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技能范文
时间:2023-03-26 10:0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技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知识还是教能力,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纠缠不清的问题。说其纠缠不清,倒不是说对于两者关系的认识处于不清晰的状态,因为绝大多数教师都知道既要教知识,也要教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两者恰恰又是分开的,因为英语考查多是考知识,这一指挥棒直接使英语教学实践的重心落在知识层面,数不清的背诵、默写,正是为此而设,而在此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屡教不会,又会生出“能力真差”的感慨。于是,知识与能力之间似乎成了一对悖论。本文试以语言知识(即英语语言知识,下同)与语言技能的关系为例,谈谈笔者对此的一些探究与认识。
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
在讨论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时候,需要认识到这两者还有一个上位概念,那就是语言能力,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同属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正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因此,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关系清晰了,那能力的提升途径也就清晰了。
一般认为,语言知识是语言技能的基础,而语言技能通常就是指听说读写,这样看的话,语言知识就是语言技能实施的对象;同时,语言知识又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不谈听说读写,学生也有记忆语言知识的这一基本任务。课程改革前后,至少从理论的层面来看,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关系还是有所偏移的,最常见的描述就是课改之前重知识,而课改之后重技能。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从教师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重心偏移实际上是无法概括英语教学的全部的,因为截然分开两者或只偏向于一边,都是不利于真正的英语学习的。
因此,教学实践中可取的理念当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语言知识欠缺时就得加强其记忆与理解,语言技能不足时就得重点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颇有“哪里不会点哪里”的意思,而教学的本义不就在于此吗?从辩证的关系来看,这样的教学思路更是在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之间取得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平衡点,从而可以保证英语语言能力的真正提升。
基于语言知识提升学生语言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应当看到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之间的一个基本依存关系,因为语言知识作为语言技能的加工对象,其肯定是起到了一个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言知识不足的时候谈语言技能,显然显得不合时宜。因此,基于语言知识的教学,去提升语言技能,是基本的途径。当然需要申明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是截然分开的,因为语言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语言技能原本就在发挥着作用。
译林牛津版九年级上册Unit 4是关于Growing up的内容,在此内容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积累的语言知识很多:Reading里的两个阅读材料,Grammar中关于before/ after/ when/ while的运用等,首先,它们都属于语言知识――前者是陈述性知识而后者是程序性知识。作为一种知识学习,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记忆,进行必要的重复,还需要通过背诵与默写检测学生的积累情况,这些都是基础。但这些又不是唯一的教学动作,因为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的应用,实际上也就是语言技能驱动下的语言知识的有意义的组合,以及在此基础上学生生成的英语表达情况,这其中还含有学习策略的生成与彰显。
因此,在必要的积累之后,教师应当采取创设英语语境的方法,让学生依照语法规则去组合这些语言知识,以使其形成符合英语语言习惯的有意义的句子或篇章。事实表明,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得当,教师的课堂要求足以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思考成果而不必过于担心对错以及由此引发的消极评价,那学生的语言技能就很容易在语言知识的积累基础上形成。
学以致用是英语教学的关键
在梳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关系,并着力于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需要坚持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学以致用。笔者以为,虽然说初中英语还处于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但就如同婴儿学习语言一样,语言能力的形成总是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忽视了语言运用,英语教学是走不远的。
篇2
一、导语要引人入胜
下课的十分钟是孩子们最疯的时间,在下课时间里他们尽情地玩耍、嬉戏,一直到上课铃打响之后,他们才很不情愿地走进教室,此时好多孩子还沉浸在课间的嬉戏、打闹中,他们虽然走进了教室,但人在曹营心在汉,如果此时教师轻描淡写地说:“上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或者“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我估计没有几个人理你,等大部分同学回过神时,教学任务可能已经完成了好多了。这样的教学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其实作为老师大家都知道一个班集体中智商超群和智商特低的仅占少数,大多数孩子的智商一般,那他们的成绩为什么会悬殊很大呢?应该说自制力差不能及时地进入到课堂角色中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语,使导语标新立异,一上课就能擒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帮助会很大。如我效仿沈纪英老师执教的《ai ei ui》一课的导入:
师:同学们,见过拔河比赛没?
生:见过。
师:今天在拼音王国里将要举行拔河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
师:用课件出示比赛场景,绳子的两边分别站着生母和单韵母。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比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生1:不公平,两队人数不一样。
生2:声母队人太多了,单韵母才六个,它们一定会输的。
师:那为了公平起见,我们来帮韵母队找些新朋友,好吗?
本课的导入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拔河比赛使孩子进入了兴奋的学习状态,生动且有创意,孩子学习拼音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学习效率也就自然会提高。
二、过渡要准确精练
课堂过渡语是语文老师在讲授一个新的内容前设计的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过渡语的设计要能够承上启下,准确精练;过渡语的设计要渗透对孩子的赞美和评价,要总结上一环节的主要内容;过渡语的设计还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向更高处攀爬。如我在教学《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在引出对桑兰形象分析时是这样过渡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桑兰在比赛中不幸摔下,从此以后她的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但桑兰并不气馁,而是用微笑承受着这一切,17岁的桑兰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是什么意志和精神在支撑着这个姑娘?让我们一起来细细体会。”这样的过渡不仅将课文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也说出了接下来要讲授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明确了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三、提示要精练有效
在语文教学中,提示语就如同一盏明灯,为学生指引前行的方向,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提示语,可以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一位老师在讲授《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蝴蝶的美,教师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了翩翩飞舞的美丽蝴蝶,当孩子仿佛置身于蝴蝶的世界时,教师娓娓道来:“人们把蝴蝶比作会飞的花朵,比作虫国的佳丽,比作有生命的灿烂图画。那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在你们的眼中这成千上万、颜色各异的蝴蝶像什么呢?”于是孩子们一个个灵感大发,有学生说像五颜六色的纸片,有学生说像五彩缤纷的风筝,还有学生说像神采诡异的星星……教师巧妙的提示激发了孩子的思维,引发了孩子的灵感,诞生了如诗如画的语文课堂。
四、评语要灵活多变
一个教师要想成功地上好一节语文课,前提是要让自己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课堂评价的语言要灵活多变,在课堂教学中,会生成一些精彩的回答,也会生成一些错误的不尽人意的答案,这些都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引导。但教师在评价中注意每棵小草都有一个开花的心,所以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多一些赏识和鼓励,因为学生获得的一点点的成就感也能促使孩子更加投入地学习。对于学生精彩的生成教师需要给予肯定,但不能一味的用“不错”、“你真棒”等单一的评价,那样学生会无动于衷,可如果老师给予生动且风趣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能让学生在互动时思维擦出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过以下的评价语言:“太精彩了,你比阿凡提还聪明。”、“你们几个真的超过诸葛亮了”、“你读得太好了,你可以做播音员了。”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个个精神抖擞,信心十足。对于错误回答,教师要加以引导,可以这样评价:“别急,慢慢想,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想出来。”、“要是在……说得更具体些就更好了。”等等。总之教师的评价语言要让学生觉得中听,如同春风催生嫩枝,使孩子的智慧之花尽情绽放。
篇3
英语学科教学中的“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外语教育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外语教育的实践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应该走什么路和如何走这条路的问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描述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时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教育部,2012)这就表明,“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在顺序上表现为“语言技能”是第一位的,“语言知识”是第二位的。这种表述,从根本上有别于传统教学大纲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表述顺序,因此不少英语教师对这一表述不能接受,并反映在教学行为之中。
回答“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不能简单地从人们的感觉和经验层面进行阐述的,而必须基于科学的语言哲学观,在一个科学的话语系统之内进行理性的对话,否则只能是近乎“猫与狗”之间的无谓的论争。
问题1:“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孰先孰后?
所谓“语言技能”,就是指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过去讲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是因为“译”是在“听”和“读”的基础上的“说”和“写”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所以把五项语言技能改为四项语言技能后,“译”实际上仍然是存在的。所谓“语言知识”,就是指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的知识。一言以蔽之,学习语言技能就是“learn the language”,学习语言知识,就是“learn about the language”。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中指出,早在“蒙昧时代”人类就有了语言活动,人类的语言就开始萌芽,不过,那个时候的语言活动还只停留于听和说的活动,由于文字的产生远远晚于语言的产生,那时的人类尚没有读和写的活动,显然就更不可能对语言有理性上的抽象和概括,因而也就不可能产生关于语言的知识。
人类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如此,人的个体的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也是如此。
问题2:“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的关系是什么?
“语言技能”属于语言实践行为,“语言知识”是对语言实践的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对语言运用的理性认识。“语言技能”是“语言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语言知识”又反过来规范和监查语言的运用。这就恰如在《实践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中所指出的那样,“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问题3: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的关系?
长期以来,制约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是英语教师“基础知识”先于“基本技能”的观念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至今仍然采取“生词领先,语法跟上”的教法。要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的关系,必须先改变课程实施的观念,同时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小学英语生词教学必须在语境中通过师生话语交往活动进行。英语生词教学,不可以孤立地进行,因为孤立的单词不产生特定的意义。生词的读音,应该在话语语音、直观教具和完整的话语的反复刺激作用下形成意义理解、用法理解和记忆,而不应该通过首先学习音标来认读生词,即便是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也没有必要通过学习音标来认读生词。在这一点上,译林出版社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鼓励学生通过类比来发现和掌握单个字母或字母组合的有规则的发音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
第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必须在语境中通过师生话语交往活动进行。要坚决杜绝机械的句型操练,因为孤立的句子也不产生特定的意义。斯大林在《和语言学问题》(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中指出,“语法的特点在于,它得出词的变化规则,而这不是指具体的词,而是指没有任何具体性的词;它得出造句的规则,而这不是指某些具体的句子,例如具体的主语、具体的谓语等等,而是指任何句子,不管某个句子的具体形式如何。”
以词为例,coffee一定是不可数名词吗?如果有人在咖啡厅对服务生说“One coffee,please.”,难道你会以为错误吗?
再以句子为例,如果一位妻子对丈夫“What are you planning to do today?”的问话以“I was going to make a dress.”来回答,难道有什么动词时态错误吗?
第三,小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应该在“语言技能”的运用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其体验、探究,自主总结和归纳,而不应该由教师讲解灌输。须知,小学生真正需要学习的是英语语言本身,而不是关于语言的知识。那种无异于试图把小学生培养成英语语法学家的做法,无疑是落伍的!
英语学科教学只有正确理解和处理英语“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到遵循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科学施教,确保外语教学的真正有效,确保外语教学能够真正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以哲学和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英语学科教学中的“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厘清二者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才能对英语教学实践起到规范和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延伸阅读
要想系统地、深刻地搞清楚“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问题,以下学术著作值得一读:
1.《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Handbook》(作者:Joanna Baker,Heather Westrup;出版者:Continuum;出版年份:2000)
2.《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作者:Diane Larsen-Freeman;出版者:O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年份:2000)
3.《Child Language》(作者:Jean Stilwell Peccei;出版者:Taylor & Francis Limited;出版年份:1994)
4.《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作者:A. P. R. Howatt;出版者:O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年份:1984)
5.《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作者:K. Goodman;出版者:Heinemann;出版年份:1986)
篇4
一、外语言语技能心理结构
(一)外语言语技能与外语能力结构
首先,外语能力是一个总的概念。从总的来讲,它包含外语知识和外语技能两个部分。显然,在整个外语能力结构中,外语言语技能只是外语能力的两个最基本因素之一,是构成一个人的外语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结构如图1。
然而,从技能的心理形成阶段和过程而言,根据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加里培林的智力活动的按阶段形成理论,外语言语技能显然又应为外语言语动作技能和外语言语智力技能,后者是前者的高级形式,是前者不断内化的结构。个体的智力技能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形成过程,其中要经历加里培林所描述的从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和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在言语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直到内部言语形成的五个阶段。
由此可见,外语言语技能并不是一个确定的静态的整体,而是具有不同阶段特征的动态发展体。这个动态发展体的一端是外语言语动作技能,即技能的低级形式,另一端则是外语言语智力技能,技能的高级形式。由于外语言语技能的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二维结构的分化,外语能力结构便衍生成一个由外语知识,外语言语动作技能和外语言语智力技能的三维结构。如图2。
在上图2的外语能力的三维结构中,我们可以借用现代知识论的观点对其结构进行理解。首先,现代知识论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个大类。显然,在整个外语能力结构中,图2中的外语知识就相当于陈述性知识;而由于策略性知识负责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监督和管理,因而,它是处于这个三维结构的中心,它与外语学习的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外语技能就相当于程序性知识了。
另外,如图2所示,外语技能又分为外语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两种。动作技能作为技能的低级形式,相对而言,较能为人们理解。那么,作为技能的高级形式的智力技能应是怎样的技能呢?目前,人们对智力技能的理解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认知活动方式说,认为智力技能是“在头脑中以简约形式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该理论源于前苏联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第二,层次顺序说,智力技能是“使用符号来学习与环境相互发生作用”,实际上就是学习、掌握和运用概念及规则的能力。此观点源于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R.M.加涅的层次学习理论。第三,程序知识说,认为智力技能相当于程序性知识。此观点源于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现代知识分类理论。尽管如此,人们普遍认为,智力技能的构成要素是心智操作,即运用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方式所进行的高级认知方式。其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和认知策略,负责认知活动的总的监控和执行。而当人们运用智力技能,即心智操作从事某一具体知识领域的学习时,就形成了程序性知识。
(二)外语言语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结构
美国心理学家对动作技能进行了分类。根据其动作技能分类理论,外语言语动作技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听力动作技能。包括了解一门外语的基本言语及基本的语言知识,语言构成等方面的知识,例如英语中的重音,汉语中的每个拼音的几个语调等,并且能够从听力的角度辨别这些不同的发音。
2.口语动作技能。主要包括对一门外语的发音知识,如发音部位,发音方式,语调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门外语的一些特定的对口语表达起辅助作用的身体、面部、手势语言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外语词语、语句的发音和运用相应的身体、面部、手势语言。
3.阅读动作技能。主要包括掌握一门外语特定的音形知识,有声阅读和默读知识和准确流利地进行不同文体的外语语言的有声阅读,熟练运用默读技巧、方式、方法等。
4.写作动作技能。主要包括外语视觉符号的书写知识,如字型、字体、标点符号等方面的知识和熟练流利地进行外语的音标,词汇、句子,篇章及标点符号等方面的纯视觉意义上的书写。
5.翻译动作技能。由于其技能要求的特殊性,翻译既有口译又有笔译,因此,翻译所需要动作技能则包括了所有听、说、读、写的技能。
相比之下,外语言语智力技能所要求的技能则要复杂得多,它主要指外语的内部心理处理和加工。要完成一定的外语言语操作功能所需要的智力技能,既要建立在对外语的音形的物理特性上的心理处理,更重要的是对外语语法、语义层次上的综合处理。外语言语智力技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语听力智力技能主要指建立在外语语言上。诸如语言、语调和语气的辨析及音义转换、分析、综合等的语义处理。
2.外语口语智力技能。主要包括语境的认知,如话语对象,情境,目的等方面的认知,另外还有语义的构思、计划,及语义的音形编码等,如用词,语音语调的选择,句型的选择等。
3.阅读智力技能。包括具备阅读策略知识和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能够熟练进行外语音义和形义转换,及语义的分析,综合等。
4.写作智力技能。包括不同情境下的话语或文本的语义表达计划及相应语义的恰当义形或文本转换,或语义的文本化构思,如一个单句或一段对话,或小说或论文或诗歌等。
5.翻译智力技能分为口译智力技能和笔译智力技能。口译则主要包括听力和口语智力技能。笔译则包括阅读智力技能和写作智力技能。外语言语技能结构如图3。
外语言语技能心理结构说明,外语言语技能并不是一步式的心理行为过程,而是外语言语智力技能和外语言语动作技能两种技能的合体。其中,外语言语智力技能是外语言语技能高端形式和隐约形式,主要指主体对语义及语言符号之间的大脑内部处理加工过程,既语义的译码和编码过程;外语言语动作技能是外语言语技能,即外语的听、说、读、写、译等终端形式和外显形式,主要是指外语言语技能活动所涉及的可观察的动作和技巧。
外语言语动作技能与外语言语智力技能是外语言语技能的两个有机构成部分。首先,在发生起源上,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的智力活动的按阶段形成理论,个体的智力技能的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形成过程。
外语言语技能正是这样的智力活动。智力活动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可依次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在活动中,言语交际的第一阶段称为活动的定向阶段,即活动的准备阶段。学习者需要获得必要的关于活动的目的、客体对象等方面的说明,并初步熟悉操作,以形成关于活动本身及结果的表象。二是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这个阶段是主体直接在外在物质条件的支配下进行智力活动。三是出声的外在言语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外语学习者已能够不需要老师的示范和其他直接的外在参照物而可以进行独立但伴随着言语做支持的外语言语操作行为活动。四是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这一阶段的智力活动的完成是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来进行的。五是内部言语阶段。这是智力活动形成的最高和最后阶段,这个阶段的智力活动达到简约化、自动化,几乎无外显行为,也无需形成或获得过程中,虽然不会出现这整个五个阶段过程的“复演”情况,但技能形成的总体趋势和方向却是不会改变的。这就在客观上为外语言语技能的培养和形成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三)外语言语技能内在处理方式
基本的言语操作行为方式上,外语言语技能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而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这五个方面的言语技能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各自所涉及到的感觉器官和心理处理方式上,其中,心理处理方式分为两种:接受式处理(re.Captiveprocessing)和产生式处理(productiveprocessing)。接受式处理即语义信息的译码处理,外语言语的听和阅读则主要属于这类处理;产生式处理,即语义信息的编码处理,外语言语的说和写则主要属于语义信息的编码处理。而外语的译,无论是口译或笔译,则兼具两种处理形式,既有译码处理,又有编码处理。见图4。
二、结语
文章主要分析和揭示了外语言语技能的心理结构。
首先,在理论上,外语言语技能的心理结构揭示了外语言语技能的结构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运作机制,对研究和了解言语技能的内在结构和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外语言语技能包含了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两种不同层次的技能。外语言语动作技能是外语言语技能整个形成过程的基础。一方面没有物质化的听说读写的基础动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就不可能形成内化了的“高级”的言语行为的高级心理处理加工的行为,即言语行为的智力技能。另一方面,言语行为的智力技能是言语技能的高级的核心组成成分,离开了高级言语活动的智力技能,就无法进行正常的言语活动。言语技能的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它们共同作用于言语活动和言语技能的形成。
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 言语技能 学习
有研究者指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社会化的一种规范的信息系统,而言语则是使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个人心理现象。”这样的论述鲜明地指出,初中英语教学所强调的听、说、读、写,实际上正是学生言语技能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英语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包括词汇、语法等;另一方面则是言语技能的学习。本文侧重于讨论后者。
一、初中生言语技能学习概述
言语技能学习实际上是一个专业术语,从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言语技能的形成过程,应当是一个通过练习而得到巩固,并最终发展成自动化的动作或智能的过程。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这里所说的“用”实际上就依赖于言语技能。且有更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初中英语视角下的言语技能只能通过听说读写等实际训练才能获得!这样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初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与言语技能互为促进,因为有了后者,所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会增强,而也只有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言语技能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的实际情形是,学生在经过了小学三至六年(一般是三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在母语经历了六年的学习且仍将与英语并列学习之时,英语语言知识会受到母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往往都是不利于英语言语技能形成的。因此,初中英语教学要想让学生有效地形成言语技能,就需要给学生提供更为真切的英语情境,且需要有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作为积累。这就是为什么英语教学总要从词汇开始的重要原因!或者说英语教育者应当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言语技能,就必须建立以英语知识为基础或者背景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该情境中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尝试运用英语。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的关注重点不只是英语知识的准确运用,更包括言语技能的形成过程。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需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个体。而这恰恰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挑战:应试形态下的英语教师,更喜欢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学生个体的学习进展。也正因为如此,初中英语言语技能的教学显得更具挑战性。
二、面向言语技能的英语教学
当教师将教学视角实现了科学转换之后,言语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视角,而这一视角下的英语教学也就有了新的含义。
在“Star signs”(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牛津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 1的Integrated skills的教学中,教学参考书给出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交流关于别人的信息;谈论一个人的性格(另外两个语言知识的目标略),给出的教学建议则是(以Step I为例):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呈现教材上的星象图。教师向学生提问:Where have you seen this picture?然后预测学生的答案如:I've seen it in newspapers, magazines, newsletters or e-mails or on the Internet.这样的教学建议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从言语技能培养的角度来看,其有着丰富的含义(这也提醒初中英语教师,阅读教学参考书不能只看其形式,更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审视、比较其丰富含义):多媒体呈现图片,实际上是教学情境创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的提问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思维动力――问题永远是打开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教师预设学生的答案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反应的一种预设,是对学习结果的一种期待。在这样的分析之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更好地营造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以让学生在该氛围中最大限度地调用原有的知识,去与教师进行英语语言上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言语技能可能得到最佳的培养。
三、言语技能学习的三重境界
英语教学专家的理论研究与一线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表明,基于言语技能培养的学习可能存在着三重境界:
一是领会式学习。领会式学习是指学生在言语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所追求的一种“听懂”的境界,知道某个具体的英语语言知识如何用在听说读写的情境当中。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当然也是一个成功接受的过程;二是复用式学习。复用式看起来有点抽象,实际上就是指学生在习得教师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言语技能之后,能够在相似的情境中直接提取并加以运用,其不涉任何改造,基本上是一个复述的过程;三是活用式学习。这就是指向学生的活学活用了,一样的英语语言知识在不同的情境中,可能需要不同的语气、语调,这取决于学生对具体情境的判断,而不同的情境恰恰又是培养学生不同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场所,因而特别有利于言语技能的提升,其也是言语技能培养的最高境界。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去确定实际教学应当处于哪一种境界,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表现。所谓因材施教,也正是这个意思!
【参考文献】
[1] 张安律、陈勇、刘友洪. 外语言语技能的心理结构探析,《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3).
篇6
一、“听”的评价
学生的听力评价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听力技能为目的,使学生逐步具备在听的过程中成功的理解真实性语言材料的能力。如在学生学完问路的课文后,我设计了一段问路的听力材料:Millie works in a supermarket near her house. She goes to work on foot everyday. She walks out of her house and turns left,goes straight along the road and takes the third turning on her right side,goes down and the supermarket is on the left. 让学生听完材料后画上线路图,并进行相应的评价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评价标准为:完成任务需听一次、两次、三次,评为 A、B、C等,分别用 3、2、1颗星表示。我们还可以采用以下的评价方法:
1、测试性评价:主要内容是听写单词、词组与句子或根据听力材料做题目。测后由老师给出成绩以及简单评价,如“你真棒!”“又是一次全对,太好了!”“不错!”“有进步!”“加油!”“再接再厉!”等等。
2、听短文后让同学七嘴八舌的说出所听到的意思、句子,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甚至只要能说出单词即可,然后让学生根据看书的实际水平按10分制进行自我评价并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便每一次进行对比,看是否进步。
3、听有一定难度的听力材料时,可以小组为单位写作完成对该材料的理解后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成员根据每人的表现,给出成绩,并记录在“小组课堂活动情况评价表”上。
二、“说”的评价
说的评价强调评价过程是激励、诊断和改正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是日常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表现性任务型”的语言运用评价活动,测定学生对真实生活中语言任务的反应能力,给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尽量提供多次练习和纠正的机会。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的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对学生的听力评价:
1、一分钟演讲:每天有两位学生分别上台进行一分钟演讲,然后由台下的学生对他们的语音、语调、语速、流利程度、演讲内容是否精彩等提出自己的看法。2、表演对话或编对话:先由表演的学生自评,然后台下学生对所编内容及演技等给予简单的评价,最后由全班同学给出成绩(excellent, well done, not bad等)。
3、问卷调查:当你开始交谈时,你是否觉得什么都说不出来?如果是,你通常如何做?当你与同伴说英语的时候,你认为自己是在说还是在背?你能否与同伴进行连贯的交谈?你是否积极参加小组的表演?你是否注意其他同学的课堂表现?你担心在众人面前说错英语吗?最近,你是否积极回应老师的课堂指令?
三、“读”的评价
“读”的评价,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设计阅读任务,明确每次阅读的目标。例如,在处理阅读课Audrey Hepburn 教学过程中,提出几项富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因这篇阅读课文是关于Audrey Hepburn一生演绎生涯的故事,所以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奥黛丽.赫本生平以及有关电影的资料。这个任务是同学们愿意接受并乐于去做的。课堂上提出讨论题:1.Do you like seeing films? 2.What kinds of film do you like or dislike? 3.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Audrey Hepburn? 通过对这些问题热烈的讨论,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课文教学。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往往最能激励学生,学生的自我评价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个活动中:
1.我准备了活动所需的材料
2.我遵守了活动的要求
3.我对我的表现感觉很好
4.同学发言时,我能注视对方
学生通过合作、思考和竞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我们还可以采用以下的评价方法:
1、课文阅读训练:当堂阅读课文,做判断是非、回答问题、短文填空等练习。有时,把它作为笔头测试,检查阅读结果与能力。
2、课外材料阅读竞赛,讲评后由老师给分。比赛成绩可以个人或小组计分,进行评比。
3、问卷调查:你阅读时是否用手指指着字一字一字的读?你阅读时是否想着汉语?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注重什么?你能否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你喜欢阅读长篇的文章还是短篇的文章? 你在阅读短文时会用笔划重点单词,短语或句子吗?
四、“写”的评价
1、口头作文:可以是命题作文、看图说话、故事复述等。先由同学然后由老师当堂给分并说出得分理由。这时,老师给的评语应重点放在表扬作文中的篇章完整、意思正确,以及语言丰富多彩等方面,所给成绩若比学生实际水平略高,反而能激起学生口头作文的信心与兴趣。
2、笔头作文:主要评价方式是由老师写上比较具体的评语,原则上还是以鼓励为主,指出问题为辅。并将较好的作文在课堂上集体讲评,以激起作者的自豪感与上进心,或者将它们汇集成册,当作班刊或奖品,也能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
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语言技能 特点
新课程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沟通交流都离不开语言技能,都离不开语言沟通。
一、物理教学语言具有传递教学信息,激发求知欲望,化解学习难度,提高表达能力的功能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科学性。物理教师语言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语言所表述内容的科学性,即教学内容应准确无误;其次表现在语言要符合物理学科的规范性,如用物理符号、概念、模型、公式、图标等表达物理对象、变化过程、内在联系规律;再次,表现在语言的准确性上,对某些特殊的字、词,表达要严谨,如:区别 “物理量的大小、物理量大小的变化、物理量变化的快慢”的含义差别,学会物理量单位的准确读法等。
(二)启发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而启发性也就自然成了物理教师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启发性的前提是让学生产生疑问,它的关键是诱思。平淡、无激情的讲解难以煽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融知识内容、语言动作、姿态情感与一体的讲解,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逻辑性。物理学史一门自成体系的自然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物理教师语言逻辑性的特点,正是顺应与物理学科内容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物理教师语言逻辑性中最重要的事因果关系的表述,比如牛顿运动定律、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电磁感应等物理规律中均包含有因果关系。推理的科学性、严密性也是物理教师语言逻辑性的重要体现,如科学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
(四)针对性。物理教师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因而必须针对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首先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表述,如对物理现象的叙述常采用描述性语言,对物理规律的揭示采用逻辑严谨的论证语言,对列举的实际生活事例采用通俗性、趣味性的语言等。其次要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特点的语言,如导入阶段,可以声情并茂的讲述导入语,引起学生兴趣;课堂结束时,可以用设疑性的语言,引发学生课后深层次的思考。再次要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语言;对不同的学生个体,采用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对优秀的学生的赞许,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的鼓励,对一般学生的注意和尊重都有利于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
(五)艺术性。物理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首先是有明确的语言类型,是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还是评价性语言、展示性语言,因为对不同类型的语言,有不同的要求,给学生的心理感受也不同;其次是掌握恰当的语言节奏,一般情况而言,语言的节奏有六种类型,即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紧张型,选择了适当的语言节奏后,可以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流,适当的回环往复;再次是无声语言(体态语言)的灵活使用,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情感因素,增强有声一样的艺术效果。
二、教学语言具有上述的五个特点,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这些特点,就必须对语言进行认真的设计
据大量的物理教师的经验,物理教师的语言设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处理好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的关系
科学性是物理教师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物理教学都是针对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可接受性是教学有效性的表现,因而在物理教学语言设计中首先必须处理好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的关系。具体的说,对于物理概念、规律的叙述必须科学、准确、规范,同时,在某些教学环节,针对某些教学内容,教师又应该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使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增加物理知识的可接受性,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语言设计时,经常注意做好物理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间的“翻译”工作,将物理语言生活化、拟人化,便于学生理解。
(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物理情境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物理情境可以将物理学中科学的抽象转化为学生熟知、喜闻乐见的一幅幅动画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更好、更快的顺应或同化新知识。例如用历史故事、典故将学生带人物理情境中;用夸张、对比手法,活跃思维,强化记忆;用合理的张弛,消除学生疲劳,保证教学效率。
(三)注重无声语言的配合
无声语言(或称体态语言)主要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变化等几个方面的信息传递。在物理教学中,无声语言是有声语言的必要辅助工具,他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强化其表现力和感染力。
面部表情可以表示同意或异议,是个人内心情感世界对外的表现,教师适当的面部表情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感受课堂,即更加充分的融入情境当中。
篇8
【关键词】 本土资源 学生 语言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54-0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它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以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珍珠之乡)为背景,要求模拟不同人物、不同身份、不同情境、不同心理,用英语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在多种任务的驱动下,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在英语学习活动中亲历实践,亲近生活,开阔视野,对英语学习学得兴趣盎然。两年多来我们积极开展珍珠商务英语的研究和实践活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为学校英语校本课程研究又充实了内容,扩大了知识面。以下是我们的几点尝试、收获与进一步的目标:
一、巧设情景,趣化教材
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笔试,学生往往学的是哑巴英语,从而丧失了语言学习以交际为主的真正目的,而且从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想有更快的发展,唯有把英语教学与英语口语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了解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内在需求,从而灵活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利用《小珍珠》、《珠乡儿童商务英语100句》及《珠乡儿童商务英语情景对话》英语口语校本教材,或补充,或延伸,或拓展,或重组,尽量设计贴近学生的真实情景,尽可能创新地采用各种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平时鼓励孩子们尽可能多用英语交流。
二、课外扩展,延续兴趣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教材的游戏化处理。(2)布置录音作业。(3)开辟“英语角”。(4)开展高质量的英语活动。(5)开展“英语日”活动。(6)加强家校联系。(7)让孩子们制作精美的英语手抄报。(8)改变评价的方式,互动参与。(9)全体英语教师定期进行开课、讨论以及信息反馈活动。
三、成立兴趣小组,以点带面
学校成立了“珍珠贝贝”英语社团,设立了英语专用教室,从校长到老师都很重视这一项研究工作。社团成员来自三到六年级,每班六到八人参加,这些都是平时学有余力的学生。除了进一步加强学习《小珍珠》及《珠乡儿童商务英语100句》英语口语校本教材以外,我们英语教研组的老师还在继续试编并运用各年级的以情景教学为主的,附加珍珠英语chant,English song的校本教材,开展手抄报、情景表演等各类活动,深化并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要求这些孩子们回到教室以后,能与其它孩子交流,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四、探索过程中的收获
1.理论层面的收获
(1)教学中树立生活化的观念
在杜威那儿,教育就是儿童生活本身,儿童的课堂生活就是儿童的生长。儿童具有的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儿童生活,就是儿童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课堂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珍珠英语是贴近学生是生活的,所以,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并使他们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就要使教学“回归生活”,还他们以生活,还他们以快乐。
(2)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理念
美的语言给人美的享受,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供多种情景体验,深化美感。通过英语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和爱憎情感呈现给其他人,同时听者从中也得到美感的享受。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在特定的英语情境中,耳濡目染地接受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陶冶。
2.实践层面的收获
(1)促进孩子们口语水平的提高。通过丰富的英语活动,使他们的口语水平得到了提高,知识面也扩大了很多。
(2)促进教师的成长。全体英语教师在课题是实施研究过程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个人的口语水平及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采用活动课的形式,不仅符合其支撑理论,而且通过研究实践,也证明是行之有效,符合教学实际的。
五、进一步目标
《新课标》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多种任务的驱动下,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在英语学习活动中亲历实践,亲近生活,开阔视野,对英语学习学得兴趣盎然。。课后学生积累课程生活资源。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保持学习兴趣,更需发挥生活资源在语言学习中的长期优势。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把珍珠英语带入了社会。让学生把自己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回家去教爸爸,妈妈,以及亲朋好友,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尝到成功之乐。使广大教师转变老套的“重复训练式“观念,形成比较明确的”开放型“教学观念,充分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推动英语教学有效改革。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语言技能应用的能力,不断完善校本教材,为孩子们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琳 王蔷 程晓堂 2002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P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贾冠杰 2003 《外语教育心理学》 P45 广西教育出版社.
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 听力教学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26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通过自身动力和外在诱因两者共同影响的,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兴趣是维持学生学习劲头的重要因素,外部的诱因例如考试成绩、等级证书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外在因素。就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来看,学生的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是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两大关键因素。所以,我们根据新课标要求,在贯彻素质教育原则的前提下,结合英语教学内容,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既培养学生的内在动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
一、采用契合学生兴趣的语音材料和听力材料
按英语学科的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听、说、读、写和翻译这五个方面,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都是将这五部分结合起来,系统讲解。鉴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基础知识的阶段,教师的教学对于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力度是比较小的,我们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情况,将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听力方面应该具备一定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能够听懂简单日常对话的能力,但是就当前我国普通初中教育现状来看,听力内容的训练并不是很普遍的,学生日常的学习都是以书面内容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会是学生把英语这门语言给机械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从客观环境来分析,我国的学生本身就处于使用汉语的环境下,从小形成的固有的母语思维对英语学习会产生一定的阻碍。所以,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出于学习外语的前期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能够灵活的学习英语知识。
听力是学习语言知识的一部分基础内容,具体来分析听力技能,主要分为大意理解能力、细节理解能力、猜词能力、记笔记和识别交际信息的能力,这几种能力都是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一个现实情况是,初中学生的词汇量偏少,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听力技能的训练,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听力技能养成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手段,通过搜集一些适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水平的听力材料和听力语音,通过定期的有规律的训练,培养学生对听力学习的兴趣。
具体来讲,现在互联网上有很多适合初中阶段学生观看的英文电影或动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拿出专门的一节课给学生放映影片,使学生对影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将影片的语音材料挑选出来,作为听力课程的听力材料。这种形式的听力教学相对于拿普通的录音磁带给学生听,让学生做题有效得多,传统形式的听力教学是学生根据录音进行答题,这也是现在英语听力考查的主要形式,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大量的听力题型并不是训练学生听力技能的最好方法。通过播放学生观看过的影片的语音,来训练学生的听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听力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观看影片,教师可以讲解西方的文化背景等知识,使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此外,听力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现在的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能流利的用学习的英语知识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使用英语表达时往往是话在心口难开,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前文提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大的潜力。他们在语言学习上具备很高的模仿能力,通过听力技能的训练,学生可以模仿以英语为母语的问的说话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口语能力。
二、阅读素材多样化
阅读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难点知识,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不仅侧重培养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更关键的是强调教授英语阅读策略和训练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的考查一般是以阅读理解的形式来进行的,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认为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是词汇,只要词汇量达到一定标准之后,阅读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实则不然,初中后期阶段学生的阅读理解内容都是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逻辑思维水平的,并不单单是词汇量就能够确保的一种能力。
阅读能力是在平时一点一滴中慢慢养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W生阅读的量,不仅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初中英语教学都会安排专门的阅读课和写作课,教师对于阅读部分的教学,要注意多样化。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态还不成熟,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日常感兴趣的方面,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整理契合学生兴趣和水平的阅读材料,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精读或是略读,也可以给学生划分学习小组,阅读之前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或是在学生阅读之后让学生回答问题。
篇10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教学策略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在深入改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英语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将英语视为知识来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比较落后等,使我国中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偏差,因此采用科学的措施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听力教学策略
英语听力教学活动的进行是以促进中学生听力理解与技能的培养为教学目标,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中的英语听力测试。在英语听力的训练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某些不明白的语句。这就要求英语教师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与掌握最规则的最常用的句型、语法等,让学生学会将复杂句子简单化。此外,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课前选择好的听力材料。好的听力材料是提高中学生英语语言训练质量的前提条件。
如,在初一Unit 5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理解听力的背景材料,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再放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听力,最后将听力中难以理解的词句板书到黑板上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用英文总结听力材料中的大意。
二、口头教学策略
口头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参与“说英语”的活动来培养中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在口头教学过程中中学英语教师不能单纯依靠英语口头练习来反复操作,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应急交际需求,使学生能够通过参加英语口头教学活动来获得英语语言信息,并完成任务。这种教学策略在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口头教学的特色。此外,英语交际内容需要以意思交流为核心,按照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目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口头教学策略。如,初一Unit 5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这一课以听说为主,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创设和生活相关的指路、问路情境,然后让学生通过扮演路人与问路者来练习“where”“how”以及“if”所引导的宾语从句。
三、阅读教学策略
语言文字能够产生意义的主要原因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可以将直观信息以及非直观信息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非直观英语信息对学生理解英语文字材料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学英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要求具备的非直观英语信息。第一,在课文教学前,英语教师需要巧设教学情境,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话题等。第二,在阅读过程中,英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做到:快速浏览、整体把握、猜测词义、重点精度与分析理解等。
四、写作教学策略
中学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口语能力的培养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两个目标,且英语写作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难点,然而一直没有得到初中英语教师的重视。一些英语教师同时在考前要求学生背诵经典句型或是范文等来应付考试。这并不利于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范文,再要求学生按照提示模仿范文进行写作,以此培养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课文缩写、改写对话以及书信回复等多种方式来训练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近年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发展速度较快,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还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中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偏弱。因此,中学英语教师需要从听力教学、口头教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这四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
参考文献:
[1]葛文山,朱俊爽.英语听力理解及其策略训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