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策略范文

时间:2023-04-06 16:2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融资策略

篇1

关键词:西部开发;投融资策略;金融体系改革

资金短缺是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资金流失、资本形成难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西部地区生产力总量少,资金利用效益低,低收入人口尤其是贫困人口多,资金融通配置效率不高,资金短缺问题尤为突出。西部大开发需要数额庞大的资金支持,仅靠中央政府的财力支持是十分有限的。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和金融深化,从根本上解决资金利用效益低下问题,才能拓宽西部资本形成的空间。

一、金融支持,深化改革,推动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

国家在西部地区应采取倾斜性货币政策。具体包括:一是实行差别性存款准备金政策,弥补西部资金东流和现金漏损率高的问题,以调节东西部地区资金的不平衡。二是实行灵活的利率政策。西部地区的利率管理政策可有别于东部,应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利率损失可由中央财政弥补。三是实施扶持性的再贷款政策。人民银行总行可考虑给西部地区人行一定的再贷款权,使其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情况发放一定的再贷款。四是加大信贷政策支持。国家可适当降低建设项目资本金限制,延长银行贷款期限,引导西部地区商业银行资金流向。

在金融扶持的条件下,加快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管理机制。一是在金融机构改革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的内部责任制度及其他各项管理制度,加大稽核力度,健全内部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二是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保证金融的稳健运行;三是尽快剥离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正常运作机制,提高西部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增强银行抗风险能力;四是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构建高效运作管理机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并完善支付结算系统。除此之外,中央银行应加强对金融机构执行西部开发产业金融政策的资金运行风险进行有效监管,以保证产业金融政策的实施。

融通西部资金必须大力发展西部金融组织体系。国家应积极支持西部金融组织机构创新,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一是实行有差别的金融机构设置管理制度,适当降低西部地区设置区域性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条件,大力促进西部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二是积极引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设置外资银行,扩大其在西部地区分支机构的数量;三是强化对西部地区中小金融机构的规范管理,加强中小金融机构对西部经济发展的支持与服务;四是积极设立西部开发投资基金、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西部产业发展与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五是组建西部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增加西部地区开发贷款规模。

二、活用存量,积聚增量,进行有效资本动员

“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我国西部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至今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骨干。西部十省区建起了2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其中大型企业780多家,固定资产超过4000亿元,形成了一大批专业化程度高、辐射能力强的行业。这些资产构成了西部开发的存量资金,是西部发展的宝贵财富,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资金运用对西部地区的经济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得十分缓慢,还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未进行现代公司制改造,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未予转换,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差。因此,根本问题是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使产权明晰化、多元化,国有企业产权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然后才能有效实施结构转换和调整改造。对于那些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可在股份制改造完成后,将国有股本出售一部分,向社会募集一部分资金。通过股权出售可实现产权多元化,将社会监督引入企业,把国有企业的资本存量有效地利用起来。

我国西部地区存在很多有实力的强势企业,这些企业可以成为西部开发积聚资金的经济核心体。至1998年末,西部地区企业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共有198家,共计募集资金435.71亿元,西部强势企业已能有效积聚全国的资金,利用强势企业积聚社会资金是西部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目前,西部大中型企业有2990家,如有10%近300家成为强势企业,每年每家从市场上积聚1亿元资金,就有近300亿元,这个数字已超过了国家预算内在西部地区的投资206.18亿元(1998年统计数据)。西部应抓住时机培育强势企业,使企业逐步规模化并占据竞争优势。

单纯依靠经济实体的资本积累并不能满足西部大开发的资金需求,还必须有效进行资本动员。在开发初期,政府部门的投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但仅靠政府投资也是远远不够的,应积极开辟多种融资渠道。一是政府初期投资带动更大规模社会民间资本流向西部地区。当前,在国有经济占主导的西部地区,民间资本所代表的非国有经济并不活跃。随着我国加入WTO,投资环境相对较优越的东部地区能吸引更多外资,这些外资的涌入必然会“挤出”东部的一部分民间资本,迫使其向外地转移。西部应抓住东部流出的这部分民间资本,以超前性战略来动员东部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这样既能弥补西部民间资本不足的缺陷,又能为东部民间资本提供新的发展环境。二是利用西部投资环境的特点和优惠外资政策,吸引国外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不能仅靠优惠政策,必须改善和充分利用自身的投资环境优势因素。从目前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仍有自身的特点,可以通过对自身优势的挖掘吸引到大量的投资,比较明显的是西部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能源特别是潜在能源具有一定优势,劳动力供应充足且价格便宜,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当前,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为主的大型跨国公司逐步替代港、澳、台中小企业的优势地位,长期性战略投资行为也将取代中小投资者的短期投资行为,西部重化工原料比较丰富的特点必然会对国外跨国公司产生较大吸引力。只要有效地减少软环境障碍,西部地区就一定会迎来外商投资的热潮。

三、调整政策,制度创新,积极培育西部资本市场

开发西部,首先应制定有利于西部开发的产业金融政策,这些产业金融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先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采用竭泽而渔的手段,应通过采用合适的投资方式引入外部资金,如进行BOT、ABS等项目融资方式较为可行。二是大力支持资源开发项目。资源开发需大量投资,国外投资也有许多对西部资源开发感兴趣,对于外资进入可适当给予优惠,刺激其进入西部。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议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创业投资公司,鼓励个人和企业向高风险科技方面投资。四是积极引导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定好投资重点。西部地区要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立足于自身优势,建立具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企业。另外,必须加强交通、能源、通讯、环保、水利建设,要切实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增加环境保护投资。

篇2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6月14日

一、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

(一)企业规模的影响。小微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难以独立提供企业运营所需要的费用,因此小微企业的破产率较大,而且小微企业的破产成本较高。有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对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有着直接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有着较高的标准,企业只有达到贷款标准才能向企业发放贷款。而银行的贷款标准与企业的规模有着密切联系,企业规模越大,竞争力就越大。大规模的企业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而小规模的企业本身资金较少,而且还贷能力缺乏保障,难以取得银行的资金支持。

(二)银企关系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的规模较小,有些小微企业的市场信息不够完善,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调查时难以全面了解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容易导致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不信任。而规模较大的企业具备完善的市场信息,银行在其贷款过程中能够了解到企业各方面的信息,从而制定贷款决策。另外,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对企业的贷款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企业与银行长期保持着信贷关系,并且能够按时还款,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那么企业在之后的贷款过程中就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容易赢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三)资产担保的影响。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运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负担着企业资产担保的责任。较强的资产担保能力有利于增强企业融资的可信度,从而提高投资方进行投资的可能。而如果企业管理人员的资产担保能力较低,投资的风险较大且缺乏投资保障,造成投资方难以信任企业。企业资产担保对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有较大影响。

(四)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企业竞争力是衡量一个企业的最重要依据,企业的竞争力越高,则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越大。而金融机构在衡量企业的发展状况时,大多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考察依据。这是因为,金融机构难以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的内部信息。只能以市场占有率为依据,推测企业本身的竞争力。较高的企业竞争力能够给金融机构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使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成为可能;反之,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较弱,随时面临破产的风险,金融机构在投资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且没有保障,难以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企业竞争力对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五)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影响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企业盈利能力越高,获得的经济利益越大,长期的良性循环不仅使企业能够偿还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而且还有利于企业在金融机构树立良好形象,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合作具有深刻意义。同时,企业具备较高的经济能力能够帮助企业摆脱对负债融资的依赖,扩大企业的规模,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而如果企业的盈利能力较低,则会导致投资方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难以为投资方带来经济利益,甚至难以归还投资方的资金,严重阻碍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的提高。

(六)企业机制的影响。企业机制对企业融资有着较大影响。在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可以依靠外部资源进行融资。但是企业的融资主力还要依靠企业本身的融资。为此,企业应积极完善融资机制,在重视外部融资的同时,还要注重企业本身的融资能力,重视企业内部的资金积累,完善企业的分配机制,促进企业内部融资的发展。

(七)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影响。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对企业融资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企业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则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为金融机构树立良好的形象,方便企业日后的金融贷款。另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能够减小企业融资风险,方便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进而减少对融资的依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缺乏抗风险能力会导致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随时面临破产的风险,难以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给企业融资带来困扰。

二、小微企业融资能力低的原因

(一)企业资产担保价值低。企业资产担保价值低是小微企业融资能力较低的重要原因。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贷款抵押担保制度对企业资产担保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在向商业银行贷款的过程中,要向商业银行提供自己的资产担保价值,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在贷款之后,具有一定的资金保障。而我国大多数小微企业的担保难度较大,而且现在我国专门的融资担保机构较少,小微企业缺乏充足的资产担保,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缺乏保障,商业银行难以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

(二)企业缺乏竞争力。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并且大多数小微企业选择的行业具有较大的竞争力。小微企业的规模限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许多小微企业缺乏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同时,我国大多数小微企业处于创业阶段,缺乏充足的运作经验,企业的破产风险较大。小微企业缺乏竞争力导致企业融资能力较低。

篇3

关键词:纺织企业 融资问题 融资策略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纺织企业的盈利水平持续下滑,纺织业的风险与回报率之间的比例大大提高,让投资者忧心忡忡。各家金融机构纷纷将纺织行业划分为限制性行业。一方面对纺织行业实行贷款投放总额限制,并实施纺织行业有计划的逐年压缩规模,迫使纺织企业对融资额度展开激烈竞争;同时,纺织企业的融资利率上浮比例不断攀升。纺织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过高,无疑进一步限制了行业盈利水平。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融资决策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融资决策中融资方式、融资条件可能对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将公司融资过程中融资策略总结如下:

一、企业融资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

占有市场是企业融资的根本目的,企业要根据企业市场的历史、现状进行详实的调研,对市场前景进行全面预测,必须考虑如何将资金运用于提高产品产量、质量、提升品牌价值、扩大市场、占有市场方面,测算投资能为企业创造多少整体利益。同时,我们坚持将通俗易懂的市场调查报告及时提报给投资者、金融机构,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取得金融机构的认可与支持。企业坚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合理有效部署市场计划,并严格执行市场计划,确保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二、合理控制融资规模

企业的融资规模一定要根据自身的能力量力而行,否则,将增加负债,加重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企业的投资风险。尤其是纺织行业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市场形势,投资方向、规模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发挥企业整体优势为目标,慎重选择投资项目,并做好对项目的整体预算、成本控制、资金配置。企业融资时坚持运用多种资金和资源,对比融资效益与融资成本,两个市场统盘决策,达到互补效应,以控制融资规模,避免加重企业负担。

三、与金融机构进行良性互动

“再好的行业也有困难企业,再难的行业也有好的企业”,让金融机构看到企业的优势与前景至关重要。

(一)换位思考,视企业信用为生命

在与金融机构互动过程中,企业高管注重换位思考,切实把按期还本付息放在第一位,做到“视信用为企业生命”。想尽千方百计归还到期本金利息,将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是融资的根本基础。

(二)细致分析,把握风险与回报

欲寻求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必须在资金流向上下功夫,细致分析投资项目对企业优势的彰显力度、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水平、对企业现金创造能力的影响。深刻、全面地认知项目的风险与回报,博得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对项目或企业的认可。

(三)深入互动,寻求认可与支持

注重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取得的进步与发展及时传递给金融机构;企业遇到融资瓶颈,与金融机构互动,寻求最佳解决途径;及时了解新的融资产品,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四、把握融资时机,优化融资渠道

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经济与金融环境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是改善企业融资结构的良好机会。企业在与金融机构良好互动的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全力跟进,享受政策性融资优惠。例如: 2011年中国银行推出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即中行国内机构与中行海外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国内进口商申请,对其在进口项下的对外应付款需求提供人民币融资。公司对到期信用证申请3个月的海外融资,达到了延长融资期限、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公司还抓住金融机构推出新型保理的有利时机,享受融资条件、融资成本的优惠条件。公司坚持敢做“第一笔”业务,走在同行的前面。

五有效使用资金,优化融资环境

(一)战略清晰、目标明确

公司在融资以后必须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做到生产经营战略清晰、目标明确。企业全员根据既定的战略目标,抓住发展的有力时机,快速投放、快速发展、快速成长,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二)科学管理,加强控制

企业在融资后要避免无计划快速膨胀,资金的过度消耗导致现金流出现问题。在总结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企业实施科学管理。严格控制企业的扩张速度与节奏;加强企业团队建设,保持团队的创业精神、执行力;组建企业智囊团,引领企业高效运营。

(三)识别风险,积极应对

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都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如利率、汇率、价格等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环境风险、声誉风险等。公司注重加强风险管理,设立专门机构对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制定应对措施。

通过融通资金的有效使用,切实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让金融机构等投资者增强对企业发展的信心,优化了企业的融资环境,促使企业的投资活动及生产经营活动、筹资活动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六、结束语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不断总结融资过程的经验,制定综合有效的融资策略,确保企业“血流”畅通,促进生产经营快速、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管伟琪,胡瑜杰.甘肃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0

[2]宋晓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考[J].山西科技,2010

[3]许立新.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以秦皇岛市为例[J]. 改革与战略,2010

篇4

【P键词】企业 融资 策略

一、我国企业融资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阻碍

(一)企业融资渠道存在单一性

我国企业融资方式分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两大类,但是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内源融资方式占主导地位。2012年,厦门市企业运行监测平台专门做了一项调查,结果不容乐观,数据显示,有63%的企业认为流动资金不足,20.57%的企业反映融资供给不足。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可抵押的资产,而又达不到足够的银行信用额度,能够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得到的贷款寥寥无几,只能被迫使用民间借贷、高利贷等融资方式以解燃眉之急,而这些融资方式利率更高。同时,很多企业内部集资存在局限性,而且还受到规模的限制,要想通过外源融资的方式进行融资通常采取括股票、债券两种直接方式和一种间接方式信贷融资方式,但是这些企业又恰恰不具备上市条件。融资渠道的单一性势必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冲击。

(二)金融机构信贷体制有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都比较重视大企业和垄断行业的投资,但是大型企业毕竟还是少数,中小企业相对较多。但是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存在着信用低,贷款额度小,频率高的特点,使融资更具复杂性,容易导致金融机构成本增加。一部分基层银行和信用社由于信贷体制不健全还存在着授权、授信不足的情况。即使有的金融机构认为企业融资项目具有一定潜力,但是由于上报后审批复杂、手续繁琐、时间过长的问题,往往使融资不能够顺利进行,这种决策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管理体制是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也有待完善,仍然沿用以往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但是有一些指标已经不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容易使一些发展迅速的企业错失良机,进而出现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

(三)社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各地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规模小、经营期短、业务分散、行为不确定以及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品不足等情况。这部分企业在进行融资时需要向金融机构提供第三方保证,而现阶段我国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处于构建初期,很多内容都不太完善,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不仅存在着能够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较少,而且担保基金的种类和数量也无法切实满足企业需要。同时,现阶段我国还没有专门服务于企业的担保机构和职能部门为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担保,不利于企业顺利融资。

(四)政府金融政策方面扶持力度不够

首先,虽然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企业融资的重要性,但是从现阶段我国政府所出台的金融扶持政策内容看,政府还是偏重对大型企业的扶持,而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在市场中占主要地位,仅仅是在从税负上给予这部分企业一定优惠和减免是不够的,必须考虑到金融政策内容上的扶持,使企业能够融得足够的资金,确保其资金链稳健运营才能够使市场发展更加井然有序。同时政府在企业融资方面的指导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一部分企业本身也具有一定复杂性,难以会存在一些企业受到自身和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融资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单纯认为只要能够获取资金即可,没有考虑到后续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而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一旦出现融资不当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二、对于促进我国企业顺利融资的一些策略

(一)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首先,企业应当重视与上下游紧密联系企业的沟通和合作,采取一定措施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依托,互惠互利,强强联合,通过建立合作关系获取其他企业的帮助,进而间接达到拓宽融资渠道的目的;其次,企业还应当建立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一些资产较少的企业更应当积极寻求一些担保公司说服其为自己进行担保,进而融得资金;最后,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在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这两种融资方式上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积极考虑一些其他的融资方式,通过融资租赁、商业承兑汇票、项目开发贷款、保险等方式进行融资。

(二)优化金融机构信贷体制

首先,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应当过于偏重于对大型企业的融资贷款,同时也要重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对基层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信贷体制进行优化和完善,可以适当简化贷款手续,缩短贷款时间使一些有潜力的企业顺利获取资金;其次,相关部门应当对我国金融机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进行完善,根据现阶段市场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信用评定指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企业信用情况进行测评时不仅要评定企业的运营状况,还要分析企业的信用形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于符合条件、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可采取特别授信的方式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完善社会信用担保体系

首先,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大力推进企业融资相关的担保机构的行业发展,要与我国新常态趋势变化相符合,使担保机构的担保服务有侧重点,要切实研究新常态环境下如何促进企业融资相关担保行业的发展,要注意引导民营担保机构,主动迎合经济新常态下政府对微观行业的调控措施,使担保机构能够提供优质担保服务;其次,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当积极国家资本控制的担保金融机构,建立相关的资本金充实和按期增长体制,以加强我国国有资本对于信用担保行业的引导、控制能力。同时,可以采取鼓励我国各级政府层面上的国家控制的金融担保机构,通过互相持股的方式形成对所在地区担保行业的强大控制力,进而引导民营及社会资本性质的担保机构为企业积极提供担保。

(四)加大对企业金融政策上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积极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工商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在现有的金融扶持政策内容基础上进行完善,为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顺利融得资金。同时,政府还应当规范民间借贷相关内容,在民间借贷主体、形式以及监管等相关内容上进行完善,为企业和机构双方都提供一定保障,促进企业融资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1).

篇5

1.1高校项目融资促进高等教育社会效益的实现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经费不足已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要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就必须变革高等教育的投融资体制,不断拓宽的高校项目融资方式,尽可能吸纳社会资金投入高等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利益最大化。这是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而且也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投资具有双重效益。在国家的层面上,国际竞争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全方位竞争,但从根本上说是国民素质和人才的竞争。鉴于此,各个国家尤为重视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另外从家庭和社会的角度看,接受教育比不接受教育、接受层次高质量好的教育比接受一般的教育,更能使个人获得相对较好的工作,从而改善个人的生活质量。

1.2高校项目融资推动高等教育有限度的产业化

高等教育具有两重性:公共性和私有性,而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是一种介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同时,教育的经济功能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如:增加受教育者和社会的“人力资本”、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和就业市场的贡献等。因此,从以上两个方面来说,高等教育产业化不是我们承不承认的问题,而是它本身就是与生俱来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通过政策调控,将其规范在我国现阶段的历史目标的轨道上。

在我国,教育的完全产业化还不具备充分的条件,因此,我国教育并不具备完全的“产业运营性”。但随着许多高校采用市场化项目融资方式进行自身硬件建设,将有力推动高等教育实行有限度的产业化。

1.3高校项目融资推动高等教育管理效益的提高

可通过以下方式推动高等教育管理效益提高:第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高等教育投资分配机制,避免“人才相对过剩”及“无效供给”的现象,提高结构效益;第二,改革高校人事管理体制,降低人员(主要是行政及后勤人员)的经费开支,提高专任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第三.,改革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经费结构,增强高校领导及有关人员的经济效益观念,提高财力资源利用率;第四,合理使用、科学管理图书馆、实验室、网络、宿舍等固定资产,提高物力资源利用率;第五,调整不合理的学校、院系及专业的规模,降低师生比例,提高规模效益;第六,发挥高教资源优势,开展有偿教育、培训、咨询等服务活动;挖掘高校潜力,组织科技开发与高技术产业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第七,健全奖励激励机制,结合高校效绩评定结果和成本考核对其进行奖励,以促进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高校投资效益的目的。

2高校主要融资风险分析

2.1财政拨款的风险

高校通过财政拨款渠道融资主要是政策风险,若国家对普通高校的政策有所变化,导致财政拨款减少,学校招生人数减少,所收学费不足以支付办学投入的银行利息和运作成本,则会连续陷入办学困境,导致投资者不敢再继续投入,投入一旦终止,又会引发连锁反应,形成恶性循环,使办学活动更加举步维艰。另外,财政拨款对高等教育的不到位还有可能引发教育乱收费、高收费。

2.2银行贷款的风险

(1)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指由于利率的变动,对高校造成的贷款融资成本变动的风险。如果高校采用浮动利率融资,会面临着利率上升时多支付利息的风险;如果采用固定利率融资,会面临利率下降时多支付利息的风险。

在同样融资规模的条件下,融资的利息率越高,高校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高校融资风险也随之增大。如果高校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短期借款利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更有甚者,一些项目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停工。

(2)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指因融资而给高校财务带来的风险。高校新校区建设贷款融资不仅要偿还本金,还要支付利息,必然加重财务负担。

高校融资如果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产生过度投资行为,就会产生较大的风险。高校对项目的投资会挤占大量的现金资产,造成高校资产流动性差,现金收支调度失控,不能维持合理的现金流量,即使不出现由于现金流的断链而产生的债务风险,也会因没有足够的现金而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这种情况如果频繁出现必将有损学校的信誉,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BT模式与BOT模式的市场风险

3.1BT模式下

市场风险主要是资源供应方面的风险,表现为原材料价格上涨、资源供给不足等方面,通常由投资商来承担。投资人可以通过签署资源供应保障书减轻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损失。项目移交给高校之后,经营期间的市场风险则由高校承担。

3.2BOT模式下

市场风险存在于产、供、销三个阶段。原材料供应环节,市场风险表现为未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短缺等。投资人可以通过签订长期的原材料供应协议,将其转嫁给供应商,从而固定项目的生产成本。产品销信环节,市场风险表现为需求量变化、需求价格变化等风险,投资人可以通过与高校签署“或取或付”的产品购买协议,将其转移给高校,但这种协议的合法性,尚值得商榷。同时项目公司还要承担其他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价格方案的制定能否满足公司预期的回报率,实现稳定的项目效益等。

4高校融资建设风险的防范措施

4.1落实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拨款占同期GDP4%的目标

《中华人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第54条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教育法》第55条又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增长。由此可见,我国的相关法律己明确规定了教育公共支出水平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我国财政对高等学校的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办学经费的紧张是高校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虽然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自的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日趋深入,高校办学经费的渠道在不断拓宽,财政拨款占学校经费的份额已呈下降趋势,但是,在现行体制下,国家的投入仍然是高等学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支撑,实现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仍必须继续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将教育公共经费占GDP的比例尽快地提高,以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4.2把握银行贷款原则和额度

4.2.1高校进行银行贷款时应注意几个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

贷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的要求,严格执行贷款程序、贷款人的义务和还款计划。

(2)合理性原则。

贷款在给学校建设注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资金的压力,必须认真考虑需要的量是否合理,不能盲目贷款。所贷的数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建立在学校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数额最好不要超过学校的承受能力。其次贷款项目必须是学校建设急需的教学设备、基础实验室的改造、基本建设及公共设施建设等,贷款不能用于日常经费开支,不能用于改善人员福利待遇等。

(3)风险性原则。

用贷款的方式发展教育是学校实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举措,这个举措本身就包括一定的风险。没有风险,就不叫超常规、跨越式,但要避免贷款风险,就要强调所贷款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对还贷资金要有相对稳定的来源和可行的还款计划,并落实贷款人及经济责任制,这样贷款时,才能从容面对,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

4.2.2把握银行贷款额度

而前面我们所作的可行性研究都是在某种假定条件下来论证的。因此,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办学经济效益。如果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学校也就无法按计划还贷。在还款出现困难时,需要“贷新还旧”,这就必然形成负债积累。一旦银行对学校的授信额有所控制,“贷新还旧”不能继续下去时,必然造成学校财经危机,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学校的持续发展。高校银行贷款的用途可分为三类,一是用于基础设施的改造、实验室和重点学科的建设;二是用于新校区的建设;三是用于投资。对于第一类和第二类,学校应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量力而行,把握好贷款额度。学校财务部门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每年在年度财务预算中预留一块。对于第三类,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定要选好投资项目,要有经过多方论证的可行性计划,并要保证投资回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银行贷款的最大额度应当以不影响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为前提.即学校所能组织到的各项收入的增长必须大于学校为维持其正常业务所需的支出的增长。

4.3吸收社会各界捐资

篇6

【关键词】ERP沙盘;企业资源;融资策略

一、ERP沙盘介绍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译为企业资源规划,即企业如何合理利用有限资源(资金、厂房、生产线、原材料、产品、人员和信息等),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ERP沙盘模拟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的教学方式和情景式的学习方式。该课程涉及战略规划、企业投资、企业筹资、生产管理运营、市场营销、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和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在课程进行时,将学生分成6-10管理团队,每个管理团队模拟经营一个生产型企业,每个团队由4-5名同学组成,他们分别担任企业的重要职位,总经理(CEO)、财务总监(CFO)、市场总监(CMO)和生产总监(CPO)及信息总监(CIO)等,每个团队在7千万的初始资金条件下从事6-8年企业的模拟经营,他们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线、厂房的投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模拟企业的经营,经营结果以所有者权益和公司发展潜力作为衡量企业经营胜负的重要指标。

二、融资策略

在沙盘模拟经营之初,企业只有7千万的初始资金,企业建立之后,要进行生产线的投资、厂房投资、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及产品的资格认证等活动,这些经营活动都离不开企业资金的运用,因此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是就需要进行融资来满足企业资金的需要。

(一)ERP沙盘模拟中的融资规则

在ERP沙盘模拟经营中,共有四种融资方式:长期贷款、短期贷款、资金贴现和库存拍卖。具体规则如下:

资料来源:陈冰.ERP沙盘实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长期贷款是在每年年初进行,贷款利息为10%;短期贷款是在每季度初进行,贷款利息为5%;企业所能借到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之和是上年年末权益的三倍减去目前企业拥有的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之和。

资金贴现可以在任何时间都可进行,当应收款还剩3账期和4账期时,贴现率为1/8;当应收款还剩1账期和2账期时,贴现率为1/10。

库存拍卖分为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按按原价九折向下取整,产成品按直接成本拍卖。

(二)融资策略

1.融资顺序角度

在ERP沙盘课,一般融资顺序就是按照贷款、资金贴现和库存拍卖的融资顺序进行。在模拟经营的企业如果没有贷款额度的情况下,采用资金贴现的方式。而且贷款是从外界得到现金,企业的货币资金是增加的,而资金贴现只是将企业未来的资产提前使用,企业的总的资产并没又增加。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在企业模拟经营过程中,拍卖库存原材料和拍卖库存产成品一般是不使用的,只有在企业其他融资方式不能使用而且在破产的边缘徘徊时可以使用,如:企业模拟经营时,既不能进行贷款也不能进行资金贴现,但企业需要少量资金,否则企业只能破产,此时可以暂时使用库存拍卖这种融资方式,否则拍卖库存原材料和拍卖库存产品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等于没有了生产来源和销售来源生产,从而企业的便没有了销售收入,没有销售收入企业便没有了资金来源和利润来源,企业经营便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2.财务费用角度

通过上面对规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短期贷款的财务费用是最低的。如:20的长期贷款需要支付20*10%=2的利息;20的短期贷款需要支付20*5%=1的利息;3或4账期的应收账款20需要支付20*1/8=2.5,向上取整则贴现息为3;因此在对3或4账期的应收账款进行贴现时,要贴现的应收账款为8的倍数时,可减少资金的浪费。1或2账期的应收账款20需要支付20*1/10=2。因此从财务角度可以看出短期贷款的财务费用是最低的,也就是说短期贷款的融资成本最低。

3.得到现金量角度

企业融资过程中得到的现金量等于融资额减去融资成本,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在融资额度相同的情况下,短期贷款的到得现金量最大。

综上分析,可以得出企业在融资时可以首选贷款融资方式,在贷款额度用完的情况下,再选应收账款的贴现,应收账款的贴现首选1或2账期的应收款贴现,再选3或4账期的应收款贴现,而且在对1或2账期的应收账款贴现时,应收账款贴现额最好为10的倍数,在对3或4账期的应收账款贴现时,应收账款贴现额最好为8的倍数,这样可以减少资金的浪费从而使得到的最大的现金量。

三、融资策略在ERP沙盘模拟中的应用

根据上面对融资策略的分析,结合课堂上学生运用用友电子沙盘软件实验结果,对上述融资策略进行验证。

1.融资顺序

资料来源:学生实验数据整理所得

注:U01-U07分别表示模拟经营的七个企业,下同。

从上面表中可以看到,在第二年每个模拟企业的贷款额度(企业的贷款额度为上年年末权益的3倍)都已用完,在第三年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如果企业需要融资,只能通过应收账款的贴现来进行资金的周转。

资料来源:学生实验数据整理所得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第三年各模拟经营企业通过资金贴现来满足企业资金的需要。而且在进行资金贴现时,一般优先贴现1账期和2账期的应收账款;从学生做的实验结果也可说明,如表3中,模拟经营的七个企业在资金贴现时一般选择1账期和2账期的应收账款来贴现,较少选择3账期和4账期的应收帐款进行贴现。而且在对1或2账期的应收账款进行贴现时,应收账款贴现额为10的倍数,在对3或4账期的应收账款贴现时,应收账款贴现额为8的倍数。

2.财务费用角度

资料来源:学生实验数据整理所得

从第三年企业的财务费用可以看出,模拟企业2和模拟企业7的财务费用最少。模拟企业2贷款方面全部使用短期贷款的融资方式,贷款利息为120*5%=6,模拟企业7贷款方面使用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相结合的融资方式,贷款利息为50*10%+80*5%=9,由此可以看出,在得到相同融资款时短期贷款的融资成本低。而且从上面表中还可以看到,模拟企业2和模拟企业7的资金贴现额少。因此从上面分析也可证明,短期贷款的财务费用是最低的。

综上可得,融资在ERP沙盘模拟经营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企业的持续经营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融资的四种方式中,可以根据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将各种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企业融入资金,满足模拟经营企业的资金需要,保证模拟经营企业持续经营下去,实现企业经营的目的。

篇7

关键词:旅游企业;融资策略;配套措施

中图分类号:F22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3)04-0028-04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并开始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对资金需求量大且回收周期长,导致其对规模大、周期长、开发性金融工具具有强烈的需求。然而,在当前信贷紧缩的金融环境下,加之金融体制不健全,信贷制度不完善和企业自身的一系列原因,融资难问题日益凸显,这对长期以来在资本市场饱受冷落的旅游业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在竞争激烈的资本市场投资环境下,旅游业的融资能力不够充足,融资渠道狭窄,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后劲。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市场和旅游消费市场之一。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到2015年我国的旅游消费将稳步增长,一年内平均每位城乡居民出游将超过2次,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量的比例将达到10%。另一方面,旅游人数和出游次数的不断提高促使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在未来几年,旅游人数将不断扩大,预计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0亿人次,其中入境过夜的游客人数达到9000万人次,年均增幅8%左右。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47.34亿人次,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1]旅游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得到很大提升,每

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旅游业创造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2]预计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整体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将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二、我国旅游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融资存在的问题

1.旅游企业经营状况“小、散、弱、差”。目前在全国工商注册的中小旅游企业在全部旅游企业中所占比例达99%。中小旅游企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旅游企业的60%和40%。这就造成各旅游企业市场占有率低,旅游企业之间竞争混乱,以价格为手段的恶性竞争愈烈,进而降低了旅游企业的盈利能力,制约我国旅游企业价值提升。但是这种局面对我国旅游企业的发展,对旅游企业的集团化、集约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融资渠道单一。旅游投资本身属于投资期长,回报期慢的项目,银行要求的各项硬性指标很难满足。且项目土地为租赁用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证无法拿到,从而满足不了项目贷款的要求。银行融资仅仅局限于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支持性贷款。

3.外部融资条件有待改善。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较广,主要包括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以及直接或间接的从商业银行、各类投资基金、投资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中介机构中获得资金。目前我国金

融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债券发行的门槛较高,绝大部分旅游企业由于经营管理方面等各种问题还不满足债券发行的条件。

4.资金缺乏,投资规模小。旅游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不高,还款能力不强,资信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融资渠道不畅。同时,一部分旅游企业是由民营企业家投资和自筹资金建立起来的,创办之初,资本投入就不足,资产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流动资金和更新改造资金匮乏问题不仅使旅游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而且严重阻碍了旅游企业的发展壮大。

5.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落后。大多数旅游企业一直以来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投入不够,从银行等中介机构获取贷款的难度较大。我国旅游企业的大部分贷款基本都是用于解决企业临时性的流动资金不足,很少用于扩大企业生产力和相关项目开发。

(二)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直接融资渠道单一。在现有的金融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体系包括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组成部分。目前无论是资金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存在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以中小旅游企业为主体的旅游企业融资。从资金市场看,旅游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手段获取外源性资金的渠道十分狭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缓慢,而且还受制于政府的各种严格管制,发行条件很高,就算是经营业绩十分突出的旅游企业在争取发债融资的配额方面也面临很多困难;其他的如企业间的商业信用以及融资租赁、典当等直接融资渠道,也由于政策体制不完善和传统思想束缚等客观原因,市场发育极其迟缓。从资本市场看,目前主板市场(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的准入程序和限制条件都十分严格,加之市场容量有限,绝大部分旅游企业被拒之门外,无法通过主板上市筹集资金,市政旅游投资公司同样面临这种局面。经过多年拟议的,旨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二板市场(创业板市场)[3],自2011年9月底开放以来,旅游企业进入创业板市场仍很困难。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068-02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中小企业目前融资的渠道相对狭窄,而其发展所用资金的来源大部分来自于内源融资。就眼前而言,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通过内源融资而产生的达到将近一半以上,这将为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占用过多的内部资金会对其自身的盈利性带来巨大影响,原本就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为了能够更加健康稳定地运转下去,急需较高的收益率来保证资金的回拢,进而求得进一步的发展。

2.中小企业主要的外源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但是由于银行信用评级体系存在很大的缺陷而且信用工具又相对单一。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风险大、盈利水平低下,在信用评级中得不到好评,银行更愿意将贷款给予大型企业。据有关部门统计,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获得了银行70%以上的贷款,而中小企业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的使用比率不到30%,显然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不够。

3.现在的经济社会中,亲友借款、高利贷等非正规金融却成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坚强后盾”,可是这些非正规金融却极易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外界经济形势的微小变化也许会对这部分融资带来巨大的冲击。例如,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江浙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江浙地区民间借贷市场较发达,运转效率高,中西部地区借贷市场欠发达、运转效率不高。并且,就高利贷而言,一方面要求的利息较高,另一方面一些高利贷团体也与社会上一些负面的组织之间有所联系,也会对借款人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二、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的内部原因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就资本结构而言,中小企业的负债率明显偏高,中国中小企业的负债率已经超过60%,一般银行对贷款企业的负债率要求不超过50%。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自有资金明显不足,中小企业对流动负债率的依赖相对较高。中小企业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足是导致其信贷融资难的一个“致命”原因。

1.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其抗风险能力低下;又由于其自身的经营风险大,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大多中小企业是有限责任制的,银行极有可能因其蒙受巨大的损失,故银行不愿贷款给不确定性较大的中小企业。

2.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可用于抵押贷款的资产更少,抵押负债能力低,在进行信贷融资时,难于向银行提供较为充分的抵押物,银行面对没有充足抵押物的信贷融资,难以共担风险。

3.中小企业尤以家族企业居多,管理水平相对低下,比如存在人才观念淡薄、企业内部沟通不畅、企业文化和形象建设滞后等缺陷。这都导致其盈利能力相对低,偿债能力相对不足。

4.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够规范、财务透明度相对较低,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相关性、及时性和清晰性,造成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相对严重,银行放贷资金的安全性的不到保障,例如一部分中小企业通过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骗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从而获取贷款。

三、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1.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看,尤其是国有银行相应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没有足够重视,不愿意将钱贷给中小企业。一方面,银行对信贷风险的管理方法存在问题,银行根据企业的信贷风险度决定是否给予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评定标准,而影响风险度的指标主要是信用等级系数。信用等级系数的评定太过笼统,不同行业有各自不同的经营规律信贷决策时难免不公平与不公正现象;另一方面,中国的贷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未进入稳定又健全的阶段,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依旧是属于银行的“零售业务”范畴,银行并未将贷款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工作方法或者程序分开,对于它们的审查程序基本一致。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发展规模不够大,贷款笔数多,金额少,过程相对复杂,相对于贷款批发业务,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势必会给银行带来成本的上升,这也是银行不愿将钱贷给中小企业的重要原因。

2.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程序和过程极为烦琐。这对于银行而言必定是一笔巨大的“隐形成本”,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会增加巨大的人工成本,且中小企业贷款数量相对少,银行得到的收益低,中小企业的风险大也降低了贷款最终的安全性,银行显然不愿意将注意力放在这样的“高成本、低收益性、低安全性”的业务上。

3.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还未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提供信用担保的金额不大,这为中小企业进行信贷融资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银行方面难于承担没有信用担保下的风险,且信用担保资源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约束,比如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水平,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等。

4.金融机构的业务效率低下。目前而言,国有银行在中国占多数,这就导致银行之间形成了无限连带责任,导致银行之间竞争不足,缺乏动力,金融服务的效率极度低下,这样的情况导致银行为不能及时为中小企业提供快速有效的贷款服务。

四、改变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对策和建议

1.从自身进行分析。(1)最关键的是中小企业应当注重自身的发展。只有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素质,企业家经营有方,才能够让企业高速稳步向前发展,使其超出一般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银行等金融机构看到其发展潜力,愿意为其承担风险,实现双赢;另外,管理者应当具备熟练进行融资贷款的相关知识,提升融资贷款能力;(2)中小企业应当拓宽寻求担保的渠道。中小企业之间可以建立合作,与自己同等境地或者发展更好的中小企业成为“兄弟企业”,互相帮助,互相提供担保,降低银行所承担的风险,以得到贷款实现发展;(3)中小企业应当提高其财务的透明度。对财务报表等严格把关,严禁错账、假账等现象的发生。另外,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对本企业资金的来龙去脉进行严格把控,防止错误的发生,提高财务的透明度还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中小企业自身应当提高其信用水平,处理会计资料时,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具体规则,编制会计报表时做到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违背会计准则的行为发生;(4)中小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的审计。内部审计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控制手段,唯一目的在于帮助企业控制风险、进行有效治理、实现企业目标。只有严格做好内部审计,进行外部审计的时候才可以得到一个相对较高的评级,才会有看到该企业的优势所在;(5)中小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他们进行各方面培训,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将企业内部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6)中小企业在得到各界支持取得资金后,应当学会回馈国家社会,提高其在社会上的声誉,这样在它需要进一步发展,需要资金的时候可以为其赚得更好的信用名声从而使得更多帮助,好的声誉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需要长时间的累积才可以取得。

2.外界原因切入寻求解决方案。(1)从银行等信贷机构来看,想要帮助到中小企业的发展,最基本的就是要健全体制,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提供一个更加完整、健全的体系。另外,银行在做出是否给予中小企业贷款的决策时,不仅应当考虑信用评级,更应当站在一个更加客观的角度,充分考虑各个行业的不同状况。同时,对于一些处于起初阶段的中小企业,不应当武断的做出决定,而是应该更加深入调查、了解,充分判断申请贷款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另外,对于内部处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业务的工作人员增大培训力度,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完成相关业务。此外,银行可以将贷款批发业务与贷款零售业务分开,改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零售业务的审查程序,提高效率,减少成本,以便为中小企业更方便的提供资金;(2)从政府方面来看,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的成长,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用担保服务。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信用担保机构,并从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拨出部分作为其运营资金,专门为一些绩优、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帮助这些优良的中小企业得到资金进一步发展壮大;(3)国家可以为中小企业设立专门的贷款性银行,专门办理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业务,这样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为佳专业、细致化的服务,也可以节约成本。另外,国家也应当最这类银行进行相应的补贴,以便让这类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优惠的贷款,比方免息、减息性的贷款,减轻中小企业的还款负担,减少资金周转不灵现象的发生;(4)国家每年应当从财政预算拿出部分资金,无偿或者少量偿还的提供给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因为无论眼前的大型企业规模多么宏大、盈利能力多高,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由中小企业慢慢发展而来,故今天是作为中小企业的小型组织,都有潜在可能会发展成为大型企业,为国家、社会作更大的贡献;(5)国家应当不断更新相应的金融法规,保护并且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税收方面给予中小企业相应的优惠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跟进相关法律条文的颁布,减少信贷融资的不确定性,减少风险。

参考文献:

[1] 史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创新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7.

[2] 张梅.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1).

[3] 张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2,(14).

[4] 邹鑫.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浅析[J].四川有色金属,2009,(2).

[5] 李小鹤.试论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质量特征[J].财会研究,2012,(14).

[6] 崔晓玲.信用担保运转机制效率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2,(8).

篇9

关键词:风电融资

一、风电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保障。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供应主要依赖火电。“十五”期间,我国提出了能源结构调整战略,积极推进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供应,改变过渡依赖煤炭能源的局面。风能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风电与火电相比,不仅节能节水无污染,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大有好处。2005年我国通过《可再生能源法》后,我国风电产业迎来了加速发展期。2008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15.3万千瓦,2009年容量达到2200万千瓦,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3000万千瓦,跃居世界第2位。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届时,风电将成为火电、水电以外的中国第三大电力来源,而中国也将成为全球风能开发第一大国。

二、风电项目目前融资方式及存在问题

(一)风电融资成本偏高

风电的融资成本主要是贷款利息。由于风电的固定资产投入比例较大,资金运转周期较长,一般为6-10年,造成风电项目建成后财务费用居高不下,形成的贷款利息较高,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

(二)风电生产缺乏优惠信贷政策支持,融资相对较难

虽然风电属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但目前仍执行一般竞争性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贷期相对较短,而且缺乏优惠信贷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对风电项目的贷款要求必须有第三方进行连带责任担保,使风电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三)风电融资方式单一,融资风险高

风电项目目前至少80%资金靠债务融资,资本金仅20%。大规模的债务融资不仅导致风电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贷款过度集中,资金链非常脆弱,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影响企业再筹资能力,降低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融资方式的优化、融资渠道的拓宽已经势在必行。

三、风电项目融资方式的优化

(一)采用BOT项目融资模式

BOT即英文Build(建设)、Operate(经营)、Transfer(移交)的缩写,代表着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项目融资是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用于基础设施、能源、公用设施、石油和矿产开采等大中型项目的一种重要筹资手段。它不是以项目业主的信用或者项目有形资产的价值作为担保获得贷款,而是依赖项目本身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现金流量作为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它将项目的资产而不是业主的其他资产作为借入资金的抵押。项目融资是“通过项目融资”,而非“为了项目而融资”。

1.BOT项目融资模式特点。BOT项目融资与传统意义上的贷款相比,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项目融资中的项目主办人一般都是专为项目而成立的专设公司,只投入自己的部分资产,并将项目资产与其他财产分开,项目公司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公司。贷款人(债权者)仅着眼于该项目的收益向项目公司贷款,而不是向项目主办人贷款。二是项目融资中的贷款人仅依赖于项目投产后所取得的收益及项目资产作为还款来源,即使项目的日后收益不足以还清贷款,项目主办人也不承担从其所有资产及收益中偿还全部贷款的义务。总之,项目融资的最重要特点,就是项目主办人将原来应承担的还债义务,部分转移到该项目身上,即将原来由借款人承担的风险部分地转移。

2.BOT项目融资模式的优缺点。优点:一是扩大借债能力。项目主建人的偿还能力不作为项目贷款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否发放贷款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来决定。借进的款项不在主建人的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主借人的资信不会受到影响。二是降低建设成本,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三是充分利用项目财务收益状况的弹性,减少资本金支出,实现“小投入做大项目”或“借鸡下蛋”。四是拓宽项目资金来源,减轻借款方的债务负担,转移特定的风险给放贷方(有限追索权),极小化项目发起人的财务风险。缺点:对项目发起人而言,基础设施融资成本较高,投资额大,融资期长、收益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合同文件繁多、复杂,有时融资杠杆能力不足,母公司仍需承担部分风险(有限追索权)。

(二)ABS资产证券化融资

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意为资产证券化)是项目融资的新方式。ABS融资是原始权益人将其特定资产产生的、未来一段时间内稳定的可预期收入转让给特殊用途公司(SPV),由SPV将这部分可预期收入证券化后,在国际国内证券市场上融资,给投资者带来预期收益的一种新型项目融资方式。

1.ABS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特点。ABS资产证券化融资有两个特点:一是ABS融资方式实质上是“公司负债型融资”。由于ABS能够以企业本身较低的信用级别换得高信用级别,与银行贷款相比,不仅节省融资成本,且能使非上市公司寻求到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二是ABS发起人出售的是资产的预期收入,而不是增加新的负债,因此既获得了资金,又没有增加负债率,也不改变原股东结构。

2.ABS资产证券化融资的优缺点。优点:一是门槛较低。企业只要拥有产权清晰的资产,该资产又能够产生可预测的稳定现金流,现金流历史记录完整,就可以以该资产为支撑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二是效率较高。通过破产隔离,资产证券化变成资产信用融资,即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级别与发起人或是SPV本身的信用没有关系,只与相对独立的这部分资产有关。投资者只需根据这部分资产状况来决定投资与否,避免了对一个庞大企业全面的经营、财务分析,投资决策更加简便,市场运行效率得到提高。三是内容灵活。资产证券化可以做相对灵活的设计:融资的期限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利率也可以有较多选择,甚至可以在发行时给出票面利率区间,与投资者协商而定。四是成本较低。资产证券化的资金成本包括资金占用费(票面利率)和筹资费用(根据现行标准测算,年成本约1%)两个方面。只要达到一定规模,这些成本要显著低于股票和贷款融资,也略低于债券融资。五是时间更短。资产证券化受国家支持,只需证监会审批,时间仅需要两个月到半年;而债券发行需向发改委审批额度,证监会批准,审批时间长达9个月到一年。六是资金用途不受限制。资产证券化融入的资金,在法律上没有用途限制,可用于偿还利率较高的银行贷款。这一点和债券融资也有很大区别。七是不改变资产所有权。目前资产证券化模式下,企业出售未来一定时间的现金收益权,但实物资产所有权不改变。八是能改善资本结构。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表外融资方式,融入的资金不是公司负债而是收入,能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资信评级。缺点:由于我国信用评级的不完善和我国法律环境存在的缺陷,可能会加大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成本。

(三)采用PPP融资模式

PPP融资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民营合伙制模式)”,是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项目的监督者和合作者,它强调的是优势互补、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

1.PPP融资模式的特点。PPP融资模式不仅意味着从私人部门融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纳税人实现“货币的价值”,或者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PPP融资模式主要有5个特点。一是私人部门在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一个项目时通常更有效率,能够按时按质完成,并且更容易创新;二是伙伴关系能够使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各司所长;三是私人部门合作者通常会关联到经济中的相关项目,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四是能够使项目准确地为公众提供其真正所需要的服务;五是由于投入了资金,私人参与者保证项目在经济上的有效性,而政府则为保证公众利益而服务。

篇10

    1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1.1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1.1.1中小企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小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岗位,缓解了经济冲击。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大企业逐渐以资本代替劳动,而中小企业则成为了劳动力的主要吸纳者,这样中小企业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2中小企业能够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是我国农村市场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也制约了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政策的重要环节。近些年来,国家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央行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这有效改善了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中小企业制度更新缓慢、市场发展的不同步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1.2中小企业经营中存在的融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市场结构性调整,多年的卖方市场转换为买方市场,国家在经济运行发展中也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战略。由于管理方式的不科学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一部分的中小企业不能够适应这样的外部环境,在经营方面出现了大量产品的剩余和积压,甚至经营出现了困难,内部积累也逐渐减少,利润水平下降,外部的资金补充也并不明显,增长幅度不大,因而,它们对银行贷款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但是,从目前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状况来看,企业信用意识的淡薄以及财务信息的不透明,加大了它们向银行寻求贷款的风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快速增长发展对解决就业、经济增长、扩大出口、繁荣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成为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这样的状况下,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然而,介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不畅、直接融资渠道的关闭,间接融资渠道的困难,中小企业融资矛盾十分突出。融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2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存在的问题

    2.1内源性融资比例高

    在企业的刚刚起步阶段,内源性融资对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生存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企业无论是流动资金还是固定资金的来源,其中自有资金的比例都超过了银行贷款,根据统计,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依靠自己的资金所建立起来的。但是无论在企业初级阶段,内源性融资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只单纯凭借内源性融资则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我国国情的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内源性融资组成部分也是不完整的。一个企业如果长期依赖于内源性融资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而发展速度,还会在发展中逐渐失去市场份额,最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2.2间接融资地位逐步提升,但是依然存在“慎贷”问题

    尽管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主要是以内源性融资和民间借贷的方式存在,但是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外部资金的需求。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企业在外部融资中必然以银行借款为主要方式。但是由于信用缺失,在加上银行企业之间的信息获取不对称,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出现了“慎贷”现象。近些年来,随着银行制度的改革,这种“慎贷”现象有所缓解,但是这仍然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

    2.3直接融资方式所占比例较小

    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指的是企业通过直接通过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股票或者吸收投资来筹集资金的方式。据统计我国从1987年发行第一支职工股票到现在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已经十几万亿元。但是,从整体的融资结构来看,中小企业在融资中直接融资额度仍然比较低。

    2.4其他的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

    2.4.1国家财政支持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的政府都意识到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它们都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比如国家商务部门设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项目,这是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的表现。从形式上来说,政府通过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设立专门的担保机构,二是促进中小企业外向型发展。从以上的措施说明各级政府虽然已经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做出了努力,但是从效果上来说,各级财政设立的基金数额有限,能够获得支持的企业相对较少,担保公司为了规避风险以及担保费用较高等方面的原因,加大了企业的负担,常常是使企业延误上级,影响到基金作用的发挥。

    2.4.2商业信用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随着商品交易产生了商业信用行为,其主要以预付款、商业票据、定金、分期付款以及赊销等等形式存在。企业间的商业信用是中小企业实现融资的又一渠道。近些年来,商业信用发展速度较快,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商业信用的发展必须一方面要有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做保障,另一方面有需要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我国虽然已经在上世纪末颁布了《合同法》《、票据法》,使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有了法律依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2.4.3民间借贷融资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性特征就是存在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是一种最初级、最原始的融资方式。在古代或者是更早使其,民间借贷是限定在家庭和个人这个狭小范围内的,期限较短,金额也较小,借贷资金也主要用于家庭消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逐步进入到生产领域。事实上,民间借贷方式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但是民间融资存在着规范性差的缺陷,其缺乏一定的法律保障,因而很容易使其陷入到债务纠纷中。甚至有时候民间借贷会因为操作不规范而演变为欺诈行为,严重时会影响到正常的金融秩序。由于民间借贷利率一般高于银行利率,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来说是不利的。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在刚刚起步阶段都会存在一定的民间借贷资本,但是当企业步入正轨后,民间融资就会退出企业融资。

    3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探究

    3.1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间接性融资主要是通过国内四大商业银行完成的,造成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比例较小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所引起的歧视,近年来银行放贷出现的坏账现象都是来自于非国有企业,这就无形中就加剧了银行方面对非国有企业放贷的担心。第二,目前银行组织管理结构幅度太小,层次过多,效率低下,这就抑制了支行和分行的创新。第三,银行现行体制存在缺陷。比如银行的管理水平低下,考核机制粗放化,无法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对于企业来说,首先是因为其也本身的财务状况不透明,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愿意贷款给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则因为信用缺失而无法实现贷款。其次,贷款成本高,风险大,中小企业贷款数额较小,银行不愿借贷。从根本上来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因为企业债券市场不完善。企业债券指的是企业依法发行,并在一定期限内归还的有价证劵。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证券市场品种少、规模小、市场发育程度低。而且参与到企业证券市场的一般都是大型国企,民营中小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融资的少之又少。一方面是它们没有这样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证券市场的准入政策将其拒之门外。

    3.2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的对策

    3.2.1政府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

    在现阶段的金融体系下,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国家为了有效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我国应该进一步细化各种法规,建立适用的金融政策,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比如,可以通过制定宏观引导政策,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秩序,引导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合理化。

    3.2.2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我国可以分层建立资本市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不仅层次多样、功能齐全,而且能够保证投资人和上市企业的选择性和连贯性,保证投资人的利益。在建设多层次投资渠道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人为的割裂每一层次、每一板块之间的关联。具体到每一中小企业能够选择怎样的投资层次主要依据中小企业在这一体系内建立的诚信档案以及业绩决定,当企业的业绩达到某一层次就可以扩大自己对投资市场的选择。

    3.2.3组建成熟的风险投资机制

    所谓风险投资指的是以高薪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风险投资在美国等资本程度较高的国家具有一定的规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中心各企业正在逐步走向完善,因此,风险投资体系也应该逐步建立。风险投资不是为了获得所有权,不是为了控股,而是为了通过投资获得增值做大企业的方式,这种方式非常适合那些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

    3.2.4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现阶段的金融机构应该按照市场的需求,定位市场,调整经营思路。作为银行要创新机制根据自己所吸纳的公司类型、公司规,根据公司阶段推出各种不同的金融服务产品。并且根据需要发行出口退税、动产抵押、联保协议等方式的贷款,银行的创新机制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投资难度。除此以外,银行方面也应该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地开拓新的渠道,比如典当融资、信用融资、品牌融资、金融租赁融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