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工作范文

时间:2023-04-01 03:0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会工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会工作

篇1

一、我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财会主管部门和财会工作人员对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意识到财会工作的重要性,对其不够重视。一方面,财会主管部门认为农村属于基层,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根本没有必要管,这种麻痹思想常常导致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财会工作人员认为不会有人来管,在工作中马虎大意,经常出现错误、疏漏。

(二)财务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目前,我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学历偏低,而且呈现老龄化的特点,缺乏相关的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专业素质不高,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无证上岗的情况。此外,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变动过于频繁,导致财务手续交接不及时、不完整的现象屡屡发生,甚至还会出现管理断层、无人管理的情况。

(三)财务会计工作不规范

农村财务会计工作基础薄弱,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抵库现象严重;二是会计凭证填制不规范,随心所欲,如用圆珠笔填制、胡乱涂改等;三是账簿设置不规范,多用总账代替明细账;四是报表不齐全,经常出现有年报无季报或有月报无年报的情况;五是会计管理混乱,多头开户的现象普遍存在,存款短缺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四)缺乏必要的财务会计监督机制

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监管不严的问题。上级主管部门基本都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也导致农村财会工作中经常出现违纪造假的现象,一些财会人员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或是迫于上级领导的压力,对违规行为不仅不加抵制,反而深陷其中为其出谋划策,致使违纪造假行为屡禁不绝。

二、改善我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财务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财会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农村财会工作的重要性,完善相关的工作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有序,提高财会工作质量,促使其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二)完善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机制

首先,根据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特点,完善各项财会管理制度,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具体的分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落实责任制,避免管理的混乱。其次,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一方面,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扩充知识范围,提高专业素质。再次,加强对财会工作的检查监督,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约束财会人员的职业行为,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格局。最后,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创新财会工作条件,逐步实现农村财会工作的电算化建设。

(三)建立和实施农村会计委派制

农村会计委派制是由镇(乡)政府有关部门统一委派村财会人员,并负责相关的考核、任免、管理及培训工作的一种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它改变了原先由村委会直接选聘村财会人员的行为模式,使财会人员从村干部的控制中独立出来,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这一转变可以用下面两张图来表示:实施农村会计委派制前的农村财务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实施农村会计委派制后的农村财务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篇2

关键词:企业财会;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集团化越来越明显,企业管理已由生产型转变为经营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成为了市场上的主要经营者。这样的社会现实必然要求财会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有巨大的转变,以求更加完善,更有效率地做好财务工作。

一、企业财务工作转型的基本要求

一是,工作模式从简单的“核算”转型成为有决策能力的“管理者”。用财务管理来提升财务工作的地位,确保企业从最大的利润角度出发,进行最合理有效的经营决策。二、工作重点从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转型。传统的财务工作,只是在办公室内做报表、核算、汇报,这样的工作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财务工作要以效益为中心,就必须与市场经济相联系,多方面地了解市场现状,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方面来,使得财务工作适应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

二、企业财会工作转型必要性分析

1推进企业财会工作的转型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

    财会工作随着人们对生产管理活动的需要需求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生产越发展进步,市场经济越完善,财会工作也就越重要。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讲求经济效益、追求价值最大化必然成为企业一切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企业管理的重点也必然是如何增收节支,如何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用、,如何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客观上要求财会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

2企业财会工作的自身发展要求财会工作转型

综观各企业的财会工作,目前以“核算型”为主的财会工作体制严重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不仅不能给决策者更多有利的专业支持,甚至有写财会工作仅限于“报销”和“发工资”。财务会计工作不能很好地深入到企业生产运作和管理之中,因此出现了很多企业存在财务会计工作不被重视也或很难被重视的局面。

三、实现企业财会工作转型的基本措施

实现企业财会工作的“转型”,无论是企业财会工作的指导思想,还是“转型”后的财会工作的内容和手段都要有所创新。要实现企业财会工作的“转型”,必须做到以下下面几个方面。

3.1转变企业财会工作的指导思想

具体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财会工作首先必须牢固树立效益观念,一切财会活动都应建立在效益这个基础上,积极探索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新方法。二是财会工作不但要有效益观念,更要有市场观念,财会部门的理财视野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更要着眼于市场这个大局,根据市场信息和要求来开展各项理财活动。

3.2转移企业财会工作的重点

(1)从单纯的核算向全面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转移

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企业财会部门作为企业的经济信息中心和重要综合部门,必须积极全面地参与企业的各项决策。参与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企业的投资决策,从效益角度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二是参与企业的生产决策,分析各产品的边际贡献,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服务;三是参与企业的营销决策,在扩大和提高市场份额当代财经和资金回笼率的基础上,制订激励销售的政策措施;四是参与企业的分配决策,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利益关系。

(2)从单纯的会计管理向全面的财务管理转移

传统的理财观念,是把财会的职能简单地定位在为会计核算上,认为只要搞好报表的报送就算完成任务了可以。而这在市场条件下是完全不够的,要利用财会工作渗透力强这个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财务管理为手段,全面地、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把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和管理水平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3)信息收集从货币信息向全方面转移

传统的财会管理工作,主要研究的就是货币信息,很少涉及其他种类的信息,这对提高决策建议的可行性是很不利的。转型后的财会工作应适应企业的竞争需要,经济信息的拥有量要扩大到各种与企业发展有关的方面。例如:货币的性质、非货币的性质;数量的、质量的;

物质的、非物质的信息。要把握信息的来源除了财务部门之外,还有市场、技术、人事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中介顾问、大众媒体等。

3.3转变企业财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1)转变企业财会管理的方法

目前,各地各企业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会管理方法进行了积极有益有效的探索,但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财务预算是一项包括由多种不同事项预算所组成的财务指标体系,它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规划和控制的一种财务管理方法。通过财务预算的编制、分解、执行、分析、反馈、控制、奖惩等系统工作来规范和矫正企业的经济行为,把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各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起来,其目的是以预算求平衡、以平衡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求得企业经济行为的科学化和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内部的其他各类管理活动都必须围绕财务预算有序地展开。

(2)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变革

在积极探索财会管理方法转变的同时,还必须要实现财会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当前,应大力推行财会电算化,只有实现财会电算化,才可能把财会人员从繁重、重复、机械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加速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变的不断深入,财会工作作为企业和社会经济的一大内容,也不可避免的需要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形式的需要。而财会工作的转型或改革,主要是工作重点的转型,即从传统的财会工作转型到管理型的工作类型。要实现这一点,就要从指导思想上加以转变,管理方法上多加研究,工作手段上不断创新,工作重点才能转移。

篇3

一、树立财会工作的新观念

(一)认真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加强科学管理

会计工作是一项严密细致的管理工作,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需要经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一系列方法及相应的手续和程序,进行记录、计箅、分类、汇总、分析、检查等工作。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使会计工作按预先规定的手续和处理程序进行,可以有效地防止差错,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会计工作者的科学管理意识。

(二)提高会计工作者的创新意识

会计工作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部分,它既独立于其他的经济管理工作,又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会计工作一方面能够促进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会计工作者的创新意识。

(三)提高会计工作者的协调能力,和谐管理意识

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离不开会计工作。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可以促使单位内部及有关部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增强经济管理水平,并对经济预测、经济决策、业绩评价等工作提供支持,从而加强单位内部的经济责任制。

二、必须具有服务的创新精神

(一)要有任劳任怨地为群众服务的精神

对于会计工作和会计工作者来说,受到的质疑与谴责似乎比得到的鲜花与掌声更多。其实瑕不掩玉,数以千万的会计工作者们大多以勤勉与正直来维护职业尊严,而其中又不乏出类拔萃者。会计工作是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有不被群众所理解的地方。作为会计工作者要宽宏大量,任劳任怨,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

(二)要有爱岗敬业的服务精神

会计工作者应该转变观念,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服务是无形的却是有情的。发挥会计服务职能,转变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在核算、监督的同时,作好服务工作。只有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才能体现会计工作的前移——由事后的核箅监督移到事前的服务。也只有会计人员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才能更好地弘扬爱岗敬业精神,从自身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工作。

(三)提高会计工作者的个人业务素质,加强自身学习

强教育,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增强会计人员的服务意识,关键在平时教育。单位领导、财会部门负责人应该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只有会计人员的整治素质普遍提高了,每个会计人员才能端正工作态度,增强服务意识,想企业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认真履行自已的职责,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会计服务职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高,会计提供的服务质量才可能好;反之,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即使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许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不高,不是由于会计人员主观上不努力,而恰恰是业务素质太低,无法为单位、为领导提供高质量的会计服务。因此,必须注意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教育,加强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会计人员自己,也应有紧迫感、压力感,明确工作目标,找出自身不足,并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提高自已的业务素质,积极主动的提供服务,在服务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自已。

三、财会工作是单位企业的好帮手

(一)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

《会计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本法律规范,为有效发挥会计工作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公共利益中的职能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会计工作者应继续深入贯彻《会计法》,求真务实,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会计工作新局面,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会计工作者是节约型社会的执行者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要做到节约型单位,会计工作者应该身先士卒,做节约型模范,为单位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做出努力。

(三)会计工作者是决策信息的提供者,是领导的参谋者

篇4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财会工作认识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

在当下这个年代中,人们在这种社会进程中,主要就是要最大化地获得利益。就好比一个单位的领导如何将单位的工作领导好就是一种利益;工人怎么样进行工作能够获得最大的报酬是一种利益;财会人员怎么样将经济工作做到位,使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是一种利益等。只要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人,都具备自身的一个利益,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如果不存在这样的现象,社会也就不复存在。目前,财会人员是不是能够创造价值的讨论在理论界展开以后,财会人员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与此同时,财会人员所创造的价值也在社会各界得到了充分地肯定和认同。下面本文针对信息化时代的财会工作进行相应的阐述:

一、正确认识并把握经济工作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人类一直以来都是将经济作为自身生存的主要内容,而经济在此基础上也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过程中面临的基本问题。不管是针对个人来讲,还是针对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大范围来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经济问题都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都是无可替代的。

站在经济学发展的角度上进行分析,经济的不断发展,是产生经济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效地解决经济问题可以使经济得到更好地发展和进步。在进程越来越快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城市化建设规模也在随之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参与市场竞争以及经济社会运动过程中,都在有意无意地使用相应的经济原理,寻找着适当的经济方案,对所出现的经济问题进行解决。在经济工作中,财会人员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这种前提下,怎么样在实践工作中使企业经济实现正常运转,甚至如何保障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当前财会人员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

换言之,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财会工作人员可否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正确认识把握经济工作的基本条件,而且想要做好财会工作也应该将其放在重要位置。

二、会计价值随着信息化时展而日益关键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都会出现这种问题:企业或者单位在资金调度不当、工作效率不高情况出现的时候,可以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完善和强化管理力度。

站在这个角度上进行分析,所谓管理行为其实就是社会大众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需求。但是站在本质的角度上对会计行为进行分析,它其实也属于社会现象的一种,在不断发展的社会进程中,财会工作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职能,而是已经从中逐渐分离出来,使其管理职能更加专业化和独立化,从而在企业甚至整个经济社会经营管理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通过不断积累财会工作的经验,对相应规律有充分地认识。这其实也就是指在整个经济社会中,会计可以将其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信息进行鉴定、计量和传输,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更为准确快速地做出相应的决策。

由此可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会计已经不仅仅简单的信息系统,同时它也是一项管理活动。它不仅可以将完整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制定和实施各项管理职能上,而且企业管理职能也可以凭借这些信息准确地做出相应的决策。站在这个角度上进行分析,经济和会计之间的关系是尤为密切的,伴随着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会计的价值也在随之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三、财会人员会计素质会随着信息化时展而不断严格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以下的内容有明确地认识和掌握:在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可以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它的质量好坏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总体水平的实现来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财会人员会计素质的高低。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财会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业务的核算能力,而且还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管理会计能力。具体来讲,信息化时代财会人员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会计素质:

1.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预决策分析以及独立编制全面预算都应该是财会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针对预测分析能力需要财会工作人员充分地掌握起来,使为企业管理人员制定的经营管理目标和经营决策更加准确和可行,最终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找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经营策略。不仅要这样,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整体规划的准确性也是需要通过财会工作人员编制全面预算来实现的,这样的话,企业整体规划的实时性和实效性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2.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构建会计制度是财会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通过构建会计制度,使各相关责任中心各项经济活动的计划和控制得到相应的支持。

3.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财会工作人员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展开需要具有全面性,不仅要包括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需要考虑时间,这样的话,可以使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的实现能力得到一定的保障。在这种前提下,财会人员还可以将日常经济运行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直接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同时,将适合的意见提供给个部门进行整改。

4.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财会岗位的岗位竞争制度应该完善和健全,在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尤其是财会部门中不定期地开展岗位考核工作,将其中优秀的财会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重用,针对那些不合格的财会人员应该给予处分或者淘汰,这样的话,整个财会部门工作人员才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而且在业务处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上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四、财会成本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而愈受重视

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说的成本是指企业会计账户上结算项目的总成本数额,也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性项目所开支费用的总和,从会计学角度来说,企业的会计成本包括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原材料、人工费用支出、动力消耗、固定资产折旧以其企业各项与货币支持经济业务相关的支出项目。然而这一规定与经济学视角下的财会成本而言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各项生产要素的支出均应当计入成本项目中(包括可见成本与隐含成本)。以企业所有者所分配的利润而言,它作为组织付出的一种生产经营管理的代价,应当体现在经济财会成本当中。这一关系带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作用下,现代企业不仅需要加强对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力度,同时还需要加大对于包括人力资源、企业制度、市场信息以及环境资源在内的机会成本的利用程度,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以竞争的意识做好企业全经济成本的核算工作,进而确保企业持续而稳固的发展。

五、“本益”分析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重要

经济学家诺思曾经指出:在技术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制度创新或变迁亦能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这说明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的行为主体都是追求收益最大化的。

“本益”分析是通过企业收益与企业成本的比值求出的。企业成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企业时间、企业人员投入、企业运行开支等均属于企业成本。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企业成本可以的开支可以得到较为充分地体现,特别是在企业系统改革中,没有企业成本意识,通常情况下都会出现在较大的改革成本而没有很有效地改革成果的现象。

六、结语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信息技术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社会是通过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而在其中信息技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市场的参与主体——企业,也开始面临着很好地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而企业想要实现经济效益,就应该将财会工作作为重点进行,在此基础上,就需要我们对财会工作有更充分地认识和掌握,只有这样,财会工作才能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发挥更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霞.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会计理论如何实现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1(07).

[2]王大力.财会职业规划的四种疑案[J].会计师,2005(11).

[3]田蕾.浅谈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3).

[4]钟邦秀.财务管理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9).

篇5

    一、企业财会工作“转型”的客观必然性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出现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经济关系的复杂化、筹资渠道的市场化、利益分配的多元化等等,必然对企业财会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最根本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企业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目标对财会工作的客观要求。

    (一)从财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看企业财会工作“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财会工作是随着人们对生产管理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生产越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程度越高,市场经济越完善,财会工作也就越重要。改革十多年来,企业已由单纯的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讲求经济效益也就必然成为企业工作的中心。企业管理的重点也必然从实物指标为主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来,企业由此对反映经济效益的成本、资金、偿债能力、盈利水平等的核算和管理就更加重视,与其相适应的财会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了,地位更加重要了;这在客观上要求财会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使之更加完善、更有效率。

    (二)从目前企业财会工作的现状,看财会工作“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目前以“核算型”为主的财会工作体制严重滞后于企业改革,也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是造成当前财会工作被动的根本原因。表现在:一是则会工作的重点还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服务的多,为企业内部管理需要考虑的少。二是财会工作的中心地位作用发挥不够。由于财会工作还停留在以核算为主的原始功能上,重核算、轻管理,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会工作的作用和地位有所削弱的反常现象。三是财会人员管理意识较差。由于财会人员受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影响,围于国家财政法规制度的呆板执行,企业内部的一些财务管理制度又与实际脱离,造成了财会工作面临的压力和矛盾增加,财会管理难以深入的局面。

    二、企业财会工作“转型”的基本内涵

    企业财会工作“转型”的基本要求是:工作的重点从过去的主要为企业外部服务转变为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模式从过去的重核算、轻管理转变为以核算为基础核算为管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转移到以效益为中心,以财务管理为手段,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

    为区别于传统的“核算型”财会工作模式,笔者把“转型”后的财会工作称为“管理型”,因为,“转型”的目的是要求财会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的服务。财会工作要在继续搞好核算的同时,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方面来,这些内容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强化财务管理。可见,把“转型”后的财会工作模式称为“管理型”,可以较好地概括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三、实现企业财会工作“转型”的基本要求

    实现企业财会工作的“转型”,无论是企业财会工作的指导思想,还是“转型”后的财会工作的内容和手段都要有所创新。我们认为,要实现企业财会工作的“转型”,必须着眼于:

    (一)企业财会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有创新

    企业财会工作指导思想的转轨,是实现企业财会工作转型的前提和基础,其核心是树立效益观念、市场观念和法制观念。

    1.树立效益观念。效益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此相适应的财会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点都必须围绕效益这个中心而展开。因此,财会工作首先必须牢固树立效益观念,一切财会活动都应建立在效益这个基础上,积极探索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新方法。

    2.树立市场观念。企业效益的提高是建立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来实现的,没有市场,也就没有效益可言。因此,财会工作不但要有效益观念,更要有市场观念,财会部门的理财视野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更要着眼于市场这个大局,根据市场信息和要求来开展各项理财活动,从而达到提高企业产品竞争能力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树立法制观念。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因此,财会工作必须牢固地树立法制观念。财会部门不仅要熟悉和掌握财税法规、制度,更要熟悉和运用其他经济法规,从而更好地指导工作,确保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在法制的轨道上有序、健康地运行。

    (二)企业财会工作的重点要有新的转移

    财会工作重点的转移是财会工作“转型”的核心和基本标志,没有财会工作重点的转移,财会工作指导思想也不可能得到落实。

    1.从单纯的核算向全面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转移。多年的实践证明,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企业财会部门作为企业的经济信息中心和重要综合部门,必须积极全面参与企业的各项决策。一是参与企业的投资决策,从效益角度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二是参与企业的生产决策,分析各产品的边际贡献,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服务;三是参与企业的营销决策,在扩大和提高市场份额和资金回笼率的基础上,制订激励销售的政策措施;四是参与企业的分配决策,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

    2.从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时分析方面转移。事前预测,重点是建立市场信息反馈机制,搞好市场预测,包括市场信息的收集、筛选、反馈等;同时根据市场预测情况,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做好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事中控制,就是根据财务预算分解下达的目标,对各责任单位的执行情况和影响目标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监测、控制;同时开展财务分析,对各责任单位和责任点做出全面的分析,提出增销、节支、降耗的建议和对策,从而更好地发挥财会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

    3.从单纯的会计管理向全面的财务管理转移。传统的理财观念,把财会的职能简单地定位在会计核算上,认为只要搞好报表的报送就算完成任务了。这在市场条件下是完全不够的,要利用财会工作渗透力强这个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财务管理为手段,全面地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把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和管理水平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三)企业财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要有新的突破

    企业财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没有突破,财会工作的重点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移。目前,各地各企业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会管理方法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当前建立和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方法,强化财务预算的规划和约束功能,既适应了“转型”后企业财会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财务预算是一项包括多种不同事项预算所组成的财务指标体系,它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规划和控制的一种财务管理方法。通过财务预算的编制、分解、执行、分析、反馈、控制、奖惩等系统工作来规范和矫正企业的经济行为,把企业内部各部门、生产经营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以预算求平衡、以平衡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求得企业经济行为的科学化和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内部的其他各类管理活动都必须围绕财务预算有序地展开。财务预算较之传统的财务计划管理模式,有着明显的市场经济特点,一是财务预算改变了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以生产为中心的做法,它是依据目标利润所进行的销售预测,是按目标利润一销售一生产次序编制的,体现了从市场到销售到生产的现代企业经营策略。二是更加突出资金管理。在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中,通过充分考虑企业筹资成本和偿债能力,分析影响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因素,决定筹资渠道,编制出现金预算,实现资金筹集和运用的平衡。三是克服和避免了传统的财务计划执行难、考核难的弊端,具有内容全面、方法科学、操作性强的特点。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对受市场影响较大的一些指标值保留了一定的弹性。因此,淡化了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市场风险带来的消极影响,防止了预算流于形式和调整频繁而导致其失去严肃性的缺陷,体现了方法科学、操作性强的特点。

篇6

[关键词]WTO;会计;观念

入世几年来,一方面,它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也将面临着更强大的竞争对手。作为国民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财会工作———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也必须与加入WTO的大环境及有关游戏规则相适应。入世后,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形势更为严峻,进而对企业财会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更新财会工作观念,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不断研究新形势下财会政策、财务管理、财务核算、信息披露等各种问题,以创新的思维来面临入世后带来的各种严峻挑战。

(一)会计准则应进一步调整适应

近年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计政策与制度的改革,先后颁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共修订了5个具体会计准则,2002年10月-2003年7月又先后实施《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一)、(二)、(三)、(四)》,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已步入国际化发展轨道,但我国会计准则在具体条款上与国际惯例有一定的差距,表现在:我国对于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不够充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关系不清楚,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会计准则国际化不够彻底。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面临的是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商业交往更加复杂,学习的不对称及滞后性,将大大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因此,应当切实加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全国企业坏帐准备金的提取方式要改变,应当采取帐龄法与企业资信评估相结合;同时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以适当增加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

与此同时,我们要借鉴国际惯例来加强我国会计准则建设。我们要加紧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必须充分和与国际惯例同步、协调一致。对于入世后有些影响较大的企业,可直接参照国际惯例进行操作,对于经济交易事项在形式和环境上与国际相同的,应积极趋同国际会计准则,对于经济交易事项和国际相同,但所处环境和经济实质不同,将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经济业务的实质进行处理,对于国际上普遍存在的经济交易事项,我国现阶段还不普遍,我国应该开展研究,做好准备,待时机成熟时,可以直接采用国际规范的会计准则处理,对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没有规范的中国特有的经济交易事项,我国应该制定专门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规范,这样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入世后会计准则滞后带来的各种冲击。

(二)会计市场将进一步开放

加入WTO后我国将逐步开放会计市场,这为我国会计市场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强大契机,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正处于调整发展时期,人员素质、核算方法、手段、资金和规模远不能和国际会计公司相提并论,因此,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完善会计师事务所改制工作,加强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联合进程,走强强联合道路;另一方面,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借鉴国外经验,引进先进管理模式,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强化服务质量,抵御风险,从而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会计市场的竞争力。各财经院校应当更新财会人才培养理念,树立正确的财会人才质量观,在注重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不应忽视其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充分考虑到我国入世后经济领域中新的发展趋势。作为管理财会人员队伍的各级财政部门,应抓紧开展对在职财会人员的业务技术与综合能力培训,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与专业技术等方面都尽快与国际接轨。

(三)财会信息将进一步网络化

加入WTO以后,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剧烈,因而企业对财务会计信息的传递、披露的速度要求也更高。如果将财会信息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并通过网络传递,就能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

目前,我国已广泛实行会计电算化,但这并不等于财会信息网络化。现行的会计电算化仅仅是用来进行日常账务处理,会计信息的输入输出还有赖于财会人员按部就班地操作,其实是替代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并没有突破“重核算轻管理”的思想束缚,还不能够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直接、详细的参考信息,会计软件也未能实现与企业的其他管理系统的全面对接,很难及时获取有关部门的关联信息。

财会信息网络化是财会与信息技术在现行电算化基础上的更为紧密的结合,它并非是对手工会计处理的简单模仿替代,而是根据财会工作目标对财会系统进行重新的组织与整合,以便适应不同企业的组织要求与管理模式。在新的财会信息网络化下,财会不再是孤立的系统,而是与其他业务系统及外界相连接,能够直接从其他系统读取数据,并自动进行一整套的加工、处理、储存和传输,它可以与企业内外的其他系统充分地共享和交换相关信息。通过这个开放、共享的系统,有关人员都可以成为财会信息的处理者和使用者。建立财会信息网络系统,让传统的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等方式退出财会工作的历史舞台,以现代化的方式提供真正及时准确的财会信息,是时展的一大趋势,也是今后我国财会界面临的一大课题。

(四)正确核算人力资源的价值

加入WTO后,国际竞争将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劳动力结构必将发生极大的变化。知识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那些掌握了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的劳动者群体,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知识型企业主人和技术人员通常需要得到很高程度的教育与训练,并据此由他们操纵和管理先进、复杂的技术装备。而通常情况下,培训这些技术人才要花费巨大的投资,其投资额有可能会大于某些设备的价值,从而也就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这种客观情况下,如果把人力资源排除在会计核算之外,明显是不够切实妥当的。因此,这种新情况的出现,就应当将人力资源列作企业的资产,单独设账进行核算与管理。

但是,传统的会计核算对实物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与报告等,要求及操作得非常细致,而对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的价值确认、计量、核算与报告,以及准确核算知识资本的投入、产出及其运营成效等,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为与新的发展形势相适应,真正体现人力资源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应当将对人力资源进行财会核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提到议事日程。

(五)会计信息披露量得到扩充

我国传统的财会核算内容及财务会计报告模式,都是受“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影响和支配,总是把重点放在有形资产上,偏重于对有形资产的核算与揭示,而对无形资产的核算与披露虽有所考虑,但其范围却十分有限。有关资料表明,经济学中确认的无形资产有近30项之多,而会计学中确认的无形资产只有10余项,但真正列入会计报表的也只有6项。至于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则没有予以考虑,这显然是与知识经济的要求不相协调的。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深入,企业必须依靠知识和知识型人才,加强对技术与人才的开发、利用与争夺,让其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主体,以创造未来企业的现金流量及市场价值,并使企业始终拥有竞争优势和立于不败之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据有关专家估计,一些新兴的知识型企业的无形资产要占到总资产的半数以上,这些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未来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如果沿用过去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将会导致对企业资源及其竞争力反映信息的严重失实,其不良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因此,只有对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共同加以披露,才能充分体现企业的整体实力和预期价值,并且使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客观、公允、有用,更好地满足管理者、投资者和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实际需要。

(六)财会理论进一步创新

加入WTO后,经济竞争变成了国际化,要想把握世界市场上竞争的制胜权,必须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与理论创新。财会理论创新对推动财会制度的改革与财会实践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财会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的财会工作改革以及与国际会计接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财会理论创新力度还很不够,取得的突破也十分有限,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其主要问题,一是受传统财会理论的影响较大,总是局限于既定财会理论体系的范围,翻来覆去却走不出老框框,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研究内容不够广泛;二是受西方财务会计现有理论模式的制约,过于看中英美财会理论体系及其现行财会制度的优点,一味地引进与生搬硬套,忽视了我国的现实基础;三是财会理论研究的超前意识不强,停留于总结性问题研究的较多,致力于开拓性问题研究的较少,围绕现行制度的“过去式”研究较多,着眼于制度改革的“将来式”研究较少。

当前,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有许多崭新的财会理论课题,有待于我们去研究、探索,随着财会工作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迫切需要财会理论来指导,财会理论的创新性研究,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财会工作的发展,指导着我国会计实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继而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篇7

关键词:基层央行;会计;财务;内控

金融服务是基层央行工作的重心,财会工作又是重中之重。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新的央行财会职能、新的金融机遇,基层央行的财会工作还存在某些问题和不足,急需研究、探索和解决。

一、基层央行财会工作中的问题

(一)财会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岗位职责不够明确

首先,内控制度不健全,落实也更有难度。其次,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虽然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但相对严密的安全线,特别是在事后监督上更显不足。大部分基层央行没有设置专职的财会事后监督人员,帐务的准确性、合规性受到影响,资金安全存在一定风险。再次,岗位责任不够明确,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工作效率、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对原有的岗位责任制度没有进行及时修订完善,也不能保证很好地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岗位轮换以及强制休假制度,制度不够明、责任不够清,导致财会工作规范程度相对不够,以致于影响了财会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二)联行业务相对集中,产生了新的内控风险

会计核算集中后,联行往账会计信息和原始凭证核对分离,形成内控风险。会计核算集中后,央行县支行的联行被取消,只作为核算中心的网点,办理往账业务的信息录入及来账业务的信息读取,联行业务统一由市核算中心联行柜处理。其目的是为了规避因人员少、素质不高而引发的内控风险,但是联行业务集中后,又产生新的内控风险:以前每笔联行往账业务,均有原始凭证与联行往账报单或事后核查单相互核对,可以及时发现少发、错发、漏发的联行往账。但是核算集中后,县支行只负责录入原始凭证有关信息,再由中支行的核算中心生成和发出联行往帐业务,这就形成了县支行虽然有原始凭证,却无法与实际发出的往账核对;而中支行核算中心联行柜按照网点发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却无法核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必然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内控风险。

(三)会计岗位设定与现有会计人员配置的矛盾

按照央行财会内控制度的要求,县支行会计国库科承担着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双重职能,一般应设置接柜岗、记账岗、复核岗、联行岗、综合岗、系统维护岗、会计主管岗、事后监督岗、电子联行岗、票据交换岗、结算管理岗、会计档案管理岗等岗位。其中事后监督员、票据交换员、系统维护员、会计主管员不得参与日间账务处理,记账员、复核员必须交叉,联行来账、往账和联行对账与管理必须分离,印、押、证必须分管,但实际工作中存在人员少岗位多的矛盾。要保证正常业务的开展,必须一人多岗,一人多责,如遇培训、外出检查、正常休假等情况,兼岗和替班就不可避免。人少岗位多的矛盾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财务人员,就会不同程度出现混岗、兼岗、漏岗等现象,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不完整,风险隐患较大;另一方面是县支行规模小,人员少,会计业务量较小,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人员,势必造成会计人员占全行人员比重较大,人力资源浪费,不利于县支行其他工作的开展。

二、基层央行财会工作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高度重视和支持会计财务工作,从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从工作上处理好一个关系。一是会计财务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央行会计是宏观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会计人员在管理范围上,不仅要管好央行的基础货币,及时办理各金融机构的缴存款及其相互之间的资金清算,还要做好管理结算,在管理内容上会计部门要充分利用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搞好会计分析,通过其固有的反映监督职能,为宏观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同时做好内部资金和财务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会计工作要实现由核算型到管理型的观念转变。即以记账、算账、报表、费用核算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体系转到以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安全为中心,以执行央行货币政策为主要任务的会计核算体系,央行会计的工作范围也要逐步延伸拓宽,反映、控制、监督、管理、分析、预测都是央行会计的首要的、基本职能和任务。一个关系是处理好会计改革和加强会计管理的关系,作为金融管理职能部门之一的会计部门,管理与改革同等重要。因此应当处理好改革与管理的关系,改革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开辟道路。央行会计应加快改革步伐,尽早、尽快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二)全面落实会计财务各项检查制度,进一步规范会计财务工作行为

一是建立和健全会计财务检查监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等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会计财务检查监督,对一切有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违规操作行为严肃处理。二是全面落实会计财务工作自查与定期检查制度,坚决避免搞形式、走过场,要将各项检查制度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开展检查工作,每一次检查要研究制定检查方案,落实检查责任制,形成会计财务工作人员向会计财务主管负责、会计财务主管向分管行长负责、分管行长向行长负责的三级责任区,层层负责制;要通过自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等形式,对所有会计财务业务进行全程检查监督,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的安全线;对查出的问题不隐瞒、不回避,敢于发现和暴露问题,树立会计财务工作无小事的意识,真正发挥检查监督的作用,确保资金安全,工作规范。三是检查内容要全面,检点要突出,切不可厚此薄彼,特别是要对联行清算、账户管理、会计财务核算、费用开支、内控制度执行进行重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差错,堵塞漏洞,从而保证会计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篇8

1、我们全部人员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下与全所职工一起,通过各种方式捐款救助受灾的人们,并且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政府的以人为本,军人们总是冲在困难、危险的最前面,还有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等等,使我们更加珍惜我们当前的环境,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2、资产财会部共有七名职工,承担着全所及各公司的资产财会工作,有科学事业、出版业、生产制造业、工程施工企业、物业管理、行业管理等有七套帐,还不算工会会计。我们是每两人做搭档,负责一家或两家公司的业务,他们工作配合很好,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在今年4月份,有两位同志生病住院,但是没有耽误工作,靠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杨芹、刘兰同志,补位意识很强,把他们的工作主动承担下来,没有怨言,并在休息时间去陪护她们,给他们亲人般的关怀,我作为他们的部门负责人,我非常感谢他们,也为有如此善良的同事而感动。

3、以前各公司的财务制度不尽完善,基本上是参照葡萄所财务制度执行,因组织形式的不同,不能很好的适应各公司财务管理的要求。根据2010年工作计划的要求,财务部协助各公司经理修订了适应各公司实际情况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从财务管理这个角度既规范了各公司会计人员的日常核算,使整个财务管理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又进一步规范了各公司的运营机制,为各公司的经营活动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保障。

4、今年我们所最大的任务就是大楼建设,但是我们的困难是资金紧张,为了不影响大楼的施工进度,财务部在领导的支持下,积极筹集资金,多方联系。在资金的使用上积极把关,目的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这就需要积极向工程管理人员学习请教,并进行有效的沟通。根据胡所长的要求,积极整理工程的合同执行情况,这项工作任务重,一个是因为业务量大,二是因为跨度年限长,三是因为前阶段的账簿在引黄济青,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大概,还要继续落实。

5、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检查工作。今年省审计厅对各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我们积极配合,妥善处理各种事物,积极听取审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改进我们的财务工作。该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已结束。在每次检查中,我们都会发现我所存在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如,我所财务状况并不理想,挂帐现象比较严重。这次检查又一次提出,虽然都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但这说明我们做了事情,或半途而废,或完成后没有进行清理等等原因所造成。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还需大家讨论。为了妥善处理某些遗留问题,我们会尽其最大努力去搜寻、查找相关的法规,积极的咨询相关的专家,在力争处理好这些遗留问题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6、积极按照所长工作报告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规范资产与负债等要素管理。为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一是要摸清“家底”,根据去年的固定资产清查的结果,对现有资产存量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要求,规范管理。为实行全成本核算做好基础工作。依据所主要任务目标 “增收节支,全所运营收支保持基本平衡。”要求,财务部坚持费用管理“算、控、降”三字诀,严把费用支出关,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执行,对费用开支控制在相应收入增长比例以内,对不符合规定的支出,一律拒绝付款。

7、作好各公司的税收筹划,税收的影响是现代企业经营一的个重要方面,对于一项经营业务来说,采用不同的方式,纳税的多少是不同的,所以说,对税收对企业的影响是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这点上,我们财务部各公司主管会计积极与各公司经理交换意见,比如在所得税的处理上,收入与成本的配比性上,如果处理不当,会使企业多交许多所得税。这项工作将永远是我们的工作重点。[nextpage]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财务部的整体实力不足。随着我所调整理顺的进行,从领导的要求、工作实际需要等方面都对财务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急需提高,财务会计部现有7名会计人员,具有高职的一名,中级职称的一名,其余的全是初级职称。会计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事业,现在国家每年都会颁布很多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如财政部 XX年2月15日 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的38项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定于 XX年年1月1日 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新会计准则不仅理念先进、体系完整,而且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新准则的实施会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进一步缩小会计收益调整空间,将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考验,对企业财务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财务人员尽快的提高业务技能希望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一次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以提高现有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当然,今年上半年由于各种原因吧,我们部门定期的学习坚持得不好,没能及时召集大家,这也是我的责任,下半年会努力的。

2、合同管理仍有欠缺。在这个问题上,各相关部门都应该重视,财务的主动索取与各部门的主动提供应该相结合,不然,在款项支付时财务部就无章可依,这种状况很容易使我们的工作出现失误,为了避免这种失误,就需要财务部与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1

3、财务预算、财务分析管理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开展起来。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加强预算管理,积极与各单位、各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适合的财务预算,以便于做好季度财务分析。

2、重点抓好财务分析工作,开展财务分析活动,为企业营运提供决策依据。

在分析内容中,经营活动收支情况、主要产品的毛利率及其分布、存货周转情况、应收款项账龄分析、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指标都在分析之列,要全面为各经营部门服好务。

3、严格会计档案的管理。财务部计划充分利用财务工作7-9月份外来检查、审计相对较少的情况特点,集中时间、精力对往年的会计档案进行一次彻底的整理,按照会计档案的管理办法,该上交档案室的上交,该留存的留存,即符合规定也便于会计档案的查阅。

篇9

1 金融危机的概念 

金融危机又被人们称为金融风暴,它指的是金融资产、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在不固定的区域或国家范围内,全部或大部分的金融指标在短时期内快速恶化,具有很强的国际性,最终可能导致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某个金融市场暴跌、企业大批量破产倒闭、失业率大幅增高等严重后果,给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危害,有时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国家政治不稳等严重后果。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摧毁性危害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思考价值。 

2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1 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 

纵观美国人的消费观,提前消费和过度消费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美国人已经形成了超前消费的消费习惯,这是由美国的社会形式决定的。因此,在美国,“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是势在必行的,这就使得美国人要进行借债消费和泡沫炒作,这样才能让他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而为了拥有充足的资金进行超前消费,美国人想到了借债和捞钱。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美国向全世界进行借款,来支持美国人的超前消费。目前,美国人民的透支消费水平已经达到十多万亿美元,相当于70万亿人民币。另外,随着美国人民综合意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可以通过炒作科技网络、房地产以及相关衍生产品来达到捞钱的目的,而不是想着通过自身的努力工作与打拼来得到资金。这种情况势必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滋生投机心理,进而导致泡沫经济空前发展,使市场经济难以控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2.2 金融市场监管不力 

金融市场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也是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市场经济自身就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整,但是却有着局限性和滞后性,总是不能及时准确的对市场冲击做出调整。而欧美国家向来奉行市场经济自由主义原则,在市场运行过程中一味的放任自由,从来没有建立完善过行之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这必然会导致市场经济出现混乱,进而造成社会分配不公,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2.3 金融创新过度和不恰当使用 

金融创新能够提高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能够大大加强金融对于整体经济运作的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力,对于金融的发展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但是,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还拥有着放大金融风险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合理有限的运用金融创新,不能无限制的使用。美国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就是无限制的创新和使用金融创新工具,而不考虑由此引发的后果。如美国的房贷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购买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投资银行又利用其金融工程技术,通过创新再将“次债”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在市场上分别出售。由此衍生层次变迭加,信用链条拉长,其结果是助长了极度的短期投机趋利化,最终酿成了严重的世界金融市场危机。由此可见,美国本轮金融危机就是“次贷”危机所蔓延的结果。 

3 金融危机对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启示 

对财会工作者而言,我们可以将这次经济危机作为提升财会管理工作能力的平台,通过经济危机得到的启示,我们可以将自身的工作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3.1 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的战略建设和研究 

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后勤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采取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策略,才能帮助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安全度过并获得进一步发展,则是当前财务管理的首要问题。过去,大部分企业经营模式陈旧落后,只懂得照搬照抄其它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而不去结合自身实际分析研究自己的管理经营模式,这样一直下去的话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面对此次金融危机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企业应该从中得到启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会管理,有效降低金融危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着重于实业。只要我们立足自身实际,扎扎实实做好企业生产工作,依托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做到自主创新,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就能安然度过金融危机。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有限度的使用各种理财的金融衍生产品,要在使用时坚持好总量适度、稳步推行的原则。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降低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的影响。 

3.2 加强风险导向控制机制的建设完善 

金融风险不可消除,但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监控而消除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要想及时准确的监控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风险导向控制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为了确保风险导向控制机制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建立有效的权利监督机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出现财会人员监守自盗的现象。二是提高员工凝聚力,采用企业文化熏陶等方式,提高员工责任感,加强员工对于风险的发现和抵抗能力。 

3.3 树立“现金为王”的观念 

对于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来说,充足的流动资金就是企业强盛的血液。俗话讲“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不能单纯的认为企业发展良好,盈利较高就减少流动资金的储备。事实表明,由于缺少流动资金而在金融危机中出现的营利性破产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因此,如果希望企业能够基业长青,持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方法上,我们要重视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析和应用,把现金流量表的管理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现金使用不当带来的企业财务危机。 

篇10

摘 要 本文详细阐述了财务软件在财会应用中的变化及财务软件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财务软件 应用 发展

一、财务软件在财会应用中的变化

财务软件在我国财会工作中的应用,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二十多年来,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从单项数据处理。逐步扩展建成完整的财务信息系统。计算机在财务工作中应用的初期,主要是用来处理那些数据量大,处理简单而又重复计算较多的业务。如工资计算、材料收发的核算等。后来逐步扩展,建成了完整的财务信息系统。从原始凭证输入,到财会报表的打印输出,实现了财会数据的完全自动化、电算化、

2.从手工操作,到手工操作与计算机处理并行,再到甩掉手记账本,完全靠计算机有效运行完成记账、算账、报账任务,从而把广大财会人员从抄写计算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可以把主要精力转向加强财会管理,为实现企事业单位管理现代化创造了有效的条件。

3.从计算机在基层企事业单位应用,为基层单位加强管理提供更加及时,准确,详细的信息,发展到用线路传输或磁盘报送财会报表,用计算机汇总财会报表,并进一步与“金桥工程”接轨,从而为国家宏观调控与宏观管理提供财会信息。

4.从一厂一店、自己开发、自己使用的专业财务软件,发展到一家开发、多家使用的通用化财务软件,继而组建了一大批专门开发与营销财务软件的专业公司,形成了庞大的财务软件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促进了我国财务软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在财会工作中的推广应用。

5.在软件开发方法方面,从最初采用简单的调查、编程开发方法,发展到采用软件工程学的周期法、原形法,以及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广泛使用CASE工具、软件构件与软件使用技术等,从而使得开发周期逐渐缩短,开发投资不断减少,开发设计出的财务软件水平不断提高。

6.财务软件从以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核算型”向着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与分析的“管理型”转变,目前已取得部分成果,虽然只是初步应用,但代表着今后财务软件发展的方向。

7.从初期把财会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来开发和应用,进而把财会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来开发和应用,进而把财会信息系统作为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小系统,和其他子系统同时开发,通过系统集成,形成统一的全面管理信息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可以相互支持,相互提供必要数据,从而实现财会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强财会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

8.计算机用于财会工作,进一步扩展运营到审计工作,开发设计出一批成熟的审计软件并投入使用,从而促进了财会电算化与计算机审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健康发展。

从上述发展变化情况中可以看出计算机在财会工作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数据上而且在业务技术水平上达到了一定高度。成为计算机应用中发展较快、较为活跃,国产软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最高的一个领域,成绩突出,为世界所瞩目。

二、财务软件今后的任务

财务软件的应用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当前面临的任务仍然是十分繁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步推动计算机才财会工作中扩大应用

目前我国虽有上百万企事业单位在财会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但我国是一个疆土辽阔、企事业众多的大国,已经使用了计算机的单位占企事业单位总量的比重不过10%左右。1994年国家财政部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文件中提出,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事业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这是一项非常宏伟而艰巨的任务,为此必须首先提高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和广大财会人员的思想认识,当前已进入信息时代,为了使用我国两个根本性转变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求,必须尽快实现财会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其次,还要协助各单位解决实施财会电算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所需资金、硬件、配置、应用软件选购、专业人员培训等,促进企业事业单位财会电算化的尽快实施。

2.高企事业单位在财会工作中应用水平

目前国产财务软件就其核算功能来讲已经比较成熟,但有些单位并没有充分利用。有的单位只使用账务处理和财会报表编制两个功能模块;其余业务仍然用手工处理;随着财会制度的改革,新的软件功能,如合并报表、现金流量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等,没有既是吸纳到财会电算化系统中去;特别是有些单位长期处于手工操作与计算机处理并行作业状态,手记账本不能尽快甩掉,这样广大财会人员不能尽快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反而加重了负担。面对以上这些问题,财务软件开发商必须增强售前、售后服务力度,协助应用单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是计算机在财会工作中应用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3.推动财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

我国计算机在财会工作中应用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财务软件目前仍停留在以事后核算为主的水平,管理功能不强,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迫切需要开发与应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和分析功能的“管理型”财务软件。1996年以后,一些专业公司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作出了一些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距离实际工作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还需要继续努力,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开发出使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事业单位管理上需要的财务软件,进一步推动我国财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尽快发展。

三、财务软件今后的发展态势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今后我国财会电算化事业和财务软件的发展,将会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上的综合化和技术上的集成化

以往单独开发的财会信息系统,实际上只是一个信息“孤岛”,不能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单位管理中的作用。今后管理信息系统在功能上相综合性发展。一个企事业单位的后产经营活动,客观上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单位内部的供、产、销每个环节经营的好坏,人、财、物各项消耗的节约与浪费,都直接影响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而要管好财务,开展企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不能仅从财会信息入手,而需要掌握供、产、销、劳资、物资、设备、新技术等全面的信息,管理要从决定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源头抓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而开发与应用“管理型”财务软件,必须建立在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之上,同时还要辅助以决策支持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和分析等系统。

2.信息系统数据的大量化和结构上的多样化

为了满足预测、决策、控制与分析的需求,不仅要采集和积累企事业单位内部数据,也需要外部数据,为了便于存储、处理和运用,越来越需要采用大型数据和数据仓库;为了有效地支持预测、决策、控制与分析的事实,需要对各项数据进行多维分析与观察。例如对生产费用支出,可以分别按产品品种、成本项目、管理部门等不同角度进行归类分析;对销售收入可以分别按产品品种,销售渠道、销售方式、销售部门等标准归类分析,生成各种多维分析表,为进一步寻求降低产品成本途径、扩大销售提供有效数据,这就需要学习和运用在线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等国际先进技术,作为数据多维观察的有力工具,同时要实施数据输出的实时化与多元化。

3.信息系统的网络化与智能化

在我国财会电算化工作中,早已使用了局域网和网络版软件,实现了各个工作站点的开发操作、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今后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大发展,对网络财务软件的需求将会大量增加。最近一些大型专业的开发与应用网络财务软件的经验,这是非常可喜的,随着形势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还需要把企事业单位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货款等按照电子商务的要求融入到网络财务软件之中,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要求。

随着农救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经济改革措施频频出台,影响经济变化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实施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难度越来越大,除了要加大数据量的采集和运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处理水平与分辨、判断、人事经济 活动发展变化的能力外,还要逐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利用智能研究的科学成果,条令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归类存入计算机。

4.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提高软件的兼容性、增强各个系统之间的连贯性,充分利用各种系统资源,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提高软件功能,为加强管理创造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财务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需要联系的系统越来越多,在软件的设计中必须不断提高会计核算软件的兼容性和各个系统之间的连贯性,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在设计中采用模块化、集成化设计方法,分布式结构,多语种支持,跨多种平台运行,支持多种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向个性化、智能化发展,以适应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多种不同系统功能的利用,发挥系统整体优势,更好的加强企业管理服务。

5.管理信息系统的国际化与本地化相结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个国家间交往日益增多和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增强,经济信息处理需要向国际标准靠拢;但同时还必须注意做好本地化工作。我国是实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长期以来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风格、管理思想和管理习惯,国家根据各单位管理上的需求,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条例、规章、制度,对经济信息管理、数据计算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等,也提出了一些与其他国家不完全相同的要求,因此,必须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与我国具体情况合理巧妙地加以结合,简单地搬用或模仿外国的作法,一般容易取得好的效果,在财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曾积累的一些经验,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6.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逐步走向分离,各自形成独立的工作职能

财会电算化推广初期,企事业单位多采用专业软件,自己开发自己使用,开发与应用结合在一起。1988年以后,发展了通用化、商品化财务软件,组建了一大批专门开发与营销财务软件的专业公司,集中了一批有经验的财务软件开发设计人员。企事业单位可以购入财务软件,只负责组织应用,从此开发与应用分离。随着“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发展,系统的规模加大,功能要求增多,设计内容更加复杂,要求设计人员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而开发与应用二者要求不同,各有侧重,逐步走向分工,各自形成独立的工作职能,这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