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7 12:4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美术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美术教学

篇1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新课改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对于美术课而言,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实施初中美术的有效教学呢?以下是本人针对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古人对于读书人的定义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其中就包括了美术素养。温文尔雅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气质,这种书生气中包含了艺术气质,是一种读书人的气魄与儒雅,也是读书人的艺术气质。

2、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同样一幅作品对于不同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对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懂得艺术欣赏的人将之奉为瑰宝,但其对于一个完全不懂艺术的人而言不过是一张肖像画而已。培养初中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对于培养他们真善美的人格精神、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美术教学的策略。

1、融洽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探究性学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变换角色,不仅是知识的研究者和传道者,而且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路人。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下“师”的架子,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而不是体罚、训斥。以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心目中,才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彼此分享思考、体验经验和探讨知识,及交流彼此的情感经验,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目标。师生交往、互动是一个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传统的单边教学与新课改的双边教学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如果以教为主,课堂容易陷入沉闷,没有问题,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不利。反之民主放任,学生犹如断线的风筝。所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剂。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互动课堂中,培养学生敢问、敢疑、敢想、敢说的合作探究精神。使美丽的创作思维火花在课堂不断闪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成为受欢迎的老师。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一起成长。

2、激发学习兴趣。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创新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拾学生的学习信心。随地取材,拓展学生艺术视野众所周知,美术课堂,需要很多的辅助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如果缺少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进行。为此,我提倡同学们因地制宜,从我们的身边寻找材料,将其引入课堂。如缺少橡皮泥来制作雕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泥巴,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根据小时的“捏泥人”游戏开始讲解雕塑;身边随处可取的树皮、秸秆,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在教学 “身边的物品”时,同学们桌上的茶杯、文具盒之类,都可成为美术课堂的学具,可以用来引导学生观察。突破常规,培养学生创作灵感美术教学的两个鲜明特征,一是要根植于生活的土壤,另一个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想象力。那种墨守陈规,囿于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必然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美术人才,也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突破传统思维,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以此培养学习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如在课外写生时,我带领学生走进农村:广袤的田野、湛蓝的天空、迷人晚霞、袅袅炊烟、花草野果……让学生徜徉在优美的画卷里,学生在和煦的春风中,在婆娑的叶浪里,静静的感受。在这样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学生的创作冲动被激发了,灵感也产生了,创作的热情自然也就高了。

3、进行自主学习。有些教育家提出一个"重基础、重自学、重方法"的教育理论,我认为是非常贴切实际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美术实践中,创新是其灵魂所在,只有创新,艺术才会有生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切不可"死记硬背"。作为一名美育工作者,就是学习的引导者,切不可简单地讲解传授基本技法、步骤,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我在《灯与光》一课中,首先给出两个问题……什么是光?灯与光有什么关系?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题板上,由组长或小组代表加以评述说明,让学生主动地尝试了不同光的区分方法和各种灯的制作方法,然后老师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辅导。最后让学生创作作品,自己思考怎样才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效果呢?这个环节老师要巡视指导,表扬和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4、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教学“端午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开心辞典”的游戏活动。通过问题的引导,不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揭示了知识主题,帮助学生认识了与端午节有关的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龙舟图片、艾叶等,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引入主题:随着商家的炒作,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相比之下,我国的传统节日反而显得冷冷清清。那么,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把握传统节日?学生们又能为传统节日的发扬光大做些什么呢?通过与实际生活的相互联系,使得美术教学和学生生活相互联系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篇2

关键词:欣赏教学方法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美术欣赏是美育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培养学生视觉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特殊的作用。新版初中美术课本(人教版)每册中至少有一个单元是“欣赏 ·评述”课题,有的多达两个单元,由此可见它在整个初中美术教育中所占的地位尤其重要。长期以来,传统课堂教学强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形成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弊端,使课堂教学变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特别是“欣赏·评述”教学,教师在台上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在台下听的兴趣全无,这种被动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的实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呼唤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点提高美术“欣赏·评述”教学的方法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它包括备教材和备学生两个方面。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必须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上好一堂欣赏课,所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真所谓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教材时要多搜集相关的资料,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增加了课的容量。备学生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班级情况及接受能力等各方面。这样,在上课时有极强的针对性,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所讲的内容。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欣赏的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一幅作品,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欣赏,这时,教师就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欣赏,给学生指明欣赏的方向,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来引导学生。

1、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如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哭泣的女人》,画家用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来刻画这位妇女,画面中的每一根线条都显出忧愁的脸孔,黄色的眼眶被画成犹如暴风雨中的覆水之舟,破裂的眼珠深陷其中,鼻梁好像是被子弹打开的一个黑洞,顺着手指、手帕簌簌而落的是一片泪幕。再如我国画家齐白石的《群虾》图,以精确的体态,透明的身躯表现出虾的相貌,以及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表现的栩栩如生。

2、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是指画面中的构图、色彩、透视和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方面,如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一画,从画面的构图来看,这是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体现多样统一原则的构图方法。由于运用了文艺复兴时期发明的透视法,画面具有很强的纵深感。又如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八骏图》,作者以水墨技法为主,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和疾徐的变化,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

3、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在欣赏优秀作品时,除了要欣赏作品的内容外,还有必要了解一下与作品相关的内容,如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一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二是可以增加欣赏的趣味性。如在认识我国画家齐白石时,可以介绍一下画家为了画好画,在家中养了许多花鸟虫鱼,时时观察,对物写生,所以他创作的《群虾》图中的虾才会如此生动、真实。

4、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对一幅作品的欣赏,不仅要靠外表,更要看他的内涵,如我国雕塑家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作品抓住了一个生活中的典型瞬间,在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中行军、作战的间隙,老战士掏出身边的笛子悠闲地吹奏起来,小战士依偎在他身边听得入神。作品以强烈的对比手法,表现了在衣着破烂的外表下,人物乐观、崇高、充实的内心世界。再如荷兰画家凡高的《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画面中描绘了黄色的田野、墨绿的柏树、淡蓝色的山脉和淡紫色的天空,非常成功的描绘出一幅极为激动人心的景象。而作品近处的麦田仿佛在燃烧、柏树从的形状像火焰,山脉和云团的动荡线条又隐藏着一种渴望,实际上画家是借助色彩和自然形体来揭示主观的精神世界。一幅作品的内涵是一幅画的灵魂,是作者心灵的写照。

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评述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认识过程,是把握创造者思想意图的过程。下面以荷兰画家凡高的《自画像》这副作品为例,说明我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来评述美术作品,展开欣赏活动的。

1、作品给你的第一感觉是怎样的?

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指作品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通过对作品直观形象的欣赏,结合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讲出对作品的看法和感觉,同时用自己的语言,如:躁动、坚定、压抑等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2、作品为什么会给你这样的感觉?

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画面与画家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相联系,再结合自己的思想感受,解释出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

3、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思想?

根据这副作品,有的学生回答在冷色调的银灰、银绿和蓝色的和谐背景之下,表现了凡高镇定、刚毅的面容;也有的学生说作品的背景笔法呈旋涡状,是画家躁动不安的心情的反映;还有的学生说凡高那双目光坚定,但又饱受疾痛折磨而显得十分压抑的双眼刻画的生动传神。这就使学生不仅从外表更从内涵加深了对这副作品的理解。

4、你对作品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爱好兴趣不同,反映出来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我鼓励他们可以自由评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通过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掌握了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得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学会用美的事物去感染心灵、美化心灵,形成良好的审美心理,学会在生活中辨别美丑,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形成完善的、高尚的人格,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美术;高效教学;主观能动性

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美育学科,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提升艺术素养、训练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美术课边缘化的现状,部分教师或因主观态度的偏差,或因教学方法不当,致使美术教学流于形式,未能取得应有的美育教育效果。笔者认为,美术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优化美术教育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美术教师要把握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当前,高效课堂所倡导的基本要素有三,即学生、教师、教材。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材是载体。作为美术老师,建设美术教学的高效课堂,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在教师的主导下,以适合学生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教材为载体,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内容的接受者,了解学生要全面、客观、具体,不能一知半解、糊里糊涂,更不能主观臆断、凭空猜测。了解学生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调查知晓学生的学科基础,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内在需求,开展美术教学。对学生了解后,才能知道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才能知道学生有哪些美术学习的基础,包括美术知识基础和美术技能基础;才能知道学生最渴望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有效乃至高效。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让学生迅速适应课堂,适应老师,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这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

二、美术教师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需要学生达成的学习任务,是方向,是准头。离开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肯定是无效的。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首先,教学目标要具体。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都要向学生表述清楚或者让学生心知肚明。只有学生知道了要学习什么,才能够有心理准备在课堂上投入心神专注于学习。其次,确定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检测性。学生是不是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有具体的检测标准,不能到下课了,学生感觉一无所获。同时,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不能超越了学生的接受程度,要因材施教,不能拔高。最后,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坚持美术教学的课程特点。美术学习中要实现的“造型与表现”要达成什么学习目标,“设计与应用”要完成什么程度,“欣赏与评述”要实现什么目的,“综合与探索”要取得什么目标取向,都是需要非常具体的语言和文字进行细致表述。不同的学习领域,有其不同的目标取向,还要充分考虑不同的学习内容。

三、美术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

美术课程因为没有列入升学检测内容当中,因此,很多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仅限于“画画”“涂抹”“好玩”。没有升学压力的学科,学生难以从心理上重视,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运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学到知识,提高能力。首先,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教学课件或者动画视频,让学生对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有直观形象的了解,从而对所学美术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教学,让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四、美术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评价

对学生的有效评价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保障。当学生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或完成一幅美术作品时,他们最期待的就是得到来自他人的认可和肯定。人都喜欢听别人的夸奖,听别人说自己的好话,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充分利用课堂上学生们展现出来的精彩之处和亮点,对学生施以欣赏的眼光,说句赞赏的话,给个鼓励的表情。当然,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此外,教师还要利用学生作业和学生的美术作品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及时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是最好的鼓励方式,如果能够当堂完成,学生肯定会更高兴。

篇4

关键词: 初中美术课 教学方法 初中生

1.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蓬勃发展,知识信息迅猛增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越来越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学生。其中,“美”即指美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通过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的,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培养审美观念。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很多认识及习惯是从初中阶段开始形成的,是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重要时期。所以,如何利用初中美术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陶冶审美情操,是每位初中美术老师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2.如何上好初中美术课

上好初中美术课程的关键是做到以下几点。

2.1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美术教师要上好美术课,首先就要了解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只有这样,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法展开教学。初中生正处于从少年期转向青少年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思维活跃,满腔热情,对一些社会现象开始形成自己的感受,自制力和意志力不断增强,开始迫切希望老师和家长相信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具有独立意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能力有限,很多事情做不好。比如,在美术课上,他们对实际绘图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再加上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导致对美术课不够重视,提不起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利用美术课教学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了。针对这种情况,美术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在教材和教法上进行钻研,有意识地增强美术课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既不能停留在儿童绘画的水平上,又不能过于成人化;既不能限制太严,又不能不重视教学方法。

2.2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美术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发展规律,综合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2.2.1讲故事法。美术教师根据美术作品向学生讲解画家轶事、作品产生的背景或者作品中传达的内容。听故事是初中生共同的爱好,借助此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极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美术教师在讲故事时应该结合作品的实际情况引出主要内容,使初中生容易接受。比如讲解《奥古斯都像》,不必向学生直接讲解雕像本身的特点,可以先讲“国王与画师”的故事,以此引出雕像的特点。

2.2.2启发式讨论法。让学生根据美术作品相互讨论,谈谈对美术作品的体会和感受,教师可以在作品产生背景、画家生平等方面偶尔做些提醒,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审美经验和生活经历,辨别假、恶、丑与真、善、美的界限,以此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2.3诱导法。初中阶段的美术教材加入了很多理论内容,这些理论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为此,美术教师要合理利用诱导法,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加强对美术理论的了解。比如在讲解《形势与美》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武打电影的片段,大致如两名高手在决斗,两人没有动,而周围的环境在变化,树枝在摇曳,树叶被吹起,然后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导演为什么要创造这样的场景,为什么不直接出现武打场景?利用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白通过动静的强烈对比,可以烘托人们的心情这一理论。这样的理论讲解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易于接受理论知识。

2.2.4实践法。美术课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果教师只是匆匆地将理论讲解完,并加入一些示范就直接布置作业,往往会让学生学得不是很认真,马虎地完成作业。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美术课的教学目的才能完成。所以,美术教师要根据本节美术课的具体要求,适当安排一些室外写生课,让学生在室外写生过程中体会绘画的感受,并巩固绘画技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既学得认真,又画得开心,在无形中提高审美情趣和绘画技巧。

3.结语

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美术教师都要时刻谨记,自己面对的是初中生,是一群活泼可爱的青少年。只有紧密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怀着对教育工作的满腔热爱,精心准备、巧妙布置、细心讲解,才能为学生在这个人生转折点上奠定美育基础,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这样,美术课才会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梅玉洁.美术课中如何让合作学习更有效[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2]徐晓东.例谈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课上的使用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0,(06).

[3]刘长慧.试谈素质教育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方法[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4).

[4]袁良波.浅谈高中美术课互动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08).

篇5

关键词:初中 美术教学 方法探讨

新课标将美术教育中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美术教育在实现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加强初中美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理解与欣赏美,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情操,发展积极乐观、健康的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界对美术教育一直未形成统一认识,没有有效的教育方法体系,激发不了学生兴趣,甚至好些美术课时被应试公共课侵占.而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大多数美术教师只注重学生基本绘画技能,而对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则很少受到重视甚至不考虑.笔者认为,学习艺术类的课程教学,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有兴趣,能体会到审美的与乐趣,在此基础上再附以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从培养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两方面来谈一下笔者的教学体会。

一、激发并培养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就等于撑起了美术教育的半边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相联系。

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都采取校园生活的题材,让学生熟悉,亲切,喜闻乐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美术教学中,涉及到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内容,学生易进入教学情境,能更快投入地进入美术活动,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诸如电视、报刊、网络的信息、资料,适时引入能充分体现社会、时代的最新消息和新知识、新成就,包括科技、文化、政治等多方面。教师在自己关心最新信息与知识的同时。要适时适度将这些新信息与知识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获取、分析,为美术教学所用。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设计吉祥物”时,可结合我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那么我们对吉祥物进行设计时,要结合我国人民喜爱的吉祥物如:大熊猫,我国代表性建筑物:长城等进行。这样既围绕教材又结合实事。

二、好的教学方法结合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使美术教学达到全面收获

1.引导学生发现美,让他们自已去感受美,提高审美素质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和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启发,调动和诱导学生,使其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诸如广告,影视中的美术形象,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以及恰当地教给学生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使学生潜移默化的认识美、发现美和欣赏美并自已动手创造美。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揭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最终帮助学生设计美的生活。

2.营造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兴趣是个体对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情,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那么在教学中怎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真正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提高自己的美术修养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能展现美术学科的艺术美,比如在教课时,要讲明白一种绘画技法,不是让学生翻到教材的某某页,看示例图中是怎么运用技法,而是教师上黑板刷刷几笔画出所要讲解的例图,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到美,体会到艺术让人达到的惊叹之美。如果他对此种美充满了向往,有更进一步想亲身达到的想法,那兴趣自然产生了,所以,要让人对某事物感兴趣,不是如何如何说教让他感兴趣,而是让他亲身感受,亲眼观看,让他自己发现里面包含的美,产生向往和自已去达到的冲动,从而自然产生兴趣,培养学习兴趣,当然还得有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为载体。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对于发生在自已身边的事,尤其是发生在校园的事比较感兴趣。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通过美术教育,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对外部事物的表面认识,而是把握了自已独特的内心世界,获得的是观察事物的方式,感受外部事物的能力,并将其内化为一种人个经验,形成一种价值取向。

3.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注重学生作品讲评

篇6

关键词:初中美术;色彩教学;艺术素养

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色彩

1.理解色彩的自然属性

色彩是不同的光谱反射于人眼形成的不同结果,人们生活的世界中处处有色彩,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事物会以不同的色彩形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所有颜色可归结为三原色:红、黄、绿,也就是说,这三种颜色相互按不同比例搭配,即可生成其他颜色。色彩的分类是调色的基础,理解这一点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认清色彩的社会属性

色彩是可以被感知的,人在感知色彩时的心理活动就是色彩的社会属性。比如红色、黄色给人温暖的感觉;黑色、蓝色给人冰冷的感觉,所以红色、黄色等往往构成暖色调;黑色、蓝色等构成冷色调。根据色彩的社会属性,作画者就可以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选择不同的色调,如心情愉快的就用暖色调表示;热情似火的就用红色类色彩表示;伤心难过的就用冷色调表示等等。总之,在绘画中根据实际情况来搭配色彩风格。

二、夯色彩构图基础

构图是绘画的根本,构图的好坏将对整篇画作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总体上看,构图要求比例协调、位置恰当、主次分明、虚实交错、疏密有度等。但就色彩构图来说,关键是要注意作品中色彩的运用要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一致。面对一个对象,要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比较,注意看看哪个角度的色彩效果最好,然后选择最好效果的角度切入。长期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色彩构图能力和艺术修养。

常用的色彩构图训练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中心构图法,也就是把作品的主体放在中心,其他次要的元素作为陪衬放在其他位置。第二种是黄金分割点法。两种构图方式最终的表现效果有所差别,选择何种方式需要根据所要表现对象的性质来确定。为了提高学生构图的效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到有美感的事物时,运用两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并比较两种构图方式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学会整体着色

在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后就可以开始整体着色的学习。整体着色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整体把握的能力,就是在观察物体时,既要看到整体的色彩色调,又要看到局部的色彩色调变化,还要注意主打颜色和辅助颜色,背景颜色等颜色的关系。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要带学生多观察、多写生、多读图、多模仿。多观察是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整体和局部的色彩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色彩。多写生指在引导学生观察之后,将观察到的事物加以处理后描摹下来,并注意整体和局部色彩色调的把握。多读图是多看名家画作,看名家是如何用画笔表现色彩的,从中学习表现色彩的方法技巧。多模仿是指在看名家画作后,进行摹仿画,在模仿过程中熟悉并掌握着色技巧。为了更好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欣赏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为此,可以定期举办习作画展,在画展中寻找各自的优缺点。

四、注重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

初中色彩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学会正确使用色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留心身边事物和色彩之间的联系,并能够发现问题,引发自身的思考,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分析能力。例如,绿色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颜色,生活中处处充满绿色,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不同的绿色事物的变化,从而思考同一颜色在不同环境下的差异,比如一块草地在日出、日落时颜色的变化会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思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绿色,并提高色彩分析能力,进而在绘画中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使用哪种色彩。

五、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意识

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时,要因材施教,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在生活学习中的魅力,让学生在无形中爱上色彩,并学会运用色彩,然后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例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写生,使他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和享受大自然的色彩美,从而使色彩走进学生的内心,并真正喜欢上色彩,进而能够自发主动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绘画出优美的作品。

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色彩而变得更加精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加强美术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美术综合素养,并不断探索与创新,研究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在美术学习上有所造诣,增加学生的艺术细胞,培养优秀的美术人才,最终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

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的兴趣,将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绚丽多姿,五彩缤纷。那么如何上好美术课呢?

一、让学生对美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知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确立、社会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候接受美术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一美术课程安排第一节课的内容是《美术的世界》。这是一节欣赏、评述课,课本列举了各种图片,并且每张图片都配有一个编号,画种较多,内容较多。怎样上好这一堂课,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为此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呢?我认真钻研教材大纲,深入领会每幅画的含义,当我面对学生讲解时,注意难易程度,抓住重点,深入讲解评述,比如《秦始皇陵兵马俑》这幅作品,详细介绍了有关背景,作品的规模、人物形象的高超艺术,以及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等等,进而由秦俑联想到以兵马俑为题材的其他艺术形象,如电影、舞蹈等等。我适时地把美术概念、不同的门类艺术特征介绍给学生。而对一些作品,也可以是课外美术作品,让学生自己去分辨,去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多次欣赏,逐渐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博怀。

二、努力提高绘画能力

首先,对于绘画来说,线条是美术语言中最古老、最简洁的艺术语言。直到今天,依然是人们依赖的重要造型手段。长期以来,美术是动手课、实践课。俗话说: “熟能生巧”。只有勤思考,多练习,才能得心应手。美术的种类很多,就拿速写来说,操作简便,一支笔,一张纸足矣,非常适合学生长期坚持大量的练习。坚持进行速写练习,不仅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线描表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观察事物的敏锐性、塑造形象的准确性、对物象形态、神态的概括、提炼能力得到较好地促进和发展,长期大量的速写练习,还会为美术创作活动提供大量的形象素材。

其次,色彩是构成纷画的重要因素,恰当运用色彩,能够增强绘画的表现力。 在色彩教学中,我针对色彩比较抽象、难度大的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第一步,让学生观看色彩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 比如,由红色能想到什么,学生踊跃回答,有的说, “太阳”,还有的说,“火焰”,还有说,“红苹果,红花”等等。 第二步,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熟悉色彩。为了让学生直观体验色彩,教师用粉颜料做演示说明三原色、间色等。首先,教师把颜料盒中的品红、柠檬黄、湖蓝直接挤在调色盘上,此时学生看到红、黄、蓝三原色,接着,教师用笔蘸黄色,再蘸蓝色,在调色盘上调和这两种色,慢慢的,黄色没有了,蓝色也没有了,出现一种新的颜色, “什么颜色?”教师问,“绿色”,学生齐声回答。然后,我又调出另两种间色,橙、紫。同学们认真地看着、听着,跃跃欲试,最后,我让同学们自己去调配,亲自体会色彩带来的快乐。第三步,能够理解色彩具有心理效应,提高有目的地运用色彩的实际能力。

三、加强室外写生

经过多次室外写生,同学们对书本知识更加融会贯通,同时也增强了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技能,提高了审美,陶冶了情操,人变得了开朗了,自信了,人格也得到了锻炼。

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篇8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确立评价标准

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必须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评价标准应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如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允许学生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教师对其作业应给予新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盖慈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实践证明,得分低、评价差的学生容易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习主动性也差。所以,美术课除了通过开展游戏倾向的活动增强课堂趣味外,还要发挥好评价的促进作用,及时在评价过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使用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方法也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而有所不同。对七、八年级的学生主要采用激励赞扬为主的方法,因为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容易赞同老师的做法。而对九年级的学生,则应该慎用激励性的评价,应倾向于采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该批评的就要批评,不要采用模棱两可的评语,因为他们已基本具备辨别优劣、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评价不良,不但不能发挥作用,反而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影响评价功能的发挥。同时,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目标要小,起点要低。对学生的感情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等行为出现时要及时予以反馈。评价的方法也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而定,可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不能量化的部分,可采用描述性评价、课堂激励性评价等多种方式。如:学生作业的评价,就可以打分、写评语或根据作业反映的突出优势盖章,也可按班级或年级举行小型的展览;或建立成长记录袋;或让学生制做作品集等来反映学生多方面的的优势。在美术成绩的评定中,作业也不应是唯一的依据,可以用试卷、作业加其他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评定。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客观和恰当的评价结论。要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能客观的认识自己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反省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

三、采用多种评价形式,促进全面发展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是评价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教师自己的审美观为评判标准,评价结果中教师的偏爱起决定作用。新的美术评价,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活动评价中只起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如:学生自评可根据自己的画讲讲构思及画中图例,以上述标准衡量自己,让学生学会省促进发展。师生共评,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画得好吗?你认为他有没有创意……学生互评,能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使评价双方关注到了对方的优点与长处,加强了自我反思。师生共评,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构建,审美能力的提高。

这种多主题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比较、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评价结论也较为科学、宽松、现实。

四、构建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体系

《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评价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由此可见,在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师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学中应改进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根据《新课准》的要求,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以平时成绩为主,期末测试为辅的评价方法,按基础知识(20%)、欣赏评述(20%)、平时作业(40%)、学习态度(10%)、课堂纪律(10%)、的累计分综合评价整体美术素质。

篇9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学特色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80-02

初中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不能忽视的地位。但是在美术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却依旧存在着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一直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使得这门课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的优势。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呢?笔者进行了下面几个方面的探讨。

1 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观念的阻碍

初中美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初中教育中的副科,处于一种“食之无味,弃之不能”的尴尬地位。[1]而在很大一部分的家长眼中,学画画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而学文化课才是考高分能成才的关键。这样的想法决定了初中美术在课堂的普及上困难重重。初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而美术作为一门不参加中考的课程,往往学校给予的课时是非常少的。而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也使得课堂教学低效化。

1.2美术知识的匮乏

有这样一个笑话:为了培养小孩的音乐细胞,一个父亲带着刚满三岁的儿子去听小提琴演奏会,当演奏会到一半时,儿子突然问父亲:“爸爸那个人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个大木箱子锯断呢?”这是一个笑话,但这也能引起我们的思考,虽然作为初中生不会认为这是“锯箱子”,但是作为一个有感情、有思想、有想象力的学生,是否应该学会去欣赏。当然,初中的教学并不是要求教师按照培养专业的音乐家、美术家来对待,而是应该让学生去学会欣赏。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校园》一个课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师、走出课堂,让学生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感受校园的美丽,并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同学。用一些美好的语言,带着欣赏的眼光,从实际的角度去描绘我们的校园,感受校园的美丽。

1.3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重点是学生情感的体会感悟,其中这是一种感性的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强调标准答案,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每个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基础知识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对于作品的理解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包容这样的现象,允许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另外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让美术教学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美术所传播的真、善、美。

2 构建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特色

2.1营造一个艺术的氛围

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中,美术教学都配备有专门的教室。作为美术教师,课堂教室就是学生接触美术,培养美术细胞的地方,所以教师应该对教室进行一定的布置,让教室有一种文化的氛围。

另外,由于初中美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应该将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突出美术教学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不容忽视的地位。例如在介绍美术作品的时候,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等进行介绍;例如在介绍某个建筑物的时候,就可以联系相关的时代背景。这样可以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历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在创造的过冲中,享受这样的过程,使得自己更具有创造力。在七年级第八课《门》的教学中,笔者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本课上门的图例和课前准备的各种优秀门的设计图,并分析设计意图。[2]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整理自己对门的认知,并上台表述自己的见解。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地方的特色,比如江南水乡古建筑门的特点,少数民族古建筑门的特点等联系学生所在的区域进行重点介绍,还可让学生根据古建筑门的特点,结合现代的创作理念,进行“门”的设计和创作,看看学生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现代化和古典美进行完美的结合。初中美术教育相比其他学科教育有其自身的难度,在做好美术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之外,还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不断作出调整。[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增加乐趣,体改今后的生活品质。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他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2.3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美术教学中,作品的赏析需要搜集大量的美术作品的图品、介绍等资料,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只能通过口头的表述给学生进行介绍,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教学内容的抽象化。而多媒体的出现,为教师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另一方面也从声音、动画等方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以齐白石的《十里蛙声出山泉》为例,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会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这幅画的图片、创作背景等的资料。将这些资料依据讲课的顺序插入到赏析课幻灯片中,以电影放映的形式详尽的介绍了《十里蛙声出山泉》的历史背景,传奇故事,专家点评等,再链接图片和影片等资料,使学生在兴致勃勃观看的同时,了解了这件传世之作的艺术价值及艺术魅力所在。[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美术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达到了视觉和听觉的同步享受,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 结语

初中美术教学能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艺术创造能力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5]初中美术的课堂是有限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对于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在初中美术的学习中,教师必须克服重重的困难,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鑫.关于初中美术教学特色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2(03):91.

[2]陶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逸夫中学初中美术教育为例[J],大舞台.2012(03):184-185.

[3]王子旭.浅析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消费导刊.2010(05):149.

篇10

关键词:初中美术;兴趣;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46-01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美术教育可以为学生审美修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小培养其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以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从身心修养方面促使其全方位发展,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素质教育的魅力,使其各项潜力能够在艺术的熏陶中得到提。所以,如何上好初中美术课,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陶冶审美情操,是每位初中美术老师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在新教改的背景下,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浅谈。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为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和身心都能得到舒展,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学生学习美术是有阶段性的,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教师要灵活选用教材

教师要灵活掌握课本的内容不一定要完全按课本上的内容讲授,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知识点外,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的是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课本的信息,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的内容中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了,创新教学就不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在课堂上进行刨新教学,就要选择有利于创新的课的内容。一套适于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法美术课的内容应该充分突出美感教学,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美感的内容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进而主动选择美。丰子恺说“美术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术跟到哪里。”在当前的教学中,美术课的任务是让学生自觉运用美来塑造自己以后的人生。当今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师必须主动的引导学生用美的原则去选择知识和信息,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

三、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农村初中学生由于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人体绘画作品和扑克、画分辨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美术课的美术欣赏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鉴别,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树立科学的审美观。美术作品是人类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中学的美术课堂上不可能让学生全部欣赏,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认识能力,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去欣赏。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去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美术作品。选择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供给学生欣赏。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的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很多,也有一些不适合学生思想的美术作品受到社会的吹捧。教师一方面要考虑作品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作品的思想性。因为在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思想背景。不能不顾中国的国情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审美水平,去盲目地让学生去欣赏。例如,人体画像,在引导学生欣赏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体艺术,不能把人体艺术简单化和庸俗化。

四、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现实社会之间的比较、渗透与综合

美术教学要注重与各学科教学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有互相联系、互相迁移。如中国画教学可以结合中国诗画的传统习惯,与诗词配合教学来抒发感情,这样更能体现中国画诗情画意的情趣。色彩教学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用诗或散文的语言说一说四季的色彩。对于三原色的讲解则可与物理光学相结合并进行区分比较。写生教学则要求学生要反复比较观察并掌握比例关系,了解整体与局部、明与暗、冷与暖等对立统一的规律,这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几何形体的理解,还能掌握辨证的哲学思想。在想象画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来辅助美术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同的音乐能够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塑造不同的形象,如热闹喜庆的丰收场面、安谧宁静的田园风光、鸟儿的啼鸣、天鹅的优美、狮王的凶猛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听音乐来感受这些形象并通过想象把它们在画面上表现出来。教师还应注意加强美术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连接,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主题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并且利用学校的橱窗进行美术专题展览,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美术创作水平的提升,也能让他们的心紧系时代的脉搏。

总之,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同时,美术教师只有紧密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怀着对教育工作的满腔热爱,精心准备、巧妙布置、细心讲解,才能为学生在这个人生转折点上奠定美育基础,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这样,美术课才会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