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积累范文

时间:2023-04-01 21:3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作文素材积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作文素材积累

篇1

[关键词] 初中语文;技巧;作文素材积累

初中生语文作文的整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积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应用向量定向的方法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所谓定量,指的是素材积累的数量要确定,学生需要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外时间来完成相应素材的积累。在一周的时间内,每天依次完成生活日记、佳句天成、读书笔记、诗海泛舟、成语演义、名言撷珠等定向专题的素材积累。语文作文教师还可以在作文课前带领学生进行“课前十分钟”等活动,每天对学生的积累工作进行抽查,让抽到的学生让给全班师生分享自己所积累的素材。所谓定向,指的是素材积累的方向要确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名言、小诗、成语、名著经典片断、生活细节、佳词妙句等素材进行定向积累。同时要求学生了解、掌握、背诵、简评、品味自己所积累的素材, 并通过长时间的坚持形成良好的习惯。实践证明,初中生通过定量定向法的实施,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一、读写结合,从课文阅读中积累素材

当今时代信息飞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阅读,但是我们必须肯定的是,课本永远是学生最好的学习途径之一,而且课本中收录了多篇优秀的文章就是学生的作文资源。比如初中课本中的《少年闰土》《故乡》一文中,鲁迅描写闰土的句子是这样的:“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而句子中紫色的圆脸、银项圈、小毡帽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可以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如同学们能用什么样的句子来描述你周围的人?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应用仿写、想象写话以外,还应该在课后安排学生写读后感、改写课文、续写课文等等。只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保持让学生们做到读写结合,细心的阅读课文,准确的找到读写结合的点,学生就能够在阅读课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优秀的写作素材。

二、大量阅读、背诵,丰富素材积累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有读书背书的文化传统。要想让学生在作文的时候有内容,就必须让他们背诵佳句、朗读好词、多读多背、勤读勤背,这样做对学生来说是有益无害的,因为只有他们脑袋里有东西,才能在写作的时候根据不同的主题不断涌出大脑记忆的词句或片段。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收录了大量的小段篇章来让学生们作为课外阅读,而这些文章都是琅琅上口的,而且有一定篇章的课文都是要求背诵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默写或背诵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或抽查,来训练学生的记忆力。首先要合理的利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资源,来让学生从开始就养成爱积累、爱背书、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做到“笔下有话”。

其次,对于一些优秀的课外阅读资源,包括语段、诗文、文选,都是作家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琢磨,推敲出来的,不管是文章的整体布局还是措辞都值得借鉴。我们教师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多记、多背、多看、多读。

三、注重运用,在实践中积累素材

学生在积累作文材料的过程中,记录下来的素材常常都是不连贯的、零星的词句或者片段。而作文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多,范围非常广,这个范围不仅包括课堂上的阅读部分,还包括校内及校外丰富的课外实践、日常生活实践等。身边的事和人,不管是昨天的,还是今天的,与学生的美好梦想相关的,只要是关系学生的思想活动以及生活的,都可以成为作文的源泉,与作文息息相关。作文的素材主要的来源是生活,生活越丰富,感触越深,写作的功底越好。我们教师应该有意的去指导并引导学生从他们的身边就地取材,让他们学会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不管是观察什么事物,应该努力做好“四多”:多问、多记、多看、多听。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仔细,反复推敲,比较分析的优秀习惯,做一个用心观察和生活的人。比如我们教师在课上讲授的是一种动物或者植物的课文后,那么我们可以让学生模拟学过的写作方法,进入大自然,了解社会,走出教室去观察一种动物或者一种植物以及周围的事物,自己体会怎么想,怎么看,怎么描述,并同作者的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把生活实践中丰富多彩的印象和描述装进脑子,收录多种多样的素材,牢固他们的记忆,作文的时候就可以有米下锅啦。

四、小结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从上面的诗词中我们不难发现,积累也是语文作文的活水和源头。作文的灵魂是主体,作文的血肉是素材。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有计划和有步骤的多指导学生学会积累技巧,努力坚持并养成良好积累素材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们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将这些素材很好的运用进来,带有丰富生活气息的好作文就手到擒来了。

参考文献:

[1]张秀珍.浅谈作文素材积累教学[J].科技文汇,2008.12.

[2]唐晓红.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小仪[J].教育科学,2011,3.

篇2

【关键词】小学 语文作文 教学指导 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8-02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小学生对一些事物的认知还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在教导学生学做是要注重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小学质量的提高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许多学生根本认识不到素材的重要性,以至于写作时没有思路,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素材的重要性,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素材,再引用素材。

一、将语文教材作为积累素材的第一渠道

所有的语文教学,都和课本是离不开关系的,课本内容是经过许多专家精心挑选总结的,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或者学习价值。但是一些学生经常会把课本给忽略掉,不能很好的利用课本的知识,这样是很难提高写作能力的。课本中其实蕴含着许多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起课本内容,如果课本上的素材充分利用的话,也是能写出出色的文章的。课本上的任容都是由老师讲解过的,学生理解起来更为简单,同样,课本上的素材实用性也是比较强的,方便积累。学生要充分的把课本利用起来,把课本作为自己的第一积累册,先要学会熟练的应用课本上的素材。老师要教导学生,主抓课本,先要把课本知识理解透彻,在考虑其他的素材的选取。许多学生经常忽略课本的重要性,在写作中缺少头绪,无从下笔。所以,老师要教导孩子们,从小抓起,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从最根本的实物找寻自己想要的,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素材

作文来源于生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寻找贴近生活的具体素材,让写出的作文富有真情实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各种各样适合写作的素材,但是小学生在写作时也无法避免写不出文章的问题,这一状况反映了小学生缺少发现的眼光,所以教师在引导小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之前,需要培养小学生发现素材、观察素材的能力,丰富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量。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当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要求学生描述参与活动的过程,并且写出心得体会,谈谈参与活动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小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乐于把自己的感受用书面的形式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以活动作为素材的载体,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写作素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会有很多适合写作的素材,教学活动中可能发生很多突发性的事件,教师需要抓住这一契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很多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在老师讲课过程中窃窃私语,也有的学生在课间因为一些小事大打出手,不爱护环境乱扔垃圾。这些小事件都是写作的素材,学生通过描写这些具体的事件的同时可以自觉的遵守课堂纪律,爱护环境,友爱他人。在家庭生活当中,父母的表现,邻里之间的事情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学生要做的就是用发现的眼睛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寻找符合作文主体的素材,并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对生活产生新的认识,获得新的收获。

三、拓宽阅读面,从课外书籍中积累作文素材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侧重对书本知识的讲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知识量,但是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只是简单的语文课文,从课文上获得的知识是很单调的。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师需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在课外书籍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能够在增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面貌。著名的诗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反映了一个不变的真理,就是只有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才能够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小学生比较喜欢图文并茂的书籍,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选择健康的书籍,不让学生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从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感受到作文的不同主题。在阅读时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对相应的优美段落进行摘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有目的的进行摘抄,才能加深学生对素材的印象,从而在写作时有素材可写,不会造成写不出来的局面。摘取的内容可以是优美的段落,也可以是一些名人名言,只要是对小学生有益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摘抄的目标。除了进行摘抄,教师还可以要求小学生定期写读书笔记,这种要求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形成习惯以后,在今后的写作中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写出高水平的文章,这是在考试中取胜的关键。小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受年龄、阅历、知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往往无法把握阅读重点,对大量的材料缺乏选择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选择。在课外书籍中有很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总而言之,素材积累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写出优秀文章的重要表现,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体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素材积累的技巧,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 周绿萍.“材”源活水―如何引导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J].新课程(教研版),2012,10.

篇3

一、走进自然,捕捉丰富的写作素材

兴趣是作文源源不断的动力,兴趣只有在具体的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才能产生。教师敢于破除“封闭式”的教学秩序,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四季的多彩和美好。笔者所在的学校处于农村,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相对于城市的孩子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活体验,如诗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成长的摇篮。春天感受繁花芬芳,夏天感受知了鸣叫,秋天感受落叶缤纷,冬天感受大雪纷飞。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繁花似锦的田野,呼吸清鲜气息,享受拂面清风。同学们在玩笑间,欣赏着大自然的无限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自然会激发起他们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此时,教师如让学生把看到的美景和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还愁“无米下锅”?亲近自然,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就有了丰富的生活情结,也积累了活生生的素材,写起作文来也就文思泉涌了。

二、关注生活,参加丰富的实践活动

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广泛关注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时时处处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把所见所闻所感描述出来,写作自然有了一番新的天地。但当今不少学生家长不提倡学生过多地关注社会生活,担心学生分心,影响学习成绩。这样的局面造成了学生学习生活单一,以致孤陋寡闻,文思枯竭,写作自然立意肤浅,缺乏新意。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丰富生活。可以放手让学生上网浏览所需信息,观看有价值的电视节目,阅读各种报纸杂志,从中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走进生活,关注生活,你每时每刻都会发现生活中的精彩。一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观察时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学会从滴水中见海洋,发掘小事,捕捉细微,一叶凋零、一句心语、一曲老歌、一则信息等都可以引发人的某种感受,成为作文绝好的素材。二是用鲜活的眼光看生活。对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人们往往见惯不怪,以至于对它熟视无睹。只要我们以独特的眼光去审视,或者是换个角度思考,依然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中国式过马路,许多人都随大流,你用心观察和思考,就会有自己独到的思考。三是努力营造积极的生活。教师和学生一起面对繁杂的应试教育,共同努力,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打造生活的底色。还可以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可以为学生订阅大量的书报杂志,可以鼓励学生借书、买书、读书、藏书,再加上积极健康、笑看人生的良好心态,生活必将充满诗意。这样,学生就会拥有了更广阔的生活视野,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

三、加强阅读,积淀丰富的情感体验

篇4

一、 用书把素材垫高

教学中,笔者的具体做法是:⑴指导学生通读浏览;⑵指导学生筛选主要信息;⑶指导学生整理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写上点滴感悟;⑷根据内容或形式的特点,进行仿写。

如,笔者指导学生阅读佳作《爱的力量》。在筛选主要信息这一环节中,选择了一段抒情性的议论文字让学生品读:“爱的力量是火,点亮希望的灯;爱的力量是灯,照亮前进的路;爱的力量是路,引领我们步入知识的殿堂。”接着作出点评示范:这里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方法,把爱的力量分别比作火、灯、路,从而,给我们提供了美好的想象空间。然后指导学生以“幸福是……”开头,用排比的方法写一段类似的话:“幸福是母亲一次温柔的叮咛,幸福是老师一次满意的微笑,幸福是同学一次亲切的问候……”通过上述方法的指导,学生逐步掌握了如何结合阅读积累素材的方法。从而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训练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二、 用活动把素材夯实

用活动把素材夯实,就是说,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将活动中的主要过程或精彩画面记录下来,夯实素材积累的基础。这与平时的课堂作文不同,平时的作文要求具体而完整,而这种片段写作不必求全,只要将其中的主要过程说清楚或将其中的精彩点叙明白即可。这种以活动为载体训练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也符合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因为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科技小实验活动等。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教会学生有序观察或抓住特点观察,为学生的素材积累创造外部条件。

如,开展科技小实验活动――“浮在水面上的鸡蛋”。活动开始,我把鸡蛋放进第一杯清澈的水中,鸡蛋迅速下沉。这是学生意料之中的事。然而,当我取出鸡蛋,放入另一杯水中时,鸡蛋浮了上来。学生觉得奇怪了,为什么同一个鸡蛋放入不同的杯子里结果会完全不同?这时,班上一位女生举起了小手,说:“奶奶腌咸蛋,用的是盐水,蛋也是浮着的。可见,第二杯是盐水。”随后,我告诉同学们,咸水的浮力大,所以蛋在盐水里是浮着的。这个实验虽然简单,却给学生带来了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一位学生在观察后写道:说起上活动课,同学们都很兴奋。心想:这回老师又要出什么新招了。只见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托着两只装着水的杯子。活动开始了,老师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鸡蛋,在我们面前晃了晃,然后把鸡蛋轻轻放入一只装着水的杯子里。鸡蛋晃晃悠悠地沉了下去。接着把鸡蛋从水里捞上来,小心翼翼地放入另一杯水里。奇迹出现了:鸡蛋稍一转身,又浮了上来,像乒乓球似的。为什么同一只鸡蛋放入不同的杯子里会有不同的结果呢?我正诧异,听到了一位女生的发言:“奶奶腌咸蛋,用的是盐水,蛋也是浮着的。那另一杯肯定是盐水了。”老师补充说:“咸水的浮力大,所以蛋是浮着的。”

三、 用生活将素材激活

眼下,儿童自觉的理性意识尚不成熟,因此,生活的直接体验自然成为了学生连接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基本形式。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激活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为此,笔者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细心体味生活的情趣、意趣和理趣。从而,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在交流中丰富素材,在点评中提升素材。

如,某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这样写道:星期天,我正在楼上写作业,妈妈在阳台上晒被子。忽然听到楼下传来了一位老人的声音:“请问,到凤凰桥是不是在马路的右侧候车?”“不知道!”妈妈不耐烦地说。我想:妈妈明明知道,为什么说不知道呢?于是,我急忙下楼,只见老人已经朝着相反的方向走了20多米。老人一边跑,一边张望,见我匆匆跑过去,便停住了脚步。我气喘吁吁地说:“大爷,方向错了。你应该……”顿时,大爷愁眉紧锁的脸上绽放出感激的笑容……

篇5

【关键词】高中学生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104-02

语文作文素材积累不足是当前高中学生的一个普遍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并且由于高中学生对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不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高考作文素材的日常积累,同时语文教师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高中学生的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方法。本文即是对强化高中学生对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进行相应分析,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广泛阅读,摘抄积累

作文写作需要学生平时的不断积累和资料收集,然而对于我国的大部分学校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即不爱读中外名著,平时也没有积累的习惯,所以一到写作时才发现自己缺少积累。针对这样的状况,就需要教师来指导这些高中学生阅读积累并进行优美语段的摘抄积累。但是一般学校的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教学时间也比较紧张,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给予高中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积累,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素材积累量,提升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语文教师还可以培养高中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读完名著片段时,正是对书中名段、名句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在这时让学生及时地进行摘抄积累,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归纳整理,学以致用

语文学科的考试题量较大,同时还有一些学生在参加高考时会由于过度紧张而造成考试失利,很多平时积累的语文作用素材都临场忘记,从而导致学生的高考成绩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语文课外文学名著的拓展阅读和积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活学活用,能够将这些优美的语句或语段能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之中。这种教学方式开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好考作文素材积累数量和质量,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写作能力。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阅读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或语段进行仿写,使学生能够将文章中的写作方式化为己用,用作以后的作文写作之中。

三、拓宽渠道,积累素材

语文高考素材积累是以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在临近高考时临时抱佛脚。所以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为学生的高考语文作文写作奠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媒体对人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利用新媒体帮助学生进行语文作文的素材积累,拓宽学生的素材积累渠道。

四、走进生活,发散思维

“生平多閱历,胸中有丘壑”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所以语文教师在强化高中学生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方法以及作文技巧训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散思维,在生活中积累、寻找素材。在这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多写日记。日记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记录,将生活中的实例记录下来,写作成日记,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日常素材,而且还可以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帮助学生逐渐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挑选优秀的日记进行范读,一方面,给高中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作用,同时也可以将学生积累的优秀素材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素材积累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对日记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又能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使学生能够积极的走进生活之中,主动将身边的素材积累下来。

素材积累是学生语文写作的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语文素材积累普遍不足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日常语文版作文素材积累,为学生的高考语文写作奠定基础。同时,语文教师还应注重引导高中学生寻找正确的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高考作文积累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可.高中生作文素材积累现状与对策[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6):62-63. 

篇6

【关键词】作文 素材资源 积累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01-02

量的积累引起质的改变。说的就是积累的重要性。对于语文作文教学来讲,素材的积累就是基础,而积累量的多少往往决定着作文时能否从容的旁征博引,避免搜索语言和素材时的捉襟见肘,避免言语的匮乏枯燥。就小学生而言,还处在写作的初级阶段,模仿性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积累素材资源,学生自己的素材资源积累到何种程度,一定意义上便决定了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便试图探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资源的积累。

一.素材资源积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及重要性

素材资源积累是写作文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素材积累,作文就会显得枯燥不堪,毫无丰满的美感。同时,教师在对学生灌输作文思想时,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素材积累作为依托,那么所讲授的知识就会显得生涩难懂,不易吸收。因此素材资源是作文和教学的基础,同时作文和教学也会反过来提升资源积累的运用与拓展。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素材资源积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素材资源的积累可以提升小学生对作文教学的理解,加深他们对写作文的及材料运用的理解,提升了作文教学的效率,方便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

二.素材资源积累的途径

(一)关注生活,培养从生活提取素材的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到:“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生活的能力。”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的。教师以及家长往往以自己的眼光去评价和判断孩子的世界,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学生孩子有他们自己眼中的世界,而他们的世界远不止学校家庭这么简单机械。在学生的眼中,一只蚂蚁搬走了比他重几倍的食物,这些大人们常常观察不到的景象会让孩子们蹲在地上观察很久,最后得到自己都无法想象的震撼。这便是孩子眼中的生活,这便是孩子眼中的感动。如果大人先入为主打断了孩子的观察,也便让孩子丧失了观察生活的机会。一次郊游,一个家庭聚餐,第一次学习洗衣服,第一次给妈妈过生日,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孩子眼中的生活,而他们所观察到的生活却是与大人不一样的。因此,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活,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鼓励学生有感受之后记录下来,并运用到平时的作文当中。培养从生活提取素材的能力。

(二)读书积累,培养从书本中提取材料的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书本知识的积累作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广泛的积累,是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作文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语文书本中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经典,同时课外的文章,名人名言,语言故事,童话等都可以是学生积累的素材资源。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累记录笔记的好习惯。教师应多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章刊物,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通过读书积累材料。同时让学生对所积累的材料加以分析归类如写景,写人,状物等分类,目的是让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说,思维开阔,并能够灵活的加以运用。阅读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讲,既可以识字,又可以成文;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语言为美,什么样的语言用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通过书中的语境加以巩固,培养从书本中提取材料的能力。

(三)其他资源,多种办法共同培养素材资源积累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常用的两种素材资源积累的办法莫过于生活与读书。但同时,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一些其他的方法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例如,互相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何能鼓励学生相互说出自己所积累的素材资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你有一个素材,我有一个素材,那么我们两人就有了两个素材。推而广之,整个班级里的学生就会有三十到四个个素材。这就是相互交流的重要性。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已经开始从网上获取素材。互联网涵盖量广,知识范围面大,如果可以合理利用,一定可以成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资源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是最受欢迎的一种途径。但同时我们要注意的是,网上的素材资源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对网上的信息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挑出健康合理的为小学生所用。

总结:现在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更多的结合新课标来进行。而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素材资源积累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做好作文方面素材资源积累的工作,建立学生自己的素材资源资料库,培养积累的意识和态度,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艺术修养,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日常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每一个工作者都应该时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素材资源积累的能力,为每一个小学生打好作文学习的基础,并把积累的习惯带到日常的学习当中,最终让给一个学生都成才。

参考文献:

[1]周洪和. 试谈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J]. 华章,2014,12:323.

[2]代道舟. 引导学生开掘作文素材资源的基本策略[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01:96-97.

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素材积累;整合运用;观察生活;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58-01

目前的语文作文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较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生活阅历比较浅薄,可用的素材较少。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拓展教材内容

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启蒙阶段,该时期的人生阅历比较浅薄,很多人生经历也是从书本和长辈身上间接获得的。因此,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首先,在讲解作文的时候,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观察内容。例如,在对景物进行描写时,教师可根据当前的季节,组织学生去附近的公园参观,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以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潜力。其次,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很多教师可能潜意识里觉得低年级学生尚小,暂不适合写日记,实则不然,良好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尤其是作文需要的就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第三,适当延伸教材内容。例如,学习《青蛙看海》时,教师就可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适当地写一下感想,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

二、注重课外阅读,做好作文素材的积累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课外阅读的范围,即不一定是专门的课外读物,可以是平时做题过程中涉及的阅读材料,也可以是精彩的阅读片段。现在的语文课本配套练习材料中,都有与课文内容类似的阅读材料,具有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的辅助作用,也是值得积累的作文素材。其次,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批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句子画下来,进行背诵,而高年级的学生,则需要他们对精彩段落和优秀字句进行鉴赏,还应该鼓励他们模仿。第三,帮助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定量的文章,可以是报纸杂志,也可以是比较经典的小说,一方面可以摘抄下自己比较喜欢的字词和句子,另一方面是把自己觉得有用的文章剪下来,制作成专门的剪切本,甚至还可以贴上喜欢的歌词。

三、综合利用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体,实现素材的整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学生都已经有了手机和电脑,对于QQ和微信的使用也比较熟悉,更别说是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了,虽说信息化时代有利也有弊,教师和家长更应该转化劣势,帮助学生找到现代通讯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整合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动画、歌曲和视频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更好地展开作文教学。例如,在布置学生写关于母爱的作文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电影,然后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鼓励学生就电影观看后的感想进行交流和汇总,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其次,学生在观看电影和电视的过程中,最好能够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尤其是那些比较励志的电影和电视剧节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第三,注重QQ和微信的使用。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互加好友,教师每天在空间里转发一些心灵鸡汤类的文章,而学生也可以自己阅读和转发,组织学生进行空间文章转发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指导学生运用素材,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素材的积累和整合,说到底还是素材的运用,这也是作文教学中最关键的步骤。首先,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续写和改写活动,这主要是针对课文内容而言。例如,很多文章阅读过后,总感觉意犹未尽,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跳跃性,鼓励他们展开续写和改写活动,对于较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其次,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去学校附近的景区参观,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做好功课,对学生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一些熟悉的景点参观,组织观后感大赛等。第三,让学生关注时事,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五、结束语

总之,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教师已经讲清楚了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但是学生听来依然一头雾水,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杂乱无章,还很少融入感情,这不得不引起广大教师深思。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和整合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其实很多素材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亮丽的风景,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引导,而学生也应该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养成观察、体验和阅读的良好习惯,逐步改善写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写作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范艳君.素材积累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从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文困惑说起[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04).

篇8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重点,但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有畏难情绪。语文教师要想使语文教学有所突破,作文这座大山是绕不过的。而要想征服作文这座大山,首先要从积累写作素材入手。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浅谈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以消除学生写作文的畏难情绪,进而使学生写出新颖别致、匠心独运的佳作。

关键词:作文;素材积累;活动激趣;教材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碰到学生惧怕写作文的情况,有的望题生畏,感到无物可写;有的东拼西凑,甚至抄袭、应付;有的用语枯燥,内容陈旧。究其原因,是学生“无米下锅”,缺乏写作的题材,尤其缺乏捕捉素材、积累素材的能力和方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给学生搭桥引渡,使其掌握搜寻材料的途径。具体做法是:活动激趣,立足教材,体察生活,坚持写周记。

一、活动激趣

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W习。”虽然说“艺术高于生活”,但艺术仍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在学校有紧张而妙趣横生的学习素材,在家庭里有丰富的情感生活体验,在社会上有充满着时代特色的鲜活材料。学生要丰富写作材料,必须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物,听取生活中的种种声响,用心感受生活脉搏,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二、立足教材

教材是巨大的矿藏,学生要立足教材,学以致用。运用教材内容写作有三种方法:直接性运用、模仿性运用、创造性运用。

1.直接性运用

教师要牢记课文中的经典言论,在写作时运用于文章之中,增加文章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说服力。直接性运用不仅降低了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难度,对于牢记课文内容也起到不容忽视的辅助作用。

2.模仿性运用

这种方法用于阅读教材原文内容范围内学习写作。主要形式有摘录、写题要、重新组合。例如,笔者在教授《祝福》这篇课文时,指导学生把倒叙改写为顺叙。学生在仿写中真正懂得了原文采用倒叙更符合生活真实,并能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生动性。

3.创造性运用

这种方法由阅读而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使学生把思考的结果通过作文表达出来。主要形式有续写、扩写、读后感、文章评论等。

三、体察生活

1.抓住特征观察

抓住特征观察,就是抓住事物特有的地方观察。若能通过对比观察去发现事物的差异,效果会更好。如学生侯婧以《在文明礼貌月中》为题,表现新的思想风貌。通过以前外婆关心舅母,舅母不尊重外婆,后写舅母思想转变,孝敬外婆的事例,不仅写出了舅母从不尊重到孝敬的思想变化,而且也传神地再现了舅母的言行及心理活动。

2.按一定顺序观察

按一定顺序观察就是按照不同的观察对象采取不同的观察顺序。观察时只有做到有序,才能使观察细致入微。一是由动点到定点的观察。二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烦。先观察单个的事物,再观察复杂的事物。三是按照空间方位、先后次序、动和静或事物类别进行观察。例如,学生宋雨写《割麦》一文,按照由静到动、从大到小,依次写麦田、收割机、开收割机的叔叔、叔叔的衣着。文章写得富有生活情趣。

3.围绕中心,点面结合

观察时既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做重点观察,也要进行全面观察。例如,学生孟凡飞以《我的弟弟》为题,中心是写“我的弟弟”的稚气、好学、懂事。小作者不但重点观察了弟弟奶声奶气学外语,上班、学吃饭以及不要别人玩具的言行、神态,而且也观察了爸爸妈妈的言行举止。这样,弟弟的性格特点就有了基础,使这篇文章中心的表达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全面观察,要求观察事物的全过程,观察事物构成的各个部分,了解事物的全面。重点观察,就是注意观察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的特点,观察事物某个部分的特点,掌握事物的细节。

4.观察后要进行分析研究,把观察结果写下来

当然,受种种条件所限,学生的观察会有单调、间断的现象,但只要方法得当,学生就会有所得益。

四、坚持写周记

写周记可以把观察所得、读文章所感如实地记录下来。它是学生作文的材料库,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写周记。周记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摘录,一是记写。摘录可摘名言、警句、典故、数据、科学知识,也可摘录伟人伟事或凡人小事等。记写可写人记事,也可描景状物。教师要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写周记。如此下去,学生定能自觉采撷,不断积累。

总之,活动激趣、立足教材、观察生活、坚持写周记是作文材料来源的四条重要途径,四者相辅相成,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唐巨南.笔尖上的灵感[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篇9

一、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现在的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不高,他们普遍感到没内容可写,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不具体、不生动,吸引不了人。由此可见学生的“写作材料”太少了。写作文就好比建房子,必须准备好充足的原材料,好像“砖、瓦、钢筋、水泥、沙石”等等,不然就写不出好文章来。那这些材料从何而来呢?从学生日常的生活积累中来,因为生活是活生生的教材,是作文的源泉,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习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独特个性的作品。但学生往往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发现生活中的材料,这就要教师经常对他们进行有效地辅导。

(一)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问题不仅仅是缺少发现,而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发现,发现什么。于是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捕捉生活中的镜头?怎样把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出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对此,我是这样辅导学生的:在车站,引导学生积累描写人群拥挤的场面,观察送别的动人情景;在家乡,可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学校,可观察同学们之间融洽相处的情形。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兴趣。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因此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目的的明确性、对象的确定性、材料的鲜明性和方法的细致性。只要用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为此我要求学生要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深化生活,从而积累到第一手材料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不尽的新鲜事。这样一来,不但激发了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篇10

对于学生来说,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须不断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头脑。要多观察、多思考,做到立意新颖,提高自己的写作兴趣,增强写作能力。

一、善于理解体会,观察生活,积累材料

有些学生害怕写作,总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缺乏素材的积累,对生活缺乏观察。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就会滔滔不绝,长流不息。要认真观察生活,仔细体验生活,对生活要有敏锐的感悟,要勤于汲取生活的源泉。这都是获取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

只有热爱生活才会妙笔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对周围的点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

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应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写观察笔记,多写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以用于自己的写作。

二、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通过课外活动,能够点燃学生创作思维的火花,还能促使他们积极查阅材料,灵活组织语言。

通过辩论,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还能促使他们去查阅各种资料,灵活组织语言。如教学《人比人,气死人吗》,让辩论双方查阅资料,从不同角度进行辩论。课堂教学过程中辩论双方引经据典,会使活动不断,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材中的某些文章,情节曲折,人物众多,个性鲜明,我们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之加以评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中要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加知识的积累。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在写作上让学生学习、借鉴。

三、学会欣赏,有感而发,积极写作

写好作文要学会欣赏。人总是有自尊心的,希望受到别人的赞许、羡慕,自己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作文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每周要用三节课的时间上佳作欣赏课,让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然后同学谈体会,加以赏析。写得好的学生经常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褒奖,自然会有一种成功感,就会更有信心,一定会争取再写出佳作。而那些没有习作发表的学生,会积极努力,主动练笔,写作水平也会有所进步。同时,班里自然会形成一种喜欢作文的氛围,而这些所有的关键都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作者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付诸写作对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动心。可见,要写好作文,学生必须要有情感的积淀。而事实上,情感丰富了,写作时自然会投入感情,进入一种情不能自抑的境界,写出的文章自然会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