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02:0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作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作业论文

篇1

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对每一个作业都产生兴趣,这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设计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家庭作业的乐趣所在。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之后,学生对这个图形的抽象认识还不充分,为了让他们能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知,我布置了相关的涂涂画画作业,让题目根据自己的经验,用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设计图案,并规定一定的尺寸。另外,还让他们设计一定尺寸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剪切拼贴,看看能有什么样的新图案出来。学生将课本中的数学图形变成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手做出来的图案,无形中增加了趣味性,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有一种游戏型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体验数学思维的乐趣,我特意设计了一些游戏型的作业,如,在学习完“方程”这一内容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游戏经验,设计一些跟游戏有关的习题,并自己解答,然后将这种习题传递给其他的同学来做,这样大家你传我,我传你,作业变成了像游戏一样好玩的传作业,学生之间可以你做我的题目,我做你的题目,学生都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心。在这种互相传递的游戏精神之下,每一个学生都对数学作业充满了期待,也由此提升了数学作业的效能。

二、设计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动手操作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忽略掉操作的作用,而只顾布置一些单纯的练习题。笔者认为,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既能够动手操作,又能够获得思维提升,这是在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中也非常值得尝试的。为此,笔者结合新课程倡导的发挥学生主体特性这一教学理念,为学生设计了一些富有动手操作能力的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中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操作型作业主要是将课本中的一些富有设计功能的习题综合起来,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些作业大多是围绕着现实生活,拓展学生的作业空间,将学生引向家庭和社会等广阔的实践领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关联起来。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寻找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或者包装箱,如果能够拆装的话,最好将它拆装开来,看看发现什么问题,并写下你的操作日记。很多学生非常乐于做这样的习题。他们在日记中会非常认真地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如,发现了长方体的表面共有几个,共有几个棱,拆开能组成一个菱形等各种不同的发现。这些发现和想法,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也是他们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真实体验,都是难能可贵的思维萌芽。

三、设计调查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据观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多元智能理论;优化设计

家庭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多年来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是家庭作业或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或简单的重复抄写,或机械的死记硬背,或枯燥的题海苦练。这样的作业练习,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创造力的产生,能力的培养便成了空中楼阁。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智力,不是一种单一整体的能力,而是由多种智力成分组成的综合体。这些智力都是与生俱来的,是存在个别差异的。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表现为不同的方式而已。对于一个孩子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而我们的教育恰恰没有重视这一点,原本家庭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顽疾。虽减负的呼声很高,但鲜有实效,各学校仍然我行我素,包括自己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上也依旧如此,作业堆山填海,学生照旧被书包压断腰,真是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发现学生中不爱写作业、不写作业的情况屡有发生,对自己的教学成效的提升不但没有帮助,反而经常因为作业问题影响自己的心情,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太多的不利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反思作业观,反思智力观,理解多元智力的结构,并且贯穿于教育活动之中。本着教育的“尊重每一个人的不同的成长”的目标,人尽其才,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特长。

1. 传统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及其负面影响 家庭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途径。然而,我们却发现,传统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产生了令人担忧的影响。

1.1 作业量过大、时间较长。我国教育部门规定:“小学一年级一般不留家庭作业,二三年级每天不超过30 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作业量往往都会超过一小时。小学语文历来就被人们看作是一门包含作文的“大主科”,作业量更是变本加厉。面对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望而生畏,草草了事,按量完成,犹如作业机器。

1.2 作业脱离不了课本本身,学生无法向课外延伸。 传统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一般是对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的梳理.归纳,或是课后有“正确”答案的练习题,学生无法冲破课本的圈子,无法向课外延伸,更不能与生活接轨。长此以往,学生一旦要解决与实际生活比较紧密的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而我们所需要的并非是高分低能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活泼.生动.主动地发展。早在半个世纪前,陶行知曾批评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而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因此,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的鲜活起来。所以,我们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必须根植于生活实践,发展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践。但是现在的作业现状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境界,而是单一的“课本-作业-课本”的无趣状态。

1.3 作业形式单一,一刀切的模式面对全体学生,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不必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件制品。但传统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形式较为单一。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即对全部学生统一要求,作业内容单一,作业模式单一。长期以来,人们把家庭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巩固”和“技能强化”上。传统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无非两种,一是占统治地位的书面作业,生字.生词及习题,另一种是口头作业,如背诵课文,习题的记忆等等,完完全全把学生固定在一定的框架中,作业机械重复而又单调乏味。而且,一刀切的模式,无视同学的差异性,造成了“好学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状。泰戈尔曾说过“我们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固定好的河道里。”布置家庭作业亦是如此。

篇3

通过研读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深究语文新课标精神,我认为:语文家庭作业应该是语文课堂的一部分,而不是语文课堂的延伸,更不是语文课堂的附属或补充。如果将校内语文课堂教学比作语文教学的一只脚,那么语文家庭作业则是语文教学的另一只脚,一只可以拓宽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空间走出语文大课堂之路的脚。

(一)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家庭作业模式。尽管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语文教师们的家庭作业观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更新,但教师们的脑海深处传统的家庭作业模式依然十分顽固,它们总是在潜意识中,并且理所当然地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比如说教师们的家庭作业内容已经不再完全是复习预习,机械地重复抄写作业也少了很多,他们也会布置学生课后读文学作品,也会有在节假日布置学生去关注民俗之类的作业,等等。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更常见的模式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利用手边的练习资料习惯性地布置一些预习、复习作业,而文学作品阅读往往只是一句简单的有交代无检查的口头提示,倒是课本上的名著导读,因为考试要考的缘故教师们会讲得很仔细,至于是不是全体学生都完整地读过这些名著绝大多数老师并不在意;而那些内容和形式都比较自由的作业只是偶尔才会有一次,并且布置得相当随意、可有可无。为了真实地了解情况,我做过一次调查,分别搜集了在本市市区、县城和乡镇的三所初中的同一个年级两个星期内的语文家庭作业。结论是:三所学校的语文作业无一例外的是以预习和复习为主要内容。不同的是市区的初中作业形式和内容相对灵活些:县城和乡镇初中的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区别不大,多是集中在课后习题和《补充习题》上,此外就是记忆相关字词、需要背诵的课文内容,每周还有一次摘抄和练笔;市区作业要灵活些,预习作业中除了完成习题外会有搜集资料的内容,复习作业中有写读后感或相关主题练笔的内容,但这改变不了紧密地围绕课内容布置作业这一事实。这个结果证明我的反思是有必要的。另一方面,语文教学研究界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研究也很不理想。这一点,如果我们将国内现有的相关研究整理一下就可以看出来。让我们看看这些论文的题目就很清楚了:《中学语文研究形式的研究》《趣味家庭作业》《星期作业创立语文教学的校本特色》《语文模块式教学与练习研究》等。再看看一些以往的研究中已经取得的一些成绩:“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到家庭作业的设计中”,实施“星期作业”,实施“主题性作业”,实施“自主开放性家庭作业”,实施“实践探索型家庭作业”,等等。总结一下就是:之前关于语文家庭作业的研究和尝试几乎都是集中在对作业模式的改变上,是在将家庭作业定位在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的基础上展开的,对语文家庭作业的评价标准没有摆脱传统的观念,简单地说家庭作业依然是附属课堂教学存在的。

(二)当前关于语文大课堂的研究和实践令人困惑。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这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开篇语中的一句话,也是对语文学科最恰切的解释。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随着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语文学科的认识越来越理性、科学,传统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封闭单一、高耗低能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在反思与重建当中语文大课堂理念被提到了一定高度。学习理论很简单,“大课堂”这个名词重复起来也相当容易,但要实实在在落实到具体教学中谈何容易。搜罗一下关于“语文大课堂的”研究论文,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现在大家热热闹闹讨论的所谓“大课堂”其实只是一个名不副实的替身而已。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打着大课堂的旗子,实际却是为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服务。搜集资料、拓展阅读、小组合作,我们必须肯定的是这个过程确实对开发课程资源有一定的效果,但这与“大语文”的理念是不一致的。二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堂定义为大课堂,这种认识相当普遍。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堂的准备过程一定程度似乎有了语文大课堂的影子,但必须正视的是它不过是以四十五分钟综合性学习课的结束为终点,如果将它定义为语文大课堂未免太狭隘了,无异于以一棵树来代替整个森林。三是关于语文大课堂的研究和实践泛化、盲目化。空谈语文应该与生活融为一体,也会在教学实践中跟学生强调要注重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却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也没有相关的评价设计。虽然语文大课堂是在“大语文”的理念下诞生的,但它是有别于“大语文”,因为课堂上教师是主导,那种放羊式的提醒绝对不是大课堂的本质。

(三)语文家庭作业作为语文课堂的一部分理所应当地承担起实现语文大课堂的责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语文课程目标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如果单靠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是无法实现的,更谈不上提高语文素养,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形成必须是在课堂之外逐步完成的。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不仅有责任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语文课堂学习,而且有责任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方法运用到生活中,真正提高语文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家庭作业义不容辞地应该充当起这一角色,因为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家庭作业的特征决定了它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有更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如果仅将它变成课堂的附庸和补充,变成预习和复习的工具,那么无论师生怎么努力都注定语文家庭作业不可能有较高的效率。在“大语文”的理念下,正确的大语文课堂观就是通过教师的有效设计来拓宽语文课堂的外延,让语文课堂走出四十五分钟的局限,走入学生的生活,让生活成为更大的语文课堂。这与科学的语文家庭作业观是不谋而合的,要想实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性、有目的有体系的语文大课堂而不是放羊式地点到为止,除了家庭作业外还有什么其他可走的途径呢?

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家庭作业和语文大课堂琴瑟和鸣奏出更优美的语文教学乐章呢?我对此有一些想法。

(一)适当运用语文教材体系中已有的设计。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通观初中全六册语文课本,发现教材的编撰者已经在编写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融入了语文大课堂的观念,例如六册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语文综合性学习,且不管在教师的教学中实践的程度如何,这一内容的设计毫无疑问是要求语文教师有将语文教学的触角延伸到课堂之外更广阔的空间的意识。尽管在前文中我将它与语文大课堂的关系表述为树木与森林的关系,不能以树木取代森林,但没有树木就无以成林;再如,每册教材都有名著导读的设计,就是希望通过教师的引领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文学作品;还有,七年级和八年级教材的附录设计的是书法作品欣赏,九年级教材的附录设计的是文学样式相关知识介绍,教材附录设计也体现了语文大课堂观念,从文学艺术相互渗透的层面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利用生活中可能的课程资源提高审美能力。

篇4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education, with strong professional pertinence, it requires the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practice duty during the period of school training, be capable of professional jobs after graduation, have strong operational skills. To achieve this goal, we must analyse from vocational ability requirements, and design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ith pertinence and practicability.

关键词: 能力;理论实践;教学;改革

Key words: ability;theory and practice;teaching;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164-01

0引言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职业学校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多项目标,其中最主要的是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分析调试能力等。作为专业课老师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学生掌握了专业理论和某项技能作为成功的标志,而应该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作为追求的目标,对于汽修专业教学我认为应做以下改革:

1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学

德国的“双元制”,它是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它的核心是校企结合,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培训为主,其课程设置上,与我国有很大不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的典范。课程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在职业学校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实操训练等一般在企业开设,从而建立起由专业技术课和直接面向职业岗位的岗位实训课组成的主干课程体系。

目前汽车维修专业有不少学科一般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分离的做法。如汽车电工课程,理论内容在教室讲解,实践内容才到实习室去上。本人认为理论与实践教学应同步进行,如果学校有相关内容的教学模块、相关专业的一体化教室,那么学生如果学习了某一内容后,便可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自行完成相关实践操作。如汽车维修课程,在讲解各部分总成维修时,先让学生掌握国产基本车型总成结构原理和拆装维修过程。然后布置学生分组识图,结合教师指导拆装进口车型总成结构,学习维修工艺。

2实施阶段性考核制度

在职业学校实行“阶段性考核”制度,即:每门专业课程即将结束时要进行阶段考核。我们可以借鉴大学里的课程设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入学后的每学期中除了课程相关理论内容讲授外,还包括阶段性实习、考核。实训过程中某一单元或某一项目的课题结束后,都要分别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检查学生的实习效果并为后续实习项目做出准备。如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汽车底盘的维修等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进行分组,对工具使用、操作步骤、操作熟练程度、遵守安全规程等几方面考核。根据其配合熟练程度及操作过程参照评分标准给出分数。并把考核结果填入实习成绩档案,作为毕业实习学生综合评定的重要依据,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技能水平的提高。

3改革考试制度

传统的学科考试,从内容上来说,多数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考试主要是成绩决定一切,以学科的学习成绩把他们划分成不同的等级。这样不但不能综合反映出每个个性在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对于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对学生而言,更多的则是自我能力的失控,对学习的恐慌和自卑,这样的考试评价,其激励和促进功能就不言而喻了。考试是对学生的量化评价,尤其传统的考试主要以纸笔为主,对学生起决定作用的只是考试成绩,这种纸笔测验的方法片面、单一,容易僵化,只能考查学生对自自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职业学校的在学生能力方面的考核尤为重要。

4布置实践性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技能的途径之一。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是一个理解――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巩固掌握的过程。反思现实中的家庭作业,我们不难发现: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强调“以本为本”,大多数教师没有突破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意识,“照本宣科”既忽视了知识产生的现实背景,又回避了知识的实践性问题,割断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对实践性强的课程而言,我认为必须布置实践性的家庭作业,汽修相关专业课程可以由专业教师制定出每月实践性课题。每月进行一次总结,在校内技能训练时,让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践;在节假日,让他们带着课题走入工厂见习、实习。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教师则进行面对面的指导、答疑。

5加强对专业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要随生产实践发展,教学时空跨度大,教学对象在求学目标、知识基础方面具有极大差异,这些特点客观上决定了从事职教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但是现有的教师大多从普通院校引进的,由于长期存在的教育管理体制缺陷,教师基本上都是高等教育完成后就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很少直接参与产业实践、缺乏专业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技能,实际动手能力欠缺,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职业学校的发展还必要有一支技术素质较高教师队伍。学校应从重视技能多方面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

5.1 积极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充教师队伍,或真正体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如在讲授时,讲一些与生产实际相应的内容,并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现代维修中的仪表与设备。

5.2 重视专业教师的技术培训,如选派青年教师赴高效或企业进行新技术培训。我们可吸取丰田公司的经验,让员工分期分批参加培训,逐一提高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

5.3 鼓励教师走教学科研之路。在一线从事专业教学的老师写出一定水准的论文,鼓励他们参加区以上的论文交流和向杂志社投稿,学校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对教师的奖励,走科研之路。科学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让学生及早步入社会,及早给自己定位。

总之改革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应及早调整思路,改革办学模式培养高水平社会人才,打响声誉。

参考文献:

篇5

一、政治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并把这种强烈的爱的情感融于所从事的事业。认真学习《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法律,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认真学习并,领会“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的重要思想,正确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及有关教育法规,做到依法执教,服从组织的领导,特别是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我不仅能做到积极参加,并且能认真做好笔记,将自己的思想牢牢地和党的方针保持一致。以契而不舍的态度求实进取,不断地完善自我。在实际工作中在商品经济社会的浪潮中能始终坚贞如一。重敬业轻拜金;重奉献轻计较;重育人轻索取;时时刻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能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事事做好,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本年度我能坚决执行我校有关教育教学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扎扎实实地做好新教材的教学工作,从制定教学计划入手,我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及教材,体会新的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抓好每一项教学常规,备课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图文并貌。采取电脑备课,注意在教研时间与本组教师交流自己的设计,改进教案的设计,能充分使用现化教学设备上好每一堂课,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能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如何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让生对知识求同的同时对知识更要求异。本学期为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检查,课堂作业要求不拖拉争取课堂上作完并订正,家庭作业方面指定了严格的计划,指定了“我是小蜜蜂”的作业检查表由小组长把住第一关,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更提高了小干部的能力。作业批改我仍然坚持红星和笑脸的评价方式,在哭脸和笑脸之间我和孩子间的感情加深了。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我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认真参加学校的每一项活动,积极参加本年度的评优课活动,在进校教研员的评课,中我对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认真完成学校的每一项任务,细心留心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并记录下来写成教学札记。抓紧有限的时间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作为科技辅导员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资料作成课件在校科技组中开展活动,我校科技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得到了市区科协领导的好评。本年度,有1名学生获市科技知识竞赛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2人获优秀奖。科技创新大赛我校成绩优异,我指导的科技活动《科技总动员》获省市一等奖,我辅导的学生作品《我想要的椅子》和《音乐与植物》分别获市三等奖。

三、业务学习方面。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所以我对自己的业务学习紧抓不放,积极订阅各种报刊了解学科新动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利用网络开阔自己的视野,为自己驻入新的血液。2007年6月,结束了为期3年的英语本科学习,撰写的英语论文《chinesetermsofaddress》(中国的称呼语)得到了导师的好评。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论文。为了做一个称职的科技辅导员,我大量阅读有关科技方面的书籍,通过网络了解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有效途径,向学生介绍科技知识,发展学生科学品质,树立科学的精神。

四、存在问题。

教学设计方面更要求新,课堂组织能力尚显得不够成熟,缺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总体调控能力,主要是由于阅历尚浅,经验不足。今后需要多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同时在教育教学中自己更要多留心。继续克服自己的急躁心理,调整情绪,耐心教育学生。

五、改进措施和设想。

篇6

关键词:课外作业;优化

小引:“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己”――颜元[清.教育家]

数学课外作业是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显示社会,解决日常生活的现实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的过程。它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但能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方便教师“查漏补缺”。此外,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个性,同样“意义匪浅”。课外作业作为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现象与思考

那么,目前我们在作业设计上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这样的课外作业学生喜欢吗?为此,笔者对我校3~6年级(因1~2年级没有家庭作业,故不在调查之列)800多名学生和14位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后,发现有82%的学生因为作业伤脑筋,有45%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作为对教师最大的希望;约75%的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只从本身的意志出发,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业布置以书面形式为主。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很多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通过“QQ群”“博客”“论坛”等网络方式对温州市小学数学教师课外作业的设计情况进行了讨论,同时查录了“国外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布置的原则”(见附录).在讨论中我发现,与国外相比,目前我们在课外作业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机械重复多,实践应用少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信奉“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多做题,就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考试成绩,学习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忽视作业的精心设计,而追求作业数量的扩张。

2.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

现行的教科书都配备练习册。教师一般都把练习册的内容布置成课外作业(甚至个别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连自己都不知道练习册上习题的内容、难易程度),无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不管你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都规定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同样分量、同样内容、同等难度的作业。3.独立作业多,合作互动少

许多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获得解题技巧,以便应试获得好成绩。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无视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往往从书本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故作业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脱离,学生总是在抄呀、写呀、算呀,忽视学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没有充分地利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这个有利的大环境。使部分学困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二.实践与结论

正是由于存在上述弊端,导致了现在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做家庭作业的现状,作业成了孩子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痛”。原本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却引发了学生十分严重的抵触情绪。这样使得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不但没有达成,影响学生发展的弊端却显性无疑。如何优化我们课外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喜欢做课外作业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优化常规作业,发展学生数学技能

常规家庭作业(课本、练习册的题目组成)仍是学生家庭作业的只要样式。实践中,我没有不加选择地照搬使用,而是着力挖掘其中蕴涵的趣味性,加大其思维含量,改变其呈现方式,形成了有梯度关联的系列化作业,从而使学生从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解脱了出来。

(二)加强实践作业,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中渗透了其重视实践的思想。通过实践性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观察记录,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

要想使学生完成作业的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选择的家庭作业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

2.快乐游戏,在游戏中学会数学技能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3.参与调查,在应用中丰富数学经验

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方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维能力。

(三)拓展书面作业,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书面作业的形式有很多,以下是我经常运用的书面作业形式:

1.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周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数学日记”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某些运算法则、公式的新的推导方法、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分析,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并不断地补充和完善日记的形式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最终,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故事、小论文、研究报告

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学生往往学得多,“悟”的少,长于记忆而短于探索,至于进行课题研究则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认为,尽管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科学的研究,写出令人信服的研究报告,但让小学生经历搜集信息、积极思考和撰写小型研究报告的过程,对学生养成敏锐的数学眼光、科学的思维习惯以及科学的意识大有益处。

3.数学手抄报

假期可以取消机械的作业,让学生设计一张数学小报“取而代之”。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阅读、思考、交流,体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尾声:“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象健康需要空气一样。”――苏霍姆林斯基

作业设计是个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真诚的投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一定能开启“快乐”作业之门,让学生从作业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做”并快乐着。

我相信:在作业设计的道路上,我们终将欣赏到一路山花的艳丽,享受到一路花开的芳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2007年4月。

[2] 易虹辉等:《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篇7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课改工作顺利开展。

1、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根据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多次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会议。对我们如何扎实开展课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部署。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常指导并抓落实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拟定课改工作方案,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组织指导开展课改工作。为使课改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做到课改领导成员职责明确到位,分工合作。并定期召开课改工作例会,确保课改动向、交流课改心得,每学期以语数为专题,搞两次有代表性和指导性的新课改的教研活动,指导讨论课改工作。此外还成立了课改指导小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教研组、备课组等,从组织上保证了课改的顺利推进。

2、开展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随堂听课”活动。

正副校长坚持经常性随堂听课,了解真实的课堂教学现状,掌握课改工作实施情况;同时紧扣课改精神和要求,对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及其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及实验教材的能力。注意鼓励和激发教师参与课改工作热情,增强教师课改的工作信心,调动教师参与课改工作积极性,为全面课改工作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设置与管理

1.为确保学校顺利且有效地实现课程实施,我校制定了明晰的新课程理念学习制度,以集体与自学相结合为学习方式,每位老师做到学习有记录,并通过理论测试、论文撰写及课堂实践等形式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对于新出炉的课程理念,学校通过会议、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能够紧紧围绕先进的教学理念,施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最大努力地体现教育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有自己学校规划、工作计划和总结。

2.严格按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综合)设置课程。开齐了国家课程科目,从不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安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一~三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四~五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年级开设生命教育、信息技术课、国学启蒙课,三~五年级开设英语课,都能够符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的要求。虽然在师资上,还不能够有专职教师,但与从前相比,实在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3.教师队伍建设上,在配备上我们虽然无能为力,但努力发挥现有教师的作用,每位老师都兼代多门课程,保证了开齐课程。教学设施配置上正逐步完善,力争与现在的教学要求平衡。

4.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做到了教研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计划右针对性,便于操作;定期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一部分老师的教研,参与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评选。

教师上课,备课上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的分析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练习安排适当,绝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采用临沂市小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为中心,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分层次培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设置和批改有记录分析,及时矫正。学校同时开展了常规教育和主题教育活动,又班会、校会、升国旗制度,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安全、道德法制等活动,有效

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三、学校的课时及作息时间安排

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设置课时。一、二年级每周26节课,其他年级30节课。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只留有语文、数学书面家庭作业,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保证学生有9小时的睡眠时间。

篇8

【关键词】 英语作业 有效性 专业发展 建构主义 启示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和补充,是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英语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巩固、提高、拓展课堂所学,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而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作业的实施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作业量多但质差,形式单一,作业的检查和评价后续工作没有到位这三方面。

面对这三方面的问题,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从哪些方面入手提高作业有效性呢?本论文试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如何提高中英语作业有效性这一问题。

一、建构主义及其在学习上的观点

在对学习的认识方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二、建构主义对提高英语作业有效性的启示

那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提高作业有效性有哪些指导和启示意义呢?

2.1主动性

首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他人帮助下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教师的任务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自我学习。因此,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应该考虑到运用多种方式,包括书面、口头、实践、合作等多种形式来提高作业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构建知识。另外,要注意作业量的问题。作业量过多,会给学生造成过大负担,还会引起学生反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2.2 情境性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创设特定的情景。一方面在学生开始完成作业之前,打开学生的思路。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生活环境,选取作业形式和内容。教师要设法创造可以让学生开展合作或实践性作业的机会。

2.3协作和会话性

协作和会话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途径。一个协作和会话能力很突出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的与同学、学生交流。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别人的帮助或者一些建议,从而更好的完善自我。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协作和会话技能,使学生运用这两项技能为自己的学习获取更多的资源,学会更好的与他人一起学习、合作。

2.4意义建构性

意义建构是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意义建构,学生最终掌握学习内容,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将新知识和自己原有的就知识系统连贯的融合在一起。在英语作业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大意义建构过程中的生成性与开放性,也应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积累构建出新的体系。

三、结论

因此,从建构主义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可以总结出在提高英语作业有效性这一问题上,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作业设计时要注意作业的数量。数量要适中,并不是付出越多,收获就会越多。教师要结合作业内容难度,和学生个人水平,适量布置作业。其次,设计作业时要注意作业形式,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形式,书面、口头、实践、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作业相结合,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最后,要注意作业的检查和批改环节。教师要抓住这一环节,找出学生学习上的闪光点和需要提高完善的地方并及时、恰当的向学生反馈。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和充满热情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保持其学习热情。对于在学习态度、方法、成绩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完善的学生,要选择恰当的方式予以指出,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1] Brown, H.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2nd ed. White Plains, NY: Addition Wesley, 2000.

篇9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农村小学教师;师生关系;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在农村小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他们的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打工,自己常常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或者寄养在亲戚家。学习上,缺乏父母的监督和辅导;心理上,缺乏父母的陪伴,比较孤独。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比非留守儿童差,与同学、老师的交往并不理想。“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师生关系较差,主观幸福感较低。”[1]我们知道,教师是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他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融入学校生活,与同学建立和谐互助的关系,乐于参与班级各项活动,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养成。“师生关系的亲密性与儿童的分离焦虑、社交恐怖、广泛焦虑及焦虑总分是显著负相关。”[2]由此可见,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对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起着积极的作用,也是社会现实的迫切需要。

教师是儿童心中权威和理性的代表,教师是否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直接影响着留守儿童与教师关系的亲疏。下面笔者从分析良好师生关系建构的重要性开始,直面农村教师与留守儿童建构良好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教师在建构良好师生关系中的重要意义

1.补偿家教缺失,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严父慈母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亲子关系,父教缺失影响留守儿童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较差,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养成。孩子的成长,同样也离不开母亲。母亲是家庭生活中陪伴孩子最多的角色,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师生关系在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教师是儿童心中成人世界的代表,受到儿童的尊敬和信任,能够成为留守儿童情感世界的依赖者。面对离开父母而感到孤独失落的儿童,教师在长期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时,能够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充当父亲或母亲的角色,给予安慰和指导,帮助他们从孤独、失落中走出来。

2.成为良师益友,有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没有精力监督孩子学习,更无法辅导他们写作业。留守儿童的家庭作业,需要自觉完成,这就对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不畏惧教师,能把教师当做朋友,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与教师探讨问题的热情。教师对学生和蔼可亲,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工作。学生做作业时,遇到问题会主动向教师求助。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不断给予鼓励,就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成为精神导师,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留守儿童所在的乡村,一般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没有相关的文化设施,人们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比如在一些农村,打麻将、玩纸牌等娱乐活动盛行,赌博活动也时有发生。当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参与其中时,不难在一旁发现这些孩子的身影。此外,缺乏父母的监管,留守儿童会不加选择地收看各种电视节目,这也是失当的。不难看出,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缺少父母在身旁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处于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学校生活中,教师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导学生辨别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防止他们受到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做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地打工,能更深刻地体会生活的艰难,这样就可以减少家长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学生。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感知未来的压力明显大于非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单亲外出务工的农村儿童则有更高的抑郁水平,感知到更高的未来压力。”[3]学生正处于无忧无虑的童年,这种悲观的态度与他们的年龄特征是不相称的。因此,需要教师发挥“精神导师”的作用,用先进的人物故事、同龄伙伴的影响,使学生融入班级文化,不断获得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二、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面对的几个问题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4]由于教师和学生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可以把师生关系看作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由于师生的交往是情感的互动交流,可能亲密无间,也可能冲突对抗,所以师生关系又是心理关系。教师是儿童接触最多的成年人,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儿童情感上的依赖者。因此,在师生关系的建构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师生关系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处于家校关系、教师群体、社会环境之中。家长对教师的态度、教师的群体文化、乡村社会风气、学校的管理方式等都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面对的几个问题。

1.监护人陈旧的教育观念与教师的教育观存在冲突

一是在教育观念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老年人,他们仍持有传统的私塾教育思想,赞同鞭笞不听话的学生。这种思想,将孩子作为管教的对象,把学生的俯首帖耳作为教师有能力的标志,简单地把师生关系理解为“打”与“被打”的关系。这种情况下,往往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情绪,不敢向教师吐露心声,更别说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了。二是在教育方法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懂教育规律,盲目要求教师布置大量家庭作业给学生。在他们眼中,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成了教师认真负责的象征。有时候,留守儿童的祖父母或者亲戚,要忙农活,无暇顾及孩子。希望通过家庭作业,将孩子“拴”在书桌上,防止他们出去玩耍。姑且不说大量的书面家庭作业不符合教育部关于布置小学生家庭作业的要求,只说家长干预教师布置作业的行为,无疑会使一些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容易使学生和教师忙于作业的书写和讲评,而忽视了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2.威严型教学传统与民主平等的教学方式存在冲突

农村小学教师群体,中老年教师占有很大的比例,他们往往固守自己的教育经验,刻意与学生保持距离,以树立个人权威形象,很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妨碍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学校生活中,威严型教师不苟言笑,让学生产生畏惧之心,其实质是管制学生思想的表现,疏远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容易使学生对教师群体产生刻板印象,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

3.乡村打工文化求财逐利,存在看轻教师劳动的现象

留守儿童的父母或者其他长辈,长期在外打工,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些家长将赚的钱财用于盖建别墅,对于孩子的教育投资则比较少;有些家长带着刚读完九年级的孩子外出打工、做小生意。不可否认,由于就业形势不乐观,教师的工资水平不高、生活并不宽裕,“读书无用论”得到一些家长的认同。这些留守儿童的家长,忙于财富的追逐,给孩子种下打工挣钱的思想,很少向教师询问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更是无暇顾及教师关于教育孩子的劝告。家长不重视学校教育,忽视教师的现象,会使一部分留守儿童对待学习三心二意,被动完成教师的作业。因此,这些学生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4.“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流于形式

“留守儿童之家”是农村小学关爱孩子的一种方式,为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提供文化生活和情感交流的场所。实际上,由于缺乏教师的参与,“留守儿童之家”常常空有其名。留守儿童渴望阅读课外书籍,希望倾听教师的教诲,他们的监护人也欢迎教师在课余时间给孩子辅导功课。农村教师,大都来自于学校周边的乡村,放学之后,有自己的农活或者家务要做,没有时间在课后承担“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对于留校的教师,由于缺乏制度要求,也没有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教育活动。

三、应对策略

监护人陈旧的教育观念,干扰教师与学生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农村学校威严型的教学传统,使教师个人与学生亲密关系的建构成为独角戏;乡村打工文化看轻读书的现象,影响学生对教师工作的认同和尊重;“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流于形式,没有发挥促进师生建构良好关系的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作为教师,处于建构师生关系的主导地位,要转变观念,学镇西老师教育“差生”的经验。李老师主动担任这些“差生”的班主任,以他们为研究对象开展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5]须知,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主动沟通,赢得家长对教师教育方法的认同

(1)落实家访,增加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教师的家访,受到家长的欢迎。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倾听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儿童教育的看法,增进家校间的相互了解。学生是联结教师和家长心灵的纽带。教师在家访的过程中,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尊重家长的意见,寻求他们的配合,学生本人也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由此,教师、学生、监护人三者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和谐。

(2)提高成绩,赢得家长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尊重。注重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定期向监护人汇报孩子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使其通过学习成绩的提高,获得家长的认可。对于家庭作业,则坚持精简高效原则,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2.增加教师群体间的交流,推动中老年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1)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利用班级活动增进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通过定期邀请老教师讲授革命英雄故事、班级作文比赛请教师当评委等活动,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了解,有利于缩小留守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利用教师节,鼓励学生向自己最害怕的教师送去节日问候。班主任可以事前和相关教师说明情况,为学生创造与教师沟通的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师生交流活动,如校园运动会、清明扫墓、踏青等,让教师放下紧绷的面孔,与学生打成一片,以增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

(2)利用学校常务会议,把“师生关系”作为讨论的议题。通过教师间的讨论交流,引起教师们关注留守儿童,认识到自己与学生关系的疏远,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对于学校教师而言,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群体文化,将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

3.培养充满活力的班级文化,抵制乡村不良文化的侵袭

坚守教育理想,用班级文化感染学生。“拜金主义”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暂时的。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要认识到教育劳动的价值,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将留守儿童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感受到文化之美。关注学生的课外生活,利用集体活动开展教育,比如集体阅读一本书、“我的理想”演讲比赛、编辑班级刊物等活动,形成充满活力的班级文化,能够有效地抵制周围不良文化的侵袭。

4.加强“留守儿童之家”制度建设,寻找专家引领

(1)形成制度,选择负责任的教师管理“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之家”长期沦为摆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专人负责。让那些关注留守儿童或者有志于开展教学研究的教师,担任“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者,使“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乐园。一是为留守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书籍,拓宽他们的视野;二是组织课外活动,如手工制作等,培养留守儿童的兴趣;三是辅导家庭作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他们的成绩;四是走进留守儿童的情感世界,及时发现他们焦虑、孤僻、冷漠等不良情绪,注意倾听,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好朋友。

(2)寻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邀请心理专家指导工作。上级主管部门为“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提供物质支持,是“留守儿童之家”能够正常开展的前提。教师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加盟“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一是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指导教师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二是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师能够更充分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与留守儿童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晓巍,刘艳.父教缺失下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3):495.

[2][4]刘彩霞.小学儿童师生关系与其焦虑状况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篇10

【关键词】改革;小学生数学;作业形式

我们觉得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作业上,有必要在“智”和“趣”上寻求突破,拓展作业宽度,拉伸作业长度,从单调的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向作业多样化发展;从知识性作业向能力性作业发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从学生的今天延伸到学生的未来,积极引领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发展智力,提升能力,提高素养。

一、引领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我们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小学数学小论文、童话故事等,力求使学生不仅学会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会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的做法是,低年级放在数学课上进行,因为每周有五节的数学课,对于低年级来讲课时数过于充足,每周或双周排出一节数学课作为数学阅读课一点问题都没有,这节课专门用于对学生的数学阅读的指导,高年级因教学内容足,我们充分利用中午阅读时间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一般每周利用1~2个中午时间即可,我们还积极倡导师生共读、同伴互读、亲子阅读等形式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阅读有关数学家的故事中,学生对数学和数学家有了新的体验;在阅读一些数学小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在阅读一些数学的名题、游戏中,使他们更喜欢数学,愿意与数学交朋友了。

二、引导学生操作探索,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我的操作方式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操作性作业不仅训练了学生找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联想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精神等优秀品质的形成,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学习中,有一些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真正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引导学生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我们还指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数学漫画、数学故事,制作数学手抄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近年来,我们学生在各类报刊等发表数学童话、数学日记近百篇。

我们还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防止思维定式,我们的目的旨在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帮助理解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运作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决定了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为此,在作业设计时,我们力求多创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寻找知识的生活源泉,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例如在学完“比例尺”后结合学校操场的实际,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操场的平面图;再如学习完“按比例分配”后,让学生测量家中几个房间的面积,算算每个房间地板的价钱等等,一方面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五、组织学生表演数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