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走势范文
时间:2023-03-20 09:2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宏观经济走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宏观调控 经济回升 政策调整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3)06-0474-01
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将要进入改革开放至今的另外一个增长期,由于我国经济的最终需求不够,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率的调整将是个长期的过程。在2013年,很多人认为,经济已经达到底线了,很快就会拥有新的上升通道。而我们则不认为是这样的,所谓的上升只不过是2012年5月份政府部门通过政策的调控,人为的刺激。在我国现在的低迷发展的环境下,市场的经济消费以及出口的数量减少,达不到最终的需求。所以还需要政策的调整,这也是+刚刚开始的调整,而这种调整的压力依然很大,在短期之内不可能出现经济的上升,相比与2012年的货币政策的宽松,2013年的货币的政策应该要收紧,宏观的经济调整才能够突显出对财政政策的作用。
一、宏观经济发展运行的回顾
世界经济的低迷,金融风暴的危机,现在我国经济的增长缓慢,相比与2002年以前的经济,虽然有所增长但是也是在2012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7.8%的增幅。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的运行主要有以下的几个特征:
(一)进入改革开放至今的第二次调整增长
我国在2012年的前三个季度里面,我国的GDP的总量达到了353480万亿元,比同期实际增长了7.7个百分点,预测全年的GDP可以增长到52万亿元,同比上升7.8个百分点,但是比上年下滑了1.5%。而造成这样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明显放慢的出口增长,预计全年的出口增长比上年下降13%只能达到7.2%。由于稳增长政策的不断刺激,第四季度到2013年经济增长的速度将会回升,这些不是实际的回升,而仅仅是一次经济的“反弹”。
(二)企业经济收益下滑,加大就业压力
2012年的1月份到10月份全国的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仅仅同比增长了10.2个百分点,比上一年下滑了19.4个百分点。而获得的利润则是比相同时期的明显下滑。到了2012年的9月份才有所好转,引起这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原料的价格的上涨。2011年的1月份到10月份全国规模的企业利润达到了40240亿元,比同期的增长了0.5%,这些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最大的企业由于利润的增长的减少,同时会对人们的就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企业员工的就业率与同期的相比从9.5个百分点回落到了8.5%,就业的难度明显增大。
(三)央行政策放松
在2013年5月过去3周期间,人民币的汇率相对于美元升值0.6个百分点,对于受到严厉控制的人民币,这一次的升幅非常的快,尤其是在美元汇率相对不变的背景下。在3天的劳动节之后,人民币在星期四持续走上升趋势。人民币的交易一度达到历史的新高,创下了人民币汇率的最高纪录,在这个汇率上升的时期中国央行将会连续两年拓宽人民币的交易区间。从去年的4月份开始央行就将这一区间扩展了将近1倍。这一倍的区间里面已经足够容纳美元和欧元的正常浮动。限制人民币的涨跌并不是限制交易的区间,而是央行每日设定的人民币的中间价格,即使在这个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比较大的时期,央行也通过设定每日的中间价,来持续引导人民币汇率回落到较低的水平,央行还需要干预汇市,通过买下外汇的方式来解决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二、当前宏观经济的走势
随着世界经济体系的不断变化,世界经济的波动的情形下我国经济在2013~2002年以前相比是有不断回升的趋势,造成这一回升趋势是由于最终需求不足造成的,连续的增长,连续的下滑回落的根源也是如此。除了最终需求的不足,还有消费的不足,出口的不足,2011年比较同期零食的消费总数实际只是增长了11.1%,较之上一年则是下滑了3.5%,但是同期的投资和出口都是处于高增长率的状态。出口和消费的不足,造成了最终需求的不足,并且各种迹象可以看出来这2种的最终需求都需要持续性的稳定调整。所以我们2011年的经济是有缓慢的趋势,而不是自然灾害、外界的冲击、或者是说由于宏观调控的结果。我国的经济政策的调整是通过投资来进行调整的,而这个却不能改变经济调整的趋势,只能够带来经济“反弹”的效应。2002年以前的我国第一次经济的调整期增长表明这一次的经济调整的时间持续会更长,调整的力度会更加的大。在这个世界经济低迷,复苏的持续性太短的大经济环境下,我们要慎重的调整,不能随意的说出什么调整已经结束,而是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单靠政府的政策调整也不是一个长远之计,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会失去很好的调整经济结构、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
2013年的GDP增长将会有所缓慢,预计全年的增长大概在7.5%与前两年的经济增长有所不同,2013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投资增长的影响,我们预计消费水平和出口都会和以前持平,而投资的增长将会有所减慢。
尽管现在的人民消费水平呈现下降或者是不足的情况,但是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房价的持续升高造成了消费的压力,在工业部门等企业的就业压力增加,而服务业又不能在短期的时间里有明显的增长,所以2013年的就业问题会比较突出,将会面临新的就业压力的挑战。
在2013年内,我国的出口会呈现走平的趋势,同时国际经济的复苏缓慢,对我国出口的形势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从2012年9月份以来出口出现了反弹,主要是受到季节的影响但是到了11月份出口的增幅再次回落到了2.9%就证明了这一点。
2013年投资的增长要向下调整,主要是因为市场类型的投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而且消费和出口的持续不稳定,并且物价的增长缓慢,将会抑制出口导向的企业投资,在房地产方面,销售量的下滑造成资金的不足,伴随着2012年第三季度的反弹效应的结束,房地产仍然会造成房产的需求不足以及金融性收缩的影响,将会再次下滑。估计2013年全年的投资增长大概是15到18个百分点,比去年下调了3到5个百分百点。
三、相应政策的走向
我国进行宏观经济的调控,首先要调整整体的思路与重点,其次就是建立新的思路和重点,加快经济政策的改革,做成新的发展机制,快速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最终达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的。宏观的经济建设要围绕着调整结构、调整方式、保护民生而展开,推动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国家商品技术的出口数额、改善消费和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要改善消费问题,改善消费问题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和改善民生,建立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障网,不断地提高中等收入者的经济收入。
其次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使我国的商品在世界上获得更加有力的竞争能力。完成企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出口商品的增长率迟缓的问题。使我国的企业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技术的支持,从而使得国内大企业不再依赖于外企,而是能够走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道路。同时还要鼓励民营产业加大企业投资,保护民营企业让他们做大、做强,成为我国创造产业的新兴力量。
四、结束语
中国经济现在正是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不断的改革经济制度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的提升,不断地提升国民经济的竞争能力,在世界经济的大圈子中,通过竞争的手段不断使中国经济向前发展,从消费到出口,从国家宏观调控到民族经济的自主创新,政策的更新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l周子勋,金融风险是当前宏观经济最大风险[N],证券时报,201301-24A03
[2]常修泽,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导向[J],浙江经济,2006,21:4-5
[3]蔡真,郭晓琼,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J],银行家,2011,11(05):20-23
篇2
关键词:CPI指数;宏观经济;协整分析;平稳性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
1CPI指数和宏观经济走势之间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1.1 CPI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的协整分析在分析中,经济增长变量采用“全国生产总值(GDP)” 来度量。1978-2008年,全国生产总值(GDP)和全国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ADF检验进行平稳性检验,并为消除经济变量中存在的异方差性引起的不利的影响,我们将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对lnGDP和lnCPI序列及它们的差分序列进行ADF检验,变量lnGDP和lnCPI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后是平稳的,表明lnGDP和lnCPI是一阶单整序列。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
本文采用EG法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首先用OLS法对原数列进行协整回归,发现存在自相关,对模型进行自相关处理后最终得到的协整方程为:LnC=1.419422+0.3924lnG+[ar(1)= 1.424909,ar(2)=-0.521498](1)
Dependent Variable: LNC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22/10 Time: 15:28
Sample(adjusted): 1980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29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
Convergence achieved after 100 iterations
Backcast: 1979
回归结果显示,模型(1)的拟合度较高,能以99.86%的概率保证程度来解释原始序列的波动,说明整个方程的拟和优度较好,F检验通过1%的显著性,证明所有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总体解释力度很强,并且通过了自相关性检验和异方差检验,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据此,lnGDP和lnCPI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协整方程如(1)所示。
1.2 我国CPI和GDP之间的误差修正机制本文采用EG两步法来建立模型,在模型(1)的基础上将残差项引入模型作为解释变量,并将长期关系模型中的各变量以一阶差分的形式表示,对短期动态关系进行逐个检验,比较其显著程度,最终确定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LnC=1.419422+0.392496lnG+1.424909DlnC-0.521498DlnG+0.989862MA(2)
拟合结果显示,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变量符号与长期均衡关系一致,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从系数估计值(-0.521498)来看,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521498)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1.3 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对CPI和GDP的原数列及其差分序列进行VAR系统稳定性检验,根据AIC和SC越小越好的准则,经过1-6滞后阶数的比较最后确定原序列在5阶时VAR系统稳定,而其差分序列在6阶时VAR系统稳定,在此基础上分别对CPI指数和GDP的原数列及其差分序列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在短期lnGDP与lnCPI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是我国经济增长促进了我国的CPI指数,而在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CPI指数之间具有相互的促进作用。
2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2.1 本文的结论通过对我国CPI与我国GDP、各个相关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①长期来看,我国CPI与我国宏观经济走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我国GDP增长1%,我国CPI指数增长0.3924%;②短期来看,我国CPI指数对我国的GDP存在正向影响,本期CPI每增加1%,本期GDP则增加0.2743%。短期波动对长期均衡趋势偏离的程度也较高,表明CPI指数对反映我国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上年度GDP与CPI指数之间的非均衡误差以(-0.5446)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③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来看,在长期我国CPI指数和我国的经济增长存在相互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短期,经济增长是我国CPI的Granger原因而我国CPI并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2.2 政策建议从以上分析得出,我国应在努力提升CPI指数的同时,防止CPI指数过快过高而引起通货膨胀现象。并且建立以CPI指数为中心的价格体系。笔者认为,我国应从扩大内需入手,避免国家应采取扩张化的货币政策而引起通货膨胀。并且通过货币政策即提高银行房屋贷款利率方法有效抑制“房地产泡沫”继续膨胀。
参考文献
[1]陈岩.通货膨胀[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孙红英.两次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CPI运行对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1).
[3]查文中.中国CPI指数的时间序列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9).
[4]易宪容.浅析CPI指数与房价的关系[J].中国勘察设计,2007(11).
[5]邱明星.从当前CPI指数看央行货币政策走向[J].商场现代化,2007(11).
[6]Chen-Chin Chu.Futures prices and inflation information[J].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1991,7.
篇3
近几年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对医药商业企业来讲也是改革力度最大,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最多的时期,企业一方面面临加入WTO的挑战,国外资本和企业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与之竞争;另一方面,“三项制度”改革的深化引发了企业命运的变迁,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医药资本结构、体制、市场格局、营销模式、工、商、卫关系都在变局中寻求新的突破。
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是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分析宏观环境及各种医药改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正确把握市场脉搏及发展方向,重新选准在市场中的定位。要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探索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和模式,善于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同时进行,才能在变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流通领域改革仍需提速
目前,我国的医药商业已步入微利时代,流通领域改革仍需提速。几年来,受政策因素及市场理性、非理性竞争的影响,医药商业已步入微利时代。医药流通领域出现了新的竞争态势和格局,呈现国内竞争国际化;单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群体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竞争转向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竞争;市场竞争转向直接争夺客户,争夺销售终端;产品竞争则转向品牌之争;企业正从各自为阵的单一领域竞争转向生产、流通、医院全方位的资源整合,逐步建立起新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完善供应链之争。
因此医药商业企业必须加速改革的步伐,进行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要以节约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规模化程度为目标,以推进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为重点,推动流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在竞争中形成一批有实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按照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推广批发企业实施配送制,零售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制。加快经营结构的调整,要抓好品种、网络、服务,增强市场控制力,扩大企业市场活动空间;要通过资本运营策略,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加快医药商业企业的优胜劣汰步伐。
认清形势,把握机遇
21世纪,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到来,人们珍爱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越来越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完善;以及农村“两网”建设,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的加强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为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市场契机。平稳增长依然是医药市场发展的主基调。企业应根据卫生资源的重新配置、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变化,确定品种供应和营销策略。要瞄准OTC市场、农村市场和社区卫生服务这一阵地,加快开发新的市场领域,扩充网络、扩大市场可供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以拓展企业经济增长的空间。
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变数增加,医药市场的诸多变数仍将使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药品招标采购、药品降价、GSP认证提速、药品分类管理等一些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将加剧企业经营管理的难度。为此,企业必须在市场利润逐步萎缩的情况下,迅速完成经营方式及经营理念的转变,顺应市场趋势的变化,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抓紧调整、完善建制,促进服务,要抓好低成本策略的推进,在管理上开源节流,加强与厂家的战略联盟;抓好重点品牌品种的资源,保证其可持续发展;抓好创新服务,逐步实现向服务性企业迈进;抓好物流运行管理,凭借配送优势,提升服务水平,寻求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的突破。
篇4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是:经济高速增长、物价温和上涨
1、一季度经济高速增长,反弹力度超乎预期
中国经济继续复苏,总量增长迅速,经济景气程度逐步回升。在总量指标方面,当季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同期增长5.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8%,第二产业增长14.5%,第三产业增长10.2%。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19.6%,比去年同期增加14.5个百分点。一季度社会总发电量948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79%,比去年同期增加22.8个百分点。在景气指标方面,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双双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其中,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回升至132.9,比去年同期增加27.3个百分点,企业家信心指数回升至135.5,比去年同期增加34.4个百分点。
一季度经济增长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总需求强劲增长,增长动力更加平衡。总需求增长主要体现在3方面:其一,消费增长保持强劲势头,热点消费快速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17.9%,比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家具、家电、建材、汽车、通讯消费增速高于整体增长水平。其二,投资增速小幅回落,但仍保持高位。由于基建投资回落,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26.4%,延续自去年9月起的下降趋势,房地产投资则增长35.1%,比去年同期加快31个百分点,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三,对外贸易继续恢复。一季度我国实现进出口总额6178.5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其中出口3171.7亿美元,同比增长28.7%,进口3161.7亿美元,同比增长64.6%,一季度累计贸易顺差144.9亿美元。
从三大需求比例来看,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平衡,经济对投资的依赖正逐渐减弱。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的4.6个百分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6.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的8个百分点有明显下降;净出口的贡献为-1.2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的-3.9个百分点。
第二,总供给扩张明显,但产能过剩风险逐步加剧。总供给恢复主要有两方面体现。一是工业生产扩张的趋势明显,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5.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11个分项指数全部上升,其中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均超过55%,制造业积压工作量增速明显;从业人员指数达到52.1%,用工规模出现实质增长。二是微观主体经营状况好转,2010年1-2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867.4亿元,同比大幅上涨119.7%,较2008年同期也上涨39.8%。
投资迅速增长导致产能急剧扩张,产能过剩风险逐步加剧。受前期高投资的影响,重工业的增长速度达到22.1%,高于轻工业的14.1%,这是自2009年7月以来连续第9个月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这种产能的急剧扩张并没有伴随相应的需求增长,产能结构性失衡的风险还在加剧。
第三,市场性自发需求有所提升,但仍未全面恢复,市场力量仍不稳固。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市场自发性投资需求仍未完全恢复。一季度,投资的自筹资金增速有所上升,达到33.6%,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增速达到21.9%,但二者增速都低于整体38.7%的增长水平,国内贷款仍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资金来源。从消费需求来看,政策刺激力度较大的消费行业增长较快。在3月份的消费结构中,家具、家电、建材消费分别增长40%、24.8%和21%,汽车和成品油市场分别增长36.2%和39.2%,增长速度均高于整体增长水平。
2、一季度物价温和上涨,结构性特征较为明显
2010年一季度物价上涨幅度不大。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最终收于2.2%,其中3月份CPI同比上涨2.4%,低于2月份的2.7%,环比下降0.7%。
一季度物价上涨呈现显著的结构性特征,食品价格、居住价格上涨较为明显。3月份,在CPI涉及的类商品中上涨最快的为食品价格,达到5.2%;在其他导致CPI指数上涨的因素中,居住价格上涨2.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4%,烟酒及用品上涨1.6%;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四大类商品价格指数则出现下降。
另外,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升十分迅猛。一季度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50%。
二、当前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虚高、通货膨胀压力、房地产泡沫和人民币升值压力
1、中国经济增长存在虚高,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存在结构忧,后三季度维持当前态势比较困难。
一季度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而未来这种基数效应的作用可能不再明显。去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仅为6.1%,而之后的3个季度随着经济的平稳复苏,经济增长率不断上升。因此,在未来3个季度里,基数效应将导致大多数经济数据同比增长出现下滑。
政府刺激因素逐步衰减,市场自发投资需求恢复仍有待时日。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增长5882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048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降低53.2个百分点。在结构调整的政策背景下,中央项目投资已出现明显回落。尽管已开工项目到位资金的惯性力量会使得固定资产投资不会很快降低,但长期来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步减退。
消费刺激政策效果递减、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短期内难有大作为,消费增长的不确定性仍很大。以“家电下乡”、“汽车购置税”为代表的消费刺激政策将会延续,但基于耐用品消费的周期性特征等因素,2010年这些政策的效果可能递减。此外,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一季度已现疲态,剔除物价因素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出现下滑,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市场性消费需求受制于收入增长缓慢也难以快速增长,未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不会大幅增加。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不会持续加速、人民币可能升值,外需增速可能下降。
第一,2010年世界经济整体向好,但随着库存调整的结束以及政府支出新增动力逐渐削弱,经济恢复速度并不会持续加速,我国出口的快速恢复性增长可能很难维持。第二,随着人民币新一轮升值周期的到来,我国的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将下降,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第三,世界经济不平衡的逆转可能严重影响到我国贸易顺差的改善情况,未来我国贸易顺差可能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贸易逆差出现概率也将增大。事实上,三月份我国贸易逆差为72.4亿美元,是自2004年五月以来的首次月度贸易逆差。
2、温和式通货膨胀渐行渐近,成本因素推动物价上涨可能性较大。
前期宽松的货币投放导致通胀压力较大。一季度我国货币供应量逐步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3月份M2与GDP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速缺口分别为10.6个百分点和4.4个百分点,较2009年底水平有所减少。但考虑到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间的滞后效应,我国仍然面临由前期宽松货币投放带来的通胀压力。
在经济全面过热可能性很小且价格为结构性上涨背景下,物价不太可能全面大幅上扬。一方面,历次通胀都发生在经济过热时期,总量的持续高增长是通胀发生时期的重要特征,但现在看来在后期维持一季度的高增速存在困难,我国经济全面过热的可能性很小。另一方面,CPI中除食品外其他的成分商品价格上涨速度比较缓慢,部分商品价格不升反降,CPI上涨表现出较强的结构性特征,短期内难以出现全面物价上涨。
需求拉动型通胀和输入型通胀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但仍需要提防可能出现的成本推动型通胀。2010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约在10%左右,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需求拉动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国际石油价格和国际粮食价格目前的上升属于恢复性的,今年继续上升的空间不会很大,输入型通货膨胀也不会很明显。虽然随着企业利润水平的改善,微观主体消化成本的能力增强,但国内旺盛的固定资产投资将拉动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行,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持续领先于下游产品的格局将从成本上带来通胀压力。另外,“提低、扩中、调高”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可能导致劳动力成本上涨,并进而引发“工资――价格”螺旋。
3、房地产价格上涨迅猛、房地产投资增长迅速,房地产泡沫问题日益严重。
房价飙涨伴随房地产投资高增速,房地产泡沫成分不断增加。3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7%,环比上涨1.1%,增速继续维持高位。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增长速度迅猛,一季度销售额快速增长57.7%,比去年同期加快34个百分点;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5.1%,比上年同期加快31个百分点,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我国房地产泡沫累积严重,泡沫破灭风险增大。房地产总值同GDP的比值、租金房价比是衡量房地产行业是否存在泡沫的国际通用指标:我国家庭持有房地产价值与名义GDP的比值多年来持续增长,2009年已突破2的警戒线,高于美国次贷危机前1.65的水平,与日本在地产泡沫最高峰时持平;从租金房价比来看,2004年后我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涨幅明显高于房屋租赁价格指数的涨幅,目前部分城市的租金房价比已超过1:400,远远高于1:230的国际合理水平。
4、汇率调整的国际政治压力与国内经济压力间的矛盾使得人民币升值问题日益复杂化。从国际政治压力来讲,美国等重要贸易伙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为复苏本国经济、扩大本国就业都希冀人民币升值。
华盛顿方面认为,阻碍美国总统奥巴马创造就业岗位目标实现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人民币币值低估,这种低估通过造成中美间的巨额贸易逆差而导致美国就业岗位减少。欧洲央行主席特里谢、欧元区集团主席荣克也在近期发表言论,称中国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使得欧洲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价格过高,而中国在出口上占据价格优势。
从国内经济压力来讲,维持出口快速增长需要汇率政策的支撑,而治理热钱则需要人民币升值。汇率政策是我国贸易战略的政策工具,尤其在国内经济仍未完全企稳的情形下,这种作用更为明显,人民币升值将会削弱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但另一方面,汇率长期保持不变会增强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量的热钱涌入将破坏国内资本市场的稳定,也会带来通胀压力。
三、鉴于当前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在货币政策方面暂且不会加息,在汇率政策方面将有计划地推进人民币升值,在房地产政策方面也将加大调控力度、遏制房价过快增长
1、货币政策暂不会加息主要基于以下3个原因:首先,虽然加息可以避免负利率进一步刺激投资,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并未出现明显的过热迹象,而且未来仍存在一定概率回落,因此,加息可能打击经济复苏的良好态势。其次,我国当前物价上涨主要是结构性的,物价全面上升的概率很小。由于拉动CPI上涨的食品、居住等成分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加息并不能通过调节供求起到价格抑制的目的。3月份的CPI环比有所下降进一步说明了不可控的通胀压力仍然很小,未来即使出现通胀也只是温和的,以加息方式抑制通胀没有必要。最后,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加息会加剧国际热钱的涌入,进一步加大升值压力,打乱我国汇率改革的节奏。
2、汇率政策将有计划地推进人民币升值,虽然短期内可通过增加进口、减少贸易顺差,来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但是中长期内仍需依靠积极推进汇率改革,汇率政策要打破升值预期和加强热钱管理。
未来将有计划地推进人民币升值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短期来看升值将对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出口型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外商投资的热情将有所减退,外需下降将考验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定性,短期内高涨的升值预期还将导致国际热钱大量涌入,加剧房地产等领域的资产泡沫。二是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由于人民币币值在长期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存在被低估的倾向,升值能够使人民币回归其真实价值,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升值还能够降低进口产品价格,带来财富效应导致消费增加,此外升值带来的外需下降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助力。
3、房地产政策也将加大调控力度,遏制房价过快增长。
篇5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1978年的召开,确立中国对外开放,2015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中国经济投入了世界的怀抱,与世界经再次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也面临这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从2008年美国华尔街爆发的金融危机就可以看出,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而显现出来的下滑趋势已经日趋明朗。怎样面对困境,迎难而上,快速发展,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每过中国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不断展现出其脆弱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成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我国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总所周知,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家马车,近年来,三家马车都放慢了速度。投资出口增幅都不断下降,消费速度虽然保持快速增长,但考虑到同期超过8%的CPI,消费实际增大大打打折扣。这不仅与来自美国金融危机而引发的经济危机有关,也与政府在短时间内出台的一系列加重企业负担但有益于企业发展的的政策有关。为防止经济由偏快变成过热,防止通过膨胀过高,中央明确宏观调控目标,交叉利用财政手段和货币政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从目前的形式看来,经济过热的情况已经微乎其微。
中国经济发展预期
通货膨胀继续增长。根据统计局的资料,今年前6个月,我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仍然大于8%,国际油价不断下降,国内油价经调整后,下降幅度仍与国际油价有较大差距。电价和暖气费调整后,相关企业依旧不能转负为赢。据专家预计,明年能源价格仍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同时由于能源价格的带动,粮食价格很有可能也持续上涨。这两个因素大大加重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今明年CPI增幅极有可能超过8%。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随着前几年,我国GDP增速达到经济扩张的峰值后,今年来,GDP增速连续回落,预期已低破7.5%。经济增长过热的风险基本消除。基于2014年的经济走势,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较2012年和2013年明显减速。首先,由于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相关企业的收入增速开始下降,导致企业对筹措投资的需求下降,同时,中央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导致企业资金成本增加,两者共同导致需求下降;其次楼市价格的大幅下降和股市财富的缩水加上负利率的延续,居民未来消费增长堪忧;最后,虽然人民币近期略有贬值,但增值的累积效应影响依然较大,劳动力、环保和能源等社会资源成本总体上升,导致出口快速下降。
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型。世界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生产力水平相对均衡的时代,随着工业技术、军事技术、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国迎来了一个宝贵的机遇期。要打破这种平衡,关键是要坚持自主创新的科技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我GDP增幅不断下降的同时,我们逐渐趋向于重视GDP的单位资源消耗量,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未来几年,高新技术企业会慢慢壮大,依靠科技带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会不断增加,依靠劳动力、能源、资源的消耗性企业会逐渐被社会淘汰。
拉动经济的三家马车会找到新的奔跑的东西。大力投资新兴技术和环境保护产业,形成一个良性经济发展循环。我国出口虽然持续出于顺差,但口出商品大多数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在国际市场上依靠价格优势所创造出来的。加强依靠科技,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扩展新的国际市场,加快出口商品结构和国际市场的转型已成为必然。扶持中小企业,充分利用020、B2B等网络销售模式,依靠技术创新科技进步,拉动消费,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必经之路。
宏观调控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取得了巨大成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对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财政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了防止经济增长下滑过快,同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促进消费、投资和出口,扩大内需;在结构上对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提供政治倾斜和更大的支持,从而转变增长方式。
扩大财政在民生领域的投入。降低和放松民生相关的医疗、教育、公环保、公共交通等产业门槛,同时增加财政资金对社会的保障,加大对“三农”建设的保障,已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内需。同时大力扶持大型企业和沿海企业的产业优化升级,率先对技术优势较强的产业实现升级,为下一轮产业奠定基础。并且针对一些体现技术进步和环保节能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制定和出台与所得税相关配套的政策,规定所得税的优惠目录。
篇6
从未来经济景气变动方向看,全区宏观经济先行指数继续上升,一致指数下行趋缓,全区经济景气在未来一段时间呈现上升的预期渐趋增强。
一、先行指数继续上行,一致指数下行回稳,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再次走低
(一)一致指数降幅缩窄,经济景气回落态势有所放缓
3月份,受全区消费持续低迷、收入增速回落等因素影响,全区宏观经济一致指数下行至88.53,低于2月份1.59点。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构成一致指数的5个指标呈现 “四降一升”的格局,其中,发电量指数呈现上升,工业指数、就业指数、社会需求指数和社会收入指数均呈现下降,拉动宏观经济一致指数继续回落,但降幅有所收窄,表明当前我区经济景气下行态势趋缓。
注:一致指数是选取5个与经济运行同步的指标合成,反映全区当前经济运行走势,展现全区经济波动轨迹。
先行指数是选取6个领先于经济运行的指标合成,可反映全区经济运行变化趋势,预测全区经济未来走势。
(二)先行指数延续上行趋势,经济景气一段时间内将现上升
3月份,受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规模扩大等因素影响,全区宏观经济先行指数继续上升,达到100.08,高于2月份 0.35点。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构成先行指数的6个指标呈现 “三升三降”的格局,其中,产销率指数、平均消费倾向指数和贷款指数呈现下降,产成品资金占用指数(逆转)、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指数和新开工项目指数继续上行,拉动宏观经济先行指数延续上升态势,增强全区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见底回升的预期。
(三)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继续在过冷的“蓝灯区”下探
3月份,全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16,较上月回落2个点,在过冷的“蓝灯区”延续下行态势,创下2001年以来的历史低点。
从全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的10个分项预警指数看,3月份,消费指数继续回落,由偏冷的“浅蓝灯区”进入过冷的“蓝灯区”,居民收入指数结束了长达27个月在正常的“绿灯区”运行状态,下行至偏冷的“浅蓝灯区”,与消费指数成为本期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再次下探的主导力量。其余指数均无灯号变化,其中,工业指数、投资指数、工业企业利润指数、财政收入指数和商品房销售额指数继续运行于过冷的“蓝灯区”,贷款指数仍运行于偏冷的“浅蓝灯区”,外贸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继续处于正常的“绿灯区”。
由以上监测结果分析,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再现下行趋势,表明当前全区宏观经济增长态势明显放缓,但反映当前全区经济运行走势的宏观经济一致指数下探幅度逐步缩小,宏观经济先行指数继续走高,以此判断,一致指数在未来一个时期呈现上升的预期渐趋明朗,全区经济景气有望回暖。
二、主要指标走势分析
(一)工业预警指数继续在过冷的“蓝灯区”下行
3月份,受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燃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速放缓影响,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明显,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工业预警指数为110.7,比2月份下降0.96点,继续在过冷的“蓝灯区”下行,降至2002年以来的历史较低水平,全区工业经济增长依旧低迷。
(二)投资预警指数在过冷的“蓝灯区”降幅收窄
3月份,全区采矿业、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下行,拉动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低位,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投资预警指数为109.25,比2月份小幅下降0.3点,降幅逐步缩窄,全区投资态势趋稳。
(三)消费预警指数由偏冷的“浅蓝灯区”进入过冷的“蓝灯区”
3月份,全区石油及制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等主要商品消费增速回落,拖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入历史低位,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消费预警指数为109.98,比2月份下降0.78点,由偏冷的“浅蓝灯区”进入过冷的“蓝灯区”,这是消费预警指数自2002年之后,再次踏入过冷的“蓝灯区”,全区消费回落态势仍在延续。
(四)进出口预警指数连续两个月运行于正常的“绿灯区”
3月份,全区进出口总额增速同比下降7.8%,降幅较上月缩窄2.75个百分点,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外贸预警指数为105.11,比2月份上升0.65点,运行于正常的绿灯区,全区外贸形势继续向好。
(五)财政收入预警指数在过冷的“蓝灯区”继续小步上行
3月份,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05%,降幅较上月收窄10.68个百分点,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财政收入预警指数为111.34,比2月份小幅上升0.73点,延续回升趋势,继续运行于过冷的“蓝灯区”。
(六)居民消费价格预警指数在正常的“绿灯区”继续小幅上行
受食品类价格涨幅趋缓,尤其是蛋、蔬菜类价格涨幅回落影响,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收窄,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价格预警指数继续微幅上升,达到103.13,比2月份上升0.3点。受禽流感疫情、食品安全问题等因素影响,全区蛋、禽、猪肉价格回落将对食品价格形成下拉作用,加之上年CPI基数呈前高后低走势,近期全区物价涨势将相对温和。
课题组负责人:杭栓柱
篇7
从经济景气未来变动方向看,全区宏观经济景气有望继续小幅回暖。
一、一致指数、先行指数双双回升、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继续上行
(一)一致指数转而上行,经济景气企稳回升
8月份,全区宏观经济一致指数为88.52,比7月份上升0.09点,结束2011年7月份以来持续下行态势,连续3个月小幅上升,经济景气呈现回升态势。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一致指数分项指标呈现“四升一降”,除就业指数呈现下降外,工业指数、发电量指数、社会需求指数和社会收入指数均呈现上升。
注:一致指数是选取5个与经济运行同步的指标合成,可反映全区当前经济运行走势,展现全区经济波动轨迹。
先行指数是选取6个领先于经济运行的指标合成,可反映全区经济运行变化趋势,预测全区经济未来走势。
(二)先行指数小幅抬头,经济回稳支撑犹存
8月份,全区宏观经济先行指数为100.7,比7月份上升0.09点,结束7个月小幅波动下行态势,继续呈现上升。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先行指数分项指标呈现"四升两降",贷款指数、产成品资金占用指数(逆转)呈现下降,平均消费倾向指数、产销率指数、新开工项目指数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指数均呈现上升。
注:产成品资金占用指数(逆转)的坐标轴为右轴。
(三)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在偏冷的“浅蓝灯区”继续上行
8月份,全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23,比7月份上升3点,全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回稳势头逐步增强。
从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的10个分项预警指数灯号看,工业指数、消费指数、工业企业利润指数成为本期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回升的主要力量。其中,工业指数、工业企业利润指数分别由过冷的“蓝灯区”上升至偏冷的“浅蓝灯区”,消费指数由偏冷的“浅蓝灯区”上升至正常的“绿灯区”,投资指数、进出口指数、财政收入指数、居民收入指数、贷款指数继续运行于偏冷的“浅蓝灯区”,商品房销售额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运行于正常的“绿灯区”。
从以上监测结果分析,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呈现较大幅度上升,其分项指标已无指标运行于过冷的“蓝灯区”,宏观经济一致指数、先行指数均双双小幅上行,总体看,全区宏观经济景气企稳回升态势渐趋明朗。从未来经济景气变动方向看,由宏观经济先行指数再现回升态势判断,全区宏观经济具有一定回稳基础,宏观经济景气有望继续呈现小幅上升。
二、主要指标走势分析
(一)工业预警指数由过冷的“蓝灯区”回升至偏冷的“浅蓝灯区”
8月份,工业预警指数达到114.58,比7月份上升 0.91点,结束自2012年12月以来8个月运行于过冷的“蓝灯区”历史,突破临界值上升至偏冷的“浅蓝灯区”,全区工业形势逐步回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及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工业增加值增长提速成为本期工业预警指数上升的主推因素。
(二)投资预警指数在偏冷的“浅蓝灯区”小幅下行
8月份,投资预警指数为120.14,比7月份下降0.6点。受7月、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回落影响,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原本已回归到正常“绿灯区”的投资预警指数又重回偏冷的“浅蓝灯区”,表明全区投资态势仍需进一步稳固。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较大的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1.5个和1.4个百分点,成为本期投资预警指数回落的主因。
(三)消费预警指数由偏冷的“浅蓝灯区”进入正常的“绿灯区”
8月份,消费预警指数达到111.19,比7月份上升0.2点,结束自2013年3月以来5个月在过冷的“蓝灯区”、偏冷的“浅蓝灯区”运行历史,进入正常的“绿灯区”,全区消费形势逐步向好。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加快是推动本期消费预警指数走高的主要因素。
(四)进出口预警指数小幅上升于偏冷的“浅蓝灯区”
8月份,进出口预警指数为96.74,比7月份上升3.83点,继续运行于偏冷的“浅蓝灯区”。全区外贸形势略有回暖,主要归因于我区与俄蒙贸易增速降幅收窄,与日韩贸易规模的扩大。
(五)财政收入预警指数在偏冷的“浅蓝灯区”微幅走低
8月份,财政收入预警指数为111.72,比7月份下降0.52点,继续运行于偏冷的“浅蓝灯区”,全区财政景气回升动力仍显不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行业、电力行业税收环比降幅分别扩大1.7个、3.4个和4.8个百分点,成为财政收入预警指数回落的主要影响因素。
(六)居民消费价格预警指数继续上升于正常的“绿灯区”
篇8
[关键词]经济景气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扩大内需
[中图分类号]F12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3-0076-04
1 引 言
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首先影响了中国的宏观经济,使我国宏观经济景气状况下降。其次,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信心,使很多老百姓缩减开支。因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宏观经济景气状况与消费者信心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帮助政府找出策略,从消费者信心入手,刺激消费,正确引导我国经济逐步走向繁荣。
2 研究现状
国内对宏观经济景气状况与消费者信心的研究主要有三大方向。
第一,对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构建。王金明,程建华和杨晓光用我国1997年1月—2006年5月的月度经济数据,探讨建设SW型先行景气指数的可能性。结果发现,利用一致指标计算的SW景气指数较好地反映了实际经济运行状况,基于预测的SW型先行景气指数有较好的预警性质,而基于先行指标的SW型先行景气指数存在着不稳定、表现力差的特点。文斌以我国现行统计制度为基础,结合北京实际情况,通过构造基准循环、“提取”先行指标、编制指数、返回检验等步骤,对北京先行经济指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陈磊和高铁梅利用Stock-Waston型景气指数以及各种短期预测模型,对当年的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吴桂珍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制了监测和预测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景气指数。
第二,对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构建及预测。陈敏,宋永发和邢燕婷通过实地调研,构建并计算了大连住宅市场潜在需求信心指数,以量化消费者购房信心,预测房地产市场走势。孙红英对GM(1,N)模型进行了改进,加入了动量项G,以2006—2009年以来消费者月度信心指数为基础,对2010年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进行了预测。
第三,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或消费者信心指数与其他经济变量关系的研究。张道德和俞林基于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之间的相关性。魏瑾瑞,方匡南,谢邦昌和朱建平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时间维度分析和横截面结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CPI与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之间的互动关系。李雪梅通过对影响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一些定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各项指标和消费者信心指数之间的关系。丁浩,张朋程和李伟娟基于1999年1月—2011年7月布伦特原油月平均价格和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运用VAR模型研究了国际石油价格和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之间的关系。赵磊利用2006—2009年4年的数据,对消费者信心指数(CCI)和各经济变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CCI对CPI和失业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CPI存在单向引导关系,但对其他经济变量预测和引导功能不明显。王英照,赵金楼和刘家国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我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3 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状况与消费者信心关系的实证分析31 变量指标的选择
对于我国宏观经济景气状况的定量描述,本文选取国家宏观经济景气指数(1996年=100)为变量。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包括:预警指数、一致指数(1996年=100)、先行指数 (1996年=100)和滞后指数 (1996年=100)。其中,一致指数是反映当前经济的基本走势,由工业生产、就业、社会需求(投资、消费、外贸)、社会收入(国家税收、企业利润、居民收入)等4个方面合成;先行指数是由一组领先于一致指数的先行指标合成,用于对经济未来的走势进行预测;滞后指数是由落后于一致指数的滞后指标合成得到,它主要用于对经济循环的峰与谷的一种确认;预警指数是把经济运行的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蓝灯”表示经济偏冷,“蓝灯”表示经济过冷。
在对消费者信心的研究上,本文选取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进行定量评价。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构成。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分别由一些二级指标构成:对收入、生活质量、宏观经济、消费支出、就业状况、购买耐用消费品和储蓄的满意程度与未来一年的预期及未来两年在购买住房及装修、购买汽车和未来6个月股市变化的预期。
因为本文研究的是当前经济景气状况和消费者信心的关系,所以最终选取我国宏观经济景气一致指数(1996年=100)、消费者满意指数、消费者预期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为变量,分别用EPI、CSI、CEI和CCI来表示。
32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本文是基于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经济景气状况与消费者信心关系进行的研究。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2008年9月份全面爆发。因此,本文选取2008年9月—2011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利用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共有40个样本点。本文所需要的经济景气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预期指数、消费者满意指数都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因为宏观经济景气指数(1996年=100)、消费者满意指数、消费者预期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都容易受到季节波动因素的影响,因此首先要剔除这些数据的季节波动因素。本文用EVIEWS 60软件,运用X-12-ARIMA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剔除数据的季节波动因素,使得数据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宏观经济状况和消费者信心,处理后的数据分别表示为EPI_SA、CSI_SA、CEI_SA和CCI_SA。
为了消除异方差性和熨平数据的波动性,本文还对经过季节调整后的数据取自然对数,分别用LNEPI _SA 、LNCSI _SA、LNCEI _SA、LNCCI _SA表示。
33 平稳性检验
如果时间序列中存在单位根,就会出现伪回归的现象。为了避免伪回归的出现,本文先对时间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注:①DLNEPI_SA表示LNEPI_SA的一阶差分,其余类同;
篇9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市场波动;微观经济体;理性决策
中图分类号:F0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068-02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信息的收集者与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其一举一动都关系到该国货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价格走势。不论是信息的,还是官员的言论,亦或者是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可以说央行是市场中众多矛盾的焦点。对于中央银行与市场的关系,可以理解为;首先,宏观经济的统计部门将收集整理的各项宏观数据,如,CPI、PPI、失业率以及各种领先指标等数据提交给中央银行,央行得到数据后会以官方形式将数据告知市场,同时根据这些数据做出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倾向的言论评价或者对政策进行调整。最常见的自然就是调整利率;接着市场参与者会根据央行公布的信息和制定的政策分析国民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做出展望,并选择在资本市场上的操作方向,进而最终影响该货币的价格走向。货币升值或者贬值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各个微观经济领域,从而又最终改变整个宏观经济面达到央行修改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这个循环周期短期而言通常为3个月到半年左右,长期则可能与经济发展的周期相吻合。短期而言央行的政策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频繁的朝一个方向做出,比如:美联储降息行动;也可能是在漫长的时间里反复争论的预期,比如:欧洲央行是否该在在面临名义利率即将降至零时是否该想继续保持降息的决心。但是总归一点,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方向的一旦决定。一定会在一定周期里导致汇率朝相应的方向运动,其间汇率可能会出现回调反复,但是大的趋势不会改变。这些反复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货币买卖操作的技术性结果,一方面也可能是政策在对经济面做着修正。大多数教科书上的运行流程与对其做出的解释大致都是这样,可是市场真的会按照如此模型来运转吗?
我不得不对这个流程提出两点疑问:
(1)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各国的进出口商、跨国公司和以获取暴利为目的的外汇投机基金及大量的普通外汇投资者,中央银行通常只有在无法忍受货币波动对本国经济造成冲击时才会大量参与买卖来影响市场,比如: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泰国和G7国家的央行联合拯救美元行动。因此可以知道,央行并非市场的长期参与者,他是相对远离市场的。同时微观经济体做出反应的速度远比宏观经济体快,那么相对而言央行对市场的敏感程度与反应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数国家的议息会议有固定的时间安排,有除紧急情况外不会突然调整货币政策的硬性规定。由这两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央行从信息获取到政策变动,相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而言都是非常滞后的。如果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各微观经济主体都根据如此相对滞后的信息和政策,对宏观经济面或者其他方面做出预期的话,那这个预期一定是缺乏准确性的。换句话说,央行只能通过总结昨天的情况以此来预测明天的情况,那么仍然受之前既定政策影响的今天他没有发言权。
(2)不难看出这个流程模型的核心是中央银行,其可以行得通的前提是中央银行是货币走势的主要影响者,对于这一点我也不能十分认同。的确,中央银行所公布的信息以及他的政策左右了汇率走向,但是货币市场本身才应该是最关键的主体。央行的信息来源于市场,其政策的对象也是市场。作为一个理性的微观经济主体,他甚至可以通过每天的经营情况来感知整个宏观经济的运作方向。于是他就可以依此直接到外汇市场获利,至少他会比央行早很多知道今天的市场情况,那么我们也不难得出结论,应该是市场或者说作为市场晴雨表的外汇走势更大程度上了影响了中央银行的决策,而不是传统理论的央行影响货币走势。
篇10
随着国庆长假的结束,A股今年第四季度的行情也正式拉开帷幕。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就在黄金股的带领下,大涨4.76%。这让刚刚经历过上半年疯涨、三季度暴跌的中国股民,开始猜测四季度的A股走势,是和上半年一样疯狂,还是和三季度一样颓废,下半年该如何选择投资标的。
同样,作为市场的主要研究力量,各大券商也在猜测相同的问题。从券商对四季度的预测情况来看,大家对宏观经济整体走势相对比较乐观,但其中风险也值得注意。对A股的走势,分歧依旧存在。大部分券商仍然对下半年行情抱有期待,银河证券甚至认为有望挑战前期高点。但海通证券等券商明确表示未来行情不容乐观,调整仍未结束,国泰君安也含蓄地表示投资者要谨慎对待四季度行情。而券商四季度的投资主体,却各不相同。
宏观面待转晴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宏观经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市场的走势。从已经公布的宏观数据来看,经济复苏趋势或将持续。
7月份出台的数据让市场有点担心,首先是投资数据表现弱于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中央投资的显著回落,而地产投资的增幅也显著低于预期;其次是CPI及PPI进一步滑落。国内需求情况使人担心进一步的复苏能否持续。而8月份的数据显示各方面数据情况显著好转,市场担心的工业增长、投资增长和新增贷款均好于预期。
申银万国认为,四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将继续V型反弹之势,预计三、四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为9.2%和10.1%,投资仍是经济加速的主要动力。
银河证券预计,第四季度经济自主复苏能力将显著加强,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还将快速增长,固定资本形成加快增长,经济不会出现二次探底。
关于市场一直比较关注的流动性,大部分券商对此并不太担心。
8月新增信贷超过4100亿元,远超此前预期的3000亿元水平,新增信贷投放再次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
东方证券表示,考虑到去年的基数影响以及当前经济复苏的趋势,估计10月M1增速将出现跳升。假定9月新增贷款为5000亿元,则M1增速可能达到30.6%左右,而M2的增速将维持在28.4%左右,M1的增速将在本轮周期以来首次上穿M2。同时储蓄结构的改变也将推动流动性活化,最近4个月企业活期储蓄占比提升趋势有望得以持续。整体来看,流动性依然会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保持充裕状态。
银河证券也认为,尽管上半年过度宽松的流动性状况会有所改变,但货币需求仍然较为旺盛,货币供应也会处于较高水平,四季度信贷有望环比上升,市场流动性仍然较为充裕。
虽然国内宏观指标全面向好,但仍有中信、海通等券商冷静地提示存在的风险。
海通证券表示,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海外股市的高位回落风险,其次是宽松政策“退出”预期加大。虽然在第四季度也可能会推出一些具有“对冲”效应的政策,如鼓励民间投资、鼓励消费等,但可能至多也只能起“平行对冲”效果。第四季度融资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状态。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9月17日,今年第三季度的融资额高达1403.57亿元(其中含定向增发),已创近两年来单季融资额的新高。预计第四季度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的IPO合计总量仍将处于高位,同时,上市公司继续表现出强烈的再融资需求意愿,这对市场也是个不小的压力。
中信证券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它在报告中指出,近期美股持续反弹且屡屡创下反弹新高,未来是否出现回调,令A股市场担心;同时,制约A股市场的最大不确定性集中在政府明年的宏观政策取向,是继续执行适度宽松还是更偏中性的货币政策?若是后者,A股市场中期的上涨空间势必受到制约。
A股波面荡漾
看完券商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后,再来看看他们对四季度大盘走势的判断。
申银万国在其四季度投资报告中认为,由于经济的复苏和政策的微调,未来3个月影响A股市场的是业绩复苏和政策正常化。其中业绩复苏为市场提供估值支撑,而政策的正常化则为市场施加估值上限。其中,宏观政策正常化将实现从保增长到调结构的转变,使得经济快速过热风险减小;信贷政策正常化将使得信贷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的难度增加;融资政策正常化则给市场带来直接的融资压力。四季度上证综指有望继续震荡上行,波动区间为2700点至3400点。
东方证券在其A股四季度投资策略报告中乐观地表示,以动态市盈率衡量,无论是2009年还是2010年,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远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仍处在一个上升周期的前半段,企业盈利水平的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中长期看来,这样的估值水平并不昂贵。这种估值水平下,将有更多资金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有效支撑市场价格。对市场中长期走势仍持乐观态度。
而曾经准确预测了三季度市场运行区间 2500点至3400点的银河证券,面对四季度行情更乐观地认为,沪指从3478点到2635点的下跌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与2007年末到2008年的下跌相比,在经济、政策、流动性、业绩、估值等背景方面具有本质的不同。本次下跌仅仅是股市上升过程中的回调,而不是熊市的开始。报告预计第四季度A股市场将震荡上行,上证综指有望突破前期反弹高点,如果经济、流动性和业绩发展的良好趋势得以延续,则股指可能向更高的目标3800-4000点发起冲击。
相对于上面几家券商乐观的情绪,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则显得相对谨慎。
在四季度投资策略中,海通证券表示,9月份的反弹行情是中期调整过程中的技术性修复以及对前期利多因素的反应。由于目前市场已提前消化了2009年业绩增速预期,因此中期调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全结束。但是由于宏观经济在年内仍然处于良好状态,年内房地产投资可能会接过投资接力棒,出口复苏仍然在预期中,年内的调整可能将更多地体现在时间上而不是绝对幅度上。
中金公司也表示,尽管经济/业绩继续向上,2009―2010年盈利预期已经较为乐观,但超预期可能性不大,年内区间波动格局的可能性较大。
国泰君安分析师王成则含蓄表示,四季度行情或将继续走低。他在报告中指出,金融危机后,投资者转换了坐标系,市场更愿意看到的是经济数据是否环比迅速恢复,而同比没有意义。由于无论业绩还是信贷的环比增加不可持续,如果市场不转换坐标系,则由于下半年业绩环比数据仅5%左右增长,新增信贷下半年环比负增长,则市场必然出现调整。如果继续按照这个坐标系,只有等到2010年一季度,业绩和新增信贷重新环比增长后,市场才可能上涨。不过考虑到业绩和信贷的环比增加幅度均远低于2009年上半年,因此,那时的上涨幅度未必能够见新高。该种情况下,N型走势和时间均出现变异,第二波上涨在今年年底之后。行业主题春色各异
在了解了券商对大盘的判断后,投资者最关注的还是其行业配置思路,看看哪些行业将会是未来的投资热点,以便从中获利一二。而记者从多家券商研报中发现,几大券商的投资主题各不相同,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各大券商的投资思路。
中金公司表示,四季度应由早周期转向稳定增长的内需行业,理由是随着经济的改善和收入的增长,消费者信心的恢复和预期的好转,将带动消费的稳定增长。未来宏观政策更注重调结构,推动居民消费必为政策的重点之一。建议超配可选或耐用消费品(零售、高档酒、品牌服装、汽车、家电、家庭耐用消费品等)和必需消费品(医疗、农副产品、传媒、电信、教育、家庭日用品等)行业。中金还看好通讯设备及软件服务行业,因为通讯设备及软件服务行业周期直接取决于电信行业投资的周期,与宏观经济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短期的联动性并不显著,具有一定防御性。
申银万国表示,投资者在四季度需要寻找业绩复苏中的结构性机会,包括关注政策正常化的受益方。如低碳经济、消费品、“区域经济规划”与“产业振兴规划”的“双振兴”组合、A-H折价板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