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管理系统范文
时间:2023-03-29 02:0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车间管理系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论文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论述一个以计算机为工具的企业车间主任统计系统
关键词:车间统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V32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一、车间统计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一)初步调查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统计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特点主要是信息集中,渠道固定,内容变化小,处理量大,主要搞清原系统组织和消息的总情况,以及与外部的关系,明确新系统应该达到的目标。
(二)可行性分析
从初步调查的情况看,还应考虑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因素,该车间统计系统机构健全,制度完备,统计工作做得比较好,但该统计信息系统研制的可行性分析。
(三)提出新系统逻辑模型
1.确定新目标
2.提出新系统流程设想图
3.新系统数据处理方式
二、车间统计系统设计
(一)系统模块结构设计
车间统计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其中所需计算公式如下:
超额工时=完成定额工时-实耗工时
质量工时=超额工时*质量系数(0.2)
日历工时=日历日数*每日小组人数*8
公休工时=公休日数*每日小组人数*8
制度工时=日历工时-公休工时
制度内实际工时=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
出勤率=出勤工时/制度工时*100%
出勤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时/制度工时*100%
产品一次合格率=(一次送检总数-返修总数)/一次送检总数
废品率=废品总工时/(合格品机加工时+废品总工时)
(二)输入输出格式设计
输入输出格式设计对系统使用效果有着很大影响,输出表格与使用者紧密相连,使用者可以输出表格中得到所需信息。输入设计应当尽量使输入数据发生错误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因此对此阶段设计工作要给予重视。
(三)数据库设计
统计信息具有共享性,对他处理的工作量较大。数据库是以统一管理数据为目的,可以提供各用户共享,而又有最小冗余度和较高的程序和数据独立性的一种程序软件。当多种程序同时使用数据库时,它可以及时地处理数据,并提供安全性和完整性,该系统设计以下数据库:
1.台帐库:氢包括考勤台帐、生产进度台帐、完成工时台帐;
2.原始记录库:个人小组生产日报库、入库单库、废品单库;
3.报表库:工时利用库;
4.标准库:工时定额库、不变价格库。
三、处理过程设计
计算机处理的实现,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程序。但直接根据前述的系统流程图进行编程还比较困难。还需要利用处理编程图进行过渡。处理流程指的是计算机处理流程图,它比系统流程图详细得多,他对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规定了详细的处理步骤。下面的处理流程为简化模拟流程。
(一)主控模块处理流程
主控模块起着连接各个程序的作用,即通过该程序可进入其他各子程序之中。
(二)输入原始数据流程图
主要过程是:显示输入格式,从屏幕接收数据,确认正确后,将信息保存在相应数据文件中。
(三)查询处理
此处理功能可以按照零件图号、班组、姓名和加工工序在“生产日报库”中,组合条件查询生产情况原始记录:同样可按照零件图号、质量编号和工序在“入库单库”中,组合条件咨询产量产值;或按照零件组号、质量编号和制造车间在“生产进度库”中,组合条件查询各种零件的生产进度,
(四)统计处理
1.生产进度统计处理流程
此处理功能主要是统计各种产品、零件在各个工序的当日完成数量。
2.产量产值统计处理流程
此处理功能是根据入库单统计当月各种零件产量,并根据不变价格计算产值。
3.守成工时统计
此处理功能主要是统计每个人当月工时完成情况,即完成工时=合格数*定额工时,并登记完成工时台帐库.
(五)打印处理
此系统包括打印生产进度报表和月考勤汇总表,二者打印过程基本类似,
(六)统计分析
该系统的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工时利用情况和产品质量分析,工时利用情况统计与分析功能,主要是针对各种工时统计结果,计算本期各种工时利用率,然后与上期的工暑率比较,输出工时利用比较分析报表,从而掌握车间生产情况,针对工时利用的波动情况,查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产品质量统计分析功能的实现,主要是先统计各种产品的本期入库数、返修数,统计各种产品的废品工时和合格加工工时,计算产品的一次合格率和废品离与上期的进行比较,输出质量分析报表。
四、系统实施及其转换措施
(一)系统实施概述
该论文采用Visual Foxqro6.0为开发语言,按照前面处理流程设计的处理流程图进行程序设计院.先建项目,然后建数据库、表、表单、菜单和报表等。该管理系统软件一旦运行,首先是沈飞公司车间系统管理系统软件主界面,即密码表,输入用户名称和用户密码,如果输入有误可重新输入,若第三次仍输错,则系统将自动退出。若为超级用户,则进入密码,维护表界面,可进行密码表的维护,否则进入车间统计管理界面,可以进行相应操作,比如可以进行信息的输入、查询、统计、打印和分析等等。
(二)日常运行管理
一个系统开发设计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好的设计,更重要的在于运行管理的好坏,“重开发,轻管理”是系统挫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系统的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
(一)系统的开发环境
1.硬件环境:奔腾3,64兆以上内存的pc机。
2.软件环境:WINDOWS98操作系统以上。
(二)系统的开发工具
Visual FoxPro是由微软公司推出的一套完整的Windows系统软件开发工具,可用于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各类应用程序,是一种可视化、真正面向对象、采用事件驱动方式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和工具的完美集成。Visual FoxPro用来开发学校内部用的学生学籍管理是适用的、易用的、维护方便的。在需要系统扩展时,也是方便的,可继承的。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篇2
论文摘要:从数控车间机床管理系统总体设计出发,构建了系统的结构模式和系统框架,明确了需求和目标,规划了系统的具体功能和任务。
数控车间机床管理系统是制造系统中针对企业提高设备生产率而开发的,它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可视化的针对厂区数控设备进行整个生命周期的处理。机床管理系统的分析研究是系统开发的基础规划和准备阶段,因此,要从总体上把握系统的目标和具体的功能任务,为系统的实现提供方向性和技术可行性。
1.系统体系结构
1.1 系统结构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时,基于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企业网络Intranet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本系统就是采用Internet/Intranet结构模式进行系统的开发和规划的,其系统结构模式如图1.1所示。
该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分别是:表示层;功能层;数据层,它们被分割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第一层表示层:Web浏览器
该层中包含系统的显示逻辑,位于客户端,其任务是由Web浏览器向网络上的某一Web服务器提出服务要求,Web服务器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后用HTTP协议把所需的主页传送给客户端,客户机接受传来的主页文件,并把它显示在Web浏览器上。
第二层功能层:具有应用程序扩展功能的Web服务器
该层中包含系统的事务处理逻辑,位于Web服务器端,其任务是接受用户的请求,首先需要执行相应的扩展应用程序与数据库进行连接,通过SQL等方式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数据处理申请,然后等数据库服务器将数据处理的结果提交给Web服务器,再由Web服务器传送至客户端。
第三层数据层:数据库服务器
该层中包含系统的数据处理逻辑,位于数据库服务器端,其任务是接受Web服务器对数据库操作的请求,实现对数据库查询、修改、更新等功能,负责把运行处理结果提交给Web服务器。
由于本系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开发时可考虑:客户端不需要过于庞大,只要满足浏览器的简单要求即可进行系统的操作,同时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各自进行有效地集成,这样可大大降低系统代码调试、改进以及系统数据维护、更新的难度。
1.2 系统框架组成
根据系统的结构模式分析,面向车间层的数控机床管理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设计思想,详细分析设备、故障、生产任务等实际问题,并以此作为应用层基础进行具体操作的求解和实现。其系统框架设计如图1.2所示。
系统分为三层:用户层、应用层、数据层。它们的作用表述如下:
(1)用户层
各个用户通过Internet/Intranet网络登录系统,并遵循网络协议对应用层进行操作和控制。系统交互界面会将用户层的服务请求转化为数据流,传送到应用层进行处理。
(2)应用层
系统主页可设置系统的主要概述、信息交流、系统登录等菜单。登录系统后可进行操作的功能项分为资源管理、设备故障信息管理、故障调度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等。 资源管理主要包括设备台帐添加、查询、购买、报废以及备品备件的入库、出库、调库等功能;设备故障信息管理包括机床故障报修、查询、诊断,故障知识库添加、查询、显示,故障实例、故障规则存储、故障历史记录统计分析等功能;故障调度管理则主要由调度数据管理、静态调度和动态调度等三个功能模块组成,数据调度管理主要是基本信息管理,如加工工序、物资材料、加工单生成、订单评价等,静态调度是在不考虑设备故障情况下的资源调度决策,动态调度是考虑设备故障情况下的资源调度决策;系统权限管理则包括用户资料管理、系统使用者权限管理等功能。
(3)数据层
系统把各车间运作过程中的订单信息、设备故障信息、加工单信息、设备台帐信息以及用户信息等转化为数据,写入数据库,并进行保存和管理。
结语
在欧美等先进制造国家,据统计资料分析,在数控机床使用、管理经验以及设备质量良好的前提下,机床发生故障后所需排除时间约占零件加工周期的9%,生产组织管理不完善造成的待加工时间约占11%,两者相加即停工和待工的时间总计20%。
在我国,数控加工等先进制造技术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生产组织管理水平和使用经验远不如欧美等先进制造工业国,大部分还沿用了传统的组织生产模式,有资料显示,以这种生产管理模式引起的停工和待工时间,严重的有时会达到产品生产周期的95%,即使在强化管理的情况下,机床的生产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
针对我国数控加工制造业的现状,在对不少企业进行大量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同时总结了国内外制造企业成功实施车间管理的经验,本文就一般制造企业车间作业生产管理的需要,从数控机床管理、机床故障信息管理、车间调度管理及客户交货期要求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数控车间机床管理系统的结构模式和总体框架,为系统下一步的实现和开发做好了准备,体现了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篇3
关键词 MIDAS;配件;检修系统
中图分类号 U2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92-0198-01
1 概述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的铁路运输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铁路运行离不开各种机车车辆配件的支持,所以做好机车配件的检修和管理工作将会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提高铁路运行的水平,所以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 机车车辆配件检修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采用Delphi 7.0为此系统的开发平台,Oracle 9i数据库。具体的流程为下车配件将根据配件所有属性班组,由各检修班组分别领取进行详细的检修,部分配件需出厂修的则送出厂修,检修完毕,由验收室负责验收。
2.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根据机车车辆配件检修过程的需求及现场运营情况,系统划分为权限管理、配件数据字典、中心备品库管理、配件检修管理、配件查询统计等子系统。
1)权限管理。所谓权限管理,就是对铁路车辆配件的使用的权限的划分和管理,由于不同的铁路机车配件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所以应用的情形也就有所差异,这种情况下做好铁路机车配件的使用权限的管理,有助于避免铁路机车配件的混用和错误配置,有助于使用效率的提高。就本文中的系统来看,对使用权限的管理划分为最高权限、系统管理、车间管理、操作工人等,每个权限对应不同的功能选项,这样就可以实现对不同的机车配件的有效管理。
2)配件数据字典。配件字典是指机车车辆所有配件的集合,在系统中以配件树的形式显示,直观、易用,配件数据字典的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能够直观的显示各种配件的参数,并且能够根据配件的不同的类型进行划分,使得配件的统计和查找效率大大的提高,在配件数据字典的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实时根据库存更新配件的储量,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中心备品库管理。所谓中心备品库管理,就是指在对机车的配件管理的过程中,对机车配件的各种出入存取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也就是说要实时的监控中心备品库的管理。就本文中的系统来说,配件库存管理包括配件出入库管理、配件待修出入库管理、配件保养管理、配件中心备品库直观图显示、保养提示等5大部分,具体的每个部分的功能如下:
1)配件出入库管理主要负责的是对各种机车配件的出入库情况的记录,以便准确的掌握各种机车配件的流向。
2)配件待修出入库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各种有维护必要的机车配件的流向情况的管理。
3)配件保养管理指的是对于各种机车配件的使用过程中的保养情况的统计和记录,避免因为保养的执行问题影响机车配件的质量。
4)配件中心品库直观图显示的作用在于能够使管理工作人员直观的了解配件中心备品库的情况;最后,保养提示的功能在于对于机车配件的保养的周期进行设定,因此系统可以自动对工作人员进行提示保养时间。
4)配件检修管理。所谓配件维修管理,就是指对于各种需要维修的机车配件的管理,这也是整个配件检修系统的核心部分,因为维修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该环节的系统管理。在具体的维修管理的流程设置的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配件的性质和功能,设定不同的检修管理操作步骤。
5)配件查询统计。所谓配件查询统计管理,就是对配件的总体数量和类型进行查询的功能,该功能主要包括配件查询及报表打印、列车明细配件查询、配件运行公里统计3 个模块。
2.3 系统的网络结构
机车车辆配件检修管理系统是一个信息共享的多用户系统,也是一个实时信息处理系统,所以只有同其他的部门的管理系统相结合才能发挥更理想的效果,而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网络结构的设计来实现。在具体的连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把机车车辆检修车间的职能部门和相关部门连接起来,构筑安全可靠、性能优良的网络系统。本系统拟采用快速交换式以太网技术为机务段内部提供数据库服务。
3 系统架构设计
上文中笔者对铁路机车配件检修的总体设计情况进行了分析,下文中笔者将从三层C/S架构、客户端、应用程序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几个方面,对系统的具体的架构的设计进行分析。
3.1 三层C/S架构
多层分布式系统在逻辑上划分为实现各层功能的多个部分,分别运行在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相互连接的多台计算机上。机车车辆配件检修管理系统采用三层C/S结构,即:表示层、应用逻辑层和数据层。
分布式中间件MIDAS的使用使得三层分布式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变得简单易行。用Delphi来开发多层数据库应用主要涉及数据集和MIDAS两个方面的组件,图2为Inprise公司构造基于MIDAS技术的三层数据库应用的框架模型,简化起见,图中没有包含承担负载平衡的BrokerServer部分。
3.2 客户端
客户端主要由3 部分组成:在客户端的数据模块DataModule中放入与应用服务器建立连接的SocketConnection组件,客户端将支持数据的存取、编辑、浏览和过滤等功能的ClientDataset组件的emoteServer属性设为SocketConnection组件,从而客户端与应用服务器的IAppserver接口连接,以此进一步连接DataSetProvider接口,从而通过DataAccess组件实现数据的获取和更新操作。在客户端的窗体Form中,由数据感知组件DataControl、Ehlib等)示要操作的数据。
3.3 应用程序服务器
作为中间层的应用程序服务器是系统的核心,主要由远程数据模块构成。远程数据模块Remote Data Module(RDM)是一个支持双重接口的自动化服务器,它自身提供了IDataBroker(IAppServer)接口。此外,要连接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实现数据的正确交互,两端都需要MIDAS.DLL,它负责将客户端与应用服务器需要传递的数据转化为数据封包,然后再通过网络发送给对方,当然数据封包到达对方后,MIDAS.DLL还需要传递数据,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应用服务器上的数据包经由DCOM或Web(HTTP)通信协议到达客户端。
3.4 数据库服务器
后台数据库Oracle 9i是独立的,存放着用户的所有业务数据,通过BDE、OLEDB或ODBC等数据访问接口和应用服务器进行通信,其上包含了客户端难以实现的逻辑存储过程,存储函数及触发器,负责管理对数据库数据的读写,能迅速执行大量数据的更新和检索。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铁路运输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尤其是铁路运输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铁路管理的水平,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铁路车辆配件检修管理系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用Delphi开发的基于MIDAS技术的三层数据库应用系统对具体的配件检修的各种功能进行了论述。希望以此能够推动我国的铁路车辆检修管理系统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的铁路管理向着更加高效和高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以上仅为笔者拙见,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ERP;汽车零部件;管理信息系统
一、系统设计
我们根据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业务特点,以功能实用、操作简便、高度集成为原则,采用PB为前端开发工具,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为后台数据库。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模式)在局部区域网络中运行,既可在网络运行,也可单机独立运行。有10Mbps或100Mbs信息的传输速率。
二、系统功能
本系统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涉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销售订单管理,采购管理,产品BOM管理,批次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业务层面。通过对信息流的科学管理,在降低销售成本,控制采购及时率、产品质量、车间投入产出、降低库存成本及简化供应商结算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改善,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准确、科学的手段和依据。
a) 基础数据维护
* 物料管理:用于管理所有的物料数据。包括物料名称,编码、条形码、尺寸、价格、仓位及物料的图片等。
* 供应商管理: 用于管理供应商信息。包括供应商名称、编码、供应商组、属性、联系人、地址、电话、电邮等。
* 客户管理:用于管理客户信息。包括客户名称、编码、客户组、属性、联系人、地址、电话、电邮等。
* 库位物料对照:记录物料库位信息,有利于仓库物料管理。
b) 销售订单管理
* 销售预测:根据某一时间段客户要货情况,预测本月客户要货时间及要货情况。
* 销售预测汇总:将本月销售预测情况按照产品汇总,产生本月产品的总销售预测情况
* 销售发货时间预测:用户通过与客户的联系,预测当前产品的发货时间。发货时间的预测可以具体的每一天,也可以按照上下旬来预测发货时间。
* 销售订单、发票、退货单:用于处理销售过程中的相关单据。系统根据单据信息自动更新仓库中物料的数量及价格,并可以灵活处理退货业务。
* 销售申请单:根据销售订单生成销售申请单,财务审核后形成出库单。
c) 产品BOM管理
* 产品BOM管理:用于定义多级的物料清单。可以定义成品及其所需的所有材料,包括材料的数量及相应的仓库。系统提供EXCEL数据导入及导出功能。
* MPS主计划管理:根据销售预测汇总及库存量,安全库存量,在产量,主机库存量形成本月的MPS主计划.
* 半成品计划汇总: 根据本月的MPS及产品BOM,产生本月各个车间所需的半成品清单。
d) 采购管理
* 外购件计划汇总:根据本月的MPS及产品BOM,产生本月所需的所有外购件清单。
* 原材料计划汇总:根据本月的MPS及产品BOM,产生本月所需的所有原材料清单。
* 外购件采购管理:根据本月的外购计划汇总和当前供应商的供货率,自动产生当前供应商的物料采购清单。
* 原材料采购管理:根据本月的原材料计划汇总和当前供应商的供货率,自动产生当前供应商的原材料采购清单。
* 供应商供货完成率:系统根据供应商的采购计划同本月供应商的实际到货情况对比,形成本月的供应商完成率。
e) 物流管理
* 外购材料、半成品入库:用户可以更新库存数量及库存金额信息,并支持RF扫描入库。
* 成品入库:用户根据生产批次及入库车间情况做成品入库单,并支持RF扫描入库
* 接板操作: 用于接受车间的要料计划,形成仓库供车间的备货清单。
* 配送出库:用户根据备货清单形成送签单,配送出库。支持RF扫描出库
* 零星出库:用户根据车间的要料情况,可以直接打印出库单。支持RF扫描出库
* 出库审核:根据实际出库情况,财务人员确认出库信息。
* 销售出库:用户根据销售申请单,形成本次销售出库单 。支持RF扫描出库
* 销售出库记帐:用户根据实际销售情况,确认本次销售出库情况。
* 库存盘点结帐:根据库位,物料,供应商(也可按照货位)等参数,列出库存结帐信息,支持RF扫描盘点。
f) 车间收发料批次管理
* 批次管理:计划人员根据本月的MPS计划及车间的实际生产能力,定义产品的批次计划。系统根据产品BOM清单自动列出要加工车间,及各个加工车间的要料清单及要料单位。
* 车间看板:用户在选择生产批次后,系统自动列出本批次的外购清单,形成车间的看板计划。
* 边角料信息录入:用户将车间的边角料信息录入系统,车间可据此进行领料。
* 边角料领用:用户查看本车间的边角料信息,对于符合车间要料需要,通过本功能领料。
* 车间退料入库:用户根据车间物料的退料情况及退料原因(包括工废,料废,正常退料)录入车间退料单。
* 车间投入产出:用户根据系统库存数同实际盘点数做对比,形成本月的投入产出。
* 批次进度查看:用户根据各个车间的交接出入库情况,自动列出批次的生产进度。
g) 财务管理
* 销售出库财务审核:财务人员根据销售出库单进行审核,系统自动将数据统计到客户主机库存。
* 销售发货开票审核:财务人员根据销售发货单审核开票信息。
* 暂估入库:针对本月供应商未开票数据,自动生成暂估数据。
* 客户退货审核:财务人员审核客户退货单,自动统计客户主机库存。
* 原材料消耗:按车间统计原材料消耗信息。
h) 查询模块
可进行物料入库查询、物料出库查询、车间的出入库查询等
三、结束语
系统实现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水平,增强汽车零部件行业监督管理力度,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起到良好的先锋示范作用。我们相信,通过该系统在全行业的推广应用,实现汽车零部件行业科学化管理,提高汽车零部件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必将促进汽车零部件行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建设迈向一个新台阶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基础信息维护、当班车辆设置、车辆回场记录、报表生成,数据上报、数据管理等,系统功能。基础信息维护内容包括单位信息、车队信息和车辆信息。当班车辆设置是确定当日应该回场的车辆,可自动从前一日继承,也能手工设置和修改。车辆回场记录是通过射频识别自动获取车辆回场的车号和回场时间,支持人工录入。报表生成根据当班车辆信息和车辆回场记录自动生成Excel格式的回场检查日报明细表、汇总表和月汇总表。数据上报功能实现通过电子邮件将Excel表格上传到管理部门。数据管理包括数据备份、恢复等。还有其他如用户管理、设备参数设置等。按照上述功能的要求,在管理数据库中设计的表格包括:车辆单位(单位名称、车场名称、单位代号、系统代号、车场级别),车辆(序号、队别、车号、自编号、标签号),队别(序号、队别、包含路别),当日班次(队别、车号、自编号、路别、当日班次、日期),车辆回场记录(序号、回场日期时间、标签号、车号、自编号、路别、数据采集方式、车辆存在问题),回场检查日报(序号、日期、队别、车号、自编号、路别、当日班次、是否回场、回场时间、车辆存在问题、备注),回场检查日汇总(序号、日期、车队、应查数量、实查数量、回场检查率、未回场车辆明细、存在问题车辆),串口与设备(串口、天线功率、蜂鸣器状态),用户(用户代码、姓名、口令、权限),邮箱设置(发件人邮箱、SMTP主机、帐号、密码、收件人、邮件标题)。
2系统设计
2.1开发工具与数据库的选择开发工具采用BorlandDelphi7.0,它是Windows环境下最优秀的快速应用开发工具,是基于组件技术的可视化开发集成环境,完全支持面向对象技术,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和网络应用系统开发方面表现出众。数据库系统采用MicrosoftAccess2003数据库,它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桌面型关系数据库,使用方便,便于系统的数据库移植和维护。Delphi中对数据库的访问使用先进的ADO组件,与数据库的连接采用ODBC技术。
2.2车辆回场检查管理程序设计车辆回场检查管理程序包括登录窗口、主窗口、各种信息维护窗口、记录回场车辆窗口、统计报表窗口、数据上传窗口等。车辆维护窗口是重要的1个信息维护窗口中,界面如图2所示。图中标签号为96位二进制信息,为便于阅读,以十六进制显示,字节中间插入空格。
2.3射频标签识别设计软件的核心部分是读卡程序,即射频标签的识别程序,在车辆信息维护和回场记录中调用标签识别程序实现自动识别。标签识别程序的设计必须根据使用的识别设备进行,为适应软件系统对不同设备的使用能力,标签识别程序设计为单独的程序模块。当对不同型号的设备替换系统时,仅替换新的标签识别模块即可。随SRR101设备带有的接口程序,提供了对设备操作的所有功能函数,以动态连接库形式给出,其中的重要函数包括CommOpen(串口打开)、CommClose(串口关闭)、ResetReader(复位读写器)、SetBaudRate(设置波特率)、Gen2MultiTagIdentify(识别标签)。程序中对所有的函数都声明为外部DLL函数,写明调用参数和调用格式,编写的标签识别模块程序中调用这些函数。在主程序中初始化设备,在车辆回场记录中通过定时器控件自动调用标签识别程序。
2.4Excel报表的生成将统计数据生成Excel电子表格,可方便管理部门使用。程序中使用自动化服务器技术生成Excel应用,并打开Excel文件模板,程序对其单元格写数据。
2.5发送邮件功能的设计将发送邮件的功能设计在程序中,能方便用户日常使用。设计的方法是基于TIdSMTP和TIdMessage组件技术,TIdSMTP组件的主要属性包括Host、Username、Password、Port、AuthenticationType,分别存放发件人邮箱主机、用户名、口令、端口。TIdSMTP组件的操作函数包括Connect、Send、Disconnect,分别用来连接邮箱服务器、发送邮件、断开连接。与TIdSMTP组件配合使用的组件是TIdMessage,用来封装邮件信息,它的主要属性包括Body、Subject、From、Recipients、MessageParts等。要通过附件发送信息时,必须声明1个TIdAttachment类型的变量。
2.6其他功能的设计包括用户管理,修改口令,串口与设备设置,车辆问题字典,数据备份,数据清除,数据恢复,打印机设置等。用户管理是管理可操作本软件系统的操作人员,可增加、删除、修改用户信息,并设置操作权限。权限分管理员权限和操作员权限。
3结束语
篇6
关键词:检测线 原始记录管理 软件 delphi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7-0105-03
现阶段全国的计量院拥有各种各样的检定装置,开展各种参数的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计量部门在检测的同时记录下原始数据,然后再将原始记录处理完毕后录入证书报告中,最后打印报告盖章后交给客户。目前原始记录的数据录入和误差计算都是人工完成,可能会导致数据的录入错误或计算结果的错误,尽管有审核环节,但也无法保证正确率为100%,而且录入、计算、检查浪费过多时间。原始数据档案管理较为繁琐,委托方信息管理也较为复杂。本系统将将人为计算误差完全规避,可以方便管理原始数据、证书维护、设备维护、委托方维护等,原始记录和证书数据完全一致,避免人工引起的一些简单、低级错误[1-2]。
1 机动车检测线原始记录管理系统简介
本软件管理系统将数据处理与计算自动化,避免了人为计算错误,可以方便管理原始数据、证书维护、设备维护、委托方维护等,原始记录和证书数据完全一致,避免人工输入引起的错误。在现场检定校准工作的同时,将原始数据记录在本软件中,录入各种测量数据后自动生成计算结果,工作完成后生成不可更改的pdf格式原始记录和word格式证书报告。在录入原始数据的时候,如果需要更改数据,将生成修改记录附在原始记录最后一页,确保了数据的原始性。另外,该软件具有权限管理、厂家信息维护、标准设备到期维护等功能。
本软件采用传统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方法,采用自上向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的软件设计方法。软件开发平台:SQL Server 2000,DELPHI2007,Windows XP,三星500T1C平板电脑[3-4]。
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实现了检定项目的数据管理(检定数据总览,9个工位的原始记录),用户管理(系统权限的维护,用户权限管理,修改密码,切换用户),系统管理(标准证书维护,设备信息维护,委托信息管理),设备档案管理(设备档案查询,设备档案新建)等功能。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
2 检定记录管理
选择好日期范围后,点击查询按钮即可查询到选定日期范围内的设备检定的记录,选中列表中的记录点击打开按钮即可进入相应的检定项目的原始记录单界面,显示检测数据等。可以根据委托方、被检器具名称、制造单位、型号规格、出厂编号、测量范围、检定日期、检定员等筛选相关信息。如(图2)所示。
该软件系统覆盖的检定项目有:滚筒式车速表检验台、汽车侧滑检验台、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机动车检测专用轴(轮)重仪、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透射式烟度计、滤纸式烟度计、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排放检测系统等。
当选中不同的检定项目时,软件调用不同的模板,输入检测数据后就可以保存下来,自动生成不可更改的pdf格式原始记录和word格式的证书报告。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如果有修改,软件则将修改人,修改时间,修改前数据和修改后数据都记录下来,并在原始记录的最后一页附上相关信息。
3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包括子模块:标准证书管理、设备信息维护、委托信息管理。
3.1 标准证书管理
检定用标准证书信息的维护,其中包括检定/校准的项目名称、编号、检定/校准技术依据,及相应检定/校准项目检定或校准用的检定或校准标准装置,相应检定/校准项目检定/校准用到的主要仪器的维护。如(图3)所示。
3.2 设备信息维护
维护不同制造厂家的不同参数类型的设备资料信息。该设备信息主要包括型号、编号、制造商、计量参数等信息,在新建原始记录的时候只需要选择厂家和设备后自动将其他参数补充到原始记录单上,提高工作效率,减小出错率。
3.3 委托信息管理
登记和管理委托方的信息,主要包括委托方的基本信息(检测站名称、站长、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传真、联系地址等信息)以及委托方的设备信息(设备名称、设备厂家、设备编号、设备的技术参数)。
4 设备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管理,主要包括委托方及其全部设备信息统计。双击后委托方名称后,可罗列出该委托方的全部设备信息,如(图4)所示。第一年统计完成各个委托方的设备信息后,以后每年只需核对该委托方的设备有没有更改即可,无需像当前这样每年抄写一遍它的型号编号等设备信息。
5 用户管理
5.1 系统权限管理
维护系统的所有可分配权限,一般用户不予以权限操作。权限ID、模块名称、模块编码都是由开发人员提供。
5.2 用户权限管理
每个用户登陆后能进行的操作权限是不一样的,比如在编制原始记录的过程中只有取得相关项目检定员资格才可以进行操作,标准器的管理只有管理员可以进行操作,不能修改其他人做的原始记录等。该模块进行用户的添加、删除、停用、权限的分配等操作的管理。如(图5)所示。
左侧为用户名称的树形列表及用户信息的编辑区域,右侧为按钮操作区域及权限列表区域,上方列表为未授予对应用户的权限信息,下方列表为已授予对应用户的权限信息。
5.3 修改密码和切换用户
修改系统中用户的登陆密码。如(图6)所示。
在修改用户密码之前,从用户名列表框中选择要修改密码的用户的名称,并输入选定用户的旧密码,新密码输入两遍,点击确定按钮在校验旧密码通过后校验两遍输入的新密码是否一致,符合上述条件,则修改密码成功。
在登陆状态中,可以选择切换用户来重新选择用户,输入密码后登陆。
6 结语
本软件管理系统将数据处理与计算自动化,避免了人为计算错误,可以方便管理原始数据、证书维护、设备维护、委托方维护等,原始记录和证书数据完全一致,避免人工输入引起的错误。在现场检定校准工作的同时,将原始数据记录在本软件中,录入各种测量数据后自动生成计算结果,工作完成后生成不可更改的pdf格式原始记录和word格式证书报告。在录入原始数据的时候,如果需要更改数据,将生成修改记录附在原始记录最后一页,确保了数据的原始性。另外,该软件具有权限管理、厂家信息维护、标准设备到期维护等功能。
参考文献
[1]邵建文,林峰,叶振洲.Research On Automatic Verification Device For Vehicle Sideslip Tester [C].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2.
[2]杨华西.机动车检测线检测过程记录仪的设计与应用[J].使用与维护,2011,3:85.
篇7
1.1硬件设备影响铁路的安全运行
虽然目前铁路机车实行了定期预防修,机车故障率比以前有很大的降低,但是机车是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构成的,机车运行中某一个或两个零部件的损坏都可能造成机破,小而言之影响运输秩序,降低运输效率。大而言之,极可能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所以更为精细化的实施机车预防修可更好的降低机车故障率。在实际操作中可通过对运用机车建立精细的"一车一档",把机车中零部件分类细化,列出其相应寿命及下次更换期限,并在更换期限之前预警提醒。检修部门必须及时对相关硬件设备进行检修,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在检修过程中发现有硬件设备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就应该马上停止使用,以免因硬件设备给铁路机车运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如果有备用设备应该立即开启,没有的话则应该对出问题的设备进行抢修。此外,机车可以引入同动车组相同的列车故障自动诊断系统TADS,当机车在运行中出现某种故障时,列车故障自动诊断系统会在人机界面上提醒机车乘务员如何处理,机车乘务员只需要根据提示按步骤处理就可以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行。
1.2铁路工作人员影响铁路的安全运行
铁路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针对这一情况主要是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可以选择对其进行自主式、开放式的教育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工作人员的接受水平,通过对其进行思想政治培训工作来净化员工思想,将安全责任的需求、安全形势的压力、行为意识三者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确保铁路工作人员能够自主形成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的意识。通过对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以及参与应急演练的强化培训,预想各种非正常情况下的处置流程,将各种危机状况下的处置规范化,标准化,努力提高机车乘务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1.3自然环境影响铁路的安全运行
自然环境的突然改变有时也会对铁路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洪水、地震、暴风雪等。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熟练掌握铁路因自然环境问题出现运行安全状况时的紧急措施。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建立灾害档案,依据实际环境状况定期进行检查或者普查,不断完善灾害档案,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可能对铁路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的地点要及时对其采取适宜的措施,比如工程措施、观测措施、建立减灾预案等。通过完善的灾害档案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建立一整套防灾预警及异物侵界系统,在灾害放生时能及时反馈到列车调度指挥中心,防止因灾害引起的行车事故。另外,还应该尽量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危险,对于因生态环境被破坏而可能成为灾害易发区的地点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铁路防灾减灾信息网的建设和宣传工作,确保工作人员与乘客可以及时接受了解最新的灾害信息,灾害情况,以便采取合适的宣传方式和应对措施,避免因宣传不当引发的乘客恐慌,促使事态进一步扩大。目前新建的客运专线上都设立了防灾及异物侵界系统,该系统整合了暴雨预警,大风预警,地震监测,异物侵界监测等多种功能,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高速动车组的运行安全。
2列车运行危机管理的措施
2.1正确及时处理事故现场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建立事故处理与救援系统。事故处理与救援系统在确保铁路在事故发生时,尽快恢复正常运行,降低事故损失方面有重要意义。这一系统主要是为了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一旦事故发生影响机车运行,能够有一套完整合理的事故应急处理系统,可以减少人员的伤亡,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及时处理事故现场,使机车恢复正常运行,防止事故影响扩大。事故处理与救援系统主要涉及到乘客的疏散、设备抢修、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一系统包括救援子系统与综合维修系统两大系统,其中救援子系统涉及到公安、消防、医疗等方面,综合维修系统主要包括线路抢修、信号维修、供电接触网维修、机车车辆维修等等。
2.2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在整个线路网络范围内彻底排查列车运行安全隐患并进行通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故。
(1)如果是管理机制的缘故,则应该建立健全合理的铁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依据对交通事故原因的分析及时解决管理制度的弊端,完善列车运行的各项机制,并严格检查列车运行管理制度,及时解决可能对列车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的问题。
(2)如果是工作人员的缘故,则需要对列车运行危机管理系统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时调整相关工作人员。在铁路系统中,大胆选拔并任用具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头脑灵活、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等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使交通行为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并确立其核心地位。
(3)如果是硬件设备的原因,则应该根据交通灾害发生的原因,选用先进的技术、硬件设备。
(4)如果是自然灾害的影响,则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控力度。地震、滑坡、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一直影响着列车的安全运行,应该对灾害多发区进行监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3结语
篇8
关键词:系统功能;数据库结构;统计分析
针对因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笔者就其系统功能、数据库结构与统计分析的设计谈谈自己的观点,以便实现:设计合理友好的操作界面,界面是用户对系统最直观的认识,合理、友好的操作界面将有助于用户方便地使用本系统;实现故障信息和故障维修工艺信息的管理,这是本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及时给用户提供直观的数据模型,方便用户管理等目标。
一、系统功能的分析和设计
立足于系统的设计目标,根据实际需要,系统按功能可以分为故障信息管理模块、维修信息管理模块、维修记录统计分析模块和辅助信息管理模块。
汽车故障与维修管理信息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如下:
(1)系统维护模块:本模块主要负责系统的维护,如登录密码的管理、用户权限的管理等。
(2)故障信息管理模块:本模块的功能主要是对基于故障代码系统的故障代码进行管理。用户可以根据故障识别模块所识别出的故障代码利用此模块查询出故障的内容和详细信息,其中包括故障所发生的位置、诊断该故障所需的传感器及其标准值等。
(3)维修工艺信息管理模块:系统对于故障维修工艺信息的管理是实现车辆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个模块,用户可以根据故障信息查询出相应的维修工艺信息。根据健康管理和专家系统的理论,系统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理论中的学习机制,对以往发生过的故障和维修工艺信息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完善,建立一个维修方案库。
(4)维修记录统计分析管理模块:此模块是系统实现管理的重点。模块的所有功能都是围绕维修记录来进行的,因此系统首先要实现维修记录的录入工作。作为汽车故障与维修信息的统计与分析部分,系统应当可以提供用户按各种要求统计查询的功能等。
(5)辅助信息管理模块:由于系统中除了具有故障和维修工艺信息之外,还要具备如传感器信息、零件信息和修理工信息等的辅助信息。本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对系统中的一些辅助信息进行管理。此类信息对于完善系统功能,加强系统的管理性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数据库结构的分析和设计
系统是建立在数据库基础之上的,因此数据库结构的好坏是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故障检测系统中主要包括故障信息、故障维修工艺信息等,这也是跟汽车联系最密切的一个实体。系统对故障信息的管理是通过一张故障信息表实现的,故障信息表中的主要信息包括故障的OBDn代码、故障内容、发生部位以及故障程度等。每一个故障都对应有一整套完整的维修工艺信息,系统对于故障维修工艺信息的管理同样也是通过一张维修工艺信息表实现的。为了实现故障维修工艺信息的管理,系统中需要建立一个故障维修工艺信息管理表,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故障内容、维修动作、需更换的零件等信息。系统通过这张表提供给用户每个故障对应的维修动作和维修所需要的零件。具体的零件信息由零件信息表提供。
汽车故障检测系统中同样具有汽车传感器信息,对于传感器信息的管理是实现故障检测的重要前提,由于各种汽车所采用的传感器种类各不相同,因此在汽车故障检测系统中,在故障识别之前要选择所检测的车型,来确定所检测车型的传感器的标准值,这样故障识别模块就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值来进行值域分析等故障模式识别工作。传感器信息主要有传感器的标准值、安装位置、变送电路以及适用的车型等信息。另外,系统还可以实现传感器信息的统一管理,以方便维修人员对于各种车型上传感器信息的分类、查询等工作,代替了传统的各种维修数据手册。此外,传感器信息还包括变送电路、信号类型、安装位置和检测范围等信息。
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决策前系统必须提供相应的具体的统计分析的数据模型。系统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是对存储于系统中的故障维修记录实现的。系统实现对故障维修记录的管理主要是围绕一个故障维修记录信息表来实现的,此表所要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故障内容、车牌号、维修信息等。每次汽车在故障检测与维修工作完成后系统自动根据所维修的车型与故障、具体维修信息进行记录,然后用户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分类分析统计,得到相应直观的数据模型,如直方图,圆饼图等,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所统计分析出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
此外汽车故障与维修管理信息子系统中还应具备维修工艺信息表,以供用户查询维修信息以及控制自动维修部件进行自动维修。除了汽车和故障检测系统两个实体外还有修理工、零件和汽车修配厂三个实体,因此系统还要具备如修理工信息表等一些辅助信息表。系统通过对这些表的调用实现对汽车维修记录的补充,为用户提供直观的数据模型,为用户管理决策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三、统计分析功能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方便用户管理,而能直接提供用户某些方面的直观的统计数据的系统,因此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统计分析功能。本系统将使用在汽车制造厂和汽车修配厂,因此首先要具备汽车故障的统计分析功能。为了使用户直观清楚的了解到各个品牌汽车间的性能质量,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应该实现对同一品牌汽车间各故障的发成次数和对不同品牌汽车间同一故障的发生次数。同时为了便于用户管理工厂,系统还应该实现对同一汽车维修记录的统计,实现对员工及零件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胡挺,张士军.汽车故障诊断仪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8).
篇9
关键词:管理办法 光耦限速 RFID射频技术 SQL Server数据库 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X924.3
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城市交通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同时居民对出行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虽然城市道路在尽可能拓宽和延伸,但道路建设速度却远赶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公共交通系统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出行要求,同时,相当一部分人生活水平又达不到购买私家车的能力,电动自行车逐渐发展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中不可忽视的交通工具。
2.研究内容
2.1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
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日益增多,强化管理已成必然,这对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重要意义。由于目前国内有关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必要制定《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结合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特性,提出电动自行车由生产、销售至使用、监管一整套的管理方案,有效改善目前电动自行车管理力度不足和处理办法缺失的情况,为电动自行车的监管提供可行的实施方案。
2.2电动自行车安全监控系统
为遏制当前城市中电动自行车违规行驶,需建立一套智能化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的运行,能够对驾驶人起到警示作用,有利于驾驶员安全行车,同时与管理系统实现无线连接,便于交管部门掌握城市电动自行车的整体情况,收集信息以便综合管理。
此系统安装于电动自行车车体内部,包含“监测报警芯片”和“RFID违章信息采集模块”两部分。
可实现对行驶中的电动自行车车速的实时测量及显示,并能够在车辆超过限制速度而限速线未起作用时,对驾驶超速车辆的车主进行报警警示,有助于驾驶员安全行车。同时能够实现对于违章信息的采集工作,在经由安装有RFID读写器的路段将信息无线传输至远程管理终端实现管理。
2.2.1监测报警系统
由于驾驶人超速超载行驶,致使制动反应变慢,再伴随未按规定让行、占用机动车道、逆行、闯红灯等违章行为,使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不断发生。
“监测报警系统”可用于测量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测量车辆载重、进行超速超载报警、显示实时速度等。其包含以下四部分。
(1)测速模块
目前电动自行车大多通过电流进行测速,其速度仪表盘所显示的速度与实际速度存在较大偏差,因此,我们获直接测量车轮转速获取车速值。
“限速模块”是指利用光电转换原理,将挡光片、光耦测速模块分别装配于后轮轮架、轮轴上,车轮一旦转动,档光片转动产生周期性挡光并被测速模块转换为电平数发给单片机。
(2)控制核心
通过对51单片机控制,对限速模块发来的限速脉冲进行计数,并通过软件换算成速度,并将相应的超速信息通过读写器写入电子标签,驱动数码管显示精确的实时速度。
(3)测重模块
由于电动自行车超载会对其启动、制动、转弯等性能造成较大影响,增加了交通事故产生风险。对此,则选用压力传感器安置于电动自行车的坐垫之下,并由单片机实现对其控制和压力数据采集。压力传感器将负载数据转换为电信号传给单片机,并判断是否超载,当测得重量大于给定的标准重量时,单片机控制蜂鸣器发出超载提示音提醒车主。
(4)报警模块
报警模块安装于电动车内部。当51单片机接收到限速模块或测重模块传来的违章信息后,单片机将触发报警模块,使蜂鸣器工作,发出警示音,提醒驾驶人更正违章行为,注意行车安全。
(5)LED显示屏
LED显示屏用于显示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目前电动自行车的速度显示通过仪表盘,由于表盘刻度较大,难以得出准确速度。
当限速模块测得电动自行车速度后,发送至51单片机,单片机控制显示屏的输出数值,该数值即为速度值,供驾驶人查看,便于驾驶人控制速度于规定速度,避免超速违章。
2.2.2 RFID违章信息采集模块
该系统是建立在监测违章信息的基础上。当监测到的电动自行车速度超过规定速度时,单片机会将超速速度、时间经由车载射频模块写入具有唯一编码(即“识别码”)的远程无源电子标签中储存,时间则由51单片机驱动DS1302时钟芯片获得。同时,触发报警模块,蜂鸣器警示驾驶人出现违章行为,使其注意行车安全。
当经过远程读写器违章信息采集点时,固定在该处的远距离射频读写器可以从电子标签上读取违章信息,并在读取后把电子标签中已有违章记录清除,只留下识别码,再重新记录违章信息。远程读写器再将违章信息传送至电动自行车违章信息管理系统,使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门进一步处理违章。
本设计采用LB522-U射频模块作为车载射频模块。模块的RX和TX引脚,分别和51单片机的TX和RX引脚相连。51单片机通过对串口(即RX和TX)的操作可以实现将信息通过LB522-U写入、读出、更改临近电子标签的功能,而电子标签则可保持内部的信息直到再次更改时。
2.3 电动自行车信息管理系统
为综合管理电动自行车而开发的监督管理配套系统,适用于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门信息处理及管理大厅驾驶人自助查询。通过可视化、便捷化的界面管理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车辆、违章信息,以此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投入。
4.总结
本研究项目根据电动自行车数量庞大、管理混乱、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并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通畅的现状,结合顺畅交通、智能交通、绿色交通的思想,运用系统工程、管理学、运筹学、智能交通系统、无线射频技术、技术经济、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等知识,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监控技术及管理办法进行了深入探索,综合电动自行车安全监控系统研究成果,对节约能源消耗、缓解交通拥堵具有积极意义。
篇10
关键词:交通量;分车道;累计轴次;车道系数
Abstract: Considering a series of questions reveal in highway expansion projects rational exploitation old pavement, and reducing the waste of resources follow the dire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couples with the highway project of Tongguan to Xi’an, proposes road sub-lane design principles by detailed analyses traffic forecasting, which provide a favourable basis for the road structural design.
Key words: traffic;sub-lane ;total Axis;lane coefficient
1引言
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线(GZ30)为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中的第四横,东起江苏连云港,途经苏、皖、豫、陕、甘、新6省区,西止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潼关至宝鸡高速公路是连霍线在陕西境的重要组成路段,起点位于陕豫交界的西北村,呈东西向横穿关中平原,路线全长313.5公里。2004年10月,全长4395公里的连霍国道主干线全线建成,被纳入“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是我国建设里程最长的横向快速陆上公路大通道。鉴于连霍线在陕西省经济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物流发展需要,2007年省交通厅决定对潼关至宝鸡高速公路进行扩建、改造,分阶段扩建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本文结合潼关至西安高速公路的大修改造,就每个车道交通组成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车道设计交通量及设计弯沉,为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2通车以来的交通量及交通量预测情况
潼关至西安高速公路的建成,加速形成了沿高速公路走廊的经济产业带,对加快关中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随着连霍国道主干线的基本贯通、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省“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的实施,路段交通量增长十分迅速,2006年潼关至渭南、渭南至临潼、临潼至西安、西安至杨凌段交通量已分别达2.0、2.6、3.7和2.2万辆小客车/日,近年来,部分路段已开始出现交通拥挤现象,车辆行驶速度逐年下降,特别是渭南至西安段,高峰时段车辆拥堵现象经常发生,现有的四车道技术标准逐渐不能适应交通量持续增长的要求,根据交通量预测,至2030年,以上各路段交通量将分别达到6.6、7.7、8.9和7.6万辆小客车/日,对潼关至西安高速公路实施改扩建,是路段交通量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也是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关中地区实施“一线两带”建设的需要。
根据2007年对现连霍高速潼关至西安段交通量进行调查,潼关至西安段预测交通量和交通量构成如下。
2.1 预测交通量
2.3交通量分析
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本段历史交通量的统计分析情况,潼关至西安段交通量有以下特点。
1、潼关至西安段既有高速公路交通量随着连霍线的贯通,交通量大幅增长,2000年以前增长不足6%,2000年至2005年区段内交通量增长率约10%~15%之间,其中灞桥断面增长率最大,达15.4%,省界断面(潼关)增长率较小,增长率为9.8%,潼关断面最小,西安断面最大。
2、省界断面交通以长途货车为主,近年来,客货比基本约为30:70; 2000~2005年交通量绝对值、折算值分别年均增长9.8%,10.7%,说明货车增长速率较快;2005年,路段交通量较上年增长了13.9%,说明随着连霍高速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贯通,该通道长途跨省交通开始出现较高增长态势。
3、2007年,全段平均交通量为31356辆,潼关至西安路段交通量呈递增趋势,潼关至渭南段交通量小于平均值,渭南至西安段交通量大于平均值,但交通量组成中货车比例呈递减趋势,潼关断面达80%~82%,而灞桥(西安)断面仅为59%左右。
3累计轴次及设计弯沉
3.1路面设计年限
既有路面除收费站外,均为沥青路面。扩建工程路面结构设计除收费站外,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路面设计年限15年;根据工可报告,潼关至渭南段2015年为通车首年,渭南至西安段2012年通车首年;收费站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年限30年。
3.2累计当量轴次计算
一般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单向只有超车道和行车道,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车道系数取值为0.4~0.5,双向八车道车道系数为0.25~0.35。潼关至西安现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扩建为双向八车道,从中央分隔带向外第一、第二车道为老路面改建利用车道,第三、第四车道及硬路肩全部新建路面。八车道高速公路车辆运行特点是:一、二车道主要行驶小客车、大客车、小货车和部分中货车,而三、四车道主要行驶大货车、特大货车(托挂车)和部分中货车。本项目交通量组成可以看出,货车比重较大,尤其是大货车、特大货车,因此,累计当量轴次计算采用车道系数确定本项目各车道的累计轴次。
交通量预测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各汽车代表车型的车辆折算系数分别为:小客车1.0、中型车1.5、大型车2.0、拖挂车3.0。将预测交通量按上述折算系数换算为下表代表车型计算标准轴载(BZZ-100),为了便于分析、对比,累计当量轴次仅按各交通分段加权平均值计算。
3.2.1累计当量轴次计算方法(按照行驶特点计算)
对于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规范规定车道系数取值在0.25~0.35之间,但本项目大货车、特大货车比重较大,按照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的行驶特点,一、二车道行驶小客车、大客车、小货车,三四车道行驶大货车、托挂车,60%的中型货车分别在一、二和三、四车道行驶,所以交通量计算时分车道计算累计当量轴次,各个车道车道系数取0.4。
目前潼关至西安高速公路超载现象较严重,超载幅度较大,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告》中规定凡在公路上行驶的载货类汽车:二轴货车的车货总质量不超过20吨,四轴货车的车货总质量不超过40吨,经多次讨论、计算,按30%的特大货车超载30%及30%的托挂车后轴超载13%计列。
3.2.2采用的累计当量轴次
通过上节累计当量轴次计算,可以看出,每个车道均采用单一车道系数时,一、二车道累计轴次计算值明显偏大,而对于三、四车道,累计轴次计算值却偏小,其原因在于本项目路段内货车比重较大所致。如采用同一累计轴次和设计弯沉进行路面设计,三四车道路面设计偏不安全,而一二车道路面设计将趋于保守,影响扩建工程期间原路的运营,增加工程投资。
综上所述,基于本项目路段交通量中大货车、特大货车及托挂车比重较大,路面采用分车道设计,按一、二车道行驶小客车、大客车、小货车,三四车道行驶大货车、托挂车,60%的中型货车在一、二和三、四车道行驶进行设计,并根据全线各段交通量差距较大,按照四段分别计算。各交通量分段内4车道累计当量轴次见表4。
4结语
潼关至西安高速改扩建工程主要采用两侧加宽方式,原有四车道的利用成为保证保畅组织的关键,通过分配各个车道上的车型比例,合理解决了利用旧路保畅的目的,并为各个车道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