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指导范文

时间:2023-04-01 22:3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就业创业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就业创业指导

篇1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提出,职业院校由于就业指导上的欠缺和毕业生创业意识差,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通过学校教育改革、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解决就业问题,是破解目前就业难和市场用工荒两大难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就业指导 创业培训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是就业市场的两大难题,一方面是用人单位高薪难觅技工,另一方面是手握简历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既有政策因素,又有学校的原因。职业院校作为破解这一难题的一个平台,其作用日渐突出。笔者从产生两难局面的原因及对策方面,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提出几点看法。

一、形成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原因及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使更多的人能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加上高等院校的扩招,进一步扩大了高等学校的学生规模。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平衡中主要链条衔接的缺失,造成了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局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职业教育面临的发展环境并不理想。现行的教育政策和体制,仍未走出重高等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怪圈,职业教育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同时,在社会环境和国民意识的影响下,广大家长自身的传统思想也推动子女追求高层次的高等教育。

其次,职业教育本身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课程设置单一,学生的很多需求无法满足。职业院校采用校内理论、校外实习的模式,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工厂岗位技能脱节,企业实行绩效管理,难以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再次,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够。学生入校时,对所学专业行业发展的认识模糊不清,而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理论培养,对学生将来的就业问题重视不够,造成学生在毕业时不了解社会需求,在选择职业时,存在盲目性。

最后,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意识差。职业院校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学校未将学生心理素质差、创业意识弱、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列入议程。学生缺乏良好的创业引导与就业指导,面对就业市场无所适从,不是被无情淘汰,就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二、解决用工荒与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方针。在新形势下,职业院校要抓住机遇,通过转方式、调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有技能的人才,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寻找对策和途径。

一是国家政策倾斜。“十二五”规划将职业教育归于国民教育行列,平衡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招生比例,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的需要。国家要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切实拿出转变方式的措施,职业教育部门也应迅速出台与“十二五”规划相配套的改革措施,整体联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是职业教育部门要改变旧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模式,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首先,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职业院校与高等学校、企业联合,校企共同育人。其次,要高度重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有专长的高级技师和现场工程师进校担任技能训练教师,改善现有的师资结构。

三是加强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素质。首先,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其次,充分重视对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联谊会、招聘会等,满足学生对就业信息的需求。

四是加强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职业院校在教授学生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帮助学生择业、创业。通过开设创业指导课,实施创业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就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就职业教育而言,在呼唤社会大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的调整,从过去被动的模式中走出来,重视就业指导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为解决用工荒与就业难问题做出贡献,在贡献中凸显地位,从而树立良好的口碑。

参考文献:

[1]张小建.职业指导的操作与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创新与创业教育课题组.创新与创业[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许洁妮.技工学校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J].今日科苑,2010(14).

篇2

——就业创业指导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三天的就业创业指导个骨干教师培训结束了。在培训方精心组织下,课程安排丰富充实,结构合理,针对性强,我收获很大。

在朱辉荣老师《创业从0到1》的专题讲解中,我看到了一位激情澎湃、对创业充满热情、为学生在创业之路上提供专业指导的默默奉献的老师。朱老师从创业机会、产品打造、产品验证、团队建设、商业模式、资金融资等几方面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创业孵化过程,运用许多实际案例来解释理论。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创业实践指导,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魏欣老师的开场自我介绍别具一格,他培训现场的许多方法和技巧都可以让我带入今后的就业创业课程中,创业教学形式以让学生更全面和深入地掌握知识。魏老师所讲解的商业画布也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对于我们今后指导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大有帮助,可以以商业画布这一工具进行创业指导和分析。

王春伟老师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员们都在课堂上表现出了积极主动、情绪高涨的学习精神,整场课堂氛围很好。分小组有效地把控和组织了整个课堂,积分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在国际劳工组织工作过、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的邓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最前沿的各国创新创业战略计划,让我们眼界更开阔地看到和对比中外就业创业情况。

在这次培训当中,我被老师们精深专业的学识和耐心细致的敬业精神所深深感动,每一位老师都情绪昂扬,弘扬新时代创新创业精神,充满正能量。学员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通过培训,大家学习了创业知识体系,了解了市场形势及创业环境,学会去如何组织、计划、实施、实践、一步步指导学生等,创业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培养了创新思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之下,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既扩大了就业,又实现对人生的价值追求,同时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作为就业创业指导老师,我们首先要不断更新创新创业思维和理念,转变意识和认识,才能在就业创业指导课上为学生讲解创新创业,鼓励他们培养创新思维,进行创新创业。

二是学习了创业知识。上完课程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加强学习,要全身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学习创业需要的条件、政策及法律知识等。用更加专业的知识指导学生,避免他们在创业过程中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都基于为其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因此,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加强业务知识能力学习。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就业 指导服务 体系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238-04

大学生创业就业难是社会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要措施。当前,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指导服务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目前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如何构建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新体系,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形势分析

经济新常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客观存在的状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发生一系列新变化,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发生变化,经济结构优化发生变化,第三产业主体发生变化。2016年,受到国内经济影响,大学生创业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作为高校毕业生这一就业群体,这将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很大压力,大学生创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我们通过组织对广州地区有关高校和招聘单位的专题调查,了解到大学生创业就业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创业困难主要体现在:创业意识较低,调查结果显示,39%学生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宣传工作开展不够广泛,大学生创业意识缺乏,而且,创业实践基地少,没有机会参与创业活动;创业激情较高,有24%大学生有创业欲望,而且表现比较强烈,大学生创业激情逐年增多,创业人数不断增加,但实际参与创业的比例还是很低,统计创业人数不到2%;创业环境欠佳,目前,大学生创业还没有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完全认可和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还没有得到高校、地方政府和家长的大力鼓励和足够的资金资助;创业资金短缺,调查数据显示,38%的学生认为自己想创业,但没有资金支持。处于创业期或准备创业的毕业生,资金短缺是创业重大问题。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的资金资助政策,帮助大学生创业融资,但整个资助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落实。二是在就业方面就业困难主要体现在:工作经验缺乏,调查显示,有51.2%学生认为工作经验欠缺是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没有得到企业的认可,平时也没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动手能力较差;专业能力不足,有31.4%学生认为个人专业能力不足是求职过程中主要障碍;缺少求职技巧,数据显示,有25.1%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欠缺对就业面试时很不利;冷门专业困难。调查结果有25.4%学生认为社会需求量饱和,对一些专业相当不容易就业;毕业学校歧视,专访中发现,36.7%学生认为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就业更难,很多大型企业在招聘时,一定要985、211工程院校毕业生,这些要求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影响较大。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科专业调整力度不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水平较低

1.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有的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很多比较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改革力度不够,未能做到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去设置学科和专业。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得到全面开展。主要体现在高校的创业指导课程设置不明确,对创业指导课程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一种科学理论体系,有些高校未开设相关课程。创业指导服务观念落后。有些高校还是被动,他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对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创业就业指导服务难以满足学生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创业指导内容单一。面对创业就业指导服务问题,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学校给予指导服务工作是多样化、全程化的指导服务,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创业就业政策与形势、创业就业技巧、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创业就业需求信息、职业适应能力、就业创业心态调整等等内容。但从目前有的高校的情况看,指导服务内容比较少,这显然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二是创业就业指导队伍较弱。高校创业就业课程指导老师,有的是学生辅导员、有的是行政管理干部,或者兼职教师,这些老师缺乏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综合能力不强,比如很多老师都没有懂得最基本的教育学、法律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又没有了解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所具备的创业就业知识,很难保证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三是创业就业服务形式落后。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服务老师,受到工作要求和专业知识局限,在全程化的创业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上,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造成指导工作和服务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

4.高校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未能满足学生需求。目前,高校都能通过各N方式和形式设立大学生创业就业实习基地,比如: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但有的高校仅仅是形式上的做法,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且,基地数量也不多,仅能供一部分学生实习或实践,未能满足大学生的各种专业学生的需求。

(二)创业政策落实程度较低,创业就业环境未能得到较大的改观

1.产业转型升级不合理。从经济社会角度分析,通过发展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业就业难与经济转型升级速度缓慢有着密切关系,地方经济产业层次偏低是导致对大学生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5.提升创业就业指导服务质量。高校创业就业指导老师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发挥指导和服务作用。因此,一要提升指导老师专业水平。加强指导老师的专业培养和培训,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研讨会,更新知识结构。二要做好兼职教师聘请工作。邀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创业理论专家、创业企业家担任学校兼职教师,进校指导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三要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方式。高校要建立校园创新创业QQ群、微信群,搭建创业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加强创业信息交流,建立创业项目指南库,提高学生创业工作服务与指导的有效性。四要加强个性化创业就业指导。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个性化指导和服务,是做好毕业生创业与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高校要深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农村生源学生、以及少数民族学生、边远地区学生等创业就业困难群体,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做好他们的个性指导和服务工作,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全力帮助他们充分就业,实现创业愿望。五要做好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工作,为大学生自觉树立良好的创业就业观,自觉调适在创业就业选择中的不正确的心态,树立务实的创业就业理念,顺利实现创业就业。

6.开拓学生创业就业渠道。高校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挖掘发现各个领域的创业就业岗位的就业机会。高校要落实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基层项目岗位,切实做好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基泳鸵怠⒌街行∥⑵笠稻鸵倒ぷ鳌M时,要发挥农业院校的优势,引导大学生到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研发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等领域创业就业,真正实现学有所用。

7.扩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高校要建设和利用好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加强产学联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协同发展,加强产学研教学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习见习实践活动场所,为大学生做好创业就业准备和实训提供发展平台。高校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培育指导工作,大力促进产、学、研等多方面紧密结合,采用多样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实习实训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以提高毕业生创业就业质量。

(二)完善学生创业就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良好创业就业环境

1.加强创业就业法律法规建设。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就业法律建设落后问题,国家要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法律法规建设,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法律保障。构建比较系统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法律体系。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就业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问题,加强创业就业法律法规建设,比如创业就业市场中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问题,对暂时失业大学生给予提供失业保险救济、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等相关指导与服务问题,都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法律法规保障构建完善的创业就业体制机制,加强宏观调控责任,逐步扩大创业就业需求,创造更多的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机会和平台。运用政策倾斜、鼓励投资兴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达到扩大地方创业就业需求。进一步完善企业补贴制度。大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为调动大学生见习单位的积极性,政府要提高给予企业适当补助资金,并根据企业单位接收毕业生实习人数及实践基地设施建设、职业培训指导的情况在财政与税收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资金资助,保障大学生实习顺利进行。

2.加大创业就业政策宣传力度。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宣传,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通过网络或电视等多种渠道,及时帮助大学生或企业深入了解和掌握国家及地方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业信心,更好地开展自主创业,实现创业梦想。同时,通过创业就业政策的宣传,让社会和家长都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形成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大力宣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以及大学生创业就业典型,树立典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3.解决创业就业困难学生实际问题。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目前大学生创业就业困难的根本情况,出台一些符合地方实际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着力解决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到达精准扶助创业就业困难大学生,增强他们创业就业信心。提高创业资金资助标准,增加优惠政策补贴和低息贷款,扶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就业。对于一些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毕业生,要扩大对他们的经济资助力度,提供未就业大学生社保补贴,增加财政资助资金。在大学生就业落户方面,各级政府要消除毕业生流动限制政策,比如取消高校毕业生毕业后跨省跨市区域创业就业限制和取消户口指标限制,以及一些不合理行政管理收费,让高校毕业生扩大创业就业选择的发展空间。

4.加快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充分就业提供基础条件。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政府要推动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引导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掉落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通过企业产业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能增加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就业。

(三)着力拓展学校企业合作空间,强化用人单位社会责任意识

1.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工作。加强企业与高校创新协作,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人力资源。校企双方给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能力与见识,同时,能够增长大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协同机制可以促进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也可以为企业产出一批标志性的创新成果。

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目前,在大学生实习见习环节,有的用人单位不愿意为他们提供实习见习机会,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过多的实习生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秩序,或者担心商业机密泄漏,或者认为学生理论水平虽然较高,但实际经验确实缺乏,帮不上什么忙,在实习见习中会增加工作成本,不肯接收实习生。在这一点上,用人单位应把向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地为社会培养储备人才,以增强大学生实践经验和提升实际工作能力。

3.消除单位选人偏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进行监督,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招聘行为。公开招聘信息,规范招聘程序,杜绝灰色招聘、公示录用结果等程序,为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取向营造公平、公正、安全与和谐的创业就业环境,构建大学生创业就业保障机制。

(四)学生个人做好职业规划准备,不断提升创新创业就业能力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大学生要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影响个人职业目标的因素和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初步明确个人将来发展目标,并在大学学习期间根据个人的发展和兴趣情况对规划进行不断比较、修改个人的目标要求,重新审视自己,结合经济社会实际情况,给自己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符合实际的创业就业定位。这有利于今后的创业就业目标的实现。

2.转变创业就业观念。毕业生要明确高等教育已不再是过去的精英教育,要面对现实,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现实,在创业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退缩,要正确认识理想和F实的问题,做到客观公正地认识社会,适时适度调整创业就业目标,对就业期望值要有一个准确的估算,做到心里有底,积极主动寻找机会,实现创业就业意愿。在创业就业领域方面,不要将创业就业范围局限于少数行业领域里,要拓宽创业就业范围视野,坚持多元化创业就业理念,积极主动地去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

3.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在当前毕业生创业就业困难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招聘大学生的条件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也要相应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和塑造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参加专业实习和技能实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开拓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自身的创业就业竞争力。

4.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从进入大学读书起就要有意识进行创业就业规划,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将来的创业就业做好必要准备。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比如社会企业兼职活动、校内勤工助学活动、参与老师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加强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熟悉各项事务和项目工作流程,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升个人创业就业能力有很大推动作用。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GXJK10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建美,王莉芬,唐秋红.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2] 张应军,黄诚.浅析湖南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8)

[3] 杜玉波.努力开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新局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3)

[4] 赵迎华,林玲.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J].改革与开放,2016(7)

[5] 司趁云,赵月芳.浅析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构建[J].东方企业文化,2014(1)

[6] 刘文洁.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调查与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

[7] 吴向宇等.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

[8] 韩维群.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3)

[9]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1)

[10] 刘宏波等.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J].经济师,2016(10)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 510225)

篇4

通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书本知识去间接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凸显了教师的主导性,但也导致学生在知识求知过程中的被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是现代教育理论所追求的目标。读书指导法的运用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阅读书籍、资料,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一种主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素能,它对学生将来参加工作以后,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是将来参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读书指导法的建立离不开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运用,离不开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的提高和运用。在教学中,读书指导法适用于高年级理论与实际联系较密切的科目的学习。

《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下面简称《职业道德》)是一门帮助职校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建立正确的就业与创业观念,提前做好就业或创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准备,帮助他们走上爱岗敬业、自主创业的一门学科。这是一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给学生人生观、择业观以实际指导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将书本知识分类、整理、归纳,在介绍完相关定义、分析相应理论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理论的作用和意义。学生只是一个装知识的口袋,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老师的教育,学得多悟得少,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和实现。

采用读书指导法来学习《职业道德》,以书本为主,让学生在自学中获得知识;以课外读物为辅,让学生在归纳、比较中开拓视野,分析、综合中得到启迪;以学生身边的案例为补充,让学生从榜样中获得指引,对于学生提高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读书、读资料中寻找思想的源泉,追求情感与意志的碰撞;在读书、读资料中,学生寻求成功的方法,寻找理念;通过指导学生读书、读资料,帮助学生在学习他人的思想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营建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通过指导学生读书、读资料,让学生踏着成功者的足迹一路前行,找到通向胜利的道路。读书指导法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采集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自学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开拓知识领域,开拓眼界,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有兴趣的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读书指导法的运用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会读书、读资料,爱读书、读资料,愿意看书、看资料。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学习,使学生自主地掌握学习的方向、要求和质量,自主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实现学习目的。教师在运用读书指导法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启发和辅导学生以自学的形式来学习新授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过程中,要广泛地收集资料,有甄选地运用材料,指定合适的读物,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提出要求;教师要注重对材料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要积极指导学生怎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教会学生如何采集知识,处理信息,运用材料,运用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师在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他们掌握朗读、默读、背诵、以及浏览、通读的方法,学会利用读物本身的目录、序言、注释和工具书来帮助理解,要引导学生在做记号、提问题、做眉批、做摘要、写提纲或读书心得中获得启迪和帮助。在读书指导法的运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读书过程的辅导和跟踪,对于学生在自学教材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疑难,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读书过程进行指点、帮助解决;同时教师还要经常通过提问、检查作业、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开展讨论来巩固和增强学生读书、读资料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如在介绍“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中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这一内容时,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定义,该如何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呢?单纯的讲授知识,学生从定义上理解,理论上学习,这样的学习只能停留于表面的接受。在讲述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到相关定义,然后引用一些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让学生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资料,找到这些先进人物爱岗、勤业、精业、乐业、忠于职守的具体表现。根据相应的教学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在问答、讨论中应用知识、深化理解、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懂得青年学生要实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该如何去做。

阅读,指导,使学生在鲜活的榜样身上找到自己行走的路线,在指导学生阅读撒贝宁的故事中,学生看到了兴趣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从《把贫困吞下去》的刘显波身上,学生们找到了一个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阅读中国首批百万富翁李晓华的先进事迹中,学生们理解了创业的成功离不开意力+能力+机遇,明白了成功人士的人格魅力关键还在于他在成功以后奉献社会、奉献他人的意识……在指导学生阅读一个又一个故事中,学生找到了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更新观念,立创业之志,扬创业精神。在一次又一次指导学生读书、读资料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也感到了课堂中那股隐隐的向上的好学之风,学生们变得爱阅读、爱思考、爱探究了,也爱上这门学科了。《职业道德》的教育变得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篇5

【关键词】就业创业 服务功能 离校前

一、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支持下,高职毕业生积极创业、提升就业技能成为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研究毕业生离校前就业业指导服务功能,有针对性的构建、完善离校前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功能和模式,优化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不仅能够加强我们对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所遇到问题的了解,发现当前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提升院校的竞争力,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减少就业创业的盲目性,以更好的培养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生力量,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离校前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离校前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效率的因素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前指导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就业创业指导机构不健全,各部门之间相互不协调;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不完善,或缺乏响应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缺乏高素质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就业创业指导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三、“一链、一平台、一基地、三方向”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的建立

“离校前”是大学生择业的关键时期,也是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发挥作用的重要时刻。由于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学制普遍为“2.5+0.5”或“2+1”模式,学生在大三的第一或第二学期离校进行顶岗实习,本文确定研究的服务对象为从大二第二学期至毕业离校时间段内的高职院校学生。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提出的“支持大学生创业。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引导和鼓励高校统筹资源,抓紧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精神,建立“一链、一平台、一基地、三方向”的就业创业模式。

以“就业创业闭合链条”(“一链”)为主线,基于该链条建立高校大学生离校前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功能体系,体系中包含三个模块,分别为基于“互联网+”的就业创业特色服务平台,多层次、多主题、多专业融合的创新培训基地、“杰出人才培养+就业+专升本”(“三方向”)创新培养体系。

(一)基于“互联网+”的就业创业特色服务平台

基于“就业创业闭合链条”,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就业创业特色服务平台,平台体系中包含包含六个功能,分别为创业就业能力培养体系、制度保障、校企联合保障、项目市场化推动机制、政府和高校的资金保障、第三方评价反馈机制,分别对应创业就业能力培养、就业创业特色服务、校企联合提供保障、项目市场化推动、资金保障、第三方评价这六大功能。

其中创业就业能力培养体系包含组织机构的构建、就业创业宣传、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校企联合保障包含引企入校、引专家入校、共建基地等方面;制度保障方面包含就业创业数据交互平台、永不落幕的招聘会、以赛促创、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等;项目市场化推动机制包含项目孵化、创客空间、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器等;政府和高校的资金保障包含政府相关政策、高校相关政策;第三方评价反馈机制可与咨询公司、企业、学生家长共同构建。

体系中各个模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并且通过第三方评价反馈机制所提供的信息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形成一个功能完善、不断更新的“闭合链”。采用“互联网+”,构建和完善就业创业特色服务平台,可以及时、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和创业优惠政策,并有相关制度保障。

(二)多层次、多主题、多专业融合的创新培训基地

培训作为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可建立多层次、多主题、多专业融合的创新培训基地,可将各专业较叉的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并且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创业合作机会、就业择业信息。

(三)“杰出人才培养+就业+专升本”创新培养体系

所谓“杰出人才培养+就业+专升本”(“三方向”),即基于学生就业创业需求,帮助学生在就业创业初期进行精准的定位,建立“杰出人才培养+就业+专升本”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就业创业诉求,入校时选拔建立“杰出人才培养班”以专门培养高素质、技能突出型人才;进入“离校前”阶段时,根据学生诉求,将平行班再次划分分为“就业班+专升本班”两个发展方向,展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活动更有针对性的开展。

四、结束语

目前,面对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学生往往缺乏方向、无所适从。离校前阶段正值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作为具有指导、服务功能的主体,建立功能完善的、全覆盖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不仅能够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更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择业能力,帮助大学生正确认清就业创业方向,有助于培养更多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靳涌韬,刘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的关键性因素分析[J].科教文汇,2016.

篇6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就业创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校在近年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国家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也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有本地特色的政策,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有的政策尚未落实到位,政策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再加上一些大学生对自己、对社会岗位了解不清从而导致就业竞争力下降。为此六盘水师范学院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知识水平和就业综合素质。

1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统包统分阶段、供需见

面与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阶段。进入新世纪,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和大学扩招的实施,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上升为社会性难题。长期就业率不高,徘徊在80%,就业困难学生增多,贵州作为西部省份,近十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明显难于中东部地区。

2 新形势下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办学避免“同质化竞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转型升级,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基础,而毕业生择业从自身实际和各地实际出发,合理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定位,则是有效就业难题的关键。六盘水师范学院的毕业生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尤其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更应该抓住机遇,并尝试以创业带动就业。

2.1 用好政策法规

主动了解国家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努力争取各方支持;知法、守法、用法,在求职就业过程中要清楚个人的权利义务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2.2 用好学校和社会资源

要主动联系学校就业指导老师、辅导员和专业老师等,并保持经常沟通。要积极而又准备的参加各类人才洽谈会。

2.3 用好网络资源

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搜集并有效地处理社会需求信息。

2.4 从实际出发确定就业方向

大学生求职就业,应以国家政策为指导,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就业方向。

2.5 完善自我,提高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能力相关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活的工作的一种能力,良好的就业能力,对毕业生而言,就是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心仪的工作,为其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 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模式教育模式构想

1.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各高校可以原有的就业指导中心为依托,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该机构集教学、科研、测评咨询、实习服务于一体,为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了解职业规划知识、体验真实职业环境、进行职业规划设计提供辅导和帮助。

2.创建本土化的职业规划理论和测评工具。目前我国职业规划教育所运用的理论和测评工具,很多是从西方引入的,由于语言体系、中西方文化、风俗习惯、劳动力市场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它们的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相关行政单位及科研院所要从国家、地区的社会实际需要以及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理论设想,采用有效研究方法去揭示客观规律,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特色。

3.培养高水平的职业规划师资队伍。在我国现阶段,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人员基本上是“半路出家”,多数是从行政、党务、政工、学生工作等岗位调拨而来,比较注重就业政策的宣讲、就业程序的管理,而缺乏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及掌握职业动态、预测职业发展趋势的相关经验,拥有职业规划师资质的“专家”型教师更是少之又少。鉴于目前高职业规划师资队伍匮乏、人员流动大、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各高校应积极投入,一方面培养专业的师资人才,设立专职教师;另一方面外聘业界专家,开展咨询、讲座,提升本校师生职业规划素质。

4.拓展和完善职业规划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结合目前高校实际情况,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方法。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2)鼓励学生职业发展社团建设。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组建了职业发展社团,

篇7

摘要: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是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产生的一门应用学科。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可以有效提升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有效改善目前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注重理论讲解,缺乏实践指导的现状;拓展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翻转课堂;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大学生

一、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伴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212万人,到2015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为749万人,每年高校毕业生增长率远高于城镇就业岗位增长率。2007年,教育部把就业状况作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一级指标,并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提倡从2008年起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议课程安排不少于38学时。通知明确提出五点要求: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列入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实经费保障。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常务会也多次专题研究“双创”工作,对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出全面部署。国内各高校也紧跟时代潮流,纷纷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大学生创业内容。然而,目前看来,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一)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未紧跟时代脚步

就业创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课程,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求职任职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形式,90%以上的课时用于讲解理论知识,而在实践指导的环节中,大多也是通过课堂模拟的形式来完成。各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就业环境认知,包括就业背景、国家就业相关政策、专业发展前景等;二是职业生涯规划决策,包括求职过程中的决策方法、职业目标矛盾引起的心理冲突等内容;三是求职行动详解,包括求职技巧、面试礼仪、简历撰写,以及档案、户口、党团组织关系等材料转接说明等;四是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知识讲解和大学生创业模拟演练,也有个别高校设置了创业实操平台,以期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内容普遍比较陈旧,没有做到实时更新信息,授课内容与社会现实有所差异。此外,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实行的是合班授课,任课教师难以根据授课学生专业不同而针对性地准备授课内容,造成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大多讲授基础理论知识,课程的专业针对性不强。

(二)专职教师数量较少,教学资源有限,课程缺乏吸引力

通过调研发现,国内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整体缺乏专职教师,大多数高校由思想政治教育课、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教师,以及学生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等承担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如上图所示,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师中学生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是主体部分,占到总人数的62.33%,其他课程教师占到19.11%,其他人员(院系领导、高校职能部门人员)占教师总人数的11.24%,而专职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仅占到7.32%。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关于创业指导方面内容的任课教师结构更不理想,几乎没有专职教师,绝大多数代课教师缺乏创业经验和相关知识,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是通过岗前培训来培养兼职的创业课程教师。由于缺乏专业教师队伍,导致课程设计单调,课程资源匮乏,最终造成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质量不高。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97%以上的大学生表示“需要学习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但是78%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对自己求职几乎没有帮助”,仅有大约3%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对自己的求职帮助非常大”,几乎所有大学生都希望“学校能够结合不同专业的职业生涯发展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不难看出,目前高校开设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很难对大学生就业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大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之中,课程的实践性不强。

(三)授课形式单一,课程缺乏吸引力

授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与大多数课程一样,国内高校目前普遍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课,而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这种方式恰恰是大学生最不喜欢的授课形式。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授课形式分布如下图所示。在大学生所选择的“最希望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授课形式”中,“互动学习”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1.7%,其次是“案例教学”,所占比例为28.1%,而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课堂讲授”这一授课形式仅仅受到0.2%的大学生欢迎。此外,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普遍缺乏吸引力,69%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有过在就业创业指导课学习其它课程内容的行为”,14%的大学生出现过“就业创业指导课逃课行为”。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前后,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2011年,随着“MOOCs”(幕课)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逐渐被广泛使用,其本身具有众多的教学优势。

(一)“翻转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学生可以采取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吸收知识,并在课堂上通过讨论交流将知识内化。学习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但是知识和经验并不能够单纯地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和自身体验的方式而获得。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更好地领悟和理解知识,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

(二)“翻转课堂”可以改善传统的“教”“学”双方关系

以往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信息的发送端,而信息的接收端往往是多个,这种“一对多”的模式难以实现信息相互交流,影响教学效果。尽管在传统课程上存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情形,但这仍然摆脱不了信息单向传递的本质。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方法、兴趣爱好进行组合,形成同质的学习小组,在共同学习和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果。此外,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形成了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教师由传统的“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则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

(三)“翻转课堂”可以丰富教学资源

“翻转课堂”既是促进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的平台,又是推动教学资源进一步研究与发展的强大动力。“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支持,而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又会衍生出更多的教学资源,在这样的良性循环过程中,势必会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伴随着“MOOCs”的兴起,“翻转课堂”进一步吸收了网络课程学习的资源优势,使得与教学相关的各种资源的获得更加便利。另外,由于“翻转课堂”具有双向互动教学模式以及教师、学生双主体的特点,使其搜集整理和创造教学资源的教学主体数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大大增加,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搜集的视频、PPT、电子书、博客等相关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资源。

三、“翻转课堂”引入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探索

将“翻转课堂”引入到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在大学生求职创业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实践发现,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其壁垒并不高,通过进行课程资源建设、教学组织设计可以很好地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运用到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之中。随着“MOOCs”的发展,网络学习资源极其丰富,教师获取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素材较为容易,极大地减轻了课前准备的压力。在教学组织设计环节中,任课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提出-问题归类-问题解决-深化提高”的教学思路来开展课程,经过几轮的实际操作,任课教师大都可以较好地掌握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重点,实现以学定教。不仅如此,将“翻转课堂”引入到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也具有非常明显的教学优势。

(一)通过“翻转课堂”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

“翻转课堂”的引入可以很好地改善目前国内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传统的封闭式理论教学难以结合大学生的个人情况、专业发展前景和社会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严重影响其教学质量。通过引入“翻转课堂”,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来提出学习问题,不仅解决了以往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内容陈旧的问题,而且通过调整教学程序,使得大学生在课前就主动完成理论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学习时间,也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此外,“翻转课堂”的引入可以改善传统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重理论讲解、轻实践锻炼的状况。由于理论学习在课前由大学生自主完成,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设计中,可以更加侧重于实践技能锻炼,比如开展现场模拟招聘、个人礼仪示范、面试现场心理调适等体验环节,真正使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受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可以邀请社会上的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专员来课堂指导求职模拟,或者将课堂带入企事业单位进行真实的体验教学,甚至创建大学生创业基地,让大学生的求职和创业能力得到锻炼。

(二)通过“翻转课堂”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设计

将“翻转课堂”引入到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目前在网络上有大量的关于就业创业指导课的视频、PPT、音频、文章等教学素材,仅仅在百度网站输入“就业指导素材”,就可以搜索到约2640000个相关结果。此外,各大高校之间还可以将制作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享,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受益。将“翻转课堂”引入到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另外一个贡献就是可以有效解决专职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低的问题。目前国内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仅有7.32%的专职教师,90%以上的任课教师并没有或者很少接受过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培训,普遍欠缺专业知识,难以很好地完成授课任务。通过“翻转课堂”,大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授课老师理论水平不高的缺陷,任课教师也会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通过“翻转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程吸引力

国内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大多教学内容陈旧枯燥、教学模式单一,缺乏课程吸引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践证明,学生参与性强的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相比纯理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良好的学习体验势必会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实施“翻转课堂”,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组织设计中可以增加更多模拟训练、讨论交流、现场观摩学习等体验性环节,大学生可以更多地参与到课程的互动学习之中,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论

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就业和创新创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受限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课程采用,将其运用到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效果也十分明显,相信通过“翻转课堂”的不断推广,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也将会给广大学生带来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金明,朱晓文,张明亮.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调查与探索[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3]杨慧.翻转课堂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4).

[4]李涛,沈聪伟.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5]胡建平,王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浅析[J].就业指导,2012,(6).

[6]陈艳君.试论翻转课堂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8).

篇8

>> 浅议经济“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新常态经济下的大学生就业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新常态下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意向调研及对策 浅谈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现状探究 分析经济新常态下的90后大学生就业观现状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困境与对策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分析 新常态下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研究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困境调查研究 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9] 人社部首次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报告[EB/OL].(2013-02-05).http:///fortune/2013-02/05/c_124324160.htm.

[10] 梁妙荣.大学生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3):72-74.

[11] 朱国仁.新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03(4):67.

[12] 2009年应届毕业生达610万就业率惨淡不到35.6%[EB/OL].中国新闻网,2009-02-24.

篇9

关键词:高职;项目教学法;高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

一、项目教学法的涵义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制定成学习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能将自己的所得结合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在别人的辅助下进行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探索。以上两者是有共通之处的。我们所谈论的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行的,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应进行转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学习,教师进行辅导,教师设定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探讨,再次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要求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项目为学习目标,把课堂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放在项目中,让学生思考以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以指导学生完成简历的制作为学习项目,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提前将简历制作的模板和注意事项进行知识分解,再通过项目的设定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应用中。

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分小组完成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能得到提高,独立探索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强化。

(一)实践教学环节在项目教学法中的运用

1.准备阶段。确定教学任务,根据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选择劳动工具与材料,并唤起学生兴趣。

2.示范阶段。由实践指导教师演示操作步骤,同时阐明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做,指出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强调重点,提示劳动安全。

3.仿做阶段。学生按工作步骤操作,指导教师在一旁作解释,巡视并纠正大的错误,同时给予帮助,表扬能正确掌握要领的学生,鼓励后进学生。

4.应用阶段。教师制定项目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指导教师以组为单位进行指导并纠错,表扬鼓励进步学生及其所在小组,通过检查小组工作质量等方式评定成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职业(岗位)专业技能,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包括守时、准时及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行为规范的训练,与人合作、协调、交往的能力,独立计划、组织、实施的能力,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项目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项目的确立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

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第三,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标准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当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二)项目活动团体的确立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安排

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来确立。笔者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得出: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项目,则要分组合作完成,因为学生们各有所长,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三)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也应该是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四)项目总结必不可少,并要进行项目拓展和延伸

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相当重要。它应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中,“一题多解”是应该极力推荐的,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职业学校 创业教育 职业指导

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职业学校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学生的选择。然而,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加强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开展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的措施

1.调查摸底,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内容

(1)问卷调查。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对专业、职业的了解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笔者设计了几份调查问卷,分别向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发放,并对回收问卷做了调查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高一学生对自己、对社会以及对所学专业、职业、创业等方面的了解是极其欠缺的。高二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将来的职业与创业的认识较高一年级有明显的提高,但也未达到理想的状态,很多学生对专业、职业认识模糊,一知半解。高三很多学生面对高考、实习、就业等挑战不知所措,对自己的前途没有合理的规划,感到很迷茫。

针对以上情况,学校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工作应从高一学生入校就开始抓起,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设置和安排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

(2)合理安排课程,优化实践课程体系。笔者学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针对学校的不同专业,分别设置相应的校本课程,并结合产教园区各企业主体的特点和萧山经济特点,开发了许多体现职业活动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渗透了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学校的骨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是浙江省示范专业,学校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开设了服装专业的服装的面料、时装模特表演等校本课程,又如开设了计算机专业的巧夺天工Photoshop入门与进阶实例、电子专业的现代电子技术等和社会需求、就业相联系的校本课程,同时还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证书以备就业。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高技能教师

(1)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①专业课教师。组织专业课老师下企业实习,零距离接触企业的各个工作岗位,体验各岗位的操作模式。比如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老师在相应的公司和企业兼职,熟悉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对各环节的运作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企业和学校对下企业实习的老师都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企业按照其规章制度进行考核;学校则要求老师定期汇报工作,到了学期末有年终总结,学校还会不定期地与企业联系,考察老师的实习情况,确保实习老师的实习质量。学校还要求专业课老师利用暑假加强专业培训和实践,要求专业课老师利用暑假自谋单位和岗位进行实习,并将实习的单位和岗位上报学校,学校将不定时安排人员下企业进行抽查、考核。

通过这种方式确保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不与社会脱轨,老师回校后就可以有意识、有方向地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为他们将来顺利就业扫除障碍。

②文化课老师。学校鼓励文化课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正在全面推进社会培训这项工作。笔者学校曾为北天鹅、达利中国、江宁制衣等企业做过多期的高级工培训,取得了企业满意的成效。学校与汉帛公司的合作已经有好几年了,每年服装专业的学生均会到汉帛进行生产实习,而汉帛员工的初级培训也由学校主办。学校鼓励文化课老师积极参加培训和考试,提高文化课老师的专业课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教师在此期间能认真学习,争取百分之百通过高级工的考试,并最终获得专业等级证书。通过培训,文化课老师对专业学科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在自己的授课过程中加以渗透,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聘任高技能教学顾问,充实教师队伍。为了实现职业学校更好的发展,必须走上以内涵提升为主的“集约型”发展路线。学校提出师资建设目标,在继续加大师资培养力度的同时,按照“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专业师资建设思路,充分挖掘当地社会资源,积极从政府、企业、行业的管理、生产、建设、服务一线,聘请一批管理经验丰富、技术技艺精湛、理论功底深厚并且在相关部门、企业、行业界享有较高威望的管理专家、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来学校担任高技能教学顾问,以此充实和壮大专业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缩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周期,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和岗位要求的契合度,使毕业的学生能顺利就业。如学校成立以国家高级软件工程师李四明老师为核心的物联网研发团队,带领学生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研发物联网行业软件产品等。

3.完善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

(1)与知名单位实现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校和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按照“互补互动、共进共赢”的合作原则,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促进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企业方在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师资交流、技能鉴定和培训四个方面与学校开展紧密合作。近三年来,落户学校产教园区的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共有15家;在产教园区的沿街店面中,学校四个专业与企业合办的门店形成了产教一条街,有软件服务中心、广告公司、IT产品专卖店、物流中心、服装设计中心、自有服装品牌专卖店、LED电子产品研发制造中心等,它们一字排开,形成了前店后厂、前校后厂的布局;学校还与达利(中国)服装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三织时装设计中心”,打造“三织”服饰品牌,进行品牌经营式的校企合作。

(2)成立创业指导团队,培养目标更明确。学校成立了创业指导团队,由企业老总和校内专业教师组成。团队定期对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指导,每年开展两期SYB创业培训,每期受益学生达100多人。这样既促进了学校骨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建设,同时又带动了其他专业的建设,如信息技术和财会物流等成为市骨干专业。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当地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4.举办技能文化节,以大赛带动创业

学校组织了创业创新大赛节,每年定期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在技能文化节上,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才艺,也展示所学专业的魅力,促使更多同学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学校还举办了销售精英赛、电子产品设计创新比赛、服饰设计比赛、计算机网络工程实施比赛等,以大赛引领改革,以大赛带动创业。

5.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创业、感受快乐,提高职业素养

(1)通过“专业展示”,体验创业的快乐。学校的服装专业与达利(中国)服装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三织”服饰品牌,学校获得生产性实训补贴累计达十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服装专业的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发挥专业特色,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区级以上的各类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业素质。实施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的重要途径,就是利用社团活动来拓学生的展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其就业能力、创业素质。

学校根据现有的教育资源与专业设置,成立了50多个类似企业经营模式的多个专业学生社团,如书法社、环保社等。所有的社团都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主发展,要想扩大社团规模,购置社团设备,学生就要自己想办法。学校只在社团成立之初,根据社团性质给每个社团一笔启动资金。为了支撑社团的生存,很多社员动足了脑筋。如环保社等社团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校园内的废品变卖,筹措资金,再无偿进行校园环境的美化,他们品尝着创业的艰辛,也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3)通过设想未来,培养职业意识,明确职业道路。学校要求学生写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创业设计方案等。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再经过实地的市场调查和周密的思考,写出了一份份适合自己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案,获得了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评委专家的肯定与好评。

(4)亲身实践,与职业“零距离”接触。

①专业与企业对接。为了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群有更深刻的了解,学校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与职业“零距离”接触。学校依托萧山经济开发区,建立了以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物流、服装、计算机专业为主的校外实习基地,有万向集团、美迪亚印刷设备有限公司、江宁制衣、柳桥集团等25家实习实训单位;依托临浦工业园区,建立以财会、服装、机械制造专业为主的校外实习基地,有三弘集团、发达集团等27家实习单位;依托所前工业园区,建立以计算机、电子为主的专业实习基地,有华益塑料有限公司、弘丰电子电器配件有限公司等10家实习单位。学生与用人单位面对面地交流,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便于自己更有目的性地开展学习。

②高三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做到毕业就业零差距。职业学校一般在学生高二期末之后,根据学生在校两年的成绩和表现,结合其自身意愿,进行“分流”。约三分之二的学生高三在校继续学习,准备参加高职考试;约三分之一的学生,结合所学专业,下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实习单位主要由学校联系和安排。如笔者学校每年上下半年各举办一次大型的毕业生就业推介会,每次推介会都邀请50家以上合作企业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做到毕业就业零差距,毕业即可就业。

(5)学习“职教之星”,感受身边的成功。学校用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学校将成功毕业生的事迹编印成册――《职教之星》,供学生学习。同时,学校也邀请校友回校给在校生做创业和就业的专题讲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调整状态,更热爱自己的专业,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了目标更加努力地学习。

二、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取得的初步成果

1.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能力提高

近年来,中职学校重视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实践,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创业观、价值观;促进了学生认识自我,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促进了学生明确所学专业与就业形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培养了一批“创业型”学生

近三年来,学校毕业生因表现突出,有20多人次被公司送往国外从事管理工作或进修,300余人当上公司或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杭州雅马哈乐器公司人事主管这样称赞笔者学校的毕业生:“贵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好,纪律观念强,动手能力强,很快就能进入工作状态,这样的学生我们欢迎。”

3.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技能进一步提高

近几年来,中职学校师资建设力度创历史高峰, 教师的创新能力与技能水平的提高,必将带动学生创新意识与技能的提高。2012年6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笔者学校学生在服装专业设计制作、物流项目中斩获1金1银。

4.学校招生、就业形势喜人

随着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职业能力、创业能力、操作能力显著增强,尤其是那些经过一年顶岗实习的毕业生深受社会的欢迎。当然,也有很多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当起了老板。

就业形势的喜人,带来了招生形势的喜人。人们在逐步改变着自己的观念和看法,更多地注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注重掌握一门技术技能对人生的意义,职校的声誉迅速攀升,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

三、笔者学校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的后续研究

笔者学校在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上虽然已做了诸多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但这仅仅是个开端,还有不少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会一如既往,继续将这个课题深入下去。

一是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机构,培养更多的教师成为学校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的专业人员。二是加强实训实习与创业基地建设,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开发、完善和修改校本课程,创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三是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的评价机制。四是加强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