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覆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24 23:0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熔覆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熔覆技术

篇1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江苏 苏州 215163)

【摘要】本文主要从激光熔覆技术国内外专利申请的申请时间、国家/地区专利申请分布、国内外专利申请人分布、激光熔覆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激光熔覆技术国外起步较早,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本世纪初以后出现了发展放缓;而该技术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在本世纪初至今发展迅猛,我国激光熔覆专利分布的地域趋势较为明显,从熔覆材料方面来改善裂纹问题为主要申请方向之一,自熔性合金粉末、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成为熔覆材料申请的热点。

关键词 激光熔覆;专利;合金

Patent Analysis on the Laser Cladding Technologies

ZHANG Jie

(Patent Examination Cooperation Jiangsu Center of the Patent Office, SIPO, Suzhou Jiangsu 215163,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atent on laser cladding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and abroad was researched and compared. The research mainly focus on he time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atent applications,information about the major patent holders,the trend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tent on laser cladding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laser cladding technology started earlier abroad and maily appeared in Europe, Asia and North America. And the technology in China started later, but has a rapid development recent years. Cladding materials used for solving the crack problem is obvious. Self-fluxing alloy powder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is one of the main application direction.

【Key words】Laser cladding; Patent; Alloy

0 前言

激光熔覆技术是激光表面改性处理的一种[1],目前在地球蕴藏的有限战略金属元素的大量消耗的今天,该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为了解激光熔覆技术在专利中的分布状况,本文以专利数据为分析样本,从专利中激光熔覆技术申请的国内外申请时间分布特点、国内外国家/地区专利布局特点、国内外专利申请人分布特点、激光熔覆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所依据的数据分布来自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和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WPI)。

1 激光熔覆技术国内外发展概况

1.1 国外激光熔覆技术发展概况

最早的激光熔覆技术专利是由美国AVCO EVERETT RES LAB INC公司的Gnanamuthu于1974年底提出的,他提出了在金属基体上激光熔覆一层金属材料的方法的专利US3952180A,由此开启了激光熔覆的基础研究工作的序幕。从图1可以看出,激光熔覆技术国外起步较早,但是到本世纪初以后出现了发展停滞期。

由图2可以看出,国外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下面三个地区: 欧洲(如英国、德国、法国)、亚洲(日本)和北美(美国)。欧洲在激光熔覆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金属基复合涂层制备技术,如专利申请EP13160591A,在基材表面熔覆金属材料以提高基体的硬度及抗腐蚀性;(2)激光熔覆修复技术,如德国RORO公司的专利申DE102011081112A,分区域激光熔覆修复材料以对工件的损坏部位进行修复;(3)激光熔覆微观缺陷的分析与改进技术,如EP12726014A采用结构探伤检验以分析显微裂纹和残余应力。

北美在激光熔覆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激光熔覆耐磨工具钢制造技术, 如ALVO-N公司的专利申请US19990247470A研究了切削不同材料的切削工具的激光熔覆技术;(2)激光熔覆TiB2 制备耐磨涂层, 铝基材料激光熔覆铜合金等合金制备技术。

亚洲(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在激光熔覆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利用激光熔覆增强零件机械性能方面,主要的专利申请人有日本丰田、尼桑汽车公司和三菱公司等;(2)激光熔覆制备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方面,如JP2011057394A;(3)激光熔覆过程微观缺陷的分析与改进技术。

从图3可以看出,国外主要的申请人集中于日本、欧洲、美国,如TOYOTA MOTOR CORP、GEN ELECTRIC、DTM CORP等公司。这与国外申请总量的地域分布成正相关。

1.2 国内激光熔覆技术发展概况

由图4可以看出,我国在本世纪初出现激光熔覆的专利,只有少数企业尝试应用,如济南钢铁集团新事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申请的专利CN03112193A中,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在加热炉滑块的工作面熔覆60钴合金层。2006年之后,激光熔覆以迅猛的势头发展,目前仍有大幅增长的趋势。

我国激光熔覆专利分布的地域趋势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江苏、辽宁、北京、山东等地,这与上述地区经济繁荣、科研实力强等因素有关,其中申请人沈阳大族激光的申请量最大,详见附图5、图6。

我国对激光熔覆方法的研究范围广泛,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激光熔覆制备耐磨涂层,如丹阳宏图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公开了关于耐磨涂层制备的申请,如CN201310239606A、CN201310239642A、CN201210351277A等;(2)改进激光熔覆工艺参数方面的研究,如CN201110376721A、CN201110178442A等对激光熔覆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调节;(3)金属基复合涂层制备工艺, 如沈阳大陆激光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CN201010518946A,公开了在高速线材辊环表面激光熔覆制备碳化钨硬质合金涂层的方法;(4)对熔覆材料的改进,如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专利申请CN201310308333A,公开了激光熔覆用合金粉末C,Ni,Cr,B,Si,Mo,Cu,余量为Fe。

2 熔覆材料技术分布

通过对相关专利文献的阅读研究发现:裂纹是大面积激光熔覆技术中主要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在专利文献中,从熔覆材料方面来改善裂纹问题为主要申请方向之一。按照材料成分构成, 激光熔覆粉末材料主要分为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和复合粉末等。在金属粉末中, 自熔性合金粉末的研究与应用最多。

2.1 自熔性合金粉末

自开展激光熔覆技术研究以来,人们最先选用的熔覆材料就是Ni 基、Co 基和Fe 基自熔性合金粉末。

Ni 基自熔性合金粉末以其良好的润湿性、耐蚀性、高温自作用和适中的价格在激光熔覆材料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具有代表性的如江苏翌煜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CN201310396991A公开的用于丝杠表面进行激光熔覆的镍基陶瓷粉末。

Co 基自熔性合金润湿性好,其熔点较碳化物低,受热后Co元素最先处于熔化状态,而合金凝固时它最先与其它元素形成新的物相,对熔覆层的强化极为有利。具有代表性的如武汉团结点金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申请CN201310313958A中公开的一种汽车变速箱齿轮热锻模具激光再制造修复的钴基陶瓷粉末。

Fe 基自熔性合金粉末适用于要求局部耐磨且容易变形的零件,基体多为铸铁和低碳钢,其最大优点是成本低且抗磨性能好。具体代表性的专利申请为:CN201010218196A,CN201310047311A,CN201310313958A。

2.2 复合粉末

复合粉末主要是指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氧化物及硅化物等各种高熔点硬质陶瓷材料与金属混合或复合而形成的粉末体系。专利文献中,目前应用和研究较多的复合粉末体系主要包括:碳化物合金粉末(如WC、SiC、TiC、B4C、Cr3C2等)、氧化物合金粉末(如Al2O3、Zr2O3、TiO2等)、氮化物合金粉末(TiN、Si3N4等)、硼化物合金粉末、硅化物合金粉末等。其中, 碳化物合金粉末和氧化物合金粉末研究和应用最多,主要应用于制备耐磨涂层。具有代表性的专利如山东能源机械集团大族再制造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CN201210159355A中涉及的WC与Ni-Cr-B-Si混合合金粉末。

3 结论

激光熔覆技术国外起步较早,申请主要集中在欧洲(如英国、德国、法国)、亚洲(日本)和北美(美国),但是到本世纪初以后出现了发展停滞期,而此技术在中国起步较晚,但是该技术在本世纪初至今发展迅猛,我国激光熔覆专利分布的地域趋势较为明显,从熔覆材料方面来改善裂纹问题为主要申请方向之一,自熔性合金粉末、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成为熔覆材料申请的热点。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氩弧熔覆;TiC-TiB2;陶瓷涂层;硬度

1 引言

金属的磨损与失效是零部件损坏的主要原因,其一般的损坏部分多集中在零件表面,因此对于金属表面的防护及修复成为提高产品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材料消耗的关键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材料更换所引起的费用高达数千亿美元,其中以大中型零部件为主。采用表面熔覆涂层不仅对金属表面进行了有效的防护,更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硬度以及耐磨性,是一种经济环保、性能可靠的防o技术[5]。

目前,针对零部件表面的耐磨改性主要采用喷涂,等离子熔覆或激光熔覆等,它们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对金属基体进行有效防护,但成本过高,不适合于工业生产[6]。而采用氩弧熔覆技术的方法,应用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控制,在普通的金属基表面熔覆一层或多层稳定的复合涂层,不仅增强了金属表面的性能,更有效降低了成本。熔覆过程中,陶瓷相的加入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陶瓷相的直接加入,二是在金属基体上原位合成陶瓷相。采用第二种原位合成的方法避免了直接加入而引起的裂纹、脱落等缺陷,得到的复合材料界面洁净、力学性能稳定,与金属基体结合良好。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氩弧熔覆技术将涂覆于金属基体表面的合金粉末熔化,在基体表面原位合成Fe基TiC-TiB2复合陶瓷相涂层,进而探讨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

2 制备TiC-TiB2复合涂层工艺探究

2.1原位自生合成技术

原位自生合成技术应用于氩弧熔覆焊接之前,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一经应用便广受关注。通过金属表面颗粒的影响进而增强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外加颗粒,另一种即为原位自生合成。通过外加的方法虽然使增强体与基体之间的自由度增大,但由于外加增强体在理化性质上存在一定的不相容性,使得工艺变得复杂,成本也相应增加。而原位反应合成因其第二相与金属基体能够有理想的原位匹配,且界面无杂质对复合材料污染,所以能显著提高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改善材料界面的结合状态。同时原位合成相对非原位合成能够有效简化工艺,降低操作难度,进而使得工艺成本显著下降[7]。

本文采取原位自生合成的方法,将所需的两种固态粉末与粉末状基体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操作过程中需将混合粉末进行充分压实,干燥去气,为生成增强体颗粒,需将干燥去气后的压坯块置于温度高于基体熔点的环境下快速加热,使得在熔体介质中的两种混合粉末发生放热反应,然后通过二次成型即挤压成型得到待焊接试样。

原位合成具有一系列能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性能的优点,它能避免第二相不均匀分散的问题,同时能够解决外加颗粒方法中未能避免的界面结合不牢、理化性质不相容等问题[8-9]。

2.2 氩弧熔覆技术

2.2.1氩弧熔覆技术的基本原理

氩弧熔覆是利用电弧电离加热所产生的热量将涂覆于金属表面的合金粉末熔化,以使得合金粉末涂层与金属基体呈牢固的冶金结合的技术。氩弧熔覆技术所用电极为铈―钨极,其原理与采用金属钨做电极的原理相同,采用纯度为99.99%的工业氩气作为保护气,有效地保护了电极、熔覆区域以及金属基体,减少了有益成份的烧损以及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空气对熔覆过程中金属的有害影响[10]。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2钨极氩弧焊工艺

钨极氩弧焊(又称TIG焊),是在利用氩气作为保护气的条件下,以钨或其合金作电极对母材及复合材料进行电弧加热,以使其熔化焊接的技术,其间充填材可选择添加或不添加[11]。

焊接过程需要在一定热量下进行,钨极氩弧焊利用气体介质电离所产生的电弧热对材料进行熔化,此过程中阴极压降低,其在放电过程中,电流密度较大,因此加热速度较其他方法快,同时在局部发生融化后又以一定的速度冷却[11]。电弧可分为三个区域,即电弧各自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所对应的阳极区、阴极区以及阴阳两极间的弧柱区。热量的传递过程则包含辐射,对流以及热传递三种,热源与焊件之间的传递为辐射与对流,而母材受热后的热量传播则为热传递。

焊接时熔化的母材与焊接金属组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液体金属称之为熔池,它的形状,尺寸等参数对于熔池中的合金相以及冶金反应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熔覆过程中的缺陷均与熔池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熔池产生主要有过渡期、准稳定期及之后的稳定阶段。熔池形成初期称为过渡期,之后进入准稳定期,这期间熔池的形状、尺寸等均不再变化[12]。其准稳定期形状如图2所示。

2.2.3 氩弧熔覆制备工艺的特点

氩弧熔覆技术是一种性能优良,可有效保护熔覆过程的耐磨涂层制备工艺,其由于良好的应用性,在工业中的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其优点主要有:在整个熔覆过程采用氩气进行保护,有效降低了烧损和氧化现象的发生;利用氩弧进行加热能有效利用热能,其热量集中,能加热大部分材料,虽温度不及激光束,但性能足以满足工业需求;成本较低,设备廉价且易于操作,工程中应用较广;熔覆过程可采用手工焊接,操作灵活,可在复杂环境条件下进行野外作业[13]。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氩弧熔覆也存在如下不足:采用手工焊接过程中,如在野外进行操作,其受作业环境影响较大,氩弧熔覆易受气流影响,因此对于易蒸发或低熔点的金属焊接难度较大。采用钨极作为保护电极时,其可负载的电流能力有限,致使焊接的速度以及焊缝的深度受到功率的影响,其结果是焊接速度较低且焊缝的熔深较浅。但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此工艺适宜制备陶瓷耐磨涂层。

2.3研究内容与实验方法

2.3.1研究内容

(1)熔覆涂层的工艺设计及成分配比

1)以钛铁粉、B4C粉为原料,通过计算设计出初步配比方案,对试验原料的配比进行分组,并分别进行均匀混合。

2)试验过程中,采用正交实验法以确定最佳的焊接参数,如氩气流量、焊接速度以及熔覆电流等,进而制备出符合实验要求的耐磨涂层。

(2)熔覆涂层的性能测定与对比分析

1)用布氏硬度计和洛氏硬度计分别对金属基体及耐磨涂层进行硬度测定,对比分析熔覆工艺对金属硬度的改善以及实验因素、参数对硬度的影响。

2)通过上述试验测定进而研究硬度等因素对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

2.3.2实验方法

首先,利用电子天平对原始粉末进行称量,其精度为0.001 g,配比粉末的总质量为10 g,然后将粉末置于研钵中进行混合,研磨均匀。取适量合金粉末于培养皿中,用胶头滴管滴取少量水玻璃作粘结剂,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搅拌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粉末的干湿性,因为预敷在基体上的粉末材料过干则会使其不易涂刷,导致结合不牢固而在干燥过程中脱落,粉末材料过湿会使材料中存在间隙,进而在熔覆过程中产生气孔缺陷。获得干湿性良好的粉末后,直接将其敷在基体表面上,两侧用洁净的钢锯条控制预敷材料的厚度为0.8 mm或1.2 mm,厚度不宜过厚或过薄,否则将影响焊接效果,然后用经酒精擦洗的玻璃板压实去气,使预敷材料表面平整洁净。钢板两端要留出1 mm以上的空隙,以方便引弧操作。⒅票负玫氖匝放在通风无水的环境中自然干燥12 h,然后放置在干燥箱中100℃烘干2 h,使预敷材料获得较高的强度,以抵抗熔覆时氩气流的冲击。

然后采用手持型钨极氩弧焊机作为氩弧熔覆设备,并选用直径为2.5 mm的钨极,适用于手弧焊接。操作过程中注意对电流,氩气流速的调节以实现手动开关控制,同时及时对高频高压进行控制,以保证起弧的顺利完成。

3 熔覆涂层力学性能的探究

3.1 熔覆涂层硬度测试

硬度是反映材料强度、韧性等性能的主要标准,是检测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体采用布氏硬度计测试,试验力14710 F/N,平均直径4.15,硬度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熔覆涂层表面采用洛氏硬度计进行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试样断面熔合线采用洛氏硬度计进行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合金粉末中加入5%的Cr、Ni粉末,熔覆涂层表面洛氏硬度及断面熔合线硬度分别如表4、5所示。

试验过程中,通过检测显示,采用熔覆电流为140 A,氩气流速为6 L/min所得到的试件硬度最佳,其显著高于基体的硬度。

3.2 熔覆涂层耐磨性

试验中所用基体材料主要由铁素体及少量珠光体组成,其在磨粒磨损试验中失重较大,以此证明基体材料内并不含有硬质相以抵抗磨粒磨损。熔覆电流对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也有着重要影响,当电流为120~160 A时,其耐磨层性能较好,电流为140 A时,耐磨性能最佳[14]。

4 结论

采用工业上常见的钛铁粉以及B4C粉末为主要原料进行预敷,以钨极氩弧焊产生的热量作熔覆热源,在Q235钢基体上原位自生TiC-TiB2复合陶瓷涂层,利用布氏硬度仪、洛氏硬度仪以及耐磨试验机等对涂层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如下:

(1)采用以钨极为电极的氩弧熔覆技术对Q235钢基体和其表面的预敷材料进行加热,所供给的热量足以满足热源要求,实验成功制备出与Q235基体呈现出良好冶金结合的TiC-TiB2复合陶瓷涂层[15-16];试验过程中的电弧电流和焊接速度对预敷材料的熔化有较大影响。氩弧熔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金属基体上预置的粉末涂层厚度为0.8~1.2 mm,熔覆电流145A~155 A,氩气流量选择为5.5~6 L/min,焊接速度为120 mm/min,电压则控制在20~22 V。

(2)预敷钛铁粉及B4C混合粉末时,测得的熔覆涂层表面及熔合线硬度明显高于基体,加入Cr、Ni等合金粉末,将提高复合材料熔覆涂层表面及熔合线附近区域的硬度[17];合适的电流大小及熔覆速度有益于得到硬度较高的复合材料,当熔覆电流为160 A时,随着电流的降低以及熔覆速度的提高,熔覆层的硬度逐渐增大,电流140 A时最佳。

(3)Q235钢基体内并不含有硬质相以抵抗磨粒磨损,氩弧熔覆技术制备的陶瓷涂层能显著提高材料的耐磨性[18]。

参考文献

[1] 王振廷,孟君晟,赵国刚. 氩弧熔覆原位自生TiC/Ni60A复合涂层的滑动磨损特性[J].粉末冶金技术,2008,26(3):183-186.

[2] X.H.Wang, S.L.Song, S.Y.Qu,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in situ synthesized TiC particle reinforced Fe-based composite coatings produced by multi-pass overlapping GTAW melting process [J]. Surface&Coatings Technology,2007(201):5899C5905.

[3] L.Contreras, X.Turrillas, G.B.M.Vaughan,et al. Time-resovled XRD study of TiC-TiB2 composites obtained by SHS [J]. Acta Materialia, 2004(52):4783-4790.

[4] 张虎,高文理,张二林,等. Ti-54Al-xB合金中TiB2的形貌演变及生长机理[J]. 金属学报,2002,38(7):699-702.

[5] 李建林,曹广义,周勇. 高能球磨制备TiB2/TiC纳米复合粉体 [J]. 无机材料学报,2001,16(4):700.

[6] 秦琳晶. Ni-Al系金属粉末材料与钢燃烧合成焊接的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09.

[7] 王晓溪,李萍,薛克敏,等. 等径角挤扭变形过程中纯铝粉末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J]. 航空材料学报,2013,02:13-18.

[8] 郑玉惠,余欢,徐志锋,等. 激光选区烧结陶瓷粉末材料的研究进展[J]. 铸造技术,2009,02:260-264.

[9] 郭彪. 铁基材料粉末锻造及致密化成形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10] 任建军. TiB粉末材料抗氧化性能及杂质提纯研究[D].吉林大学,2014.

[11] 张幸红,,韩杰才,等. 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2015,03:257-266.

[12] 王文权. 等离子喷涂纳米陶瓷热障涂层组织与性能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5.

[13] 邹东利,路学成. 陶瓷材料增韧技术及其韧化机理[J]. 陶瓷,2007,06:5-11.

[14] 黄勇,向军辉,谢志鹏,等. 陶瓷材料流延成型研究现状[J]. 硅酸盐通报,2001,05:22-27.

[15] 黄赞军,胡敦芫,杨滨,等. 原位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J]. 金属学报,2002,38(6):568-547.

[16] 张志强. Fe-Ti-B4C体系SHS反应制备TiC-TiB2局部增强低Cr钢基复合材料 [D].吉林,吉林大学,2006.

篇3

在经济增速放缓、环保和包装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的宏观形势下,软包装企业都纷纷走上了艰难的转型升级之路,开始热切关注和应用绿色生产工艺。此时,就不得不提到被业界称为软包装行业最环保技术之一的无溶剂复合技术。

无溶剂复合技术在引入我国软包装领域的10多年时间里,从当初的轰动一时,到随后的不温不火,在业界颇受质疑。不过近两年,软包装无溶剂复合市场又开始活跃起来,国内软包装企业对其的关注度和投资热情日益高涨。据悉,当前国内新上无溶剂复合生产线约40条,这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我国无溶剂复合设备的装机量也已达到100台左右。与此同时,我国无溶剂复合设备和无溶剂胶黏剂技术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在无溶剂复合设备方面,广州通泽机械有限公司、汕头市华鹰软包装设备总厂有限公司、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设备制造商,已研制出更适合我国市场行情的国产无溶剂复合设备,性价比更高,且实现了与国产自动混胶机的整体配套。在无溶剂胶黏剂方面,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胶黏剂生产商推出的产品在性能上有了大幅提升,已在很多无溶剂复合设备上得到了批量使用。

我们看到,无溶剂复合市场中的“坚冰”正在融化,但不可否认,对无溶剂复合技术持观望态度的软包装企业仍在多数。在我国,干式复合技术在软包装复合市场中已经根深蒂固,并早已形成完整而成熟的生产体系和产业链;而无溶剂复合技术在我国软包装领域起步较晚,用户对这一工艺的接受程度还非常有限。而且,绝大多数软包装企业缺乏操作经验,难以培养出精通原理、熟悉工艺的操作人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溶剂复合产品质量缺陷。

为使操作人员加深对无溶剂复合技术的理论认识,以及便于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故障问题做出有效解决,本栏目特别开设“绿色在线”专栏,诚邀业内专家左光申先生和典型用户代表分别做客“专家讲堂”和“用户体验”,与大家深度对话无溶剂复合技术,敬请关注。

篇4

无溶剂复合技术的发展历程

在软包装复合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无溶剂复合技术并不算是“新贵”,早在20世纪70年代,其就已经在欧洲软包装市场兴起。此后,无溶剂复合技术凭借显著的环保、经济、安全、卫生等优势,在欧美软包装市场蓬勃发展起来。据粗略统计,目前欧美地区无溶剂复合膜的产量已占到该地区复合膜总产量的70%以上,特别是近10年以来,新增无溶剂复合设备占到复合设备总数的80%以上。

无溶剂复合技术在我国软包装市场中的发展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从欧洲引进了我国第一台无溶剂复合设备,以及无溶剂复合胶黏剂产品的雏形,与溶剂型干式复合胶黏剂产品及其复合技术几乎是同步在我国软包装市场得到推广和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我国软包装复合行业受日本影响较大,目前溶剂型干式复合胶黏剂及干式复合技术已经走向成熟,然而无溶剂复合技术在我国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截止2008年,我国仅有约30条无溶剂复合设备,不及我国复合设备总数的1%,且多数无溶剂复合设备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开工率较低。

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以及软包装复合行业竞争态势的持续加剧,无溶剂复合技术以绿色、低碳、节能、安全的崭新姿态站到了我国软包装复合行业的面前,并逐渐成为“新宠”。

自2008年以来,无溶剂复合技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无溶剂复合设备的保有量以超过年均50%的幅度递增,胶黏剂生产厂家也纷纷投入精力进行相关复合耗材的研发。据业内人士介绍,截止2011年底,我国无溶剂复合设备已增至100余套,无溶剂复合胶黏剂年销售量为4000~5000吨。在设备方面,虽然当前进口无溶剂复合设备依然占据国内市场主流,但以广州通泽机械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国产无溶剂复合设备制造企业逐渐形成一股新生力量;在胶黏剂方面更是多家争鸣,目前国内知名的胶黏剂生产厂家纷纷推出了无溶剂复合胶黏剂新产品,同时国外知名供应商也加快了本土化生产步伐,市场上已经形成成熟销售模式的胶黏剂生产厂家大概有10余家,这种竞争局面更有利于无溶剂复合技术的发展和无溶剂复合胶黏剂产品的推陈出新,而最终受益的将是终端用户。

与传统干式复合技术相比,无溶剂复合技术的突出优势主要表现在:复合产品无溶剂残留的风险、生产过程中不排放VOC气体、操作环境中不存在易燃液体的安全隐患、综合成本低、生产速度快、效率高。笔者通过走访多家正在使用和计划上马无溶剂复合设备的软包装企业了解到,多数企业之所以选择无溶剂复合技术,首先是因为其卫生安全性优异,近来频发的公共食品卫生安全事件不断刺激着广大消费者和从业人员的敏感神经,几部新法规和国标的相继实施,使得相关生产企业,特别是药品及大品牌食品生产企业加强了对包装供应商的严格把关,其中包装的异味和溶剂残留量是关键的考核指标,这就迫使软包装企业将目光投向无溶剂复合技术,以从根本上阻断包装残留溶剂对内装产品的污染。其次,降低综合生产成本也是软包装企业引进无溶剂复合设备的一大驱动力。从理论上计算,普通复合膜(BOPP/CPP、PET/PE、BOPP/VMCPP、PA/PE等)若采用无溶剂复合方式进行生产,上胶量一般为1.0~1.7g/m2,而同等条件下,若采用溶剂型干式复合方式进行生产,上胶量一般为2.0~2.5g/m2,同时还要损耗大量有机溶剂。

由此可见,虽然无溶剂复合胶黏剂比溶剂型干式复合胶黏剂的采购成本高50%,但其单位涂布成本却降低了70%。不仅如此,据业内人士介绍,相比干式复合设备,一台无溶剂复合设备每年可节省30万~40万元的电费。基于以上原因,近两年只要有引入复合设备需求的软包装企业,无一例外地会优先考虑无溶剂复合设备。

无溶剂复合胶黏剂的特点

我国是终端消费品生产大国,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和公众挑剔消费心理的加剧互相倾轧,使得无论是复合膜层次结构、印刷色彩的多样性,还是终端用户对包装外观和功能性近乎苛刻的要求,都成为无溶剂复合技术在我国推广初期的障碍。作为一项在国内刚刚兴起不久的新技术,面对众多限制条件和要求,应用起来难免顾此失彼。因此,无溶剂复合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不能简单的看作是国外成熟技术的移植和本土化过程,更重要的是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摸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无溶剂复合技术发展之路,而大力研发国产无溶剂复合胶黏剂则是重中之重。

无溶剂复合胶黏剂是推动无溶剂复合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无溶剂复合胶黏剂仍以双组分聚氨酯体系为主,其本质是交联型高分子,但与溶剂型干式复合胶黏剂相比还是存在许多差异,主要表现如下。

1.初始分子量

为保证较为适宜的黏度,无溶剂复合胶黏剂的初始分子量比溶剂型干式复合胶黏剂略小,宏观表现为复合膜的初始剥离强度低,或刚刚下机时手触感觉“不干”。

2.施胶方式

无溶剂复合胶黏剂的固含量为100%,即原装无溶剂复合胶黏剂开桶后,可直接按照配比通过自动混胶设备或手工配胶方式进行施胶;而溶剂型干式复合胶黏剂按照固定比例混配后,还须外加大量有机溶剂降低其黏度,以便于施胶。

3.剂型设计

复合胶黏剂通常由异氰酸酯树脂和多元醇树脂两部分组成。溶剂型干式复合胶黏剂由多元醇树脂(主剂)和异氰酸酯树脂(固化剂)按50∶100的比例混配而成,而无溶剂复合胶黏剂由异氰酸酯树脂(主剂)和多元醇树脂(固化剂)按100∶(40~80)的比例混配而成。由此可见,两种胶黏剂主剂和固化剂的主要有效成分恰好相反,业内将其称为“反催化体系”。

4.固化反应

双组分聚氨酯的固化原理即聚氨酯的凝胶反应机理。不同的是,无溶剂复合胶黏剂是通过引入更多物理交联点来补强刚性结构偏少带来的模量损失。另外,由于无溶剂复合胶黏剂的固化反应是在本体中进行,并没有溶剂的分散作用,因此其可操作时间远小于溶剂型干式复合胶黏剂。

无溶剂复合常见质量问题

新事物的成长总是伴有争议的声音,无溶剂复合技术也不例外。尽管近两年无溶剂复合技术在国内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上升期,但是关于这项技术的争议却始终没有停止过,争议的焦点恐怕还在于:无溶剂复合技术是否成熟?从无溶剂复合技术在国内外几十年的发展应用历程来看,其无疑是一项成熟、可靠、前景可观的技术。因此,国内软包装企业的担忧,其实质并不在于该不该采用无溶剂复合技术,而是如何才能用好这项技术,以切实符合企业的长久

发展。

复合工艺实质上就是复合胶黏剂在不同薄膜基材之间形成一层较薄的高分子膜,然后通过分子间微观的化学和物理作用将两层薄膜基材牢固地贴合在一起的工艺。由于无溶剂复合胶黏剂缺乏大量溶剂小分子的协同作用,因此其在流平性、浸润性、熟化性等方面都有别于溶剂型干式复合胶黏剂。加之我国多数软包装企业长期采用的是干式复合工艺,操作习惯和评价标准基本已固定,面对无溶剂复合这一新技术在思想和应用方面需要一个转变和适应过程。下面,笔者将从无溶剂复合胶黏剂的角度,谈一谈无溶剂复合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1.无溶剂复合胶黏剂初黏力低,熟化后复合膜的剥离强度差

由于无溶剂复合胶黏剂主剂与固化剂的初始分子量均较小,两组分需要较长时间的固化反应,因此初黏力低是无溶剂复合膜的共性,这需要无溶剂复合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适度的收卷张力和紧实度,防止复合基材之间出现层间滑动而起皱的现象。复合膜完全熟化后的剥离强度一般与初黏力无关,主要取决于复合胶黏剂的内聚力以及无溶剂复合胶黏剂对薄膜基材的附着力,其微观决定因素是无溶剂复合胶黏剂化学结构中刚性结构的含量和交联密度。由于无溶剂复合胶黏剂采用的是反催化体系,因此能够保证足够的交联密度和适当的刚性,即无溶剂复合胶黏剂固化后的胶膜模量往往比溶剂型干式复合胶黏剂固化后的胶膜模量高,使得无溶剂复合工艺完全能够达到足够的复合强度。

2.无溶剂复合操作困难

复合过程中,复合胶黏剂的黏度越低,其操作适应性就越好,操作人员较易把握。对此,一些胶黏剂生产厂家推出了低黏度常温操作型复合胶黏剂,但是根据高分子结构的性能特点,低黏度往往意味着分子链中的刚性结构含量偏低或分子量偏小,由此造成分子内聚力和黏结强度低。所以,无溶剂复合胶黏剂不能过于追求低黏度,而是要综合考虑其内聚力、流平性和可操作性。此外,胶黏剂的固化反应速度是复合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固化反应速度的快慢宏观表现为胶黏剂存盘时间的长短,因此操作人员想当然的认为,初黏度略高的无溶剂复合胶黏剂存盘时间应该短,其实,胶黏剂的初始黏度与存盘时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即使初黏度略高的无溶剂复合胶黏剂也要保证在上胶温度下具有合理的存盘时间。

3.无溶剂复合膜外观不良

无溶剂复合膜外观不良主要表现为透明复合膜容易出现波纹状胶痕、浅色油墨处容易出现白点。前者主要是由于局部胶黏剂聚集或在有效时间内流平性不良造成的,适当降低上胶量或提高复合温度就能解决。后者是无溶剂复合和干式复合生产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这些白点基本上是“气泡”或“物理缺胶点”,气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复合胶黏剂中异氰酸酯树脂与水反应产生的CO2未能及时排出,特别是在阻隔性好的薄膜(如镀铝膜)复合中最易出现白点问题;物理缺胶点的形成与上胶量和胶黏剂的流平性有关,如果无溶剂复合胶黏剂因复合基材表面张力不匹配造成的二次流平情况不理想,就容易出现微观的空缺,由于无溶剂复合工艺的上胶量较低且没有有机溶剂协助其在复合基材上的分布,局部缺失现象更易发生。

此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无溶剂复合胶黏剂的初始分子量偏小,其更易向微观孔隙较多的白色油墨、淡黄色油墨和其他浅色油墨区域或镀铝膜层中渗透,这种微观渗透使得本来通过二次流平已经平整的胶黏剂层又出现局部空缺,造成白点等复合缺陷。对此,许多胶黏剂生产厂家从实践中摸索出不少经验,如当复合膜结构为BOPP/VMCPP时,一般选择黏度略高的无溶剂复合胶黏剂且保证一定的上胶量,如果印刷面积较大,1.5g/m2的上胶量是最佳选择。

4.无溶剂复合胶黏剂与油墨的匹配不良

复合胶黏剂与油墨匹配不良是常见的复合质量问题,轻微时会造成印刷斑点、缺色、透铝等现象,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的印刷晕染。近几年,无苯油墨的研发和应用逐渐成为主流,该类油墨的连结料体系普遍使用的是聚氨酯树脂,因此分子量较小的无溶剂复合胶黏剂更易向该类油墨内层迁移,相比干式复合膜,无溶剂复合薄膜更易出现白墨发暗、有渗透胶点、透铝等外观问题。

5.无溶剂复合产品评价手段单一

无溶剂复合设备生产速度快,一台无溶剂复合设备的生产能力相当于2~2.5台干式复合设备,但无溶剂复合产品的最终效果只有在完全熟化后才能判断,因此一旦生产过程中出现如复合胶黏剂配比失衡等错误,操作人员却无法及时做出判断,待发现问题时可能已经造成较大损失。为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自动混胶系统的日常维护、开机前的例行检查都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在复合生产中随时取样,然后放入烘箱内高温强制熟化,以缩短判断时间。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无溶剂复合质量问题都与无溶剂复合胶黏剂的特性有关。溶剂型干式复合胶黏剂由于分子量较大且大量有机溶剂可辅助其流平性,使得一些复合质量问题不易显现,而无溶剂复合质量问题并非是复合新问题,只是问题被放大了

而已。

无溶剂复合技术的发展愿景

近两年,国内无溶剂复合技术进入了蓬勃发展期,但同时也是无溶剂复合新问题的爆发期,不少软包装企业根据自身复合生产实践得到的一些经验和评价,不免会成为其他持观望态度软包装企业的参考。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受下游客户挑剔的压力,仍然按照干式复合产品的标准来评价无溶剂复合产品,对无溶剂复合技术认识不足,导致无溶剂复合技术在国内软包装企业中的应用程度参差不齐。对于应用成熟、订单量大、结构单一的软包装企业,在节约成本、降低能耗方面,无溶剂复合技术的优势较为明显;而对于产品结构复杂且订单量小、功能性包装较多的软包装企业,无溶剂复合技术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虽然无溶剂复合技术能够适应多数复合产品结构,但是一些软包装企业出于对生产经营状况,特别是生产稳定性和连续性方面的考虑,对于一些功能性包装和易出现复合质量问题的复合结构还是尽量避免采用无溶剂复合工艺。

科技、环保、循环经济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印刷及印后加工工业也无法在这股浪潮中独善其身。无溶剂复合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技术,是复合工艺发展的大势所趋。无溶剂复合技术是一项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技术,良好的生产习惯和细节管理是做好无溶剂复合生产的必要条件。软包装企业应该正确认识无溶剂复合技术,并从工艺参数、复合胶黏剂类型、复合基材开始,循序渐进地掌握好这项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该技术的优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软包装行业。

(本文荣获2011第十届《印刷技术》全国有奖征文大赛三等奖)

企业管理小故事

老农移石

在一个老农的农田中,多年以来一直横放着一块大石头。这块大石头不仅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还弄坏了他的中耕机。老农对此无可奈何,大石头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头被碰断以后,老农想起大石头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终于下决心要“了结”这块大石头。当他将撬棍伸进大石头底下时却惊讶地发现,大石头埋在农田里的深度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深,只要稍微用力就可以将大石头从田地里撬出来,最终老农将这块大石头砸碎后,彻底清出了农田。刹那间,老农脑海中闪过多年来被大石头困扰的情景,再想到原来可以如此轻松地将大石头解决掉,他不禁一阵苦笑。

篇5

“‘新希望’在越南是从负数开始的。”新希望越南公司总经理邵军对笔者坦陈。

相信这样的话在上世纪90年代的“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听来,绝对难以想象,因为那时通过贸易业务,“新希望”已经在越南等东南亚市场小有名气,销售看好。可谁曾想到,这个在考察时让他激动不已的地方却让“新希望”在进入伊始就真切地尝到了碰壁的滋味。

半价的刺激

“你们的饲料怎么能和‘正大’他们一样呢,太贵了,至少应该是半价。”当地经销商理直气壮地告诉邵军时,他差点没气哭了。“半价?我连成本都还早着呢。”

“‘新希望’没有在越南投资建厂时,已经销售了一段时间,可不少中国人和当地不法商人乘机做起了假冒伪劣产品,此外衣服鞋帽等产品的质次价廉形象,彻底把中国产品的形象给毁了。”回忆起“新希望”刚刚进入越南时的情景,邵军依然感到心有余悸。

就是在深陷亏损之际,2001年,邵军被刘永好委任为越南分公司总经理,为“新希望”在越南正名:从质次价廉到物美价廉。而此时,“新希望”在胡志明市投产的工厂已经亏损了一年有余,作为上市公司的“新希望”也因为越南业务的不断亏损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如何重塑越南的“新希望”,邵军决定一切从头开始。

“不管谁买东西,不管是买什么东西,消费者都会讲究性价比。”邵军说,“新希望”就是从树立消费者心目中高性价比的形象开始。邵军带领着销售技术人员,跑村穿乡,帮助农民做对比实验,让他们慢慢认识到:用中国的饲料照样能喂肥他的鸡鸭鹅。“我们就是要让农民,让经销商逐渐了解我们,让他们慢慢接受这样的理念: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

邵军他们的辛苦付出,市场给予了回报。经过对比实验,越南的老百姓认可了“新希望”,经销商也对“新希望”有了信心。大约在2003年,“新希望”终于苦尽甘来,集团年报上第一次出现了越南业务盈利的字样。

融入当地

当邵军用一口流利的越南语打着电话时,“本土化”的字眼迅速跳入脑海中,“目前公司基本上都是越南人,以河内分公司为例,240多人中只有6个中国人,其中包括我。”邵军说,“虽然我们现在本土化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但刚来时却是另一番景象,越南当地人的很多做法令我们难以理解。”

刚开始,越南员工都有上班吃零食的习惯。“到办公室一看,到处都是在边吃零食边工作,这在国内难以想象。”但邵军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因为他知道这是在异国他乡,尊重他们的习惯,然后慢慢帮助改掉,或许是最好的方式。于是,邵军每次看到时,都要对员工说:“你能否把零食留到下班后再吃,那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几个人一起边吃边聊天,岂不更好?”慢慢地,越南员工们意识到这也是在帮助他们形成好的工作习惯,便主动配合,如今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情景。

“在管理越南本地员工中,疏导要比批评强压效果更好。”邵军还特意提到了曾遭遇到的一次被迫全厂放假的故事。那是一次越南国会选举,与国内的人大代表选举一样,也需要层层投票。不过,邵军显然没有想到这里的越南人政治参与意识会那么高,从前一天下午开始就有人请假,第二天上午又有不少人请假去投票,导致整个工厂不能正常开工,邵军干脆给所有的人都放了假,让他们都去投票。“这就是不同国家的不同风俗,所以必须学会尊重他们的习惯。”

营养平衡

站稳越南市场,没有当地经销商的认可与紧密合作是无法做到的,因为他们最了解当地市场,也清楚采取何种市场营销手段,所以搞定当地经销商是建立牢靠的销售网络的基础。动物营养专业毕业的邵军将此称之为“营养平衡”。

不管是厂家、经销商还是农民用户,最终能彼此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是共赢的结果。“特别是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让经销商能赚到钱,农民用你的饲料能卖到钱。”邵军说。曾经有个经销商问他“卖新希望的饲料你能保证我挣钱吗?”邵军告诉他,“我不能保证,因为这不仅仅是我的问题,还与很多事情有关,但是有一点我能够保证:如果你卖其它牌子的饲料赚钱,那卖‘新希望’的一定比它赚得多;如果你卖其它饲料赔了钱,卖‘新希望’的一定比它赔得少。”

当初为打开局面,赢得经销商,“新希望”曾主动让利0.5%―1%。“饲料行业本身单位的利润率非常低,它主要靠的是大进大出,以量取胜。”邵军表示,正是“新希望”将经销商、客户紧紧捆绑在一起,才使得它在越南的二三级销售网络迅速建立起来,并能够保持稳固。

同时,“新希望”充分发挥整个集团的优势,让经销商、客户与员工能够更多地了解“新希望”,了解公司的实力,树立他们的信心。为此,从2003年开始,每年都会组织一批经销商与优秀员工前往中国“新希望总部”参观考察,让他们实地感受集团的实力,了解“新希望”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不仅做农牧饲料,而且还做食品加工、地产、金融,让越南人感到未来“新希望”在越南的业务将会更加丰富扩大,彼此都有着广阔的合作与提升空间。

“做企业一定要有长远眼光,绝不能太功利。”邵军说,“只要把基础做好了,该赚钱的时候挡都挡不住。”由于新希望在当地突出的贡献,越南政府也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不仅地方领导省级官员不时前往考察,连越南前总理潘文凯都亲自视察“新希望”。于是,借助当地媒体的广泛传播,“新希望”大公司的形象一下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起来。

如今,“新希望”工厂外排起了汽车长队。“现在的饲料供不应求,由于越南铁路交通不发达,以及海路运输太慢的原因,所以全部都是汽车运输。这也是饲料行业区域性特征决定的,它的最大运输半径不超过300公里,最好半径是100~150公里。”邵军告诉笔者,“新希望”在越南的第四家工厂也已经在建设,“在距离胡志明市大约150公里的一个鱼米之乡,总投资500万美元。”

篇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并没有实施明确的“增税”政策,只是对税制进行过局部性调整。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开征或停止征收某些小税种。1994年新税制规范了增值税的内容、计税依据和标准,这不属于增税,而是对原流转税税种的调整。1997年税收增长出现良好势头,国务院据此向税务系统下达了1998年税收增收1000亿元的任务。在外部需求下降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背景下,税务系统勉强完成了任务。1999年和2000年税务系统继续加强征管,同时由于开征了利息税,以及证券市场从1999年5月开始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交易规模大增,使证券交易印花税快速增长,所以这两年税收增长幅度超过了1998年。加强征管的做法导致一些地方出现税收“寅吃卯粮”现象,征了“过头税”,也有些地方出现“税收贮藏”,为以后年度完成指标做准备。

那么,税收的正常增长应该怎样评判呢?税收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税收增长的基础是经济增长。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弹性系数来描述。如果税收可以完全征管,不存在流失的前提下,税收弹性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税制结构。如果一个国家实行的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那么,税收弹性系数一般会大于1,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是正常的。如果一个国家实行的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税收的弹性系数一般不会大于1,税收增长等于或略高于经济增长是正常的。中国的税制结构属于后一种,税收弹性系数应该在1左右。从实际情况看,1979年—2001年中国税收名义增长速度为15.31%,税收的名义增长速度为15.84%,平均弹性系数为1.035。近10年的情况也是如此,1991年—2001年gdp的名义增长速度是16.11%,税收的名义增长速度为16.61%,税收弹性系数为1.031。1997年以来,税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gdp的名义增长速度,平均弹性系数达到2.41。如果考虑近年来证券市场交易规模扩大,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较快,使印花税、利息税增加较多的因素,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应高于1.035。运用移动平均法剔除随机干扰因素后,本文测算出1997年—2001年税收的弹性系数为1.48。税收弹性系数1.48可以作为判断政府是否实施增税融资的标准。研究表明,最近5年中国政府加强征管带来的税收增长占税收年度增长的比重在25%-54%之间(见表1)。

表1 中国税收增长因素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名义gdp增长

9.7

5.2

4.8

8.9

7.3

税收名义增长

19.2

12.5

15.3

17.7

21.5

gdp增长带来税收增长  14.4

7.7

7.1

13.2

10.8

其他因素引起税收增长  4.8

4.8

8.2

4.5

10.7

非经济增长因素的比重

25

38

54

25

50

二、政府增税内源融资规模的经济约束

政府依靠增加税收的内源融资途径受到经济增长的约束是比较强的,这可以从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一般认为,税收具有负的经济增长效应,政府做出增加税收的决策时必须谨慎。不过,增加税收的负效应是从私人部门经济出发的,税收强制分配国民收入,使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减少,降低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负激励效应),从而影响经济增长。而政府通过税收收入来维持公共部门的运转,在政府支出中,购买性支出对经济增长会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如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转移性支出虽然不能直接形成政府部门的消费或投资,但是能形成私人部门的收入,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对社会经济发展能够起到稳定作用。因此,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有可能抵消税收对私人部门的负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净效应有可能出现正的情况。

从实证角度研究的得出的结论也存在两种情况。国外学者,如peden(1991)、sculley(1995)等通过经验分析得出经济增长与税收是负相关关系;而garrison & lee(1992)研究得出平均税率、边际税率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国内学者马拴友(2001)通过对我国1985年—1999年税收、政府支出与gdp的回归分析得出:税收每增加1元,就会使gdp减少2.4元,而政府购买性支出增长1%,会促进gdp增长0.36%。按照马拴友的推算标准,2000年税收比上年增加1898.93亿元,使gdp减少4557.43亿元,而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935.6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69%。将增加的购买性支出的资金看作是全部来自税收增长,那么,政府购买性支出可以带动gdp实际增长3.49%,名义增长4.39%,换算成绝对数为3602.76亿元。政府通过增加税收与增加购买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净效应是使gdp减少954.67亿元,也就是使2000年经济名义增长速度下降1.16%,实际增长速度下降0.26%。

当然,政府支出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也不是稳定的,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一定水平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会减弱。peden(1991)测算了美国1929年—1986年的经济生产率与政府支出的关系,发现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7%前促进生产率提升,大于17%后反而会降低生产率。如果政府预算是平衡的,那么,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即宏观税率)不超过17%,对经济影响是积极的。

中国的情况是当政府预算能够实现基本平衡时,广义宏观税负介于14%-24%之间经济是可以承受的,但由于政府预算在绝大多数年份是赤字,所以对应的宏观税负为22.9%,宏观税负低于22.9%时,税收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小于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中国gdp增长对税收融资的总量约束基本上是宏观税率不超过22.9%为宜,但也不能太低。宏观税负与政府支出占gdp比重的差不应超过3个百分点,否则会影响政府支出水平。

三、政府境税内源融资结构的经济约束

除了总量约束外,政府增加税收的结构也受到经济增长的约束,不同性质的税种受到的经济约束程度是有差异的。按照征税对经济增长要素的影响,可以将税种划分为三类:资本收入税类、劳动所得税类和消费支出税类。目前我国开征的税种当中属于资本收入税类的税种有企业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房产税、契税、车船税、资源税、城建税以及资本性的流转税;属于劳动所得税类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和农牧业税,另外社会保障基金收入也属于劳动税类性质的财政收入(目前还未纳入预算管理,只进行财政专户管理);属于消费支出税类的税种有筵席税、屠宰税、特产税、流转税以及1994年前的盐税、集市税和特别税。这三类税收的实际有效税率是对各要素征税总额分别与资本收入、劳动所得和最终消费的比率。资本征税的有效税率用ktar表示,劳动征税的有效税率用ltar表示,消费支出征税的有效税率用ctar表示。

经济增长决定因素主要是投资、劳动投入和全

要素(含技术进步等)的贡献。另外,经济开放度、货币和财政政策因素也影响经济增长。gdp增长与投资率(invr)或资本形成率、劳动力供给增长率(lo-br)和经济开放度(openr)直接相关。货币供给因素可以从物价变动中反映出来,将通货膨胀(infr)纳入经济增长决定模型中,经济增长速度采用名义增长率(ngdpr),这样就可以建立起经济增长与各要素以及三种税收之间的关系:

ngdpr=β0+β1 invr+β2 openr+β3 lobr+β4 infr+β5 ktar+β6 ltar+β7 ctar

各变量的样本数据见表2,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估算,结果如下:

ngdpr=-1.693+0.142invr+0.07 openr-0.399lobr+1.118infr-0.109ktar-0.471ltar+1.029ctar

(-0.095)(0.317) (0.374) (-1.734)

(5.574) (-0.562) (-0.380) (0.967)

表2 经济增长与税收融资回归数据 单位:%

附图

说明:gdp增长为名义增长率,投资率用资本形成率代替,开放度为贸易口径,通货膨胀是gdp平减指数的变化。1979-1984年资本税收额中包括财政来自企业的收入以及能源交通和重点建设基金收入。

资料来源:1985-1999年的资本税率、劳动税率和消费税费转引自马拴友(2001,p285、p288、p290),其余年份由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有关数据推算。

表3 中国与西方国家有效税率比较 单位:%

美国 德国 日本 英国 法国 加拿大 意大利  中国

资本征税

42.7 26.9 34.1 57.3 24.1  40.9

26.7  28.35

劳动征税

25.4 36.8 21.3 25.5 39.7  23.3

39.1

2.39

消费征税

5.6 15.7  5.2 14.6 20.9  12.5

12.3

8.14

说明:西方国家为1965-1991年平均的平均有效税率,德国是指原西德。中国为1979-2000年的平均税率。

资料来源:西方国家的数据引自mandoza razin & tesar(1994),mendoza m lesi-ferretti & asea(1997).中国的数据根据表1推算。

r=0.958,r2=0.917,adi-r2=0.879,d.w.=1.704,f=23.78

从估算结果看,样本数据的总体相关系数高达0.958,有91.7%名义gdp增长可以被解释。统计检验中,除了t检验值稍差外,其他统计检验都可以接受,说明该估计参数的解释功能较强,可信度较高。从表2中看,gdp增长与投资率、贸易衡量的开放度、通货膨胀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其中,投资和通货膨胀的作用比较大,与劳动力供给负相关似乎不符合经济增长原理,这可能与中国人口众多,素质较低有关,低素质劳动力供给越多,越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三种有效税率与名义gdp的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不同,对劳动征税和对资本征税与经济增长之间是负相关的,且对劳动征税的负经济影响大,而对消费支出征税的经济影响是正的。本文还测算了三种有效税率分别与资本形成率、劳动力供给增长率和最终消费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资本有效税率与资本形成率的相关系数为-0.633,劳动有效税率与劳动力供给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302,消费有效税率与最终消费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86。表明,对资本征税的经济约束度较强,资本有效税率提高1个百分点,gdp增长下降0.1个百分点;对劳动所得征税的经济约束度也相对较强,劳动有效税率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下降0.55个百分点;提高消费征税的有效税率不会抑制消费,因此消费征税的经济约束度最弱。

通过增加消费税类或提高消费税率融资是有一定空间的。1999年消费征税额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为31.7%,有效税率为6.8%,与发达国家相比,略高于美国和日本的水平,但不及英国、加拿大的一半,法国的三分之一。以消费支出为税基增加税收是今后内源融资的最主要政策选择。尽管对劳动所得征税的有效税率很低,是最有潜力增税的领域,但是,由于广大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还不高,个人所得税增长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而不是靠调整税率或税基就可以实现大幅度增长的。农村居民的农牧业税税率不高,但除了农牧业税外还要负担各种集体收费,实际负担并不轻。最具潜力的社会保障基金收入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将社保基金缴款改为社保税收纳入预算统一管理还需要一段时间。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目前社保收入只能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而不能作为统一的预算内资金与其他支出调剂使用。可见,对劳动征税融资空间非常有限。

【参考文献】

[1] john c.gurley and edward s.shaw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eonomic

development",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vol,15 no.3,april 1967.

[2] peden,e.a,,1991:"productiv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government

activity:an analysis of 57 years,1929-1986"public choiee 69:pp153-173.

[3] sculley,g w,1995;"the growth tax in the united states",public choice 85:pp71-80.

篇7

关键词:富水;选型与配置;排水;技术应用

1.工程概况及背景

象山隧道为龙岩至厦门铁路的头号重点工程,设计行车速度为200km/h。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隧道左线全长15898m,隧道右线全长15917m,左右线线路中线线间距为13.76m~50.902m,由进口~出口变化;纵坡主要为11‰的下坡,隧道洞身最大埋深830m左右。隧道区分布的地层较复杂,主要为:石炭系下统林地组(C1l)砂砾岩和粉砂岩,侵入隧区的燕山早期(γ52(3)C)黑云母花岗岩和燕山晚期(γ53(1)b)中细粒花岗斑岩,二迭系下统童子岩组(P1t)(煤系地层)、上统翠屏山组(P2CP)粉砂岩夹砂质泥岩和大隆组(P2 d)泥质粉砂岩,三迭系下统溪口组(T1X)粉砂岩、硅灰岩夹细砂岩等。此外零星分布有第四系冲洪积和坡残积层。隧道穿过的不良地质构造主要有采空区、煤层瓦斯、高地温、岩溶、岩爆、软岩大变形、断层等。

隧道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水、沉积岩层间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岩溶水、突泥涌水等受大气降水补给。象山隧道设计正常涌水量为23491(m?/d),最大涌水量为51560(m?/d),实际涌水量远远超出设计涌水量。

2.设备的选型与配置优化

(1)隧道内固定泵站距离斜井口的距离和实际标高的测量以及管道压力损失综合测算,对抽水机功率、流量、扬程等参数的确定,并大胆地设计优化由一级抽排取缔多级抽排水的方案,节约成本。如1号斜井井身长898米,井底至掌子面泵站约2100米,掌子面泵站距斜井井口标高约为120米,并考虑管路等损失扬程,参考管道压力损失表,综合洞内涌水量、施工空间设计抽水泵站等因素确定抽水机型号参数配置,以及排水管路的选择。如下表1

表1 抽水机参数表及性能曲线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流量

(m?/h) 扬程

(m) 电机功率

(KW) 转速

(r/min) 汽蚀余量

(m)

抽水机 DF280-43*4 280 172 200 1480 4

抽水机 DF450-60*3 500 171 355 1450 5.6

图1抽水机性能曲线图

由于隧道较长,洞内设置横通道较多,面向掌子面方向排水管路架设在隧道右线的右侧,左侧布置电力线路,排水管路采用采用Φ200和Φ250与之相匹配。同时较新型材料HDPE排水管的采用大大提高了抽排水效率和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排水管路的扬程损失。

表2 管道压力损失计算表

流量 管内径()

m?/h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350

270 12 5.5 2.8 1.62 0.9 0.58 0.35 0.18

300 14 7.5 3.4 2 1.1 0.74 0.46 0.22

480 1.9 1.2 0.6 0.3 0.17 0.09 0.04

540 2.35 1.52 0.75 0.38 0.22 0.12 0.05

(2)泵的故障及排除方法总结

表3 抽水机的故障及排除方法总结

序号 故障 原因 解决方法

1 泵出口处压力表有压力而泵不出水 出口阀门未打开,旋转方向不对,叶轮淤塞或转数不够。 打开出口阀,检查电机,清洗或更换叶轮,提高转数。

2 水泵不吸水,真空表表示高度真空 底阀没有打开或已淤塞,或水泵损坏,或转数不够 校正或更换底阀,清洗或更换吸水管,降低吸水高度。

3 水泵不吸水,压力表及其真空表的指针剧烈跳动 注入水泵的水不够,进水管与仪表等处漏气。 再往水泵内注水,拧紧堵塞漏气处

4 流量不足 水泵淤塞,密封环磨损过多,转数不足。 清洗水泵及管子,更换密封环,提高转数。

5 水泵消耗的功率过大 填料压盖太紧,填料室发热,叶轮磨损,水泵供水量增加。 拧松填料压盖或更换填料,更换叶轮,增加出水管阻力来减少流量。

6 水泵内部声音反常,水泵不上水。 流量太大,吸水管内阻力过大,吸水高度过大。在吸水管处有空气流入。 增加出水管内的阻力以减低流量,检查吸水管或底阀,减少吸水高度, 拧紧漏气处。

7 水泵振动。 泵轴与电机轴线不在同一条中心线上,赃物或水侵入轴承。 把水泵和电机的轴中心线对准,清洗轴承更换脂。

8 平衡水中断,平衡室发热,电机功率增加。 水泵在大流量低扬程运转,平衡盘与平衡环产生摩擦。 关小出口闸阀至设计工况运转,拆卸平衡盘进行检修。

(3)检修抽水设备机械密封的安装和技术要求总结

机械密封是精密的部件,制造精度及安装精度要求都很严格,如果装配不当就会影响密封性能,要正确安装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泵用机械密封的安装对机、泵以及机械密封的配合部分技术要求:轴弯曲度最大不得超过0.05mm;轴在安装机械密封处的振摆量不得大于0.1mm;轴的轴向窜动量不允许大于0.5mm。

②泵用机械密封的安装要求:上紧压盖时应在联轴器找正后进行,压紧螺丝应均上紧,防止法兰面偏斜;弹簧的压缩量按图纸规定进行允许误差±2mm;动环安装后必须保证动环能在轴上灵活移动。设备转轴的劲向跳动应≤0.04毫米,轴向窜动量不允许大于0.1毫米。

(4)泵站电耗节能技术

关于泵站的目标电耗节能技术的技术理论、原理和特点等简要介绍。通过对排水系统的工艺要求包括(压力、流量等)和设备参数给出排水系统用电的单耗值,使泵站系统整体运行效率最高,从而保持泵站系统在既满足运行工况同时又排水的电单耗最小的状态下经济运行。抽排水泵站的吨水电耗表达式:

式中:W为吨水耗电量值(千瓦时/立方米,kw.h/m3)

H(Q.t)为泵站提供的总扬程(米.m)

η(Q.H)为泵站运行效率(百分比,%)

H(Q.t)是流量Q和时间t的函数,它的大小同工艺要求和设备自身的调节能力有关。

η(Q.H)是流量Q和扬程H(Q.t)的函数,它的表达式如下:

η(Q.H)=η1(Q.H)×η2(Q.H)×η3(Q.H)×η4(Q.H)×η5(Q.H)×η6(Q.H)

式中:η1(Q.H)为水泵的运行效率

η2(Q.H)为联轴器的运行效率

η3(Q.H)为电机的运行效率

η4(Q.H)为调速装置的运行效率

η5(Q.H)为配电装置的运行效率

η6(Q.H)为变压器的运行效率。

η1(Q.H)……η6(Q.H)是泵站流量Q和扬程H(Q.t)的函数,它们也会随着泵站水量Q和泵站排水总扬程H(Q.t)的变化而变化。假设工艺要求的泵站总扬程为H0(Q.t),泵站提供的总扬程为H(Q.t),则泵站浪费的宽裕扬程为H(Q.t):

H(Q.t)= H(Q.t)- H0(Q.t)

泵站的整体效率η(Q.H)随着流量Q和泵站总扬程H(Q.t)变化,对于给定泵站的某一工况(Q,H),在泵站设备可以采取不同的调节方式中,存在一整体效率的最好运行方式,此最大效率值记为ηmax(Q.H),该ηmax(Q.H)不是所有设备最高效率的乘积,它是指对工况(Q.H),在所有可能的调节手段中所能达到的最高效率,它是一个有约束调节的最大值。泵站实际整体运行η(Q.H)同最大效率ηmax(Q.H)之间的差值,称为效率偏差值η(Q.H)。

η(Q.H)=ηmax(Q.H)-η(Q.H)

泵站的吨水电耗表达式变为:

上式中的第一部分代表了泵站所能实现的最小吨水电耗,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电耗,记为Wmin:

上式中的第二部分代表了当前工况下,泵站存在的节电潜力,从负面讲也是泵站浪费的吨水电耗,记为W:

上式中的第一部分是由于泵站运行效率η(Q.H)偏高最高效率ηmax(Q.H)形成效率偏差η(Q.H)而造成的节电潜力(或电能浪费),第二部分是由于泵站运行存在富裕扬程H(Q.t)而造成的。

3.结束语

通过对龙厦铁路隧道排水系统设置的论述,说明快速有效的排水系统和良好的排水管理可以为富水岩溶反坡隧道施工提供相对安全的施工环境,象山隧道涌水量之大,隧道埋深较深,加之隧道斜井较长即排水管路压力损失大,都是涌水抽排施工必须要面对的新的研究领域,在工程中无此类似施工经验可以借鉴。

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山岭隧道、城市地下工程修建的数量将日益增多,规模越来越大,该技术在我国山岭隧道建设及地下空间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继续进行本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技术、社会、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泵站目标电耗节能技术

篇8

[关键词] 小麦 地膜覆盖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159-01

山西省万荣县十年九旱,年均降雨量500mm,年际间分布不均差距很大,丰水年达970mm,最低年只有206mm,且70%集中于7、8、9三个月,不是在小麦的生育期内;夏季降雨多,冬春降雨稀少,冬春连旱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发育,是旱地小麦高产稳产的最主要限制因素。小麦是该县的最主要粮食作物,绝大部分属旱地小麦。因此,充分利用有限降水,保水蓄墒,是夺取万荣小麦高产稳产的最关键因素。小麦地膜覆盖,能最大限度的蓄住天上水,保住土中墒,能有效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变无效降雨为有效降雨,可大大提高降水利用率,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效解决旱地小麦在生产中遇到的干旱缺水问题,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增加小麦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是旱地小麦生产上的一次技术创新,具有重大意义。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地整地

1.选地: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土质较疏松、利于机械耕作的地块。

2.整地:地膜覆盖一定要精细整地,提高整地质量,否则会影响覆盖的效果和出苗率。前茬作物收获后,结合施肥及时深耕,纳雨蓄墒,打破犁底层,一般深翻40cm左右;做到深翻灭茬一次完成。立秋后结合降水,要多浅耕、多耙耱,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壤含水量,做到无明暗坷垃、无根茎、无杂草,田面平整,上虚下实。

二、科学施肥

土壤肥力是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技术增产的基本条件,科学施肥是节本增效的重要环节。结合整地亩施农家肥3000kg、商品有机肥200kg、纯氮7-10kg、磷7-9kg、钾5-6kg、锌肥1kg,一次性施入。

三、种植模式

以55-60cm为一带,起垄,垄底宽30cm,垄高10cm,垄顶为半圆型。地膜采用40cm宽的0.008mm的微膜,一般亩用膜3.5kg左右。膜两边用土压实,隔3-4m在膜上打一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膜底际两边各种两行小麦,小麦与地膜间距4cm,种植沟宽25-30cm,两行小麦行距15-20cm。盖后遇雨,要及时对种植沟划锄,破除板结。

四、选择良种

品种是小麦增产的关键,选用分蘖力强、抗倒伏、成穗率高、矮秆抗倒伏,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的品种,选用临旱536(临丰3号)和运旱21-30两个品种,亩播量5-7kg,播前实施“三剂”拌种,即杀虫杀菌剂、化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用马拉硫磷、辛硫磷等,杀菌剂选用粉锈宁、五氯硝基苯等,化肥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植物生长调节剂选用旱地龙。

五、适期播种

播期比大田小麦晚播5-7天,即 9月28日以后开始播种,深度以5cm为宜。

六、田间管理

1.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决不能 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2.加强越冬期地膜保护,防大风揭膜,防止人畜踩踏。

3.做好防治病虫草害工作。冬前化学除草,生育期内加强病虫害防治。

4.搞好“一喷三防”,小麦生长后期,为了防止小麦早衰,干热风、病虫为害。增加千粒重,可亩用尿素1kg、磷酸二氢钾200kg、加5%的食醋及吡虫啉乳油10-15ml、20%粉锈宁乳油50-70ml兑水30-35kg喷施,连喷2-3次。

七、及时揭膜

小麦生长发育后期,小麦根系因地温过高易发生早衰现象。因此,在小麦灌浆中期揭掉地膜,降低地温。

八、地膜回收

揭去的地膜应带出麦田,送到废品收购站回收,决不能乱放在地头或用柴草烧掉。

九、及时收获

小麦成熟后,及时收获,晾晒归仓。

参考文献

篇9

1 临床资料本组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为16岁~40岁,均有人中不显,唇嵴扁平,鼻梁低矮,鼻基底过宽,人中过短,鼻小柱短缩畸形但上唇疤痕均不明显。

2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22岁,双侧先天性Ⅲ度唇裂术后3年。检查:人中不显,双侧唇嵴扁平伴过短,唇红呈口哨形缺陷,鼻小柱短缩,双侧鼻翼塌扁鼻梁低矮,鼻基底过宽但尚丰满。手术在双侧眶下孔阻滞麻醉+局部注入少量肾上腺素的局麻下进行。于鼻小柱基底人中凹上1/3中点定点1,双侧鼻翼沟中央分别定点2、3,连接2-1-3,使之成总括号形,按线切至肌肉浅层通过2-1-3切口分离口轮匝肌浅层,外至双侧鼻唇沟,下至唇红缘。

于人中处设计U形肌瓣,切开并游离,留蒂于鼻小柱基底。双侧鼻翼基底切口切至肌肉深层,鼻小柱基底下缘切口不切开肌肉深层以保证U形肌瓣的血运。将U形肌瓣掀起分离至鼻小柱基底至鼻中隔,将双侧鼻翼外侧脚与骨膜彻底分离,将软骨内侧脚与鼻中隔分离。通过U形肌瓣深层往上分离鼻翼软骨至鼻前棘,分离鼻骨膜至黄金点,植入相适宜的L形硅胶假体。将松解的鼻翼外侧脚向中线推进,将鼻小柱基底V形皮瓣连同U形肌瓣向上推进分别将鼻小柱基底双侧切口作"V-Y"推进缝合。

手术设计和术后20天照片

分离双侧口轮匝肌深层至鼻唇沟,将其由斜位变为横位悬吊于鼻嵴上,将U形肌瓣剪成两瓣,仍留蒂于鼻底,两肌瓣盖在双侧口轮匝肌切口线上,远端分别悬吊于双侧唇峰角。人中凹上1/3切口作Y形缝合,鼻底切口分层对位缝合。于双侧唇峰上缘皮肤设计Z形皮瓣切开至肌肉浅层(已于分离),交叉对位缝合。切开唇红口哨形凹隔线,设计唇红瓣,转位修复唇珠,消除线状凹陷。(图1~3)术毕于人中凹处以半片或1/3片压脉带橡皮裹以碘仿纱布固位缝合二天,术后5~7天拆线。(图4)

3 结果8例病人术后半月,人中凹加深唇嵴增高,唇红丰满,鼻翼外侧脚下缘唇嵴外缘凸出畸形消失、鼻梁鼻小柱增高,鼻基底宽度缩小,唇嵴人中均延长双侧口角上翘。三月后随访,肿胀已完全消退,外形满意,切口未见明显疤痕。

4 讨论

4.1 本手术人中处两肌瓣转位分别缝扎于双侧唇峰,使人中凹加深,唇嵴增高,唇峰上翘。口轮匝肌的复位及悬吊于鼻嵴上,使鼻翼外侧脚下缘唇嵴外缘凸出畸形得到纠正,并使鼻唇沟形成。

4.2 由于鼻底总括号形切口的应用,三个"V-Y"瓣的推进缝合,侧方附丽的鼻翼外侧脚向中线靠拢,缩小了鼻底宽度,增高了鼻小柱,改善了鼻孔长轴方向,而鼻小柱基底下缘的"V-Y"推进缝合,使人中延长,唇下1/3微前翘,双侧口角上翘,唇峰角上缘"Z"形皮瓣交叉缝合,延长了唇嵴,唇红瓣的应用,使唇红丰满,矫正了凹陷畸形。增加了口唇美感。

4.3 L鼻梁假体的植入,鼻翼软骨的分离,抬高了鼻小柱,增加了鼻梁鼻尖的高度,提了鼻唇外形改善的疗效,起到了整体美容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涤生.实用美容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1

篇10

关键词:金融工程;复制与创新技术;研究影响;应用问题

为明确指明、论述金融工程中复制技术和创新技术的应用问题,笔者选取五个金融工程的管理要素,以股票、债券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远期合约、期货合约、互换合约、期权合约、无风险债券。几个管理要素共同组建金融工程,履行、支配技术,一般分为同种元素组合、异种元素组合两个方向。元素构成是多种方式、途径的,经过各元素的沟通、拆解、分散组合,可以形成复杂的金融工程,故而形成繁衍、创新的态势。

一、同种元素组合的复制与创新技术

1.买卖空一种期权

因针对一种金融元素,所以它的组合创新较为基础,复制路径也较为单一。以期货为例,仅买卖空同种期货也可以在管理上实现技术创新,如:在低价购买期货后,期权如果看涨,可以在价格高的时候卖空获利。利用金融市场的价格差,对期货围绕期权进行买卖交易,是一项分析技术,也给期货、期权交易带来了一定的创新空间。买时的期货价格,和期权涨幅在不同价格位置时的买卖交易,会形成多个组合,这也是为什么复制技术必须要结合创新技术才可发挥最大利益影响。对于单一一种期权交易来讲,复制与创新技术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它可以在不影响期权自身性质的情况下,将期权的价值浮动和性质变化反应在表格和图像信息中,在组合排列中寻找可能突破、发现的价值契机。

2.买空一种期权、卖空另外一种期权

同样也可针对两种期权进行单一买卖空一种期权形式,做管理形式创新,与上个例子不同,这种交易方式是需要看多项指标的,除了基础性的期权价格、期货容量,以及涨幅变化等,还需要考核评价买卖数量的大小变化,之于金融交易风险的改变。如:卖空的看涨期权数量少于卖空的看跌期权数量,则会获得非标准的落实期权,交易获利会变小,甚至有赔本的风险,它也同样遵从了复制管理技术,但并没有有效的利用创新技术进行期权交易买卖的宏观调控,致使在管理上地位变得被动。对于一对一的期权买卖交易来讲,复制与创新技术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它可以为交易者提供多种交易信息可能,因为复制与创新技术的行为操作是系统自发和原有的,当交易者进入到一种交易环境后,它可以根据提示信息和其他数据依据,科学判断出哪种期权买卖交易是存在最大获利空间的。

3.期权内部元素组合创新

当前,金融工程推崇的是利用改变期权内部要素进行组合创新的技术管理方式,它同样执行了期权在某些要素的指标价值和观察价值,但它并没有拘泥于市场,而是关注执行价格变化对最终交易结果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市场变化时,期权垂直差价的任何改变都会带动一种创新管理模式,各元素的组合排列、管理交易是自由的。这样一来,即便是买卖空一种期权,还是多种期权,可创新所谓的水平式价差期权都存在,且会跟随交易意向和行为的改变而改变。

二、异种元素组合复制与创新技术

与同种元素组合复制与创新技术,金融工程中的多样化元素可指代、改变各种现金流,帮助金融市场构建新的市场,即便这个市场是没有常规形态和标准结构的,只要它在变化中存在就可以被复制与创新技术利用。技术原则是,以复制技术为基础平台,创新技术为基本思路,科学选择与创新相关的衍生工具要素,就可以构建不同种类、效益价值的组合。

1.平价等式复制创新

以组合A、B的形式,确定组合内容,如下:

组合A:(S、Pe(S、T、E));

组合B:(Ce(S、T、E),E(1+r)-T)

其中T表示最终的验证日期,组合A、B分别表示期权的各种元素,如果投资者可以理性的判断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在交易和买卖之初便可以对这两种证券进行多样化的组合排列,并以平价复制的方式,查探股票、期权等元素在看涨期的买卖价格变化是怎样的。由此可延伸出多种复制计算公式,如下:

Ce(S、T、E)=S+Pe(S、T、E)-E(1+r)-T

运用第二个公式,可以找出无风险证券或风险指数少的证券,以E为代表,同时,同时还可以得到多种评价指标,以Ce、Pe为代表,因为金融工程的交易业务有很多,如果想要多头复制的话,也可以改变复制公式的计算方向,全部以“复值”表示,这样一来,可以获得更灵活的组合元素方式。

2.债务工具附加指数化创新

除了在金融交易上的优势之外,异种元素组合复制与创新技术还可以在债务工具附加指数化表达上丰富、创新评价依据。如:如果衍生工具的表意不清,种类不明,金融工程可以利用元素间的组合排列,在远期合约、期权、互换等元素中找到价值浮动变化的依据以及一些利率问题的发展趋向等,将组合元素及时转化成可以交易、可供参考管理的元素。运用此类及时最频繁的是本金指数化债券和息票指数化债券。债务工具可以在复制与创新技术使用时精准、科学的估算金融交易中各元素的债务性质及表现,它之于金融市场的敏感度是很强的,当市场变化,债务工具马上会做出反应,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很多债务信息在金融工程中出现延迟或错误现象。

三、金融工程复制与创新技术发展展望

金融工程的管理维度与运营维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复制与创新技术运用及推行的当下,金融工程已经建立了符合金融市场及管理标准的技术规范及行为标准。诸如上文两小节提到的问题,金融工程的投资信息、管理信息以及相关日常运维信息,都需要利用监督管理、增值服务,规划、约束、控制经营项目的效益空间。也就是说,金融工程的复制与创新技术是具有一定效益空间的管理型技术行为,它直接关乎、影响着金融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效益性。

1.丰富技术的构建要素

前期审核、信息收集整理、评估和分析是金融工程复制与创新技术构成的三个基本构建要素,当金融市场偏向、侧重于某种元素的效益价值的时候,金融工程便可以利用复制与创新技术,围绕三种构建要素,拟定科学、安全,以及高效的组合运营计划和方案。还是以期权为例,企业资金支撑能力稳定的情况下,依靠复制和创新技术先拟定出同种元素组合种类及运营模式后,再拟定出异种元素组合种类及运营方式,结合对金融市场期权资本价值的浮动变化评估结果、风险评估结果等内容,填充各构建要素的条件规定。如此做,可以利用复制与创新技术填补、完善期权组合及管理在金融市场中信息交流的不对称、审核困难、验证周期长等问题。

2.延展影响技术效果的影响因素

当前,复制与创新技术已经成为了影响金融工程未来发展态势的关键技术,它的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让企业进入社会金融体系,融合有利资金,填补企业自身在经营方面的资金空缺,帮助企业实现大规划经济建设,完成预定的营销目标。基于复制与创新技术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笔者认为,应当研究、分析金融工程在技术研发和使用时的环境与环境是否适合于金融工程当下发展的状态。如果组合决策及管理办法能够获得较大利益,在定期运营时不会遇到过多风险,则营销策略是可以被使用的。依靠复制与创新技术,可以依靠技术间的交互影响、环境与背景的技术影响效果反观、审查金融工程在管理与运营期间的问题和不足,起到了反思的作用。如果资金能量能够满足营销发展;投资成本与业绩的效益价值能够相互配合,顺利进阶,关于金融工程复制与创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才有它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四、结论

总而言之,金融工程可以引用、推广复制技术与创新技术的领域和空间还很大,特别是在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建设还不完全、成熟的现在。依靠金融市场的多元变化、金融管理技术的更新换代,对金融市场资本的监管与维护,金融业务的丰富与优化,都有很大帮助。当前金融工程的复制与创新技术已经开始改变了金融市场的日常运营形态,相信未来金融发展会更加科学、安全。

参考文献:

[1]吴可,孟新平.谈金融工程中的复制与创新技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101):176-178.

[2]贾焘.金融工程在金融创新中的作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22(106):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