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范文

时间:2023-04-09 20:1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小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小学

篇1

现状1社会不良文化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与配合的现状是越来越不乐观。从社会教育方面来说,这主要表现为当前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太多。比如,电视中的剧情影响,许多电视剧充满凶杀打斗,渲染血腥暴力和魔鬼神怪,渗入许多低级的趣味,不但在精神上,而且在科学方面误导了孩子们;许多的电视节目为“老板”“大款”“明星”们歌功颂德、宣扬物质至上,侵蚀了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家庭赌博现象愈演愈烈,使许多家长成为孩子们的负面榜样;思想内容好而又富有儿童情趣的少儿读物严重缺乏,即使有些合适的,但价格昂贵,对于农村孩子及其家长来说,在经济上难以接受,一些庸俗的、劣质的图片、故事以及言情武打小说流入校园,成为孩子们的“精神食粮”;黄色和暴力倾向的录像(碟片)像魔鬼一样吞噬着孩子们的灵魂。

现状2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

我国农村的大多数父母一般生养两个孩子,有的甚至只生一个。因此,孩子成了家庭的重心与寄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共同的心愿。在物质上,只要孩子想要什么,家长们尽量去满足他们,不管是否必要。孩子入学后,家长们尤其关注孩子们的在校情况,经常来校或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然而,有些情况却令人深思。我们的大部分家长最想了解的是孩子的考试成绩以及班级排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这种落后的教育观与我们学校的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因此,如何使我们的家长改正这种错误的教育观,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是我们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状3家庭教育十分薄弱

在农村,许多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从商,把孩子留在家让老一辈带,而这些老人则是早出晚归地干农活,于是一大早把孩子送入学校就算完事了,至于学业以及品德教育方面,都成了老师的事,而自己只要负责孩子的生活和解决学习中的经济需要即可。这种放任式的家庭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对某种行为的认识不能得到巩固,导致认识与行为的严重脱节,使学校教育成了理论的“空架子”。还有一些家长甚至认为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会使孩子过于“老实”,不利于孩子今后在社会上立足。家长不良的一言一行,对小学生的负面的影响巨大。虽然不少家长都会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但在公共场合,却争先恐后地在公交车上与人抢占座位,甚至为了争教室中的前排位置而大动干戈。他们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却一年也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他们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边却又为孩子盛饭、端水,恨不得连作业也帮他做了。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欺负同学等严重的品行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甚至为孩子占了上风,抢了便宜而自鸣得意。对此,有人很形象地将其总结为“5+2=0”定律,即学校训练有素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的两天教育所抵消。

现状4孩子缺少榜样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孩子学习的榜样很多,、、刘胡兰、雷锋等众多榜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小学教室的墙壁上老师贴了一些英雄的图像,看着一双双英雄的眼睛注视着自己。每当做错了事或受到了批评,总羞于抬头见英雄;每当做了好事或得到老师的表扬时,总觉得英雄在对自己微笑。而现在的农村学校很漂亮、很气派,可是已经没有了那会说话的眼睛了。英雄、榜样离孩子们越来越远了。

手段1通过“集体”力量,规范自身言行

小学生一般都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如学校开展的“拔河比赛、集体跳绳比赛、篮球比赛、学校班级评比台”,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实践证实,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详细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共甘共苦,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手段2拓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开好主题班会,提高道德认知。主题班会,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机,是我们德育的主阵地。通过举行主题班会,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整个班级的同学健康成长。例如开展“尊重我们身边的人”“我是班级一员”“校园多美好”“不随意破坏公物”“向自己学习”“我要证明我最棒”等主题班会,弘扬道德精神,提高学生道德认知。

组织少先队活动,强化道德意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能让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在丰富的体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深植于小学生的内心。组织好学校的少先队常规活动如:“读经典 唱红歌”、争做“合格小公民”、“手拉手”、雏鹰争章达标活动、国旗下的讲话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活动而将德育目标内化为基本素质。

课堂教学中时时渗透。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德育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觉不到却能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许多教材内容的设计都与德育有关,可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掌握明白道理,可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产生德育效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积极争取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德育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教师可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或到学生家去家访,指导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提高家长综合素质,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

篇2

【关键词】 活动 小学 农村 学生 学校 体育

1 农村小学课间活动现状

1.1 对课间活动概念不理解。小学生课间活动是指小学生在学校工作时间内、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内所进行的身体活动。课间活动在时间上包括两部分:学生进校到上课这段时间和课间休息时间。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学生在校吃住,显然,课间活动在时间上已远远超过课外活动或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时间。

1.2 对课间活动管理不到位。课间活动是小学常规。管理中最为头痛的问题,为了安全问题学校取消学生正常的课外活动,不仅不利于孩子的生理成长,也会抑制孩子的天然个性的生成,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正常发育。

1.3 学校场地、设施受到限制。现在很多农村学校还是土操场,体育设施、器材奇缺。

1.4 每学期语数学科统考,教师压力大。教师拖课堂,学生在课间得不到充分的调节。

1.5 体育专业师资不足。

1.6 很多学校的学生不知课间活动应先做什么,没有玩的东西。我询问了好几所学校的学生,学生课间活动没有游戏可玩。

2 农村小学课间活动对策

2.1 制定课间活动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制定一定的制度是为了学生课间活动有章可循,而不是制约学生的活动。所以各学校应根据学校的特点制定小学生课间活动制度,确保学生安全。①严禁教师拖课堂。只有教师准时上下课,才能保证课间活动的正常开展;②各班认真上好班队课。各班主任利用班队会,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教育。班级安全教育要从每个生活细节入手,使学生明理、动情、导行;③建立课间巡逻制度。分管行政、值周行政、值周教师课间巡视全校学生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 及时制止,作好记载,将情况通知班主任,并按学校“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比条例,进行扣分处理;④分段下课。学生多的学校,分年级段下课,避开楼道、校舍拥挤的现状;⑤上好《安全教育》课。

2.2 加强课间安全教育做到防范于未然要保证课间活动既玩得高兴,但又不出现安全事故,这就需要学生从小增强安全意识。①让学生明白课间休息目的。课间活动的时间短,全校同学同时活动,人很多,因此,大家都要守秩序;②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③加强宣传落实小学生课间活动制度。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适当休息的作用。可以利用板报、广播习作等进行选场教育。

2.3 丰富课间活动的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3.1 课间活动师生同乐。课间十分钟本来是孩子的欢乐时光,但现在有很多学生不会玩,或者说不会利用课间时间玩, 有的干脆坐着发呆等着上下一节课,发呆成习惯了,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绝对不是好事。作为教师应带学生玩一玩。我认为教师走出办公室锻炼锻炼身体,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思维又融洽了师生关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总而言之,这比起学生在课间继续看书、写字甚至无事生非不是强的太多了吗?

2.3.2 体育课对课间活动内容作有针对性的培训,积极倡导课间体育。用课间体育占领课间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校值周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立体管理体系,这是规范课间活动的最佳途径。不论是学校管理,还是学生自主管理,都是规范小学生课间行为的外部机制,只有引导小学生开展健康的、安全的课间体育活动,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小学生的课间行为。

2.3.3 开发校本体育课程。体育和艺术、德育是紧密联系的,能将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就能进一步丰富学生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际的能力,形成开朗、乐观的个性,形成学生健美的身体形态,发展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韵律感。

2.3.4 人人参与的大课间活动。现在农村学校集中办学,学生较多,运动场地有限,如何改革传统课间操,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学校管理者潜心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本着开展健康、快乐且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原则,在大课间活动中开辟篮球拍球、呼拉圈、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游戏、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活动,学生分区进行运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多角度多项目的轮流运作,既有效地利用了所有的体育设施,又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真正达到 “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的目的。

2.3.5 充分利用学校场地,让民间体育游戏进校园。我们一时改变不了学校办学条件,但是可以挖掘学校的潜力,用心来打造学校良好的小环境。针对学校场地有限,没有较好的体育设施和器材的现状,本着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原则,设计一些安全、有趣的课间游戏;并将活动范围给与划分,让学生互不争场地。很多老土的游戏都可以变脸。如玩剪刀、石头、布,可演变为“两只小蜜蜂”,永远都不会过时,大家玩得兴高采烈,既健身又健脑。实际上,农村蕴藏着很多大众化、群众基础好的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像打沙包、滚铁环、抽陀螺、跳房子、抓石子、弹珠子、跳皮筋、捉迷藏、“摸瞎子”、“丢手绢”、“老鹰捉小鸡”、“顶牛”、“斗鸡”等,这些传统的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材料简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深受儿童的喜欢。让民间体育游戏进校园既解决了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短缺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很适合在农村学校推广。民间儿童游戏随地可寻玩具材料,既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制玩具的快乐,也促进了儿童自然天性的发展。这些游戏,不但能发展幼儿相应的动作,而且能培养幼儿的交往、谦让、合作精神。

2.3.6 开展“一人一毽一绳”活动。在农村,学生自制一只毽球是很容易的,可用鸡毛、或植物叶片拴起即可。绳子农村各家各户都有,只需要求学生自带一根绳子,就能完成一节体育课或一次训练比赛,这对于经费紧张的我们农村小学来说, 的确是一项很值得推广的体育运动。学生自备一根跳绳、一个毽子,并要求每天携带到校,这样课间、上学前、放学后、校 内、校外都很方便开展。通过开展“一人一毽一绳”活动,让全校学生一人一毽一绳,人人参与,人人会跳绳,个个能踢毽,让学生养成课间课外、校内校外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4 加强课间活动的管理和考核保障学生的课间活动。

2.4.1 课间活动纳入校长工作考核内容。每学期学校组织各完小校长到乡内各完小参观各校课间活动开展情况,对各完小校长进行年度考核时将学校课间活动情况纳入考核,这样学生课间活动不仅得到了保障,学生玩得快乐,而且有效的制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4.2 定期举行竞赛活动。评价的改革对学生的引导力量是神奇的,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为此学校可以定期举行竞赛活动,使学生们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同时评出一大批小能手,如“绳王”、“毽王”、“皮筋王”、“打沙包能手”、“滚铁环能手”、“抽陀螺能手”等,让学生在竞赛中树立自信,在集体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总之,课间活动是保证学生充分体育锻炼的有效措施, 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能还孩子们一个欢乐的童年, 它使学生们玩中有学,学中有乐,在游戏娱乐中,强健学生的体魄,磨练着他们的意志品格,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真正体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 把健康带给学生,让学生在阳光下活泼健康地成长的全新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叶立军主编.新课程教学研究[C].杭州:杭州出版社,2005

2 季浏等.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3

一、基本情况

蒋同学,男,10岁,四年级学生。母亲去世,父亲正在服刑,爷爷体弱多病,无劳动能力,现寄养在爷爷的大哥家。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

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差,各门功课测试都不及格;胆子小,不愿意与人交流,有些自闭。

三、原因分析

1. 家庭原因。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蒋同学的家庭十分特殊,在他三岁刚记事的时候,父母有一次吵架,父亲酒后当着孩子的面,用菜刀将孩子的母亲杀死。父亲也因为自己的残暴行为,被判无期徒刑入狱。孩子的奶奶因为家庭突变,气得突发脑淤血,在孩子父亲入狱没几天也去世了。由于唯一的亲人爷爷体弱多病,从此他被寄养在爷爷的大哥家。

家庭的突变,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没有了亲人的疼爱,家人的关怀,孩子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自闭,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在学习生活中他没有自信,不愿意与人交流。可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何等重要。

2. 自身原因。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更何况他亲眼目睹了父亲杀死母亲,奶奶气得去世,自己又被寄养。所以他的自卑感特别强,又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时间长了感到孤独、忧虑、失望,情绪及其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3. 教师因素。在学校里,一些科任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问题学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四、辅导策略

1. 营造温暖的环境,用爱心感化。天气变凉了,我看见他还是穿着单衣单鞋,我利用班会,号召同学,把家中多余的棉衣、棉鞋、帽子、手套、袜子都可以带来送给他,并且班级成立了爱心小组,把班级平时攒的水瓶、废纸卖掉,把卖来的钱给他买学习用品。

他感受到了班级这个大集体的温暖。从此,他和同学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他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2. 与校方沟通,减轻经济负担。由于蒋同学家庭情况特殊,爷爷无劳动能力,大爷爷经济情况也不是很好,所以经济压力大。于是我找到了校方领导,反映了蒋同学的真实情况,学校把蒋同学在校的一切费用全部减免。并且还给予适当的补助,孩子没有了后顾之忧,学习劲头也更大了。

3. 帮助提高,增强自信。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对成绩还是挺在乎的。那是一次练习课,一共20道,他居然写对了18题,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我表扬了他,他的脸上顿时充满了喜悦,而且一整天都很开心。可是他讨厌做作业,尤其是语文作业。一次拼音训练,他写得很差,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帮他找到错误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就经常针对他的薄弱环节加强辅导。同时,还特别安排一位拼音特好的学生坐在他的旁边。每学一课生字,都让他反复拼读,直到拼熟为止。终于,在以后的单元考试或作业中,看拼音写词语这类题目,能做到大部分写对。

4. 在学习上给予特别辅导。亲情的欠缺使留守儿童感受不到太多的温暖,而学习成绩的下降,使留守儿童对学习失去必要的自信。因此,在给与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同时,在学习上也应给与特别辅导。我在上课时更多留意班上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了解到有没有谁在做作业时随心所欲,有没有谁老是不能完成作业,有没有谁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明显的错误。对于不能完成作业的留守儿童,老师应给与个别指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我经常及时和科任老师联系,从科任老师那里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也把科任老师对该留守儿童不知道的一些情况反应给科任老师。从多方面入手,从多角度下功夫,确保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稳中有升,给留守儿童找到学习上的自信。

五、辅导效果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蒋同学有了很大改变,从此不再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开朗了许多。他的学习成绩在逐渐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但是我认为他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不会放弃每一个后进生的。

篇4

关键词:音乐;农村;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58-01

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需从小学抓起,但是就当前小学音乐教育而言,情况堪忧,尤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弊端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不受重视、教学设备落后、音乐教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因此,针对此类问题,

本文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一、学校应当转变思想观念

在农村小学里,从校长,领导到普通教师都有着一种偏见思想,把音乐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简称豆芽科,一切都应“副”从主便,因此很多音乐课都被敷衍了事,有的上成了语文,数学,有的则上成了自习课。目前,乡村的许多中心小学仍没有专职技能教师,就是有专职的教师都安排从事语文或数学科教学,让教师既教语文或数学,又兼音乐,是一种更好的“统筹安排”;在教师的眼里,认为乡村音乐教学,是被人所遗忘的。这样,老师的专业知识随时间的洗礼慢慢的遗忘,难免会有几分伤感,就这样农村音乐教学空白更多。

殊不知,这里的学生们是多么地喜欢上音乐课,可是每次上音乐课,却叫他们很失望,越来越重的负担使他们也不得不“副”从主便,所以我认为,作为校长,领导,老师,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给学生上音乐课的权利。

二、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模式

我的小学生生涯也是在农村度过的,因此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时上音乐课,老师从不教歌谱,总是“您”教一句我们跟一句地学唱歌,一直唱到下课铃响。这样单调,古板的教学模式,难怪学生唱准的没几个,也难免这些学生会五音不全。现在,我以教师的身份走向农村,却发现仍有些音乐教师仍用这种模式教会着这些天真烂漫,很赋天性的孩子。我开始犯疑,难道在这日新月异的年代里,我们的音乐天地却是一同往昔的吗?我有点不寒而栗,假如再这样一如既往地教下去,音乐将会与时代同行吗?

再者,结构混乱,且教师随意增删教学内容。这个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对于农村的孩子确实有困难。“文有定理,而无定法”,是要求在教学中有创意,但还不到自编教材的地步吧!特别是有关最常见的乐理知识,教师对其是置之不理。

对此,我想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1、音乐课的结构安排要科学。

音乐教学跟语文数学一样有一定的结构,当然这是一般形式,一般为: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并注意:一般欣赏内容不与教学新歌安排在同一课时;节奏训练要么放在课前,要么放在教学新歌之后,听唱训练与视唱相结合进行,一二年级不要求唱会整首歌的曲谱,一般以唱游形式为主。

2、教师要力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虽然上音乐课是孩子乐意的,感兴趣的,但也会碰到枯燥乏味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调动,如在教学基础知识时,要用鲜明,直观的形式进行教学。如用台阶的高低表示唱名中音的高低,用谱表上的音符在键盘上的位置对照图帮助学生识别音的高低;用三角铁和舞板的发音说明音有长短;在教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可采用线的长短示意,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在教学乐句时,可采用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进行,碰到六度音程或七度音程,可以用打手势进行,这样化难为易,学生就学得轻松。

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重生动性和技巧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实现的另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真正做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要统一认识,把加强音乐教育列入议事日程

在加强健康向上的音乐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尽快地改变落后的状态,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音乐教师要统一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感,必须充分认识加强音乐教育对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加强音乐教育列入议事日程,从课程安排、教学实施的完善、师资力量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音乐教育的需要;在目前最起码要正常开设音乐课,做到真安排、开足课、上好课。

四、加大教学设施投入

应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如增加电视、各种器乐、光盘资料等,改善现有的音乐教学条件,调动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五、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很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本身就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有教学热情和基础的教师也大多闭门造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若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领导再重视、教学设施再完善,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引进专门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应要求音乐教师规范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蔡菊先.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J].中华少年,2016(08)217-218.

篇5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自我从小学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在农村小学教高年级语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觉得作文教学是最棘手的。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常常缺乏真情表现,有时只是虚情假意,乱编的多。语言干巴巴,情思不见影。往往只是只言片语,写不实在、不生动。原因之一是学生平时佳词妙句积累的量较少,感到无语可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能力差;原因之二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就很难抒发真情,进而害怕写作文。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任务,笔下的故乡是他乡,笔下的家是别人家,笔下的美景却从未见过……很多学生的写作凭空想象,东拼西凑,乱写一通,甚至有些学生都弄不明白自己写的是什么内容,这样的作文质量每况愈下。针对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下面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 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写作的欲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让学生饶有兴趣的习作,是习作成功的第一步。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作文命题开放

布置习作时,作文命题要放宽,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学生周围人和事,景和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如笔者在写作教学时常布置学生写一些命题为《我的故乡》、《爸爸、妈妈、老师,我想对你说》、《校园的早晨》、《我的妈妈》的作文。

2、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

笔者经常在作文教学里开展各种各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的习作;有时让学生上来读自己写的作文;有时让学生互评互改,指出对方的长处和短处;有时把学生的习作贴在教室的佳作栏里。这些活动可让学生在充分肯定的评价中树立起作文的自信。

3、给予学生写作充分肯定

要让学生有恒久的写作兴趣,必须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把写得好的作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宣读,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哪怕学生写得不成功,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语。为作文中的有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学生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

2 指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愿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总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只言片语。因此,教学不仅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课外书,积累好词好句,积累语言材料。为此,笔者让学生购买一本课外读物,利用周六、周日来阅读。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词句才会涌现笔端。同时,阅读也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所以需要我们教师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篇6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计划是教学管理的灵魂

办学思想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思维结构,是校长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它决定着校长的教育行为、学校的办学方向。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思想;有什么样的办学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因此说,校长的办学思想就是学校的教学管理的灵活,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例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的教学计划不仅要与时俱进,占领教改前沿,还要符合本地本校的客观实际和教学现状,既能高瞻远瞩,又能做到管理科学化,效果最优化。

办学思路决定着教学计划,制度和措施决定着教学计划的成败,所有的制度和考核措施都是为教学计划的实施保驾护航的。所以学校校长一定要带领班子成员善于设计学校办学的计划和学校的发展远景,从严把握制度管理这个关键环节,对学校发展问题群策群力,站在教改的高度,做认真分析研究,做到学校发展心中有数,纵览全局,在群策群力中制定出最先进而又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计划和发展前景。只要方向准确了,再脚踏实地的抓落实,教学管理和效果就顺风顺水了。

二、制定内涵先进的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保障

1.建立一整套具有先进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依靠制度管理教学,用制度管理人是农村小学最可行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人管人不信服,制度管人最信服。制度管理公平、科学、合理,对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目标、工作措施、注意的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并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以制度规范教职工的言行,建立起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励教职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形成一种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管、事事能做好的良好氛围。例如,在教师的教学出勤管理上实行指纹签到,要比传统的笔迹签到要科学合理,体现了出勤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使教师们信服,不必带着情绪工作,形成效益最大化的工作局面。

2.建立教学管理的考核体系,把制度约束的结果纳入考核范畴,使管理效益化。

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细则,像纲一样统领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结果,把教师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年度的工作表现和教学成绩编织起来,就是教师一段时间的最后结果。科学化的考核方式是检验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在管理过程中,一是要严明制度,而是要严格考核。

考核中,一是要采取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做到日清月结,注重过程考核,突出实效。二是要突出重点性,加大教学工作和教学技能的权重,突出教学这个中心,不失偏差。三是执行考核公示制度,提高考核透明度。凡学校组织考核的结果都必须向全体教师公布或公示,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工作中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激发教师改进工作的主动性和认真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四是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和奖金挂钩。做到评先评优严格按照考核走,奖金的使用依据考核结果兑现。形成激励竞争机制,人人力争上游,积极主动做好工作,提高工作质量的良好局面。

3.教学管理要与教师心灵相通,体现“感情投入”。

在教学管理中,仅靠制度管理也是不全面的管理。民主管理、制度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才是真正的管理。为此,校长和业务领导要像走进学生心灵中那样走进教师的心灵中去。教师是有感情的生命体,教学管理也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情感,做到以情感人。教学领导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加强“感情投入”,学会热情关心人、充分信任人、诚恳对待人、善于激励人。才会被教师们从心灵深处所认可。至此,校长的教学管理理念也才会被教师们所认同。

三、多层次的教学活动是教学管理的有效渠道

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活动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延伸,也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拉动杠杆,教学活动是教师比武的平台,也是教师展示技能的舞台,通过活动的拉动,教师的专业素质迅速获得提高,教学质量也就迅速获得提升。

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比武活动,教师技能大赛活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业务展评活动,校本教研、校本科研都属于教学活动。在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是经常也是最见实效的活动,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速成的效果。

第一、校本教研课活动的管理。

校本教研活动重点围绕课堂教学展开,包括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研讨。对于农村学校而言,要重点开展好以下几项活动。

第一项是观摩课,主要是在骨干教师层面展开,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观摩,其目的和作用是:树立典型,展示特色,展示教改成果,推动教学改革。

第二项是研究课,主要由学科组安排,推荐本学科较高水平的教师担任,目的是开展专题研究或成为本学科存在问题的解决进行探索。对这类课要求是,要选择有价值的课题,对课堂教学要进行集体设计,课后对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三项是汇报课,这类课在同年级组内举行,每学期每人一课,目的是汇报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检查研究课的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的群众化,把全体教师都吸引到教学改革的研究中来。

第二、校本研讨活动的管理。

上述三种课均实行一课一研讨的办法,就是每次公开课后要有不同形式的研讨活动,比如:开展主题研课活动,也可以开展课前的集体会课活动,或者开展教学叙事活动。这样就形成了每学期的讲课系列和研讨系列两类活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第三、教学总结活动的管理。

篇7

1.1社会的物流与经济效应对儿童的诱惑力极强。在经济发生重大变革与转型的今天,整个社会风起云涌地就是发展经济,如何赚钱,如何得到经济实惠。这样,儿童们从小看到的就是别人如何赚钱,如何享受。家长的教育与希望也是孩子长大了如何发展好经济,赚大把大把的票子,将来在经济发展上有成就,乃至于成为富翁,让父母的腰板硬起来……因此,从小给孩子要求的就是读书与赚钱一套密不可分的发家致富经典。经济发展与物质丰富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在吃穿、玩乐上大可尽情地享受。让孩子们从小滋生的就是满脑袋的金钱观。

1.2社会公德的淡化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有人说:“雷锋出国了”。雷锋的精神说到底,就是胸有他人。可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似乎离我们远隔了太多的距离。为我服务者有之,为己所图者有之,为别人作想者为数甚微。在社会中,谋财害命、劫、敲诈勒索、以假乱真等种种恶劣行径比比皆是,这不都是公德的淡化吗?由此,在种种公共场合,自觉让位的少了,主动助残的人少了,总之社会的爱心少了。随之儿童们的崇拜也发生了变化,对事物的看法也就没有公德道义这些概念来规约了。

1.3社会上不良之风的负面影响,造成儿童不思上进,淡化人生。在社会环境发生多元化的前提下,滋生在各个领域的不正之风毒害着社会也波及到儿童的心理健康。比如赌场、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封建迷信活动、社会风气腐败等不少的不良行为都直接影响了儿童心理。儿童成长时代对是非的鉴别力、自制力都较弱,他们经不住利诱,容易走上歧途。

1.4读书做官与读书无用仍在延袭危害部分家庭,造成对孩子的教育误区。目前不少家庭还存在着“养儿不读书,官从何处来”的指导思想,因此,对孩子的希望值寄予很高,总希望孩子读书成名,走仕途经济之路。这样,总是对孩子的成绩过问多。在不如意时,对孩子的责骂也多。他们还时常将孩子与一些成绩优良或曾因读书走出去的人来攀比,这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一旦孩子成绩上不去,少数修养欠佳的家庭则采取责、打的爆烈手段,这严重损伤了儿童的自尊心,他们也会感到自卑、气馁,觉得自己太笨,完不成学习任务,有失父母厚望,这样倒不如敷衍度日,投个舒服。这样在对自我要求上放弃了严格与原则,与家庭的关系也逐渐紧张,有的甚至出走、厌学,对生活与人生的认识产生异差,离现实要求越滑越远。

1.5无限的毒制品危害着学生。随着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影响少年儿童身心的黄色也悄然上市,无声地勾引儿童。再是学校周边的网吧、赌场总是累禁不止,不少学生沉醉其间,弄得意志消沉、不思进取。

1.6社会黑恶对儿童的胁迫与利诱。随社会转型,危害社会的黑恶势力应运而生,无处不有。偷抢、胁迫、取闹等种种恶行对学生的影响也极大,部分不辨是非的学生还被他们利用,糟蹋了儿童健康的人生。1.7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失调。目前,由于体制等一系列原因,社会对儿童的教育与政策法律的要求严重失衡。

2德育教育应走出几个误区

2.1“才”与“德”的误区。才与德兼备才是真正的“材”。唯有是材,方能很好地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2.2德育教学不可仅凭空话、教条,要将它与实践相结合,做到言行有果。德育教育要努力挖掘德育资源,营造德育环境。目前的德育现状普遍存在着重经济轻德行的现状,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只凭书本教材,很少挖掘利用其他资源。其实,以文树德还远远不够,如果将德育教育有效地渗透于文字与行动两者之间更会行之有效。

2.3德育教学应立足长远,真抓不懈。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而长远的宏观工程,要彻底转变就事论事,敷衍了事的任务观。

2.4德育实践应走出大小之分这个误区。不少学校都在将抓好人好事视之为德的培养工作,这诚然是好事,但在实施过程中却习惯地只重大而轻小。比如在拾金不昧上,将交来的所拾得的1元与100元就有很大程度的区分。是的,从价值上来讲是对的,但从学生的行为上来讲还是一个样。可往往有的人偏偏是大张旗鼓地表扬大额者,而将上交1元的却视其若无。这样就将德育的价值分成了大小不等观。

3搞好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德育培养任重道远,它需要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更需要一颗真诚而热烈的事业心。这里需待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德育教育必需唤起社会共识,力求社会支持理解。

3.2德育教育应该列为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应该引起校方领导的重视,将其统筹安排,全权规划。

篇8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农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经过不断发展,农村的小学音乐教育开展形势越来越好,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远、设施较差、师资力量短缺等种种原因,仍有若干问题存在,亟待解决。

1.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课程安排有名无实。小学音乐教育在课程表内均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了音乐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挤占或改上其它课程,音乐课教学难以保证。多数人认为音乐课是副课,上不上不重要,主课老师则常常用来上语文数学,要不就是自由活动或自己听歌。这样剥夺了儿童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阻碍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这一现象也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的不乐观,加之音乐课是不被列人教师教学评估和评先评优的范围,致使许多音乐老师不愿在农村工作。

1.2 教师能力不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所以在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中,多数教师随意性大或是干脆把音乐课交给学生用来写作业、做游戏。多数音乐教师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的一门课程,是强化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

1.3 教学设备的短缺。音乐教学又需要一定的音乐设备为基础。音乐教育所需的一系列设备、仪器在农村学校中普遍缺乏,甚至连最基本的音乐活动室、音乐教科书都没有。对于现代音乐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设备、设施更无从谈起。这些都在无形中制约着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1.4 学生渴求音乐教育的心愿难以满足。对农村小学的学生中调查得知,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很强。当问他们都喜欢什么歌曲或者老师教她们唱些什么歌曲时,从孩子们口中说出的不是充满快乐的童歌,而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成名曲。学生学唱流行歌曲并非坏事,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音乐与他们年龄相结合的教育功能。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课本教材上的歌曲抱以"不喜欢""不好听"的态度,其原因是有的学生不熟悉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内涵,有些不愿意唱,觉得这些歌曲无聊、幼稚,唱着没意思。但要知道课本中的东西都是经过有关部门、专家评审后选用的,这些歌曲都是适合儿童演唱的,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优化对策

2.1 改变思想观念。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艺术以婉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表现方式感动人的心灵,唤发人的激情,激励人的斗志。对于培养人、塑造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处理"正课"和"小三门"的关系,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2.2 加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克服困难,尽快配备小学教师,接着是配备小学音乐老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音乐教师到位之后不被安排去上其它课程。使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有专人负责。根据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总体要求,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定期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健全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地研究和指导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教改工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围绕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探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就是国家实施的"三定向"中可以多方面培养一些音乐或其它学科的人才。这样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农村小学教师才更有保障,才能更好的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才能全面的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2.3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不能只成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办法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还能够对其各方面能力进行发掘和培养。另外,在音乐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让他们主宰音乐课堂。

2.4 加强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音乐教学设施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音乐教育的正常进行。现在一般农村学校,只要建一个音乐教室,一间舞蹈教室,一架风琴,一台电子琴,一个五线谱示教板,再加上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磁带等,音乐、舞蹈课就可以正常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2.5 严格贯彻素质教育政策。学校领导应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关于素质教育的各项政策,重视农村音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还要把眼光放长远,以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学生的能力加强了,学校才能完成培养国家栋梁的艰巨任务。农村小学要务实发展,为音乐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加强音乐教学设施投入,使教师在设施完备的环境中进行授课,这样才能达到新时期音乐教学的要求。

篇9

基础教育对于孩子学业和成长都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简要探讨了时下农村教育的主要问题,然后详细地讨论了改进农村教育现状的具体方法。旨在为农村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小学;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改进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正在全力进行。农村小学教育在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上,存在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家长配合等多个方面的困难。2016年两会中强调了创新对于各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农村小学教育改进也需要打破常规改革思想,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改进方法。

1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1.1硬件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农村小学教育也在按照新课程的标准在进行改革,但是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健全就是最显著的困难,没有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材料,图书馆也没有海量的图书为学生们提供学习资源。因此,很多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和调查研究活动都无法进行。农村小学的音体美教学设施落后,这对发掘并培养学生的特长方面设置了障碍。

1.2师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师资质量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两个方面。受制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还没有转变过来,面对新课改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材,其在教材的解读和使用上还存在较大偏差。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教师在过往的教学中形成了固有的教学模式,对教材的研究能力和对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能力有待于加强。科教兴国和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过往的农村教育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重视,而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和品格形成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1.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未关联:

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与家长的联系,从而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学校学习五年,收获了知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经过周末两天,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消失了,知识也忘记了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方式不科学造成的,农村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在教育孩子方面缺乏科学的指导。如果学校忽略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就容易造成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起到不同程度副作用的现状。

2农村小学教育改进的具体方法

2.1完善学校的基础教学设施:

完善农村小学学校的基础教学设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完善学校教室教学设施的建设。互联网时代下,课堂的教学容量大幅增大,学生的视野需要通过互联网平台来与农村之外的世界达成平衡。农村学校教室要安装多媒体设备,能够在课堂上随时使用计算机来查看互联网上的资源。教室多媒体化,不仅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还能够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新闻联播的观看,从而强化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第二,完善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是进行各项学习和生活活动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还有利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来培养自己的毅力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自强不息品格的形成。第三,完善学校的图书馆设施。农村小学教育中数字图书馆的普及存在很大困难,所以要加强对农村小学实体图书馆的建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书中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思想,拓宽自己的视野,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2.2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

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组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对农村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的专业培训。关于教师职业能力的培训要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紧密结合,从而有利于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关于教师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要强化教师对“育人”职业功能的认识,摈弃传统的教师是“教书匠”的意识,要充分发挥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此外,加强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的研究能力,从而进行创新性教学也非常重要。第二,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来吸引优秀的人才来农村小学工作。农村教师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需要优化,聘请青年优秀教师来农村工作能够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来,从而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

2.3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

在农村教育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比较少。教育是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下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学校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从而保证家庭教育能够对学校教育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方面,具体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第一,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教师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对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方式进行优化,将科学的教育方法讲授给家长,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第二,组织亲子运动会。在运动会中能够拉近孩子与家长的距离,从而也让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方式有所了解。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对家长和孩子互动的行为进行观察,从而找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正确的指导。第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家访。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家庭教育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家访的方式来与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从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教育中现存的主要问题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为了解决农村教育中的问题以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地方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优化在职教学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要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来引进优秀的师资;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从而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童年时的经历对于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对农村小学教育予以极大关注,通过从小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来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建设的境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工作要落到提高农村物质生活质量和教育质量上,只有科教才能兴国。

作者:路海霞 于佩丰 单位:德惠市同太乡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篇10

小学德育的重要性被广泛认知,但该课程的很多内容在农村环境暂时无法完全实现,同时很多学生对该课程兴趣低,很多行为要求无法深入认知,并不能长期坚持。笔者通过多年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乡俗活动认识深刻,并且在家长等社会环境的监督下,能够形成持续。我们也发现很多乡俗与品德教育相辅相成,例如:新年儿童要向老人施行叩拜之礼,这与德育教育中“尊老、敬老”异曲同工;农村乡里盖房子等重大事件,周边邻居都会到现场帮忙,这与“邻里和睦,乐于助人”等目标一致。乡俗深入人心,且被大多数人认可和坚持,将能被社会广泛关注的乡俗引入德育工作,对学生认知和实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华北地区很多乡村小学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创新不足,能深刻认知到乡俗对学生德育工作重要性的学校或个体并不多见,将两者紧密结合的学校更是极少数,将乡俗引入到课堂是对农村小学教育的一种创新和推动,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另外,乡俗对农村社会的影响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一种习俗的传递,更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乡俗活动的针对性选择,以农村乡俗教育为导引,以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为根本,以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为切入点,这也是继承优秀乡俗和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点所在。

二、农村乡俗在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农村乡俗教育与小学生德育工作

1.以课程为教学载体目前,在小学生课程设置当中,思想品德课程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平台,很多农村学校以课本教育为主,对民俗教育的结合还存在认知盲点,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与农村教育思想和设施有着紧密关系,更多原因在于乡俗教育与品德教育结合还未形成一定的机制。各学校应该加强对区域乡俗文化的研究和应用,将民俗内容与思想品德类课程紧密结合,通过案例、体验、分享、感知、故事解析等方式,巧妙地将乡俗与品德类课程进行结合,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品德教育的深入认知,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实践的动力。

2.加强课程内容建设乡俗教育内容建设是核心,学校应根据品德课程内容,将不同乡俗内容进行结合,形成配备品德课本的辅导资料。具体内容中不仅要体现传统文化,更要结合时代要求,将乡俗发展过程及活动主旨进行深刻总结,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地倡导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学校发展自身的校训和精神提出具体要求,通过对每一节品德课程的讲解,将新的乡俗作为行为指导进行宣传。例如,教辅资料可将拜年活动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的解析,并以此作为课程的开篇分享,同时,针对当地提出的“尊老、敬老”的精神,提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样的授课能激发学生兴趣,并使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更为精准,同时对乡俗活动有更全面的认知。

3.不断深化实践机制很多农村学校由于在考试等硬性指标的要求下,对学生品德教育比较轻视,尤其对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采取了漠视的态度。学校应结合民俗制定出具体的学生行为标准,依托大队活动、课外活动、社会活动的实施加以实践。大队活动可以发扬社会主义接班人精神为主导,引导学生形成爱国思想;课外活动类型丰富,可为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的精神提供平台;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行为得到社会化的融合,在社会环境中得到的鼓励和支持,这三位一体的实践内容真正保证了乡俗与德育成果的应用。

三、建立三位一体保障机制

1、建立长期激励机制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一般能带动学生的认知深化和短期行为,只有将学生日常表现设定相应指标进行跟踪,并将跟踪结果应用与三好学生评比、推荐加入少先队等评优活动相结合,才能保持行为的长期性。各学校可以根据乡俗行为规范设定一定考察指标,通过定期对学生家长、亲属及朋友的访谈进行深入了解,对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了解并进行再教育。学校可规定教师每月对三分之一的学生进行调查,每季度完成一轮调研,在综合评优过程对长期表现良好学生给与一定奖励。

2、打造具有标杆作用的教师团队农村乡俗进课堂最关键的是教师。教师不仅是课程内容的收集、编撰、讲解的承担者,更是学生模仿的参照物。农村小学应建立相应的研究小组,小组不仅承担课程的建设的核心工作,更要承担对所有教师的培训与沟通,同时在学校内制定相应的禁止条例,很多农村小学教师因生活环境,很多行为距离标准行为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小组要不断发现,并针对教师行为进行指导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