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04-05 04:2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六步教学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31-02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新英语课程改革带动了教育观念、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因此,我校积极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并开展了以“激扬学生的生命 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宗旨的“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课堂模式研究。“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包括“创设问题―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提升―当堂检测―总结感悟”。本文将根据“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对PEP Book6 Unit5 Look at the monkeys A Let’s learn进行分词教学,并就如何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进行分析。
一、创设问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上课就先给学生来个“Let’s do”――PEP Book1 Unit4 We love animals PartB,学生兴奋地模仿起动物的动作来,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下面模仿动物的动作而做好铺垫。
在“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之后,我特别注重设置情景来创设问题引入新课教学,这一来会比单纯地提问题来得更自然。因此,我会在课件上出示一张广州长隆动物园的照片时,说:“Today,I want to go to Changlong Zoo . Do you want to go to Changlong Zoo with me?”学生也会迫不及待地抢答:“Yes!”“OK,Let’s go to Changlong Zoo now .Let’s go !”我语气激昂地回应学生。这时动用课件里的动态小火车带我们去到动物的生活基地,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我说:“Wow ! Many animals .They are so cute .But I don’t know “What are the animals doing?”Do you know?”学生摇摇头说:“No!”我急忙追问:“Do you want to know?”学生连忙点头说:“Yes!”“OK ! Let’s listen carefully and look at the animals.”我做出认真听和看的手势说。
利用设置去长隆动物园这一情景,创设出新课问题:“What are the animals doing?”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提高学习效果,也为自主学习找出目标和方向。
二、自主探究
“先学后教”顾名思义是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这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因此,在这环节我设计了4个部分让学生自学:(1)Listen to the new words care-fully.(for twice)(2)Listen and repeat in a low voice.(3)Listen and repeat loudly.(4)Read by yourself,mark where you can’t read and ask your partner or me .虽然“自主探究”环节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它让学生先自学,对自己不太明白或不太会读的新单词做上标记,学生大胆地根据语音常识等进行发音,根据图片猜测其意思,在后面的环节教师进行指导、纠正,将学生的发音跟正确的发音进行对比。
这一环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通过自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小组合作做好初步的知识与情感的准备。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到8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在小学英语课堂上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非常重要,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小组活动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小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
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点拨、启发,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通过这样的环节,不但有助于照顾后进生,同时也是突出重点难点的关键,并为下一步的展示提升做好铺垫。
四、展示提升
展示提升环节,我设计了以上5个部分教学,让学生对刚才自学和小组合作讨论解疑的知识进行汇报展示。在小组汇报展示时,应鼓励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小组长要根据组员的具体情况进行任务的合理分配,力争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机会锻炼,人人能得到提高。同时,小组汇报展示时,避免班级思维处于“冷冻”状态,其他小组成员易成看客的现象,因此要求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深入思考并作出中肯的评价。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必要的点拨、引导,所有的结论都是经过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过程里得出的,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就是通过课堂练习的布置,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将本节课所学知识通过训练,消化为操作能力,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能当堂达到学习的目标,及时反馈信息,做到“堂堂清”。对比以往的课后作业布置,课堂检测的效果更加显著。课堂练习的设计需要典型、适度、适量、低起点、多层次等,可以活动、游戏的方式进行检测,应特别在听、说、读、写各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设计。
因此,在这环节我设计了三项检测题:(1)Listen to the song and do.听一首简单的英语歌――Walking,Walking并做动作。歌词是这样的:Walking,walking,walking,walking. Hop,hop,hop,hop,hop,hop. Running,running,running.Now,let’s stop.Up and down...学生们听着歌曲随即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这项练习是检测学生对动作单词“听”的能力。(2)口头说出动词的现在分词。这一项由小组讨论得出构成现在分词的三种形式,如:walking―walking,write―writing,run―running...这是训练学生“说”的一项小组合作练习。(3)Writing(看图,回答问题)。让学生写出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如:What’s the rabbit doing?It is jumping.这项无疑就是针对学生“写”方面的训练了。
当堂检测题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原则,也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完成练习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六、总结感悟
课堂总结是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绝对不能忽视。课堂总结的功能远远不止于以往在教学中匆忙地读读板书的重点内容,其实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一堂课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分辨重难点。
因此,我会给一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然后叫个别学生来总结,他们不但说出了本节课学到的重点单词、句型和现在分词构成的三种形式,还说出了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等情感教育方面的内容。
总之,“总结感悟”不但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引导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和感悟,提炼出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还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提升、放射拓展。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
物理实验教学不同于概念课教学,实验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物理规律。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本文介绍的初中物理实验“六步教学法”,重在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验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探究实践能力;重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悟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实验思想和方法。
1 教学基本程序
初中物理实验“六步教学法”包括提出目标(教师活动) 设计方案(师生互动) 预审方案(师生互动) 实验尝试(师生互动) 汇报交流(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 (师生互动)6个环节。
提出目标: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研究问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提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问题的提出要注意如下两点。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导向性,便于学生及时理解学习要求。第二,问题要有层次性,既要让学生自学讨论有一定的容量,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去完成。例如,在“欧姆定律”教学时,可用如下两种方式提问。问题一:通过某导体的电流Ⅰ和加在两端电压 V以及导体电阻R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研究方案。问题二:通过导体的电流Ⅰ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明显地看出,用第二种方法提问,导向性不强,同时层次也太高,学生无从下手。
设计方案: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实验目标,通过自学、小组讨论等形式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仪器、装置的选用和安装,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这个过程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酌情加以引导,但不强调千遍一律。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较好机会。通过长期的训练,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实验思想、方法,了解仪器的规格和性能。例如,在研究测电阻方法时,既可用电压表、电流表来测电阻,也可用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阻箱(定值电阻),或者用一只电压表和一只电阻箱(定值电阻),常见的方案多达8种。如果考虑到实际测量效果,还需要考虑仪器规格组合,方案就更多了。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动脑,各种方案都可能出现,甚至有的方案教师还未想到。用这种方法教学,不仅巩固了知识,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预审方案: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评审方案,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由于不强调方案的千遍一律,因此,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案。有的可操作,有的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有的虽符合实验原理要求,但现象不明显或者无法达到效果等。在组织学生汇报和审核方案时,教师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案,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教师不武断判定正确和错误。二是要组织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审核,突出教学主体性。对学生无法判定的方案,可适当引导或者留下一步“实验尝试”中解决,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判定方案的正或误。三是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学生要加以表扬、鼓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若一时无法解答,要利用课外加以辅导或者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研究。四是对学生展示的方案要及时归类小结,对尚未思考出的其它可行方案,要及时引导学生继续讨论,进一步完善方案。
实验尝试。根据设计方案,组织学生分组对不同方案分别动手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并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学校,采取分组实验形式,实验条件差的学校一定要有演示实验。这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是: ①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案设计的技巧。由于方案的多样性,仪器准备应做到多样化,超出课本要求去准备实验仪器。也可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来完成方案的验证工作。②修改实验方案。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对仪器规格、性能了解不准或者方案有误,使实验达不到理想效果。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实验方案。③通过实验发现物理规律,达到实验目标。④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实验尝试不同于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所用仪器、步骤、方法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实验成功率很高。而尝试实验方案带有探索研究性质,成功率较小,这需要发动全体学生参与,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实验素养。
汇报交流。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内容包括:①本小组实验方案完成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②实验中,如何修改实验方案,使方案更完善,现象更明显。③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在学生汇报实验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归类记录,对实验不成功,要帮助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可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再次实践,也可布置作为课外作业。
归纳总结: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验情况,组织学生总结实验规律。通过成功实验,总结实验技能和技巧;通过失败实验,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实验数据或现象分析,得出物理规律。
2 教学基本特征
初中物理实验“六步教学法”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有明显不同,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创造性
传统的学生实验,对学生统的太死,对仪器、装置、步骤、方法作了统一的要求,学生属于模仿实验,验证实验。而“六步教学法”则要求学生自己去摸索、实践,去发散思考,去创新。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2.2 民主化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权威”,而“六步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向教师或同学质疑,可以怀疑,可以发表不同观点。学生的错误观点,通过实验事实加以认定、纠正,既尊重知识,又尊重人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
2.3 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而“六步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性,把学生活动安排在每一个环节内,不仅有学生的自学、讨论,还有学生的辩论、尝试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主动获取知识,学的主动、积极、有兴趣。
2.4 开放性
传统的教学以课本为素材组织教学,而“六步教学法”不仅根据课本要求设计问题,同时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也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教学形式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有时在课外、在实验室、在家庭。
2.5 实践性
“六步教学法”从人的发展需要去组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地掌握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掌握实验技能、技巧,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有学生参与,每一个实验操作都由学生亲自动手。
3 教学实施要求
“六步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篇3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书育人,这是传统的教育理念,但魏书生做得尤为好!他的教育实践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重读魏书生,仍有其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概括起来就是12个字:“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下面笔者就他的“六步教学法”作一简单介绍。
一、定向
定向就是确定每一课的学习重点,即确定教学目标。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立学习重点,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我就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经过预习和对教材知识点的梳理,学生会十分清楚这一课有多少个基本知识点,然后就各个知识点进行比较筛选,自然就能找出这一课的学习重点,甚至难点。这种学习重点、难点并不是别人强加的,而是学生经过看书、梳理、比较自己确定的,自然记忆十分清楚,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二、自学
在历史教学中,只要确立了每一课的学习重点,也就确立了记忆的重点,学生学习、作业也就有了针对性,这有效地克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学生面对教材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例如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一课,其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知识与能力目标,一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两个教学目标,以往都是由教师呈现给学生,而引导学生自学历史,则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课前的导读提示很快地预习一下课文,然后引导学生确定这一课的知识目标: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了解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紧接着教师用课件出示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出示老师设计的辽、西夏、北宋的建立简表(内容包括建立年代、建立者、民族和都城)导学案(也可以是课件),当学生完成填表后,可让学生上黑板展示一下自学成果(也可以让学生说,教师用课件展示)。接下来的一个环节就是根据教材顺序让学生讲述陈桥兵变的故事,了解契丹的兴起及辽与北宋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用课本剧的形式讲述“澶渊之盟”,最后,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谈谈对“宋辽和议”的看法,至此,第一板块学习结束。
第二板块:“宋夏和战”。可让学生互动交流,议一议:西夏为什么由多次向北宋大举进攻转而向北宋议和?议和的内容是什么?结果怎样?进而让学生探究: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以及两次和议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通过对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的史实了解与归纳,让学生认识到和平与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同时通过对契丹族、党项族的发展和变迁及其与汉族的密切交往,认识少数民族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建立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观念。
三、讨论
讨论即合作学习。例如学习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这一课,有的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1.为什么宋高宗不想让岳飞等抗金将领收复北方?2.为什么说岳飞只能称为抗金名将而不能称为民族英雄?3.岳飞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今天的和平年代怎样发扬岳飞的这种精神?像这类的问题难度都比较大,不进行合作探究学生个人难以做出回答。即使合作探究了,学生也不一定能做出正确回答,这时教师就应该直接做出回答。以前我并不赞成合作探究这种学习形式,也不赞成提出这样难度极大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我认为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即浪费时间,也达不到预期效果。但通过学习,我的看法有所改变,它毕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但落实这一环节,需要学生高度的自觉性,面对部分心浮气躁、懒于动脑、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来说,这一环节还是很难落实的,要真正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合作探究,需要学生具有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探究精神,严格说来,没有思考的学习,没有问题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因此合作探究变得越来越有现实意义。
四、答疑
答疑是指分组讨论仍没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全班讨论。学生如果会,则由学生解答,学生不会则由教师解答。像魏书生所说:“在答疑时,可提出教学重点所列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读书时发现的疑难问题,倘若这一疑难带有普遍性,教师可以回答,倘若无普遍意义,且无深究的意义,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则跟个别学生讲明。”我个人认为教师最好不要设计一些让学生很难回答的问题,而要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难易适度的问题。
五、自测
自测即自我测验,这一环节,以前通常叫作巩固复习,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教学环节,现在也叫学习成果展示。一般都限定时间,使全班学生进入竞技状态,用三四分钟时间,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就历史课来说,自测即当堂巩固练习的意思。在教学中教师最好将这一环节制作成课件,以便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六、自结
篇4
关键词:六步教学法;实施;引路
魏书生说:“思维的战舰驶向何方,目标必须明确。”在教师们迷茫时,沙岭学校王志敏校长审时度势提出“脚踏实地、异想天开”地贯彻落实“六步教学法”。沙岭学校教研室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积极推进。
一、学习提高
1.培训教研员,指导“六步教学法”实施
组织各学科教研员重新研读“六步教学法”的有关文件,加深对模式的理解,同时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将新课改理念同“六步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站在新课改的高度重新认识、体会“六步教学法”的精髓。并组织教研员进行研讨交流,写出学习体会,制订本学科切实可行的计划。
2.培训领导,保障“六步教学法”实施
一个好校长决定一所好学校,由于有的校长对“六步教学法”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实施中受到了影响。为了使“六步教学法”更好地实施,先后两次对副校长、教务主任从“六步教学法”指导思想、原则、基本要求、特点等方面进行了集中培训,引导校长们站在新课改的高度去认识、理解、重视“六步教学法”,使领导不做观看者,而是变成了导演者。
二、典型引路
篇5
关键词:六步教学法;实践;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课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作为学生系统地学习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一门新课程,本身就比较难;再加上其内容复杂、语言描述灵活,更让学生感觉难上加难。从教学中不难发现,在课程的后阶段,一部分能力强的学生较好地形成了编程的思维,达到了教学的要求;大部分学生的语法细节掌握得相当好,但是涉及较大的实际编程问题时,还是显得相当吃力;也有个别学生始终无法掌握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程序语言。我在实际教学中将六步教学法引进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六步教学法介绍
“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1.定向
就是确定这一课的知识点。例如:讲授“函数”这一内容时,它的知识点为:函数的分类、定义、说明和引用四个部分,重点及难点为函数的定义与引用两部分内容。
2.自学
学生通过书本学习与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自学;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3.讨论
前后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疑时解决。
4.答疑
针对分组讨论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最好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解答。
5.自测
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结合案例教学法,完成C语言案例的程序编写和上机调试。通过自测,让学生有攻克难题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6.总结
总结的内容包括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环节、知识点的掌握等方面。
二、六步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中的具体实践
第一步,根据学生的编程思维与学习情况,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组,为了方便讨论选定一名为组长。参考教材,把学习内容的知识点罗列出来,概括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即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第二步,学生进入“自学”阶段,具体做法是将知识点融合到实例中,教师将实例要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完成这个实例要用到哪些知识点,学生带着疑点,阅读教材开始自学,经过自学,解决疑点,完成实例的程序编写。经过“自学”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可以解决大部分的疑点,不能解决的自己先记录下来。第三步是“讨论”,对于前面不能解决的疑点,每个小组先进行组内讨论;对于“讨论”过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全班学生进入第四步“答疑”。先由学生来解答,如果学生不能完成就由教师解答。然后进入第五步“自测”,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根据自学和讨论最终完成案例的程序编写并进行上机调试,调试成功则完成。最后学生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下面以“For循环语句”这一节内容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步:引出实例。如打印出所有的“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三位数,其各位数字的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例如:153是一个“水仙花数”,因为153=1的三次方+5的三次方+3的三次方。
第二步:根据教材,学生自学以下内容:
1.For语句的一般格式
For([变量赋初值];[循环继续条件];[循环变量增值])
{循环体语句}
2.For语句的执行过程
①求解“变量赋初值”表达式。
②求解“循环继续条件”表达式。如果其值非0,执行③;否则转至④。
③执行循环体语句组,并求解“循环变量增值”表达式,然后转向②。
④执行For语句的下一条语句。
3.说明
①“变量赋初值”“循环继续条件”和“循环变量增值”部分均可缺省,甚至全部缺省,但其间的分号不能省略。
②当循环体语句组仅由一条语句构成时,可以不使用复合语句形式。
③“循环变量赋初值”表达式,既可以是给循环变量赋初值的赋值表达式,也可以是与此无关的其他表达式(如逗号表达式)。
④“循环继续条件”部分是一个逻辑量,除一般的关系(或逻辑)表达式外,也允许是数值(或字符)表达式。
自学完成后,学生根据自学到的知识完成案例的程序编写。在这一步中,学生容易出现的疑问是:对于这个三位数,如何将它的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单独提出来。
第三步:分组讨论如何将这个三位数的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单独提出来。这部分内容可以给出一些提示,利用数学知识及C语言中的运算符和百位、十位与个位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提取。
i=n/100;/*分解出百位上的数字i */
j=n/100%10;/*分解出十位上的数字j */
k=n%10; /*分解出个位上的数字k */
第四步:有疑问的小组提出问题交给其他小组帮助解决。例如,三位数的范围是100到999之间的数,用循环进行判断,所以用For语句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要确定好循环变量初值、循环条件和循环变量增量。如果仍然不能解决,由教师回答。此时学生能够积极完成这项难题的解决方案,并且增长了极大的兴趣。
第五步:根据前面完成的程序代码上机调试程序,自测程序是否正确。这一环节也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部分,学生把自己编写的代码输入到计算机中检查能否成功。如果运行正确,会增强学生解决其他问题的兴趣;如果存在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语句的语法是否正确、语句与语句之间是否存在一些意想不到的矛盾等。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展示一个新的实例,如古典问题:有一对兔子,从出生后第3个月起每个月都生一对兔子,小兔子长到第三个月后每个月又生一对兔子,假如兔子都不死,问每个月的兔子总数为多少?兔子的规律为数列1,1,2,3,5,8,13,
21……(此题也称为“费波那西”数列)
第六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一般学生能够回答出:For语句的一般格式、执行过程和基本特征等,这样可以巩固学生对For语句的深刻理解和运用,另外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使用For语句时,还要注意循环变量初值、循环条件和循环变量增量的设置;循环条件是循环中的一个必要部分,是控制循环正常进行的重要内容;循环中的循环语句可以使用以前学习的If语句、运算符等知识。
三、六步教学法实践的效果
1.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六步教学法能让学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时间,能使学生主动地、富有兴趣地学习。因为程序教学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高度活跃的思维状态。学生每完成一步作业,就感到高兴,激起了做下一步作业的兴趣;发现错误,就迫切要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步教学法中后期应用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步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将枯燥和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重点突出、简单明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复杂的程序,往往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在这两种教学法的结合过程中,一开始将学生分成小组,在自学讨论和后期共同探讨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参与到小组协作中来。因此,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学生更会明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该明确责任分工和团结合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6
基本程序
一、预习交流
1.预习展示
学生个人或小组代表展示本课预结的重点词汇、短语、语法、功能语言、交际任务、文化现象。
2.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兵教兵)。教师点拨,以学生展示为基础,交代本节学习目标及任务。
二、任务活动
1.练习巩固
听、操练对话,设计过度练习。(可运用书上学习材料)
2.任务准备
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任务活动一般不超过两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做好活动准备。如果活动较多,教师可把不同活动分配于不同小组。
3.活动展示
各小组进行活动展示,教师和学生一道做好活动评价。
三、知识回归
归纳检测
归纳总结新知,结合练习册布置检测题。检测题通常为补全单词、单项选择、完成对话等。
模式要求
一、对教师要求:
1.整体建构知识——教师在学期伊始应统揽全书,整体把握本学期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
2.提前让学生过语音关。
3.对学生作好预习策略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预习策略
①教师提出预习要求,说明预习方法——要求学生借助词典和参考书搞清主要单词读音、词性、词义,交际语言的功能,用法,探讨新的语法项目等。
②出示预习提纲——词汇、教材内容、功能语言、语法、交际任务、文化现象。
③学生作好预习笔记——一般知识、重点知识、疑难点。(使用不同颜色)
④合作交流——学生分组预习或结对子,一帮一。
4.上好开学第一课
要让学生明白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其兴趣,树立其自信心。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法指导。
5.创设英语学习氛围。
二、对学生要求
1.准备工具书
2.作好预习
每节课后预习下节内容,找出下节学习目标。(词汇、短语、语法、功能语言、交际任务、文化现象),双休日预习下周话题内容,找出本话题学习目标。
3.学会学习与合作
“三环六步”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以围坐式座位,这样便利学生及时合作交流,相互帮扶。新生一入班就对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成绩,结合男女性别,性格差异等把学生分为A、B、C来分组,要求每组A、B、C学生各两名,面对面围坐。每组自选正副组长各一名,正组长负责管理学习,副组长负责管理纪律,并做各种记录,各组共同制订制度及各种奖惩办法。
关于交流
我们分为学生间交流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用五分钟时间交流自己在预习中总结的新单词、短语、语法、句型、交际用语以及不理解的部分。
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二部分,学生与学生共同交流了以下内容:
1.words:orginal,haircut, except,upset,inexpensive, colorful;
2.phrases :thesameas,in style, getdifferent clothes, find out, invitesbtodosth ,trytobefunny;
3.useful expressions:Myfriendwearsthesame clothesandhasthesamehaircutas Ido;Everyoneelseinclasswasinvited exceptme; Ican''t think what I didwrong;You leftyour homework at home.
接下来,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点拨释疑:
问题:
1.Ican''tthinkwhatIdidwrong为何不写成Ican''tthinkwhatdidIdowrong?
2. Youleftyourhomeworkathome中是否可以把left 换成 forget?
教师逐一解答之后,又针对句子Myfriendwearsthesame clothesandhasthesamehaircutasIdo归纳总结了as的用法:①Mycousinisthesameageasme中用的是as加名词;②Theyarethesameasmyfriend''sclothes中用的是as加名词
然后根据本节内容要求适当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展示方式
1.学生可以互换预习笔记,相互展示。
2.教师可以指派一、两名学生口头展示,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3.书面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在小黑板上展示预习的单词、词组、句子、交际用语等,其他学生可以随时补充。
经过了第一环节,课本内容不用讲学生都会了,第二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课本教材通过听、说、读、写、练习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夯实基础知识。本环节用时25分钟,其中15分钟练习课本材料,10分钟要求学生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点编写对话,或写一段话,使所学内容得以升华,学生学会灵活运用。
知识回归
我们认为对一节课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非常重要,学生不能像小熊掰玉米一样掰一个丢一个,应该把一节课所学的单词、词组、句子、句型、语法点、交际用语等“打包”,“另存”于大脑,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打包”方式最好是由学生自己做,可以采用边想边补充笔记的方式。
对于达标检测,可以是教师出题共同测试,试题形式以补全单词、单选、补全对话或译句子为主;也可以是让学生按老师要求自己出题测试同学,相互测试。
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基本上适应了本教学模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自控、自律能力。大家在自主学习,相互帮扶中不断提高,共同成长,真正做到了我的学习我作主,我的学习我负责。
篇7
关键词:数学课;教学法;实践探微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使学生学习有畏难情绪,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缺乏情趣和生机,教学效益不高。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呢?我认真思考,大胆尝试,实践探索“三段六步”教学法。
“三段六步”教学法是课堂教学的环节、步骤或模式。“三段”指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课首“应境开课”,创设开课情境,明晰学习目标,唤起学生情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欲;课中“快乐探习”,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让学生以“独学、对学、群学、展示、质疑、点评”的学习方式愉悦探究学习;课尾“梳理升华”,小结梳理本课学习,巩固深化,同时,积极评价激励,让学生保持后续学习的热情和热度。“六步”指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六个步骤:即“目标导引、自学尝试、合作探究、展示点拨、训练检测、总结激励”。
下面,谈谈我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实践和反思。
一、目标导引
【课例】
开课时,我首先设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如果做成三角形或正方形,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圆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反思】
组织教学,导入本课,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置身于课堂学习的氛围之中;呈现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方向,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认真分析教材教法和学生认知基础,精心创设情景,让学生分析、讨论、思考,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目标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根据学科的特点灵活把握。既可采取集中展示,集中解决的办法;也可分阶段展示,把一节课分为几个小模块,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
二、自学尝试
【课例】通过刚才的疑问和小组内的讨论,学生似乎明白却又不能完全表达,带着这种心情,让他们自学教材。使他们知道我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初步了解圆的特征。
【反思】自学尝试是学习过程的首要环节,学生根据自学学案或问题线索进行自学,进行尝试性练习。自学的学案、提纲或“路线图”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呈现,明确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有什么要求,从而熟悉学习内容,学生在课堂则会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据可辨。
三、合作探究
【课例】
在“自学尝试”环节中,学生有了疑问、争执和困惑,教师顺势引领学生进入“合作探究”环节。在小组内先“对学”再“群学”,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要求每位学生发言陈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
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
3.请小组内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反思】
合作探究是学生在自学基础上相互质询,相互展示,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确认、升华学生个体的自学成果和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对简单问题,通过两人对学核对答案和过程及思路就解决了;对标注的疑难问题、困惑和想到的新问题,进行小组互学,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对经过讨论交流仍不能解Q的问题,存在的困惑,小组进行记录,再班内群学,集中展示、点评、质疑、讨论解决。课堂上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展示点拨
【课例】
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各小组对圆的特征达成了共识,让他们把成果充分展现给大家,各抒己见。然后教师点拨,学生通过倾听他人发言和教师点拨,充分认识了圆的特征。
【反思】
小组汇报展示,通过相互质疑,部分解决自学探究中不懂的问题,同时暴露问题,以便教师引导点拨。教师点拨、引导,实时“唤醒”和“引领”学生,处理理解出现偏差的问题、出错较多的问题、模棱两可的问题、学生解不了的问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训练检测
【课例】
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通过点拨纠偏、明了、强化,出示练习题。
1.填空:(在同一个园中)
半径r 0.2米 1.03厘米 2.6米
直径d 0.8米 1.4厘米
2.判断:
(1)在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
(2)圆的直径都相等。 ( )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4)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5)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直线。 ( )
(6)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
是直径的1/2。 ( )
【反思】
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教师在设计训练题、检测题时体现层次性,学困生能“吃了”、中等生能“吃好”、优生能“吃饱”,形式要灵活多样,做到“堂清日结”,既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注重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同时,对学生练习作出评价,评价激励及时到位。
六、总结激励
【课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首先请小组长对本小组的学习加以总结,再让班级学习部长对各小组、及个别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激励总结,提出希望。
【反思】
篇8
一、“二阶六步”教学法的介绍
该教学法是本文作者之一徐丹青,研究学习了多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高中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及高中化学课堂现状提出的,旨在充分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质疑能力的一种“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其一般的教学流程如图1。
第一阶:自学并生成初级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同时生成较高级的问题;教师的组织下组间生生交流共同解决;学生板书展示,学习目标部分达成。
第二阶: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反馈,结合学习目标引导提问;师生交流共同解决;引导学习后的综合应用发展提高,学习目标达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二阶六步的顺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两阶用时分配1∶1~3∶1不等,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二、“二阶六步”教学法在《实验化学》模块中的教学实践
“二阶六步”教学法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如何引导学生从会问向善问即善于提出高质量问题发展。同时“以学定教”的教学现场第一阶生成性较复杂,学生阅读教材后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偏离学习目标效度低,对教师的课前预设与现场应变要求高。因此一有不慎就会异化为“传统课”――学生不能自主有效提问,质疑能力得不到较好发展,或简化为“答疑课”――低效问答占用了大量学习时间,学习目标达成度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采取如下措施取得一定成效。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普遍接受这种模式进行学习,表示“喜欢花时间解决来源于自己的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质疑能力得到了发展。
1.以“实验预习报告撰写”促进学生自学会问
《实验化学》模块是以实验课题的完成来驱动学习任务的完成[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验背景素材,创设一个真实情境下的驱动性任务,以调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兴趣和积极性[3]。如,以“碘与人体健康”“植物色素的应用”“牙膏的三十六计”“阿司匹林的发现史”等为情境,导出实验任务。在目标的驱动下完成实验预习报告的撰写,发挥出教材文本的“学材”作用,在撰写的过程中生成问题。
实验预习报告一般包括以下栏目:目的、原理、药品与仪器、方案、步骤与操作、记录与分析、结论与反思。除实验目的外均由学生自主完成,且部分栏目皆对应一列“问题研讨”,以记录自主学习时发现的问题、合作学习中同伴或教师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或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不同类型的实验课题在栏目上还会适当增加,如,“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增设“拓展研究”,引导学生研究氧化剂用量或溶液酸碱性对氧化碘离子的影响;“乙醇与苯酚的性质”则增设“实验方案再设计”;“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则增设“定量误差分析”等。同一栏目在不同实验中根据需要也会略有变动,如,“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在“步骤与操作”栏目下另设三个子栏目: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的操作要点。实验预习报告示例如下:
【硝酸钾晶体的制备】
【实验目的】
① 了解转化法制备硝酸钾的原理,能书写制备硝酸钾的反应方程式。
② 能绘制实验流程图,知道各实验步骤所需仪器、试剂及操作要点,并能作出合理解释。
③ 能走进实验室制备出硝酸钾晶体,并对晶体纯度进行检验、计算产率。能及时观察实验现象与记录,解释得出结论。
④ 能进行实验后的反思小结,归纳对比两种结晶方法、三种过滤操作。
【实验原理】
【实验方案】请绘制实验流程图
…
【步骤与操作】
…
【记录与分析】
…
2.用“科学理答、归纳板书”激励学生有效提问
根据“书中学”发现的疑难问题首先进行组内讨论。当教室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逐渐平息后,就进入第二步组间提问合作解答环节。此时教师要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科学理答,以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对学生的思考质疑方向导航。针对不同的组间提问一般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及时评价:关于实验的原理、方案、操作;自学时的阅读仔细、思考深入、善于联想;合作学习中的易漏点、易错点等。组间提问合作解答既是自学后的反馈,也是生生之间的交流,更是学生“教”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是教学思路的一种更新。此时,教师角色一定要定位准确,学生能解答的绝不“抢答”,学生一时解答不完整、不到位或无法解答时教师应选择追问、转问、点拨或再整理等手段以帮助学生自己解答。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而不是流于形式。组间提问合作解答示例如下: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第一阶第二步片段)
生1:为什么要在丙酮中加入盐酸?
师(评价):问题提的好,会思考
生2:丙酮能溶于水吗?
师(转问):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3:应该可以,书上说“混合均匀”推理丙酮能溶于水
生2(质疑):书上第7页“通常把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这不是矛盾吗?
师(评价与解释):推理准确,丙酮确能与水混溶。因丙酮是极性分子,相似相溶,而且还可以和水分子形成氢键。XX同学很不错,敢于质疑权威,值得学习。书上这句话确实不准确,应改为“流动相通常是与水能混合的有机溶剂”。
(为什么要加盐酸?一时仍无人解答)
师(点拨):配制Fe3+、Cu2+的浓溶液时可能会出现浑浊,是为什么?
生(多人):水解生成沉淀。
生5:对,加盐酸是为了抑制水解。
师(追问):水解生成氢氧化物颜色深,不是更好吗?这样就不用最后一步氨熏显色了。
生6:纸层析的原理是利用Fe3+、Cu2+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如果水解了,其产物的溶解性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分离效果。
生7:“纸层析的原理是利用在两相的分配差异分离物质”,那丙酮和水混溶,又如何形成两相?
……
最后教师请学生将习得的实验原理、方案、操作要点等归纳小结、板书展示。角色的转换更能促进学生在合作中搞清楚每一个疑点、难点。
3.从“原理、方法、步骤”引导学生乐学善问
根据第一阶学生合作问答呈现的自主学习成效或暴露出的“相异构想”,选择适合的角度和适当的深广度进行导问。好的导问不仅能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从会问向善问转化,从而达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发展、升华的目的。笔者主要从深化实验原理的理解、梳理实验步骤、提炼实验方法、构建实验基本观等角度引导提问,以实现从问题、问题解答向知识归纳、方法提炼、观念建构转化。如,“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从归纳亚硝酸钠的性质设问以深化鉴别原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则引导学生提炼比较反应速率大小的常见实验方法及控制变量的实验对比法;“阿司匹林的合成”则引导学生绘制分离提纯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图以深入理解除杂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其略为繁杂的分离提纯步骤等。第二阶教师导问示例如下: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导问节选)
问题研讨
本实验中干扰繁多,主要有三类(见下表)。请问本实验中消除干扰的方法分别有哪些?请完成下表的填写:
导问说明:引导学生提炼出消除干扰的几种实验方法[原料除杂、隔离或排除环境空气干扰、控制反应条件(浓度、温度、酸碱度)避免副反应干扰等],既是发展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突破实验方案设计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学习方法的一个示例。学会从具体实验中归纳提炼出可推而广之、更具普遍意义的实验方法和思想,这样从一个实验一类实验,从个别一般的逻辑推理对自主学习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实验化学》模块在整体发展学生化学实验素养方面还具有不同于单一实验的重要功能与价值[3]。在第二阶教师导问时需要有这样的整体意识。如,笔者在三个制备(硝酸钾、摩尔盐、阿司匹林)实验课题中,将部分导问密切联系,即从深化硝酸钾晶体制备原理,到归纳摩尔盐制备消除干扰的方法,最后梳理阿司匹林制备中分离提纯步骤,环环推进促进学生形成这样一个整体认识:运用物理、化学原理制备物质在制备中要运用控制反应条件等手段尽可能消除实验中的各种干扰当实验干扰无法完全消除导致产品不纯,则还需要对产品进行分离提纯,这在有机合成制备中至关重要。
三、 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二阶六步”教学法能发挥出教材文本的“学材”作用,促进学生利用教材自学会问,合作研讨乐学善问,激活了学生的实验思维,避免了学生走进实验室后完全按照实验手册机械被动的实验现状[4]。也减少了部分学生实验目标模糊、步骤混乱、操作无要点、实验成功率低的情况。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保障。同时“二阶六步”教学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执教教师不仅要琢磨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自主阅读、有效提问,而且还要从贴近学习目标的角度预设各种问题提出后的转问、追问、点拨或再整理等。不过最有助成长的还是学习目标的设计与二阶教师导问设计。
参考文献:
[1] 魏锐,王磊.基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研究――化学实验素养视角下的《实验化学》教材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3):3~7.
[2] 包朝龙. “实验化学”模块教育价值分析与教学尝试――以苏教版《实验化学》为例[J]. 化学教育,2009(8):18~21.
篇9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教学 “三环” “六步” 问题教学法
当今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给学生想的时间、问的权利、说的机会。总言之,就是将教学内容化作问题,按照课堂教学问题化、问题设计科学化、解决问题民主化的过程,使讨论、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让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都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逐步提高。
问题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寻找假设,进行验证,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类型。问题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结合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问题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实施。
一、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必要性
1.问题教学法是现今教学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要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问题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训练空间,使学生能在突破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及学科内部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当前教学形势的变化。
2.实施问题教学法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对事物的认识喜欢刨根问底。问题设计从置疑开始,设置悬念统贯全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探究动机。课堂最后还可以问题留伏笔,使课堂余味无穷,给学生一种期待的心理,给学生一片求索的天地。
3.实施问题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需要。“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提高创新素质。
二、“三环”、“六步”的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情境,我们对初中生采用问题教学法时,要尽量让学生的新知识和旧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加大初中生对于历史问题的思维矛盾,产生问题情境的真实感,然后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感知历史,了解历史。《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问题教学法基本结构与实施可概括为“三环”、“六步”。
1.“三环”构建创新素质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发现、提出问题,称之为“生成”问题。
历史问题的情境创设,不是简单地提出问题,一问一答,而是要通过营造浓厚的问题情境氛围,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在实施情境教学时,问题呈现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在教师启发诱导下获得,又可以由学生主动探究获得;既可以是历史学科内部的问题,又可以是与其他学科有关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教学法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要求学生发现问题,特别是针对教材提出疑问,而这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有信心和耐心指导他们学会预习和质疑。对学生的问题(包括超出课本范围或过于简单的问题)不直接回绝,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第二,对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不批评,转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旨在引导学生如何质疑。第三,及时抓住学生思维中的火花,全班表扬,并分析问题的价值,进行具体指导。
第二环节:对生成的定向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个体与集体合作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称之为“探索”问题。
为了更充分更有效地进行探究,教师课前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探究所需的时间,不能走过场。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之中,了解不同水平学生探究活动的进程,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尤其是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及时鼓励和表扬,让他们逐渐有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参与课堂的意识,确保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都能得到锻炼和培养,都能激发探索的欲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替学生解决,而应注重点拨、引导,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一些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于是就不厌其烦地予以提醒、暗示。殊不知,在教师再三“引导”下,学生往往会放弃原有的思维方式,沿着教师“引导”的方向去探究。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导致今后碰到问题不愿深入思考、深入探究。黑格尔曾说:“别的东西都能代替,人的思维是不能代替的。”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由一个问题衍生出五花八门的问题,甚至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冷僻问题来咨询老师,有的问题教师也难以给予准确的回答,如:“朝鲜战争到底谁打第一枪?”“中国会爆发经济危机吗?”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突发提问,老师要珍视这种思维火花,因势利导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借此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这同时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知识面不仅要专,而且要广,并要不断学习,才能驾驭课堂,才能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新挑战。
第三环节:对探索的问题及时反馈,在验证中得以解决,并进一步拓展问题,称之为“发展”问题。
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是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具体学科任务的解决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把各个问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然后,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积极思考。这样既可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有助于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当问题基本解决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即时归纳或小结,指出正确的答案。谈话中,要把分散的个别知识加以归纳,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
2.“六步”培养历史思维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理念,既要教会学生“问”,又要教会学生“答”,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不断“生疑―释疑―再生疑”,进而提高学生对问题意识的重视程度,使之真正了解历史,成为学习的主人。
问题教学法的“三环”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展开为“六步”:第一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第二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目的,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问题定向。第三步,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第四步,假设方案、推论,尝试解决问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这往往是正确的先导。第五步,对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进行科学检验,使问题解决,并掌握科学方法。第六步,对解决的问题再质疑,使问题得以拓展与延伸,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又为探求新知奠定基础。
以上“三环”、“六步”是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结构与操作程序,在实践中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加以灵活运用。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通过质疑,启迪学生思维的热情和渴望,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波澜。就此而言,问题教学法不仅贯彻了课改的新理念,而且融入了一些生本教育的思想精髓,的确不失为一种极佳的教学方法。
三、实施中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学生的质疑一定要经过一个过程,即从无疑到有疑,从浅疑到深疑。而这一过程需要老师指导,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因此教师要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思维。
2.问题的提出应具有启发性。良好的问题法教学要能积极地启发学生思维,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决心。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避开无问而问的误区。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提一些简单琐碎的问题,表面看来似乎是全体参与,但实际有不少是滥竽充数,学生只是在机械地重复,被动思维,收益不大。课堂所提的问题对学生而言应既不是无从下手,又不是已完全掌握或理解了的。伸手就可以摘到的桃子总觉得乏味,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吃起来方觉得香甜可口。一个恰到好处的精心设计的提问,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能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激起层层涟漪,当思考后释疑,学生就会在“知”的台阶上跨上一级。
“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这是世界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对他的卓越创造才能的解释。只要我们遵循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讲究问题设置的方式,就会使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焕发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当然,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推广和使用都必须因时间、学科、内容、教师而异,不能生搬硬套,使教学模式走向教条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改造和完善,这样才能使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编撰委员会.教育大辞典(第一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6.
[2]沈起炜.中学教学全书・历史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12.
篇10
【关键词】 “六步式”教学; 项目负责制;动态管理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会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在下列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掌握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能熟练处理企业日常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培养会计领域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二是为后续课程(如《出纳岗位的核算与管理》、《财产物资核算与管理》、《成本核算与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纳税实务》和《企业内部审计》等)的学习培养浓厚的兴趣,同时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基础会计》课程设置以会计循环流程为主线,根据高职院校财会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和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尤其“六步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从“整合教学内容”和“实施六步式教学”两个层面向各位同仁展示烟台职业学院的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
一、新编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是以编制会计报表为目标,基于会计工作流程,按照分解的6个会计工作任务(包含29个子任务),重构了《基础会计》课程内容,整合了8个学习情境和34个学习项目(见表1)。
二、课前备课,实施“项目负责制”
为保证《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良好组织与实施,该课程小组根据各专兼职教师的优势和特点,实施“项目负责制”,形成了以下分工协作的机制:理论知识教学设计及实施主要以专职教师为主;实践技能训练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讲授指导。专职教师负责并具体承担各学习情境的教学任务,由教研组长负责各学习情境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协调与指导工作;每个学习情境安排一名责任教师,负责备课等教研活动;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并具体担任课程中重要实训技能环节的指导工作,承担校外顶岗实习课程,实行弹性课表,课程小组每周至少举办一次集体教研活动,对教学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并研究制订下一阶段工作计划与安排。通过专兼教师的分工合作,确保《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三、课堂组织,采用“六步式”教学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教与学、学与做之间的界限,实施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六步式”教―学―做一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分组讨论时,教师要梳理主线,对研讨的问题作一些指导和提出具体要求,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学生以自愿方式平均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五六个人一组),作为讨论课的基本单位,在讨论小组内选出组长、发言人、记录员,每学期在小组内每人至少要有一次当组长、发言人和记录员的机会。小组讨论以学生讨论和陈述为主,老师负责组织和引导讨论,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师在讲授时,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重点、难点的讲解,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技能操作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及时进行技能指导,力求演示准确、操作到位。
在学习情境“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 “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开设和登记账簿”等内容都采用了“六步式”教学,在学习情境“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中采用“六步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见表2。
在实施上述“六步式”教―学―做一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时,专、兼教师要密切合作,专职教师重点探讨讲授技巧、小组研讨流程等问题,要总结经验,并及时与兼职教师沟通和交流;兼职教师重点探索技能操作的训练技巧,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专职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专、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六步式”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以讲授知识为主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使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从演员变为导演,学生从观众变为演员,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实行动态管理
教学评价分为“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两个部分。“学生评教”在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进行,实行民主不记名评教方式,每学期至少听取一次学生评教意见,对学生的建议、看法、措施等各方面的内容,课程小组都会有针对性地进行答复,以不断改进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本课程全体教师的整体水平。
“教师评学”,《基础会计》课程将会计从业资格和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嵌入到校内考核体系当中,做到校内考核与社会考核相结合;“学习领域”课程在原有理论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核,做到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期末与平时考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考核中增加了学生互评和兼职教师评价部分。
形成性评价是按照会计工作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平时的阶段性学习中逐项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促进知识和技能在平时的积累。考核方法包括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结果性评价是从单项技能和独立知识点的考核递进到综合性考核,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通盘账务处理技能。考核方法包括综合测试、真账实做和实践指导教师评价。