第三国资本市场更加重要。一般跨国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欧洲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四、案例分析
在谈到经济分析的管理一国际分散化策略时,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国际融资案例。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增加珠海市电力供应,广东省政府决定先利用国内资金开工建设珠海电厂,同时在境外融资。珠电12亿美元的总投资(包括22.7亿人民币及9.62亿美金)三成为股东资金,七成由债务融资,广东股东将注资17.65亿人民币,香港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注资1.66亿美元,项目投资余额由日本出口信贷、商业贷款及一项人民币贷款来解决。由于珠电的融资安排以有限度追索形式进行,长建及广东省股东对项目并无提供担保,故购电协议将被银团视为另一类形式担保。根据协议,广东电力保证在项目投产后15年内每年最少向电厂购买68.244亿度电,余下的5年每年至少购买62.04亿度电。珠电将满足全省电力总需求的6%至8%。珠电的中外合营期限为20年,装机容量为140万瓦,长建持其中权益,余下的55%股份由广东电力集团(占45.1%)及珠海经济特区民力发展集团(占9.9%)共有。珠海电厂采用有限追索权的项目融资,以出口信贷为主,商业贷款为辅。具体而言,项目总动态投资为12.0303亿美元,注册资本3.55亿美元,中方以人民币注入等值资金1.9525亿美元(占55%),港方注入资本金1.5975亿美元(占45%),其余资金由珠海发电厂项目公司通过国际美元贷款和人民币贷款解决。项目融资的构成为:
1 由日本出口信贷和美元商业贷款组成的国际美元贷款。
(1)日本出口信贷的60%由日本输出入银行提供,40%由三菱银行牵头的银团提供,并且后者由日本通产省提供政治风险保险。珠海电厂在公开进行总承包设备国际招标时,将设备报价与提供优惠融资条件捆绑在一起综合考虑,取得了来自总承包商方面出口信贷优惠条件的项目贷款,而不需要中国国家及银行提供担保,这是对传统做法的突破,对我方很有利。日本贷款部分总金额约为6.7810亿美元,期限长达16年,包括4年建设期还贷宽限期及12年还款期(从项目完工算起12年内分24期等期清偿),固定利率低至每年5.95%(SDR利率),三菱银行担任出口信贷行。
(2)商业贷款部分由中国银行属下的中国建设财务(香港)有限公司和汇丰银行属下的汇丰亚洲投资牵头的在香港营业的国际银团提供。商业贷款总金额约为1.2577亿美元,期限达12年(包括4年付款期限及8年还款期,从项目完工起8年内分16期等期清还),建造期利率是以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息)加利差1.45%,运行期利差为1.70%。
2 人民币贷款。项目所需资金6.1912亿人民币不足部分在广东省内借入,由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国家开发银行和省电力基金等组成。这一项目有3种融资方案,一种是由日方提供的约6.7810亿美元项目融资,一种是按股权比例各自担保境外贷款,还有就是中方独资,全部境外贷款由中国银行担保。比较起来,采用融资方式的融资费用最低。3种方案的经济性比较中涉及到平衡电价的计算(美分/千瓦时),这是经倒推出来的。由于是以美元融资,考虑收益及营业收入时按国际惯例用美元表示,所以首先利用成本、折现率等已知条件倒推出使项目净现值为零的未来收益,其次用由中美两国物价水平算出的购买力评价汇率将人民币收益转化为美元收益,最后将此收益平均化,即可求得用美元表示的平衡电价。这里平衡电价的含义在于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如果以此价格卖出电力,珠电刚好不亏不盈;如电力卖价高于平衡电价,则珠电可以盈利。
不可避免,此项目也面临政治、收入、完工、经营、外汇、资金使用等风险。这些风险将由各方分担。其中外汇风险包括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两方面。美元贷款银行要求省电力集团公司直接以外汇支付部分电费以解决外汇兑换和汇率变动的问题。但由于项目本身不创汇,按当时国家政策只能由项目公司自行向中国银行购买外汇偿还外债。如此一来,汇率发生波动导致的外汇风险实际上是通过项目公司,最后由电力的最终使用者来承担了。
篇4
【关键词】 外贸 汇率 风险
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到现在,人民币升值幅度约为30%,2005 年 8 月 2 日国家发出《关于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掉期业务通知》的通知,完善和扩大了人民币远期交易的主体和范围,推出了外汇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为企业拓宽了汇率的金融避险渠道。 2008 年 7 月中旬人民币对美元一改汇改后长期升值的现象,突然出现阶段性贬值,再次向国内企业发出警惕汇率风险的信号。本人自1998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外贸公司从事会计工作,对汇率知识也是在实践工作中学习、逐步提高,防范汇率风险也是日常会计工作中重中之重。
1. 汇率风险介绍
汇率风险一般包括三大类:会计风险、交易风险、经济风险。交易风险是当前交易或结算中因汇率变化而造成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或经济收益,会计风险是会计计量上的差异,不会影响企业现金流量,而经济风险是企业整体经营战略要考虑的因素,因此本文将重点阐述汇率交易风险的管理。
2. 汇率风险管理方法
企业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应首先建立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在体系内对 3 种主要的汇率风险进行分别的或综合的管理。
2.1建立汇率风险管理体系
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汇率风险管理目标、汇率风险管理战略以及具体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
企业应首先明确自身的汇率风险管理目标。 汇率风险管理目标的设定和企业对风险的偏好程度有关。保守型的企业可能将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设定为锁定汇率风险;而较为激进的企业可能将汇率风险管理目标设定为不仅要规避风险,而且要能够在汇率波动中获利。本人所在公司为小型外贸公司,执行的就是保守型的锁定汇率风险的目标。 企业不同的汇率风险管理目标将影响企业对管理战略和具体管理方法的选择。
汇率风险管理战略是指在明确汇率风险管理目标的基础上,经过科学分析和经验总结,制订出的汇率风险管理的总体方案。 包括汇率变动趋势的预测,受险头寸的管理,避险方法的选择,流程的制订,管理人员的选择等多个方面。
2.2交易风险管理
交易风险可以从优化贸易条件、贸易融资、采用金融工具等几方面进行防范。
2.2.1优化贸易条件
防范外汇交易风险,可以从交易本身出发,分析交易特点,找到贸易条件中可以改善的地方,从而规避汇率风险。比如,本公司以出口业务为主,曾与日本客户在合同中约定,当我方收到货款时的汇率,与签订合同时的汇率比较,如果人民币升值达到3%,则日方与我方将各分担一半外汇交易的损益。
采取使用优化贸易条件这种方法是外贸企业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在使用中也达到了很好的防范汇率风险的效果。 不过,使用这种方法其实是将汇率波动的风险完全或部分地转嫁给了交易的另一方。本公司日本客户之所以愿意承担一半的汇率损失,也是基于10多年的贸易合作。因此,中国的外贸企业可能在合同其他条款做出让步,甚至有可能因为企业缺乏议价能力而无法谈成有利的贸易条件。
2.2.2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是指在国际贸易项下,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进出口贸易结算环节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 目前,我国主要融资品种有授信开证、出口押汇、打包放款、外汇票据贴现、进口押汇和国际保理融资等。本公司2007年有50%的业务在银行办理出口押汇融资,另有30%的业务办理国际保理融资,通过贸易融资,本公司2007年规避汇率损失近40万,同时加速了资金的回笼,一举两得。
企业采取贸易融资方式避险,除了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外,还可以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企业申请贸易融资比申请一般贷款门槛低,手续相对简单,更容易获得批准,因此,贸易融资特别适合中小企业。
2.2.3利用金融工具管理交易风险
目前,在我国用于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主要包括远期结售汇、掉期交易、境外人民币 NDF 和期权等。在金融衍生产品中,企业应用最多的是远期结售汇,约占企业使用的各类衍生工具的 90%。但随着外汇掉期业务的推出,外汇掉期使用的比例开始上升。
(1)远期结售汇。 远期结售汇业务是我国企业比较熟悉和常用的一种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 远期结售汇业务是指企业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日期,到期时按照合同约定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远期结售汇也是本公司管理交易风险的主要手段,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2011年3月因日本地震,日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大幅上升,从地震前的7.91左右猛地升到8.31多,当时财务人员把握到高点成功锁汇7000万日元,增加了近30万元的汇率收益,也极大的鼓舞了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
(2)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掉期交易是指在买进或卖出一种期限的某种货币的同时,卖出或买进另一期限的数额相等的同种货币的外汇交易。 掉期业务可以帮助企业锁定汇率风险或套取汇差,以及轧平各货币因到期日不同所造成的资金缺口。
(3)外汇期货。 外汇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以约定的数量、价格交割而签订的一种合约。外汇期货的避险原理与外汇远期合同是相似的,即为使实际或预期的外汇头寸免受汇率的不利影响,进行与现货头寸相反方向的外汇期货交易。
(4)外汇期权。 外汇期权合同赋予持有者在特定时期按特定汇率出售或购买一定数量外币的权利,而持有者不存在必须出售或购买的义务。 外汇期权合同持有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行权。 即使汇率走势与买入期权时预测的完全不同,其损失程度也只有期权费。
(5)离岸市场人民币产品。 离岸市场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比国内的人民币金融衍生品丰富,在国外有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离岸人民币市场进行汇率规避。
2.3经济风险管理
2.3.1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拓展海外生产地和海外采购来源。 如果某国市场上中国进口产品因人民币相对当地货币升值使得产品成本升高, 中国的出口企业,可以用当地货币在当地市场上购买原材料或雇佣劳动力。 这样,采购成本也将以当地货币计算,减少了人民币升值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从而大大减少经济风险。
2.3.2积极拓展各种销售渠道。 当人民币对一种货币升值时,可能对另一种货币贬值,比如,2007 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6.9%, 而同年人民币 对 欧 元 贬 值3.75%。 因此,企业不同种货币的汇兑损益有可能相互抵消。
2.3.3提高企业自身实力,提升产品档次。 如果企业的产品质量不过关或产品差异性不强, 仅以低价取胜,那么由汇率波动造成的产品成本增加将对企业造成较大压力。
2.4折算风险管理
2.4.1资产负债管理。 企业可以对资产负债进行管理,调整资产和负债的金额和币种结构,将同种外币资产和负债予以抵消,使同种货币的净暴露为零。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企业只能尽量减少整体的同种货币的净暴露,最终折算风险取决于净暴露资产。
2.4.2利用远期交易保值。 如果企业预测某种外币的净折算暴露在未来会贬值,可以在远期市场卖出该种货币资产, 当即期汇率低于企业的远期卖出价时,企业从即期市场买进该种货币, 清掉远期卖出合同,达到保值的目的。通过这两种方式对折算风险进行规避,都需要对市场有准确的判断,否则有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
结语
我国外贸企业在逐步意识到并重视汇率风险的同时,还没有真正由被动防范汇率风险转变为主动防范汇率风险,采用金融手段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依然没有成为我国外贸企业的主流选择,我国外贸企业在防范汇率风险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李埠生.对进出口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几点看法[J].甘肃金融,2006(01):62- 63.
[2] 许继康.国际财务管理中的外汇风险与管理[J].冶金财会,2007,(02):40-41.
[3] 邢红萍.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规避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
篇5
一、人民币升值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一)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和国际竞争力下降的风险。长期以来,低成本是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最大优势,也是吸引外商投资企业来华投资设厂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特别是在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影响之下,美元持续不断贬值,引发了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对于缓解贸易顺差压力、舒缓国内物价上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等方面具有正面效应,但同时也抬高了国内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了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增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特别是对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更大,如纺织行业以及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行业,成本上升压力更大,一些中小企业将面临破产的危险。
(二)面临资产价格波动和投融资难度加大的风险。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造成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导致房地产、股票等升值预期较为强烈的资产价格迅猛上涨,进而引发其他资产价格的上涨。人民币升值预期将促使人民币贷款趋于减少,外币贷款趋于增加;从筹资的角度看,筹资成本必然上升。同时,负债资金增加,将带来财务杠杆的效应,如果投资利润率高于资金成本率,则负债融资将为公司带来额外的收益;反之,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影响公司的效益。国内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宏观调控政策趋紧,这不仅会增大国内企业的运行成本,而且会诱导部分企业盲目扩张,最终造成产能过剩。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的信号又会造成资本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这必然增大了国内企业投融资的难度。
(三)进出口企业将面临不同的汇率风险。人民币的升值将对我国企业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出口型国内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美元收入贬值,汇兑损失增加,如出口美国的纺织品、儿童玩具、家电、机械等;而对于原材料依赖进口、销售地主要在国内的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将降低原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汇兑损益将增加,如造纸业,其所用原材料纸浆主要依赖进口。首先让我们看看汇兑损益的认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汇兑损益是指外币货币性项目,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异。所谓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偿付的负债。人民币升值后,等量的外币只能换回较少的人民币,对于拥有外币债务余额(如外币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的公司,外债折算为人民币后的汇兑损益将会减少,从而减少财务费用,而财务费用具有税收挡板的作用,它的减少将增加当期的净利润。因此,人民币升值后,拥有外币借款、应付账款等外债的公司将因此受益。
二、应对人民币升值的财务策略
(一)关注汇率的变动趋势
1、美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民币汇率趋势。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基于国内经济的需要,或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要求中国改变汇率制度,或径直要求人民币升值。在此背景下,尽管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有所上调,但上调的幅度不大,未达到西方主要国家的预期,人民币来自国外的升值压力仍然不小。尤其应关注美国联邦基金加息情况。按理说,美元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热钱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巨大冲击。但有专家分析指出,当前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仍然远远低于美国等国的预期目标。当人民币升值幅度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就很难减轻;相反,这种压力将长期存在。所以,美元持续升息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压力将继续以经济问题的形式来反映政治问题的实质而长期存在。
2、关注国内学者对人民币汇率的态度。国内的一些知名学者专门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汇率升值的幅度、时机,升值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等。这些对于公司财务管理人员来说,是很好的参考资料。此外,人民币汇率变动后,市场上的各种价格会随之发生变动,诸多因素,例如大宗商品的价格、房地产价格,都会有影响。作为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应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关注人民币升值对产业内部可能造成的影响,时刻保持警惕性,及时调整相应的财务决策,减少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损失。作为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应坚持“尽早结汇,适量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策略文/孙晋(山东财经大学08级会计学院山东?济南)持有外币、灵活管理外币债权债务”的原则。“尽早结汇”是指公司收到外币时,尽快结算成人民币,由于人民币还有升值的趋势,央行总是根据实际经济运行状况来决定人民币升值的时机和幅度的,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应认真分析汇率的发展趋势,减少央行突然宣布人民币升值对公司的冲击。“适量持有外币”是指对于出口、进口额均较大的外贸公司,可持有适量外币以应付日常之需,避免因外币不足所引起的短缺成本的增加,但应注意持有外币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灵活管理外币债权债务”是指公司对于外币类债权债务的管理要讲究方法,权衡利弊,选择能降低财务费用、使公司效益最大化的策略。如对于外币“应收账款”,要讲究收账政策和收账方法,改变信用政策,加速资金的回笼。而对于外币“应付账款”,在不影响公司信誉的情况下,尽量延迟进口材料或延迟付款,或改变货款结算方式,如采取远期信用证结算方式或以人民币计价等。
(二)适当增加外币债务。如果一些外资预计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必将选择最佳时机大量涌入中国,但因一时找不到好项目,就先存放在银行,到时资金供给将相对充裕,筹资成本会有所下降,公司可利用这一时机适当多举债,较好地利用财务杠杆为公司带来收益。所以,对于有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公司来说,可适当增加美元债务,这是一种较好的降低融资成本的财务决策。增加美元债务的方法很多,诸如增加美元贷款、借外币负债、将人民币借贷变成外汇借贷、尽可能偿还人民币贷款、将要到期的国外贷款推迟还款等。
(三)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严谨的内部控制,要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由于汇率升值后可能影响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公司可重点从以下方面加强内部控制,一定程度上抵消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营业费用增加的影响:1、加强资金管理。要由专门的财务人员对资金特别是外币资金的筹集、调度、使用、分配等进行筹划,并由相关人员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体外循环。2、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公司可在成本控制和定价上下工夫,降低成本应从现在逐步开始,待人民币升值时,公司依然能够向客户报出有竞争力的价格。对于成本控制,可在“采购成本和制造成本”上下工夫,并尽可能“降低费用率”等。公司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公司的激励和约束,使公司财务人员更关注汇率的影响及公司长远的发展,及时采取策略应对人民币升值对公司的影响,提高公司的效益。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汇率自由化应是大势所趋。不管国际市场有没有施加压力,中国目前出口强劲,外汇储备充足,对外部环境变化也有了较强的承受力,逐步调整人民币汇率、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我国未来的汇率趋势。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应未雨绸缪,关注时势的发展变化,从成本控制、增加原材料进口等方面,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积极筹划,即使不久的将来人民币再升值,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汇率风险。
(四)运用有效的金融手段,防范外汇交易风险。企业可以利用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有效地防范外汇交易风险。可以运用的金融手段有以下几种:
1、出口(进口)押汇。企业向银行申请办理出口押汇后,银行有追索权地购买出口商发运货物后提交的全套单据,即企业可提前取得该笔出口货物的应收外汇款项,办理结汇手续。而办理进口押汇后,银行在收到境外出口商或其银行寄来的单据后,可按企业要求先行代付款项,待进口押汇到期时由企业归还银行外汇资金,从而可以推迟购汇时间。
2、出口保理业务。出口保理通常是指出口商以延期付款的方式出售商品,在货物装运后立即将发票、汇票、提单等有关单据卖断给保理商(银行),收进全部或一部分货款,从而取得资金融通的业务。企业在采用赊销方式出口的情况下,通过办理出口保理业务,出口货物后形成的应收账款,可由出口保理商提供账务管理与代收、坏账担保和融资等综合。企业将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出口保理商后即可获得资金融通,提前获得应收外汇账款,并根据现行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办理结汇手续,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3、福费廷业务。其特点是远期票据应产生于销售货物或提供技术服务的正当贸易;叙做包买票据业务后,出口商放弃对所出售债权凭证的一切权益,将收取债款的权利、风险和责任转嫁给包买商,而银行作为包买商也必须放弃对出口商的追索权;出口商在背书转让债权凭证的票据时均加注“无追索权”字样,从而将收取债款的权利、风险和责任转嫁给包买商。企业在出口时,可以办理福费廷业务,把经进口方承兑和进口方银行担保的期限在6个月~10年的远期汇票或本票,在无追索权的基础上出售给银行或金融公司,这样一来,企业既可提前收汇,又可规避未来收汇风险。
4、远期结售汇。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是直接用于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可帮助企业事先固定外汇交易成本,从而起到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企业在对汇率变化趋势有较大把握时,可以事先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未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等,在交割日当天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
5、掉期交易。掉期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交易形式。掉期交易是当事人之间约定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等价经济价值的现金流的交易。较为常见的是货币掉期交易和利率掉期交易。货币掉期交易,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交换交易,一般情况下是指两种货币资金的本金交换。利率掉期交易是相同两种货币资金的不同种类利率之间的交换交易,一般不伴随本金的交换。
篇6
关键词: 外币贷款; 风险管理; 情景分析; 压力测试; 敏感性分析; 在险价值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企业将面临外币贷款中的汇率风险。通过借鉴国外企业外债风险管理中科学而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结合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以及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外币贷款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有三十年,根据积极、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的方针政策,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54亿美元。
我国外债主要是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贷款。这部分资金具有贷款期限长、贷款利率低等优点,深受企业的欢迎。在实际运作中,该部分外债真正承贷及还贷的主体是国内企业。一旦企业出现偿债能力的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将其转嫁给国内金融机构和国家财政,从而影响国家总体外债安全。
如北京奥林匹克饭店、中德合资武汉长江啤酒有限公司等均是因本币大幅贬值造成企业无力偿还债务而倒闭的。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外币贷款的风险管理认识程度不够,对汇率风险的规避意识淡薄,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极不成熟,急切需要外债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指导与实务方面的经验。
二、现状考察
外债风险不仅从宏观上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信用,而且从微观上影响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我国外币贷款使用企业已经开始关注风险管理问题,并着手使用一些基本的衍生工具来管理外汇贷款风险。然而在实际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债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重筹资,轻还贷”和“圈钱”思想盛行;国有企业体制性缺陷造成管理者缺少长远的规划或者具体操作的随意性;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不能准确把握汇率和利率市场变动情况、熟知各种金融工具应用的专业人才;缺乏合理的外债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和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等等。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金融系统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改革一年后,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从8.27元人民币/美元上涨至接近8元人民币/美元,年变动幅度达到3.3%。
由于人民币兑换美元、欧元及日元等主要货币每年都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汇率风险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外币贷款过程中值得高度重视的一个风险来源。
三、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经营收入货币与外债债务偿还支出货币的币种不匹配,在外债债务未清偿前,因汇率变动而产生偿债成本增加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收入货币贬值或支出货币升值导致借用外债单位的偿债成本上升。
目前我国企业外债汇率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使得人民币汇率的波幅趋大趋频,整体汇率风险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直接后果就是较大幅度的升值。至2008年1月3日,人民币汇率已经达到7.27元人民币兑1美元,升值幅度达到12%。
同时,市场化后的人民币汇率更容易受到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波动的频率、幅度将进一步扩大,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外债债务的整体汇率风险有所加大。
其二,日元和欧元债务潜在风险大。日元和欧元一直是汇率波动较频,波幅较大的币种,欧元从2002年至2006年7月,兑换美元波幅达到60%以上。如果持有这两种货币债务的单位而不对其日元和欧元债务进行风险管理,未来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很大,并有可能超出债务单位所能承受范围,导致偿债危机,严重的将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相对于固定汇率制度而言,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幅度要大得多,因此对外币贷款企业带来的风险也增加了许多。而目前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的特点是汇率走向更加无序化,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素更加令人难以捉摸,凸显汇率风险管理的日益重要。
汇率风险一般包括本币、外币和时间三个因素。在企业偿还外币贷款过程中,均需要以本币兑换成所需偿还的外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本息的偿还。在这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本币与外币的兑换比例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发生汇率风险。
外币贷款的时间结构对汇率风险的大小具有直接影响。时间越长,则在此期间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大,汇率风险相对就越小;时间越短,在此期间内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小,汇率风险相对就越小。我国企业在外币贷款偿还过程中,由于产生收益的是人民币,而需要偿还的贷款都为日元、美元、欧元等外币,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货币错配现象”,收益与债务的不匹配给外汇贷款债务人平添了一层汇率风险。
根据外汇风险的作用对象及表现形式,通常将汇率风险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折算风险及国家风险。
将汇率风险进行分类,有利于确定风险管理应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
对使用外币贷款的企业而言,其还债过程中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具有双面性的。由于汇率未来变动的方向、时间以及规模的不确定性,汇率的波动既可能减小企业的偿债成本,也可能增加企业的偿债成本,使企业遭受损失。如果汇率的波动方向是不利的,企业的收入货币本币相对于所借外币贬值,则企业的外币借款成本上升,企业遭遇损失。反之,如果汇率的波动方向是有利的,企业的收入货币本币相对于所借外币升值,则企业的外币借款成本下降,企业获利。
四、风险计量
准确度量外债项目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企业管理层进行风险决策的必要前提。企业在进行外汇债务风险计量时可采用情景分析、压力测试、敏感性分析和在险价值四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该四种计量方式计算,一般可以满足企业财务从不同角度和侧重对风险的认识和分析。
(一)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是当市场风险监控人员预测会发生影响市场的重大事件时,就多个风险因素建立较为全面的模拟环境,应用于当前的头寸,以测算可能发生的盈亏的一种风险管理手段。在外债风险管理中,企业根据专业金融机构对汇率和利率走势的分析判断,分析企业外债风险。
情景分析为管理层更好地应付市场变化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是一种策略分析技术,可用来评估在发生各种不同事件的情形下,对企业外债的影响。
进行情景分析的关键首先在于对情景的合理设定;其次是对设定情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及由此对事态在给定时间内可能发展的严重程度和投资组合因此而可能遭受的损失进行合理的预测;最后得出情景分析报告。
情景分析方法简单、直观,但存在对汇率和利率走势分析主观判断的成分较大的问题。
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汇率风险;防范;外贸公司
汇率风险管理是近年来许多国内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2005年7月21日,国家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国内企业推向汇率风险管理的风口浪尖。2005年8月2日国家又发出《关于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掉期业务通知》的通知。完善和扩大了人民币远期交易的主体和范围,推出了外汇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为企业拓宽了汇率的金融避险渠道,加快了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在2008年7月中旬人民币对美元一改汇改后长期升值的现象,突然出现阶段性贬值,再次向国内企业发出警惕汇率风险的信号,又一次告诉我们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风险都需要充分重视。在中国已实现汇率浮动的背景下,汇率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涉外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笔者所在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外贸公司)是一家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专业外贸集团公司,年进出口总额十几亿美元,外贸合同采用以美元为主,欧元、澳元和日元为辅的外币进行计价。相对国内贸易而言,外贸合同有执行周期较长的特点,所以,外贸公司存在着合同的现金流量因汇率变化而产生较大变动的汇率风险。
一、外贸公司存在的主要汇率风险
(一)汇率变化为合同的签订带来不确定性
外贸公司在对外贸易合同签订前,业务人员需要对合同的预计盈利水平编制预算,然后进入合同的审批程序。业务员在编制进口合同预算时,会因预期外币汇率的过高估计,而低估了进口合同的实际盈利能力,也会因过分担忧本币升值,同样低估出口合同的盈利能力,进而放弃合同的签订。可见,汇率的升降变化,增加了外贸公司签约前盈亏预算的难度,直接影响外贸公司的经营决策。从而影响贸易合同的签订和贸易额。
(二)汇率变动会带来外币资产的缩水和负债的增加
外贸业务的结算方式和经营特性。决定了外贸公司拥有大量的外币存款、应收外汇账款、外币贷款以及应付外汇账款等外币资产和负债。汇率下跌,导致外贸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外币资产所反映的人民币价值减少,产生损失。汇率上涨,使外贸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外币负债所反映的人民币价值增加,也会造成损失。在外币资产和负债不能有效对冲的时期,外汇汇率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其资产的质量和偿付负债所需要本币的金额。从而带来风险并产生损益。
(三)汇率变化能引起合同盈利能力的变化
外贸公司在进出口贸易中,从台同订立到最终的收、付款结算。执行周期较长,在常用的信用证结算方式下。需要经历信用证的开立,审证、改证,装船发货,受益人向银行议付货款,银行付款等过程。执行合同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为远期信用证,则合同执行周期更长。在此期间,如果汇率上涨,进口付款时需要用更多的本币去购买外币,以支付既定金额的外币货款,从而产生损失;如果汇率下跌,出口收到既定金额的外汇时。结汇后只能获得更少的本币。汇率的变动,能直接给外贸公司带来汇兑损益的变化,从而改变合同的盈利能力,影响合同的执行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以上是汇率变动给外贸公司带来的主要经营风险,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在给外贸公司带来更大汇率风险的同时,也加大了外贸公司防范汇率风险的难度。近年来外贸公司通过自身学习和总结经验,不断寻求有效的避险途径,来防范汇率风险。
二、外贸公司规避汇率风险的常用措施
(一)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
外汇风险的大小与外币币种有着密切的联系,交易中收付货币币种不同,所承受的外汇风险也有所不同。外贸公司在签订合同前的谈判过程中,争取出口合同以硬货币计价,进口合同以软货币计价。也就是说,外贸公司在出口时,争取使用汇价趋于上浮的货币计价,在进口时,争取使用汇价趋于下浮的货币计价。对能够接受以人民币计价的外商,签订合同时采用人民币为交易币别。外贸公司通过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以减少汇率向不利方向变化的机会。2009年7月1日六部委联合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人民币跨境收付结算试点工作逐渐展开,这使外贸公司看到了未来选择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以便更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的可能。
(二)运用合理的贸易手段
外贸公司将对汇率风险的防范深入到贸易执行过程中,运用贸易的手段来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通过协商价格,转嫁汇率风险。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长期升值的情况已众所周知,外贸公司在出口对外报价时,从长远合作和稳定渠道的角度出发,争取外商谅解,适当调高出口商品的价格,以转嫁汇率风险。在金额较大的贸易订单价格条款上,还增加汇率变动损失分担的约定,约定当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时。相应地提高或降低商品的价格。实践证明,此种转嫁风险的方法已为很多外商所接受,能够很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
2 控制贸易进程,提前或延期结汇或付汇。在出口业务中,当计价货币汇率呈上升趋势时。外贸公司在合同规定的履约期限内延迟出运货物,或向外方提供信用,以延长出口汇票期限,若汇率呈下跌趋势时,则争取提前结汇。进口情况进行反向操作。
3 改变贸易结构,有效对冲风险。为规避汇率风险,外贸公司主动调解进出口贸易比例结构,在同一时期内减少进口付汇和出口结汇的差额。更多地将收到的出口外币货款直接用于支付进口货款。以达到进口和出口的汇率风险有效对冲的目的。
此外,外贸公司近几年还发展了转口贸易,采购和销售都使用美元计价,并尽可能做到收款和付款同步,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过程中,尽量采用远期信用证和即期信用证的方式结算。如果收到远期信用证,则采用福费廷进行融资并结汇,这样既有效地进行了融资,又减少了汇率风险。
(三)借鉴外部对远期汇率的预估成果,做好合同预算
签约前的合同预算,都需要对未来收、付款的汇率进行预估。针对一般业务员对未来汇率变动把握较难的现状,外贸公司安排专门的财务人员。对中国货币网和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外汇远期、掉期报价进行跟踪,并将远期汇率录入ERP系统,然后由系统对没有报价日期的远期汇率采用内差法进行估算,做到预估的远期外汇汇率相对合理,这样,在未来的1年内,系统里每天都有相对合理的远期汇率。在编制合同预算时,系统自动将涉及外币收、付款的金额。按照预计发生的时间并根据ERP系统的预估汇率折算为人民币金额,将汇率风险进行合理的暴露,增
强了合同预算的合理性,有利于合同的审批和公司的经营决策。
(四)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又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在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对于以美元计价的贸易合同,外贸公司通过出口押汇、贴现、福费廷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获得外币并立即结汇,收款后还款,通过进口押汇、进口代付等获得外币,到期时购买外汇还款,以获得较有利的汇率。从而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随着汇率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外贸公司对风险的防范意识逐渐增强,除了采用上述传统措施防范汇率风险外,衍生金融产品正被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外贸公司常用的衍生金融产品
外贸公司运用衍生金融产品规避汇率风险时,结合自身的特点,始终遵循着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以真实贸易为背景,选择衍生品工具,不签署没有进出口业务相配套的衍生品合同;二是从锁定成本或者锁定收入入手,以实现合同预期利润为目的。不盲目逐利;三是金融衍生品的金额和交割时间与真实贸易相匹配,防止衍生品再次产生风险。外贸公司常用的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远期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是以约定的汇率将一种货币转换为另一种货币,并在未来确定的日期进行资金的交割。在对未来汇率的走势作出合理预期前提下,为锁定远期外汇收付的成本,避免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外贸公司结合单笔金额较大的合同,广泛使用远期外汇交易锁定成本,一般都与银行签订一年或者半年的远期交易合同。在使用该金融产品时。在进口项下一般都结合外币贷款或者押汇等进行实际操作。有时,为减少未来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在贸易合同预期利润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外贸公司也会根据收付日期对单笔合同的金额与金融机构签订单独的远期外汇买卖合约,以锁定外汇收付成本,从而锁定合同的盈利水平。远期外汇交易是外贸公司目前可靠的主要避险形式。
(二)择期外汇交易
在签订择期外汇交易合同时。由于银行考虑到外汇的交割,可能是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进行的,会相应地提高交易费用,因此,外贸公司在签订择期外汇交易合同时。根据外贸合同,约定好交易的金额,在交易时间的选择上,则尽可能地缩短未来不确定时间,在获得有利的远期汇率的前提下,减少成本。该种方式虽然能获得较好的汇率,但是并没有锁定确定金额的外汇收付成本,仍然存在一定的汇率风险,并且银行收付相对较高,所以外贸公司利用该金融产品的机会相对较少。
(三)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在外贸公司外币账户存款较多,并且未来需要使用该部分外币对外付汇的情况下。针对相对人民币较“软”的货币,通过与金融机构签订掉期业务合约,约定即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人民币与外汇的转换,并按照约定的远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反方向转换,这样有效地进行了汇率风险防范。实现了货币的保值。
总之,汇率风险无处不在,但是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使风险化险为夷,外贸公司最近几年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把汇率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战略管理。培育外汇专门人才,加大向金融机构的学习与沟通,综合使用避险措施和金融工具,较好地防范了汇率风险。为更深入地了解外贸公司汇率风险的防范对策,笔者挑选了几个外贸公司实际发生的案例,加以介绍。
案例一:外贸公司与某客户签订进口协议,由外贸公司该客户进口一批货物,合同CIF价总金额为100万美元,手续费为1%,货款按照付汇日外汇牌价折成人民币与被客户结算,于2008年1月10日付汇,即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2850(卖出价)。一般的做法是:外贸公司向银行购买外汇后直接付汇,需要支付人民币成本728.50万元,外贸公司将获得费收入72 850.00元人民币。经过测算,外贸公司改变了交易方式,与银行签署外币借款合同和保证金质押协议,约定外贸公司以728 50万元人民币定期存款为质押向银行借款100万美元,用于对外付汇,定期存款和美元贷款的到期日均为2009年1月12日,定期存款年利率4.14%,美元贷款利率为12个月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加100点即4.92875%,同时外贸公司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交易合同,约定到2009年1月12日。外贸公司向银行购买1 050 245.87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 8052(卖出价),购入的美元将用于偿还到期的美元贷款。此时可以分析一下外贸公司的实际购汇成本,人民币存款产生利息收入7 285 000.00×414%÷360×367=307 463.43元,美元贷款产生利息1 000 000.00×4.92875%÷360×367=50 245.87美元,根据远期外汇交易合同,到期购买外汇偿还美元贷款实际需要支付人民币成本(1 000 000.00+50 245.87)×6 8052=7 147 133.18元(人民币),实际购汇价格为1美元:7.1471元人民币,与付汇时直接向银行购买外汇相比,降低人民币成本7285000.00-7 147 133.18+307 463.43=445330.25元(人民币),是72 850.00元收入的6倍多。通过以上组合方式。外贸公司在通过外汇远期交易合约锁定汇率的基础上,将直接购汇所需要的人民币融资转化成美元融资,在没有额外增加业务风险、操作环节、占用其在银行授信额度的情况下,不但确保了进口业务的顺利进行,按时对外支付了信用证项下有关款项,控制了汇率风险,同时也使实际收益比手续费收入增加了5倍多,大大增强了合同的盈利能力。金融机构以前的NDF业务以及现在推出的“汇利达”等产品的避险功能与本案例类似。
案例二:外贸公司出口一批货物,FOB总价为950 000.DC美元,预计2008年5月底能收到货款。通过研究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外贸公司于2008年2月29日向银行申请押汇并结汇,押汇的年利率为8.1%,将来用该合同项下收到的美元还款,实际押汇金额为646 000.00美元。2008年2月29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0916(买入价),合同实际收到货款日期为2008年5月22日,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9291(买入价),则该押汇规避了汇率风险金额为646 000 D0×(7.0916-6.9291)=104 975.00元,扣除融资费用646 000.00×8.1%÷360×83×6.9291=83 593.01元,还可以增加利润21 381.99元。本例中,外贸公司通过出口押汇,做到了实际的提前结汇,锁定了换汇成本,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还大大增强了合同的盈利能力。此外,出口项下商业发票贴现和福费廷等所起的避险作用与出口押汇基本相同。
案例三:外经贸公司进口货物一批,CIF价总额4820497.71美元,2008年1月22日付汇,2008年3月底到货,付汇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2510(卖出价),当时外贸公司美元账户余额很
小,如果直接购汇将支付4820497.71×72510=34 953428.90元人民币,而预计在2008年3月底到4月初会收到一笔约500万美元的出口货款。经过仔细的分析计算,外贸公司与银行签订进口押汇协议,约定押汇利率为6.53%,期限为60天。可以提前还押汇。在3月31日外贸公司收到出口货款498万美元,此时押汇利息为4 820 497.71×6.53%+360×69=60 332.55美元,押汇本息合计4 880 830.26美元,于是将收到的出口货款中的4 880 830.26美元提前还押汇。外贸公司通过上述操作,在将人民币融资转化为美元融资,享有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利益的同时,又将不同期间的美元收、付款行为调剂到同一期间,使进口和出口的汇率风险有效对冲。我们分析一下该做法节约的人民币成本情况。如果外贸公司2008年1月22日购汇,需要支付人民币34 953 428.90元,2008年3月31日收到美元结汇。按照当日人民币兑美元银行汇率6.9980(买入价)计算,可以兑换人民币4 880 830.26×6 9980=34 156 050.13元,合计产生支出人民币797 378 76元(已扣除融资费用60 332.55×6.9980=422 137.20元)。本例中,外贸公司通过押汇,调整了实际付款时问,在出口和进口贸易资金流不同步的情况下,使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同步进行。用出口货款提前还押汇,虽未发生人民币支出,但是节约了人民币成本797 378.76元,如果单从规避汇率风险角度考虑,节约了成本797 378.76+422 137.20=1 219 515.96元。金融机构提供的进口代付等业务同样可以调剂公司实际支付外汇时间,以使进口和出口汇率风险有效对冲,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以上是外贸公司经营过程中防范汇率风险的主要举措和案例介绍。此外,还有投保汇率变动保险、出售相关外币资产等方式可供我们选择,以规避汇率风险。相信在将来,政府会逐步开放外汇期货交易和外汇期权交易等更多的衍生产品,让企业有更多的避险工具和渠道可选择,使国内企业在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的同时提高盈利能力。
结语
篇8
【关键词】汇率波动 汇率风险避险机制
2007年以来,随着人民币不断加速升值以及其后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起端的全球经济危机出现,我国外贸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经营压力巨大。本文基于当前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实际情况,对外贸企业如何控制汇率风险、防范汇率波动,提出一些分析和建议,以供参考。
一、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汇率波动走势分析
影响汇率波动因素有很多,例如相对利率、相对通货膨胀、相对收入水平、政府管制及人们的心理预期,另外还有投机活动和政治经济等各种突发因素。掌握分析汇率走势的基本框架,可以从纷繁复杂的国际汇市信息中梳理出影响汇率走势的重要信息,提高判断汇率走势的正确率。
图1~图3是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的主要外汇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图:
图1至图3反映的是2009年12月以前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国际主要货币兑人民币的汇率变动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呈现出不同的走势:美元汇率持续走低,延续了金融危机以来的疲软走势,而欧元、日元等货币币值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走低之后出现反弹,显示出了较强的波动性。受其影响,人民币汇率也呈现出相类似的趋势,短期内兑美元的比率较为稳定,伴之以对其他主要货币的贬值。
从反映投资者对人民币未来一段时间走势预测重要指标――海外无本金交割市场(NDF)一年期报价来看(如图4所示),人民币远期汇率始终处于不断爬高的态势,亦即市场认为长期内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趋势十分明显,2009年12月8日,NDF人民币一年期报价更是达到了6.827 5的近期新高。
根据金融不稳定理论和人民币汇率近远期走势的分析,由于人民币汇率始终没有放开,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各主要币种的波动和对于一揽子货币汇率变动相对程度不会有明显变化,但2010年以后随着美国商业信贷地产坏账风险的逐步显现,以及各国08年底以来强力经济刺激政策的边际效用逐步递减,人民币兑美元走势将会有较大的波动。但在短期内,由于影响汇率走势的国际贸易环境和汇率政策没有转变,经济形势始终没有根本好转,人民币兑美元的走势将会持续稳定,略有升值,对欧元和日元的汇率则将继续走低,但调整的幅度将会缩小。
二、目前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控制流程
(一)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分析
大多数外贸企业现行的汇率风险规避机制及风险管理的模式都是以财务人员为核心,以金融工具的市场运作为主要手段,通过对银行提供的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操作,适时的买进卖出,以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
首先,从目前企业资源的全面利用方面来看,这种运作模式并没有完全利用企业资源。由于财务部与业务部门之间并未建立以汇率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业务合作与信息交流机制,财务人员尚未能获得系统的第一手市场信息,而业务人员对相关避险操作的认识不高,加之管理层对企业内部结构与协调对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作用还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因此汇率风险规避的效果会有所降低。
其次,在汇率风险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方面,缺乏企业汇率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保障。对于汇率风险的防范,起首要的作用的是对汇率风险做好预警工作,并利用科学有效的手段,选取具有较高客观性、动态性、权威性的数据指标对当前面临的汇率风险的规模和持续时间做出准确的评估。但是不少外贸企业缺少这一预警机制,主要依靠主观经验以及国家和相关机构提供的汇率波动态势作出相应的判断,主观性及准确性不高,特别是滞后性较大,外部汇率波动信息容易受到投机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极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二)对金融工具及其避险功能的认识
金融工具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仍有部分外贸企业对金融工具的认知存在误区,由于前段时期众多大型央企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上损失惨重,造成有的企业运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为防范汇率风险支付成本;而有的企业认为只要使用了金融工具进行操作,就可以有效避免所有汇率风险,而对金融工具的实际操作方式、金融工具运行的内部机理并不十分关心,这就容易造成企业的汇兑损失;部分企业则忽视了企业外贸业务本身,而把金融衍生工具简单当作一种赢利手段,以投机为目的,期望取得高额利润,反而把自己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中。
三、建立完善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的具体措施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汇率风险预警预评估机制
一个行之有效的汇率风险预警体系,应当由专门的预警和信息处理部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组成。其中,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汇率风险预警体系的核心,其指标数据的高度科学性、准确性是预警机制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一般而言,预警指标体系应当包括:汇率变动率、融资费率、汇兑损益占利润比(含同业指标)、金融衍生品的远期汇率水平等,当指标超过公司警戒线时,就应及时采取措施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此外,一些市场投机行为带来的随机影响因素也应当包括在这一指标体系当中。
建立有效的汇率风险预警评估系统,除了需要专门的预警机构、科学的指标体系、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之外,保障信息渠道的畅通和管理层的重视是这一机制能否顺利运行的决定性因素。
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以董事会及高层管理人员为主的对风险预警评估的监管。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应当提高风险管理意识,认识到汇率风险的规避与管理是影响外贸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对汇率波动预警评估机制的监督与管理,并对系统反馈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以供决策使用。
其次,加强对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日常横向联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信息流通渠道。没有财务部门专门外汇管理的配合,业务部门就无法对市场情况的变化和汇率市场的实际波动做出有效的反应;相反,财务部门缺乏对贸易实务方面信息的了解,信息来源也主要以国家或机构公布的信息为主,对汇率风险的研判和评估容易受到一些影响。
第三,应当妥善使用外部资源,除了利用国家建立的汇率风险预警机制,以及相关机构的信息之外,有条件的公司还应当加强与社会咨询机构的合作,引入第三方咨询机制,协助企业建立并完善汇率风险的预警机制,发挥各自的业务专长,提升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
(二)建立对金融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专门机构或配备专业人员
金融工具的汇率避险操作本质上是为了规避汇率风险,但是其自身不可避免的会带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应当设立相应的专业部门或配备专业人员,以提高风险规避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其一是专门的汇率风险管理部门。这一部门要保持相对独立性,特别是在人员配置和绩效考核方面应当与其他部门分开,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其二是金融工具的交易部门或人员。这里是指专门进行金融工具买卖操作的一线部门和人员,是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部门和专门人员之一。其职责是在企业风险管理的法度规定范围内,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制定风险规避的策略和办法,保障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按时编制投资及风险分析报告。
其三是对风险管理进行监督的部门。该部门应当定期对金融工具的运作与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加以审核控制,对金融工具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其他部门一起完成对金融工具风险的控制,提高汇率风险规避活动的效率与可行性。
(三)前瞻性研究汇率变动趋势,择机确定合同条款
企业未来的受险资产和负债通常是由目前签订的进出口协议或承诺引起的,因此合同条款的谈判决定了未来企业的受险情况。具体来说,这一避险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在合同货币的选择方面,应主动选择好合同货币。在选择合同货币时可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争取使用本国货币作为合同货币;第二,采取“收硬付软”的方式;第三,如果双方不能达成一致,可考虑调整双方提出的计价货币在货物总值中的相对比中,摊薄公司承担的利益风险,减少因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
2.在合同的具体条款方面,首先应当加列货币保值条款。货币保值是指选择某种与合同货币不一致的、价值稳定的货币,将合同金额转换用所选货币来表示在结算或清偿时,按所选货币表示的金额以合同货币来完成收付。其次,是要调整价格或利率。在一笔交易中,交易双方都争取到对已有利的合同货币是不可能的,当一方不得不接受对己不利的货币作为合同货币时,可以争取对谈判中的价格或利率作适当调整:如要求适当提高以软币计价结算的出口价格,或以软币计值清偿的贷款利率;要求适当降低以硬币计价结算的进口价格,或以硬币计值清偿的借款利率。第三,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考虑到,如果采取了“锁定汇率”的办法,等到期付款时也许会出现“锁定汇率”的某种货币汇率比签订合同时的汇率不涨反降的情况,对此,企业可以在合同中增加与业主共担汇率风险的条款,这样可以使企业进一步减少经济损失。
3.选择好结算方式是保证合同安全性的重要条件。“安全及时”是对外贸易出口收汇应贯彻的一个基本原则。所谓“不安全”包括了汇率风险和信用风险,而“及时”收汇是降低企业遭受汇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重要保证。选择好结算方式是保证“安全及时”收汇的重要手段,从“安全及时”的角度考虑,按从优至劣次序的结算方式分别是:即期信用证(L/C)远期信用证托收中的付款交单(D/P)托收中的承兑交单(D/A)等,出口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最大可能地争取较优的结算方式。
4.选择有利的结汇时间。当企业预期某种货币将要升值或贬值时,提前或推迟对交易账款的收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的。当人民币预期升值时,进口商可以延迟付汇以享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而出口商则应提前收汇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汇兑损失;当人民币预期贬值时,进口商应提前付汇以锁定外汇成本,而出口商应延迟收汇以尽量增加本币收入。
(四)妥善运用金融工具,主动规避汇率风险
目前各外贸企业可选用的汇率风险避险工具及其操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远期外汇契约(Forward Exchange Contract ,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on-Delivery Forward,NDF)、商业票据贴现、进出口押汇(Import/ Export Bill Advance)、美元贷款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等。
(五)加强与银行合作,合理运用银行新产品
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出口贸易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各类风险频发、应收账款日益增加和银行授信额度不足等问题出现的频率大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很多银行将现有的金融工具进行衍生或组合,形成新的融资工具。本文认为,在充分考虑企业对风险与收益的容忍度情况下,银行金融创新产品可以纳入外贸企业汇率避险组合之中。目前常见的金融创新产品包括出口汇利达(Export Hui Li Da)、进口汇利达(Import Hui Li Da)、杂币进口汇利达(Multi-currency Import Hui Li Da)、出口双保理 (Two-Factor Export Factoring)、进口双保理(Two-Factor Import Factoring)等。此外,一些现有产品的组合业务也是有效的避险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魏爱东.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对策[J].南方金融,2006(3).
[2]郑伟.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对策[J]. 经济视角,2008(4).
[3]朱永行.国内外汇率风险管理比较研究[J]. 世界经济情况,2009(2).
篇9
关键词:汇率风险 在险值 外汇风险敞口
一、汇率风险的定义与成因
从严格意义来讲,汇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由于汇率的变动,导致以本币折算的价值发生变化,从而给活动当事人带来预期之外的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
按汇率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对经济主体的影响不同,将其划分为三类:(1)交易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对客户外汇买卖业务或在以外币进行借贷、金融衍生品交易以及随之进行的外汇兑换过程中,由于外币与本币之间或外币与外币之间汇率变动所遭受损失或产生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其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2)折算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进行会计处理中,在将功能货币转换成其他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呈显出账面损失或增值的可能性。一旦功能货币与记账货币不一致,在会计上就要作相应的折算,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折算风险;(3)经济风险,测量的是由于未预期到的汇率变动引起公司未来运营现金流变化而导致的公司价值的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持有越来越多的外币资产和负债。商业银行汇率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汇率的非预期变动导致银行持有外汇头寸的价值发生变化,而汇率的变动又取决于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外汇存贷款业务和外汇买卖业务是商业银行汇率风险产生的两个基本来源。
二、汇率风险的度量方法
对汇率风险的准确计量,是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前提,是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目前,常见的计量汇率风险的方法有外汇敞口分析和在险价值两种。
1、外汇风险敞口分析。
外汇敞口主要来源于银行表内外业务种的货币错配。当在某一个时段内,银行某一币种的多头头寸与空头头寸不一致时,所产生的差额就形成了外汇敞口。在存在外汇敞口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可能会给银行的经济价值带来损失,从而形成汇率风险。在进行敞口分析时,银行应当分析单一币种的外汇敞口。外汇敞口分析是银行业较早采用的汇率风险计量方法,具有计算简便、清晰易懂的优点。但是,外汇敞口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忽略了各币种汇率变动的相关性,难以揭示由各币种汇率变动的相关性所带来的汇率风险。
(1)净汇总敞口( NAP),即银行各外币多头头寸形成的长敞口与缺口头寸形成的短敞口相减后的绝对值,是以日本金融监管当局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银行业所采用的计量银行外币总净敞口的方法。当外汇敞口组合中的货币变动高度相关时,长头寸外币敞口与短头寸外币敞口之间的外汇风险可以相互抵消,在这种情况下 NAP 计量方法是比较适宜的计量方法;反之,采用 NAP 方法计量就低估了银行的外币总净敞口。
(2)总汇总敞口(GAP),即银行各种外币多头头寸形成的长敞口与缺口头寸形成的短敞口相加。当外汇敞口组合中的货币变动完全不相关时,长头寸外币敞口与短头寸外币敞口之间的外汇风险就不能相互抵消,最合适的方法是采用GAP方法计量银行外汇净敞口;反之, GAP 方法会高估银行的外币总净敞口。
(3)汇总短敞口(BAP),即在银行各币种多头头寸形成的长敞口与缺口头寸形成的短敞口之间取值较大的一方。BAP 计量法是巴塞尔委员会在计算银行外汇风险的资本要求时采用的计量外币总净敞口的方法。
(4)考虑汇率波动相关性的 WAP 法。BAP 、GAP 及 NAP没有考虑到外币之间汇率波动的相关性,WAP法考虑到这种相关性,是GAP 和 NAP 的加权汇总头寸。
2、在险值法(Value at Risk)
在险值又称为风险价值,是指在一定的持有期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下,市场风险要素发生变化时可能对某项资金头寸、资产组合或机构造成的潜在的最大损失。对 VaR 的数学公式描述可以表达如下:Prob{p>VaR}=1-c。公式中的 是某项资产组合在 持有期内的损失;c为置信水平。常用的风险价值模型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差-协方差、历史模拟法和蒙特卡洛法。对于市场风险监管资本的计算,巴塞尔委员会和大多数监管当局才做出了一些统一的规定,目的是使不同银行所计算的市场风险监管资本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计算 VaR 的参数选择:置信水平、持有期。VaR 的计算涉及两个因素的选取:一是置信水平;而是持有期。一般来讲,风险价值随置信水平和持有期的增大而增加。置信水平越高,意味着在持有期内最大损失超出 VaR 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可能性越大。关于置信水平的选取,应当视模型的用途而定。如果模型是用来决定与风险相对应的资本,置信水平应该取高;如果模型只是用于银行内部风险度量或不同市场风险的比较,置信水平的选取就并不重要。关于持有期的选取,如果模型的使用者是经营者自身,则时间间隔取决于其资产组合的特性;如果资产组合变动频繁,时间间隔应该短,反之,时间间隔就应该长。商业银行对交易帐户一般每日计算 VaR,是因为其资产组合变动频繁;而养老基金往往以一个月为持有期间,则是因为其资产组合变动不频繁。
三、中国银行汇率风险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中国银行为案例,分别运用上文阐述的外汇风险敞口和在险值这两种方法来衡量中国银行的汇率风险。选取2012年6月30日作为,度量中国银行汇率风险的时间点;选取的数据包括中国银行2012年半年报,以及自2011年1月4日至2012年6月29日共361个工作日的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元对人民币汇率的每日报价 。因为对数收益率具有优良的统计性质,更适合用来做计量分析,所以本文选择对数收益率计算公式来计算各种外币的每日收益率。
1、外汇风险敞口
表1 中国银行持有的外汇头寸整理
美元 欧元 日元 港元
长短和 3,281,680 464,304 101,341 1,570,477
长短差 368,234 -1,452 17,549 -72,065
较大值 1,824,957 232,878 59,445 821,271
中国银行的汇风险敞口,计算结果列示如下:
NAP=312,266(百万元人民币);GAP=5,417,802(百万元人民币);
BAP=2,938,551(百万元人民币)。
下面计算加权的外汇风险敞口WAP,首先要求出NAP与GAP相应的权重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 为平均相关系数, =(0.717-0.512)/2=0.103;n为外汇资产的外币种类4。因此根据上述公式即可求出权重系数:
wg=0.473266;wn=0.012490;
WAP= wgGAP+ wnNAP= 2,567,962.97(百万元人民币)
2、在险值VaR
从中国银行2012年半年报中,可以获得中国银行在2012年6月30日的各种外币的外汇净资产余额,如表4所示。这是计算汇率风险风险价值的基数。根据上文阐述的计算在险值的方法,需要先确定置信水平和持有期,本文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确定置信水平为99%,持有期为10个营业日。根据中国银行半年报可知,中国银行于6月30日的外汇净资产余额为:美元有368234,欧元为-1452,日元17549,港元-72065(百万RMB)。
这四个收益率经过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因此不适宜采取方差-协方差法。综合考虑有效性和简便性,本文就选取历史模拟法来计算VaR。
按照历史模拟法的过程,计算得到置信水平为99%,持有期为1个营业日的VaR= -437.789(百万元人民币)。因此,目标持有期为10天的在险值为:
根据在险值法的结果,中国银行2012年6月30日的汇率风险可量化为,在未来10个营业日发生的最大损失有99%的概率不超过1384.412百万元人民币。
参看文献:
篇10
1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次汇率制度改革开始启动。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加大了资本流动开放的力度。汇率制度改革的启动对于有关经济主体的影响深远。长期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使各经济主体对汇率风险既缺少足够的了解和重视,也缺乏必要的外汇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技能,汇率制度改革使各经济主体开始真正面临汇率风险的考验,尽快适应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应对汇率风险是一个重要课题。
2传统的汇率风险管理办法
在金融工程方法出现之前,主要有三种汇率风险管理手段:一是资产负债管理;二是保险;三是证券组合投资。(1)资产负债管理法。从总体上来说,这种汇率风险管理方式要求对资产负债业务进行重新调整,使本币和外币资产负债相匹配。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弱点,表现为:①耗用的资金量大。调整本外币资产负债结构,设置风险基金等资产负债管理方法都要耗用大量的资金。②交易成本高。为了达到资产负债风险暴露状况的匹配,需要在谈判协商、业务调整和具体实施上花费许多时间与金钱。③会带来信用风险。企业为了达到目标,在资产负债项目上要作频繁调整,这可能会从总体上带来企业的信用风险,丢失一部分客户。④调整有时间滞后。这种风险管理措施涉及具体业务的谈判、调整与实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不能紧随短期市场金融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当风险管理措施真正落实时,风险损失可能已经造成。所以,资产负债管理的成本较高,见效慢,价格适应性差,应用范围有限。
(2)保险。通过大多数法则在保险业中的应用,保险业风险事件概率的计算和风险的共担,成为一种主要的风险管理手段,使得海上保险、财产保险相继迅速发展。但在汇率风险的处理上,保险的作用十分有限。一方面由于保险市场有效运行中一直存在道德风险和不利选择问题,道德风险提高了损失发生的概率;不利选择由于投保人分布的偏向性而使保险公司赔付率超过预计水平,二者还相互作用,如道德风险会加重不利选择;另一方面,可投保的风险又具有较为苛刻的选择条件。可保风险必须是很多企业(或个人)都面临的,而这些企业(或个人)彼此之间的风险状况不是高度相关的,而且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确定的。所以,保险可保的是部分有形的风险,此类风险在本质上属于非系统性风险。伴随货币经济的发展,一个金融社会正在出现,有限的保险服务远远无法满足人们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需求。
(3)证券组合投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认为:预期收益与风险成为证券投资优化的两个主要评估指标。对投资者而言,在最小风险与最大收益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必须在二者之间权衡取舍。投资者就要倾向于通过证券组合投资来获取适当收益。由于组合投资策略的投资风险小于任何单项的证券投资,预期收益介于各个单项证券投资收益的最大与最小值之间,所以被广泛采用。经济学家们也采用了各种模型来实现在具体操作中确定各种证券的投资比例系数以使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最著名的模型要数马柯维茨资产组合理论。但单一的证券组合理论运用到国际证券投资领域,尤其是在汇率风险管理时就相形见绌了。原因一方面是模型本身有缺陷,如模型计算比较困难,数据难以获取等;另一方面则因为单一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来规避风险只能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对于系统性风险却无能为力。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波动往往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汇率风险中的系统性约占总风险的一半以上。
为了解决新经济形势下的风险管理问题,为了满足巨大的风险管理需求,为了弥补传统保险服务和投资基金证券组合投资手段的不足,金融工程这种新兴汇率风险管理手段就应运而生了。
3金融工程
3.1金融工程的涵义
(1)芬纳蒂。最早提出金融工程学科概念的美国金融学教授约翰•芬纳蒂(JohnFinnerty)在1998年发表的《公司理财中的金融工程综述》一文中,将金融工程的概念定义为:“金融工程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
(2)格利茨。1994年英国金融学者洛伦兹•格利茨在其著作《金融工程学》一书中提出一个“统一的定义”:金融工程是应用金融工具,将现有的金融结构进行重组以获得人们所希望的结果。(3)马歇尔和班塞尔。马歇尔和班塞尔在其《金融工程》一书中,肯定了芬纳蒂对金融工程的定义。更进一步,二人还认为金融工程不只限于应用在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层面,近年来,许多富有创造性金融创新都是面向零售层面,有时也称为消费者层面。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金融工程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公司理财、金融交易、投资等现金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其中风险管理被认为是金融工程最重要的内容。
3.2金融工程在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必要性
(1)更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衍生工具避险的一个重要内在机理就是我们在定义中所言明的衍生性,其价格受制于基础工具的变动,而且这种变动趋势有明显的规律性。成熟衍生市场的流动性(一些创新的衍生产品除外)可以对市场价格变化做出灵活反应,并随基础交易头寸的变动而随时调整,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风险管理工具管理风险时的时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