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范文
时间:2023-04-06 17:1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体解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前言
近些年以来,医学影像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发展,使其逐渐的成为继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之后的一门尤为重要的人体解剖学学科。观察标本作为形态科学,是最为有效、最为便捷的一个学习途径,所以,制作出具备代表性、薄层、连续的人体断层解剖标本,是促进断层解剖学发展的可靠保证。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临床、科研以及教学的迫切需求,本文深入分析了采用冰冻锯切法来制作人体断层解剖标本,现做如下报道。
2.工具与材料
尸体:根据尸体来源中的死亡原因,对无显著器质性病变、身材适中、160厘米至165厘米(女)或165厘米至170厘米(男)、年龄介于30周岁至40周岁的尸体加以选择;冰柜:选择370L爱尔兰超低温冰柜;带锯机:选择型号为MJ344—1细木工带锯机(生产厂家为江苏省东台市家具机械厂);封装材料:按照标本封装的相关要求,选择使用厚度介于3毫米至5毫米的有机玻璃封装,粘合剂选用四氯乙烷和三氯甲烷;一般器材:电炉或烤箱,角尺,直尺,钢锯,圆盘锯以及电动砂轮等。
3.制作方法
3.1划线及冰冻
对尸体进行洗刷,拔去牙齿,剃净毛发,摆正姿势,按照科研、教学亦或是临床要求,划好切锯线及基准线于尸体表面,并且将其放置于温度为零下20摄氏度到零下25摄氏度的冰柜中,维持1周的冰冻。
3.2锯切
在带锯机上放置已经冰冻好的尸体,安装调试锯条,将挡板与锯条的距离调整好,平稳的沿着切局限推进尸体且切锯,按照方位和顺序将切锯下的标本放置在塑料薄膜或者玻璃板上,以避免颠倒顺序或者丢失。(1)水平切面:一般基准选取胸骨角平面,划线切锯,首先沿着基准线锯开,把尸体分成上部分、下部分,然后以切锯面作为基准,进行上切锯和下切锯;(2)矢状切面:一般以前后躯体正中线作为基准,把尸体划分成左右两部分,再以此切锯面作为基准,划分为左切锯和右切锯;(3)任意切面:按照科研、教学或者临床的实际需求,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切锯关节、脏器、局部,对任意断面标本加以制作;(4)冠状切面:通常以左右的躯体腋中线作为基本,把尸体划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再以切锯面作为基准,进行前切锯、后切锯。
3.3清洗及固定
为了有效的避免因解冻而导致标本断面上细小结构的移位、分散亦或是遗失,应当尽快的使用细丝线把处在游离状态的组织块进行原位固定缝合,并且流水冲洗胃肠内容物、血管内凝块及断面锯屑等,拍照编号,以图片资料的形式予以保存。
3.4封装
按照断层标本的厚度,在电炉上或者烤箱内加热软化裁好的有机玻璃条,按照各个断层标本的实际外形加以塑型处理,然后把多余的部分锯去,使用三氯甲烷对接粘合,这样就能够得到基本上与断层标本轮廓外形一致的有机玻璃框,将有机玻璃框的上下缘磨平,对底板加以粘合,详细的检查渗漏与否,检查完毕后在相应的断层标本框中放置好,据去底板和表面多余的部分,粘接好面板,抛光打磨妥善后注入保存液。
4.结果
通过选择尸体、表层划线、低温冰冻等步骤,再采取木工带锯机将其切锯为断层标本,最后进行固定、冲洗、摄像以及有机玻璃封装塑性等,成功制作出连续成套的断层标本,合拢后成为完整的一个人体外形。
5.讨论
所谓断层解剖学具体指的是采用断层切锯法来对人体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该学科属于应用解剖学的范畴。断层解剖学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能够保证机体切实的保持原位状态,将断面位置毗邻关系以及断面形态变化准确的显示出来;其二,能够借助于计算机或者追踪连续断层进行三维重建;其三,与介入放射学与影像诊断学有着紧密联系。所以,熟练的掌握且应用断层解剖学知识,可以将更为坚实牢靠的形态学基础提供给临床医学。质量较高的断层标本是一个断层解剖学知识得以获取的必要条件,本研究通过研究和探析,成功制作出连续成套的断层标本。
在人体断层解剖标准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包括:(1)确定切锯线。断层解剖作为临床影像学的重要基础,应当尽可能使其断面保持一致与临床所需,要正确的选择切锯线部位,因为这往往会对据切面的准确性带来直接影响。在划切锯线时,一般要以体表骨性作为标志,比如乳突的连线、眶上缘等;(2)切锯。制作人体断层标准的中心环节就是切锯,该步骤对标本质量的优劣发挥着决定作用。所以,在切锯之前应当将机器调试好,使用软木块或者已冰冻好的废肢体进行试锯,详细观察锯耗大小、锯齿锐利性、锯条松紧度等,将锯条与挡板的间距调整好且固定。当尸体上锯后,要切实的调整好锯条和尸体的位置,保证锯条和尸体对准且垂直切锯线,保证切锯质量,适当提高张力;(3)固定。对于已经切锯好的人体断层标本,由于冻冰的溶解,部分细小结构非常容易发生移位、脱离甚至遗失等情况,使得标本质量大大降低,所以,在室温较高的条件下进行切锯时,应当使用塑料袋将切下的断层包装好且及时复冻,并且还要逐层的、有计划的解冻,避免过紧、过多的缝合点,以防止组织器官变形、移位的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选择尸体、表层划线、低温冰冻等步骤,再采取木工带锯机将其切锯为断层标本,最后进行固定、冲洗、摄像以及有机玻璃封装塑性等,成功制作出连续成套的断层标本,合拢后成为完整的一个人体外形,因此,采用此类方法所制作出的人体断层解剖标本,不仅色泽美观、层次分明,而且结构清晰、定位准确,能够满足临床、科研以及教学的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辑.浅谈人体断层解剖的制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9(8):27-29.
[2]李艳君,韩淑云.人体断层解剖标本制作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5(17):80-81.
篇2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信心;兴趣
人体解剖学老师施教的对象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从教20余年,常听老师抱怨大学生“一代不如一代,考试题目容易得不能再容易了,可不及格率还是高达10~20%。”我似乎也有同感。在中国,大学生是家庭的骄傲,国家的栋梁,怎么呈现在我们大学老师面前的却是这样的现象呢?值得我们深思。为此,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调查,现报道如下,供同行们商酌。
一当今大学生的特点
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90后”了,“90后”的学生在家里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被家里长辈宠爱、贯养、顺从,再加上中学时代长辈的陪读,以及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如手机、网络等等,“90后”的学生或多或少有懒惰的习惯、自我意识很强、但独立自主能力较差等,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低头族等等时有发生。
二认识上的错误
我随机调查了我校2013级、2014级500名学生,62%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听老师或家长说过“只要考上大学就好玩了。”言下之意是中学为了考上大学,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家长为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竭尽全力,孩子也为能考上大学刻苦学习。可一进入大学,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督促和看管,小孩自己也觉得应该玩一玩了。有学生问我“老师,怎么大学比高三还辛苦啊!”按理说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知识面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专业性越来越强,大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自主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等,因此,怎么可能考上大学就好玩了呢?
三信心不足或者学习方法不对
对我校医科类2013级、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麻醉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的一本387名和三本179名共计56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能闻其声不见其人;第二步学生自己观察标本,老师指导。每个实验室有指导老师;第三步标本示教,由1名老师对照标本讲解,方式与第一步相同。就时间安排来说以第二步为主,也就是以学生自己观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模式。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们比较依赖中学就形成的灌输式的教学法,比较适应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模式。四人体解剖学课程的特点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正常形态和结构的科学,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是医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解剖学是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奠定形态学的基础,是医学生学好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但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课程中,存在着很多困难,其中原因主要有:1)人体解剖课程的医学名词多、形态结构复杂,难学、难记、易忘,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2)加之部分胆小的学生对尸体标本害怕、抵触等情绪,极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3)人体解剖学课程常常在大一开设,同学们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的不是很扎实。同时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有些依赖老师,习惯听老师讲而不是主动学习,上课不够投入、不够认真,课后也没能及时复习等等,诸多因素,造成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难学、难教。五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纯生物医学模式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如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成为各医学院校面临的尖锐问题。为了适应现代教学模式,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教师们也尝试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PBL、CBL、趣味教学法、人文教育[1-4]等等,但各有各的优缺点。我们尝试了“翻转课堂联合改良PBL模式”应用于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并且进行了问卷调查(表1),结果表明所有人认为促进了学习的主动性,且大部分学生认为扩展了知识面等等,但是从主观上有41.7%的学生不喜欢,他们认为占用业余时间较多和自学能力的要求较高,原因之一可能与医学生学习任务重,业余时间少等有关。实施翻转课堂联合改良PBL模式的体会如下:实施课程前我们有很多担心,特别担心学生不自学或者自学效果不好等等,结果是完全出乎意料,不但自学效果好,而且几乎所有学生都很认真,写了讲稿或者PPT,在讨论时“小老师”回答同学们的提问透切,有条不紊。从解剖到临床,从临床到解剖,大一的学生几乎变成了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侃侃而谈。1)教师要把握好度,提高课堂讨论效率,不要把讨论变成闲谈。如限制讨论每一个主题的时间或者已经讨论清楚了的,不要再讨论等等,避免有些学生为了发言而发言。2)不主动或不善于发言的学生,要多引导甚至点名要求发言。3)形成性评价要客观合理,奖勤罚懒,实事求是,避免学与不学,学好与学坏都一样的成绩结果,否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尝试,认为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联合改良PBL模式是可行的,综合起来有以下优点:1)从解剖到临床,再从临床到解剖,关键学习的知识是解剖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临床医学“早临床”的培养要求。2)通过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小组内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通过PPT等的准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3)师生角色互换,有利于师生交流,促进师生情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4)完美实行了形成性评价,避免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搞疲劳战术,应付考试的现象。5)理论内容掌握后再到实验室观察标本,有的放矢,理论指导实践,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同时减少师生接触甲醛的时间,有利于身体健康。究竟什么模式、什么方法能更好的适合大学一年级就开设的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呢?综上所述,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兴趣,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找到适合大一学生而且使他们更加自主能动、高效地完成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作者:向宇燕 李素云 万炜 熊伟 徐菁 杨咏梅 郭东铭 周翠兰 单位:南华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张志军,金国华,吕广明等.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心血管系统解剖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9):1094-1097.
[2]杨波,陈卫军,董世武,等.CBL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3):319-320.
篇3
[关键词] 针刀;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诊疗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c)-0164-05
[Abstract] This paper brings up the concept and advantage of human bowstring mechanics anatomical system started from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force, thereby expounds the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bowstring mechanics anatomical system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 bowstring mechanics anatomical system and anatomical system of Western medicine, illuminates that guiding function of human bowstring mechanics anatomical system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acupotomology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enhanc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of acupotomology from the lesion point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at pain point" to the overal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hological framework of disease, which improves the cure rate of acupotomy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recurrence rate of acupotomy treatment, eradicates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negligence of acupotomy completely, determines the research objects of acupotomology, and set up a morphological pathology foundation for acupotomy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Key words] Acupotomy; Human bowstring mechanics anatomical syste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魍车奈饕浇馄是康鹘馄恃У淖菹蜓芯浚把每一个解剖系统研究得很透彻,但是忽略了各解剖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造成西医各个科室分科过细,研究过于单一,遇到多个解剖系统不同脏器同时发生的疾病,只能到不同科室进行单独治疗,各科室之间缺乏相关性[1-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湖北中医药大学张天民教授将生物力学与人体解剖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解决西医由于解剖纵向研究过细造成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局,进一步完善了针刀基础理论,促进了针刀基础理论指导下针刀临床的发展。
1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1.1 弓箭的力学结构
一副完整的弓箭由弓、弦和箭三部分组成,弓与弦的连结处称之为弓弦结合部。弦属于物理学的柔体物质,主要承受拉力的影响;弓属于物理学的刚体物质,主要承受压力的影响。射箭时的力学构架是在弦的拉力作用下,使弓随弦的拉力方向产生形变,最后将箭射出。见图1。
1.2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定义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运用弓箭的组成结构和受力模式、力学传导方式,去认识人体解剖结构,将人体骨骼定义为弓,连接骨骼的软组织定义为弦,在副骨、籽骨、滑囊、脂肪、皮下、皮肤、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辅助下,完成人体力学传导,将人体联系为一个有机生命整体的解剖系统。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研究骨连接力学结构及力传导的解剖系统。
1.3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分类
按照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组成部分可分为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和多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基础。根据人体各部位的力学解剖结构不同,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组成了5个多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1.4 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篇4
【关键词】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1开展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的意义
护理应用解剖学与基础护理中如各种、卧位,在急危重症护理中如心肺复苏术,在外科护理中如胸腔穿刺术、气管切开术,以及在妇科护理中如尿失禁的解剖学应用等都息息相关[5]。通过开展该课程,使同学们了解其中的解剖结构,同学们更能掌握对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学过程中其知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以“临床上有用、够用”为原则,运用注重临床护理的“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与临床护理岗位职能要求结合,有利于护生立即适应岗位需要[6];遵循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护生的可持续发展,且根据我院护理专业“重实践、强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规范护理技能操作,能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
3开展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大部分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第1学期开课,其后将不再开课,新生对于解剖学知识的运用会随着时间渐渐忘记,这将不利于之后基础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的学习,故在新生入学的第4学期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既能将第3学期上的基础护理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又能为第5学期的内、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学做铺垫,在不减少人体解剖学课程授课时长的情况下增加护理应用解剖学授课内容,丰富同学们的解剖专业知识,其学习效果远比只学习人体解剖学课程更明显。
4实施方案
由于解剖学教学课时安排有限,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增设了《护理应用解剖学》这一专业必修学科,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安排便需要重新策划。
4.1重塑教师的知识结构
未增加护理应用解剖课程之前,对于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学模式跟临床医学相似,为突显护理专业特色,在保持人体解剖学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重点讲授涉及护理技术操作相关的应用解剖特点,为此教师必须加强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完善和重塑教师的知识结构。对于解剖学教师要进行护理专业知识终结性考核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技巧、解剖理论(包括与护理技术操作、治疗、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内容)、增加临床护理实践知识等。
4.2制订和规划教学过程
根据护理本科人体解剖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分析教学形式和学习资源的利用,归纳出护理操作技术所有的的重点和难点,还要根据护理应用解剖的教学思路对微课进行规划。微课是课程的一种形式,因而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教学设计,教师明确微课教学的目标,充实微课视频的内容,同时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策略方面注重对职业技能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设定教学情境,布置项目,按工作流程分解工作任务,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及指导。护理应用解剖课程的建设内容是按专题和系列围绕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并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课前、课后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老师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协助解决项目制作过程中重点问题,想办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进行制作分析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3研究教学内容
由于学时有限,对于护理应用解剖学用书的内容需要作出调整,在第4学期讲授护理应用解剖学26学时,与基础护理学同步教学,教学内容包括表面解剖、生活护理应用解剖、插管技术应用解剖、穿刺技术应用解剖、注射技术应用解剖和急救技术应用解剖以及周围神经损伤应用解剖等几个板块,结合板块将人体解剖学知识重组,着重护理操作技术的解剖学基础,强调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
4.4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案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各占总成绩的50%。形成性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平时考勤、平时作业、课堂案例分析讨论以及课堂互动得出形成性考核成绩;终结性考核在学期末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出题方式和出题内容参照护士资格考试,贴近临床,体现岗位需要,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篇5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学科,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分布形式以及人体各部的层次结构、各器官的配布组合和位置毗邻关系的学科,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能够学好人体解剖学呢,是一直以来困扰大家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据统计,医学中有1/3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面对如此繁多、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学生普遍反应解剖学难学、难记、易忘。笔者作为一名解剖教师,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不断地对教学方法和手法加以改进,得到了显著的成效,下面就来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 理论学习要与实践课相结合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研究范围是人体的形态结构,因此实验教学是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手段。在实验课上学生不仅能接触到逼真的模型和挂图,还能见到真实的解剖标本,这使得学生对某一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的了解更直观、更形象。然而,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并不愿意上实验课,据了解有的学生是害怕尸体,有的学生被甲醛呛得直流眼泪,而有的则是嫌脏而不愿去接触。总而言之,作为教师必须要耐心引导学生克服种种心理,上好每一堂课,使得学生养成勤动手、多动口、善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
很多年以来,解剖学的教学方法一直比较单调,教师靠一张嘴、一支粉笔就可以完成教学,然而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集声音、图片、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并在我校近几年来教师赛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人在讲解循环系统时就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技术,一边点击鼠标,一边讲解,通过动画直观地看到血液如何流到全身,又返回心脏的途径以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使得学生对各循环系统有了一个全新的直观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为深刻,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课堂负荷,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举两得。
3 结合临床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今,很多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我了解到有些学生认为解剖课名词多、内容繁琐、难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解剖课属基础课不如临床专业课有意思。因此,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针对以上种种情况进行“对症下药”,尽量地联系一些临床病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主支气管的解剖结构时,可联系临床一些支气管异物的患者,讲述他们的发病特点,学生们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觉得浅显易懂;在讲解鼻旁窦时,我列举了一些鼻窦炎的病例,鼻窦炎是常见疾病,有些学生本身或者其亲朋好友就患有这种疾病,因此他们的求知欲非常的强烈。在讲解阑尾的解剖特点时,也适当地给学生穿插了一些有关阑尾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有关内容,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为以后的专业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 营造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并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和学生多沟通交流,使得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教导,同时还要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例如,在讲完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这个章节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男性泌尿系的特点,我给学生讲了一个临床病例:一位老年男性患有肾盂结石,直径小于1cm,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然后提出此结石排出体外所经过的特殊结构有哪些,通过同学们积极地思考、举手发言,使得他们进一步熟悉了输尿管的狭窄、男性尿道的狭窄、扩大、弯曲及男性尿道的分布这一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生动而深刻。
5 勤思考、多钻研、努力提高教学技能
解剖学的教学虽然以实验课为主,但理论课的教学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教学手段,有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女性内生殖器时,教师可将双上肢伸展,手持粉笔盒,并将躯干向下屈曲约90°,这样就可以形象地把粉笔盒比作卵巢、把手指比作输卵管
转贴于
伞、把上肢比作输卵管、把躯干比作整个子宫。这样通过艺术加工,化深奥为通俗,使学生觉得很有趣,容易接受。在讲解脊髓表面的三层被膜时,可以形象地把脊髓的硬膜、蛛网膜、软膜比作同学们所穿的外衣、毛衣和内衣这三层衣服。这样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再比如,在讲解交感神经对竖毛肌的作用时,同学们就可以真正理解“怒发冲冠”的含义了。总而言之,只要我们肯钻研、勤思考,教学技能就会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会出现质的飞跃。
6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6.1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求学生勤动手、勤看、勤听、勤提问、勤口诵、勤思考。
6.2 注意轻重缓急,牢牢抓住重点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地给学生指出各部分内容的要求标准,诸如“掌握、熟悉、了解”。
6.3 在课堂上要多总结、归纳和比较,使知识更系统化
例如,具有三个狭窄的内脏器官可以总结在一起,容易混淆的名词概念诸如“肝门”、“肾门”、“肺门”、“脾门”、“卵巢门”放在一起比较记忆。还可让学生在标本上辨认“股三角”、“危险三角”、“膀胱三角”、“胆囊三角”,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6.4 教师可将某些知识点进行加工、提炼,再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篇6
【关键词】 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素质教育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分正常形态、结构及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学[1]。它是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并掌握相关解剖生理学知识,为生物医学仪器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其他学科提供基础。我们所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设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下,学院大的环境下是通信电子学科,而生物医学相关思想和兴趣教育相对薄弱,又因目前通信电子、计算机等相关工作求职相对容易,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找工作相对较难,很多学生考虑到以后的就业,学生的兴趣培养难免会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向通信电子计算机方面偏移,导致很多学生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主观积极性降低。我们在教学中体会到,如果单单讲解课本人体解剖生理相关知识,学生思考不积极。因此在讲授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的同时,试图结合工程相关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借以融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思维。
1 结合工程来讲解
在讲解人体解剖生理学时,结合工程来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细胞膜时,先简单讲解一下细胞膜的成分,然后提问,人工细胞膜如何来制备呢?等同学思考后,再讲解人工细胞膜的人工做法,如利用旋转蒸发法制备,还可以讲解人工细胞膜的用途,例如用在纳米医药,特别是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脂质体等,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同学的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同学对细胞膜的理解,培养创新思维,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以致用提供样例。
例如在讲解运动系统骨骼时,讲解骨骼的组成和功能后,提问同学,人工骨骼如何做呢?怎样能够达到真正骨骼的要求,如何实现等等?这样既能提高同学的兴趣,又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思考,利用工程方法如何实现。
另外在讲解血液时,在联系工程方面,除了讲解人工血液,如何发现携带氧气的碳氟化物等,还会讲到造影剂在磁共振和超声波中增强血管成像,以及怎样设计仪器快速准确地分析和检测血液中的成分等,这样可以在理解人体解剖生理的同时,扩展相关的工程方面的知识和解决办法。
比如讲解牙齿时,在联系工程结合专业方面,提问如何设计假牙、补牙等,对于洗牙,结合超声波洗牙,进一步提问,能否根据这个原理进一步实现利用超声波洗车,节约用水等,使所学相互联系,结合实际贯通一体。在讲解人体解剖生理知识的同时,结合工程对一系列的器官是如何人工制备,如何实现相应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实现的关键是哪些等等,也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
2 结合多媒体教学
人体解剖结构复杂,很难口述清楚,应用多媒体教学,就可将人体解剖实物图像、演示各部位的形态结构、解剖层次和毗邻关系,三维动画模拟演示等生动的展现给同学,能使学生对人体器官组织结构获得一个完整的认识,便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2]。特别是人脑结构,通过讲解相关结构和功能,联系日常脑部疾病,播放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教学视频,加深学生对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的理解。另外在课外也选择一些优良的解剖学教学视频播放,让同学如亲临其境的学习,在缺少实验情况下,尽量多的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
3 精简人体解剖生理学方面的教学
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存在教时少,实验少等问题,重点还是结合生物医学工程的特点,对内容有所精讲,有所删减的讲授。这样才能在结合工程的情况下完成课程的教学工作。未讲解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让同学们课外自学作为弥补。例如在讲解运动系统的肌肉方面的知识时,主要介绍几个重要的肌肉位置,作用等,在结合工程学科讲解时,除了讲解人工肌肉外,还讲解人机工程软件如Anybody软件等与肌肉和骨骼有关的工程设计。这样虽然对肌肉的知识有所删减,但是主要还是有所了解,可以用于工程的使用等,对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有帮助。
4 其他
结合工程学科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一定要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较高年级讲授,因为高年级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能够结合理解扩充的工程学知识,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在给大学初入校的学生讲授生物医学工程概论时,讲解到相同的内容后,提问和调查讲课情况,低年级同学的回答是似懂非懂,对低年级同学讲课效果就比较差,但是在同堂听课的其他学院(如生命学院、通信学院、计算机学院)的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高年级同学却表现出很强的兴趣,多次联系老师请教和讨论他们的问题和想法,并表示愿意参与到我们的研究中。
虽然我们结合工程来探索进行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能够针对工程学科学生教学,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课堂提问和考试发现,很多同学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学习不够全面系统。一方面是由于上课课时少,缺少实验,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是花费了一定的时间来讲解结合工程方面的知识,虽然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未能充分结合相应的医学临床,导致某些知识理解深,某些方面的知识细节理解较浅。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学习影响至关重要,如临床实际结合较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3];如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虽然直观易于理解,知识量大,但是也影响到讲课的条理性等,对系统条理性的记忆有一定影响[4]。
参考文献
1 左明雪,刘赟,安书成,等.人体解剖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8: 57-62.
2 张跃蓉.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4, 27(1): 99-100.
篇7
关键词:人体解剖教学;临床医学;结合策略;研究
人体解剖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体形态结构的相关理论以及临床解剖实践。对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也是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理论。人体解剖课程具有明显的专业特性,其教学也体现出复杂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人体解剖理论教学那么将不利于学生整体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实践素质的提升[1]。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人体解剖学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素养,重点探究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提升医学专业学生的人体解剖理论实践素养提供帮助。
1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基本理念
1.1医学教师教学素质基本要求 医学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适当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结合才可以确保教学质量效果。医学教学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原则,从本专业的基本特点出发,善于通过人体解剖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有效策略保证教学成果。教师还应当注重变换自己的教学思路,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灵活运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测略,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更能够激发思维,更有利于专业知识掌握学习的教学氛围。
1.2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医学专业学习项目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最终的学习效果会产生深远影响。在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充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临床实践教学项目充分扩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知识平台,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有所用,并且在实践锻炼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医学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人体解剖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2.1灵活采用多种课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人体解剖学具有严谨的理论知识结构,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图解分析。为了方便教学,医学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软件设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体统完整的人体解剖学理论转化为各种图文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平面化与立体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数字化虚拟化教学技术运用于医学教学是未来教学工作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2.2实现全面化的课堂实践教学,增加课堂立体感受 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课堂内的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模拟临床手术操作,让学生在仿真的手术环境下进行人体解剖操作训练,确保理论知识能够运用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巩固并加深理解。实践教学环节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医学教师可以专门设置开放性实践教学课堂,倡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解剖操作。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们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充分锻炼临床解剖实践能力。人体解剖实践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可以采取分组实践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得到充分交流与解剖实践素养的提升。
2.3及时进行课后临床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是为日后临床实践打基础,在活体上快速正确找到脏器的位置,并清楚其结构与相邻脏器的关系,是一项必备的基木功。人体解剖学的实践主要是尸检、人体解剖,通过参观和见习的形式,起到开阔视野,提高学习主动性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之后,尽快进入实践解剖内容,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使之对自身所学有所认识,并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解剖实践水平。课后临床实践应由教师亲自督导,及时为学生答疑,并且手把手教授各种技巧[3]。
2.4充分联系各种医疗机构,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的机会 学校方面应当为学生的临床实践联系各种医疗机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临床实习机会。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需要由专业教师和医院专业人员进行指引辅导,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临床人体解剖实践环境,初步形成职业素养。学生个人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应当调动自己的积极性,通过观察、模仿与自主实践全方位提高人体解剖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善于发现问题,虚心向指导教师请教,确保临床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学校方面加强学生实习制度管理,适当提高实习成绩检验指标水平,激发学生实习工作的认真度。
3结论
总而言之,实行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医学专业学生人体解剖理论与实践素养,实现医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我国高校医学专业人体解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应当持续进行完善与改善。医学专业教师应当养成良好的教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处理好人体解剖与临床实践教学关系,实现两者协调发展;医学专业学生应当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在人体解剖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过程中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融,全面提升自身医学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克,刘伟,李文婷,等.人体解剖教学与临床结合初探[J].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2013,33(08):1075-1078.
篇8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器官位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的形态学范畴,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也是医学各学科的先修课。解剖学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描述抽象难懂,学科中的医学名词繁多,多数情况下需要死记硬背,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社会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全新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正逐渐的深入到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教学中,它也将日益成为我们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新方法、新手段。
一、传统解剖学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板书和讲解来传递知识,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过程单调,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解剖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运用电脑软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了编辑,以最直观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了知识信息,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但是多媒体教学方法也有它的缺点,例如: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看清楚屏幕上的内容就需要拉上窗帘,这样就会使教室的光线变得昏暗,从而就会使学生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影响听课效果。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一般都是由教师利用挂图、标本、模型等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识别、观察和记忆。由于对解剖标本有恐惧、怕脏的心理以及福尔马林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得学生不愿意靠近、接触人体标本,教师示教时,有的学生捂着鼻子离得很远,教师示教完后学生不敢亲自触摸观察,影响了实验效果。并且近些年,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尸体标本日益短缺,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很多尸体标本都是反复使用,一些结构也已经破坏,这也会影响学生对一些解剖结构的掌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不断的寻找新方法、新手段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解剖的兴趣。
二、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1.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微课”全称是“微型视频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能够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应用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可以减少学生因长时间观看解剖视频而产生的枯燥感和乏味感。(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重点、难点、疑点内容,主题突出,更加精简。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现每一器官或者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等,甚至可以放大“解剖”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解剖形态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3)资源容量较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微课可以营造出相对灵活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特点和学习进度自行决定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并且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需要的解剖学视频资料。2.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微课这些特征的认识,我们感到微课是能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在制作微课时应当:(1)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围绕某一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讲解。例如,在讲解某一器官时,要用最短的时间将该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和毗邻关系等讲清楚、讲透彻;讲解某一部位的解剖操作时,要录制该部位操作时的具体过程,要一边操作一遍讲解,并要强调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2)由于微课要求教师要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将重点、难点、疑点讲透彻,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录制微课之前做好教学设计,其中包括如何运用简明、扼要、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且记忆深刻;如何进行操作可以使学生看的清楚;如何使用标本、模型能够将知识点讲透彻等。(3)要充分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辅助方法。如三维图像、动画、视频等,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更加直观、清楚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例如,在讲解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时,由于神经系统的传导是非常抽象的,如果只是用文字进行描述,学生就只能是越听越糊涂,也会产生惧怕、厌烦的心理。此时,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三维图像、动画等方法来演示神经传导的动态过程,使抽象的传导过程形象化、立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深刻。(4)微课的内容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医学知识和医学技术在不断更新和进步,教师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录制一些新的与解剖学相关的医学前沿知识的微课视频,上传到校园网上的解剖微课视频资料库中,不断地丰富微课视频的内容,供学生进行学习使用!综上所述,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可以运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它能够使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在课下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的内容,重点掌握课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微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解剖学教学方法的不足,与传统解剖学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解剖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微课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剖学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9
【关键词】 解剖学;中国古代;研究特征
中、西医学的奠基之作分别为《黄帝内经》和《希伯克拉底文集》,二书在对解剖的认知上存在一定差异。《希伯克拉底文集》中的人体解剖知识大多与动物解剖有关,是借助动物解剖推知人体;而《内经》则以“八尺之士,其死可剖而量之”的方法,相比之下,后者更加直观与可信,也切合人体实际。
到了公元二世纪,东、西方医学分别以张仲景、盖仑为标志,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西医学彻底分道,进入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中国医学走入辨证论治的临床医学发展道路,解剖分析的认知方法不再是唯一;而西方医学则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探索。比较中西方古代人体解剖学的发展过程,我们清楚地看到,古代人体解剖起源虽然比较早,在世界上也曾一度领先,但就整体趋势而言,从汉以后,相对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发展是滞后的;就历史时期而言,相对于西医解剖学,发展速度是缓慢的;就对医学理论的贡献是逐步分离的。本文仅从中医古代解剖学的研究特征着手分析,以求正于同道。
1 非解剖的研究方法,贯穿始终
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是,解剖学的发现作了非解剖的解释。如《难经·四十一难》论及“肝独有两叶,以何应也?……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万物始生,其尚幼小,意无所亲,去太阴尚近,离太阳不远,犹有两心,故有两叶,亦应木叶也。”[1]在这里对“肝有两叶”这一解剖特点,用“木”作了“特性”(即功能)的说明。又如《灵枢·师传》云:“五藏六府者,肺为之盖。”“华盖”最初是关于肺位于膈上,位置最高的解剖概念,而在《灵枢·九针论》中对“华盖”却作出了如下解释,曰“一者,天也;天者,阳也。五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藏六府之盖也。”[2]于是“华盖”这一位置的概念转化为人体之“天”、“阳”,后世一脉相承也无不在功能上对其加以发挥。这些都是非解剖解释,将对其功能的认识涵盖其中,因此,一些解剖名词术语便被赋予了解剖(形态)和非解剖(功能)的双重含义。
其次是,解剖学知识用非解剖方法获得。如《灵枢·本藏》云:“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3]又该篇在“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3]的前提下,提出“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里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大肠结。”[4]这里通过皮肤的色泽、纹理来推测大肠的厚、薄、长、短、缓、急、直、结等解剖学特点。显然这种认识并非大量解剖标本观察基础上的,而是据“以表知里”,对肺、大肠、皮肤形态联系规律的归纳演绎。这种获得解剖知识的方法是否合理,还有赖于未来研究作出答复。
另外,还用非解剖的概念比附于解剖。《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肺色白”,《难经·三十三难》曰“肺白象金。”而实际上肺之解剖色泽并非白色,肺色白是因肺属金,金与白对应,故有“肺色白”之说,并开始有了功能的含义。但后世却在解剖色泽上进行了比附,如《医贯·内经十二官论》云“脏腑内景,……喉下有肺,两叶白莹。”文中“脏腑内景”即指解剖的内景而言,“白莹”与表述解剖形态的“两叶”对举,亦说明“白莹”指解剖色泽。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解剖方法因其生长于中国这一独特的背景之下,故长期运用了特有的肉眼直接观察加臆测推导的研究方法。
转贴于
2 脏腑解剖的研究内容,奠定基础
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对人的脏腑解剖研究。人们通过解剖获悉体内脏器大置,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脏器命名。从《内经》到《医林改错》,均着重论述了五脏六腑的形态特征。追溯秦汉以后的医籍,与解剖有关的著作多以五脏论之,其中《五脏论》是从理论上阐明脏腑结构、生理、病理,是根据人体解剖与临床观察、黑箱推导等方法研究的;《五脏图》则是靠人体解剖、比较解剖的实践,观察描绘出人体内脏图,是医生、巧屠、画人共同协作的成果。
在今人看来这些解剖知识是粗浅的,但在脏腑理论形成早期仍然起到了奠基作用,它除了为中医脏腑提供形态学基础外;还通过解剖对体内脏器的功能特点有了感性认识。在中医学中,依据肉眼观察归纳出的脏腑功能认识不乏其例,如“心主血脉”、“肺主呼吸”、“肝藏血”等,不同程度地有受到解剖因素的影响。否则没有解剖便没有脏腑的基本概念,便没有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上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和临床诊治,也就不会形成藏象学说体系。
以“肝胆相表里”为例,《难经·四十二难》记载了“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西医学证实肝脏与胆囊有密切的解剖关系。胆囊位于肝右叶下方,通过胆囊管、肝总管与肝脏相连。这样,结合《难经·三十五难》的论述,可以推断肝胆表里关系的确认是建立在肝胆解剖位置邻近的基础上,肝胆经脉相互络属,肝胆病理上相互传变、治疗上相辅相成。
在祖国医学解剖术语中,还有些是其特有的,在现代解剖学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具体结构,由于古人认识水平的限制,难免将一些“非独立脏器”列入脏腑的范畴,如三焦、命门等。
3 指导临证的研究意义,渐行渐离
从研究意义上看,主要是对中医理论形成之初和古代中医临床的部分疾病有指导意义。在理论方面,可以说古代中医解剖学对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如脏象学说的内容是以脏腑为重点的,脏腑的含义最初就是指人体内的组织结构上相对独立的脏器,它是古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解剖的方法实际观测而来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对所认识的脏器组织进行命名、研究讨论,可见脏象学说形成之初,人体解剖学知识便与之紧密结合在一起了。其次是把所能观察到的许多人体外在客观表现与内脏器官、组织功能联系起来加以认识,然后再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对疾病本质进行解剖分析;同时,还融入古代社会人文思想诸学说的成分,希望在不改变人体完整性的情况下对活体进行系统的认识,从临床表象中推理出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这是脏象学说的另一个特点。由此可见,脏腑概念由最初的解剖器官逐步演变到整体功能单位。这也是古代解剖学与中医理论的发展不同步,甚至相背离的原因之一。
在临床方面,古代中医解剖学对中医临床起到了直接而有效的指导作用。不论是《内经》中记载的脱疽后期截趾术,还是华佗的剖腹手术,都需要有相应的解剖知识做基础,而外科手术的同时又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随着解剖学的发展,手术种类也不断增加。古代中医解剖学是创立经络理论的基础,对针灸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脉起止、循行路线与脏腑络属等都是以解剖为基础的,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也是在此基础上派生与推演的,直至临床治疗取穴也还是需要解剖骨性标志来确定,针刺过程同样需要了解针下所属脏器,以免误伤。因此,从基础到临床都体现了解剖与针灸经络的紧密相联。
综上所述,中医解剖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早期的临床实践是起过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医学的深入发展,则与医学理论逐渐分离。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古代解剖的产生和发展显现了不同于西方的某些特征,中西医学彻底分道,进入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中医学巧妙地回避了自身的短处,充分发挥比类取象、抽象思维的长处,在儒、理、道等各种文化的影响下,一直沿着辨证论治的方向研究探讨疾病的因证脉治,而解剖学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指导作用则逐渐分离与淡化。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难经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3.
[2]陈国印.灵枢经新识[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385-386.
[3]陈国印.灵枢经新识[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3:217-220.
篇10
1形成性评价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评价学家斯克里文(M.Scriven)[3]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这些过程能充分体现形成性评价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多元化、激励性、情感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有六种,具体有:①学生自评(DesignReview);②教师评价(ExpertReview);③学生、教师互评(One-to-OneReview);④小组评价(Small-GroupEvaluation);⑤实验过程评价(Experimentalprocessevaluation);⑥实验结果评价(Evaluationofexperimentalresults)。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学生的问题,各种评价方式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提供了教与学的信息。学生得到个人反馈,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得到个人反馈,以便改进教学,提供给学生更有意义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而评价形式也多种多样,教师可以从如下入手:①口头表扬: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小班学生以口头表扬。在口头表扬时应注意语言的丰富性。有些简单的语句无不鼓励着学生树立自信;②体态语言:评价并非一定要通过语言。通过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可以传达教师对小班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体态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评价的方式,如把表现出色的学生的名字写到圣诞树上;给合作默契的小组贴上小星星;给进步飞快的学生敲上一个笑脸……以丰富的评价方式激起[4]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③共同参与:教师在表扬学生时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对同伴的出色表现作出肯定的反应。一起唱歌为同学喝彩;拍拍手打节奏给伙伴加油;竖起大拇指表示对他们的钦佩……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激励下[6]加倍努力。
2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在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形成性评价”
这几年,对本校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评价途径如下:一是课堂内外结合---解剖知识的实验延伸,激励学生学解剖学实验的兴趣;二是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自评、互相评价和师评相结合;三是实验操作入手,理论实践结合。本文以人体解剖学中的“心脏”解剖实验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开展“形成性评价”。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心脏是重点内容,需要完全展示心脏的腔内结构,通过解剖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6]心脏的形态结构及血流方向。提升人体解剖学心脏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步骤讨论如表1。对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详细方法,有如下具体方法。2.1强化实验课堂的师生沟通互动。解剖实验课时,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首先按学习指导对人体解剖标本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则相互讨论并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老师进行学生合作情况的评价。要求学生掌握心脏位置及其外形,心各腔的形态,心腔内血流方向,左右冠状动脉起始、行程和分布情况,冠状窦的位置、开口部位,房间隔、室间隔位置及其薄弱部位;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及自学能力。然后实验过程中带教老师与学生互动,解决学生先前自主学习标本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与学生一起梳理知识点,建立网络思维导图,连接并梳理有关该次实验课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接着,教师通过视频教程和实验室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学生自己动手解剖猪心脏,通过对猪心脏的实际接触来理解心脏的形态结构及血流方向。最后,结合课堂标本测试以了解学生的标本学习情况,并记录打分。教学实验证明,该课堂标本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学生学习—发现问题—交流互动—解决问题—回顾小结—测验评价—反馈巩固这一系列过程来较好地反映及评估学生对标本的认识情况。实验课后,将该次实验课的标本学习情况反馈给各理论课的带教老师,并由带教老师结合该次标本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修订其教学重点与进度,并布置相应的课后教学活动。2.2结合“班主任”制度,建立有效的课外辅导与沟通。本校的解剖技术员教师均兼任该课程相应班级的“班主任”,班主任老师可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好的沟通纽带。班主任首先要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利于“因材施教”。尤其应关注课堂学习情况不太理想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帮一,结对子”等方法,请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进行帮扶,即有利于将学习的课堂进行外延,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即提升了学习气氛,也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对于此类课外的学习,要进行必要的评价与反馈,以更好地促进同学的学习,应采用课外的书面和实验考查等形式,对学生的解剖知识及标本的掌握情况进行二次评估。并将此评估结果与第一次评估进行比较,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改进情况。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结合两次评价的比较和学生的自评,可以有效地指导和改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使用最新的通讯平台,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微信”、“QQ”等及时通讯平台设立答疑群如微信群、QQ群等,与学生建立及时有效地交流和沟通,不断进行问题的反馈、以延伸实验教学课堂[8]的时空,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论及意义
人体解剖学课程过程性评价成绩构成:学生自评5%,教师评价30%,学生、教师互评10%,小组评价15%,实验过程评价30%,实验结果评价10%来进行综合评价。这些过程当中教师评价包含学生实验书面作答和问答评价,同时包含后期微信群、QQ群教师学生的沟通等。实验课当中形成性评价更具多样化。可见,形成性评价可以成为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评价方式,应用作用与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证明形成性评价在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章明星,刘建卫,赵伟,等.探讨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融合与实践[J].解剖科学进展,2015,21(1):107-108.
[2]贾媛媛,吴敏范,李荣梅.形成性评价在系统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253-254.
[3]ScrivenM.Evaluationthesaurus[M].SagePubnInc,1991.
[4]赵琳,王璐,刘伯锋,等.趣味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4,21(4):396,398.
[5]张路赢,熊鹰.对高职高专解剖学“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的思考[J].解剖科学进展,2016,22(1):119-420.
[6]刘涛,黄悦,白石.互动式教学大纲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2016,22(1):113-114,116.
[7]张维烨,马仁华,韩磊.解剖学心脏实验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