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改革范文

时间:2023-04-10 22:5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增值税改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增值税改革

篇1

增值税制度1954年产生于法国。当时在法国全国成功地推行之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逐步发展和进一步完善的先进的增值税,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风靡一时。截止2001年底,全世界已有135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增值税。1985年4月财政部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条例(草案)实施细则》,至此,我国增值税税制基本建立起来。此时的增值税还不是西方国家盛行的真正意义上的增值税,只是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当时经济发展需要的“表面化的增值税”。它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统收统支的分配格局,基本上适应了十年来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需要。但是,它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二、现行增值税法存在的问题

第一,生产型增值税压抑了社会及民间投资。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不利于鼓励投资、出口和流通,出口退税也不彻底,但可以保证财政收入。第二,现行税率设计不利于公平竞争。例如广东市的一家年销售收入在四千万的企业,按定税只有20万,而在山东则要缴600多万,根本不在同一竞争平台。第三,增值税抵扣政策在政策制定、日管、企业操作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农产品收购发票与废旧物资普通发票在发票开具、税款抵扣、税务稽查等环节难以控管。所以现行政策及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实际,容易造成偷漏税行为,又难以核查,造成增值税的大量流失。第四,私营企业税赋偏重,影响企业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私营企业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私营企业又正处于发展时期,如果这时候对它索求太多,就会影响企业发展规律的积极性。第五,超国民待遇诱发许多负面影响,内外资企业竞争环境不平等。长期对外资企业实行税收超国民待遇,也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既导致了财政收入流失严重,又促使外商投资趋向轻型化。

三、增值税转型面临的问题

(1)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现行的财力能否承受得住税收收入减少的压力。由于增值税涉及面广,对财政收入贡献巨大,改革成本将是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阻碍。有关专家建议,为避免税种转型导致的财政收入明显减少,改革可以采取逐步转型的办法。

(2)消费型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压力加大,税收收入流失的风险和压力加大。增值税推行的时间里,反映最为突出的是纳税人利用增值税扣税机制,通过伪造、虚开、违法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偷逃税款的问题。近年又出现了企业主动放弃抵扣权偷税的形式,手段隐蔽性强,难以核查,不仅造成增值税的大量流失,也虚增了企业的成本,严重干扰了国家正常的税收秩序。

(3)消费型增值税对无形资产的抵扣问题如何处理。按现行的会计制度,外购无形资产以购买价进成本,自制无形资产以自制成本进入生产成本的原则抵扣,外购无形资产所对应的抵扣税额要比自制无形资产所对应的税额大,这就削弱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

四、完善我国增值税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一是通过研讨会、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增值税会计学术活动,进一步研讨与国际惯例基本协调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增值税改革发展思路。二是逐步减少税收计划的指令性,增强依法治税的刚性。三是建立企业与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使企业在改革中求生存,在改革中求发展。四是强化基础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五是统一内外资企业财税优惠政策,加强涉外税收管理。六是改善增值税的运行基础环境。

2006年被称为税制改革年,税改的重心由总量转向结构,分阶段分税种地推进改革。其中,增值税改革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数据显示,改革增值税制度,在短期内可能会使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税收减少无疑是全面推行面临的最大压力。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投资会大幅度增加。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又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由于我国的税收立法和执法都存在缺陷,致使国家税收远远没有实现“应收尽收”的目标,征收潜力还是很大。在增值税的配套改革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总结和积累经验,才能有助于帮助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维护好各方面的合法权益,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建设。

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税法的改革正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进行,实行先进的消费型增值税是客观必然的。总之,实行彻底的与国际统一的先进的“消费型增值税”是我国税制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相信我国增值税改革会有一个法制化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注册税务师教材《税法一》2002年版,中国税务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3]大中华财税网论文集

篇2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征收范围;统筹改革

当前我国增值税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一是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二是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转型改革指的是,固定资产增值税由不得抵扣向可以抵扣的制度转型。征收范围改革指的是,在目前征收营业税的领域里改征收增值税,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但是征税范围的改革尚未启动。本文着重探讨统筹增值税转型改革与征收范围改革的设想,进而分析统筹增值税转型改革与征税范围改革、统筹税收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的意义。

一、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现状

增值税转型改革始于2004年7月,东北三省的8个行业首批进入试点领域。其后,2007年在中部26城市进一步扩大试点。2008年7月,内蒙古东部5个盟市也被纳入试点范畴。财政部2008年7月公布第四批试点的区域,包括地震受灾严重的四川、甘肃和陕西三省的51个县(市、区)。

总理在2008年11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修订草案)》。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经测算,2009年实施该项改革将减少当年增值税收入约1200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约60亿元、教育费附加收入约36亿元,增加企业所得税约63亿元,增减相抵后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亿元。①为应对国际金融风暴,刺激内需,通过投资和减税拉动经济增长,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意义重大。

增值税转型只是增值税改革的一部分,它只解决因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不得抵扣而产生重复征税和抵扣链条中断的问题。在我国,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合理断裂的现象,更主要出现在营业税征税领域里。完善的增值税抵扣制度,不仅依靠增值税转型改革,也离不开征收范围的改革。

国际上增值税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其增值税征税范围包括:所有货物销售、生产性加工进口、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建筑安装业、劳务服务业等。而我国对境内销售货物、进口货物以及加工修理修配业务收入征收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邮电通讯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娱乐业、文化体育业、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等行业征收营业税。

与国际规范的增值税制度相比,我国的增值税范围偏窄,将与货物销售关系密切的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邮电通讯业、服务业等排除在增值税征税范围之外,货物在此环节上的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削弱了增值税环环相扣的制约作用。

统筹增值税转型与征税范围改革,在税收体制建设方面有其共性。另外,征收范围改革带来的税收收入效应,可以成为增值税转型改革顺利推行的财力保障。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改革必然引起增值税收入的增加,营业税税收收入的减少。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使得各级政府的收入结构及水平也会随之发生较大变化。为了保证各级政府的财政能力不受影响,必须重新调整税收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因此,统筹转型改革与征收范围改革必须以财政体制的改革为配套措施。

二、两个统筹改革设想

(一)统筹转型改革与征税范围改革

统筹增值税转型改革与征收范围改革是指,转型改革与征收范围改革协调同步进行。

在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推行之际,对目前营业税征收领域中存在问题较多的行业,也应该改征收增值税。在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方面,首先将现行增值税运行中矛盾和问题最为突出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由于这两项业务具有涉及货物销售和劳务性质,而不是纯劳务行业,改征增值税后,可使增值税抵扣链条更加完善,使整个货物从生产和流通直到最终消费阶段,不会出现断裂或重组链条的现象;而后平稳过渡,再扩展到销售不动产、邮电通信业及仓储、租赁等直接与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关系较密切的行业。优化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尽可能大力度地覆盖到劳务领域,直至扩大到全部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领域。

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会使增值税收入增加,其增加收入效应可以弥补转型改革引起的减收效应。增值税转型改革过程与扩大征税范围的改革,有着天然的互补性。

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中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相关数据为计算基础,以2006年度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机器设备投资额,来代替全社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增机器设备的价值。税率假定:增值税税率为17%,营业税税率为3%,所得税税率为

25%,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5%,忽略教育费附加的因素;又假定,所有征收营业税项目全面改征收增值税。

首先,固定资产增值税允许抵扣对税收收入的总影响。2006年的机器设备工具器具的投资情况为: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

2749.9亿元、第二产业48479.1亿元,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设备投资额为51229亿元,按17%的增值税税率计算得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8708.93亿元。那么,增值税的减少引起的城建税下降金额为435.4465亿元。因为,增值税不得在税前扣除,所得税税基会相应提高,应纳所得税会有所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增加9144.3765亿元,即(8708.93+435.4465),应纳所得税增加约2286亿元。增值税转型改革带来的税收下降总金额约为6858.38亿元。

其次,营业税的征税领域全面改征收增值税对税收收入的影响。2006年营业税总额5128.71亿元,按3%的比例换算的营业收入总额为170957亿元。如果对该营业收入征收17%的增值税,应该征收29062.69亿元增值税,超过营业税收入23933.98亿元。同时按5%的城建税计算的多收城建税为1196.7亿元。因为营业税是价内税,计算所得税时可以扣除,而增值税则属于价外税,计算所得税时不能扣除。因此,营业税改征收增值税以后,应纳税所得额会提高,金额为5128.71-1196.7=3932.01亿元,相应按25%的税率计算的所得税增加额约为983亿元。

营业税改征收增值税,总税收收入增加983+23933.98+

1196.7=26113.68亿元。

增值税转型改革使得税收收入减少6858.38亿元,而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使税收收入增加26113.68亿元,税收收入净增加19255.3亿元。所以,统筹增值税转型改革与征收范围改革对弥补财政收入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二)统筹税收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

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改革,会引起税种的变化,它属于税收体制改革的范畴。在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增值税属于共享税,其中,进口货物的增值税收入全部归于中央,内销货物的增值税收入中75%归中央财政,另25%则归于地方财政。营业税中,除了中央企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铁道部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收入属于中央外,其余归于地方财政。对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的调整,使增值税收入增加,使营业税收入减少。也就是说地方税收收入会降低,中央财政收入会提高。为了保证各级政府应有财政收入的稳定,需要在中央与地方之间重新分配财力,而税收收入分配则属于财政体制改革的范畴。因此,税收体制的改革必然会牵动财政体制改革,缺乏财政体制配套改革,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改革无法单独执行。所以,必须统筹税收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总理在2008年“两会”新闻会上表示,在任期内要下决心进行财政体制改革。这说明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有可能为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提供有利的改革时机。

至于财政收入在各级政府之间如何重新分配,采用何种方式,是学界及政府部门目前正在研究的重大课题。不论财政收益是以中央转移支付的方式补偿给地方政府,还是以改变收入的分享比例来提高地方政府的收入,或是以税种的重新分配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都是财政收入在保证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和保持地方公共服务能力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的过程,也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收入分配领域内的动态博弈过程。

三、统筹改革的意义

在当前,统筹增值税转型改革与征收范围的改革,统筹税收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当前财税体制

增值税转型改革形式上表现为,要解决企业固定资产重复征收增值税的问题,本质上则属于对增值税抵扣链条的纵向疏通问题。而征收范围改革表现为,要解决行业间增值税抵扣链条的断裂问题,其本质属于对增值税抵扣链条的横向贯通问题。增值税最大的特点是,对增值额环环抵扣税金。也就是说,完整的增值税制度必须有完善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制度。因此,从完善增值税体制角度来讲,转型改革与征收范围改革目标完全一致。目前的“增量抵扣”试点转型方案,在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方面,不仅没有起到积极效果,反而使增值税抵扣制度更复杂,因而也就更易混乱。所以,转型改革与征收范围改革不仅在收入方面互补,在改善税收体制方面也有共性。

目前财政体制改革是个热门话题,其集中表现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如何合理分配收入的问题。而作为地方最大收入来源的营业税和作为中央最大税种的增值税,其重新分配是整个财政体制改革中的关键所在,它的解决有助于整个财政体制改革的顺利实现。

(二)有助于保障转型期财政收入的稳定

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说明增值税的税基会降低。在一定的经济基础条件下,不论选择何种转型模式,都会使增值税收入降低。在“增量抵扣”等逐步转型方式下,转型期往往比较长,增值税收入下降相对缓慢些;而直接转入“消费型”增值税模式,转型过程比较快,相应的短期财政收入会有较明显的降低。所以,转型改革必须以相当的财力为保障才能顺利实施。

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渠道,除了经济发展自然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增长外,还有以下几种途径,如:开征新税种、提高税率、通过税目调整即将低税率税目纳入高税率税目等。政府开征新税种,首先要寻找合适的征税对象,其次要经过研究具体征税方案、制定法律、执行征收等很多环节。开征新税种带来的收入效应滞后于转型改革的税收减少步伐。提高税率方式,只有在特殊时期才可以采纳,它不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很大,而且也会引起纳税人的抵抗,执行难度很大,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轻易选择此种方式。

通过现有的征税领域内部的适当调整来增加税收收入,其操作过程相对较简单,起效也比较快,甚至可以起到改善税收体制的作用。目前,我国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混乱,税负不公等矛盾已经比较突出,其改革势在必行。因为增值税税率普遍高于营业税税率,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会提高财政收入。所以,转型改革与征收范围的改革同步进行是缓解转型改革引起的财政收入下降的首选策略。

(三)能够加快改革进程,减少改革成本

增值税转型改革即将全面启动,而征收范围改革还在酝酿中。逐步的一步一步的改革当然有其稳妥过渡的合理性,但是,改革成本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某种意义上讲,酝酿的时间越延长,改革的成本会越高。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有成本或代价,税收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也不例外。所以,在合理的情况下,以缩短改革时间来降低成本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把转型改革与征收范围的改革同步进行,可以加速转型改革的进程,进而降低改革成本。

(四)有利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营业税与增值税征收范围不合理现象,不仅会导致增值税抵扣链条的不完整,更重要的是导致企业之间的税负待遇不公平问题。通过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扩大,可以消除营业税与增值税纳税人之间不该存在的税负不公平现象。税负公平促进公平竞争,公平竞争增进市场秩序的有序与和谐。

【参考文献】

[1]戴海先,江时益.中部地区增值税转型问题研究[J].税务研究,2007,(08):46-51.

[2]高培勇.耐人寻味的增值税转型改革[J].经济,2007,(07):48.

[3]李玉彬.增值税转型试点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篇3

2011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提出“金融保险业和生活业,原则上适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但是,简单地把金融业营业税改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征收增值税,并不能实际解决我国金融业流转税所面临的问题。金融业行业特殊、我国金融业虽刚开始发展,但发展较快,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扮有重要角色,再加上政府金融管制和税务机构有限的征收能力,营改增的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多难题。

(一)金融业开征增值税降低税负最多,相应造成最大税收流失1994年新税制改革时,我国实行了分税制,按照税种划分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营业税按地方税由地方税务局来征收,归地方所有。增值税是共享税,由国税局来征收,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享。营改增后,若不采取其他措施,地方政府必将失去一个重要的税收收入来源。这就提出了又一个问题:如何协调中央和地方收入分配关系。

(二)金融业行业特殊,进项税税额、销项税税额难以确定与实体企业不同,实体企业的进项税和销项税都可以从购进材料时收到的发票、售出产品时开出的发票上清楚查明。但金融企业,拿商业银行来说,它的一些业务特别是主营业务,比如理财、贷款、结算等这些销项都没有含税发票,进项抵扣也无法界定,从而导致增值额难以确定,无法计算应纳增值额。这是金融中介服务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

(三)金融业开放性强、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较大为了维持金融业的安全,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对金融业实行了严格的监管。虽然现在我国为了增强金融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对金融业的管制越来越少,但其一直实行的利率管制并未真正改变,这对增值税保持税收中性提出了挑战。

二、改革我国金融业税制的设想

虽然我国金融业营改增困难重重,但从长远来看,若要在国际金融业洪流中保持竞争力,在国内实现税负公平和税收中性,此次改革势在必行。针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借鉴各国家金融业增值税经验,结合国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增值税税收归属针对营改增造成的地方财政收入减少,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提高地方的分税比例,同时提高房产税、资源税等地方主体税种的征管效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方式来弥补。

(二)严格遵循增值税税收机制严格遵循增值税进项税抵扣机制,明确金融业务中的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参考国际上金融业增值税征收方式,制定一套适合我国金融业增值税征收方式。尽量避免重复征税,破坏增值税税收中性,减轻金融业税收负担。此时可参考新加坡的进项税允许抵扣的免税法。新加坡借鉴OECD基本免税法,并重点完善进项税额在免税服务和应税服务之间分摊,实行进项税允许抵扣的免税法。该方法原理是当免税服务提供给增值税纳税人时,该免税服务承担的进项税仍允许抵扣。该方法有效实施的前提是:严格区分提供给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的免税服务和提供给其他客户的免税服务。但这种方法只是解决了部分进项税抵扣问题。

(三)明确增值税税率有调查发现,在实施简易计税方法下,各大金融企业较为关注的焦点是税率。根据刘天永(2013)对北京市主要金融企业的测算,在增值税税负减轻,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税负同比例减轻和营业税作为价内税允许税前扣除、增值税一般不可以所得税前扣除政策下,可得如下结果:若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分别设为3.00%、4.00%、4.17%、5.00%,相应的金融业税负变动比例为减轻27.5%、减轻3.75%、与改革前持平、增加18.75%。本文认为,我国金融业增值税税率可参考上述内容,合理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业增值税税率,在不增加金融业税收负担的前提下,保持增值税税收中性原则。

(四)金融业部分业务的具体税制完善建议金融业中的贷款、金融经济业务、其他金融业务和保险业务以交易中的所有收入为营业额,不允许扣除买卖过程中支付的税金和费用。此类政策使得金融业税基较宽,实际营业税负担偏重。对于此类经济业务相关税制的完善措施可参考阿根廷和新西兰国家的做法。

阿根廷针对金融机构贷款业务首创“毛利率课征法”。毛利率课征法即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的毛利率征增值税,且不允许扣除存款利息。考虑到贷款毛利率里包含借入资金的成本,阿根廷把此项增值税率定为本国标准增值税率的一半即10.5%。从而即简化了税制,又降低了税收征收成本。但进项税允许抵扣的免税法使向消费者和获取免税销售额的企业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承担了较重的税收负担。新西兰针对财产保险,采用了“反计还原法”。

篇4

关键词:物流企业;增值税;改革

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成长,避免企业重复纳税,我国2011年在部分行业开展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工作。物流企业作为近年来国家十分关注的行业之一,也参与了这一工作,但是最终所获取的效果并不理想,导致物流企业税负大大增长。为转变这一情况,充分发挥增值税改革积极作用,我国也加强了对基于物流企业的增值税改革的深入研究。

一、增值税改革及物流行业概况

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以商品流通或是提供劳务产生的增值额为计算税收的依据。其中,增值额主要是在原本基础上,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等所获取的额外价值额。增值税制度在1979年被引入我国,到现在,已经历经了多次改革。1984年,我国正式制定并实行增值税制度。在1994年,经历了第一次增值税改革,并对增值税制度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在2003年,我国通过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允许农业加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等八个行业在2004年7月开始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在2009年,又一次增值税改革正式开展。2011年“营改增”方案的提出,则是我国增值税的第五次改革。物流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再加上人们网上购物的需求不断提升,也进一步促进了物流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当前,物流行业已经从原有的货物配送发展成了具有信息、物流等多方面管理功能的综合运输服务模式,是生产商与消费者的重要连接桥梁,包含着仓储、流通等多个环节,能够充分满足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环节的运输需求。

二、物流企业增值税改革现存问题

(一)增值税抵扣不充分

据调查表明,在增值税改革后,物流企业的税负反而大大增长。据对多家物流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08年到2010年之间,物流企业营业税税负率年均为1.3%,而在增值税改革后,这些物流企业的实际税负较原有税负增长了120%~150%。甚至一些物流企业的税负涨幅较原来增长了两倍以上。而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进项税额抵扣的不充分。增值税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企业出现重复纳税的情况。通过运用增值额作为计算纳税金额的依据,使企业的生产方式等不受影响。物流企业目前的经营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油费、路桥费等。其中,人力资源成本、路桥费等,不属于增值税抵扣范围,且这些成本在物流企业总成本中所占据的比例相当之大。这便使物流企业较大一部分资金无法得到抵扣,税负大量增加。而部分劳务和产品无法被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也体现了增值税抵扣的不充分,难以切实发挥增值税抵扣制度的价值,并为一些纳税人逃税、偷税提供了可能。因而,我国在增值税改革中,应更多的考虑到物流行业增值税抵扣需要,扩展增值税抵扣范围,避免增值税“链条”出现空隙,并优化物流企业增值税发票管理工作,使物流企业更加适应我国生产方式及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二)发票管理工作难度增加

企业必须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够抵扣进项税。但是从正规渠道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过程较为复杂,一些小型物流企业并不具备这一能力。在增值税改革后,这一情况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整个物流行业的发票管理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由于税率的不断变化,产业链低端的企业需要从产业链高端的企业处获取11%的增值税发票。而很多产业链高端企业并不愿意将自己多获取的3%~4%增值税额与物流企业分享,这便使很多物流企业无法增加进项税额抵扣,不仅税负大大增加,企业获取的经济效益也随之减少,难以实现健康发展。因而,在这一情况下,物流企业需要加强对增值税改革政策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根据当前物流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业务进行调整,注重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获取,优化发票管理工作,拓展进项税额抵扣。

(三)链条式经营模式隐匿涉税行为

物流企业的税收负担巨大,经营成本也相对较高,再加上本身这一行业所获取的经济效益较少,竞争激烈,因而经常出现一些小规模运输、仓储企业偷税、逃税的行为。这些企业通常运营程序杂乱,人员技能水平较低,因而服务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提升,难以将精力放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控制上,反而想尽方法偷税、逃税。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一般纳税人需要根据运费结算单据上总金额的7%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物流企业与客户能够组成利益共同体,转变原有的交易行为,拓展运输范围,从而获得额外的“税收利益”。同时,在税收改革后,还存在物流企业税费界限不清晰的情况,导致其重复纳税,税收压力增加,并产生了偷税、逃税的念头。另外,还存在小型物流企业虚假开发票的问题。例如在增值税改革后,小型物流企业的运输费用需要按照3%税率计算纳税金额,而一般纳税人则是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7%的运输进项税。在这一情况下,一些小型物流企业便出现了虚假开发票问题。

三、物流企业增值税改革优化措施

(一)拓展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

物流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众多,人力成本巨大。而增值税改革后,按照规定,人力成本无法纳入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导致物流企业的税负大大增加,一些企业为了转变这一情况,采取了裁员的方式予以应对,而这种方式虽然短期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因而,我国在增值税改革方面,应对物流企业这一情况予以重视,并拓展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对抵扣细则进行优化。例如在将路桥费、车辆保险费用纳入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适当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同时,根据物流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人力成本抵扣比例,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在员工工资中进行相应比例的扣除。另外,对于一些油费等无法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支出,可以根据行业平均水平进行估计并统一按照一定数目进行抵扣。

(二)统一税率

物流行业既包括交通运输业,又包括服务业。而在增值税税费计算中,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是区别开来的,运输、装卸等方面的增值税税率为3%,仓储、配送等方面的增值税税率为5%,税率和发票都有所不同。增值税改革后,物流企业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税率为11%,物流辅助服务方面则为6%,在增值税计算和发票管理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而,我国应尽快将物流企业的税目和税率进行统一,便于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模式的发展,例如将交通运输方面与服务业方面的税目统一设置成“物流业”。

(三)申请国家补贴政策

增值税改革后,物流企业的税负大大增加,为促进物流企业健康发展,一些地区也下发了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由于财政补贴属于地方性政策,没有强制性,主要依据当地政府实际财政情况决定,因而,物流企业,尤其是小型物流企业,应积极争取国家的补贴政策,申请财政补贴,从而减少增值税改革所带来的税负负担。同时,国家补贴政策的下发,也能够有效改善当前一些小型企业虚假开发票的情况,充分维护物流市场秩序。四、结论目前,在增值税改革背景下,物流企业财务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国家和企业都应加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尽快统一税率,拓展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并充分利用国家补贴政策,使增值税改革在物流企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物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朱尚文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何苗.新税改形势下我国物流行业如何走出困境———“营改增”对物流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3(14).

[2]廖正生.“营改增”对物流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影响———以宁波市物流企业为例[J].商业会计,2015(07).

[3]王云.关于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的影响研究[J].财会学习,2015(10).

篇5

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十二五”时期要重点推进的领域改革之一。日前,备受关注的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终于在上海落地。

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决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上海市原征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率先试水。会议表示,为解决货物和劳务税制中的重复征税问题,将从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和行业进行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

据报道,此番增值税改革能够花落上海,缘于上海市级政府此前专门组织“冷班子”对增值税改革进行了近两年的调研,并于今年向国务院提请报告,国务院也专门派财政部、国税总局至上海进行调研。早在2009年开始,上海市就开始致力打破服务业发展的税制、管制、体制、法制瓶颈。在上海先行先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上海采取的地税国税混合征收,更易于解决中央地方税收的分配问题。由于营业税属于地方税收,而增值税属于中央税收,税制的改革涉及利益的重新调整。长期以来改革试点无法推行的重要原因在于利益分配。此次改革方案提出,试点期间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

财税体制改革作为最深层次改革,需要政府的大智慧和大气魄。上海领跑增值税改革之际,深圳财政体制改革也已进入第四轮。近日,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深圳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实施方案》和《第四轮市区投资事权划分实施方案》,主要调整了以下内容:财权事权下沉,财力向基层倾斜,向宝安、龙岗、光明新区、坪山新区倾斜,按照方案设计,未来5年深圳市区两级的财力格局将由“分”调整为“五五分”;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市区共享税范围,进一步调动市区两级积极性等。另外,早在今年年初,深圳还正式启动了区级政府机构改革,压缩了各区政府机构的数量,而新一轮财政改革与此前的改革相衔接将进一步推进区一级政府财政事权统一,以此实现财权事权适当下沉,区级财力将会显著增强。其间,还将适时进行政策微调,确保市区两级事权不出现空挡、断档和缺位。

篇6

上海人很精细,办事很认真,我夏天去看上海的“营改增”试点,发现他们为此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现在运行得非常好。在上海试点的基础上,“营改增”逐步增加试点城市和地区,然后推行全国,是稳妥的,要在战略上尽快地推,因为这种税是全国性的,它不宜于在一个点上单独走,当然前提是所有政策要经过实践证明。个人认为,全面推开应该在明年年底,最迟不超过两年时间内完成。

“营改增”符合税制改革大方向,主要是解决“三产”重复征税问题。中国在1993年~1994年推行增值税,这是一个历史性动作。在这之前企业只征产品税。如果企业售出一辆汽车,就要交一笔税,汽车所用的轮胎、发动机、钢材、铝材,之前在出厂时也要交一次税,都是按照各厂的销售额来征收,这就意味着最后汽车征税环节是一种重复征税。这样的税收体制对社会来说是鼓励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就是鼓励一个企业把所有零部件生产原材料集中在一个厂子里,一个法人主体干。增值税可以解决重复征税问题,有利于现代产业专业化分工,鼓励一家企业集中精力,做好做精产业链条中的某一个环节。

现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比较稳定,但是第三产业重复征税问题比较严重。比如说,工厂生产出一件商品,虽然已经征过税了,运输到了某个酒店,酒店还要再缴税。目前的产业机构中,第三产业比较弱,把营业税改成增值税,就是扩大增值税的适用范围,将有效减低第三产业的税负,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不过,“营改增”在现实操作中非常复杂,因为相对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链条非常多,性质也非常复杂。比如酒店、餐饮业是一套系统,银行业是另外一个特殊系统,此外还有交通、通讯以及软件开发等纯粹的研发环节,涉及面非常宽。直面这些复杂问题,“营改增”需要拿出一次性的解决办法,在生产和流通的每一层都要有详细记录,记录上次企业缴的税,终点是按照销售额一次征17%。最后必须找到净增值,扣除重复的征税份额,才是该缴的税,这对现有的征税体制是一个挑战,对税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库。

“营改增”还涉及中央和地方,包括省市县政府之间的税收分割问题。一旦“营改增”,按照现在的规定,地方拿25%,中央拿75%,但是如果按照过去征收营业税,就不是这么分割的,大部分留给地方。“营改增”改变了利益分割份额,地方的一部分营业税收入没有了,这怎么处理,需要有通盘考虑。

现在的办法是,暂时中央和地方的分配比例维持不动。属于地方征管范围内的税收,转出了多少营业税,成为了增值税,这部分利益还属于地方,中央不拿。这是一种暂时性的变通办法,未来怎么办?我们必须要有多方位的综合考虑。不过,大凡碰着难题,不要畏缩,只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努力探讨,了解全世界经验,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篇7

【关键词】 增值税 增值税改革 企业税收 企业账务 影响

在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成为主题经济形势之后,中国传统的生产型增值税的税收制度已经不能够更好的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各个类型的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其所承担的负担。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党和政府对现有的增值税制度进行了改革,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了生产型增值税。这一改动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增长,但我们仍需要看到其对企业税收和账务产生的影响。

1. 关于增值税改革

在2009年之前,我国还未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仍旧沿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制度。对于生产型增值税制度来说,其在一定的时间和社会体制之下,的确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渐渐的超过了其所产生的正面影响,主要变现为: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重复征税问题;不利于我国出口产品的退税,严重的降低了我国的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打破了购进扣税法链条的完整性,使其出现了严重的断链现行,阻碍了增值税的征管。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党和政府部门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减轻企业所称的压力,全面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制定了消费型增值税来取代生产型增值税,并于2009年开始实施。

对于我国现行的消费型增值税来说,其在对增值税进行计算的时候,允许把当期内所有的投入物(包括已购入的固定资产中已完成支付的进项税款)一次性的全部扣除。这样的制度有效地降低了那些当期固定资产偷渡较多的企业所负担的增值税的税负,增加了投入较少的企业的税负。这种有差别的对待,使得纳税人能够根据投资的份额来缴纳应缴纳的税负,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展现了消费型增值税的优点。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对于消费型增值税来说,也不例外。相对于生产型增值税来说,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基要小很多,因此相应的财政收入也会减少。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来看消费型增值税,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企业的税收和财务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想更好地谋求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其的研究。

2. 生产型增值税转变成为消费型增值税对企业税收产生的影响

2.1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我国将增值税制度从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虽然会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但是却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影响也是积极的。对于消费型增值税来说,其允许企业抵扣新购进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增值税税基,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而且,企业所从事的行业不同其所享受的优惠也不相同。新型的增值税制度对于那些有大量新设备购进等情况的企业有着较多的优惠。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消费型增值税对从事纺织业、木材加工、金属制造业以及电、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新的增值税制度之下,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能够取得较大的收益,而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则没有太大的影响。

下面再通过举例来进一步说明消费型增值税对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影响:假设某一技术密集型企业,为了能够革新技术水平、提高生产力、增强竞争力而要购进一批不含税的价值为500万的设备,那么其应该缴纳的税金85万,所以其包含增值税的实际支出为585万元整。如果是在生产型增值税的制度之下,其所缴纳的85万元税金就会被直接算入到购进设备的固定资产成本之中,并且不能够抵扣应缴纳的销项税。而在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之下,国家允许企业抵扣85万的进项税额。这样的情况,意味着企业在购进这套价值为500万元的设备时,不再用承担增值税款85万。此外,假设地方教育费的附加为1%,教育费为3%,城市建设为7%,那么企业还能够少支出9.35万元的附加税税款。所以,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成性增值税之后,企业在购进价值为500万的设备时,其所要缴纳的税金减少了94.35万元。由此与生产型增值税相比,消费型增值税极大的减轻了企业所承担的税金压力,使其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来用于自身的发展,加快了企业的发展步伐。虽然消费型增值税减少了政府所获得财政收入,但却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2提高了企业所得税的税基

通过上文的距离,我们更加直观的看到了消费型增值税是如何减轻企业所面临的负担,加快了企业的发展步伐。但是在研究“增值税改革对企业税收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时,我们还必须要看到在改革转型的初期阶段,其对企业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有很大的可能会增加税前的利润。这样的情况为政府提高企业的所得税增加了税基。

3. 增值税改革对企业政务处理产生的影响

3.1消费型增值税改变了企业处理固定资产的方式

在使用生产型增值税的时代,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是包含税金的,而在消费型增值税替代了生产型增值税之后,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就不在包含税金了。增值税改革之后,企业的税金能够单独作为进项税额的反映,并且,因为原值的计价金额发生了变化,所以其计提折旧金额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3.2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

增值税改革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政策的改变上。在增值税改革之后,企业的会计政策也发生了改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其包含了增值税的缴纳方法、设备折旧算法以及设备计量方法增值税和所得税对利润产生的影响。

3.3税前利润和现金流量发生了变化

在消费型增值税完全取代了生产型增值税之后,企业财务中的税前利润和现金流量两个发生了变化,其表现为:均有增加。在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之下,企业能够对购进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进行抵扣,这样的情况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所承担的税负,使企业现金流量增多,使其能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之中。其次,因为所缴纳的增值税减少,所以其附加税金也就相应的减少了,继而降低了成本和费用的金额,这样的情况有效地增加了企业的税前利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生产型增值税制度取代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之后,新的增值税制度有效地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使企业能够将原本用来缴纳税金的税款投资到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之中,加快了企业的发展步伐。因此,在新的增值税制度之下,企业必须要全面了解增值税改革对企业的税收和账务的影响,并要抓住增值税改革这一机遇,合理并合法的利用政策所提供的优惠支出,做好加快技术革新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扩大企业所获得经济利益、提高竞争力,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生存并发展下去,继而带动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 刘钦.关于增值税改革的影响与成效分析[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1) .

[2] 蓝晓杰.2009年增值税改革后征管政策的调整和变化解读[J]. 新会计, 2010,(03) .

[3]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调研组.广东等六省市地税收入情况比较分析与增长预测[J]. 税务研究, 2007,(10).

[4] 孙颖.现行企业所得税法下账务处理与纳税筹划[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6).

篇8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改革;企业;税收;账务处理;影响

为了消除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收负担、鼓励技术进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扩大内需,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从2009年1月1日起,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本次改革的方向是由对政府有利的生产型增值税向对企业有利的消费型增值税转变。以前我国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只允许扣除购入的原材料等所含的税金,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税金。而转型后的消费型增值税对所有外购项目,包括原材料、固定资产在内,所含税金都允许扣除。当然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仅限于增量(新购进)固定资产,而不包括存量固定资产。转型改革的核心即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从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在全国范围、各个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当期的销项税额中增加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可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本次改革为不完全转型改革。中国现行增值税还不是全面型增值税,它不含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无形资产转让和不动产销售;除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之外的服务交易。而全面型增值税,是指其征收范围包括生产、批发、零售以及服务等所有交易活动。完整意义上的转型改革有赖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扩大,这次改革实质上是扩大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的改革。

此次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的税收和固定资产等相关账务处理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对企业税收的影响

(一)在税收上减轻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

由于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新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降低了增值税的税基,客观上减轻了企业的增值税税负,而且不同行业受优惠的程度不同。对存在增值税销项、且新购置设备较多的行业优惠较多。通过《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中各个行业的新购置工器具设备数据,按照不同行业的增值税税率来计算增值税转型带来的税收优惠,发现橡胶制品业、印刷业、木材加工及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家具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产业受益最为明显。总的来说,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购进机械设备比较多,因而受益程度就比较大,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益程度比较小。现举例说明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增值税的影响。

例1:某企业购买价值1000万元(不含税)的设备,税金为170万元。则含增值税的价款为1170万元,则:

转型改革前:170万元税金直接计入购进的固定资产成本,不能抵扣销项税。

转型改革后:允许抵扣170万元进项税额,意味着企业可以少负担170万元的增值税款。按城市建设附加税7%,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费附加1%计算。则由此还可以相应减少缴纳18.7万元附加税。增值税及附加税金共计减少188.7万元。

(二)为促进企业所得税增加提供了可能

由于消费型增值税允许对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进项税款进行抵扣,确实降低了增值税的税基,但增值税税基的降低客观上减轻了企业的税负,有利于企业改进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研发投入等。增值税转型初期对企业效率的激励。或会增加企业的税前利润,这就为政府提高企业所得税增加了税基。现举例说明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例2:某企业购买价值1000万元(不含税)的设备。税金为170万元,假定使用年限10年。不考虑残值影响。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则:

转型改革前:固定资产原值为1170万元,年折旧额117万元:

转型改革后:抵扣了170万元进项税后固定资产原值为1000万元。年折旧额为100万元。

转型改革后计入成本、费用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比转型改革前少17万元,再加上少缴纳170万元增值税引起的少缴18.7万元附加税,共计使企业税前利润增加35.7万元,将引起多缴纳企业所得税8.925万元。

二、对企业账务处理的影响

(一)使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产生了变化

转型改革前固定资产原值是含税的,转型改革后固定资产原值不含税,税金单独作为进项税额反映。而且因为原值的计价金额不同,计提折旧的金额也发生了变化。

例3:某企业购买价值1000万元的设备,则含增值税的价款为1170万元,假定使用年限10年,不考虑残值影响,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则:

转型改革前账务处理为:

购进: 借:固定资产 11700OOO

贷:银行存款 10000000

按年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 1170000

贷:累计折旧 1170000

转型改革后账务处理为:

购进: 借:固定资产 10000000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00

贷:银行存款 11700000

按年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 100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00

(二)账务处理变化使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税前利润”两个财务指标发生了变化

篇9

关键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问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2013年4月10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近期,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相关税收政策。这意味着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进一步深入,将在更大程度上改变我国现行的流转税制度。当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将向全国全行业推行,将面临诸多难点问题。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难点问题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必然造成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的问题。在分税制税收体制下,营业税是地方财政的第一大主体税种,增值税为中央地方共享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中央和地方各分享增值税的 75%和 25%,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将极大减少,这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面临的最大问题。按照现行试点的方案,即使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税收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也将存在地方财力小幅缺口弥补问题,是开辟新的地方税源,还是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力度,还需进一步探讨解决。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必然造成税制衔接问题。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阶段,必然造成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试点行业与非试点行业、试点纳税人与非试点纳税人之间的税制衔接问题。现行营业税设置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九个税目,不同税目设置不同税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推广时,如果将以上税目全面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后,更要考虑相关衔接问题,同时也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税率进行合理设置和调整,以解决不同行业税负不公平的问题。

(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必然引发国税局和地税局之间的征管问题。分设国税局、地税局两套税务机构是推行分税制的产物,在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系统中,国税局征收增值税,地税局征收营业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到底是由国税局还是地税局征收,为避免“抢税”矛盾,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试点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再者,营业税是按营业收入征税,不涉及进项税额扣除,使用普通发票核算收入。改征增值税后,纳税人既要核算销售额和进项税额,还要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要比营业税的核算复杂,这便为征管带来了难度和问题。

(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必将引发税制改革问题。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将对我国现行的税收体制带来挑战,特别是同现行的流转税制产生矛盾,需要对原有税法进行修改,将引发新一轮税制改革。随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增值税最终将全面取代营业税,将在更大程度上改变我国现行的流转税制,是我国未来间接税制改革的方向。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思路

(一)建设和完善地方税体系,稳定地方财政收入。在我国当前的财政体制下,中央各项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但凡涉及到地方政府利益大幅减少的政策,都必然由于地方政府缺乏稳定收入来源而使政策落实阻力增加或执行缺失。因此,地方税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应完善地方税体系,使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地方财政能够继续具备主体税种;同时,国家的各项配套改革应不断深人,应分步骤、分行业、分地区、稳步地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科学地选择并确立地方税主体税种,完善地方税制结构,如适时开征房产税、遗产税,加强地方税体系建设,稳定地方财政收入,发挥财政体制、税收制度长效改革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和长远影响。

(二)避免重复征税,降低税收负担,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营业税征税过程中,各个环节征税的税基都是营业额(包括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这样就造成了重复征税,增加了企业成本,加重了企业税收负担。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服务企业不再交纳营业税,而是改征增值税。从生产专业化和调整生产经营结构来看,增值税针对生产经营过程的增值额征收,可以避免重复征税,企业税收负担不随生产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从产业引导来看,增值税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向标作用;从国际商品竞争来看,统一实行增值税退税政策,可以保证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由于营业税是对第三产业服务业征税,重复征税严重,分工越细税负越重,使用普通发票,导致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这显然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了阻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服务企业外购货物以及下游企业接受服务均无法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服务企业外购货物以及下游企业接受服务都可以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这无疑同时降低了生产企业和服务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完善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

(四)改革现行税收体制和征收管理体制。

1.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分配方式。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不宜将有些行业的增值税收入作为中央与地方的共享收入,有些行业则完全划归地方。为了兼顾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宜将增值税仍作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并调整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相应提高增值税的地方分享比例。鉴于此,要借助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这一契机,重新构建我国税收体制和财政体制,不仅应着眼于提高地方的分享比例,更应在中央、省、市和县之间合理划分收入。

2.统筹国税局与地税局的征管人力资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到底是由国税局还是地税局征,在征收管理方面还需要协调一下。如由国税局征收,国税局负责征管的增值税纳税户数将大幅增加,同时其企业所得税也随之划归国税局征管,国税局征管一线人手不足的矛盾将更为突出,需综合考虑在国税局与地税局之间适当调配征管人力资源。

综上所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税收制度本身完善之需,在改革中存在诸多难点问题,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征管之间难免会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但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此次改革,要以整体的思维理解这次改革,应看到它的先进性和时代性,看到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和长远影响,以期改革能深入进行,发挥税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兵,汪卓妮.营业税转征增值税政策解读及影响效应分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2(12).

[2]邢丽.营业税改增值税难点透视[J].中国报道,2012(04).

篇10

关键词:增值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本文为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文(课题编号:HB11YJ078)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9日

一、增值税改革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后续发展能力。增值税转型后,允许企业一次性抵扣新购入设备的增值税,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后续发展能力。尤其是对钢铁生产、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据统计,2010年河北省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进项税额51.7亿元,使河北省21,853户企业受益。河北省的25.4万户小规模纳税人也因征收率降至3%而减税8.8亿元。

2、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值税转型可使企业大幅降低投资成本,获得更多现金流量,从而激发企业增加投资和实施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对河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生产型增值税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大的企业而言,税收负担十分沉重。因为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就必须对老工艺、旧技术、落后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改造,而大量购进的设备所包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许抵扣,造成企业税收负担重,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消费型增值税政策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意味着税前抵扣范围扩大或计税基数缩小,降低了企业税收负担,鼓励企业购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加快了经济发展。

从具体行业看,钢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业、煤炭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以及造纸业等行业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金额较大,在增值税的转型后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抵扣税额,企业利润和现金流的增厚规模也随之增大。因此,增值税改革能较好地发挥税收杠杆的调控功能,合理引导新增投资方向,优化新增投资结构,鼓励技术革新和结构调整,促进河北省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

3、有利于完善税制、公平税负,增强省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次改革解决了固定资产重复征税问题,使增值税税制更加完善,企业的税收负担更加趋于公平。从国外市场看,过去由于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扣税不彻底,导致河北省出口产品以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削弱了河北省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在与外国不含税产品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后,扣税更为彻底,河北省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幅提升,海外出口额日益增长。从国内市场看,由于东北和中部地区均在此前实行了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试点,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后,地区间、行业间税负较为合理、平等,河北省企业与外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完全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实力有所增强。

4、有利于鼓励企业投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是河北省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提高投资收益率。从理论上分析,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采购的设备进行税前抵扣,可减少折旧、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投资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额,缩短企业的投资周期,提高投资收益率,这必然刺激企业加大投资。而且,消费型增值税还具有“奖优惩劣”的作用,即企业投资越多,实际税负越低。因此,只有那些经营业绩好、技术改造愿望迫切、资金充裕的企业,才有能力更多更快地购置新设备,才能更多地享受到税收优惠。据统计,2010年河北省工业投资完成4,997.3亿元,同比增长24%;新开工项目24,918个,同比增长45.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新产品创产值7,230.6亿元,同比增长5.2%。由此可见,消费型增值税对增加企业投资和新技术改造的积极性效果已逐步显现。

二、增值税改革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1、导致税收收入短期内明显减少。增值税转型改革后,首先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重要影响。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由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机器设备时可以全额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款,使企业应交增值税款随之减少,财政收入的结构性减收成为必然。2010年河北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机器设备应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款90.9亿元,企业实际已抵扣增值税进项税款51.7亿元,留抵税额39.2亿元。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5个行业进项税额的申报数占全部申报数的53%。

其次是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减低的影响。虽然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工业6%和商业4%统一调低到3%,有利于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但河北省增值税收入也因此减少8.8亿元。

再次是提高矿产品增值税税率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将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增值税税率由13%恢复到17%。因下环节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应增加,最终产品所含的增值税在总量上并不会增加或减少,只是税负在上下环节之间发生一定转移,在总量上财政并不会因此增加或减少收入。但由于河北省是矿产品消耗大省,大量矿产品从省外购进,矿产品税率提高,抵扣进项税额增加,导致河北省增值税收入减少。据统计,2010年因矿产品的增值税税率提高,减收32亿元。由此可见,增值税转型,短期内将对地方税收收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增值税转型后税收收入中所得税,消费税的增收因素潜力较大,但因消费税征税范围过窄,所得税增长一般需要在5~10年中逐步体现,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对河北省财政收入来讲还不足以弥补增值税减少的损失。

2、导致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容易引发投资过热。增值税转型改革客观上能够发挥鼓励投资的作用。因为消费型增值税比生产型增值税扩大了抵扣范围,能够有效地降低投资成本,使企业获得额外收益,企业投资收益率比在生产型增值税条件下有所提高,企业的投资周期明显缩短,从而增加了可投资性项目的范围,有利于刺激企业加大投资的力度,提高企业的有机构成。然而,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在经济出现萧条时,消费型增值税可以起到保护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在经济繁荣时期,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对投资的促进很可能加剧通货膨胀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