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范文
时间:2023-03-25 20:1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美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玩;学;美术
相对于其他阶段的美术学习,小学美术更加重视文化学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感知力、想象力以及表现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玩的欲望
学生学习动力,一半在于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对学习产生推动力,继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敢于创新,促进个性的发展[1]。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当充分展现美术学科的魅力,应用多种方式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能够适应学习内容,并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展现生活情景,在情感中体现玩。教师在讲授《水墨游戏》时,可以让学生表述在家是怎样与家人做游戏的,随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做个游戏,并播放与游戏相关的歌曲,促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绘画。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利用不同的线条、颜色来代表学生不同的情感。
其次,借助童话故事,在创造中玩。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感染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在什么活动与审美教育中健康成长。如,教师在讲授《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的时候,可以预先讲解《校徽的设计》的故事。在教师讲故事的时候,学生会逐渐带入到故事情节中,故事讲完,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才能够设计出自己想象的汽车。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设计出头饰。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玩中学习绘制方法,更是体验真善美的一个过程。
最后,体验游戏,在欢乐中玩。就小学生心理与生理的特殊性来说,游戏永远包含乐趣。在欢快的游戏中,学生可以体验到教师讲解的主题活动,通过观察主题画面,就会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人物形态。学生在游戏中,在感受后,经过稍微的选择,就能确定自己作画的内容。如,在《色彩的对比》课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一起吹泡泡。学生努力的吹泡泡,观察泡泡在空中的不同颜色,并学会欣赏不同颜色的美。这样,在游戏中,学生就会以新颖的、无拘无束的心态去完成作业。在游戏课堂上,教学氛围相对轻松、愉悦。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好玩的天性,还可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另外,通过感染美术氛围,在模仿中玩。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促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能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氛围。这有利于学生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如《漫画与动画欣赏》,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漫画与动画布置在教室内,学生进入到教室就会被吸引,随后产生动手的欲望。
二、创设探究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玩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相关的教学媒介,为学生创设美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学生学习知识,积极思考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不断创造出美,培养情操。
首先,创设文化气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玩。事实上,教师应当认识到,美术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与社会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将学习美术视作为一种文化学习。学生学习美术,就能够充分认识到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社会的丰富性,并在文化情境中,认识到美,体验到美的不同种表现形式。如讲解《多彩的窗户》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可收集不同窗户的结构与颜色,以此作为不同房子不同窗户信息平台。随后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搜集修建窗户的相关信息。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将窗户画出来。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教学活动与玩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内容,提高锻炼综合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
其次,创设富含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创新中玩。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将日常生活带入到课堂中,不仅可以增添课堂学习的乐趣,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各式各样的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找搭档,可以在教室或校园的任何地方,相互合作制作出不同样式的鞋子,并将鞋子作为儿童节的礼物送给其他同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制作鞋子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将校外学习到的手工制作应用到课堂中,并指导其他学生制作。经过一系列的制作活动,学生不仅知道且学会相关的视频制作步骤,同时还增强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产生相反的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性,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教育;美术思维
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是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美术教育也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更加重视美术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美术教育已经被列入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项。美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启迪学生心智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美术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一个人的人格,同时对一个人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也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美术教育现状及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
1.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新课改之前,我国的各中小学都专门开设了美术课,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课在高考、中考的压力下成为了“摆设”,仅仅是排在课表上应付上级的检查而已。有些学校也会开设美术课,但只是停留在教师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静物,学生进行模仿的层面。
新课改后,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被重视起来,但也只是停留在兴趣培养和简单的欣赏层面,没有从美术思维方式的高度对学生进行启迪。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所以即使美术课的重要性得到认识,也因资源缺乏导致中学美术教育面临很大的阻碍。
2.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
美术思维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用美术的方式进行思维。培养美术思维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以及对美的情感体验入手,提高其生活和学习能力。感官视觉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通道,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在人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潜能的开发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放眼古今各个艺术流派以及各种艺术思潮的兴起,几乎无一不是以美术的观念和思维作为先导的。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从它在人类的现代教育中,特别是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方面的巨大影响中可见一斑。
二、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的措施
美学意义上的美术思维,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好奇心与观察力;第二是创造力与想象力;第三是条理性与表现力。下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中学生美术教育中美术思维的培养进行阐述。
1.好奇心与观察力的培养
无论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还是对事物的认知,都是源于人们的好奇心。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可供绘画的事物很丰富,但是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却能够迸发出灵感,创作出美妙的图画,这就是观察力的差别。这里所讲的观察力是指全面、细致、正确认知事物特点的能力,是对事物有效的观察。学生首先需要具备一些关于所观察事物的知识,然后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在美术教育中,观察力的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从宏观层面对事物整体形象的掌握,另一方面则是要从微观的层面去把握绘画形象的典型特点和细节。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多留意生活中适合绘画的事物,以一名画家的心态对事物的形象积极做出艺术反应。其次,在美术课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在美术造型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绘画过程中,详细讲解点、线、面以及光对事物造成的视觉效果。
2.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通常美术作品所展现的物体不是一件实际存在物,而是建立在物体的存在之上却又高于现实的情境。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简单形象地表现事物,更多的是要创造性地表现生活。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体会画面背后深入画家心灵的东西。例如:我们在教学生赏析某一个画家的画作时,要从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经历、创作背景开始说起,并在这个前提下,引导学生思考画作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同时,作画的时候,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停留在模仿的阶段,应该鼓励其进行再创造。
3.条理性与表现力的培养
条理性和表现力是在对事物进行理解之后的构思和组织,并按照美学规律展现出来。条理性着重对事物的理解,表现力着重对事物的组织。这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对画作物体进行拆分,学会把一堆凌乱的绘画素材按照各自的属性组合成系统。
美术思维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对美术学习者提出的要求。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从思维的高度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琦.浅议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J].学术论坛,2010,(08):46.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学美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在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美术教学应该不断的探究新的教育教学策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作为中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认真贯彻和学习中学美术教学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切实地推进中学美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和提高,不断坚持中学美术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革新,真正实现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体验式教学效果,切实增强中学美术教学的效果。
一、新课改下的中学美术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中学美术教学目标应该注重美术技能的培养,坚持陶冶学生的情操为目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建构学生积极的情感观,培育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思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形式,彰显美术所呈现的韵味,美术与人类文化的融合发展,促进中学美术教学的指导性和规范化。
二、创建丰富的教学情境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中学美术教育应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教学目标,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中学生自身独特的特点出发,注重因材施教,不断转变教学的观念,打破传统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的填鸭式授课模式,转变为创设问题情境和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教学气氛,引导学生开创性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活跃、生动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使教师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中提升教学情境的创设,方便学生不断地掌握美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中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丰富和发展课程资源
丰富的、多样性的课程资源有助于扩宽和辅助教学、全面推行课程改革,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特点和课程本身出发,通过多媒体教学、微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不断拓宽教学的媒介和教学方法,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如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绘画雕塑、美术鉴赏、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优秀的美术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欣赏、点评;教师通过微课堂教学,言简意赅、短小精悍的形式将重要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的知识要点和精髓;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美术作品展览等,实地观察和点评优秀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掌握知识和能力,开拓视野,为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宽广的学习平台,不断在交流和探讨学习中提升自我,丰富内心情感,领悟艺术知识的精华。
四、关注课堂情感交流
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我们中学美术教学应该坚持关注学生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情感因素现已成为中学美术教学设计必须关注的重点课题,情感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二者双向互动、交流的结果。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情感和心理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具体体验,关注美术教学的具体情感因子,将情景设置于教学活动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心理情感的交流与挖掘,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建构以学生为主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构建积极平等有效地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多元化、丰富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运用多媒体、微课堂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美术教学的效果性和丰富性,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热情,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
五、构建平等融洽的中学美术课堂
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建构积极平等、互动交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交流与合作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于问题和课题研究独特的思想感悟和思想境界,在学习和领悟过程中,不断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传递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于某类特殊的美术作品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学习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互动,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模式,在创造发展中提高自己,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积极平等、互动交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艺术作品鉴赏、深入社会实践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开拓教育教学的空间,促进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育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思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使中学美术教学在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推进体验式素质教学模式,不断满足学生对于艺术学习的需求。在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通过创建丰富的教学情境、丰富和发展课程资源、关注课堂情感交流、构建平等融洽的中学美术课堂等将新的教学策略引入中学美术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审美素养,培养的学生情感教育,推进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丁勃 单位:江西省会昌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许松林.基于中学生美术教学的现状的教学对策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2(08).
篇4
美术学科是“应试教育”带来的重灾学科。去年秋,我们对2010年的496名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内容是他们在小学阶段接受美术教育的状况。496名学生,只有7个人能懂点基本技法。调查表明,农村学生,美术课大多都开了,教材都订了,但学生在技法方面却令人瞠目,农村学生几乎100%都不懂得绘画技巧。中小学的美术课大都是排在课表上,基本不上;教材是放在书包里,基本不用;教学大纲束之高阁,基本不顾;学生成绩随意给分,基本无要求。形成了学生实际水平与大纲严重脱节的现状,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办学方向偏斜,美术课时不足。经费本就羞涩,美术设施更差。教师素质下降,美术教学举步维艰。培养步入误区,整体素质无法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对中学美术课程的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其间主要学习我国优秀民族美术作品,接触了解外国优秀美术作品,初步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增强对美术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表现和鉴赏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能使美术教育以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发展身心潜能;还能通过爱国主义图画的欣赏,加速德育内化过程,这就是寓德于乐。真正能达到这个目标,就能运用美术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引导学生始终在形象的感染中进行抽象的思考;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仅提高了感受力、理解力,而且丰富了想象力,这就是寓智于乐。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思考实施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是改变美术教育现状的极好机遇。我们认为:一定要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着力抓好三个突出问题:
1 突出握美术学科大纲的课程特点
首先,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而且是扎扎实实地练习,才能达到“双基”要求。
根据已经总结的教学经验和现行美术教材的特点,要在练习和欣赏两个环节中,把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系统性很强,不仅练习内容和欣赏有机结合,而且欣赏的作品到高年级又是主课教材,这种前有孕伏,后有发展的配置,显示了编写人员的匠心,千万不可忽略。
其次,在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停留在临摹的教学中,这和世界上许多先进的美术教学方式相差太远,当代美术教学正在向着美术欣赏和技法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和采用。美术欣赏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记忆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间接参与美术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学的教法,相得益彰,美术课就会更受学生欢迎。
2 突出美术课的基本建设
首先,关于美术课师资建设问题,美术课由于地理的原因,师资力量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更重要的是缺乏可靠的来源。办法只有让美术教师一边教课,一边进修学习。
其次,要把配备美术设备作为“双基”验收的标准,欣赏课必须配备录音机、磁带、电视机等,有条件还要配备其它乐器。
3 突出对美术学科的评估
篇5
本文从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具体感知、活跃气氛、分工合作、互动学习、展示作品、积极评价几个方面探讨中学美术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给中学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适应新课标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所选用的一切有效教学形方式和方法。借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倘若能善于发现和利用、创造新颖、独特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性效应,可以实现后期的延续和再升华,正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笔者依据自身实践与学习所得,从新生首课、课堂导入以及激励评价等方面,将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文与此,以求进一步探讨。下面以教面具设计为例,探讨一下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课堂导入应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面具设计时,我设计了人们所喜欢形象――赵本山、潘长江,制作了面具。具体做法是:师“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闭上了吗?”老师创设悬念,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时老师头戴赵本山的面具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并说:“好!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看看我是谁?”同学们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一齐大声说:“赵本山”。师:“老师怎么成了赵本山了?”学生们迅速的思考。紧接着老师又戴上了潘长江的面具。师:“请同学们再看现在我是谁啊?”生:“潘长江”师:“老师怎么又成了潘长江了?”生:“因为你戴了他的面具。”师:“哦,原来是面具啊!同学们说好不好玩啊?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个面具并进行表演好不好啊?生:“好”。我们将评出“最佳设计、制作小组”和“最佳表演奖” 等。整个导语既简短,又有新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下一教学环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具体感知、活跃气氛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掌握面具文化的知识,以便更好的继承这项古老的艺术,我上网查找了许多古代面具的资料和图片并制成幻灯片让学生观赏,运用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来自不同国家、地域和民族的面具。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师生共同研究、探讨、问答,打破了传统美术课教师传授技能要点或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然后由学生做作业的模式。转向了教师为学生身心自由发展营造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引导学生自主、互动学习的模式。本节课我营造了“快乐大本营”气氛,使学生在紧张的设计、创作、竞争气氛中和愉快的欢笑声中度过。课后调查表明,学生感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三、分工合作、互动学习
学生动手设计、制作是本课最关键的部分,我采用了合作互动学习的方式。学生看过教师的示范后,每个同学都想动手设计制作。这时我抓住这个机会,打破传统教学中先出示作业要求尔后强调应注意事项的程序,趁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候,首先宣布了比赛规则。宣布完毕,开始提出作业要求,让他们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分工。讨论中我用多媒体出示各种面具设计图片,此时学生有了明确的竞赛目标,兴趣大增,纷纷加入讨论,教学气氛始终处在一个高度亢奋的状态里面,心智的交流达成默契。设计比赛时,学生的思路打不开,我便耐心的启发,为学生的联想提供新的空间,使学生感到既新奇又陌生。如:有一个组的学生设计了一个类似铅笔形的面具,觉得设计不下去了,愣在那里。我就问他铅笔的面具象什么呢?他告诉我说有点象棵树,那么既然是棵树又能加什么啊?学生马上得到反应,在铅笔状的形体添上树枝、树叶,好似一棵参天大树,有的同学看到该学生添上树时,自告奋勇在树叶上增加了归巢的小鸟。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创作个性的保护,并以宽容的胸怀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思,对学生无奇不有的想法加以分析、引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意闪光点。
四、展示作品、积极评价
面具表演,是整个教学的。这种表演,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而且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各个跃跃欲试,场面热烈,而且许多表演超出了我的预想。在进行评价时,我采用了三种评价方式:一是让学生分组进行自评;二是让学生互评;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
篇6
按教学活动设立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和视觉意识、视觉文化,用多种美术媒材和方法表达观念、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和较高的审美品位,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是: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方法,学习美术欣赏与评述的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美化环境与生活。从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健康的人格。
现状:
我县中学现有美术教师50人,男20人、女30人;本科生35人、专科生15人;其中兼职教师14人;年龄在50岁以上2人、40岁以上6人、30岁以上28人、在30岁以下14人;中学高级6人、中学一级24人、中学二级20人、县级骨干教师6人;教龄30年以上2人、20年以上6人、15年以上14人、10年以上8人、5年以上11人、在5年以下9人。
课堂教学A类课12人,B类课28人,C类课10人,任课教师基本胜任教学工作。
学生能以线条和色彩等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美化生活,对作品可作简短评述,能运用地方材料学习造型方法,进行综合探索。
从2001年秋季,美术学科进入新课程改革4年以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课改实践。在市县课题研究带动下我们做了以下几项探讨:
1.进行美术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在接受式的基础上研究体验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如:二中顾兴眉的《可爱中华》;四中郭华振的《艺术与科学》、卢晓景的《保护动物》等。
2.进行美育资源开发课题的研究;典型课例如:西屯中学李敬霞的夏都国际雕塑公园《人.生命.自然》;四中卢晓景的《民俗村艺术采风》;张山营中学李淑君《玉米皮造型》;大庄科中学的《根雕》艺术活动。
3.进行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竞赛(理论常识、工艺制作、色彩写生、平面设计、水墨创作),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4.进行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全县试行期末笔试测验;部分学校开展学生《艺术成长挡案袋》的过程性评价,改进只凭作业定成绩的做法,值得推广。改变美术学科在学校薄弱地位是我们长期努力的工作。
问题:
1.新教材的电脑美术、陶艺课,因学校条件所限,无法进行教学。部分学校缺少美术学具材料,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弱。
2.多数学校只有一位美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困难。少数教师忽视美术知识教学。
3.少数学校没有专任美术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参加学科教研活动过少。
4.个别学校初三不开美术课,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改进:
1.各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改善艺术教育办学条件,深入开展艺术教育改革实践,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推动艺术教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教委督促各校初三开齐美术课。
2.教师要研究:教什么和如何学的根本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设计生动的审美体验,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努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3.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加强过程评价,继续实行《学生艺术成长档案袋》工作。重视美术学科知识、能力.期末笔试考试评价。
4.各校业务部门要加强师资队伍业务培训,以科研课题促进艺术师资素质提高,搞好十五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水平。
5.各校要研究教学规律,探索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由准备——实施——效果来完成,分值权衡要科学合理便于操作。课堂评价主要是教学过程实施状况和在一定客观条件下学习取得进步,试验发展性评价。
6.各校要为师生定购教学必备的美术学具、材料,保证美术课的正常教学。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更是艺术教育的特色。
素质教育为艺术学科的发展开辟了实施的空间,我们学校、教师要为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而努力工作。
中学美术学科各年级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方案
为提高我县艺术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课题研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国家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参照北京市教委《中小学美育大纲》精神。我们制定本方案。
当今艺术学科与社会人文科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科际整合,形成新的人才素质观,而审美素质是现代人才必备的较高素质。塑造美的心灵,振兴民族精神,以美育人,探索出一条发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教育模式途径和方法。尽快改变农村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中,在美的启迪与陶冶下,生动活泼、健康的成长。
树立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大美育观。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优化课堂教学,优化管理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薄弱状况如得不到改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会落空。
学科作用:
《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是人类历史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图像是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而美术教育的普及是关系到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和优秀艺术遗产的认可与继承。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着科学与艺术的整合、互融、互动和互补。使科学发展更富有人性的关怀,为新世纪人类生存质量的提升,倾注新的活力。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最高境界,他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所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通性。
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是美化生活,设计生活、创造生活的审美教育。我们又称为“生活美育课”。它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与其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强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形成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和有益于社会及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将学科定位在:美术教育是人文精神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载体之一不可缺少,有形象思维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1、提高认识科学定位
“懂得和实践艺术是我们学生的思维和心灵健康发展的基础。”
美育是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通过审美活动和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的意识、情感与能力等审美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它以美的方式感受、审视世界,从而改造世界。在寓教于乐中,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美育人。美育具有人文学科的性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
审美教育:就是按照美的规律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生活美来丰富学生的审美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完善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活动。惟有从美育的角度来理解艺术教育,才能真正确立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艺术是审美的最集中、最典型形态,是人类审美文化的最主要载体。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渠道,因形式、方法不同、各有侧重;课堂教学侧重审美知识传授,课外活动侧重审美能力培养,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侧重审美实践活动,校外艺术教育侧重特长生的培养。小学阶段侧重艺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活动和情感体验。初中阶段侧重美育基础知识,提高审美感受力,培训表现美、创造美的一定技能。高中阶段:侧重正确审美观的培养,使良好审美个性心理品质形成。
美育的目标:学生通过艺术课程学习,形成基本的艺术素养,能感受和欣赏生活、自然、艺术、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开发智力潜能,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升学、求职、就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强化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
2、审美素质科学框架:
学生审美素质内容要素结构要素能力要素目标要素评价要素
艺术美艺术素养感受美知识认知水平
科学美智力发展鉴赏美能力操作技能
社会美品德意志表现美情感行为表现
自然美心理结构评价美个流表达
生活美创新思维创造美价值综合探究
检测操作;从内容要素:自然、社会、科学、艺术、生活美分别进行。(例如)
生活美(精神面貌):语言美、形体美、衣着美、居室美、饮食美、人际美;
审美素质:就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关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生活美的知识因素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的过程中,习得的能力因素有机结合,而生成的稳定特征。
审美就是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审美素质包括:审美能力和审美观点两方面,对自然、社会、艺术美的形象贮存;对艺术作品内容、形式、风格的识别鉴赏;对艺术语言的了解和实践;形成艺术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和高尚人格。
1.审美内容要素: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生活美五方面。中小学生要侧重于生活美育的培养与实践,从生存条件,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理想愿望、信息交流中形成审美素质水平。
2.审美结构要素:艺术素养、智力发展、品德行为、心理结构、创造品质。
①艺术素养:对艺术语言的感知、体验与运用;②智力发展:观察、记忆、想象、思维水平。
③品德意志:认知、情感、意志、生活表现。④心理结构: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自我评价。
⑤创新思维:求知欲、好奇心,质疑品质等人文精神。
3.审美能力要素: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
4.审美目标要素:知识、能力、情感、价值、个性。
①知识方面: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形式与内容、;②能力方面:有感知、鉴赏、表现、创造力等;
③情感方面:兴趣爱好、行为态度、健康心理等;④价值观念:辨别真善美、价值取向、审美观念;
⑤个性发展:精神性格、特长潜能、生存质量;
5.审美评价要素:认知水平、操作技能、行为表现、交流表达、综合探究。
6.审美素质体系框架:
审美基础是知识,审美保证是能力,审美导向是观念,审美动力是情感,审美核心是生活。
内容要素、结构要素、能力要素构成人的审美素质立体框架。根据目标要素和评价要素进行调查问卷检测,获取学生审美水平的数据,做为艺术教育实验课题的素材,来论证其地位和作用,实现艺术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完善人格。
二、发展性评价
评价内容与方法:发展性评价要关注审美对象的质量;关注审美过程中的感知是否充分;关注审美情感体验是否深刻;根据课程总目标,从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评价与反思等方面检测学生的审美素质。
艺术语言:形象思维,了解线条、色彩搭配、构图想象、设计创新;
工具材料:尝试运用、各种媒体、大胆表现,体验学习艺术的兴趣;
③欣赏评述:收集作品、语言表述,写作评论、审美情趣、个性感受;
④行为习惯:用具准备、节约材料、安全操作、耐心细致、整洁卫生;
⑤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处理信息、整理记录夹;
⑥情感价值:热爱生活、相互信任、承担责任,发展自我,培养兴趣;
⑦学习态度:自评互评、客观公正,主动参与、勤于实践、坚持始终;
⑧综合评价:平时成绩、笔试检测,形成诊断、提出建议、促进发展。
在全县推行建立《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工作,每学年一册,由学校保存备查。与会考和问卷调查共同组成学习方式的轨迹。每年县教委在初三年级进行艺术成长优秀学生评比表彰活动。
审美素质评价建议:
多级性:评价要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通过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发潜能,提高学习艺术的兴趣。
发展性:评价要弱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化诊断激励作用,以学生在实施美育的客观事实为基础,以课堂教学和生活美育为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性: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参与合作、交流表达、探究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阶段性:评价要分年级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注意知识和能力的循序渐进。随学校期末工作进行。县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应以调查问卷、期末考试等形式,进行抽测检查。通过评价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审美素质检测方法(综合评价)
形成性评价:称过程考查,依据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来评,
重活动表现的态度和价值观形成;
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体现主体参与,促进个性发展合作学习;
终结性评价:由平时单元双基成绩60%、参与审美活动表现30%、自我评价10%;
与期末检测试卷100%综合评价,总成绩在120分以上为审美及格学生。
三、考试内容范围及形式:
依据北京市课改教材13册至17册的教学内容,结合地方美育资源,进行试卷笔答。题型以填空判断、简答、应用实践等,考试属于量、性结合评价监控。
前两类以考查学生美术常识、作品欣赏为主,占60—70%;
应用实践以考查学生创意思维与美术技能为主,命题具有选择性,占30—40%;
每份试卷100分,60分钟完成。
(1)课程三维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
1.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生活与环境。
2.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3.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健康的人格。
3、初中美术单元教学目标:
(一)欣赏评述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艺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教学内容:
13册:中国美术馆概况、画家蒋兆和、民间美术吉祥图案、现代广告;
15册:故宫博物院概况、龙的图腾、古建常识、画家李可染;
17册:中国历史博物馆介绍(青铜器、绘画、雕塑);
14册:卢浮宫、文明古国、画家齐白石;
16册:大英博物馆、希腊雕塑、闻一多肖像;
18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画家高更、毕加索、莫奈,现代建筑、现代艺术;
教学评价:(三维目标)
了解人类文化艺术的成就,查阅资料专题研究;
知道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对作品的形式、意义及审美特征进行探讨;
运用美术术语描述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欣赏祖国的国画、书法,了解剪纸、年画、吉祥图案等民间艺术;
对美术与生活、环境艺术的认识表述,
对园林、建筑形式美的评价;
欣赏生活中的雕塑作品;
现代广告欣赏及分析;
收藏艺术品或印刷资料,
(二)造型表现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空间、明暗和肌理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
13册:人物漫画(线条)、秋天的收获(色性)、小型雕塑(泥塑、泡塑);
15册:风景速写、国画山水意境;
17册:人物动态速写、色彩风景(装饰画);
14册:黑白装饰画、纸版画邮票艺术、国画花鸟小品;
16册:结构或调子素描、版画插图、京剧脸谱;
18册:结业创作、展览;
三、教学评价:(造型能力)
1、对美术课的兴趣态度;
2、运用以线造型方法,练习速写、漫画、卡通画;
3、体现物象的比例、透视关系;
4、在造型活动中运用构图知识;
5、在造型活动中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知识;
6、运用中国画方法进行表现;
7、浮雕、圆雕的制作(多种材料);
8、明暗造型练习;
9、版画制作学习;
10、认识美术语言在造型中的作用;
(三)设计应用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二、教学内容:
13册:资料册制作、中国结、服装展示、卡通画、乡土材料制作;
15册:艺术与科学关系、公共设施设计、乡土材料发现与创造;
17册:生活日用品设计(台灯、钟表、包装、交通工具、家居装饰);
14册:线材造型、编织、壁饰、藏书票设计;
16册:奥运设计(体育美术)、封面设计、字体装饰;
18册:标志设计、校园美化、设计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招贴画;
三、教学评价:(设计制作原理运用)
1、有序的工作方法与习惯;
2、多种材料、工具运用;
3、注意设计与功能的关系;
4、色彩对比、联想练习;
5、立体构成练习(线、面、块);
6、废旧材料、乡土材料加工利用;
7、运用形式原理,理解节奏、韵律之美;
8、各种设计练习(招贴、封面、产品包装、装潢设计、服装效果图);
(四)综合探索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运用美术手段进行记录、规划、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主题活动)
13册:同一蓝天下(生存环境)、节水活动、家乡风光摄影、电脑绘画;
15册:欧洲你好、家乡民俗摄影、电脑招贴设计;
17册:美洲你好、民族民间美术(唐装)、电脑网页设计;
14册:亚洲你好、绿色延庆、学校形象设计;
16册:非洲你好、主题手抄报设计、电脑图文编排;
18册:大洋州你好、雕塑公园欣赏、数码摄影、陶艺学习;
三、教学评价:(认识与实践)
1、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大胆表现生活与环境,用美术形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
2、调查美术与生存的关系,用文字、图象记录其结果。
3、关注校园、社区环境美化(壁画、雕塑、喷泉),改进功能与设计。
4、春节书写对联,参观美术展览。
5、本地区工艺品调查与发明创造。
6、合作性学习、学习态度、学习特点的学生自评。
7、教师在课堂的观察记录(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表达交流)。
8、建立学生艺术学习资料册(档案袋),加强过程评价。
(2)学生美术基本素质检测问卷提纲
从感知与欣赏、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方面,侧重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考查。
(7—9年级)
1.喜欢观赏自然风光及名胜古迹,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知道珍视家乡的古迹并发现其意义。
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感受其中的美,能对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特点、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探究有自己的心得。
欣赏中外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作品,对现代设计和环境艺术产生兴趣。
认识常见的符号和标志,知道尊重世界文化遗产。
主动接触优秀书法、摄影作品、并能从中感受美。
了解自己喜欢的中外美术大师的生平和代表作,并写出自己看法的评论文章。
能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能运用美术语言(线、形、色、肌理、空间、明暗等),借助各种媒材表达自己创意,丰富艺术体验。
能运用艺术方式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10.运用美术技能在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活动中,连接与互动寻求联系。
策划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吉祥物设计、标志设计、宣传品的设计制作)
外出旅游活动(科技夏令营),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多姿多彩的提袋和背包,旅行团队的标志和旗帜,摄影展示出游活动。
布置理想的家居(纸模型或小天地的摄影),平面布置图、主体墙设计、整体设想,装饰布帘的色调、图案,柜架的设计、陈设的品味。
书的奥秘:书籍封面,装帧艺术、插图的收集、藏书票与书签设计,为自己的藏书分类。
奥运精神(体育题材雕塑、绘画、摄影、邮票收集)体育场馆模型设计,体育纪念品设计,招贴画、服装、大众健身的摄影、绘画等。
创建绿色社区环境:平面图、立体模型、照片资料。
①公共设施设计:汽车站、电话亭、路灯、公共座椅、垃圾桶。
②公益招贴画:节水、绿化、环保、人文。
③社会调查:运用对比图表显示,时间、空间、状况、人口、资源、沙化等。
备注:本提纲从感知与欣赏(60%)、创造与表现(30%)、评价与反思(10%)三个部分进行考核。每年从各学段中选择4—5个问题,进行问卷检测,可开卷,也可闭卷。检测成绩记入学年成绩册。(附学生美术素质检测表)
四、评价方法:
美术教学的质量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阶段目标总体为块状。我们主要从学生的艺术兴趣、参与态度、审美知识、能力、形象思维、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过程考查。
在全县学校中推行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的举措。每年开学初建立《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适用于所有学生,由学生自我记录、自我积累、小组评价。学年末交由学校存查、每年一册、三年总评(各校可选优秀者数名存档,表扬嘉奖特长生)
记录夹内容包括:
学生姓名、照片、爱好、简历
艺术课单元作业:设计方案、草图、研习记录、搜集的资料。
活动表现:(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要从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认知水平、交流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评价)
评价操作方法及毕业会考制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我们提倡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全面评价。艺术学科为考查科目。评价要以学生的美术学习客观事实为基础,加强过程考查,重视学生的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形成
①形成性评价、过程考查,每学期一次。内容包括:
1、平时学习:100分(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
。知识技能:(知识技能、提问练习法、作业排序法,单元作业占60%)
。情感态度:(态度表现、问卷法、参观展览、展演,学习态度占30%)
。行为习惯:(自评、互评、观察法、语言、仪表,自我评价占10%)
2、笔试测验:100分(期末考试)
篇7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教育;现代艺术;罗丹;凡高;毕加索
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生动比喻,来说明人类在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叫产生的愉悦:一个小男孩,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到水的涟漪不断变大,他欣赏自己的创造,从中得到无比的欣喜……。而到了初中阶段,审美教育更显示出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这时的学生从原来的快乐、无拘无束、天真活泼变得沉默、羞涩和严肃,他们要寻找一种新的适合表现自我意识的方式,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如果灌输给他们一种起着心灵感应作用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就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觉地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这种教育的特殊效果,是一般道德说教难以达到的。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学校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在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正是对感情真挚奔放,形象思维极强的青少年作用是最大的。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术也显得希奇古怪。如现代主义的美术,有入说是一种头脚颠倒得艺术。一位心理学家曾幽默的用生动的语言概括了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根本区别。他说:"今天年轻的一代和我们这一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是逐渐懂事,也离家出走,也生孩子。只是顺序倒过来的。"的确,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那里,艺术的含义更加宽泛,既包括美的,也包括丑的:既有善的,也有恶的;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既有纯实体的东西,也有纯形式的纯数学的东西。
事实上,中国的近百年来科学落后不等于艺术落后,中国画作为一种风格独特的艺术早就与西洋画并起并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
一、中国的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据记载,早在春秋后期,周代都城的政治性建筑"明堂"里,就绘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以及周公抱着幼年的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壁画.可惜这些壁画因为建筑物的毁灭都已不存于世,但是从1949年出土的两件战国帛画的线描人物形象,略加色彩的绘画技巧来看,我国至少在两干多年前已经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
到了战国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绘画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丰富着它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以及各种绘画体裁,画家们将书法的结构,用笔运用到绘画中去。以加强绘画的表现力和艺术趣味,形成了具有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不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基础,而且对我国一些邻近国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老画家中村不折在他的《中国绘画史》一书中指出:"中国绘画是日本绘画的母体,不懂中国绘画而研究日本绘画是不合理的要求。我想,用长流不息来比喻中国的绘画是最合适不过的。"
而欧洲的绘画从时间来看,应该是早早承认,旧石器时代,世界上最早的美术品,都是发现于欧洲的西南部与中部。虽然考古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问,但迄今尚无新证物以前无法动摇上述的观点。
到了中世纪以后,由于基督教成为统治国家的精神支柱,这一时代在绘画史上称之为"黑暗的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扫清前途的障碍,需要很有说服力的思想武器,他门终于从古人的武器宝库里找到了饱含着现实主义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文化,从而打出文艺复兴的旗号,正如恩格斯所说:"拜占庭灭亡之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地西方人面前展示一个新的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地光辉形象面前,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因此,欧洲的绘画是时而浩瀚,时而干涸,这与中国地绘画地源远流长是不同的。
二、西方文化是以"神"为中心的文化。他们将人的发展归之于神的创造。在他们那里,"神"与"人"是分离的。所以他们习惯于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体和客体对抗起来。探索各个领域中纵的逻辑关系,在种与类的基础上区别其层次,力求符合这些关系的客观秩序。
他们是属于哲学美学,叙事诗学,状物画学。
他们写实绘画的焦点透视,像一位独眼巨人在锁孔里看世界,只能老老实实地把看得见的画出来,把看不见的挡起来。他们的安琪尔要飞,只有实实在在地安上一双翅膀,其爱的信息的传达还得借助于一支有形的弓箭。
而中国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它以笔墨"线索"作为塑造意识形象的根本要求,并融诗入画,使画的意境,布局,笔墨,色彩完全诗化而成为"无声的诗"。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对我国一些邻近国家的绘画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国绘画是属于艺术美学,抒情诗学,写意画学。
中国绘画是多点透视,在游动中看世界,不但能画出肉眼之所见,而且能画出心眼之所见。山前山后,屋里屋外,长江万里,四季花卉,皆可同时纳入画面。
我们的飞天要飞,勿需安装沉重的翅膀便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其爱的信息的传达虽然"身无彩凤双飞翼",却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个是"无翼而翔",一个是"有翼而飞",哪个更高?
难怪毕加索反问:"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您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人有艺术,当然日本人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有艺术。除二者外,白种人根本没有任何艺术可言。我最莫名其妙的,何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
况且有专家认为,中国画是后现代主义的温床。进入90年代,伴着消费的发展,现代主义的热潮在中国迅速降温,而一种打破传统和新潮,艺术和非艺术,雅和俗的后现代主义以游戏的姿态悄然兴起,他兼容性更强,在这里,被排斥的古典艺术又有了自己的位置,并且是以一种游戏的姿态出观:维纳斯穿上了牛仔裤:蒙娜丽莎被戴上一副眼镜,弥勒佛扛起了广告牌等等。在这里,这些艺术既保持着自己的"风和雅",同时更大众化。
现代主义重视看得见的形式,后现代主义重视道不清说不明的状态,他从东方神秘主义众吸取了信息,而崇尚"天人合一"中国早有"玄之又玄,天机不可泄露"之说。这些被某些学者视为不能用精确数值定量定性的落后乃至迷信的中国古老文化,说不定潜藏着科学主义未能认识的领域和未能解读的信息。
正如古希腊的奴隶制太完善了,所以他的封建社会就不发达。中国完善的封建社会决定了他不可能出现完善的资本主义,而在后工业社会形态中则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和繁荣。中国对现代主义艺术有着一定的排斥性,而对后现代主义却有着先天的亲和性。
篇8
中学美术课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当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中学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起着重要的审美教育作用。作者总结了目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并就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对策
在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潮流下,美育教育的地位日显突出。中学美术课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当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必须课程,在中学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起着重要的审美教育作用。美术课堂教育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给予学生适当展示自我的空间,发挥个人想象力,各显其能。作者总结了目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并就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重视不够
当前,国家要求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素质人才。然而,由于教育主管部分对学校教学好坏的评价标准仍旧是中考的升学率。从而,导致学校仅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利于将来个人的发展和成才。另外,部分农村学校美术教师缺乏,往往有其他专业教师代替。由于该类教师没有经过相应的、系统学习,缺乏教学经验,把握不好授课重点,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从而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深刻,课堂学习效率随之下降。
(二)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仅重视中考涉及的课程,对于美术等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将该类课程当成副科。教师上课准备不充分,教育方式单一、呆板,仅单纯将美术课程知识传授于学生,导致学生缺乏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最终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绘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另外,部分教师与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知也有偏差,不讲究美术课堂学习,只关注期中、期末考核,导致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受课时量的限制,教师与学生间交流时间较短,教学内容不断被删减,导致美术课堂内容量大,课堂活动繁重,这种现状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为了升入理想的高中、大学,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就行,美术类学科没有必要花费功夫。做作业也是机械的完成,缺乏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缺乏对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
(四)家长重视程度不高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就要把中考文化课程学好,美术课程可学可不学。画画往往是不爱学习的孩子所干的事。家长错误的认识,无形中影响孩子对美术课的看法,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丧失对孩子审美观的培养。总之,由于众多因素的存在,导致美术教学在大多数农村中学中,只停留在形式上,形同虚设。所谓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的道路还是很曲折和漫长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不容忽视,那么该如何来提高农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进入创造的殿堂?
二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对策
(一)学校层面要积极转变观念
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校领导要积极转变观念,重视美术教育教学,及时引进和更新仪器设备和教学资源,优化升级教学管理系统,为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进行的同时,积极协调落实学校美术展览室的筹建工作,为师生的美术展览和欣赏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落实相关的教学和奖励政策,推动美术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学校领导要改变对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可有可无的局面,在众多措施,如:制定政策措施、职称评定,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要尽全力为中学美术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始终铭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把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如:企业赞助、知名校友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力所能及的改善办学条件,依据农村的条件去创造相对较好的美术教育环境,为发展中学美术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另外,学校要适时引进美术类教师(师范专业),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形势下,必须把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教师。也只有配备了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后,农村的美术教育才能长足发展,才能真正的步入正轨。
(二)转变教学观念,因材施教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中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与语文、英语和数学等科目相比,该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任务量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因材施教。教师应积极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采用活泼的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和校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如:带领学生到田间或山水草地处写生,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拓展其美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邹东山区,在欣赏美丽的大自然风光的同时,把美术学习与周围环境相联系,发现生活、赞美生活,即竭尽全力的开发和挖掘农村的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又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也可以安排学生体验农村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环保、节约意识。通过体验田间、小河边等,拓展了教学思路。通过不断拓展思路,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农村资源的丰富多样性,尽力创造空间、自由翱翔。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力也存在明显差异。这就要求中学美术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形式各异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那些审美能力较强的学生,大可让其尽情的发挥自我想象进行创作;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则可根据个人所爱好的那部分进行改画:可更改色调,动作等。通过因材施教,可以让学生看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作品,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对自然界美的探索愿望。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力,突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因材施教,教师与学生间的感情得以交流和加深,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
(三)教师的魅力
依照“为人师表,身先示范”的至理名言,教师个人要注重个人形象。工作过程中,教师服装得体,具有较强的幽默细胞。在农村中学,美术课教师往往被学生理解为时尚、幽默的、眼光犀利的。因此,美术教师时时刻刻注重个人的言行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格。最重要的一点,务必要紧跟学生的步伐,如果学生最喜欢王菲的歌,那么教师就应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了解王菲,甚至邀请其来进行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善于观察和寻求美。从而使其情操得以陶冶、兴趣得以激发。
(四)开发农村美术课程资源
农村美术教学要适当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美术教学资源,缩减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局限性,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是目前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为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与城市相比较,在农村民俗文化活动还是比较活跃的,每当传统节日来临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亲临现场参加,从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若不能到现场观摩,也可以通过观看活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应充分彰显农村特色和利用农村大量的自然教育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应多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到农村广阔的田野、山间,去挖掘和开发农村具有特色的美术资源,把美术和生活紧密、有效的结合起来,培养农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突显不同于城市学生的审美个性。因而,有效进行农村美术教学与美术教师敢想、敢干、敢于开拓进取和创新息息相关的。
(五)注重美术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的有效结合和渗透
例如在开设美术欣赏课时,可以适当将美术与音乐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技术达到图音并茂,使得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教学主题,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美术教育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出多少个艺术家,不是取决于学生是否把握了绘画的技巧和技能。而实际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创造性和欣赏性的高素质人才。在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教师不应该约束学生的情况表达和个性彰显,应该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需求,因地制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展美术教学,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和效果。
总之,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适当调整教学活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贯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进而推动全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者:赵靖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韩昶.综合素质提升视角下的中学美术教学路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74-75.
[2]张晓莉.浅谈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现状及改革[J].教育科学,2012(5):207-207.
[3]廖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艺术新探[J].成功(教育),2009(10):100-100.
[4]于尔成.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J].美术教育研究,2013(6):122-122.
[5]张亚前.美术教育路在何方——由西部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现状引发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5(7):105-106.
[6]翁华华.谈如何激发农村初中学生的美术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49-49.
篇9
其实,在农村中学教美术的教师们若能静下心来思考,擦亮眼眸去发现美、创造美,就不难看到在农村学校教美术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只要能开拓创新美术课教学,农村中学美术课就会“美丽”再现。
一、充分利用农村天然资源,拓宽美术课教学内容
农村中学虽然条件差、美术教学设备奇缺,但在开展美术课教学方面也有它独特的优势。一是农村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这是很好的天然写生场所;二是农村有丰富的材料资源,特别是用于制作、雕塑的材料随处可见,如石材、泥土等,不用花钱买就可以得到。因此,在农村中学开展美术教学应充分利用农村天然资源,在风景写生、工艺制作、剪纸、雕刻、泥塑等方面多下工夫,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这不失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一条新路子。
二、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爱上美术
美术教育是学生情感态度的自然产物。当学生对事物有表达的需要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也会受到鼓舞,这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美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最感兴趣的事和物开始,让其思想上忽然间产生的冲击波即时展现在纸上。但学生的兴趣往往是阶段性的,一时的新鲜感过后,便会呈现下降趋势,此时,教师就要审时度势,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并加以正确引导。当学生捕捉到了一时的灵感,有了成就感,就会获得持久的兴趣,就会真正爱上美术这门学科。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美术教师若能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运用到美术课上,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就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枯燥乏味,更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工艺美术课上,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件服装,从种出棉花到纺出纱、织成布、染上色再裁制成衣服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理解劳动人民的生产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可以教育学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在此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教给学生工艺制作的知识,学生接受起来兴趣就浓厚了,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开展美术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不能仅靠美术课堂教学,而应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地去挖掘。充分开展美术课外活动,不仅能使美术课变得丰富多彩,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全校性的学生美术作品展,以此提高学生的成就感;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美术作品比赛,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请美术专家来校为学生讲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参观名家美术作品展,以此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艺术水平,让农村美术课活力四射
篇10
一、有效地进行素描技巧教学
1.循序渐进。美术的学习是一个连贯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通过短时间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美术知识和素描技巧。因此,美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应当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情况以及课程安排等因素,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美术教学目标,以确保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对美术知识的高效率学习和对素描技巧的掌握。例如,短期目标可以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素描要点,包括视图、结构、明暗等;中期目标可以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熟练掌握素描基本功的前提下,独立完成素描作业等。通过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降低素描学习难度,加深对其中相关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2.轮廓准确。美术素描作品中所指的轮廓,不仅是要求突出作品的结构要点,而且要确保形象鲜明,避免素描作品似是而非。素描要求按照一定比例真实地还原物体,这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着严格要求。另外,学生在素描中坚持轮廓准确这一原则,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学的态度。这不仅对于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有积极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也有一定影响。
3.注重整体。在美术素描中,学生只有从物象的整体出发,进行宏观把握,才能合理设计构图比例,体现绘画主体。因此,教师在素描技巧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使学生养成整体观察的习惯。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物象素描时,便能够自然而然的先进行整体观察,然后确定构图比例,保证素描作品的质量。
二、中学素描教学艺术研究的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中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进行素描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同时,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素描作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来确定是否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如果在学生的素描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开展个性化教学,反而会起到负面的教学效果。
2.拓展思维,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其素描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对物象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有关。例如,有的学生可能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素描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乏丰富的素描素材,难以形成个人的绘画特色,因此素描水平难以突破瓶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写生,通过对实际景物的素描和绘画,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中学素描教学的艺术研究
1.独特的形式美感。素描借助于点线面的组合、黑白灰的刻画以及不同长度、不同方向的线条,真实而客观的对真实物象进行刻画,因此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另外,在中学素描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对作品理解层次的不同,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观念。在个人审美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往往能够绘画出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
2.最为单纯的表现形式。与其他种类的美术作品相比,素描作品给人一种单纯、明了的视觉感受。对于客观物象来说,虽然经过素描褪去了华丽多姿的色彩,但是却更能彰显物象本身的特性。例如,素描作品通过黑白对比,不仅能够简练的概括整个作品的风格基调,而且能够通过平面装饰、空间变形等方式,使素描作品展现出新的艺术魅力。这种单纯的表现形式,与我国传统的水墨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种绘画形式一种写实,一种重意,但是都能够通过对黑白语言的灵活运用,来实现对作品的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