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课程范文

时间:2023-03-17 00:0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双语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双语课程

篇1

【关键词】大学双语课程;师资力量;改革;学习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007-02

1 引言

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与国际间的合作更加密切,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因此在大学中双语课程的开设也越来越多。在开设之初双语课程就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双语课程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很多师生甚至质疑这一举措,认为在中国不适合双语课程。因此学术界开始探究大学双语课程的改革。

2 双语课程改革的含义和目的

双语课程的含义是在课堂上利用中英两种语言来传授课程,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能够用这两种语言来学习知识。其目的是运用两种语言掌握专业技能,适应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性。双语课程改革是因为当前的双语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的进展。双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完善教学体系,促进教学相长[1.2,3]。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双语教学中要中分的发挥青年教师的自然优势,辅助与课堂和师资力量,优化实践教学和教学质量,这一系列措施都是双语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3 大学双语课程的问题

大学双语课程并没有达到预先设想的效果,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3.1 师资力量不够。

双语课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英文水平。很多教师都能用汉语流利的表达专业知识,因为这是母语。但是一涉及到英语,一般教师只能用很简单的英语和学生进行沟通,没有达到一个专业表述的水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由于教师的能力有限,英文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传授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求知效果就差。因此,在目前非专业英语教师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4]。

3.2 教材选择范围少。

双语课程的教材需要原汁原味的英文教材,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英文的真实感觉。但是目前中国的大学双语课程里面很少有这样的教材,即使有也和当前中国的中文课程难度不匹配。选择一个好的教材能够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选择一个好的教材也是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5]。

3.3 双语环境不理想。

中国的大学教学中只有在英语课堂上英文的学习才很多,但是对于其他非英文专业的课程,采用英语的教学很少。学生在一个没有英文的环境中学习,就无法完成双语教学的任务。在学校里,学生也很少见到外国人,社会中的外语教学环境也不理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何给学生营造稳定的外语环境是很必要的条件[6]。

4 大学双语课程的改革对策

大学双语课程由于面临如此多的问题,所以需要进行改革,以改革来推动大学双语课程的快速实现。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的改革措施。

4.1 增强专业外语师资力量。

由于大学双语课程的特殊性,所以需要教师要有流利的英文进行课堂教学。中国的高校应该聘请更多的外语人才,特别是从海外归来的专业英语老师。同时对于英文水平不高的老师进行整体的培训和辅导,必要的还可以推荐英文能力很强的教师到海外学习,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运用专业知识来进行教学的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的邀请外国专家到学校进行指导和讲座,也可以向一些双语教学开展好的学校进行学习和交流。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一部分英文专业的老师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这样可以资源互动,对英文老师也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如图2所示,本文推荐采用这种专业课的教学体系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大学的教育分为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课的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侧重于语言的培养,专业课教学侧重于完成学科目标。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包括基础英语的教学课程体系和专业英语的教学,学生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可以渗透学习专业课程的教学,因此这两种模式应该结合起来,以大学英语教学辅助专业课程的教学,从基础英语的学习逐渐过渡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中,这样有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学习中除了学习专业课程外,辅助了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可以培养现代化的符合性人才。在双语教学中要做到专业思维的理解英文的内容,不但要明白字面意思还要掌握专业思维方式[7]。

图2 专业课教学体系

4.2 选择合适的教材。

大学双语课程应该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针对当前的大学双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选择非常合适的教材。要对中英文的教材内容做反复的对比,最好是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这是保证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传授专业内容为主,利用外语把专业知识讲清楚,学生也能够很好的理解专业内容。要充分的研究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了解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认可度和接受能力,这样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课堂上也能够很好的把握住教学的英文环境。最后要充分的考虑双语教学对专业知识的影响,双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教材的时候应该讲解精确,因为任何一个错误的单词使用都有可能造成学生理解的不同[8]。

5 大学双语课程的前景分析

大学双语课程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随着中国与国际间的合作逐渐加大,对英文的需求越来越多。不但英文专业的人才缺口大,非英文专业的缺口更大。所以需要高校培养出更多的双语人才,这样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总之大学双语课程的前景是很好的,在大学里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环境能力,增强教与学的互动,这些都有利用大学双语课程的更好发展。

6 结束语

双语教学改革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和趋势,大学双语课程要让学生利用英文学习各种专业的知识,学习用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双语教学是一个缓慢进展的教学行为,不能操之过急,语言的学习从来都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所以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双语教学的好处。作为老师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英文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英文表达无障碍。在这样一种教与学的互动下,学生的兴趣也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更加的明显。因此双语教学的改革要不断的进行下去,只有不断的改革,不断的调整策略,我们的双语教学才能更加名副其实。

参考文献

[1] 尚德会. 双语课程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29(5):65-71.

[2] 赵瑞莲. 高校双语教学的走向[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2):12-16.

[3] 王德广.正确认识双语教学 [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6,16 (7):109-114.

[4] 谢雪平,全小平.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23(8):62-66.

[5] Frank Buschmann, Regine Meunier, Research on the Double language system in global stage [J].A System of Patterns,England ,2002.

[6] 李仁发.高校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 [J].高教探索,2005,21(5):23-27.

[7] 周方婷,王移芝.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J].新课程研究,2005,12(5):32-37.

[8] David A.Wheeler.Validate the higher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on Double language educaiton[J].Research Staff Member. Canada,Oct 23rd,2003.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我校国际教育学院护理专业2009级学生100名,其中男3名,女生97名。

1.2方法

1.2.1课程准备进行《健康评估》课程试讲,经专家组评审确定双语教学的教师人选。4名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者3人,均有相当程度的外语应用能力。由于现阶段国内缺乏成熟的《健康评估》双语教材,因此我们参考国外相关英文教材,结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健康评估》,自编中英文双语讲义,印发给学生作为教学材料。

1.2.2双语教学《健康评估》共80学时,其中56学时理论课,使用双语对照PPT,采取“半浸身式”授课方式,即课堂中专业词汇的解释可用汉语,学科知识中重点、难点用英汉两种语言交替讲解。实践环节24学时,采用情景教学方法,以英文病例导人,由教师示教演示常用操作及沟通用语,学生分小组以角色扮演形式进行操作练习并以英语沟通交流。

1.2.3教学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评估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健康评估开展双语教学的认知、对所用教材和教师的评价、对授课方式的评价、对目前双语教学的改进意见。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

2结果

2.1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调查发现,86%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持肯定态度,12%的学生不赞成双语教学,2%的学生感觉一般。

2.2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总体评价调查学生对教师授课水平与授课方式的评价,以及对目前双语教学的改进意见。结果见表1。

3讨论

篇3

【关键词】金融工程学;双语课程;网络课程

1 《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早在2001年11月, 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 中第八条明确规定“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王本华(2003)在上海召开了 “英语(与双语)教学国际论坛”,在《双语教学论丛》书中对双语相关的概念、双语教学的理论等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和研究。并强调要在金融、国贸、法学、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国际性相对较强的六个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 《金融工程学》作为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近年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终身学习、教育公平化和教育全民化等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网络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等特性,使得网络教育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由美国白宫发起的GLOBE计划,是一项由科学家和教育家共同策划、通过互联网将科学家、教师、学生、学生的家长和朋友组织起来,共同致力于研究和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研究和环境科学教育计划,由全世界人们共同建设的一门网络课程。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 1号); 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高教 [2005] 1号),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网络课程逐渐成为传统教育的第二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成为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可见,网络课程的建设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由此,本研究认为2013年教育部新增课程《金融工程学》设置为双语教学网络课程适应了当前金融学专业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 《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1929 年世界双语教学第一次会议在卢森堡召开的,标志着双语教学成为国际性教育问题。在此之后,众多教育工作者们开始纷纷投入到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当中,他们的努力为双语教学的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早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浸入式双语教学名族运动标志着全球范围的浸入式双语教学革命运动拉开了帷幕。目前,加拿大被称作是世界上双语教学最为成功的国家,其发展成熟的浸入式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我国外语教育和如何强化外语学习以及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双语教学实验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王斌华,2003)。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这些科研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双语教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二是针对双语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相关研究。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研究虽然有了一些成果但还仍然是处于发展初期,对双语教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展。

20世纪末全球就掀起网络教育的热潮。1989年英国的全国学习网络(NGFL);1993年美国政府正式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正式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金融工程学》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主要源于以下理论:

2.1 阈限理论

阈限理论又称临界理论。它把双语学习者分为两类:精通型和不精通型。精通型和不精通型的双语学习者对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或负面效应。阈限是一个能力的分界线,达到第一阈限时负面效应则可以被避免;当达到第二阈限时正面效应则大大提升。阈限理论的关键是使学生从第一阈限达到第二阈限。

2.2 双语教育评价模式理论

斯波尔斯基认为,以往的双语教学太过于简单,仅涉及到部分问题。他对双语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变量进行了归类,并提出了自己的双语教育评价模式。改模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双语教学的社会环境;第二层次,双语教学计划的目的;第三层次,双语课堂与双语学校的运作;第四层次,双语教学的效果。通过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可以促进双语教师更加明晰,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推进双语教学发展。

2.3 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基于自身原有经验与外界刺激相互整合的渐进过程。根据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要求教师角色要发生转化,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来设计和实施教学,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成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建构综合实践活动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的立体实施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建构自己的新知识体系。

3 《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的设计思路

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成功经验,本文以2013年教育部新开课程《金融工程学》为基点,通过对《金融工程学》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来实现第二语言学习目的和掌握专业学科的专业知识两个方面的目标。这两个目标包含了对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发展、文化修养和情感意识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同时,通过网络课程,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双语教学网络课程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自身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参与社会竞争。对《金融工程学》进行双语网络课程设计如下:

篇4

对于应用性很强的法学专业来说,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双语教学,提高法学专业本科生的素质就是摆在法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这也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要求。然而,法学专业有着自身的特点,其课程的开设有着自身的规律。为此,不少学者从微观层面进行了论述,但在笔者看来,双语教学开展的质量如何,关键应在宏观上的把握,如此,才不至于发生方向与目标错误。

一、目标和任务

1.培养国际性应用型人才,服务于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涉外法律人才严重短缺,且需求缺口已越来越大。根据中国法律人才网的统计,在法律服务业的现有职位中,85%的职位要求应聘者熟练掌握法律英语。而在我国,82%以上的从业人员只有单一的法律知识背景,近64%的涉外案件,因缺乏通晓法律英语的涉外法律人才而极少有人问津。另据赛伯法律网的统计,目前中国涉外法律人才现状为5000∶50,涉外法律人才的前景需求是现在的5倍。总体上,现在全国能熟练运用外语和法律知识与国外客户洽谈业务、签订合同的涉外律师仅有2000人左右,熟悉国际法和WTO规则的涉外律师尤其稀缺。北京的近1000名律师中仅有300名能够从事涉外法律服务,上海5000多名律师中只有50名左右涉外律师具备这样的素质,其他省区的缺口更为凸显。[2]

近几年来,国外侵权案件屡屡发生,但由于涉外法律人才短缺,国内企业或公民主动行使法律权利保护自身利益的情形少之又少,这无疑抑制了我国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培养一批优秀的国际性法律专业人才已迫在眉睫。而实施双语教学就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3]故而,法学本科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

2.为培养研究型人才创造条件。法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因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应用型的,譬如: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及企业的法务工作者等。但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绝非法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全部,因此,我们在将本科法学教育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也不应忽视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教育。同时,国际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客观上要求高校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国际性人才,而从我国目前法学本科教育的现状来看,这个艰巨的任务是难以胜任的。同时,要了解外国的法律,传承外国法律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需要一定数量的更高层次的法学专业人才,即研究型人才。而从目前法学本科学生的情况来看,法律专业英语水平普通较低,甚至部分高等院校法律专业尚未开设法律专业英语课程。

如此一来,法科学生就不具备直接阅读外国法律乃至法律论文与专著的能力,即便这部分学生通过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也影响了他们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司法考试制度的改革,使得司法考试与研究生考试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冲突。每年9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定为司法考试时间,通常为9月中旬;而研究生考试一般为来年的一月份,时间间隔只有4个月。况且学生在长时间准备司法考试后也感到身心疲惫,如没有扎实的外语功底的话,大部分学生就放弃了考研的想法,严重影响了研究型人才的素质。

3.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多年来,法科学生“毕业即失业、毕业即改行”的就业阴影困扰着在校的法学学生,严重地影响了中国高校法学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对此,笔者认为,法科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质是法学教育产品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按照经济学家的解释,这是一种典型的“非对称性”失衡。一方面,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产品大量过剩,无法对口就业;另一方面,法律服务市场紧缺的涉外法律人才无法得到有效供给,需求缺口已越来越大。[4]

为此,我们在法学专业双语课程设置时,就应与社会的需要进行衔接,设置行业紧缺的、针对性强的课程,并辅之相应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的双语课程,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基本原则

1.正确地处理通用英语、专业英语与双语课程的关系。通用英语是法律专业英语的基础,它培养了学生日常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因此离开了通用英语,法律英语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然而,通用英语能否替代法律专业英语呢?法律英语(LegalEnglish),在英语国家中被称为LegalLanguage或LanguageoftheLaw,即法律语言,是律师、法官等法律职业群体的习惯语言。它有着有别于通用英语的独特的词法与句法规则,即使在英美国家,法律人之外的普通人也视法律英语为外语。因此,通用英语是不可能替代法律英语的。

由于在专业总课时一定的情况下,专业英语的开设无疑会影响到其他课程开设的课时量,为解决这一矛盾,部分高校在开设双语课程的同时,取消了法律专业英语的开设。实际上,双语教学与专业外语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不同上:前者是利用外语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后者是在学科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学好外语。将双语教学与专业外语教学相混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至及教学效果的取得。我国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本质在于在学习该学科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与学科发展相关的基本专业外语,将外语作为环境要素,将专业知识的获取作为目的要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合作,实现专业知识掌握与英语水平提高的双赢效果。[5]

另一方面,法律专业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不可能在所有主干课程均开设双语课程,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专业英语的残缺不全,进而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国际性人才。因此,双语课程也替代不了法律专业英语课程。而且,法律专业英语还是双语课程开设的基础,因为学生在学了专业英语之后,双语课程的开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通用英语、专业英语与双语课程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舍弃任一方面均将直接影响到国际性人才的培养。

2.既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又要谨防脱离专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法律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而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求本专业学生系统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物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国内法和国际法律,能够在司法机关、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及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习得英语是双语教学的辅助目标,这一点是法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的。部分高校在民法、刑法、经济法等课程上使用双语教学,结果导致学生虽然英语水平有所进步,但法学专业知识却过于肤浅。可见如果条件不成熟,在法学基础课程上盲目推行双语教学,无异于本末倒置。另外,由于基础课程所占的课时多,知识点细,一旦双语教学试点不成功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知识结构。[5]

3.把握双语课程开设的“度”与“量”。法律双语课课程的选取是法学双语课教学成功的前提。[6]

篇5

关键词:商务外语课程;双语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231-02

传统商务外语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专业课与外语课相脱节的现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通晓专业知识,但对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不强,不具备运用外语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这既不符合新时期商务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能较好的满足社会的迫切需求。因此,在商务外语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一、商务外语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及必要性

1.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标志着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开创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国家教育部于2001、2003及2005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明确要求高校要积极开展双语教学。这些文件的颁布,使高校对于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及重要性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推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都将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双语教学”的实施与开展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通过双语教学,既有利于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又能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是高等教育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发展趋势。

2.世界经济发展对多元化、应用型经贸外语人才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随着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国际间的较量与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有义务为国家培养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的既具备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

英语,作为世界公认的国际通用语言,在未来的发展、信息交流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从多角度、多渠道提高人们的英语水平,特别是通过商务课程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英语水平,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培养国际经贸外语人才的迫切需要。

3.符合商务外语课程自身特点的需要。商务外语课程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和实践性,其框架多以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为主线,系统地介绍进出口业务各个环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这其中涉及的各类单据、文本内容大多是用英文表示的,对英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如果课堂上教师完全采用汉语授课,则无从体现商务外语课程的特点,也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开展实施双语教学,既是商务外语课程自身特点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4.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出发点。正如王斌华教授指出:“双语教育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途径;在概念形成、知识迁移、国际视野、交际能力等方面,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明显优于接受单语教育的学生”。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有利于学生运用外语从事相关商务工作,成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经贸外语复合型人才。

二、商务外语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模式

商务外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对外性和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充分地说明在该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目前,由于地域差异、办学条件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商务外语课程开展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简单渗透型。这类模式中,商务外语课程的教学主要以中文为主,适当穿插一些简单的课堂英语用语,学生的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均采用中文形式。这种模式主要适合那些英语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同时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也不高。

2.混合型。这种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商务外语课程教学主要以英文为主,采用英语板书及英语教材,英语授课的同时用中解释和说明,学生的平时测验、期末考试采用英文形式。这种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特别是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以便听懂教师的英文讲解,理解英文教材内容。

3.浸入型。这种模式也被称为全英语型。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全英文授课,使用原版英语教材,学生的作业、平时测验、期末考试都采用英文形式。这种模式中学生完全沉浸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英语既是课堂学习的工具,也是课堂学习的内容。这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教师应该熟练应用英语向学生授课,讲解说明专业知识,并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应该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能力,用英语作为工具有效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当前,我国商务外语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不论采用哪种模式,都不要偏离双语教育的目的:获取学科专业知识,营造双语环境,为英语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提供更充分的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探索出一条开展双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商务外语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双语教学在理论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商务外语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还存在诸如教学方式、教材、师资队伍等困扰,只有逐步解决好这些问题,商务外语课程中的双语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1.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商务外语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商务类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教师在商务外语课程双语教学中多采用“以译代讲”的教学模式,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真正实现商务外语课程中的双语教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促进英语与学科的结合。

2.教材缺乏。教材与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学习理论和实践有着直接的关联,是各种教学理念的体现。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当前商务外语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的难点。目前,适合我国高校的商务类双语教材较为匮乏,这极大地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有效实施。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网络等手段积极搜集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英语材料,并将其逐渐地融入到商务学科教学中。另一方面,各高校可组织教师根据国外原版教材,结合实际编写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商务双语教材。这样既可以有效改善商务外语课程双语教材不足的窘境,也可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3.双语师资队伍薄弱。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实践。一直以来,商务外语课程双语教师严重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方面,可对商务学科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培训,提高其英语水平和用英语教学的能力;同时,对部分英语教师进行商务专业课程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商务学科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熟悉商务课程的性质及特征;有条件的高校还可将这部分教师送至国外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对英语、商务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双语经验的教师及高层次的海外留学人员,扩充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此外,还可以建立高等院校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通过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保证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马静,张肃.国际贸易实务课双语教学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4).

[2]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刘超.中外合作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4]王本华.双语教学简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篇6

关键词:双语课程;教材;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3

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学生同步获取外语与学科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1]。在世界科技水平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了解国际上前沿的科学发展资讯,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教育部多次发文鼓励双语教学的开展。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校应积极推动以英语等外语进行的教学模式,明确要求各高等院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教学课程[2]。

2007年教育部了《关于启动2007年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7号),提出从2007年至2010年,共支持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不仅包括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聘请国外教师和专家来华讲学,还包括双语教材的引进、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优秀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等等,其资助经费为每门课程10万元。清华大学的《生物化学》、北京大学的《应用分析》、华中科技大学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武汉理工大学的《船舶辅机》等等高质量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将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相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大学生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双语课程教学积累了经验,对提高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塑料、橡胶等等,它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同是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材料。为了培养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高分子材料技术人才,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特开设了《聚合物形态与结构》等高分子材料类双语课程,从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聚合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本文从专业双语课程与专业英语的关系、教材的选择、中英文混合讲授和互动式教学等方面介绍了《聚合物形态与结构》双语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认识。

一、专业双语课程与专业英语

英语教学是贯穿整个大学本科的。通常,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完成了基础英语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之后的,属于英语教学的范畴。而随后进行的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是属于专业教学的范畴[4]。开设高分子材料类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词汇,培养学生阅读专业技术英语文献与撰写科技英语论文的能力,其重难点在于大量的专业术语、名词性词组、合成新词以及复杂的被动语态长句。高分子材料类双语课程是将英语作为一种获取高分子学科专业知识的工具来进行的专业学科的教学,其主要教学目的不是英语,而是专业知识的学习。

因此,专业英语课程是实现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铺垫和基石,专业的双语教学是专业英语教学的延续和提高。

二、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选择对于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课程的精髓是至关重要的。原版英文教材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思维方式和研究动态,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教材的编排上,原版的英文教材和经典的中文教材有很大区别。原版英文教材通常采用演绎的方法安排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然后再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来讲述专业知识[5]。而通常国内的中文教材是采用归纳的方法安排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晰,学生容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以原版英文教材为主,辅以经典的国内中文教材,使教学内容即符合教学大纲的深度和广度,又能让学生汲取外文教材中的精华。J.M.G.Cowie著的《Polymers:Chemistry & Physics of modern materials》一书共有17个章节,从高分子链构造、构型与构象,凝聚态结构,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等方面对聚合物的形态、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内容深入浅出,结构安排合理,论述层次分明,图表简明清晰,是一本经典的高分子材料学科类教材,因此我们选择该书作为《聚合物形态与结构》课程的英文教材。

同时,我们还选用了Joel R.Fried 著的《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George Ordian 编著的《Principle of polymerization》作为英文参考书。中文参考书我们选取了在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上编辑得很好的国内高分子学科经典教材: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潘祖仁主编的《高分子化学》和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何曼君等著的《高分子物理》。

但是由于教材出版周期较长,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及时地出现在教材上,因此,为了让学生掌握最新的聚合物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插入了近两年权威期刊上如《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Macromolecules》上相关文献的内容,紧跟高分子学科发展前沿,结合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讲授文章的知识点和创新点,以达到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的目的,让学生不仅学会从课本中获取知识,还会主动地从网上获取更多更新的专业资讯,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中英文混合讲授

中文和英文在授课过程中的比例一直是双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6]。《聚合物形态与结构》双语课程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形态以及物理、化学性能,为开发和设计新型高分子材料打下基础。由于学生对于很多专业英语术语感到生疏,因此,如果教师从课件到板书再到讲述全部采用英文,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将很容易不自觉地集中到对这些生僻单词的理解上,从而本末倒置,忽略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降低了学习专业知识的效率。同时,如果汉语过多地出现在教学过程中,那么学生将很难脱离母语环境,达不到培养学生用英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在首次授课时复习专业英语课程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介绍一些在高分子学科专业英语中常用的单位、常数、词缀、词根以及高聚物的名称。例如:通过对macro-+molecule(分子)macromolecule(高分子),poly-+ethylene(乙烯)polyethylene(聚乙烯),hydro-(水)+-philic(亲……的)hydro philic(亲水的),nucleo-(核)+-phile(亲……)nucleophile(亲核试剂)等词汇的学习来复习词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在每次课临近结束时把下节课最重要的专业词汇用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提前预习。例如,在讲述《逐步聚合》这一章内容之前先将step-growth polymerization(逐步聚合),polycondensation(缩聚),functional group(官能团),functionality(官能度)等重要单词列出,授课时加以强调,并进一步地解释逐步聚合的反应机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授课时不受到生僻单词的影响,还能让学生在课前对讲课内容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授课的重点,加深印象。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图、表、视频资料和文字相结合,用英文和中文双语讲解最重要和最难理解的词汇、物质的结构和知识要点。如图1所示,在讲授自由基聚合链引发反应的时候,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授课内容。

(四)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讲课的同时,适量的传统板书可以避免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疲劳,还能有效地调节课堂节奏,因此我们不能忽略传统板书在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的作用。通常,学生在学习公式推理较多的章节时容易觉得枯燥、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只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推导过程展现给学生,学生将很难及时跟上教师的分析和推导过程。因此,在讲授高聚物的分子量、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等章节时,不妨采用英文的传统板书来进行公式的推导和演算,再加以中文强调重要步骤的讲授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互动式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合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简单易行,适时地提出“Why?”,“What is……”,“How to……”和“What do you think?”等问句,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不仅可以起到提醒学生主动思考的作用,还能让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据此调节课程的进度。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主题演讲和撰写小论文是国外高校在本科生教育中很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聚合物形态与结构》双语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2-3个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在给定的范围内自己选择论述主题,拟定小论文的题目,撰写论文。论文的内容很广泛,论文的格式要求和正式出版的文献一样,由摘要、背景介绍、论述、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几个基本部分组成。教师在课程结束后留出一部分时间,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像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来讲述自己的论文。演讲完成后,教师或其他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论文和演讲完成的情况将作为平时成绩最重要的依据,而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论文的合作撰写点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主题演讲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另外,演讲的主题囊括了从聚合物发展历史,聚合新方法到聚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工业上的应用等等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论文和演讲相结合的方式也为本科生大四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毕业答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email、qq群以及教学博客也是增进师生间互动的重要工具[7]。这些新颖的交流方式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为师生间课后交流(特别是羞于当面问问题的学生)提供了便利,让教师能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对该课程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地调整教案和教学方式。

五、结束语

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性[8],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我国双语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经验和认识还比较不足,希望能开展更多的校际交流和国际交流活动,让双语教学水平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齐民华.地方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1,38(4):237-238.

[2]王小伍.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几个关键因素[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9):157-159.

[3]张琳琪.“高分子科学技术导论”双语课程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0,(25):12-13.

[4]陈冬纯.论专业英语教学与专业“双语”教学――走出双语教学的误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6):30-33.

[5]高琼芝,王正辉.《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4,31(8):56-57.

[6]刘国生.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7):121-125.

[7]喻湘华,鄢国平,李亮,等.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化工时刊,2011,25(3):68-70.

篇7

【关键词】 VFP;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双语教育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用两种语言上课:一是学生的母语;二是学生所在地区的通用语言或学生所学习的目的语。双语教育是通过双语教学去实施的。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在学学英语的过程中,很少接触到计算机专业词汇,大部分编程软件都是用英语表述,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时必需接触大量计算机专业词汇,通过对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可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课程内容看,《VFP程序设计》用到的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在书写时使用由字符串组成的助记符,这些助记符都是英文意思的缩写,并且帮助的信息也是英文,适用于双语教学。

一、教材尽量选择原版教材

学校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和需要,适当调整课程设置,选用合适的教材是双语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优秀教材对于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性不亚于优秀教师,原版教材的语言纯正、内容生动活泼、安排有系统性。各校自编自选教材易造成学科教学上的随意性和语言表达上的偏差,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双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使用双语开展课堂教学。根据课程教学要求,提前印制好汉英两种版本的课程教学大纲,在第一节课上发给学生。为了便于学生理解《VFP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针对外文原版教材,使用同类中文图书作为教学参考资料。双语教学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思维障碍。该课程处于“双语教学”的起步阶段,实施过程中,四成左右的语言采用英语,主要是传授专业术语。对于一般内容介绍、科普性强的,使用全英语,在解释汇编语言概念较难理解部分,分析解题思路、编程思想上时用母语。

2.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备课过程突出专业术语。在双语教学中,使用英语授课,重点部分还用中文解释,必然会使讲解速度变慢,课时量会不够,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节省板书时间,增加每课时的信息量。制作电子教案后,学生可随时下载教案,上课就不会因忙于记笔记而错过了老师的讲解,这是电子教案的另一个突出优点。学生将更多精力用于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教学效果会更好。双语教学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专业术语的处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是否能理解每课所讲的内容。因此在制作英文电子教案和进行课堂讲授时,可采取以下策略:一是专业术语在教案中以突出方式显示,讲授时反复强化常用专业术语;二是教案中的专业术语注上中文术语名称,对于重要的常用的专业词汇,一定要让学生在掌握英语术语的同时掌握相应的中文术语;三是使用原版教材时注意与中文教材的衔接。

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VFP程序设计》教材的信息量非常大,为了让学生对汇编语言有全面的了解,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VFP程序语言的发展及在其他方面的运用。这样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缓解了原版教材内容多而学时少的矛盾。另外,鼓励学生不放弃外语的学习和钻研,多阅读一些计算机方面的外语杂志以及和汇编有关的原版资料,可培养学生的语感。

4.听取学生反馈意见,作业及考核采用英文文本。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与学生的认同和积极性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开座谈会和书面调查的方法,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在多次座谈会和书面调查中,学生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原版教材内容多,理解较困难;全英文教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影响,要求多增加中文讲解;对先修课程的专业词汇了解不多,影响听课质量。电子教案删繁就简,突出汇编课程的重点,便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消化;课堂讲解汇编重点知识时多增加中文讲解;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便于学生掌握;增加讨论课,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经过以上改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在作业和考试环节中,尽量采用英文文本。

《VFP程序设计》课程的双语教学结束了,而双语教学的效果和影响有很多是潜在的。从学生的角度讲,双语教学可增强学生阅读外文资料、了解世界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必须了解国外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教学科研内容,同样面临着熟练运用英语的挑战。

参考文献

篇8

一、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理论界定标准

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包括教材、课堂讲课、作业和考试等四个环节,因而,某一门双语课程的教学也包括教材、课堂讲课、作业和考试等四个环节。下面从课程教学四个环节入手,对我国高校双语课程进行理论界定。

1.语义视角的理论界定标准

从语义上说,如果某门课程教学的上述四个环节不全是使用同一种语言,就可称其为双语课程;而上述四个环节如果全是使用同一种语言,就不能称其为双语课程。也就是说,从教学语言角度,我国高校非语言课程可划分为纯汉语课程、双语课程与全英语课程;从语义角度,我国高校双语课程是指课程教学的四个环节既涉及汉语又涉及英语;或者每一个环节仅涉及一种语言而四个环节合并涉及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或者某些环节仅涉及一种语言而另一些环节涉及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语义视角界定的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十分宽泛。使用英语教材、作业和考试用英语完成、课堂讲课以英语为主进行教学的课程是双语课程;而只是使用英语教材、其他三个环节均完全使用汉语进行教学的课程也是双语课程。前者使用英语的比例极高,而后者使用汉语的比例较大。

2.语言地位视角的理论界定标准

培养大学生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能力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因而,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直接目标是使大学生具备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能力。由于我国大学生已能熟练使用母语――汉语,因此,要达成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直接目标,在教学语言上就应突出英语的地位。如何才算突出了英语的地位呢?最起码的标准应是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使用汉语的比例,即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50%。由于课堂讲课是课程教学四个环节的最重要环节,因此,我们把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50%的语言地位标准落实到课堂讲课这一教学环节上。也就是说,从语言地位角度,只有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50%的课程才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

语言地位视角界定的我国高校双语课程与教育部提出的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界定标准是相一致的。教育部高教司在其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规定,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总课时的50%以上的课程属于高校双语课程,这实际上是把“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50%”双语课程的语言地位理论界定标准具体化后的可操作性标准。

3.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视角的理论界定标准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是只开设英语语言课程,教学时数相当于总教学时数的20%;教学结果是我国大学生具有基础的英语读写能力,而英语听说能力却大大低于英语读写能力。针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上述现状,在对我国高校双语课程进行理论界定时,我们有必要更加突出高校双语课程中英语听说的成份,鉴于目前英语教学时数相当于总教学时数的20%,我们取80%为“更加突出”的标准。也就是说,从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角度,只有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80%的课程才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这一理论界定标准应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实质意义上的理论标准。

按照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视角的高校双语课程理论界定标准,在课堂讲课中100%使用英语的课程也是高校双语课程,并且可以推广为,在上述教学四个环节中全是使用英语的课程仍为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称其为全英语高校双语课程),因为在课堂讲课中100%使用英语并使用英语原版教材的情况下,在作业和考试两个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英语是很容易实现的。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已经开始了全英语高校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

二、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实践界定标准

由于教材是课程教学的源头,所以教育部要求我国高校双语课程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在实践中,鉴于我国大学生具有基础的英语读写能力,绝大多数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在教材、作业和考试这三个环节都要求只能使用英文,因此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实践界定标准就参照教育部高教司在其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的双语课程定义,依据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实践情况,从课堂讲课环节的中、英文使用时间情况来划分。

1.最低的实践界定标准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在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当规定最低限度的实践界定标准。鉴于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时数相当于总教学时数的20%,因此,“最低限度”就定为20%,即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时间比例达到20%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最低的实践界定标准。

符合最低的实践界定标准的双语课程教学形式通常有:在课堂讲课中先用中文讲授完整的教学内容;然后用英文多媒体课件把概念或思想、原理或定理、步骤或方法、案例或例题讲一遍,一般是照着英文多媒体课件念一遍,用英文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比例较少。从时间上看,这一教学形式的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比例会达到或超过20%。一般说来,最低的实践界定标准的区间范围是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时间比例为20% ~ 40%。

2.初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我们以教育部高教司在其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的双语课程定义为基础来形成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初级的实践界定标准,即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时间比例为50%左右(区间范围是40% ~ 60%)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初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满足初级的实践界定标准的双语课程教学形式通常有:直接用英文多媒体课件讲课,解释和说明中文与英文并重,可能使用英文的比例高于使用中文的比例,也可能使用中文的比例高于使用英文的比例,但两者相差不大。

3.高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前面谈到,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80%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实质意义上的理论标准。以此理论标准为指导可以构成我国高校双语课程高级的实践界定标准,即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时间比例超过80%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高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达到高级的实践界定标准的双语课程教学形式通常有:在课堂讲课中直接用英文讲授完整的教学内容,既包括概念或思想、原理或定理、步骤或方法、案例或例题,也包括对上述内容展开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对很少的直接用英文讲授很难理解的内容,采取先用英文讲授,再用中文讲述一遍的方式。

4.中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处于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初级的实践界定标准与高级的实践界定标准之间的范围就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中级的实践界定标准,即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时间比例为60% ~ 80%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中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篇9

关键词: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逐渐提升,参与国际文化交往日益增多。这对当前的教育体制、学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而对于人才培养而言,就是要不断地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英语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具体到课程建设上,就是广泛地开展双语教学,促进学生的国际化。《食品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尤其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的主干或基础课程,对此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基本特点

(一)课程内容难度大

《食品生物化学》是生命课程中的重要课程,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对生物生命现象的化学性研究。因此,较之于其他的生命科学课程,《食品生物化学》课具有较高的难度,理论性比较强烈,且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食品生物化学》也历经了巨大变化,真正比较前沿地掌握这门课程是比较有难度的。课程内容的难度,使即便是全中文的教学都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授是一种挑战[1],而使用双语教学则更增加了课程的难度。

(二)专业词汇多且冗长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专业术语非常的多,且常常可见大量的专业性短语[2]。双语教学中仅掌握相关术语的翻译就非常具有挑战性。因此,要想课程能够顺利的开展,就要求学生首先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并对相关的专业术语有较好的熟悉程度。专业术语多,且采取短语形式,是课程教学中的难题,对于外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是一大挑战,如何较为迅速地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就需要掌握并熟悉这些专业术语。此外,在专业学术中,《食品生物化学》课的双语课程还会有很多生命科学中的缩略语,也是该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

(三)课程的基础性地位

《食品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其开展双语教育,将对整个生命科学相关课程的中英学习具有较好的铺垫作用[3]。学生如果掌握了《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术语,就能对其他生命学科产生辐射效应,也能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章。因此,《食品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之重要性就是显而易见。这就表明《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所肩负的任务之重,其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对生命科学专业的学习以及国际接轨有着直接性的影响。

二、《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要求

(一)师资要求

《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特殊要求。首先是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授课教授的专业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到了该课程讲授的深度以及应有的学术视野;第二是具有较高的专业英语能力,这不仅是良好的词汇基础,还必须能够传授如何运用英语进行学术性的对话或讨论,培养学术国际交流对话的能力。因此,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对讲好双语课课程效果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此外,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具体地传达出某些表达,加强课堂的活跃气氛,增加师生互动等等,这都是对教师课堂技巧能力的更高要求。

(二)教材要求

适当的教材也是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我国在双语课的教材建设上存在着不足。就《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结构上看,很多的学校教材选择具有盲目性,缺乏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交流,因此存在重复或与专业课内容斜街不好的现象,在双语教学中就是老师找一些英文的文献来进行课堂学习,虽然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最新的国际学术研究成果,但这无疑还是不够的。目前而言,美国费城大学生命科学院TrudeMcKee和JamesR.McKee主编的《生物化学》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王淼教授等主编的《食品生物化学》可以作为比较好的教材参考。当然,随着课程研究的推进,我国相关部门需要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教材的编写,从而形成较为统一性的课程教材参考也将成为重要的改进方向。

三、《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施

(一)秉持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中英对照授课。作为专业课程,《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根本主旨还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水平,能够参与到国际学术前沿领域,了解国际学界的最新研究进展,能够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因此,双语教学不可演变为基础英语教学,即将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变成英语学习。专业教育才是主线或目的,英语仅是媒介。因此,双语教学之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4]。因此,《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要重视对知识技能讲授、学习,而不是刻意注重英语语法或句意结构分析。这是在《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所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

(二)掌握双语教学的语言应用

如何驾驭双语课堂的语言英语标准,是授课教师的一大挑战。有《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授课教师,将其教学过程称为三大阶段:一是中文为主,英文为辅;二是中英文各半;三是英文为主,中文为辅。这种模式是循序渐进地加强英文比例。对于像甘肃农业大学这样地处西部的普通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才处于初步探索和尝试阶段,这种有计划的不断推进,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也不可一概而论。授课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了解其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外语水平状况。在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地决定外语运用的程度,对于总体上外语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应该有比较高的起点和要求,而对于外语水平比较差的,则需要从低阶段开始慢慢提升。

(三)双语教学过程的实施

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涉及到诸多的环节和部分。总体上看,授课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因为它对于双语教学效果是极为必要的。具体上看,首先教师应该备好课,对课程的充分准备,是课堂讲授得心应手的重要保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细化课堂的各个环节,重点讲授的问题或难点,选择恰适的专业文献资料;其次在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做到英语思维,用生动活泼的英语准确到位地表达,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双语教学不是翻译课程,不是英语语法学习课程,而是一种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双语课程学习课堂上,授课教师应该是教授学生如何将课程的专业知识通过外语表达出来;第三是在教授的方式或手段上要采取辅助工具,如多媒体设备,增加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如图画、图标、音频、视频等资料,增加知识讲授的丰富性。

四、《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的教学,就需要对课程开设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对策思考。从目前《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看,教师、学生、学校等,如师生的英语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都直接地影响了课程的效果。

(一)教师方面

教师不能用英文驾驭外文教材,是甘肃农业大学这样的普通高校授课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课程的主干教师应该主动赴国外或国内该课程开展成熟的高校进修学习[5],通过促进教师的国际学术互动、交流学习,从而提升教师的英语能力,通过直接感受国外的教学风格,学习的氛围,从而更好地锻炼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近年来,甘肃农业大学主动与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南京大学等高校对接,通过线上线下为从事该校《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教师提供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平台,对该校《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完善和改进作出了许多重要的举措和大胆的尝试。另外,国家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留学基金委平台向西部地区高校倾斜,扩大对双语教学教师的国外访学。

(二)学生方面

学生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的储备等方面,也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有直接性的影响,像甘肃农业大学这样的西部高校由于学生本身英语的整体水平就较欠缺,再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专业英语词汇就更加困难。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双语教学,该校的学生应该首先学习一门生命科学专业的专业英语,能够对该专业领域的通常英语表达有更为全面而系统的学习。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双语教学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课程的学习,能够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

(三)学校方面

西部地区高校本身教学资源就较东部地区匮乏,各高校更应增加该方面的硬件软件投入,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好的双语教学环境和条件。如加强对双语教学意义的宣传,吸引学生到双语课堂,培养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氛围;学习可以结合英语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固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再如,学校应该为双语教学的教师提供更好的课程开设的硬件设施的环境,对开设双语教学教师的课程任务评估进行相应的提升,从而激发教师教授双语课程的积极性。综上所述,西部地区普通本科院校《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课程有利于受教育者“双语、双文、双能”的素质提升。这对缩小东、西部教育教学水平差距,食品类相关专业后期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意义。西部地区普通本科院校《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虽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是必须继续坚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地推进,提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韦庆益等.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生命的化学,2015,35(4):601-604.

[2]姚闽娜.《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8):108-109.

[3]张庭廷.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生物学杂志,2014,21(4):48-49,57.

[4]胡咏武.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检验医学教育,2012,2:9-11.

篇10

关键词:双语教学;土力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TU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079-04

随着中国经济、教育等各方面体制越来越多地融入世界体系,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要求,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提出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 4号) [1],其中要求各高校用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比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5年1月,教育部召开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 〔005〕 1号) [2] 。该意见明确提出: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高等学校要全面推广和使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以非英语通用语种作为大学公共外语教学要求的院校和专业,也要根据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推进改革,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2014年,中国矿业大学颁布了《中国矿业大学本科双语课程、全英语课程教学实施办法》(中矿大教字2014 〔35〕号)[3],其中明确要求全校每个专业争取至少开设2门双语课程和1门全英语课程,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学校双语课程和全英语课程教学工作,实现教育教学国际化以及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土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地下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最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其内容贯穿于土木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鉴于土力学课程的重要性,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文件指示,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2012版培养方案中已明确将土力学课程设为双语教学课程,为此,积极探索对土力学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工作势在必行。

一、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增强英语的应用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国际最新专业动向,参与国际交流,直接接触本专业国际最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人才。

(一)开展双语教学是培养适应建筑工程领域国际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海外很多国家纷纷引进中国高铁技术,加之近年来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海外承担了很多的基础援建项目,这使得中国的建筑企业有了更多参与海外工程项目建设的资本和机会,因此,很多毕业生在本科毕业即有机会赴世界各地参与工程建设。在国外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能够用英语和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直接交流对话尤为重要。而且,英语作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不仅仅限于英语语系的国家,在世界上绝大多数非英语语系的发达国家,能够用英语自由交流几乎是发达国家国民的一项基本素质。因此,也可以说英语的普及程度能够间接地反映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发达程度。开展土力学课程双语教学是开展国际化办学和培养国际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开展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需要

目前,中国正处在走向国际化的时代,专业英语的作用愈发显得重要和必要。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外语教学存在明显的弊端,即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几乎所有的英语学习很少涉及到专业外语,而从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需要来说,最有用的恰恰是专业英语,尤其是对于以后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专业英语在以后的外文文献阅读、学术论文写作、国际同行交流等各个方面无不显示其重要作用。掌握了专业英语这个工具,学生才能在以后事业的大道上越走越平坦。显然,对土力学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无疑是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开展双语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象征着青春和活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未知世界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对于土力学课程双语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必然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另外,通过双语教学,必然会使得学生花在这门课程上的精力和时间更多,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双语教学的目的

双语教学是指采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活动的教育体系。在中国,双语教学是特指除汉语外,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双语教学的特点一是采用双语教学;二是讲授专业知识。第一点将双语教学和单纯的英语教学得以区分,第二点则将双语教学和汉语专业课教学加以区分。因此,双语教学的目的也应从这两点进行讨论。首先,双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并不以提高英语水平为最终目的,而是让学生将英语和自己学习或者从事的专业相关联,属于英语学习的一种拓展。然而,采用双语授课,学生课堂和课外学习不可避免地受到英语语言环境的重复刺激,也能起到间接提高英语水平的作用。另外,双语教学的目的也非单纯地传授专业知识,如果仅仅从传授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讲,相信母语的授课效果应该要远远好于双语授课,所以,双语教学的第二个目的应该是在学习到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掌握课程的专业术语、习惯的英语表达以及科技英语的写作习惯和风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习惯,形成本学科英语语言环境语感,为以后的专业文献阅读与交流做好准备。以上两个目的都是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上,属于浅层改革,双语教学更高层次的目的应该是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课堂也向全英语过渡,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主动性,充分理解课堂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国内和国外教材的对比及选用

土力学课程双语教学一个很大的改革措施就在于选择合适的教材。一般双语教学可供选择的教材有国外原版教材、国内自编的英文教材和国内中文教材。

由于中西方的思维习惯问题,国内教材和国外教材在语言习惯和讲述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内教材一般喜欢直接给出论点,然后再加以论述,即重点放在首要位置,首先告诉你概念,接着进行简单的解释。此外,国内教材行文结构类似大纲,每个东西的定义、证明、应用、例题等所处位置规规矩矩,所以很容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结构性的了解,方便已具备相关知识的人查阅,但对零基础的人来讲,往往会产生为什么要学这个?有什么用?前后两章有什么关联?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学习等诸多疑问。而西方教材则习惯于采用诱导式阐述问题,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结论―引入话题”的次序进行讲述,能让学生对概念有比较清楚深入的把握,由浅入深,通过大段的阐述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即对该知识点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

造成中西方教材存在以上差别的原因在于编写体制的差异。国内教材编写基本由相关部门制定编写大纲,然后由多名教授或教师依照大纲分部编写,最后由专人统一汇编。由于参编老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讲解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极易造成部分内容的重复或者各章节的难易程度不统一。而国外教材通常并不按照编写大纲编写,编写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逻辑进行编排,书中内容前后照应,全书自成体系。另外,国外很多优秀教材的编者一般为该领域国际地位和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其对研究领域的把控能力很强,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深刻,讲述内容时也往往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展开,

无论对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知识的人而言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对于双语教学来讲,学生需要花费成倍的时间在课外进行学习,而课外学习的主要材料就是教材,因此,土力学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材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土力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其课程内容涉及到的应力、渗流、变形、强度等,是多门力学课程的综合应用,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具有较强的力学基础储备。因此,要想取得较好的双语教学效果,就需要考虑学生的前期基础及课程内容的特点,分情况选择不同的教材进行授课。例如,土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如果只作为试点,选择部分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授课,则可以选择英文教材;如果土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对整个专业实施,可以考虑采用中、英文教材联合授课,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保证在学习到课程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掌握该课程的专业术语以及科技英语的写作方式。

四、教师队伍的培养

开展土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需要建立一支能够胜任双语授课的教师队伍。首先,教师需要对土力学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要有极为丰富的授课经验,能够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授课节奏和授课方法。另外,授课教师需要有较强的英语水平,能够熟练采用英语对课程内容进行讲授。教师英语水平可以通过在平时的科研活动中大量阅读英文文献、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英文论文、与国际同行就学术问题通过邮件等方式进行深入探讨、赴国外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等途径得以提高。另外,随着中国留学规模的扩大,各种留学途径不断涌现,出国留学是提高教师英语水平的最佳途径。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教师可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江苏省教育厅以及学校自己的出国留学项目三大途径赴国外深造交流。

目前学校留学规模得到空前发展,留学人数也大幅度增加。学校土力学课程主要由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研究所的老师负责授课。近年来,随着老师频繁出国学习访问,系所13位教师中,具备海外一年以上留学经历的有9位。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土力学课程开展双语授课提供了良好的师资条件。

五、双语教学的实施措施

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各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都处在探索和实践阶段[4-8]。为了确保双语教学的授课效果,应该从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多层面出台相关的措施,以确保双语教学的授课效果,同时在考核方式上也需进行必要的改革。

首先,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应该鼓励开设双语课程,并在职务晋升、考核评优和教师评选中优先考虑。另外,在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上也应该予以政策倾斜。例如,中国矿业大学规定:双语课程的课堂教学工作量按2倍计算。另外,为了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在双语授课教师的遴选上也应该出台有关选拔程序,保障双语授课教师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其次,在学院层面上,学院要认真做好双语课程授课教师的培养,对拟承担双语课程和全英语课程授课的教师优先安排国内外进修和培训。

在教师层面上,双语课程授课教师应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进行充分地了解,用英文撰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学日历和教案等。教师授课幻灯片可以以中、英对照的形式呈现,充分利用授课时间,对学生进行中、英双语刺激,扩充学生的专业英文词汇量。另外,教师在授课时也要优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幻灯、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案,将工程案例、工程图片及动画演示等通过屏幕,以中英文的形式,直观、清晰地进行形象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对课程的重点和关键内容,可适当放慢授课进度或者使用规范易懂的英语进行讲授,保证教学的效果,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课外辅导。

在学生层面上,双语教学学生最好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而且人数也不宜过多,每个教学班人数以1~2个自然班人数为准。如果选课学生人数较多,可优先安排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组建双语课程和全英语课程教学班,其余学生安排普通班进行教学。

最后,双语授课可采取更加系统、合理并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适应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最终的考试成绩为依据,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教师授课时应鼓励学生采用英语进行交流。另外,教师也可以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让学生用英语完成,进一步巩固双语教学的效果。教师可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依据。期末考试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决定采用中文试卷还是英文试卷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01]4号,2001-8-28.

[2]国家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05]1号. 2005-1-1.

[3]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本科双语课程、 全英语课程教学实施办法 [z].中矿大教字2014[35]号. 2014.

[4]潘健. 土力学基本原理的双语教学实践[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169-171.

[5]潘健. 土力学基本原理的深入教学实践[C]//第一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6.

[6]潘健. 土力学基本原理的教学实践[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S): 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