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烟系统范文
时间:2023-03-18 12:4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排烟系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
近些年,我国城市建设实现飞跃发展,建筑业在这一过程中规模不断扩大,建设质量也在逐渐提升。建筑火灾发生过程中,受到烟气危害影响,对人员死亡造成直接威胁,此种类型人员死亡比例相比于总因素数值攀升至80%左右。基于此,在建筑发生火灾后,需将火灾控制在一定空间内,或利用最短的时间将烟气其排除到室外,因此确定合理的防排烟系统是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1建筑工程中防排烟系统重要性分析
建筑工程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产生较多消防安全隐患,此种问题凸显了防排烟系统在工程使用中的作用。在火灾发生后会产生大量浓烟,严重损伤人体,对人们的逃生造成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均会受到威胁。火灾生成的烟气,会造成空气中含氧量降低,人们在窒息影响会逐渐死亡。基于此,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构建可确保及时有效扩散烟雾,用户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护[1]。
2建筑防排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机械防烟设置未满足标准需求
防烟系统中选择的风机型号不满足标准,通常情况下需要依据相应要求对机械加压送风量数值进行计算,但人们通常将规范值作为标准,过程中并没有按照标准开展计算工作,因此风机风压数值与实际风量并不符合防烟标准。其次,送风口的位置设计不合理。针对楼梯间竖向系统中的送风口,其通常是使用常开的百叶风口,但设计过程中风口规格相同,在风机和风口距离相对较远情况下,会产生风量不足的问题,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末端风口风量数值接近于0,难以提高防烟效果。每个建筑物都是不同的,各个建筑物均存在差异性,在设置加压送风系统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的要求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2.2自然排烟设计弊端
自然排烟过程中并不需要借助设备实现火灾烟气的排放,过程中会借助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热压完成烟气从排烟窗顺利排出,具有经济性,在火灾发生过程中,即使电源中断也不会影响系统功能发挥。自然排烟设计工作中存在较大缺陷和不足,性能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比较常见的因素有建筑自身密封性能、室外环境中的风向与风速以及热压作用等,自然排烟设计通常是利用烟气浮力完成排烟,在室外环境中风力比较强劲情况下,会出现烟气倒灌情况,烟气会加速在室内蔓延,难以满足预期排烟效果。在冬季排烟过程中,会出现开口难以进行排烟的情况,室外空气会通过开口位置进入到室内中,过程中没有利用有效措施解决,会造成烟气借助电梯井或者是楼梯井传播。夏季阶段,建筑物内部出现下降气流,烟气传播到防烟楼梯前室以及楼梯间等,对人员正常疏散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消防工作顺利开展[2]。
2.3加压送风问题分析
送风量的确定需要结合实际需求,过程中不能盲目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应规定确保计算准确性,避免过程中对防排烟系统功能发挥造成影响。设计建筑防烟系统过程中,需要利用精确的参数数值选择加压送风机,设计阶段,需有效计算加压风机全压参数,在选择防烟组合方式以及加压送风机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依据相应规范和标准进行,但多数设计人员不够重视规范以及标准重要性,造成正压数值设计缺乏合理性,后续工作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4机械排烟设施排烟未满足标准需求
排烟整体质量以及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一项是排烟口设置不够合理,一般情况下,设置排烟口过程中基本是安装在顶棚火接近顶棚的位置,多数建筑防排烟系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按照要求安装排烟口,将其放置在墙下部分,因此烟气难以顺利排除。这一过程中排烟口设置不够合理,也会影响人员疏散效果。
3火灾特点分析
建筑产生火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1)火势蔓延相对加快,依据相应测算数据,火灾形成的烟气,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实际扩散速度显示为05~3m/s,沿楼以及竖向扩散速度数值显示为3~4m/s。建筑高度假设为100m,并没有针对竖向井道开展防火分隔措施,或者是防火处理效果较差,火灾生成的烟气极有可能在30s内扩散到顶层位置;2)烟囱效果,极易出现立体火灾。火灾发生后,烟囱效应主要出现在高层建筑中的竖向管径以及共享空间等部位,烟火蔓延速度不断加快,通常水平方向蔓延速度数值显示为05~08m/s,垂直方向上蔓延速度数值可达到3~4m/s。这一过程中,火灾实际蔓延途径可顺着外墙窗口朝上升腾或者是弯曲,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跳跃式向上蔓延,极有可能造成邻近建筑物燃烧情况.室内环境中温度数值会伴随燃烧时间持续上升到,在外部新鲜空气进入后,极有可能发生轰燃。
4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内容分析
工程实例:甘肃某幼儿园综合楼项目建筑面积522211m2,共设有12个幼儿班,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隔震层),建筑总高11600m,层高均为36m,吊顶后净空高度为28m,室内外高差03m,建筑主要功能有:活动室、寝室、办公室、食堂等。一至三层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主要平面布置如下:⑤-⑥轴交-为中庭,长宽分别为69m、51m;一至三层南北侧为活动室兼寝室,建筑面积分别10814m2;一层北侧为操作间;中间布置净宽约25m的内走道;一至三层设置两部开敞楼梯间;全楼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排烟系统设计
活动室兼寝室排烟系统设计:每间活动室建筑面积均大于100m2,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63条的规定,每间活动室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中庭排烟系统设计:⑤-⑥轴交-建筑专业定义为中庭,暖通专业按照中庭设计排烟系统。中庭采用机械排烟系统,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第465条第1款,本工程中庭周围场所设置排烟设施,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小于107000m3/h。若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按自然排烟窗的风速不大于05m/s计算有效开窗面积,即外窗可开启面积为107000/3600/05=594m2。内走道排烟系统设计:本综合楼内走道采用机械排烟系统。依据《烟规》463条第1款的规定,按照排烟量应按不小于60m3/(h·m2)计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m3/h。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第423条的规定,在敞开楼梯间的入口处设置固定式防护玻璃挡烟垂壁,挡烟垂壁底部距离20m。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内走道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走道、回廊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33条第1款,自然排烟窗设置在室内净高1/2以上,即敞开楼梯间设置柔性活动式挡烟垂壁,挡烟垂壁底部局地高度为14m。
4.2排烟系统设计探讨
中庭的定义:文献[3]对国内外中庭的定义做了相应的分析,我国国家相关规范未对中庭做出类似于上海市地方标准DG/TJ08—88—2021那样的准确定义,这对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困扰,实际设计工程中有很多将一二层通高门厅部分也定义为中庭进行相应的排烟系统设计的项目,如医院或学校综合楼门厅一二层通高的大厅等。如在实际项目设计时,若将一二层通高处定义为中庭,由于自然排烟窗不满足要求,需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此时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这样设计的合理性有待商榷。笔者认为,在具体工程设计过程中,可不必硬套规范对于中庭的定义,而是应该根据不同建筑类型确定合理的排烟系统,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经济合理[3]。1)中庭排烟系统对比计算:若本工程中中庭定义为采光天井,按照《烟标》463条净空高度大于6m的场所计算:①最小清晰高度Hq=16+01·H'Hq=16+01·28=188m②热释放速率的对流部分:Qc=07Q(kw)Qc=07×15×103=1050kw③火焰极限高度:Z=188m(燃料面高度按贴地面取值)当Z>Z1时,Mρ=0071Q13CZ53+00018QC当Z£Z1时,Mρ=0032Q35CZ=0032×105035×188=391kg/s④烟层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ΔT=KQC/MρCρ自然排烟时:ΔT=05×1050/391×101=1356K机械排烟时:ΔT=10×1050/391×101=2712K⑤自然排烟量计算:T=T0+ΔT,T0=29315K,ρ0=12kg/m3V=MρT/ρ0T0=391×42875/12×29315=477m3/s机械排烟量计算:T=T0+ΔT,T0=29315K,ρ0=12kg/m3V=MρT/ρ0T0=391×56435/12×29315=628m3/s查《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表463,机械排烟量为V1=87000m3/h自然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为max(V,V1)==87000m3/h,采用顶开窗的自然排烟窗有效面积计算:S=87000/3600/06/14=27m2。综上所述:本工程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按《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净空高度大于6m空间计算自然排烟窗可开启有效面积面积27m2,按照中庭计算时排烟窗可开启有效面积为60m2。按净空高度大于6m空间计算机械排烟量为87000m3/h,按照中庭计算为107000m3/h。很显然,按照高大空间和中庭设计排烟系统,不管是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还是自然排烟系统的自然排烟窗的有效开启面积,两个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考虑每栋建筑在空间布局、火灾危险性、排烟系统和排烟量计算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排烟系统启动时间、建筑内人员年龄及体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中庭的排烟设施应根据不同的建筑形态,综合火灾模型和实际经验指标,选择合理的排烟方式。2)敞开楼梯间人口挡烟垂壁设置:原设计设置自然排烟系统系统时,设置活动式柔性挡烟垂壁,挡烟垂壁底部距地14m,此时虽然满足《烟规》433条的有关规定,但是走道净空高度28m,挡烟垂壁距地14m时,不利于火灾时人员疏散,且《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253—2019第633条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净高不应小于20m,结合建筑内火灾时烟气流动特点及人员疏散要求,建筑物中具有多层的连通空间,其上层、下层分属于两个不同防烟分区,为了防止烟气向上层蔓延,给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带来困难,笔者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在敞开楼梯口设置挡烟垂壁时尽量使得挡烟垂壁底部高度大于2m,以满足火灾时人员紧急疏散的需要。
5防排烟设计措施分析
5.1全敞开式室外疏散措施
全敞开式室外疏散设施中主要包括全敞开式室外疏散楼梯、屋外停机坪以及检查用梯等。此种楼梯可实现与外界的直接相通,避免受到烟气干扰。火灾发生时,不能从其他疏散措施中脱离,部分高层建筑可利用屋顶停机坪进行空中疏散;检查用梯危险性相对较高,并且疏散操作难度较大,仅可以将其作为辅助疏散措施使用。室外疏散楼梯可为人员疏散提供重要安全保证,造价成本较低,结构比较简单,并不会占用建筑室内空间,全敞开式室外疏散楼梯在防排烟以及安全疏散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5.2借助通风空调系统开展防排烟工作这种设计可对原有设备进行充分利用,投资成本得以节约。系统运行会借助非着火区送风,及时对着火区排烟,以此方式实现防排烟目的,实现非着火区送烟,是通过风机以及送风口等,对非着火区进行送风,促使这一区域构成正压,避免烟气继续朝着非着火区蔓延;针对着火区排烟是将原来的送风口作为排烟口,利用独立的排烟管道将烟气顺利排出室外。送风口以及排烟口位置均需设置自动化装置,在烟气温度数值较低情况下可实现自动关闭。风道部分使用不燃材料,增加材料厚度,起到绝热的目的[4]。
5.3电梯井用作防排烟设施
针对高层建筑来说,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电梯井是否用作自然排烟或者是正压送风。高层建筑中设置的电梯井,建筑内部设置具备排烟效果、满足相应规范要求的机械排烟系统,电梯井可进行自然排烟;反之可将其用作正压送风竖井。建筑内部设置具备防烟效果并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的机械防烟系统,电梯井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自然排烟使用;在建筑内部并没有设置机械防排烟系统,或者是这一系统的防烟效果并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可结合电梯井送风量数值对结果进行计算,以此确定防烟方式,电梯井可同时作为正压送风竖井使用。电梯井作为自然排烟井使用过程中需要实现与大气相通。基于此,需要在电梯井顶部位置设置排烟口,排烟口阀门部分需实现自动化开关,发挥防雨以及排烟的作用。电梯井用作自然排烟需要在某层电梯门的上部墙壁处设置排烟口或者接排烟用的风管,设置防火阀门,这一阀门可进行手动控制,也可进行自动化控制。与此同时,需要注意避免烟气进入到电梯房中,避免直接打开电梯门排烟,人员疏散过程中不会出现误入电梯造成伤亡的现象。
6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等系统联合使用中注意问题分析
设计通风系统、空调系统以及排烟系统过程中,凸显独立性,维护管理工作也比较便捷,不存在复杂技术,但其中也存在较多弊端,其一是建设造价成本增加,与规范经济理念不符合;其二是空间较小,两个系统的风管布置存在局限性;其三是机械排烟系统运转条件是在发生火灾时,平时仅仅是定期检修,部分建筑在投入使用后排烟系统并未运行过,传动机构逐渐锈蚀难以运作,排烟阀门部分也出现易熔片脱落情况,控制系统失去灵活性等,基于上述种种情况,排烟系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也面临成为火灾蔓延通道的风险[5]。出于节省建筑空间目的,建设投资成本降低,保证排烟系统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会利用两种系统联用方式。系统联用,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按照通风空调系统运行,火灾发生时会切换装置自动转换为排烟系统完成排烟工作。此种设计系统会保证始终处于运行状态中,增强其可靠性。除此之外,排烟与通风空调系统联合应用后,可借助更加完善的自动控制管理系统,实现远距离中央控制,大大提升检测控制有效性以及可靠性。两种系统联用过程中,需利用更具可靠性的防火安全措施,排烟系统要求得以满足,通风要求也要满足。
7结语
建筑防排烟设计中出现不合理情况,极有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伴随我国建筑多元化发展,防排烟系统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基于此,设计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确保防排烟系统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人员可获得安全疏散,及时完成火灾扑救,有效降低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思成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中关于排烟设计若干条文分析[J]暖通空调,2020,50(12):13-19
[2]鱼晟睿地下超长区间隧道取消中间风井的防排烟系统模式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3(03):379-385DOI:1015986/j1006-7930202103009
[3]赖庆林,陆葵建筑中庭排烟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暖通空调,2020,50(7):84-90
[4]田东,李新伟,马涛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系统设计分析与研究[J]建筑结构,2016,46(17):58-62DOI:1019701/jjzjg201617011
篇2
关键词:公路;隧道;防排烟系统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隧道数量短时间内大大增加,特长的公路隧道也不断出现。公路隧道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是致命的伤害。如此看来,做好公路隧道的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意义非常重大。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并实施了公路隧道消防技术有关的规范和标准,这给科学合理的设计防排烟系统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总则中指出,隧道的规划和设计要能充分将其功能发挥出来,还要满足经济安全的基本原则,这也是公路隧道规划和设计者必须要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公路隧道设计首先要进行勘测、寻找资料,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以及交通量、营运和施工条件,使得隧道设计满足其功能。本文以我国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为标准,浅谈公路隧道防排烟系统设计研究。
二、公路隧道的通风、防排烟系统
公路隧道的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当发生火灾时,能够成功的实现人、烟分流,即当隧道由于火灾产生烟气时,要将烟气和人员进行有效隔离,使避难的人能够在避开烟气,从而成功的实现避难和逃生。同时,还要启动隧道内的人员疏散指示灯,使避难人员能够成功的疏散,并使救援人员有时间实施营救。
1.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及要求
公路隧道的通风设计必须考虑火灾工况及其对策,根据隧道长度、平曲线半径、纵坡、交通条件、环境条件和火灾危险性等因素进行防排烟设计。隧道内个别场所必须按公路隧道消防设计相应技术规程设置独立的机械正压送风系统。可以考虑将整个隧道划分为一些单独的通风区段。对所划分的各个区段分别设置独立的防排烟系统。若隧道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合用时,必须符合防排烟系统的相应设置要求。同时,根据各个区段的交通量大小和负重,进行实际的管道大小设置和计算,以减少经济投入。每个区的送排风管道,要能够保证,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烟气能够从独立的排烟口排除,隧道内的烟气通过排烟斜、竖井排出,使避难人员在短时间内成功逃离火灾现场。
2.公路隧道采用垂直方向的排烟方式
在火灾发生时,因为烟气的温度高于空气,烟气就会自下而上的扩散开来。烟气的扩散导致排烟管道内其它的流速降低,从而减小了排烟管道内部的压力,这样就使得隧道和烟道之间形成了一个压力差。上下行公路隧道采用垂直方向的排烟方式,就能够利用这个压力使隧道内的烟气以更快的速度进入烟道中,从而很好的提高了排烟效率。对左、右线区,可分别采用双竖井、双斜井或单竖井加隔板双风道的送排风方式。对各风道,可以采用加射流风机加压送风。其中风机可选用双向可逆射流风机,排烟风机可选用离心风机或排烟轴流风机。同时,垂直方向的排烟管道,能将避难人员与烟气进行有效的分离,更好的保障了避难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公路隧道的防排烟系统设置
例如,在设计上下行隧道时,隧道内必须设置用于应急事故照明的灯泡,以及疏散导流指示标志。当发生火灾时,要同时开启两条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以及所有的信号灯给出指示信号,提供车辆及人员疏散通道,使上下行隧道可以相互作为对方的紧急事故避难通道。这样就能保证在火灾发生时,避难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逃离起火隧道,避免人员受到烟气伤害。同时,救援人员和消防车可以在安全的隧道内,利用联络通道进入着火隧道实施灭火救援。在隧道内划分的各个防排烟分区中,在通向公路路面的出口处要设置挡烟垂暮,以便阻止烟气进一步扩散开来。
4.公路隧道防排烟系统的性能要达标
公路隧道的排烟风机和整套的供电设施的性能一定要达标,尤其要严格规范隧道排烟风机的耐火性能指标。因为在火灾发生时,高性能的排烟风机更能经得住灾情的考验,能够耐得住火灾,为避难人员的逃亡和消防人员的施救赢得更多宝贵的时间。将风机电源箱设置在安全的地方,同时对风机房间内的供电线路进行严格的耐火保护,从各个方面提高线路的实际耐火性能。这样才能够保证,在火灾发生时,电源线路能够更好的运转和使用,满足实际人员疏散需要。
总而言之,虽然我国的隧道工程建设发展和投入使用的时间还很短,但是到目前为止所有的隧道使用都还是很安全的。这表明我国的隧道工程建设进展的很顺利,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我国的公路隧道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还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未来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公路隧道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合理的隧道防排烟系统,为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任。
参考文献:
[1]彭立敏;杨高尚;张进华;赵明桥;;隧道内火灾烟气流动对疏散救援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2]张娜,戴国平,郭光玲,马世杰;坡度隧道中烟气控制的CFD模拟研究[J];公路;2005年05期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排烟;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产生大量的烟气和热量,如果消防排烟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有毒烟气肆意蔓延,容易引起被困人员恐慌失措,搜救人员困难重重,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消防排烟系统,及时排除烟气,才能为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扑救工作提供安全条件和宝贵时间。
1、 烟雾危害性影响
高层建筑火灾中产生的烟雾是一种混合物质形态,主要由固态、液态以及气态等杂质组成。影响烟雾危害性的主要因素在于烟雾的成分与多少。烟雾的多少又与燃烧物的供给条件如燃烧物质质量、温度、氧气等是否充足有关,当各方面条件越充足,烟雾量就越多,对人的身体健康损害就越大。当燃烧物处于全面燃烧状态时,会与各种外界物质混合,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等生成物和有毒气体。当燃烧物没有充分燃烧时,不仅会生成上述生成物,还能产生醚、醇等有机物质。通过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有毒气体作用于人体,出现呼吸道感染灼伤、脏腑受到刺激、窒息等危害,容易消磨人的意识,严重者直接导致死亡悲剧的发生。此外,影响消防工作进度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烟雾蔓延的流动速度。当发生火灾时,烟气水平方向流动速度为每秒0.3~0.8m,垂直方向扩散速度为每秒3~4m,即当烟气自由流动时,只需1min左右就可扩散到几十层高的大楼。
排烟口远离散口示意图
2、 存在问题
(1)自然排烟不符合要求。单从自然排烟的效果考虑,最好将排烟窗设置在靠近墙的上部位置。而在目前高层建筑中,有很多自然排烟窗都违背了这一规范要求,直接将自然排烟窗设置在墙的下部,这样使得排烟窗与吊顶、顶板的距离扩大,影响自然排烟效果。
(2)自然排烟窗开窗面积不符合标准要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8.2.2条,明确规定了自然排烟窗的开窗面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设计人员并没有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仔细计算开窗面积,有的将固定窗的面积与排烟窗面积重合计算,导致排烟窗面积与规范要求相背离,导致排烟效果大打折扣。
(3)送风道阻力过大。在高层建筑的实际验收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工程设置的送风口的尺寸大小、风机风量以及风压能等都富恶化规范要求,而实际对送风口进行测量时,发现其实际风速比设计的小的多,或者距风机较近的送风口的风速较大,离得越远则风速越小甚至出现无风等状况,难以达到门洞风速以及产生余压的规定要求。
3、高层建筑消防排烟系统设计
3.1确定消防排烟部位
高层建筑防排烟部位在高层民用建筑相关的防火设计规范中有着明确的规定,除了剧院、体育馆等高于24米的单层主体建筑的其他所有不低于十层的民用建筑或居住建筑等,都应该在其相应的前室、楼梯以及电梯等部位装置防排烟系统。此外,在高层建筑中人员密集频繁来往的场所、中庭闭封的避难层、易燃物较多的地下室面积高于一百平方米的房间等也应设置完备的防排烟系统。
3.2划分防烟分区
按面积划分、按用途划分、按方向划分是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分区划分的三种主要方法。按照面积划分是指在建筑内部进行面积的划分,根据划分面积设置基准防烟分区。但是由于每层防烟分区的用途与形状都存在差异,而它们具有相同的面积。按用途划分是根据建筑物各个部分的不同功能划分防排烟分区,在各个功能不同部分如卫生间、办公室、客房、起居室等的不同划分,既方便又合理。按方向划分是根据高层建筑的上层、底层部分功能用途的不同,分别从楼层、面积角度进行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防烟分区划分。
3.3确定防排烟方式
(1)自然防排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8.2.1条规定:“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此方式是在不具备机械通风设备的前提下,主要依靠自然力产生的作用实现,避免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受到火灾烟气入侵。其具有经济实用、造价低、不受电源控制等特点。但是其防排烟效果直接与外界风俗、风向、气温等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设计者在进行自然防排烟设计时应正确处理,增强其对建筑排烟的积极作用。
(2)机械加压送风防排烟。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8.3.1条规定了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的两种情形,一是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二是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此设置主要是避免在火灾发生后受到烟气的干扰和影响,让相关被困人员及时疏散、远离事故现场。在进行此消防排烟系统设计时,必须与具体的建筑物构造形态相结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此设计的原理是采取机械加压的方式使现场周围的空气压强增大,最终比火灾区域内空气压力高,使得烟雾的蔓延、扩散进一步降低,与消防工作积极配合,起到控制火势的作用。根据加压送风量计算公式计算
Qj=KAjP1/n
在此公式中,正压送风系数为K,Aj是指在此系统中全部气流通路的流通面积,正压与非正压之间的压力差为P,数系数以n表示。目前国内在高层建筑防烟设计计算中使用较普遍的两个公式为基本计算公式。
1、安保持疏散通道需要有一定的正压值,俗称压差法公式:
L=0.827*A*P1/n*1.25
其中,L为加压送风量,0.827为漏风系数,A为总有效漏风面积,P为压力值,n为指数,一般取2,1.25为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2、按开启着火层疏散通道时要相对保持该门洞处的风速,又称流速法公式:
L=f、v、n……(7.2)
其中,L为加压送风量,f为每档开启门的断面积,v为门洞断面风速,n为同时开启门的数量。
4、结语
防排烟系统设计以及相关的控制技术对高层建筑消防排烟系统应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设计要求,完善和落实防排烟系统设计,辅助火灾消防工作,降低生命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2]陈颖,薛慧平,曹强,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设计[J].陕西建筑,2008(9) .
[3]邓慧勇,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方式[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9).
[4]魏林喜,谭磊,高洁,大型商业通风与防排烟系统设计刍议[J].陕西建筑,
2009(6).
[5]张勇,张宁,杨孝鹏,建筑防排烟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工程与建设,
2009(1).
[6]李福,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若干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2010(24).
篇4
关键词:防排烟系统;问题;对策
防排烟设施是建筑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可缺少的消防安全设施。但由于我国尚未出台关于防排烟系统方面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或标准,暖通设计人员主要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防排烟系统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由于部分设计、施工人员对防排烟设施的结构、作用、性能缺乏了解,对国家规范标准理解不够透彻,往往导致在设计、施工中出现防排烟系统设施配置被忽略或有配置而功能不全等现象。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封闭楼梯间未进行防烟设计
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中,为了满足规范要求的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常常需要在商业营业厅的中部设置封闭楼梯间。这些楼梯间由于设置在建筑内部,不具备自然通风、排烟条件,但建设方为了节省投资,增大营业面积,往往未按规范要求在楼梯间增设前室,且未设置机械送风系统,一旦发生火灾,烟气极易进入楼梯间,且又无法排出,造成人员无法通过楼梯安全疏散。
解决对策:将建筑物内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封闭楼梯间改设为带有前室的防烟楼梯间,并对楼梯间设置机械送风系统进行正压送风。
2.剪刀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未分别设置
随着目前高层住宅楼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能有效节省占地面积的剪刀楼梯间得到了普遍应用。实际工程中,由于风道布局困难,少数设计人员对剪刀楼梯间的2部疏散楼梯合用了1个风道,且对楼梯间的送风口每隔2层设置1个,实际只对其中一部剪刀梯进行加压送风。
解决对策:对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每层设置,才能保证向两部梯进行正压送风。同时加压送风量要按两部楼梯的送风量考虑,才能满足送风量的要求。
3.达到规定长度的内走道未设机械排烟设施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应设机械排烟设施。在实际工程中,尤其是一些后期改造装修的宾馆等场所中,内走道的长度超过了20m,但由于先天条件不足,仅能在内走道的一端开窗,或者虽在内走道的尽端和一侧开了2个窗户,但走道长度过长,走道内最远点距离其最近的窗户之间的水平距离超过了30m,这2种情况均不能形成烟气的有效对流,不利于排出火场高温烟气。
解决对策:对烟气不能有效对流的场所仍要增设机械排烟设施
4.防烟分区的划分不合理
①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暖通设计配合建筑设计,尚未和二次装饰设计配合。暖通设计时,考虑商场等大型营业场所不吊顶,那么暖通设计防排烟时,将梁作为划分防排烟的分区;但装饰做二次吊顶后,整个天花基本成一平面,梁将不能作为防烟分区的隔断。因此此时必须加设挡烟垂壁划分防烟分区。发生火灾时,才能有效减缓烟气的蔓延到其它防烟分区的时间。②在实际工程中,另一种情况一些消防公司设计的防排烟,将防排烟系统当作排风一样设计。整个区域均布排烟口,排烟口又无任何控制,纯粹是一个风口,这样连防排烟的虚拟划分都没有,是一种均匀的排风。而防排烟的精神实质是:本区域烟感报警,电动自动打开该区域的排烟口,同时联动排烟风机启动。对该防烟分区排烟,而不是对整个商场(或大型营业场所)排烟。若如此,不该排的区域也排,该排的区域又排不干净。
解决对策:
①第一种情况:吊顶后的商场(或大型营业场所)不能将梁作为防烟分区的隔断应加设挡烟垂壁。
②第二种情况:不能将排烟系统当作排气一样设计。应将商场按不大于500m²每防烟分区来划分。每个防烟分区设一个常闭电动排烟口。该防烟分区的排烟口由该区的烟感控制打开。该区烟感报警,排烟口打开,同时联动启动排烟风机进行排烟。
5.自然排烟窗的位置设置、开启面积不准确
位置设置不当:在实际工程的二次装修中,业主出于美观、防盗的需要,往往在走道、阳台等的朝外部分设置大面积的固定玻璃,导致原设计的自然排烟条件丧失,需要增设机械排烟设施。
开启方式不便:部分楼梯间、中庭设置的可开启外窗虽然靠近顶部,但未在低处设置开窗装置,发生火灾时,外窗开启十分不便,形同虚设。
开启面积不够:规范对于建筑物中房间、内走道、楼梯间、前室、中庭等不同部位设置的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均有明确规定。但设计人员往往按整张窗户的结构尺寸核算排烟面积,忽视了如侧拉窗、高侧窗等许多外窗是只能局部推开排烟的,导致实际排烟面积不足。
解决对策:合理布置排烟口
为达到排烟效果,排烟口或排烟窗不应设置在低于室内净高一半以下的墙面上。当排烟口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时,排烟效果最好。
为避免出现单个排烟口直接将烟层下部的洁净空气而非烟气吸走的现象,在保持总排烟量和总排烟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排烟口的数量,且均匀布置在排烟分区内。对于总排烟量不大,防烟分区内只有单个排烟口的横向走道的排烟口设计,应尽量将排烟口设计在防烟分区的中间部位。
6.排烟口位置设置不当
设置高度不够。火灾时烟气温度很高,排烟口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时,才能有效将烟气排出。在实际施工中,却往往出现将排烟口或排烟窗的位置设置过低的情况,影响烟气排放效果。
与送风口的距离过近。送风口是将室外补充的风量送入室内,应设置在靠近地面的墙面上。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往往忽视排烟口和送风口的设置部位,将排烟口设置在较低的位置,送风口设置在较高部位,且两者设置距离很近,造成送、排气流互窜,影响送、排风效果。
布局不合理。在防烟分区面积较小、排烟量不大时,许多设计人员在一个防烟分区内仅设计一个排烟口。由于单个排烟口排烟流量过大,导致出现排烟口直接将烟层下部的洁净空气而非烟气吸走的现象。
解决对策:排风与排烟系统合用时,应满足火灾时排烟需求
将火灾时启动的排烟系统与平时通风系统合用,有助于节省工程造价,但其风机、风管、排烟口、防火阀的设置均应满足排烟系统的要求。平时,所有的排烟口均处于常开状态,用于通风换气。
7.排烟风机的电动控制不合理
联动控制不合理:在实际施工中,经常有技术员将排烟系统内任一排烟防火阀280℃的自动关闭联动排烟风机停运,造成排烟风机的过早停运。
未设置多线制控制方式:排烟风机作为排除火灾初期大量烟气的重要设备,必须要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在施工中常见到只通过总线制联动排烟机的情况,一旦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出现故障,在控制室内便无法控制排烟风机的启停。
解决对策:合理设计排烟风机的电动控制
着火区域内的任一排烟口动作,均应能联动排烟风机启动;但只有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排烟防火阀在280℃自动关闭时,才能联动排烟风机停运,以防止风机过早停运,不利于人员安全疏散。多线制控制方式是一种点对点敷设电气线路的控制方式,虽然增加了施工工作量,但相对于总线制控制方式更为安全可靠。在消防控制室内应能通过多线制控制方式及时启动排烟风机。
8.排风系统和排烟系统共用一套系统如何能保证排烟系统和排风系统均能达到效果?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节省投资,常将排风系统和排烟系统共用一套系统。但此类设计常常只能符合排风要求,不能满足排烟要求。如图1:
①当低速风机运转,排风符合要求。
②当高速风机运转,排烟不符合要求。
如何既满足排风又满足排烟呢?
将普通排风口改为常开电动排风口,火灾时,常闭电动排烟口打开,常开电动排风口连锁关闭,这样排烟系统亦符合要求。
9.空调系统与排烟系统共用一套系统,如何能保证平常空调送风和火灾时消防排烟呢?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节省投资,建设方通常要求利用空调风管作为排烟用。如图2:
图2
那么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①空调回风风机必须满足消防排烟用的排烟风机。
②回风口不可以作为排烟口。
③按最大的防烟分区不超过500m²计每个防烟分区设一个排烟口。排烟口必须电动常闭。
④防烟分区的任意一点到排烟口的距离不大于30m。
⑤排烟风机(空调回风机)必须由消防控制中心控制,且能实现烟感报警便可启动排烟风机(空调回风机)
⑥图中阀1自动关闭,阀2自动打开,且阀1和阀2必须连锁。
篇5
【关键词】大型商贸城;防排烟系统;风机风量;阻力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新型大空间建筑不断涌现,其面积庞大,功能复杂,例如大型商贸城,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消防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与传统建筑相比,大型商贸城在建筑材料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建筑结构、使用功能也非常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将会使烟气快速蔓延,人员疏散和灭火工作难度巨大。因此,应当对防排烟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有关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和验收方面的规范,相关设计人员只能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等中有关防排烟系统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但是,在实际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防排烟系统考虑不周或者功能难以满足显示需求的情况。本文以某大型商贸城工程为例,对此类建筑防排烟系统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
对此,系统调试人员又对风管进行仔细检查,并对风管和排烟口上面的调节阀门进行了全面调节,确保了风管管路无杜塞泄露、调节阀门开闭状态正常、排烟风机运行状态良好。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又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其调试结果仍然是差强人意。经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对此防排烟系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2 风机风量设计方面的原因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设有机械排烟设备的地方,其排烟风机的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不小于6.0 m的不划防烟分区的房间时,应按每平米面积不小于60m3/h计算,且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应大于7200 m3/h;担负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任务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每平米大于120m3/h计算。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给出的排烟风机的排烟量,担负一个或两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照该部分总面积每每平米不小于60 m3/h计算,且排烟风机的最小排烟量应大于7200 m3/h;担负至少三个防烟分区排烟任务时,应按其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米大于120 m3/h计算。设机械排烟的地下室房间,应同时设置送风系统,其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且选择排烟风机时,应考虑20%的漏风量。
3 系统施工不当方面的原因
由于大型商贸城内部安装专业多,强电、弱电、给排水、通风空调、防排烟、消防等各个专业交叉施工,造成各种管道、桥架与风管有所冲突,加之建设单位为了满足使用功能,一味提高吊顶高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排烟风管进行了很多不必要的翻弯,使得管道变长,风管内部阻力急剧增加,严重影响到了排烟口的实际风量。
4 结语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商贸城负一层的防排烟系统排烟口的风量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原因有:一是未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风机风量选择过小;二是未考虑实际施工情况,忽略了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专业交叉的情况,轻视了施工方面的原因对排烟口风量的影响。因此,经过多方协商,征得监理和建设单位同意的情况下,在调换更大风量的风机后,经调试,排烟口风量能够基本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方,廖曙江.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中国国家标准,2005:36-45.
[3]Richard G.Sublethal Effects of Fire Smoke[J].Fire Technology,2004,(40):95-99.
篇6
关键词:地下车库;排烟系统;通风系统;设计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TU834.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地下汽车库在现代建筑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包含着消防水池,水泵房,配电室,变电站,换热站,锅炉房等等关乎小区建筑“心脏”的重要“房间”,还有车库顶下各种设备,电气管线,现就其中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就一些大家都都关心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抛砖引玉,和大家共同提高,把车库的防排烟系统设计好。
第一,风井位置选择,一般选在以楼梯间为一侧,做管道井,做成和墙一样,在外面看到的是一面墙,风井升到车库地面上以后,可以背靠着楼梯间的地面部分外墙,不至于被风刮倾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违反《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3-2006,9.4.7条: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和排烟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且高度不宜小于3.0 m;当水平布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对于这一条,排烟井选择一个楼梯间设,补风井在另一个楼梯间设置是比较科学的,在同一个楼梯间两边,即设置送风井又设置排烟井,水平距离难以达到规范要求不宜小于10m,在实际工程中宜尽量避免。
第二,送风,排风系统及补风,排烟系统选择:
1.经过比较,选用排烟及排风系统风机共用,风管共用,风口共用控制简单,系统简单。排烟及排风均按照不小于6次/小时的换气量考虑,车库层高小于6m时,均按照3m高度计算换气体积,计算出来排烟量及排风量相同,风口可选用单层百叶风口,上部排烟及排风,之所以可以上部排烟,是因为,传统“从下部排风的目的是排除含铅汽油中的含铅气体,铅的比重大,沉积在下部,考虑到今后使用的汽油中不会含铅,同时汽车库一般层高较矮,在汽车行驶的扰动下,室内有害气体的可能性较小。”详见《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一书8.6“地下汽车库的排烟设计”一节的描述。《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8.2.3条:“每个防烟分区应设置排烟口,排烟口宜设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其条文说明:“地下汽车库发生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开始绝大多数聚集在车库的上部,将排烟口设在车库的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排烟效果更好。”也印证了上部排烟及排风的优势。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P1223:“应按每个防烟分区设置排烟系统”,也就是说一个防烟分区设一套排烟系统。
2.选用补风及送风系统共用,送风机的风量按不小于排烟风机排烟风量或者排风量的 50%考虑,《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P58推荐,4.3.3推荐“当汽车库设置机械送风时,送风量宜为排风量的80%~85%”,一般选不小于50%,风口可选用单层百叶风口,上部补风及送风。
地下车库的补风系统现行的规范,书籍未规定是否需要每个防烟分区设置一套送风系统,但是,一般也是一个防烟分区一套送风系统,这样做控制简单,最好。如果因为各种原因需要一个防火分区选择一套送风系统给两个或者多个防烟分区补风,补风及送风共用系统按照送风量宜为排风量的80%~85%选择送风机,排风量为一个防火分区中所有防烟分区的排风量的总和。另一种做法是选择双速风机,平时,机械送风(补风)系统低速运行,火灾时,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时低速运行,两个以上防烟分区同时排烟时高速运行(送风机带三个及三个以上防烟分区的实际工程中一般不涉及)。
第三,风阀选择:
排烟及排风系统可选用280℃排烟防火阀,常开,和风机联动。
补风及送风和选择70℃防火调节阀,常开,和风机联动。
风阀和风口配合选择,若要实现常闭功能,则其中一个具备即可,共用系统,因为平时要排风,送风,所以只能常开,火灾时关闭非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口,火灾时补风及送风共用系统继续工作,温度超过70℃时关闭。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6年版)8.4.5条:
“在排烟支管上应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在地下车库,一般一个防烟分区一个排烟风机适宜,一个防烟分区内若排烟存在支管,若支管排烟口(排风口)使用的排烟口(排风口)具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功能,支管也可以不设置280℃排烟防火阀。
第四,风口选择:
补风口或送风口,可选择单层百叶风口,常开,可平时送风,火灾时补风。排烟口或排风口,也可选择单层百叶风口,常开,可平时排风,火灾时排烟。
第五,设备类用房,电气类用房通风设计:
可以参考《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3“机械通风”一节相关要求,排风量:变电室5~8次/h, 配电室3~4次/h,水泵房4次/h,换热站10次/h,以上“功能用房”送风均可在墙上设置百叶风口从车库自然进风,无人停留且房间门为防火门的机电用房,如空调机房,通风机房,水泵房,换热设备用房可不设排烟系统。
第六,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地下部分:
地上和地下同一位置的防烟楼梯间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时,宜分别设置送风井,送风机,送风管道。若合用送风井,送风机,送风管道,做法可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P1221表13.4-10做法实施。
对于防烟楼梯间和其独立的前室,可以仅对楼梯间加压送风;对于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应对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前室和合用前室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置一个,地上风口和地下风口在计算选型时不用区别。
篇7
关键词:防排烟系统;防排烟措施;管理应用;研究深化
中图分类号:TU21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高层防排烟系统环节分析
1 在实际工作中,高层防排烟系统的健全是非常必要的事情,但是寻常的排烟设施难以满足现代建筑排烟的需要。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按照相关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防火制度,进行相关防排烟系统的应用,促进其排烟体系的健全,促进其经济成本的降低,促进其设计的简易化,操作的简便化,促进其排烟系统的应用环节的优化。在此环节中,我们要按照运营过程中的麻烦,实现其设计环节、施工环节等的优化,避免出现施工不规范的现象,实现其自然排烟系统的健全,保障其防排烟系统的健全,以确保其排烟性能的提升。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影响高层防排烟系统建设的因素是比较多的,比如自然排烟窗位置的不合理设置,不能确保其排烟效果的有效提升,从而导致其实际难题的出现,不能确保其高层防排烟系统的健全。在实际工程施工中,有些单位为了实现其工程建设的早日完工,不能实现对其自然排烟窗的有效设置,从而导致其自然排烟工作的不协调运行,不能促进其居民的生活便利性的提升。其相关不合理的自然排烟窗应用环节不能满足其国家的相关自然排烟规范的要求,相关设计人员难以实现其相关环节的计算,从而不能促进其相关工程环节的排烟窗面积的有效控制,从而不利于其排烟效果的提升。
2 在排烟窗的安装过程中,由于其相关开启装置的缺乏,也不能满足其实际工作的需要,不能实现其开启装置系统的有效应用。在某些建筑设计过程中,由于其排烟窗比较高的设置高度,就容易了排烟窗的开启,有的为了赶紧完工,进行其固定窗的设置,从而不能实现其火灾情况下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障。
风机选型不当,按规范要求,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当计算值和规范规定的值不一致时,应取两者中较大值。有少数设计者因忽略这一点而直接按规范给定的值确定送风量,就有可能会导致所选用的风机风量偏小,不能满足要求。 送风道设计阻力打导致风压损失,在实际工程验收时,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看到,其送出口尺度得到不合理的规范,不能满足其实际设计的要求,从而不能实现对其风量及其风压的有效控制,从而不利于其防排烟系统的设计环节的优化。在相关高规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到超过一定高度的建筑物,需要进行相关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设置合用正压送风系统的压差调节装置,按规范要求,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目前很多工程的合用正压送风系统没有设计压差调节装置,无法满足楼梯间的余压值高于前室的要求。
3 在防排烟系统的优化过程中,我们也要进行防排烟风机配电系统的优化,使其满足实际工作规范的需要。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不合理的防排烟风机的配电设计情况。防排烟风机是消防设计的一种,它的供电用电负荷较低。在有的施工作业中,如果不能实现对其供电线路的消防电源的应用,就不利于实现对其供配电环节的优化,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为了满足实际配电的需要,我们需要进行其双电源路的应用,促进其末端自动切换装置的应用,保障其实际消防设计体系的健全。按规定,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的配电线路应采用耐火或阻燃电缆、导线在封闭式防火电缆桥架及封闭式防火金属线槽内或穿焊接钢管敷设,暗敷时应敷设在混凝土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明敷时金属线槽、金属管均应涂防火涂料保护。但检查中发现有的施工班组因交底不到位,随意地将防排烟风机配电线路穿PVC塑料管,或在吊顶内敷设时虽然穿金属管但未涂刷防火涂料,并存在用普通电缆线取代耐火、阻燃电缆线现象,难以满足线路的防火性能和应急用电的需求。
二、关于防排烟系统工程的深入开展
为了实现防排烟系统工程的有效推进,我们需要进行其相关环节的监督管理环节的优化,实现对其防排烟系统工程的设计审核环节的优化,促进其竣工验收环节的有效监督,实现其防排烟系统内部环节的有效协调。我们要实现对优秀的消防工程施工公司进行施工工作的开展,以满足防排烟设施建设的需要。在此环节中,我们也需要进行消防防排烟系统的建设。它包括排烟风机、送风风机、风管或风井、各种排烟防火阀门、风口以及联动系统等设施,直接受消控中心控制的、具有独特功能的、与生活通风和空调系统完全分开的系统。
我们也要实现对施工环节及其监督管理环节的优化,通过对工程施工环节的优化,保证其工程的整体质量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求相关施工单位进行建筑规范的应用,促进其施工体系的健全,实现其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以有助于施工系统的健全,实现对其防排烟系统的深入应用。促进其材料应用环节、设备应用环节及其相关环节的优化,促进其相关建筑准备工作的开展。我们需要进行隐蔽工程管理环节的优化,保障其内部各个应用环节的协调,实现其相关消防工作的开展。防排烟系统建成之后,要进行联合试运行,发现问题及时调试,直至其符合设计与消防的规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够进行模拟状态下安全区正压变化测定及烟雾扩散试验等,直观地对系统的整体质量加以检验和验证。只有端正了对防排烟系统的态度,认识到其单独的系统属性和重要性,才能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的完善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保证其设计以及安装施工都符合国家建筑要求。
结语
为了满足人们群众对于高层民用建设的居住需要,我们要进行其防排烟系统的健全,以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 言
防排烟系统设施是高层民用建筑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可缺少的消防安全设施 ,由于我国尚未出台关于防排烟系统方面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或标准,暖通设计人员主要依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防排烟系统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部分设计、施工人员对防排烟设施的结构、作用、性能缺乏了解 ,对国家规范标准理解不够透彻,往往导致在设计 、施工中出现防排烟系统设施配置被忽略或有配置而功能不全等现象。
2防排烟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防排烟系统主要包括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封闭楼梯间、避难层( 间 ) 等场所设置的防烟设施,地下室、内走道、中庭、无窗或设有固定窗房间等部位设置的排烟设施,防烟分区之间的挡烟垂壁等。笔者在参与工程验收时发现建成工程中的防排烟系统往往存在如下问题:
2.1 自然排烟设施达不到排烟要求
自然排烟是一种经济、简单、易操作、维护管理方便的排烟方式,但由于部分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不按规范要求进行,往往导致工程完工后,自然排烟设施达不到或不具备排烟作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
2.1.1 自然排烟窗的位置设置不当
从自然排烟效果考虑,排烟窗应尽量靠近墙的上部设置,目前有相当数量的自然排烟窗不是设置在墙的上部,而是下部,距顶板、吊顶的距离较大,不利于自然排烟。
2.1.2 自然排烟窗的开窗面积达不到规范要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采用 自然排烟部位的开窗面积均有明确规定,但由于部分设计人员未按规范要求进行认真计算,或将固定窗的面积计算在排烟窗面积之内,导致部分工程排烟窗面积达不到规范要求,直接影响排烟效果。
2.1.3自然排烟窗的结构形式不合理
有的把排烟窗做成不可开启的固定窗,有的将窗的上部做成固定窗 ,把可开启的排烟窗设在窗的下部,严重影响排烟功能和效果。
2.2 机械防烟设施达不到防烟要求送风道界面尺寸过小,送风口尺寸、正压送风系统余压值达不到规范要求的现象在工程中相当普遍,往往出现送风口实际送风量严重不足 ,开启门洞处风速近似于零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风机选型不当
按规范要求,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当计算值和规范规定的值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而有的设计者往往不经过计算直接按规范给定的值确定,导致选用的风机风量、风压偏小,不能满足要求;
2.2.2 送风道阻力过大,风压损失严重
在实际工程验收时,往往发现送风口的尺寸、以及选用的风机风量和风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但实测其送风口风速却很小 ;离风机较近的送风口风速偏大、较远送风口无风等现象,难以满足产生余压和门洞风速的要求 。究其原因是由于风管竖井施工质量差,漏风严重。有相当多的工程因送风道尺寸偏小、施工中混凝土风道内壁未作处理,管道连接不严实,常闭风口关闭不严密,漏风十分严重,导致送风口的风速、风量达不到规范要求。
2.2.3 正压送风系统与自然排烟设施重复设置
对于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loom的居住建筑,按 《高规》要求,宜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有的工程在上述部位同时又采用了自然排烟,导致火灾情况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与自然排烟窗同时开启时,防烟楼梯间难以形成正压,达不到防烟效果。
2.3 机械排烟设施达不到排烟要求
2.3.1 排烟量达不到规范要求
在验收中往往发现排烟口风量、排烟口的风速甚至接近于零 ,有的设计采用通风与机械排烟合用系统,但施工中未按设计要求选用双速风机;有的建设单位不按设计的风机型号订货 ,购买功率规格较小的风机,导致风机风量严重不足。有的施工单位甚至取消了竖井连接吊顶风口的风管,利用吊顶闷顶空间代替风管,也往往造成风管风口风速接近于零。
2.3.2 排烟口的布置不符合烟气流动规律
排烟口应尽量是指在顶棚上或靠近墙的上部设置,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排烟口不是设置在墙的上部,而是下部,距顶板、吊顶的距离较大,不利于排烟。有的排烟口位置设置不当,致使烟气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同,甚至有的将排烟口设置在安全出口的正上方或跨过安全出口,不仅不利于排烟反而把烟气引向安全出口。
2.3.3 走道内的排烟口选型不正确
按照烟气的流动规律,走道内的排烟口应该设置在顶棚上,并选用条缝全宽型排烟口,这样有利于有效排烟。
2.3.4 应设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未按规范要求设置超过20米无 自然排烟的内走道,有的设计人员因与其相连的防烟楼梯间前室有 自然排烟,认为其具备自然排烟的条件,未按规范要求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2.3.5 排烟风机应与排烟口实现联动
排烟机与排烟口应设有连锁装置,当任何一个排烟口开启时,排烟机能 自动启动,即一经报警,确认发生火灾时 ,右手动火又消防控制室遥控开气派烟口,则排烟机立即投人运行,同时能立即关闭着火区的通风空调系统,使非着火区保持正压,以减少烟气的蔓延扩散。
3造成上述诸多向肠的主要原因
3.1 防排烟系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建筑工程项 目中的防排烟设施 ,是防止火灾和在火灾发生时减少人们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保障系统 ,是消防工程 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人们在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 的东西了,消防监督部门在审核 、验收时往往注重 自动报警系统 、消防给水系统等消防设施 ,而对防排烟系统不够重视 ,这种意识和现象 ,本身就是消防工作
的一大隐患。
3.2 设计把关不严,存在不按规范设计配置的问题
有的建筑物虽然设计有排烟送风系统,但却与通风、空调系统混在一起,认为在暖通图纸上的防排烟系统,属于空调系统专业,不是消防系统,只有防排烟的联动部分,才属于消防系统。这样没有把防排烟系统区分成独立的系统,也没有单独绘制施工图,这也是造成防排烟系统被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出现先天隐患。
3.3 施工把关不严
防排烟设施是建筑 自动消防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其施工应由消防设施施工单位承担,但目前很多项 目的防排烟设施施工均是由空调专业施工单位负责安装。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排烟、送排风系统往往交给不具备消防施工资质的空调工程公司或一般安装公司承包施工,超范围承包防排烟系统的安装施工,其技术人员往往并不通晓消防自动控制系统功能原理和施工要求。这样的施工 ,往往漏洞很多,很难保证质量。
4解决上迷问厄的方法及对策
4.1 从功能划分上,把它当作一个独立的消防系统 ,强调防排烟设施的重要性 ,与“自动报警系统”、 “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平行分列在一起所谓消防“防排烟系统”,就是一个包括排烟风机、送风风机、风管或风井、各种排烟防火阀门、风口以及联动系统等设施,直接受消防中心控制的,具有独特功能的,与生活通风、空调系统完全分开的独立系统。只有这样 ,把它当作一个“系统”提出来,才能促进人们在消防工程实践中,重视它、完善它,而不至于把它忽略。
4.2 从设计环节着手,把防排烟系统与生活空调系统分开来设计
在每一个建筑工程项 目中,按国家规范要求进行防排烟系统设计 ,并且把它从“暖通”图中分离出来,单独制图,冠以 “消防防排烟”施工图图名。就像火灾报警系统的“电消”图、水灭火系统的“水消”图、气体灭火系统的“气消”图一样,没有人对它的消防工程属性产生丝毫怀疑,明确知道这就是消防工程施工图内容范围。
4.3 从施工监督管理方面抓落实
首先,消防监督部门加强工程设计审核、施工监督检查、竣工验收中防排烟系统的监督。再就是明确划定建筑工程项 目中的防排烟系统设施 ,属于消防工程内容范围,必须由具有消防工程施工资质的工程公司来安装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施工落到实处,保证每个建筑项 目的防排烟系统设施配置齐全,功能完善,真正起到防火减灾的作用。
结束语
人们只有端正对防排烟系统属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在思想观念上重视它,才能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保证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施工落到实处 ,保证每个建筑项目的防排烟系统设施配置齐全,功能完善,真正发挥其防火减灾的作用。
篇9
【关键词】通风排烟;系统设计;通风诱导系统
1.规范的适应
(1)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大量兴建高层建筑及住宅小区,设计中都设有地下车库。从平战结合考虑,这些地下室平时一般用作高低压配电室、泵房、水池、制冷机房等设备用房和地下汽车库,而战时兼作二等人员掩蔽所的五~六级人防工程使用。根据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及《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版)的相关规定,对住宅小区及高层民用建筑所属的汽车库及人防地下车库,均应按现行《汽车库、停车库、修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的要求进行平时的通风排烟设计。
(2)随着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全面和强制推行,地下车库的通风设计还必须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的有关规定。
2.车库的通风量计算
由于缺乏准确的计算资料,工程实际中对车库通风量多采用估算的方法。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第4.4.2条规定:一般地下停车库汽车为单层停放,采用机械通风系统时,机械排风量可按换气次数计算:
(1)当层高小于3m时,按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当层高大于或等于3m,按3m高度计算换气体积。
(2)商业建筑停车库汽车出入频率较大时,换气次数按6次/h;汽车出入频一般时,换气次数按5次/h;住宅建筑停车库汽车出入频率较小时,换气次数按4次/h。
3.车库的通风系统的布置
3.1车库通风机一般风量较大,风压较小,故都采用离心风机。由于风机运行时间长,全年不停,从节能考虑应选择运行效率高的风机,在工程中常采用双速混流风机代替离心风机。
3.2车库通风要求。车库通风要有全面均匀的机械排风装置,并尽量利用车库出入口车道及外窗自然进风;为保证此进风方式气流组织的合理性,在设计排风、排烟系统时,应将排风口、排烟口布置在远离车库出入口处,以防止气流短路。
(1)车库自然补风量可按车道出入口断面风速0.5~1.0m/s进风速度计算。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车道出入口的防火分区,应设置机械进风系统。总进风量按不小于总排风量的50%(宜80~85%)计算。车库排风量应大于进风量,以便场内有一定的负压,防止场内空气流入与之相邻的房间。
(2)由于车辆尾气(主要是CO)比空气轻,再加上汽车发动机的发热,废气易滞留在上部;而汽车引擎空转时在下部排气,同时汽油蒸汽比空气重,因此,在废气未及扩散就能从下部直接排除则为上策。所以原来的设计规范及技术措施均要求排气口宜上、下分散布置,下部排除2/3,上部排除1/3。由于受车库建筑结构的限制,工程实际中,车库排风口均集中布置在停车位上部,下部排风口已取消。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第5.3.39条规定:“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的排风系统,宜与机械排烟系统相结合,自车库外部至排风的气流流场应设计合理。排风系统风管宜在车库上部布置,排风风管按干管方式布置,不宜设计大量排风支管;采用双速风机时,应视风机低速运行的噪声值,决定是否配置消声装置。”本条规定,为简化车库通风系统布置设计,合理节省造价,提供了依据,可作为其它地区工程设计参考。
4.车库通风系统的设计
4.1民用建筑及住宅小区人防地下室汽车库通风系统。
4.1.1主要包括: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汽车库平时送风、排风系统,消防排烟、排烟补风系统。战时人防通风系统及消防排烟、排烟补风系统是专用系统,只有在战时或火灾发生的非常时期才投入运行,平时仅需实行定期检修、保养。为节约投资,节省建筑空间,便于维护、管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通常情况下,宜采用部分系统兼用的设计方案。
4.1.2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规定,各通风系统设备、管道配件等技术要求不同,风量计算依据各异。由于各系统所要求的风量、风压不等,改变系统的风量、风压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单风机双速驱动。
(2)增减风机运行台数。
(3)转换不同型号风机运行。
4.2地下车库(兼人防地下室)平时机械排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合用设计。
(1)根据《汽车库、停车库、修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第8.2.2条规定,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其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最大可达到2000m2。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因此,为了系统控制方便,一般送风机、排风机均不宜(也无需)负担2个以上防烟分区的通风。
(2)汽车库平时排风系统主要用于排除汽车废气,改善车库环境。由于地下车库最小排风量与最小排烟量取得了统一,机械排风系统可与排烟系统合用,工程实践中使用较多的布置方式为:排风、排烟干管合用,支管功能共用(排风口与排烟口兼用)的系统。这种系统只在车库上部设排风口(兼作排烟口),排风口采用普通百叶风口。采用一台双速高温排烟风机,排风机入口设置常开型280℃排烟防火阀。双速高温排烟风机在平时停车少时可手动低速运行;火灾时再自动切换至高速排烟状态。这种系统优点是排风均匀,排烟到位、及时,并且系统控制简单,造价低廉。
(3)另外,人防地下室战时无消防排烟系统,战时排风系统一般采取自动排气阀超压排风方式,因此无需与车库机械排风(烟)系统合用。
4.3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汽车库平时送风系统与消防排烟补风系统的兼用设计。
(1)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按防护单元设置,汽车库平时送风系统与消防排烟补风系统按防火分区设置,当防护单元与防火分区一致时,这些系统可共用一条风道。人防清洁通风与滤毒通风风量较小,要保证人防通风要求,风机必须可以采取手动兼电动驱动方式,因此用增减风机运行台数方式转换更易满足使用要求。车库平时送风量比排烟补风量和人防通风量较大,因此,若按平时送风风量和规定的管道和风口风速来确定系统管径和风口尺寸,就能保证人防通风和消防排烟补风的要求。同时,平时送风机外形尺寸较大,风机台数多时占用的建筑空间亦较大,当通风机房面积较小时,用单风机双速驱动更合适:平时高速运行,排烟补风时低速运行。
(2)图1是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汽车库平时送风系统、消防排烟补风系统兼用的系统示意图。战时,关闭密闭门13和密闭阀门8,打开插板阀11,平时送风机9停止运行。需要滤毒式通风时,关闭密闭阀门4,开启密闭阀门5.7,启动人防通风机6其中一台;需要清洁式通风时,关闭密闭阀门5.7,开启密闭阀门4,人防通风机6两台同时运行。在平时,关闭插板阀11,开启密闭门12和密闭阀门8,平时通风机9以高速运行;当接到火灾信号,系统需作排烟补风运行时,平时通风机9自动切换成低速档运行,减少送风量。插板阀12只在隔绝通风时开启。面积较小的单层地下车库,其平时送风和消防排烟补风可采用车道自然进风方式。此时,兼用系统仅为人防通风,防护通风设备和风管均可暂不安装。
5.1诱导通风系统概述诱导通风系统包括送风风机、诱导风机(多台)和排风风机,其中诱导风机由超薄箱体、低噪音前向多翼离心风机、可任意调节方向的喷嘴三部分组成。系统的流程是由主送风机提供清洁空气源,诱导风机将其与室内污染空气进行混合,并沿预定的方向流向排风口,由主排风机排出车库。
5.2诱导通风系统的特点。
(1)节省空间,减少工程投资,布局简洁美观。
(2)施工简单,安装灵活 诱导风机体积小,重量轻,无需接管;安装形式灵活多样,纵吊、横吊、壁挂均可;单相220V电源,配线简单。
(3)管理方便,节省运行费用;诱导通风系统运行噪音低,维修量小。
(4)通风效果好。诱导通风系统能够有效扰动周围空气,解决了下部排风口设置困难的问题。喷嘴方向可随时调整,室内空气分布均匀,有害物经稀释后平均浓度降低。智能型诱导风机自带CO感测探头,可自行采样,由反馈信息自动控制诱导风机的启停,能较好地满足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5.11条要求。
5.3诱导通风系统布置。
5.3.1合理设置主干线为设置出稳定的活塞式空间,要因地制宜,根据工程实际形状及进、排风口的部位,先设置主干线,再设置辅助喷嘴对空气进行搅拌,避免污染物在近地面处积聚、产生死角。综合考虑车位的分布和车尾(污染物排放处)的方向来布置喷嘴,尽可能使清洁空气主流场位于主车道上,而将辅流场布置在停车位上,与主流场风机形成一定夹角,及时稀释汽车入库过程中尾气排放的有害物。
5.3.2防止气流短路由于地下车库中送、回风竖井的布置受地面建筑等许多因素制约,有时送、排风口相距很近,这时就需要利用喷嘴来虚拟分隔,设置好流程,防止短路。
5.3.3选择相应的喷射角度在布置喷嘴时应考虑因层高不同而调整喷嘴的安装倾角(与水平面夹角),如层高h≤4m则取15°;4
5.3.4诱导风机的间距设置“以允许的射流最小边界速度来确定作用宽度,以允许的最小核心速度(即末端控制风速不小于0.5m/s)来确定射流接力长度”来确定布置间距,这两个控制参数即可确定单个射流的作用面积。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应用场所有不同的布置参数,要避免以往纯粹按单个诱导风机的作用面积来布置的现象,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确定。
5.3.5对电梯间保护电梯间及其前室、梯间入口等处为车库中人员停留时间较长的区域,应对电梯间或其它的入口进行负压保护。如将此处作为清洁空气的起始端,布置诱导风机时不要让气流射向此区域。
5.3.6与机械排烟系统的合用可以在双速排烟风机入口集中设置电动百叶排风口,平时常开,火灾时关闭。电动百叶排风口后采用电动调节阀与排烟风管连接。平时,双速排烟风机作为诱导通风系统的主排风机,低速运行,由诱导通风系统自动控制启闭状态。火灾时,双速排烟风机转入高速运行,电动百叶排风口关闭,排风口后面的电动调节阀打开,接通排烟管路,进行排烟。
参考文献
[1]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2]GB50098-98(2001年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3]陆耀庆编.实用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孙一坚.简明通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篇10
关键词:机械排烟 消防安全 技术措施
一、前言
火灾统计资料表明,烟是建筑火灾中致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由于被烟熏死的占比例较大。最高达80%,因此搞好公共娱乐场所的防排烟措施十分重要,在建筑设计中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机械排烟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机械排烟系统一般由排烟风机、排烟阀(口)、排烟防火阀、排烟管道及排烟控制装置组成。排烟系统一般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系紧密,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其进行控制,使其具有自动、手动和现场手动功能。一般机械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程序是:由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火灾信号输入到火灾报警控制器。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指令,通过总线编码模块开启该探测器所在的防烟分区内的排烟阀(口),降下活动式挡烟垂壁,连锁开启排烟风机,进行排烟。不同情况的排烟系统其控制方式也不相同,有的系统把排烟阀设计常开式的,火灾时不必开启排烟阀:有的系统把排烟防火阀设为常闭式的,火灾时还要开启排烟防火阀才能实现排烟功能;有的系统与通风系统合用,需要设计火灾情况下的功能转换:还有的需要在没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情况下设计机械排烟系统。对于不同情况应该设计不同的控制方式。尽可能使系统具有自动、手动和现场手动三种功能。
三、机械排烟设置部位的确定和送排烟口的确定
(一)机械排炯设置部位的选择
多层民用建筑:地下房间、无窗房间、有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超过20m且无自然排烟的疏散走道,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40m的疏散走道。
1 设在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内的公共娱乐场所下列部位:长度超过20m且无直接天然采光或同定窗的内走道;虽有直接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房间;地下窒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的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设有窗井等采用可开窗自然排烟措施的房间除外。
2 设置自然排烟不能满足的建筑高度32m以下的二类建筑或地下室内公共娱乐场所疏散走道或其他需要排烟的房间时。人民防空工程:电影院放映间、舞台等;疏散总长度大于20m的走道;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二)送排烟口尺寸和布置位置
排烟口的尺寸和布置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排烟的效果。由于烟气层浮在房间的上部,因此排烟口应设在顶棚平面上或离顶棚较近的高度。过低会吸入室内下部的空气。使排烟量减少。排烟口的流速不宜过大,否则会卷吸大量的空气。降低排烟的效果,排烟口的流速不宜大于10m/s,对于大面积的房间,可分散布置多个排烟口。排烟口离房间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大于30m,过大距离的排烟,会吸不到远处的烟气,排烟口的位置不宜太靠近疏散出口。在排烟通道中,条缝形排烟口对整个排烟口都是有效的,而矩形排烟口则不容易排掉通道两则的烟气。通常排烟口的最小面积一般不小于0.04m2。在设置排烟口的时候,注意应使排烟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
四、排烟风机的控制
排烟风机的控制一般设有自动/停止/手动转换开关,有的称为万能开关,在设计安装时应该注意它与其它控制开关的关系,万能开关可控制风机的现场手动开关,可检验风机的就地控制功能,但是排烟阀的联动开关、消防控制室的手动直接控制开关以及自动控制功能应该不受万能开关的影响,无论它处于何种状态,都能控制风机。有的工程设计将其它控制功能都必须通过万能开关才能控制排烟风机,一旦万能开关处于停止或手动状态时,控制室和排烟防火阀就无法对排烟风机进行控制,火灾时排烟系统将无法运行。这种情况在消防验收时也容易被忽视,一般的验收方法是分别试验系统的自动和手动功能,通常不会发现这种问题,因此需增加对风机的这项功能试验。消防控制室有排烟风机的启、停信号显示功能,但没有风机电源信号显示功能,有时候风机被人为关掉电源后没有及时打开,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建议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排烟风机电源信号。
五、排烟防火阀的控制问题
排烟防火阀是控制排烟系统实现排烟和防止火灾通过系统蔓延的重要组件,一般设在排烟支管上和排烟风机人口前,当烟气温度超过2800C时自动关闭,排烟风机前的防火阀还应连锁关闭排烟风机。但是如果该阀设置不当,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排烟防火阀一般应该设为常开式,但有的工程将其设置为常闭式、电动开启,一旦该阀不能电动打开,整个排烟系统就无法开启了,这种设计无疑增加了系统的不可靠因素,因此不应采用。
精品范文
1排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