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课程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8 19:4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训课程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独立学院;ERP实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6-3995-02
1 研究背景
独立学院一般是在申办高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些年来,为在各大高校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多数学院慢慢将办学方向转变为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特色上。 如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就在办学思路上以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和实践,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中突出够用、能用、会用,实践教学中突出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和综合技能,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基本实验、综合实验、仿真实验相结合。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和工具,近些年在我国应用发展迅速,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目前广东省中小企业的ERP应用需求比较迫切,缺乏大量的ERP应用型的人才。为更好的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各独立学院也都开设了相应的实训课程,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ERP实训课程还没有形成完整和规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教学效果也参差不齐。普通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企业对既掌握ERP理论知识又具备ERP软件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自2007年至今开设了相应的ERP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结合用友ERP-U8系统软件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几年的课程实践和经验总结,对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2 ERP实训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ERP实训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应用,需要跨专业、跨学院的综合知识体系和教学实践体系。但目前多数独立学院ERP实训课程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课程内容过于分散。ERP系统包含的生产制造、供应链、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等各个子系统,通常在各个相关课程的教学中零星开设实验课程,难以使学生完整理解企业经营的全貌和企业资源的整体流动。完整和规范的教学体系应该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模块应用到综合应用,用企业仿真数据和模拟真实岗位设置角色,让学生真实体验企业角色和进行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处理。
1) ERP专业模块实训
在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中,结合专业课程设置ERP功能模块课程实训,为综合应用打下基础。包含的专业课程有: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制造模块)、会计学(财务模块)、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模块)、客户关系管理(CRM模块)、人力资源管理(HR模块)、办公自动化(OA模块)等。
通过上述课程的理论讲述和软件模拟操作,可以使学生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深入扎实的理解。
2) ERP管理沙盘实训
在分散模块掌握的基础上,开展ERP沙盘实训。依托沙盘教具,进行管理角色的真实扮演,促使学生从比较高的视角审视企业管理,体验企业经营,了解企业运作的基本规律,企业的组织设置、管理体系,深入理解企业业务处理流程,强化战略决策管理、市场竞争、危机意识,并将分散的各功能模块联系起来。
3) ERP综合实训
有了ERP专业模块实训的知识基础,ERP管理沙盘实训的综合意识,利用企业的仿真数据和角色分配就可以开展ERP综合实训了。ERP综合实训应包括ERP原理与核心思想、系统功能结构和技术结构、ERP软件应用选型实施,通过模拟企业ERP运营,将生产制造、财务、供应链、人力资源集成起来,深入了解ERP的业务流程、操作流程和数据流程,并掌握系统软件的参数配置和技术架构。
4) ERP软件开发实训
在ERP综合实训的基础上,针对部分专业(如信息管理)的应用特点和需求,开展ERP软件开发实训课程。通过软件开发实训,使学生在巩固了软件开发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基础上,熟悉ERP U8-UAP平台二次开发的基本工具,能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具备ERP二次开发的分析、设计能力和开发、维护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ERP实训课程的推进、实训技能的不断深入和提高,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ERP实训课程体系,满足企业对ERP应用型人才的各级需求。
3 ERP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思路
基于以上ERP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采用灵活多样、结合情景、角色扮演、仿真应用等的模式开展ERP实训课程,能取到良好的实践效果
1) 自主学习,专题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教师讨论专题的确定,由学生结合教材、实训手册、软件应用自主学习相关的领域知识,并通过ERP综合实训和指导深入理解和掌握。在学习中,提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梳理问题,自主解决。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2) 分组实训,角色扮演
在ERP实训前期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体验不同的角色,进行不同业务模块的操作和练习。实训后期阶段,需要由多个学生组成小组,在模拟的市场环境下,充当企业的不同角色,分工合作,开展企业的运营,小组之间通过ERP平台进行竞争对抗,并由教师提供管理咨询,市场监督。
3) 专业互补、资源共享
在实践教学中,应实现实训课程校内开放,实行跨专业教学资源共享。通过ERP实训平台,实现跨专业,多课程如生产与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学生与教师资源共享,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专业知识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各专业的集成化应用。
4) 完善资料、模拟流程
实训课程需要完善各项基本资料,并实时记录跟踪,从而为后续的实训课程提供参考,也为学生进行ERP实训搭建一个真实的情景。相应的资料包括,模拟企业背景,企业基础数据,软件配置参数,业务流程处理要求,实训操作指导等,并要求这些资料具备完整性、合理性、正确性、一致性。
5) 校企合作、不断提高
ERP实训课程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需要学院和企业多方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聘请企业ERP人员作为ERP指导教师,参与实训指导,使ERP实训课程可以向真实的企业延伸,学生能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
4 小结
综上所述,ERP实训课程在培养企业ERP应用型人才方面举足轻重,应整合学院资源,探索出一套适合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ERP实训体系和教学模式,更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玉清,刘伯莹,.ERP与企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其中,应连军.ERP沙盘实训课程的教学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篇2
一、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1.单独设置的实训课程较少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高校的实践训练主要来自课堂和社会实践,教师能把握实训效果的部分主要来自于课堂。考虑到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虽然大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体现了实训环节,但是单独设置的实训课程较少,实训课程大都套嵌在理论课程中,或者放在课堂之外,需要学生自主自觉地去践行实践任务。但是实际上,很多市场营销理论课程在教授过程中,考虑到课时及资源条件的限制,最终都让实训环节流于形式,实训的效果当然也无法有效把握。
2.课程实训时间较为分散
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大多数停留在单项训练的项目上,如谈判技能,推销技能,市场调查技能等,而且这些实训内容往往与课程配套,当专业课程设置的学期间隔较长时,这些实训项目的时间就非常分散了,学生在实训室完成这些单项训练,每个训练都是独立的片段,一个学期甚至几个学期之后,才开展下一个项目的实训,因此造成实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实训往往是理论课程的附属品,实训的技能要求相互脱节,难以保证实训的整体效果。
3.实训教学案例的“仿真”程度不高
在大量的实训课程教学设计中,利用案例教学进行“仿真”实训的做法较为普遍。但事实是再详尽的案例也无法达到完全仿真的效果,加之有些案例过于老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缺乏相关的企业背景资料,而且实训受到场地、经费等的限制,学生较难体会到真实情景下的技能需求,基本上是在老师主导的既成案例环境中,静态地走马观花式完成实训任务,因此在实训操作中的模拟效果不明显。
二、市场营销专业学科竞赛现状———以湖南女子学院为例
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程度,对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把握程度,竞赛结果直接体现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人协作等课堂教学检验不到的方面,从而为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经验。以湖南女子学院为例,适合市场营销专业的相关学科竞赛有利于实训课程开展教学改革。
1.竞赛门类多样化
自2011年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升格为本科专业以来,院、系领导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适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竞赛门类较多,主要有以下竞赛项目。这些竞赛项目,我校学生多有参与。竞赛考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综合性考量学生实践能力的,也有针对某个营销专业技能点的,对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强调综合素养很有帮助。
2.竞赛层次多样化
上述列表仅仅是一部分全国性的赛事,同时,校园内还有很多学生社团,他们往往会经常性地开展多样性的社团活动,其中就有一些适合学生参加的技能性竞赛。比如我院有市场营销协会,她们曾经举办过“推销大赛”、“商务谈判大赛”、“广告创意大赛”、“营销技能大赛”等赛事,这些比赛吸引了大量的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参加。还有ERP沙盘协会,学生自发组织成员,自觉地按照想要参加的赛事来安排老带新,组队进行赛前训练。
3.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较高
我院高度重视专业学科竞赛,采取精神和物质奖励正确引导学生参加比赛,并配有专业教师进行参赛指导,因此,本专业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较高。有着相似想法的同学会积极组成团队,乐意利用休息时间去商议比赛内容。在比赛的过程中,既运用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又认识更多兴趣相投的同学,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讲,这些经历是非常可贵的。
三、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依托学科竞赛,增加市场营销综合性实训课程
在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通过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坚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指导下,依托学科竞赛平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综合性的市场营销实训课程。可以将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科竞赛的门类挂钩,从而能够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如针对企业竞争模拟类型的竞赛,可以设置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课程;针对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可以设置市场调查实训课程;针对品牌策划专业竞赛,可以设置营销策划实训课程;针对市场营销大赛,可以设置市场营销综合实训课程等。综合性实训课程的增加,基本可以做到与课程同步,与竞赛同步,先分项训练,再综合训练,逐步、系统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2.围绕学科竞赛,安排市场营销实训课程内容
大部分学科竞赛在赛事设置过程中,都会模拟设置企业背景,部分比赛甚至是企业直接冠名的。学生参与比赛时,会面对企业真实的一手资料,身临其境的感受诸多企业汇集的市场竞争环境。学生参加一项学科竞赛的全过程,相当于参加了一个真实企业的开发项目,这与企业注重的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高校在市场营销实训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完全可以借用部分学科竞赛的背景资料,用竞赛环节作为实训授课的内容。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竞赛,学生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既能够学以致用,又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且检验到自己所学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自我培养专业技能,起到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3.结合学科竞赛,改革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方法
目前的市场营销相关学科竞赛,往往涉及到知识、技能的多维度考核,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借助团队协作的力量。学生需要组成团队,甚至是跨专业的团队,以团体的形式参与竞赛,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因势利导,进行教学方法的变革,如采用探究式的项目教学法。随着团队工作方式的推广,社会用人单位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营销实训课如果能结合实训项目,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践技能,对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是非常有意义的。项目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学生需要自主完成项目信息的收集,设计适合项目的方案,促进项目实施并最终通过评价,检验项目实施效果。学生通过对该项目的整个过程的把控,了解并掌握项目开展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这个方法强调先练再讲,老师引导为辅,学生参与为主,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已经开展六届了,每年都是真实企业冠名,并提供企业资料,要求参赛选手针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市场调查,并进行实际销售,撰写营销策划方案等一系列竞赛环节。营销实训课程完全可以以竞赛产品作为一个实训项目,学生组成团队,围绕该竞赛项目开展实训。这样一来,实训课程内容不再空洞,实训考核有据可循,实训过程就是真实企业的模拟检验,团队成员就是工作伙伴关系,从而利于实训课程落实实训效果。
4.利用学科竞赛,促成营销实训课程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实训教学;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165-02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
(一)公安院校实训教学
公安院校实训教学是以熟练公安业务实践、提升学员实战能力为出发点,在教学中模拟一线公安工作情境,按照公安实践要求,通过反复模拟训练,实现人才培养针对性、实用性的目标。因此,公安院校实训课程教学设计应以实战为主导,实用为主体,实训为主线,实效为主旨。
(二)行动导向理论
“行动导向”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改革教育学派”,德国“职业学校”之父凯兴斯泰纳提出 “劳动学校”的思想,主张由学生主动地、操作性地进行学习,教学要使学生手、脚、脑同时进行,学生必须进行自我评价。20 世纪 40 年代,英国的瑞恩斯教授(Reg Revans)首先提出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这一理念和模式提出以后,世界各国教育机构也纷纷应用到各自的教学实践中,“行动导向教学”从此在各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德国的教育机构尤其注重行动导向教学,并把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原则。美国教育学界的著名学者约翰・杜威(John Dewey)也非常注重行动导向教学,并把行动导向教学作为其民主教育理论的基础,杜威认为“知识本身就是行动的过程和行动的结果”。20世纪 70 年代,德国的职业教育领域出现了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因此,德国职业教育界与企业界同时发出来了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综合能力的呼声,并呼吁进一步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模式在不断革新,教学理论也在不断的充实,但行动导向理论作为职业教育教学设计尤其是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将长期发挥积极的指导性作用。
(三)行动导向理论与公安院校实训教学
当前,公安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但究竟公安教育采用何种模式,走何种改革路径最符合公安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至今还没有定论,对公安教育的改革方向还在讨论,但是公安教育无论走向何方,最根本的还是要结合实践需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突出应用型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讲,公安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育类型,公安教育教学要彰显公安的实战特色,满足公安一线实战的需要,迎合公安一线对实战人才的需求,因此,公安院校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实训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实战的需要,面向实战,服务实战,并把这一原则贯穿始终。
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为公安院校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它所倡导的学习通过行动来完成,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行动以及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与情景化必将对公安院校实训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影响。用行动导向理论指导公安院校实训教学,也将丰富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理论。应用行动导向理论来指导公安院校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够更加明确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的目的、内容以及组织形式,阐明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的条件和程序,更好地指导公安院校实训教学实践。
二、行动导向的公安院校实训课程教学原则
实训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员熟练公安业务实践、提升其实战能力。为达成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目标,培养合格公安专业人员,行动导向的实训课程教学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开放式教学。目前很多公安院校实训教学还是封闭式教学,或者说是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的改进与升级版,并没有真正体现实训教学特色,发挥实训教学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在实训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思路和行为完全受教师操控。而行动导向则要求开放式教学,学习环境开放,学习过程开放,教学主体开放,学员在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公安业务实践知识。另外,开放式教学也体现在学员的学习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或者自己寻找与教学有关的资料、资源,教师或者学员也可联系公安一线民警深入课堂参与、指导实训教学,这样就能更真实地了解公安一线的情况或者正在发生的变革,与公安一线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如情景式教学等。实训课程可以直接在公安一线真实的实战环境中开展,如到公安派出所、警察巡逻一线等,也可以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开展实训教学,最终使学员在实训中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训过程,通过反复演练,使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实战能力。
间接教学。行动导向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清晰的角色定位,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并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而是要通过引导学员让其从直接经验中获取知识,通过这种间接教学的形式锻炼其实践或实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学员能说的教师就不要说,学员能干的教师就不要干,教师一定不要越俎代庖。在具体的公安院校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开展教学。
合作教学。行动导向的教学是以学员合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因为任何目标、任务的达成都要求发挥团队的力量,同时每一个团队的成员都要完成自己的分解任务,并且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寻求合作,通过这种合作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善学员之间的关系,避免学员之间的恶性竞争,改变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养成的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通过合作教学也能够让学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沟通交流、学会分享,并且通过团队的分工协作最终彼此促进,共同提高,所以,合作教学也是完善学员人格,培养学员情感态度的过程,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正确的态度也是警察素质的基本要求。
三、行动导向的公安院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特征
1.典型性。实训课程内容应体现出本门课的重点,实训课的开展应以锻炼核心能力和关键实战战术为基础和前提,学生通过实训要熟练掌握本门课程中典型的实战技能。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也要突出典型性的特征。
2.动态性。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内容并不仅仅是公安业务知识的传授,它还关系到学生进入警察队伍以后在公安一线能否较快熟悉岗位,适应公安一线的新情况,较好应对公安一线出现的新问题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安一线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应对这些情况和问题的思路、方式方法以及策略也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而这些都要在实训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来,因此,行动导向的实训课程内容必然是动态的。
3.整体性。任何职业工作都是一个整体性的行为过程,警察业务也不例外,如乘警工作就是出乘、值乘以及返乘的一个连贯过程,实训教学内容的开发要基于过程的完整性,体现在学生个体的能力也应该是整体性的。这就要求教学内容既要涵盖核心的“点状”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生掌握“网状”和“线状”知识,提高学员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核心
行动导向的实训课程在内容设计上要充分考量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搭配,理论知识 “必须够用”,在此基础上涵盖大量的实践知识、实战训练和自主学习内容、学生讨论的课题以及实训的情景设置等。因此行动导向的实训课程内容比较复杂,要精心设计。另外,行动导向的实训内容要涵盖一项工作或具体任务的整个流程,并以此为引领,在具体的实训课程中可将整个流程分解成若工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和岗位流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易于学生理解,贴近实践和实战的需要,并体现出实训内容的实用性,在内容设计上可以多用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较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案例进行实训模拟,以提高实训内容的生动性。
四、行动导向的公安院校实训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要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在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其教学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任务确定阶段。在实训教学任务的确定上,教师要根据课程需要,实践或实战的现实情况,积极组织学生讨论,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师生共同确定实训内容,避免由教师主宰实训内容的情况;第二,计划阶段。学员可以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搜集的资料制订实训课程计划,再通过教师的修改,完善,最终确定实训课程计划。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学生对工作任务的规划能力,熟悉实训流程,为下一步实训课程的开展打好基础;第三,实施归档阶段。按照预定计划,学员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步骤地开展实训,在实训过程中,要始终以学员为中心,能让学员独立完成的,教师就不要参与,在学员遇到困难时,实训教师应以启发为主,有限提供帮助;第四,评估、反馈与归档阶段。每一名学员可以对自己在实训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实训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评价,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互相指出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教师在实训结束后要对实训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发现的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改进的建议。最后,整理文字资料,详细记录实训过程,出现的问题,改进的措施,以实训报告形式进行归档。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程宜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新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篇4
[关键词]纳税申报实训;双创;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最早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提出的,多所世界著名的高校都陆续开展了创新创业课程。美国是经济霸主,科技创新能力也是世界之最,这与其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1999年开始,我国就一直致力于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2010年国家教育部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新工作。2015年将双创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从政府层面开始,全面拉开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至此迅速兴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同年全国高职高专联席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开始渗透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创新创业教育简称为双创教育,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又一重点,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贯穿到具体专业以及专业课程当中。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纳税申报实训课程而言,要大力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摒弃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结合行业及区域发展需求,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接轨。
一、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纳税申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015年是双创教育空前得到重视的一年,从国家国务院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意见。具体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学校和各方合作的新的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吸引各方资源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当中。根据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有1205所高职院校开设会计专业,在热门专业榜单上占据一席之位。每年毕业生的人数也是水涨船高,竞争愈发激烈,造成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为了JX学院会计专业学生拥有较强的竞争力,纳税申报实训课程需要强化双创教育,使得学生对自主创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纳税创新精神。因此高职院校纳税申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纳税申报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会计及税务方面的实操能力,融合双创教育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可以胜任企业的技能型人才所必备的课程。现在,企事业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由于财务人员的特殊性,短期内很难形成完善的体系。企业内一般都是形成“以老带新”模式,占用老员工的时间,短期内加重财务人员的工作,甚者,部分企业考虑新人需要付出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过高,对应届毕业生不愿意投出橄榄枝。所以,为了满足企业的日益需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既要懂得会计知识、税务知识、还要有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快速应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体系。或是部分学生有创业意识,教师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结合以后,让学生在创业前期就具备了专业能力、创新创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在创业的过程中能够从容的处理各种专业问题,跨过各种坎坷,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提升毕业生的整个就业率,缓和就业难的问题。
二、“纳税申报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一)传统实训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目前,我校会计专业的纳税申报实训课程安排在基础会计和税务会计等课程之后,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税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学生对税务会计的应用能力。因此,学生的基础专业知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的积极度。课堂中,教师会结合学生的税法基础知识以及授课计划等决定授课的进度,通常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税务会计知识,再讲解纳税申报实训的流程与方法,最后让学生在现有教材提供的案例基础上,完成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我校目前缺乏纳税申报软件,因此纳税申报实训课程采用手工模式完成。在这种你讲我听我做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都是极少数,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缺乏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对业务的分析判断能力,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形成。税务会计知识繁多,加之部分和实践工作是脱节的,很多理论抽象难懂,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上课应付、迟到旷课时有发生。降低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失去了继续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此外,对于课程的评价手段缺乏创新性,考核学生主要是通过“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没有对学生的创新创造方面设置评价,也没有考核学生运用分析能力,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二)税法准则和会计准则缺乏结合
会计专业的学生对纳税申报的业务进行处理的时候,首先要掌握会计准则和税法准直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申报工作。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税法准则,同时又要对会计知识很熟练。当然,这一切教师起到引领作用,首当其冲对两者准则融会贯通,传授学生,使得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胜任工作。
(三)教师团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在双创融入纳税申报实训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力量。但在JX学院的双创教师队伍中,多数是辅导员,少部分是专业教师,这两者或多或少都是缺乏创业经验等实践能力。一定程度上,教师只能根据自己了解或者搜集的创业案例来开展教学,对学生的说服力也是大打折扣,从而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其不感兴趣,哪怕学生选择这门课程,由于教师的自身水平的限制和制度的不成熟,未能全面加双创教育和纳税实训课程结合在一起,实质上并没有帮助到学生,甚至有可能打消学生本来仅有的一点创业念头。最终,使得双创教育流于表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税务方面的双创意识和能力。此外,2020年国家出台的政策中,要求高职院校重视质量转变,通过建设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来提高教学质量。但实际当中,双师型评定标准还有待提高。
(四)双创融入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处于初始阶段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创品牌、退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项目,并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是一方面,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学生参与的热情没有想象中的高涨,只有少部分同学踏出教室,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且具有价值的项目就少之更少,大部分都是理想化项目,很难转为实际的成果。其他大部分同学缺乏自主性,缺少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很难从舒适安逸的环境中走出来。另一方面,学校缺乏一定的奖励制度,来激励专业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去钻研双创教育的知识,从而将双创教育带入专业实践课堂,使得所有学生受益。
三、双创背景下纳税申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制定纳税申报实训课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JX学院最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对纳税申报实训课程的教育理念进行重修梳理、更新,使得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符合融入双创的理念。在教学组织与实施环节,首先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使得枯燥的税务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讲授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把双创的教育贯穿其中,再引入经济活动中的案例,让学生对报税知识能够举一反三。此外,还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在课堂中创设具体的税务创业情景,布置学生完成具体的工作事项,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要我学的思维转换为我要学,再到我要有创新的学。这样把双创理念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首先专业实训教育与双创教育的高度融合。
(二)明确课程培养的就业能力目标
纳税申报实训课程具有很强的实战性,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后,完成纳税申报的理论和实操学习,让学生接触仿真的纳税申报业务,虚拟完成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完整的纳税过程,使得学生能够胜任涉税的相关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学者已经阐述过(纪丽芳,2020)学生的就业能力的理论构建,指出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体现,不仅包括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还包括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基础,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是提升。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教师做到以培养学生的这四个维度的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和生存能力。在教学中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以项目为任务,最终通过具体任务来对应完成就业能力的四个维度。以纳税申报实训课程当中申报企业所得税为例,教学目标划分为所得税的税款计算、纳税申报及缴纳、税务处理等项目,每一项目都再进一步细分,通过项目任务来实现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在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线上和线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成果展示法等。此外,借助泛雅平台提前纳税申报资料和申报表,将纳税申报填制方法上传至泛雅平台,供学生自我学习。实训课堂期间,借助纳税申报软件,让学生课堂分组再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上以一个具体的企业为例,学位分组,且组内进行岗位分工,完成一家企业的报税事宜。传统的教学为教师先演示,学生后操作。这样学生就少了自我探索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申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申报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先按组讨论,尝试将企业报税事项操作起来,那么学生就需要解决报税的内容和数据来源、纳税申报指南的解读,这都是自我学习的过程,无形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遇到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和学生互动讨论。期间教师也可以随机和学生小组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具体某个数值的来源、讲解报税表格如何填写、何种方式填写更加快捷,或者提问学生对报税流程的想法及建议,潜移默化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报税完成后,让学生继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调研,调研企业涉税业务、纳税情况、税务筹划等情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企业税务筹划出谋划策,写一份报告,课前上传至泛雅平台,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及汇报,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强化双创师资队伍的建设
当前,JX学院的双创教师队伍成员主要包括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师资双创能力较弱。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人才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完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体系。高校可以通过挖掘校内外有效资源,尤其注重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为双创教育融合纳税申报实训课程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积极将企业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士聘请到学校,担任双创实践教师,既然是和纳税申报实训课程有关,因而聘请的财务人员可以偏向于纳税报税人员,甚至可以是企业的高管人员,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可以有选择的授课或开展示范课,这样不仅为会计专业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本校教师也可以观摩学习,提升了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利于以后课程的开展。此外,本校创新创业团队教师也可以定时到企业挂职锻炼,充分利用企业的实际环境和资源,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战能力,打造具有高素质专业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四)将双创能力纳入综合考核中
根据JX学院课程标准可以查阅出,纳税申报实训这门课程的考核形式是形成性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平时成绩占综合成绩的100%。那么教师在考核平时成绩环节,考核的项目当中可以加入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同时设定具体的百分比,课程实训过程中,告知学生这一要求,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纳税申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一)双创教育凸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通过报税软件,由学生自主进行纳税申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其次教师再根据学生报税情况给予指导,从而完成教学;课堂中学生通过一个企业完整的报税资料,进行分组讨论,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企业的真实岗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二)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纳税申报实训是教师讲解步骤,学生手动计算报税数据,进一步教师讲解报税表格填写步骤及方法,学生根本不需要思考报税方法及步骤,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实践的整合度相对较低。融入双创教育以后,学生需要思考那么多的数据、表格如何去处理,有哪些方法可以加速处理,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内头脑风暴法等,边学边做,真正做到让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及就业能力
我们课题组对参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通过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出,超过8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使得他们对课程学习更加主动,对专业学习更加坚定,对创新创业更感兴趣,希望越来越多的课程能够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因此,教学改革的总体效果是良好的,提高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五、结语
在双创背景下开展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纳税申报实训教学,教学目标应该从简单的会计核算转变为有创新创业意识的税务实训,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模拟方式,通过税务软件,真账实训以及岗位扮演,让学生逐步喜欢上专业学习,逐步养成创新创业意识。最后通过对纳税申报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专业教学可以融入创新创业能力,不仅可以提升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能力。如果更多的专业实践课程融入创新创业元素,那么将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得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加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纪丽芳.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以ND高校为例[J].科教文汇,2020(8):113-114.
[2]刘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7(3):36-39.
[3]刘晓宇.基于创业计划的会计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20(10):50-53.
篇5
关键词:会计;实训;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需要培养的是既符合职业岗位需要,又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会计人才,除了要求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更要具备职业工作的综合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不断提高理论教学水平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实训教学的不断革新,为学生提供获得职业技能的方法、途径及手段。
1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随着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各高职院校在实训设施建设方面不断投入,实训方法也有所创新。但整体来看,所达到的实践效果与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1.1理论与实训联系不够紧密
在实训教学中,一些院校依然采用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集中安排一两周时间进行会计实训,甚至在一两个学期之后再统一实训,由此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产生了时间差,实训时又需要重新花费大量时间复习理论知识。这种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分离的方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空有一身知识,而不能适应实际岗位工作。有些院校刚好相反,对会计实训理解有所偏差,认为实训课没必要加入理论知识,从而使得学生们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也达不到理想的实训效果。
1.2忽视会计实训程序与规范
在会计实训教学中,一般要求按照“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程序完成一套账,原始凭证由资料给出,学生们根据原始凭证入账,很少要求审核原始凭证,也较少要求学生对可能的错账进行修改。而在实际工作中,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客观及合法合规性以及账务处理的纠错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这种实训过程忽视了学生们的会计职业敏感性训练。另外,高职院校在实训课程教学时,根据岗位设置实训模块,由学生们各自独立完成全部的岗位内容。这种实训方式可以帮助同学们系统全面掌握会计业务,却没有体现会计工作的严肃性,没有重视会计凭证在实际工作中岗位之间的传递,也不容易让学生们理解企业的会计机构岗位分工及相互牵制制度,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仿真模拟,很难形成系统性的岗位观念。
1.3缺少多行业实训内容
高职院校会计理论教学以工业企业的账务处理为主,实训时也大多使用工业企业资料,而就业时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都会进入到服务业等中小微企业工作,如商业企业、服务类企业等。教学时缺少多行业实训内容使得学生所学与就业岗位要求不匹配,由于完全没有接触过其他行业的会计实训,在初次就业时可能不清楚怎样与其他类型的企业办理资金结算,纳税申报等业务,最终会感觉所学内容无法应用于实践,无从下手。
1.4教师实训指导能力有待加强
会计专业实训包括手工及电算化实训,对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相对较高。高职院校有部分教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未接触过实际会计工作岗位,对单据的填制、传递等不清楚,实训教学中可能仍然只侧重于账务处理,而忽略了具体操作规范及流程的指导,从而限制了专业实训教学效果。
2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以岗位技能出发重视实训教学
会计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很强,理论教学应是传授会计职业所需的最基本与实用的知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岗位,业务并不复杂,但要求进行熟练的会计业务处理。因此,高职院校教学中应旨在学生岗位技能的获得,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实训课时的比例。
2.2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材
会计专业课程实训以实训教材为指导,而市场上的教材依然沿用旧的内容,没有将新的变化加入其中,主要体现在教材中的实训资料简单陈旧,重视核算账务处理而较少有会计审核、错账纠正等方面的内容,容易造成与实际脱节的情况。高职院校可以考虑与实习单位根据相关会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合力编写实训教材,结合岗位要求,体现会计工作中的凭证审核、单据流转、错账纠正及整体的工作流程,增强教材的实用性,达到与实际会计业务接轨。
2.3手工账与电算化实训并重
会计手工账实训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是专业实训实现的基础手段,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是对手工账的进一步深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用人单位将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作为招聘要求。因此,在实训安排上应注意手工账与电算化实训并重,在手工模拟实训中的单据审核、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的各个步骤完成时,同时进行会计电算化业务的操作。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们理解手工与电算化之间的差别,巩固业务处理能力,提高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能力,更快适应今后的实际会计工作岗位。
2.4精心组织实训内容与方式
精心组织实训内容与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在实训教学前,首先让学生们对会计工作流程有所了解,可以组织学生们通过视频方式或者去实训基地进行观察,激发对他们对实训的兴趣。会计实训应将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结合起来,将实训内容分为原始凭证审核、凭证处理、账簿填制、电算化操作、报表编制等环节。除此之外,为了模拟真实工作情景,可以增加网上报税,工商税务登记,银行贷款申请等方面的实训,让学生们能了解营业执照、年检办理流程;知道如何办理税务登记证,购买发票,申报纳税;掌握银行账户开立、资金结算等实际工作流程,使实训发挥真正的作用,达到与就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模拟岗位的设置方面,根据现实会计工作中的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可以把财务负责人、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核人员由同一个实训小组的不同学生担任,并实行轮换制度,从而让每位参与者能够了解不同会计岗位分工及职位特点及要求。通过精心组织实训内容及流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具备应有的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培养遵纪守法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
2.5与实训单位建立深度合作
学校可以与制造业企业建立合作,虽然给学生提供的岗位有限,但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们了解制造业的会计流程。同时学校可以与实训单位开展互惠互利合作,如:让教师去单位提供会计服务,增强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学校为实训单位提供员工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水平等。会计师事务所及记账公司能够吸纳的学生较多,对于会计毕业生是一个较好的实训平台,可以将其作为会计专业长期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一方面学校为会计师事务所与记账公司提供会计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实训,学生们可以接触到不同规模,多个行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内容,将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3结语
高职院校在会计实训教学中的问题普遍存在,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出发,开发工学结合教材、手工模拟与会计电算化并重、精心安排实训内容与环节以及与实习单位进行深度合作等方式来提高实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海燕.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与实施[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04):120-122.
篇6
1 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实训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当今,许多职业学校的实训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内容过于单调,与社会生产和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所以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
1.2 师资力量不足,知识更新较慢
许多学校的教师结构不合理,理论型教师居多,实践型教师较少。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场地大,老师少,学生多且分散,不易管理。并且大多数教师原来掌握的仅是教学层面的知识、技能,对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技能的了解还有所欠缺,导致了教学的片面性。
1.3 学生素质下降,且存在个体差异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数量的增加,但学生的素质也在不断下降,尤其是个别学生的差异越来越大。如果按照同样的教学进度,肯定不能做到两端兼顾,必然会导致优秀的学生越优秀,差学生的差距亦越大,教学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
1.4 教学手段传统化,缺乏创新
许多学校的实训课还保持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两个实习老师一组,指导大约40人一个行政班的同学训练,对每一个课题先由老师示范操作,学生再以分组形式练习,上课时教师来回奔波指导监督学生。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积极性,且学生是否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对未来安全事故的不可预见性,都会给实训指导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2 “教―学―赛―训”一体化技能教学法和“项目―导生制”教学法的应用
2.1 “教―学―赛―训”一体化技能教学法的意义
“教―学―赛―训”一体化技能教学法是教学方法的另一种体现,是教学与竞赛的结合,是教学内容与专业技能的结合。以技能竞赛形式教学,通过若干次的竞赛、加以不断练习,最终达到以赛促学的教学目标。有竞争才有进步,有压力才有动力。竞赛可以使人的感官更加敏锐、思维更加活跃、记忆更能增强。在技能实训教学环节中加入竞赛活动,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也能够提高技能实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2 “项目―导生制”的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型教学法,教师将学习任务,教学问题以项目形式交于学生完成,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以自身现有的知识与技能为基础,自发性地收集相关材料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小组方式进行学习,由学生自己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参与,分工合作。项目的实施,方案的策划,内容的设计,工作的分配,都将由学生自己负责,最后总结整理并反馈给教师。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可以更切身的理解课程内容,把握课程重点、难点,强化自身技能,体会自主学习的艰辛和乐趣,培养个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团队意识。学生教学生是导生制最基本的特点,即由教师选择一些优秀的学生充当“导生”,作为教师与众多学生之间的枢纽,教师先向这些“导生”讲授项目内容,“导生”再将其转教给自己组里面的每个成员,实现每组都有“老师”的有效教学。
2.3 “教―学―赛―训”一体化教学法和“项目―导生制”教学法的实施
“教―学―赛―训”一体化教学法是通过“赛-训”的形式来展开的一体化教学方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并将这些知识通过实践灵活运用。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班级之间的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实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始终保持对学习的渴望。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的方式来推进技能传输,使学生技能不断形成和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具体实施流程如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与所学技能目标要一致,这样学生就业以后便能很快适应所在岗位,所学所用都能很快地发挥到最大化。竞赛教学法的适当融入,能有效地在竞争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竞赛项目教学应满足的条件:竞赛内容应与教学内容贯通合一;要与实际生产息息相关,做到竞赛作品与企业产品相呼应;亦要考虑到学时是否一致,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竞赛与教学的统一。
(2)新颖的组织教学与竞赛相结合。①教学组织的形式要符合学生技能要求。专业技能的掌握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总结,才能使学生对专业技能更加的了然于心,而这种看似索然无味的训练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抵触的消极情绪,这就更加迫切地需要一种符合学生技能训练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组织开展学生之间,组别之间、班级之间的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已达到教学目的。②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励机制的建立。在学科竞赛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将其创新通过竞赛体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组织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并将每一次竞赛的结果作为综合评定和高级赛事选拔相关选手的重要依据。建立形成一套激励机制,学生在竞赛过程中,通过团队合作,增强团队意识,最大化地实现竞赛效益。③新颖的组织教学。教学的组织方式采用“项目―导生制”,此方式可以对教学起到推动作用。“导生”来源于学生,每组都有一名“导生”来代替指导教师完成项目所需教学指导。通过项目引导、竞赛活动,任务驱动,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技能竞赛,而不仅仅是参加竞赛的几位“精英”,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在平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3)综合评价。技能教学评价就是对参赛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对他们掌握的技能进行考核并打分,最终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①对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操作,操作时间、文明生产等实际情况进行如实打分。得出的成绩为M。②在比赛结束后老师与导生共同对参赛人员所做的产品进行全面测量评分。得出的成绩为N。最后,将成绩M乘以40%,成绩N乘以60%。两部分成绩相加得出参赛人员的总成绩Z。然后对所有参赛人员的总成绩Z进行核对并排名,确认无误后公布成绩,以发挥竞赛的及时效应。
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财会专业;实训课程
高校专业组成中,财会专业一直是非常热门的专业,但是由于该专业学生较多,且财会管理本身有非常严谨、保密,导致高校财会专业的教学多停留在理论讲解上,虽然开设了部分实训课程,然而却常停留于表面形式,使得当前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整体质量不高。在新形势下,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应转变原有的财会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重新审视并解决当前财会专业实训课程教学问题。
一、高校财会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内容安排不合理
当前很多高校,虽说在财会专业教学中引入了实践教学的理念,但事实上专业教师与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远远不够,实际的实践教学常常是敷衍了事,通过购买几套软件,要求学生只需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就等同于具备了动手能力[1]。而从实训课程的内容上来看,表现出课程安排的严重不合理,财会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相差巨大,课时没有衔接性,实训内容大多选用一定的实训教材,实训内容局限于传统理论学习,缺乏创新。
(二)教授方式单一,师资队伍经验不足
高校财会专业实训中,仍以教师讲解,学生操作的教学方法为主,并没有将真正的企业会计实务操作加入到实训教学中,停留在表面形式。此外,教师个人实践能力的缺乏也是导致实训课程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因为大部分财会专业教师都是采取以往理论讲解的方式,因此在个人能力的提升上也更偏向于理论学习,往往忽略对财会实践的重视,使得课程讲解过于单一。
(三)校外实习困难,校内实习环境单一
在财会专业学生实习上,校外实习工作很难开展,因为财会属于公司的重要部门,很多企业比较重视,且岗位容量小,往往只能吸纳少数学生,这与财会学生数量不相对。而校内实训由于资金不足以及封闭化的原因,使得校内实训基地难以与真正的企业会计活动流程契合,学生的实训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以上这些会计专业实训教学问题,是大部分高校焦灼的问题,如何打破实训教学的瓶颈,培养显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会计专业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二、校企合作下高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在校内实训管理中借助虚拟实训平台
会计专业教师在教授实训课程教学时,要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施高效的管理[2]。在实际操作上,专业教师可以依托学校搭建的虚拟实训平台,对财会专业教学的过程以及教学问题进行监控、分析。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教师还可以家住虚拟平台,进行专业实训课程的设计,引进现代企业会计工作新经验,使专业实训内容与现实企业工作相连,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促进高校会计专业实训的新发展。
(二)不断完善实训课程
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的培养依托一套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训教学共同支撑这个会计课程,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学校应增设实训课程的课时。实训课程应包含显示企业一整套工作流程,以便让学生对企业产、销、人、财、物一体化有基础的认识,以实训操作为基础,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
(三)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发挥企业在实训教学中的优势
高校在与社会企业达成合作的时候,应全方面的评价并考量企业的实力与会计管理的水平。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时,要求学校与企业商定实训合作的具体内容,不能只谈合作而忽略了实训的真正目的[3]。在选择社会企业时,学校应首先观察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让企业充分认识到与学校达成实训合作的价值,使企业能够真正意识到建立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潜在财会人才;其次,要不断加深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度,在实训内容的制定赏,可以有教师与企业财会工作人员共同讨论,制定适应学生发展的实训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四)加快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学校实施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重要场所,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高校及合作企业都应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财会专业理论教学方式与特点,不断更新与完善实训基地的教学仪器、实训理念;其次,为了确保实训教学的质量,应在校外建设较为稳定的实训基地,为学生以后的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在现实社会场景下会计专业技能的应用及综合实践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作为高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为了提高专业学生的能力,一定要构建一个全面、完善、有效的财会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在具体实施上,依托校企合作优势,突破传统实训教学瓶颈,不断提升与促进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兰林.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8):164-165.
[2]李竹林.校企合作的实训课程教学探索――以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学(学术版),2011(09):53-58.
篇8
(一)实训基地硬件设施不完善,资金短缺
需要筹集足够的资金来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设备的配备,实训器材的添置,否则会影响实训教学效果。此外,在实训过程中也存在着某一些学生违规或不当操作,轻则造成浪费,重则造成器材损坏。
(二)实训课课堂教学方法呆板
有的教学把实训室当成课堂教学,或者类似参观实习,有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一言堂,或者是盲目追求操作统一,便于管理,教师说一步,学生做一步,学生自主性不够,不便于区分学生的优劣,也不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学生手高眼低的学情
没有达到学习效果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强于本科生,但是理论知识薄弱,造成手高眼低。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往往做了一大堆,错了一大堆,却不知道错在哪。
(四)教师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低,经验不足
高职高专学生对老师依赖程度大,每个小环节都需要答疑解惑,才能放心走下一环节,担心走错一步,全盘皆输。因而,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指导老师必须对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都了然于心,否则难于驾驭课堂。然而大部分教师在大学里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不够,再加上年轻老师经验不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教师普遍感到实训课教学比理论课教学更辛苦,挑战性更大。
(五)管理实训教学课堂难度大
课堂组织上,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分组进行实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常常出现各组进度差距很大。因而,不能由学生自行分组,影响整体教学进程。如果实践教学所有学生集中上,没有分组操练,则变成了参观实践,容易流于一种形式,也是不可取的。不少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课堂没有遵守相关规则,有的学生是没有领会和理解,而误操作;有的学生好问,但不少思路都想歪了;有的学生是做错了一步后,没有及时纠正,后面就破罐破摔了;有的学生干脆是来敷衍了事,蒙混过关,一有机会就做点小动作。因而,不少实训教师反映,实训教学非常辛苦,而且又是一次性连续上四节课甚至更多。这种集中实训,持续时间长,学生个体差异又大,需要两个及以上教师相互配合。
(六)实训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不少院校实训教学起步较迟,没有建立规范全面的实训教学考核评价办法,对实训教学的要求没有规范,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使实训教学考核流于某种形式。实训教学有别于理论教学,不是简单的成果考核。而是结合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它既需要体现实训的特色,又能反应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区分个体差异。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把实训课程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改变教学观念,激发教与学的活力。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应充分体现工学结合,适应市场需求,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实训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教学导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真正切合实际多方研究,探索适合高职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之路。
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增强实训教学硬件建设
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建立长效双赢的互利合作模式,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训室,为企业培养并输送其所需的人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受益,共同发展”。企业培训与学院实训相结合,既缓解企业人力资源的空缺,又为学院就业开辟渠道,又节约双方资金投入。需投人专项资金,满足设备维护、耗材所需。利用真实的职业环境实现实践教学的同时产生效益,变消耗性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形成可持续自我发展的实训基地。还可通过校友捐赠方式,筹集专项资金。
(二)完善实训教学软件建设
完善校内外实训室及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组织编写适合实训课程和实训室设备设施操作手册,完善工作日记、学员手册、教师手册等学材,为顺利开展实训教学奠定必要基础。依托校企合作的模式,与企业(如用友,浪潮等)联合开发市场营销教学软件、操作手册。建立培训平台,实训教师与企业培训师互动学习。教学软件及教学模型以企业的实际市场经营为学材。使教学软件符合企业工作实际,符合高职学生教学需要。
(三)创新实训课程教学方式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营销实战合作的企业单位,按照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校内培养和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并签署双方合作协议。以项目为载体,实行任务分解,分阶段,分目标,定要求。实训基地采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和无线摄像头全程监控,既可为学生展示清晰的教学观摩,又便于教师的自我修正,提高教学技能。
(四)分析学情,以学定教
几年来高等教育招生人数逐步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意味着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不少高职学生由于高考失败,对学习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对学习、生活、就业悲观失望。课堂的学习状态不佳,课堂开始前十分钟还有注意力,后面兴致就大大降低,大部分学生实践学习的兴趣大于理论学习。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情绪、学习动机,为衔接教学,“以学定教”作准备。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尤为重要,同时也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助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挂职,也可以到实训基地学习,以便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专业教师引进上要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上进行详细规划:年龄结构上注意老、中、青相结合,知识结构及职称结构上呈高、中、低梯度搭配。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中青年专任骨干教师。为了贯彻工学结合的办学精神,还要通过“走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走进来”是指聘请校外的专业人员对部分实践课程进行指导,“走出去”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专业教师进修或走进企业顶岗,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校外兼职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为补充,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实训指导教师队伍。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通过培训获得高级市场营销师,会展策划师,国家公关师等相关职业资格。校企深度互动合作,“双向互聘”是指校企双方对各自设立的经营实体或教学科研实体在人员上交叉引进、相互聘任,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学校的实践教学上互为补充,共同受益;“双向培训”是指学校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校本培训,或派教师下厂锻炼,学校开展各类专题培训班提供企业员工培训或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训输送急需的职业人才;聘请既有高超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顾问,参与本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开发,重点承担相关科研任务。
(六)科学组织管理实践教学
采用实训室开放的方式,课上教师演示性操作,课堂学生分组练习,限制时间,掌控进度。采用多项目同时进行的方式,提高了实训室利用率的同时,避免实践教学组织上的浪费学时或者师资紧张等问题,也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采用模块式实训教学方式,分模块进行任务教学;可利用伙伴教育的方式,建立相关兴趣小组,让先学会的同学,学得比较好的同学,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也带动后学的同学,最终所有人都学会;也可采用超市性实训教学方式,情境式教学,既增强仿真性,又提高“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还可以采用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为企业输送后备技能型人才,也能锻炼学生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
(七)建立多元化实训教学的考核体系
加强过程考核,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从学生课堂纪律,认真严谨态度,团队协调能力,知识领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多方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注重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还应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潜力,使考核评价结果具有就业指导意义。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实现证书考核替代期末考评。实训课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在实训课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及提交的报告或总结等实施。以全过程评价为主,最终提交的报告或总结为辅。过程考核角度包括考勤,操作的准确性,时间的掌控性,理论运用,课堂表现,记录的及时性及准确性等。
(八)将教学内容与考证相结合
为了适应市场对就业需求,要求高职学生双证毕业,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应的职业资格证-“营销师”,“仿真实训、课证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课证结合”是指把职业证书考试所需要的课程融入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将营销师职业证书的考试大纲结合到课程学习中,实现职业与课程学习的对接。在有限的时间,既提高技能,又增强就业保障。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取得营销师、会展策划师、国家公关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为了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合格率,保证更多学生取得双证毕业,建议将职业资格考试的科目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与以往相比,学生职业证书合格率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明显提高。
三、教学效果的评估
通过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在实训平台上指引实践,也在实践中升华了理论。在模拟企业经营中,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能反应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我院在实施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就业
市场营销实训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与实践中,有很大的自主性,学生可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学会系统思考问题,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组与组之间的对抗与竞争,激发了课堂氛围,也提高了教学效果。课证结合的方式为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保障。
(二)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兴趣
我院实训指导教师都是在一线实践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深知实训课教学比传统讲授式教学难度大,而且也更辛苦。但实训课上得好,方法得当,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思路,老师也不懂学生的想法,相互磨合困难,实训课也只能流于某种形式。实训课程改革以来,促进了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既激发课堂气氛,也增强教师的教学兴趣。
四、结语
篇9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从职业能力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着手,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阐述如何进行物流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中实训课程、实训基地、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课程改革与建设、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等方面对实训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
物流管理;教学改革;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学生完成高中教育后进行的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不同在于,职业教育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职业能力与实践教学
职业性、技能性和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和本质。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办学中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上一线工作的重要方法,它属于应用性实践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训练。实践教学,对于高职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实际工作内容有直观的认识,对于未来该领域具体工作的各项操作技能可以很好的把握,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造就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剖析
2.1物流实训课程针对性差,实训教材缺乏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要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但是,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开展差强人意,针对性比较差,实训教材基本没有。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没有考虑未来企业的工作实际,只是以理论课程教学为依据,也没有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院校开设什么课程,就建设什么样的实训基地,完全是本末倒置,而且,有些院校物流专业的实训室只是一个摆设,根本就没有用于实际教学,只是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一些要求和检查。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际操作性比较强,实训项目很多,实训教材的统一就成了一大难题。实训教材的缺乏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如: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在编著教材的时候力不从心,编著的教材实训性比较差,没有企业的实践经验,编著实训教材只能是闭门造车,和企业实际不相符。
2.2实训教学以校内为主,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目前大部分的物流实训课程都是以模拟软件、角色扮演、视频观看的方式进行,这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时,基本是以校内实训为主。教学课程内容模块化,把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负责一个模块,理论内容完成后,利用软件进行上级操作,然后再进行实训设备的实操,如《第三方物流》的实训项目:第三方物流外包,实训课程根据情景任务,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分组进行软件模拟,再辅助一些简单设备的操作。实训项目的进行看起来比较顺利,但是这样的实训方式是学院派,没有实践价值,实训的情景内容都是虚拟的,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没有实在的帮助。物流专业是一个前沿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只在实训室是达不到工作上的身临其境的,应该和企业的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轮岗实训,传授实际经验将物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带入实践教学中。目前,很多院校实行校企合作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实训教学,但是校企合作的情况也是不理想的。校企合作应是学校和企业双赢,但是对于双方来说,不存在隶属关系,企业只是想得到廉价或免费的劳动力,而且担心学生实习过程中引起安全等问题,对于校企合作不是很热情;对于学校而言,学校为了缓解办学的资金压力,减少实训设备的投入,比较积极地与物流企业合作,只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因为没有很好的机制来约束双方,所谓的校企合作成了一纸空文。
2.3有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少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更是实践教学的中坚力量,但是物流管理是一个新兴行业,师资力量不是很雄厚,而且以青年教师为主,从高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没有专业实践的经历,加上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都很饱和,甚至有高职院校两个老师撑起整个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所有的工作都是两个人全部负责,工作中不可能抽出时间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难以承担实习指导。有些院校通过引进企业实训指导老师的方式弥补自身实践教学的不足,但是这些企业的师傅缺乏教学技巧,他们自己只知道怎么做,不知道怎么循序渐进的讲解,学生的实践学习就成了隔靴搔痒,拜了师学不到艺。有些院校每年选派部分教师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但是企业基于企业核心技术保密的考虑,指导的不到位,到企业参加实践的教师接触不到最新技术,学的只是皮毛。
3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3.1加强课程改革与建设
教材方面,把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和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如《仓储作业管理》、《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按照企业实际,把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理顺,重新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编排,基于工作岗位进行开发相应的实训模块,组织专家编写实训大纲和内容,开发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优质教材。教学内容方面,校内校外实训相结合,使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操作能力,同时,为了适应国际物流的要求,还要学生加强英语和计算机的能力培养,如,加强《物流管理专业英语》、《物流沙盘运营》、《国际贸易》等实训课程,使其具备专业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也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3.2加强校际合作,建立共享型实训中心
物流专业的实训项目很多,设备投入投资巨大,而高职院校经费普遍不是很充足,在实训设备的投入上力不从心,设备采购多年仍然舍不得丢弃。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物流行业获得了大跨度的发展,实训设备远远落后于物流实际。为了资源充分利用,各相邻的院校之间可以考虑校际合作,建立共享型实训基地。院校自己单打独斗是难以成满足教学需求的,院校之间校际共建实训中心,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把各自的资源统筹运用好,做到优势互补。在实训中心运营过程中,把各院校的课程排开,这样有利于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指导教师可以互通有无,相互学习提高,形成良性循环。学会“利用”兄弟院校优势的软硬资源,改善实训教学质量,搞活办学机制,更好地完成学生各项技能的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更要深入物流企业参与企业调研和企业实践。教师到物流企业去实地调研,顶岗学习,能够掌握最新的专业技术,使其教学内容与物流行业发展保持一致,教师到物流企业中工作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咨询服务,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进行互惠互利。
3.3提高校企合作水平,实现校企双赢
实训方式上,有关《第三方物流》的实训课程,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和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把第三方物流的实训放在企业中进行,让学生体验各种供应商、采购员、仓管员、拣货员、配送员等各岗位,可以把超市、配送环节、仓储环节放在校内实训基地。学生既是学校的成员也是企业的员工,企业和学校进行订单式培养,这样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获益,实现教、学、做融为一体。建立校企合作的评价机制,制定评价标准。校企合作需要机制的约束,校企双方要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约束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企业与学校相互深度渗透,每过一个阶段,对校企合作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对于不相适应校企合作的情况进行修正,对于好的地方进一步巩固,把校企合作的机制推向更一层次。
3.4多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协议中,可以体现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的内容,企业选出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学校派出实力强的老师深入企业,进行实地体验,企业资深专家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可以担任兼职实训教师,教师经过历练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对于师资力量的充实是大有裨益的。对现有物流管理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针对专任教师,安排专业课教师深入到企业和科研单位,了解物流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将其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选派教师参加各种物流专业的课程培训,提高教师设计课程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聘请物流企业的专家及技术人员利用假期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直接把教师送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进行培训,直接跟踪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把物流管理“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起“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物流管理教师业务考核重要指标并与升级、晋职等结合起来,建立起适应高职教育特点,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评审标准和办法,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钦方.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物流实训课程教改探索[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106-109.
[2]周叶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的对策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42-43.
[3]邱开金.产教如何才能水融[N].中国教育报,2014-03-03.
[4]郭昕.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国际物流课程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4):194-195.
篇10
重庆工商大学“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大致经过了4年时间筹建就获得正常运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实验题目实行项目团队制,学生对该类实验项目兴趣都比较高,积极性也比较强,学生在实验报告的写作过程中,对宏观经济现实问题某些方面的分析表现出了较为深刻的思维分析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学生经济学素养不足、实际分析能力不够
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的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开设,这些低年级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学习主动性不强,更缺乏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缺乏经济学基本素养。尽管学生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甚至少数学生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知之甚少,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对经济原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经济现象有效联系起来。[2]
2.学生文献阅读能力不高
通过实训课程近几年的运行,发现大多数学生文献阅读能力欠缺,不能对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也不能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找到对项目工作完成有益的启发点,不能对文献进行有效借鉴。由于对相关文献未做深入学习,因此在实训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方向性不够明确,对项目所涉及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入。
3.前期知识准备不足
“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运行流程一般是:周一上午学生确定研究题目,接着由小组长与组员进行工作分工,各成员按分析完成各自工作,由组长汇总。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未能系统地对各个小组所涉及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知识等学生所学相关课程进行复习回顾,造成学生后期学习和先期知识脱钩现象,在运行相关工具分析实际问题时显得办不从心。
4.对学生学习引导不充分
由于学生实训时间一般只有五天,即一般从周一上午接受工作任务,周五上午口头汇报,实际工作时间只有四天半,时间较短,学生很难对相关的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计量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进行深入复习,从而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
5.学生写作能力训练不足,模仿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学生在参加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之前就已经完成过学年论文的写作,但由于学生不认真、指导教师不强调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的文献学习吸收能力、报告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在“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实践课程中发现,本科学生的文献学习能力和中文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
6.考核方法不尽合理
综合实训成绩分为三种,一是原始成绩,二是学生自评分,三是最终成绩。最终成绩是在原始成绩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分修正而成。原始成绩一般由实验报告和实验汇报两部分组成,由于实验汇报只能随机抽取一位学生来进行口头汇报(而以该生的汇报成绩作为全组的汇报成绩),因此汇报成绩带有一定随机性。
二、“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创新教学法思考
通过对当前“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学生大四学习的特点,在以后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课程训练目标,明晰课程改革思路,优化教学创新环节,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3]“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在运行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任务要具体、可操作。在实训过程中,要做到:以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贯穿整个实训过程;以实验项目的理论工具为线索安排教学重点;实训过程由实验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团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项目设计、理论与应用工具复习、统计分析数据收集等过程,这样就能在实训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是积极的参与者。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整个实训过程应做如下改革。
1.实训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是在实训项目开展以前,要对实训用到的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统计学基本理论进行简要复习。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内容,应以经典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主。统计学基本理论要以计量经济学当中用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为主。经济学理论主要以实训项目所涉及到的为主。在学生团队确实实训项目以后,实训教师就可以按照这三个层次针对学生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复习指导。这一环节是目前实训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2.实训项目牵引阶段
本阶段对整个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非常重要,既要使学生实训项目有思考切入点,又要使学生理解实训项目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还要让学生最终完成一个实训报告。在此阶段,指导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侧重检查项目子任务完成情况,并适时为学生归纳总结写作技巧和理论知识。对学生参与项目的引导不是简单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理论讲解、上机演示等形式,如计量经济学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等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动手实现,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应用。
3.实训项目完成阶段
本阶段是指实训项目的初步完成阶段,主要工作是通过完整实训报告的写作和汇报PPT的制作对整个一周的实训内容进行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借鉴各种现成的资料,按一定格式完成项目文档,并制作汇报PPT。指导教师在学生口头汇报之前,对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内容和汇报PPT的制作进行初步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实训项目汇报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检验学生对实训报告内容的口头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由团队小组组长先进行汇报,主要介绍实训项目的组织策划、项目分工、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及项目时间安排。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取两位学生来对实训报告内容进行陈述,指导教师再做进一步的点评。这一阶段能对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有效训练。
三、小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