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融资模式范文
时间:2023-03-27 15:0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ppp融资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F29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39-2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增加,规模逐渐扩大,随之产生了资金缺失和融资困难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PPP融资模式成为最佳的融资方案。曹妃甸的开发建设是党和国家为实现北方地区重化工生产力布局和产业机构优化调整,推动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所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曹妃甸园区道路工程项目是一项投资规模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这就需要充分发挥PPP融资模式的作用,让社会各界参与到该项目的投资建设中,同时,PPP融资模式的风险不容忽视,相关部门必须进行深入研究,为该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可靠保障。
1 PPP融资模式简析
PPP融资模式是在PET融资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公私合营模式,具体指的是政府部门积极吸纳社会私营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公共联合供给方式。在该融资模式的背景下,首先由政府部门或公共部门制定某项目的建设方案,之后采取招标或竞标的方式来对私营资本进行评估和选择,从而选出合适的合作伙伴。其中,私营资本的主要负责范围涉及项目的设计、施工、营运以及维护等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公共部门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例如收取公路通行费以及公共设施服务费等。
2 PPP融资模式风险因素分析
一般来说,将PPP融资模式应用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常常存在以下几种风险因素:
第一,融资子项目风险,融资子项目主要涉及筹划建设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做需要的资金,融资子项目风险主要是对资金来源、使用、偿还等具有不利影响的因素,具体包括政策法律风险、信用风险、金融市场风险等;
第二,建设子项目风险,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辅助设施建设都属于建设子项目,其中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因素都属于建设子项目风险,例如,资金风险和技术风险,如果资金不到位或不及时就会使得项目出现延迟,因为技术方面产生失误也会使得项目难以顺利进行,甚至难以达到相关的质量标准;
第三,生产运营子项目风险,生产运营子项目指的是应用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辅助设施为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或产品的过程,其中存在的风险包括管理风险、原料风险、金融风险等增加成本、降低经营利润的不利因素,例如,由于能源、材料市场价格上升导致生成成本增加,或供货商信誉不良,以次充好,增加运营成本。
3 曹妃甸园区道路工程项目应用PPP融资模式的必要性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曹妃甸成为经济开发的重要基地之一,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曹妃甸园区道路工程项目属于投资规模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而不借助其他投资途径,不仅限制政府财政资金的投资效率,还容易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影响项目的进程,因此,PPP融资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曹妃甸园区道路工程项目总投资预计96054万元,预计由政府出资10%,社会资本占90%,可见该项目具有资金一次性投入过大、回收周期长、风险较大等特征,需要充分发挥PPP融资模式的作用,并加强风险防范。将PPP融资模式应用到曹妃甸园区道路工程项目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社会私营企业各自的优势作用,将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远景规划、协调能力与私营企业的创业精神、民间资金和管理效率有效的结合到一起。
4 曹妃甸园区道路工程项目的PPP融资模式风险研究
4.1 风险识别
曹妃甸园区道路工程项目中PPP融资模式的风险因素具有多样性,主要原因是该项目的参与方较多,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建设部门等,受到一系列合同、协议的限制,其涉及的权利义务关系十分复杂。该项目的风险识别主要分为政治风险、资金风险、法律及合同风险、建设风险、运营及维护风险等。
4.2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该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事件发生可能性、事故后果以及风险等级划分的分析。风险评价是一个动态持续过程,该项目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结合来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法构建PPP融资模式风险评价模型,确定主要风险因素和承担风险最多的部分,从而为制定风险防范和处理对策提供有效依据。
4.3 风险分担
PPP融资模式中,政府部门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财政支出和风险,而私营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在私营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将风险分担给私营企业,充分发挥私营企业在风险管理中的优势作用,有效降低项目的经营成本。曹妃甸园区道路工程项目在进行风险分担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由对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相应的风险;承担的风险程度与所得回报相匹配;承担的风险要有上限。
5 曹妃甸园区道路工程项目的PPP融资模式风险控制策略
5.1 加强动态防控
项目的建设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存在的风险也具有不确定性,这就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风险的识别、分析和防范。曹妃甸园区道路工程项目的融资金额较大,随时面临利率变化引发的市场风险,为了减少损失,唐山市政府可以和社会私营企业之间签订购买服务协议。此外PPP融资模式的法律环境也是随时变化的,为了避免法律风险,该项目需要聘请专家型法律顾问参与到项目的设计、融资等环节,以确保项目的各项工作符合现行法律法规。
5.2 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是PPP融资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可以通过建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PPP融资模式的管理,从而降低融资风险。政府要不断丰富PPP融资方式,例如引入社保基金,还要完善各项政策,保障项目招标工作的公开、公正化,选择社会责任意识较高、管理能力较强的私营投资者。此外,政府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对政府和私营企业各自承担的风险和收益进行明确划分,同时加强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保障各方的权益。
5.3 私营企业自身的监管
私营企业在参与PPP融资项目前,要对自身经济实力和融资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确保能够在融资期限内提供项目所需资金,避免因为盲目投资,给项目造成的经济风险。此外,为避免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由于经营收益不足影响到项目的进展,参与PPP融资项目的私营企业要对政府提供的优惠条件、补贴政策的可行性及可靠性进行充分评估,从而保证整个项目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益。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PPP融资模式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曹妃甸园区道路工程建设是京津冀一体化形势下的重点工程,要充分发挥PPP融资模式的优势,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有效结合,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加强融资风险的研究,积极采取有效策略规避融资风险,推动促进PPP融资模式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王将军.PPP模式的几个关键问题与可持续发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10:151-154.
[2] 王慧莎.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研究[D].中南大学,2012.
篇2
【关键词】 PPP模式 基础设施 民营资本 融资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对经济发展的限制效应再次突现出来,单靠政府的财政力量将无法满足这些基础设施所需的巨额投资,并且投入后政府还有可能承担巨大的赤字风险,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卫生、能源、环保、交通及其他公用设施是所需资金的短缺,都为国内外社会资本以PPP方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 PPP融资模式及其主要特点
1.1 PPP融资的概念
PPP融资方式最早是由英国政府提出来的,是政府部门通过与私营机构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方式。项目对私营机构的补偿是通过授权私营机构在规定的特许期内向项目使用者收取费用,由此回收项目的投资、经营和维护等成本,并获得相应的利润。王灏根据私营机构在项目投资中的参与程度和风险不同将PPP融资方式分为三大类:外包类PPP项目、特许经营类项目和私有化类PPP项目。外包类投资是指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参与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任务;特许经营类指私营部门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担风险,共享项目收益;私有化类指私人部门负责项目的全部投资,所有权永久归私人所有,私营部门承担的风险最大。
1.2 PPP融资模式的特点
与其他融资模式相比,PPP融资模式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可充分吸收私营资本。PPP模式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部门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及有效运营,这为私营部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投资市场,必然可以吸引到大量的私营资本参与到基础建设投资中去。其次,采用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在工程过程中有效推行全寿命周期管理。PPP项目的合同期限通常是根据基础设施项目的寿命、投资回收期确定的,而基础设施的合同期限一般都长达几十年,这可以向政府提供全套的工程信息,有利于在建筑行业推动全寿命周期管理。再次,采购过程灵活多样,可对工程做出及时变更,确保公共部门利益得到最大化保障。PPP合同中会有一些条款赋予公共部门保持灵活性的关键权利,可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工程设计,满足群众的最大需求。第四,融资类型多种多样,如BOT、BT、DBO、PUO等,可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类型予以选择。
2.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PPP融资模式可行性分析
2.1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1政府的思想观念尚不成熟。当前,我国的大型基础设施的参与方大都是国有的大型建筑企业或其他国有企业的附属建筑施工单位,私营企业真正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并不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私营企业涉足最少、进入最难、最难以发展的领域。
2.1.2市场竞争机制尚不健全。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缺乏一套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程序和制度,对于市场竞争的主体、竞争的标准还没有一个有效地官方文件予以明确,造成现行的市场竞争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
2.1.3特许经营权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亟待规范。我国目前的特许经营权管理文件尚未对特许经营的内容、范围和特许经营制度的产权归属做出规定,政府还需改善招投标管理办法,使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更加透明规范。
2.2 PPP融资方式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有效性分析
2.2.1拓宽了城市建设资金融资渠道,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实行PPP融资方式后,可以从根本上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更好的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同时原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可更好的用于经济发展和其他市政建设。
2.2.2可以及时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促进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公用垄断企业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是一个普遍现象,政府退出此项服务,而是站在一个规划协调者的角度,可以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3. PPP融资模式在城市化进程中应用所要注意的问题
3.1制定相关的法律文件,推行适合城市化进程的不同PPP融资模式
PPP项目的法律关系非常复杂,在项目的不同环节会涉及到不同的法律问题。有些问题在国家颁布的特许经营的法律规定中有统一的规定,但更多的仍是通过不同项目领域内的我国其他法律或现有行政法规来管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总归性规定、地方法规、专营办法、外商投资相关法律、招标投标相关法律、土地相关法律、项目公司设立相关的法律、外汇相关法律、税收相关法律、争端解决相关法律、环境相关法律、担保贷款融资相关法律和定价相关法律。然而,虽然PPP项目法律众多,但是仍然有部分法律会和国家的其他法律产生冲突。国家也应设立相应的PPP管理部门,对 PPP项目实行统一管理,以使工作规范,加快PPP项目的推广。
3.2建立、健全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为大范围推广PPP融资模式建立社会服务基础
PPP融资方式多种多样,涉及的参与方多种多样,有东道国政府、项目公司、项目实际投资者、管理公司、工程公司、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设备原材料供应商等,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广泛的较复杂的金融、财务、工程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的人才队伍是PPP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因此,要促进PPP项目的发展,加快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首先要加强对市场投融资服务咨询公司的管理,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为PPP项目在我国的顺利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其次,PPP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的支持,只有通过高校的人才培养才能为PPP专业人才的最终成长夯实基础。最后,国家要加强对PPP融资模式的宣传,对国际上的成功的和失误的PPP融资案例加以总结归纳,形成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规律的新型PPP融资方式。
3.3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是实现PPP项目运作的必要条件
首先,要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合理定位。由于PPP项目的性质,只有项目所在国政府下放和解除各种审批权限,才能切实有效的减少行政手段对市场的干预,促进PPP项目的发展。其次,要放宽政府的扶持政策。PPP项目不是“民进国退”,不是政府完全退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的投资者组合多种多样,不仅有国外的财团和金融机构,也有不少国内的大型民营企业,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中国PPP融资方式具有立项周期长、手续多、回报慢的特点,如果政府不能适度放宽国内的投资政策,势必会减少国外投资者的兴趣,增加其市场风险。因此,我们可以适度放宽投资限制,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再次,由于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缺乏激励约束机制,管理方式也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完善,无法有效的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因此,政府还需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民营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构造一个主体层次多元化,产权明晰适度竞争的市场结构。
3.4建立PPP项目财务评价体系
从项目财务角度分析计算项目的财务清偿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PPP项目往往都是资金投入巨大、建设经营周期长、社会影响广泛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因为涉及到外资和民营企业,我们在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时要与一般项目的财务评价予以区别。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PPP融资项目涉及到投资方和政府,不同角色的定位决定了财务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私营企业和政府的可行性研究周期的不同。第二,PPP项目投资方往往是多家私营机构组成的大财团,参与者众多决定了受益者也多,财务评价结果要充分体现参与者的受益情况。第三,众多风险因素影响现金流。风险的分担方案将直接决定各种参与者的收益,PPP项目的时间跨度较大,风险在项目发展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计算项目收益时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变化。
参考文献:
[1] 张启智、严存宝: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融资方式选择[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篇3
关键词:PPP融资模式;风险因素;公共部门;私人部门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206-01
1 PPP融资模式概念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简称,即公共民营合作制模式,这是一种以各方参与人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实现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权利共享,此种模式适用于基础设施和非营利性设施的建设。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项目融资各方主体均可以获得比预期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现已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
2 PPP融资模式各阶段划分
PPP融资模式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它是传统政府采购方式和完全私有融资模式的结合。PPP典型结构是:政府部门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私营单位组成的SPC(Special Purpose Company,即特殊目的公司)签订特许协议,由SPC负责项目的筹资、建设与运营。结合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可将PPP融资模式划分为以下七个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招投标阶段、合同组织阶段、融资阶段、项目建设阶段、项目运营阶段、项目移交阶段。具体流程参见图
3 PPP融资模式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3.1 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该阶段公共部门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分析和研究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完整的PSC模型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量化,自留其最有控制力的风险因素。
3.2 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参与的阶段,在该阶段私人部门结合招标文件的初步风险分担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并分析其对公共部门转移风险的控制力的大小,以此来决定自己的投标报价。
3.3 合同组织阶段
当私人部门中标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就特许权协议进行谈判,在遵循风险分配原则的基础上,动态对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进行全面分析,并确定双方风险分配的方案。
3.4 融资阶段
该阶段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正式签订特许权协议,成立SPC,由SPC与贷款人、建筑承包商、运营维护承包商和保险公司等签订相关合同,由SPC负责项目的资金筹措。
3.5 项目建设阶段
该阶段包括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由SPC主要负责,其直接涉及项目的质量、工期、成本等关乎项目成败的众多因素。
3.6 项目运营阶段
该阶段是项目发挥生产效益的阶段,也是PPP项目中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决定着SPC能否收回投资并获得盈利。
3.7 项目移交阶段
项目运营期满,私人部门在工程使用价值达到政府部门要求后要将该项目的所有权归还公共部门,由公共部门对项目继续进行运营和维护。
4 PPP融资模式各阶段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本人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PPP项目融资的风险分为10类,分别是:政策风险、金融风险、法律风险、建设开发风险、合作风险、环保风险、信用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不可抗力风险。
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因素的类别较少,主要是建设开发风险的相关因素,但是它是PPP融资模式整个项目全寿命周期最重要的阶段;招投标阶段风险因素主要是招投标双方的相关费用,项目是否具有吸引力和市场上符合招投标资格的私人部门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招投标过程的费用;合同组织阶段的风险因素最为集中,其谈判费用高是该阶段最重要的风险因素,谈判费用是PPP融资模式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签订与谈判的过程实质上是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就如何分担风险所进行的博弈过程;融资阶段是项目生命周期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资金是整个项目的生命源泉,在保证资金充足的前提下,项目才能保质、按期完成。融资阶段风险不容小视,因为PPP项目融资是大型的项目融资,其所需的资金量很大,该阶段政策风险、法律风险、金融风险中的任何一个风险因素都关系到项目能否融到其所需的足够资金,从而影响整个项目的有效运行;项目建设阶段和项目运营阶段是PPP融资模式风险最容易暴露的阶段之一,不仅资金的投入量大,而且该阶段是形成工程实体的重要阶段,涉及的风险因素最多。建设过程中建设资金不到位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因为它会引起一系列的风险,如项目不能按期完工,工程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合同频繁变更等。该阶段市场风险因素会使SPC在有限的运营期内获得的收益减少,如市场上出现很多与该项目竞争的同类项目,市场对该工程产品的需求下降,以及国际市场项目产品的价格下降或工程使用价值的下跌等。环保因素则会增加项目的成本,甚至使项目被迫停止运营。运营养护成本、运营者的管理技术水平、运营能力都对SPV在运营阶段的收益有一定的影响。其它风险因素诸如不可抗力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及合作风险也在这两个阶段起着重要作用;项目移交阶段主要是市场风险和合作风险。各种因素引起的国际市场项目产品的价格下降或工程使用价值下跌会导致项目移交失败。
5 结语
篇4
关键词:市政建设 PPP融资模式 应用
市政建设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属性,市政建设盈利能力较差,主要是产生社会效益,因而这也决定了市政建设的资金投入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资金投入。然而市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压力的不断加大,市政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日益突出,要求在市政建设领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确保市政建设必要的资金保障。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住建部与财政部两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市政公用领域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推介工作的通知》,力推在市政公用领域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如何有效的将PPP融资模式利用到市政建设领域,成为目前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这对于提升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PPP融资模式概述及在市政建设领域应用的优势分析
PPP融资模式也就是公私合作的项目建设融资模式,对于市政建设领域而言,主要是为了确保市政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而由政府主管部门、企业或者是私人所结合形成的合作形式,对项目建设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管理责任以及效益收入。在市政建设领域,引入PPP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PPP融资模式可以缓解政府在市政建设上的财政压力
近年来,受我国经济发展下行的影响,政府财政资金支出压力骤增,地方政府在市政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着较高的资产负债率。通过采取PPP融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到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可以减少政府的资金投入,有效的缓解政府部门所面临的财政压力。
(二)PPP融资模式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采用PPP融资模式,政府通过特许经营协议,与私营机构合作进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建设,由于私营机构在项目建设的投融资、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市场经营更为丰富,因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成本投入,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PPP融资模式可以实现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风险共担
PPP模式下市政建设项目无论是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建设以及应用维护等环节,都由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完成,参与各方通过经营协议共同承担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责任与风险,因而更有利于提高项目建设抗风险能力。
(四)PPP融资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营效
长期以来,在市政建设领域一直采取的政府主导模式,造成了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不高,服务质量较差,而引入私营部门共同经营,私营部门可以发挥自身的先进技术以及成熟的市场管理理念,有效的提高市政基础建设项目的运营效率。
二、PPP融资模式在市政建设领域具体应用面临的制约问题
(一)政府对PPP融资模式认识不全面
PPP模式在市政建设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新兴阶段,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于PPP模式还缺乏全面的认识,有的只是看中了PPP模式在缓解财政压力以及项目融资方面的作用,而忽视了科学合理的特许经营协议设置,容易出现市政建设项目风险。还有的为了实现存量项目转化,解决融资困境,甚至给予参与的社会资本过高不合理的回报承诺,而将项目建设的风险主要由自己承担,这就难以真正发挥PPP模式在提高运营效率以及风险共担方面的优势作用。
(二)社会资本参与市政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市政建设项目相对来说生命周期较长,一些社会资本对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存有顾虑,担心地方政府能不能在较长的履约期内有效履约,特别是一些失败的政企合作案例,更是增加了社会资本对参与市政建设公私合营的担忧。
(三)PPP融资模式在市政建设领域的应用缺少健全的政策体系支持
政策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也是造成PPP模式在市政建设领域无法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政府与私营部门在收益补偿机制、市政基础设施的产品与服务价格、各自职能分工、项目运作管理权益以及风险承担责任等方面,可参考借鉴的经验相对较少,造成了PPP模式应用推进缓慢。
三、加快推进PPP模式在市政建设领域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政府应该全面认识PPP融资模式,并强化自身责任意识
首先政府应该全面的认识PPP模式的实质,对PPP模式在化解政府债务压力、缓解地方政府的投融资缺口方面的作用,要有准确的认识,避免存在单纯解决资金压力而在市政建设领域引进PPP模式的误解。其次,在PPP模式的具体应用中,地方政府应该严格落实自身的履约责任,特别是对市政建设领域的财政支出责任数额及年度预算安排等对外界进行公开,打消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建设的顾虑。第三,在市政建设领域社会资本的选择上,应该坚持公开透明、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在PPP采购阶段重点确保公众知情权,避免出现各种暗箱操作和寻租空间,同时将有关合作信息及时向外界公布,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主动权。
(二)强化PPP模式在市政建设领域应用的基础工作
为了推进PPP模式在市政建设领域的快速推进,政府应该作为主导,完善相应的基础工作。首先,应该健全必要的制度机制建设,尤其是健全市政建设领域的费价机制、运营补贴、合同约束、信息公开、过程监管、绩效考核等相应的配套机制,重点确保政府与合作企业之间可以真正的实现风险共担、权益融合以及有限追索。其次,应该进一步的拓宽市政公用产品的融资方式及渠道,在市政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逐步的加大力度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到投资运营环节。第三,应该不断地创新投融资模式,特别是彻底改变传统的以土地使用权等抵押担保、借地方投融资平台发债等就旧模式,逐步的加大特许经营等方式在市政建设领域的应用推进。
(三)加强对PPP合作项目风险的应对管理
在市政建设领域引入PPP融资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促使公共服务投融资、运营和管理的传统风险配置发生了改变。在风险管理方面,应该严格落实好风险共担的原则,避免地方政府为了达成合作意向对合作企业进行风险兜底承诺。在具体的风险应对管理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内容制定具体的风险分担管理措施。对于政策风险等,由于主要可能是由政府导致的,因此可以由做为主要承担部门。对于通货膨胀、利率、外汇、税收等经济风险,则应该严格坚持由双方共同承担,确保实现风险与控制力对称,与收益对称,与参与程度对称,督促政府以及合作企业各自职责的充分履行。
(四)提高PPP融资模式下参与主体的的项目管理能力
为了确保PPP模式下市政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应该不断提高参与主体各自的项目管理能力。特别是做为地方政府,由于在PPP模式的具体应用中缺少相应的经验,更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强化项目管理能力,重点是在PPP模式应用过程中的咨询机构采购、项目设计方案质量把关、与社会资本磋商谈判、合同签署、行政监管、绩效评价、后期移交等环节,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应该注重中介咨询机构的专业能力在PPP模式中的具体应用,特别是对于涉及到行业、财务、法律、金融、环境等专业性非常强的业务环节,加强与外部的合作,尤其是在PPP项目方案优化等方面发挥作用,并帮助提高政府在与社会资本谈判磋商中的专业能力。
四、结束语
PPP融资模式在市政建设领域的应用,是我国市政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市政建设工作的有效快速开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PPP融资模式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完善策略与运行机制,进而充分发挥PPP模式的优势,推动市政建设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伍迪,王守清PPP模式在中国的研究发展与趋势[J].工程管理学报,2014
篇5
【关键词】PPP模式 农村水利设施 融资研究
PPP模式是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其中包括BOT、TOT等多种融资模式,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融资问题一直都是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PPP模式的使用能够有效的缓解农村水利设施的融资问题,提升政府对水利设施的管理效率,充分的发挥出政府的基本职能,从而实现风险转移、规避风险的目标。
一、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不足
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来源只要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主要来源于中央,而农民付出劳动力,地方政府负责相关配套设施的投资。这种投资方式比较单一,政府的资金投入比较不稳定,并且没有系统的对投资渠道进行规划,地方政府的虽然也投入了一部分资金,但是依然不足以支持农村水利设施更加完善的建设。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逐渐增加,但是,从国家财政总支出的角度来看,依然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整体支出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占据的份额比较小,经常会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状态,不仅会影响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稳定性与持续性,还会影响施工企业的工程效益,造成施工企业的经济损失。
由此可见,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不利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水平有所提升,有效灌溉面积呈上升的趋势,但是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比例却一直在下降。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灌溉能力还比较弱,水利设施建设方面还不是非常完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1]。
(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单一
目前,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分别是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村集体资金、农民个人资金、社会投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在农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具有公益性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实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时候,单凭市场是无法满足项目投资的需求,还需要政府的支持。虽然财政资金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中的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不足以支持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还需要借助乡村集体组织的帮助,确保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正常运行。
但是,毕竟乡村集体组织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保证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会给他们增加很大的经济负担,最终还是会造成无法承担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情况,所以,还需要银行和社会的支持。银行虽然能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但是也需要为自身的经济效益考虑,如果无法保证经济性和安全性,银行也不会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上的支持[2]。
二、PPP模式的基本概述
PPP模式是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其中包括BOT、TOT等多种融资模式,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具有共享投资收益、分担投资风险、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基于PPP模式融资活动的主体是项目本身,通过该项目的正常运行和政府的扶持来偿还贷款。使用PPP模式进行融资,能够让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到项目中归来,不仅能够让民间资本直接参与到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还能够尽可能的降低融资风险,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对项目的规划与控制。另外,在开展PPP模式的时候,国家政府应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和激励制度去促进项目的建设,在保证民间资本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提升他们对项目的参与性,从而帮助政府解决财政支出方面的问题[3]。
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使用PPP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PPP模式能够减轻政府在财政上的压力
使用PPP模式开展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升公共物品的供给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国家在公共物品上的财政支出越来越多,已经超过了国家政府能够承受的范围,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项目是非常必要的。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引入民间资本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能够有效的缓解政府在财政支出上的压力,帮助政府度过难关。既能够节省政府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支出,还能够促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
(二)PPP模式能够提升项目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政府对公共事业的垄断经营降低了公共事业领域的竞争压力,同时也增加了政府在财政上的压力。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公共事业的发展,还会损害到公众的利益。将PPP模式使用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项目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尽可能的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当中,满足农村居民对水利设施的需求,在提高项目运营效率的同时,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4],对于提升农村居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在开展农村水利设施融资的过程中,使用PPP模式还是非常必要的,就能够适应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需求,还能够缓解我国政府财政上的压力,尽可能的补我国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上的不足,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翔.基于PPP模式的农村水利设施融资研究――以云南省农村水利设施供给为例[D].云南财经大学,2012.
[2]甘琳.PPP模式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1.
篇6
关键词:PPP;项目融资;金融风险
Keywords:PPPP;projectfinancing;financialrisk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6-0016-03
0引言
PPP的含义就是“公私合营制”,它是一种特殊的融资模式。1992年,英国政府提出了这个模式的概念。通过将公共部门的政策方面的优势和私人部门的其他优势合并,达成一个双赢的目标。但是这个模式由于存在着回收周期长的特点,使得项目存在很大的金融方面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和探索,希望可以找到解决此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尽量减小这一模式之下的项目损失。
1PPP融资模式的定义
随着目前项目发展的越来越快,项目融资已经成为了一个愈来愈流行的名词。PPP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这个此最早出现在1982年,英国政府签订长期的协议,代替政府建设和管理一些公共的服务。而本文将对PPP模式进行一个详尽的定义,来论证其理论基础。
1.1狭义定义
狭义的PPP模式是指所有的融资模式的总称,这种含义下的PPP模式更加强调的是风险的分担,并且强调项目需要去衡量其价值,通过价值来估测风险,而项目的价值与风险一定程度上是成正相关的。
1.2广义定义
PPP模式的广义定义是指一些公共的部门通过和私人企业或者经济运营者建立合作的关系,将公共产品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转移到私人的一种形式。虽然在国际上,私人部门参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是PPP模式的发展却是最新提出来的一种发展形态。
2PPP模式的目标与运作思路
2.1PPP模式的目标
PPP模式的目标分为低层次目标和高层次目标两层。具体的含义就是指,低层次目标也就是在特定的项目中所设定的短期的目标,这个目标一般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高层次目标则是指将私人的部门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立,并且与私人部门进行长期的综合的合作。
2.2PPP模式的运作思路
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基础设施只能由政府建造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础设施建造的质量。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伙伴关系,但是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如何确定是这个模式中存在的最核心的问题。因此,合理地将权利和义务分配好才能够保证项目顺利完成。而PPP项目的运作思路是从中心扩散开来,呈金字塔的管理方式。顶部自然是政府,它是项目的制定者,政府不仅需要确定项目在运行时的具体的目标,制定相关的实施策略,也要对私人部门在建设公共设施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保证其项目的质量。而金字塔的底部则是这些参与建设公共设施的私人部门,他们通过与政府签订协议,从而和政府进行合作,与政府相互配合,从而促进项目可以达到建设的目标,完成项目。
3风险的内涵
3.1金融风险的内涵
风险的含义是因为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超出预计结果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带来一定的损失。而对于金融风险来说,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但是总结有如下观点:①金融风险主要指的是在公司、企业或者和金融有关的行业中,由于金融活动或者投资所带来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之前所无法预计的。②金融风险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而使得市场参与者的现金流量出现不稳定的情况。③金融风险是指在从事金融活动的时候,由于各种政策发生的变化,而导致经济的损失。因此,可以看到,金融风险存在多种不同的角度和解释,这些角度日趋复杂化。
3.2PPP项目中金融风险的含义
从上文的金融风险可以看出,很多学者认为金融风险是从事金融活动而带来的损失,而PPP项目中的金融风险则是指在项目融资的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由于设备材料采购,劳务购买等活动中的基础变量的往不利的方向发生改变,因此导致了项目活动中项目的成本高于预算值,包括了由于汇率的变动带来的风险,由于利率的变动带来的风险等等。
4PPP项目金融风险
4.1PPP项目金融风险的特点
PPP项目中的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一般的金融风险,他还有PPP项目中金融风险自己独具的特征,例如扩散性和客观性等,并且由于PPP项目自身存在金融数额大,金融回收的周期比较长等特征,PPP项目中的金融风险还有以下的特征:①风险的系统性。风险的系统性的意思就是,在PPP项目中,会出现一些发起人自己都无法控制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是由于一些外部的因素导致的,所以这种风险是一定存在的,只是存在的大小程度不同,因此,我们只能够想办法将风险降到最低而不能够完全的避免这风险。②风险的承受期长。PPP项目一般都是经营期比较长的项目,而在这种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面临着金融风险的影响,时间越长,外部的环境就会变化越大,就会使得金融风险越大。因此,这种风险一般都有很长时间的承受期。而这个期间可能会达到很多年,甚至有些是从项目开始直至项目结束。③风险的不确定性高。日前,国际上的利率变化幅度很大,导致金融行业由于汇率剧烈波动而产生经济方面的危机,例如,在1994年的时候,由于墨西哥的金融危机,使得墨西哥比索贬值,并且贬值非常大,同样,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中国的中航油这些事件,都使得人们对金融产品的担忧愈来愈高,因此,也就越来越警惕对于金融产品的投资。而这些案例,让人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金融风险的发生存在着很高的不确定性,这些风险很难被事先预测。因此,这也给项目管理金融风险的人带来了很大的管理困难。④风险的叠加性和累积性。风险和其他因子一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叠加和累积,而这些叠加和累积具体就是指很多不同的风险因子交缠在一起,像一些原子产生化学反映那样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产生了风险因素很大的分子。那么,风险可以叠加和累积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汇率等基础金融发生波动的时候,各种不同因素之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相关联性,例如,不同的国家存在的利率比例,在汇率市场上就会被体现成不同国家之间的汇率的波动,这种情况下,由于汇率的变化,就使得金融风险叠加的可能性增加。风险叠加就像一个气球那样,慢慢的不断地累积,等到到达一个最大点的时候,最终就会爆发,而这种爆发带来的就是不可预计的非常严重的损失。⑤风险的互动性。这种特点和相关性差不多,也就是说当风险叠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产生的金融风险影响会带动PPP项目中其他的风险也产生,例如因为金融风险而导致无法按时完工、由于资金不够填补漏洞而无法按照合约进行项目合作等等。
4.2PPP项目金融风险的成因
PPP项目中产生的金融风险,不仅仅与外部的环境有一定的联系,而且和PPP项目融资模式自身有一定的联系。
4.2.1PPP项目融资模式
本文从PPP项目的角度出发,从一开始的融资分析到最后的项目运营,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解决中间的很多步骤,有些项目经常超过十年以上。这么长的时间会导致这个项目不仅仅面临着当期存在的风险,也面临着未来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而这些风险的相互累积,导致PPP项目的金融风险的发生机率非常之大。除此之外,由于PPP项目一般都是投资成本比价高的项目,因此,其融资模式比较复杂,其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外汇融资的方法取得贷款。而这种贷款在另一个角度上使得PPP项目的金融风险加大。
4.2.2外部环境因素
在目前整个国际的经济体系当中,很多国家的政府都放任汇率波动,基本对于汇率波动不加以管理。因此在这种趋势这下,就导致了很多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大量的经济投机出现并且进一步地扩展开来。而对于国际来说,每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却都不得不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风险,因此,对于PPP项目而言,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遇见金融风险是必然的事情。对于我国来说,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对于浮动汇率的制度。并且逐步放开了对于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2009年上半年期间,我国银行的远期结售汇签约的金额达到954.7美元,占国内的金融产品90%左右。
5结语
面临风险时,首先要学会识别风险,然后才能对风险进行及时地管理和避免,不同的项目在建设的时期所遇见的风险是不一样的。PPP项目金融风险则是指由于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因为各种不同的金融变量发生变化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方面,并且具有文中提到的很多其他项目所不具有的特征。本文通过对PPP项目金融风险的成因、特征等的研究总结,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了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PPP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积累的知识来帮助不同的项目找寻不同的对策,以此来保证PPP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和鑫.基于PPP模式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2]曹聪.基于PPP融资模式的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03:75-78.
篇7
摘 要:目前公租房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目前政府面临着建设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成为推进该项制度的瓶颈。本问从有效应用PPP 模式出发,旨在探索如何实现政府和私人企业在公租房领域合作的双赢。
关键词 :现金流量 利润 企业管理
公租房即公共租赁住房,是指由国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各社会主体通过新建或者其他方式筹集房源、专门面向中低收入群体出租的保障性住房,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城市工作的群体等等。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两者均是一个国家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 年12月公布的《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通知》,从2014 年起,各地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并轨后统称为公共租赁住房,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统筹住房保障资源,有效提高配置效率。
目前公租房建设资金主要是依靠政府投入,来源于以下几个渠道:一是土地出让净收益计提部分;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三是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资金。有些地区经济发展不容乐观,财政资金有限,公租房建设进展缓慢,无法满足公租房保障需求。同时由于公租房采用的租金相对于市场价格偏低,作为住房供应者而言,必然是亏损运营,建设资金不能形成投资和回收的自我循环,社会资本不愿投入其中。因而,如何有效筹集公租房建设资金,建立良好的社会资金投入机制,创新融资模式,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新型融资模式PPP 简介
PPP 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的简写,中文可翻译为“公私合营”,即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PPP 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而狭义的PPP 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BT 等多种模式,其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资金价值。
PPP 模式是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作为合作的基本理念,坚持将“风险分配给最有能力的参与者来承担”的风险分担原则,以得到比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实现“帕累托”效应。由于PPP 与传统的公用事业提供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近二十年来,各国或国际组织都争相尝试将PPP 的各种模式应用于本国或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PPP 模式的典型结构为:政府部门通过政府采购等形式与私人部门组建的特殊目的公司(SPV),作为项目公司,并通过签订特许权协议,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
二、公租房建设引入PPP 模式的优越性
1、弥补公共资金不足,减轻财政压力。在公租房制度中,公共部门的责任和目标是满足城镇住房弱势群体的住房需要。为满足公众对公租房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需要,公共部门必须持续不断地提高资金的投入。但是,公共部门掌握的资金总是有限的,这就形成了需要与供给之间的矛盾。PPP 模式则为公租房建设的融资提供了新的选择。PPP 能 利用私人部门的融资来弥补政府建设资金的不足,缓解公共部门的财政压力。
2、控制公共部门风险,优化资源配置。PPP 模式有利于将风险分配给最有能力的参与者来承担,能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PPP 模式下,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参与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建设等建设过程,能有效地对项目建设与运行进行控制,防范项目完工风险和资金风险,而且使政府从承担责任的当事者变为监督者。
3、有效利用充足的民间资本,为民营经济打通投资渠道。我国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部分已经具备了与国有经济相竞争的能力。从民间资本来看,我国的储蓄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民间资本充足,有较大的民间资本融资空间。PPP 模式为充足的民间资本打通了安全的投资渠道。虽然公租房项目投资回收周期较长,但由于项目需求量大、收益稳定、风险低,而且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土地优先开发和相关出让金减免等政策作为扶持和补偿等,因而对民间资本或民营经济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三、对公租房建设引入PPP 模式的建议
私人企业从项目论证阶段就开始参与项目,有利于从私人部门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弥补政府在项目运作方面专业化不足的问题,有利于项目的健康运作。同时由于政府与私人部门共担风险,降低了项目融资难度,提高了项目成功融资的可能性。在此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问题:
1、确定最佳合作伙伴。政府部门应选择企业资信好、融资能力强、社会影响力较大、资金实力雄厚、管理能力突出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以降低合作风险。
2、确定合理的利益和风险分配机制。公租房项目建设周期长、项目投资巨大,参与的私人部门是以追逐利润为目的,这就决定了确定合理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成为私人部门能否进入的关键因素。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应本着双赢的目的进行利益和风险的分配设计。在PPP 合同中,应该将每一种风险都分配给最善于承担该种风险的合作方,同时在利益分配上能达到合作双方的最佳点。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同时达到整个项目风险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更好地弥补政府直接投资的不足。
3、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与其他建设项目不同,公共租房项目具有公益性特点,相对来说其经济利益没有其他项目高,对于私人部门而言,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空间,可能会出现偷工减料、减少成本现象,导致项目质量大打折扣。因而,政府监管必须既能够保证公共资产的安全性,又能激励企业;既给企业一定的盈利空间,又要控制私人部门过高的投资回报率。因而,政府部门必须能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管体系,才能有效保障PPP 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黄兴文、蒋丽红等,住房体制市场化改革—成就、问题、展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王铁军,中国地方政府融资22 种模式[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篇8
1.关于PPP融资模式的概述
1.1关于PPP的介绍
所谓的PPP融资模式,指的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司合伙制。其含义为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通过建立伙伴关系来提供基础设施产品或服务。在对PPP模式的概念理解上,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PPP指的是一个概念范畴;而狭义理解则指“公私合营”模式。PPP融资模式的概念在我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仅仅是近些年的事情,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有待于结合我国具体实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在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PPP融资模式创新性的应用其中,无疑是一项可行的创新之举,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小城镇发展。
从PPP融资模式的特点分析来看,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分享,二是合作。在PPP模式的框架中,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要共同分享责任与风险,实现价值共享,共同理解政策目标。另外在PPP融资模式中,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要通过相互间的实质联系实现多部门间的共赢局面。
1.2PPP模式的比较优势分析
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PPP融资模式所具有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在项目确认及可行性研究阶段,相关各方就已经就合作上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这有利于在PPP模式运营中将私营单位的先进技术与管理引入进来,进而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其次,PPP公私合营模式实际上是一个战略联盟,相关合作各方取长补短,共同承担风险,能够让风险收益合理分配,改变了以往政府财政压力过大的问题。再次,PPP融资模式由于有了私营部门的加入,项目资金问题得到了一定环节,同时私营部门发挥自身优势,使项目效益得到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最后,PPP融资模式集合了各方的力量与优势,通过科学的管理达成了权责利的一致,大大提高了小城镇基础设施的经营管理效率。
2.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PPP融资模式的应用
2.1应用模型
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一致,但在范围上要相对较小,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了交通基础设施,公用基础设施(如,通讯、电力、自来水等),教育、文化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将PPP模式应用于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中,其最佳效果或目的是要达到多方共赢。在应用PPP融资模式时,需要根据各地区的具体特点来开展,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但其总体思路应该包含以下方面。
首先,政府要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环境进行可行性论证。这里所提到的融资环境,指的是外在因素总和,包括经济等宏观环境和市场、金融、技术等微观环境。通过对融资环境可行性的分析,能有针对性的弥补不足,这是将PPP融资模式应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步骤。
其次,政府要结合PPP模式特点,了解合作参与各方的情况,并进行资格评定。一般情况下,PPP融资模式的合作过程包括了项目启动、寻找合作者、成立SPC、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等阶段。在每个阶段过程中,政府要与合作各方都会就责任、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协调谈判,以保证该项模式的顺利进行。
最后,要对PPP融资模式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具体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基础设施项目自身的质量;二是公私部门合作机制的效果。通过对PPP模式的评价和信息反馈,有助于发现合作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对PPP应用情况进行针对性改进,以保障其应用效果。
2.2风险分析
在PPP融资模式应用的各个阶段,会遇到很多不确定或不可控的因素,即风险。对于这些风险问题,所采取的处理原则主要是按照最初的契约及合同设计,将权责对应,把风险合理的分配给相关各方。结合行业的相关经验,PPP融资模式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用中涉及到的风险主要包括以识别风险为核心的,技术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规划风险、成本超支风险、市场环境风险等等。
3.关于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PPP融资模式的思考建议
3.1政府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可以为PPP融资活动的开展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最大程度上发挥各方优势,保护参与各方利益,对各参与合作各方的行为进行有力约束,使PPP融资模式适应当前发展要求,在实践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3.2处理好融资风险问题
首先,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具有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影响方面广等特点,因此在项目投资决策时,必须进行全面科学的论证,保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其次,政府自身要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降低私营部门的不确定性风险,保证PPP融资应用的效果。最后,要对项目风险的分担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使项目不仅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3基础设施的定价机制与补偿机制
基础设施的价格问题是PPP融资各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定价,其最终的结果都是要让各方满意认可,即投资商(运营商)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利润,公众能够得到满意的服务,进而形成一个公允的价格。如果有时人为地将价格控制在投资者投入成本水平之下,则政府需要通过补偿机制对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进行补偿。当然政府也要对价格进行监督,避免出现不合理提价问题。
3.4政府应完善专业机构与人才建设
PPP融资模式的运作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内容,想要让PPP融资模式更好的为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就必须加强专业机构的建设,加强PPP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其掌握复杂的法律、金融和财务等方面知识,提高PPP专业机构与人才的实践能力,为PPP融资模式的应用打好基础。
篇9
然而,也要看到,“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中低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会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问题,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主体、融资机制单一,亟待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主体的“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
事实上,“一带一路”区域基础设施发展依然滞后于其经济增长,且无论在质还是量上均低于国际标准。仅亚洲区域内,就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根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未来10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要8.22万亿美元,即每年需要新增投入8200亿美元基础设施资金。
调动私人资本积极性
解决“一带一路”融资缺口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中低收入国家资本形成率占GDP比重仅为1/4左右,其中用于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资金仅为20%左右,约4000亿美元,融资存在巨大缺口。目前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的主要机构――亚洲开发银行2013年仅提供210亿美元贷款,而即使把世界银行集团、发达国家官方开发援助(ODA)等都考虑在内,资金缺口依然难以得到弥补。
为此,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为“一带一路”解决融资缺口的新平台和新模式。目前的融资来源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其资本规模为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出资400亿美元;丝路基金,首期规模为400亿美元,由外汇储备、中国投资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开金融共同出资,资本比例为65%、15%、15%、5%;金砖国家银行,资本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此外,中国将向南亚、上合组织、非洲分别提供200亿、50亿、300亿美元的信贷配套支持。此外,区域性和国际性组织也为“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部分资金。上述各种融资渠道目前能向“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提供的融资规模为3500亿美元左右,远远不能满足融资需求。
因此,未来解决“一带一路”部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不仅要靠公共资本的先导作用,也要充分调动私人资本的积极性。“一带一路”战略将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债权、基金等形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需要通过融资平台采取金融创新的方式来带动民间资本(如PPP模式等),使资金链更能满足大型基建的需求。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可以发挥更大的弥补融资缺口的作用。
PPP的意义更在于提升公共产品管理和资本配置的效率
从全球的经验看,PPP是一种较佳的项目安排形式,PPP模式最大的意义不仅在于弥补资金缺口,更在于提升公共产品管理的效率和资本配置的效率,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有助于提升公共产品管理和资本配置效率。而从内部情况看,国内亟须通过资本输出带动产能输出,开辟新的出口市场,而沿线一些发展中国家希望与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信息通信技术和能源等领域开展合作,PPP模式也可以为未来产能合作创造新机遇。
从全球发展情况来看,依据世界银行的统计,PPP模式主要使用在能源、电力、交通以及水处理等行业,采用的形式以BOO/BOT/BOOT(BOO,Building-Owning-Operation,建设、拥有、运营;BOT, 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建设、拥有、运营、转让)等方式为主。从总量上看,依据全球PPP研究机构PWF的统计,1985―2011年以来,全球基础设施PPP名义价值达到了7751亿美元;从地域上看,英国、澳洲等国家的PPP模式较为成熟,其中使用量也较大,而发展中国家相对使用较少,不过近年来也在快速增长中。PPP模式对于缓解政府在公共建设支出中的压力有较大帮助。因此,通过吸引各类私人资本、商业资金和社会资金直接投资建设和经营,大大提高跨境基础设施资产和设施的运行效率及水平势在必行。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类似于“一带一路”这样的跨区域基础设施融资规模大、期限长、风险高,短期回报率通常达不到私人资本的盈利要求。跨境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较低。投资回报率是影响私人资本流向的重要因素。此外,“一带一路”沿线的商业和投资环境、资金安全以及政治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较大,使得逐利特征明显的私人资本对投资基础设施望而却步。从全球来看,私人资本在投资基础设施的占比不足0.8%,与其充裕的资金规模现实极不匹配,特别是还面临着跨境基础设施的融资市场不完善等问题,例如“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融资以政府和国际组织为主,还没有开发出适合私人资本参与的投资产品和项目。
推进PPP模式需要更大的模式创新和安全保障
由此可见,从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框架的发展趋势看,为了动员更多的私人部门的资金,积极推进PPP模式,增强基础设施项目对于私人部门投资者的吸引力,必须实现更大的模式创新和安全保障。
首先,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先导作用,设计出盈利性的项目和产品,供私人资本参与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今年3月出台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结合沿线国家的实际需要,确定优先发展的基础设施领域,建立包括项目可行性报告等在内的项目库。
其次,实施跨境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具体是以跨境基础设施的收益作为对象,发行债券来融资。对于建成的跨境基础设施而言,实施资产证券化,可以成为投资者退出的渠道;对于没有建成的跨境基础设施而言,其可成为私人小额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途径。
篇10
关键词:PPP 融资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财务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大量轨道交通项目需要被开发,政府的资金已经难以满足建设的需要。所以,为了更好地发展城市轨道项目,促进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相关部门在融资的时候要实现融资的多元化,努力规避风险,从而保证整个城市轨道建设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PPP融资模式的含义与优点
PPP模式,英文全称为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一种运用在公共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该模式一般是指政府、非盈利性企业与盈利性企业三者基于城市公共事业建设项目而特意形成的合作关系。PPP模式最先出现在20世纪末期的英国,此后被各个国家广泛应用。PPP模式在城市轨道建设方面的优点如下:
(一)以项目建设作为融资活动的主体
PPP模式主要是依据城市轨道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和政府投资扶持的力度,而不再单纯地依靠项目发起人或者投资人的资信进行融资活动。
(二)调动了民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PPP模式在可行性论证与项目确认等前期阶段,允许民营企业参与进来,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在设计阶段,能将民营企业高效的技术与管理方法引入城市轨道项目建设当中,在提高项目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双方共同的利益。
(三)使民营企业有利可图
民营企业本身就是以盈利为终极目标,不会单纯的去投资只付出没有回报的项目。而PPP模式下,因为公共建设项目本身获利就不大,政府可以对民营企业给予政策扶持作为投资的补偿,例如贷款担保、税收优惠、土地开发优先权等,让民营企业有利可图,从而增加民营企业进行投资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在建设城市轨道项目的时候,非常有必要运用PPP融资模式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项目融资。所以下文就结合PPP模式的含义与优点,浅析PPP模式在城市轨道项目中有关财务方面的应用。
二、PPP模式在城市轨道建设中的财务应用
财务分析是城市轨道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是保证整个模式顺利完成的基础。在进行城市轨道项目评估之前,必须对整个项目的偿还能力进行预测,分析项目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而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整个项目上的财务分析包含两个方面:融资前的分析与融资后的分析。融资前的分析主要是对融资前的现金流进行分析,借此判断整个项目是否具有良好的效益,从而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融资后的分析是对整个项目的盈利能力、偿还能力、财务生存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融资方案,进行融资决策。
对于有现金流的半经营性或者经营性城市轨道项目,可以先对项目做财务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经济分析、风险分析等其他分析。对于没有现金流的城市轨道项目,可以简化或者省略盈利分析,只对项目的偿还能力做出分析。
下面具体介绍PPP模式在城市轨道项目建设中的应用:
(一)选择项目合作公司
政府和公共企业根据城市轨道建设项目的具体需要,从各个企业中筛选出一家有实力、有财力的私企作为合作对象,并且该公司通常为建筑建设企业或者财团,然后再与该公司签订相关协议。
(二)确立项目
在项目建设的前期阶段,公共事业单位和该民营一起对前期工作进行设计、可行性论证与项目确认,共同研究与完成城市轨道项目在建设前的工作。
(三)成立城市轨道建设项目公司
之前确认合作的民营企业根据协商好的项目,组织成立城市轨道建设项目公司,并且民营企业承担合同中规定的义务与责任,剩下的责任由公共企业和政府承担。
(四)项目融资
成立后的项目公司在政府和公共企业的监督下,将工程投放出去进行招标,并且项目公司与公共部门共同进行项目融资,其中公共部门是项目的担保人。由于项目的担保人是公共部门,不再是投资公司,这样大大降低了投资人的风险,提高了项目融资的成功率。
(五)项目建设
项目的设计以及施工建设人员可以是政府、经营建筑建设企业或者中标人之间的任何一个,其中一方负责项目建设后,其他两方就需要对其进行监督,保证整个项目建设的质量。
(六)运行经营管理
项目成立后,项目公司主要负责整个项目的经营管理,而政府以及公共企业则依照相关法律和协议的规定,对项目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并且在必要时给予政策支持。
(七)项目最终交接
协议期满后,承建商或者项目公司需要将该项目交接到政府手中,并且项目中的所有固定资产必须全数无偿归还给政府。
三、PPP模式风险分析
合理分配与识别风险是运用PPP模式的关键,在制定合同以及特许权协议的时候,应该将权责一一对应,将风险分给有能力承担的合作方。PPP模式主要面临的风险有:政策风险、汇率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下面针对这五种风险,说明在进行城市轨道项目建设时,财务人员是如何规避风险的。
(一)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指的是在进行项目实施中由于国家或者政府政策发生改变而导致的项目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为了使政策风险降到最小,这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特许权协议的执行与签订过程必须是透明、公正、公开的,不能出现人为干预或者故意隐瞒的现象,不然,合作双方都会因此遭受损失。所以,政府就应当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从而为城市轨道项目建设中相关的规范操作提供法律的保障,最大程度上化解PPP模式出现的政策风险。
(二)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指的是在项目中获得的现金收入不能按照之前的汇率兑换成外汇的不确定性。其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货币贬值,另一种是政府人为的干预汇率。汇率下降会导致收入金额变少,使原本预期的投资回报降低,这样很难再有企业愿意继续投资。所以政府可以对投资企业承诺一定的汇率额,保证城市轨道项目施工完成后的收入不会减少,这样能大大降低汇率风险,从而加大项目的吸引力。
(三)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一般出现在城市轨道项目建设或运营过程中,并且技术风险一般由合作方承担,所以项目施工人员需要提高技术含量,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保证整个城市轨道项目的安全。
(四)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指的是在进行城市轨道项目建设运营后,经营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利息以及债务,从而造成债权人以法律的手段强制请求项目公司还款,导致公司破产,从而使整个PPP融资模式以失败告终的风险。所以在进行城市轨道项目融资的时候,财务人员需要设计合理的资本结构,最大程度上规避财务风险。项目公司在进行施工贷款时,也可以让共同合作的公共企业或者合作方作为担保人,提供担保,如果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公共企业和合作方也能分摊一部分财务风险。
(五)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主要是来自对未来整个城市轨道项目效益的不确定性。财务人员在合理运用PPP模式的时候,应该保证合作各方都能够获得合理的投资收益与回报,从而保证各方的经济利益。所以在运营的时候,运营方可以运用各种新兴的运营手段,提高效率,增加运营收入,从而规避运营风险。
四、总结
PPP融资模式在我国应用的时间并不长,财务人员在运用PPP模式进行城市轨道项目融资的时候时常会出现许多问题。财务人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同时,优化PPP融资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的财务应用,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于我国城市轨道项目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宪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PPP融资模式风险管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
[2]郭宝.城市轨道交通集成融资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3]谢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