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双语范文
时间:2023-03-19 20:5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双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国内重症医学教育现状
我国重症医学发展仅有30余年,可以说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从最初的抢救室到第一张现代意义的重症监护病床,再到危重病医学教研室,重症医学不断发展壮大。从中国危重病医学会成立,到国家批准重症医学为二级学科,重症医学发展可谓风生水起。重症医学作为后起之秀,虽然近年来发展极其迅速,并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目前与国际重症医学发展阶段仍有不小的差距,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较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不足,而且这种差距的缩小正变得举步维艰。众所周知,学科的发展重在人才的培养,如何使我国重症医学水平跨越式发展,与国际接轨,关键要有高质量的重症医学人才。传统的教育理念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作为我国重症医学教育事业的一项重任,双语教学的实施迫在眉睫。双语教学渗透了多元、开放、融合[1]的教育理念,已在重症医学领域开始了尝试与探索,任婵等[2、3]已将其应用于临床实习阶段,但并未贯彻重症医学教学全程。
2.重症医学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英语作为世界语言,是大多数科技信息传播的载体,国际学术会议也多用英语交流。我国教育部提倡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中使用英语进行课程教学[4],诸多医学高等院校为提高学生对外交流学习水平和学生专业能力,已开展了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尝试,如在眼科[5]、血液病学[6]、皮肤性病学[7]、内科学[8]等临床学科和医学细胞生物学[9]生理学[10]、医学免疫学[11]等基础学科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2]中的实践,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学生应用外语能力、阅读外文文献能力明显提高,自信心明显增强。由此可见,双语教学是快速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重症医师队伍呈现新旧并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有效提高重症医师外语应用能力、专业文献阅读能力,从而较好地进行对外交流、学习,掌握重症医学新理念、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更好地进行科研合作与临床应用,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考虑本专业教育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问题。实施双语教学恰恰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3.重症医学双语教学的困境
3.1教师方面
由于重症医学在我国属于新兴学科,重症医学专业的优秀高校教师更是寥寥无几。教师队伍存在对重症医学专业双语教学认识不足,动力不够的现象。另外不同高校教师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以及外语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导致教学理念不统一,不能很好地进行团队协作、交流学习。开展双语教学,教师是关键,要求的英语水平较高,但我国医学英语教育相对滞后,长久以来不够重视[13],再加上重症医学专业并非像内科、外科等主流学科得到学校领导的青睐,对其不够重视,使得重症医学专业教师得不到专业性的培养,最终导致重症医学教育在高校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注重口语表达,但是重症医学教师以医生占主流,并非如师范院校正规训练过授课,往往知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然而不一定都能真正上好课、当好教师[14]。如何提高专业教师的外语水平和双语教学技巧,打造一支训练有素、敢于创新、高水平的重症医学教师队伍,成为各医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3.2教材方面
教材建设一直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一套好的教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然而,目前仍没有一套适用于重症医学全国推广的双语教材,已然成为各大院校重症医学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难解之题。近年来部分院校引进了英文原版教材,但其内容与我国实际相差较大,很难与我国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相对应,英语水平不高的教师和学生读懂相对吃力,且购买成本偏高,限制了国内广泛采用[15]。目前各个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均为教研室内自行编订而成,缺乏统一性。教材的选取标准没有严格的论证,较为随意,使用效果缺乏系统的验证,不同高校不同教材,教学效果难以相互比较。统一双语教学的评价与考核体系,材成为必然,有利于双语教学的交流和提高[16]。但双语教材的完善与统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国家层面组织专家调研、论证、编纂、发行,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更新修改,做到与时俱进。目前我国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未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
3.3教法方面
目前医学教学方法主要有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学法及PBL(Problem-BasedLearning)、TBL(Team-BasedLearning)教学法[17],重症医学仍以LBL教学法为主,PBL及TBL教学法也已逐步开展。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多元化的需要,如何将以上方法灵活的与双语教学融合,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专业外语,摆脱单纯双语教学的枯燥与理解困难等缺点,作为教育改革的难点摆在重症医学教师面前。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开展,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需要得到学生的接受,需要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并非一蹴而就。
3.4学生方面
国内医学生缺乏英语环境,对英语的学习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随之抛之脑后,且深受中式英语思维的影响[18],因此大多水平不高。另外,医学生较之其他专业学生课程紧张,双语教学的开展无形之中增加了学习负担,所以有人对双语教学并不看好,认为其降低了专业课学习效率[19]。对于基础薄弱或是对英语缺乏兴趣的学生,短时间内要其学习、领悟教师用英语讲授的陌生知识,学习难度明显在增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内心抵触,逃避上课,从而降低了双语教学的效果[20]。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认识本专业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是在高校顺利开展双语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篇2
1 什么是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母语和一门外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的教学模式,在我国主要定位是汉语和英语。医学双语教学就是用两种不同语言进行医学教学活动,一般是指在用汉语在进行部分教学的同时,用英语进行部分或者全部的非语言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1]。双语教学分为三种不同模式[2]:①浸入式双语教学:完全应用外语教学,使学生完全沉浸于第二语言中。②过渡式双语教学:要求在初级阶段部分使用母语教学,但经过一段时间过渡后全部使用第二语言,最终使用浸入式双语教学。③保留式双语教学:学校在初级阶段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外语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此外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2 医学双语教学的现状
医学教学的目的是对医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和临床工作能力的训练。由于我国是非英语国家,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别使得学生即使在进行了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之后,口语和写作能力仍有明显的障碍,然而阅读和听力提高却很快。虽然大多数医学生专业英语考试成绩非常优秀,但依然不具备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这种“哑巴英语”非常普遍和严重。陈虹[3]等认为现如今我们缺乏浸入式双语教学的社会环境,更适宜采用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陈鸿雁[4]等通过自行设计的混合型问卷调查显示,虽然全英文的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考和解释说明专业问题的能力,但是过渡式或保留式的双语教学模式比较符合目前的情况。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采用的多为保留式双语教学模式,仍处于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
双语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师资,虽然医学双语教学在我国实行已久,全国各地医学院校也积极的参与,然而成效却差强人意,其重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双语教学的师资。能熟练进行英语双语教学的教师人数严重不足,英语教学能力不强、功底浅、口语不过关等等问题造成师生交流上的困难。英语教师容易将学科教学视作是语言教学,而学科教师常因英语表达能力、口语水平低下造成师生交流困难。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师资力量总体相对薄弱,高专业水平的教师很多,但是既有高专业水平又有高英语水平的教师却很少。多数教师难以清楚的用英语表达专业内容,或者照本宣科,难以做到用英语和学生交流,教学效果较差。
医学生的英语能力并非处于同一水平,不少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词汇量远远达不到要求,在国内这一大的学习环境下学到的大多是“哑巴英语”,学生的听说能力不高,这更增加了双语教学的难度。再加上医学英语的词根来源广泛,同时语法要求也高,使得双语教学更加难以有效的进行。在陈鸿雁[4]等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英语课是实用的,但是仅有16%的学生做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有50%的学生做了预习或者复习,高达34%的学生既无预习也无复习。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无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他们在双语课上的交流就会减少,长久下去形成恶性循环,这样不但英语没有提高反而影响专业课的学习。
另外,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双语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多数老师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教材,有些教师授课过程中会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这样会导致学生收获到的知识具有偏面性,以及教材可能过于偏重理论使学生感觉课堂枯燥乏味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如何提高医学双语教学的质量
3.1 提高教师及学生的英语水平
学生是双语教学实施的对象,双语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尽快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应该设立“专业外语优秀奖学金”,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监督和督促学生提前预习专业外语词汇,除了对专业外语词汇学习外,还应对其疑点和难点进行标记,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要求其同时预习汉语版教材,便于对课堂上新内容的理解,保证教学质量。由于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可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开设不同级别的英语学习课程,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之余选修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学习班。
培养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高校中医学外语和专业外语都优秀的教师非常少。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可以开办双语教学培训班,请专家授课,培训结束后要严格考核后再上岗。应积极鼓励广大青年医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安排双语教学的医师进修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并且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5]。高校也应该引进英语水平高、专业知识强的复合型人才,重视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对青年教师在一线进行专业锻炼。
3.2 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
目前我国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英语的学习是需要环境的。学校应适当拨出科研经费支持双语教学,从校园建设到室内的设置布局都应该充分考虑到环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双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校和教师应该进行多种多样的双语教学活动,如:学生英语角、双语文化节等等,使学生尽可能的处于英语学习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3.3 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多样化
国内医学双语教学尚不成熟,也没有成熟的双语教材,但是国外原版教材实用性强,而且多数教材中配有大量的病例材料,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国内也非常需要组织一批双语教学专家,认真编写双语教学的教材和相关辅导材料。
篇3
关键词:双语教学;医学仪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126-02
双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 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 也是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双语教学反映了当今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1-2]。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一个正在快速发展成熟的专业,不同的学校制定的培养方案和输送人才目标各不相同。我们湖北科技学院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医疗器械行业输送具有扎实理论和强动手能力的医学仪器人才。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重点在各医学仪器基本原理、结构、操作、保养维护及维修等,现在大型医学仪器大部分设计进口,在其使用及维修维护过程中,多为英文版手册,因此对于医学仪器的双语教学显得尤为必要。我院自2010年开始在医学仪器教学中尝试双语教学,现将课程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的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心得做出总结。
医学仪器双语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反映专业英语学习过程枯燥,专业知识英文翻译掌握不牢固,因此本课程主要将专业英语及医学仪器相结合,在医学仪器教学工程中,利用双语教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双语教学,还能改善以往在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中学习英语枯燥。另一方面让学生逐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学习科技英语,为将来在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奠定基础。采用教学互动的方法进行教学,第一阶段由老师以双语方式教,学生评价教学效果。第二阶段,给出相应的时间由学生分组针对某一医学仪器进行划分任务式讲述,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价效果。最后,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以及突出的建议,由教师进行教学效果分析并改进教学。
1 课程教学设计
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要求任教教师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任教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能流利专业地表达和交流;二、任教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三、任教教师能准确流畅的用英文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并且能带动学生互动学习,使学生既能准确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又能正确的掌握专业知识英文表述和应用。因此我院在选择教师的时候是自荐和测评的方式从专业课教师里面选取多名年轻的博士担任双语教学教师。多名教师任课,每个教师承担1-2类医学仪器教学工作。
上课学生选拔:教育部2001年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开始,我校为二批本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属于省级重点学科,因此医学仪器双语教学,我们的课程设置为专业限选课,并鼓励学生全员选修。
教学内容: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医学诊疗仪器的基础知识,具有理、工、医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和科研创新能力,能在医学仪器、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领域从事产品研发、营销与推广应用、设备维护与管理、教育培训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工程技术人才。针对本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自身特色,和就业需要,医学仪器这门课双语教学内容分布如表1。
2 课程效果测评
在课程效果评价上我们采取三组等权值评分方法,第一组,组织学生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教学反馈和评分,提出建议;第二组,每一个任课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自我教学质量、学生上课互动情况,学生课堂表述进行评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第三组,院教学小组根据随机听课并对每位上课教师的教案、讲稿、课件及教学视频进行综合评估评分。具体考评标准如表2。
3 小结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人才也要走向国际,因此本科高校推广双语专业教学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在推广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3]。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毕业主要从事医疗仪器的生产、销售、研发以及进入医院从事设备使用和维护等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国外仪器设备的先进知识尤为重要,因此学生必须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熟练的专业英语。因此,我院根据本专业特色,以医用治疗仪器这门课为双语探索课程,首先调研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根据学生能力制定双语教学计划,循序渐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在理解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基础上,尝试用英语的解析和表达。定期和学生教学效果交流,及时调节教学方式。课程教学中期及结束,做问卷调研,分析教学效果。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反应良好,我院输送出去的毕业生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于利,王爱梅. 提高普通医学院校双语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 2013(03):278-280.
篇4
[关键词]双语教学 医学 教材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3-0077-02
医学双语教学的方式、方法影响着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也影响着医学院校教学的质量。[1]因此,应从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双语教材的选择、外语与医学专业水平的衔接等方面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但是,怎样才能根据自己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怎样的授课方式及选用什么教材才能做到最好,这些都值得各医学院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探讨。我们借鉴国内研究成果,[2][3]对桂林医学院2008级部分临床医学本科及护理专业学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就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学生各种不同的学习动机及对双语课程的评价、要求,对之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对桂林医学院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98人、国际护理专业本科学生31人进行了有关双语教学的问卷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结合桂林医学院双语教学实际情况共涉及6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问题4个,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第二部分包括问题5个, 调查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评价;第三部分问双语教学课程对学生有哪些帮助;第四部分寻找影响教师授课效果的原因;第五部分为学生希望的授课方式;第六部分为学生希望双语课程的教材种类。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所有问题。共发放调查表129份,回收110份,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100%。
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学习态度
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学习态度主要表现在对双语课程的认可程度、从双语课中获得专业知识的程度、从双语课中获得专业外语知识的程度、学生学习双语课的积极性。被调查的110名学生中,对双语课程的认可程度问题,回答高及以上者占59.1%,从双语课中获得专业知识的程度,回答高及很高者为72.0%,从双语课中获得专业外语知识的程度,回答很高及高者为72.7%,学生学习双语课的积极性,回答很高及高者73.33%(见表1)。
表1.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学习态度
■
(二)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评价
学生对双语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为:教师专业知识表达、授课教师专业外语水平、选用教材及采用的教学方法。被调查的110名学生中,有66.36%的学生认为教师专业知识表达很好和好,有62.8%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的专业外语水平好及很好,有71.8%的学生认为选用教材好及很好,69.1%的学生认为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好和好,70.9%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总体评价为好和很好(见表2)。
表2.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评价
■
(三)双语教学对学生的帮助
被调查的学生中,88%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10%学生认为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2%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国家英语等级考试。
(四)影响教师授课效果的原因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70%的学生认为教师英语语言技能水平影响授课效果,2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也影响授课效果,1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策略可影响课堂效果。
(五)学生希望的授课方式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25%的学生希望采用启发式教学,28%的学生希望采用讨论研究式教学,47%的学生希望采用英汉互译式教学。
(六) 学生希望的授课教材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22%的学生希望采用原版英文教科书,68%的学生希望采用改编原版教科书带中文译文,10%的学生希望中文教科书带英文译文。
三、讨论
我校儿科教研室在2002年就率先开展了双语教学,经过10余年的双语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4]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学习态度及评价和要求是我们完善双语教学、推行双语教学的重要依据。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可程度高达59%以上,也就是总体趋向于喜欢。有88%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部分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水平。在对课程的评价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表达水平、专业外语水平、选用的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均较好;但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策略、授课方式期待较高。这说明学生在主观方面希望能学好双语课程,期待老师能采取一些教学技巧来提高他们对双语课程的喜爱和参与程度,以便降低对双语课程的学习难度,从中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外语知识。
学生认为双语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也很重要,2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影响授课的效果,因为学习双语课程重要的一点是新的专业知识能与外国相应的科研新进展相联系。本调查研究提示:7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英语语言技能水平影响课堂知识吸收; 1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策略影响授课效果。对于医学本科生来说,虽然经过初、高中及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但很多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还是相当弱,甚至听不懂,看得慢。如果在初学时就纯粹用英文讲授,势必造成学生学习难度增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双语教学的推广应该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本研究中,25%的学生希望采用启发式教学,28%的学生希望采用讨论研究式教学,47%的学生希望采用英汉互译式教学。
在双语教学中,教师改变了单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作为双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开发其创造性和想象力。国外教材含有大量的实例以及一些需要深入实践的作业,这些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例如我们在上临床双语课时都会用英语准备一些临床上比较有趣的典型病案,让学生从病案入手,掌握其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针对教材的选用问题上,被调查的学生中,22%的学生希望采用原版英文教科书,68%希望采用改编原版教科书带中文译文的教材,10%希望中文教科书带英文译文。这也体现了学生英文水平的参差不齐:英语好的学生希望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挑战和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然而,英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则希望用中文为主带英文译文的教材。我们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及本次调查研究表明:原版英语教材真实可靠且有先进性,更能与国际接轨,但对于普通医学院校来说,其使用难度较大,[5]原因之一是出国留学教师少,教师驾驭原版英语教材的能力有限。原因之二是由于生源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强行推行原版教科书,会导致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难的不利局面。使用改编原版教科书带中文译文的教科书,能根据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学计划和内容进行改编,[6]更适合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学实际,也便于在我国普通医学院校推广双语教学。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晓波.医学双语教学的发展、模式及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04(4):42-44.
[2] 王欣然,徐晓媛.双语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5(4):244-246.
[3] 广西医科大学医学课程双语与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10-13.
[4] 郑明慈.双语课程“现代小儿营养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M].南宁:高等育教学研究论文集,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15.
篇5
1 双语教学的涵义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以母语和一门外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的教学模式。在世界各地区因母语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我国双语教学的具体定位是汉语和英语,并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语种。
基本的双语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三种:
1,1沉浸式双语教学
要求用外语进行教学,母语不用于教学中,使学生完全沉浸于弱势语言中。
1,2过渡式双语教学
要求学校在前一阶段,部分或全部科目使用母语教学,但过一段时间后,则全部科目使用外语教学,其最终目的仍然是向沉浸式过渡。
1,3保留式双语教学
要求学校刚开始时使用母语教学,再过渡到部分科目使用外语教学,部分科目仍用母语教学。
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目前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采取保留式双语教学。
2 双语教学的意义
2,1双语教学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高等医学教育是国际公认的通用性、可比性较强的专业教育领域,对医学工作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基本一致,因而,世界各地的高等医学教育也存在很多共同之处。过去封闭式的传统医学教育拉大了我国同世界一流医学院校的距离,中国留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均较强,但其语言能力却往往不如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就是一个例证。人世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各个环节都亟待与国际接轨,各学校师生都在重视外语的学习。西医主要发源于西方,医学院校则更应该重视外语的教学工作。可以说,双语教育为此提供了一个平台。
2,2医学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双语复合型人才
面对越来越多的公众健康问题和越来越严峻的全球疫病防疫形势,人们逐步意识到了跨越国界的国际医疗合作的重要性。这对我国医疗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作为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其相关工作是一般外语人才无法胜任的,因此,社会迫切需要医学院校培养一大批既懂专业知识,又具有相当外语水平,能从容进行国际交流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2,3双语素质的形成对医学人才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英语已经成为一门科学的语言,大部分学术期刊、书籍都是用英文出版的。一方面,高校教师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国际交流,需要熟练运用英语对话:另一方面,医学生要增强了解世界最新医学进展、用英语思考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双语教学课堂为老师和学生都提供了一个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锻练机会。
3 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3,1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
一是利用现有师资中听、说、读、写能力较好的教师定期进行英语培训,多与国外来访者进行交流,有条件的还可让教师参加短期出国培训。二是充分利用归国学者这一宝贵资源。医学院出国访问者较多,而近年来归国学者也日益增多,他们不仅能讲流利的外语,而且掌握了一些国际上医学领域的先进知识和技术。这些归国学者是最理想、最具潜力的双语教学执行者。例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有一大批具有留学背景的专科带头人。
3,2课前预习
学生课前预习对提高双语教学课堂效率很重要。七年制三四年级的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本来就较生疏,要求他们用英语思维、并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完全理解老师用英语传授的医学专业知识,难度可想而知,学生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融入到双语教学中去。学生在课前预习、理解并记住一些关键的医学专业词汇,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及时用英语进行提问,这对掌握知识很有帮助。教师可在课后提出几个与下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做好了预习准备。如此,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可以得到很好的双语教学效果。
3,3教材问题
目前国内尚无完全统一的五年制普及型双语教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采用的是师生共同改编的包括教学大纲内容和最新进展的、符合我国教学方式的简明英文教材。在目前没有专用教材的情况下,应根据教学大纲,利用近年来出版的经典临床医学专著和核心医学期刊拟定提纲,选定一套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权威原版教材为蓝本,参考其他同类教材,并注意与中文版教材相配合来编写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比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3系的师生正在自编教材(主要是肝胆外科疾病)。
3,4现代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应着眼于现代化,构建融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为一体的多维立体教学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制作双语CAI课件。因双语CAI课件具有双语特点,关键词、主要内容英汉对照,并有标准的英文发音,如再配合适量图片或小段电影、录像、实物演示等,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3,5教学方式
教师应注重分层次教学。一般的高校,双语教学难以一步到位,应根据教学实际,采取分层次、分阶段、由易到难的教学方式,从讲授专业术语、定义、小结,到部分用英文授课、辅以英文解释,逐步过渡到全英文教学。
篇6
关键词:双语教学;意义和任务;原理和质量控制;语言转换原则
何谓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目的何在?肩负着哪些重要任务?它的教学原理是什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中的质量控制,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等,这些问题和环节是优化双语教学的关键。
1双语教学的定义
Bilingual teaching, 根据英国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双语教学的定义是一种宏观的概念。就一个学校的某学科而言,或就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而言,即以母语与外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就一般意义而言,双语教学的核心是用第二语言进行公共学科与专业学科的教学。因此,双语教学并不是像某些观点所认为的那样,所谓的双语教学就是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实际上,恰恰相反,根据文献检索,实行双语教学制的国家与地区鲜有提倡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混用两种语言。[1 ]
2医学双语教学的任务
用外语(目前主要是英语)向学生传递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外语这一工具获取世界医学发展最新信息。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应努力使自己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较高要求标准: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和英语小论文,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或达到“要求”中提出的更高标准: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简短的报告和论文,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文献资料。总之,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逐步完成专业﹢外语融为一体,学以致之用的转变;引导学生以外语为工具,紧跟世界前沿,与世界对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充分利用世界大智慧,实现跨越式进步和提高。
3医学双语教学的分类
根据目前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学情,双语教学主要体现为两种授课操作模式:单语授课和混合语授课。单语授课: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使用某种外语,如英语授课。混合语授课:指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又称“混合语教学法” 。[1]此法仅是双语教学的过渡手段。鉴于国内目前双语教学师资及学生情况,实现医学专业某一学科全程英语授课有相当的难度,但完全有能力实现部分章节全程英语授课。即使用混合语授课,授课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精心筛选某些要点用英语讲授,或仅就难点部分用中文解释,逐步完成向全英教学过渡。
4 双语教学的原理和方法
4.1 信息演绎学说
任何语句都是信息传递形式,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人类信息的传递又总是从已知信息推出未知信息,而未知信息就是新信息,是信息的传递中心。[3]双语教学就是利用各种书面或口头语言的技巧来达到信息的演绎,这就是医学双语教学的核心。
4.2 建立语音与语义之间的思维
听说过程是双语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互感和联想的过程,是非母语介质对概念,知识的知觉,记忆和思维的过程,是从母语认知到非母语认知的角色替代。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双语最典型的盲点是语音与语义之间的非联动。建立双语联动是一种语言思维对另外一种语言习惯的侵蚀。双语教学促进语言觉知和语义认知,即非母语认知习惯的形成,从而建立起新的语音与语义间的思维和互换。
4.3 语言转换原理和方法
医学英语教材主要取自国外原版教材或国内教材的译作,教材是以书面语表达。因此,把原素材中复杂的书面语转化成简单的口语语言,运用自如的信息演绎和语言转换技巧就是医学双语教学成功的基础。
4.3.1 语言基础单位 — 词的转换
医学术语具有多源化,一词三式的特征,分别源自盎格鲁-撒克逊语(Anglo-Saxon)、希腊语(Greek)和拉丁语(Latin)。 见下表词例:[2]
转换方法:利用构词法、同义词、英语释义等。
例:endocarditis (心内膜炎):endo-within;cardia-heart; -itis-inflammation (swelling and soreness on or in the body, which is often red and hot to the touch.炎症指体表或体内肿痛、通常发红、触之有热感。) [3]
4.3.2 篇章结构转换
篇章结构的转换主要涵盖句型、语态、短语、结构乃至全段的改写。例:
No disease of the human body, belonging to the province of the surgeon, requires in its treatment a better combination of accurate, anatomical knowledge with surgical skill than hernia in all its varieties. 替换要点:(1) 简单句替换复合句No human disease like hernia requires … . (2) 简单介词短语替代复杂的现在分词短语belonging to the province of … in the field of surgical treatment ...(3) 清晰表达代替模糊表达in all its varieties in its various types (在外科手术治疗领域中,无疾病比疝更需要将精确的解剖知识与精湛的外科技术相结合)。[1]
4.3.3语言转换原则:
a) 递进原则,即用已知的熟悉的信息去获取陌生的新信息。b)简化原则,即将复杂费解的难点转换为简单、易懂的语言。双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较深的英语语言功底,能够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地实施教学。总之,尽量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内容层次化,晦涩的内容清晰化。
5 双语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笔者从教师的角度阐述医学双语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成功的双语教学质量控制重在三个时段:课前、课中和课后。
5.1课前充分准备
教师对学生明确提出预习要求:与用中文讲授专业课相比,双语教学体现了专业课和语言课教学特点,同时会出现学生词汇听不懂的问题,因此教师须要求学生尽量扫清生词障碍。教师可指导学生预习主要的新医学术语,长难句及获取全文要点的阅读理解,就材料提出问题、写摘要等。。
教师课前充分准备:教师可采取整体设计与具体突破策略,压缩原文萃取其精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特别注意如何处理难点、重点、特殊点的有效方法,如何衔接新、老知识,如何用英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表述这些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形象化辅助教学。简言之,双语教学教师备课更需细致入微、备课量超大,故曰“超级备课”。
5.2授课中的需要把握的几个要点
双语课堂教学是宏观和微观调控的有机结合,与中文母语教学相比,共性与特殊性并存。其特殊性在于“语言可释性”,“语言交流性”乃至造成语言理解困难、问题。这就要求双语教学的教师要有熟练驾驭知识载体的第二语言的能力。
5.2.1把握好课堂授课的三个重要环节:新知识的导入,讲授和总结。
a) 新知识导入时,教师可借用已知信息,相关信息导入;设计一些对新知识的设问,或利用学生较熟悉的信息,甚至可利用学生已学过的中文信息导入,建立新信息与已知信息的关系,使信息连贯。
b) 授课过程中突出重点、难点。双语教学中的这两个方面除包括知识传递本身的难点和重点,还有语言方面的问题。如一位讲授《针灸学》的老师用英语讲到:“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depends on acuesthesia. ”此时生词“acuesthesia”就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自然也就转变成教师授课的重点。不作进一步的解释,学生就难以理解。老师解释道:“acu-” means needling and “esthesia-”,sensation. Here, “acuesthesia” refers to a needling sensation of soreness, numbness and distending feeling around the point when the needle is inserted to a certain depth.(“得气”是指针刺后患者有酸、麻、胀、重等感觉。) [4]
c) 讲授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互动
教学本身是教中有学,学中有教互相依存的统一体。笔者认为双语教学可借鉴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些技巧,如快速阅读技巧:提出问题,限时阅读,得出要讲新课的内容要点,或归纳小节要点,或老师讲解要点,学生补充细节,根据内容,形式灵活多变,讲解归纳式、引导式、讨论式相结合。在实施教学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坚持“浸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始自终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从而使他们尽快建立起新的认知、思维模式。
d) 双语教学也要遵循英语语言教学特点
实施双语教学的老师除能够熟练讲解本专业的知识外,同时还须熟练使用英语课堂用语。比如,原来以中文授课时,有些礼貌用语、评价用语、鼓励用语、请求用语等使用频率并不高。然而在双语教学中则频频使用,诸如:Please;Thank you; Good; Very good; Excellent; Will you try? 此外,双语教学的教师还必须掌握英语过渡语的使用,尤其是表示,“开始、总结、顺序、提醒、强调、转话题等方面的过渡语。
e) 借助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将文字、图像、动画等结合的辅助教学,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所授知识,但教师需要把握好利用多媒体最佳时段。否则长时间观看易造成学生的视疲劳和脑疲劳。
5.3结束教学
5.3.1结束教学谓之A, B, C的原则,即accuracy, brevity and clarity 准确、简短、清晰。如总结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可用一句话: Food undergoes three types of process in the body: digestion, absorption and elimination. 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有三:消化、吸收和排泄。
5.3.2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应包括复习和预习两部分。
不仅有与知识相关的预习和复习,还应考虑布置语言能力提高性作业,如英语口语讨论、复述等,语言难点预习作业;及拓展知识作业:查询相关Internet 外文专业网站。突出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学习或互助学习的方案、材料等。
6 教学效果反馈
核查作业、或采取学生个体、群体自行评价是重要的反馈手段。通过反馈环节,了解学生的现状,发现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找出对应的方法。反馈有助于教师全面控制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
7结束语
语言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决定了认知方式因语言不同而异。目前大部分中国人生活在单语环境中。让成年人在双语条件下接受新知识,用非母语的思维方式进行认知活动是困难的。双语教学最明显的效果是语音与语义之间的递进联系和相互影响,建立新的语言,文化,和认知间的相互关联,促进了非母语思维方式的形成。如果把双语教学认知过程理解为讲授,翻译,理解的模式,将失去双语教学的基本意义。
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在整体外语教学中,仅呈现一定范围、一定内容的“模块教学”。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师资、跨学科教学的连贯性、教学测试、质量评估、反馈等教学体系均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杨明山主编.医学英语新教程.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301-303、311.
[2]英汉医学词汇编纂组主编.英汉医学词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245,478.
篇7
研究对象为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0级五年全日制本科学生,共192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当前的英语水平、对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授课方式、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既往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调查过程集中发放问卷,被调查者当场无记名填写并收回问卷。190人接受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9份,有效率94.2%。
2研究结果及分析
2.1参与调查的医学生公共英语及专业英语水平
被调查学生中82.11%达到或超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但仅有10.13%的医学生偶尔阅读专业英语,有77.71%医学生借助工具词典仍无法进行专业英语书籍的阅读。由此,提示目前确实存在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脱节。学生从中小学开始接触公共英语,多数已经有了较扎实的公共英语基础,但专业英语却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少量接触。针对既往基础课程双语教学评价中,仅25.14%学生可听懂50%以上专业英语,39.10%学生70%以上专业英语听不懂,提示专业英语基础薄弱成为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2]。专业词汇发音难、理解难、记忆难的问题是专业英语学习中的难点和普遍问题。医学专业词汇有其特殊的构词方法,包括前缀、后缀、派生和复合等,有从生活常用词引申出来的医学含义;有拉丁文、希腊文、法文、英文、德文、俄语、日语等多国文字的词汇;还有其专门的发音特点,元音、辅音、重音等;由此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有所收获。
2.2医学生对开展内科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评价
支持开展内科学双语教学的医学生占69.26%,同时超过50%的医学生认为通过双语教学可以了解国外先进医学专业知识同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图1)。对53名不支持开展内科学双语教学的学生进一步分析原因:67.54%的学生担心双语教学会影响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知识难点的掌握,并且有36.42%的学生认为这种影响很大;14.35%的学生顾虑语言问题会影响师生间的沟通。这表明医学生对开展内科学双语教学持有积极的态度,对内科学双语教学的效果有顾虑但不存在抵触情绪。内科学双语教学确立的初级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内科疾病理论知识及一般内科疾病诊治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双语教学让学生了解内科学最新的前沿进展;同时将课程教学与专业英语有机结合起来,以全面提高学生获取信息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医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期望受益与教师对双语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定位一致,因此,对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在思想认识上的学生和老师是统一的。这与其他调查结果相似。
2.3医学生对进行双语教学可行性及影响因素的认知
34.64%的学生认为目前开展内科学双语教学可行,30.71%学生不明确,34.60%学生认为目前开展双语教学条件不可行。认为不可行的62名学生中,56.41%英语达到国家6级,32.32%英语未通过国家英语4级;同时这些学生对既往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效果均评价为不满意,87.15%认为双语教学影响了专业知识的掌握。由此可见,虽然学生普遍支持开展双语教学,但对目前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60%以上持有质疑;主要原因是由于既往双语教学未达到理想教学目标。双语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而英语只是教学语言或教学工具,双语教学不能背离该学科的教学目标,不应以传授英语技能为目的,不应为了教学语言而牺牲了教学目标。因此,保证内科学双语教学质量是改善学生对双语教学可行性质疑的关键。影响内科学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多项选择),学生认为83.18%是学生的因素,78.64%是师资质量,57.23%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43.62%是教材的选择,36.24%是教学环境。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4]。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对双语教学态度不同、英语基础高低差异,如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内科学双语教学方式、方法是个难题。师资力量中,72.15%的学生认为授课老师的英文口语水平是关键;由此,双语教学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双语教学有三种常见模式,分别为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immersionalbilingualeducationmodel)、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model)和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model)。63.51%的学生认同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26.49%倾向于过渡式模式。
2.4医学生对既往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
27.1%的学生对既往双语教学效果满意,53.62%认为一般,19.35%学生不满意。51.26%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影响了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仅有23.47%学生通过双语教学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由此可见,目前双语教学效果不理想。
3对医学生开展内科学双语教学的启示和对策
3.1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
研究显示:医学生进行内科学双语教学最主要的顾虑是双语教学影响学习内容的接受。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语言是教学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薄弱的专业英语基础成为制约双语教学的瓶颈。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前提[5-8]。目前大多数医学生已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为他们的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学校可以营造全校师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氛围,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英文讲座,提高师生的专业英语学习热情,使医学生从入校开始接触专业英语。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专业英语竞赛,设立荣誉奖项,增添学习专业英语的动力。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既往的双语教学中,仅25%的学生可以听懂50%以上的专业英语。针对专业英语单词的特殊性,可以在专业英语课程中额外增加医学术语(medicalterminology)部分,专门讲解医学专业单词构词、发音特点。同时,课前为学生提供专业相关的听力、视频材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双语接受能力。只有不断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基础,双语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2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语教学不但需要教师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特别是英语口语。专科教师缺少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专业知识的英语交流。由于英语口语水平受限,有些教师授课照本宣科、满堂灌,与学生没有交流、课堂气氛沉闷。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专业知识精深,而且英语的讲授水平也应较高,能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和解释专业词汇将学科知识和外语结合起来,同时讲课是一门艺术,应重点突出,一语道破,注意有张有弛,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喘息的时间。可以利用现有师资中有海外工作、求学并且专业过硬的教师担任教学组长带队学习英语,对教师进行定期英语培训,有条件的还可让教师参加外语口语专业培训和短期出国培训等途径提高专业英语的表达水平。邀请国际专家来科室指导工作,既掌握了医学领域的国际先进知识技术,又可以学习正确、标准的专业英语表达,推动整个教研室的双语教学水平和能力。新疆医科大学招收临床专业国际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英语优势,提高公共英语的交流。同时由于双语教学需要教师多付出3~4倍的劳动,因此在教学经费、职称晋升上应给予倾斜。只有具备了能运用双语进行专业教学的高水平师资,双语教学体系才会有一个稳固扎实的基础得以顺利开展。
3.3双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的选择
双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是影响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虽然63.5%的学生认同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仅26.5%倾向于过渡式模式。但由于保持型是学生只在部分章节中采用双语授课,而其它章节还是纯汉语教学,这种模式会导致学生学习只理解一些肤浅的片断的知识点,无法达到提高外语水平和将来参与国际交流的目的;而过渡模式是在授课中采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在课程开设初期先穿行外语教学,后经过讲解的不断深入,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和专业知识的提高,可以过渡到全英文授课的模式。故,在内科学双语教学还是应当采用过渡式教学模式,遵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原则实施递进式的双语教学。以《内科学》中内分泌章节为例,在总论、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授课中英语所占比例逐渐从20%增加到40%左右。双语教学中,由于教师英语表达不如母语流程,学生担心英语表达出错,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明显减少。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教师恰当的语调和表情可使学生精力集中,课堂中还可以通过典型的图片、有趣的病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多鼓励、多启发,少批评、少嘲笑。在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表示时应该及时重复或用母语重新讲解,不应该过于拘泥于英文讲授。同时,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认知反映和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建立师生之间双语交流的常态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篇8
关键词:医学双语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96-02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指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为此,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竞相开展双语教学,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理论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和必要性
1.双语教学的概念。双语教学一般是指在专业课教学中,以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原版教材)为基础,采用母语和外语(目前主要是指英语)两种语言同步或交叉授课的一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2.医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当前在科学技术、医学发展等方面我国仍比发达国家落后,这就要求医学生能阅读大量国外专业文献,熟练应用专业外语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从而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把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自身竞争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开展医学双语教学是医学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是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1]。
二、医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中,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是由本专业非常优秀且具有一定外语功底的教师为主,而这些教师由于受中国传统教学的熏陶,往往是语法和阅读能力较强,而听、说等运用外语的能力相对较差,不能够运用外语思维去表达专业知识,再加上医学专业词汇较多、拼写较长,更增加了教学难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2]。
2.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对医学生而言,专业课学的是新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起来本来就有一定难度,如果再要求用英语去理解和表达,学习过程就“难上加难”。尽管大学生通过了英语四、六级,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较差,如果用较高比例的英语去讲解连用母语都难以理解的学科课程,并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和教师都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3]。
3.教材的局限性。目前高等医学院校选用的教材包括国外原版教材和自编教材,二者各有利弊。国外原版教材的优点是具备较多前沿理论发展与介绍,可以避免我国教材内容滞后的弊端,使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弊端是原版教材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与国内教材重在要点和便于复习有所不同,与我国学生学习任务重、英文水平较差的现状不匹配,且国外原版教材费用昂贵,超出目前多数大学生承受能力[4]。国内自编教材更为学生、教师熟悉,教学更容易,可能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会更好,同时在价格上更容易为学生接受,但是如果没有经过高水平的翻译,中国式英语恐怕对学生无利可言。
4.教学手段陈旧。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教学手段陈旧,仍以传统板书,“灌输式”教学手段为主,不能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同时缺乏学生互动,导致双语教学的效果明显降低。
5.缺乏英语环境。尽管现在我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多,英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大部分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接触有限的英语,由于英语环境的缺乏,导致学生英语提高有限。
6.缺乏有效的评价系统。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采取笔试、问卷调查、网上评价等方式。不论是英语笔试还是英语加汉语笔试,都不可能反映双语课堂英语交流沟通情况;问卷调查和网上评价无法回避被调查者的主观性。
三、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聘请有医学专业教育背景的外籍教师上课,让同学们原汁原味地感受国外大学的课堂教学氛围;(2)加大引进不但精通专业知识并且英语好的教师;(3)在专业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的教师进一步加强英语培训,或送到国外培训一年以上。
2.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一定时期内采取英语/中文教学模式,考虑以下办法提高双语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可事先给出关键性英文医学术语;在上课之初可给一个简要的中文提纲;对于一些关键词或关键点可在用英文讲解后再用中文作些解释;讲课结束时可用中文作简要总结[5]。
3.编写适合于我国医学生的双语教学材料。以我国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为准对国外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编写出“地道英语+中国特色”的双语教材。
4.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教案和课件,教学内容同时用中、英文显示,可以相互转换,结合有中英文内容翻译、英文朗读、图片、动画、视频等功能,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使授课内容变得丰富、生动。
5.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仅在双语教学课中讲英语是一种“孤岛效应”,只有在整个医学院出现浓厚的外语氛围,才能使医学双语教学“水涨船高”,如建立校园英语广播、校园英语简报、校园标志双语化等,开辟英语角、英语园地,进行医学英语演讲比赛等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和空间[6]。
6.建立有效的评价系统。评价系统应多元化和全方位,在学生方面,除期末考试成绩外,课堂提问成绩、病例分析报告、课外指定外文参考用书的阅读和笔记、小组学习讨论中的发言情况、课程结束后的全面总结以及实验报告等,都应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方面,除评价其相关专业知识外,专业外语水平,如能否用流利的英语准确讲解医学知识,能否用英语在课堂上与学生无障碍沟通和互动等,应是评定双语教师教学成绩的重要一面[7]。
参考文献:
[1]胡晓艳,向丽,姜梁.对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求医问药,2012,10(11):626-627.
[2]周铁军,向丽,杨成万,等.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723-1725.
[3]鲍依稀,谢友红,陶昆.对高等医学双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4):423-425.
[4]姜东辉,曹赋韬.医学双语教学的研究和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2):133-134+156.
[5]彭伟莲,唐晓鸿.关于医学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3):151-152.
[6]张晓波,陈超,黄国英,等.医学双语教学的发展、模式及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04,3(4):42-44.
篇9
英文教材虽然在词汇、语法、句型方面更准确,但毕竟涉及许多专业单词,而且从国外引进的外文教材也不一定符合国内的教学特点,学生在阅读、复习过程中必然会感觉到吃力;若使用中文教材,那么双语教学的效果可能又要大打折扣。如果有配套的双语教材,学生们学习起来显然更易于得心应手,课后也便于复习。因此,组织国内、外专家编写一套完整的配套教材,是开展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
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其教学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对于双语教学来说更是如此。一名优秀的双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需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然而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同时具备以上几点的双语教师并不多见。因为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可能英语基础稍差,而年轻的教师虽然英语水平不错,却缺乏教学经验。针对这个问题,医学院校应该更加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比如提供一定的出国进修机会,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组织相关教师进行英语能力的强化训练,尤其注意口语能力的锻炼。同时还应促进新、老教师的交流,更快、更好地丰富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
三、讲课方式
不同的老师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不同的讲课方式。有的会采用全英文教学,有的会先用英文全部讲一遍,然后再用中文简要阐述一遍。而作者采用的方式是将每一章的内容根据知识点分为若干个小节,每个小节先用英语讲述一遍,然后用中文进行讲解。针对不同的上课方式,目前大家的观点仍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为了了解不同上课方式的效果,作者曾参加过不同学校的多次双语课旁听,并且在课后就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经过调查发现,即使是被大家公认为英语水平较高的老师,如果采用全英文教学,大部分学生也只能听懂30%左右的课堂内容。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重视的问题。毕竟,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而在国内,普通大学生很少接触完全的英语环境,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去听懂专业英语,通过英语教学来掌握专业知识,其效果必然不会非常理想。
采用先英语后中文的方式,虽然学生既能接受到专业英语培训,又不会落下知识点,但这样却容易造成学生对中文讲解部分的过度依赖。有的学生甚至英文部分不听,只听中文讲述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快适应课堂上的英语教学,老师可以在课前点出一些当节课上重要的专业英语单词让同学课前熟悉。另外,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重要的词汇,也可以反复强调,让同学们加深印象。这样多节课下来,同学们无形之中便会掌握许多常见的专业单词。总而言之,不同的讲课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关键的是带教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因材施教”,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这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目的。
四、教学手段
科技的发展大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对于双语教学,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医学检验学专业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来说,比较注重实验方法和技术。为了尽量减少单一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和疲劳,老师在课件的准备过程中,可以多加入一些图片甚至动画元素。比如在血型这一章内容,可以链接一个输血的小动画,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选择输血方式,选择错误动画中的患者则会出现输血反应。而对于粪便检查这一章,可以加入大量的图片,让同学对粪便标本中的成分有直观的印象,尤其是一些病理成分,如红细胞、真菌、寄生虫卵等,而且最好采用临床粪便标本直接成像后拍下的图片。
网上下载的一些图片很多时候只是示意图,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因此,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教师也应该注意留取、积累一些典型的照片以便用于教学。在课堂中,老师应该适当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用英文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让同学也尽量用英语来回答。双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交流能力。只有鼓励同学们多“动嘴”,敢于把想到的英文句子讲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篇10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临床医学院校的双语(中/英)教学现状,结合临床教学实践,对实施双语(中/英)教学的有利条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改革建议,旨在提高临床医学院校的双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35-0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英语水平高低已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及职业发展前景。[1,2]新一代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还需要不断跟进相关学科专业研究领域最新进展,具备与国外学者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书写外语文献及服务外籍人群的能力。开展临床医学院校的双语(中/英)双语教学,全面提升医学生专业英语素质,尤其是实际应用能力,对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就业优势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由于医学教育具有其特殊特点,目前在我国临床医学院实施双语教学(中/英)情况尚不理想。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实施双语教学(中/英)培养高级复合型医学人才是一项紧迫而现实的课题。
双语(中/英)教学重点在于把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贯穿于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具备听说读写译)能力和交际能力。目前全国各类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4,5]现主要可归纳为三个层次:一,布点层次,教师在上课时用英语介绍重点内容和专业词汇等;二,联线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英语表达中文内容;三,双面层次,让学生学会用中文和英语来思考解答问题,获得有效沟通、熟练应用能力。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双语教学仍停留在简单的布点层次,真正能使用双语教学的学校屈指可数。要求医学生在完成繁重的临床知识学习的同时掌握医学专业英语,并具有一定交流沟通能力也是相当困难的。双语(中/英)教学对于院校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学生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国际化规模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使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更加规范及实用性是我们教学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加强临床双语师资培养
具备临床医学知识且能用较为流利、标准的英语表达临床专业内容的师资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现状是大多数临床院校的师资配备远达不到需求,必须通过多渠道加快培养临床双语(中/英)教师队伍。在政策层面上,通过建立双语(中/英)教师的培训与资格认证制度以及职称评定政策,促进临床医学院校的双语教学发展。[6]不同临床院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及带教老师英语教学水平。[7](1)选派外语基础较好的临床课教师及临床带教老师到外语学校进修、出国深造,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并规定留学归国人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临床双语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2)对专业外语教师进行相关医学专业培训,使外语教师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有利于提高公共外语及基础医学英语教学水平。(3)把双语教学效果作为一项年终考核指标,制定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广大临床教师意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医学专业人士给学生讲授专业课,定期组织教师听课观摩,并对进行英语授课的教师的课堂授课语言和教学方式进行重点培训,也是提高教师临床双语教学水平的切实有效措施。
二、制定合理课程规划,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虽然大学英语教育已经取得很大进步,英语考试通过率显著提高。但不同院校的医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即使是在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及研究生、博士生群体中,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目前医学专业的英语教学仍沿用传统的英语教材和公共英语的教学方法。但与很多专业教育不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负担过重。学生上完课后,复习记忆相关医学知识都来不及,进一步进行相关专业英语学习存在困难。临床医学学制更长,专业分工细致,对专业英语学习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R床双语教学中需要根据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制定更细致具体的培养计划,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医学英语自身的规律特点,形成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
在本科教育期间,双语教学可分两个阶段进行,并制定阶段目标。在入学前三年以公共英语教育为主,开设临床实践课后加强专业英语教育。在医学生公共基础课阶段,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便利条件,推进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打好基础。公共英语教学应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重点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沟通、应用能力。在专业英语教学阶段,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开设专业英语讲座,专门学习医学英语基本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强化训练。在进入实习期后需要保持实习阶段英语教学的连续性。[8]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在英语查房及英文病例书写方面加大教学力度,进行模拟临床的实际英语训练,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临床本科学习阶段是以全面的基本临床知识为主,临床双语教学应以学习基本医学用语为主,掌握常用词汇及用法。在研究生和博士生教学阶段,临床双语教学应以扩大专业词汇量,提高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加强沟通交流及专业论文写作能力为主。[9]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课前学生需要切实做好预习,熟悉讲课重点及专业词汇,提高听课效率。在课堂上,应更加强调师生间的互动,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多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主动用英语提问和表达自己对临床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临床英语思维能力。讲解时多采用图表,挂表、板书、投影及录像等辅助手段,既增加了临床医学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又有助于学生强化记忆和加深理解。可结合临床知识学习,采用模拟临床诊疗经过等场景演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研究生和博士生教学阶段,应根据不同专业及学生英语水平,采用小班授课,专业分组学习等多种灵活形式,有针对性地提高英语水平。增加医学英语泛读,包括文摘、综述、说明书、手术记录,病例讨论等等,提高学生医学英语应用能力。进行实用性英语写作练习,培养英语临床会话能力及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提高综合应用英语能力,学以致用。力争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10]
三、选择合适教材,加强自主创新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五年制普及型双语(中/英)医学教材,特别在临床实习阶段缺乏可用的实用性专业英语教材。大部分临床院校采用原版英文教材,以实现与世界临床医学主流技术和思想接轨的目标。但东西方的思维模式不同,国内外的医学教育体系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很多原版教材内容上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11]过多的原版教材也会分散学生精力,无法掌握重点。选择教材原则上,要考虑到临床各院校专业特点,教学传统及学生英语水平等实际情况,又要兼顾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问题。各院校应根据本院校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及教学传统,大力开发适用于临床“双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教研室也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并根据公认权威原版教材为蓝本,参考其他同类教材,结合中文版教材热荩通过编辑简要辅助教材,弥补采用原版教材的教学不足方面。
培养具有扎实医学知识,临床实践能力及英语交流能力的高级医学复合型人才是较长期的艰巨工作。熟练应用一门外语,还需要掌握大量专业词汇,仅靠课堂和临床实践的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建立双语校园环境、双语生活和工作实习环境,让学生在一种浓厚的外语氛围中,不断学习、应用和巩固外语。只有通过不断的教育实践,不断总结改进,才能将双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双语教学发展需要社会、教育界及每个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谈多娇.双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1):85-88.
[2]唐景莉.医教协同培养临床医师―访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J].中国高等教育,2014,(23):6-8.
[3]孙健,陈惠,徐维宁,等.口腔医学院校开设口腔职业英语课程的尝试与思考[J].上海口腔医学,2014,(04):132-134.
[4]曲燕,王振波,王建军.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现状[J].高等理科教育,2014,(02):108-112.
[5]郑大湖,戴炜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13,(01):56-63.
[6]陈小军.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及评估体系的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205-206.
[7]程国玲,李永峰,肖鹏飞.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学刊,2016,(23):82-83.
[8]周恩,丁年青.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J].外语界,2012,(04):70-7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