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指导范文
时间:2023-04-12 03:4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作文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学生写作现在存在的状况分析
1.农村学生怕写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成为普遍现象。尤其对科技方面的更是难上难。其实与他们的生活环境与他们的见识受到限制有很大关系。
2.学生不会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表达不出,即便写出的东西也大部分是空话套话假话,没有实质的内容。
3.不能出表达自己的情感,更谈不上自己的独到见解了。例如,写某某有感,谈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等,这些大部分是抄袭别人的感受和想法。
4.写出的作文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
5.文章的表达叙事不具体,生动。
6.开头结尾俗套没有点明主题,泛泛而谈。
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怕写” 变成“乐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逐步使他们愿意写、写得快乐。
二、注重学生的文本教材,把“仿照”变成“创造”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扩写和仿写。学习课文中的知识及表现手法,先模仿写,掌握方法后自己创造性的写作。
三、 乐于表达, 易于动笔,把“口语”变成“文章”
听、说、读、写是分不开的,写作时让学生说,把想说的事情先将给大家听,流利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把说的通过大家的评价、建议后,把他写成文章的形式。在此注意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不受束缚。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四、重视阅读能力的训练,把“贫乏”变成“丰富”
学生无话可说,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学生的课外知识贫乏,不喜欢看课外书籍, 义务教育大纲指出:“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其他学科中的观察、参观、操作、实践等实践活动,有的可以作为作文的内容。”因此,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阅读有益书籍,这是有效地积累材料的方法。阅读得其法,写作能力随之增长。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五、 作文评价的多元化,把“单一”变成“多元”
过去在批改作文中大多是老师一手操办,评语都是老师一个人的建议,达不到老师的标准,导致学生对写作有挫败感,失去写作信心。因此,老师要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自改过程中得到炼意、炼句、炼字的反复训练,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这几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积累生活 ,把“空洞”变成“实际”
篇2
关键词 小学作文 优化指导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105-02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许多教师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做了大量的探索,但作文教学的{耗低效依然困惑着广大教师。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成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那么,如何清除改正作文教学的弊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文前指导言简意赅
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应该让学生明确写什么内容,作文要求是什么。主要指导学生明确作文的范围、文体、字数等要求,审清题意。对于小学生而言,习作前老师的指导是必要的,应该以谈话为主,做到言简意赅。在谈话中,老师更了解学生所写的题材,在对话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每次作文前不必用范文引路,粗略讲讲本次作文需要注意的地方,突出什么,然后由学生自己大胆想象构思,从生活中挖掘小题材,适当引导,然后撰写提纲,组织材料语言,下笔作文,一气呵成,最后修改润色。这样的作文才是原汁原味,浑然天成。
二、文中训练抓住时机
作文训练周期要短,次数要加强,每个星期至少要有一次作文,建议作文指导后趁热打铁,马上就写。经过老师的点拨,有的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灵感一触即发。作为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这种作文训练最佳时机和最佳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胸有成竹,不吐不快”的心理状态。如果失去最佳时机,时过境迁,提起笔来,再没有当初的那份激动,写起来也黯然失色。如:每次春游后,当教师要求学生把春游的见闻写下来时,学生总是兴趣索然。有的学生说:“早知如此,还不如不去春游呢!”他们已经厌烦了“春游必写景”的旧套路。因此,教师大胆地抛开原来的教学设想,让学生用眼睛当摄像机去捕捉令自己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然后定格一个最喜欢的镜头,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心情愉悦,思维灵活,表达自由、流畅,兴致勃勃地展示着自己看到的最动人的一幕。一个学生写了《整装待发》:“在学校操场上,我们穿戴整齐,聆听着校长的教导,时刻准备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还有的学生写了《她真美》《“一”字形队伍》《太不应该啦》等。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内心的真切感受。这样的练笔挣脱了“春游必写景”的旧套路,放松写作内容的束缚,让学生自由地“写自己想说的话”“把最新奇有趣、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便在练笔中很好地得到张扬。
三、文后讲评指点迷津
作文的评讲要及时,时间拉得越长,学生对作文的印象就淡忘了,难以激发其听课的兴趣。作文评讲要有重点,有的放矢。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评讲,讲深讲透。作文评价要分层对待,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对于优秀生,应该多在作文中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针对没有写具体的地方应该批上如何将之具体化的建议,而不是包办帮他写具体;对于差等生,只要其作文中有一两点达到要求,就应予以肯定,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最后,学生根据老师的初评意见后,再次修改,让他们真正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例如在讲评续写《山坡上的小红花》时,(山坡上,有一株很美丽的植物,开着鲜艳的红花,经过的人都被吸引住了,大家对着它,指指点点……)时,教师先请几位小作者宣读各自思想倾向不同的作文,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最后教师逐一评点,肯定全体学生对于“面对别人的表扬时不能得意忘形”的主题的把握,同时,又指出假想旁边小芽对小红花的骄傲自满采用针锋相对的稍逊一筹,褒扬假想小红花被移栽到城市大花园中,比对其他美丽花朵的谦虚而自觉羞愧的高明想法,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又如有个同学原来写作水平很低,但他认真习作,搜集并在文中运用关于谦虚的名言警句以及人物故事,有理有据,分析清晰,写得很好。笔者在班上表扬这个同学,使他受到了鼓舞,其余同学也受到了一次传统教育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总之,有效组织习作讲评,将使落实立德树人事半功倍。
很多学生作文平平淡淡,缺乏情趣,究其原因,不是缺乏生活体验,也不是没有感受,而是不善言辞。例如对于“学骑车”这件事,甲生描述如下:“我坐上座位开始骑了,可没骑多远,车子就倒了下来。”乙生却这样写:“我骑上了自行车,先学怎样掌握平衡。可是,这自行车龙头偏不听我的使唤,没骑多远,我就从自行车上摔下来,摔得人仰车翻。就这样上上下下,我不知摔了多少次,摔得我脚青手肿,我真不想受这份苦罪了。可是怎么能受一点儿轻伤就泄气呢?一定要紧咬牙关坚持下去。接着,我又把自行车推到斜坡上。人坐在上面,抓住刹车,右脚踏右踏板,然后放刹车,车就会滑一段时间。可没想到,我刚坐上去,就摔了个狗啃泥。” 两位学生对同一件事的体验与感受是一样的,但表述却有天壤之别。其原因是,乙同学把过程细化了,先写“掌握平衡”,接着写“下斜坡”,用“人仰车翻”、“脚青手肿”“狗啃泥”写出摔倒时的样子和神态,还用“咬牙坚持”写出“我”持之以恒的决心。多么生动形象!因此,教师在作文讲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练笔的内容,更要关注学生言语表达是否准确与生动。
教师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强化主体意识,尊重科学规律,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快乐,才能够使每位学生真正喜欢作文。我们期待我们学生能应景生情,应文忆事,真正领悟“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真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 观察 体会 读书 练笔
作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手法。“巧妙的手法”就是写作方法,它是表达的一种手段。而“丰富的内容”,就是文章的“血肉”,是小学生写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需要教师在生活中给予孩子具体的指导。
1 重观察,多记录
茅盾先生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只有学会悉心观察,写文章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具体、生动。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做有心人,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材料。
1.1 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教师可能都有体会:让孩子看蚂蚁搬家,他能够看一下午,也不会觉得蹲得腿疼。这就是因为他有兴趣呀!孩子来到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充满了好奇,万物对他都有强烈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借任何一种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鼓励孩子开始观察。
1.2 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因为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都比较薄弱,故而引导孩子观察时,要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要教给孩子要按一定的顺序,让孩子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时就会有条理地表达。
1.3 启发孩子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训练孩子观察事物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2 重读书,多感悟
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我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读多看,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高其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习作能力的根。“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
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也要有要求:
2.1 选择好书。这个“好”包含着内容好、思想健康、文笔优美……孩子通过大量的阅读欣赏,欣赏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熏陶,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理清文章思路,接着诱导孩子回忆生活所见到的美景,让他们模仿作品畅所欲言,激发创作欲望,为下面的写作做铺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
2.2 善于积累。好文章,一定要孩子们好好学习,积累词汇,积累句子,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把好的文章背诵下来,成为自己的语言,以后要用到了,就自然会联系上的。巴金曾说过,他背了很多文章,虽然自己没有仔细地去研究过它们,但在背了这么多的文章之后,至少知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
2.3 勤做读书笔记。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优秀的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还要教育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好句或片段,可以记录当时读后感受……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知识与写作素材,为今后写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2.4 多思考。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读书就要多想想作者的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作者为什么写(文章主旨);写了哪些,不写哪些(文章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方法)。
只有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去读书,书才能够读活,书中的知识才能够为己所用。
4 重练笔,多投稿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孩子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应该把这种练习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
4.1 用笔对话。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优点或缺点时,当教师有什么心里话想说给孩子听时,不妨写给孩子看,那他(她)也会写给你一个回复。
4.2 写日记。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也是最难坚持的一个习惯。要想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要么教师和孩子一起写日记,要么就需要老师在学校统一要求。这个习惯只有在大家多交流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坚持,才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篇4
关键词:课程标准;作文教学;生活;策略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怎样才能完成课标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以上任务呢?这里,结合自己近来年来实施新课程的体会,就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策略性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联系实际,激励评价,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习作的不竭动力。当学生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有了表达的欲望时,就能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写作,习作过程也就成了一种快乐的劳动过程和抒感的过程。因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该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我们要联系学生实际,以学生情感为导引指导学生写作。例如:某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我想对你说……》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包括长辈、同伴、亲人、朋友,甚至虚拟的人物,或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甚至玩具。第二方面,教师要巧妙利用激励评价这个武器,改革作文评价机制,让激励评价使学生的习作兴趣之花悄然绽放。我们应该认识到,评价的作用主要是激励和校正,其目的是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正面评价,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我们讲改变作文评价机制,首先要改变作文评价标准,主张使用不拘一格的评价尺度。文如其人,千人千面,不能主观地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作文,一要着力找到学生作文中最富个性的那一点,肯定他,让他尝到甜头,让他有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二要改变评价方式,变单纯的教师评为师评、自评及学生互评相结合。此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发表机会。这也是一种评价,而且是更具激励作用的评价。另外,学生习作的好坏从来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差,教师不能抱着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习作。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学生达到了该次习作的基本要求,就应该给予好成绩。习作训练后要及时评阅,评阅中要根据孩子习作水平的不同分门别类地进行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多激励、多称赞、多建议,多挖掘“闪光点”,尽量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品尝到“丰收果实”,这样便能持续激励孩子们的进取意识,使他们一天天爱上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提倡“五多”,厚积薄发,帮助学生打好习作底子
古人认为:“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为此,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强调“五多”,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习作训练,为他们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底子”。一是多读书:通过多读书积累写作的素材。学生大量阅读才能增加知识,才能学会怎样描述事物,也才能有“物”可写、有话可说。如果学生阅读量不足,当他们看到某些事物或某些现象时就很难进行准确的语言表达,只一味地感叹“好美呵”或“真美呵”,写好作文也只能是空话一句了。二是多观察: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对写的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获得自己的发现,并在习作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独特的表述。有鉴于此,教师应多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准备记叙的对象,并将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找出来并恰当地为自己写作之用。只有多观察,学生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发现,并反映在习作中。三是多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看到的事物先经过大脑的思考、加工,变成有自己个性特征的东西,然后再写下来,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习作。四是多练笔:习作能力的提高要靠大量的写作实践。因而,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写一写身边发生的事,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五是多修改:某种程度上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修改习作:改错别字,改用得不恰当的词语、标点,改不通顺、不完整、表达不准确的句子。既可以是同桌互改,也可以小组一起讨论着改,还可以请家长帮助改。总之,直到学生把习作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关注现实,感受生活,拓展学生写作背景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丰富多彩的事。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将习作内容与校园生活相结合,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写,在生活中学会习作。如:在写春天景色的习作时,教师可以不必让学生拿到题马上就写,而是先组织学生展开寻找春天的活动: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喜欢古诗的学生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词古诗、佳作名篇,让他们去野外观赏明媚的春色,增加他们对大自然的直接感受,最后进行写作。这样,学生的习作背景就得到有效拓展,动起笔来就会有情可表、有话可写,充满生活气息。
四、淡化形式,自由表达,放开学生作文手脚
以往,作文教学的形式化倾向十分严重,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偏重于技巧、构思、次序、结构等方面的指导,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结尾。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个性化就会逐步被湮没。我们认为,作文教学应淡化形式(并非不要形式),顺应学生的天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摆脱束缚,力求习作构思“与众不同”。使具有不同阅历、不同思维特点的个体选择能很好地在学生习作中得到彰显。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重内容,轻形式”理念的生动体现。
淡化形式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表情达意地泼洒写作内容,张扬独特个性。学生动笔之前,如果先给他个框框――硬性地规定写作内容,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习作就不是学生自由倾吐的乐事,而成为应付教师的苦事。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文本习作训练内容的同时,应允许并鼓励学生依照单元的训练重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一定要“有意义”“记忆深刻”。哪怕是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可以在笔下表现出来。另外,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心里想什么,笔下就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头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在纸上”(著名文学家冰心语录),切莫引导学生说那些没有真情实感、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特别是不要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远离现实的所谓“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宰,成为习作的主人。
篇5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低效的成因分析
1.教学目标设置不当。教师不分析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味将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过于强调立意,出现文学化的倾向;或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思路独特、布局严谨、表达新颖作为评价指标;或过于追求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视而不见,导致教学过程的出现“程式化”的倾向。
2.教学内容不尽合理。教师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樊篱,游走于理论与实践之间,注重文体技能的传授,研究出各种套路,让学生“组装”出作文。认为作文过程只是“写”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观察、修改环节。
3.以讲解点拨替代学生思考。教师为达到最佳“效果”,一味以讲评、指导替代学生的思考,学生缺少想象的空间。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师以集体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别辅导,致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千人一面。
4.以成人的思维写作。作文教学应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而部分教师为使作文力求完美,无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从立意、构思、结构、语言,概以成人化的标准要求学生,对学生求全责备,致使学生对习作难以产生兴趣,甚至惧怕作文。
二、小学作文教学低效问题的破解之道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教师重教轻学,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漠视,不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教师以成人化的标准要求学生习作,儿童应有的天真、自然的语言被遮蔽,假话、空话、套话连篇。教师要呵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去主动探索,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教师既是良师,亦是益友,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师变为引导者,学生变为活动的思考者与参与者。教师还要通过理论研修、教研活动等途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学生观念更新之快。(2)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呵护他们的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知识、体悟写作方法的能力,让他们自主选题、构思、表达、修改,直至定稿,在自主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中习得知识,提升能力。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倡导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写作积累、社会调查、作文评改等探究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上《习作4》教学中,教者为让学生联系生活,积极体验象声词的应用,提出问题:“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互相补充,不断完善,有学生这样写道:“秋风呼呼地吹着,金黄的树叶哗哗地向我们招手,象是在与我们道别……”其次,培养学生选择性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写作水平等选择题目、学习内容,如“ 有趣”,横线上可以填“这件事”,也可以是“这堂课”“这次活动”,甚至是某个人。当然,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受新鲜的刺激会更改学习内容,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激发其真情,发挥其想象,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任务。
2.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教师要摒弃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能力。(1)激发写作兴趣。“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师要针对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弊病,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激发其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效果。(2)合理降低起始难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低、中年级重兴趣培养,一般从写话、习作入手。(3)作文选题切合学生生活实际。部分教师为追求所谓的“思想”,导致学生习作中大量产生假话、空话、套话。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作文练习中唤醒、解放学生,让他们的写作再现成长轨迹、心理发展、精神成长的历程,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写,如写“第一次过过路”,“我想这样过10岁的生日”,“我的动物朋友”等。(4)采用多种作文的训练的方法。教师不困囿于单一的作用形式,要丰富写作形式,通过情景作文、社会调查、口头作文、网上作文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听音乐、讲故事、演作品、参加实践活动等身临其境的体验中积累生活经验,产生真情实感,为写作提供了活水源头。通过社会调查让学生在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了解社会,学会处理数据,提高实践能力。
篇6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作文指导教学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传统的作文教学当中,都是事先定好题目,然后对作文进行分析指导,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分析来完成写作,最后再进行统一的批改。这种传统的作文指导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已经不适用于当代的小学生作文学习了,因此随着新课改的出台,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的优化自身的作文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一、分析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师开展作文指导教学的时候,很多的教师不够重视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轻视作文教学,重视学生对汉字、词汇的掌握,在教学的时候,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语文教学内容上,帮助学生理解拼音,记住生字词,忽视了作文指导教学。作文指导教学的开展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上级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因此语文教师放在作文指导上的时间和精力就大大减少了。更是由于这些陈旧落后的作文指导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写作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失去了写作的积极性,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进行写作,这就导致了写作教学所发挥出的作用不大。
2.学生问题
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创作文章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作文学习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之中的重难点,由于自身的认知原因,以往所经历的社会经历较少,因此在写作的时候一般都缺少写作的素材,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会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恐惧,写作的水平难以提高上去,丧失写作的信息,也不利于教师对小学开展写作的教学。
二、指导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策略
1.引导小学生观察
在开展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较小,缺少生活的经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的时候就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自我进行拓展,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之中不断的去观察,从而扩展自己的写作范围,积累有效的素材,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不至于无措。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写作指导的时候,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充分的观察生活,才能够了解生活中的细节,从而做到细致写作,让作文更加的生动形象,提高作文的真实性。在小学学生的生活当中,到处都是写作的素材,主要包括有山川河流、生活趣事和社会新闻等等,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对身边的事物或者景物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积累写作素材达到提高作文真实性的目的。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利用《我喜欢的……》作为作文题目来开展指导教学,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之中所遇到的东西进行回忆分析,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描述到作文纸上,像生活之中常见的小鸟、小狗、小猫等等,可以通过充分的观察来积累写作素材。
2.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教师在开展小学作文指导教学的时候,除了让学生加强对生活的观察,也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量,通过知识的累积来增加写作的素材,并且在阅读之中可以增加好词好句的理解运用,在写作的过程之中可以合理的运用。小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教师应该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其写作水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强阅读的能力,多运用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素材的乐趣,从而累积知识和预感,更加重视情感的体验。除了阅读,教师要需要帮助学生选取更多优秀的课外刊物,主要是童话故事和其他的文学名著,除了丰富自身的阅读积累,也能够提高自我的修养。例如,教师可以在开展作文指导教学的时候,让学生阅读《作文指导报》和《安徒生童话》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在家里面也可以阅读一些有趣的连环画故事,从而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
3.写法点拨引导写作
在开展作文指导教学的时候,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多加观察和进行阅读累积之外,还需要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大门,但是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之中,要想真正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不仅需要素材,还需要掌握写作的技巧,只有通过技巧才能够展示出作文的核心内容,是作文创作的灵魂坐在。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内和课外的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在作文写作之中得到有效运用,并且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意识到小学课本之内也有许多良好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对课文进行研究,分析它的写作技巧,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我的班级》写作指导之中,可以让学生先对班级进行观察和具体的了解,这样在指导写作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对班级的重要标志进行重点描写,只有突出重点才可以表现出班级的特色。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教学的实践之中,教师要不断的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只有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通过多方便多角度的分析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优化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增加阅读的累积、掌握写作技巧,从而有效加强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1]杨秀玉.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06)
[2]刘洪岭.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503)
[3]刘晶鑫.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04)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它体现着语文的综合能力,既能反映出学生语文的学习成绩,也能反映出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教师认为不好指导,学生认为无话可写,所以,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感到比较棘手的问题。下面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一、营造写作氛围
人们作文往往都在一定的情境下写出来的,他们受到某种事情的刺激,由此迸发出来一种难以抑制的思想感情,于是就可以奋笔疾书地自然成章。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要尽量去创设一种写作的激情情境,满足学生索要的一种场景,让他们去展开联想和想象,于是他们就激发出一种难以抑制的写作激情,他们自然会文思如泉,妙笔生花,就会出现“让我写”变成“我要写” 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多研究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些激情的、让他们心动的生活片段,让他们感到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理可辩,尽情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他们就会成功地得到训练和提升。
二、倡导放胆作文
很多学生存在着作文扭捏,教师一布置作文,他们就感到这是非常庄重的事情,其结果就成了“老虎吞天无从下口”,学生越是在意往往越是写不好。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不受拘束,随便去想、去写,当他们放开胆子想和写的时候,文章也就形成了。要让他们去讲真话,童言无忌,允许学生真实感情的流露,哪怕是谈恋爱的感触也可以让他们去写。当学生能够大胆地展开联想的时候,敢于写了。这个时候教师再适当地指导他们注意文章的积极思想问题。
三、以说促写
人的知识是通过听和读所获得的,人的眼睛以阅读的方式将信息收入到大脑,人的耳朵将听到的信息也收入到大脑,这就形成了知识的储存。人的内在知识的表达就是将内在的知识表达出来,主要是通过说和写进行。因此,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写文章,通过说的训练也能最好地得以提高。通过说促使学生去想,也就是构思和思维,当把说的内容用笔写成文字的时候就形成了文章。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当他们说的水平提高了,学生的作文也就不成问题了。可以组织演讲比赛,课前三分钟说的训练等。
总之,学生的作文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探讨,从多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多读多看多练,作文水平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看图作文对于学生写作能力具有多方面的训练作用,文章从观察要仔细、全面,想象要合理、大胆,情节要丰富、曲折,主题要突出、有意义,情感要真挚、感人等五个方面对于学生的看图作文写作进行指导,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关键词】
小学作文 看图作文 能力 策略
小学作文一般从三年级开始,其实严格起来,从一年级时我们语文就已经有了作文,这个作文就是看图作文,只不过低年级一般叫做“看图写话”。笔者认为这个看图作文的指导相当重要,它对我们学生的写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这个基础性的写作,会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写作水平。那么我们在指导学生此类作文上一般如何操作呢,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谈。
一、观察要仔细、全面
观察力是小学生习作最重要、最需要提高的能力,因为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初写作时老是写成流水账,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细心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只是把内容记了一个大概,造成作文如白开水一般毫无味道。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写好看图作文呢?
首先我们要指导学生先找出图中的主要画面――最主要和突出的地方。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6”有两幅图画,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把观察到的结果编成故事写下来。观察这幅图首先要注意这幅图中的主要事物,像第一幅图中屋檐下的燕子和巢穴,一个小女孩,绿树和红花,第二幅图中的猫咪和它前面的小燕子。然后再仔细观察这幅图中的细节部分,也就是细微的地方,如屋檐下的燕子是几个,什么样的,很明显是巢里的燕子宝宝和巢外面的燕子妈妈,小宝宝张着嘴,妈妈向外飞翔。绿树的枝条柔软下垂,应该是柳树;花是粉红色的,枝头上还有细长的叶子,应该是桃花。小女孩嘴张着,眼睛睁得很大,从她的眼神看,她可能看见了什么可怕的事。第二幅图中的猫咪对面前的小燕子做出扑的动作,看来它对小燕子感兴趣。
二、想象要合理、大胆
通过图上观察到的信息,想必学生的头脑中也有了自己的判断,如上图中的故事,学生很快就会知道图中的大体情况:春天燕子爸爸妈妈在屋檐下搭了个巢,哺育了几只小燕子,由于孩子饿了,妈妈就飞去打食物喂他们。一只燕子宝宝掉下来了,一只猫要吃了它。这样说,很显然小女孩没有出现在故事中,那么我们就要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把小女孩的说的话和为何眼睛里有激动的神色,她到底看见了什么。第二幅图的小燕子原来是在窝里的,怎么到了地上,这也需要加以合理想象,这只小燕子的命运怎样,小女孩有没有加以施救,都可以大胆想象。
故事情节只有大胆地合理想象,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把故事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才能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这个“合理”借助于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要让学生注意生活中看到过“春天的燕子”吗,“猫咪对燕子是什么样的表现”,只有学生了解这些,才有可能想象做到合理。这个“大胆”就要靠学生图画后面的巨大空间,学生可以进行大胆地想象:故事具体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小姑娘怎样发现小燕子一家,她看见了什么,猫咪从哪里来的,小燕子怎么掉下来的,猫咪怎么发现了那只小燕子的,它对小燕子怎么折磨的,小燕子结果如何,小女孩怎么救援小燕子的,救活了小燕子了吗……
三、情节要丰富、曲折
故事的主要情况基本想象差不多了,下一步就要好好的进行作文构思,怎样安排故事的情节,这既是作文中的难点,也是作文中的重点,如果这一步搞不好,那么整个作文就会前功尽弃,肯定不会得到高分。
我们要设法指导学生学会安排故事情节,如上面的两幅画面,先从视角上考虑,是从小燕子的视角写,还是从小姑娘的视角写,或是别的视角写。要怎样安排文章的开头,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板有眼地进行,还是先揭示故事结局,采用倒序的手法……如上面所说的两幅图,可以来个顺序的,“春天到了,燕子妈妈、爸爸又飞回来他们原来的家,很快就有了几个可爱的小宝宝……”也可以来这样的倒序,“兰兰(小女孩)看着小燕子宝宝回到了自己的家,笑了。可刚才多么惊险啊!……”下面再想想怎样安排故事的主要情节,这是整篇文章的重点,需要详写哪些内容,哪些地方需要略写;接着思考结尾如何安排,是安排一个总结式的结尾,还是再安排一个更绝的构思,如微型小说惯用的“出人意料,情理之中”;故事的结局是喜剧的形式,还是悲剧的形式,这些都要考虑。最后再做一个简单的提纲,围绕提纲写出一个情节相对丰富、曲折的草稿。
四、主题要突出、有意义
不论怎样安排故事情节,故事的主题都要突出,要让读者感动,即使做不到这些,至少作文的主题也要充满着正能量,表现的主题要有意义,是积极上进的,宣扬的是正面的东西。
如上面的两幅画面上所宣扬的应该是小姑娘的善良、燕子爸爸妈妈对子女深挚的爱以及猫咪丑恶的行为不能得逞,而得到应有的惩罚等这些情感,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有了这样的主题,学生就可以给自己作文中的形象定位,正义的一面是小女孩和燕子,邪恶的一面是猫咪,不能因为生活中猫是人类的朋友就错误定位,一定要结合图画中的内容来确定形象,确立主题立意,因为图画中的猫咪是吃小燕子的恶魔,它的形象是反面的,对它要坚决地批判。
五、情感要真挚、感人
看图作文因为需要用学生自己的想象来描述图画上的情景,所以有些东西就得根据想象合理编造,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容易在编造故事时情感虚假,所以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篇9
【关键词】小学作文;表达;指导
过去的作文教学指导课,我们往往是给学生一个题目,在简单地讲解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讲解完后,台下立刻显出一片“皱紧眉头,咬断笔头”的习作场面,之后的批改中总是会出现主题轻浅甜腻,思想触角只停留在生活的表象,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未探入复杂的深层,题材如出一辙,语言贫困乏味,假话空话一大堆,缺乏真情实感,生搬硬套,结构方法机械雷同,导致了学生作文与做人的背离,作文中所描述的生活形态与亲身经历的两者之间相去甚远,同时导致了学生的思维指向单一、空间狭小。
作文指导课,教师须讲究“导”的方法与形式,注重解决三个问题,即一、为什么写?二、写什么?三、怎么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写作不仅是拿起笔来写在纸上那一段时间内的事情,意思的发生,需要的提出,都在动笔之前。认定中心,审查材料,也在动笔之前。提起笔来写在纸上,不过完成这工作的一段步骤罢了。有些人认为写作的工作在提笔来的时候才开始,这显然是错误的。如果如此,写作就成为一种无需要,无目的,可做可不做的事了。”
一、为什么写?――明确写作目的,预防空洞、不知所云
检验小学生作文的标准是:是否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文字通顺地记叙了事物。因此,作文指导课,教师必须设法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显生活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教师的指导,不能只把思路局限于大场面、大事件,应该让学生跳出课堂小圈,放大生活外延,跳出教材小书,放大阅读范围,不但面对生活琐屑的表象,而且也透视其间深蕴的生活真谛和本质。换句话说,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就是为了使学生确立真实和真诚的情感态度,在明明白白地弄懂“为什么写”这个问题的前提之下来进行习作。学生作文应该是从一己心灵体验出发,逐步地达到不自觉地“泻泄”和“倾吐”的境界,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便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时刻,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不可抑止地发生了通过文字倾泻心绪的写作冲动。
二、写什么?――真实的表达
教师的作文指导过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我们所一直强调的“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处处有生活”,就是为了让学生能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劳动等方面逐步积累经验、体验感情,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之后能充分地运用习作素材。
学生习作素材的来源在于:①现实生活本身;②现实生活在书本中的反映;③现实生活在图画中的反映。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人与事,景与物,为我所用;二、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大力提倡“读写结合”。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从丰富的语文教材中挖掘读写训练的结合点,把作文片断训练经常地、持久地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教会学生能运用教材中的写作因素来进行习作训练,这样做,既巩固了阅读教学效果,又促进了学生读写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作文指导过程,解决了“写什么”,也就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积累到表达”的训练过程。修订大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过去的语文教育,是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而目前的语文教育,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因此,作文指导就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指导,教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表达。
三、怎么写?――正确的表达方法和技巧
“怎么写”就是如何表达,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语言描述见闻、感受,追求平白质朴,追求真实,反对虚假。即使学生的观点有些偏颇,也不要大惊小怪,认真加以引导,正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职责。让孩子放开胆子写作文,是消除害怕作文情绪的关键,也是学好作文的良好开端。
“怎么写”这个指导环节,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对学生作文的基本语言要求,诸如贯穿语脉句序的通顺、吻合语境要求的得体、状物写形的准确、用词组句的简洁、整体风貌的朴素等,但是我们还应该提倡个性化行文,所谓个性化行文,体现在遣词、造句乃至文体的选择等各项硬指标与语调、文势和韵味等各项软指标,凡率性而为,凸显生命本色,无所粉饰,无所遮掩,一任才情,皆无不可。
篇10
一、激发学习动机,扫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
不少小学生惧怕写作文,作文中存在着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等普遍性现象。学生阅读量少,造成其写作知识面狭窄,感到写作文困难是必然的。因此,为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训练内容,备教材、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养成习惯,一上作文课就头疼,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写作训练,则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写作水平。如在教学《父亲的菜园》一课时,教师重点让学生围绕菜园写了父亲开荒、填土、育肥的主要事例进行阅读。熟读之后,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写好一个人物,就必须选择和人物相关的典型事例,这是写好一个人物的前提。之后,让学生练笔写自己身边的人物。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扎扎实实地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地由“怕”写作文转为“爱”写作文,并产生强烈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
二、以读促写,从阅读教学中迁移、转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前阅读文章,预习课文。“文不读熟不开讲。”学习课文前,教师应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并把这当做“死”任务,要求人人做到。确保每个人达到读正确、流利之后,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读出感情。例如,胡雅冬老师上《“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课时,从题目入文,采用深情地读课题,自读课文,闯三关读生字词,有滋有味地读词,默读课文找脉络等多种形式激兴发趣,层层目标引读文,保障学习目标的实现。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们还会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背诵积累,再在日记、作文中运用。如此一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便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同时,学生也能在阅读和写作两种学习中实现互补,形成良性迁移,即在阅读教学中的许多训练都可以迁移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一把钥匙开两把锁,一箭双雕。
三、诵读课文,仿写内化
郭沫若所说的“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就是我们提倡的仿写。对此,我们在教学中主要是根据课文内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模仿写句子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一句时,可引导学生感悟这句话的优美和句中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模仿写出类似的句子。
(二)模仿写段落
我们在教学的同时可结合一些课文的特点,依据小学生认识规律,选择与小学生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让学生进行模仿,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四年级《猫》《白公鹅》这两篇课文里分别有描写猫和鹅外形特点的句子,这些句子分散出现在不同的自然段里。学了课文后,我让学生利用文本的句子进行构段训练,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猫和鹅的外形特点。当学生掌握方法后,我再让他们用这种观察方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只有这样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兴趣,也为以后的成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模仿写思路
我们小学的课本中安排了很多思路清晰、明了的课文,而且这些内容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就应该努力抓住和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例如《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詹天佑》《父亲的菜园》等课文,都是写人的课文,作者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的品质。这些课文上完后,我们可让学生仿照课文写写家乡的名人、身边的熟人。
四、勤说多写,激发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说话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但一到写作文时却思路不明,条理不清,不知道说什么、写什么。因此,我们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可以让这样的学生先说后写,即在平时就让学生把自己见到的、想到的、说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在写作文时,让学生理清思路,把平时积累的素材通过语言叙述,边说边写。为此,我们建立了小组,在每天第一节课的课前十分钟让每组选一名学生到前边进行演讲,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最想表达的事情讲出来,可以是自己的见闻,可以是自己的感受,可以是改变的小故事,可以是身边的好人好事,还可以是所学课文的续编……只要是学生想说的就可以。周而复始,学生想什么说什么,说什么写什么,降低了写作难度,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积累了写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方法
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总结经验,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方法。
(一)仿写有些课文的结构很有特色,对学生写作时谋篇布局、安排结构,很有借鉴意义。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仿写课文的写作方法。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仿写课文的语言。有些文章语言优美,描述生动,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的文章,其语言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
(二)改写教师可以改换课文的人称,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改写文章,重点描写出心理变化;可以转换课文的文体,如将古诗改写为现代文等。
(三)扩写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能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部分,让学生对课文全文或局部进行扩写。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文言文。
(四)续写学生可以续写结尾,可以补写情节,还可以改编课文情节。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把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有机的结合,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良好的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佳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在重视课内语文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